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10:36:22

点击下载

作者:杨力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试读:

前言 顺节气养身体健康一生

有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养生是中医养生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脏腑功能的活动、气血的运行、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等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十四节气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法宝。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为健康保驾护航

全书分为春季养生、夏季养生、秋季养生和冬季养生共四篇二十四章。每个节气的开头都提炼出该节气重要的养生要法,再从天气变化、人体反应、当令节气食补和药补方案、日常起居养生、经络调养等方面集中总结了该节气的养生智慧。全书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最简便、易行、实用的养生方法奉献出来。总结特效治疗良方,祛病延年有秘诀

在每个节气的后面,还针对各类人群及常见季节病、多发病,在如何预防和治疗方面也给出了很详细的解决办法,助你全面掌握祛病延年的秘诀。最后倾情奉上《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祛病术》,这套气功功法总结了数百年来养生大师的经验与智慧,依节气变化练功养生,可达到无病强身、有病治病的目的。掌握二十四节气变化的规律,以大自然的四时变化来调节人体的五脏气血,能使人保持健康长久的生命活力。最后,祝广大读者健康长寿。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著名易经学家著名中医学家

绪论 循四时顺应节气养生祛病

在中国的农历历法中,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将全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相隔约15天,每一段就叫做节或气。居于月首的称为“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人生天地间,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也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目月相应也”,顺应节气,天人相应,是中医祛病养生的理论基石。节气变化影响五脏六腑的健康

节气的更替变化反映着气候的变化差异,这种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的五脏六腑、生老病死。节气,不仅仅指导着古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也指导着如何祛病养生、延年益寿。比如“霜降”这一节气,所代表的气候含义是天气日趋寒冷,露水逐渐凝结成霜,将要到来的低温会危害秋收作物,农民应抓紧收取田间作物。同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的患者,应该注意保养身体,调整作息、饮食,顺应气候变化,防止疾病发作。

第一篇 春季养生,护肝防春困

1 立春——助阳生发,激发生命原动力

黄帝内经立春养生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春季开始了。《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给予适当的调养,使得阳气得以宣达。饮食上要多吃生发食物,像葱、姜、蒜、芽菜、萝卜、韭菜等。中医认为,立春养生,生发食物不能少。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马上去掉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立春时寒温变化反复无常,大风常至,因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促使肝气亢盛,血压经常呈现大波动,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很多患高血压的老人应避免过分紧张、焦虑、抑郁,注意不要忘记吃降压药,大风天不宜外出,要避风寒,同时要注意调养精神,少生气,忌暴怒,不应过度疲劳。春季乃万物复苏之时,也是各种病毒、细菌活跃的时期,尤其是流感、过敏性疾病等最易在此季节发生。另外,立春季节因风大,风邪入体侵袭肠胃(中医叫肝木克脾土),肠胃素虚的人,易肠鸣腹泻,就会拉肚子,所以腹部一定要注意保暖。立春气候气温变暖,仍多风寒

立春万物复苏 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复苏,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欲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气候日趋暖和,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这时人们开始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最神妙的春意。

气候仍以风寒为主 立春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频出现,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也大,但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阳气和阴气势均力敌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而在北方,冷空气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有的年份还会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较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人体反应气血外显,脉象为弦脉

人体脉象为弦脉 随着地气的生发,人的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这个时候,人的毛孔正处在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人与自然是相通相应的,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你会发现,春天,人体气血从内脏向上走,植物的营养也开始从根部向外走,但植物并不是一出来就长树叶,而是先拱出一个尖尖的嫩芽。因为里面的气血已经向外走了,而外面依然寒冷,所以上升的阳气会有个冲破的过程。初春的时候,中医号脉,大多是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有种绷紧向外张的感觉。

毛孔由闭合转向开放 冬天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夏天完全开放,而春天正好是从闭合向开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只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于毛孔的逐步打开,以使气血畅通地向外发散。如果穿得少了,人体有自保功能,毛孔就自动闭合了。养生原则养肝护阳

春季养肝正当时 立春阳气生发,养肝能护阳。“肝喜调达而恶抑郁”,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所谓调达,就是指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春天到了,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排浊气、畅气血,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因此,养生以养肝护肝为主。

养肝重在疏泄 中医学五行还认为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养肝要戒怒,因此在立春时节,要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同时,养肝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所以春天到了,人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多去户外散步,这样才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立春食补宜辛甘发散,忌酸收之味

不宜吃酸味食物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要忌食酸收之味。

适当多吃补肝养肝的食物 平时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补肝养肝的食品,如动物肝脏、鸭血、乌梅、豆制品、鸡蛋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多吃青绿色蔬菜 饮食调养应从进食清爽绿色蔬菜、提升阳气出发,进而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可适当多吃辛甘的蔬菜,如大葱、香菜、韭菜、芹菜、豌豆等,胡萝卜、菜花、白菜及青椒等新鲜蔬菜,也有提升阳气之效,可多吃。

春季常吃芽菜 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什么功效呢?《黄帝内经》中讲:“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就是陈旧的意思。《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做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萝卜是常见的生发食物 萝卜古代称芦菔,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推荐立春 养生菜谱01 虾仁韭菜

材料: 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酱油、淀粉、盐、植物油、香油各适量。

做法: 虾仁洗净用水涨发,约20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韭菜择洗干净,切3厘米长段备用。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香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备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盐、淋酱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

功效: 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韭菜含有大量粗纤维,能刺激肠壁,增强肠蠕动。02 清蒸鲈鱼

材料: 鲜鲈鱼1条(约500克),葱、姜、料酒、酱油、盐、香菜各适量。

做法: 鲈鱼洗净;姜、葱、香菜洗净,姜切丝,葱切长段后剖开,香菜切成长段。将鱼放入盘内,在鱼上放姜丝、葱段、香菜段,淋上酱油、料酒,放适量盐,将盘入锅,加水,放在火上蒸8分钟左右。

功效: 益肝肾,补脾胃,养气血,消水肿。03 蘑菇炒山药

材料: 干蘑菇15克,新鲜山药300克,芹菜100克,植物油、水淀粉、酱油、味精、盐各适量。

做法: 先将蘑菇洗净,再用热水泡约10分钟至变软,泡菇水备用;同时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小片,芹菜洗净,也切成相同大小的段;炒锅烧热放入油,油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用适量水淀粉勾芡,再加入适量酱油、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气,可防止立春肝气旺伤脾。04 佛手山药扁豆糕

材料: 佛手柑粉20克,鲜山药500克,糯米粉150克,白扁豆、荸荠粉各100克,白糖200克。

做法: 将山药洗净,上笼蒸熟,取出去皮,研成泥状备用;将白扁豆晒干后研粉;将糯米粉、荸荠粉、佛手柑粉加入适量的糖水(白糖加水)调匀。将山药泥、扁豆粉一起倒入刷过油的盘内,用大火蒸30分钟,取出,待稍凉后切成菱形即可。

功效: 有疏肝健脾的功效。立春药补宜用疏肝理气、防风药膳

立春时药物保健也要顺应节气。应选择有利肝升发、顺调的中草药。“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草药如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可入膳、可入药,都是立春养生的好选择。推荐保健药膳01 防风粥

春天可喝防风粥。做法很简单,将10~15克防风,洗净入锅,熬煮数分钟,将药液过滤后备用;把50~100克大米淘洗干净后入锅,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后,在粥内加入防风药液,再放入洗净切碎的2根葱白,用小火稍煮后即可调味食用。防风,顾名思义,有“防风”作用,中医认为,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祛湿止痛,祛风止痒之功。像春季受了风寒后头痛鼻塞、周身酸痛的人都可食用。注意防风粥应趁热服食,服食后以稍稍出汗为宜。02 首乌牛肉炒竹笋

制首乌片30克,鲜嫩牛肉片150克,熟竹笋片50克,红枣10颗,料酒、姜末、盐、味精、五香粉、水淀粉、植物油、清汤各适量。植物油入锅烧热,加入姜末、笋片煸炒片刻,加入牛肉片、料酒煸炒一会儿,加入制首乌片、红枣及清汤适量,焖烧20分钟,待牛肉熟烂,再加入盐、味精、五香粉和匀,用水淀粉勾芡即成。有补益肝肾、滋阴降脂等功效。起居养生晚睡早起,春捂防寒,宜散步

春季养生提倡晚睡早起 早春时节睡眠上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如何晚睡早起呢?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之前上床,到了早晨,可以比冬季起得早一些,到户外去散步,放松身体。

睡前睡后要按摩 立春时节,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双足涌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适,睡得更安稳。睡眠时头部应朝东方。早晨起来,先使头脑清醒,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接着将眼睛左右旋转九遍后,将双眼紧闭一会儿,然后猛睁开双眼。这样可以去除肝火过旺所致的眼中风火。

应注意春捂防寒 立春时节养生主要就是防风邪,特别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最好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仍应该注意保暖、防风。这就是古人说的“春捂秋冻”。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上流感。

室内除尘通风 由于居室紧闭了一个冬天,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同时室内空气污浊,在立春时节应打开门窗,对居室进行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的繁殖,预防疾病。

散步是立春最适宜的运动 虽然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但是寒气仍在。所以,在中医养生里,立春时节不要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以避免过度活动而损耗能量,损伤阳气。运动应该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散步就是立春最适合的运动。

做做消除冬季积食操 立春时节可以常按摩肝脏和脾胃,帮助身体排解冬季时体内的积食,是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具体方法为:

1.双手平举,单脚站立,轻轻踮起脚跟,保持3~5秒后放下脚跟,一只脚做5次,再换另一只脚,如此循环3~5分钟,感觉头脑清醒了即可。

2.双腿跨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维持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心向内,举起右臂,尽量贴近耳后,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带动身体向左侧下压拉伸,细心感受右侧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弹压15秒后,换另一侧重复此动作。下压时不要勉强,有轻微紧绷感即可。经络调养按摩阳池穴、中渚穴和天井穴

按摩阳池穴缓解手脚冰冷 阳池即阳气的池子、阳气的聚集地,其穴位名其实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它的功能。刺激阳池穴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激发人的阳气,将热能传达到全身。取穴时,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看到腕部背侧的横纹,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横纹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此处就是阳池穴。按摩阳池穴,手法一定要慢,时间要长,力度要缓。让阳气缓缓释放到全身。最好是两手一起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另一只手按压。

头晕目眩、打嗝就找中渚穴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经穴,为五输穴之一的输穴,五行属木,对诸多病症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且效果突出。很多人突然起身或转身时会感到头晕目眩。这时就可以按摩中渚穴: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按揉中渚穴,深吸一口气,大约6秒后,缓慢吐气再按压,左右交替,各做5次。按压中渚穴还可以治疗打嗝。如病中的老人也会打嗝,这多半是老人病情加重的表现,或者吃了寒凉或辛辣的食物、受凉、精神受到了刺激引起的打嗝,都可通过按摩中渚穴进行有效的治疗。

按摩天井穴可调节心情天井穴是手臂上的消气穴,爱生气的人,可按揉天井穴来舒缓心情。同时,天井穴是治疗淋巴结核的首选要穴。有人在颈部皮肉间可摸到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联,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淋巴结核,主要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有关,这时就可按摩天井穴。杨力教授答疑如何防治春天容易犯的高血压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气、肝阳的生发太过密切相关。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因此提醒高血压患者,一旦感觉头晕、头胀痛时,除了要反复监测自己的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胆固醇、脂肪的摄入,严格戒烟限酒。

另外,保持心情舒畅也能防止高血压及心脑疾病。从立春起,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人体气血如自然界的流水一样,需舒展畅通。所以,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如何治疗立春易患的头痛病?

中医认为头颅居身体之首位。人体五脏六腑的清阳之气,皆循经由此而上流注入头部,故中医称头为“诸阳之会”。在中医辨证中,感受外风是头痛原因之一,立春时节为冬春之交,时常有大风,如果生活起居未避风邪,以致诸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头部,使人体清阳之气升之不畅,浊阴之气不降,化为头痛。《黄帝内经》中讲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就是说当风邪侵袭人体时,人身体的上部最先受到损害。

对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可用单纯拔罐法治疗。对大椎、风府、太阳、曲池四穴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此法特别适用于风热头痛,症状表现为:头痛而胀,甚则疼痛如裂,伴有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可配合拔罐吃些天麻炖鱼头,天麻是防风药物。天麻药膳具体做法:将1个鱼头去鳃、洗净放入大碗内(鲤鱼、青鱼、鲢鱼的鱼头均可,重250克左右的),再将20克天麻洗净后切成片。接下来把天麻放入鱼头内,再加葱、姜、料酒、盐及清水适量,放入锅中隔水蒸至鱼头酥烂,大致需30分钟。

2 雨水——谨防寒湿,养肝莫忘调脾胃

黄帝内经雨水养生法

每年公历的2月18日前后就是雨水节气。“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这个节气的到来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会逐渐增多。《黄帝内经》有“春主肝”,在春季,肝脏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脾胃受损。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要防止身体受湿邪之侵,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才会起到养护脾胃的作用。“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雨水时节,倒春寒时常会不请自来,雨水的降临导致气温降低,另外,雨水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大,所以不要过早地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也要多锻炼身体,多到户外做深呼吸,多晒太阳,体弱易感冒的人可吃玉屏风散,这个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防风、黄芪、白术。雨水时节,初雨将下,易患关节痛,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病,“反了春,冻断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这类顽疾的老年人尤其应注意保暖,特别是肩关节、腰关节等部位。雨水气候春雨纷飞,润物无声

万物争春 雨水一到,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完全过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了,天气开始变得暖和,冰雪也融化成水,滋润万物,所有的生命都准备着绽放出新的活力。

雨量比冬季多 此节气代表天气已经开始回暖,降雪减少,雨量增多。雨水节气到来,并不是说这一天一定会下雨,而是表示冬季少雨的现象将告一段落,从这一天开始,降水将逐渐频繁,春雨纷纷,润物细无声。

雨水到,农活忙 正如农谚所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然而此时北方往往干旱多风,雨水珍贵,正值“春雨贵如油”,这时小麦已越冬,开始返青,南方则雨水渐多,将开始插秧,到处都是一片春耕的景象。人体反应容易疲劳,抵抗力减弱

容易感觉疲劳 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的皮肤毛孔、汗腺会产生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保持恒定的体温。到了雨水,人们常常出现头昏脑涨、手脚无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想睡觉的现象。那是因为气温回升,皮肤毛孔舒张,供血量增多了,而供给大脑的氧气则相应减少,影响了大脑的工作,生物钟不准了,也就会感到疲劳。

抵抗力有所减弱 雨水的气温冷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初春的雨露会使室外温度骤降,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而抵抗力弱的小孩易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咳嗽、感冒。养生原则护脾胃,防湿邪,疏肝解郁

护脾胃,固本培元 脾属土,土性敦厚,是万物生化的基础。在人体里,脾又掌握着消化津水、谷物,运送养料,滋养脏腑、四肢百骸的本领,是一切气血化生的源头。因此中医学又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源”。

人体一天所需的物质能量、气血、津液、精髓等,都靠脾胃产生,脾胃强健,原动力十足,脏腑的功能才会强盛。脾胃不仅生化能量,也是调节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而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这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防湿邪,不伤脾胃 春季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感到黏腻,不舒服,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人的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也是这个节气养生必须要注意的事。

养肝应多疏解郁结 春季是养肝的最好季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多愁善感。“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这其实就是一个病机,终日愁念困于心中,肝气淤滞不畅,引起全身气血紊乱,使其他脏器受到干扰而引发疾患。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元代医家朱丹溪提出“司疏泄者,肝也”。可多吃绿色食物,如绿色蔬菜、绿豆等。

慎脱衣,避湿寒 初春阳气长,阴气退,气候日趋暖和,人们便纷纷去棉穿单,把春天缤纷的色彩穿上身。但此时北方的阴气未尽,且冷空气不时流窜到南方,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时节的温度不比寒冬腊月那样冰冷刺骨,但由于气温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则会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感冒生病。雨水食补以汤粥为主,补充水分

多吃蔬菜瓜果,补充水分 春季气候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脱皮敏感、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

少吃油腻 万物当春乃发生,春季也是阳气渐旺的时候,应少吃油腻食物,可多食红枣、怀山药、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补气壮阳,以免阳气过多外泄,无法蕴化于体内。若肝木生发过度,则会使脾胃受到损失,这也是为何春季肠胃多病的原因。

食疗以汤粥为主 雨水时节,北方地区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怀山粥、红枣粥等。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这提醒我们在春季应该多喝一些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一些药材后,更是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而南方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食疗多以汤为主,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怀山煲猪瘦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等。遇气温湿冷时也可以汤养脾胃,如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怀山炖猪肉等。推荐雨水 养生菜谱01 猴头菇煲鲜鸡汤

材料: 鸡1只、猴头菇250克、黄芪50克、姜15克、盐4克、植物油适量。

做法: 鸡去毛、内脏、肥脂及尾部,洗净斩块。锅中放油,热后爆香姜片,下入鸡块爆炒片刻,取出。黄芪洗净,与鸡肉一同放入煲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煲沸,改小火煲2个小时,汤成去黄芪。猴头菇洗净,切片,放入鸡汤内滚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有补脾益气、助消化、抗肿瘤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患者。02 眉豆花生煲鸡脚

材料: 眉豆、花生、猪瘦肉各30克,红枣3颗,陈皮10克,生姜3片,鸡爪8个,冬菇5朵,盐适量。

做法: 红枣去核;陈皮、眉豆、花生洗净,并稍浸泡片刻;鸡爪去皮、甲,洗净切开,焯一下沸水;猪瘦肉洗净,不必切开。上述全部材料一起加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大约10碗水),大火煲沸后,改小火煲2个小时即可。

功效: 健脾胃而不油腻,具有益气、消肿的功效。雨水药补宜用生发阳气的中草药

可选用生发阳气的中草药。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人参、西洋参、决明子、山药、党参、薏米、白扁豆、白菊花、首乌等中草药。推荐保健药膳01 扁豆红枣粥

一些老中医养生家常推荐扁豆红枣粥补脾胃。扁豆红枣粥制作非常方便:把15粒白扁豆、15颗红枣、150克小米洗净,放入锅里,再加适量水,用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吃的时候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糖。中医认为,白扁豆性甘味微湿,归入脾胃二经,有健脾和胃、化湿利尿、消肿、和中益气的功效,可主治脾胃虚弱、呕吐、胸闷、腹胀等病症。01 山药粥

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之功效,春季食用,能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做山药粥时,先要刮去山药皮,注意刮山药时最好戴手套。以免山药浆沾在手上引起麻痒,将山药切小块(或稍厚点的片),下锅煮10分钟。再将洗好的大米下锅同煮,大火烧沸后,转小火20分钟即可,因为山药不易烂,所以要先煮,米可以洗净泡着,这样既好吃又省火。起居养生保暖调神,平和心气

身体保暖不容忽视 雨水之前的天气仍然比较寒冷。但雨水到来后,春天已经走出寒冷。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精神调摄,维持积极心态 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使得脾胃的运输、消化功能相对减弱,人体容易出现精神抑郁、腹胀腹痛等症状。由此,春季的养脾健脾很重要。养脾要静心,需以精神的调摄为主。心平气和,使肝气平稳不横冲乱撞,使脾胃得到安宁。静心则气血平稳,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适,再加上饮食的调养,健脾的功效才会非常显著。

老人犯春困需重视 这个季节人还易困乏。春天,气温升高,腠理疏松,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常感疲劳乏困。如果老年人犯春困,要引起重视,因为中风前兆也往往有类似春困的现象。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出现白天犯困、哈欠连连,别误把中风当春困,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积极进行治疗。此时,还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经络调养按摩三焦经,刮拭头部

亥时睡眠养三焦 雨水对应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在中医的经络理论中,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如果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此刻要保持心境平和,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此时生气后果很严重,第二天多会精神委靡不振。

刮拭头部可缓解疲劳 由于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毛孔舒张,需要更多的血液,人脑的血液供应就会相应减少,再加上现代人工作、生活紧张忙碌,就会导致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委靡不振等问题。这时,对头部刮痧,就可起到缓解脑部疲劳的作用。具体方法是:用刮痧板的长边按顺序依次刮拭侧头部、头顶部、后头部。头部刮拭的最佳时间为每天早晨,或者感觉大脑疲劳时,不要在睡前刮,尤其是有失眠或神经衰弱的人,每次都要刮至头皮发热才能起到效果。刮拭时还要注意寻找疼痛点,做重点刮拭。杨力教授答疑如何调治在春天易犯困?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许多人会感觉困倦疲乏、头晕眼涩、提不起精神,整天昏昏欲睡,这就是春困。中医认为,这是由人体的肝气和脾湿二者联手造成的。肝气在春季起主导作用,如果肝气旺盛,就会导致脾胃虚弱。

同时,春季的雨水也增多,空气中湿气较重,人体因阳气生发,皮肤腠理疏松,湿气易趁机进入体内,使脾因湿受困。而脾是气血化生之源,主升清运化,就是人体吸入的食物经过脏腑消化而产生营养,营养必须借助脾气输送到全身,方能维系人体活动。脾胃受困,春阳也就无力上升了。

如果症状很轻微,只需对几个穴位做一下按摩即可,这些穴位有百会、风池、印堂、太阳、内关、合谷等。用指揉法,每穴按摩3~5分钟即可。如果症状明显,可以用针灸。取神阙、关元、气海三个穴,可以单独灸治神阙穴,隔盐灸最好;也可以用温和灸法灸治这三个穴,每穴灸一根艾炷,一般一星期就会调治过来。如何防治雨水时节易犯的风湿性关节病?

春季是风湿病的好发季节。风湿病,中医称为“痹症”。《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即外界的风、寒、湿三种邪气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主要源于个人的身体素质。春天乍寒乍暖,骤雨骤晴,人的身体来不及适应,外邪就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从而出现关节等部位疼痛。又因春雨淋漓,万物生长,有些致风湿病的病原体如链球菌正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人体也容易感染细菌或病毒,导致风湿病发作。

治疗风湿性关节病可进行贴敷,贴敷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水平,扶助正气,既能治疗痹病,又能防止疾病的发生。此疗法可发挥药物、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增,因而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每5天贴1次,共贴3次,每次贴敷6~8小时,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穴位可选择下肢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环跳、昆仑等,上肢肩井、手三里、孔最、合谷。

3 惊蛰——排毒祛邪,警惕肝病的侵扰

黄帝内经惊蛰养生经

惊蛰在每年公历的3月5~7日之间,这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七十二候中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蛰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所以我们在这一节气中必须防感冒和流感、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另外,这个季节最易传染上病毒性疱疹,如带状疱疹严重者会集中于腰部,俗称缠腰火丹,要赶快看医生;坐公交车、到公共场所回家要洗手。对于这类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惊蛰时节还要防风痹。因为早春多风,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受风后易发生关节肌肉酸痛,其特点是游走性的,可先后发生在肩、颈、腰等关节。养生方法是脱冬衣要晚,选择药物治疗时,可服舒筋活络丸或风湿骨痛丸等。惊蛰气候大地回春,气温上升

大地回春 惊蛰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恰逢好年景。

气温逐渐上升,春耕开始“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人体反应肝火旺盛,易受感染

肝火旺盛,易怒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易动怒,易患眩晕、中风等疾病。对年轻人来讲,因为春天时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再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长等症状。这些年轻人的养肝方案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的饮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滋阴清肝火。

皮肤病的高发时期 这个时期,风疹、麻疹、水痘和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概率增高。另外,花粉过敏症也易发生于春暖花开的季节,症状为鼻子奇痒难忍,接连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流泪、发痒。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

容易被病毒感染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肝病好发于此季,尤其是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甲、戊肝型病毒除通过水、生活接触传播外,主要通过食品,尤其是食用未彻底熟透的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传播;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为做好预防措施,平时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管住口,不要食用加热不全的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养生原则调和阴阳,平衡作息

提升气血,阴阳调和 惊蛰过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度过了隆冬之后也异常活跃了起来。到了这个时期,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是说,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惊蛰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但同时又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所以需要重点保护肝脏。惊蛰食补温热健脾,多甘少酸

宜清淡饮食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培阴固阳,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再适当选用一些可以补正益气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配以补品调养自身,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应适当多吃温热食物 虽然冬季已经过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体内的阳气已经苏醒,开始生发、壮盛,此时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御寒助阳。例如韭菜、大蒜、洋葱、魔芋、香菜、生姜、葱,这些蔬菜性温,味辛,可以驱散风寒,还能抑制随着春暖而蠢蠢欲动的病菌。

应少吃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春天里,人体的肝气容易亢奋,名医孙思邈有“春日应该省酸”之说。虽然适量酸味对补养肝气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经亢奋的肝再摄入过多的酸味,会造成肝气过旺的现象,反而伤肝,肝受损了势必伤及脾胃,乌梅、酸梅之类的食物要少吃。

应适当多吃甘味食物甘味对补脾气最有益,脾脏强健了,同样可以辅助肝气。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润燥、补气血、解毒及缓解肌肉紧张作用,有助于脾的运化作用。性温味甘的食物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类如牛肉、鲫鱼、鲈鱼、黄鳝。推荐惊蛰 养生菜谱01 花生鹿筋猪骨汤

材料: 花生200克,鹿筋100克,猪骨500克,红枣6颗,生姜3片,盐、植物油、酱油各适量。

做法: 花生、红枣去核后,洗净,稍浸泡;鹿筋洗净,温水浸泡至软;猪骨洗净,用刀背敲裂。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约3个小时。最后调入适量盐和植物油即可,花生、鹿筋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食用。

功效: 补脾暖胃,强筋壮骨。02 肉末蘑菇烧豆腐

材料: 猪肉50克,蘑菇10克,豆腐200克,酱油10毫升,葱、姜、盐、料酒、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将猪肉剁成肉末;蘑菇洗净用温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将豆腐切成小方块,沸水焯过备用;葱、姜洗净切末。炒锅烧热后放植物油加热,先把豆腐煎至两面黄,拨在一边,再下蘑菇、葱、姜、肉末,煸炒至透。然后将豆腐拨下,加入料酒、泡蘑菇水、盐、酱油同烧,烧至入味,出锅即可。

功效: 补益气血,健脾醒胃。惊蛰药补宜用健脾润肺、清火解毒的中药

宜选用有健脾润肺、清火解毒功效的中药。如西洋参、党参、山药、黄芪、白扁豆、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等。推荐保健药膳01 野菊花饮

滋阴清肝火首选野菊花。野菊花归肺、肝经,有疏风清热、解毒的作用。惊蛰时节,气温变化大,人容易感冒,这时多喝一些野菊花茶,就可起到预防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风火头痛,也可有效治疗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用菊花15克,黄芪、甘草各20克,开水冲,代茶饮,适用于咽痛干咳、头晕目眩等。02 金银花粥

金银花粥防毒又去火。金银花有疏散风热之效,对风热引起的感冒、咽喉肿痛等都有好处。将30克金银花用水煎,过滤出渣滓留汁,再加入适量大米,煮粥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病毒疮疡,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起居养生养眠忌怒,多做和缓运动

养足睡眠 人体的皮肤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闭合。惊蛰过后,气温升高,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也就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因此惊蛰节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身体白天的活动提供足够的精力支持。

重在保暖 时值公历3月上旬,天气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生物感受到丝丝暖意,震惊而出。本节气时逢“九九”到九尽,但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应随天气冷暖变化增减衣服。

忌怒火,保持精神愉悦 快乐的情绪会加快身体内的系统循环,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而怒气伤肝,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我们要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惊蛰宜做和缓运动 春季的时候,自然界呈复苏之势,人也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此时,人体各脏器的功能都在比较低的状态,运动器官也不例外,如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若运动幅度大,运动量大,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应以柔和的运动为主,如走路、慢跑、登山、打太极拳等。

春季放风筝最适宜 中医认为,惊蛰时节,阳气生发,人体气血便会产生往外透发的趋势。这时适合到户外放风筝,对身体很有好处。

放风筝可让身体融入明媚的阳光中,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顺应了阳气生发,气血外透。放风筝时不用做剧烈的运动,适宜春天的运动原则。经络调养按摩大肠经,拔合谷穴

按摩大肠经可治肩周炎 在二十四节气经络养生经中,惊蛰对应的是手阳明大肠经。早上5:00~7:00时气血流注于大肠,大肠经最旺,因此早起的人容易排便。此时有利于清热滑肠,有便秘的人可在此时吃些高纤维的蔬果。

按摩大肠经的方法 按摩大肠经时,全身放松,深呼吸,感受吸气中带来的清新空气,聚积在手掌中;右手掌心从左手背食指的商阳穴向上沿大肠经走向按摩,最后向下沿胸骨至腹部脐下丹田处;然后换左手在右手上,循经依上述方法做一次;左右交替反复练习6~9次。此功可预防治疗臂肩酸痛、鼻炎,促进大肠排泄。

牙龈疼痛拔合谷穴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合谷穴。拔合谷穴有清泄明阳,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的功效。拔罐方法:一般宜用小号罐,拔合谷穴,留罐10~15分钟。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大肠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治疗时应将手握成拳状后再拔,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合谷穴常拔罐还能保持大肠气血畅通,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杨力教授答疑春季容易得流行性病毒感染病,怎样预防更好?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就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因此,春季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腮腺炎、肺炎等。

流感是这个节气最易发生的病毒性感染病,并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体质弱的老人,一方面要注意保暖,另外,也可选择中药预防,可用中药贯众、板蓝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帖,连服3日,可起预防作用。

所以,在这一节气中,应该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去人多、空气不易流通的场所,多注意添减衣物防倒春寒。还要培补正气,正气足了,邪气自然不易侵入人体,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能增强。如何预防和治疗惊蛰易犯的肋间神经痛?

惊蛰,天气干燥多风,风性好动,所以易招致多种神经痛,像肋间神经痛。但要注意左侧肋间神经痛与心绞痛的区别,心绞痛多发生在左侧心前区,同时还有心慌、气短、胸闷等症,应及时就医;而肋间神经痛是沿着胸部的肋骨向周围扩散的疼痛,通常发生在左右胸的某一侧,深呼吸或咳嗽、打喷嚏时会引起剧痛。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这点,不要耽误治病良机。

预防肋间神经痛的方法也很简单,用防风、白芍各3克,菊花3~5朵,冰糖2块泡水饮。对火气大的人,像有口苦、口干、舌黄者,可加麦冬5克、黄芩3克,同样也用泡茶饮的方法即可。

治疗肋间神经痛也可以采用穴位按压外关和足临泣穴的方法。外关穴在手背距横纹三指宽处,足临泣穴可用手沿小脚趾和第四趾之间向上搓,到尽头处即是。指压这两个穴位时,要注意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压6秒钟,左右各按10次就能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平时还要管住自己的嘴,注意少吃动风上火之品,如公鸡肉、酒、辣椒等,多吃青菜、水果。

4 春分——天门开户,顺势养阳正当时

黄帝内经春分养生经

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春分这个节气平分了春季的90天,在这一天,南北半球的昼夜时间相同。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节,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养生上,因为春分交节的这几天,天气变化频繁,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剧变时,如果人体不能适应,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像眩晕、失眠、月经失调、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春分时节,旧病容易复发。这是因为春分时,人的气血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人体随着气温升高,阳气越来越盛,当体内大量气血在从里向外走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引发故疾,如心脏病、关节炎等病症。对肾阳不足的人,春分还易得五更泻。因为,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节,人体内阴阳随着节气开始“争斗”,对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患者一般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发病特点一个是五更泻,另一个是餐后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泻。这类人平时可常用干姜炖鸡汤喝,对腰以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以温中扶阳。春分气候雨多春暖,莺飞草长

雨水增多,气候明显转暖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一到,雨水也开始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达到10℃以上,人明显感觉到阵阵暖意。而春分节气过后,气候变得温暖,雨水也更加充沛,阳光非常明媚。“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人体反应气血旺,情绪大,肝气盛

气血活动加强 在春季,新陈代谢最活跃,人体血液正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激素水平也呈现一大高峰,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关节炎进入多发期 在这个节气,尤其中国南方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对人的情绪影响大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本应该是个美好的季节,但对于部分人来说,3~5月是心理疾患高发的月份。春天潮湿郁阴,时而晴暖,时而阴雨,容易使情绪起伏不定。如果神经系统适应变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敏感多疑、失眠、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易疲劳等。

肝气开始亢盛 由于气候温和,人们开始喜欢到户外参加各种活动。这时肝脏所藏之血开始流向四肢,人们的精神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养生原则阴阳平衡,心平气和

保持阴阳平衡 人体养生应该因时而变,根据时节的变化改变养生方法,从生理和心理上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这是人们养生保健的关键。人的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

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保持心平气和 我们在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同时,应注意自己内心状态的一种平和。春分是一个调养精神状态的良好时机。应注重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在安神养气的时候注意请勿大喜大悲,情绪失控。怒伤肝,春季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时节,应注意让肝气调畅。而情绪波动容易影响肝气的疏泄,加重肝脏负担。在春分这个节气,也是过敏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的好发时间。所以,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的波动,保持心胸开阔,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

加强运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除了保障脏腑、气血、精气等器官生理运动外,也要保持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的和谐一致,达到“供销”关系的平衡。而春分时节,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是到郊外踏青运动的极好时候,可在这个时节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锻炼体魄。春分食补健脾祛湿,温补阳气,寒热均衡

健脾祛湿 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弱,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性食物,多吃辛味食品。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而且春季雨水多,湿气重,饮食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暑。饮食上可多吃姜、葱、怀山药、枸杞子、土豆、菜花、荞面、鸡肉、鲤鱼、鲫鱼等。

多食用温补阳气的食物 春季饮食养生的要点以平肝熄风、滋养肝阴为主。可选用扶助正气的补品,同时宜食清淡的食物;正确的补养之道以温补为佳,忌讳以热补助长阳气。像韭菜,《本草纲目》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所谓肝之菜,是说吃韭菜对肝的功能有益。民间用韭菜治病的方法很多,如恶心呕吐时,在半杯奶中加入韭菜汁两匙、姜汁少许,温服即可;韭菜炒虾米,对健肾利尿助阳也有帮助;若是阳痿、早泄,可用新鲜生韭洗净绞汁饮用,连续饮用一星期。

保持寒热均衡 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饮食搭配,如吃寒性食物鱼、虾,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以滋阴的蛋类。另外,春天肝气旺可伤脾,因此要注意多食甜味的食物,如红枣、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以养脾,如番茄、柠檬、橘子等。

科学合理的膳食,有助于在春分时节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助阳类菜肴配上滋阴食材一起食用,多吃甜少吃酸以养脾,都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推荐春分 养生菜谱01 黄芪炖牛腩

材料: 牛肚1个,黄芪30克,葱、姜、蒜、小茴香、料酒、酱油、醋、花椒各适量。

做法: 牛肚洗净,略煮片刻,取出去内衣,切成2厘米的条;葱、姜、蒜洗净,切末。将全部材料共炖至熟烂即可。

功效: 补益脾胃。02 山药扁豆鲤鱼汤

材料: 白扁豆30克,淮山药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鲤鱼1条(约500克),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先将鲤鱼剖腹,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白扁豆洗净;淮山药洗净切块。将鲤鱼入锅加水适量,与白扁豆、怀山药、干姜同煮1小时,加入盐、料酒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 有健脾祛湿的功效。03 核桃仁炒韭菜

材料: 核桃仁100克,韭菜300克,植物油、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 将韭菜切成3厘米的段,备用;锅内放油加热,放入核桃仁炒至金黄色,有香味时捞出;改用大火放入韭菜段煸炒至九成熟后,加盐,放入核桃仁,加白糖,煸炒几下即可。

功效: 健胃,补血,润肺,抗衰老。春分药补宜润肺为主,兼顾脾胃

春季雨量虽然比冬季增多,但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到春分前后雨水也不多,这段时期可谓较干燥。因而在药物调理上宜以润肺为主,但春季的润肺与秋季的润肺不一样,要兼顾健脾益胃,常用中药食用百合、石槲、桑葚、天冬、麦冬等。推荐保健药膳01 天冬萝卜汤

先将天冬15克切成两三毫米厚的片,用约2杯水,以中火煎至一杯量时,用布滤过,留汁备用。再将火腿150克切成长条形薄片,萝卜300克切丝,锅内放鸡汤500毫升,将火腿片先下锅煮,煮沸后,即将萝卜丝放入,并将煮好的天冬药汁加入,盖锅煮沸后,加盐调味,再略煮片刻即可,食前可调入葱花、味精。天冬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的功效,萝卜可通气助排便,也有补气的作用,二者一起做汤吃,可润肺健脾胃。02 石槲野菊炖水鸭

取石槲20克、野菊花5克、水鸭1/2只、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盐适量。石槲、野菊花分别稍浸泡、洗净;水鸭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稍焯片刻,再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上述材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加盖隔水炖约2.5小时,饮用前调入适量盐即可。本汤气味醇香、清润可口,有益胃生津、清热疏风、明目养肝的功效。起居养生注意温差,消除不良情绪

注意温差,勿极寒或太热 春分时节,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阳光逐渐增多,气候也开始转暖。不过昼夜温差依然很大,仍然时有寒流侵袭。这样多雨多湿的气候,在穿衣方面应当尤其注意腿部与脚部的保暖,可以上薄下厚,这样能有效驱散冬季的寒邪。尤其是免疫能力较弱的老人、小孩要特别留意添减衣物,勿极寒、勿太热,以免脱穿不当引起伤风感冒。

日常精神调摄 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精神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发生。春天应注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多跑步消除抑郁情绪 跑步时,激素会增加,在活动筋骨的同时,也能加强内脏系统的循环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分散注意力。不过,要想让跑步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不要等到产生了抑郁情绪再去跑步,而是要在平时就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这对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春分房事应有度 在春天对房事来说,呈春情萌动之态。“春心荡漾”,性兴奋的激情产生性冲动,使春季房事明显多于冬寒。但恣情纵欲肯定有害于健康。那么,在春季怎样行房事才是顺应自然呢?一般来说,健康的年轻夫妇,每周1次性行为即可,中年夫妇保持2周1次,老年夫妇每三周1次为好。当然,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生活习惯等酌情而定。要使性生活符合科学,符合养生之需。经络调养按摩大肠经,刮痧治失眠、多梦

按摩大肠经可快速缓解便秘 春分对应的是手阳明大肠经,按摩大肠经可快速缓解便秘。中医认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为传导糟粕的器官,又主津液,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大肠功能一旦异常则很容易导致便秘。敲打大肠经,可疏通经络,使气血宣通,从而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手阳明大肠经非常好找,双臂下垂,手臂外侧的桡侧即为手阳明大肠经。按摩时,让患者取正坐或直立位,先用右手敲左臂,由肩开始从上向下敲打手臂外侧,直至食指;再用同样的方法以左手敲右臂。每次10~15分钟,最好能坚持一个月以上。

刮痧治疗春季失眠、多梦 刮拭时,让患者保持坐位,操作者取其全头部、颈背部、心包经及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选用刮痧活血剂,在所要刮拭的部位将其涂抹均匀,由上而下顺次刮拭,刮至这些部位出现红点或紫块,即痧痕为止。刮治后需3~7天待痧点消失再进行刮拭,按此治疗周期直至刮拭不再出痧痕,即病痊愈。杨力教授答疑如何预防容易在春季复发的精神类疾病?

尽管精神病患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却以春季发病率为最高。这就是民间所说的“菜花黄,痴子忙”。有资料统计,每年3~5月各大精神病院的住院患者猛增,这里除了少数患者为初次发病外,绝大多数都是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患者。

精神类疾病与肝脏疏泄功能失调不无关系。中医上讲,心主血,肝藏血。如果人心情不畅,情志抑郁时,自然会影响到肝脏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气不疏,郁热化火,就会扰乱神明,最终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进而“气血凝滞脑气”,人就会焦虑狂躁,这也是一部分精神类疾病发病时的表现。

春分时节,可以用刮痧方法预防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刮拭时,用刮痧板的长边,与皮肤呈45°,刮拭背部右侧,要从内向外刮拭;再沿着胸部肋骨走向慢慢刮拭右侧的肝胆区,重点刮拭期门穴,中等力度,方向是由内至外。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春分时节老人易患五更泻,怎样治疗更有效?

五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早5:00~7:00的时候,一些老人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冲向厕所,拉肚子,有的人还伴有腹部的一种阴寒凝滞的冷痛,腹泻以后这种冷痛的情况才得以缓解。

中医认为,这种泻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了命门火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也就是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腹泻。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虚者愈虚,再加上这个时候昼夜温差大,也就形成了五更泻。另外,春分时天气温差大,人们很容易着凉,就会引起腹泻。

对于五更泻,多喝生姜红糖饮是有效的治疗办法。可以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即可。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有止泻效果。另外,五更泻可服用附子理中丸。

5 清明二十四节气——踏青越野,与自然同气相求

黄帝内经清明养生经

清明是在每年公历的4月4~6日之间。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此时气温升高,又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那么如何与自然同气相求?饮食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人的许多病都是因为在饮食起居中逆于自然而生,其中,吃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春属木,肝属木,在此节气中肝阳易亢,清明节气前后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现代医学也证实,春天的气候变化大,心脑血管病人适应性较差,容易出现血压增高、头痛、头晕、失眠的症状,还易于发作心绞痛。在精神调养方面,人们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的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经常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清明气候雨水增多,气候温暖

雨水增多 清明,取其天清地明之意,此时大地正呈现出桃花初放、杨柳低垂的清秀景致。此时的天气,除交接的那几天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基本上不会再出现降温的天气。但这一节气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多雨。

气候温暖 时至清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0℃以上。“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开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人体反应过敏病增多,情绪波动大

过敏性疾病增多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花的花粉会在空气中飘浮,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会引起过敏性疾病。

情绪波动大 春天气温骤降,正处于“乍暖还寒”的时候,人会感到格外寒冷,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感冒。

疾病多发 阴雨天气压低,空气中氧气相对减少,使人感到沉闷,人们有时会感觉血压升高,呼吸不畅,还可能诱发其他多种疾病。养生原则呼吸新鲜空气,警惕过敏

呼吸新鲜空气 清明是外出踏青的最佳时节,此时不仅能游览山水,还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尤其是郊外的空气中含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离子,吸入人体后不仅能作用于末梢感受器官,调节大脑神经系统,还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活动及肺的换气功能和造血功能,从而使人感到大脑清醒,精神振奋。

警惕过敏 花粉的传播程度跟湿度、温度和风速有很大关系,春暖花开时节,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花粉的扩散量就大。所以,在春天花粉扩散的高峰期,特别是在大风天或天气晴好的日子,有花粉过敏症的人应少外出,少去公园等地,避开花朵茂盛的景点。特别是清明时期,万物抽芽,百花吐蕊,花香四溢,过敏性体质的人更易皮肤过敏,荨麻疹、敏性鼻炎、哮喘病,也都是这个节气的高发病。这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抗过敏的中药以及维生素C等,如出现气粗、呼吸困难的要立即就医。清明食补多吃新鲜蔬果,清补养肝

多食新鲜蔬果 清明时节的养生注重与自然同气相求,应多食用当时、当季、当地产出的水果。这类水果与当地、当时的季节相适应,能帮助人体自我调节。这时应多吃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红薯、白菜、萝卜、芋头等具有温胃祛湿作用的蔬果,也适宜多吃。

清明时宜清补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往往因为湿气侵入而觉得四肢发麻,因此在饮食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排湿之外,还要适当养血舒筋。这里特别推荐桑葚薏米炖白鸽,此汤既利水渗湿,又养血舒筋,同时还有祛风止痛的功效,不燥不凉,是春天补益的良品,同时还能辅助治疗血虚风痹。像肩关节凝痛,伴有上肢麻痹、面色晦黄、头昏、耳鸣等都属于血虚风痹症。

清明时节重养肝 春季是养肝的重要时机,如果肝的功能正常,人体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工作。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清明时节也应该多食对肝脏有益的食物,滋补肝脏之不足或预防肝脏功能下降,这就是养肝。清明时,也可服一些滋补品,像银耳,甘平无毒,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常吃可以达到柔肝养肺的效果,这就是清肝。推荐清明 养生菜谱01 荠菜冬笋

材料: 净熟冬笋300克,荠菜100克,熟胡萝卜20克,盐、味精、植物油、水淀粉、鸡汤各适量。

做法: 净熟冬笋切成劈柴状;荠菜择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放进凉水里冲凉后,挤出水分,切成粗末;熟胡萝卜切成末备用。锅放油烧热,投入冬笋块略炒,加入鸡汤、盐、味精,烧沸后放入荠菜、水淀粉勾稀芡,开锅后放进胡萝卜末,装盘即可。

功效: 有降压、清热、利尿的作用。02 口蘑白菜

材料: 白菜250克,干口蘑3克,酱油、白糖、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的段,口蘑温水泡发。油入锅内烧热后,将白菜段入锅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白糖、盐入锅,炒熟后,放入味精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清热除烦,还可益胃气、降血脂。清明药补养肝舒筋最为重要

因清明多雨水,气候忽冷忽热,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所以药物调理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以养肝舒筋最为重要。推荐保健药膳01 决明子饮

可用于治疗肝热或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怕光、流泪等症。用时可将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气溢出时起锅,每次取15克放入沸水,浸泡3~5分钟后饮服;或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也可同时加入一点绿茶,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决明子还具有降血压、泻下的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并且经常拉肚子、血压低或气虚严重的人应慎用。02 山药决明荷叶饮

山药决明荷叶饮,可补益肝肾,滋润血脉,降血压。清明时节如果风动肝火,引起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就可将30克荷叶放入纱布袋中,与15克决明子水煎15分钟,再放入60克切成小丁的山药,小火煮10分钟,过滤留汁,分为早晚服用。补肝肾,舒筋脉。每日1剂,效果非常好。03 苦菊拌苋菜

苦菊拌苋菜,补肝清心。苦菊就是蒲公英的幼苗,能清热去肝火,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苋菜能清热利湿,去心肺的热火。吃的时候可将苋菜先放入沸水中焯一下,苦菊直接洗干净,将二者用调料拌匀即可。起居养生睡眠足,多备衣,莫伤悲

睡眠充足 反常的睡眠时间是扼杀阳气的一大杀手。熬夜迟睡使阳气过度损耗,赖床不起也会使阳气受损。所以,一定要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才能顺应自然,达到身心健康。这个节气养肝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医认为,肝是藏血的器官,而凌晨1:00~3:00是肝胆经调养时间,可养肝血,若准时就寝,获得适当充足的睡眠,血就能归藏于肝,使人天天都精神奕奕、活力百倍;但如果你是“夜猫子”一族,肝血无法得到调养,肝火便容易上扬,容易产生口干舌燥等不适。春季应避免过度劳累,充分休息,增加肝血流量,提高肝脏细胞功能。

清明多备衣,保暖有方法 清明时节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点,会有寒暖交替的情况出现。这一节气中对呼吸系统疾病要予以高度重视,不要过早换单衣,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谨防感冒。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清明前后人们更换衣服总是过于频繁。这个时节的天气随时可能转变,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时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时穿一件外套,注意保暖,中午气温升高,感觉到热的时候,再脱掉外套,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外寒入侵,预防感冒。如果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一般会有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时宜辛温解表,这时应多喝姜汤驱寒气防感冒。经络调养按摩小肠经,拔罐治肩周炎

保养手太阳小肠经正当时 清明节气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中的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还有一个名字叫“肩脉”,共19个穴位,其中有近一半的穴位位于肩颈部,主要用于肩颈部疾病的治疗,所以小肠经对治疗颈肩综合征有显著效果。按揉小肠经,可放松上肢肌肉、疏通经气、缓解疲劳,对关节不利或周围软组织损伤大有疗效。那么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按摩小肠经最好呢?手太阳小肠经经气旺于未时,也就是下午的13:00~15:00,这时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为最佳按摩时间。

拔罐可治肩周炎 让患者保持坐位。用单纯火罐法吸拔肩部肩井穴、天宗穴,留罐10~15分钟。或者让患者保持坐位或仰卧位,在其足底部斜方肌反射区进行足罐拔罐,反复20次左右;然后,在涌泉穴进行足罐拔罐,留罐15~20分钟。也可用单纯罐法,在患侧部位压痛点上拔罐,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侧卧位,先按揉压痛点,再用闪火法吸拔痛处及肩部周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按摩老年人的专用穴 小肠经上的养老穴,就是专门针对老年病治疗的穴位。按摩养老穴可以预防和治疗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有的疾病,像失眠、健忘、老花眼、消化功能不好,还有肩背部酸痛,以及其他各种因气血不足引起的病症。只要每天用手指按揉养老穴就可以缓解老年病,一天1~2次,每次3~4分钟。找养老穴时,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就是养老穴。杨力教授答疑清明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如何预防更好?

春季百花吐艳,但对许多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季节,因为气温不稳定,时冷时热,而且空气中弥漫着花粉,这是春季引发鼻炎的主要过敏原。患者主要表现为流鼻涕、鼻子发痒、频繁打喷嚏等,有的患者伴有哮喘。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由于人体肺气虚,卫气不固,气温变化频繁,再加上春季人体皮肤毛孔舒张,腠理疏松,人不注意保暖,风寒乘虚而入所致。

因此,每年这个节气,过敏体质的人都应尽量减少外出,如一定要外出,也要注意尽量减少与花粉、干草、落叶等的接触,最好戴上口罩和眼镜;对皮毛过敏者最好不要饲养宠物,如果家中有宠物也不要让它们上床;要经常打扫室内卫生,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面最好不要铺地毯。清明易得过敏性哮喘病,怎样才能缓解症状?

清明是桃花、樱花等开放的时节,出门踏青的人又多,导致过敏性疾病成了高发的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打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三个,甚至连续打几十个,一般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源后立即发作。

对过敏性哮喘,如果是发作期,可以饮用名方射干麻黄汤,用射干、半夏、冬花、葶苈子、款冬各10克,麻黄8克,生姜30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鱼腥草、野荞麦各30克一起煎汤饮用,每日吃1服。痰黄加黄芩10克,痰多加陈皮、白芥子各10克,怕冷加荆芥、防风各10克。如果是症状缓解后,则用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防风、白术、陈皮、山茱萸各12克,补骨脂、款冬、冬花各10克一起煎汤饮用,有条件的还可以再加紫河车10克,每日吃1服。

此外,哮喘病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以备哮喘发作时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24小时内不能超过8喷,否则毒副作用会明显增加。

6 谷雨——调畅情志,健脾祛湿喜迎夏

黄帝内经谷雨养生经

每年4月19~21日前后是谷雨节气。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谷雨节气中雨水较多,有关节痛的人此时常常疼痛加重,生活起居中应注意保暖防寒,锻炼身体。谷雨养生还要防病毒流行,因为谷雨节气有利于病毒、细菌繁殖,所以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如果有这些疾病流行,要少到公共场所,多开窗通风,注意日常消毒,多锻炼身体等。另外,由于天气的原因,气温增高,雨水增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谷雨季节还是皮肤湿疹病的高发期,这时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就很重要。这个时期,人们外出频繁,室外活动量大,全身阳气易生发外越,特别是阴虚病人,多因虚阳上扰,人体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干目涩、耳鸣等症。这个时候润养脏腑十分有益。谷雨养生首当育肾养阴,滋肾水涵肝木。谷雨前后应多食用滋阴的寒凉性食物,如西瓜、甜瓜、香蕉、甘蔗等;其次要平抑肝阳,育肾柔肝;同时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注意对脾土和肾阴的滋养。总之,顺应自然,合理饮食,加强锻炼,调畅情志,就能做到身心强健,平稳地度过春季的各个节气。谷雨气候雨量大增,气温回升快

谷雨断霜,雨量大增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提醒人们该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任鸟。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人体反应神经反应强烈,脉象如游鱼

神经系统反应较强烈 气候处于湿热交蒸状态,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虽然雨水较多,但也有一段时间处于干旱之中。所以风湿、眩晕、癣疮等症也极易发生。

脉象如游鱼 谷雨时节的气候不温不火,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故气血活动也介于夏冬之间的状态。这种情况从脉象上反映了出来,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意思说春天人体的脉搏浮而滑利,好像鱼儿游在水波之中。养生原则除湿防胃病,调神防过敏

谷雨时节防神经痛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因此这个时候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日常起居应做好防范工作。

过敏性体质需谨慎 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预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防胃病 谷雨时节,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也强健起来,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状态。其实人体在每个季节交替的前18天内,都会处于这种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使身体能够适应下一季节的气候变化。可是饮食不当却极易使肠胃受损,所以这一时期也是胃病的易发期。胃病一般是指慢性胃炎与溃疡病。

精神养生 在情志、运动方面也如清明节养生一样,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打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谷雨要除湿 谷雨后,降雨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要坚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出体内的湿热之气,与外界达到平衡。谷雨食补疏肝清热,健脾祛湿

可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之品 如枇杷、茉莉花、薏米、蜂蜜、桑葚、芝麻、花生、青瓜、蒜薹、杨梅、番茄、木棉花等。还可多进食冬瓜、土豆、扁豆、香蕉、菠萝、鸡蛋、鲫鱼、猪肉等健脾祛湿的食物。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食用清淡养阳之品 春季风邪当令,风为阳邪,性走窜,易诱使一般宿疾复发,如高血压、哮喘、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等,故在饮食上应忌食发物,如螃蟹、虾、竹笋、公鸡、海鲜等。总之,春季饮食应掌握一个原则,食物宜由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阳之品。

吃香椿正当时 谷雨前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中医认为,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应提醒注意的是,因鲜香椿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在食用前应先用沸水焯一下。推荐谷雨 养生菜谱01 牛肉蔬菜汤

材料: 牛肉、牛骨各500克,西芹200克,洋葱、土豆、番茄各50克,葱段、姜片、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牛肉切大丁,焯水后捞出;洋葱去外膜并切除尾部;土豆去皮;西芹切大段;番茄去蒂,洗净备用。锅中放水加入牛骨、葱段、姜片,以大火煮沸后,将剩余材料及料酒一起放入锅中,待煮沸后,改以小火将牛肉煮至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作用。02 排骨汤

材料: 猪排骨250克,熟猪油50克,味精、料酒、盐、葱白、姜片各少许。

做法: 将猪排骨用清水洗净,剁成块。将排骨块下锅干炸10分钟,待排骨水分炸干呈灰白色时,加入盐、姜片略烧。起锅盛入沙锅内,一次放足清水约450毫升,置大火上煨2小时,再加入味精、料酒、葱白,移沙锅在中火上,继续煨30分钟,最后盛入碗内即可。

功效: 能滋阴强体,比较适宜春天食用。谷雨药补宜用清热祛湿的汤粥药膳

此节气中人体的消化功能处于旺盛时期,正是强壮身体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那样进补,而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选用中药还要注重清热祛湿,益肺补肾,可选麦冬、百合、扁豆、佛手、陈皮、白术等。推荐保健药膳01 谷雨养生汤

此方为清代名医吴鞠通名方。用鸭梨1/2个、荸荠5个、藕30克,或用甘蔗50克切碎与鲜芦根15克、麦冬15克一起用锅煎水1000毫升,于谷雨当天9:00~11:00时和17:00~19:00时各取汁500毫升适温饮用,可加冰糖调味。02 冰糖百合怀菊粥

冰糖百合怀菊粥可提高睡眠质量。将百合20克,使用前提前泡发;怀菊花6~8朵,提前泡发;大、小米适量,淘洗干净。水开后,倒淘好的米,煮粥到比较绵的时候,将泡过怀菊花的水过滤杂质倒入粥里一同煮,接着再倒入泡好的百合、怀菊花,加几粒冰糖,煮上几分钟就可。

此药膳中的怀菊花清肝明目、解泻消毒,百合润肺、止咳,两者共用能提高睡眠质量。怀菊花是“四大怀药”之一,有平抑肝阳、疏风散热、清利头目、解毒消肿的功效,其花小、色白,稍透紫色、黄心、香味馥郁,是最佳的药用菊花。《本草纲目》将怀菊列为菊中上品。03 扁豆薏米粥

扁豆薏米粥可清热健脾祛湿。用扁豆20克,薏米15克,木棉花10克,猪瘦肉200克,大米200克。将猪瘦肉洗净,切片,扁豆、薏米、木棉花洗净,与淘洗干净的大米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可。起居养生注意天气,早晚添衣

注意天气 谷雨节气中雨水较多,但也有一段时间处于干旱之中。所以风湿、眩晕、癣疮等症也极易发生。另外,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避免不必要的疾患发生。总之,注意调养情志,合理饮食,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起居有常 谷雨养生除了早睡早起、平心静气以养肝外,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太极拳等,运动时不宜出汗过多,以免阳气外泄。

早晚加件衣 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虽然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否则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侵入体内。经络调养针刺治神经痛,浴足温经通穴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肋间神经痛 中医将其称为“胁痛”,《黄帝内经·灵枢·五邪》上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会出现胁痛的症状。治疗上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 中医学的“痹症”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治疗坐骨神经痛以疏通经络气血为主,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 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针灸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浴足温经 将木盆中倒入开水,待水温合适时,放双足于水中,温经通络5~10分钟。同时,做深呼吸5~10次。再用食指或拇指点或按两侧三阴交穴、阴陵泉穴和血海穴各6次。开穴通络,通过脏腑传感,调整脾、肾、肝三经经络及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谷雨节气当令及前后各一天,酉至戌时,也就是18:00~21:00时,进行浴足温经最佳,此时为治疗胃经疾病的最好时机。杨力教授答疑如何防治谷雨时节多发的胃病?

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好处于春夏交替时节,同时也是胃病的易发期。这个时期雨水增多,湿气侵犯人体,使胃的抵抗力降低,胃病患者在这个时节尤其需要注意保暖。

民间谚语说:“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切忌因为天气回暖贪吃冷食而伤了肠胃。谷雨时节,虽然有时白天气温达二十几摄氏度,但毕竟还未到很热的时候,早晚有时偏凉,这时过量的冷食容易导致肠胃不适。另外,还要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等。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疗因肝气不疏而导致的胃病。胃不好的人还可多吃莲子、山药等来养胃。如何治疗在谷雨时节易得的桃花癣?

谷雨时节,阴雨绵绵,空气湿度大,加上春天花粉飞扬,成为桃花癣的高发期。因其发生在桃花或杏花盛开的季节,其红斑及丘疹又状如杏花或桃花,故名“桃花癣”。春季的花粉、尘埃等过敏原黏附在涂擦化妆品的面部,出汗后易于溶解,皮肤吸收后发生变态反应,就容易发病。尤其是三四月份,日光辐射突然增强,紫外线可透过表皮到真皮,引起面颊部小血管的扩张,桃花癣的发生和个人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也有关。

中医则认为,桃花癣的致病原因与湿热有关,是患者脾胃积湿、积热过度,或外感风热而导致的。治疗时,中医多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方法来治疗。用当归、生地、防风、蝉衣、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蒂子、生石膏各10克,车前子、甘草各5克,一起煎汤服用,每日1剂。

患桃花癣期间,不要用化妆品及碱性肥皂,外出避免日晒,多食无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辅助服用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

第二篇 夏季养生,养心消暑热

7 立夏——养护心脏,多饮汤水防心火

黄帝内经立夏养生经

每年公历5月5~7日是农历的立夏之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前后,南方地区南部刚跨进夏季;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属于暮春时节;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来临了。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暑易入心”,春夏之交,要重点关注心脏。因为立夏之后,人体气血更加外向,出汗开始增多,心跳逐渐加快,所以更要注意调养心脏,不能过累过劳。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立夏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为安度酷暑做好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立夏应注意防寒,这时虽然气候逐渐炎热,气温比春季升高,但是北方天气仍然不够稳定,还会出现阴晴交替、冷暖变化的情况,所以必须注意随时增减衣服。同时,春夏之交,天气已热,各种细菌开始繁殖,以要注意肠胃疾病的发生。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天气炎热又影响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卫生和以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立夏气候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

温度明显升高 中国将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也习惯认为立夏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至,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礼记·月令》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立夏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南北雨量变化差异大 立夏前后,南方炎暑降临,雷雨增多;而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水分蒸发强烈,易发生短暂的干旱现象。人体反应容易上火,心烦气躁

天干物燥,人体易失水和上火 立夏之际,天干物燥,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人体易上火。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而致使人体的大脑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

能量消耗大 进入立夏节气后,人体的心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比较大。所以,人体在白天所消耗的能量要靠晚上的睡眠来补充,如果睡眠不足,必然会破坏体内新陈代谢的平衡,使人精神委靡不振,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立夏节气应从饮食上适当进补以促进睡眠。

容易心烦气躁 炎热易引起人的“心躁”,务请戒躁戒怒,努力培养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恰如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做到心静自然凉。养生原则养护心脏,做慢养生

养护心脏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在农历四月前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是养护心脏的最好时机。

保持平和心态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中医学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视精神养生,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医书》中记载:“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因此,应重视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做到这一点。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术。

做慢运动 立夏时节,可选一些相对平和的慢运动来做,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因为立夏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此时如果再做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因此,立夏时节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过度汗出,同时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以补充体液。平时也应多喝水,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各种瓜果蔬菜,因为气温高,出汗多,如果人体失去过多水分,又不能及时补充,血液易黏稠。也可用葛根10克、山楂5克泡水饮。立夏食补宜多吃清热生津的食物

多食酸、少食苦 立夏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的时节,因此人体的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应多吃酸味食物,如鱼、鸡、瘦肉、鸭肉、豆类、芝麻、洋葱、圆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芦笋、南瓜、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 夏季因天气炎热而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此时宜多吃稀食,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还可加入一些荷叶、绿豆等具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平时还应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桃、乌梅、草莓、番茄、冬瓜、莼菜、黄瓜等。鲤鱼就是很好的利湿食物。立夏时节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以及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饮食要清淡 中医认为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饮食要注意卫生 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不可过食或滥食,否则,会伤害胃肠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发生腹泻等病症。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少量红酒,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推荐立夏 养生菜谱01 鸭肉冬瓜汤

材料: 冬瓜、鸭肉各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米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以上四味与芡实、薏米、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盐、味精即可。

功效: 滋阴养肝,健脾利湿。02 老鸭笋干汤

材料: 老鸭1只,笋干60克,老干姜10克,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老鸭洗净剁成大小均匀的块,笋干用温水泡发泡软捞出沥干水,姜切成片。老鸭下沸水煮3分钟捞出,过凉水,以去除血水。把老鸭放进煲汤锅里(讲究用沙锅),注入足量的凉水(3倍老鸭的量)大火烧沸,撇去汤表面的浮沫,放姜片和笋干,倒料酒,转小火煲3.5个小时,放盐调味,再焖半小时。

功效: 有利湿去暑的功效。03 拌圆白菜

材料: 圆白菜250克,酱油、香油、白糖、盐各适量。

做法: 将圆白菜剥去外帮洗净,直刀切成一寸长、半寸宽的碎段,入沸水中煮两三分钟捞起,不可过度,沥去水放在碗中,用酱油、香油、白糖、盐调入,搅拌匀即可。

功效: 具有健脾补益、生肌润肤之功效,适宜于立夏烦躁上火时食用。立夏药补宜用补而不燥的药材

从中医角度看,立夏开始,阳气日渐旺盛,人们易烦躁上火,还会食欲不振。加上春夏交替,天气湿热,皮肤会经常出现瘙痒。想清热解毒,避免皮肤细菌滋生,可以买一束半边莲煲水饮,甘凉易入口。至于皮肤瘙痒,有可能是体内积了湿毒,这时还可以饮用金银花藤汤。材料很简单,只需金银花藤和片糖一起煲汤饮用即可。立夏还应该选用补而不燥、药性平和的药材,如黑木耳、茯神、百合、红枣、桂圆等,均属四季皆宜的食材。推荐保健药膳01 五花茶

五花茶清肝热、去心火。在药店购买五花茶(金银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鸡冠花)用药前先把五花茶用水浸洗10分钟,然后将五花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后改用慢火煲大约10分钟,喝时加入适量蜂蜜调味。五花茶的主要功效就是清肝热、去心火,也有清热解毒、消暑祛湿、利小便、凉血,减低肠胃刺热,预防夏季风热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的功效。02 茯神百合茶

茯神百合茶,养血安神。用生地、茯神各19克,麦冬、合欢皮各14克、百合29克,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即可。有养血安神,滋阴润燥的功效,特别适合有更年期综合征又阴虚火旺的女性。03 麦冬西洋参饮

麦冬西洋参饮可解心烦,益气。如果天热易心烦、心气弱的人,可用麦冬5克、西洋参3~5克泡水饮。04 百麦安神饮

百麦安神饮,清热安神。百合、淮小麦各30克,莲肉、夜交藤各15克,红枣10克,甘草6克,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连煎2次,一并存储备用。不用分次数,欲饮水时,即取此药液饮之。有清热安神、益气养阴的功效。方中淮小麦、百合、莲肉、夜交藤、红枣均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且百合微寒之性,能清内蕴之虚热。如思虑过度、心阴暗耗,或久病不愈、阴血耗伤,或劳伤心脾、气血两亏,或使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喝百麦安神饮效果就很好。起居养生多通风,多午睡,多做养心功

居室通风消毒 立夏以后,人的新陈代谢开始活跃起来。室外活动愈加频繁,活动量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所以要调适好作息时间来顺应立夏节气以达到养生的功效。居室应保证通风,阳光照射过强的话可以拉上浅色窗帘避光。居室还要加强消毒工作,防止各种病菌的滋生。

坚持午睡 立夏以后,人在午后困意颇大,应顺应此气节坚持午睡,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预防多种心脏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长时间午睡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发生疾病。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以防“夏打盹”。

养护心脏要常做养心功 此功法于农历的弦朔日(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日为弦日,初一为朔日)的清晨,面朝南方端坐,去除心中杂念,叩齿9次,然后将口中津液鼓漱3次,意念中想南方有红色气体从鼻入口中,并将此气与口中津液一起分3次咽入丹田。此功法使人在夏天神平体安,增强心脏功能而不伤及肺脏。经络调养按摩内关穴养护心脏

疏通脚底穴位可养心脏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人的脚底与心脏有密切联系。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血液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之功效。

内关穴是心脏的保护伞 取穴时可将掌心向上握拳,手腕上抬,手臂上可见两条突起的筋,在两筋之间横纹上两寸的地方。内关,有内部、关卡的意思,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

按摩内关穴内关穴 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调节心律。若心跳快,按揉它可以减缓;若心跳过慢,按揉它又可以增加心律。按摩时,用一只手的拇指,置于对侧手臂的内关穴上,稍微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揉动,直至产生酸胀感,点揉1分钟即可,再换对侧。随时都可以做,注意按揉时不可以憋气。如果经常按揉,就可以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这就是要达到的刺激效果,但注意不可用力过度。一般坚持一两个月,心烦心悸、呼吸憋闷等感觉就会明显减轻或消失。杨力教授答疑如何预防立夏多发的心脏病?

由于夏季主气为暑,暑属阳、属火。心也属火,暑气暑热直通于心,故夏季的暑热之气最易伤心。此外,夏至之后,气候特征是暑热渐生,气压低、湿度大,这也会加重心脏负担,易使人感到胸闷、气短。暑邪侵袭心脏的表现为憋气、心慌、头晕、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也有部分中老年人出现胃痛、背痛、手麻等症状。从夏至开始暑热之邪逐渐旺盛,最易引发或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脏疾患。中老年朋友从夏至到立秋防范暑邪侵袭,才能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脏疾病。

中医有“未病先防”的理念,所以应及早地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夏至后每天至少应保证6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应坚持午睡片刻。同时要注意饮水,可防止血液黏稠度上升,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最好分8~10次饮用,平均每次饮200毫升左右。还应注意锻炼方式不要过于激烈,最好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饮食上每次吃饭不要太饱,宜淡不宜咸。如何调理立夏容易得的胃肠炎?

胃肠炎以上吐下泻、脘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在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受暑湿之邪或贪凉感受寒湿所致。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增大,容易受暑邪。另外,在这个季节,人不宜多食冷饮,以致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而致病。

治疗胃肠炎可将新鲜藕1000~1500克洗净,开水烫后捣碎取汁,用开水冲服,每天2次服完;或用去节鲜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净剁碎,用消毒纱布绞取汁液,用温开水冲服。也可用白扁豆60克,略炒研粉,藿香叶60克,晒干研为末,混合为散,每次10克,每日4~5次,姜汤送下。另外,在湿度大的季节,细菌容易繁殖,饮食要卫生,少吃隔夜饭菜,碗筷要洗涮干净,不吃无照商贩和路边摊的食物,以免染上肠炎、痢疾,体虚的人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