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3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调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10:52:09

点击下载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3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调理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3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调理试读:

前 言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

——第2部分:中医健康状态评估;

——第3部分:中医健康状态调理;

——第4部分: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

本部分为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第3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洪净、何清湖、陈燕、朱正刚、孙贵香、刘旺华、李铁浪、曹淼、石溪溪、朱明芳、胡彬、林静、毛果、刘莎莎、梁百慧、方森。

本部分技术顾问 (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琦、孙光荣、张伯礼。

参与论证专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成华、马烈光、王平、王东生、王伽伯、王秀兰、王琦、毛以林、方朝义、甘慧娟、史丽萍、付国兵、冯国湘、冯晓远、朱云、朱吉、朱嵘、任开益、刘杰、刘建和、刘春生、刘密、刘富林、关涛、许海玉、孙昌杰、严蔚冰、杜惠兰、李丽、李灿东、李卓军、李定文、李建、李晓屏、李铁浪、李慧、杨志波、杨国强、杨炳忻、杨洪军、杨朝阳、肖小河、肖作为、吴玉冰、邹忠梅、何雅莉、沈欣、汪受传、张水寒、张本钢、张霄潇、林雪娟、林谦、季光、周德生、赵怀润、赵迎盼、荆志伟、胡学军、姚勤、聂宏、莫美、袁肇凯、徐春军、高颖、高蕊、郭义、郭兰萍、郭宇博、郭清、唐旭东、黄岑汉、黄惠勇、梁雪娟、董昌武、蒋力生、喻嵘、詹志来、瞿岳云等。

以上专家对本部分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引 言

中医健康管理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运用中医 “整体观念”“治未病”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理念,对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评估、调理以及跟踪服务,从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动态服务过程。

随着 “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 “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广大民众对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中医健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健康管理流程欠规范,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此,我们编制了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以下简称 《规范》)。本《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文件。编写本 《规范》的目的旨在为各健康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使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中医健康状态调理是在健康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运用多种中医药干预手段对健康状态进行调理,从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过程。本部分按照健康状态将人群分为一般人群、重点人群、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疾病人群,运用起居调理、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中医特色技术调理、体质调理等进行相应干预,具有普适性。本部分是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3部分,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状态调理的规范性文件。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一般人群、重点人群、亚健康及常见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调理。规定了起居调理、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中医特色技术调理、体质调理等调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本部分适用于健康管理机构、健康服务机构、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机构、营养指导顾问机构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GB/T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ZY/T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WS/T 484—2015《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DB35/T1174—201《健康体检服务规范》

ZYYXHT/2—2006《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ZYYXH/T50~135—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

ZYYXH/T4~49—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ZGYS/T 001—2010《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

原卫生部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 (试行)》2009年

原卫生部 《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 (试行)》2007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 《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2011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2012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201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指南 (实用)》2003年《中国肥胖外科治疗指南 (200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健康状态调理Interventions of health state

在健康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运用多种中医药干预手段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等不同健康状态进行调理,从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过程。3.2 情志调理Emotional intervention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特色的调理方法,调畅情志,和谐身心,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3.3 药膳Medicinal diet

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食品。3.4 整体观念Holism concept

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即人体是一个由多层级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3.5 辨证论治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互相关联的阶段。辨证,指从中医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受检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病位、病因、病性和邪正关系,从而确定证候本质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法,并选方用药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3.6 新生儿期Neonatal stage

出生后至日龄28天。3.7 婴儿期Infant stage

出生28天后至满1周岁。3.8 幼儿期Early childhood stage

1周岁后至满3周岁。3.9 学龄前期Preschool stage

3周岁后至6~7周岁入小学前。3.10 孕期保健Prenatal care

从确定妊娠之日开始至临产前,为孕妇及胎儿提供的系列保健服务。对妊娠应当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保健。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及早干预。开展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3.11 哺乳期Lactation stage

产妇分娩后30分钟即可开始哺乳,哺乳时限一般为12~24个月。3.12 产褥期Puerperal stage

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需6~8周。3.13 围绝经期Menopause stage

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亦称 “更年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4  一般人群调理4.1 起居调理4.1.1 调理原则

生活起居是中医健康管理调理的重要部分。生活起居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生活习惯是疾病的诱因和基础。起居调理应做到顺应四时调阴阳,适应环境避外邪,起居有常宜动静,劳思有度,内守精神,以有效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达到防病治病、颐养天年的目的。4.1.2 调理方法

——居住环境以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生活起居方便为宜。室内外温度不宜相差太大;一般环境湿度为50% ~60%;防止居室内生活燃料的污染;避免噪声扰神;照明要均衡协调;防止辐射。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一般人每天不少于7个小时的睡眠。坚持早睡早起,不熬夜;保持正确睡姿,宜取右侧卧位;入睡时保持安静,减少灯光;睡前不宜饱食、饥饿,不宜剧烈运动;忌七情过极、思虑过度、大喜大悲,忌寝卧当风、近炉火、开灯光,忌蒙头张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随四季变化着装,春捂以护阳气,秋冻以适寒凉,冬季衣着松紧厚薄适度。随着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劳寝时间,注意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使人体与自然变化相应,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4.2 情志调理4.2.1 调理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照顾;因人制宜,有的放矢;乐观豁达,怡情养性;避免刺激,稳定情绪。4.2.2 调理方法

——以情胜情法:又称 “以偏纠偏”,指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战胜和控制因某种情志刺激而引起的不适。包括: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悲胜怒、思胜恐。

——移情解惑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转移精神注意力,包括运动、音乐欣赏、画画、种花养鸟、社交工作等。

——暗示法:利用语言、动作或其他方式,使被调理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解除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包括:言语暗示、情境暗示等。

——顺情从欲法:顺从调理对象的意志、情绪,满足调理对象心身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某种个人欲望未得到满足,遂致内怀深忧而出现的情志病变。

——情志导引法:以自我训练为特点,具有调和气血作用。包括:气功疗法、以意导引法、吐音导引法、行为导引法等。

——药食法:选用适当的方药或食物,可调整五脏虚实、聪明益智、安心养神、疏肝理气,以达到调节情志活动的目的。4.3 饮食调理4.3.1 调理原则

饮食有节,适时适量;合理膳食,不可偏嗜;注意卫生;三因制宜。4.3.2 调理方法

——保持饮食结构合理:忌膏粱厚味,宜清淡素食。倡导 “三少一多”,即少脂,少盐 (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以不超过6g为宜),少糖,多食素。

——保持饮食有节:适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忌暴饮暴食,一日三餐能量摄入分配合理。

——保持饮食卫生: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宜食新鲜食物,忌食生冷、不洁的食物。选购食物时应注意外观好、无污染、无杂质、无变色、无变味、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注意餐饮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在四季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当人体处于阴阳寒热失衡状态时,可以通过食物的不同性味来进行调理,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目的。4.4 运动调理4.4.1 调理原则

运动调理要适量,应根据身体状态每日坚持40分钟为宜;运动调理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运动调理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青少年及中年人可以跑步健身、器械锻炼等为主;老年人则以传统调理运动为主。4.4.2 调理方法

——易筋经:主要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致和,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的效果;

——五禽戏:动作柔和,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医疗健身体操;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功法,由八节组成,体式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太极剑: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表现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剑法清楚,优美潇洒,形神兼备。4.5 中医特色技术调理4.5.1 调理原则

由取得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健康管理师进行调理,遵循以下原则:

——社区居民和群众可在医疗和保健机构选择使用安全、方便、显效、适宜的中医特色技术,达到维持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在进行中医特色技术操作时,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定、技术常规等,防止操作意外与交叉感染等发生。

——尊重受施者隐私与权益,履行告知制度,增强受施者依从度。

——结合受施者体质、年龄、性别掌握操作宜忌。如老年人素体阳虚者为多,应以补法技术干预为主;小儿体质娇嫩,勿用重力;孕妇不得使用活血行气操作方法,且不得在孕妇腹部等施术。4.5.2 调理方法

——拔罐: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使罐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中医传统疗法,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中药足浴:借助中药的药理作用,运用手法或足疗仪对足部反射区或穴位的按摩和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人体潜在机能,调节身体平衡,缓解全身紧张,达到疏通腠理、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祛痰化瘀、透达经脉的作用的中医传统疗法。

——艾灸:借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和防病保健目的的中医传统疗法。

——刮痧:利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水牛角等特制的刮痧板在调理对象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以达到解表驱邪、行气止痛、开窍醒神等目的的中医传统疗法。

——药熨:将药物粉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布包外熨于局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利用药物的作用和温热之气,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目的的中医传统疗法。

——捏脊:通过连续捏拿脊柱部皮肤,以调整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气机,达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目的的中医推拿手法。

——穴位敷贴: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目的的中医传统疗法。

——中药熏蒸: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

——中药灌肠: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的吸收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中药结肠滴注参照此项操作技术。

——耳穴贴压:采用王不留行、莱菔子等丸状物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中医传统疗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中药离子导入:利用电流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穴位导入人体,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抗炎镇痛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中药火疗:利用酒精燃烧的热力使中药透过皮肤刺激体表穴位和病位,通过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缓解不适症状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

——蜡疗:将加热熔解的蜡制成蜡块、蜡垫、蜡束等形状敷贴于患处,或将患部浸入熔解后的蜡液中,利用加热熔解的蜡作为热导体,使患处局部组织受热,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功效的中医传统疗法。

——穴位按摩:运用手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具有调和脾胃、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强肾生精、减肥瘦身、排毒养颜功效的中医传统疗法。

——中药泡洗: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中医传统疗法。

——中药湿热敷:将中药煎汤或用其他溶媒浸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用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中医传统疗法。

——中药冷敷: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后,同时应用低于皮温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达到降温、止痛、止血、消肿,以减轻炎性渗出的中医传统疗法。

——经穴推拿:以按、点、推、叩击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推动经气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的中医传统疗法。

——中药外涂: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4.6 体质调理4.6.1 调理原则

在中医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规范化体质辨识,根据体质特点,辨体施养。4.6.2 调理方法

——平和质:宜保持平和的心态;饮食宜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的食品;勿过饥过饱;注意戒烟限酒;起居宜规律,睡眠要充足,劳逸相结合;应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可指腹按揉涌泉、足三里等穴位调理。

——气虚质: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可过度劳神;饮食宜选用性平偏温、健脾益气的食物;起居提倡劳逸结合,不宜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宜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可掌根按揉或温灸气海、关元等穴位调理。

——阳虚质: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饮食宜选用甘温补脾阳、温肾阳为主的食物;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平时要注意腰部、背部和下肢保暖;多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可掌根按揉或温灸关元、命门等穴位调理。

——阴虚质:宜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身耐性;饮食宜选用甘凉滋润的食物;居住环境宜安静;注意防晒,保持皮肤湿润;节制房事,避免熬夜,勿吸烟;宜做中小强度的运动项目,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可指腹按揉太溪、三阴交等穴位调理。

——痰湿质:宜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饮食宜选用健脾助运、祛湿化痰的食物;居住环境宜干燥,不宜潮湿;早睡早起,勿图安逸;坚持长期运动锻炼,强度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循序渐进;可指揉丰隆、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调理。

——湿热质:宜稳定情绪,尽量避免烦恼,可选择不同形式的兴趣爱好;饮食宜选用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湿食物;居室宜干燥、通风良好;不宜吸烟饮酒,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宜做中长跑、游泳、各种球类、武术等强度较大的锻炼;可指揉支沟、阴陵泉等穴位调理。

——气郁质:宜乐观开朗,多与他人相处,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饮食宜选用具有理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居室保持安静,宜宽敞、明亮;尽量多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宜多参加群体性体育运动项目;睡前尽量避免过度兴奋;可指揉合谷、太冲等穴位调理。

——血瘀质:遇事宜沉稳;饮食宜选用具有调畅气血作用的食物,女性月经期间慎用活血类食物、药物;居室宜温暖舒适;避免长时间久坐,宜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多进行户外活动;宜多进行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可指揉膈俞、血海等穴位调理。

——特禀质:应避免紧张情绪;饮食宜均衡,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辛辣、腥发食物,不食含致敏物质的食品;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居室宜通风良好,尽量避免接触生活环境中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