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霄三部曲——史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18:48:45

点击下载

作者:高中自,王琪珉,裴高才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振霄三部曲——史迹

高振霄三部曲——史迹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高振霄三部曲——史迹作者:高中自,王琪珉,裴高才排版:KingStar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7-22ISBN:9787513033909本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2015年)高振霄全身像智者光风,勇者足印冯天瑜

读者案头的《高振霄三部曲》,记述了近代一位传奇性人物曲折多致的生平。

高振霄,字汉声,出生于湖北房县一个士人家族。房县古来即是流放之地,高振霄自幼感受民间疾苦,怀抱着对专制政治的愤懑,走出大山、来到省垣武昌接受革命洗礼,并相继在《湖北日报》《政学日报》《长江日报》与《夏报》中发表宣传革命的文章。武昌首义成功,他会同吴醒汉等主持湖北军政府招纳处(复更名“集贤馆”),广纳贤才;又充任“总稽查”,多有建树。其时报刊以《八大金刚》章回小说表彰高氏诸君之功。后来,他历任民国总统府高等顾问、国会候补参议员、非常国会参议员、洪帮大佬、抗日策反委员等,最后血染于上海滩,是一位“忠贞体国”的英烈。

出入帮会,是高振霄身世的一大特色,因此他曾被认为是“黑社会”人物。“三部曲”对此有所辨正。作者旁征博引,系统解读洪帮的来龙去脉,叙介孙中山通过“洪棍”(洪帮元帅)身份,推动帮会参加辛亥革命、策应北伐,进而诠释后来高振霄等作为青、洪帮大佬投身抗日的义举。作者还引述马超俊、瞿秋白等国共两党人士的说法,证明帮会在五四运动、工人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复归高振霄等洪帮“五圣山”兄弟的历史原生态。

这是一套由作家与辛亥革命后裔合作的丛书,文史兼具,史迹、文集与传记三位一体。《史迹》打捞中外报刊及辛亥革命志士、国共两党人士关于高振霄的片段回忆。《文集》是高振霄不同时期的文稿结集,其中不少篇章是尘封百年后首次曝光。而《传记》则是以史实为依据,以讲故事方式,生动反映这位从辛亥首义走出的抗战英烈的可歌可泣一生。“三部曲”在史料开掘方面多有用力。作者在台湾国民党党史馆找到孙中山给高振霄的信函原件,孙中山称赞高氏“间关流离,不堕初志,至可钦佩”,再现了传主在护法运动中的忠贞耿介。又如高振霄的国会议员身份,史书与辛亥志士回忆没有详细叙介,民国国会议员名单中也没有记载。为此,作者找到1913年4月16日《申报》刊登的消息:《鄂省候补参议员已产出矣》。上面清楚记载,高振霄与张知本等十人当选为首届国会候补参议员。终于考订出高振霄的国会议员身份:民国首届国会候补参议员、广州非常国会参议员。

作者披露当年《湖北日报》《政学日报》的原始报道,披露辛亥革命前夕讽刺清湖广总督陈夔龙“似龙非龙”,鄂军统制张彪“似虎非虎”,皆是该报编辑高振霄参与策划、亲手编辑的。《传记》与《史迹》中回放高氏参与创办德育会的宗旨:“应修私德以完人格,重公德以结团体。”《文集》披露,民国十四年(1925年),高振霄在《几茀提》上发表《我之大同观》,申言“欲达大同,先除异小,以个人进步,来互助精神、排除障碍、改造环境、脚踏实地、再接再励,行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几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可见一位辛亥先贤与思想者愿景的远大。(冯天瑜: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海泛舟,“汉声”铿锵皮明庥

文人见面一本书。我与辛亥革命甲种功臣高振霄后裔相识的机缘,可追溯到2010年武汉举行的“辛亥革命百年论坛”上。那天,自北京赶来的高振霄之孙高中自、外孙王琪珉,送我四十余万言的书稿《辛亥功臣高振霄史迹录》,并嘱作序,我愉快地接受了。没想到,这部专著绣梓后四年来,他们表兄弟一道,又经过不断地在海内外搜罗史料,并经过认真考订,再次汇编成史料更充实、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的《高振霄三部曲》之《史迹》。此时此刻,手捧煌煌十二章四十余万言的巨著,我不禁感慨万端。

湖北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策源地,武汉是首义之都,涌现出了一批为推翻帝制,缔造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功臣。从湖北房县走出的高振霄(字汉声)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高氏一生,跌宕起伏,跨越了清末民初两个朝代,经历了辛亥革命、民国开国、护国护法、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诸时段。他尤其是在开创民主共和的新纪元、立法护法与英勇抗日等方面厥功甚伟。

楚风汉韵铸就了高振霄的铁血精神。他早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后考入张之洞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和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继而,他参加中国同盟会、共进会,创建德育会,创办《扬子江小说报》(月刊)、《夏报》,襄办《政学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革命进步刊物。

辛亥首义成功后,百废待举,高振霄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府参议和“总稽查”,参与主持招纳处,广罗天下贤才报效共和。他被时人称为“八大金刚”之一,荣膺民国政府嘉奖的辛亥革命“甲种功臣”,还历任孙中山先生的高等顾问、中华民国国会候补参议员。接着,他追随孙中山,参加护国护法斗争,被推为非常国会参议员。粤军将领叶举炮轰广州总统府时,高振霄虽然与孙中山同在广州蒙难,但他愈挫愈勇,仍矢志不渝,护法到底。孙中山曾手书信函勉励道:“兄等间关流离,不堕初志,至可钦佩。文力所及,自必为诸兄后盾,务期合法者战胜非法,统一乃可实现……”

书中引用多种史料证实,高振霄不论是襄助孙中山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是受孙中山之命,以洪帮大佬的身份策应北伐,或是团结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以及掩护共产党人从事地下工作等,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敬。尤其是他只身奋战“孤岛”期间,他多次断然拒绝倭寇的高官厚禄利诱,结果惨遭日军毒害,血染上海滩。充分表现出一位爱国中国知识分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为了让子孙传承辛亥首义精神,高振霄特地为高家亲笔题书字派“振兴中华,福利民众”,后来又成为房县高氏宗亲的新字派。一时传为佳话。

幼承家学的高中自先生,为秉承祖训,探究辛亥革命文史,他特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博士班研修,并且四处寻访专家学者、辛亥志士后裔,搜罗史料。身为律师的王琪珉先生,则从正史、方志、谱牒,以及口述史料等方面进行考订,力求客观、公正地再现高振霄这段被尘封百年的历史原生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有不少辛亥志士手稿、文物图片与报刊资料,在抹去历史的尘埃后,首次重见天日,可信可感。

在多方的襄助下,这部史料详实、图文并茂的《高振霄三部曲》之《史迹》,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想,这部书既是史家研究辛亥史难得的文本,也是普通读者了解辛亥志士义举的好读物,更是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献礼的历史文献。它的出版,必将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是为序。(皮明庥:著名史学家,武汉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汉声高振彻九霄陈炜《高振霄三部曲》之《史迹》即将付梓之时,高振霄嫡孙、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高中自先生以作者身份邀我作序,于他,意态诚恳;与我,首度作序不知从何下笔。思量良久,受传主名“振霄”、字“汉声”启发,谈谈高振霄精神对于当今的时代意义。

为先贤树碑立传,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之一,目的是将那些为家族、宗族、乡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的事迹、思想、品格、精神等记录留存下来,为后世楷模,以激励后辈。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汉声”,在高振霄及其同代仁人志士身上传承,激荡着那个年代。今天,我们为高振霄立传,就是要把高老先生身上体现的时代信仰、家国情怀、忠贞高义和英雄气概等精神品格,接过来并在我们的身上传承下去,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

高振霄的政治信仰始终在时代的制高点。高振霄的政治信仰随中国时局发生三次重大变迁,始终如一坚守在时代的制高点。一是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信仰。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办《夏报》,发汉声,创建了德育会。后来推进德育会与共进会合并,促成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成为武昌首义的发起组织和领导机关。辛亥革命爆发时,高振霄任湖北新军政府都督府参议、总稽查。他等八位总稽查的英勇事迹亦被当时百姓喜闻乐见的“章回小说”传颂,称其为“武昌首义八大金刚”之一,后被嘉奖“辛亥革命甲种功臣”。二是以建立宪政、维护共和为政治信仰。推翻满清政权后,高振霄坚定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建国纲领,为建立共和政体不遗余力。为确定公历十月十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被誉为“双十节首造者”;以起草委员会委员长名义组织起草讨伐徐世昌、吴佩孚檄文,一场打倒割据军阀,武装统一全中国的北伐革命在中国大地蓬勃展开;与张知本等四人为孙中山研究并起草《五权宪法》,孙中山曾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规定“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1925年孙中山逝世,高振霄致唁电:“孙公手造民国,启迪颛蒙劳身,焦思护法救国,扫历朝之积毒,开东亚之曙光于此……”高振霄20余年追随亚洲第一共和人、中华民国国父中山先生。三是以全民抗战、民族图存为政治信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政府考虑高振霄是同盟会、国民党元老,德高望重,又年事已高,安排他退居敌后。高振霄执意不肯,寄信给湖北家人说:“无国哪有家,为拯救中华,驱逐日寇,视死如归”。他以上海洪帮头领及“抗战策反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再次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斗争第一线。他拥护“国共合作”,拥护共产党倡导的“动员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在上海积极参与营救“救国会”“七君子”等仁人志士活动,并设法约见、游说共产党、国民党、清洪帮会党及工人、学生等各方爱国人士,配合国民党政府组织“江浙行动委员会”(下设“特别行动队”)上万人的抗日武装,配合国民党军队在上海近郊牵制阻击日军强行登陆。同时,还营救了李先念、张执一等共产党高级将领及中央派往延安学习深造的12名共产党青年干部等大批爱国志士。高振霄一生紧跟时代潮流三次迁跃,始终坚守信仰且都在时代高位并至死不渝。

高振霄的一生始终充满浓烈的家国情怀。高振霄为高氏宗谱书写“振兴中华,福利民众”八个大字,既表达了他的人生追求,又告诫高氏子孙要“牢记民众福利,努力振兴中华”。他是一介书生,集作家、记者、报人一身,博古通今、文笔畅达,颇负士大夫气节。他创办了《夏报》《扬子江小说报》《民风周刊》《惟民》等报刊,先后发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评论、纪实、议案数十余万字。他还与章炳麟、冯自由及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社会贤达组织社会团体,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开启民智、文化救国。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腥风血雨的近半个世纪中,从创建、联合革命团体、办报、组织发动辛亥革命,到参加改进团、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北伐革命,后来转入“实业救国”,与社会贤达一起内谴国贼、外争国权,最后重返抗日战争一线,献身于抗日救国战争。不论何时,终身践行“振兴中华,福利民众”之志。

高振霄的一生闪耀着忠贞高义的人格光芒。高振霄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期、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方政府与南方政府对峙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他曾三次历任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南方护法政府及其国会“三府重臣”“三会议员”。仅在广州南方护法政府期间我们看到:巴黎和会、太平洋会议在即,当日本勾结北方政府企图继续占领中国青岛领土并对其主权虎视眈眈之时,高振霄向国会提案拟派孙中山等南方护法政府代表赴会并再次进言:“我国日受强邻之压迫,北京拍卖主权,国几不国,今此一线生机,尤为我国生死之关系,速派得力代表迅赴列席,实为至要”;当孙中山再次受排挤、护法遭破坏时,高振霄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等少数派一边,提交《关于组织军事委员会行政委员会的提案》,与护法中坚成功推举孙中山为民国非常大总统,为促进南方政府对内取代北京政府,对外取得国际承认的合法化不遗余力;北伐成功,南京中华国民政府成立,当一些官僚、政客、学阀们纷纷讨功要晌时,高振霄功成身退,淡出政界,表现出不居功、不求赏,志洁行芳的高风亮节。高振霄始终忠义当头,忠义于自己的祖国、忠义于自己的民族、忠义于自己的人民、忠义于自己的信仰,在他的一生中,这种忠义立场从未动摇,忠义思想从未改变。中山赞其品格:“不堕初志、至可钦佩”,国民政府题匾“忠贞体国”“精忠报国”,《申报》赞其日:“高风硕德足资楷模”。

高振霄表现了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武昌首义爆发当日晚,高振霄与张振武、陈宏诰等革命党人当即成立“执法处”并组织“稽查队”,连夜起草并颁布《刑赏令》,后又出台“军令八条”,遍贴全城,沿街演说,维持秩序;武昌首义翌日清晨,高振霄第一时间赶赴“谘议局”组建新政府,成立了参谋部、军需部等重要政府机构;阳夏失陷,武昌危机,在“军中无首”情形下,高振霄等总稽查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以刘公总监察名义守城,组织“敢死队”坚守武昌,最终迎来南北和谈及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七七事变”后,高振霄再次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斗争第一线。1938年2月,高振霄被日军抓捕并遭严刑拷打,逼供共产党和爱国志士的名单及其住所,高振霄坚贞不屈;1943年冬,日军特务头目带领日本随从,赤裸裸的拿着重金,前往高振霄寓所以高官厚禄收买又遭其拒绝;1945年春,日军再次威逼高振霄出任上海市长伪职被拒后,酒中投毒,高振霄心知肚明,却毅然端起酒杯一饮而下,三天后于1945年3月23日逝世。一介书生,慷慨赴死。《列子·汤问》有日:“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高振霄离我们虽已经70余载,其人弗去,士人风骨承唱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汉声”,在祖国上空回响,在人民心中缭绕,令我辈敬仰续唱。(陈炜: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秘书长)上篇首义金刚第一章忠贞体国振兴中华 福利民众——高振霄百年前为高氏宗谱书写“振兴中华,福利民众”八个大字,告诫高氏子孙要“牢记民众福利,努力振兴中华”。一、人物方志

高振霄辛亥革命前创办《夏报》等报刊、发起创立德育会、加入同盟会、组织发动武昌首义、参与建立湖北军政府、当选湖北军政府都督府参议员并任总稽查部总稽查,时称“武昌首义八大金刚”之一,被嘉奖“辛亥革命甲种功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再次当选参议院议员并任孙中山高等顾问,由于制定中华民国国庆日有功,被誉称“双十节首造者”。后跟随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第三次当选南方护法政府非常国会参议员。抗日战争期间,居上海以洪帮头领及抗战策反委员特殊身份开展抗日活动,先后营救李先念、张执一、文强和“救国会”七君子等仁人志士,终为日伪分子所忌,1945年3月被毒杀于住所。(一)辛亥革命人物像传

高振霄(1881—1945年)字汉声,湖北房县人。早年肄业于两湖总师范学堂。1908年,革命党人郑江灏等创办《湖北日报》,高担任编辑,与向炳馄等题词作画,讽刺清吏,抨击时政,郑、向被捕下狱,报馆遭查封。后参与创刊《长江日报》,并独自创办《夏报》,鼓吹革命。1910年秋,与谢石钦等发起创立德育会,嗣并入共进会。次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他与刘复基等斡旋于两组织之间,力促联合。10月武昌起义,与袁国纪等首入都督府参谋战事。旋奉派与吴醒汉等主持招纳处,接待前来投效的文武志士,高负责政学界,3天内招纳400余人荐府委用。时地痞趁火打劫,义军亦有擅杀旗人之行,乃与张振武等面陈都督黎元洪,以黎名义颁《刑赏令》及军令八条。军务部执法科成立,充该科调查,主办军案。汉阳失守,武昌危急,曾力反弃武昌攻南京之议,并亲率稽查队沿街日夜巡逻,维持秩序。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委以高等顾问。翌年,当选为国会议员。参加季雨霖等组织的改进团,从事讨黎反袁活动。1917年,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后加入国民党。1929年任汉冶萍公司清算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以民族大义为重,居上海任策反委员,开展抗日活动,救助爱国人士,终为日伪分子所忌,1945年3月被毒杀于住所。

Gao Zhenxiao(1881—1945), styled Hansheng, of Fang country, Hubei Province. In his early years he studied in Lianghu General Teachers School, and he wa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Changjiang Daily as well as the independent creation of The Xia Bao(Summer Paper), to advocate revolution. In 1910, he initiated with Xie Shiqin and oth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n joined in the Society for Matual Progress. When the Wuchang Uprising took place, he turned to the Hubei M ilitary Governm ent where he was doing as an advisor on the war affairs and responsible for enrollment division. And before long he took the position as the check in the law execution branch of the army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govern ment to deal with army internal cases. W hen the general supervisory division was established over all the departments, he was m ade the chief supervisor. In 1912, he assum ed the post as a senior advisor to the Nanjing Provisional Govern ment and was elected to be a m em ber of the Congress. He soon joined the Progress Organization to fight against Yuan Shikai and overthrow Li Yuanhong. In 1917 he went to the south to protect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and joined the KMT. He was killed by the puppet army of Japanese with poison in 1945.资料来源:《辛亥革命人物像传》高振霄在《辛亥革命人物像传》资料附录1:刑赏令《申报》中记载高振霄、张振武、陈宏诰等起草并通贴街市的《刑赏令》附录2:军令八条

一、军队中上自督下至兵夫一律守纪律,违者斩。

二、无论原有及新募兵士人等,有三五成群不归编制者以及至编制内擅离所在易装私逃者斩。

三、擅入民家苛索钱财及私行纵火者斩。

四、各干部如有不遵约束者斩。

五、官兵不受调遣及违背命令者斩。

六、擅自放枪恐骇行人往来者斩。

七、兵士中如有挟私仇杀同胞者斩。

八、如在当铺强当军装物件者斩。

注:高振霄、张振武、陈宏诰等在武昌首义当夜起草并通贴街市的《军令八条》。二十五日(10月16日)复颁《军令八条》。

资料来源: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P78两湖书院

1890年4月,张之洞于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创建“两湖书院”。1903年,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亦称“两湖大学堂”。1904年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高振霄与黄兴、李四光、张知本等大批革命志士均毕业于此校。(二)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

高振霄字汉声,湖北房县人。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共进会员。以武昌首义有功,为都督府各部总稽查部总稽查之一。1912年为批准出洋留学生之一。因故未成行。后补护法议员,在上海从事社会活动,参与共产党革命活动。资料来源:《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上册),P222《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上下册)湖北公立法攻专门学校校门

1908年5月,湖广总督赵尔巽在武昌王府口巡抚衙门创办“法政学堂”, 1911年改名为“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武汉大学前身)。高振霄与顾敬之、董锄平、鲍佛田等大批有志青年毕业于该校。(三)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高振霄(1881—1945年),字汉声,房县城关镇人,幼随父读,稍长,入两湖总师范学堂肄业。1908年后,郑江灏创办《湖北日报》(后改为《政学日报》),高任编辑与向炳馄等在报上作画,嘲讽鄂督陈夔龙及统制张彪,抨击时政。郑、向等被捕下狱,高独自创办《夏报》,继续鼓吹革命。1910年秋,与谢石钦等发起创办德育会。次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高与刘复基等周旋于两组织之间,力促联合。武昌起义后,与袁国纪等首入都督府参谋战事。湖北军政府组建之初,事物纷乱,与袁国纪等主持筹组民政部,编写简章,颁布文告。时人才缺乏,高负责政学两界,3天内招纳文武志士400余人荐府委用。

武昌起义初,地方流氓地痞趁火打劫,高与张振武面陈黎元洪,以黎名义颁《刑赏令》及军令8条。军务部执法科成立,调充该科调查,主办军案时,阳夏狱中有禁犯百数十人,高与执法科长程汉卿亲自前往查访,狱犯多感触下泪,俱表示“使当前敌,虽死无恨”,遂挑禁犯中年青力壮有悔改之意者送往前线作战。军政府设立总稽查处,与蔡济民、牟鸿勋、谢石钦、苏成章、梅宝玑、陈宏诰、钱守范等被众人拥为总稽查,时称“八大金刚”。汉阳失守,武昌危急,有人建议放弃武昌,进攻南京,高坚决反对,并决心与城共存亡。助总监察刘公、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亲率稽查队沿街日夜巡逻,维持秩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委其为高等顾问,后被选为国会议员。1912年夏,参加蔡济民、季雨霖组织的改进团,从事讨黎反袁活动。1917年6月,黎元洪非法解散国会,高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被选为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加入国民党,1929年任汉冶萍公司清算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高振霄以民族大义为重,居上海任策反委员,主动帮助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开展抗日活动,保护共产党和爱国人士,终为日、伪、顽所忌,1945年3月被毒杀于住所。国民政府曾明令褒扬。资料来源:《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一卷),P117-119(四)武汉方志

高振霄(1881—1945年),字汉声。湖北房县人。幼随父读书,稍长,入两湖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郑江灏创办的《湖北日报》(后改为《政学日报》)编辑,与向炳等在报上作画,嘲讽鄂督陈夔龙及统制张彪,抨击时政。郑、向等被捕下狱后,他独立创办《夏报》,继续鼓吹革命。宣统二年(1910年)秋,与谢石钦等发起创办德育会。次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他与刘复基等斡旋于两组织之间,力促联合。武昌起义后,与袁国纪等首入都督府参谋战事。湖北军政府组建之初,事务纷乱,与袁等主持筹组民政部,编写简章,颁布文告。时人才缺乏,高负责政学两界,3天内招纳文武志士400余人荐府委用。

武昌起义初,地痞趁火打劫,高与张振武面陈黎元洪,以黎名义颁《刑赏令》及军令8条。军务部执法科成立,调充该科调查。主办军案时,阳夏狱中有禁犯百数十人,高与执法科长程汉卿亲往查访,狱犯多感触下泪,俱表示“使当前敌,虽死无恨”,遂挑禁犯中年轻力壮有悔改之意者送往前线作战。军政府设立总稽查处,与蔡济民、牟鸿勋、谢石钦、苏成章、梅宝矶、陈宏诰、钱守范被拥为总稽查,时称“八大金刚”。汉阳失守,武昌危急,有人建议放弃武昌,进攻南京,高坚决反对,并决心与城共存亡。助总监察刘公、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亲率稽查队沿街日夜巡逻,维持秩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委其为高等顾问,后被选为国会议员。1912年夏,参加蔡济民、季雨霖组织的改进团,从事讨黎反袁活动。1917年6月,高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被选为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汉冶萍公司清算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以民族大义为重,居上海任策反委员,主动帮助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开展抗日活动,保护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终为日、伪所忌,1945年3月被毒杀于住所。国民政府曾明令褒扬。资料来源:《武汉方志》(五)房县志

高振霄(1881—1945年),字汉声,城关镇西街人,昆仲五,霄居长。世传书香家学,其父步云私塾为业,霄随父读。稍长,随父至武昌,入两湖总师范学堂肄业。

清末,内政腐败,外患频仍,革命风潮遍及全国。鄂省为革命中心,集聚革命党人甚多,霄与党人游,谈天下事,深痛朝廷腐败,决计以改造时局为己任,图推翻暴政、振兴中华之伟业。适逢季弟贤九长子出世,霄得知,喜不致胜。遂亲书“振兴中华,福利民众”八个大字为谱并家信一封寄回,希望子孙后代牢记民众福利,努力振兴中华。

乙巳(1905年)年后,鄂省党人开设报馆,鼓吹革命者甚多。霄受其影响,积极参与报刊宣传活动。1908—1911年,向炳馄、郑江灏、黄丽中等创办《湖北日报》、《政学日报》,高任两报编辑。与向炳等在报上题词作画,嘲讽鄂督陈夔龙及统制张彪,抨击时政,引起陈、张大忌,郑、向等被捕下狱,霄无所畏惧,独自创办《夏报》,继续鼓吹革命。

1910年秋,霄与谢石钦等发起创办德育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霄与刘复基等斡旋于两组织之间,力促联合,终致事成。

武昌首义爆发,武昌光复,霄与袁国纪等首入都督府参谋战事。与张振武、蔡济民、李作栋等商议建立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鄂军政府大都督。政府组建之初,事务纷乱,霄乃与袁国纪等主持筹组民政部,编写简章,颁布文告,日理万机,费尽心血,与吴醒汉开办招纳处,接待革命志士,高负责政学两界,3天内招纳文武志士400余人荐府委用。

首义之初,义军由于种族之恨,旗籍军民多被杀,老弱妇孺几无幸免,地方流痞亦趁火打劫,百姓受苦甚深。霄见此非常不安,谓,义军举动,以文明为要,乃与张振武、陈宏诰及执法处长程汉卿面陈黎元洪,以黎名义颁《刑赏令》及军令八条,通贴街市,郫众遵守,规定:“军队中上自都督,下至兵夫,均一律守纪律,违者斩”。并派人沿街演说,安定人心。自此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人民安居乐业,秩序良好,远近称颂不绝,军务部执法科成立,霄与陈宏诰一起调充该科调查,主办军案,高以人道为本,废苛刑,申军法,惩奸治军,功勋卓著,是时阳夏狱中有禁犯百数十人,霄与执法科长程汉卿亲往查访,细心开导,狱犯多感触下泪。俱表示,“使当前敌,虽死无恨”。霄遂与程相商,挑狱犯中年轻力壮有悔改之意者送往前线作战,多立战功。江西援军来鄂,驻扎青山,霄与程汉卿不辞辛劳,代表鄂军政府亲往抚慰,军心大振。为了加强对军政府的监督,革命党人于9月4日(公历10月25日),在军政府内设立总稽查处,负稽查各部、各行政机关及各军队之责。高以资深望重,刚正不阿与蔡济民、牟鸿勋、谢石钦、苏成章、梅宝玑、陈宏诰、钱守范7人同时被众拥为总稽查,时称“八大金刚”。

11月27日(农历十月初七),汉阳失守,武昌危急,鄂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黄兴建议放弃武昌,进攻南京,张振武、范藤霄、高振霄等慷慨陈词,强烈反对,决心与城共存亡,其时,武昌城内语言繁兴,人心惶惶,秩序混乱。霄与张振武亲率稽查队沿街日夜巡逻,维持秩序,并举荐王安澜为奋勇军统领,招襄郧老兵坚守武昌。

南京政府成立,孙中山委霄为高等顾问,后被选为国会议员,1912年夏,参加蔡济民、季雨霖组织的改进团,从事倒黎反袁活动,1917年6月,国会被黎元洪非法解散,霄矢志不渝,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被选为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加入国民党。

抗战期间,高居上海,任策反委员,从事抗战活动。先后救护张执一,李先念等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和抗日志士脱离险境。其间日军驻上海头目,曾携带重金登门诱降,被高严辞拒绝。高的举动为日、伪、顽分子所忌,1945年3月,被毒杀于住所,年终64岁,行政院长为其亲题匾词,日:“忠贞体国”,上海各界人士将高安葬于万国公墓。资料来源:《房县志》附录:

高汉声。汉声是房县人。曾肄业于两湖总师范。他的官名,叫做振霄。在两湖住了半年,因为得罪了管理员,所以被黜退学。后来与张振武,同任半月学校教员,也就同时致力于革命运动。他办了一次《扬子江小说报》,停刊后又改办《夏报》。他的文笔,是非常畅达的。辛亥起义后,任各部总稽查,以后也到处流离,长度其朝不保夕的生活。他现在住在上海,以灵学治疗法,悬壶于市。其境况的窘迫,也就可想而知了。资料来源:《中国近代报刊发展近况》,P479-480“房县高氏联宗会”上族长正式通过“振兴中华福利民众”为高氏宗谱《房县高姓宗谱》封面高振霄故居:湖北省房县城关镇西街二、报界活动

高振霄1908年为《湖北日报》编辑,后创办《长江日报》;1909年5月19日创办《扬子江小说报》;1911年2月13日创办《夏报》(为当时汉口四大报之一);1911年为《政学日报》编辑;1919年为《民风周刊》主编、《惟民》主编;1920年创办《新湖北》。(一)《湖北日报》编辑

1908年后,郑江灏创办《湖北日报》,后改为《政学日报》,高振霄任编辑,与向炳馄等在报上作画,嘲讽鄂督陈夔龙及统制张彪,抨击时政。资料来源:《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一卷)附录:【《湖北日报》和《政学日报》被封案】漫画事件《湖北日报》创刊于1908年夏,创办人为革命党人郑江灏(号南溪),他是共进会参议部长。1909年春,该报因刊载漫画和评论对鄂督陈夔龙进行嘲讽,遭封禁。据《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引陈少武语:“1909年新春,《湖北日报》刊有插画一则,画一龙伏于石上,题词云:‘这石龙,真无用,低头伏处南山洞;镇日高,拱不动,徙劳地方香烟奉。奉有王爷撑腰也是空,勿怪事事由人弄。’陈夔龙极为恼怒。接着《湖北日报》又载《中国报纸于官场有特别之利益》一文,陈更忿恨。因陈妻拜庆亲王为干父,陈是借庆亲王奥援,做到督抚的。插画、题词、论文,皆挑了陈氏之眼。适金鼎(湖北巡警道)来见,陈向金鼎说:‘湖北日报讨厌得很!’金为迎合意旨,即将《湖北日报》封闭,并逮捕经理郑南溪。”《政学日报》创刊于1911年春。创办人仍为郑江灏,是他继《湖北日报》被封之后创办的报纸。但创刊不久,又因所刊漫画嘲讽湖北新军统制张彪而被封。据朱峙三《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中所记《政学日报》以漫画嘲讽张彪事云:“其骂张彪也,画一猫似虎形,刊之,题云:‘似虎非虎,似彪非彪,不文不武,怪物一条。’民众争购阅之。”(见《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又据该书编者注称:“谢楚珩先生谈:其下尚有四名曰‘因牝而食,与獐同槽,恃洞护身,为国之妖’。又‘不文不武’一作‘不伦不类’。”资料来源:《漫画会议》,P917(二)创办《扬子江小说报》

扬子江小说报,月刊,1909年5月19日出版,高汉声创办,胡石庵主编。

文艺刊物。1909年5月19日(宣统元年四月初一)创刊。汉口中西日报馆出版。月刊。胡石庵主编。第一期为三十二开本,第五期为二十四开本。

主要栏目:图画、社文、小说、文苑、词林、杂录。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二至五期。资料来源:《中国近代报刊名录》,P152《扬子江小说报》封面(三)创办《夏报》

同情革命的进步报纸。1911年2月13日(宣统三年正月十五)创刊,在汉口出版。创办人高汉声,编辑人彭义民。编辑部设在汉口歆生路,发行所在汉口河街。

该报声称以“提倡实业、增进文化”为宗旨,强调言文化务求忠实,主张力求正确,记载要求详悉,材料尽可能丰富,消息力争敏捷。当时其他报纸评为“颇敢言,允为后起之秀”。因登载清军三十一标管带肖国斌兄妹通奸事,被肖国斌率兵捣毁。后肖怀疑该文为部下胡祖舜所写,乃派兵监视,胡遂以新闻记者名义上告鄂督瑞澄。瑞澄不得不派人查办,《夏报》得以暂时维持。不久,终因直言被禁。资料来源:《民立报》,1911年10月8日附录1:

1911年2月13日,《夏报》在汉口创刊。留日学生彭渊恂约虞和德、李仲钰、罗饶、向瑞彝、张铭彝、何世准、高汉声等发起主办。以“敢言”闻名于时。曾以刊载清军三十一标管带肖国斌兄妹通奸丑事,被肖率兵捣毁。编辑遭到逮捕。旋以“直言”被鄂督瑞澂查封。8月10日:汉口《夏报》以揭载当地驻军三十一标三营管带肖国斌虐待士兵消息,受到肖的威胁,编辑彭义民被殴。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室编辑:《新闻研究资料总第二十九辑》,1985年版,P191,P200-201附录2:

当时汉口之报纸,除王民朴等之《商务日报》,因向炎生之一“似龙非龙,似彪非彪”插画(讥刺鄂督陈夔龙、统制张彪者)而被封外,可得而言者,有四大报:老者为《中西日报》,次为《公论日报》,《大江报》为后起,《夏报》尤为新创。“中西”号为商业报纸,为王华轩等筹集创办。天门人胡石庵及浙人风竹荪、赣人余慈舫先后主其笔政。“公论”为江汉关文案之黔人宦诲之所主办,时有官报之目。“大江”为鄂人詹大悲、湘人何海鸣等所创办,鄂人宛思演、查光佛、梅宝玑等尝预其事,盖一革命集团也。《夏报》为谢某、蒋某等所经营,颇敢言,允为后起之秀,特未若“大江”革命色彩之浓厚耳。资料来源:胡祖舜:《六十谈往》(四)创办《长江日报》

君(向炳馄)富于冒险性质,愤祖国沦亡,倡为种族革命。继与刘静庵改组日知会,德育会,与谢石钦等组织铁道研究社,皆运动革命机关也。岁丙午,君为湖北日报社编辑。君故善画,清总督陈变龙,提督张彪,以所为论着图画为刺己,封闭报馆,君遂与郑江灏同被捕,旋释归。君以革命必借报馆鼓吹也,更与谢石钦、高振霄、黄丽中创办长江日报社。资料来源:《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向炳妮事略》,P140(五)《政学日报》编辑

1908、1911年间,向炳馄、郑江灏、黄丽中等创办《湖北日报》《政学日报》,高振霄任两报编辑。与向炳馄等在报上题词作画,嘲讽鄂督陈夔龙及统制张彪,抨击时政,引起陈、张大忌,郑、向等被捕下狱,高振霄无所畏惧,独自创办《夏报》,继续鼓吹革命。资料来源:《房县志》

[政学日报]辛亥革命前湖北革命党人创办的报刊之一。是郑江灏继《湖北日报》之后创办的又一份报纸,协助他办报的有他的同学向炎生。创刊后不久,即以所刊漫画嘲讽湖北新军统制张彪被封。资料来源:《报刊篇》,P883(六)享有盛名的近代武汉报人

詹大悲、何海鸣、查光佛、宛思寅、高汉声等都是享有盛名的近代武汉“报人”。资料来源:《汉口小志》(七)《民风周刊》主编《民风日刊》1919年7月底创刊,从第12号开始(1919年8月10日)改成《民风周刊》,约于1920年4月停刊。《民风周刊》是珠江流域最早出现的新文化刊物之一。16开本,每册16页,编辑发行所在广州南朝街十人团总部。从18号起合并《惟民周刊》,编辑发行所迁到东堤荣利新街。在这次合并前后,《民风周刊》有所变化。18号以前由两极(即梁冰弦)主编,18号以后改由高汉声主编;18号以前的征文都是“不拘文言白话”,18号以后则为“文以简当切要,白话更好”,但前后内容基本上一致。《民风周刊》主要的负责人梁冰弦、区声白都是无政府主义者,其他担任撰述文字的如愚人、秋霖等人,也有较突出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因此宣扬无政府主义的学说和观点的稿件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它在揭露旧社会的恶劣制度、旧习俗、旧礼教,以及介绍新思潮和反映社会下层人们生活疾苦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资料来源:《报业志》,P884-885《民风》第十三号封面《民风周刊》第十八号(高振霄为《民风周刊》月捐者之一)(八)《惟民》主编《惟民》周刊社约

一、名称

本周刊由旅粤同志发起,每值星期日发刊,一册定名日《惟民周刊》。

二、主旨

本周刊阐发唯民主义,以谋政治与社会之根本变革。

三、社员

本周刊社员分(甲)(乙)两组。(甲)组担任本周刊职务负完全责任者。(乙)组以经济或文字赞助本周刊者。

四、本周刊经费由社员分别担任之。关于经费收支月终由职务员报告于社员会议。

五、会议

本周刊进行事项得开全体社员会议。但关于编辑发行事件以每周之职员会决之。

六、附则

本简章有未尽规定者得随时增订之。资料来源:《惟民》第一号,1919年8月10日《惟民》第一号封面(高振霄在本期发表《息争论》《国内大事纪要》《二十七号警犬》)《惟民》第一号(社员录——以姓氏笔画繁简为序姓同者以名)《惟民》第一号封底(本社高汉声启“征求贫民疾苦实况”)《惟民》第十号封面(高振霄在本期发表《一周纪事》)(九)创办《新湖北》

1920年,部分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鄂籍人士掀起了地方自治运动,胡祖舜、范鸿钧、张知本、曹亚伯、白逾桓、高振霄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旅沪湖北自治协会,并出版了名为《新湖北》的刊物。《新湖北》的出版宣言提出了八项主张:①“省民自决,不是假托鄂人治鄂的名义,拥戴一二人为地方行政的领袖”。②“联邦共和,由省民自行组织省民大会制定省宪法,自行公布施行”。③“扫除一切军阀官僚政治,不问其为鄂人与非鄂人。废督军,废省长,由省民自行组织行政委员会,以处理地方政务”。④行“直接选举制,男女均有选举及被选举权”。⑤“打破一切不自然的恶习惯、恶风俗、恶制度及崇拜偶像之思想,破除现行婚姻家族不良制度及种种迷信”。⑥“都市土地及大规模之生产事业,概归公有,以杜绝资本家垄断之弊”。⑦“刷新湖北现行制造游民的奴隶教育”。⑧“尊重约法上之自由权,但不承认一切法令之限制”。该刊在另一处则将其宗旨表述为“打破中央集权的统一主义,创造一个联省自治的局面;推翻军阀的首领政治,建设一个平民阶级的国家”。从宗旨看,这些人基本上坚持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并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某些影响。《新湖北》反对军阀专政和督军制度,主张实行“民治”,认为军阀和督军制是民治的根本障碍,非根本铲除不可。他们说,“自从袁世凯主张武力统一中国,做了一场大梦,把所有北洋的军队分布各省驻防,设督军制以领袖之。到了后来,中央的政令不能出北京的城门一步,各省人民公意屈服在督军制的下面无从表现。有人说民国的政权‘上不在政府,下不在人民,都在那些厮养马弁和强盗的督军的手中’,这真是很精确的议论。现在督军的一颦一笑,便是全国人民生死的关头。近年来扰乱民国的根本问题,就在那些万恶的军阀和督军制”。

具体谈到湖北的问题,《新湖北》认为必须反对和赶走湖北督军王占元,“因为要反对军阀政治,不能不主张废督军;因为要主张废督军,也就不能不反对王占元。”他们对王占元的揭露和批判非常激烈,列举了他种种罪状,称他为“扰乱中国、扰乱湖北的一滴祸水”。还提出要全面搜集王占元各种罪证,编写一本“王占元的祸鄂史”。《新湖北》反对军阀独裁,也批评了欧美式的代议政治政体。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已被那些社会主义的学者攻击得体无完肤,哪里还有存在的价值呢,资本主义既不能存在,那么依附资本主义的代议制度,哪里还能够适用呢!”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和代议政治均以“第三阶级即中产阶级为中坚”,而中国“现在中产阶级的人实在是最少数”,力量极为薄弱,于是“号称中产阶级的政治流氓不是投降军阀,便是流入游民”,所以没有“独立的中产阶级,那便是代议政治根本不能适用”。他们主张,应把中产阶级的政治流氓“与军阀、官僚、资本家同视,剥夺其选举权及被选举权”,采取新式的代议政治,即“拿职业来做代议制度的单位,不是以地方做单位”,就是着眼于为当时人数最多的“第四阶级和失业游民”谋权利谋幸福,首先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他们所说的“第四阶级”,即指城市的小资产阶级和农村的自耕农,再加上城乡的失业游民,确实是占了中国人口的极大部分,这些人的生活也没有保障。《新湖北》的作者们认为,当时国内的南北战争,还只是“过渡战争”而非阶级斗争,但中国人民生计日艰,无产阶级队伍日益扩大,而官僚武人富商大贾拥有资产,不肯放松,故“将来阶级斗争恐不能免”。他们主张预防这种斗争的发生,“湖北若欲避此战争,只有将国民生计问题,并入此次政治问题一律解决,现在阶级斗争的原故,皆为自由竞争制度所酿成。我们有鉴于此,将来宜采用国家社会政策,如省铁路、省电车、省电灯、省水道,其他省营业,一切皆由省开办,以防私人经济的跋扈,使阶级斗争无从发生。”他们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第四阶级”才不会沦于贫苦无告的境地,而是处于“支配”的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新湖北》派的社会革命观点,基本上坚持了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的理想。他们既主张打破封建的、独裁的政治制度,也认为资本主义代议政治在欧美已到末日,于中国更不适用;他们代表社会地位更低的城乡小资产阶级和失业游民说话,反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主张将政治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社会革命(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问题)一齐解决。他们要驱逐王占元,废除督军制,推翻军阀统治,这当然具有进步意义;其主张破除恶习惯、恶风俗、恶制度,以及崇拜偶像的思想,破除现行婚姻家族不良制度及种种迷信,批判制造游民的奴隶教育,基本上符合“五四”新文化的精神。这些都是值是肯定的。

但是,《新湖北》派对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的理解不全然正确。按照他们的理解,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农民与地主的斗争都还是阶级斗争,只有第四阶级与第三阶级(资产阶级)的斗争才是阶级斗争,而又把第四阶级主要归之为城乡小资产阶级和失业游民,没有看到正在增加壮大中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究竟主要依靠谁来打倒军阀政府?怎样打倒封建军阀?他们并不能明确的指出来,而以为搞联邦自治、各省自决,就能解决封建势力和军阀专制的问题;以为搞直接选举、产生行政委员会、由省级掌握各种重要的产业和公共事业,就能消除垄断、防止资本主义,这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他们的思想主张,并不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只是反映了反对封建压迫、反对资本主义、害怕因“自由竞争”而破产和失业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新湖北》派因为多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所以刊物上有不少关于辛亥革命的回忆和讨论文章。但他们虽然承认辛亥革命失败了,却又不能真正总结出那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也没有找到真能发动群众的方法。

概而言之,湖北的“五四”运动及其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打退了袁世凯上台以后顽固守旧思想的反扑,再度冲击了封建文化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中,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思想文化与坚持辛亥革命理想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都十分活跃,共同构成了近现代湖北地区文化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期(第一个转折期即前述辛亥革命时期)。在其后的20世纪20~40年代,这两种文化分别发展,各自出现了一批有巨大成就的代表性人物和学术文化成果。资料来源:《湖北的几种进步刊物》,P411-414《新湖北》第一卷第一号封面(高振霄在本期发表《自治与自由》《爱尔兰的一少年》《汉冶萍的危机》)三、政党组织

高振霄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秋创办德育会,后并入共进会,为共进会骨干;1911年为辛亥革命总稽查、都督府参议;1912年为孙中山高等顾问;1912年1月16日加入民社;1912年5月9日加入共和党;1912年6月底加入共和党新派;1913年4月14日当选国会候补参议员;1913年5月29日加入进步党;1913年6月22日加入新共和党;1913年加入改进团;1917年2月为民友社中坚;1917年8月至1922年6月为非常国会参议员、护法中坚;1919年为援鄂左军代表、“改组军政府起草委员会”委员;1920年为湖北参议长;1921年为起草委员会委员长;1922年6月至1925年4月为旅沪国会议员;1929年为汉冶萍公司清算委员会委员;1940年为抗日策反委员会委员。(一)参加同盟会

高汉声,振霄,早岁参加同盟会,辛亥首义任各部总稽查,后任总统府高等顾问及国会议员,赞襄总理从事革命有年。抗战军兴任策反委员,留沪联络伪方军警掩护后方工作人员,颇著勋劳。经行政院题颁匾“忠贞体国”。资料来源:《武汉日报》,1947年8月22日(二)创办德育会

1910年秋,谢石钦与郑江灏、黄丽中、董祖椿、李福昌、单家迁、高振霄、康建唐、江炳灵等发起组织德育会,其初印章程说:“天下兴亡,视民德兴替。方今外侮,日蹙百里,覆亡之祸,合四万万之众而同心同德,何忧乎异族之凭凌,西方之东渐。倘合众力而皆为救火者,则祝融不能肆其虐;合众人而皆为党锢东林,则汉明不至于亡其国。应修私德以完人格,重公德以结团体。”会章规定会长以次职员于每周开会时公举,而早在巳酉年间,湖北发生保路风潮,争川、粤、汉铁路民办,各界成立湖北铁路协会,郑江灏以新闻界代表而为协会发起人,谢石钦也参与其事。谢还与郑江灏等共同发起过体育会、科学研究会等,以资联络反清志士。不久,德育会并入共进会,谢在会中任文书之责。资料来源:《中华监察大典》,P900(三)共进会骨干

共进会宣言

我们这个会为什么叫做共进会呢?“共”是共同的意思,就是说在会的人,个个要同心合意,共做事业。本会以外的人,不论他叫做甚么会名,我们总要联合起来,共同去做事业;“进”字就是前进的意思,认真一个正正大大的题目去做,不许有丝毫懈怠的心。我们中国,自从盘古以来,就是汉族人居住,汉族人做皇帝。别种的人进来,是要把他赶走的。到了明朝崇祯的时候,满人趁我中国有难,就趁虚杀进来了,把我们汉人杀得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杀不尽的,当他的奴隶。他到如今,朝纲紊乱,只有奉承洋人,做洋人的奴隶,拿我们给洋人做三奴隶。把我们土地,今天割一块送这个,明天割一块送那个,铁路也送给洋人,矿产也送给洋人,税关也送给洋人。他只顾请洋人来保住他做皇帝,那管得汉人的死活。再过几年,就会把我整个的中国送给洋人。所以我们革命,一来是替祖宗报仇;二来是早些准备,免得子孙绝种。所以我要劝告我们的同胞同党,不可分门别户,各存私见。要晓得我们都是汉人,都是轩辕黄帝的子孙,合中国四万万人,都是同胞。所以我们要取这“共进”二字,增进我们哥弟的智成,共拼死力,有进无退的去杀鞑子;取回中国,仍旧汉人做主人,那才算得是英雄。

至于共进会的组成内容,其本部不设总理,还是拥戴同盟会的孙中山先生为共同的总理,表明与同盟会同一渊源。用天运甲子纪年,表示不奉清朝的正朔。徽章旗帜,用十八锥角交错形,取十八省联合的意思。会员相见的时候,另有一种隐语和口号,大都以“中华民国”四字分析嵌用为准。有的时候,也用握手礼,与同盟会大致相同。它的组成内容,定为本部总理兼中华民国大总统;各省总理,兼各省军政府大都督。大都督下,有副都督、参都督、大都尉等,一律都用会员。综阅共进会的会章,与同盟会无多区别。不过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即将同盟人会原书十六字中之“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这一个字的变更,开过好几次会,是很值得注意的。后来革命胜利,无人提起民生主义问题,也就无人研究这个问题,其症结就在这里。此会成立之后,推举刘公为湖北大都督,孙武由东京回到湖北来,即资此以为号召。一时踊跃入会者,军界有杨宏胜、邓玉麟、熊炳坤、张文鼎、蔡汉卿、高尚志、陈孝芬、谢超武、李鹏瘅、江炳灵、金兆龙、程正瀛、向海睶等;学界有李作栋、周之瀚、杨玉如、牟鸿勋、苏成章、朱峙三、邢伯谦、高振霄、张振武、陈宏诰、梅宝玑等,皆为会中骨干分子。武汉军学界之革命空气,由此一天一天的紧张起来。

斯时前清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国溶、夏寿康、议员阮毓崧、沈维周、刘赓藻、胡瑞霖、秘书长石山俨等先已被邀在局。午后一时许,吴兆麟、李翊东、李作栋、蔡济民、徐达明、王文锦、吴醒汉、邓玉麟、高尚志、周定原、陈磊、陈宏诰、邢伯谦、赵学魁、苏成章、华钟、向阜谟、高振霄、方定国、李国镛与前咨议局议长议员等,拥护黎元洪,齐到会议厅开会共商大计。公推汤化龙主席。化龙首先发言谓:“革命事业,兄弟素表赞成。但是此时武昌发难,各省均不晓得,须先通电各省,请一致响应,以助成义举。鄙见瑞赝自逃走后,必有电报到京。清廷闻信,必派兵来鄂,与我们为难。此时正是军事时代,兄弟非军人,不知用兵。关于军事,请诸位筹划,兄弟无不尽力帮忙”云。吴兆麟谓:“汤济武(化龙字)先生所说极是。武昌既已首义,瑞赝弃城而逃,必回报复,此必然之势。然武昌业已光复,军政学商各界均表同情。即以军事而言,湖北兵力虽不甚大,而在中国已为先进。声威所至,清廷必闻而破胆,只要能坚持数月,全国必闻风兴起。我们财政充裕,武器甚足,从速扩充兵力,以武汉军资立足之地,努力整备,即清廷派兵来与我为难,比较上我胜算亦多。请诸君不要畏惧。此次革命非从前无根据地可比,我们既据武昌形胜,为天下中心,具有独立资格,不患不能达到目的。但首义后军民两政实繁,兄弟提请在座诸位同志先生公举黎元洪统帅为湖北都督,汤化龙先生为湖北民政总长。两公系湖北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云云。众皆赞成,拍掌之声洋溢满座。唯黎元洪答谓:“此事体太大,务须谨慎,我不能胜都督之任,请你们另举贤能吧。”会议置之不理,因都督名义已决定黎氏,渠即不承认,亦拟强制执行。资料来源:蔡寄鸥遗著:《鄂州血史》,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7月第1版(四)力促共进会文学社联合

1910年秋,(高振霄)与谢石钦等发起创立德育会,嗣并入共进会。次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他与刘复基等斡旋于两组织之间,力促联合。资料来源:《辛亥革命人物像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