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演义 连阔如评书秘本(套装共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5:35:49

点击下载

作者:连阔如,贾建国,连丽如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东汉演义 连阔如评书秘本(套装共2册)

东汉演义 连阔如评书秘本(套装共2册)试读:

开场白

愚下连阔如,近来在电台演说评书《东汉演义》,这部书由王莽篡位起,至信都关老太后封臣结束。其中主要的节目是“刘秀赶考”、“岑彭马武夺状元”、“马武大闹武科场”、“刘秀遁潼关”、“菩提岗姚期马武双救驾”、“白水村刘秀兴兵”、“兵定南阳郡”、“走马取胡阳”、“三请姚期”、“岑彭马武对花刀”、“岑彭归汉”、“姚期单鞭诈颍阳”、“二十八宿闹昆阳”、“大安山姚期搬兵”、“宝军山双侠出世”、“郭家庄刘秀招亲”、“纪敞一杵定三江”、“双槐岭恩收二将”、“贾复昆阳拖肠大战”、“严子陵云台点将”、“五行昆阳山设摆群星列宿阵”、“汉光武三度巨无霸”、“马援拜帅”、“八大锤闹潼关”、“直假岑彭连环计”、“渐台宫捉拿王莽”、“潼关散将”、“三皇观焦雄行刺”、“邯郸县丛台赴宴”、“姚期单鞭扫台”、“王伦力举千斤闸”、“飞虎帅锤震恩师”、“冯异搬兵”、“铁霸王出世”、“炮打台城”、“光武兵过滹沱河”、“战宣城姚期得宝枪”、“青龙山马武报仇”、“姚期插枪镇草桥”、“马援智破众反王”、“八党奸臣献长安”、“云台将誓保三凤驾”、“大战蒲城”、“小将耿耳出世”、“闯营认父”、“更始帝命丧黄河”、“八党奸臣伏法”等,其他尚多,恕我不能细表。总之这一大部书,可以用《三字经》上“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这几句话来包括。

汉高祖刘邦凭三尺剑斩白蛇,芒砀山揭竿起义,三载灭秦,五年破楚,得了天下。那高祖虽然是文不懂孔孟之书,武不知孙吴兵机,却有知人善用之能。论武能用韩信,论文能用萧何,论智能用张良,这三人乃是“汉之三杰”,有此三人才能开基创业。汉室江山共有四百余年,相传最久,其中的好处是仗萧何的良好政治的力量,萧何在汉朝可算得一位有利于民的大政治家。由汉高祖刘邦往下相传,一辈一辈地传到了孝平皇帝,王莽才能专权秉政,这就是“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以后的便包括在这“唯一不二”的秘本道活《东汉》里边了。我在电台说的这部书,不同坊间售的《东汉演义》,听书的都懂得听这种道活书,可有很多人要求出单行本,现在《立言报》为适应这种要求,特请我将在电台讲述过的做成笔录,逐日刊登,没听过的可以看看,听过的可以留起来,这样,大家总可以满意了!说到此处,算是书归正传。

第一回 王莽弄权董贤伏诛

却说汉哀皇帝在位时,王莽的父亲,弟兄八个,都在朝中为官,执掌大权。为什么王莽的伯叔弟兄八个,都能在朝为官呢?只皆因哀帝的正宫娘娘,是王莽的姑姑,他们王氏门中仗着是皇亲国戚,才得显贵。王莽的伯叔王闳等人虽然都在朝为官,论得宠可不及大司马董贤。那董贤是哀帝驾前的嬖臣,专在哀帝驾前献媚。群臣等都恭维他,唯独王闳等以为自己是皇亲国戚,却不肯恭维董贤。董贤知道了,怀恨在心,有心把王氏一党尽行铲除。可是王党势力也不小,铲除亦不容易。

这年正在元寿二年五月底,董贤府中的大门忽然倒在地上。董贤大吃一惊,想着新修的府门,怎么会无故地坏了呢?心中思忖道:莫非说有什么凶险?正在发闷之际,忽报哀帝病重。慌忙进宫,来不及见驾,哀皇帝就寿终了。哀皇帝驾崩事关重大,因为哀皇帝乏嗣无后,不知道将来谁人承继汉统。董贤进至宫中,王皇后(王莽的姑母)问董贤道:“圣驾宾天,皇上的丧事应该如何调动?”董贤原无大才,只仗着哀帝宠信于他,哀帝一死,他心早就乱啦。被皇后一问,张口结舌,一时间回答不上来。皇后说:“从前新都侯王莽,曾说过天子大行(皇帝死了,汉时称为大行)的故事,这些事王莽都晓得,你可命他助理于你,帮办事务。”董贤连连叩首称是。王皇后立刻降懿旨召见新都侯王莽。王莽在府里,听说哀帝晏驾,心中窃喜,暗说:“吾运至矣!”及至皇后旨到其家。王莽走在中途,心中暗想:哀帝在日,只知道爱董贤,哪里将我放到眼内,我冷落到如今,正可趁此机会,将董贤害了,解解心头之恨。王莽到了宫中,见了他姑母王皇后,当然有一大篇说词,将天子大行、国丧应办各事陈说了一阵,王皇后见他娘家内侄如此,喜得心花怒放(妇人通病,喜爱娘家人)。此时董贤已然出宫。

王莽在太后驾前回完了话,王太后命他便宜行事。王莽从宫里出来,就传出旨意,不准董贤入宫。又命尚书孔光奏劾董贤之过,说他哀帝病重不亲侍医药,昔日立太子时,他从中作梗,以致哀帝驾崩,未有遗旨传位于谁。旨意一下,从前和董贤不和的文武大臣,全都奏参董贤过失。王莽见太后说:“太后只消稍费唇舌,便能成功。”王太后便先降了一道懿旨,将董贤撤职拿办。有董贤的心腹人飞报董贤,吓得董贤惊慌失措,自己将朝冠脱下,赤着双足,诣阙谢罪,求见太后,又有些人给他求情。王太后才传旨说:“董贤为官不合众心,应当收回大司马印后,罢官为民。”董贤哪敢违旨,立刻将大司马印章缴上。退回家中,自思哀帝死了不及三日,我便被凌残至此(昔日你欺压于人不知尚记得否),想起当初何等尊荣,不禁伤心欲哭,又自悔道:“咳……我当初不应当恃色专宠(董贤系哀帝嬖臣),如今王莽如此对待,分明是大众欲报旧怨,料想自己终必被害,不如早寻短见,以免命丧市曹,家资入官。”主意已定,夜间董贤夫妻两口便自杀而死。家中亲属次日知道,不敢发丧,还怕有祸临门,亦不挂孝,连忙把董贤装殓了,把棺材抬出城外,草草地一埋了事。

王莽知道了,又命尚书孔光参奏,说:“董贤自杀伏诛,其父董恭、其弟董宽董信等不知悔过,用棺装殓董贤尸身之后,用朱砂在棺上画成龙虎之象,并用珠玉等物殉葬,穷极奢华,虽至尊皇帝亦有不如。应将董恭等重重治罪。”孔光不敢违背王莽,照他所嘱的意思,递折参奏。太后降旨将董贤财产没收,董恭等驱逐远方,中土之地不准居住(应为古今权臣一叹)。

董贤死后,大司马职无人担任,王太后便命众议奏大司马谁人称职。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尚书孔光等皆都上言,说王莽应为大司马。于是王太后便命王莽为大司马,国丧等事由王莽调动妥当。

王太后一日升殿,与合朝文武及大汉朝刘姓宗亲商议道:“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哀帝既死,应立何人为嗣,承继汉统?”王莽主张立中山王刘兴之子刘衎为嗣。王太后应允,群臣谁敢多言。王莽便保他的族弟王舜,持节往中山国迎接刘衎。

将刘衎接到长安城,择个黄道吉日,刘衎拜了太庙,便登宝殿受贺,是为平帝,改元为元始元年。平帝即位时,年方九岁,焉能执掌国政?王太后便垂帘听政。朝中一切事务,王太后都任王莽独断独行。其中哀帝发丧安葬等事不及细表。王莽又保他叔叔王匡为太师,孙建为司墨,平晏为机密使。自此王莽便把他兄弟王立、王疑、王丰、王富、王奂及同党的苏献、徐世英等保荐为官,害了无数忠臣。王莽算是权倾中外,上欺天子,下压众臣。一些个无耻的佞臣等,都上言王太后,说王莽德同周公,有安定汉朝之功,理应赐号王莽为安汉公,并仿照已故司马霍光之例,加封三万户,以示优异。此奏一上,太后便准了群臣所请,封王莽为安汉公,赐邑三万户。王莽却又作怪,故意上言愿为新都侯,不愿受安汉公之爵,太后不准,王莽辞了数次。太后不惟不准,却又给他加上个太傅的头衔。王莽这才受封,心中十分得意。为笼络人心,他又将一班官吏宗亲等请太后加恩,王太后又准了王莽所请,众臣悦服。王莽又不时地在他的府里传见官员,凡去见他的都有赏赐。

在元始二年,天下各处荒乱,不收成的地方很多,闹蝗虫的地方也很多。黎民百姓被饥寒所迫,免不了什么逃荒啦,典妻子、卖儿女啦,在所难免,说不尽黎民之苦。王莽见天下人民如此,他反认为机会已到啦,便施展他沽名钓誉的手段,命朝中官员,各处查勘灾民,计其人口,开仓放粮,赏给银钱。王莽这边一赈济黎民不要紧,他的名誉立刻就好极啦,真是有口皆碑。

到了元始三年,王太后欲为平帝议婚,王莽窥破太后之意,为保持自己地位,他便设法要与天子联姻。要问王莽用何手段,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弑平帝王莽摄政

且说王莽为顾全自己权柄,欲把自己女儿选入正宫。因为什么王莽愿把女儿选入宫中呢?只因王莽想到自己弄到这步田地,全是太后之力,总算太后尽了姑侄之情,惟恐太后年高,倘若她一死,不惟自己权位不保,还许有性命之忧。因此王莽想把自己女儿选入正宫,将来太后死去,仍可保持自己的权力。只是不好向太后明言,王莽将心腹事说给徐世英,求他划策。徐世英授计于王莽道:“如此这般,大事可成。”王莽大悦。他便入宫面见太后,说:“臣观国家之事,每逢换帝之时,都是不安,其中的原因都是皇上乏嗣无后所致。如今皇上登基三年,后宫尚未有人,宜在此时,仿照古者天子之制,选十二女子入宫,纳为后妃,以广后嗣。”太后闻奏,心中暗想:王莽所奏甚为有理。遂道:“汝言甚善,可命有司办理。”王莽见太后应允,跟着说道:“为万岁选后妃,必须选择长安公卿所生之女方好。”太后点首允其所奏。

旨意传下之后,有司官员就忙啦,分向各公卿的家中调查,以备入宫充选。有女之家,莫不欢喜,人人都希望女儿选入正宫,作了皇后。只苦了一班无女之家,恨不得凭空生出一个貌似天仙的女儿,好当皇亲国父。有女之家都把女儿装扮得粉雕玉琢似的,以备有司选择。谁想有司官员,却把王家的女儿选择的最多,未免使大家失望。且说有司选择完毕,造成清册,进呈老太后。太后见册上王氏之女居多,恐有别情,把王莽召至宫中,命王莽观看。王莽见有司把自己女儿列入首选,心中暗喜,却又怕落选,心生一计,向太后言道:“臣女才居下等,不堪与众女并选,有司误选臣女,应请太后千岁下诏有司,命其勿选臣女。”太后见奏,以为是片真言哪,心中猜透了王莽的心意,将王姓之女选为正宫,恐怕受人议论,所以不愿将女儿入选。但王莽不愿选其女,我偏要选王莽之女为正宫,将来我要死去,我娘家这一片人好保持住了富贵。太后想罢,立刻降旨:“凡王姓之女,都不准入选。”有司奉到太后之旨,不知太后另有手段。见诏之后,便把王姓之女一律除名,另行改选。不久突然有许多朝臣,为了此事纷纷上言,奏称:“安汉公功劳卓著,应该选立其女为后。”又有些不及上言的官员,都俯伏在省户(禁门也)之下。太后命人问群臣有何本奏,个个都说:“安汉公有功于天下,天下人皆望安汉公之女为天下母,奈何太后不选安汉公之女,臣等惟恐有失于天下人心,故来保奏。”太后尚未决定,又报阙下来了无数吏民有书进呈。太后命人将书取来一看,亦是为了此事。原来众人之书也都说王莽之女当选正宫。太后传旨命大众候旨,王莽却又上言辞谢,太后反倒犹疑不决。王莽又假意遣人向进言之人分头阻止。说也奇怪,王莽劝阻不住,上言之人反更多了,闹得太后无法,只可依了众人所求。

早朝之时,太后垂帘听政,当着群臣,太后降旨,选安汉公之女为正宫。王莽却又作怪,跪奏太后说:“臣女虽蒙选取,但不可为正宫皇后。”群臣见王莽态度,知是假意推辞。大家到了这步,只得捧他到底,齐声说道:“天下人皆欲求安汉公之女为后,请太后千万不准其辞。”于是太后决定娶王莽之女,不准王莽多言。太后又于众女之中选了十一人为随驾之媵(即为妾也)。太后又派少府夏侯潘、宗正卿刘宏、尚书平晏三人,往行纳彩(即人民家过礼之事)之礼。三人奉命到了王莽府中,见过王莽之女,立即回宫。复奏之时,都说安汉公之女,生得仪容窈窕,德性幽娴,堪以正位中宫。

奉承祭祀,太后又命卜官占卜此事。卜官卜罢,奏禀太后说:“金水相生之象,乃是大吉之兆。”太后闻奏大喜,当命按照自家汉朝故事,皇后聘礼黄金按例二万斤。王莽走运,又得了一笔大财。有些个忠正大臣,并不出头露面,见这些小人趋炎附势,献媚权臣,认为是奇耻大辱。这有司官员又上言太后,说古者天子封皇后之父百里,如今请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加封王莽。太后亦降旨依准实行。王莽自思:我今大权在手,富贵已极,何必贪此区区田地?遂上折辞谢不受。太后依了王莽,越显出王莽贤德。当下太后既聘王莽之女为正宫皇后,又命人择定次年仲春二月为平帝大婚之吉期。

不久吉期将至,王莽忙命家中众人预备嫁女,将家中陈设得十分华丽。光阴迅速,不觉已至元始四年二月丁未日,为平帝大婚之期。太后又命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光禄大夫刘歆、左将军孙建、右将军甄邯,捧着皇后玺绶,率领许多迎亲的官员,驾起凤辇,往迎正宫娘娘。此时长安城的五城兵马司派兵扎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黎民百姓不敢近前,只能远远地望着凤车由王莽府出来,左有文臣,右有武将,半副銮驾前面排开,前有羽林军,后有宫娥彩女、内侍太监,拥着凤车向延寿门直入未央宫而去。

是时平帝年方十三岁,形如木偶,只由大臣引导。行礼后,群臣称贺,太后又降旨大赦天下,颁赏群臣,又赏王莽长子王安为襄新侯,王莽次子王临为赏都侯,自此王莽在老太后驾前更是说一不二啦。合朝文武,凡是忠臣,皆有私议,都说太后赏罚不明,对于王莽恩赏过分,可是谁亦不敢多言。忠臣都怀着朝谏夕贬之虑,大家不免集议,另想对待之法。

不表忠正臣子怎样设法对待王莽,且说王莽在府中与一班佞臣私自商议,太后虽是女流,却是为国劳心,长年在那深宫内院,纵然宫里华丽,亦是日久生厌,若请太后时时出游,开开眼界,太后必定欢喜。大家决定了主意,王莽进宫见了太后,盛陈出游之策,请太后四时出游。太后正苦深居宫中,烦闷难过,听王莽所请,当然是愿意。于是太后春则游茧馆(育蚕之所,在上林苑中),太后带领正宫及刘侯的夫人每日采桑为乐;夏则游于御宿(御宿系苑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秋则游东馆(在昆明池中),或会集于黄山宫中(在今陕西兴平县内);冬则游于飞羽(飞羽系殿名,在未央宫中),或校猎于上兰(在上林苑中),或临泾水观看风景。王莽这边一出主意,国家银钱耗费不轻,可是各处的官吏,时常得着太后的赏赐,谁能说王莽不好?王莽每有随太后出游的时候,见了百姓,他便请太后赏赐钱帛牛酒等物;遇见孤儿寡妇,便请太后抚恤,一班小民,无不欢悦。王莽的手段,使得很好,从此博得里歌巷颂,口碑载道。偏在此时有些忠正的大臣上言太后不该耗费国款。太后焉能纳谏,不是革职不用,便是下狱议罪。又有些个小人,纷纷上言太后,说王莽有周公之德,能辅佐君王,实乃莫大之功,请太后加赐王莽九锡。太后真个准啦,命群臣合议九锡之礼。众大臣按照周朝《礼记》,将九锡之礼缮就了,呈与太后。

是年五月,太后亲临前殿,召王莽听赏,命众人将诏书宣读。王莽跪听诏旨,诏曰:“安汉公王莽有如周公辅佐成王之功,应受九锡之赏:(一)衣服(衮冕之服,乃王者所着的衣服);(二)车马(戎路驷马);(三)弓矢(彤弓矢,卢弓矢);(四)斧钺(金钺赤斧);(五)秬鬯(香酒也,诸侯祭祀用者);(六)命圭(王公所执玉圭也);(七)朱户(用朱砂油漆以为门户者);(八)纳陛(殿基如陛,升殿能受贺也);(九)虎贲(虎贲军,守卫之兵也)。”王莽叩头谢了太后之恩。王莽随后就大兴土木之工,翻盖他的公爷府。到了工程完毕之后,群臣不免又称贺一番。

要论王莽应当知足了吧?他不惟不知足,反倒贪而无厌,欲无止境,越闹胆儿越大。他害了哀帝的西宫傅太后,又害了哀帝的爱妃丁姬。这还不算,他最大的问题是害平帝之母卫夫人,并且又害了多少忠臣。这些事在王莽心里,以为无人敢把他怎样。那平帝虽然年幼,却明白他母亲的仇人是王莽。因为这个,平帝心中时刻都有杀王莽之心。平帝理应等自己年长之后,慢慢地撤其权柄,然后治其死罪才是。只是平帝年幼,不免有些小孩子气,不知忍辱负重。心中有了怨忿,见了王莽时常怒形于色,又时常暗中骂王莽。王莽的走狗却把这事报告王莽,王莽自思:我当初曾禁绝过卫夫人不准她进宫,我又害了卫夫人,如今既被平帝知道,平帝怨恨,他大了难免杀害于我,不如我王莽趁他年幼,先杀了他,以免后患。王莽主意既定,遂想出了一个主意来,预备了毒药酒。

到了大寒节后戌日,为行腊日之期。平帝应当在腊日祭祀百神,王莽假托进椒酒为名,药死平帝。除了后患还不算,王莽还可以保一人为君,他仍旧可以专权秉政。不表王莽设计,且说平帝十四岁这年,到了大寒节后的酉日,他身入斋宫,净身沐浴。次日到了腊日,由大臣引导着平帝,文武百官随着皇上祭祀。王莽真个把毒药酒当作椒酒进献平帝。平帝不知,将酒饮下。当时不觉难过,回到宫中便染重病。太医诊治出来,却不敢明言,只用些不关痛痒的药味搪塞差事,如何能成?好可恨的王莽,真是心毒意狠。不顾自己的女儿,身为皇亲国父,却害他姑爷,以臣毒君,胆大已极!王莽听说平帝染病,心中窃喜,又怕机关泄露。思得一法,可以掩饰。王莽作了一道策文,他说:平帝有病,他愿往泰山(祭天之处)祷告,给皇上求寿。他又命人做了一个藏册之柜子,将泰山的祝文存在柜子以内,放在前殿,却又不准给他泄露,戒守者勿言。在王莽心意,以为如此足能掩盖自己的阴谋,并且还能够博得贤名(绝想不到日久必泄)。当时果然被他瞒过,一些忠臣也都拿王莽当作忠臣,不过说他揽权而已。又有说王莽是皇亲国父,跟平帝有翁婿之情,绝无歹意。谁想到平帝一条性命,竟断送在王莽手内。

这日天交正午,王莽在府无事。忽报太后有紧急要事,召集群臣。王莽吩咐摆轿。他心中暗暗欢喜,以为平帝必死无疑(不顾父女之情,害死姑爷,心中反倒喜悦,可杀可杀)。且说王莽到了府外上轿,够奔朝门。到了之后,王莽下轿进宫,到了朝房,见文武大臣已然来齐啦。钟鸣鼓响,王太后升殿,文武群臣行礼参拜已毕。王太后二目落泪道:“如今国运不幸,平帝驾崩未央宫了,召集众卿家急速议妥,应立何人为君?”当下宗正卿奏禀太后:“孝元皇帝支派下已然无人可立,惟有孝宣皇帝曾孙很多,计有淮阳王刘、中山王刘成都、楚王刘纡、信都王刘景、东平王刘开明,五王之外还有列侯刘玄等四十八人,请示太后千岁,择立何人?”当下众臣纷纷请示太后,由五王之中或列侯之中,择立一人。唯独王莽不愿意,他怕这些人都在年长,若立谁为皇帝,谁亦跟自己作对,不惟大权把持不住,自己所作之事,泄露出来还有性命之忧,不如保一年幼之人,受我愚弄,好保住自己的权位。王莽心里有这个意思。当下他在太后驾前力排众议,说:“五王列侯俱是平帝同宗的弟兄,兄弟之辈,于理不合,理应由宣帝玄孙中,择立一人,承继平帝。”众臣见王莽态度强硬,谁敢多言。太后见众文武并无异议,遂降下诏旨,召见宣帝玄孙。

及至把宣帝支派下的玄孙召到。众文武一看,最大者亦不过七八岁,还有两三岁的。王莽跟太后商议,要立最小者为帝。太后问最小者为谁?宗正卿跪奏:“最小者是广戚侯刘显之子,名叫刘婴(刘显此时镇守宣城,未在长安,故宗正卿代奏),现年两岁。”王莽唯恐众人议其不应舍长立幼,向太后说:“应先卜卦占相。”太后便命司天监兼卜官王丰占卦。王丰系王莽的弟兄,当下卜卦亦吉,占相亦吉。众人被王莽堵塞得并无一言。正在此时,忽报辉光太守谢嚣有事进奏。太后即时召见谢嚣进问。谢嚣奏禀道:“今有武功县令孟通掘井,在井中得巨石一块,上有丹书,是‘吉安汉公莽为皇帝’,臣不敢隐瞒,特奏闻(谢嚣为王莽驱使,用此手段,可杀)。”王太后闻奏,心中暗想:莫非王莽有心为皇帝,造作此石瞒弄于我,要不然井底下哪里来的巨石呢?就是有石,何不早献?我若允奏,名不正言不顺,不惟众文武大臣不服,必惹天下人谈论,我落个不贤之名(你还贤哪?)。王太后如此想着,心中亦未免有气,碍于娘家人的情面,又不便深究,装点糊涂吧。当下太后说道:“哪有这个事呀,分明是欺骗人的事儿,不可凭信。”着无庸议。当下太保王舜跪奏道:“臣观此事与安汉公无关,这事系安汉公忠于大汉朝,感动上苍,才有此事。如今若立刘婴为帝,他年轻太幼,如何办得了天下大事?太后老千岁如今年高,亦应静养。不如仿照周朝的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周成王年幼,周公曾经摄政),命王莽监国摄政,候刘婴年长,再撤销王莽摄政之权。”太后是个耳软心活的人,听王舜所奏,只得屈意应从。王莽恐太后反悔,当下请太后下道诏旨。太后亦就下了道旨,立刻写完了,命王舜当众宣读。其诏曰:“朕以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聘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差其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孙刘婴,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代同符,今辉光守嚣,武功令通,上言有丹书之符。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具礼仪奏。”诏旨宣读完毕,王莽磕头遵旨谢恩。

当下群臣奉命将此项礼仪排妥,由一人跪奏太后道:“太后圣德明昭,深知天意,故令安汉公王莽居摄,臣等谨依太后之意,请安汉公践祚,服天子韨冕,负斧依立于户牖之中。南面受朝听政,出入用警跸。群臣称臣,如天子制度。如遇祭祀之时,具辞祝贺,则称安汉公,为假皇帝。百姓群臣对安汉公则称摄皇帝。安汉公自称为予。凡临朝决事,用皇帝之诏称制。至于朝见太皇太后(王太后),对于平帝后(王莽女儿,平帝正宫)称皇太后。则如臣子之节如诸侯礼仪故事,奏毕。”王老太后允奏,又降了一道诏旨,王莽向群臣议刘婴即位之事,史官择定正月望日居摄,三月己丑刘婴即位。当时朝议既罢,次日王莽帮助太后,发丧平帝。

书以简洁为妙。到了正月十五日,王莽登殿临朝,即假皇帝摄政之位(与真皇帝无异),群臣拜贺。王莽受贺之后,还率领众臣排开銮驾,坐方亭辇,到南郊祭祀上帝,然后还宫。有人密报王莽,受贺之时,有几个大臣没来随班朝贺。王莽便把不来朝贺之人尽皆杀死。到了三月己丑日,王莽命人把刘婴抱至金殿即位。众文武大臣如同磕头虫一般,又大磕了一阵子头,称刘婴为“孺子婴皇帝”。王莽命群臣尊其女为“孝平皇太后”。王莽因为王舜撺掇太后,他才得以摄政,其功不可不赏,便封王舜为太傅左辅。其余如徐世英、苏献、王立、王富、王兴、王凯、甄丰、甄邯、谢嚣、吴通、柴文进、桓法卿等俱有封赏。自此王莽便把天下大权弄到手中。

第三回 索玉玺王莽即位

王莽摄政后,有一个来月,河北台城守将朱文华、信都守将傅友德、彭城守将杜颜(岑彭的舅父)等,都上折辞官,不待王莽准与不准,便封金挂印而去。王莽并不深究,不过派人接任而已。王莽有一天听了苏献的话:“大汉朝刘氏宗亲太多,理应早日铲除,尽皆杀了,以绝后患。”王莽便降了一道旨,命外任的官员都入都朝见,并拜新君。旨意一下,外任的各郡太守、各县的县令、各关隘的守将,都纷纷入都。凡刘氏宗亲为官者,王莽皆设法斩之,或暗遣其心腹刺杀之。其中虽有耳目灵通的,闻风逃走,也都被王莽派人追杀。外任官员素有忠心的被王莽杀了无数,其中最苦不过的是桂阳太守姚猛,他死得最惨。王莽又派人拿姚猛的家属,姚猛之妻早带着他儿子姚期逃走了(到后来刘秀兴兵请姚期的时候,姚期才出世)。

王莽摄政三年之中,长沙定王之后刘崇、东郡太守翟义、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武平侯刘演等,在外分别传檄天下,声讨王莽。可惜这些人闹腾了没有多少日子,俱被王莽所灭。这三年王莽所杀的人可太多了,一时亦述说不尽。概括来讲,王莽是灭刘八百户,杀血三千里,忠臣是死的死,亡的亡,各处隐遁的全都改名换姓。王莽的姑母太皇太后,此时深居宫内,休想得知王莽杀害宗亲,惨害忠良。朝中所有的权贵官员俱为王莽心腹,外任官员也多是王莽党羽。这时候明为刘氏天下,暗含着都归王莽所有。有无耻之人,贪图富贵,献媚王莽,纷纷上表于太皇太后,说天降符图,天献行玺啦,请太后命刘婴将天下禅于王莽。太皇太后才觉悟过来(晚了晚了),暗想道:王莽有心纂汉,我偏不应允,看他怎样。谁想王莽更好,他不待太皇太后应允,便在未央宫(汉初吕后萧何斩韩信之处),托词天上玉帝赐他金柜图书,理应承继汉统。上天所给,不敢不受。降下一道旨意,在十二月朔日即真皇帝位,改国号为“新”,服色旗帜尽皆用黄,牺牲俱用白色。此诏一下,朝中俱是王莽心腹人,无一个不赞成。

等到十二月朔日,文武大臣齐集朝中。到了吉时,王莽升殿受贺,文武群臣也都庆贺新君,没有一人追念汉室旧恩。可叹汉朝自高祖开基创业以来,直到如今,二百余年,竟被王莽所篡,皆因是王莽的姑母王太后放纵的,王莽假兴权威,以致潜移汉统。王太后这人,可算是汉朝第一罪人了。

且说王莽受贺已毕,忽然想起传国玉玺,尚在王老太后之手,理应要来使用。王莽便派苏献、王舜二人,前往长乐宫向老太后讨要。苏王二人到了长乐宫,见了王老太后,尚未开口,王老太后就猜出他二人此来,系为索要传国玉玺,不由冲冲大怒,骂道:“汝等父子宗族,皆受汉室雨露之恩,得以富贵,不思忠君报国,而同谋篡汉。为人如此,虽狗彘亦不食尔等之肉!如今天下既归汝等,应当另做玉玺,以传万世,何必要此不祥之物耶?你等胆大包天,向我索取玉玺,我乃汉朝老寡母(汉朝的老混蛋),不久将死,欲与此玺同葬。任你等怎样,此物我是不给。”说罢痛哭流涕。王舜、苏献二人跪在地下,不敢作声。王老太后哭了骂,骂了哭,闹个不休。王舜说:“千岁,我亦曾劝过他(王莽),奈他不听。如今他即了皇帝之位,名分已定,势难更改。他若一定要此宝物,千岁有何方法坚持到底呢?”太后闻言沉思不语,暗想: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倘若王莽勒令强逼来要,我要不给他成吗?反正刘家的天下都丢了,要此废物作甚呢?给了他们吧。想至此处,王太后便亲身去取出玉玺,将玉玺取了出来,冲王舜、苏献扔去,口里骂道:“汝等所作所为,天地不容,将来难免灭族……”话犹未了,突听“啪”的一声,玉玺落在砖上,却摔毁了。王舜、苏献伸手一接没接准,玉玺落在地上,吓得两人颜色更变。伸手捡起一看,几乎把王舜、苏献二人心疼死了。原来太后将玉玺上的螭兽摔落了一角(见《汉书补注》沈钦韩引《玉玺记》),从此玉玺便不完整。当下王舜、苏献无可奈何,只好捧玉玺回来复命。二人到了金殿,将玉玺献上。王莽见玉玺伤了,问王舜、苏献,他二人据实奏禀。王莽命人镶以赤金,自此这玺便叫作金镶玉玺。王莽得了玉玺,命人大摆酒宴,庆贺改元。跟着王莽便拆毁刘氏太庙,修他们王姓的太庙,并将他姑母王太皇太后的尊号废除。

一日王莽临朝,将孺子婴叫至金殿,封他为定安公。当着群臣,王莽向孺子婴落泪流涕,那个意思叫人看着不是他有心篡位,好像被势所迫,实非得已似的。命人将孺子婴带到鸿胪衙门去住,将那个衙门改作定安公府。自此孺子婴便算被软禁起来,与外面休想得见。可怜孺子婴吃穿虽好,被囚府中,终久也得成个呆子算完。

又过些日子,王莽见天下已定,便封他二弟王立为昆阳王,封他三弟王疑为颍阳王,并命二人带兵去到昆阳、颍阳镇守。又封他四弟王丰为寿王,王舜为太傅;平晏为就新公,柴文进为左丞相,桓法卿为右丞相,王富为开国王,王奂为护国王,刘歆为国师,刘贾为新嘉公,哀章为护国大将,苏献为三齐王,王寻为大司徒,王邑为大司空,甄丰、孙建二人为开国、护国大将军,最后王莽又把与他不和之人杀了不少。宫院中无论嫔妃、彩女、太监,凡对王莽有怨言者,皆杀戮一尽。王莽又派他的心腹苏伦、庞顺带兵去巡查各县。

后来王莽想起平帝的正宫娘娘,那正宫娘娘系王莽亲生之女,为人贤淑,对于三从四德认为金科玉律。王莽想留她在宫中终归是祸,碍于父女之情,又不忍杀之,想她青年守寡,不如令其改嫁(鸩杀其婿,便为不仁;复嫁其女,其心何在?可杀可杀)。王莽有心改嫁其女,又怕他女儿不允。倘若不允,闹出笑话,如何是好?王莽想了数日才想出一个主意来:何不把平帝宫内媵妇尽皆令其改嫁于人,叫自己女儿瞧着,别人都改了嫁,便可藉此移动皇后之心,把她那终身守寡志向打动了。主意想好喽,王莽便降旨,把平帝宫中媵妇尽皆遣送回归各人娘家,并令速为改嫁,勿误青春。果然不出一个月,这些人全都另行改嫁了。王莽以为如此,足可摇动他女儿的心志。谁想那皇后生性贞烈,自从孝平帝晏驾,就托病不出,深居宫内,对于王莽恨得痛入骨髓,不应该篡位,使自己居孀守寡。活着虽是刘家的人,死后难入刘家的坟茔。王皇后见王莽把诸位寡妇尽皆遣出逼迫改嫁了,不惟心志不动,反以为把这些人弄走啦,独自一个人宫中守节更为清净。有心寻死,又想平帝之仇未报。平帝死得很早,又无有儿女,王皇后难过极了。王莽想出几个办法,都不能成功,亦就作罢。

忽然有人密禀王莽说:“左丞相柴文进将刘氏宗室南顿令刘钦之子刘秀抱进皇宫中,王皇后将刘秀过继为儿,那刘秀又被王皇后派人抱出去,藏在柴相府内。”王莽大怒,立刻密令苏献去搜柴相府。苏献带兵把柴相府围住,闯进府去,各处搜查,把柴文进与窦夫人夫妻吓坏。只是搜遍了也没搜着,苏献命兵将扎住了府门,无论是谁,亦不准出入。兵士们把住柴相府,苏献便入宫奏禀王莽。王莽又派徐世英去搜,徐世英是个精明过人的人,王莽有什么难办的事儿都跟他商量,如今王莽封他为一字并肩王。他奉了王莽之命,到了柴相府搜拿,当然是尽心啦,只是搜了半日,亦没有搜着。徐世英心生一计,出了柴相府,传令人马撤去。他没有回去复命,却令人在巷口窥探。徐世英想刘秀一定藏在相府,虽然两次没搜着,那柴文进一定惊恐,趁着撤兵之际,准得把刘秀送走。在府外等候,准能劫而获之。

果不出徐世英所料,柴相府的家人真的运出一只大躺箱来。官兵刚要拦住,打开躺箱验看,柴相府的家人看见官兵,好像害怕似的,又把躺箱搭回相府去了。官兵赶紧回禀徐世英。徐世英率领官兵二次又把柴相府围住,他便二次带着兵三搜柴相府,找那只大躺箱。找来找去,找到相府的祖先堂内,见柴相爷窦夫人两口子对坐而泣,当中地上放着那个大躺箱。徐世英不容分说,命人将躺箱抬起来就走,搭入宫中。见了王莽,徐世英说刘秀藏在这箱内。王莽刚要打开看,忽见柴文进来到,跪倒王莽驾前奏禀道:“臣柴文进蒙圣上之恩,位极人臣,何等荣贵,焉敢不忠?有人与臣不和,给臣散布谣言,说臣把刘秀带至宫中,承继孝平皇帝。臣天胆亦不敢做此不忠之事,望求万岁做主。”说罢泪流满面。王莽此时亦犹疑不决,遂问徐世英道:“这箱子里有刘秀吗?”徐世英说:“柴文进他把刘秀藏在这箱子里啦。”王莽说:“无论有没有,打开观看。”当下打开箱子一看,徐世英就怔了,原来这箱子里装的尽是砖头瓦块。柴文进见了,面上似现出惊恐之色,他向王莽跪下哭诉道:“臣素性俭朴,积蓄数十年的银钱,满都收到这箱子里。如今臣的金银珠宝,不问可知,是徐世英等窃去,用这些砖瓦替换臣的金银,使臣受了不白之冤,又伤了金银,请万岁给臣做主。”弄得王莽亦是无法,最后还是王莽把徐世英的俸银罚了半年,赔给柴文进。自此事之后,王莽还是暗中派人侦查柴文进。他女儿的宫门,从此把守得也更严密了,里面外面休想能通了气儿。

王莽这天率领了寿王王丰、三齐王苏献,到西方校军场阅操。是日操场共有五万人马,王莽在校场当中麾盖之下,勒马观看。众三军盔甲层层,剑戟滚滚,旌旗飘摆,队伍交杂,好不威严!王莽打算阅完了操,犒赏三军,为的是笼络军心,将来哪方不安,就派兵征讨,以安天下。且说天至辰时,司辰官报告时辰已到。苏献传令点炮,操演三军。一声炮响,众军踊跃,战马咆哮,排成声势。二声炮响,鼓角齐鸣,人马奔驰,杀气漫天,又换了阵势,三军呐喊,各自摇旗,以假作真,互相攻击,有鬼神不测之妙。及至三声炮响,演习已毕。一阵锣响,鸣金收兵,各归本队。苏献传命令,命左右护卫大将军,各率弓弩手一千,演习射马步箭。射中的摇旗擂鼓,射不中的吊胆惊心。

王莽见兵士进退得法,将士调度有方,心中欢悦,正在观看三军射箭入神之际,忽听嗖的一声,一支箭不知由何处射来,那箭直奔王莽哽嗓咽喉。王莽一看不好,躲闪不及,还算一时灵机,自己从马上摔在地上,那支箭正射在王莽的冲天冠上。众大臣见王莽翻身坠马,全都吓坏了。在马上的全都下马,大伙儿把王莽搀扶起来,见王莽神色更变,更是惊恐不安。王莽伸手把箭由冲天冠上拔下来,往箭上一看,见箭杆上有字,是左将军苏成。王莽不待答话,即吩咐将苏成拿下。当时苏成被获遭擒,众兵士将他拥至王莽面前。虽然倒绑二臂,他还是怒目横眉,立而不跪。王莽喝道;“胆大苏成,你在朕驾前称臣,朕何曾亏负于你,你敢弑君,论罪已不容诛。见了朕还敢立而不跪?”苏成闻听王莽问他,不由一阵冷笑,厉声骂道:“王莽,你还说我有弑君之罪,我来问你,那孝平皇帝被你用毒药酒害死,尔可知罪?想你王莽身为安汉公、兵部大司马,受汉室三朝雨露之恩,理应当食君禄报皇恩。你这奸贼,不顾父女之情,鸩杀平帝,诛戮公卿,残害宗亲,已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如今俺欲报君父之仇,才射你一箭,可惜天不称人心头之愿,未曾射死你这奸臣。如今俺既被擒,杀剐存留,任凭于你!苏某死后亦落个忠臣之名,流芳千古,扬名万代。似你这奸臣虽然眼前快活,身为皇帝,不久报应临头,死后万人唾骂,遗臭万年。俺虽一死,是为国锄奸,为民除害!苏某乃大汉朝忠臣,焉能跪你这弑君篡位之贼!”王莽被苏成骂得闭口无言。苏成是越骂越有气,越有气越骂,骂得痛快淋漓。王莽气恼之下,吩咐把苏成推出校军场斩之。刀斧手便将苏成推出校军场。三齐王苏献与苏成是亲戚,苏成是苏献的本家叔叔,见苏成性命不保,心中不忍,高声喊喝:“刀下留人!”

王莽见苏献拦挡杀人,勃然大怒,问道:“苏献,他有弑君之罪,论罪该杀,理当斩首,尔为何敢拦阻君命?”苏献见问,赶紧跪在王莽面前磕头道:“万岁,臣天胆亦不敢拦挡君命,惟求万岁念其一时之差,看在臣的分上,格外施恩,饶他死罪。臣敢保能劝服了苏成,让他立功赎罪,改过自新。”王莽当下沉思不语,暗想: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素日没看出苏成是刘家的忠臣来,他如今给我一箭,要打算给刘家报仇。假若要是把我射死了呢,大事一完,还得身败名裂。如今我知道的,只有一个苏成,尚不知我手下还有多少苏成哪。哎呀,可了不得了!我王莽这条命时时刻刻都在危险之中。知道我手下谁是忠心扶保于我呀,倘若再有人跟苏成一样,明着在我驾前好好地当差,暗含着有杀我王莽之心,那如何是好?我必须设法将这些人都除掉了,我才能安哪。哎呀……可是用什么方法能够探出那些人来呢?真是叫人为难。王莽忽然想出一个主意来:我若不杀苏成,将他放了,人人皆知苏成是刘家的忠臣,曾在校军场射过我王莽,他的名望亦就大啦,他的志向人亦知道了。我想凡是恨我王莽的人,一定去投奔他,联络他。我可以把跟他亲近的人全都访查实了,然后一并捕获,便可永无后患。

王莽想罢,向三齐王苏献道:“苏成箭射朕,实是可杀,你既求情,朕怎好杀他。看在卿家分上,朕饶恕于他。”苏献心中窃喜,想苏成之罪非杀不可,如今王莽能冲我饶他死罪,看起来王莽跟我总算不错,慌忙叩头谢恩。王莽吩咐将苏成推回来,众兵丁便将苏成推至王莽驾前。苏成问道:“你为何将俺推回来?”王莽说:“苏成,非是朕不杀你,如今三齐王给你求情,朕看在他的分上,不惟不杀你,你若悔过自新,倾心扶保朕,必当重用。”苏成道:“我既被擒,不愿求生,但愿一死。你让我保你,除非还我孝平皇帝。凭我汉之忠臣,焉能屈身事汝?”王莽道:“苏成,你言差矣。想天下乃人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汉室江山余德已尽,天降符石,我当为天子,此乃天数。汝不必执迷不悟,一人之力焉能扭得了天数?汝既不服,朕亦不杀你,放你逃走。朕还赐你龙旗,凡我所有土地,无论何郡何县,皆准你插旗造反。要是汝能成功,恢复了汉室江山,便算天数不验;倘若你成不了功,便算朕天数该兴。”苏成说:“好,只要你放我,我便兴兵灭你。”王莽命人取过龙旗一面,又取过朱笔一支,大书八个大字“敕封叛国降汉苏成”。王莽命人给苏成松绑,将龙旗交与苏成。苏成接过旗来,并不拜谢,气昂昂上了战马,手执着龙旗,高声呐喊:“三军众将听真,有不服王莽,愿诛弑君篡位之贼者随我来!”并无一人答言,苏成便催马出了校军场。王莽传旨:“关津渡口不准拦挡苏成,如果苏成在何处聚众,随时呈报。”

不表王莽怎样传旨,且说苏成回家,让他的家属急速奔赴远方隐避。苏成本人,亦离开长安,往东走去,打算出了潼关,再想主意。这天走到华阴县地界,眼前有座树林子,里边隐隐好似有车有轿。苏成正往林内观看,忽见林中走出一骑马,马上坐着一人,约在六十多岁,皱纹堆垒,颔下一部花白胡须。头戴四棱员外逍遥巾,迎门上嵌美玉,双飘带,穿一身逍遥氅,内衬蓝缎子长袍,腰系丝带,足登云履,白袜护膝,精神百倍。此人催马奔了过来,叫问道:“苏将军,因何至此?”苏成仔细观看,不是别人,正是王莽驾前左丞相柴文进。苏成看见他,这个气就大了,说道:“柴文进,你身为汉室朝中老臣,不思忠君报国,跟王莽同谋逆反,天地不容,活该遭报!在此遇了我,汝还能逃得了吗?”柴文进问道:“苏将军,你说你是汉之忠臣,怎见得是真呢?”苏成见问,便把龙旗展开,令他观看。苏成并将校军场箭射王莽之事,说给柴文进。柴文进一听,心中欢悦得了不得,向苏成说道:“将军真忠臣也!可是你打算奔至何方,扶保何人呢?”苏成说:“我上哪里去,你就不用管啦!扶保何人哪,只要是汉室宗亲,不论是谁,皆可立他为君,兴师讨贼。”柴文进说:“将军,王莽灭刘八百户,杀血三千里,你哪里去找刘姓宗亲哪?”苏成道:“你不用多操心啦!汝既在王莽驾前称臣,吃他的俸禄,便是在我诛杀之列。今天休怪我手下无情!”柴文进不等他往下再说,忙道:“将军,你可曾听见三搜柴相府之事吗?”苏成道:“那俺却晓得。”柴文进便把自己的心事从头至尾,说给苏成。苏成这才知道柴文进是忠臣,深悔自己失言。

阅者诸君要问柴文进说的是什么呢?原来柴文进是个深思虑远的人,同他的内弟窦融(王莽驾前吏部天官)商议:“王莽内仗太后宠信,外握大权,你我除之不易,不可露出破绽来,你我佯为附和,使他不疑,将来想一万全办法,将他除掉。”二人密议妥当,便跟王莽极力拉拢在一起。王莽不惟不疑,反拿他二人当作心腹之人。谁亦没看出来,只是没瞒过平帝皇后(王莽的长女)眼去。平帝皇后亦想主意跟他二人接近。柴文进有个六岁的孙女,长得很好。平帝皇后命人抱至宫中,认为义女。柴文进的夫人不时把那小孙女抱进宫中,她和平帝皇后也是女流,亲近的神秘,外人无从得知,她二人竟会谈到各人肺腑之言。平帝皇后有心把汉家的子孙过继一人为子,承继孝平皇帝,将来好在外边兴师讨贼,恢复汉室。因为刘姓宗亲被王莽杀戮一尽,要由大汉的宗亲中承继一人,实非易事。后来由泗水王刘良(是时刘良隐姓埋名,住于南阳宛城县白水村)将南顿令刘钦之子刘秀,秘密送至长安,藏在柴相府,由柴夫人将刘秀抱至宫中。平帝皇后很喜爱刘秀,就把刘秀过继膝下。临抱出宫来的时候,皇后将自己手腕上戴的一对九凤玲珑透体白玉镯,摘下一只来,给刘秀带在身上,将来相逢之时,刘秀得以这只九凤玲珑透体白玉镯为凭。窦夫人把刘秀抱出宫去,回到柴相府。没想到有人给走漏了消息,密禀王莽,王莽派人三搜柴相府。幸喜柴文进把刘秀放在夹壁墙内,王莽没有搜着。自从搜府之后,柴文进便想把刘秀送回南阳,只是没有机会。后来柴文进让窦夫人装作有病,要出城调治,把刘秀藏在夫人轿中,走至中途,潼关难过。柴文进原是约好了由泗水王刘良派人来接,可是接的人未到。柴文进唯恐刘秀在潼关被守兵搜去,正在这树林中为难。亦是大汉余德未尽,恰巧苏成走至此处。

柴文进把自己的事说给苏成,苏成才明白柴文进是忠臣,深悔方才失言,下马给柴文进赔礼,柴文进下马还礼。柴文进说:“将军,如今我把刘秀交付于你,你把他保出潼关。若能送至南阳更好,如若送不到南阳,无论在何处皆可兴兵。”苏成点头应允。柴文进到了林中,将刘秀抱出来,交与苏成,苏成把刘秀背在身上。柴文进向苏成说:“苏贤弟,愚兄把汉太子交付与你,你可要谨记在心,将来你们君臣二人生则同生,死则同死。”苏成说:“相爷不用嘱咐啦,我当事事小心。”柴文进听说,便跪倒地上,给苏成磕头道:“贤弟请上,受我大礼参拜。”苏成还礼道:“相爷,你我同是为国,何必如此。”说毕二人分手。柴文进便回归长安,暂且不表。

且说苏成背刘秀到了潼关,把手中的龙旗一摆道:“官兵来看,俺要过关!”潼关的守兵道:“苏将军你请吧,我们早就见着公事啦。”苏成又把旗一摆,用旗子将刘秀遮盖住了,催马而过。潼关的兵将,心里都骂:有这么一面旗子可美什么。谁亦没想到他把刘秀救出关。苏成把刘秀背出潼关,行了十数里路,眼前来到青石梁。苏成下马,把马拴在树上,由身上把刘秀放在地上,向刘秀说道:“千岁,不用害怕,俺们歇会儿再走。”刘秀是一个小孩儿,可懂得什么?苏成就跟刘秀说这个,道那个。说了半晌,苏成突然肚子疼,蹲在地上拉屎。正在此时,来了一只斑斓猛虎,叼住刘秀便跑。苏成提起裤子要追,已然来不及啦。苏成跺脚捶胸,叫苦不止。自己想着受柴相爷托付之重,如今刘秀让虎给吃了,我怎对柴文进,怎见天下人?苏成越想越难过,一时心窄,把丝鸾带解下来,在树上拴了个套儿。刚要上吊,忽然有人喊道:“苏将军休寻短见!”苏成扭回头来一看,见背后来了一个老道,身高足够一丈开外,生得胸宽背厚,面如蓝靛,须似朱砂,眉横一字,碧目虬髯,那红胡须卷在腮边。穿着宝蓝缎子道服,手持一柄月牙方便铲,好似个云游道人。苏成认识他。

书中暗表,这个道人,是半路出家,曾在军营之中做过武职官,后来他在南阳富春山青岫观出的家。他俗姓田,双名备立。他的武艺很好,十八般兵刃,件件精通。他收了无数徒弟,俱皆成名。这田备立的观里还有两个隐士亦出家啦,一个叫蔡少翁,一个叫严子陵。两人俱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智。这三个道人,与宛城县白水村隐居的泗水王刘良相交甚厚。泗水王恳求田备立到长安城来接刘秀。田备立带着他的徒弟十数人,下了富春山,够奔长安城。柴文进与苏成说话的时候,被田备立师徒听见,他师徒跟下苏成来,暗中商议:“苏成这人胆大心急,刘秀总跟他在一处,他就是有扶保刘秀恢复汉室的心,但是他这人性情太急,难于成功。要把他约到白水村,他自以为有救驾之功,遇事必然独断独行,倘若走漏了风声,全都得把命饶上。”众徒弟问师傅:“这事怎么办呢?”田备立说:“你可把虎皮披上,装作老虎,趁苏成不备的时候,将刘秀弄走,送回白水村。将来再慢慢地设法,等刘秀长大了,再为兴师讨贼。”师徒商议妥当,便跟下苏成来了,趁苏成拉屎之际,他们把刘秀弄走。苏成要上吊,田备立才喊道:“苏将军何寻短见?”

苏成认识他,彼此施礼。田备立说:“苏将军有什么难过的事儿至于寻死呀?”苏成把自己的事儿说给田备立,田备立说:“苏将军,你不要寻死,我想那虎未必是真虎。要是真老虎,它不怕人,它跑什么?一定按住刘秀死吃,三口两口,亦就吃尽。你不明白,有些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打闷棍的,套白狼的,夜间差不多都装作吊死鬼吓人,白昼间披个老虎皮装作老虎,抢夺他人的财物。他们错打定盘星啦,把一个小孩子弄走,可有什么益处?请你放心,俺帮助你在这附近寻找。”苏成听田备立说得甚为有理。两个人找了半天,遇见个樵夫,向樵夫打听。樵夫说:“你还问哪,几乎把俺吓死。他们有十几个人哪,一个披着老虎皮,我听他们说,把那个小孩儿好好藏起来,将来好兴兵……”苏成猜想这些人必是另有用意,大约着刘秀不至于没命,我可以慢慢访查。后来田备立跟苏成撒了个谎,跟他的徒弟回归南阳。

按下苏成不表,且说王莽。自从篡位之后,正人远避,小人近用,朝政日非,人心思乱。王莽不思悔过,他惟恐汉室忠臣隐匿四方,将来跟他作对。为子孙万代江山不改之计,便派人去各处访查隐匿的汉臣。凡访查出来的,不问好歹贤愚,尽皆杀之。有一天王莽在宫中无事,忽见内侍进呈符命。王莽见了,想道:自己愚弄太后,蒙蔽百姓,全仗着符命成功,可见这符命最能惑乱人心。我王莽得天下仗着此物,将来不能把天下失在这符命身上。我应当将进献符命之人尽皆杀死,以除乱源。王莽接过符命观看,原来这符命是块玉石,上边的朱砂字是“平帝皇后黄皇室主当为甄寻之妻”。王莽当时大怒。

阅者要问这甄寻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哪?其中却有个缘故。这甄寻是开国大将军甄丰之子,因为什么这甄寻想娶平帝皇后为妻哪?这一层却怨王莽,只因王莽以为把女儿留在宫中,终归是害。前文书中业已表过,王莽把平帝的媵妇尽皆逼令改嫁,为的是打动他女儿守节之心,让她嫁了人,自己免去了后患。王莽便吹出风去,让人们求婚。当时这些人,四处运动,想把这位财神奶奶娶到家中。谁想平帝皇后无心改嫁,费了很大气力,竟成画饼,大家仍不甘心。内中有孙建之子孙豫,为了此事久未能成功,竟得了神经错乱的病,走在街上,见了妇女就跪下磕头,总算是德行催的。这甄寻想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他以为王莽最信符命,便命玉石工人做了块符命石,上边弄上这“平帝皇后黄皇室主当为甄寻之妻”(真是痴心妄想,亦是死催的)。这符命石弄好了,他托人进呈王莽御览,以为准能成功。

谁想王莽,借此为由想除掉乱源,便把他四弟王丰召至宫中,命他兄弟观看这符命石。王丰见了,勃然大怒道:“万岁,这甄寻胆敢如此胡为!我们待他父子不薄,不思报恩,竟敢明指皇室主为妻,藐视皇家如此之甚。请万岁将甄丰父子一并斩首,以申国法。”王莽便命王丰带领三千羽林军,捉拿甄丰满门家眷。可亦奇怪,这王丰还没到甄丰的府门哪,那甄寻便闻风逃走。甄丰也知道啦,他怕王莽深究,便在府中自刎。王丰把府围住,不拘男女老幼,尽皆拿获,收到监中,王丰便去复命。王莽降旨,将甄丰一家老幼尽皆斩于市曹,并将甄丰家产全都没收入官,派人各处捉拿甄寻。不到数月,在华山将甄寻拿获。王莽把甄寻斩杀之后,又穷究此案,牵涉多人,于是国师刘歆,并刘歆之子刘棻、刘泳,刘歆的门人丁隆,大司空王邑之弟王奇,以及公卿列侯,死了数百余人。逼得郎中扬雄跳天禄阁坠楼而死。自从王莽因为符命杀了这些人,果然人人知警,谁亦不敢再献符命。

自此外人不论公卿士民,对于王莽的事情,不拘大小,谁亦不敢妄谈。可是王莽他们自己家里又出事了。阅者若要问王莽家中出了什么事儿?容在下慢慢述来。

第四回 王常哨聚绿林山

且说王莽自幼娶妻王氏,生有四子,长名王宇,次子王获,三子王安,四子王临。两个女儿,他长女便是平帝皇后,次女雨兰尚未许人(后来王莽次女雨兰公主许配吴汉,到了后文书有一段吴汉杀妻的节目,便是雨兰公主杀身成仁的故事)。王莽的女儿俱有才德,他的儿子个个不肖。王莽的次子王获,在王莽为新都侯的时候,杀死丫环,被王莽知道,责令自杀。王莽的长子王宇在王莽为兵部大司马的时候,曾使吕宽装作鬼神恐吓王莽,被王莽察觉,下狱杀死。后来王莽篡了汉室天下,夫妻膝下只剩王安、王临弟兄二人。王安每日弄几个粉头,只知追欢取乐,别的事一概不问。这王临为人很是乖巧,甚为王莽所爱,立为东宫太子,出入宫禁随其自便。因为如此放纵,可就闹出一场大祸。

王莽之妻见王莽把她所生的四个儿子,杀死两个,母子之情,如何不痛心,终日啼哭。到了王莽身为皇帝,她虽然在宫中身为皇后,但二目失明,亦就成了瞎娘娘了。王临每日在宫中侍奉其母,他母亲身旁的侍女宫娥,王临当然都见得着啦。内中有个侍女,叫作原碧,长得貌若天仙。王临乃是色中饿鬼,那原碧焉能逃得出王临的手去?王临他母亲又是双目失明,什么事也不知道。王临跟原碧私通日久,才知道原碧已然受过王莽宠幸。王临反倒害起怕来,惟怕王莽知道此事,自己有性命之忧,遂与原碧商议共害王莽,事成之后封她为皇后。原碧应允了,便跟王临准备着杀害王莽。王临又怕杀不了王莽,把命饶上,闹得寝食不安。有一天,王临之妻刘愔向王临说道:“妾观宫中将有白衣会。”王临听将有白衣之会,喜悦非常。原来王临之妻刘愔,系国师刘歆之女,能通星命之学。因为他父亲被王莽所杀,有心给她父亲报仇,才伙同王临,谋害王莽。刘愔夜观天象,见木星与金星相会一处,是名白衣会,主于国家应有丧服,乃是不吉之兆,特来告诉王临。王临疑他父亲该死,若要谋篡,定能成功,便欢天喜地地进行弑父夺权的事儿(王临为跟原碧通奸,欲弑其父,真乃奸臣生贼子)。王莽想不到王临跟原碧竟要谋弑于他。

可也奇怪,长安城连着刮了数日大风,刮得王路堂(未央宫以前叫王路堂)屋瓦皆飞,大树均被拔起。王莽见有这怪异事发生,自己向群臣解说:“这是阴阳不合,天降风灾,是不该不立王安,反立王临为太子,此乃名不正言不顺是也。”王莽遂降了一道诏旨,将王临太子贬去,另封为统义王,贬出宫去。王临不敢违背旨意,便离开东宫。回到府中,闷闷不悦,与原碧也见不着啦,弑逆一事亦不能成功。又怕事情泄露,十分忧心。恰逢他娘有病,王临遂暗写了书信,上言其母,说他爹对待子孙极严,恐怕王莽亦难保全。谁想他娘未注意看这封信,以为是因病问安的寻常信件,没有收藏起来。活该出事,这信却被王莽看见。王莽见信之后,大为发怒。想着王临敢说他对待子孙太严,虐待儿女,又说自己性命亦恐难保,一定是王临心怀恶意,不然何必忧惧呢。当下把气儿压下,没有发作,悄悄把信收下。没有几天,王莽的妻子因病身亡,王临前来伺候丧事。王莽不准他伺候丧事,自己把妻子葬在渭陵西边一个空场。王莽为什么把妻子葬在此地呢?只因这时王老太后(王莽的姑母)已然去世,埋在此地,所以王莽把妻子埋在旁边,意思是让他妻子永远伺候老太后。

王莽以为此举足以表明自己对老太后甚有孝心。这个小小的手段,亦无非是掩其恶行,扬其孝心,欺骗世人,好说他忠于老太后。王莽把他妻子葬了之后,便要将王临除掉了。因思王临在宫中有什么意外的举动,都瞒不了原碧,便命问官把原碧拿去严刑拷问。原碧受刑不过,供出与王临通奸,唯恐事情泄露,王临命她帮助共弑王莽等等的细情全都招承出来。问官得供,据实奏明了王莽。王莽唯恐问官把事传扬出去,不大好听,惹人笑话,立时传见问官,就将问官杀死,埋尸宫中,以灭其口。可怜问官的家中还以他们家有人做官为荣耀呢,哪晓得死得真不如个臭虫。问官屈死宫中,王莽随即降旨,赐药王临,令他服毒自尽。王临不肯依从,用刀自刎而死。王临死后,未出一个月,王莽的儿子王安与孙子公明、公寿俱皆因病身亡。可怜王莽不出一个月,连有四个丧事。天下虽然弄到手中,只是妻亡子丧孙子死,落到孤苦伶仃,剩下自己一人,可见天理难容,恶人到底总无好处。

且说在湖北当阳县境内有座绿林山,山中有些匪人占据,内中有几个首领,叫王常、成丹,与宝军山的首领公孙述、郅恽,夷丘山的首领朱鲔、胡殷,青石梁的首领苏成,青峰山的首领张美,平顶坡的首领纪敞,互相通气,彼此扶助。天下人称呼他们为绿林英雄,江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