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我们的教育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3:01:33

点击下载

作者:李静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我们的教育故事

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我们的教育故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我们的教育故事作者:李静排版:KingStar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25ISBN:9787566805416本书由广州暨南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春雨无声润心田

李静老师把厚厚的一叠《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我们的教育故事》书稿放在我的书桌上,让我作序。

作为一校之长,我每天杂务纷纭,实在抽不出完整的时间来读这本书稿。幸亏这本书是由一篇篇简短叙事构成的,我可以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读一两篇,日复一日,读了近一个月。每当公务烦心、心情有点浮躁的时候,读一读这些略显稚气、天真,但又充满爱心和理想的娓娓动听的教育故事,我的心情便慢慢地平静了下来。这些叙事虽小,但具有荡涤心尘、安定心灵的疗效。

我也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考入大学就下定决心毕业后要从事教育事业。倒不是因为我有多高尚的人生目标——想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因为当时只是想找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但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越来越“资深”,我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阴差阳错地,有了行政职务之后,又不得不去读一些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之类的书籍,结合自己近30年的教育实践,做了一些思考,对教育就多少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

教师是一种教书育人的高尚职业,因而选择师范专业就读的学生就必须树立起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愿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甘于奉献的人。

好的教师不但要“德高”(师德高尚),还要“学高”(学问高深)。因而,教师本身就有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过程。教师这湾水越满,能“灌溉”给学生的就越多,学生的心田就越滋润。如果教师的知识是一股不断涌流的清泉,那学生就将获得充足的持续的养分,定能长成茁壮的树木。宋代思想家、文学家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有源头的“活水”汩汩而流,才能有教学上的“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丽境界。说白了,课要讲得好,教师胸中就必须有丰富充足的知识。

好的教师还得是位艺术家,上课目的虽说是“授业解惑”(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问),但“业”要“授”得生动活泼,“惑”要“解”得明白有趣,这就得看你有没有本事了。电子课件的设计是艺术,板书的一笔一画也是艺术,与学生的交谈互动、课堂语言就更是一种艺术。有不少年轻教师有“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就是倒不出来”的苦衷,那就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功力还没练够的原因。

好的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学家,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学生幼小的心灵就像一棵棵幼小的树苗,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折腾。我们只有和风细雨,精心培育,才能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好的教师还必须是……哎,我不能说太多了,否则会占用读者阅读后面那些精彩的教育故事的时间。最后我就还再啰唆几句: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教育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学校、家庭、社会都对学生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言行,家长的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社会的一件不经意的事件,学生的“心镜”都将有所折射。影响不是正面的,就是负面的。我们只要读一读这本由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写出来的一个个“小”故事,就能理解上面所讲的“大”道理。

这本书,教师们应该读,以检讨、端正自己的教师行为;师范类学生应该读,以感知未来职业的平凡而伟大。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稿之后想说的话,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校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此刻,几道闪电撕开了沉沉的夜幕。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我起身听雨,看着路灯下银丝般的雨丝,脑际回响起了“诗圣”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林伦伦于韩山师范学院山居2012年4月的一个周末凌晨第一编班级管理教育叙事一、和谐班级建设管理的艺术:点亮人生的光辉黄秀玲(中文系2006级)

或许,我该写写高三的班主任了。可是当我真到了写的时候,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他的的确确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我来自农村,深感农村的家庭教育总体上落后于城市,存在较多的弊端和问题,如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家长素质有待提高、父母和子女沟通困难等。这些既有传统思想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社会原因。我在家里排行老二,是“夹心饼干”,循规蹈矩、遵循规则的特征我都具有,但也因而变得多虑、胆怯。传统的教养方式使我具有儒家的中庸性格,总想平衡自己和他人。这也养成了我偏于内向的性格。

相比于初中,高中时代的我,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理解和帮助的愿望更强烈,但由于羞怯一直没有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直到遇见高三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林老师。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活动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希望班主任能够重视自己、关心自己,我也不例外。在管理过程中,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余交流是十分频繁的。

记得刚刚分配到他管理的班级时,我属于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情绪低落,甚至感到苦闷,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逆反心理。然而,事情的转机就发生在第一次班会课上。那节课,林老师点起了他的“第一把火”——选班干部。

首先,他用“国际礼仪”般的开场白说:“一个班就是一个大集体,是我们的家。班主任是不会脱离学生孤军作战的。我就选思想好、学习一般、群众基础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紧接着,他郑重地宣布班干部的名单:

班长:×× ×(年级出了名的捣蛋鬼兼后进生)——这使人大跌眼镜!(注:后来我们慢慢地明白林老师的用意,让×××担任班长是要把“官衔”套在他身上,让他不好意思捣蛋,同时产生一种责任感,以身作则。后来,这个“捣蛋鬼”也渐渐消失了。)

副班长:×××(出了名的“严”同学,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

语文课代表:××(就是生性孤僻的我)——大家都向我投来诧异的目光。当时的我在脑袋瓜里一直打着问号:“是我吗?我能行吗?”

我的脸红得不敢抬起头来看林老师,就连想确认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而他却幽默地向全班同学介绍我,“××同学是有内才的‘诸葛亮’”,类似的话语让我身心在打冷战。(注:后来,林老师给我的评价是,虽然表面上看随和不强硬,但内心极富攻击性和挑战性,在平静的外表之下,潜伏着一股莫名的爆发力。)

体育课代表:××(“小儿多动症病号”)——同学们惊呆了。后来,多动的性格在体育课上转化为活跃,成了他的优点。

……

这次公布的名单震撼了全班的同学,更令我有了一个360度的转变。接下来,语文课代表的职责使我的生活、学习,甚至性格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先让自己忙起来,做自己平时不敢做但想做的事、讲自己想讲的话、走自己想走的路,我不仅要跟全班同学打交道,还要跟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语文课代表的光环确实奏效,它是一种无形的责任和力量,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鼓舞,可以说,它照亮了我高中最关键的时期。我的学习成绩也从林老师接手我们班之后开始慢慢提升,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呆小子变成学校预备本科训练班的一员。同学这样评价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外,其他班干部也在林老师的指导和重视下“茁壮成长”,班级被管理得井然有序,好的学习氛围蔚然成风。

确实,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总设计者和管理者,但他并不是事无巨细地对班级进行直接管理,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全面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他协调各种学生力量,发现学生的亮点,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完成工作,使他们鼓起干劲来,从而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形成好的班级氛围。

其次,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学定法!林老师对于高三毕业班的“第二把火”是寓学于娱。他认为高三的学习就应该像放风筝一样,线有紧有松,而不是一味地紧绷。在高三的紧张时期,他鼓励学生多参加文娱和社会活动,跟学生打成一片。以往,高三的班主任只充任学校领导的“传声筒”,文娱活动课是沾不上边的;而林老师不仅把活动带进高三教室,还把班会活动课搞得有声有色,最后在全校开展了“模范班会活动公开课”,学校的班主任老师都到我们班听这节特殊的课。在高三这个学年里,我们从林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作为一名班主任,林老师的工作不只着眼于我们学生眼前的学习和生活,还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启发学生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好好走下去。林老师任教期间,非常重视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人人都说高三的生活是黑色的,在我们班里,生活却是充满阳光的——同学之间关系融洽,互帮互助,人人感受到集体的认可、关心、呵护……

在我们眼里,林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又是我们的诤友;他是一个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又是我们的朋友、引路人和精神关怀者。高三的班集体是我们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我们在高三的人生历程上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点评】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理想的引导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者,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管理学生的艺术。班主任在选用后进生做班干部时,要先激发其热情,同时再给他一定的转化过渡期,让他有空间逐步自我提升,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赢得同学们的认可。林老师通过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把班干部的各个职位安排得恰到好处,让每位同学都各尽其责,在宽容与互助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林老师做到了宽严适度,严爱统一,进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陈文韩)从塑造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做起王美君(中文系2006级)

记得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是全年级最差的班级,不仅成绩最差,而且班风也最差。那时我们班大部分的男生都很调皮捣蛋,上课开小差、逃课、打架、欺负女同学、给老师起外号等,无恶不作,经常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哭。许多老师都不再对我们班抱有任何希望,就连我自己也都认为我们会背着“全年级最差班”的“荣誉”直到毕业。

升上六年级,我们换了班主任,原来的班主任在“奋战”两年后自动“引退”。新来的班主任是教数学的周老师,周老师从年龄上看是“奶奶”级班主任(听说那年她刚抱上了孙子)。刚开始我都替她担心,以前的年轻老师都不堪重负,更何况是一把年纪的老教师呢?

周老师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刚开学,她把原来的一些班干部撤掉,然后把我们班的“问题学生”——一些调皮捣蛋的男生,都安排担任班干部。这个新政策一宣布,班上立刻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疑惑这老师是怎么了,难道是想把我们班彻底“毁灭”?男生就更加糊涂了,本来想给老师来一个下马威的他们都搞不清楚“敌情”了。周老师只是笑笑说:“你们是一群有精力、有创意、有热情的学生,你们不想试一下当领导者的滋味吗?不只是领导一伙人,而是一个班集体。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好地管理班级,使我们班不断进步。你们相信自己吗?敢接受挑战吗?”男生们顿时来了劲,纷纷点头。

刚开始,我们女生都很怀疑那帮男生的能力,觉得他们不可能做好——平时带头起哄的人,现在竟然成了班干部,岂不是抓住鸡毛当令箭了,使“灾难”扩大化?然而事实却证明我们的想法是错的,从那以后,那帮男生个个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非但没再违反课堂纪律,而且上课都非常认真。班上的活动他们都十分积极地参加,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例如,最后一年的儿童节茶话会,他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讨论活动计划,从教室布置到节目安排,从食物购买到礼物包装,他们都做得十分细心。茶话会结束后,同学们都开开心心地回家跟父母过节,他们却默默地留下来收拾东西。与此同时,他们的成绩也奇迹般地进步,有的甚至一跃成为全年级的优等生。

周老师一直都很相信我们,她给我们自主权,让我们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她没有给我们很高的要求或压力,每一次我们有小小的进步,她都感到十分满足;每一次我们犯错误她都会小心地提醒,并给我们更多的鼓励。她说,她想给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而不是锁住青春的牢笼。我们班变得越来越团结,就这样,我们班从最初的倒数第一成为全年级第一。

记得在毕业的时候,男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十分感谢周老师当初一直鼓励和相信他们,让他们找到自信,给他们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我记得当时有个男生代表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父母说我没出息,老师说我笨,同学说我讨厌,连我自己都不喜欢我自己,但是周老师竟然说我很可爱。一直以为班干部很可恶,看不起我们差生,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们总跟他们作对。但是,自从周老师让我当上班长后,我才明白要管好一个班是很不容易的。在我感到力不从心,想要放弃的时候,周老师总是耐心地鼓励我,给我出点子,让我再坚持,于是我成功了。”那天,讲到最后那个男生哭了,我们也哭了,只有周老师欣慰地笑了。【点评】

从教师评价的角度来看,周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她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使这一关系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周老师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尽量多地了解学生的特长、经历、爱好,并且能用心地理解学生的感受,时刻关注大家的需要。这使得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就能用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取得进步。第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重视学生提出的想法,经常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第三,信任学生,努力地使后进生有机会改变自我形象。周老师让后进生分担班级管理的工作,积极地参与班上的活动,为班级作贡献,这样不仅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要开发潜能,关键是调动主观能动性。周老师就是这样把不可能化为可能,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自我概念,让他们正确地面对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在以往的班干部选拔中,大多数班主任往往把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选用对象,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显示出它的弊端,尤其是在后进生较多、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普通班级中,班干部常常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周老师把班里的一些后进生选进了班干部队伍中,是因为她不只是看到了后进生的缺点,更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通过激励,周老师让他们发挥其长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她富有耐心地一路搀扶着这个被认为是年级最差的班级,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脱胎换骨,一跃成为了年级第一的班级。

正确、健全的自我概念是成功人生的基础,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塑造和形成的。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应该关心学生,使他们能为班集体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客观现实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与主体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自我概念做起!(陈文韩)最后一个遗憾的“六一”儿童节陈泓(中文系2006级)

评价教师有五个准则,第一个便是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并有使这一关系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的能力。我个人觉得,要搞好师生关系,仅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课余时间,尤其是课外活动的充分利用,因为这是学生真正展示自我的时间。作为教师,一旦能利用这个机会,从课外的生活中去亲近学生,必定能使师生关系的培养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那时,我们即将告别培育了我们六年的小学,告别我们无限美好的童年。怀着万分留恋和无比期待的心情,我们精心筹划着最后一个儿童节,那种复杂的心情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

记得那时候,我们提前两周就拟好计划书,然后开始排练节目。每天都要排练到六点左右才回家,风雨无阻。而游园活动所要用的东西则是提前几天就开始采买,同学们各有分工。到了“六一”那天,全班用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来装饰教室,当时我们很为全班的团结而自豪,兴奋地期待下午的游园活动快快到来。

下午,游园活动还未开始,大家就骚动起来,迫不及待地开始撒彩粉,喷彩带,放礼炮。毕竟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儿童节,大家都格外地珍惜,所以也就异常的疯狂。也许是我们太肆无忌惮了,在不经意间触怒了班主任。说句心里话,我们这些同学至今也不清楚当初究竟错在哪里,但是都莫名其妙地被老师骂了一通,然后所有的道具被没收,所有的节目被禁演,大家在座位上静坐了好长时间。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背诵起了课文、古诗,老师美其名曰:为毕业考作准备。

当时,全校的其他班级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狂欢,而可怜的我们就这样听着隔壁班的歌声和全校的笑声,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眼泪珠子险些就掉了下来。

就这样,我们无比“凄凉”地过完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自那以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有一个大大的疙瘩,怎么也抹不平。于是,以后只要是班主任的课,我们几乎都是带着情绪去听的,调皮一点的同学甚至不听,有的人还会故意引起纠纷,存心让老师难堪。大家都知道那样做不对,但谁都没有阻止,有的人甚至还会觉得很过瘾。总之,人人都很抵触班主任,以至于她教的科目——语文,我们成绩总是全年级垫底,就连毕业考也不例外。

时至今日,我们老同学一见面,都不免要谈及此事。其实当时我们也有人站出来跟班主任论理,只是她根本不给我们任何解释的机会,不但厌烦地打断我们,而且更加严厉地责罚我们。所以一提起这件事,我们都有些愤愤不平,总是说:“遗憾啊……遗憾!最后一个‘六一’就这样毁了!”【点评】

该篇叙事通过作者对最后一个“六一”的详细描述,写出了全班同学是如何遗憾地度过最后一个儿童节的。班主任并没有给学生们解释的机会,而是取消了学生们辛勤准备的游园活动,也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学生们着想,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一味地强调考试的重要性,还要懂得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学习张弛有度,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关教育理论书籍谈到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一职责时,一般有这样两点要求:创造开放的氛围,使学生能表达他们的观点;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表现出热情与理解。可惜本篇教育叙事中的这位班主任并没有做到这两点。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给这一群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假如当时老师能注意到这一点,哪怕只是稍微地理解一下孩子的心情,那么这些孩子绝不会有今天的遗憾,而这位老师留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或许也会光辉许多。(陈文韩)老师,请别折了他们的翅膀曾凯(中文系2006级)“五一”劳动节放假回家时,听说邻居家的小孩轩被学校开除了,顿时觉得很诧异。在我的印象中,轩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虽然有一点调皮,但人很灵活聪明,这样一个男孩却被开除了,从此与学校无缘。他究竟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竟被老师判了“死刑”?

找到轩时,他正和一群小混混躲在桥洞里一边打牌,一边抽烟。当他转过头看到我时,立刻惊愕地站了起来,把烟扔了,低下头小声地叫了声“姐”,然后一路跟着我走到公园的小石凳上坐下来。看着他,我真的觉得很心疼,以前那个爱笑的男孩,如今变得如此沉默。“可以和姐说说你的想法吗?”我轻声地问道。“姐,我没书读了,不能成为一个你期望的优秀的体育老师了。”“怎么会这样?能和姐说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是我没能把持住自己,半夜和同学溜出宿舍去上网,回来让班主任抓了个正着,然后他要我写退学书,不然就不许进教室,还让我一动不动地站在老师办公室的角落里。姐,我受不了,那太难受了,所有进来的老师都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我。班主任还叫我爸去学校了,当着所有老师的面说我爸怎么教出我这么个调皮捣蛋的儿子来,于是,我就写了退学书。姐,我不想读书了,不想回学校,不想见同学,对不起。”轩说着,忍不住眼眶红红的。

看着轩这样,我真的很难过,因为我和轩的感情一直很好,小时候,轩还调皮地说:“姐,你叫我哥,我叫你妹吧。”可现在坐在我眼前的轩真的很忧伤。我决定找他班主任谈谈。

我以前就是这所高中毕业的,所以对学校很熟悉,很快就找到了轩的班主任刘老师,当我说明来意后,刘老师喝了口茶,漫不经心地说:“你不知道啊,现在的班主任难当啊,学生犯事就直接扣班主任奖金,一个月下来,别说奖金了,有时连工资都得扣个一两百。老师工资本来就不高,我也得生活啊,所以啊,得抓两个‘猴子’杀杀,以警示其他学生。”“可是这样不就毁了那几个‘猴子’了吗?”“没办法啊,总要有人‘牺牲’啊。”“刘老师,我觉得您这样做不好,这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在学校违反纪律的问题,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需要关怀、需要爱的时期,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多用事例教育他们,给他们讲道理……”“讲道理?你太天真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刘老师打断了,“没有那么多道理可以讲的,一个班那么多学生,你一个个去讲?不可能的。你太理想主义了,等你真正当老师后,你会明白,我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好了,我还有课,就先这样了。”

被刘老师下了“逐客令”后,我一个人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曾经也是在这条林荫道上,我的语文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待飞的鹰,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会他们怎样展翅翱翔。”展翅翱翔,多么美好的词语,我就是被这个美好的词语所吸引,才立志要做一名能教每一位学生“展翅翱翔”的老师。然而,今天刘老师用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打击着我的梦想,似乎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有让学生“翱翔”的愿望。

今天被刘老师下“退学令”的是轩,也许轩对于刘老师来说只是一个学生,对于以后还要教很多很多学生的他来说,这算不了什么;然而,对于轩的父母来说,对于轩来说,是一个梦想的毁灭。我不知道如果刘老师看到昔日坐在课堂上、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他讲课的轩,如今叼着根烟和一群也许比轩还要早被学校、被老师抛弃的孩子躲在桥洞里玩牌的情景,他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会有怎样的触动。但对于我这个还在为成为一名老师而奋斗的人来说,觉得很悲哀、很心痛。

在这里我想对刘老师说,不是我太天真,而是你太不天真,请用一颗老师该有的善良的、纯真的心去教学生吧,让他们都展翅翱翔,不要折了他们的翅膀。【点评】

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应常常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对立面,对问题学生,不是忙着训斥和禁止,而是应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在本篇教育叙事中,班主任刘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杀一儆百”的方式,不但没有对犯错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认识并改正错误,而且还对其全盘否定,这样不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教师应富有爱心,对犯错的学生应宽容,而不是全盘否定,扼杀学生的发展。这要求班主任要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上,悦纳学生。和谐班级的形成除了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外,还与学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学生犯错扣班主任奖金,这种制度是不可取的。学校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奖励制度,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陈秋燕)老师,请让每个学生看到希望章秋璇(中文系2006级)“土地辽阔,星星遥远,如今的生活就像钱币一样真实,理想却依然风行。”这句话从初一开始就成了我的座右铭,一直陪着我走过人生的两个重要转折点——中考、高考。然而,这句话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在我的学习道路上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脱离了稚嫩的小学生活,我步入了中学的大门。听着校园广播的“七色光”,心里对中学生活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却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对考试的惧怕——三年一考。我是一个比较难适应新环境的人,刚刚步入中学的时候,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整天就只抱着英语看,其他的科目完全是一片空白。到了初三,面临快到来的中考,我才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数学,我只能凭着毅力努力恶补,但每次数学模拟考试的成绩都是惨不忍睹。我依旧很乐观,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跟自己说:“加油,皇天不负苦心人!”这时有位老师(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认为那位老师会激励我,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她的话给了我当头一棒。那是我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我的英语成绩比较好,在“一模”中我拿下了全年级的第一名,所以她很照顾我。对于她提醒我注意一下数学成绩这一点,我很感激她。但我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学生,一些话听到了就会留在脑海里,要过很久才能抹去,有时心中也会形成困扰。特别是接近中考的那二十天里,我的情绪波动得很厉害。

记得那天下午做完眼保健操,班主任突然微笑着来到我身边,她问:“你知道你的英语成绩现在排第几名吗?”我摇摇头,她很开心地说:“全年级第一。”我点了点头。她接着说:“那数学呢,你要注意一下你的数学,数学老师跟我说过,无论你的数学怎么努力,也是不会及格的!”我听后,傻了眼,当时的感觉到现在还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我眼前一片漆黑,回过神来,支支吾吾地回应了一句:“不怕,我爸已经帮我请了家教!”班主任很藐视地说:“都这个时候了,来不及了,没用的!”她说完就转身离开了。那个星期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班主任的话加上那张考卷,我几乎都想放弃数学了。当时我的家教老师鼓励我叫我别放弃,他说:“她越这样说,你就越要考个好成绩;她越否定你,你就越要有骨气!”这句话撑着我走完了二十天。成绩出来后,数学考得虽然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及格了!

也许,我又是幸运的。在高三那一年,老天让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每一次模拟考试失败的时候,他都会叫我去走廊走一走,询问一下我这几天的情绪。老师的话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面,他引用了毛泽东的“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他还说“高考没到,所以你还没有败,不要放弃”。经过高三整整一年的锤炼,我考上了自己心目中的大学,但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老师教给我的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有时,老师不仅一句话能够影响学生,甚至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或是一个微笑,对于那些苦苦挣扎的学子也是很重要的。

还记得2006年6月7日下午的高考考场上,正在考数学,我考着考着,突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感觉快崩溃了。这时,一位监考老师——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的数学老师,也是我高三整年的补习老师,向我走过来,他望了望我,向我点头,微笑了一下,看着我情绪恢复过来,才慢慢走上讲台。在那种紧张的气氛之下,那位老师给了我希望和信心。

现在我是一名师范生了,将来很有可能会走上讲台。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让我懂得一位好老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比如,怎样跟学生沟通,怎样使用恰当的言语,怎样帮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

初三和高三,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假如我有幸担任初三或高三教师的话,我会把老师曾激励我的那句“不打则已,打则必胜”教给我的学生。【点评】“激励是所有人,尤其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励能使懦弱变为坚强,能使自卑变为自尊、自信、自强,能使消沉变为激昂向上,能使退步变为进步,能使失败变为成功。”在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下,学生需要老师不断地激励,帮助其确立明确的目标,消除紧张的情绪。对于成绩不太稳定的学生,他们有时自信,有时又很自卑,有时显得积极主动,而有时又显得消极被动,成绩也是忽高忽低。尤其到了高三,情绪波动很大,意志显得薄弱,对于自己的未来更是徘徊不定。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打消心中杂念,让他们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一鼓作气,要相信自己有追求卓越的潜力。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鼓励。鼓励他们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看待理想和人生。教育这类学生要端正态度,对自己要有信心和恒心。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能够同所有人一样优秀;而且,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可挖掘,问题在于肯不肯努力,肯不肯挑战自己。(陈文韩)二、坚持正面教育宽容与爱的教育力量郑素芬(中文系2006级)

这些故事珍藏于我的记忆中很久很久,很牢很牢。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小学六年级。那时我被安排坐在第二组最后一张课桌,不是因为高大,而是因为我是组长且不近视(那时小学生近视一般不戴眼镜的,往往被安排在前排位置)。我在不满意老师安排的同时又心存“诡计”:坐最后一排,可以偷懒一下,上课做做其他事。于是,我上课便不再像以前那么用心,而是不时看看明信片,玩玩小珠子,满以为前面“一座座大山”可以挡住老师犀利的目光。(现在想想挺傻的,站在讲台上,被观察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坐最后一排的学生。)

同桌是个美丽的女孩,常有许多新奇漂亮的玩意儿和穿戴。某天,她把五六只白银手环并排戴在手上,特别好看,我不觉一边赞美一边摆弄,同桌也很配合地把手放在课桌上,还摘下一两只让我玩。正当我玩得入迷时,同桌摇摇我,说老师正在盯着我,我马上想到的是:惨了,少不了一番责骂了。但当我惭愧地抬头望望老师时,却发现他嘟着嘴望着我,像一个不满意长辈行为的淘气孩子常有的示意反抗的撇嘴一样。我马上端坐,同桌也收起手环,都认真听起课来。从那以后,我每一节课,尤其是这位老师的课都不敢分心。

我很感谢老师的宽容,他并没有像其他一些老师那样停下课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呵斥我,而是用一种孩子般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那年我像往年一样顺利地被评为“三好学生”。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高中。

当时,进入高中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难事——难在家庭经济上。虽然经过层层波折我最终还是进入高中学习,但接下来面临的便是种种费用的重压。我当时最头痛的就是补习费这笔超预算的支出,姐弟几个要花上好几百元,而且上了补习班,周末便没有时间做手工来补贴家用,于是我决定不上补习班。后来班主任杨老师发现了,便找我谈心,他表扬我学习成绩好,待人接物有礼貌,希望我不要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鼓励我努力在生活的夹缝里学会“突围”与“重生”。当他了解到我家里经济困难时,坚定地劝导我一定要上补习班,费用的事他会帮忙想办法。而令我及家人更加感动的是,当他了解到我的妹妹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时,他还与我妹妹的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寻找解决办法,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都顺利参加了补习班。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他常说,他理解穷人家孩子的苦,而我更明白,这种理解是基于一种对学生无限的怜悯与爱护,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三年的高中生活已经过去,我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师范学院。对于一个失败过的穷学生来说,我没有太多的奢望,正如杨老师说的“从你家境及成绩考虑,你适合读师范院校”。我知道我选择师范专业不仅是从家境考虑,更多的是因为那一份份感动与感激,那点点滴滴难忘的师恩。我想成为像我所尊敬的老师那样的老师,像他们那样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播撒爱与温暖。

如今,我已是一名大二学生了,再过一两年便要踏上三尺讲台。学生时代的这些故事我会铭记在心,让宽容与爱的教育贯穿我以后的教学生涯。【点评】

宽容与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它们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成功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加速器。故事中学生意识到了错误,教师也就没有追根究底,这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给学生留下了反思的空间,学生也因此感受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教育只有内化于心,才能让学生在自我纠错中得到成长。班主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耐心与学生沟通,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用实际行动来帮学生解决难题,减轻学生压力,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用宽容悦纳学生,用爱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育不仅是用知识来培养人的能力,更是以爱的力量来启发学生的心灵。(陈秋燕)特殊学生,我发现你的眼睛特别明亮柯志华(中文系2005级)

乡村小学一直是我童年美好记忆的一部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联系到了自己小学时的老师张老师,他听说我现在读的是师范学院,很欣慰,现在已为教导主任的他答应给我安排一节课,让我站上讲台,锻炼一下自己。

坐了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我终于到了曾就读的小学。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整洁的环境,让我仿佛回到了当年。刚好碰到下课,校园里许多双纯真的眼睛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我微笑着走进老师的办公室,久别的张老师依旧是一脸的慈祥,只是乌黑发亮的头发隐隐可见些许银丝。张老师让另一位年轻的老师向我介绍了501班的一些情况。这位501班的班主任听说我要给他们班上作文课,特意介绍了几个平时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末了提醒我“坐在最后一排那个叫陈小彬的学生你甭管他,他有点‘特殊’”。看得出这位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是赞赏有加,而对这个所谓的“特殊学生”则流露出一脸厌恶的表情。

是什么“特殊学生”让老师这么反感呢?调皮捣蛋?成绩特差?……带着疑问,我走进了501班。在孩子们新奇的眼神中我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讲课,当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理想”这个话题进行。孩子的世界是最纯真的,他们的理想也是远大且丰富多彩的。有的想当科学家、画家、作家,也有想当医生、教师、演员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理想。这时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孩子很安静,在同学发言过程中偶尔会露出憨笑的表情。令我纳闷的是,他的桌子明显比其他最后一排的桌子要靠后,有脱离全班同学的感觉。从一开始上课,我就感觉到他很认真地在听课,瞪着一双特别明亮却又稍显呆滞的眼睛。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花名册,陈小彬!这不正是他们班主任老师说的那个“特殊学生”吗?“小彬同学,你能说说你的理想吗?”我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随即有同学说:“老师,他是傻子!”“傻子不会有理想的!”

顿时课堂上乱哄哄的,我明白了所谓“特殊学生”的含义。小彬无奈地低下头,脸红红的。

我随即说:“同学有小缺陷我们不应该笑他,而是要去关心他。这一节课小彬同学听得很认真,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来听一下他的想法呢?”

课堂顿时安静下来,我走到陈小彬身边,说:“小彬给我们说说好吗?”

看得出他很害羞,激动得涨红了脸。也许这是他的第一次发言,对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学生来说,在众人面前站起来说话有多难呀!他抿着嘴巴,明亮的眼睛看着我,却不敢站起来。我心里一阵酸楚,长得这么可爱的孩子却从小在别人取笑和排斥的环境中成长,智力不大正常已经让他备受打击了,同学的取笑更是加重了他的自卑。

第一次讲课就遇到这种情况,我顿时不知所措,突然想起大学课堂上老师曾说:“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有效方法。”于是,我摸了一下他的头,让大家用掌声欢迎他说一说。热烈的掌声中,他鼓起勇气站起来,眼睛闪亮闪亮的,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想——要做——医——师(生),别人——说——说我——(有)病,我想——医(好)——自己……”断断续续的童稚语言却让我的心感到震撼,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好,希望小彬同学的理想能实现!加油!”其实我心里更想说的是希望他的病能治好。

40分钟的课转眼就结束了,而那个特殊的孩子——陈小彬,那双闪亮的眼睛一直深深地浮现在我脑海里。课后,张老师告诉我,陈小彬本来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七岁那年发高烧打错针而且耽误了救治的时间,从而导致他智力下降。张老师曾感叹说:“挺乖的一个孩子,可惜了,听说他父母要送他去广州医治。”

后来我把家里那几本陪伴我度过童年美好时光的插图童话书交给张老师,让他亲手拿给小彬,并答应他有机会还会去501班上课,因为那里有一双特别明亮的眼睛,我从那里看到了充满美好的希望。

后记:大一的这次义教让我深有感触,文中主人公陈小彬是化名。由于大二功课多一直没机会再去那所小学,希望那个有着闪亮眼睛的小男孩能够健康成长,并能实现他的理想。【点评】

特殊儿童由于存在身体缺陷、智力缺陷等方面的身心状况而急需得到班集体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对待这些特殊儿童的态度、方式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班同学。可以说,其他同学对待班里特殊儿童的方式、方法是教师的方式、方法的延伸。教师的不良行为会影响班里其他学生对待特殊学生的方式。目前,全纳式教育正积极将残疾儿童、特殊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全民教育的体系中。作为教师或班主任,应该积极创设一种鼓励、关爱、帮扶特殊儿童的教育氛围,而不是将他们边缘化。(李静)洗涤灵魂的教育:记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谢永良(中文系2006级)

此故事虽然来源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但我觉得十分具有教育价值,因此将它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克莱蒙·马修,一个失魂落魄的音乐家。他来到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辅育院当代课老师,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当他提着手提袋,踏着稳健的脚步来到“池塘畔底”辅育院的大门时,看到一个小孩扶着大门的栏杆,望着远方的路。他感到很好奇,于是走过去问:“你在做什么?”小男孩双眼迷茫地回答:“我在等星期六,因为爸爸会来接我。”“可今天并不是星期六。”马修和蔼地跟他说。

这时,麦神父跑了过来,领着马修进去见哈校长,并简单介绍了关于学校的一些情况。路上,他看到了另外一个小男孩正在被体罚刷地板,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好奇。他见到了哈校长,一个行为举止无不体现威严的人。

他还来不及放下东西,就有突发事件了。麦神父在开门的时候被孩子们设下的恶作剧砸伤了眼睛。哈校长立刻要马修拉铃集合学生。由于没有人主动出来承认错误,于是校长下令对全体学生一个一个实施体罚,直到有人出来认错为止,并让不认识那群孩子的马修先点出一个学生来接受体罚。

马修来到了教室上他的第一节课。孩子们很喧闹地在玩耍。他不小心绊了一跤,公文包被甩到了学生那里,学生们拿着公文包戏弄他,校长跑过来询问有什么状况。马修没有把实情告诉他,掩护了学生葛贺克。他把葛贺克叫出去谈话,并叫另一个出了名的坏学生莫翰奇维持课堂秩序。他知道就是葛贺克恶作剧砸伤了麦神父,但没有报告校长,而是跟葛贺克达成协议,让葛贺克去照料麦神父,直至麦神父康复。

马修回到教室,看到莫翰奇在黑板上画他的肖像,他没有责骂莫翰奇,相反,他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莫翰奇的肖像,而且将其丑化,引得同学哈哈大笑。他用行动告诉莫翰奇:你用什么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用什么方式对待你。

晚上马修回到宿舍,想着所发生的事情,觉得学校的一切让他害怕,学生也让他害怕。他重新看了课堂上学生写下的人生理想,发现学生们都认真地填了自己的理想,他又仿佛看到了希望。

葛贺克在照料麦神父期间渐渐地发现麦神父是一个很和蔼的人,当麦神父伤口受感染被送到医院时,他感到很惭愧,害怕麦神父会死去。马修告诉他,麦神父不会死,而且很快就会回来。

孩子们还是出奇地顽皮,这让马修一筹莫展。他在晚上巡视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生用唱歌的形式骂他。他没有生气,而是告诉他,哪里唱错了,哪里音调不对,还一句一句地教他唱。

这件事重新激起了马修对音乐的渴望,还有什么能比用音乐来引导学生进入正轨来得更有效呢?他是这样想的。马修极力说服校长让他成立合唱团,最后得到了允许。

他把班里的学生进行编排分组。音色不好的葛贺克成了乐谱架,不会唱歌的小不点贝比诺成了合唱团团长助理。这样,他们都因为能够参与合唱团而感到兴奋。尤其是贝比诺(这个一到星期六就在校门口等着已战死沙场的父亲来接他的孤儿),更是感到了温暖。

学生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正渐渐地发生变化。而班里的莫翰奇因为得罪了校长而被处罚,没能参与合唱团,天生有着好嗓音的他也在同学们放学后偷偷地练习。

正当班级风气开始明显改善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名叫孟丹的插班生,他性格孤僻,喜欢用暴力威胁人,我行我素,不把任何老师放在眼里。

孟丹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学生的生活。贝比诺因为没钱交给他而不能去宿舍睡觉。马修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批评了孟丹一顿。孟丹为此密谋报复,老师马修却给了他改过的机会。

马修无意中听到了莫翰奇的声音,他被这种天籁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想把他培养成一名出色的音乐家。马修开始慢慢走近他,尝试着去了解他。马修与他的母亲交谈,希望能让莫翰奇到里昂音乐学院去学习。莫翰奇看到单身的母亲与马修走得很近,心生猜忌。他自认为在合唱团中很重要,因此摆架子跟马修作对。马修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反击,他把莫翰奇的独唱部分取消掉,告诉他说:“没有你,合唱团照样能够进行下去。”

马修办合唱团的这种改革举措得到了伯爵夫人的赏识,伯爵说要来欣赏他们合唱团的表演。表演那天,全班同学都到场了,莫翰奇站在了旁边。他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很想参加,却碍于面子,不肯去跟马修说。当演唱到了独唱的部分时,马修突然停下,他指了指莫翰奇,看着他,然后挥起指挥棒……莫翰奇的歌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莫翰奇笑了,马修也笑了。马修在莫翰奇的眼睛里看到了被宽恕的喜悦,以及观众对他的肯定和赞许。

孟丹却面临着另外一种境遇。他被怀疑偷了校长的钱,被校长抓起来殴打,但他死也不承认,可校长认定是他偷的,因此把他开除了,孟丹带着怨恨离去。之后,麦神父在洗厕所的时候发现了这些钱,才发现原来是葛贺克偷的。问及他偷钱的原因,他说是为了买热气球,为了实现当飞行员的梦想。马修没有把他偷钱的事上报给校长,再一次宽恕了他,同时积极为孟丹辩解。

暑假快到了,校长因为独占了马修的功劳得以高升。就在他去开会的那天,马修带着他的学生去附近的一个森林游玩。这时孟丹回来放火烧了学校,学生们碰巧因此躲过了一劫。

校长的高升梦泡汤了,他非常生气,开除了马修。马修原本以为孩子们会来告别,却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孤单地离开。正当失落之际,窗口飘下孩子们折的纸飞机,里面写满了祝福的话,孩子们的歌声也渐渐传来,他们用歌声来送别马修老师……

马修踏上公共汽车,贝比诺提着一个包裹在路旁等他,他要求马修带他一起走,马修说他没有这个权利。汽车开始移动了,不一会又停了下来。马修走了出来,带走了贝比诺,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这部电影向我们描述了一群问题儿童,其中有以葛贺克为代表的顽皮学生,他砸伤麦神父;还有以贝比诺为代表的,由于失去双亲,缺少爱而孤独的儿童;还有让单亲妈妈头痛,在音乐上极有天赋,但又自尊心十足,相当敏感的莫翰奇;还有孟丹那样冥顽不化的少年……要教育好这些问题儿童,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点评】

也许不会有人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一条悠长而宁静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通往的是一所充满暴力、恐怖、严厉制度的少年管制学校。这里住着一群不学无术、冷漠顽皮、野蛮无知的孩子,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揣着的天真烂漫的梦想:将军、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家……刻板的校长只懂得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罚”的准则和暴力来惩罚他们。原班主任束手无策,无奈被迫离职,被公认为一事无成的马修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春天”到了。这篇教育叙事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斗争,揭示了音乐教育在人性陶冶方面的巨大价值。马修正确地运用了音乐在人成长中正面的促进作用,使“春天”在放牛班每个孩子的心田瑰丽而至,他们的梦想也逐渐萌发。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大帮助的人,如果能够遇上,那便是一种幸福。(陈文韩)原来我也可以这样棒王湘洁(中文系2006级)

我的一个表弟,十三四岁就已经是一米七以上的个头,一句话说,他壮得像头牛,也野蛮得像头牛。

他喜欢跟我说他学校的事儿。有一次,他告诉我,在他的初一开学典礼上,大家都站着听校长讲话,他觉得无聊,看到站在自己前面的一个女生留着长头发,扎一条辫子,于是玩心大起,便用打火机去点她的发尾。女孩儿被吓得大哭,后来他被校长叫到办公室,罚抄了一百遍《学生手册》。

表弟就这样在学校坏出了名,不接受老师的批评,不遵守纪律,打架斗殴。

表弟的同桌是一个白白净净、很瘦弱的小男生,成绩很好。表弟说一定是班主任想让他学好一点,才调这么个小不点儿给他当同桌,可他偏不,老欺负那个小同桌。比如上课的时候,表弟要打瞌睡,就跟他同桌说,老师过来你就叫我起来,不然老师批评我,我就打你。同桌战战兢兢地答应。待老师走过来,那个“可怜虫”赶紧叫他起来,结果还是被打,表弟说,因为你吵醒我睡觉,所以,叫醒也要打你。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敢惹他。

表弟的班主任是一个小个子的女老师,三十多岁,很斯文,也很有耐心。她叫表弟去谈话,但表弟哪里听得进去,每次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有一次,表弟正在欺负他同桌,被她看见了。“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班主任说。

表弟无所畏惧地去了,心想反正就是批评几句。进了办公室,班主任示意他坐下,然后开口说:“我们班小丽(化名)家离学校很远又偏僻,现在临近期末考,学校补课,要晚些放学,你能帮老师每天下午放学送小丽回家吗?”表弟愣了,没想到班主任居然没批评他,反而给他一个任务,叫他帮忙。“为什么要我送?”表弟问。老师笑了笑,说:“老师相信你能把小丽安全送回家啊。”于是,表弟点头答应。

小丽对表弟送她回家有些不情愿,谁不知道他是坏学生啊。但表弟还煞有介事,在公路上骑车时要小丽靠里走,自己在外面护送。用他的话说,一个小女生,送她回家都做不好,不被人笑话吗?让他想不到的是,小丽的爸妈都很感激他,时间久了,更是喜欢他,叫他进屋喝水,塞点心给他吃。表弟想起自己做过的坏事就不好意思,以前仗着自己个头大便欺负别人,其实个头大更是可以照顾别人的。“原来我也可以这样棒!”

从此,他在班里不随便欺负人了,有时还主动帮忙搬桌子、抬椅子。小丽对他另眼相看了,班里的同学也对他渐渐地友好了,碰到事情也喜欢找他帮忙了。

第二学期,大家推选表弟当体育委员,他还拉同桌一起去打篮球,说他太娇弱了,像个女孩子!大家都笑了。

表弟说他的班主任真的是一位好老师,让他知道了自己原来也可以这样棒!他一直都很尊敬班主任。是呀,班主任不用讲大道理,只用一件小事就让表弟明白了多做善事就能赢得信赖的道理。【点评】

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陈鹤琴老师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对每位老师来说,问题学生的转化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单纯地批评往往无济于事。这就要求班主任运用教育智慧,客观冷静地分析,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地长善救失。故事中的表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在同学的认同中找到了自信。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只有“恨铁不成钢”的苛刻和急功近利的矫正,常常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不妨手持爱的心灯,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多给学生一份信任,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多给学生一份鼓励,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多给犯了错误的学生一些宽容,有了宽容,学生才能在跌倒后重新站起。(陈秋燕)用学生认同的教育方式:记教育电影《她和她的学生》李慧(中文系2006级)

人们普遍信奉“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从古至今,中国教育都极力推崇一个“严”字,但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纪实片——《她和她的学生》改变了我的看法。一看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部片子主要是讲一位老师与她的学生之间的故事,里面的几个片段很让我感动。

班里有个叫沈大力的学生,第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就迟到,辛老师又气又怒,在一位老教师的“指导”下,叫他把家长请来学校。大力的父母早已离异,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大力的父亲是个工人,大老粗一个,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孩子做错事就只知道打骂。这次也不例外,沈父把大力领回家之后,二话不说就给一顿暴打。从此以后大力就开始恨辛老师了,时不时捣乱。渐渐地,辛老师发现班里的同学看她的眼神,带着恐惧与不满。她很不安,很纳闷,同时也很烦恼。她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但是那些学生都拒绝与她交谈。她发现,校长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很和睦。于是她就去向校长讨教。校长一脸慈祥,只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我不仅把他们当学生,还把他们当朋友。”

期中考,大力因为作弊被老师捉到了,晚上不敢回家。后来,班里的同学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找辛老师。辛老师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就领着大力回家了。沈父听到儿子考试作弊,暴跳如雷,不顾辛老师还在场,就准备对大力家法伺候。辛老师见沈父暴打大力,百般劝说都不见效,就一把夺过沈父手中的棍子,激动地说:“你动不动就打他,而不是教育他,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不要他的话,就说一声,我要他,我会把他带回家,我会教育他……”这时,她已经泪流满面。沈大力冲过去抱着老师大哭,这个从小就缺少母爱的孩子,被老师的爱感动了。沈父也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显然,他也被感动了。

班里一个叫顾凯的学生为了证明“辛老师是关心他的”,就和同学密谋假装离家出走,就在那一晚,辛老师正在为第二天出国的丈夫收拾行李。当她知道她的学生离家出走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最后与丈夫在一起的那一点点时间,跑去寻找她的学生,足足找了一整夜。第二天,当她赶到机场想见丈夫离别前的最后一面时,飞机已经起飞了。顾凯知道事情的经过后,非常愧疚地去辛老师那里认错。他以为辛老师会很生气,会狠狠地惩罚他。但没想到的是,辛老师只是说:“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好,知错就要改。回去写一篇日记,总结一下自己的错误。这事到此为止,不要想太多了,回去好好学习。其实,你们没有必要这么做,我是全心全意爱你们的。”辛老师的宽容和爱深深地感动了她的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

不仅如此,辛老师还把学习与户外活动结合起来。周末,她带学生们一起去动物园,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重阳节,她又带学生去爬香山。那时候,学校模拟考临近了,其他班的班主任都在敦促班里的学生不要贪玩,要好好准备考试,而辛老师却带着学生们去爬香山、放生,让她班里的学生在大自然面前确立各自的目标,之后又跟他们讲解有关大自然的各种知识。一次在讲《听潮》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文章里的那种澎湃的力量,她组织学生们去海边听潮。在海边,她和她的学生一起背诵《听潮》,感受海潮的汹涌,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辛老师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来组织班委:让学生民主推选班长,再由班长组织班委,每一个月换一届班委。她还让学生轮流当助理班主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她让学生当助理班主任的做法,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在班级里的主体地位,从而也增强了班集体的荣誉感。

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她的班是全年级最团结的,总评成绩也由原来的倒数第一跃升为年级的顺数第一。中考,辛老师班的升学率达到了100%。【点评】

好老师的标准之一是严格,但这种严格要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优秀教师总能做到严而有度,春风化雨。做一名好老师,最主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去爱学生。如果一个老师能真心地去爱他的学生,能真正地对学生好,那么,他也最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学生自然也会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也会渐渐提高。该篇教育叙事的作者针对人们普遍认同的“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观念,通过几个典型片段揭示教育工作者的方式、方法需要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作为班主任,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只有家校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爱!”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