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农”政策专题解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06:24:23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5“三农”政策专题解读

2015“三农”政策专题解读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2015“三农”政策专题解读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ISBN:9787537581141本书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专题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指出: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破解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双重挤压”,突破农业资源要素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的“双重约束”,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1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指出: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布局优化、产业融合、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为重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和产业发展优先序,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科技驱动、更加注重服务和法治保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基本原则《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强调,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牢牢守住粮食生产不滑坡、耕地不搞农转非的底线,将耕地面积稳定在18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谷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自给能力达到100%。

第二,坚持理念创新,拓展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拓展视野、创新思维,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大食物理念,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树立大市场理念,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大农业理念,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树立大科技理念,推进种机技配套、产学研协同。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三,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和生产优先序,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在品种上,主要保谷物、重点保口粮,统筹兼顾棉油糖、蔬菜等其他农产品生产。在区域上,重点促进粮食主产区提升产能、农牧结合、粮经饲兼顾,努力提升大中城市的“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解决好资源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突出地区的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问题。

第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市场条件、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因素,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防止盲目跟风现象,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

第五,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遵循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信息和市场办法引导、指导农业生产,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政府重点是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和行政瞎指挥,不搞一刀切和大跃进。3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目标《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强调,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稳两增两提”。

第一,“两稳”,即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第二,“两增”,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第三,“两提”,即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4 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为着力点,调整优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

第一,着眼于稳定面积和提高地力,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将粮食产能落实到田头地块,实现“藏粮于地”。

第二,着眼于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加快新品种繁育,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力争在种业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藏粮于技”。

第三,着眼于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改善生产经营者的储粮条件,保持和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烘干和储备规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藏粮于民”。5 以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为目标,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

第一,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

第二,华北地区尤其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要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种植,选育推广耐旱节水作物,调整种植制度,适度发展粮草轮作、粮肥轮作。稳定生猪、肉禽、蛋禽、牛羊养殖规模。6 以“保、调、稳、扩”为重点,调整优化粮经作物生产结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

第一,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坚决保住水稻、小麦口粮生产,确保8亿亩的口粮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稳定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

第二,适度调整主产区玉米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

第三,稳定发展棉油糖生产,巩固新疆棉花、广西和云南甘蔗、长江流域油菜等传统优势区域生产能力,确保一定的自给水平。

第四,积极扩大大豆、杂粮、薯类等其他作物生产面积,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巩固提升南菜北运冬季瓜菜生产能力,发展西部特色高原蔬菜,保证区域和季节均衡供应。7 以“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发展草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第一,积极推进饲用粮生产,在粮食主产区,按照“以养定种”的要求,积极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等,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第二,拓展优质牧草发展空间,合理利用“四荒地”、退耕地、南方草山草坡和冬闲田,种植优质牧草,加快建设人工草地,加快研发适合南方山区、丘陵地区的牧草收割、加工、青贮机械,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生产,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优化畜产品供给结构。

第三,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设施,积极发展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养鱼(虾、蟹)、鱼菜共生等技术。8 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途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拓展农业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价值链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

第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展加工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格局。

第三,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引导发展传承农耕牧渔文化、科学普及体验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的创意设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9 以“改进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为抓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

第一,瞄准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把产品结构调优调高调安全,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

第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抓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大力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10 切实完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政策支撑体系《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

第一,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在继续落实好各项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推动新增补贴向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倾斜,支持重金属污染治理区、地下水超采区调整种植结构,支持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探索开展粮豆轮作、粮肥轮作、退耕种草补贴试点。

第二,完善价格调控政策。推动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健全蔬菜、水果、水产品、重要畜产品等“菜篮子”产品分类调控制度。

第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产业化经营。

第四,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费补贴标准,积极发展商业性、互助性农业保险,探索将区域主要特色农产品纳入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提升风险保障水平。

第五,完善试点示范政策。支持引导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大型垦区率先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选择重点区域建立示范基地,发挥其先行先试作用。11 着力强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要求:

第一,发挥全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作用,开展重大农业科技协同攻关,推动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加工技术、生态环保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积极发挥种业创新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中的先导作用,以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为抓手,加大对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等的支持力度,尽快培育一批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

第三,以主产区、产粮大县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继续加大高产创建支持力度。

第四,开展分区域、分作物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技术模式攻关,加大各区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支持,加强稳产增产、抗灾减灾、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

第五,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创建一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第六,强化信息服务,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加快村级信息服务站(员)建设。

第七,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第八,实施每年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12 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

2015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树立新理念:

第一,转变弱质低效的思维定式,用“大金矿”“聚宝盆”的理念发展农业,把现代农业作为富民增收产业,在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上做文章,打造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二,转变分散粗放的生产方式,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注入先进生产要素,应用现代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第三,转变孤立的发展模式,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发展农业,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努力做到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第四,转变封闭的发展意识,用开放的理念发展农业,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把京津的人才、科技优势变成我省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把京津的服务需求变成我省现代农业的产业优势。

第五,转变单一的发展思维,用全部国土开发的理念发展农业,引入工商资本,加大山区、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开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领域。13 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布局

2015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构建新布局。

第一,稳定粮食生产,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二,完善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集中力量打造环京津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带、坝上生态产业带、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农区畜牧产业带、山区果品产业带。

第三,着力建设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优质果品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加快创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14 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2015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打造新模式:

第一,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模式,用抓工业园区的思路抓现代农业,力争每个省直管县(市)、县(市、区)新建成1—2个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特别是环京津各市县要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快打造环京津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带。

第二,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模式,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第三,打造股份合作制模式,积极推进工商资本与农业资源的有机结合,支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大型农机具等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以资产或产品在龙头企业参股,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15 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2015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业态。

第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着力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村和示范片。

第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探索农牧结合、粮经结合、农渔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降耗和循环利用资源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第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扩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争取国家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退耕还湿试点。

第四,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

第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联合申奥的重大机遇,面向京津市场开展全方位合作,扩大京张、京承及各地与京津农业合作的领域和范围,通过产销联姻,建立我省农产品进入京津市场的便捷通道,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都市农业。

第六,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不断深化对台农业合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直接出口的贸易企业,提高农业加工品出口比重。16 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主体

2015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培育新主体。

第一,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完善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办法,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分级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重点培育2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第二,鼓励兴办形式多样的农业公司,引导工商资本进入,重点发展一批“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加销一体化综合体。

第三,坚持以新型主体和规模经营带动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17 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2015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强化新支撑。

第一,强化政策支撑,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基础建设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

第二,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抓好农业科技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转化推广。

第三,强化装备支撑,启动全程农机化示范县建设,推广普及一批新型农机具和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机化发展水平。

第四,强化服务支撑,进一步完善以乡镇和区域性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新体系。(三)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18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5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人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一,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第二,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

第三,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

第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第五,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第六,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19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号)要求:

第一,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通过贴息贷款、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业、生态循环农业。

第二,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鼓励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大力发展农社对接。

第三,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第四,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第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开拓市场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

第六,按照有关规定,在合理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严格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前提下,落实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政策。

第七,积极开展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20 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2014年11月20日)提出: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支持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包括:

第一,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

第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

第三,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

第四,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21 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2014年11月20日)提出:

第一,2015年,将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启动国家示范社动态监测,把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尤其是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和国家“三农”建设项目的重要承担主体。

第二,引导督促合作社开展年度报告公示,及时准确报送和公示生产经营、资产状况等信息。

第三,坚持社员制封闭性,依托产业发展,按照对内不对外、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专题二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夯实粮食生产这一基础。无论怎样转方式、调结构,都绝不能把粮食产能调低了、耕地调少了,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许多细化的要求,包括永久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及投融资等等。但同时也提出,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流通和外贸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一)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22 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

第一,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统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力保耕地不减少、力争地力有提高。同时,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

第二,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三,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要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3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2015年2月10日)强调: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第一,在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方面,要求落实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离任审计制度,主产区要增加粮食产量,主销区要确立粮食种植面积底线,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等。

第二,在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储备规模和完成时限,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定期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数量和布局等信息报送国家有关部门等。

第三,在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方面,要求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作为重要农业基础设施抓紧建设等。24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第一,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综合技术。在华北地区,主要解决玉米秸秆量大,机械粉碎还田后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农民又将粉碎的秸秆搂到地头焚烧的问题。

第二,加大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力度。集成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肥田作物、施用土壤调理剂等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在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试点工作和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大、补充耕地数量多的省份大力推广应用。

第三,加强绿肥种植示范区建设。主要在冬闲田、秋闲田较多,种植绿肥不影响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发展的地区,设立绿肥种植示范区,带动当地农民恢复绿肥种植,培肥地力,改良土壤。25 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第一,在建设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突出抓好5个市(地)、50个县(市、区)、500个乡(镇)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同时,在60个县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

第二,为提升创建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补助标准、不同作物间的示范片数量和承担试点任务的市县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严格实行项目轮换制,对连续3年承担高产创建任务的示范片,要变更实施地点。

第四,鼓励开展不同层次的高产创建,探索在不同地力水平、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单产水平地块,同步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原则上中低产田高产创建示范片数量占总数的1/3左右。

第五,通过项目实施,试点试验、集成推广一批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26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14号)强调:

第一,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切实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新区建设及新增各类开发区和建设用地规模。

第二,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三,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先补后占、以补定占”。

第四,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实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成立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协调组织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27 积极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14号)要求:

第一,深入推进渤海粮仓和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集成一批粮食稳产增产技术体系,建立一批千亩、万亩示范基地。

第二,大力实施生产育种创新专项,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粮油品种。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领域,努力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和省内农业科研单位优势资源整合。继续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奖励性后补助专项,鼓励和支持研发、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第四,加快审定一批生产急需的高产、优质、节水、专用、适应机械化的优良粮食品种。

第五,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保障编制和专业对口以及人员经费运转,同时加大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力度。

第六,建立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和专家定点联系县,完善以服务实效和农民满意度为主的绩效考评机制,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第七,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切实抓好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和620个粮食万亩示范片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第八,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行动”,集成示范机械化灌溉、机械化植保、化肥深施、中耕管理、秸秆处理、耕整地、精量播种、高效收获、作物烘干等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技术,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作物主产区全覆盖。28 建立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14号)要求:

第一,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第二,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资金要向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符合农机购置补贴申报条件的,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

第三,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结合自身财力,优先支持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第四,加大对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

第五,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29 不断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14号)要求:

第一,积极支持开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

第二,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不断提升土地质量。

第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严格地下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大力推广小麦节水品种等农业节水项目,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节水增粮机制,确保农业节水取得实效。

第五,以粮食主产区为主,兼顾棉油菜等重要经济作物种植区,支持开展农机深松作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第六,鼓励发展木本油料,拓宽粮油供给来源。

第七,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重大病虫加强监测,结合实施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效”集成减灾项目,在粮食主产区、重大病虫重发区,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30 大力推动粮食产业升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14号)要求:

第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壮大粮食仓储和加工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第二,大力推广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及利用仓顶光伏发电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将主食产业化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精细加工,开发地方传统风味和新型优质健康主食产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创新经营模式,发展仓储物流冷链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触角,提高市场占有率,服务百姓生活。(二)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31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

第一,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发展农业清洁生产。

第二,加快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重点支持中小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改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

第三,加强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第四,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2 建设农产品追溯体系

农业部《2015年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50项政策措施》指出: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追溯。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加快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进的原则,对“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及产品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覆盖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目标。33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决定:

从2015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首批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质量安全市创建,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3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

第一,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

第三,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建设全国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与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三)积极提高农产品流通和外贸能力35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

第一,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

第二,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

第三,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

第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第五,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

第六,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

第七,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

第八,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

第九,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36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

第一,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节奏。

第二,完善粮食、棉花、食糖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和关税配额管理,严格执行棉花滑准税政策。

第三,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行为。

第四,完善边民互市贸易政策。

第五,支持农产品贸易做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第六,健全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抓紧制定农业对外合作规划。

第七,创新农业对外合作模式,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合作,支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推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开展技术培训、科研成果示范、品牌推广等服务。

第八,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财税、金融、保险、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落实到境外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农用设备和农业投入品出境的扶持政策。

第九,充分发挥各类商会组织的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纠纷仲裁等作用。(四)农业可持续发展37 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产能为本、保育优先、创新驱动、依法治理、惠及民生、保障安全的指导方针,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38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指出,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第一,资源硬约束日益加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基本国情。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年均约480万亩,被占用耕地的土壤耕作层资源浪费严重,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压力越来越大。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0.2,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水土资源越绷越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全国土壤主要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16.1%。农业内源性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利用率不足三分之一,农膜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不到一半,秸秆焚烧现象严重。海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绿潮时有发生,渔业水域生态恶化。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严重不足。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加重的态势,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45亿吨,沙化土地173万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12万平方公里。草原超载过牧问题依然突出,湖泊、湿地面积萎缩,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濒危物种增多。

第四,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的任务更加艰巨。水土等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山水林田湖等缺乏统一保护和修复。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循环农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种养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农业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机制缺失,污染成本过低。全面反映经济社会价值的农业资源定价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奖惩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制约了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39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日益广泛。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社会对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集聚了社会共识。

第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弥补国内农业资源不足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战略空间和物质保障。

第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日益坚实。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广泛传承,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等日新月异、广泛应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不断集成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日益完善。随着农村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提供保障。40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要求:

第一,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与依法治理相协同。

第三,坚持当前治理与长期保护相统一。

第四,坚持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相统筹。

第五,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4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强调:

第一,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增强,生物多样性衰减速度逐步减缓。

第二,到203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4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

二是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分级管理利用制度。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三是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推广节水灌溉、发展雨养农业,到202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8亿亩。

四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防治农田污染、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以及到2030年养殖废弃物实现基本综合利用,农业主产区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基本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得到全面利用。

五是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增强林业生态功能、保护草原生态、恢复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43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要求: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第一,在农业生产与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地区,稳定发展有比较优势、区域性特色农业。

第二,在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问题突出地区,适度休养,调整结构,治理污染。

第三,在生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措施,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力度,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功能。44 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要求:

第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力争在种业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领域率先突破,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着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水平。

第二,大力发展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加快实现粮棉油糖等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三,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四,加强粮食仓储和转运设施建设,改善粮食仓储条件。

第五,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规模经营产出水平。45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要求:

第一,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

第二,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推进“过腹还田”。

第三,积极发展草牧业,支持苜蓿和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

第四,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五,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专题三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连续9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全面建成小康仍极为艰巨。要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能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是对“三农”工作的重大考验。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要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不管财政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展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期间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一)多渠道实现农民富裕46 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明确政府对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的责任。

第一,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快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

第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

第三,转换投入方式,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第四,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下放审批权限,有效整合财政农业农村投入。

第五,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47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第一,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

第二,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选择部分地方开展改革试点,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

第三,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

第四,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

第五,实施粮油生产大县、粮食作物制种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牛羊养殖大县财政奖励补助政策。

第六,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范围。

第七,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48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第一,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第二,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第三,合理确定粮食、棉花、食糖、肉类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

第四,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加强储备粮监管。

第五,落实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计划,建立重要商品商贸企业代储制度,完善制糖企业代储制度。

第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调查,改进成本和价格监测办法。49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

第一,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