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牍一天下:中国古代励志尺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5:51:02

点击下载

作者:言心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牍一天下:中国古代励志尺牍

一牍一天下:中国古代励志尺牍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一牍一天下:中国古代励志尺牍作者:言心排版:蕾蕾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ISBN:9787515813547本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为了给《传世励志经典》写几句话,我翻阅了手边几种常见的古今中外圣贤大师关于人生的书,大致统计了一下,励志类的比例,确为首屈一指。其实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是动宾结构的词,励是磨砺,志是志向,放在一起就是磨砺志向。所以说,励志不是简单的立志,是要像把刀放在石头上磨才能锋利一样,这个磨砺,也不是轻而易举地摩擦一下,而是要下力气的,对刀来说,不仅要把自身的锈磨掉,还要把多余的部分都要毫不留情地磨掉,这简直是一场磨难。所有绚丽的人生都是用艰难磨砺成的,砥砺生命放光华。可见,励志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是立志。国人都崇拜的一本书叫《易经》,那里面有一句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一切圣贤伟人无不遵循此道。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立什么样的志的问题,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往今来,凡志士仁人立的都是天下家国之志。李白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白居易有诗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二是励志。有了志向不一定就能成事,《礼记》里说:“玉不琢,不成器。”因为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志向须在现实的困境中反复历练,不断考验才能变得坚韧弘毅,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实现。所以拿破仑说: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孟子则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描述得如此艰难困苦。我们看看历代圣贤,从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到孔夫子、司马迁、孙中山,直至各行各业的精英,哪一个不是历经磨难终成大业,哪一个不是砥砺生命放射出人生的光芒。

三是守志。无论立志还是励志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了人的一生,无论生命之火是绚丽还是暗淡,都将到它熄灭的最后一刻。所以真正的有志者,一方面存矢志不渝之德,另一方面有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之气。像孟子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代有位首辅大臣叫刘吉,他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话说回来,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不管你做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空活百年。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为励志者满足心灵的渴望,有的像心灵鸡汤,营养而鲜美;有的就是萝卜白菜或粗茶淡饭,却是生命之必需。无论直接或间接,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惊喜。

徐 潜前 言

尺牍,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书信,最初是古人的书写工具。《说文》:“牍,书版也。”因为牍是书写时用的木简,当时木简长度为一尺左右,故而得名。

尺牍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汉书》记载:“汉遣单于书,以尺一牍,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尺一牍”指汉代诏书,后简称为“尺牍”。《史记》中亦有记载,记曰:“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此处的“尺牍”,是指名医仓公之女,上书汉文帝,请求替获罪当刑的父亲赎刑。 两汉以后,尺牍逐渐成为公私文书的通称。

在信息时代未到来前,尺牍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信件,内容真实,情节也无须杜撰,都是真情的表达与流露。它使得相隔万里的人能够互通近况,传递思念,正所谓“见字如面”。

尺牍行文简便,形式自由,但内容丰富,反映的生活面极其广泛。通过阅读,可以获取很多知识,小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了解,大而推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提升自我素质以及学术研究都很有价值。

本书主要择取我国自西汉至清代的励志篇目,按时间顺序编排,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内容方面,或讨论国事,或阐发对人生的思考,或传达情谊。阅读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能增长书信文化知识,领略大家风范。两汉①与挚峻书(西汉)司马迁【题 解】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挚峻是司马迁的朋友,品德高尚、才华横溢,但他终生隐居,不愿出仕。当时司马迁刚任太史令,壮志满怀,于是写信劝挚峻出仕。文中“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这三个人生准则,成为后来文人普遍追求的人生境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建功立业,著书立说,勇攀道德的最高峰。【原 文】②③

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④⑤

伏惟伯陵:材德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⑥以细行荷累其名,固已贵矣。然未尽太上之所繇也,愿先生少致意⑦焉!【注 释】

①挚峻:字伯陵,长安人,隐居在岍山。

②君子所贵乎道者:德行高尚、有修养的人所看重的人生准则。

③此三句:“太上”即最上,最上等的是树立崇高的道德风范,其次是著书立说,确立自己的一家之言,再次是建立功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④伏惟:敬辞。

⑤厥:其。

⑥繇(yóu):通“由”。

⑦少致意:稍微把心思放在这里。传世励志经典①戒子歆书(西汉)刘 向【题 解】

刘向(约前77~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徐州)人,汉朝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所著《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代表作有《列女传》《新序》等。

这封家书是刘向在儿子初登仕途、出任黄门侍郎职位时写的,旨在提醒儿子福祸相依的道理,作者还列举了春秋时期齐顷公的典故,告诫他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低调自守,做好本职工作,以免遭受祸端。【原 文】②③

告歆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④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之始,藉霸者之余威,轻侮诸侯,跂蹇之容,⑤故被鞍之祸,遁服而亡,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⑥⑦⑧者在门,贺者在闾”也。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要显处也。⑨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注 释】

①歆:即刘歆(约前50~23年),刘向之子,字子骏,经学家、数学家,最初充任黄门侍郎,后来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地方太守,王莽时期为国师,后来因为谋诛王莽事发而自杀。

②无忽:不可疏忽大意。

③董生:即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著名思想家、儒学家。武帝时倡“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开封建社会儒学正统之先河。

④“贺者”句:意即贺喜的人登临家门之时,吊哀的人也已经到巷口了。吊:慰问。闾:里巷。

⑤“齐顷公”数句:春秋时期,齐国太夫人曾讥笑晋国使者却克跛足,后却克率晋军攻齐,战于鞍地,齐军大败,齐顷公只好易服下车而逃。跂蹇:足跛,瘸腿。

⑥“兵败”句:齐顷公遭受失败,人们感到悲伤,他恐惧之后改过自新,从而受到百姓拥戴,诸侯们也都把掠夺来的齐国城镇归还给了他。

⑦若:你。

⑧黄门侍郎:官名,又称黄门郎,始于秦代,东汉时成为专职,是皇帝的近侍之臣,负责传达诏命。

⑨“新拜”句:那些刚刚就职的官员都要向你道贺,地位高贵的人也向你叩头礼拜。遗公孙弘书(西汉)邹长倩【题 解】

公孙弘(前200~前121年),西汉菑川(今山东寿光)人,字季,晚年时做过汉武帝的丞相,为官清廉,史有佳誉,受封平津侯。邹长倩,约公元前140年前后在世,是公孙弘故人。元光五年(前130)公孙弘再次被举为贤良,但家境贫寒,邹长倩曾在物质上给予他大力扶持。

这封信的原标题为“遗公孙贤良书”,主要写作者赠生刍一束,相许人格;次赠素丝一襚,勉励他从小处着手,建立功勋;三赠扑满一枚,诫其聚而不散以致败。以喻理于所赠之物,文笔精致,寓意深刻,耐人品味。【原 文】①

夫人无幽显,道在则尊。虽生刍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②君生刍一束,《诗》所谓:“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五丝为,倍③为升,倍升为,倍为纪,倍纪为,倍为襚。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复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为④也。故赠君素丝一襚。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⑤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故赠君扑满一枚。猗嗟!盛欤!山川阻修,加以风露,次卿足下,勉作⑥功名。窃在下风,以俟嘉誉。【注 释】

①生刍:新割的嫩草。

②“生刍”句:见《诗·小雅·白驹》。意为无论外表高贵还是贫贱,内在的品质才最重要。

③“五丝”句:丝、(niè)、升、(yù)、纪、(zōng)、禭(suì),皆丝之度量单位。倍,一倍。

④扑满:储蓄钱币的瓦器。

⑤败:失败,指因聚敛钱财而招致的败落。

⑥俟:等候。上武帝书(西汉)东方朔【题 解】

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人,西汉文学家,以幽默风趣且才华横溢称雄。

这是一封自荐信。东方朔精通兵法,才华横溢,充满智慧,但由于为人过于自负,一直得不到重用。这封上书汉武帝的信中,翔实陈述了自己的身世以及学识程度,不卑不亢,毫无谄媚之相。【原 文】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①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②③④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⑤⑥⑦⑧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注 释】

①“战阵”二句: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这里是指兵器和指挥方法。

②子路:孔子的大弟子,以勇武忠心著称。

③悬珠:指珍珠,这里极言眼睛明亮。

④编贝:是排列整体的贝壳,这里极言牙齿的整齐洁白。

⑤孟贲:相传为战国时勇士,力大无穷,能生拔牛角。

⑥庆忌:吴王僚的儿子,战国时代的勇士。

⑦鲍叔:指鲍叔牙,春秋时代齐襄公大夫,善举贤任能。

⑧尾生:相传为春秋时鲁国人,十分讲信用。辞郡辟让申屠蟠书(东汉)蔡 邕【题 解】

蔡邕(yōng)(133~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蔡文姬之父。董卓专权时,曾被迫出任侍御史,官至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董卓死,邕闻讯叹息,被以“怀卓”罪下狱死。当时蔡邕被州郡举荐为孝廉,但蔡邕认为自己不如申屠蟠,于是他极力推荐申屠蟠。这封信从若干方面对申屠蟠加以赞誉,而蔡邕的让贤之举则体现了他情操之高洁。【原 文】①②

申屠蟠禀气玄妙,心敏性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③④⑤谊,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⑥⑦达易饰。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注 释】

①禀气:禀赋和气质。

②毁灭:形容非常哀伤,面容都变了样。

③至行美谊:品行高尚,情谊美好。

④乐潜:乐于潜沉,甘居下位。

⑤味道守真:体察道理,保持自然本性。

⑥“不为”二句:意即不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自身。

⑦“以齿”二句:若论年龄,则他居长;若论德行,则他比我优秀。与子陵书(东汉)刘 秀【题 解】

刘秀(前6~57年),汉光武帝。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这是汉光武帝刘秀做了皇帝后写给故交严子陵的信,也是一位帝王写给一位隐士的信,内容措辞婉转谦卑,看似客气,实则透露了帝王的不满之处,但又不失帝王身份,耐人寻味。王符曾在《古文小品咀华》称赞道:“字字精悍,奇哉!曰‘何敢’,恭敬得妙。曰‘奈何’,埋怨得妙。曰‘非所敢’,决绝得妙。搬运虚字,出神入化,不可思议。”【原 文】①

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②③若涉春冰,譬之疮痏,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④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之所敢望。【注 释】

①子陵:严光,字子陵。原姓庄,为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姓严。会稽余姚人。与刘秀为故交,刘秀即位后,他更名隐居。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浙江杭州桐庐富春山。

②“惟此”句:惟:考虑到。鸿业:大业。春冰:薄冰。痏(wěi):疮伤,瘢痕。杖而行:杖之而行。这里是指天下刚定,百废待兴,大业需要扶助。

③绮里:“绮里”是复姓,此指绮里季。汉初刘邦听说绮里季是位隐士,招纳他时,他没接受。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④箕山颍水:相传唐尧治理天下的时候,隐士许由躲到箕山隐居、巢父在颍水边弃名洗耳。后以“箕山颍水”代指隐居。①手诏东平王归国(东汉)刘 庄【题 解】

刘庄(28~75年),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子,东汉显宗孝明皇帝。在位期间,广招名儒,执经问难,建立学校,培养人才。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这是一则皇帝的手诏,是送别之后所写的抒怀短文。作者信笔写来,不拘泥于文辞篇章,但真情却跃然纸上。文章的前半部分以“辞别不乐”为统领,书写自己内心的感受,使“伏轼而吟,瞻望永怀”等四句笼罩在一种感伤之中。行文在此一转,写及自己与东平王的对话。兄弟间只言片语都让他回味无穷,可见其思念之深。刘庄贵为皇帝,对其弟深爱不减,在帝王中极其难得。文章完全采取白描手法,毫无矫饰,凝练紧凑,流畅自然。【原 文】②③④

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

⑤⑥⑦实劳吾心,诵及采菽,以增叹息。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⑧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副是要腹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已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注 释】

①东平王:即东平宪王刘苍,光武帝和阴丽华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明帝同母弟。建武十五年(39)封东平公,十七年(41)晋爵为王。刘苍少年时喜读经书,雅有智思,为人美须髯,腰带八围,明帝非常喜爱,又很器重,拜为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明帝还经常让刘苍在朝辅政。刘苍勤于王室事务,而且十分严谨,不越礼数。因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高,所以,内心常常感到不安,请求回归蕃国,到皇太后驾崩,明帝才允许回蕃国。永平十一年,刘苍与诸王上京师朝见,一个多月后返回,回到宫里,凄然怀思,写了这篇短文。

②就车:乘车。

③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④永怀:吟咏胸怀,抒发情感。

⑤劳:忧愁。

⑥采菽:出自《诗经·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与之?”本为赞美诸侯来朝以讽刺周幽王无礼无信于诸侯。明帝不忍与弟分别,故吟诵之。

⑦日者:白天。

⑧副是要腹:刚好达到王的腰和腹。副,符合,达到。要,同腰。东平王品德高尚,善举很多,深受明帝爱重,东平王状貌伟岸,所以有这样的戏言。报秦嘉书(东汉)徐 淑【题 解】

徐淑(约147年前后在世),东汉女诗人,陇西(今甘肃东南)人,有诗集传世。秦嘉为其丈夫,夫妇都好诗文,秦嘉生病死后,徐淑的哥哥逼迫其改嫁,徐氏便自毁面貌以表决心,守寡而终。这篇美文是徐淑收到丈夫秦嘉的诗(《留郡赠妇诗》)、书(《重报妻书》)及镜、钗、香、鞋、琴等珍贵赠物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这封信。先说蒙此厚赠,喜出望外,深知丈夫情深义重,而睹物思人,更加怀念。后面说丈夫真不懂妻子的心:你远出在外,我哪有心情装饰打扮自己呢?所以你要我每日“芳香馥身”、“明镜鉴形”是没真正理解我。接着表示只有等你回来,我才有好心情用这些珍物梳妆打扮,弹琴歌唱,来陪伴自己的情郎。这篇尺牍引经据典,语言优美动人,读来让人颇为享受。【原 文】①②

既惠令音,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彩之丽,③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④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⑤

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⑥⑦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⑧班婕妤有“谁荣”之叹。

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⑨⑩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注 释】

①既惠令音:惠,惠赐。令音,美好的言语。

②非望:犹言未曾期望。

③鄙陋:自谦之词。

④孰肯若斯:谁肯这样呢?

⑤敕:上命下之辞,犹言“命令”。

⑥过矣:错了。

⑦昔诗人有“飞蓬”之感:《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意谓丈夫远出,就懒得梳妆以致头发如蓬草。

⑧班婕妤有“谁荣”之叹:婕妤为汉时后妃名号。班婕妤(前48~2年)为班固的祖姑姑,西汉成帝初即位时入宫立为婕妤,后来赵飞燕姐妹得宠,她害怕时间长了会有危险,就请求亲自供养皇太后。曾作《自悼赋》,有“君不御兮谁为荣”之叹。

⑨“未奉光仪”句:光仪:对人的仪表的敬称。这里说如果不是丈夫你站在面前,那么宝钗绝不戴在头上。

⑩“未侍帷帐”句:如果不是侍奉你于床榻之上,那么好香绝不使用。①与辜端书(东汉)孔 融【题 解】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鲁县(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这封信是孔融写给友人辜端的,信的前部分列举并肯定了友人两个儿子的才德,下文又用“抑其父而扬其子”的方法,对他们尽力赞美。对友称赞其子,如果太正经就显得有些奉承阿谀,“不意双珠,近出老蚌”,在调侃中蕴含羡慕,使这种夸赞亲切、随便而又诚恳,语言优雅诙谐。【原 文】②

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③④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注 释】

①辜端:东汉末年名士。信中的“元将”、“仲将”均为辜端之子名。

②渊才亮茂:指学识渊博,德才兼备。雅度:度量宽宏。伟世之器:世上杰出的人才。

③懿性贞实:天性美好而坚贞。文敏笃诚:文思敏捷,为人笃实诚恳。

④双珠:两颗珍珠。因珍珠是蚌壳内分泌物的结晶,这里比喻儿子的出色是父母辛苦培养的结果。三国时期杂 帖(魏)钟 繇【题 解】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与东汉的张芝被合称为“钟张”,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这封短牍主要是为安慰精神愁闷的友人而作。由鸟听乐而高翔、鱼闻乐却逃避,得出“所爱有殊,所乐乃异”的道理,将落脚点放在“审己而恕物”的生活态度。这篇短牍不足百字,但说理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堪称绝妙之作。【原 文】①

繇白:昨疏还示,知忧虞复深,遂积疾苦,何乃尔耶?盖张乐②③于洞庭之野,鸟值而高翔,鱼闻而深潜。岂丝磬之响、云英之奏④非耶?此所爱有殊,所乐乃异。君能审己而恕物,则常无所结滞矣。钟繇白。【注 释】

①忧虞:忧虑。何乃尔耶:何至于到这种地步呢?尔,代词,指代前句中的“遂积疾苦”。

②“张乐”句:语出《庄子·天运篇》:“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张:放置,陈设。值:遇到。此处指听到音乐。

③云英:神话中的仙女名字。

④审己:自我反省。恕物:宽容地对待其他事物。结滞:积聚在心头的愁绪。与钟繇谢玉玦书(魏)曹 丕【题 解】

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

这是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对老臣钟繇献来美玉而表示感谢的信。信中先用大篇幅写玉如何被昔日的权贵看重,如何被诗人赞美,如何使帝王亡国,如何使大臣抗节。此后笔锋一转,叙述得闻美玦的过程,说自己“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值”,就能观赏到您的“希世之宝”,顿时“笑与抃俱”,表述夸张却不失真诚,字词间流露出他的感谢之情。【原 文】

丕白。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见美诗人。晋之垂棘,鲁之玙璠,宋①②之结绿,楚之和璞,价越万金,贵重都城,有称畴昔,流声将来。③④是以垂棘出晋,虞、虢双禽;和璧入秦,相如抗节。窃见《玉⑤书》,称美玉白若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侧闻斯⑥语,未睹厥状。虽德非君子,义无诗人,高山景行,私所仰慕。然四宝邈焉已远,秦、汉未闻有良比也。是以求之旷年,不遇厥真,私愿不果,饥渴未副。⑦

近见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笑与抃俱。当自⑧白书,恐传言未审,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乃尔⑨忽遗,厚见周称,邺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⑩穷匣开,烂然满目。猥以矇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值,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⑪

嘉贶益腆,敢不钦承!谨奉赋一篇,以赞扬丽质。丕白。【注 释】

①垂棘、玙璠、结绿、和璞:均为美玉名。越:超出,超过。

②畴昔:往昔,以前。

③“垂棘出晋”二句:《左传·僖公二年》载:晋国以垂棘美玉收买虞国国君,借虞国的道路侵略虢国,后来把这两个国家都灭掉了。禽:通“擒”。

④“和璧”二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时,得到了一块和氏璧。秦昭王知道后,让人写信给赵王说愿以十五座城换和氏璧。于是,赵王命蔺相如奉璧入秦,见秦王并无意以十五座城易之,于是便以璧有瑕玭指给秦王看之际,将其夺了过来,并倚柱而立,怒发冲冠。后让人将璧送回了赵国。

⑤《玉书》:已失传。截肪:在腰部割下来的脂肪。侔:相等,齐。

⑥“高山景行”:语出《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里借指对美玉的仰慕之情。

⑦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君侯:对元老重臣的尊称。玦:古玉器名,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抃:鼓掌,表示欢喜。

⑧当:正当,正准备。未审:未经推究和分析。子建:曹植的字。荀仲茂:魏太子文学掾。鄙旨:谦词,指自己的意见。

⑨乃尔:竟然如此。遗:给予,馈赠,赠送。厚见周称:承蒙厚爱,对我经常称赞。

⑩矇鄙:愚昧鄙陋。猥:谦词,犹言辱,指自降身份。希世之宝:世所稀有的珍宝。

⑪嘉贶益腆:嘉贶,精美的礼物。这里犹言礼物丰厚。敢不钦承:怎敢不敬纳。①与吴质书(魏)曹 丕【题 解】

这封信是曹丕写给友人吴质的,当时作者在孟津小城,吴质则出任朝歌令。信的开头感叹友情不易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追忆昔日同游的场景,往日的记忆也历历在目,友人却一个个远走,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这封信作为魏晋时期的散文名篇,文采焕然,情意深切。【原 文】

五月二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②③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④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⑤闲设,终以博奕。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鹜北场,旅食南馆。浮⑥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⑦

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⑧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⑨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爱!丕白。【注 释】

①吴质(177~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定陶)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辅佐曹丕登基的谋士。

②局:近。官守有限:被自己的职务所限制。任:担当,忍耐,能承受。

③僻左:偏僻的处所。

④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距离吴质的家乡比较近。

⑤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百氏:指经书以外的诸子百家。弹棋:古代的一种游戏器具。博奕:中国古代的一种游戏,是展现古人智慧和运筹的重要方式。

⑥匿:隐藏。

⑦蕤(ruí)宾:古代乐律分为十二律,古人又将十二律代指十二个月,“蕤宾”为十二律中的第七律。景风:夏天的风。

⑧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境。黄河由北而南,至此折向东。

⑨邺:古县名,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曹操曾定都于此。枉道相过:绕道相访。过,从某地经过,这里指拜访、探望。①与王郎书(魏)曹 丕【题 解】

这封写给王郎的信中,通过写建安二十二年盛行的瘟疫,以及在这场瘟疫中相继离世的文士,表达了对脆弱生命的忧思,但这又激起了他积极进取,力求扬名以求不朽的决心,让他更加努力地去著书立说,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意义。【原 文】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②如著篇籍。③④

疫疠(lì)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⑤⑥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⑦侃侃无倦。【注 释】

①王朗:字景兴,汉末官大理寺丞,入魏官至司空,封乐平乡侯。

②著篇籍:著书立说。

③疫疠数起:建安二十二年(217)瘟疫盛行,许多有名的士人在这场瘟疫中丧命,如建安七子中的徐幹、刘桢、陈琳等。

④凋落:零落。

⑤《典论》:曹丕所著的论文集,凡五卷,今仅存《论文》一篇完文,其余皆散佚。

⑥肃城:洛阳城门名。

⑦侃侃: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诫子书(魏)王 修【题 解】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今山东昌乐县)人。中国三国时期魏国人。为人正直,抑强扶弱,赏罚分明,官至大司农郎中令,后病死在任上。

这封《诫子书》表现了王修“严父”与“慈父”的特点。前两段写自从儿子离家后,自己老是惶惶不安。从学习必须“不爱尺璧而爱寸阴”,到修养应“效高人远节”,再到为人的“左右不可不慎”,最后交代言行举止,琐碎絮叨。结尾几句又说:“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读罢,一位即“慈”又“严”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原 文】①②

自汝行之后,恨恨不乐,何哉?我实老矣,所恃汝等也,皆③不在目前,意遑遑也。④

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

⑤⑥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⑦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高⑧⑨人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⑩⑪⑫⑬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⑭情实道理,违斯败矣。⑮

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注 释】

①恨恨:抱恨不已的样子。

②恃:依赖,依靠。

③遑遑:匆忙,焦虑不安的样子。

④禹:大禹,传说中夏后氏部落的首领。为天下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晋书·陶侃传》:“大禹圣人,乃惜尺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尺璧:尺寸较大的美玉,直径约一尺长。

⑤过:过去,逝去。

⑥若:你。

⑦见举动之宜:见习一下那些得体的举止。

⑧志在“善人”:立志成为“善人”。

⑨左右:身边的人。

⑩际:中间。

⑪饶:宽容。

⑫“言思”二句:说话之前务必要三思,行动之前则要详加考虑周全。

⑬用:因为。

⑭违斯败矣:违背了这些道理一定会失败。

⑮“唯不能杀身”二句:父亲若想使儿子向善成才,除了不愿儿子殒命以外,任何严格的要求都在所不惜。答韩文宪书(魏)应 璩【题 解】

应璩(190~252年),字休琏,汝南(今河南项城南)人,应玚之弟,三国人曹魏文学家。

这封信是作者写给友人韩文宪的,韩文宪四十岁时想求学,但信心不足,于是作者给他写了这封鼓励信。他先是通过举例,后又说只要能废寝忘食,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原 文】①②③

昔公孙宏皓首入学,颜涿聚五十始涉师门。朝闻道夕殒,圣人所贵。④

足下之年,甫在不惑,如以学艺,何晚之有?若能上迨南容忘⑤⑥食之乐,下踵宁子黑夜之勤,穷文尽义,无微不综,规富贵之荣⑦⑧⑨,取金紫之爵,是夏侯胜拾芥之谓也。【注 释】

①公孙宏:字季。四十余岁始学《春秋》,汉武帝时官至丞相。

②颜涿聚:春秋末期人,《吕览·尊师》载:“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

③“朝闻”二句:《论语·里仁》载: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殒:死亡。

④甫:刚刚,才。不惑:指四十岁。

⑤迨:及,达到。南容:即南容括,为孔子弟子。

⑥踵:追随。宁子:宁越,战国时人。《吕览·博志》:“宁越苦耕稼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不敢休,人将卧吾不敢卧。’”

⑦规:谋求。

⑧金紫:秦汉时丞相所佩的金印紫绶,这里代指爵位。

⑨夏侯胜:字长公,西汉人。他说过“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诫子书(蜀)诸葛亮【题 解】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沂南)人。早年隐居隆中,后经刘备三顾茅庐选择出仕,跟随刘备,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本篇家书意在说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道理。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心境宁静淡泊,节俭朴素,修身养德,静心寡欲才能掌握学习的要领。【原 文】①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③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④⑤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⑥⑦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 释】

①静:指专注而沉稳的精神状态。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使自己的人格得以完善。俭以养德:以朴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不看淡眼前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明,显明,此处引申为明确。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不能以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

④慆慢:漫不经心,怠慢。慆,喜悦。

⑤险躁:冒险急躁,心境险恶躁动。理性:陶冶性情。

⑥枯落:大而无当,老而无用。

⑦不接世:脱离时代的主流。

⑧穷庐:贫者居舍。诫外甥(蜀)诸葛亮【题 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的,也是自己人生感悟的总结。信中告诫外甥做人要立志高远,拒绝杂念纷扰,否则最后只会被埋没在平庸凡俗之中。简短的文字,深远的意境,发人深省,值得学习和借鉴。【原 文】①②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③④⑤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⑥⑦⑧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⑨⑩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⑪⑫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注 释】

①凝滞:指郁结在心中的杂念。

②庶几之志:先贤的志向。

③“揭然有所存”二句:使远大的志向树立起来,并不断地用它激励自己。揭然:显然,明显的样子。恻然:备受触动的样子。

④细碎:琐碎烦人的杂念。

⑤嫌吝:嫉妒、吝啬。

⑥淹留:羁留,这里引申为才德不显于世。

⑦美趣:高雅的志趣。

⑧不济:无法成功。

⑨强毅:刚强坚韧。

⑩情:这里指俗情。

⑪“窜伏”句:淹没在平凡庸碌之辈中。

⑫下流:指才德品行低劣的一类人。与弟书(吴)虞 翻【题 解】

虞翻(164~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人。三国时吴经学家。

这封信中作者从为儿求妇一事中表现了反对门第之说,在那个崇尚门第的时代,有这样的思想也是极为不易的,值得学习和借鉴。【原 文】①

长子容,当为求妇。其父如此,谁肯嫁之者?造求卜姓,足使②生子。天其福人,不在旧疾。扬雄之才,非出孔氏;芝草无根,醴③④泉无源,家圣受禅,父嚣母顽,虞家世法出痴子。【注 释】

①造:古代祈祷的祭名。卜:占卜。

②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思想家。

③芝草:菌类,生长于朽木之上,古人认为食之可长生不老。醴泉:在今陕西麟游县。醴:甜酒。醴泉指泉水甜似酒。

④“家圣”二句:指虞舜接受唐尧禅位为帝,但其父母却是愚顽之民。嚣:浮躁。家圣:虞舜与作者同姓,故名。晋代①与赵王伦笺(西晋)陆 机【题 解】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后人有“其诗若排沙见金,往往见宝”的评价。

这是陆机写给赵王伦的一封举荐信,意在向赵王伦推荐自己的朋友戴若思。文中先提君臣关系,后写戴若思的品德与才能,最后寄希望于赵王伦的赏识和重用,主旨明确,用意深远。【原 文】②

盖闻繁弱登御,然后高墉之功显;孤竹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③④⑤。是以高世之主,必假远迩之器;蕴匮之才,思托大音之和。⑥

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十,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⑦⑧以研幽,才鉴足以辨物。安贫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⑨井渫之洁。诚东南之遗宝,宰相之奇璞也。⑩

若得托迹康衢,则能结轨骥;曜质庙廊,必能垂光玙璠矣⑪⑫!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注 释】

①赵王伦(?~301年):即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司马昭之弟,先被封为琅琊郡王,后改封为赵王,西晋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②“盖闻”二句:听说只有使用繁弱这样的良弓之后,高城的作用方可显示出来。繁弱:良弓名。

③“孤竹”二句:孤竹只有放在工匠的作坊被做成笛箫以后,才能奏出迎神的乐曲。肆:手工作坊。

④高世之主:英明的君主。假:凭借,这里引申为任用。远迩之器:四面八方有才能的人。

⑤蕴匮之才:未被发掘出来的人才。蕴,藏。匮,柜子。大音:乐声洪亮,此处代指君主。

⑥处士:隐居不仕的人。清冲履道:清静冲和,遵循正道。德量允塞:品德和器量兼具的人。

⑦思理足以研幽:思路明晰,逻辑缜密,可以探讨比较深奥的学问。才鉴:鉴别能力。辨物:分辨物理。

⑧无风尘之慕:不贪羡世俗的荣华富贵。

⑨砥节立行:磨砺节操,完善德行。井渫:没有污秽渣滓的井水。

⑩康衢:大道。结轨骥:与骏马并驾齐驱。结轨,车轨相连。骥,良马名。

⑪庙廊:指朝廷。玙璠:两种美玉。

⑫垂神采察:特意留心进行了一番考察。与杨彦明书(西晋)陆 云【题 解】

陆云(262~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机胞弟,文学家。

这封写给杨彦明的信中,作者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叹。在表达感叹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原 文】①②

陆云曰:省示累纸,重存往会,益以增叹。③

年时可喜,何速之甚!昔年少时,见五十公去此甚远,今日冉④⑤冉已近之矣。耳顺之年,行复为忧叹也。柯生而多悦,乐春未厌⑥⑦;秋风行戒,已悲落叶矣。

人道多故,欢乐恒乏,遨游此世,当复几时?各尔永隔,良会每⑧阑,怀想亲爱,寤寐无忘!书无所悉。【注 释】

①省示累纸:反省和审视以往的几次来信。

②重存往会:往日聚会的场景又浮现在脑海中。

③五十公:五十岁的老人。

④耳顺之年:指六十岁时。《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⑤行:将要。

⑥“柯生”二句:树上生出新枝使人倍感喜悦,在春天嬉戏,从不知满足。柯:树枝。厌:通“餍”,饱;满足。

⑦戒:警戒。

⑧阑:通“拦”,阻拦,阻隔。亲爱:指关系亲密的朋友或亲人。①与谢万书(东晋)王羲之【题 解】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主要代表作为《兰亭集序》。

东晋时期,玄风大盛,王羲之受其影响。这封信是他写给谢万的,表达了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潇洒飘逸的状态。【原 文】②③

古之辞世者,或被发佯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④而获免,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⑤

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⑥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⑦⑧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仿佛“万石”之风。君谓此何如?⑨⑩

比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尽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⑪⑫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耶!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⑬⑭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君察此当有二言不?真所谓贤者志于大,不肖志其小。无缘见君,故悉心而言,以当一面。【注 释】

①谢万(320~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的弟弟,345年为会稽王抚军大将军司马昱序从事中郎、吏部郎,故而又称“中郎”。

②辞世:避世。

③“或被发”二句:春秋时期楚国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遂投奔吴国。《吴越春秋》载:“子胥之吴,仍被发佯狂,跛足涂面,行乞于市。”

④违天不祥:违背天意就会遭受不幸。

⑤今盛敷荣:如今鲜花已经盛开。

⑥虽植德无殊邈:虽然我的德行并无特别之处。

⑦或以轻薄:有人认为我为人轻浮凉薄。

⑧“庶令”二句:庶令:希望。举策数马:西汉石奋之子石庆为汉武帝驾车,武帝问:“车中几马。”庆用马鞭数马毕,举手说:“六马。”其为人恭谨如此。“万石”:石奋及其四个儿子均官至二千石,汉景帝称为“万石君”。

⑨比:近日。当:将。安石:谢万之兄,字安石。

⑩行田:对田产进行巡视。

⑪抚掌:拍掌,这里引申为“笑谈”。

⑫胜言:尽言。

⑬陆贾:西汉初人,曾追随刘邦平定天下,官至太中大夫。著有《新语》十二篇。班嗣:历史学家班固的祖父,好老庄之学。杨王孙:西汉人,嗜黄老之术。

⑭“甚欲”句:对上面几个人的文采风流极为神往和羡慕。杂帖三则(东晋)王献之【题 解】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官至中书令。与父并称“二王”。

这里所选的三幅杂帖,谈及友情、山水、疾病,文字虽不过寥寥数行,但生动展示了作者的性格与情趣,洒脱中又见淡远,意味深长。【原 文】杂帖一①②

相过终无复日,凄切在心,未尝暂拨。一日临坐,目想胜风③④,但有感恸,当复如何?常谓人之相得,古今洞尽此处,殆无限⑤于怀,但痛神理与此而穷耳。尽此感深,殆无冥处。常恨。况相遇⑥⑦之难,而乖其所同。省告,不觉浐流。即已往矣,亦复何言!献之。杂帖二⑧

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杂帖三⑨

薄冷,足下沉痼,已经岁月,岂宜能此寒耶?人生禀气,各有攸处,想示消息。【注 释】

①相过:互相拜访。过:拜访,过往。

②暂拨:暂时的解脱。

③胜风:形容风度卓越超群。

④洞:洞悉,看穿。

⑤冥处:幽深的地方。

⑥乖:违背,背离。

⑦浐流:比喻泪水纵横直流。浐,浐河,在今陕西省。

⑧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澄澈:湖水清澈见底。

⑨禀气:人所具有的禀赋和气质。与子俨等疏(东晋)陶渊明【题 解】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景及田园风光,语言质朴精练,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这封信是陶渊明写给儿子们的,信中他先向后代说明自己的个性、追求,以及自己面临死亡时坦然自若的态度,并描述了所向往的人生境界:身心自由,放达自适。还提到自己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导致处境艰难,但希望得到儿子们的体谅和理解。接着告诫儿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彼此真诚相待,相互扶持。诗人在儿子们面前敞开心扉,以平实的言辞,将真挚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来。【原 文】①②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③④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⑤⑥⑦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⑧⑨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⑪尝威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

⑫⑬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⑭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⑮⑯。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⑰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⑱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⑲⑳(21)(22);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23)(24)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25)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26)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注 释】

①俨、俟、份、佚、佟:陶渊明五个儿子的名字。

②赋命:赋予生命。

③子夏:即卜商,为孔子的弟子。

④四友:指孔门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四人。

⑤亲受音旨:亲身受过孔子的言传身教。

⑥斯谈:指上面“死生有命”两句。

⑦将非:岂非,岂不是。

⑧与物多忤:和世人的意见不合。忤,违逆,不和。

⑨“自量”句:自己估计如果这样下去,必定要招来世俗的祸患。

⑩俛:同黾勉,勉力的意思。辞世:避世隐居。

⑪孺仲:王霸,东汉人,字孺仲。《列女传》记载,王霸看到友人的儿子容服光彩,自己的儿子却蓬发破衣,觉得惭愧。他妻子对他说:既然立志不仕,躬耕自养,则儿子们蓬发破衣是当然的事,你怎么忘了自己的志向而为儿子惭愧呢?败絮自拥:盖着破被子。

⑫邻靡二仲:汉蒋诩,字元卿,以廉直名,王莽执政,告病返乡。归隐后屏绝交游,只与邻居羊仲、求仲二人往来,时人称为二仲。靡,无。

⑬莱妇:老莱子的妻子。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隐居不仕,鲁哀公六年(前489),孔子应昭王之邀来楚,会见老莱子,请教如何辅助国君。据说,楚王请他为官,其妻劝说后未出仕。

⑭羲皇上人:羲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⑮机巧好疏:机遇容易流失。

⑯缅:远。在昔:往日。

⑰大分:天数,指寿命。

⑱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

⑲“鲍叔”二句:管仲,战国时齐人,与鲍叔友善。管仲贫困时曾与鲍叔经商,分财时自取多利,鲍叔因为知道他家贫,不认为他贪婪。

⑳“归生”二句:归生,春秋时蔡人。伍举:春秋时楚人。他们两人是朋友。后伍举奔郑,将至晋,在路上遇到归生,二人当即铺荆条在地上谈起旧来。班荆:在地上铺列荆草之类,以便于坐。(21)以败为成:管仲先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齐桓公;后公子纠败,管仲被囚,鲍叔荐之于齐桓公,以为宰相。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22)因丧立功:《左传·昭公元年》记伍举佐楚公子围出使郑国,未出境,公子围闻王有疾而还,杀死楚王而代之。后伍举对郑即不称“寡大夫围”而称“共王之子围为长”,为维护公子围的地位立下了功劳。伍举,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之祖父。(23)“颍川”句:颍川:今河南禹县。韩元长:名融,汉献帝初平年间任大鸿胪。没齿:犹言至死不忘。(24)济北:今山东荏平县。汜稚春:名毓,西晋人,少有高名,安于贫贱,清静自守。事见《晋书·儒林传》。(25)“高山”二句:《诗经·小雅》中的二句诗。仰:仰望。景行:大道。意思是说:仰望高山,走着大道。(26)“至心”句:真诚地崇敬他们。之:前面所列举的人。南北朝①戒昭明太子书(梁)萧 衍【题 解】

萧衍(464~549年),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常州)人。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这封写给爱子昭明太子的信中,寥寥数语却生动表现了一位帝王的温情之处,从而展现了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形象。【原 文】②③

闻汝所进过少,转羸弱。我比更无余病,为汝胸中亦圮甚,④⑤应加粥,不使我恒悬。【注 释】

①昭明太子:即萧统,字德施,梁武帝长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