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药应用技术丛书.杀菌剂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7:37:46

点击下载

作者:孙家隆、齐军山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农药应用技术丛书.杀菌剂卷

现代农药应用技术丛书.杀菌剂卷试读:

前言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及耕作制度的变化,病虫害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传播速度加快,危害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防治农业病虫草害目前仍然主要依赖农药的使用。当前生产上不仅普遍存在滥用、乱用、随意混用农药的现象,而且农药施用方法也不科学合理。采用大雾滴大容量喷药方法,不仅浪费农药、污染环境、增加农药残留,而且会导致农作物药害、有害生物耐药性增加、人畜中毒等。造成这些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农药的人员对农药及病虫害的认识不够及不懂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农药随意混配,随意增加施用剂量和施用次数,长期施用单一药剂等。要改变这些不合理现状,最主要的是推广、宣传、普及农药应用知识。只有切实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农药应用水平,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次数,做到药剂的科学轮换使用,才能有效避免病虫耐药性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关于农药品种及应用技术的书籍国内外已经出版过很多部,例如《新编农药大全》、《世界农药大全》、《农药应用指南》、《The Pesticide Manual》等,但这些书籍主要是面向农药研制、开发、生产、营销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或为科普读物及教材,针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书籍不多。

本书正是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编写的。当然,从事农药生产、营销人员、企业基层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也可以阅读,也可供农药、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本书简要介绍了各类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机制,对常见杀菌剂品种尽可能地给出CAS登录号、中英文通用名称、其他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剂型、作用特点、应用技术、注意事项,尤其对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及其田间具体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杀菌剂的毒性、适宜农作物种类、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为田间合理用药,减少药害和农药残留,避免人畜中毒提供参考。本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实用性强,但由于杀菌剂品种众多,分类方式五花八门,本书选择性地收入了常见主要品种,分类也是按照化学结构来归类。限于时间和精力,杀菌剂品种的搜集并不全面。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农业病害发生差异较大,防治方法要因地制宜。书中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机械照搬。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5,20130301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9B06)和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花生创新团队的资助。另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赵恭文、吴建挺、李晓洁、赵连仲、刘超及韩俊亮帮助收集整理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因作者水平和经验所限,难免存在疏漏,衷心期待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另诚恳希望国内外同行提供本书未收录的杀菌剂资料,以利后期完善。编者  2013年9月第一章 植物病害与杀菌剂第一节 植物病害概述一、植物病害的种类和诊断1.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受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有7个方面:①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疏导;②光合作用;③养分的转移与运输;④生长与发育速度;⑤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⑥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再利用(品质);⑦呼吸作用。2.植物病害的类型

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病因各不相同,造成的病害也多种多样。一种植物可以发生多种病害,同时每种病原微生物又能侵染几十种至几百种植物,引起不同症状的病害。最客观也最实用的是按照病因类型来分,既可以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以知道病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等。按照病因类型可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又称非传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按照病原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还可分为:

① 真菌病害,如番茄灰霉病等;

② 细菌病害,如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等;

③ 线虫病害,如番茄根结线虫病等;

④ 病毒病害,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等;

⑤ 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等;

非侵染性病害按病因可分为:

①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②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包括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风、雨、雷电、冰雹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湿度的过多或过少,如旱、涝等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农事操作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的苗瘦发黄或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③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包括肥料元素供应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或营养失调症;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植物病害还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植物或作物类型分为果树病害、蔬菜病害、大田作物病害、牧草病害和森林病害等;按照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按照病害症状表现可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或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按照病原微生物类型又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及线虫病害等;按照传播方式和介体来分,可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3.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发生以后,首先要对有病植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植物病害所造成的损失。

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① 植物病害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② 询问病史及查阅有关档案;

③ 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

④ 进行专项检测;

⑤ 利用逐步排除法得出结论。

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应遵循柯赫法则来验证,表现为:

① 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

② 该微生物可以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③ 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

④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进行了这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但有些专性寄生物如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一些锈菌等,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来加以证明。

柯赫法则同样适用于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种怀疑因子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否缺乏某种元素而引起病害时,可以施补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是某元素的作用。

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具体诊断要点如下:

(1)侵染性病害 其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品种或环境条件不同,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不同。在发病植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病原生物体,同时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各类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如下。

① 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在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及病原菌子实体,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低等鞭毛菌亚门的多种病原菌经常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和苗期猝倒病,如腐霉菌、疫霉菌和绵霉菌,当湿度较大时,在病部易出现白色的棉絮状物。高等鞭毛菌一般危害植株的地上部,引起叶斑或花穗畸形。白锈菌形成白色的疱状突起,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状霉层。另外,鞭毛菌大多以厚壁的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中度过不良环境,成为下次发病的菌源。

子囊菌亚门及半知菌亚门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及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在病斑上形成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多数子囊菌或半知菌的无性繁殖比较发达,在生长季节产生一次至多次的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和传播。子囊菌或半知菌常常在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形成有性孢子,以度过不良环境,成为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源。

担子菌中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斑上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黑粉菌多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落入土壤中或在粪肥中越冬,有的以菌丝体在种子内越冬。越冬后的病菌可以从幼苗、植株或花期侵入,引起局部或系统侵染。锈菌形成大量的夏孢子,能够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

大多数真菌病害都产生病症,有时稍加保湿培养即可长出子实体,再经柯赫法则进行鉴定,这是做接种试验最基本、最可靠的一项。

② 细菌病害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一定特点,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症状,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可靠的诊断技术。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过敏反应测定或接种也是常用方法,革兰染色、血清学检验和噬菌体反应是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

诊断细菌性病害时,除了根据症状特点外,比较可靠的方法是观察是否有菌溢现象,具体做法是:切取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后立即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是细菌病害,则可见从病组织切口处有大量细菌呈云雾状流出,即菌溢现象。另外,也可用两块载玻片将小块病组织夹在其中,直接对光进行肉眼观察,若是细菌病害,也可见菌溢现象。

③ 线虫病害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线虫病害表现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或类似缺肥的症状。

④ 病毒病害 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多见。在田间,一般新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至植株的其他部分。绝大多数病毒都是系统侵染,引起的坏死斑点通常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植株上,在高温条件下,植物病毒病有时会出现隐症现象。植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等生物介体来传毒,所以植物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在田间的分布往往与传毒昆虫密切相关,大多数真菌或细菌病害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加重,但病毒病害却常常在干燥时因有利于传毒昆虫的繁殖和活动,而加速病害的发展。

植物病毒病无病症,撕取表皮镜检,有时可见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病毒粒体和内含体。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做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⑤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 在寄主植物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寄生植物,如寄生藻、菟丝子和独脚金等。

⑥ 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植原体,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但对青霉素不敏感。

⑦ 复合侵染的诊断 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等。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做鉴定。

(2)非侵染性病害 其发生也较为严重,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1/3,非侵染性病害在病株表面看不到任何病症,也分离不到病原物,且大面积发生同一症状,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子所引起的。在诊断非侵染性病害时可借助以下几点:

① 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生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子异常,如冻害、干热风和日灼。

② 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表现生长不良或表现有系统性的一致症状,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③ 有明显的枯斑或灼伤,且集中在植株顶部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农药或化肥所致。

④ 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二、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

植物病害防治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有些病害只要一种防治方法就可以得到控制,但大多数病害都要几种措施相配合,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过分依赖单一防治措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例如长期使用单一的内吸性杀菌剂,因病原物耐药性的增强,常导致防治失败。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综合运用植物检疫、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措施,兼治多种有害生物。第二节 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一、杀菌剂的种类

(1)按化学结构分为有机杀菌剂、无机杀菌剂;

(2)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为无机类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有机砷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唑类杀菌剂、铜类杀菌剂、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杀菌剂、其他杀菌剂;

(3)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内吸剂和防腐剂;

(4)按传导特性分为内吸性杀菌剂和非内吸性杀菌剂;

(5)按照作用专化性分为多位点(非专化性)杀菌剂和单一位点(专化性)杀菌剂;

(6)按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保护性杀菌剂(接触性杀菌作用和残效性杀菌作用)和内吸性杀菌剂(向顶性传导和向基性传导);

(7)按使用方法分为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种子处理剂;

(8)按化学成分不同分为无机类杀菌剂、有机类杀菌剂、生物类杀菌剂、农用抗生素杀菌剂和植物源杀菌剂;

(9)按化学结构类型不同分为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酰胺类杀菌剂、六元杂环类杀菌剂、五元杂环类杀菌剂、有机磷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铜类杀菌剂、无机硫类杀菌剂、有机砷类杀菌剂、其他类杀菌剂。二、杀菌剂的剂型

(1)粉剂 由农药原药和惰性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后过筛而成的粉状物。生产上一般用于喷粉。

(2)可湿性粉剂 是农药原药、填充物和一定量的助剂,按比例经充分混合和粉碎,达到一定细度的粉末。可供喷雾使用。

(3)乳油 又称“乳剂”。由农药原药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中,呈透明的油状液体。可供喷雾使用。乳剂容易渗透昆虫表皮,比可湿性粉剂效果好。

(4)水剂 有些农药易溶于水,不需要助剂即可加水使用。如晶体石硫合剂、杀虫双等。

(5)颗粒剂 用土粒、煤渣、砖渣、沙子吸附一定量的药剂制成。通常将填料和农药一起粉碎成一定细度的粉末,加水和辅助剂制成颗粒剂。可用手或机械撒施。

(6)胶悬剂 利用湿法进行超微粉碎,将农药细粉分散在水或油及表面活性剂中,形成黏稠状可流动液体制剂。胶悬剂与任意比例的水混合溶解,适用于各种方式喷雾。喷雾后因耐雨水冲刷,可节省农药原药20%~50%。

(7)熏蒸剂 利用固体药剂同硫酸、水等物质起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或利用低沸点液体药剂挥发出有毒气体,在密闭等特定环境下熏蒸杀害虫和病菌的制剂。

(8)气雾剂 气雾剂是液体或固体农药的油溶液,使用时利用热力或机械力,把药液分散成持久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雾滴,成为气溶液。

(9)烟剂 用在高温下易挥发的固体农药与氯酸钾、硝酸钾等助燃剂以及木炭粉、硫脲、尿素、蔗糖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粉状或片状制剂。使用时引燃烟剂,药物受热挥发到空气中,遇冷气凝集成细小类似烟状的颗粒,成为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液。三、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药剂接触到病菌以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过程,一般要经过渗透、运转、分布,最后才能达到作用部位,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水平才能产生某种生物学反应,致使病菌或病原体的重要生理过程受阻而死亡,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又伴随着活化和解毒代谢等机制。不同的杀菌剂具有不同的杀菌方式,有的杀菌剂对病原菌直接作用,如抑制毒素的产生、细胞外酶产生的调节、改变菌体内的代谢过程、对各种子实体的抑制作用等;有的杀菌剂则是作用于寄主作物,如诱导植物提高抗病性、降低植物对病菌毒素的敏感性、提高植物钝化毒素的能力等。

杀菌剂作用机理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干扰病菌的呼吸过程,抑制能量的产生和干扰菌体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甾醇等的生物合成。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 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和质膜的生物合成。

(2)影响细胞能量生成 通过巯基(—SH)抑制剂来影响生物氧化,通过糖酵解抑制剂来阻碍糖酵解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脂肪酸β -氧化抑制剂使酶失活,抑制了脂肪酸的β-氧化。

(3)影响细胞代谢物质合成及其功能 影响真菌核酸的合成和功能、影响真菌蛋白质合成和能量、影响真菌体内酶的合成和活性以及影响真菌细胞有丝分裂。

(4)诱导植物自身调节 让寄主植物吸收或参与代谢,产生某种抗病原菌的特异性“免疫物质”,或者进入植物体内被选择性病原菌代谢,产生对病原菌有活性的物质来发挥杀菌作用。第三节 病原菌耐药性及提高杀菌剂药效的方法一、病原菌的耐药性

病原菌长期在单一药剂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变异,对此杀菌剂获得的适应性称为病原菌的耐药性。近代农药应用时期,杀菌剂主要是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虽然长期使用,但病原菌对铜制剂、硫制剂等未产生严重的耐药性。随着高效、内吸、选择性强的现代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常导致杀菌剂应用效果的大幅度降低。例如新近研究开发的甲氧基苯烯酸类杀菌剂在德国应用2年后,即检测到耐药性倍数高达500的耐药性个体,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检测到灰霉病菌核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耐药性菌株。

病原菌对某种杀菌剂产生耐药性后,当再次施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时,效果很差,甚至无效。二、提高杀菌剂药效的方法。

提高杀菌剂药效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杀菌剂应用的各个环节寻找方法。

(1)轮换用药或混合用药 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以切断病原菌中抗性种群的繁殖和发展过程,或者使用两种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以延缓耐药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可以暂停使用已有抗性的杀菌剂。

(2)改善喷雾器具和喷雾方法 传统的大容量喷雾方法,雾化性能差,不能充分发挥杀菌剂的药效。选择合适的杀菌剂雾滴有利于杀菌剂药效的发挥。

(3)添加喷雾助剂 在杀菌剂喷雾的过程中,药液表面张力、药液在生物靶标上的接触角等对其药效均有影响。在杀菌剂药液中添加合适的喷雾助剂,可以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药液在靶标表面的接触角,提高药液在靶标表面的湿润性和渗透性,提高防治效果。第四节 杀菌剂的应用技术一、杀菌剂的施药方式

根据农药加工成的剂型不同,施药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有如下使用方法。

(1)喷粉法 利用机械所产生的风力将低浓度的农药粉剂吹送到作物和防治对象的表面上。其优点是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不需用水,即不受水源的限制,又不至于加大棚内的湿度;一般不易产生药害。其缺点是药粉易被风雨冲刷,降低了防治效果,容易污染环境,危及施药人员本身。

(2)喷雾法 将乳油、乳粉、胶悬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制剂,对入一定量的水混合调制后,即能成均匀的乳状液、溶液或悬浮液等,利用喷雾机具将药液喷洒成雾状分散体系。雾滴的大小,因喷雾水压的高低、喷头孔径的大小和形状、涡流室大小而不同。近10余年来,随着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的推广,药液量向低容量趋势发展,每亩每次喷施药液量只有0.1~2L。

(3)烟雾法 利用专用的机具,把油状农药分散成为烟雾状态的施药方法。烟雾一般指直径为0.1~10μm的微粒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微粒是固体的称为烟,是液体的称为雾。烟是液体微滴中的溶剂蒸发后留下的固体药粒。由于烟雾的粒子很小,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较长,沉积分布均匀,防效高于一般的喷雾法和喷粉法。

(4)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有浸种、拌种、闷种、包衣、种苗处理等几种方法。

① 拌种法 用一种定量的药剂和定量的种子,同时装在拌种器内,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均匀地沾着一层药粉,对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以及种传病害效果很好,且用药量少。拌过的种子,一般闷上一两天后,使种子多吸收药剂,会提高防病效果。拌种使用的农药剂型多半选用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② 浸种法 把种子或种苗浸在一定浓度的药液里,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种子或幼苗吸收药剂,然后取出晾干,以防治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的病原菌的方法。浸种法的防效与药液浓度、药液温度以及浸渍时间密切相关。

③ 闷种法 将一定量的药液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待药液吸收后将种子堆闷一定时间。闷种是介于浸种与拌种之间的种子处理方法。

④ 种子包衣技术 是在种子上包上一层杀菌剂外衣,以保护种子和其后的生长发育不受病害的侵袭。

(5)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是用适当的方法将药剂施到土壤表面或者表层中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药剂进入土壤后不仅可以直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物,也可以杀灭种子带入土中的病原菌,还可以经过植物内吸后进入植物体防治地上部的病害。土壤处理药剂分熏蒸剂和非熏蒸剂,药剂可以通过覆膜熏蒸、浇灌以及土壤注射技术施入土壤中。

(6)熏蒸法 利用药剂产生有毒的气体,在密闭的条件下,用来消灭仓储粮棉中的有害生物。另外也可以应用熏蒸法处理土壤。

农药使用方法的发展,是农药剂型发展的反映。也就是说,一种新的使用方法的出现,一定是以新的农药剂型为依托,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二、杀菌剂施药器械的选择

我国目前阶段,杀菌剂仍然以小型背负喷雾技术为主,考虑到我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长期性和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可预见的很长时期内,背负手动、电动喷雾器械(包括太阳能喷雾器)和喷雾技术仍将是各地非常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

喷雾器械是使用最广泛的施药器械,其种类可再分为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大田喷杆喷雾机等,其中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担架式果园机动喷雾机、大田喷杆喷雾机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施药器械。

喷雾器械不仅与杀菌剂的药效相关,也与操作者人身安全、环境质量等密切相关,因此,国家要求喷雾器械要通过中国强制性认证。三、杀菌剂的配制与混用

除了少数制剂外,大部分农药都要经过配制,加水稀释成分散体系后才能喷洒。根据农药手册或者农药包装上标注的推荐用量来确定用药量,一般用每公顷农田使用多少克有效成分来表示,再根据喷洒器械和喷洒方法确定用水量。因为不同人、不同器械、不同喷洒方法、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育期所需的水量不同,所以用药剂量不宜用稀释倍数来表示,应该用每公顷农田中所需要的药剂有效成分的量来表示。

配制农药一般用两步法。先用少量水把药剂配成较浓的母液,充分搅拌,然后把母液倒入药水桶中进行二次稀释。注意两步配制法两次用的水量之和应等于所需总水量。

农药的合理混用,不仅可以兼治多种有害生物,扩大适用范围,有时还可以提高药效、延缓耐药性。但是,农药的混用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不应破坏药剂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稳定性。有的农民为了省事,一次混入多种农药,以为这样可以一次防治多种病虫害。其实不然,因为每一种病虫害都有其特定的危害时期以及最适宜的防治时期。多种病虫害的最适防治时期集中在同一时间是极为罕见的,不合理地混用不可能发挥农药的防效,反而造成农药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导致环境污染甚至人畜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混用农药配制时,各组分农药的取用量须分别计算,而水的用量需要合在一起计算。例如,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每亩用量为有效成分10g,同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每亩用量为有效成分4g。小麦穗期手动喷雾器每亩用水量为60kg。配制方法为分别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6.7g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分别配成母液,再把这两种母液先后添加在药水桶中,水的总量补齐到60kg,混匀即可。如果将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6.7g添加到60kg水中,再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添加到另外60kg水中,然后将这两个60kg药水混合,则两种药的浓度就会各降低一半,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很多时候农民有个误解,认为只有把药液喷得到处淌水才有效。实际上常规大容量喷雾法有70%以上的药液流失掉,加之用水量太大,如果没有相应加大农药用量势必导致浓度降低从而效果下降。相反,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细雾喷洒法效果较好。而产生细雾滴的关键是选用适当的喷雾器械,例如新型的手动或者电动吹雾器。四、杀菌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除了穿戴好防护服外,杀菌剂的安全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各方面的建议。

(1)准确计算施药量和施药液量 根据农田面积和作物种类预先准确计算施药量和施药液量,对高毒农药的施药量要格外注意计算的准确性,施药液量的大小取决于作物植株的生长状况。病害往往是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发生的,因此,施药液量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施药液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农药用量。用户对自己的农田情况最清楚,注意积累每次施药的经验即可掌握。

(2)注意配制药液时的安全性问题 施药者直接同尚未稀释的高浓度杀菌剂接触,是沾染杀菌剂风险性最大的时候,必须特别注意。首先开瓶取药时,要用专用的移取药液工具,避免药液流淌到喷雾器桶身所造成的高浓度药液同操作人员接触,这种接触容易造成污染和中毒;其次,取药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避免农药原药同手接触。

(3)农药喷洒时的安全性问题 喷洒的农药是已经加水稀释后的稀释液,中高毒风险已大为降低,但高毒农药药雾喷洒到操作人员身上仍可能发生污染及中毒危险,所以喷洒高毒农药必须穿戴防护服,尤其是鼻、眼、口等特别敏感部位,必须加以防护。另外,喷雾时发生的药液滴淌问题也必须注意,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目前在我国仍大量使用,这种喷雾器的握柄、开关、药液箱盖等部位容易发生药液渗漏现象,唧筒顶部也容易发生冒水现象。因此,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喷雾器械,确保不会发生药液渗漏。操作人员应该从农田的上风头开始喷洒药液。在施药作业现场必须准备肥皂和足够的清水供清洗之用,并且不可与饮用水混放。

(4)施药作业结束后的处理

① 未用完的农药原药必须妥善恢复严密包装状态,密封带回。

② 空的农药包装袋,应带到离村镇较远的荒地挖坑深埋。挖坑后首先把粉状原药的空包装袋投入坑底彻底焚烧。

③ 用清水少量多次清洗喷雾器和配药用具,每次加入约0.5L清水于药桶中,晃动桶身以清洗药桶内壁,然后摇动摇柄加压,把桶中的水通过喷头喷出,这样可以清洗药桶的管路和喷头。喷出的清洗水全部喷在大田土壤中,如此反复清洗3~4次即可。喷雾器洗净后须悬挂放置一段时间,打开开关让喷管也倒挂,让喷雾器药桶和喷管中的水分完全排净、干燥,然后再收好。

④ 脱下的防护服及其他防护用具,应立即清洗2~3遍晾干存放,其他用具也应立即清洗,放归原处存放。

⑤ 有条件时,操作人员最好淋浴1次,特别是使用高毒农药后用肥皂洗澡淋浴比较好。

⑥ 喷洒农药的用具和防护设备等各种相关工具也要像保管农药一样,保存在专门的箱柜中加锁,不要与生活用具混放。第五节 杀菌剂质量简易判别方法

杀菌剂质量的好坏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①杀菌剂有效成分的质和量;②农药加工技术的水平,即农药制剂的理化性能。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伪劣农药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达不到包装上所宣称的效果。因此,购买杀菌剂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甄别杀菌剂质量的好坏。

(1)杀菌剂商品包装物及标签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药质量的高低 优质杀菌剂的包装物往往也是由质地优良的材料制成的,包装容器的做工比较精细,容器的封口严密整齐。另外,杀菌剂包装物上的标签也是判断杀菌剂质量优劣的依据之一。杀菌剂包装物上没有标签,标签破损模糊不清,或虽有标签但不像正规印刷品,这样的农药最好不要购买。如果标签外观很好,还要看标签上所注的内容,进一步判断农药质量。合格的标签上至少应该标明如下几项内容:农药名称、规格、登记号、生产许可证号、净重、生产厂家、类别、使用说明、毒性标志、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及批号等。

(2)从制剂的理化性能看杀菌剂的质量 市场上销售的杀菌剂有各种剂型,常用的有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悬浮剂等。不同杀菌剂剂型其组成、理化性能、使用方法都不相同。为判断它们的质量,首先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质量标准,并据此对其质量优劣做出判断。

① 乳油、油剂、乳化剂稳定剂等液体制剂。

a.乳油。乳油的外观应该是透明油状液体,无沉淀。但有些乳油如2,4-滴丁酯可以呈不透明状态,有些乳油易出现结晶,但稍微加热或摇动后结晶即可溶解,也是可以的。另外,乳油稳定性和湿润展着性也是可以考察的指标。乳油对水稀释一定的倍数(200倍、500倍、1000倍)后于室温下静止30~60min,上无浮油,下无沉淀即可为稳定性合格。乳油按规定的施用浓度对水稀释成乳状液后喷洒于作物叶片上,能很好地湿润作物叶片即可认为湿润性良好。至于乳油质量的其他标准,如酸度、水分含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等,须有专门的实验室才能测定。

b.水剂。杀菌剂如果出现明显的浑浊或加热后仍不能溶解的沉淀,即可视为劣质品。水剂农药往往有一定的颜色,如果颜色相差太远,其质量应受到怀疑。水剂对水后出现浑浊或沉淀也说明水剂质量差。

c.油剂。油剂是透明的单相液体,一般仅为超低容量喷雾用或飞机喷雾用。真正的油剂加水后不形成乳状液,与水分层,否则就是质量不合格的油剂或其他类型的制剂。

② 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等固体制剂。

a.粉剂。质量好的粉剂其粉末应该具有一定的细度,而且细度一定要均匀。不同的粉剂也有不同的颜色,合格的干粉剂还要有良好的流动性,不结块,不结絮。用手用力抓粉剂时,如果能形成粉团,说明粉剂含水量太大,分散性或流动性差。另外,把少量的粉末撒在水面上后,应该不能很快被水湿润,或仅有极少量的被水湿润,但以粉末状沉淀多。

b.可湿性粉剂。最重要的质量要求是被水湿润性能和悬浮率。将少量的可湿性粉剂撒到水面上后,应该很快被水湿润,形成悬浮液,并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沉淀;湿润时间太长,或很快沉淀的可湿性粉剂质量较差。对可湿性粉剂其他方面的质量要求与粉剂相同。

c.颗粒剂。要求颗粒均匀,粉末少,颗粒完整。崩解性颗粒剂遇水后能在一定时间内崩解,反之,非崩解性颗粒剂遇水后应在一定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完整。水田颗粒剂在水中要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快的溶解速率。

总之,农药制剂的理化性质包括许多方面,前面的各种性质是最容易检验的,其他一些理化性质如水分含量、酸碱度、某些特殊成分或杂质的含量等都需要用专门的技术或设备来检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且不同的农药其质量标准也不尽相同,必要时可由专门的部门来检验。第二章 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

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是最早大量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是分子中含有—CO(S)—基团,可以看作是氨基甲酸衍生物,但结构差异较大,本大类杀菌剂包括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结构特点如下。福美双(thiram)CHNS,240.44,137-26-861224

化学名称 双(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硫物。

其他名称 秋兰姆,阿锐生,赛欧散,Mercuam,Nomersan,Tersan,Thiosan,Thirasan,Pomarsol,Arasan。

理化性质 纯品福美双为白色结晶,熔点155~156℃,溶解性(25℃,g/L):水0.3,乙醇10,丙酮80;在有还原剂的酸性介质中分解,可被氯气分解;工业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毒性 福美双原药急性LD(mg/kg):大鼠经口378~865,小鼠50经口1500~2000;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的人饮酒有过敏反应。

作用特点 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广谱杀菌剂。主要用来处理种子和土壤,以防治禾谷类作物的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苗期立枯病,也可用于防治果树和蔬菜的部分病害。可与多种内吸性杀菌剂复配,并可与其他保护剂杀菌剂复配混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抗菌谱广,保护作用强。处理种子和土壤可以防治禾谷类作物的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苗期立枯病。用于喷雾也可以防治一些果树、蔬菜的病害,对多种作物霜霉病、疫病、炭疽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畜的毒性较低,推荐剂量下对作物无药害。

防治对象 可用于喷洒防治果树、蔬菜的多种病害,例如苗期立枯病,多种作物霜霉病、疫病、炭疽病以及禾谷类作物的黑穗病等。

使用方法 一般用于叶面喷雾,也可以用来处理种子和土壤,对种传病害和苗期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根腐病、秆枯病,大麦坚黑穗病,每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150g拌种;小麦赤霉病、雪腐叶枯病、根腐病的叶腐和穗腐、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2)防治梅灰霉病,开花和幼果期喷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各1次;防治柑橘等果树树苗的立枯病,每平方米苗床用50%可湿性粉剂8~10g,与细土10~15kg拌匀,1/3作垫土,2/3用于播种后覆2土;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刮去病斑,用10%膏剂30~40g/m涂抹病部;防治苹果树炭疽病,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梨黑星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白腐病,当下部果穗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隔12~15天喷1次,至采收前半个月为止,注意使用浓度过高易产生药害;防治葡萄炭疽病,于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喷雾。

(3)防治稻瘟病,稻胡麻叶斑病,稻秧苗立枯病,大、小麦黑穗病,玉米黑穗病,用50%可湿性粉剂0.5kg拌种100kg;防治玉米黑粉病、高粱炭疽病,每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250g拌种;防治谷子黑穗病,每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150g拌种。

(4)防治大豆立枯病、黑点病、褐斑病、紫斑病,每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150g拌种;防治大豆霜霉病、褐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每亩喷药液量50L,隔15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花生冠腐病,每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150g拌种;防治豌豆褐斑病、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0.8kg拌种100kg。

(5)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和葱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0.3~0.8kg拌种100kg。

(6)防治辣椒立枯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7)防治种子传播的苗期病害,如十字花科、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以及白菜黑斑病、瓜类黑星病、莴苣霜霉病、菜豆炭疽病、豌豆褐纹病、大葱紫斑病和黑粉病等,用种子量的0.3%~0.4%的50%可湿性粉剂拌种(用50%可湿性粉剂0.3~0.4kg拌种100kg);处理苗床土壤防治苗期病害,如番茄、瓜类幼苗立枯病和猝倒病,每平方米用50%可湿性粉剂8g或者每平方米苗床用50%可湿性粉剂4~5g加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4g,与细土20kg拌匀,播种时用1/3毒土下垫,播种后用余下的2/3毒土覆盖;防治大葱、洋葱黑粉病,在拔除病株后,用50%可湿性粉剂与80~100倍细土拌匀的毒土,撒施于病穴;用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可防治白菜、瓜类的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番茄晚疫病、早疫病、叶霉病,蔬菜灰霉病等。

(8)防治松树苗立枯病,每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250g拌种。

(9)防治烟草炭疽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常规喷雾;防治烟草根腐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每株灌药液100~200mL;防治烟草根腐病,每500kg苗床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g处理土壤。

(10)防治亚麻、胡麻枯萎病,每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100g拌种。

注意事项

(1)冬瓜幼苗对福美双敏感,忌用;

(2)应存置于阴凉干燥处,并远离火源,防止燃烧,对皮肤及人体黏膜有刺激作用,皮肤沾染后,常会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皮疹斑,甚至有水光、糜烂等现象,并且裸露部位皮肤会发生瘙痒,操作时应做好防护,工作完毕应及时清洗裸露部位;

(3)不能与铜、汞制剂及碱性药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

(4)误服可引起强烈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循环、呼吸衰竭,误服者迅速催吐、洗胃,并对症治疗,清洗后的污水和废药液应妥善处理,拌过药的种子禁止饲喂家禽、家畜,施药后各种工具要注意清洗,不得与食物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

福美双可以和多种杀菌剂混用,相关复配制剂如下。

① 福美双+萎锈灵:防治水稻恶苗病、水稻苗期立枯病、小麦散黑穗病。

② 福美双+多菌灵:防治梨树黑星病。

③ 福美双+甲基硫菌灵:防治苹果树轮纹病。

④ 福美双+三唑酮+多菌灵: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棉花红腐病。

⑤ 福美双+拌种灵:防治花生锈病。

⑥ 福美双+代森锰锌:防治苹果树轮纹病。

⑦ 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硫黄:防治小麦赤霉病。

⑧ 福美双+百菌清:防治葡萄霜霉病。

⑨ 福美双+多菌灵+硫黄:防治小麦赤霉病。

⑩ 福美双+腐霉利:防治番茄灰霉病。 福美双+三唑酮:防治苹果树炭疽病、黄瓜白粉病。 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防治苹果树轮纹病。 福美双+烯酰吗啉:防治黄瓜霜霉病。 福美双+腈菌唑:防治黄瓜黑星病。 福美双+异菌脲:防治番茄灰霉病。 福美双+三乙膦酸铝:防治黄瓜霜霉病。 福美双+百菌清+多菌灵:防治苹果树轮纹病。 福美双+福美锌:防治苹果树炭疽病。 福美双+甲霜灵:防治水稻立枯病。 福美双霉灵:防治黄瓜枯萎病。 福美双+多菌灵+咪酰胺:防治水稻恶苗病。 福美双+甲基立枯磷: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棉花炭疽病。福美锌(ziram)CHNSZn,305.8,137-30-461224

化学名称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其他名称 锌来特,什来特,Fuklasin,Nibam,Milbam,Zerlate,Cuman。

理化性质 无色固体粉末,纯品为白色粉末,熔点250℃,无气味,相对密度2.00。25℃时蒸气压很小。能溶于丙酮、二硫化碳、氨水和稀碱溶液;难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常温下水中溶解度为65mg/L。在空气中易吸潮分解,但速度缓慢,高温和酸性加速分解,长期贮存或与铁接触会分解而降低药效。

毒性 大白鼠急性经口LD1400mg/kg,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50用。鲤鱼TLm(48h)为0.075mg/L。ADI为0.02mg/kg。

作用特点 该药作为杀菌剂主要是叶面喷雾保护作用,主要作用2+机制是抑制含Cu或HS—基团的酶活性。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本药为保护性杀菌剂和促进作物生长早熟剂,对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有抑制和预防作用,可用于防治苹果、柿、桃、杏、柑橘和葡萄等多种果树的炭疽、疮痂等病,防效明显。

防治对象 防治苹果花腐病、炭疽病、黑点病、白粉病、赤星病,桃疮痂病、炭疽病、缩叶病,梨黑斑病、赤星病、黑星病,葡萄疫病、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柑橘溃疡病、疮痂病等。

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对水喷雾。对苹果腐烂病有特效。对各种作物的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大豆灰斑病、葡萄白腐病、梨黑星病也有一定防治作用。该药残效期较长,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一般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65%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进行喷雾,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在发病期间每隔5~7天喷雾1次,根据病害不同,用药次数和药量也不同,一般连用2~4次。

(1)防治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葡萄白腐病、疫病、白粉病、褐斑病,杏菌核病,苹果白粉病、赤星病、花腐病、炭疽病、黑点病等,应在发病初期,用6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连喷2~5次。

(2)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时,麦类锈病、白粉病,马铃薯黑斑病、晚疫病时可以用65%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每隔5~7天喷药1次,一般喷2~3次。

(3)防治黄瓜、西瓜炭疽病,每亩用8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125~150g,对水喷雾;防治棉花立枯病,用8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160倍液,进行浸种;防治杉木炭疽病、橡胶树炭疽病,用8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1)不能与砷酸铅、铜制剂、石灰和硫黄混用;

(2)烟草和葫芦对锌敏感,因此使用时需注意;

(3)福美锌以预防为主,应该早期使用,药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福美锌可以和多种杀菌剂混用,相关复配制剂如下:

① 福美锌+福美双:防治苹果树炭疽病。

② 福美锌+多菌灵+福美双:防治苹果树轮纹病、苹果树炭疽病。

③ 福美锌+百菌清+福美双:防治黄瓜霜霉病。

④ 福美锌+甲霜灵:防治黄瓜霜霉病。

⑤ 福美锌+氢氧化铜:防治番茄早疫病。

⑥ 福美锌+多菌灵:防治苹果树炭疽病。

⑦ 福美锌+福美甲胂+福美双:防治大白菜霜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炭疽病、苹果树炭疽病、梨树黑星病、烟草炭疽病、芝麻疫病、水稻纹枯病。代森锌(zineb)CHNSZn,275.76,12122-67-74624

化学名称 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其他名称 锌乃浦,培金,Parzate Zineb,Aspor,ZEB,Dipher。

理化性质 纯品代森锌为白色粉末,工业品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臭鸡蛋味;难溶于水,除吡啶外,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热、潮湿不稳定,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100℃时分解自燃,在酸、碱性介质中易分解,在空气中缓慢分解。

毒性 代森锌原药急性LD(mg/kg):大鼠经口>5000、经皮50>2500;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以2000mg/kg剂量饲喂狗一年,未发现异常现象;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简称“三致”);对植物安全,不易引起药害。

作用特点 代森锌属于低毒、广谱性的杀菌剂。代森锌的有效成分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水中容易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该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原菌孢子并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因此,使用代森锌防治植物病害,应在病害始见期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光照下容易分解,持效期约7天,可以用于防治粮、果、菜等作物的真菌病害。对植物较安全,一般无药害,但烟草及葫芦科植物对锌较敏感,施药时应注意,避免发生药害。

防治对象 代森锌属于广谱性、低毒类杀菌剂,是叶面喷洒时用的保护剂。可用于防治麦类、水稻、蔬菜、果树、烟草等作物的病害,如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麦类锈病,玉米大斑病,白菜、黄瓜霜霉病,番茄炭疽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萝卜、甘蓝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软腐病、黑腐病,苹果、梨黑星病、黑斑病,菠菜霜霉病、白锈病,莴苣霜霉病等,但对白粉病作用差。

使用方法 代森锌主要用于叶面喷洒。作为保护剂,可用于粮、果、菜等作物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对许多病原菌如霜霉病菌、晚疫病菌以及炭疽病菌等防治效果显著,一般用8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1)防治麦类锈病,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药液,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6天喷药1次,一般喷2~3次;防治玉米大斑病,应在发病初期,用6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2)防治蔬菜病害,防治蔬菜叶部病害,应在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一般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以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炭疽病,白菜、萝卜、甘蓝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软腐病、黑腐病,油菜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白锈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黄瓜黑星病,葱紫斑病、霜霉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芹菜疫病、斑枯病,菠菜霜霉病、白锈病等。

(3)防治蔬菜苗期病害,防治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炭疽病,用8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苗期喷雾,连喷1~2次,也可以用代森锌和五氯硝基苯做成“五代合剂”处理土壤,即用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等量混合后,按每平方米育苗床面用混合制剂8~10g。用前将药剂与适量的细土混匀,取三分之一药土撒在床面做垫土,播种后用剩下的三分之二药土作播后覆盖土用,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床面,保持床面湿润,直到幼苗出土后揭膜。

(4)防治烟草立枯病、炭疽病,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药液喷雾,3~5天1次,在定植后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

(5)防治花卉病害及观赏植物叶部病害,如锈病、霜霉病、炭疽病和叶斑病,应在发病前或初期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药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

(6)防治茶的黑点病、炭疽病和茶饼病,在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喷3次。

注意事项

(1)本品为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效果最佳;

(2)葫芦科蔬菜对锌敏感,用药时要严格掌握浓度,不能过高;

(3)不能与铜制剂碱性农药混用,以免降低药效;

(4)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雨淋、光照容易造成有效成分分解;

(5)使用时注意不让药液溅入眼、鼻、口等,用药后要用肥皂洗净脸和手。

相关复配制剂如下。

① 代森锌+中生菌素:防治番茄早疫病。

② 代森锌+甲霜灵:防治黄瓜霜霉病。

③ 代森锌+甲霜灵+三乙膦酸铝:防治黄瓜霜霉病。

④ 代森锌+王铜:防治柑橘树溃疡病。代森锰锌(mancozeb)[CHNSMn]Zn,138x+65y,12427-38-24624xy

化学名称 1,2-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酰锰和锌离子的配位络合物。

其他名称 叶斑青,百乐,大生,Manzeb,Carmazine,Dumate,Trimanin Dithane M 45。

理化性质 纯品代森锰锌为灰黄色粉末,熔点192℃(分解),分解时放出二硫化碳等有毒气体;不溶于水和一般溶剂,遇酸性气体或在高温、高潮湿条件下以及在空气中易分解,分解时可引起燃烧。

毒性 代森锰锌原药急性LD(mg/kg):大鼠经口10000(雄),小50鼠经口>7000;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以16mg/kg剂量饲喂大鼠90天,未发现异常现象;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作用特点 代森锰锌是高效、低毒、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和参与丙酮酸氧化过程的二硫辛酸脱氢酶中的硫氢基结合,从而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可以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使用,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和早疫病等有效。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番茄、菠菜、白菜、甜菜、辣椒、芹菜、菜豆、茄子、莴苣,瓜类如西瓜等,棉花、花生、麦类、水稻、玉米、啤酒花、橡胶,茶、荔枝、樱桃、草莓、葡萄、芒果、香蕉、苹果、梨树,烟草,玫瑰花、月季花等。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 代森锰锌是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对藻菌纲的疫霉属、半知菌类的尾孢属、壳二孢属等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效。代森锰锌对多种果树、蔬菜病害有效,如可防治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瓜类炭疽病、黑星病、赤星病等。

使用方法 用于玉米、麦类、花生、高粱、水稻、番茄等作物的种子包衣、浸种和拌种等,可以防治种传病害和苗期的土传病害。对于大田作物、蔬菜喷药量,人工喷洒一般每亩40~50L药液,拖拉机喷洒则每亩7~10L药液,飞机喷洒则每亩1~2L药液;果树每亩人工喷药量为200~300L。除防治病害外,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一般用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洒。

(1)防治苹果、梨、桃等轮纹病、炭疽病、黑星病、赤星病、叶斑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在幼果期及发病初期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4~6次;防治香蕉叶斑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喷雾,雨季每月施药2次,旱季每月1次;防治柑橘疮痂病、炭疽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稀释液喷雾。

(2)防治花生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于病害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用80%可湿性粉剂每亩200g对水40~50kg均匀喷雾,每隔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