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西汉-东汉(陈舜臣十八史略02)(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4:21:38

点击下载

作者:(日)陈舜臣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风起兮:西汉-东汉(陈舜臣十八史略02)

大风起兮:西汉-东汉(陈舜臣十八史略02)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陈舜臣十八史略.大风起兮:西汉—东汉作者:(日)陈舜臣译者:廖为智排版:AGOOD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01ISBN:9787549537679本书由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〇一纷乱四起

各地地方官连连被杀。有些地方官则干脆率先起义造反。

会稽(浙江省)郡守殷通听到江西(长江西北部)之地的造反已风起云涌,而变得坐立不安。“此地百姓不久也会起而造反。到时候,我一定会成为血祭的对象。与其如此,我为什么不自己起而造反呢?”他于是找来地方上的有力人士项梁,与之商量。“江西之地已全竖起叛旗。这是天将灭秦,天意是无法违抗的。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因此,我想举兵。如今能率领江东子弟打仗的只有你和桓楚两人,我要请你们担任将军。”

听到此话时,项梁大为错愕。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呢?

他原本是计划杀死这名郡守殷通,进而自己竖起叛旗的。

项梁系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燕因败于秦将王翦手下而被杀,但楚人都不相信项燕已死。陈胜、吴广举兵之际,曾经利用楚人此一英雄不死之说而冒用项燕的名义,这一点已如前述。

项将军之子——以此为号召时,楚人一定会踊跃参加起义才对。这和陈胜他们冒用项燕之名不同,他们拥戴的是货真价实的英雄之子。

意图杀害郡守,而郡守却找他共商大计——项梁当然大为错愕。“桓楚正在亡命,那个地方只有小侄知道。我且问问桓楚的去处再说吧!”

项梁如此作答,告辞离去。实际上,桓楚的去处,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都不知道。项梁如此回答,为的是避免正面答复,要赶紧和侄子进行研究。

项梁把经过告诉项羽后,问道:“我们该如何是好?”“这还需要考虑吗?叔叔,这是天赐良机,错过了岂不违背天意?我们立刻把郡守杀掉,呼吁江东子弟起兵吧!”“郡守官邸防备森严啊!”“我们可以乘虚而入,一举解决掉他。您把我带到郡守面前吧!”“好!到时候你佩剑在外面等我。我一喊你就进来,当场砍下郡守的脑袋吧!”“是的,我知道。”项羽昂然地说。

项羽身高八尺,此时二十四岁的他血气方刚、武艺高强,是江东青年中的佼佼者。

项梁同到郡守公馆,说:“小侄知道桓楚所在之地,但派别人去,桓楚一定连见面都不愿意。所以,使者的任务请指派项羽担任。”“好,那就派项羽去见桓楚吧!”“我这就把小侄叫进来,他在外面等着……”

项梁于是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大声喊道:“郡守有请!项羽你进来吧!”“是!”项羽同样大声回道,手执佩剑,大步走了进来。“这个年轻人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嘛!”殷通眯起眼睛望着项羽。这个有为的年轻人将要成为自己的部下——他想到这一点便心花怒放。

项羽笔直走到郡守面前,在场的郡守幕僚,无人料到会有事情发生。他们都认为项羽是进来接受郡守指令,准备以使者身份去见桓楚的。

干吗要走得那么近呢?大家刚开始狐疑时,项羽不但没有停步下来,更以脱兔之势,往前冲去,同时拔出佩剑,吼叫了一声。会稽郡守殷通以反射性动作站了起来。就在他还未站稳之际,项羽的剑已猛然砍到他的脖子上。郡守的头颅喷出血浆,掉落地面后,滚到项梁的脚前。幕僚们蓦然站立起来,项羽立即挥剑砍向他们。这是奇袭。

击杀数十百人。《史记》如此记载。

项梁抓起殷通的头颅,并且拿起郡守的印绶,佩戴在自己身上。

从秦朝开始,郡县官员由中央派遣,“印绶”也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代,一般人甚少听到印绶这个名词。在秦以前,印鉴一般以“玺”为名,后来始皇帝规定“玺”字只归皇帝使用,官吏之印鉴遂以“印”为名,以资区别。这个情形与原本是一般人自称所使用的“朕”字后来归皇帝专用一样。印是官吏身份的证明。绶是穿过印环的带子,长度为一尺二寸,一般以系在腰际的时候居多。

项梁佩带郡守印绶,等于是宣告“会稽郡守在此”。

由于项羽勇猛过人,众人慑于其威势,无人敢吭一声。

项梁于是将举兵之事告知民众。由所属郡的各县召集的精兵达八千之多。

始皇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是最大的行政单位,长官为“守”。郡之下为县,其长官称为“令”。项梁和项羽是以郡为单位起而造反,而以县为单位较小的造反情形也四处可见。

在江苏省北部徐州市的西北,现在也叫沛县的地方。在秦代,沛县是属于泗水郡的。

沛县县令正为如何应付陈胜举兵而日夜苦思。搞不好自己会被崛起的人民杀掉。类似的事情已频频发生。但县令本身竖立叛旗,起而造反,也有遭到朝廷讨伐而被杀的可能。

苦思结果,他决心起而造反,因而叫来书记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等部下商量。“造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人以秦朝官员身份,再怎么登高一呼,沛县子弟也不见得会响应跟随的。不如在外面召集由沛县逃亡出去的人,然后以这批人的力量对县城内的子弟施压吧!”萧何说。“由沛县逃亡出去的,有哪些人呢?”“刘邦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有一百多名手下。”曹参回答。

刘邦是率领从事骊山陵工事的民夫头目,他们由沛县出发。但民夫们在途中陆续逃跑,结果无法前往目的地,若回沛县则得接受处罚,因而不得不逃亡。后来,他自然而然地成了逃亡者的首领。“对,的确有刘邦这么一个人……可是,怎样才能和他取得联络呢?”

县令蹙着眉头,深深叹了一口气。他向来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方法不是没有。有一个叫樊哙的人和刘邦经常有所联络。大人可以派这个人为使者。”萧何回答。

樊哙是个“以屠狗为事”的人。当时的人都嗜吃狗肉,卖肉的人一般以“屠狗”称呼。萧何知道肉贩子樊哙与逃亡中的刘邦暗中互通有无,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加检举。“好,就叫樊哙去找刘邦吧!”

县令难得一见地当场发布命令。不过这并不是决断力使然,而是狗急跳墙心态的自然反应。这不是出于自我意识的行动。果然,在派樊哙以使者身份出发的第二天,县令又开始担忧了。

召刘邦这么个粗人回来,这个决定对吗?他以后会不会爬到我头上来呢?

虽然渐趋衰微,秦王朝依然有全国性的武力组织。陈胜、吴广只是暂时性的奇袭成功,一旦开始正式战争,胜利归谁,还不能预料。倘若秦占优势,造反的人不是都会被斩首吗?

反复思量后,听到刘邦一行人即将回县的消息,县令突然改变日前的命令了。“关闭城门,禁止刘邦党徒进入县城。倘若有人内应,格杀勿论!”

最为惊讶的是书记萧何和监狱官曹参。受县令之托策划造反事宜,现在县令却又不想造反,这两个人还能不大大错愕吗?“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搞不好连我们都会被杀掉。”“于今之计,我们只有逃跑。”

曹参和萧何于是趁着黑夜,翻越城墙逃出县城,准备投靠刘邦。除此以外,他们是没有其他去处的。

刘邦的部下尚不满百,这批人不是逃兵就是逃工,素质之差,任何人看了都要摇头。连为首的刘邦都不是像样的人物。他唯一的长处是为人豪爽和善于用人。

一身褴褛、形同盗贼的刘邦,来到紧闭着的城门前。“喂!你们叫我回来,却让我吃闭门羹。这是什么意思?”说这句话时,他还吐了一口痰。

翻越城墙的萧何和曹参这时来到刘邦面前。“实在对不起,没想到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这都是心猿意马的县令惹出来的,搞得我们也自身难保,还望仁兄见谅。”

萧何和曹参轮流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刘邦听。“好,知道啦,我并没有责怪你们。可恶的是县令,这家伙……”刘邦环抱双臂,有所思量。

不会把事情老放在心里,也是这个人的长处之一。这是刘邦首次举兵,而一开始他就遭遇巨大考验,后来更尝到战败滋味以及其他诸多苦境。老把事情放在心里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彻底的“乐观主义”,可以说是刘邦统一天下的最大原动力。

刘邦放下双臂说:“萧何兄,你会写字吧?”“那当然。不会写字怎能担任县书记呢?”“好,那你就替我写一封信吧!”“要写给什么人呢?”“写给沛县父老。就是所谓的檄文嘛!”“写倒没有问题,可是,这封信如何发出去呢?”“这封信不是写在木简上,而要写在绢布上。写好后缚在箭上,射进城内,不就得了吗?而且信不是只写一份,要多写几份,这样比较有把握。”刘邦说。“这个主意很好。”

萧何对刘邦的脑筋相当佩服。檄文很快就完成:

天下受秦害已久。沛县父老倘若与县令共同死守县城,在诸侯联合军攻打之下,定将遭到屠城命运。沛县县民唯一之求生途径乃诛杀县令,并且由子弟中推举相当之人以呼应诸侯,如此始得确保身家性命。不然,只有悉数被屠杀一途!

这些帛书以弓射进城内。效果远较预期的好。

沛县百姓原就对县令三心二意的作风甚为不满。在这样的时代,人民冀求的是指导力强、值得依赖的领导人物。

就人民的立场而言,本身内心动摇不定的领导者,不但不能仰赖,更会造成恐惧感。

面临生死关头,而赖以求生的领导者却不能依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民还能不恐惧吗?“把那家伙干掉算了!”

战国时代的杀伐风气,这时犹未消除。人民对重税、兵役、劳役等压力的怨嗟,当然会以直接的统治者——县令——为泄恨对象。

沛县住民蜂拥包围县衙门,杀害了县令。

厚厚的城门被推开了。沛县父老迎接刘邦进入城内,并且要把县令印绶交给他。对此,刘邦却固辞不受。“你们看看我的样子,这副德性像个县令吗?”

刘邦翻起破烂的衣袖让大家看。这衣袖不仅破旧不堪,更是沾满污垢。“这个样子确实不像个县令……”

人们有此感觉,但一时之间却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来担任这个职务。刘邦最后还是被推举为县令,称为“沛公”,以“公”称呼县令乃楚国的习惯,这个名称也因此而来。

连县令都不配担任的这个人,后来竟成为天下之主——这一点,谁会料想得到呢?〇二混沌之世“天下好像开始动荡了。”张良抚摸着自己的手臂说。

在他面前的是方士徐福。他是以到东海取长生不老仙药为借口,向始皇帝敲诈不少金钱的人物。他根本还没有到东海仙岛,始皇帝就已死去,现在,已没有这个必要了。“该是动荡的时候了。今后还得由我们继续撼动下去才行。”

这是山东半岛南方基部,约略接近现今青岛市的琅邪之地。窗外可以望到蔚蓝的大海。“徐福兄,为什么没看到你的船队呢?”张良先前就发现这一点,犹豫了半天才发问。

出生韩国宰相家庭的张良,为了向灭亡韩国的秦始皇复仇,雇用投掷力士范发在博浪沙袭击始皇帝,失败后,他躲在下邳(江苏省北部)。期间,他偶尔到琅邪,接受徐福的资助。这些钱用来豢养为了再度发难而雇用的壮士和各地侠义之士。

上次来时,徐福宅邸前的海上停泊一批巨船。始皇帝前来视察时,非让他看到前往仙岛之准备工作确实在进行不可,因此,渡海用的船只的确在建造中。“我的船队出海了。”徐福微笑着回答。“不会是到东海去吧?”“哈!哈!是航向南方的,然后转向西方。我也不知道此刻在什么地方哩!”“航向南方然后转向西方……是入江,对吧?”

当时的“河”指的是黄河,同样,只说“江”是指长江而言。

顺便一提“扬子江”这个名称的由来。南京的偏东方处是镇江(因系南京之口,故有“京口”之别名),唐代时,这个地方的对岸设“扬子县”。扬子县有前往镇江的码头,人们将这一带的长江称为“扬子江”,而外国人却误以此为整条长江的名称。

扬子县后来被废,现在称为仪征市。近代,扬子县曾经恢复旧名达三年之久。那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即位后的事情。由于宣统名溥仪,各地有“仪”字之地名均被更改。当时,仪征县更改为“扬子县”旧名。但清朝于宣统三年灭亡后,扬子县又恢复为仪征县。“你的推测很正确。”徐福神秘地笑着说。“是到鄱阳去吧?”张良追问道。“你真是个千里眼嘛!哈!哈!哈!”徐福这会儿咧开大嘴笑起来。

张良在下邳过的是侠客生涯,同时指挥胡须汉子田筒探查诸国情势。

他探听到一个情报——琅邪徐福频频与鄱地进行交易。徐福派到长江的是巨大船队,交易颇具规模。

鄱地乃长江流入现在江西的一带,指鄱阳湖所在地而言。“据说,鄱之县令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张良说。“你知道的事情真不少嘛!鄱之县令名叫吴芮,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已经把有关你的事情告诉了他。他会帮助你撼动天下的。”“好,我会找机会和他见面……为了称霸中原,一定要有稳固的根基。据说,吴芮这个人甚得民心。那个地方的住民由于和你交易,所以都很富有,生活自然安定嘛!”“让我换个话题。据说,项梁在会稽斩杀郡守揭竿而起。你是不是准备前往参加他们的起义呢?”徐福问道。

项梁亡命期间,曾经到过张良在下邳的住处为食客。这两个人是有一段渊源的。

张良没有回答徐福所问的话,只是缓缓摇了摇头。“还好……如果你准备前往参加项梁阵营,我是坚决表示反对的。项梁是名门族长,自尊心太强了。你是曾经照顾过他的人,所以,他不敢不好好待你。不过,正因为如此,你去了也不会受欢迎的。而且,武门出身的那批人,杀气腾腾。他们能一下子毫不容情地砍掉会稽郡守的头,你一旦去了,脑袋一样随时有可能落地的。”徐福用庆幸口吻说。“你必须把情势看清才动。最重要的是,看人绝不可以看走眼。”

张良对说这句临别赠言的徐福深深一揖,然后离开琅邪,往西方走。

张良根本没有取得天下之野心。

——愚昧的人才想成为天下之主。

他有这样的观念。

——王者之师。

这才是张良的理想。担任意图取得天下之人的指导者,这种事情做起来更有意思。成为皇帝,不但要操许多心,而且很拘束,才不稀罕做呢!

不过,到目前为止,张良并没有这样的对象。他现在才要开始仔细选择有资格做“王者”的人。项梁没有这个资格,这一点已经断定过。因为张良很早就认识项梁,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因而得此结论。至于其他人则有赖适时给予观察和测试,然后再作判断。

舍弃项梁后,张良首先前往造访的,是率先起兵造反的陈胜阵营。

陈胜这时候在干什么?

他正忙着派遣远征军至各处。

派遣武臣、张耳、陈余至旧时赵地之事,已如前述。

副王吴广则率领诸将,正在围攻荥阳。荥阳属三川郡,郡守为宰相李斯的儿子李由。由于李由骁勇善战,吴广陷于苦战。

此外,陈胜授将军印绶给一位叫周文的人,命他攻打西方之秦。这支部队进入函谷关时,已膨胀为战车千乘、兵卒数十万的大军。这是陈胜军队的共同现象,一路收编士兵迅速成长。

这样的军队,在指挥官的能力优异时尚可控制,统御能力稍一松弛,则很有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秦则以一个叫章邯的人为将军,率兵迎战。

章邯所率领的秦军,以依大赦令赦免的骊山囚人为骨干,这并非受过训练的正规兵。双方都是随时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危险性极大的军队。因此,胜负将视指挥官的统御能力而定。

两军在一个叫戏的地方对峙。

戏在现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周幽王被杀的地点就在附近。

论指挥能力,秦之章邯似乎较为优异。这次作战原本出自章邯的进言,可见他有相当的自信。

与之相反,周文(《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为周章)虽然过去曾在楚军担任要职,负责的却是“视日”之事,也就是占卜时日的卜算师。

——今日的战事吉耶?凶耶?

——明日之行事最佳时刻为上午抑或下午?

他的专长是做这类卜算事宜,对战事则一窍不通。

周文率领的数十万军队大败后,从函谷关往东方落荒而逃。他们原先准备在曹阳(今河南省灵宝东)重整部队,结果在章邯部队的追击之下溃不成军,再败走渑池,最后在该地受到致命性挫败。

周文于渑池之役自尽而亡。

时为二世皇帝二年十一月间。

如前所述,秦历以十月为岁首。陈胜吴广举兵是二世皇帝元年七月间的事,因此,周文仅仅于举兵之后的第四个月即败亡。

秦因此而意气昂扬,同时也骄傲自大起来。

秦除章邯外,更派遣司马欣、董翳等将军攻打各地造反军,且连战连捷。

原本认为秦朝已到末日的天下百姓,因听到章邯胜利的消息,而对秦之实力重新评估。

——秦毕竟是天下之主,实力不可小觑,农民造反军无疑是螳臂挡车。

连造反军中也有人开始出现这样的动摇。

陈胜派遣到赵地的远征军统帅武臣以赵王自称,此事已如前述。

在赵王武臣之下一个名叫李良的人,就是这样地起了动摇之心。

——我们的造反有可能成功吗?

他是属于陈胜阵营赵王的人,却有了这样的疑窦。

李良在武臣的命令下攻打常山,更以攻打太原为目标,继续进兵。但由于途中的险路井陉为秦军所据,无法前进,他于是打算折返邯郸(赵王武臣以此地为本营)请求援军。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自称为皇帝使者的人自秦军阵营前来,递交一封信给李良。信中说道:

良曾在朕之下就要职,得皇宠。倘若良有叛赵归秦之意,朕将赦其罪,并授予高官厚禄。

这封信说的是真的吗?敕书而无封缄,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李良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预定行程,准备返回邯郸。

来到邯郸郊外时,李良一行遇到率领百余骑侍从的队列。“喔……是赵王的队列……”

如此认定的李良,立刻从马背上下来,跪伏路旁以示尊重。

事实上,这并不是赵王武臣的队列,坐在舆车里的是武臣的胞姐。她出来郊游,用餐时贪杯了,此刻已烂醉如泥,未能向李良答礼。为此,骑马武士策马趋前,代表其主子答礼:“承蒙礼遇,特此致谢。”

李良一行对赵王近侍大都认得出面孔,而这位武士却是从未见过的人。李良一名幕僚于是问道:“请问,尊上何许人也?”

这名武士倨傲地回答:“敝上乃赵王之胞姐。”

语毕,掉转马首便策马离开。“妈的!”这名幕僚气愤至极,咒骂起来。

李良虽然是赵王部下,却没有必要以臣礼对待赵王胞姐。何况赵王原来的身份远较李良为低。“这样的态度岂不是太失礼吗!您是赵之将军,以礼跪伏路旁,而那个女人却不下车答礼!将军,就算您能忍耐,我们却咽不下这口气。我们赶上去把她干掉吧!”这名幕僚杀气腾腾地说。

听到此话,李良的愤怒之情也油然而生。刚才跪伏在地使他的衣服沾了不少尘土。拍去这些尘土时,他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这时,在井陉接到“敕书”之事闪过他的脑际。

说不定那是真正的敕书……

原本以为很快就会被推翻的秦却固若金汤,这一点,也使他原本游移的心顿时稳定下来。“好!”李良大声叫着。“追上去把那个女人斩掉!”“遵命!”

幕僚策马往前狂奔而去。李良率领的部队跟随其后。

赵王胞姐一行人片刻间悉数被杀害。“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李良扬起马鞭,指向邯郸。“嘿!嗬!”

全军齐声呐喊。他们看到李良鞭指的方向,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李良的部队蜂拥而至,砍下赵王武臣的首级。

周文自杀和李良袭击邯郸,几乎在同时发生。

张耳和陈余,由于平时和邻居交往甚睦,在这些人的协助之下得以躲藏,并且顺利逃出李良占领下的邯郸。

张耳和陈余逃出后,募兵数万,拥立战国时代赵王遗族赵歇为王,以信都(今河北省邢台)为据地。

李良进兵信都,被迎击的陈余部队打得一败涂地。

张耳和陈余由信都再度进入邯郸。

李良败走后,向秦军投降,成为章邯之部下。打败周文的章邯,此时颇有不可一世的气概。纳编李良部队后,他准备着手攻打邯郸。

张良向琅邪徐福告别,并前往西方,此时的天下情势大致如此。

天下一片混沌——张良在这混沌局势中摸索自己要走的方向。〇三兵力问答

周文于二世皇帝二年十一月败死,陈胜则于十二月与秦将章邯交战。就在此时,陈胜为自己的驭者所杀。

十二月之后当然是正月,而在秦则由于“正”与始皇帝之名“政”同音,因此回避使用正字,改称为“端”月。其含义为“最开端之月”。

在这之前,正在包围荥阳的造反军主将吴广,由于为人倨傲,也为部下所杀。

天下因而大乱。

一段时期参加造反军的游移分子李良,后来又归降政府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诸事顺遂。

奉陈胜命令平定南阳的将军宋留,听到陈胜已死的消息,就判断造反军气数已尽,于是立即向秦投降。而秦军却将他送至咸阳,处车裂之刑,以杀鸡儆猴。

这事件使人心更为动摇。

——非有领袖人物不可。

时人普遍这么想。下象棋都需要有将帅,实际战争怎么可以没有领导者呢?

造反军首领秦嘉,听到陈胜已死,立刻拥立一个名叫景驹的人为楚王。“实在拿不定主意到哪里去。真是煞费思量。那就去找新楚王景驹吧!”

向琅邪徐福告别后,率领百名壮丁的张良,为何去何从而煞费心思。结果,在还未抵达楚王景驹所在地之前,他就遇到刘邦了。

刘邦当时率领数千部下,在下邳西方活动。张良在此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刘邦这个名字。

——趁天下大乱而爬升起来的地方角头……

最初,张良只把刘邦视为这样的人物。“仁兄能否告知经略天下的妙法?”

初次见面时,刘邦以如此亲昵态度向张良请教。“天下人心正在大大摇动。人们渴望得到安定。太公兵书有言:唯有能使人民脱离动荡不安局面的人,始有资格经略天下。”张良回答。“那是说,即使迷惘也不能露出迷惘的样子啰?”

刘邦反应快,态度也十分直爽。他还有一个长处是,被指责错误时,不但不以为忤,而且从善如流。“这是个少见的人物。肯虚心求教,并且会接纳别人的意见,一般的领袖人物普遍欠缺的这个美德他却具有……”张良内心暗自佩服。“据说项梁的声势相当大。他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刘邦问道。“他于亡命期间,曾经在我家住过两天。虽然他的族人项伯一待就是数月之久……”“这是为什么呢?”

亡命者离开潜匿之处,通常只在感觉危险之时。既然同罪相偕亡命的族人项伯滞留了数月,所以,这不会是因为安全问题的顾虑。“他大概是不想亏欠于我吧!”张良回答。

不想叨扰别人——有时候是出于不想给人增添麻烦的考虑,有些人则是不愿受人照顾,以免自己日后有欠于人。“这么说,受他照应就不要紧啰?”刘邦道。

受项梁的照应,在项梁的立场来说,是别人有欠于他。“没错。他会表示欢迎吧!”“那我就去投靠项梁。不管怎样,他是目前的最大势力啊……你准备怎么办?”“我因为曾经照顾他两天,所以不想直接隶属于项梁。我就归属项梁之下的人吧!这样比较心安理得。”“项梁之下的人?这么说,你是要助我一臂之力啰?哈!哈!哈!”

刘邦张开大嘴笑起来。

刘邦于沛县崛起后,曾经杀了泗水郡守,兵员人数愈来愈多。

在造反时代,战争的意义在于攻杀敌方大将,并且夺其部下。因此,每次战胜,兵员人数就会增加。换句话说,扩张势力的唯一方法是多打几次仗。

攻城略地后,倘若没有相当兵力留守,这个地方可能随时会被别人掠夺。当时到处都有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组成的强盗集团,所以,土地之争夺是司空见惯的情形。

沛县在徐州北方约七十公里处,其西方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叫丰县的地方。沛和丰是邻县。刘邦举兵后,当然立刻就近攻略丰县。

攻占丰县之后,刘邦派一名叫雍齿的人留守该地。

雍齿是地方上的名士,有着乡下士绅的矜持。

——刘邦只不过是沛县的无赖汉。

向来如此蔑视刘邦的他,如今却供这个无赖汉使唤。雍齿因而甚不服气。“要是像样一点的人,我当然愿意服从……”正如此思忖时,魏前来拉拢他。

自从陈胜举兵以来,曾经被秦灭亡的六国,已在各地纷纷拥“王”自立。其中的魏王咎,在血统上远较刘邦纯正。

由于有魏这个后盾,雍齿于是向刘邦竖起叛旗。“妈的!”

刘邦为此怒不可遏,立刻出兵攻丰。由于雍齿善于坚守,迟迟无法攻克。本来准备一鼓作气收复丰县的刘邦,现在才知道这需要相当的兵力。

雍齿背叛,与陈胜被杀同为二世皇帝二年十二月之事。

陈胜死后,秦嘉拥立的景驹以楚王身份占据一个叫留的地方。留县在沛县东南仅二十公里之处。

刘邦立刻前往留借兵。

未料,留本身的情势相当危急,因为秦将章邯的部队已攻到附近。

刘邦在萧(徐州之西)与秦军交锋,由于胜算不大,因而暂时退回留,然后转攻砀。砀在现今安徽省最北端,是与山东、河南两省邻接的砀山县。

对砀之攻略成功了。战果是将对方的士兵纳编为自己的部队。砀的军队有六千,加上刘邦原本的兵力三千,部队兵员数现已增加为九千了。

张良会晤刘邦就在这个时候。

丰县还没有夺回。

只有九千部队还无法独立。刘邦本来有意投靠楚王景驹,但分析之下,他认为投靠这个人不太有前途。

就在这时,他听到项梁将军在薛地的消息,而且听说他的部队有十几万。此外,项梁更将自称楚王的景驹赶走。

其实,这是理所当然的。

陈胜高举叛旗后,各地豪杰纷纷响应。在诸豪杰中的名门项梁当然声望最隆。因此,在陈胜阵亡后,造反军之主导权理应归项梁掌握。

秦嘉为了抵制项梁,所以很快拥立景驹为“王”,并宣称自己才是造反军之主流。

项梁当然不会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

——陈王率先行事,却战而不利,迄今未知其所在。而今又有秦嘉背叛陈王,拥立景驹为王,岂非大逆不道耶?

他以此为由,进兵攻打秦嘉。

秦嘉于一个叫胡陵的地方败死。景驹逃至魏之故地(开封市附近)后,据说于该地死去。

项梁之所以拥有十几万大军,是收编秦嘉、景驹部队而来的。“虽然如此,拥有十几万大军,未免太多了。”刘邦环抱双臂说。“你向他借五千兵员吧!”张良建议。“五千?这么大的数目他肯借吗?”“说两千他反而不答应,开口要五千,他会乐意借给你的。”“是吗?”刘邦凝视张良的脸,片刻后说,“好,那我就向他借五千兵员吧!”

项梁果然把五千兵卒和十名将校借给刘邦。

刘邦回到沛县后,立刻找来张良:“我现在才明白你为什么说那样的话。由薛带五千兵员回来时,我曾一路上摇头苦思,但现在已不摇头了。因为我明白了其中道理。”“明白最好。”张良莞尔一笑。“我决定今后一切事情都由你做主,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需向我请示。我实在服了你的太公兵法……”刘邦说。“你倒是多留心九千兵员不要被人霸占吧!”“这我知道。”刘邦露出会心的微笑,同时点了一下头。

刘邦原本有九千军队。借给他两千兵员时,这两千个人会被九千个人同化。这对出借的人来说是一件划不来的事。

改为五千的话,情形会如何呢?这个数目是现有人数的近三分之二,因此,不太可能发生被同化之事。不仅如此,倘若这五千兵员成为部队核心,就很有可能成为左右全军动向的力量。搞不好它还有可能鸠占鹊巢,将别人的九千军队占为己有。

因此,把人或东西借给他人,并非“越少越好”。

不能因借到五千兵员而沾沾自喜,这当中还得提防自己的部队被别人吃掉。

刘邦率领一万四千名将士,攻打丰县,好不容易将之攻陷。

刘邦由丰县凯旋时,张良以严肃表情对他说:“我所学的太公兵法乃辅佐帝王之术。我既然效忠于你,现在只有请你当帝王了。”“你等一下……这么重大的事情,岂可如此草率决定?”由于事出突然,刘邦一时显得有些惊惶。“我的主子一定得是帝王才行。”张良以坦然的态度说。“这不太好吧!我此刻的军队只有一万四千人,其中的五千还是借来的。以区区这等人数,怎能称帝呢?”刘邦苦笑道。“陈王以九百人开始啊!”“我的情形不能和他同日而语吧!”“你现在是隶属项梁,对吧?同时,由于你向项梁借来五千兵员,所以正在日夜担心自己的部队会被吃掉,我说得没错吧?”“没错。我没有忘记提防这一点。”“光会提防,不能称为是有办法的人。既然有这层关系,你应该以主动态度,反过来把他吃掉才对!”“什么?要我把项梁的军队……”刘邦变得目瞪口呆。“没错,他有十几万大军。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渔场,渔获量会很大的。”张良道。“这不是异想天开吗?”“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理所当然。也可以说是常识吧!”“你的常识未免太异于常情了!”“项梁带出来的江东子弟只有八千。其他的是越滚越大、自然膨胀的。希望你不要被兵员数目所眩惑。实际上,使兵员数增加到十万、二十万,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万、二十万?”“是啊!”“不管怎样,我相信你所说的一切……我开始认为使兵员数增加到十万、二十万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刘邦说这句话时顿然大声起来。他不是在闹着玩,而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思考着张良话中的真义。

张良常以这样的方法给予野人刘邦思考事情的机会,作为“帝王学”之实地训练。

张良不是在说大话。曾经担任始皇帝秘密警察的胡须汉子田筒,探查项梁阵营后,给了他一个报告:“黥布部队有二万。”

黥布是鄱之长老吴芮的女婿。吴芮和琅邪徐福有深厚的交情。

也就是说,张良有把握随时从项梁阵营抽离二万部队。〇四战云密布

造反军在各地起义时,秦朝宫廷的情形如何?

二世皇帝胡亥从来不上朝。深居甘泉宫的他,日日以观赏相扑、戏剧或马戏为乐。他的身边永远有宦官赵高在旁。赵高这时已任郎中令要职。

小人掌权,绝不会有好事。

赵高以谋略使二世皇帝即位,并且在掌握权力后,立即大肆展开公报私仇之事。

向来被鄙视为卑贱宦官的赵高,心中怀恨的人自然很多。他于是以莫须有罪名加诸所有过去轻视自己的人,将他们一一下狱或处刑。结果,他受到更多人的怨恨。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有人进宫向皇帝报告有关他为非作歹的行径。

皇帝不上朝,就不会有事。想到这一点,他于是又向二世皇帝禀报:“陛下还年轻,现在就上朝裁决政务,说不定有时候会有错失,这等在诸大臣面前暴露缺点之事最好避免为宜。因此,陛下一段时期不要上朝,政务交给我们处理吧!”

二世皇帝才不喜欢处理政务呢!如此正中下怀,便终日以观戏游玩为乐。“我也知道我做起事情来,一定会经常出错。与其出丑难堪,不如什么都不要做啊!”他知道自己的能耐。和已故长兄扶苏的才华相比,有若天渊之别,这一点他并不否认。

一天,赵高对宰相李斯说:“自从陈胜、吴广举兵以来,函谷关之东极不安宁。而陛下却不断征用人民建造阿房宫,并且大量饲养犬马等无用之物为乐。我屡次想请皇上有所收敛,但我是位低职卑的人,说话没有分量。进谏是宰相的职责,你为何不劝阻陛下呢?”“我早就想对陛下有所进谏,可是,陛下许久以来根本不上朝,我连进谏的机会都没有啊!”李斯回答。“如果你确实有意进谏,我来安排晋谒事宜吧!看到陛下较有空时,我会通知你的。”“太好啦!费心之处,实在感激。”李斯对赵高的好意表示谢忱。

我向来非常讨厌这个家伙,不过,倒也有可取之处嘛!李斯心想。

实际上,这是赵高的阴谋。这个卑鄙的小人正意图陷害杰出的兼难得的实行家李斯。

对赵高而言,李斯是最令他局促不安的人,也是这个世上唯一知道拥立二世皇帝秘密的危险人物。他不知道李斯心里想的是什么。总之,李斯在世一天,他就一天不得安宁,更不能为所欲为。这种人非及早诛灭不可。“陛下正闲着。要上奏,最好趁这个时候——”

一天二世皇帝正和女人们饮酒作乐时,赵高派人来到李斯处通报。

李斯以为良机来到,于是赶紧进宫,请求晋谒。

二世皇帝正在乐不可支之际,看到李斯进来做令人扫兴的奏言,心情恶劣至极。他不得不把抱在腿上的女人放下,并且撅起嘴来。

这样的事情接连发生了三次。

二世皇帝终于勃然大怒。“朕闲着的时间多得是,而宰相偏偏每次找朕饮酒取乐的时间求谒。这不是存心跟朕过不去吗!难不成认为朕还年轻,所以好欺负!”

赵高立刻鼓起三寸不烂之舌,说:“李斯知道拥立陛下之秘密。陛下由皇子成为皇帝;奴才也被拔擢为郎中令,而李斯却依旧任丞相之位。他对这一点甚为不满,一直想拥有领土称王。因此,他企盼的是国家发生动乱,这样,就有机会达成自己的野心……依奴才猜想,陈胜那一批人造反,很有可能是丞相幕后操纵的哩!”“有这样的事情吗?”“详情还没有查出来,不过,奴才知道匪徒以丞相的同乡为多。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太守,但,他对横行三川一带的叛军坐视不管。这不是证明他们之间有所联系吗?李斯大概想趁混乱成为田常吧?”

田常是齐简公之臣,是在朝廷杀害主君而夺了齐国的人。“这……这样的奸臣岂……岂可饶恕……”

二世皇帝既惊又恐,脸色都变白了。“即刻把李斯拿下审问!”“遵命。”

赵高叩头领命。

李斯遂被下狱,并且受到拷问。

造反阵营于陈胜死后,率领十多万军队的项梁成为主导。

后来成为汉高祖的刘邦就在项梁麾下,这一点已如前述。

项家乃楚国将军望族,这个家族充满典型的军人气质。

也就是说,他们的个性刚烈,自尊心强,喜欢自我表现,自傲且顽固。

秦将章邯攻打栗(今河南省)时,项梁派朱鸡石、余樊君二将迎战,结果打了一场败仗。余樊君阵亡,朱鸡石则败走胡陵。项梁激怒之下,亲自率兵,攻杀了自己的部将朱鸡石。他此举的目的在于追究身为将军的责任,人们听到这件事情时莫不摇头,说:“项梁的作风未免太严苛了。”

项梁的侄子项羽奉叔叔之命攻打襄城(在河南省),由于守兵抵死坚守,所以迟迟未能攻陷。后来好不容易攻下时,项羽说:“这些守兵好可恶。把他们全活埋了!”

项羽的手下于是挖掘极大的坑,将降伏的守兵全数活埋。作风同样刚烈强硬。

二世皇帝二年六月,项梁召集造反阵营诸将至薛。薛在刘邦之据地沛县的东北,是现今山东省滕州市一带,周代时为一小国。

项梁召集诸将的目的,是由于陈胜之死已获确认,因而对今后的方针进行检讨。“我们今后应该如何,愿闻各位高见。”

实际上,项梁并不是会听从别人意见的人。他召集诸将,为的是要宣布他自己的方针,此外也想借“召集”而显示自己的实力。召集诸侯的人就是霸王,这是春秋时代以来的习惯。

与会人士中有位名叫范增的七十岁老者,他并不是项梁的部将,而是听到此地要开造反军高层会议,所以自行前来参加。或许这是老年人的厚脸皮所致吧?

这位老者范增发表了一场演说。“陈胜的失败,是由于自立为王的缘故。但被秦灭亡的六国之怨恨,才是可能成为将秦推翻之原动力。因此,他应该拥立六国之遗族为王。六国中受秦迫害最惨烈的是楚。楚怀王为秦之奸计所陷而被掳,不得归国而饮恨客死于秦。楚人迄今仍每每想到怀王便潸然流泪。楚曾预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崛起诸将竞相跟随你,这是因为你是楚国将军家族出身,期待你会拥立楚之子孙当王。我说的话,你明白没有?”

项梁对此频频点头。

听说一个名叫“心”的人,是楚怀王的孙子,正在一个地方受雇,从事牧羊工作。项梁于是拥立此人,使之以“楚怀王”为名。让他使用与其祖父同样的称号,为的是要使楚人奋起。

由于新中心成立,造反军更加意气轩昂。

刘邦及项羽等新中心少壮派将军攻陷城阳,破秦军于濮阳,进军西方后,更斩了三川郡太守——李斯的长子李由。

这时候,李由的父亲李斯正身系囹圄。

咸阳派出调查官员侦讯李由,但他们抵达三川郡时,李由已被杀。

宦官赵高陷害的,并不以左丞相李斯为满足。他意图消除所有政敌,好使自己高枕无忧。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也以“未能镇压土匪”为由,为刑吏所逮捕。不堪受辱的这两个人最后也自尽了。

李斯于咸阳之市被处“五刑”(割断鼻、耳、舌、足,而后鞭打并腰斩)。

被带往刑场途中,李斯回头望着坐在一旁的次子说:“我原本盼望能有机会再度和你带着黄狗,由上蔡东门出去猎兔……如今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语毕,父子相拥而泣。

这是二世皇帝二年七月,也是项梁拥立楚怀王的次月之事。

武门之人承袭的是傲慢血统。由于连战皆捷,楚军逐渐有了轻视秦军的倾向。“秦军全是连听到风吹声也会心惊胆战的怯懦之徒。我们且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歼灭他们,一口气冲到咸阳吧!”甚至统帅项梁都以这样的豪语助长士兵的傲气。

——项梁军定将溃败。

造反军中有人如此预言。他的名字叫做宋义。

秦军虽然连败,却不至于兵败如山倒。秦在总动员令下,不断将增援部队送往前线。

担任统率任务的是名将章邯。

秦军在定陶(今山东省西部)许久以来第一次大破楚军。这批楚军由项梁率领。项梁于此役阵亡。

章邯而后率兵北进,渡黄河攻打赵。以赵歇为王、张耳为宰相的赵,敌不过秦军之攻击而逃至巨鹿(在河北省南部)。

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宋义是因为预言项梁会败而才华受到赏识。

项羽和范增分别被任命为次将和末将。这批军队奉命前往救赵。

项羽对这项人事任命极为不满。

由于预言我叔叔会打败仗而爬升起来,岂有此理!

宋义为上将,而自己是居于其下的副将……自尊心极强的项羽,为此颇为愤慨。

宋义率领的楚军到安阳(接近河南省和河北省之边界)后,在该地滞留达四十六日之久。

副将项羽多次促请宋义进击。“哈哈!穿着笨重的铠甲,手执刀枪纵横奔驰疆场,在这一方面,我当然比不上你。可是,坐下来思考策略,在这一方面,我比你强上许多。现在最好的方法是让秦和赵拼个你死我活。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于攻破秦军,先让秦军战到筋疲力尽的程度,然后一举将之击倒,不是上上策吗?我劝你不要着急,慢慢等着吧!”宋义以对待后生小辈的口吻对项羽说。

宋义为了与齐缔结友好关系,决定派自己的儿子宋襄前往交涉。这时候,诸侯纷纷拥立王室,齐则由被章邯杀死的田儋之子田市为王。

宋义为即将赴齐的儿子设了盛大的送别宴。

时值十一月,且这一年的九月是闰月,时序已入严寒季节。此外,由于连绵大雨,士卒无不挨饿受冻。这一年也发生饥馑,楚军由于长期滞留,军粮即将告罄。

看到以地瓜或菽(豆子)充饥的兵卒时,项羽油然生起怒意。上将军宋义不以士卒为悯,却以佳肴为儿子设盛大别宴!等待秦军筋疲力尽——这不是说屁话吗!秦军攻破赵军后,精神定会加倍抖擞!这就是战争!连这一点都不知道的人在担任上将军,岂不是在开玩笑!我为这批士卒打抱不平!非为他们设想不可!

清晨,项羽求见上将军宋义。“你又来催促进军之事,是吗?不管怎样,先进来吧!”宋义在帐幕里对项羽说。

项羽左手掀起帐幕,进入里面。他的右手持着白刃。“哇……”

帐幕里传出惨叫声。

项羽再度掀起帐幕走出来,他手中提着还在淌血的宋义首级。

——宋义与齐密谋叛楚,因而将之诛杀!

项羽如此告知全军。〇五双雄出阵

始皇帝死后,由于陈胜、吴广竖起叛旗,天下因而陷于大乱。这天下大乱有两个层面,其一是被秦灭亡的六国之遗族、遗民起而对秦报仇,其二则为被压迫的农民起而叛乱。

陈胜、吴广之举兵当然属于农民造反,天下大乱因而揭幕。但与此呼应的有力造反团体,大半是为了对秦报仇。

硬拖出在民间悠闲牧羊的楚王后裔为“楚怀王”,这是因为复仇之战非得有一精神象征不可。

楚怀王的任务只是激励诸将、允诺事成之后的褒奖事宜,等于指挥交通的警察。“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推翻秦。我将封第一个攻进关中并且平定该地的人为关中王。”怀王对诸将宣告。

关中泛指以秦都咸阳为中心的一带而言。

虽然多少已起摇动,秦毕竟是天下之主,其军队也相当精锐。

秦将章邯于攻破项梁后,转而攻赵,并且将巨鹿(今河北省南部之巨鹿县)包围。由于赵向诸侯请求救援,诸侯遂应所请,纷纷出兵,但只是在十几个地方筑造城寨,观战而已。

楚怀王所派出的上将军宋义也一样,企图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势,却被积极派副将项羽所斩。由于项羽已掌握全军,楚怀王不得不任命他为上将军。

实际上,怀王非常厌恶项羽。

虽已就王位,但怀王在不久之前还只是个受雇于人的牧羊人。因此,他对庶民的心理非常了解。一般老百姓绝不愿意拥戴项羽这等性情刚烈的人,因为他丝毫不以庶民生活为念。他在攻陷襄城时,曾以顽强抵抗为由,将全城男女老幼悉数活埋,其人性之残忍由此可见一斑。“陈王也好,项梁也好,我军过去攻占的土地不知凡几,结果却被打败,为什么呢?主要是军队只知勇猛表现,却草菅百姓性命的缘故。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到百姓协力的。所以,卑职希望这次选派征西将军时,不要以统率队伍能力强者为考量,而要选择对百姓宽厚的人物。”

听到白发老臣的发言,怀王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这位老臣名叫陈溪,过去出仕于灭亡前的楚国朝廷。据说,这个人出仕期间毫无建树。由于他和项梁的父亲是朋友,所以经由项梁的介绍而到怀王身边伺候。

——我知道这个人一点用处也没有。大王就当做摆饰,把他放在身边吧!

项梁如此推荐陈溪。

反正你是没有实权的傀儡,身边根本不需要干练之士。项梁当时大概如此以为吧?

然而项梁说的一点没错,到任后的陈溪简直像个木头人,毫无表现。但他刚才首次发表的意见,却和怀王的想法不谋而合。“说得好……统率军队能力不必太强……要对待百姓宽厚……对!派刘邦担任这个职务应该最适合!”

怀王决定选任刘邦为征西统帅。

倘若项梁在世,他一定不会让傀儡一般的怀王掌握统帅的任命权。由于这是项梁阵亡后不久的混乱时期,怀王才得以行使这项任命。“卑职想推举的就是沛公,大王却在卑职尚未启口之前就把这个名字说出来。卑职认为这是大王明智之举。”老臣陈溪抬起头说。“大家都说你的记忆力不好,丝毫没有创见。现在我才知道如此批评你是不对的。你刚才的进言太好啦!”“谢大王夸奖。”

老臣陈溪告退下去。

项梁死后,怀王将国都移至彭城(徐州市)。陈溪回到彭城内的宿舍。“反正我只是鹦鹉学语嘛……”走进宿舍门口时,他如此自言自语。

进入宿舍后,他笔直走进最里面的房间。房间里有一个人端坐在那儿等着他。“结果如何?”那个人问道。“我完全照你的话进言,结果大王大大嘉许了我一番……谢谢你。以后如果再有什么事情需要通过我禀奏,你尽管吩咐吧!”陈溪说。“征西军统帅任命事宜……”“你放心吧!大王说过要指派沛公的。”“那太好啦!”

端坐着的人原来是张良。

前往巨鹿救援赵军的项羽,奋战如鬼神。

全军渡河之后,他不但把所有的船只沉入河里,更将锅釜以及宿营用的帐篷全部烧光——破釜沉舟,表示绝不退却。“全军只准携带三日份口粮,绝不许超过此数!”

项羽下此命令,意谓决心三日内破敌。他心急如焚,由此可见。他必须尽早结束在河北之地的战役,然后进兵西方。非第一个攻入关中不可,绝不能输给刘邦。“谁退却我就斩谁!”

将兵莫不奋勇向前。

包围巨鹿的秦将领是王离、苏角、涉间等人。统帅章邯将本营置于巨鹿之南,并大筑甬道,以输送武器和粮食。

甬道是两边筑有防壁的道路。

项羽反包围王离军队,经过九次攻击后,成功地切断甬道,也就是切断了补给线。

此际,项羽军队的呐喊声几乎足以摇撼天地。

——楚之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史书如此记载,可见当时的战况何等惨烈。而且这次战役有众多旁观者,如前所述,受陈余之邀前来救援的诸侯军队,都在各自的城寨中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姿态。他们爬到城壁上看着这场战斗,看得十分出神。“项羽军实在勇猛!”“这般果敢的战斗精神,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项羽真会指挥部队!”“在这样的将军领导下打仗应该很过瘾,一定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吧!”

他们莫不如此赞叹。

此役,秦将王离被俘,苏角阵亡,不愿意投降的涉间则投火自尽。

战斗结束后,观战良久的诸侯将军纷纷来到项羽阵前,表示愿意接受其指挥。楚之上将军项羽,现在成了诸侯之上将军。

项羽正在解救巨鹿之围时,率领征西军的刘邦已暴露出不善于作战的弱点,一切都在不顺利的状态之下。

刘邦由据地砀出发后,抵达成阳。成阳相传为太古时代尧帝去世之地,在现今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黄河流经其旁。只是,当时的黄河水路在更偏北之处。

由成阳来到昌邑时,与彭越军合流。彭越是昌邑之地的盗匪首领,手下均为地方游侠或无赖。这样的团体在当时是充斥各地的。

昌邑不是现今之山东省昌邑市。虽然也在山东省,但这个地方却在完全不同方向的成武县之东、金乡县之西。

虽然收编当地的杂牌军,却连在附近的一支秦军都打不过。

——栗有刚武侯之军,兵数约四千。

张良放出去的探子回来报告这项情报。

刚武侯是隶属楚怀王的武将,算来是友军。“我们找刚武侯借兵如何?”刘邦问张良的意见。“他大概不肯吧!刚武侯是以小气闻名的。”“是吗?那我们如何是好呢?”“抢夺啊!把这四千士兵抢过来。”“喔,对!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向友军部将抢夺士兵,这样的事情听来不近情理,但这在当时一点也不稀奇。“相信刚武侯的士兵也盼望被别人抢夺。”张良说。

应该西进的刘邦暂时率领部队折返至栗,抢夺刚武侯的四千士兵后,再度攻打昌邑,结果还是攻不下来。“没有必要攻下每一个城。攻不下的城我们就不去管它,继续前进就是了。昌邑秦军士气尚未高昂到会追击我们的程度。这一点不必担心。”张良说。

连士气不甚高昂的军队都攻不破,刘邦部队的战斗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见。

刘邦还在昌邑陷入胶着状态时,项羽已俘获王离,与秦之统帅章邯军队在漳水对峙。

被俘获的王离,是始皇帝时代老将王翦的孙子。而项羽的祖父项燕则被王翦所杀。“你对我的战略服了吧?”项羽向俘虏王离问道。对降将也要显耀一下自己的本事,项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胜负不是只靠军略和武勇决定的。”王离回答。“你还不认输吗?为什么不承认不如我呢?”

项羽一定要从降将口中听到“甘拜下风”这句话才会罢休。“不!”王离摇头说,“我家包括祖父王翦、父亲王贲和我本人,三代都是秦国将军,经过无数次战役,夺过无数人命。我是因历代杀戮而得到报应,所以才打败仗的。”“你毕竟是武门之后,才这般死鸭子嘴硬。不过,我告诉你,我家也是代代武将,光是我杀过的人数,都要多过你家三代。而我却诸事顺遂,因此,报应之说是根本不成立的。”“这是报应之时还未到而已。”“好,那我就慢慢等待接受报应吧……我问你,什么人会让我受到报应呢?”“那当然是天。”“天?好,我会好好记住这一点的。”

项羽以怜悯的眼光望了一下王离。王离则将脸别开。

这时候,一名手下趋前,报告陈余来访之事。“喔,他来是为了那件事……让他等着吧!”

实际上项羽并非另外有事,而他却故意让陈余苦等。“那件事情”指的是讨论准备致章邯的劝降文书。“你把大意说给我听吧!”项羽道。

这封信,内容好像很长。陈余带来的是一大捆竹简。

——书以能记姓名为足。

年轻时叔叔项梁要他读书时,项羽会如此回答。书只需读到会写自己名字的程度就够——这样的项羽,学问当然极其有限。而且,向来讨厌读书的他,看见陈余带来的一大捆竹简就感觉头痛,压根儿没有心情去读它。“是的。”

陈余开始说明文书大意。

秦将中,转战南北屡获大胜的白起,以及逐戎狄于北并筑造长城之蒙恬,皆被皇帝赐死。在秦国,纵有功勋却因故被杀乃常有之事。无罪者尚且如此,而章邯将军您率领军队转战各地三年之间,损失兵士达数十万之巨。结果,无数叛军是否已被镇压?不!叛军之势力毋宁说是与日俱增。在法律至上的秦,此项责任非得有人背负不可。丞相赵高将担负此项责任乎?该卑鄙小人断无可能有此担当。届时必转嫁责任并诛杀将军您乃意料中之事。

将军若有功,则因赵高之嫉妒而将被诛;无功,则亦难逃腰斩之刑。尚盼阁下慎思,天将灭秦乃昭然若揭之事。将军倘若与诸侯联合攻秦,定将有南面为王之日。欲为王,或欲被斩,望请三思……“章邯会因为读了这封信而投降吗?”听完大意之说明后,项羽问道。“依卑职之见,可能性大约五成吧!”陈余回答。

同时,在章邯大营内,跑了一趟咸阳的长史欣,正向章邯建议投降。“赵高是难缠的家伙,将军无论胜或败,结果一定会被处死。将军应该有所考量。”长史欣以恳切语气说。“结盟之事,项羽会同意吗?”章邯深深叹了一口气。“应该有五成的机会吧!”“是吗?……项羽正企盼立功的机会。平白失去这个机会,他会甘心吗?”“可是,楚军正缺乏军粮。这一点项羽自己很清楚,所以他大有可能接受盟约之议。”“既然对方缺乏军粮,我们不是可以长期作战吗?”章邯没有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即使长期作战而获胜,结果还是死路一条,将军难道没有想到这一点吗?”长史欣似乎反对章邯心猿意马,以断然口气说。〇六西进之路

项羽接受章邯投降并缔结盟约后,立他为“雍王”。只是,项羽把章邯留在楚军内,任命长史欣为上将军,率领归降的二十万秦军。

项羽之所以接受章邯投降,不是因为缺乏军粮,他只是没有时间和章邯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周旋,他非第一个攻进咸阳不可。也就是说,他在赶时间。

纳编在巨鹿观战的诸侯军后,项羽手下已有四五十万大军,现在加上二十万秦军,数目一下子增至六七十万之多。这批大军由河北省南部出发,走与黄河平行之线向西南前进,来到现在洛阳之北的孟津附近后,渡过黄河,并且在一个叫新安的地方整顿部队。就现在的地图来看,项羽应该会进入洛阳,实际上,当时的洛阳城在现今位置更远的东方。因此,急着往西的项羽,根本不可能会有折返的念头。

项羽在漳水与章邯将军对峙的时间长达四个月。

——刘邦还在昌邑一带转来转去。他们好像对那个城束手无策。

项羽接到的是这样的情报。

——区区两万左右的军队还能干什么!那种地痞流氓出身的人,哪里知道战争是怎么打的?他们充其量只会打群架。

项羽压根儿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竞争。只是,既然为竞争,所以时间上还是要赶,不过,他的确看扁了刘邦。何况在与章邯对阵期间,他由河南方面得到的情报都是这样的:

——刘邦为攻不下昌邑而焦头烂额。

——刘邦军正在闹粮荒。

原来这都是张良收买项羽之情报人员所做的假报告。之所以如此,目的在于使项羽心生大意。

实际上,刘邦采纳张良的进言,弃昌邑秦军于不顾,正一路赶往西方。

收编刚武侯的四千兵员和彭越的盗匪部队后,刘邦的部队人数也已超过三万。这样的数目当然不能和项羽大军相提并论,不过,小型部队却有一个好处:行动敏捷。

项羽习惯事必躬亲,这是他认为自己什么事都能做的自信心所使然。相较之下,无赖汉出身的刘邦则有自知之明。以作战为例,他常说:“张良比我行,一切听他的吧!”实际上他什么事情也都让张良做主,毋宁是有低估自己才能的倾向。

他另外常说的一句话是:“哪里能找到有才干的人呢?”这件事传出去后,常有各种不同的人物来到刘邦阵地毛遂自荐。刘邦当然没有随便采用这些人。光说不练、没有实际能力的人,他能一眼识破。论及刘邦的长处,那便是鉴别人物的眼光吧!

刘邦最讨厌儒者。据说,他看到儒者就会兴起尿意。儒者都戴有儒冠,而刘邦每次看到儒者就会说:“把你的帽子脱下来给我!”然后撒尿于其中。这样的领袖人物,其行径实在叫人不敢恭维。他之所以对儒者如此,理由在于他们喜欢高谈阔论,说的尽是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名叫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人。

郦食其的建树非常多。他和陈留县令素有交情,替刘邦对之晓以利害,使其无条件开城接受刘邦的部队。陈留不但储藏颇多粮食,壮丁人数也不少。郦食其之弟郦商率领数千士兵跟随刘邦,他本人更以外交官身份游说诸侯。他这样做,当然是为了刘邦。

刘邦部队在西进路上因而次第增加兵员。与之相反,一开始就拥有数十万大军的项羽,行动难免迟钝,进军速度也相当缓慢。

陈留在开封之偏东南方处。刘邦军由此攻打开封,由于该城秦军守备坚固,所以迟迟无法攻陷。这时如果换成项羽,一定会尽全力猛攻到底。刘邦却和在昌邑时一样,放弃开封,转而攻打北方白马(河南省滑县附近)的秦军,而后南下攻打颍阳(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

攻打颍阳后,再北上攻略有“天下之险”之称的辕。这个地方过去是韩的势力范围,因此,韩国宰相家族出身的张良,为刘邦带来极大利益与方便。

这时候,他得到赵之司马卬为了攻打函谷关,准备由北方渡黄河之情报。刘邦军队因而更行北进,破坏了孟津东方之平阴渡口。

之后南下,在洛阳之东与秦兵交锋,结果出师不利,退兵到阳城,整顿部队——以上是刘邦军大致的行军经过,可见其前进路线甚为曲折,也就是说,刘邦的作战方式是很有弹性的。项羽走的则为笔直路线。

刘邦军继续南下后,攻略南阳郡。南阳郡守退到宛城后坚守该城。“还是循例,丢下宛城一路往西前进吧!”刘邦说。

在昌邑和开封时的情形都是如此,遇到对方据城坚守时他们就放弃攻略,绕过该处。“这会儿可不行。”向来采取视情形不战而过方式的张良,这次却表示反对。“为什么呢?”刘邦讶异地问。“这个地方的情形和昌邑、开封不同,据守此地的是强兵。这个郡有数十个城,人才和物产都极为丰富。我们不战而过,径行西进,他们一定会追击过来的。”“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暂且西进。”“这不是不战而过吗?”“我们绕过之后再回过头来攻打。不过,回头时要把旗帜换掉。”张良回答。“把旗帜换掉……”刘邦思考片刻,突然若有所悟地大笑起来,“哦,原来如此。我知道了!哈!哈!哈!”

三万大军通过的第二天,又有一批部队前来围城——在这个情形之下,守城军队一定会认为这是两批不同的军队。可见敌军的实力不弱,而且是有计划的作战方式。倘若坚守激战,包围军一定会召回先前通过的三万友军,然后合力一举屠城。眼前的敌军尚能应付,但对方请来强大援军时,这个城还守得住吗?

据守宛城的南阳郡守,绝望之余意图自尽,却为食客陈恢所劝阻。“大人千万不可寻短见,这个局面且让我来应付吧!”

陈恢于是走出城外,来到刘邦阵营进行游说:“现在展开殊死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南阳郡是个大郡,郡内有数十个城,士兵也都非常精锐。即使宛城被攻陷,贵军一定也是死伤累累,况且其他各城亦不会放过贵军。据说,楚王承诺第一个攻入关中者为关中王,倘若贵军在此地硬战到底,不是不可能抢先攻入关中吗?”“那你要我们如何呢?”“我建议双方缔结和议,同时封南阳郡守为侯,留在宛城,贵军则继续向西进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