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伊朗(世界遗产地理·口袋旅行笔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4:54:53

点击下载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著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下一站,伊朗(世界遗产地理·口袋旅行笔记)

下一站,伊朗(世界遗产地理·口袋旅行笔记)试读:

现代伊朗“关键词”

撰文/陈立樵   (作者系台湾台北辅仁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世界各国文化与宗教的高下优劣,并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伊朗也不例外。几千年以来,伊朗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也并非完全一脉相承。本文将利用四个“关键词”,形塑现代伊朗。● 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是亚兹德城市地标建筑,建筑宏大壮观,两个尖塔直指云天,圆拱形建筑很有特点。广场前的草地,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摄影/Eric Martin-DragonImage

关于,坊间一直流传着“三十年一轮回”的说法。而中国有一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伊朗的30年轮回之说,是否印证了这句谚语?现代伊朗,又在经历怎样的轮回?

当下的伊朗是由伊斯兰宗教人士掌政的国家,对外界来说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然而,伊朗历史悠久,曾经是琐罗亚斯德(Zoroastrian)国家,而后是伊斯兰国家,曾经雄霸西亚地区,也曾经分崩离析,融合了不同文化传统,呈现出多样的特色,不单只是伊斯兰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公元前6世纪波希战争中的阿契米德王朝(Achaemenid),也可以看到影响罗马与中国的萨珊王朝(Sassanid),尽管之后遭受阿拉伯人摧毁,也经历过蒙古人所建立的伊利汗国(Ilkhanid),随后也有拥有广大领土的萨法维王朝(Safavid),与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分庭抗礼,到了近现代则有周旋于西方列强的恺加王朝(Qajar)。

今天,在这块土地上,有古代遗迹供给现在的人们缅怀,也有复杂的人文历史可供人探讨。

关键词一:王位继承

几百年来,民主革命让曾经辉煌上千年的君权纷纷进入历史的隧道。末代君王的境遇也不尽相同,在来势如潮的变革面前,一些君王选择了顺应,而另一些则选择了对立。

自17世纪萨法维王朝衰亡之后,伊朗进入部落征战的时期。1799年,北方的恺加部落成为强大势力之后,建立了新的朝代,以德黑兰为首都,近现代的伊朗便是从恺加王朝开始。恺加王位继承的特色,除了王储是国王的长子之外,还须担任过伊朗西北方的阿塞拜疆省长。其实自萨法维朝开始,伊朗西北方与俄国、奥斯曼帝国已有边界安全与划分的纠纷,以致于伊朗西北地区为处理外交的重要地区。于是,熟悉伊朗与俄国、奥斯曼帝国交界的事务,是王储担任国王之前的基本训练。

不过,王位继承制度在1896年穆萨法尔丁国王(Mozaffar al-Din Shah)登基之后,出现了动摇的现象。在担任阿塞拜疆省长时,穆萨法尔丁便特意向俄国靠拢,在20世纪初期更接受大笔俄国贷款。其实,对俄友好是经过缜密考虑的,毕竟俄国在19世纪末的势力越趋壮大,伊朗与俄国领土接壤,维持和缓关系是相当必要的策略。然而,民众却不见得能够体会这样的做法。因此,反对穆萨法尔丁的势力,便是以阿塞拜疆与德黑兰最为庞大,要求制订宪法、限制国王权力,也要抵制强权压力。穆萨法尔丁国王固然同意改革,但由于对俄关系难以让民众满意,遂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虽然在1906年年底同意宪法制订,这就是伊朗宪政革命(Iranian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of 1906),但几日之后穆萨法尔丁就病逝了。

宪法制订之后,尽管伊朗的政治要角改由国会担任,但仍有虚位国王。穆萨法尔丁去世之后,王储穆罕默德·阿里(Mohammad ‘Ali)由阿塞拜疆前往德黑兰登基,经历了君主制度与宪法制度转换的阵痛过程。穆罕默德·阿里承继其父亲的决策方针:对俄友好、也认同宪法。但是,在穆罕默德·阿里眼里,国会议员对宪政体制不熟、也带有浓厚的反俄情绪,对内政与外交完全没有帮助。国王与国会交恶之下,1908年6月,国王动用个人的武装卫队炮击国会大楼。国会没了,国王却面对更多的地方反对势力,最后在1909年7月遭到罢黜而下台。即位的新国王阿赫马德(Ahmad)年纪幼小,政治影响力始终不大,政权为军人礼萨汗(Reza Khan)掌握,最后阿赫马德国王于1925年遭礼萨汗流放,新朝巴列维(Pahlavi)成立,礼萨汗为第一任巴列维国王。然而,1941年礼萨汗退位,小巴列维穆罕默德·礼萨(Mohammad Reza)在1979年革命后下台,巴列维王朝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王位继承制度。1979年革命之后,宗教人士担任精神领袖,伊朗王位继承就此走入历史。● 从设拉子的古兰门通过,是一种幸福。摄影/Eric Martin-DragonImage

关键词二:石油开采

石油被现代人称为“黑色的黄金”,而伊朗石油的力量强大到能影响现代国际局势。

英国在19世纪中叶之后,就有意图要在伊朗境内开采石油。英国取得开采利权的方式,就是先以官方资格与伊朗对谈,取得同意之后便由专业人士与伊朗签署利权。英国最后于1901年取得伊朗同意,由资本家达西与伊朗首相阿敏阿苏檀签署《1901年石油利权》,英国有60年的时间可以在伊朗领土内开采石油。1908年英国在伊朗西南部的所罗门清真寺挖到石油,英国波斯石油公司也于1909年成立。

在《1901年石油利权》之中,伊朗只有16%的利润可得。由现在的角度来看,英国对伊朗的压榨甚为可恶,这根本是不平等的利权签署。然而,时代不同、看法不同,1901年的伊朗并不需要石油,而英国想要开发这样的自然资源,取得较多利润也是合理的。此外,当时伊朗中央政府摇摇欲坠,英国人正在伊朗西南部开采石油,于1905年另与伊朗地方部落巴赫提亚里签署石油协议。可见英国人对于伊朗政府的稳定失去信心,另与部落签署协议也是保障权益的另一种方式。部落表示只领取3%的利润,似乎更加受到压榨。

然而,从相关文献与档案来看,部落并无不悦,英国人对此也颇为讶异。不过,伊朗政府认为英国人不该与巴赫提亚里部落签署协议,主张1905年协议无效,但英国人并不在意。于是,利权与协议都是签署双方同意的结果,不能以现在的角度来批判过去。但是,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而不顾伊朗政府的权威性,就显露出英国外交的傲慢之处。

时过境迁,伊朗也了解了石油在政经方面的地位,遂不再让英国予取予求,转而努力维护石油方面的权益。重订新的石油协议,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伊朗追求的目标。当然英国还是比伊朗强势,但伊朗的努力在1933年有了结果,新的英伊石油协议签署,伊朗限缩了英国开采石油的区域,也拉近彼此的利润差距。20世纪50年代初期,伊朗首相穆沙迪克更推动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将英国在伊朗的石油公司赶出去,使得英国人得另起炉灶,成立新的英国石油公司。

英国在伊朗开采到石油,其实算是改变中东发展的转折点,但这项重大成果最后却结束得如此黯淡。而且,英国在寻觅新的石油据点时,还得呼吁民众共克时艰,选择小车作为代步工具,以节省用油。目前英国人多开小车,也算是20世纪50年代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影响之一。

关键词三:周旋于西方势力

近200年来,西方列强在伊朗争夺与划分势力范围,使得伊朗不得不玩多手策略。恺加王朝新兴时,以对外征战、收复失土的方式来展现其权威性。在西北方,伊朗与俄国交战,为了取得前朝所拥有的乔治亚、阿塞拜疆,然而征战未成,与俄国签署《1828年土库曼查宜条约》,伊朗让予俄国领事裁判权;在东方,伊朗欲控制贺拉特,面对英国人的军队,最后签署《1857年巴黎条约》,伊朗不再驻军于贺拉特。战争失利,伊朗改变策略,转而借由给予列强利权、申请列强贷款的方式,来取得较为和缓的对外关系,直至20世纪初期多是如此做法。

长期以来,列强在伊朗争夺势力范围,但又不愿意有利益的直接冲突,遂不断强调伊朗的缓冲国身份,主张维护伊朗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不过,伊朗若有任何违反西方利益的作为,西方国家必然介入,伊朗的主权就不能独立、领土也不会完整。例如,1914年欧战爆发,伊朗虽宣布中立,但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在伊朗西北边境交战,导致伊朗损失惨重,甚至出现饥荒问题。俄国在伊朗北方的军事力量大增,也使得在南方波斯湾的英国开始部署军队。不过,战争结束之际,伊朗试图找寻收回权益的机会。俄国爆发革命,国势衰弱。新的苏维埃政府与伊朗于1921年签署《苏伊友好条约》,伊朗不再给予苏维埃领事裁判权,苏维埃也得从伊朗撤离军事力量。英国在伊朗的影响力起落颇大,虽然有《1919年英伊条约》签署,英国承认伊朗为主权独立国家,让伊朗加入国际联盟,英国也得以在伊朗部署军队、协助伊朗改革。对英苏条约之签订,显示了伊朗欲独立自主的企图。克尔曼的巴扎。摄影/Eric Martin-DragonImage伊朗准备搭乘校车的现代女学生与农村里戴着传统面具的妇女。摄影/Bruno Morandi-DragonImage

伊朗并非听令于西方之小宠物,或某个国家的走狗,但西方之强势确实让伊朗难以抗拒,其内政与外交实难有伸展的空间。

二次大战期间,伊朗第一任巴列维国王为摆脱英苏的控制,对希特勒德国友好,但随即遭英苏军事侵略而被迫下台。1943年美英苏三国于伊朗召开“德黑兰会议”,会议中虽表示尊重伊朗的主权独立,但实际上是列强把持了伊朗政经发展。美国欲插足伊朗的石油产业,而苏联则在伊朗西北方的阿塞拜疆掀起左派运动,伊朗将苏联所导致的混乱提交联合国处理,最后尽管终止了苏联的意图,但美苏双方的角力斗争已经无可避免。往后的美苏冷战,在东亚来说可能是由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开始,但在西亚则是40年代从伊朗开始。

直到1979年革命之后,宗教人士霍梅尼掌政,全新的政府、全新的人事,已经完全没有过去的政治包袱,自然不需要再因循过去与西方相处的潜规则。1980年,霍梅尼宣布对外关系的路线是“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也就是不要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只要伊斯兰路线。霍梅尼表明了,伊朗不会向冷战的双巨头称臣。然而这样一来,却使得伊朗深陷严酷的外交环境与经济制裁,虽不至于没有发展外交与经济的空间,但受到的限制着实是有颇大的伤害。

关键词四:1979年革命

1977年之后,伊朗小巴列维国王的政权摇摇欲坠。尽管他做了许多改革,例如土地重新分配、提高国人教育水平、扩大基础建设,到了20世纪70年代则是有“自由化政策”开放舆论自由。这些改变让伊朗人开拓视野,更了解要追上欧美强国的重要性。不过,另外也有人对改革不满。他们认为政府还没有做到足够的成果,批判政府过度西化,或是认为自由的程度仍有待加强,于此时渐渐形成反对势力。巴列维国王作了许多努力,例如释放政治犯、撤换首相,却都难以和缓反对人士的情绪。1978年底,巴札尔干、巴贺提亚尔都与国王有所协商,最后巴贺提亚尔与国王谈妥条件,国王同意以休假的名义离开伊朗。但是,巴列维政府却是这样一去无回。● 右页图 伟大的苏菲大师Sayed Foad Tohidi。伊斯法罕的Ali Ghapu宫殿精美的装饰。摄影/Pascal Meunier-DragonImage

宗教人士霍梅尼的势力,于1978年底出现。20世纪60年代他因反对政府而遭流放到伊拉克,于1978年年底遭伊拉克政府驱逐出境,转往法国。他固然有自己的支持群众,但其实并未参与过革命活动,只是在国外发表批判伊朗政府的言论。法国媒体对他的报道,反而使其成为国际上注意的焦点,宛如革命领袖。霍梅尼执政,看似有所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体现,一切回归伊斯兰传统。但是,霍梅尼的作为不见得受到认同。霍梅尼的伊斯兰理念—“宗教学者的政治管理”,旨在由最崇高的宗教人士掌管政治。在成为宪法基本架构的讨论过程之中,受到颇多宗教人士的批判,甚至引发塔不里士支持与反对霍梅尼的群众冲突事件。

此外,霍梅尼身为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下有国会、首相、总统,遂有宗教人士批判,“我们可曾在伊斯兰历史中看到国会、总统、首相?这根本偏离了伊斯兰。”于是,就算霍梅尼的宗教理念并不完全受到认同,但在他扫除了反对声浪之后,就成了原教旨主义之代表。而且,尽管这场革命并没有宗教性质,却因为霍梅尼掌政而成了“伊斯兰革命”,国名也改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80年,呼声极高的巴尼萨德尔当选总统,却面临政治现实与霍梅尼革命理念的冲突,巴氏处理美国人质问题的方式,并非国会所愿,也连带导致他与霍梅尼的关系恶化。一年后巴尼萨德尔被迫辞去总统之职。当时在宗教界地位崇高的沙里亚德马达里,就是因为在政治立场上与霍梅尼不合,竟遭到霍梅尼阵营的打压,还被剥夺了宗教头衔,连他所主导的伊斯兰人民共和党也被解散。伊斯兰成为霍梅尼铲除异己的政治武器,相当不顾情面。

至于首相,1981年以来都由穆萨维担任,但1989年宪法修改之后取消首相一职,穆萨维成为最后一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首相。谁也没料到,他在2009年6月竞选总统,也没人料到落选之后,支持者为他掀起了抗争,更造成多数群众伤亡。

1989年伊朗宪法修改,提高了总统的权限,尽管精神领袖仍有决定政策的权力,但总统的言论开始受到注意。现今伊朗总统由鲁哈尼担任,外界对他抱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伊朗内政与外交会有新面貌。不过,需注意的是,伊朗总统的一举一动再如何受到外界重视,都不代表内政与外交的政策能够彻底执行,最终还是得视精神领袖的意见趋向。

当代伊朗的形塑过程,已经不再有王位继承的制度,而过去把持石油资源的英国也已退去,但西方的影响力仍在,伊朗也还在尽力抵抗压力与维持自身权益。近年来北非国家经历过“阿拉伯之春”,土耳其有“塔克辛广场”事件、叙利亚内战,以色列轰炸巴勒斯坦,“伊斯兰国”兴起,还有沙特阿拉伯国王驾崩,都是左右西亚、北非局势的重大事件。相对地,伊朗除了2009年6月的抗争之外,其实并没有太多问题,核谈判于2015年年中也已有初步正面的结果。

21世纪的伊朗,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现在政局趋于稳定,往后将会是世界局势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重点国家。● 伊斯法罕Hacht Behecht的穹顶装饰。

这本书很好看!点击即可阅读!

伊朗的历史

制图/随心● 古波斯玻璃碗。● 波斯波利斯宫王座殿的浅浮雕细节。摄影/Eric Martin-DragonImage

埃兰王国:公元前3世纪上半期-公元前639年

埃兰人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

米底王国:公元前639年-公元前550年

一个古伊朗王国。领土面积最大时西起小亚细亚以东,东至波斯湾北部。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

条枝王国: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47年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所建的帝国分裂,其部将塞琉古(马其顿人)于公元前312年称王,以叙利亚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国,中国古称条枝。

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年-224年

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尔尼部族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萨希斯王朝。中国史称安息王朝,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帕提亚王朝。

萨珊王朝:224-651年

公元224年,萨珊王朝建立后又向东扩张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为古代波斯最辉煌的时期。

阿拉伯时期:651-874年

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推翻萨珊王朝,占领波斯全境。伊斯兰教取代拜火教,成为波斯人的主要信仰。自公元661年至11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先后经历了倭玛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波斯成为这两个王朝的一部分。

波斯复兴萨曼王朝:874-999年

公元874年,古波斯萨曼家族的成员伊斯玛仪·本·艾哈迈德(892-907年在位)以布哈拉为首都,正式称“埃米尔”,创立了萨曼王朝。萨曼王朝疆域最大时包括中亚、波斯大部分、阿富汗等地。● 萨珊王朝钱币。 供图/FOTOE

波斯帝国的突厥王朝:999年-13世纪初

公元962年,萨曼王朝的一名突厥近卫军将领在国内建立了伽色尼王朝。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联合中亚另一个突厥帝国——喀喇汗王朝灭了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取而代之,继承了萨曼王朝的大部分领土。12世纪末,花剌子模沙王朝夺取伊朗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伊朗全境。

蒙古入侵伊尔汗国:1258年-14世纪中叶

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据波斯并建立以波斯为中心的伊尔汗王朝。此后,蒙古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任用波斯人为行政官吏。

帖木儿帝国:1380-1405年

西察合台汗国(今乌兹别克境内)的突厥国王帖木儿在夺取中亚地区后于1380年至1393年征服波斯全境。15世纪帖木儿王朝的文化艺术仍相当繁荣。

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1467-1502年

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是两个由土库曼人建立的王朝。其中黑羊王朝在早期实力较强,但随后被更为强大的白羊王朝击败,白羊王朝曾一度统一了波斯的大部分地区。

萨法维王朝:1502-1722年

白羊王朝时期,一个名为萨菲社团的什叶派社团在伊朗西北十分活跃,这个社团的成员多为土库曼人与阿塞拜疆人。他们的首领有着古波斯贵族的头衔,趁白羊王朝动乱之际于1502年推翻其统治,建立了萨法维王朝。●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宝座上接受人们的行礼。供图/FOTOE

赞德王朝与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年

1736年,来自伊朗呼罗珊地区的部落首领纳迪尔率军把阿富汗人逐出伊朗,并以马什哈德为中心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747年,凯里姆汗以设拉子为首都建立了赞德王朝。1792年和1796年,赞德王朝和阿夫沙尔王朝先后被恺加王朝所灭。

恺加王朝:1799-1921年

恺加王朝建于1799年,首次定都德黑兰。恺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强加紧在伊朗的争夺。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多次发生人民起义。

巴列维王朝:1925-1979年

礼萨汗·巴列维对内采取了一些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但同时实行个人独裁。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英国和苏联出兵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60年代初,巴列维为巩固其统治,缓和国内各阶层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提出“社会改革计划”, 但由于脱离国情、触及宗教人士利益,造成经济严重失调,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宗教矛盾激化,各地动乱不断升级。1979年1月,国王被迫出走海外。2月1日,因领导反国王运动而流亡国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返回伊朗。2月11日,忠于国王的军队倒戈,巴列维王朝覆灭。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至今● 伊朗独立纪念碑。

记者眼中的伊朗:穹顶下的变奏曲

撰文/Jean-Louis Tremblais  摄影/Patrick Wallet-DragonImage  翻译/贾聪

自哈桑·鲁哈尼就任总统以来,伊朗社会刮起一阵对外开放的微风。请跟随我们到访正在变革中的伊朗,这个艰难地试图将过去和现在结合在一起的国家。

从2003年起,这是我第4次拜访伊朗。2003年也标志着德黑兰在国际社会开始采用强硬的外交手腕。10年间,心理剧反复上演,双方互相指责。2013年,随着哈桑·鲁哈尼就任总统,微弱的希望之光被点燃。

一开始是政治用语的改变:他在公共场合表达希望流亡人士和外国人重返伊朗的愿望,在联合国发表和平演讲。同奥巴马总统通电话,言语之后紧跟了动作,重大而具体。延宕了12年之久的伊朗核谈,在一场历时18天的马拉松谈判后,终于在2015年7月14日“修成正果”。伊朗以接受限制发展核能力的条件,换取了国际社会对其解除经济制裁。对于长久以来生活在国际制裁下的伊朗人民,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在德黑兰,妇女们越来越喜欢把头巾戴得高高的。目前,此举并未遭到风俗警察的制止。

街道:变与不变

当我们乘坐伊朗航空的飞机抵达德黑兰国际机场时,这些问题一直盘旋脑海中。第一个惊喜:之前需要等待很久,由大使馆和领事馆发放的签证,现在改为现场签发,花费50欧元。“这是一项新举措。但是仍然需要提供酒店预订单和在伊朗的联系人方式,如果可能,确定一家旅行社。这项举措不适用于美国人、加拿大人和英国人。”

在通往德黑兰的高速公路上,我们看到了规模庞大的伊玛目·霍梅尼陵墓。陵墓建于1990年,周围的脚手架表明陵墓正在被整修。“是的”,出租车司机解释说,“穹顶重做,用细金代替过去的银片。”追随者们对于伊斯兰革命领袖的崇拜一成不变,无法动摇。

可以看出,首都的街道名称发生了明显变化:之前以沙赫命名的主街道,都已经更名为ENQUELAB(革命)或是DJOMHURI(共和国)。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绘画表现了现代伊朗的两位英雄:伊玛目·霍梅尼和他的继任者阿亚图拉· 哈梅内伊。一些简单灰暗的肖像画,纪念在两伊战争中去世的烈士,颂扬他们的牺牲精神。两伊战争同什叶派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更甚者,在现在已经被改作革命博物馆和伊斯兰革命卫队营房的原美国大使馆前,墙面的绘画中原来的自由女神像被换上了一颗骷髅头。

巴扎:社会的缩影

直到目前,没有任何惊奇。过去的印象虽然已经陈旧,但是依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