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就了这样的大学生就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8:48:08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谁造就了这样的大学生就业

谁造就了这样的大学生就业试读:

内容提要

大学生们又该是怎样一种心态?他们的前景如何?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就业的心酸,就业的形势,让我喜让我忧,本科生大专生专业不对口,用人单位太挑剔,挑了专业挑名牌。

第一章 就业的辛酸往事

爱情在北京失落

邱小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爱情的终点,情感的坟墓……为着一纸北京户口,她选择放弃与重新选择……

明与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在人们眼中,他是那种标准的“阳光男孩”。运动场上常可以见到他矫健的身姿,辩论会上常听得到他那幽默而犀利的语言……几乎在我们系所有的女孩心中,他是一个标准的男人。而他对那些勇敢的追求者们却友好地保持着距离。我与他同在学生会,因此平时总有更多的机会呆在一起。不过,我自认为是个平凡的姑娘,所以,并不敢奢求那一份美好而又飘渺的感情。

没有想到,大三的那个寒假,他竟约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看长江。“据点”便是他的家。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我们已经置身在长江中心的一个小州上。一望无际的长江水轻泛着波涛。干燥松软的沙地在脚下向暮色浓重处延伸,靠岸边的田里是一片片枯萎的芦苇杆,长堤上一排排秀长的水杨树伸展着干冷的细枝,树腰间有一圈圈水浸过的痕迹。这灰色调的一切丝毫没影响我的兴致。我像一个小女孩儿那样在沙滩上奔跑,又喊又叫像个疯丫头,在返回他家的时候,我在芦苇地上边跑边转身朝后叫嚷:“这里的夏天一定很美,芦苇花开成了白洋淀,有月亮荡漾在浅水里,还有鸟儿在里面谈恋爱……”

明一边提醒我不要被芦苇丛绊倒,一边笑我的稀奇古怪的联想。

回他家的路有挺长的一段距离。我玩得累了,又莫名其妙地感到一丝惆怅与感伤。我正默默地走路,忽然明挡在前面:“小雨,你喜欢这里吗?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永远留在这里的。”我一怔,灰暗的暮色里,只见明用一种从未有过的眼神盯着我。我张嘴想说什么,他却慌张地逃走了。

晚上,我们一起打扑克,玩了一会儿,我独自走出屋,在离明家不远的长堤上想心事。我的眼睛不经意望向远处时,看见在那淡淡的月光之下,一株柳树下的石头上坐着一个人——明。我慢慢地走了过去……

于是,我和明的故事便开始了。

回到学校,我们度过了那样美好的一个学期,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畅想未来……

离期末考试只有几天,我住进了医院——那天洗过澡经过水房过道,一个鲁莽的男生将一壶开水倒在我穿着拖鞋的脚上,我一声尖叫后已哭不出来,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几个同学把我送到医院后,医生严肃地说,得打一个礼拜的吊针。我急了,耽误了考试怎么办?我的假期己安排好去打工,如果要求缓考,我什么时候再复习呢?真是要了我的命。

明来了,他带来了鲜花,也带来了一贯的微笑,说:“别担心,大不了我把你背上考场,保证什么都不耽误。”由于我们俩这学期尽在花前月下散步了。所以学习有些懈怠。本想着靠着考前“临阵磨枪”,尽可能提高试卷上的分数。这下,我可把明给连累惨了。他要扶我起床,帮我洗脸,打饭、打开水、喊护士换药水瓶……他默默地为我做着这一切,一句也不提考试的事。我心里的压力却一日重似一日,以后让我如何去偿还?明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傻丫头,我情愿用一生照顾你,这点儿算什么呢?你是我见过最可爱、最善良的小姑娘了,我愿意为你做一切事。”他为了让我少点烦躁和不安,一有空儿就在我床前讲些开心事。看着他那日渐消瘦的面庞。我心中又感动又心疼。

考试那几天,明替我准备好了考试用品,将我从医院里背出来,在校门口又将我一直背上教学楼的考场,考完后又将我背回宿舍,替我小心地换上药膏,忙完一切,他才离开我的宿舍。在明的鼓励与帮助下,我顺利地通过了期末考试。

升入大四以后,关于毕业的话题在大家中间成了热门。明是委培生,必须回到南方的那所城市,而我却一心想留在北京这座繁华而迷人的古都。我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女儿,虽被别人认为是个颇有才气的女孩子,但是一旦面临残酷的竞争,那些才气却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

于是,在大四刚开始,我便开始着手准备留京的工作。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座城市虽好,却没有我的立足之地,我的才干,我的智慧,在一张户口面前显得是那样渺小。我惊惑了,一想到要回到我的家乡——那座北方的小城,过着平庸而无聊的生活,我从心里就感到恐怖。我与明去商量。明却对我说:“你跟我走吧,我们天天去看长江。”以前听到他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总是莫名地感动,而不知怎的,我现在再听到这样的话后却产生一丝反感与不快。难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如此的大吗?在我与明之间,虽然有着曾经的浪漫与温柔,但在现实面前,梦很快就破碎了,我不愿跟明走,他也无法留下来陪我,于是,我们理智地分手了。

一天,同宿舍的菲萍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小雨,给你介绍个男朋友怎么样?”我淡淡一笑,说:“你看我现在,哪里有什么闲情雅致去谈恋爱呀。”菲萍说:“告诉你,这个人是我表姐的同学,年纪比你大不了几岁,你可别小瞧他,现在他是私企老板,人也不错,你不是想留北京吗,他绝对能帮上忙。不过,他离过婚,还有一个女儿,已判给小孩儿的妈妈了……”菲萍的一番话说得我有些动心,于是我与杭见面了。

杭是一个精明的商人,长得很一般。但在他身上,却有一种久经商场拼杀的人的那种特有的气质。他比我大八岁,还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儿。我们俩谈不上一见倾心,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去考虑,似乎彼此都有被接受的可能。我们的交往,远没有我同明交往时的那种轻松浪漫,但是他能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我们俩订婚了,他愿意给我花钱,帮我把户口留在北京,而我答应他,一毕业就同他举行婚礼。

我们的婚礼十分隆重与豪华。我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北京,成了一名真正的北京人。现在,杭对我也还不错,我感到一种现实的满足。我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虽然杭曾几次要我在家做全职太太。我不愿完全把自己放在依附的地位上,坦率地说,为了留在北京,我已经放弃了很多很多,特别是我与明那段纯真而美丽的感情。所以,常在不经意之间,我会想起那个美丽的黄昏,想起明,想到远在南方的明,心中总不免有一丝的惆张与无奈。

就是那首《黄丝带》

张晶晶 首都师大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走在人生的道上,不知道有多少恋情凋落在毕业的枯枝上……

我和洁儿是极好的朋友。因为她,在那次联欢会中我认识了赵。赵长得高大而清秀,他与洁儿是中学时的校友。因为两人曾在学生会共事过两年,所以颇为熟悉。联欢会的那个晚上,洁儿与赵躲在餐厅的一个角落中低低地叙着闲话,而让我一个人傻乎乎地坐在离舞台不太远的一张小桌子旁嗑着瓜子听一大群男孩、女孩又唱又叫。

这样过了许久,赵迈上舞台,随随便便找了张矮凳子坐下,心不在焉地调了调吉它的弦。但就是那么几下,餐厅里喧沸的人声立刻就安静下来了。

吉它声如淙淙地流水一般开始在偌大的餐厅里流淌。最初是一曲《秋日的私语》,简单的曲调在赵的指尖柔和地流动起来,除了琴声,餐厅中没有半点儿杂音,一曲终了,大厅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动,似乎都沉醉在那绕梁不去的旋律中不愿醒来。当我惊觉曲子弹完了而大家仍在沉默的时候,我拼命地鼓起掌来。

然而,没有人响应我。一个也没有。

舞台上的赵挑起眼帘,用很特别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周围的入也都回过头来看着我,我知道我又犯傻了,这种时候掌声是最多余的。

接下来赵好像是在开个人音乐会。听过的,没听过的,各种各样的曲子都在赵的手指下不断流出来。当一群女孩子低低地和着琴声为他配唱《橄榄树》的时候;一本厚厚的曲谱传到了我的手上。旁边一个男同学热心地告诉我:“在这上面选首爱听的曲子吧。每个人都选的,选中了就报个曲名儿,赵每次都要弹一首曲子专门送给某个听琴的人,没准儿今天就能选中你呢。”我?我无意识地乱翻着手中的曲谱。赵有可能送曲子给一个用掌声破坏他音乐氛围的小傻瓜吗?忽然,我的眼睛一亮:《黄丝带》!我曾经与这个名字一见钟情。于是我像被催眠了似地轻轻合上曲谱,轻轻地说:“我想听《黄丝带》。”

我不知道赵有没有听到我的话,我只注意到他的手指略僵了一下。当厚厚的曲谱从我手上取走的时候,赵开始第二次调弦,开始弹奏那首《黄丝带》。

我怔在座位上。今晚的幸运儿居然是我!我的眼光穿越围在赵身旁的重重叠叠的人,落在赵那张清秀的脸上。他的眉毛略有一些轻微地理着,眼睛并不在看什么有形的物体,只是凝着一些淡淡的忧悒和伤感。一时间,我不知身之所在,仿佛世界中只剩我与赵在柔美的《黄丝带》的曲调里对坐着……

赵那时是院报和院电台的主编,我于是就经常写了一些漂亮的小文章投上去。虽然我知道我与他的文笔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但也常有得意之作被选用。他那时候是中文系的汉语文讲坛的主要发起人。我于是破天荒地跑去听枯燥的汉语言理论课。我还经常去参加有他在的每一个party,跑去看他参加的每一场篮球赛——尽管他每次都只打十几分钟就下场,但我还是会站在场外没命地又喊叫又跺脚。

我不相信我的追求赵感受不到。一个月后的一天,一封发自本校的信交到我手上。

信里面,装着一张古典吉它讲座的海报。在讲解范例曲目的一栏里,第三首曲子下面用黄色的粗水笔画着重重的一道波浪线。那是——《黄丝带》。

以后的日子便在浪漫的琴声中度过。我们一同在黄昏的校园中散步,说我们各自的故事,说那首美丽的《黄丝带》……赵告诉我,他的故乡在山区,父母年事已高,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说他毕业后一定要留在大城市,一定要让他的父母安度晚年……每每谈到这些,他的眼睛中总闪烁出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光。

日子如流水一般,很快,赵就要毕业了。为了留在都市,他终日奔波于各单位之间,但是命运似乎并不偏爱他这个多才多艺的人,回到山区仿佛是他注定要接受的结果。为了毕业分配的事,我们偶尔也会闹个小别扭,就在他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我也忙着期末考试的复习,不经意间,我们忽略了彼此感情上的交流。

这天,大家告诉我,说赵要在餐厅组织一次告别校园演奏会。我满怀疑惑,为什么赵没有亲口告诉我这个消息?尽管如此,我还是早早的去了,虽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

终于,等到赵出场了。依然是《秋日的私语》打头,然后是《橄榄树》,当厚厚的曲谱传到我的手中时,我想都没想就点了《黄丝带》赵迟疑了一下,调弦的手僵在琴弦上,随后弹奏起另一个外文系女孩点的《同桌的你》。当时我惊呆了,真想冲上舞台去问个究竟。但是我忍住了。也许他有什么难言的苦衷?我暗自安慰自己。散场后,我去找他,只见他搂着一个娇小的女孩子——那个外文系的女孩正在亲热地说着什么。我什么都明白了,安慰自己的话不过是在自欺欺人,我毫不犹豫地冲进大雨之中,脸上湿湿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当晚,我发起了高烧,同宿舍的同学把我送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我一遍又一遍回想着我和赵度过的每一个愉快而浪漫的时光,我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我只顾了复习而忽略了他?还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我是真心地喜欢他,他又曾经对我有似水般的柔情……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洁儿来看我了。

洁儿给我带来一束黄玫瑰和一封信,告诉我说那些都是赵托她送来的。我问:赵去哪儿了,他为什么不自己来看我?洁儿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

洁儿离开后,我展开赵给我的信,在启开信封的一刹那,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赵与我此生无缘。信不短也不算长,这算是他给我的一个交待吧。信是这样写的:小雪:你好!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写信了。知道吗,当你那次冒冒失失地在联欢会上为我鼓掌时,我就爱上你了。你的纯洁、纤尘不染让我心动,我喜欢看你对我甜甜的笑,喜欢看你听琴时专注的眼神。我知道,你对我是真心真意的好。忘不了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听音乐会,虽然我们不富有,但是我们却彼此相爱,我想,这也许是我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然而,这种浪漫和快乐对我来说不失是一种奢侈。面临着毕业,我没有后台、没有门路。尽管我在院里还称得上是个优秀人物,但当我一踏入社会,才发现这个世界远不象我想的那么简单,找工作时,我那一大堆的证书并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客气的,对我表示遗憾;不客气的,看我的眼神简直象在看乞丐,我四处碰壁,可是我真的不甘心分回那个小地方,如果回去,我还有什么发展呢?我不相信命运对我这么残酷。于是,我依然努力地去寻找机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云——那个外文系的女孩儿,她告诉我,她的舅舅在本市一家大公司做总裁,她可以帮我,同时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我……听了这些,你知道吗,小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才好。那时我真想找你说一说,可是那时你正忙着考试复习。于是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想了两天。我珍惜咱们的情感,但是爱情毕竟不能当作晚餐,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我的父母需要我去赡养,我要留在这个城市,我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些,云可以给我而你却不能。也许,我这样的人不配去享受爱情。小雪,我想我的行为一定伤害了你,你肯定也认为我是一个自私卑鄙的人,不管怎么想,我只是想告诉你,你是一个我真心爱过的女孩儿。我会在心底默默地为你祝福,愿你平安快乐。同时,也希望你把我从你的记忆中彻底抹去,我是一个不值得你留恋的人。赵

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信纸上,是啊,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也许今后我毕业分配自己都不知该去哪里,对赵来说,我们之间的爱情不能做晚餐,他是实际的,虽然这种实际让我感到害怕,但不管怎样,这也许就是生活。

转眼间,我也离开了学校,我没有找什么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而是安安静静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城。许久也没有赵的消息了。今天的我,再回想起昨天的故事,总有种隔世之感。也许步入社会的我们成熟了,世故了。但是在深夜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想起赵,想起了那首永远的《黄丝带》,总想问一句,你在城市还好吗?

路是爬过来的

——大学毕业求职手记王欣 北京商学院你们什么都没有,你们怕谁?在大四择业的过程中,我便真正贯彻了“无产阶级”原则,走了几个月的“无产阶级”道路。

一位专业课老师,平日多有言辞鼓励同学外出闯荡,曰:你们什么都没有你们怕谁?大有无产阶级走遍天下之味。而在大四择业的过程中,我便真正贯彻了“无产阶级”原则,走了几个月的“无产阶级”道路。

大四一开学,同学们便都忙碌起米,四处打探消息,通风报信。不同籍贯的便互相交流家乡的情况。几位通过家庭关系迅速解决好一切的同学则整日悠哉乐哉无所事事,看得旁人眼睛冒火。而要户口还是要事业成为二难抉择。女孩子凑到一起便开始叹苦经并相约同租房,构想以后如何生活。打算回原籍的几乎没有。

过了一段时间,有喜讯传来:南方某大城市一知名公司来校招人,解决户口,待遇也相当可观。于是同学们纷纷去面试,一个班去了一大半。深谙此道的几个同学便请公司人事部约人去吃饭,趁机联络感情。临近寒假,公司打电话来叫两个人过去实习,居然有我,实在令不谙世事的我受宠若惊。于是匆匆上了火车,直奔该市。才下了火车,便被公司叫去上班。直属总裁的该部门云集了从全国各大名校招来的“高手”,顿感压力倍增。加之天气炎热,没几天牙便痛得吃不下饭。在此重压下,还好,策划方案被评为最佳,可望实施。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本专业。心里一直渴望的还是去做记者。于是决定改行。实习期结束之日,趁总裁去布置筵请之时,我们这群学生私自召开了座谈会,畅言各自学校找工作的情况,听到了各类招聘时所提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北大一男生说,当一位人事主管问他“你觉得二月河(作家名,《雍正王朝》作者)怎么样”时,他答口:“我没看过这本书。”听得我们捧腹大笑,也消除了各校的距离感。

农历年刚过,得知青岛的人才招聘会开始,于是匆匆赶往青岛。一来才大吃一惊:从外省赶到的学生竞有几万,令青岛的旅馆房价大涨。预售的门票几小时便售空,大批人在街上干着急。而我竟在长长的队伍中看到好几位家乡远在几千里外的同学。令我暗自吃惊低估了青岛的吸引力。第二天的招聘会九点钟开始。凌晨五点,同一旅馆的外省学生便吵吵嚷嚷地起身,赶去会场排队等票。早晨六点多,会场所在地香港路上的人排队已排到也山东路。政府不得不出动大批警察维持秩序。我估计得较准,十点钟赶到会场,顺利入场,递出了十几份简历。几家报社看了我的简历表作品,都很满意,进一步增强了我改行当记者的决心。

从青岛赶回,又得知某知名电视台的一栏目正缺记者型主持人,又匆匆赶去面试。面试基本通过,开始在那里实习。由于没有住处,暂住在某大学的招待所里,条件很差。每晚入睡前都要对自己说:忍一忍,一切都会好的。实习期间,没任务的时候就在图书室查资料,自学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书。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对我而言是种极有压力的刺激,激励我不断学习。或者泡在机房里看同事如何打字幕、剪片子、配解说词。有任务时,上午知道选题,下午就得上火车。在上海采访一次全国性会议时,整个会议期工作都排得满满的。既没时间逛街景也没时间休息,常常写解说词写到凌晨。第二天还得顶着两个黑眼圈继续拍片。临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十点才把最后的片子拍完,人也几乎累散了架。喝完了庆功的啤酒,一觉竟睡到第二天十点。经历了这段紧张的日子,明白了记者的艰辛,胃病也总犯。但是栏目组对我的重用及任务完成之艰苦更加深了我对这行的热爱。我喜欢这种不知明天要到哪儿去、做什么的感觉,也喜欢用笔来完成工作。

在这段实习期间,北京的朋友帮我在国展的交流会上递了十几份简历,于是诸多单位呼我去面试,呼机整日响个不停。因为一时赶不回去,白扔了许多机会。提前结束了实习,“杀”回北京。自己又在人才市场报上找了几个与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的文化公司递了简历,陆续面试了几次。多数公司都是约定面试、填表、谈话的程序。一个公司同我谈了许久后,当下拿出几十页的策划方案叫我点评。时值中午,公司的人都去吃饭了,剩我一人在挥笔疾书,不争气的胃又开始作痛。一边做一边骂公司不近情理。交完答卷,那位人事主管以职业性的微笑向我道别,我也微笑告辞,心里曰:见鬼去吧。

而后系里打电话问我的工作怎样,此时才知自己的留京指标已被排名在后的人捷足先登。只有死了这条心,心想以户口换得喜欢的工作也不错。到此为止,那个为之争得头破血流的大城市的户口指标都被我白白放弃了。人人都说可惜,自己也有些心疼。但是转念一想,只要单位好,什么户口、地域对我都是无所谓的。反正我也习惯了漂泊,没有任何水土不服之病。于是继续抱着找着玩的态度参加各类面试,一面打算毕业后回实习的电视台工作。屡屡的面试给了我不少应变能力的训练,也让我体会到同人打交道的乐趣,尤其是面试时主管总提各类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你答,实在是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也学会了在事实的基础上巧妙地推销自己。然而有时说过了火,几家小公司便直言相告:你不是在我们这里久呆的人。遂将简历退还。自己只有尴尬的份儿。

大学的最后时间便以这样的形式逝去:面试、查资料写论文、泡学校舞厅。一晚在舞厅闲坐,一男土过来聊天,问曰:你顶多大二吧?笑答:然也。那男士再多看两眼,忽然改口:你肯定是大四的。惊问:怎么知道?答曰:找过工作的人眼里透出的都是圆滑。呜呼!实乃人生一大悲剧。我知道我的小市民生活即将开始了。

人才市场,我只是一条无人知道的小狗

余勋伟 湘潭大学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很奇怪自己笨拙的笔怎么会“班门弄斧”起文字来。我没有什么写作的天赋和功底,只因一个个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的历程刺激着我一定要写下点东西来,这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句至理名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可惜,我这算不上什么文章,充其量是一位九九届毕业生的一点感慨而已。

作为我校首届并轨毕业生中的一员,从去年下半年起,到如今,我跑了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参加了一个又一个供需见会:杭州、宁波、广州、顺德、福州、长沙……生怕错过了一次机会,到头来还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空空如也。回想起求职的历程,我真是感慨万千,其中的滋味一言难尽。还未走出校门便经历着改革的阵痛,我想与我有过同样经历和同种感受的一定大有人在,为什么我们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面对闹哄哄的人才市场和依然平静如水的学校,我不能不对过去作些反思,也算是对走过历程的一点理性思考和对未来者聊备一些借鉴吧!

十六年的求学生涯,是从一个学校跨入另一个学校,平常而又自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虽然平淡,却让我满足。上大学时,正好碰上高校并轨改革,说实话,当初“并轨”这个词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新鲜的玩艺儿。只知道毕业之后学校不再包分配,要自己找工作。我来自农村,根本没什么关系,我找工作要全靠自己。我深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捧金饭碗,就一定会有一份稳定舒适的工作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因此,一进校门我就背上了一种包袱,或者说是一种忧患意识吧。读高中时就想象大学是怎样的瑰丽,怎样的舒适好玩。没想到,一进大学,才知道大学自有它的威严,它也存在着残酷的竞争。于是,我用从命的态度对待着自己的青春,整日背着书包进教室,进图书馆。听从师兄师姐们的建议,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竞选班干部,学生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在我手头的各种证件也不少:拿了多次甲等奖学金;评了多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外语通过六级,计算机获得初级程序员资格……然而,在择业面前,这一切似乎不足以支撑我成年的身体和思想,暴露着我内在的无知和空虚。特别是一次次人才交流会上,当我面对着无处投推荐表的残酷现实时,我才真正从规规矩矩的学生生活中清醒过来。我开始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过去,思索未来的生活。

实践告诉我,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是挑剔的买方,自己只不过是一种记载“信息”的“商品”。用一句时行的话说来就是:“你是大爷,我是孙子!”

由于当今实行双向选择,用人单位位十分注重人员实用性,这样大部分文科生便少了几分竞争力。道理很简单,现在毕业生统一走向市场,那么我们在人才市场上怎样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这就需要他具有一技之长,这是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而学校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方式,尤其是对文科生的培养,没有培养出明显的一技之长来,这就必然造成大部分文科生在人才市场上“门前冷落鞍马稀”。我是名文科生,对这点是深有体会的。从大一到大四,虽然学过多门电脑课程,以BASU到C语言,到那时十分流行的WPS,而如今,几乎没有人在使用这些软件了,系里原先红极一时的386早已布满了灰尘;虽然通过了初级程序员资格考试,可我从未正儿八经上过网,不会熟练地应用层出不穷的软件;虽然通过了六级考试,可我至今无法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写作与对话;虽然学习了多门专业课,可我所有的知识都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确,按学校的标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己是优秀的,而当我面临择业,我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会,其实又什么都不会,我想这大概也是目前大部分文科生的一种悲哀。虽然不可否认四年的大学教育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和学习的能力,但同样不可否认直到现在我们无一技之长。我开始羡慕起理工科的学生,甚至职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

长长的思索加上求职的历程和浓重的悲哀,打破了我的生活学习习惯。专业书籍似乎一下子离工作十分遥远了,我感觉到自己就象个发育不良的婴儿。我发现除了专业书外还有那么多的知识需要我认真学习和掌握;发现除了老师和同学外,还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需要认识和交往;发现除了在图书馆和教室外,还有更多的空间需要填满和了解。我惊讶于社会和我的想象是如此的不同,更惊讶于自己是如此的幼稚和无知。

转眼间,大学四年生涯即将接近尾声了。我唯一能够庆幸的是自己还年轻,我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来纠正自己的偏差。不管未来会怎样,我只是明白自己会面对现实。进入社会大学,还有漫长的学习历程,我将以自己的努力和热情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进入大学就是进了就业保险箱”,那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毕业生都有一个共同疑问,那就是谁肯要我,为什么要我?相信大多数在校的大学生都对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学校是个小社会,校园内的莘莘学子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与冲击。面对毕业生就业艰难,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就站在了“就业的起跑线”上。这不是夸大其辞,“良禽择木而栖”,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必须抓紧在校的短短几年时间,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只有那些素质良好而又具有各方面能力的毕业生才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突破书本局限,从进入大学时起,就开始构建明确而合理的职业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准备,培养竞争意识,从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发挥自己的智能与潜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校园到社会的衔接,一是知识技术上的,二是个人思维方式、工作能力以及处世哲学上的。这要求大学生从迈入校门的那一天就开始进行规划。人要给自己一点压力,为着一个目标奋斗。大学生应在在校期间就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还要积累工作经验,对求职十分有益。同时我也衷心希望高校能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真正具有竞争力、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时间似匆匆的流水,四年的时光其实也就那么一下子。在校大学生们,其实你们就站在了“就业的起跑线”上,千万不要用可贵的青春时光来悠哉游哉!四年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充实自我,找到自我发展方向的四年,是加油站,是起跑线,是预备级。

求职路上辛酸多

孙峰 首都师大当捧着沉甸甸的协议书时,我喜极而泣,那份感觉,一点不亚于金榜起名时的那份喜悦。

我的求职道路是满怀希望的追求,也是充满辛酸的苦涩……

为了在京城谋取生活的一席之地,我这个从南方偏远山村步入都市的初生牛犊与生活掰起了手腕。步出大学殿堂,从象牙塔里走向生活的空间;我第一次发现自己与生活的世界居然是那么的陌生。我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考验”。严竣的就业形势在国家“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政策下使企、事业单位原本不多的就业岗位有了更大压缩,“就业难,择业更难”已是一个不容争议的社会问题。我终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老爱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好无奈”。万幸的是我学的中文专业在北京普教系统尚颇有市场,不能不令我喜出望外。

发热的头脑令我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豪情万丈踏上求职的漫漫长路。踌躇满志地环顾自己,自我感觉挺棒的,论成绩、论资历都还不错,做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还是应该胜任的,有把握的,况且这一目标一点也不过份。然而我却错了……由于从小生活在南方,我在普通话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习惯了直着舌头讲南方话,说普通话总卷舌不到位,而大学四年我竟然一直悠哉乐哉从不注意在这一方面多下苦功。留京任教没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那份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即使亡羊补牢,都为时已晚,我后悔得真想找堵墙撞撞。看来自己只能尽可能地发挥其它方面的优势来弥补这一严重不足,以实现自己留京工作的美好梦想。

求职的第一站,我就被听课的老师劈头盖面泼了一盆冷水,然而正是这一盆冷水使我狂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清醒了过来,也促使自己摆正了自我位置和心态。接下来的日子只剩下一个半月了,就在这一个半月里,我过着打仗一样紧张的生活。每天白天除了在学校上课,我利用空余时间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我的书包里总是塞满了求职资料,我象发传单一样有时一条街挨着一条街找学校把它们发出去。有好几次我被当作搞传销的拒之门外。北京的四个城区,四个近郊区和三个远郊县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我的求职材料。每天晚上,我都精心地准备第二天面试或试讲的材料,甚至挑灯夜战,在同学们的鼾声中完成课堂上一招一式的设计。三四月之交的那段日子里,我象上紧的发条崩紧的弦,不容自己有半点松懈。虽然一次次试讲都一次次失败了,但我还是咬紧牙关挺住了。我已经习惯了失败和被拒绝,心脏因此也曾被打击得日渐麻木,但也因此被锻炼得更加强健。我穿梭一样跑遍了大半个北京。不知试过多少家学校,只要那儿有一丝希望,我就绝不愿错过。但是,我在二十多所学校试讲都遭遇了尴尬,那段痛楚的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它却永远激励和鞭策我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眼看着同窗们都陆续鉴回了合同,我的那份心急如焚的感觉和羞愧真是一言难尽。虽然四十天下来,我的一双崭新的皮鞋被磨得差点洞穿,但却依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西方有句哲理诗说:“上帝关上一扇窗户,又会找开另一扇窗户”。当我正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眼前却忽然柳暗花明,一所不错的学校向我敞开了大门。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我赢得了校领导和其它教师的肯定和青睐,幸运的阳光终于照在我的身上,驱走了我心头的阴霾。四十余天的经历和生活使我真正懂得了生活永远是公证的,只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求职路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机遇,对大部分莘莘学子来说,更需要的是勇气、恒心、毅力和水滴石穿的那份执着。

当捧着沉甸甸的协议书时,我喜极而泣,那份感觉,一点儿并不亚于金榜题名时的那份喜悦。是啊,这岂止只是薄薄的一纸工作契约,它难道不就是对我自己的学识和价值被承认的最好证明吗!

找工作就像女孩子嫁人,趁早!

——我们认识的几位毕业生杨柳枝 首都师大

刚升入大三,北京科技大学的阿明就开始为前途而奔波了。大家都知道,这可是人生大事,怠慢不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都开始“捷足先登”在大三招人,先下手为强嘛。不过,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对于招人单位来说,提前进军大学校园,就可以把目光盯在那些优秀学生身上,并且这些企业都是些较有名气的单位,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学校要“尖子”,另外,企业也可以把专业培训融入到四年级的课程中,到时学生一毕业就能正式上岗。再则,提前下手,可以要求学生来单位实习,单位就可以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而不致于在人才招聘会上那样匆匆忙忙地看一下抽象的个人简历,这是不能完全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来的,正因为有这种一箭三雕的妙处,许多有眼光的企业都采取这种提前进入状态的方式,学校一方自然是欢迎这一做法的。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单位条件不错,早一点“尘埃落定”何乐而不为?更何况,提前要人的单位都有种种优厚的条件,也不一定委屈了自己。阿明早有此心,想想自己这个涉外经营管理专业虽说在外面找工作不算太困难,但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都增设了这个专业,人数一阵子猛涨,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虽然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择业这种事是瞬息之间千变万化的,成绩也只是依靠,能早早地找到“婆家”自然是件万幸的事。

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人。三年级上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家实力雄厚的高科技公司因为向学校赞助了一把,获得了提前招三年级学生的“准许证”,“招贤榜”一出,阿明立刻报了名。当然,和许多只想看看热闹试一试的同学不同,阿明是有备而来,决定不放过这次机会的人。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她事先就多方收集信息,然后针对这个公司的经营特点着实准备了一番,而后,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试场。

面试果然充满激烈竞争,公司只要20人,报名却达到150多,尽管其中有想来锻炼锻炼的。可明属于那种头脑聪敏、口齿伶俐的男孩,再加之准备充分,一路上过关斩将把自己三年中的所学和这家公司的特有营销特点结合起来,说得头头是道,侃得有板有眼,让一些负责面试的人刮目相看,连连点头。随之而来的便是面试通过,首战告捷,成为入围的20名选手之一,接着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是关键时期,阿明自然不敢大意。因为被分在营销部,与各种各样客户打交道的机会特别多,阿明就充分利用自己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优势,和客户之间打得火热,客户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公司,阿明自然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睐。另外,营销部是这个公司的窗口,不管是大道消息还是小道消息,都从这个窗口传进传出,阿明对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断地加强对这个公司的充分了解,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心里也就大概有了个底: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良好,所以实习一结束,当公司领导问他是否有留下来继续工作的意向时,阿明一锤定音,满口答应,并且速战速决式地把约给签了。

在绝大多数同学还未开始热身时,阿明就速战速决,一锤定音,真让许多还没进入状态的同学羡慕。不过,也有人替他惋惜:阿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这么早就把自己给“卖”了,有点为时过早,要是将来万一有更好的机令呢?那岂不是后悔莫及?可阿明有自己的想法,找工作又不是搞拍卖,不就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吗?现在这份工作各方面都适合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再说比起前途渺茫,吉凶未卜的同学来说,那一份“敲定”后无忧无虑的好心情是实实在在的,有钱也没地方去买,可不是人人都有福气早早享受的哦。话再说回来,将来有没有好的机会,谁也说不准,这世界还不是一天三个变,万一过了那个村没有这个店呢?因此,只要找准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就不能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找工作就像女孩子嫁人,趁早!阿明说话的时候,一脸的灿烂!“人才市场就是一个争夺人才的战场,这里面有买方市场也有卖方市场,有供不应求也有供过于求,某一专业有此一时俏彼一时冷。这个市场是瞬息万变,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要充分了解信息,根据本专业的供需形势,把握好方向,争取在多方选择的情况下,挑出一个最满意的签约”,坐在记者面前的肖波少年老成,侃侃而谈,俨然一副出道高手一样。

肖波是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名牌大学热门专业,这在人才市场上就等于拥有了核武器,可以傲视天下,再加之肖波在大学四年也学得不错,也就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虽自己的老爸小有门路,找个好工作也不是难事,但他不想坐享其成,男子汉大丈夫,说起来没面子,有本事靠自己,双手开辟幸福路嘛。

于是,到了毕业前这一段时间里,肖波就和同学先充分利用专业,设计了一份个人简历把一小本个人简历弄得美观大方,像本小书似的。然后就收集信息,哪里有人才市场和毕业招聘会,他们就往哪儿弄,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杭州、南京、厦门,接着南下广州、深圳、把大半个中国都跑遍了,肖波用自己那一份份简历织出一张大大的网,撒向了大江南北,冲着那热门专业和个人实力,经常是晚上归来“鱼”满舱。财政局、房地产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银行。外企,高科技开发中心……几乎所有的单位都对这类才子感兴趣,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每到晚上,肖波就“盘点”这一天的收获:有哪家单位有要人的意向,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要不要去面试?假如面试又要谈哪些条件?……就这样在大半个中国兜了个圈子,回学校的时候是满怀收获,好几家实习雄厚的公司都答应让他面试。另外,一些行政单位也有这个意向。

在整个择业计划里,仅仅是第一步,算是投石问路吧,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从通知面试的单位里选几家好的。作为热专业,学这专业的毕业生形成了卖方市场,大家都喜欢得不得了,对一般的小公司都不屑一顾。没过多久,一些单位的面试通知单开始陆陆续续来了,有好几家稍有名气的公司都被肖波谢绝面试,同学们都担心他太猖狂,最后两头落空,失去机会,但肖波心中自然有他的想法:当初撒出去那么多个人简历,也有很多单位有面试的意向,应该从中选择几家有前途的面试,不能一一应从,这样时间、精力、物力各方面都很不足。果然,没过多久,深圳一家高科技开发中心来函要求面试,肖波做了一番准备后立刻动身南下,在面试时,他的表现令公司负责人比较满意,想和他立刻把合同签了,但肖波想再等等看,看是否还有更好,更适合他的鱼上钩,他就要求公司给他半个月的时间考虑考虑,然后再回信。在一般人眼里,这已是一招险棋,因为这样拒绝公司以后,公司一般不会再等待的,如果没有更好的,那这次机会就一去不复返了。肖波仍然是一副满面春风,稳坐钓鱼台的样子,他相信自己的实力。

果然,没过几天,天津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来通知让他面试,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来函,北京一个事业单位也要他……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肖波仔细作了调查,分析了每家公司的利与弊,并选择了三家面试,虽然不一定跟人家签约,但每次他都认真准备,争取尽善尽美,他想尽可能使自己从一个被选择者变为选择者,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面对这如雪片般飞来的接受意向书,肖波有种踌躇满志、恢恢乎其游刃有余的感觉。

最后,经过多方权衡,他选择了上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他想这毕竟是自己的专业,可以有长足的发展,虽然目前公司的状况不是太好,他说我看中的是公司的发展前途,因为我把自己的命运和公司联系在一起,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