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中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黄帝内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12:05:38

点击下载

作者:刘明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太阳与中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太阳与中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黄帝内经》!)试读:

版权信息太阳与中医作者:刘明武ISBN:9787571003395序言 书中的哲理在太阳——我观刘明武的文化研究

太阳在天上!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太阳。“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山间之四时,实际上是由天上的太阳决定的。

太阳决定四时,决定风霜雨雪。但是,关于太阳与人文,太阳与中医,太阳与音律,太阳与数理化,太阳与第一部书、第一张图的母源关系,知者甚少。

这个少有人关心、过问的文化命题,却是刘明武先生多年来着力最多、最令其夜不能寐的一个文化命题。一、两部作品一个心愿《太阳与中医》与《太阳与人文》这两部学术著作是对称对应的姊妹篇,是刘明武以太阳历为依据论述文化的新作。我知道,刘明武撰写这两部普及性著作,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完成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学者敢峰(方玄初)先生的一个心愿。

2004年2月份,《中华读书报》连续三个版面隆重推出刘明武先生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反思性文章《读书读出的几个困惑》。清代后期的中华民族为什么东也挨打,西也挨打,泱泱中华俨然成了殖民者大棒下的受气包!清末至民国及“五四”时期,整个学界对此进行了几十年的反思,最初的结论是:器不如人;最后的结论是:文化不如人。文化落后,是挨打的真正原因。面对这个结论,刘明武的困惑是:中华民族曾经出现过两种状态,一是遥遥领先于世界,一是东也敢打,西也敢打。同一个文化为什么会孕育出中华民族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面对先进与落后截然相反的状态,能否换一个角度思考,即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真正原因在于文化的失传与变质。用形象的说法是,先进的中华民族是条龙,落后的中华民族是条虫。龙有龙文化,虫有虫文化;真正的中华文化孕育出的是龙,变质的文化孕育出的是虫。这篇文章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网站转载,也被著名的文化思想和教育家、北京景山学校的开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老院长敢峰先生发现。敢峰先生在其主持的《教育世纪》上,连续3年期期发表刘明武追根溯源的文章,无论是5万字的长文,还是7万字的长文,大都刊发在头条位置。这在杂志史上,也不多见。

年近90岁的敢峰先生,希望刘明武写文化的普及文章:“《三国志》是真的,有几个人知道呢?《三国演义》是故事,不是家喻户晓吗?”那次见面,在敢峰先生家里,我也在场。敢峰先生劝刘明武多出来讲讲,还用一句“清高岂能济世”激励他。刘明武当时答应,在《易经》和《黄帝内经》两部经典导读完成后,就开始写普及文章。

告别时,敢峰先生送出家门,送出楼门,送出大门(这是他的为人之道);刘明武向敢峰先生深深鞠躬,敢峰先生鞠躬还礼——当时我看到了刘明武眼中的泪花;我想,一定是前辈对他的厚望感动了他。

刘明武的《换个方法读内经》(《黄帝内经导读》)出版之后已经重印四次;《换个方法读易经》已经完成,以天文历法解读河图洛书、太极八卦,是这部书的核心所在。刘明武自己不急于出版,不停地修改,希望能拿出一部对得起先贤,揭示人文真谛的作品。

两部经典导读完成之后,刘明武兑现诺言,开始了《太阳与中医》和《太阳与人文》的写作。二、与众不同的思路

书中的哲理,书外的太阳。书中的哲理源于书外的太阳。刘明武这一新颖的结论,源于其新颖的思路。

——有!为什么有?

——有!有从何处来?

这是刘明武追根溯源的思路。2018年6月15日端午节前夕,刘明武发给我一个邮件,说他刚刚看了一个以色列拍摄的短片《小国为什么会强大》,解说者把以色列的成功归功于教育,教育的成功奥秘有四:一是坚定不移的质疑;二是不知疲倦的追问;三是时时事事的创新;四是失败之后重新再来。他觉得,这四点吻合于中华元文化。我回复他说:“这四点正是你多年在中国文化研究中一贯的求索精神。”

刘明武是地质工程师,所以他才能说出地质学中的一个原则:找到矿以后,一定要追问成矿之因,一定要追问矿从何处来。有此矿必有此因,见此矿必求此因;刘明武把地质学中的优秀思路与方法引入文化研究,并开始了“有从何而来”的系列追溯:

——有阴阳,阴阳从何而来?

——有五行,五行从何而来?

——有四时,四时从何而来?

——有八卦,八卦从何而来?

——有洛书,洛书从何而来?

——有河图,河图从何而来?

——有天道,天道从何而来?

——具有常青意义的成语与格言从何而来?

书中—地下—山里—天文,这是刘明武追根溯源的四大阶段。

看书,是第一步。第一步,是必须的。有问题,书中并没有答案,等地下文物的出土,这是第二步。第二步,是被动的,也是无奈的。地下没有,到山里看看,这是第三步。第三步是主动的。所谓山里,就是边陲的兄弟民族。走进这一步,他主要是受纳西族保存中原古乐的启示。保存了古乐,有没有保存更深邃的文化呢?还有一个源于孔夫子的理论启示,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中原华夏丢失的文化,可以在南蛮北狄东夷西戎找回来。舜,东夷人;文王,西夷人。四夷之夷,既出圣人,又出文化。刘明武,这位地质工程师进深山,果然找到了“大矿”。

湘西苗族保留的太阳历,可以完美精确地解释阴阳;贵州彝族保留的十月太阳历,可以完美地解释洛书;贵州彝族保留的以十二月太阳历为基础的阴阳合历,可以完美地解释河图;贵州水族保留的连山易可以用太阳历的八节完美精确地解释八卦。

阴阳第一源头在太阳,五行的唯一源头在太阳,八卦表达的是太阳历的八节,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阴阳合历。太阳历,可以解答一系列千古难题。太阳历,可以将彝族、苗族、水族几个民族的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书外的太阳,书中的阴阳,人文之源在天文,首先在太阳。

节令发源于太阳!没有太阳历区分出的节令,就绝对不会有人工粮食。没有粮食,绝对不会有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源头不在文字而在太阳历。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太阳历,一可以合理地解释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可以合理地解释中华文明的根基。

为表达太阳历,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形象与抽象的岩画。

为表达太阳历,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形象与抽象的陶画。

为表达太阳历,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形象与抽象的玉器画、铜器画、金器画。

为表达太阳历,中华先贤创造出了第一部书——洛书。

为表达太阳历为基础的阴阳合历,中华先贤创造出了第一张图——河图。

为表达太阳历八节,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八卦。

为表达太阳历,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四则运算的算术,创造出了整数、分数、小数。

为表达太阳历,中华先贤创造出了直角三角形、平面两维坐标、立体三维坐标与四维坐标。

为描述太阳回归,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具有常青意义的太极图。

为描述太阳回归,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具有常青意义的成语与格言,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再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终则有始”“原始反终”“如环无端”“满招损,谦受益”,等等。

与太阳历相伴而生的是音律学。五音六律,全部源于太阳历。

在世界范围内,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在中华大地上,天文学既是第一学,又是母亲学;历法既是第一法,又是母亲法。因为人文、医学、音律、算术、法律、度量衡,都是从天文历法出发的,首先是从太阳历出发的。人文的根本在太阳!医学的根本在太阳!这是几个民族文化的共同结论,也是刘明武四步追溯所得出的结论。

根植于太阳的中华元文化,赢得了世界的敬重。

全世界采用的十二平均律,源于中国,源于中华先贤制定的太阳历。

计算机采用的机械化算法,源于中国,源于中华先贤制定的太阳历。

法国数学家、传教士、汉学家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高度评价阴阳,将阴阳视为所有科学的原理。

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2008)的书中,太极图出现在第一页。

惠勒说,丹麦量子物理学家、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一看到太极图,立刻认定完美的阴阳和合是并协原理的先河。

几千年前的太极图,赢得了当代人的尊重,是不是跨越了时间?中华大地上的创造,赢得了太平洋对岸的敬重,是不是跨越了空间?

源于太阳的文化,可以超越时间,可以超越空间,具有常青意义。

发展与毁灭并行,西方后现代学派如此批评现代化。今后的路怎么走?日本山口大学提出了从天文历法再出发的“东亚历法与现代化”。东亚历法并不是出于东亚,而是出于我泱泱中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所采用的历法,都是我中华先贤制定的太阳历。“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是颛顼时代“载时以象天,治气以教化”的教化范围。只要天上的太阳还在,根植于太阳的文化就不会过时。

刘明武的思路新颖!没有重复别人!三、发现与交往

地质学家要善于发现地下宝藏,作为学术杂志的编辑,应当善于发现学术的价值。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从《中国文化研究》到《汉学研究》,我为何几乎年年编发刘明武的文章呢?因为我发现他的研究里蕴藏着一般人尚未想到的学术含量和价值。《汉学研究》有个“国学特稿”栏目,究其起始之因,很大程度缘于他投来的独特而新颖的文章。他的文章不是“汉学”,但它属于“国学”,“国学”与“汉学”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虽然一个是“东瓜”一个是“西瓜”,但是,它们的基因有着极近姻亲关联。我不愿舍弃独具个性的学术佳作,于是就有了这个栏目,并进而将其扩大,专门发表学术创新及名家大家的文章,以求得到国内学者和国外汉学家的呼应与关注。

他研究太阳历的文章,绝大部分发在《汉学研究》上。他的文章,总而言之,是太阳历研究;细而言之,是太阳与人文关系的研究,是太阳与中医关系的研究,以及太阳与天气、天灾关系的研究。《汉学研究》2014年春夏卷,开篇三题全是刘明武研究太阳历的文章:《太阳历:中华文化的活水之源》《太阳历:人文与百科的共同基础》《太阳历:当代重大问题解答的钥匙》。

研究天气,研究天灾,不能忘记太阳。太阳决定天气,太阳也决定天灾。《汉学研究》2014年秋冬卷,开篇栏目《国学特稿》头条是刘明武、刘源合作的《三线四点下的天气与天灾》。

刘明武以太阳历为基础研究法律起源、文学起源的文章,虽然不是我编发的,但我是最先知道的。《天文历法与文艺百家》这篇文章是以太阳历为依据评论文学的。文章从构思到完成,一直有电话上的交流。这篇文章被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头条采用。《天文·人文·法律》这篇研究法律起源的文章,从开始构思,刘明武就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阎先生,你看看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这篇文章被《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头条采用。《人文杂志》头条发表了刘明武、刘源合作的《N点一线下的二十四节气》,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三线四点下的天气与天灾》的姊妹篇,后者谈平面,前者谈立体,目的是找出各种天灾在时间空间中的规律性。

以太阳历为依据,提出新问题,解答新问题,是刘明武文章的核心所在。

不知多少次,刘明武在电话里给我讲他关于天文与人文,太阳与人文,太阳与中医,太阳与天气,太阳与天灾。每每说到彝族十月太阳历时,他便激动不已。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历史延展至今,天文历法大致分为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历三大类。十月太阳历,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发源地,是72与36这一组数据的发源地。十月太阳历,标志着中华文化的成熟。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中原华夏本来也有十月太阳历,但是失传了。有十月太阳历,阴阳五行便是精密精确的太阳法则;失传了十月太阳历,阴阳五行就成了神秘的不可重复与实证的玄学。彝族文化与中原华夏有关系吗?据彝族学者龙正清先生(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介绍,彝族所宗的天文历法为颛顼历。彝族自称“倮倮”。倮倮,汉语的意思为“龙虎”。颛顼墓,是在我的家乡濮阳发现的。天下第一龙与天下第一虎,都是在颛顼墓中出土的。颛顼历,揭示出彝族与中原华夏的同根同源性,太阳历揭示出彝族、苗族、水族与中原华夏的同根同源性,是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新认识、新贡献?!

刘明武认为,中华大地上的天文历法,成熟于十月太阳历、精美于十二月阴阳合历。在此之前,中华先贤经历过相当长的探索时期,先有物候历,例如,以花为历,以鸟为历,以鱼为历,物候历之后才出现天文历。天文历中有木星历、火星历、二十八宿历,仅太阳历就有过许多种,诸如二十月太阳历、十八月太阳历、八月太阳历、五月(五季)太阳历、三月(三季)太阳历、两月(两季)太阳历。中华文明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农业文明的第一标志是粮食。种庄稼必须以节令为基准,所以认识中华文明必须从天文历法入手,首先应该从太阳历入手。

教外有教,教内有派;教与教争,派与派斗;这是中华大地之外的宗教。但是,任何教、任何派有为太阳争斗的吗?太阳只有一个!太阳的唯一性、太阳的普遍性,得到了所有宗教的承认与尊敬。中午日影长短两极的两个极点,以及两个极点界定出的南北两条回归线,得到了所有宗教的承认与尊敬。道法自然,首先是道法太阳的文化,具有不可置疑的普遍性与唯一性。从太阳历入手,找回令世界心悦诚服的中华元文化,这就是刘明武的文化自信心。四、我希望一种新学风的形成

我编发刘明武的文章,不是出于偏爱,而是希望形成一种新的学风。“天下文章一大抄”,几乎成了当代的学术习俗。“从这本书到那本书,从这一子到那一子”,这几乎成了当代文化研究的一种模式。

书中的道理在书外,人文的道理在天文,以天文论人文,是一种新的学风。

梁漱溟先生有一个被学界反复引用的著名观点: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

——早熟在哪里?为什么早熟?

——早熟的依据是什么?

梁漱溟先生没有解释,后面的引用者只会照着说,同样没有解释。刘明武接着梁漱溟先生继续说:中华文化早熟的标志在太阳历。太阳历早熟的标志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一条直线,是中午竿下之日影;两个点,是中午日影的最长点与最短点。

中午日影最长点,冬至;中午日影最短点,夏至。两至之至,至于也,止于也。至于,到达这里;止于,停止在这里。冬至夏至之至,日影下体现的是空间上严格规定性。冬至夏至之至,历法中体现的是时间上严格规定性。一寒一暑,一阴一阳,就是从日影最长点与最短点出发的。“冬至阳旦,夏至阴旦。”这是刘明武在苗族太阳历里找出的阴阳发源地。“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这是刘明武在彝族太阳历里找出的阴阳发源地。

从地球形成之始,就有了这两个点。发现,有之;没有发现,亦有之。地球的年龄约46亿年,这是全世界认同的数据。有了地球,就有了地球与太阳的对应关系。有了地球与太阳的对应关系,就有了日影。中午日影长短两极的变化,一个太阳回归,每年循环一次。46亿年,体现的是永恒;一年一循环,体现的是常青。46亿年没有撼动两个点,这里能否作为中华文化成熟的标志?

冬至夏至,一寒一暑,寒暑循环规律而永恒。

冬至夏至,一阴一阳,阴阳转换规律而永恒。

冬至夏至,一升一降,升降运动规律而永恒。

冬至夏至,一枯一荣,枯荣更替规律而永恒。

冬至夏至,阴吕阳律,天籁之音规律而永恒。

冬至夏至,阳奇阴偶,奇偶之数永恒而常青。

一阴一阳,是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是中医文化的大根大本。医易同源,同在哪里?人文同在阴阳上,天文同在太阳上。这里能否作为中华文化成熟的标志?!

继续说,接着说,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写别人没有写过的文章。这是应该倡导的新学风!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汉学研究》变成CSSCI来源核心期刊之后,召开了一个学术会议,来者为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授,一共50多名。会上一人一本《汉学研究》2014年的秋冬卷,一打开目录,前三篇是一个作者的文章,大家很惊奇,问:“刘明武是哪个大学的?”我做了解释。后来把这个故事在电话里告诉了刘明武。他说:“阎先生,你就说刘明武是南边生产队的。”轻松的玩笑,沉重的意义:学术文章当然不只是出于大学和社科院,大学之外当然也有学术。以大学为界衡量文章,漆园小吏的庄子肯定在界限之外,写兵法的孙子肯定在界限之外,先秦诸子也肯定在界限之外。

遍地重点大学,为什么再也培育不出写兵法的孙子,为什么再也培育不出写《道德经》的老子和诸子百家?我们的大学也该反思。

为了纠正“以书论书”的学风和“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陋习,我支持刘明武的研究与探索,这也是乐于为之写序的原因。五、我希望形成一种无穷追问的新模式

读书人读书,这是常识。但是,仅仅读书是不够的。面对书,能不能问一个为什么?

——有《易经》,《易经》是怎么形成的?

——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怎么形成的?

源头形成的经典,肯定不是抄书抄出来的,因为经典之前没有经典。

那么,源头的一部部经典是怎么形成的?源头文化是怎么形成的?诸子百家又是怎么形成的?

书中的道理在书外,书中的道理在太阳。如此追根溯源,如此无穷追问,希望不只是地质界才保留这一思路。

物极必反、原始反终、终则有始、如环无端;如此具有常青意义的成语是如何形成的?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满招损,谦受益;如此具有常青意义的格言是如何形成的?

问当初,问的是“有!为什么有?”

问当下,问的是“有!有什么用?”

会读书会发问,仍然是不够的!刘明武认为,会读书会发问还要会做事,做发明创造之事。

中华文化的先贤,一面创造人文,一面创造器具解答实际问题。钻木取火、构木为巢、结绳为网、揉木为耒耜,动脑研究与动手制造,在中华先贤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动脑研究与动手制造,是先贤为后人留下的榜样。动脑研究与动手制造,在当下是不是还有意义?!当下与美国的所谓“贸易纠纷”中,那个“中兴”因为没有自己的“芯”,使国人羞愧得无地自容。

算术,起于太阳历;音律,起于太阳历;医学,起于太阳历;所有这些,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创造。面对先贤的成果,后人能不能重新思考新的人文创造?!

能不能从太阳历再出发,创造出新的领先于世界的新成果?!太阳回归有严格的规定性与规律性,天气变化有严格的规定性与规律性;天灾有严格的规定性与规律性吗?流行性的疫病有严格的规定性与规律性吗?

解答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是刘明武的目标之一。

癌症,是世界性难题。癌症真的不可治愈吗?这是刘明武的追问。彝医彝药可以干净利落地治愈癌症,这是我亲眼所见的病例。云南泸沽湖所在的那个县叫宁蒗县。宁蒗县老县长、彝族同胞加角阿三,1997年检查出多种癌——直肠癌、腹腔癌、胃癌、肝癌、肺癌、淋巴癌;最大的肿瘤有拳头大。西医结论,最多能活20日。2018年的6月7日,我在广东东莞塘厦亲眼看到了健康的加角阿三。2018年,超越1997年整整21年。加角阿三亲口告诉我,服用了两种自然药物,不到一个月,肿瘤全部消失。加角阿三还亲口告诉我,有20名癌症病人,服用两种自然药物被彻底治愈。彝族同胞,是刘明武请来传授治癌症经验的。彝族同胞治愈癌症的经验应不应该总结?解答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学者和医生责无旁贷。

鼠疫,曾经让整个欧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鼠疫真的不可治愈吗?刘明武在陶铸夫人曾志的回忆录中,看到东北民间治愈鼠疫的单方。据曾志记载,这个单方治愈了一批人。在曾任广东图书馆、博物馆两馆领导的王贵忱先生的书中,看到了王贵忱20岁时感染鼠疫,就是用这一单方在短时间内治愈。王贵忱告诉世人,这个单方治愈的是他本人。青年时代的王贵忱,恰恰是在曾志身边工作的。曾志与王贵忱,虽然是两个人,说的却是一件事:单方可以治愈鼠疫。

单方治愈鼠疫的经验,应不应该总结?

既然能够治愈鼠疫,那么这个单方能否治愈与鼠疫相似的疫病?

如此经验加以认真总结,从经验中归纳出方法,面对各种疫病拿出行之有效的医术,是不是中医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在疫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中医应该为中华民族、为整个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西医的理论是人的发现,中医文化的基础在太阳法则。人的智慧是有缺陷的,太阳法则则是完美的。从这一坚实的基础再出发,中医文化完全有可能解答西医不能解答的一系列难题。“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凡是病,病的时间再久,也是可以治愈的。之所以没有治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医术。这是出于针经《灵枢》的一个论断。刘明武认为,这个论断展示了中华先贤的自信心和中医文化的自信心。

面对这一论断,刘明武思考与追问了一系列问题:

——高血压是病吗?

——冠心病是病吗?

——尿毒症是病吗?

——脑中风是病吗?

——禽流感是病吗?

——白血病是病吗?

——埃博拉是病吗?

——红斑狼疮是病吗?

——手足口病是病吗?

——地中海贫血是病吗?

——越来越多的疫病是病吗?

——毕病之术,找到了吗?

如此无穷追问,唤醒了年轻一代的中医医生。我看到,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医生,以及跨出校门的博士和硕士,由衷地接受刘明武思考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读书是为了致用。“只会读书而不会做事,不过是头驮书的毛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句谚语。面对这句谚语,对照源头“钻木取火”“构木为巢”“结绳为网”的先贤,天下的莘莘学子应该追问点什么?读书之外,是不是也应该动手动脑发明创造?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做事!刘明武非常反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这两句诗出于北宋宁波学者汪洙《神童诗》,流传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刘明武质疑,读书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把“万般”事情办好,而要贬低“万般”吗?只会读书而不会做事,不是中华先贤的优秀子孙。“万般皆上品,读书拔其高。”这是刘明武对《神童诗》的修改,我赞成。

无穷追问,是为了重建新的学问!“做学问,先学问;学会问,有学问。”据说这是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不是李政道先生的话不要紧,要紧的是会不会问,尤其是每事问每天问的无穷追问。一个不会问的人不会进步,同理,一个不会问的民族不会走到世界前列!

问,是提出问题;答,是解决问题。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答问题的民族,永远不会落后于他人!《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原主编《汉学研究》杂志主编阎纯德于北京半亩春秋前言 继续思考,继续追问一、失误百年

整整一百年了!

中医被戴上“玄学”的帽子整整一百年了!

发难中医,始于个人,继而是群起而攻之的集体。(一)个人发难

1917年,对中医首先发难的是留日归来的余云岫先生。

余云岫,浙江镇海人,191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从否定《黄帝内经》入手,彻底否定中医文化。《黄帝内经》是中医文化的奠基之作,中医文化的基础理论全部发源于此。成书之时,集中医基础理论之大成;成书之后,为中医文化之经典。《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灵素商兑》批判的就是《灵枢》与《素问》。

批判《灵枢》与《素问》,余云岫的目的类似于美军对伊拉克的“斩首行动”。[1]“堕其首都也,弃其本源也。”这是余云岫回答否定中医为什么从《灵素》入手的所以然。

否定中医,从否定《黄帝内经》入手;否定《黄帝内经》从否定阴阳五行入手,这是余云岫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无明确之实验,无巩固之证据。”这是余云岫批判《黄帝内经》的立足点。[3]“彼所谓阴阳者,神秘不可思议。”“至于五行之说,尤属不根。其在印度、欧西则分四行,曰地、曰水、曰风、曰火。中夏则别为五行,曰金、曰木、曰水、曰火、曰土,是东西已不相同,孰得其真?[4]已不可辨。”这是余云岫否定阴阳五行的基本依据。

余云岫坚信,击破阴阳五行学说,整个中医文化体系就会崩溃。

实际层面上,余云岫于1929年推出了“废除中医”案。这一提案震惊了中医界,也震惊了整个中国。余云岫是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中医文化的第一人。

余云岫对《黄帝内经》的发难,是个人的发难。(二)集体发难

集体发难,始于“科玄之争”。1923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文化论战,这就是“科玄之争”。科,科学也。玄,玄学也。孰为科学?孰为玄学?当时的答案是:西方文化为科学,中华文化为玄学。玄学玄在何处?玄在阴阳五行的不可重复,不可实证上。不可重复,不可实证,所以是玄学。争论双方的领军人物是胡适先生与梁启超先生。“科玄之争”的起因与过程,没有必要重复叙述,此处只介绍一个非常奇怪而又被后人忽略的现象,这就是:西化派批判阴阳五行为玄学,而本土派同样视阴阳五行为玄学。原则上肯定中华文化,具体中否定阴阳五行,这是本土派的一大特色。请看以下例证:

1.梁启超先生批阴阳、批五行

梁先生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一文中说:“阴阳五行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梁启超先生认为,以五行学说“支配关乎病人生死的医学,是学术界的耻辱”。“科玄之争”中,梁先生是坚定的本土派。“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就是梁先生从《易经》中摘录出来的。《易经》的基础在阴阳,但这并没有影响梁启超先生批阴阳。

2.章太炎先生批五行

1926年,章太炎先生在《医界春秋》发表《论五脏腑五行无定说》一文,主张废除五行。章先生认为五行学说为愚学而非哲学,他说:“五行之论亦与哲学何与?此乃汉代纬候之谈,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也。”文章引起了争论,章先生又撰文反驳:“今即不言五行,亦何损于中医之实耶?夫中医不可废也。”

众所周知,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国学大师章先生只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与五行,章先生是分割而论的。

3.严复先生批五行

严复在讲演中说:“中国隆古之人,已分一切物为五行也。五行曰金、木、水、火、土。意欲以此尽物。则试问空气应归何类?或曰空气动则为风,应作属木。《易·巽》为木,而亦为风。则吾实不解气之与木,有何相类之处?矿质金石相伴,血肉鱼骨,自为一部。凡此皆将何属?……中国人不通物理,五行实为厉阶。”

严先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天演论》的翻译者,他对中华民族由先进到落后的看法是:祖先开其头,子孙没有续其尾。严复先生临终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是:“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严复先生在《天演论·译序》中高度地赞扬《易》,认为欧洲学术基础在“名、数、质、力”,而中华先贤在《易》里已全部解决。高度赞扬《易》的严复先生,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五行,严复先生也是分割而论的。

严复有一个笔名,曰“地雷”。这可不是现代化武器中的“地雷”,而是六十四卦中复卦的卦象。坤卦在上,震卦在下。坤论地,震论雷。雷在地中,复。八卦中的坤、震两卦的卦象组成六十四卦中的复卦。从这一笔名上,可以看出严复先生对卦象的基本态度。

4.梁漱溟先生批阴阳、批五行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这样说:“中国人无论讲什么总喜欢拿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去说。医家对于病理药性的说明,尤其是这样。这种说法又是玄学的味道。他拿金、木、水、火、土来与五脏相配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据《灵枢》《素问》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方,青、黄、赤、白、黑五色,酸、甘、苦、辣、咸五味,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及什么五声、五谷、五数、五畜等相配合。虽看着是谈资文料,实际似乎用不着,而不料也竟自拿来用。例如,这个人面色白润就说他肺经没有病,因为肺属金,金应当是白色,现在肺现它的本色就无病。又姜若炮黑了用,就说可以入肾,因为肾属水其色黑。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种奇妙的推理,异样的逻辑,西方绝对不能容,中国偏行之一千多年!”

梁漱溟先生,儒学大师,佛教徒,儒家文化的坚定信守者,但梁先生既否定阴阳又否定五行。

争论的是文化,心忧的是天下。“天下有病”,是争论双方的共同认识。“全盘西化”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争论双方开出的不同药方。实际上,本土派在基础问题上出现了不攻自破的漏洞。如果阴阳五行为玄学,“中学”还能“为体”吗?(三)无人应战的遗憾

无论是个人发难,还是集体发难,批判否定的目标是一致的,皆以痛斥阴阳五行为玄学切入。

阴阳五行真的是玄学吗?

阴阳五行真的不可实证吗?

有人挑战,无人应战,是不是整个中医界在理论层面、哲学层面上的遗憾?!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为什么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整个中医界并没有从本源上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当然,合理地解释阴阳五行并不是中医界一个界别的责任;责任担当者,首先应该是质疑阴阳五行的文化界与哲学界。二、质疑者难以回答的三个问题(一)阴阳五行为什么无处不在《易经》为群经之首,这是历史的共识。《易经》之首在哪里?在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阴阳两爻组成。创造《易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八个字,是《汉书·艺文志》对《易经》形成过程的描述。《易经》里的所有文字都是对卦象的诠释。如果说阴阳是玄学,那么,创造《易经》的三代圣贤,会将阴阳两爻组成的卦象置于群经之首的位置吗?三代圣贤,难道个个都是糊涂虫吗?

诸子百家,子子论阴阳,家家论五行;先秦诸子,难道个个都是傻瓜吗?

打开《史记》《汉书》《淮南子》,阴阳五行仍然无处不在,如果说阴阳五行是玄学,写《史记》的司马迁,写《汉书》的班固,组织编写《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个个都是傻瓜吗?“万物负阴而抱阳。”以阴阳论物理,老子留下如此论断。看看今天的《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哪一个元素不是阴阳两种成分,阴阳两种结构?看看组成地壳的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哪一种盐不是阴阳两种成分,阴阳两种结构?老子的结论究竟对不对?

孔子以阴阳五行论人礼,管子以阴阳五行论政理,孙子以阴阳五行论兵法,孔子、管子、孙子这些一流的贤哲为什么会以玄学为立论依据?

如果以余云岫与“科玄之争”两派的批判为真,如何看待先秦诸子,如何看待班固、司马迁?更根本的是,如何看待源头的一部部经典?

排中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同一条件下,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不能全真,不能都假,绝对不能有中间情况。

那么,诸子百家与余云岫之间谁真谁假呢?(二)玄学怎么能够孕育出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确存在,而且赢得了世界的敬重,请看下面几个论断。

1.《科学史》论中华文明

英国学者W.C丹皮尔著《科学史》一书,开篇之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

丹皮尔所说的“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丹皮尔把中国文明排在了首位。《科学史》一书初版于1929年,到1958年印行21次,194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到1987年4次印行。

敬请注意,东西方发行量如此之大的《科学史》,将中华文明放在人类文明史的第一位。

2.《极简欧洲史》论中华文明

澳大利亚学者约翰·赫斯特大作《极简欧洲史》中文版序的第二段话是这样的:“中华文明远比欧洲文明古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远比欧洲文明进步。”

这段话在书的结尾处又出现一次。《极简欧洲史》热销于欧美,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到2017年28次印刷。

请看,澳大利亚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确存在,而且比欧洲文明更古老。

文化是化人之道,文明是人创造出的成果。如果阴阳五行为玄学,那么值得追问的问题是:玄学怎么会孕育出领先世界而且让世界心悦诚服的中华文明?(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学者为什么崇尚阴阳

笔者的书桌上,高度评价阴阳的西方科学家、西方学者,有以下几位: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普拉;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利高津;

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惠勒;

法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传教士白晋;

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李约瑟。

量子物理学大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崇拜阴阳。1937年春,玻尔访问中国。这次访问玻尔有一个重大发现:他所倡导的并协性原理,竟然在中国古文明中就有其先河。玻尔认为“阴阳”图是并协性原理的最好标志。后来,玻尔把太极图放在自己家族的族徽上。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学会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副主席惠勒教授1981年访问中国,演讲中次次都谈到玻尔与太极图的故事。惠勒教授在中国的演讲集为《物理学和质朴性》一书,阴阳太极图赫然出现在该书的第一页。

李约瑟博士先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又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李约瑟博士指出,中国古代科学的三大基本观念在五行、阴阳、卦象符号。

法国传教士、法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白晋对阴阳的评价,其结论可以说至高无上。白晋认为,中国古老哲学体现在《易》图之中,它以阴阳这个简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学原理。

阴阳如果是玄学,会赢得西方一流科学家的敬重吗?三、千古之谜的形成

阴阳五行,在中原大地上是一个千古之谜。

阴阳五行很重要!这是先秦诸子的共同结论。

以阴阳五行为依据论证一切问题,这是先秦诸子的共同实践。

但阴阳五行为什么重要?阴阳五行为什么可以成为论证一切问题的依据?先秦诸子并没有给出基本的解释,这是先秦诸子留下的千古之谜。

论阴阳不论五行,这是《易经》的特点。五行从何而来?这一千古之谜,产生于群经之首。

谈五行不谈出处,这是《尚书》的特点。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这一千古之谜,产生于《尚书》。《尚书》,儒家十三经中位列第二。

阴阳的根源在寒暑,在冬至夏至,这是《周髀算经·日月历法》给出的答案。五行呢?五行的根源在何处?《周髀算经》没有给出答案。四、寻找阴阳五行的源头

有!一定有来源之处!

这一追问方式源于地质学。

找到了矿,必须追问矿从何处来!

有这个矿,必须追问这个矿是怎么形成的!

如此追问,是地质界的基本常识。

将地质界的追问方式引入中医文化研究,很快就会提出一系列新问题:

——有阴阳,阴阳从何处来?

——有五行,五行从何处来?

——阴阳与五行是同一个发源地吗?

——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怎么形成的?

——有《易经》,《易经》是怎么形成的?

——有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有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吗?

希伯来先贤、印度先贤为子孙留下的是育人的、世世代代流传的文化,难道中华先贤会为子孙留下害人的、经不起推敲的玄学吗?爷爷疼孙子,这是天性。同样的道理,中华先贤会贻害子孙吗?

阴阳五行之所以成为玄学,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失传了阴阳五行的发源地。只要找到阴阳五行的源头,一定会解释阴阳五行的合理性、重要性与无处不在的普遍性。五、中原失传的,到边陲去找找

朝堂失传了的,到民间去找;中原失传了的,到四周去找。

研究问题,眼睛不能死死地固定于一点,而应该放眼于上下左右,这是孔夫子留下的基本方法。《汉书·艺文志》:“礼失而求诸野。”这是孔夫子的话。礼,狭义上的礼仪,广义上的传统。野,朝野之野也。朝堂失传的传统,民间或许有保留,可以到民间去找回来。孔夫子的这一论断,很多人都知道。《左传·昭公十七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孔夫子的这一论断,几乎被人遗忘了。这八个字,评价的是一个重要历史典故——

少昊氏时代为什么以鸟命名官名?

鲁昭公不明白。

鲁昭公何许人也?鲁国之国君,周公之后代也。周公,周礼的制定者,周之贤臣,文化集大成者,孔夫子崇拜的对象。周公受封于鲁,周公后代不能解答的问题,一定是道大难题。谁能解答?东夷小国郯国的使者郯子顺利而轻松地解答了这一难题。少昊氏时代的官员,均是用鸟来命名。不同的鸟,不同的官。官,是主管太阳历的官。不同的官,掌管不同节令:

凤鸟氏是总管太阳历的官。

玄鸟氏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

伯赵氏是掌管冬至夏至的官。

青鸟氏是掌管立春立夏的官。

丹鸟氏是掌管立秋立冬的官。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太阳历的八节在当时被称之为“分至启闭”。分,春分秋分;至,冬至夏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以历设官,是黄帝、炎帝、共工、太昊、少昊时代的传统。一个时代,一个官名。官名命名的依据可以不同,但是以历设官的原则是一致的。鲁昭公不明白的事,东夷的郯子解释得清清楚楚。孔夫子知道这一典故后,作出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评价。

四夷为何?《礼记·曲礼下》:“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也。”四,四周也。夷,华夏之外的族群也。“天子”者,中原华夏之代称也。“失官”者,狭义上失去了设置官员的依据,广义上失传了文化传统。

中原华夏失传了的文化可以在四周找回来。孔夫子时代,中原华夏还有如此广大的胸怀。四夷之中,大有圣贤。舜,东夷人;文王,西夷人;这是《孟子·离娄下》的介绍。

古有孔夫子的教导,今有纳西族保留中原古乐的启示,笔者几次深入云贵川,以及湘西白云深山处。

在湘西,笔者找到了《苗族古历》。善于种植水稻的苗族,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太阳历。苗族保留的太阳历,可以精确、精密、精致地解释阴阳。

阴阳的根本在太阳!

在贵州,笔者找到了彝族典籍《土鲁窦吉》,汉语意思“宇宙生化”。《土鲁窦吉》一是保留了洛书河图,二是保留了对洛书河图的合理解释。《土鲁窦吉》告诉世人,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阴阳合历。

阴阳五行是从十月太阳历出发的,天干地支是从十月太阳历出发的,“宇”“宙”这两个单音词,以及广泛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72与36这一组数据,还有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龙,全部是从十月太阳历出发的。《土鲁窦吉》保留的十月太阳历,既可以精确、精密、精致地解释阴阳,又可以精确、精密、精致地解释五行。

阴阳五行的根本在太阳!

在四川,笔者在凉山彝族毕摩经书中找到了与三星堆一模一样的五辐太阳轮。彝族经书解释五辐太阳轮表达的是五行太阳历。

阴阳五行的根本在太阳!

苗族与彝族,两个不同的民族,一个共同的指向:太阳历是阴阳五行的发源地。

实际上,还有一个少数民族与苗族、彝族持有同样的观点,这就是生活在黔东南的水族。水族文化,也是以太阳历解释阴阳的。

从太阳历这一根本看,彝族、苗族、水族与汉族应该同根同源。

没有天文历法,种植也不会有收获。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决不会诞生人类文明。中华大地上的粮食,远远早于文字。人工粮食的出现,证明了天文历法存在。中华文化不是起源于文字,更不是起源于儒家道家,而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首先是太阳历。

在西方,太阳历只有记时意义,而在中华大地上,太阳历则涉及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阴阳五行的发源地!

——太阳历,天干地支的发源地!

——太阳历,粮食种植的根本大法!

——太阳历,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中医文化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诸子百家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音律与数理化的大根大本!

世界上有多种文化与宗教,但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宗教大都以万能之神为本,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以天文为本,首先是以太阳为本。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不能以书论书,不能以人论人,更不能以字论字,而应该仰观天文、仰观太阳、仰观月亮、仰观北斗。

以太阳历为钥匙,才能真正打开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大门,才能真正认识中华文明的成因。

此处特别提醒的是,太阳历分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阳历,在顺序上,十月太阳历在先,十二月太阳历在后。笔者认为,中华文化成熟于十月太阳历,精美于十二月太阳历。成熟点与精美点会在后面讨论,此处不赘述。六、批判者需要弄懂的十个基本问题

宗教不允许怀疑,邪教不允许批判,文化既允许怀疑又允许批判。但是,一百年来的中医批判,以及现实中的中医批判,批判方式是“以我论之”——我认为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事关源头的基本常识,既不知道,又不想求证,更不想弄懂弄通。这里列出事关中医文化起源的十个基本常识,供中医文化的批判者思考。

其一,过一年又一岁,年和岁一样吗?如果说有差别,有几大差别?年和岁的确定与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起源有什么关系?

其二,世界很大,但是数学体系只有两种:一是中国的机械化算法体系,一是西方的逻辑演绎体系。今天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学,并不是西方的逻辑演绎体系,而是中国的机械化算法。知道机械化算法与阴阳的母源关系吗?“观阴阳之裂变,总算术之根源。”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知道中国算术为什么会以阴阳为根源?

其三,今天全世界采用的音律标准,是中国的十二平均律,知道十二平均律论阴论阳吗?知道十二律与十二经络的同根伴生关系吗?

其四,“满招损,谦受益”与“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这两句格言之间有渊源关系吗?

其五,奇偶之数,涉及文化的大根大本。在古希腊,最早重视数的,当属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留下的名言是:“一切都是数。数的关键是单双。”数,古希腊人分单双,中华先贤分奇偶。奇偶之数与一阴一阳有关系吗?彝族文化、苗族文化皆以阴阳论奇偶,《黄帝内经》同样以阴阳论奇偶,知道阴阳与奇偶的关系吗?为什么一阴一阳可以论一奇一偶?

其六,昨日的阴阳批判者,大都是“读书破万卷”的读书人,但是,知道中华大地上的第一部书是怎么形成的?第一部书的形成与阴阳有关系吗?

其七,今天的阴阳批判者,大都进过图书馆,知道“图书”这个双音词与阴阳的关系吗?

其八,时间空间,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知道《黄帝内经》以时间空间为本吗?知道中华大地上的时间空间与阴阳的关系吗?知道时空物三位一体是《黄帝内经》的时空观吗?

其九,地球仪上有两条回归线,中午的日影有长短两个极点,知道这两线两点与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母源关系吗?知道这两线两点与“寒暑相推”“礼尚往来”“终则有始”“原始反终”“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这些成语的母源关系吗?知道这两线两点与四时、六气、八风、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的母源关系吗?知道这两线两点与阴阳五行的母源关系吗?

其十,太阳视运动的实质是地球公转,昼夜往来的实质是地球自转,知道地球公转与周岁之阴阳的关系吗?知道地球自转与周日之阴阳的关系吗?

余云岫先生早已驾鹤西去,使后生失去了请教、商榷、应战的机会;“科玄之争”两派的老先生也早已驾鹤西去,使后生失去了请教、商榷、应战的机会。但是,批判阴阳五行者仍然连绵不绝。

希望今后的批判者,在弄懂这十个基本问题之后,再来批判阴阳五行,再批判中华文化、中医文化。

实际上,不懂太阳历的文化批判,全部是文化大门之外的呐喊;而不懂太阳历的文化继承,基本上是“瞎子摸象”抑或大森林中捡树叶。七、“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提示“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是针经《灵枢》开篇之作《九针十二原》中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提醒后人,研读《黄帝内经》一定要知道“精要”之“要”。知道了这个要点,可以一通百通;不知道这个要点,则会走入漫无边际的迷宫之中。

要点之要,就是太阳历。

研读《黄帝内经》,只要认识“两点两线”——日影最长点、日影最短点与南北回归线,一系列中医基础概念就会明白于顷刻间,例如,天道、阴阳、五行、四时、六气、八风、十二律,以及天干地支、升降出入……

要点之要,会在正文中一一解读。

中华先贤为什么会创造出如此优秀的文化,从基点到思路到方法,后人明白吗?刘明武于南海之滨

无源不成江,无源不成河;每一条江,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源;从东方到西方,从中国到外国,无一例外。无根不成树,无根不成木。每一棵大树,每一丛灌木,每一棵小花小草都有自己的根;从南方到北方,从亚洲到欧洲,无一例外。第一篇 太阳历与中华文明引言 源头的寻找

无源不成江,无源不成河;每一条江,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源;从东方到西方,从中国到外国,无一例外。

无根不成树,无根不成木。每一棵大树,每一丛灌木,每一棵小花小草都有自己的根;从南方到北方,从亚洲到欧洲,无一例外。

——自然哲理是这样!

——人文哲理呢?

文化有没有根,文化有没有源?如果文化有根有源,那么,中华文化的根源在哪里?中医文化的根源又在哪里?

有此矿必有其源,有此矿必有其因,这是地质学中的基本思路。找到了矿,并不能停止研究的步伐。找到了矿,一定要追问矿的成因与来源,这是地质学中的基本方法。

有!一定有来源之处!

有!一定有其根其本!

看到了“有”,一定要追根溯源。如果把地质学中的思路与方法引入中医文化研究,会不会找到中医文化的源头呢?会不会找到中医文化的成因呢?

中华先贤的伟大世界公认。没有中华文化的孕育,会有中华民族吗?没有中医文化的呵护,中华民族会跨越上下几千年吗?长江再长也不会告别源头,大树再高也不会告别根本;长江告别源头肯定干涸,大树告别根本肯定枯萎死亡。那么,中华民族能告别中医吗?以上两点,是笔者对中医追根溯源的基本动力。

地质学中还有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敢于否定权威。学习权威,而不迷信权威,是地质界的基本学风。李四光先生,留学西方。西方所有的地质学权威一致结论:中国(陆相)不能成油。李四光否定了这一结论,结果东北油田出现了,华北油田出现了,中原油田出现了……

佐证李四光先生的还有袁隆平先生。“水稻不能杂交!”是全世界水稻权威的共同结论。袁隆平先生否定了这一结论,杂交水稻为中国为世界做出了贡献。“无穷追问”加上“学习权威而不迷信权威”,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中医之根、中医之源呢?

追溯文化之源,绝对不能以字论字,以书论书,以经论经。必须认识到经典之前无经典,文字之前有思路。

这里介绍一种读书的新方法:眼在书中,心在书外。读书,读中华先贤留下的经典,不能把目光局限于书内,应该追问书中的道理从何而来?例如,读到“满招损,谦受益”时,一定要想一想、问一问中华先贤凭借着什么条件创造出了如此具有常青意义的格言?

研读《黄帝内经》,同样不能把目光局限于书内,一定要学会追问:中华先贤凭借什么条件创造出了如此经典?如此经典是如何形成的?

有!有从何处来?

有这样的哲理,这样的哲理从何而来?这是笔者研读《黄帝内经》时的无穷追问。具体例子如下:

——道,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根本依据。道从何处来?

——阴阳,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重要依据。阴阳从何处来?

——四时,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重要依据。四时从何处来?

——五行,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重要依据。五行从何处来?

——六气,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重要依据。六气从何处来?

——八风,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重要依据。八风从何处来?

十二月、十二律是《黄帝内经》论证经络的唯一依据。十二月、十二律从何处来?

一与九,为针经之纲纪。一与九从何处来?为什么两个奇数会成为针经之纲纪?

八、七、五、九、六这五个数,伴随四时五方五色五味一起出现,是论病论养生的基本依据。八、七、五、九、六这五个数从何处来?

18,是《黄帝内经》论脾主四时之末的数据。18这一数据从何处来?

72,是《黄帝内经》论脏气法时的数据,肝心肺肾四脏,一脏主一时72日。72这一数据从何处来?

365这一数据,是《黄帝内经》论人体365节、365络的依据。365这一数据从何处来?《黄帝内经》以分、至论天地之正纪,何谓分、至?分、至从何处来?《黄帝内经》以升降论生长化收藏,以升降失序论疫病——流行于千家万户的传染性疾病,升降如此重要,升降点在何处?《黄帝内经》讲术数,术数从何处来?《黄帝内经》讲气,气从何处来?《黄帝内经》以邪风邪气论百病之因,邪风邪气如何界定?“言一而知百病之害。”《黄帝内经》论病的最高境界是“言一”。何谓一?一个“一”字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与威力?《素问·六节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5]不可以为工矣。”工,医病之医生也。“三不知”不可以为工,是《黄帝内经》给出的为工的三大条件。何谓年,何谓年之所加?“气之盛衰”如何界定?“虚实之所起”如何界定?为什么“三不知”比“望闻问切”还重要?《灵枢·九针十二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句话告诉后人,“要者”之“要”,是将珍珠串成项链的金丝线。明白了一个“要”字,就能够把《黄帝内经》中的众多、重要的基础性常识串成项链。何谓“要者”之“要”?一个“要”字为何如此重要?

以经解经,以字解字,解不开书中的道理。书中的道理在书外,中医的本源在天文。《黄帝内经》书中的道理全部源自书外。《圣经》中的道理源于书外的、唯一的神。神,当初的亚当夏娃看到过,挪亚看到过,摩西看到过,但是今天谁也看不到了。《黄帝内经》中的道理不是源于时隐时现的神,而是源于永远都看得到的天文。

何谓天文?请看下面两个论断:

其一,《汉书·艺文志》:“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经[6]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

其二,《刘子·慎言》:“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地之文也。”[7]天文,无限星空中的日月星辰也。

日月星,没有歧义。日,太阳也。月,月亮也。星,行星也,恒星也。辰,则含有多重含义:《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也。《公羊传·昭公十七年》:“大火为辰,伐为辰,北辰亦为大辰。”[8]——辰,标志星也。大火,心宿也。伐,参宿也。北辰,北极星也。[9]《管子·四时》:“东方曰星,西方曰辰。”——春季看东方,东方的标志星曰星;秋季看西方,西方标志星曰辰。

辰在以上几个论断中,指的是标志星。[10]《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日月对应的瞬间曰辰。辰,在这个论断中,指的是日月相会亦即日月对应的瞬间。

天文中,太阳是第一要素,月亮是第二要素,北斗星是第三要素,其他要素为金木水火土五星与二十八星宿,还包括日月对应的瞬间。中华先贤观测太阳回归,观测月亮圆缺,观测斗柄循环,观测二十八星宿如环无端形态,观测日月星与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在观察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太阳历、太阴历(月亮历)、北斗历、二十八星宿历,最终综合为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阴历、十二月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在世界范围内,欧美采用太阳历,阿拉伯世界采用太阴历,印度采用太阳历、太阴历二历合一的阴阳合历,唯我中华采用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天文历法,是全人类的根本大法。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根本源头就在天文历法。《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依据,全部来源于天文历法。《黄帝内经》中没有“十万个为什么”,但起码有“一百个为什么”。太阳历可以解答“一百个为什么”中的“九十五个为什么”,剩下的“五个为什么”需由太阴历、北斗历、二十八宿历来解答。

太阳历源于测量,所以这里的一切均可以重复,均可以实证。

欧美的太阳历,仅仅是纪时的历。中国的太阳历,不仅仅是纪时的历,还是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本身是一个严密的数理体系,是一个严密的时空体系。以这两个体系为坚实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伟大、永恒、常青的中华文化、中医文化。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奇偶之数、音律,全部是从太阳历起源的。凡是从太阳历起源的,全部经得起数学的验证,全部经得起时空的验证。玄学,与太阳历无关!

——中华大地上的太阳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