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养鸭疾病防治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1:20:51

点击下载

作者:张鹤平 主编 刘建钗 副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林地养鸭疾病防治技术

林地养鸭疾病防治技术试读:

前言

林地养殖生产的畜禽产品(蛋、肉)具有口味好、无农药残留等特点,属绿色、生态产品,是广大消费者喜欢的放心、安全食品,消费市场需求巨大。目前全国各地林地生态养殖项目蓬勃发展,林地生态养殖畜禽成为各地大力发展的养殖方式。生产中养殖户对林地生态养殖的技术知识和先进技术需求迫切。

疾病防控技术是畜禽林地养殖技术的最关键环节,关系到林地养殖的成功与否。由于畜禽林地养殖,尤其是生态散放养时畜禽生长环境相对开放,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各异,所以畜禽林地生态散放养和常规舍饲养殖相比,畜禽的发病规律有其特殊性,防治也具难度,防治方法也不能完全照搬常规饲养条件下畜禽疾病的防治。畜禽林地养殖疾病的防治技术是当前养殖场(户)亟需的技术,但畜禽林地养殖疾病防控技术还不规范,涉及这方面的科技书籍也较少。

本书详细介绍林地养鸭疾病防治技术,为林地养鸭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我们根据近年来林地养鸭的生产实践和科研积累的资料和经验,编写本书,以期对从事林地养鸭的养殖场(户)有所帮助。

由于林地养鸭这项新技术还有待完善,加之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6.8第一章概述

林地养鸭是利用林地、果园、荒山荒坡、农田、河堤、滩涂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特性,充分利用林地昆虫、小动物及杂草等自然的动植物饲料资源,通过围网放养结合圈养或棚养的方式进行鸭饲养的模式。饲养过程实行舍养(育雏阶段在鸭舍内养殖、放养阶段晚上鸭在舍内休息、过夜)和放养(雏鸭脱温后白天在林地散放饲养)相结合,鸭可以自由采食林地里生长的野生自然饲料如各种昆虫、青草、草籽、嫩叶和矿物质等,再通过合理补喂饲料,采取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技术、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并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严格限制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使用,以提高鸭蛋、鸭肉风味和品质,生产出更加优质、安全的无公害或绿色的肉、蛋产品。

目前,我国的消费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绿色禽肉、禽蛋供应,林地养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林地养鸭疾病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有效防治鸭病,是搞好林地养鸭的关键。第一节 林地养鸭疾病综合防控技术

林地养鸭的疾病防治,应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鸭的发病规律与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确保鸭群健康和养鸭生产的顺利进行。林地养鸭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有以下方面的内容。一、场址选择、场内布局

林地养鸭既不同于规模养殖场,又不同于一家一户传统散养,应该科学选择场址,场内合理布局。在非禁养区内选址,饲养的鸭与其他畜禽之间要有隔离设施。场址选好后要根据疾病控制的需要对场内进行合理布局。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应划分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一般养殖场应有防晒、防寒的栖息场所(圈舍)、放牧(运动)场、病鸭隔离治疗、粪便污物堆放、病死鸭处理(高温、深埋、焚烧)等的区域及设施设备。

1.位置

林地场址要求交通便利,考虑物资需求和产品供销,应保证交通方便。林地场外应通有公路,但不应与主要交通线路交叉。林地场址应尽可能接近饲料产地和加工地,靠近产品销售地,确保有合理的运输半径,满足防疫卫生要求,避免噪声对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1)各种化工厂及畜禽产品加工厂距离 为防止被污染,养鸭场与各种化工厂、畜禽产品加工厂等的距离应不小于1500米,而且不应将养鸭场设在这些工厂的下风向。(2)与其他养殖场距离 为防止疾病的传播,每个养鸭场与其他畜禽场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少于500米。大型畜禽场之间应不少于1000~1500米。(3)养鸭场与附近居民点的距离 最好远离人口密集区,与居民点有1000~3000米以上的距离,并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居民水源的下游。

有些要求较高的地区,如水源一级保护区、旅游区等,则不允许选建养鸭场。(4)交通运输 选择场址时既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又要为了卫生防疫使鸭场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养鸭场与主要公路的距离至少要在300~400米。国道(省际公路)500米,省道、区际公路200~300米;一般道路50~100米(有围墙时可减小到50米)。养鸭场要求建专用道路与公路相连。(5)与电力、供水及通讯设施关系 养鸭场要靠近输电线路,以尽量缩短新线敷设距离,并最好有双路供电的条件。如无此条件,鸭场要有自备电源,以保证场内稳定的电力供应。另外,使鸭场尽量靠近集中式供水系统(城市自来水)和邮电通讯等公用设施,以便于保障供水质量及对外联系。

2.地形地势

地势要求高燥、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养鸭场地应当地势高燥,高出历史洪水线1米以上。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或建筑物地基深度0.5米以下为宜。避免洪水季节的威胁和减少土壤毛细管作用而产生的地面潮湿。低洼潮湿的场地,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不利于鸭的体热调节,而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繁殖对鸭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场地要向阳背风,以保持场区的小气候条件稳定,减少寒冷季节风雪的影响。平原地区一般场地比较平坦、开阔,林地场地应注意选择在较周围地段稍高、稍有缓坡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雨后泥泞,容易保持场地和棚舍干燥。靠近河流、湖泊的地区,场地要选择在较高的地方,应比当地水文资料中最高水位高1~2米,以防涨水时受水淹没。山区林地应选在稍平缓坡上,坡面向阳,南向坡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大,北向坡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小,东坡和西坡介于两者之间。南坡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北坡则相反。最大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应在1%~3%以内为宜,坡度过大,对建筑施工、运输、日常管理和放牧工作造成不便。在同一坡向,因为坡度的变化而影响其太阳辐射的强度。15°的南坡得到的太阳辐射比平地(坡度为0°)要高,而在北坡则较低。山区林地还要注意地质构造情况,避开断层、滑坡、塌方的地段,避开坡底和谷地以及风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风雪的袭击。

地形要开阔整齐。林地的地形应尽量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这样在饲养管理时比较方便,能提高生产效率。

3.地质和土壤

林地土质状况与环境、林地植被生长情况、鸭群健康状况、鸭舍建筑施工等都有密切关系。林地作为鸭重要的生存环境,土壤条件对鸭的影响要比舍内饲养时更为重要。鸭与地面接触时间长,林地植被的生长与营养含量、土质所含腐殖质、矿物质含量等对鸭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生产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在选择场址时,要详细了解场地的土质土壤状况,要求场地以往没有发生过疫情,透水透气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

4.放养场地的要求

放养场地是林地生态养鸭的生活场所,选择得当与否,对养殖的效率和效益有很大影响。在放养场地选择方面应考虑以下内容。(1)环境条件 地势高燥、平坦、较周围地段稍高、稍有缓坡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雨后泥泞,容易保持场地和棚舍干燥。低洼潮湿的场地,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不利于鸭的体热调节,而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繁殖,对鸭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丘陵、山区林地应选在地势较高、向阳背风的地方,坡面坡度不超过25%。还要注意地质构造情况,避开断层、滑坡、塌方的地段,避开坡底和谷地以及风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风雪的袭击。放牧场地的地形应尽量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这样在饲养管理时比较方便,能提高生产效率。

放养场地除在丘陵、山区外,最好是沙壤土,透水透气性良好,雨后不会泥泞,易于保持干燥,可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蚊蝇等生存和繁殖。

放养场地的位置要考虑饲料、物资需求和产品供销,应保证交通方便。远离屠宰场、化工厂、大型养殖场等污染源,保证防疫安全。(2)林地植被状况 植被的多少,影响林地养鸭的效益和效果,甚至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要考察植被的密度、牧草的覆盖率、植被的种类。单位面积上生长的植被越多、地块覆盖率越高越好。果园、林地的野草质量较好;土地条件较差的山地和丘陵,生长的抗逆性较强的野草,可食性差,多数不能被利用,不宜作为林地生态饲养的场所。(3)可靠的水源 在林地放养期间,鸭在野外受到阳光直射、自然风吹,运动量大,往往比在舍内饲养需要更多的饮水。散养时每只成年鸭每天的饮水量平均为300毫升,炎热季节饮水量更大,可达采食饲料量的4~6倍。所以林地放养需要保证有可靠的水源,给鸭只提供充足、优质的饮水,才能满足鸭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需要。附近最好有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5.林种种类、选择(1)林业用地、林种分类及定义 见表1-1。表1-1 林业用地、林种分类及定义(2)林地选择 林地、果园、山地、坡地、竹园、茶园和桑园、草场、农田、滩涂等都可以用来进行生态养鸭。

①林地 林地中野生草菜、昆虫等自然饲料资源丰富,林下空间宽阔,空气新鲜,环境幽静,适宜林地生态养鸭。

a.树冠及郁闭度 以树冠较小、林木稀疏、冠层较高(4~5米以上)、树林郁闭度在70%左右、阳光照射地面面积在50%左右成林的林地较为理想,这样的林地透光,通气性能好,林地杂草、昆虫丰富。树木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大的林地透光效果差,不利于鸭的生长。

b.树龄 林地以中成林为佳。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不宜选择处于苗木期的林地。小树苗栽种比较密集,树枝低矮,不利于空气流通,夏天不能遮阴避雨,对鸭的生长和发育也不利。成材林即将开始采伐,不宜进行林地养鸭。

c.生态林带不宜养鸭 沿河林带、道路绿化林带、环城林带等生态林带,由于地理位置、林地面积和形状等因素,不宜用来养鸭,否则影响林带作用和周边环境。在这样的林带里养鸭,鸭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影响生产性能。

②果园 地势高燥、环境安静、饮水方便、农药用量少、排水良好、无污染的果园都可养鸭。以干果、主干略高的果园为佳,最理想的是核桃园、枣园、柿园、桑园等,这些果树主干较高,果实结果部位也高。苹果园、梨园、桃园、杏园、橘园、李园、山楂园等,放养期应避开果树用药期,防止鸭农药中毒。(3)不宜作为林地养殖的地区 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不宜作为林地养殖的地区。(4)不同地形及土壤条件林地、果园特点

①平地 指地势较为平坦,或向一方稍微倾斜或高差不大的波状起伏地带。

a.冲积平原地区林地、果园地势平坦,地面平整,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较多,灌溉水源比较充足、交通便利。注意: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林地建场养鸭。

b.洪积平原地区林地、果园由山洪冲积形成的冲积扇延伸而来。与冲积平原相比,面积较小,有大量石砾。应选距山较远、土壤较细、石砾较少的冲积平原地带建场养鸭。

②山地 山地空气流通,日照充足,但温度日差较大。山地林地、果园注意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及坡形等条件对温度、光照、水、大气的影响。山地气候复杂,要在适宜的小气候带建场养鸭。

③丘陵地 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200米以下的地形为丘陵地。这是介于平地与山地之间的过渡地形。顶部与麓部相对高差小于100米的丘陵为浅丘,相对高差100~200米为深丘。浅丘园地交通较方便;深丘坡度较大,交通不便,产品与物资运输较为困难。

6.规划布局

养鸭场场址选定以后,要根据该场地的地形、地势和当地主风向,对鸭场内的各类房舍、道路、排水、排污等地段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同时还要对各种鸭舍的位置、朝向、间距等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养鸭场各种房舍和设施的分区规划,要从人、禽健康的角度出发,建立最佳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来合理安排各区的位置。分区规划要有利于防疫、安全生产、工作方便。尤其应考虑风向和地势,通过鸭场内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来减少疫病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分区规划和布局还可以有效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厂的投资,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管理方便。

鸭场的分区规划应做到节约用地,全面考虑鸭粪便的处理和利用,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物,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鸭场,一般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生活区应占全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依次为生产区和隔离区。(1)生活区 人员生活和办公的生活区应占场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地势和风向不一致时,以风向为主)。与林地、果园必要的管理用房和生产用房(办公室、车辆库、工具室、肥料农药库、宿舍等)结合起来。设在交通方便和有利作业的地方。生活区应处在对外联系方便的位置。大门前设车辆消毒池。场外的车辆只能在生活区活动,不能进入生产区。(2)生产区 生产区是鸭场的核心。包括各种鸭舍、蛋库、饲料库、消毒、更衣室、饲养员休息室、水泵房、机修室等。生产区应该处在生活区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为保证防疫的安全,鸭舍的布局应该根据主风向和地势,按照育雏鸭舍、成年鸭舍的顺序配置。把雏鸭舍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上风向处和地势较高处,能使雏鸭得到较新鲜的空气,减少发病机会,也能避免成年鸭舍的鸭排出的污浊空气造成疫病传播。当主风向和地势发生矛盾时,应该把卫生防疫要求较高的雏鸭舍设在安全角(和主风向垂直的两个对角线上的两点)的位置,以免受上风向空气污染。雏鸭舍和成年鸭舍应有一定的距离。鸭场生产区入口应有与大门同宽的消毒池或消毒垫。鸭场生产区内应有防晒防寒防雨的栖息区(设有集中饮水点和饲喂点)。

饲料加工、储存的房舍处在生产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与鸭舍较近的位置。由于防火的需要,干草和垫草堆放的位置必须处在生产区下风向,与其他建筑物保持60米的卫生间距。

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非生产人员不准随便进入生产区。

种鸭(蛋)场须设置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戏水池。(3)隔离区 病鸭的隔离治疗区,病死鸭高温、深埋、焚烧等的区域及设施设备,粪便污物的存放、处理等属于隔离区,应在场区的最下风向、地势最低的位置,并有防止健康鸭群进入的设施,与鸭舍保持300米以上的卫生间距。处理病死鸭的尸坑应该严密隔离。场地有相应的排污、排水沟及污、粪水集中处理设施(用于果林灌溉或化粪池净化)。隔离区的污水和废弃物应该严格控制,防治疫病蔓延和污染环境。病鸭隔离区的入口应有与大门同宽的消毒池或消毒垫。

7.防护设施

林地养殖场界要划分明确,养殖场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挖深的防疫沟,以防止场外人员及其他动物进入场区。鸭场门口应设有禁止外人随意进入的标识。

在林地养殖场大门及各区域、鸭舍的入口处,应设相应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槽或喷雾消毒室、更衣换鞋间等。车辆消毒池长应为通过最大车辆周长的1.5倍。

鸭场内的道路分人员出入、运输饲料用的清洁道(净道)和运输粪污、病死鸭的污物道(污道),净污分开与分流明确,尽可能互不交叉。

林地果园要饲养护场犬,并训练其保护鸭群和阻止外人进入。林地养殖场还应有人专门值班看守。

8.鸭舍的修建(1)鸭舍建筑材料 应就地取材,根据饲养地建材资源条件和自然气候而定。北方养鸭区,冬季寒冷且时间较长,建筑材料尽量选砖瓦材料,保温性能好;长江流域,冬季时间短,温度也不很低,鸭舍可在北面及东西两侧用砖墙,南面敞开;南方温度较高,可用简易棚舍,四周用竹竿围起,无实体墙。(2)鸭舍的朝向 指鸭舍用于通风、采光的窗户和门所朝的方向。鸭舍的朝向与鸭舍的采光、保温和通风等有关。朝向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来确定。适宜的朝向要满足鸭舍的光照、温度和通风要求。

我国地处北纬20°~50°,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冬季小、夏季大,为保证鸭舍冬季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热,防止夏季太阳过分照射,鸭舍宜采用东西走向或南偏东(或西)15°左右朝向较为合适。

鸭舍朝向不仅影响采光,而且与进入到鸭舍的冷风有关。冬季主风向对鸭舍迎风面造成压力,使墙由外向内渗透寒气,造成冬季鸭舍热量散失,温度下降。鸭舍长轴与冬季主风向平行或0°~45°的朝向,冷风将纳入少,有利于保温。鸭舍长轴与夏季主风向平行或成30°~45°角的方向,涡风少,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北方地区,冬春季风多为西北风,鸭舍以南向为好。(3)鸭舍的间距 鸭舍的间距是两栋相邻鸭舍纵墙之间的距离。鸭舍合理的间距是鸭群防疫隔离的条件,能减少鸭舍之间的相互感染。鸭舍通过窗户排出污浊的空气和水汽,其中夹杂着灰尘和微粒,一些病原微生物会附着其中,如果鸭舍相隔过近,就会通过空气流通进入相邻的鸭舍,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同时鸭舍间距离影响鸭舍通风和采光的效果。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鸭舍的间距保持棚舍净高的3~5倍,能满足鸭舍的光照、通风和防疫的要求。若距离过小,会加大各舍间的干扰,对鸭舍采光、通风、防疫等不利。

林地建棚舍时可根据林地植被情况和饲养密度的情况,考虑分区轮牧,一般可间隔150~200米设置棚舍。如果鸭舍之间距离过近或连在一起,容易造成鸭只集中在一个范围觅食,造成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影响鸭的生长,使鸭容易患病。(4)鸭舍的跨度和长度 鸭舍的跨度一般不宜过宽,鸭舍高度较低,靠窗户自然通风,鸭舍跨度以6~10米为宜。这样舍内空气流通较好。对于鸭舍的长度没有严格的限制,考虑到工作方便和饲养的方式,一般以20~50米为宜。鸭舍的总面积依鸭的数量确定。(5)鸭舍高度 鸭舍高度根据饲养方式、鸭舍大小、气候条件而定。一般鸭舍的净高(从地面到屋檐或天棚的距离)为2~2.4米,跨度大、炎热的地区,可增高到2.5米左右。加大鸭舍高度可以加强鸭舍的通风,缓和高温的影响。在寒冷地区,鸭舍的高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温。考虑人的进出和管理方便,不能低于2米。(6)鸭舍数量和面积 根据林地面积和养鸭的规模、饲养密度,确定要修建鸭舍的数量。每个鸭舍容纳300~500只青年鸭或200~300只成年鸭。

舍内地面平养情况下,雏鸭、中鸭和蛋鸭饲养密度,0~3周龄为每平方米20~30只,4~9周龄为每平方米10~15只,10~20周龄为每平方米8~12只,20周龄后为每平方米6~8只。

鸭舍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鸭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保证雏鸭能有足够的活动范围、适宜的采食空间和充足的饮水,有利于鸭群的生长发育。密度过大会限制鸭的活动,并造成空气污染,诱发啄肛、啄羽等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空间拥挤,弱小的鸭经常吃不到足够的饲料,体重不够,造成鸭群均匀度差。

应注意在林地、果园中棚舍不能随意搭建,任鸭自由活动,否则会造成鸭舍附近场地寸草不长,土壤硬结,不能做到科学轮牧。(7)鸭舍建造

①育雏鸭舍 育雏鸭舍是饲养出壳到4周龄雏鸭的鸭舍。鸭舍要求有好的保温能力,地面容易干燥、通风良好。平面育雏的育雏鸭舍,舍高以2.3~2.5米为宜,跨度6~9米。育雏鸭舍不宜过高,否则热空气会聚集在鸭舍的上部,导致雏鸭经常活动的地面附近温度不够,浪费燃料,而且导致雏鸭发育不良。

育雏鸭舍的屋顶最好设天棚(又叫顶棚、天花板)。天棚是将鸭舍与屋顶下的空间隔开的结构,能够加强鸭舍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也有利于通风换气。常用的天棚材料为胶合板,也可以用草泥、芦苇、草席等做成简易的天棚。天棚结构必须严密,不透水、不透气是保温隔热的重要保证,建造时常被忽视。

②育成及成年鸭舍 育成鸭阶段生长快,生活力强,对温度要求不像育雏阶段那样严格。育成鸭舍的建筑比较简单,要能遮风挡雨,舍内保持干燥,冬季可以保温,夏季通风良好,符合条件的简易建筑都可用于饲养育成鸭。

林地放养时鸭舍建筑可就地取材。鸭舍的面积大小、长度和高度一般都随饲养的规模、饲养的方式、饲养的品种不同而异。

a.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鸭舍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塑料大棚鸭舍,棚舍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为墙壁,可用土、土坯、砖或石头砌墙,前坡是用竹条、木板或钢筋做成的弧形拱架,外覆塑料薄膜,搭成三面为围墙、一面为塑料薄膜的起脊式鸭舍。一般鸭舍的后墙高1.2~1.5米,脊高为2.2~2.5米,跨度为6米,脊到后墙的垂直距离为4米。塑料薄膜与地面、墙的接触处,要用泥土压实,防止贼风进入。在薄膜上每隔50厘米,用绳将薄膜捆牢,防止大风将薄膜刮掉。棚舍内地面可用砖垫起30~40厘米。棚舍的南部要设置排水沟,及时排出薄膜表面滴落的水。棚舍的北墙每隔3米设置1个窗户,在冬季时封严,夏季时逐渐打开。门设在棚舍的东侧,向外开。棚内还要设置照明设施。优点是投资少,节省能源。缺点是管理维护麻烦、潮湿和不防火等。

b.简易鸭舍 主要在夏秋季节为鸭提供遮风避雨、晚间休息的场所。棚舍材料可以用砖瓦、竹竿、木棍、角铁、钢管、油毡、石棉瓦以及篷布、编织袋、塑料布等搭建。棚舍四周要留通风口,要求棚舍保温挡风、不漏雨、不积水。用木桩做支撑架,搭成2米高的人字形屋架,四周用塑料布或饲料袋围好,屋顶铺上油毛毡,地面铺上干稻草,鸭舍四面挖出排水沟。这种简易鸭舍投资省,建造容易,便于撤除,适合小规模林地、果园养鸭或轮牧饲养法。

c.砖瓦结构鸭舍 样式和结构可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气候情况决定,要求通风良好,保温隔热,一般鸭舍高度为2.5米左右,长度和跨度视鸭晚上休息占地的空间来确定。气候温和地区鸭舍可不设南墙,也不设窗户,全部敞开。舍内地面比舍外高出10~15厘米,以利排水,防止舍内积水。每平方米可容纳3只肉种鸭或6只蛋鸭。可在鸭舍一角用围栏隔开,作为产蛋间,地面铺设干燥垫草,让鸭自由进入产蛋。也可沿墙四周设置产蛋箱。

③运动场 鸭舍外设运动场,运动场适宜用三合土地面,便于清洗,无污泥。场上搭建遮阴棚,供鸭群雨天活动和采食饮水,夏天乘凉。面积一般为鸭舍面积的1.5~2.5倍。(8)鸭场的水面 合适的水面是养好鸭(特别是种用鸭)的重要条件。肉仔鸭和番鸭可以旱养,但必须全天供应清洁饮用水。

种鸭场在进行场址选择时,水面越大越利于扩大饲养规模。一般商品鸭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种不同大小的水面,提高养殖效益。一般每1000只蛋鸭所需的水面,应有池塘2亩(1亩=666.672米)以上、河渠1亩以上。种鸭需要更大的水面,是商品蛋鸭的1.5倍。一般1米左右的水深对鸭最为适宜,利于采食和完成交配。河流由于流动性大,水质好,30厘米以上就可放养,但种鸭必须在深水区域完成交配。湖泊放养要设置水围,限制鸭群在一定区域活动。

鸭坡是连接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的通道,用于完成鸭下水前的准备工作和上岸后的梳理。鸭坡一般用水泥或沙石铺设,做成倾斜的缓坡,坡度为20°~30°。鸭坡要深入到水面下10厘米。(9)避雨棚 在散养场地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搭建数个避雨棚,供雷雨天气鸭避雨。二、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关系着林地养鸭时的生产和人员生活用水及建筑施工用水,林地养鸭必须有可靠的水源。对水源的基本要求是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取用和防护方便。

1.水量充足

要能满足林地生产和灌溉用水、场内人员生活用水、鸭饮用和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鸭场人员生活用水一般按每人每天24~40升,散养时每只成鸭每天的饮水量平均为300毫升,加上日常管理一般按每只鸭每天1升计算。夏季用水量要增加30%~50%。

2.水质良好

水质要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度好。关于水的化学性状,需了解水的酸碱度、硬度、有无污染源和有害物质等。有条件则应提取水样做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等方面的化验分析。水源的水质不经过处理或稍加处理就能符合饮用水标准是最理想的。

饮用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具体内容见表1-2、表1-3。表1-2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表1-3 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

3.水源选择

水源周围环境条件应较好。以地面水作为水源时,取水点应设在工矿企业的上游。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林地水源。(1)地面水 包括江、河、湖、塘及水库等。这些水主要由降水或地下水在地表径流汇集而成,容易受到生活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常常因此引起疾病流行或慢性中毒。地面水一般来源广、水量足,又因为它本身有较好的自净能力,是被广泛使用的水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水量大、流动的地面水作牧场水源,使水有较好的自净能力。

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见表1-4。表1-4 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2)地下水 地下水深藏在地下,由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水质悬浮杂质少,水清澈透明,有机物和细菌含量极少,溶解盐含量高,硬度和矿化度较大,不易受污染,水量充足而稳定和便于卫生防护。但某些地区地下水含有某些矿物性毒物,往往引起地方性疾病。所以,当选用地下水时,应首先进行检验,才能选作水源。(3)降水 是雨、雪等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水质依地区条件而定。内陆的降水可混入大气中的灰尘、细菌,城市和工业区的降水可混入煤烟、酸雨等各种可溶性气体和化合物,因而易受污染。降水由于储存困难、水量无保障。除缺乏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地区外,一般不宜作林地养殖场的水源。

自来水和深层地下水是最好的水源。林地场区附近如有地方自来水公司供水系统,可以尽量引用,但需要了解水量能否保证。也可以在本场地打井,采用深层水作为主要供水来源或者作为地面水量不足时的补充水源。

4.水的人工净化和消毒

如果林地养鸭场无自来水供应,使用地面水作为水源时,水质一般比较浑浊,细菌含量较多,必须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以改善水质。地下水较清洁,一般只需消毒处理。(1)普通净化 包括自然沉淀、混凝沉淀和砂滤。

①自然沉淀 对于较浑浊的水,应先进行净化,使水澄清,并可去除部分微生物。自然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物和杂质本身的重力而沉淀下去,使水得到澄清。

②混凝沉淀 浑浊较重,悬浮物久不沉淀,可加入明矾、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混凝剂,使水中杂质加速沉降,使水澄清。此方法可去除悬浮物70%~95%以上,除菌约90%,混凝沉淀的效果与水的浑浊度、温度的高低、混凝沉淀时间长短、混凝剂用量有关。普通河水用明矾时,约需40~60毫克/升。

③砂滤 把浑浊的水通过砂层,使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阻留在砂层上部,水得到净化。(2)消毒 水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后,细菌大大减少,但还没有完全除去,病原菌还有可能存在,为确保饮水安全,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氯化消毒法,此法杀菌力强、使用方便、费用低。加氯消毒的效果,与水的pH值、浑浊度、水温、加氯剂量及接触时间、余氯的性质及量等有关。当水温为20℃和pH值为7左右时,氯与水接触30分钟,水中剩余的游离性氯(次氯酸或次氯酸根)大于0.3毫克/升,才能完全杀灭病菌。水温低,pH值高,接触时间短时,则要求保留更高的余氯,从而应加入的氯量也需增多。

氯化消毒用的药剂为液态氯和漂白粉。漂白粉的杀菌能力取决于其所含有效氯。新制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但漂白粉易受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分、光线和高温等影响而发生分解,使有效氯含量不断减少。因此,须将漂白粉装在密闭的棕色瓶内,放在低温、干燥、阴暗处,并在使用前检查其中有效氯含量。如果有效氯含量低于15%,则不适于作饮水消毒用。此外,还有漂白粉精片,它的有效氯含量高而且稳定,使用比较方便。

5.气候因素

调查了解当地气候气象资料,如气温、风力、风向及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作为鸭场建设和设计的参考。这些资料包括地区气温的变化情况、夏季最高温度及持续天数、冬季最低温度及持续天数、风向频率、常年主导风向、光照情况等。

6.空气质量要求

空气质量标准按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095—1996),见表1-5。表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林地养鸭,不管饲养规模大小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疫病预防控制的规章制度,并将疫病控制措施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常用的主要规章制度如下。

1.饲养管理制度

包括种鸭、育成鸭、雏鸭的饲养管理制度、发现病鸭及时报告。

2.定期消毒制度

包括消毒人员、范围、时间、药物、方法、程序等内容。

3.饲料、兽药、疫苗等物资管理制度

包括饲料、兽药、疫苗等物资的订购、保藏、使用。

4.无害化处理制度

包括患病鸭、疑似病鸭的隔离、转移、诊断、治疗、粪便、污水、污染物、圈舍、死亡鸭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

5.疫病监测制度

包括疫病的监测的病种、时间、比例。

6.全进全出制度

包括同批次繁育或引进的鸭实行同舍饲养、育成或育肥后同期转群、出栏等内容。四、加强饲养管理

1.提高鸭体体质、增强鸭群抵抗力

在饲养方面,满足鸭的营养需要,根据鸭的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季节对营养成分的不同要求,相应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对鸭进行转群、免疫时,鸭群会发生应激反应,可通过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维生素A、维生素C等,减轻对鸭的影响。

2.保证林地鸭场的环境安全(1)做到鸭场隔离饲养 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鸭场要做到严格隔离饲养,防止一切病原传到鸭场。要求鸭场要建在地势较高、开阔平坦、排水方便、水质良好的地方,远离市区、居民区,远离屠宰场、工厂、畜产品加工厂。鸭场禁止外人参观,鸭场门口、生产区入口建消毒池,进场车辆要进行消毒。生产区门口建更衣消毒室和淋浴室,进入生产区人员要淋浴、更衣、换鞋。不从疫区购买饲料,不使用发霉变质饲料,到正规、信誉好的种鸭场订购雏鸭,注意防鼠、防蚊蝇、防兽害。从根本上杜绝一切病原进入鸭场。(2)搞好林地和鸭舍环境卫生 经常对鸭只活动场地进行清扫、消毒,饲养结束可对林地进行深翻。保持适宜的鸭舍温度、湿度、风速,减少鸭舍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给鸭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鸭只健康。定期对鸭舍进行带鸭消毒,降低舍内空气中的微粒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鸭场内设净道和污道。不能乱扔死鸭,要进行深埋或焚烧,鸭舍清理的粪便要及时运走,进行发酵或烘干处理。

3.重视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重视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喂腐败、发霉和变质饲料。

4.圈舍消毒,保持清洁

定期对鸭舍进行带鸭消毒,降低舍内空气中的微粒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圈舍每天要用机械法(对畜禽圈舍采用清扫、冲洗、洗刷等手段将其粪便、垫草、饲料残渣清除干净)消毒1次,保持清洁、干燥。

5.其他工作

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食槽和用具要保持清洁;定期驱虫。五、搞好消毒

消毒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做好各种疫病免疫的基础和前提。消毒工作一定要制度化、经常化。

1.消毒目的

消毒是鸭场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做好各种疫病免疫的基础和前提。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内环境、鸭体表面及设备器具上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蔓延。(1)经常性消毒 为预防疾病对饲养员(工作衣、帽、靴等)、饲养设施及用具进行消毒。在鸭场出入门口、鸭舍门口设消毒池,对经过的车辆或人员进行消毒。(2)定期消毒 对周围环境、圈舍、设备用具如食槽、水槽(饮水器)、笼具、注射器、针头进行定期消毒。鸭出栏后对林地场地环境、鸭舍全面清洗消毒,彻底消灭微生物,使环境保持清洁卫生。(3)突击性消毒 发生传染病时,为及时消灭病鸭排出的病原体,对病鸭接触过的圈舍、设备、用具进行消毒,对病鸭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进行消毒。防治鸭病时使用过的器械也应做消毒处理。

2.消毒方法(1)机械性清除 用清扫、铲刮、洗刷等方法清除灰尘、污物及沾染在场地、设备上的粪尿、残余饲料、废物、垃圾,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提高使用化学消毒法的消毒效果。

通风换气可以使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微粒的数量减少,同时,通风能加快水分蒸发,使物体干燥,缺乏水分,致使许多微生物不能生存。(2)物理消毒法 阳光照射是利用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杀死一般病毒和菌体。还可利用紫外线灯的照射进行消毒。(3)高温消毒 烘箱内干热消毒、高压蒸汽湿热消毒、煮沸消毒等,主要用于衣物、注射器等的消毒。

从专用的火焰喷射消毒器中喷出的火焰具有很高的温度,能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火焰喷射常用于金属笼具、水泥地面、砖墙的消毒。(4)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消毒药使其和微生物的蛋白质产生凝结、沉淀或变形等作用,使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发生障碍或死亡,以达到消毒目的。

3.常用的消毒剂(1)福尔马林(甲醛溶液) 为无色带有刺激性和挥发性液体,内含40%甲醛,杀菌力强,1%~1.25%福尔马林溶液在6~12小时内能杀死细菌、芽孢及病毒,主要用于鸭舍、仓库、孵化室及设备消毒,还可用于雏鸭种蛋的消毒。

生产中多用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熏蒸消毒。鸭舍、孵化室熏蒸消毒用药量:每立方米房舍空间需福尔马林15~45毫升、高锰酸钾7.5~22.5克,根据房舍污染程度和用途不同,使用不同的药量。用药时,福尔马林(毫升)与高锰酸钾(克)比例为2:1,以保证反应完全。鸭舍和设备在熏蒸消毒前要清洗干净,消毒时先密闭房舍,然后把福尔马林倒入容器内(容器的容量为福尔马林的10倍以上),再放入高锰酸钾,两种药品混合后马上反应而产生烟雾。消毒时间为12小时以上,消毒结束后打开门窗。熏蒸消毒时须有较高的气温和湿度,一般室内温度不低于20℃,相对湿度为60%~80%。(2)氢氧化钠(火碱) 市售火碱含94%氢氧化钠。本品为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有强烈腐蚀性。本品杀菌、杀病毒作用较强,常用于病毒性感染(如新城疫病)和细菌性感染(如禽霍乱)的消毒,对寄生虫有杀灭作用。2%~5%水溶液用于鸭舍、器具和运输车辆消毒。(3)生石灰 为白色或灰色块状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加水后放出大量热,变成氢氧化钙,以氢氧根离子起杀菌作用,钙离子也能使细菌蛋白变质。生石灰加水制成10%~20%乳剂用于鸭舍墙壁、运动场地面消毒,生石灰可在鸭舍地面撒布消毒,消毒作用可持续6小时。(4)漂白粉 5%的漂白粉液用于鸭舍地面、排泄物消毒,临用时配制,不能用于金属用具消毒。(5)过氧乙酸溶液 无色透明溶液,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并带有醋酸味。杀菌作用快而强,抗菌谱广,对细菌、病毒、霉菌和芽孢均有效。0.04%~0.2%水溶液用于耐酸用具的浸泡消毒;0.1%~0.5%溶液用于畜禽体、鸭舍地面、用具消毒,也可用于密闭鸭舍的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0%过氧乙酸溶液5~15毫升,稀释成3%~5%溶液,加热熏蒸,密闭门窗1~2小时。(6)季铵碘(碘伏)溶液 为碘制剂,无刺激性,1:900稀释,用于金属器具、车辆、环境、鸭喷雾等消毒。广泛用于细菌及病毒的消毒。(7)次氯酸钠 含氯制剂,用于舍内器具、食槽、水槽消毒,也用于饮水消毒及带鸭喷雾消毒。(8)百毒杀 双链季铵盐化合物,为暗棕色液体,可溶于水。对各种病毒、细菌具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可用于环境、鸭舍、用具、水槽、食槽、饮水以及带鸭喷雾消毒。(9)高锰酸钾溶液 为暗紫色结晶,易溶于水。杀菌能力较强,能凝固蛋白质和破坏菌体的代谢过程。生产中常利用高锰酸钾的氧化性能来加速福尔马林蒸发而进行空气消毒。0.05%~0.1%溶液用于鸭饮水消毒;0.2%~0.5%水溶液用于种蛋浸泡消毒;2%~5%水溶液用于饲养用具的洗涤消毒。(10)酒精 70%酒精常用于注射部位、术部、皮肤的涂擦消毒和外科器械的浸泡消毒。(11)碘酊 为碘与酒精混合配制的溶液,常用的有3%和5%两种。杀菌力强,能杀死细菌、病毒、霉菌、芽孢等。常用于注射部位、术部、皮肤、器械的涂擦消毒。

4.消毒剂使用方法(1)喷雾法或泼洒法 喷洒地面、墙体、舍内设施等,将消毒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需要消毒的地方进行喷雾消毒,或直接将消毒药泼洒到需要消毒的地方。(2)擦拭法 用布浸蘸消毒药液,擦拭被消毒的物体。如对笼具的擦拭消毒。(3)浸泡法 主要用于消毒器械、用具、衣物等的消毒。一般将被消毒的物品洗涤干净后浸泡于消毒药液内,药液要浸过物品,浸泡时间较长为好。可在鸭舍门口设消毒槽,用浸泡药物的草垫对人员的靴、鞋等消毒。(4)熏蒸法 用于密闭鸭舍的消毒。常用福尔马林配合高锰酸钾对鸭舍进行熏蒸消毒。(5)生物消毒法 利用生物技术将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的方法。如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产生一定的高温可杀死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

5.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必须按照要求的浓度配制和使用。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2)消毒剂温度 大部分消毒剂在较高温度下消毒效果好,如鸭舍熏蒸消毒时温度低于16℃则没有效果。个别消毒剂温度升高杀菌力下降,如氢氧化钠等。(3)时间 消毒剂与被消毒对象要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发挥最佳消毒效果。(4)酸碱度 酸碱度的变化可影响某些消毒剂的作用。碘制剂、酸类、来苏儿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强,而新洁尔灭、戊二醛等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较好。(5)病原微生物敏感性 病原微生物对不同的消毒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病毒对甲醛、碱的敏感性高于酚类。(6)化学拮抗物 排泄物、分泌物等妨碍消毒药物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影响消毒效果。在消毒前,要将需消毒物品先进行清洗、清扫,去除有机物质,以保证消毒效果。

6.鸭场消毒制度(1)人员消毒 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和鸭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进入养殖场区的人员,必须在场门口更换靴鞋,并在消毒池内进行消毒。有条件的鸭场,可在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室,在消毒室内洗澡、更换衣物,穿戴清洁消毒好的工作服、帽和靴经消毒后进入生产区。工作服、鞋、帽定期洗刷消毒。饲养人员在接触鸭群、饲料、种蛋等之前,必须洗手,并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3~5分钟。鸭场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2)环境消毒 鸭舍周围环境每1~2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消石灰1次,鸭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场门口、鸭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5%来苏儿溶液,并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车辆进入鸭场应通过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3)鸭舍消毒 在进鸭或转群前,将鸭舍彻底清扫干净,采用0.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或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进行全面喷洒消毒。鸭舍每周常规消毒2次以上,注意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批鸭出栏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4)带鸭消毒 鸭场应定期进行带鸭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等的繁殖,防止呼吸道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在带鸭消毒时,宜选择刺激性相对较小的消毒剂,常用于带鸭消毒的消毒药有0.2%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次氯酸钠等。场内无疫情时,每隔2周带鸭消毒1次;有疫情时,每隔1~2天消毒1次。(5)用具消毒 对料槽、饮水器等进行定期消毒,一般先将用具冲洗干净后,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6)粪便的消毒 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鸭粪便的消毒方法有多种,如焚烧法、药品消毒法、掩埋法和生物热消毒法等。(7)地面土壤的消毒 被病鸭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地面土壤,可用5%~10%漂白液、百毒杀或10%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六、认真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是指用疫苗或菌苗对鸭群进行接种,使鸭群对某种疾病产生特异抵抗力。免疫接种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林地生态养鸭必须认真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接种。

1.免疫程序的制定

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鸭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免疫程序是指从雏鸭孵出开始到出售或淘汰为止,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危害鸭的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定出计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母源抗体的情况,选择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法、剂量,确定各种疫苗接种的时间、次数、间隔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制定免疫程序,要根据本场实际情况,不要盲目照搬别的养鸭场(户)的程序。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场内鸭群的变化和场周围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一定调整,增减免疫的种类或次数。

2.免疫接种分类

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类。(1)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平时有计划地使用疫苗、菌苗按免疫程序给健康鸭群进行的免疫接种。

①预防接种方法 接种方法可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饮水、点眼、滴鼻、皮肤刺种、喷雾吸入等。接种后经一定时间(数天至3周),可获得半年以上的免疫力。应根据疫苗的种类、鸭的日龄及免疫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一般应以疫苗的说明书为准。

a.滴鼻点眼法 是弱毒疫苗从黏膜或呼吸道进入体内的接种方法,可避免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由于是逐只鸭免疫,免疫效果确切。雏鸭早期的活毒疫苗常用此方法。

接种前将疫苗稀释于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摇匀。滴鼻点眼时可用滴管或5毫升注射器(将针尖磨秃)。为保证配制稀释液的准确,可先试1毫升有多少滴,再计算稀释液的用量。接种时按规定程序将疫苗溶于稀释液中充分摇匀后,在每只鸭的一侧眼结膜或鼻孔上滴1滴,也可把加倍稀释的同一疫苗在每只鸭的一侧眼和鼻孔上各滴1滴。滴鼻时注意将雏鸭另一侧鼻孔用手指堵住,加速疫苗滴入,并注意等疫苗液完全吸入后才放开雏鸭。点眼时,握住鸭的头部,面朝上,将一滴疫苗滴入面朝上的眼皮内,不让其流掉。注意必须保证疫苗确已滴入眼内或鼻孔内,才能将鸭放走。稀释后的疫苗应在1~2小时内尽快用完,最好在早上或晚上天气阴凉时进行接种。

b.注射法 分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的部位一般在鸭颈背中部。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颈中线的皮肤并向上提起,使其形成一囊。注意一定捏住皮肤,而不能只捏住羽毛,确保针头插入皮下,以防疫苗注射到体外。

肌内注射以翅膀靠肩部无毛处胸部肌肉为好,应斜向前方进针,以防插入肝脏或胸腔引起事故;也可在腿部注射,以鸭大腿内侧无血管处为最佳。注意:注射器、针头及稀释用具在用前应严格消毒;连续注射器在使用前应校正确保剂量准确;在接种过程中应不时摇动疫苗瓶,使疫苗混合均匀;接种前应将疫苗自然平衡到室温,以减少对鸭只的刺激。

c.饮水免疫法 本法为活毒疫苗的常用方法之一。将弱毒疫苗混入水中进行免疫接种,此法应用方便,安全性好。

在饮水免疫前,应将饮水用具彻底清洗干净,不能使用消毒剂和洗涤剂。饮水器不能用金属制品,最好用瓷器或塑料制品。稀释疫苗应用清凉的蒸馏水或煮沸放冷的深井水或凉开水;水中不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和消毒剂。为了延长疫苗的活性,可在饮水中加入1%~5%脱脂奶粉,充分溶解并搅拌均匀。饮水免疫前应停水2~4小时,以让鸭群能尽快、同时饮入疫苗。饮水免疫前后2天(共5天)内,饲料中不得添加抗病毒(或细菌)药物和消毒剂。饮水免疫前应按鸭群数量、日龄大小增加饮水器的数量,让80%~90%的鸭能同时喝到足够的水。稀释疫苗的水量要适宜,疫苗稀释液应在1~2小时内饮用完,但不能少于1小时。

d.翅内刺种法 将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充分摇匀,用接种针或洁净的钢笔尖蘸取疫苗,展开鸭的翅膀,用接种针在鸭的翼膜无血管处穿刺,每只鸭刺种二针。适用于鸭痘疫苗的接种。刺种疫苗3天后要检查刺种部位,若有小肿块或红斑则表明免疫成功,否则需要重新接种。

e.气雾免疫法 将活毒疫苗按喷雾规定稀释,用适当粒度(30~50微米)的喷雾器在鸭群上方喷雾。在短时间内,可使大群鸭吸入疫苗获得免疫。气雾免疫时应关闭所有门窗和通风系统,免疫后大约15分钟,重新打开。喷雾时最好选用专用的喷雾器,雾滴不宜过大或过细;喷雾时喷雾器的喷头在鸭群上方0.5米左右,让鸭自然吸入飘浮在空气中的雾滴。可在气雾免疫前后几天内使用广谱抗菌药和加大复合维生素的用量,以减轻气雾免疫引起的应激反应。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鸭场不可用该法,否则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不良反应。

②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a.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 对当地曾发生过的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按实际情况制订预防接种计划,确定免疫制剂的种类和接种时间,并按所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做到只只免疫。

b.接种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接种前检查鸭的健康状况,体质健康或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鸭,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弱的、有慢性病或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鸭只,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就差些,也可能引起较明显的接种反应。对弱小鸭在免疫接种前要加强饲养管理,促进体质恢复,以增强免疫接种效果。

c.预防接种的反应 给鸭预防接种后,要观察被接种的局部或全身反应(接种反应)。局部反应是接种局部出现典型的炎症变化(红、肿、热、痛);全身反应则呈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产蛋量减少等。这些反应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只要给予适当的休息和加强饲养管理,几天后就可以恢复。如果反应严重,应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2)紧急接种 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鸭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从理论上讲应使用免疫血清,2周后再接种疫(菌)苗,较为安全有效。但因免疫血清量大,价格高,免疫期短,且在大批动物急需接种时常供不应求,因此在防疫中很少应用,有时只用于种鸭场等。实践证明,在疫区和受威胁区有计划地使用某些疫(菌)苗进行紧急接种是可行而有效的。在疫区用疫(菌)苗进行紧急接种时,必须对所有受到传染病威胁的鸭群逐只进行详细检查,只能对正常无病的鸭进行紧急接种,对病鸭及可能已受感染的潜伏期的病鸭,不能接种疫(菌)苗,应立即隔离或淘汰,不宜接种疫苗。

紧急接种是鸭病综合防治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与其中的封锁、检疫、隔离、消毒等环节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疫苗选购及使用注意事项(1)要购买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正式厂家的疫苗 疫苗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如发现疫苗没有标签、疫苗生产时间过期、疫苗色泽有变化、发生沉淀、发霉、玻璃瓶破裂等情况都不能使用。使用后的玻璃瓶等包装不得乱丢,应消毒或深埋。(2)妥善保存和运输 一般要求疫苗应冷藏保存、运输。疫苗应保存在低温、避光及干燥的场所。灭活疫苗、免疫血清等应保存在2~10℃,防止冻结。弱毒疫苗一般都在0℃以下保存,温度越低,疫苗保存效果越好。疫苗在保存期温度应保持稳定,避免反复冻融。运输途中要避免高温和日光直接照射,尽快到达保存地点或预防接种地点。(3)疫苗的稀释配制 疫苗稀释时须避光、无菌条件操作。稀释液应用灭菌的蒸馏水、生理盐水或专用的稀释液。稀释时绝对不能用热水,疫苗稀释后要避免高温及阳光直接照射。活菌疫苗稀释时稀释液中不得含有抗生素。疫苗接种所用注射器、针头、瓶子等必须严格消毒。(4)使用 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疫苗接种。稀释倍数、接种剂量、部位按照说明进行。疫苗应现配现用。接种疫苗的鸭群必须健康,才能取得预期的免疫效果。七、定期驱虫

鸭在林地、果园放养,采食青草、树叶、昆虫等,鸭群容易感染体内外寄生虫。鸭场应定期用药物进行驱虫,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驱虫时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药物。同时要根据驱虫对象选择合适的药物,在使用时一定要正确掌握剂量和投药次数,防止用药不当而发生中毒。驱除鸭的体内寄生虫,一般在育肥或产蛋前进行。驱除鸭体表寄生虫,最好在热天换羽时进行。驱虫的同时,要对鸭舍、垫草等也同时进行药物喷洒,以消灭隐藏在这些地方的寄生虫,并随即将垫草、粪便等进行堆肥处理。八、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尽快确诊

当鸭群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不食,缩颈,喜卧,眼鼻有分泌物,产蛋量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多为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应迅速将可疑病鸭隔离观察,并将死亡鸭送兽医部门检验,尽早作出诊断,采取防治措施。

2.隔离、消毒

发现病鸭要及时隔离,对污染的场地和鸭舍、饲喂用具等进行紧急消毒。严禁饲养员及工作人员串舍,以免扩大传染。

3.病死鸭处理

病死鸭应深埋或焚烧,粪便做发酵处理,对使用的垫草焚烧或进行高温堆肥。禁止将患传染病的病鸭及其尸体流入市场或随意抛弃。

4.紧急接种

鸭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对病鸭进行合理的治疗,并要特别注意工作人员及所用器械的消毒。第二节 林地养鸭疾病发生特点

鸭的抵抗力较强,但有些疾病如传染病、中毒性疾病还会时有发生,并引起鸭只死亡,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所以林地养鸭一定要根据鸭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确保鸭群健康。一、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控

病原体(病毒或细菌等微生物)侵入鸭体,在其内生长繁殖,破坏鸭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发病,并能把病原体传染给其他鸭,引起同样的疾病,这类疾病称为传染病。

鸭传染病的流行必须有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鸭群。在防疫工作中,只要切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一)传染源

感染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的动物,都是传染源。包括正在发病或无症状但带菌(毒)、带虫的鸭。

1.病鸭

病鸭和病死鸭是重要的传染源。在疾病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鸭因能排出病原体且具有症状,特别是在急性过程或者病程加重阶段,鸭可从粪便或其他分泌物中排出大量致病力强大的病原体,传染源的作用最大。当有传染来源时,应该马上隔离消毒或淘汰病鸭,对病死鸭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2.带菌(毒)、带虫鸭

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带菌(毒)、带虫鸭因缺乏症状不易被发现,但也排出病原体,可成为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如果随鸭的运输散播到其他地区,会造成鸭病暴发或流行。应根据它们的带菌性质,采取限制活动(如隔离消毒)和检疫淘汰等处理措施。尤其是对外表健康,但携带沙门氏菌、支原体等病原体的种鸭,可经种蛋进行垂直传播,对商品鸭的危害作用大,种鸭场应按规定对鸭群进行检疫、免疫,及时淘汰带菌鸭。(二)传播途径

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后,入侵鸭群,使鸭患病的途径为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病鸭的呼吸道有病原体存在,当喷嚏、咳嗽时产生飞沫小滴飘浮于空气中,飞沫小滴干燥后变成飞沫核,被其他鸭吸入而感染。发病鸭或带菌(毒)鸭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干燥后形成微粒可附着在灰尘上,带有病原体的尘埃在空气中被其他鸭吸入而导致感染。当鸭群饲养密度大、鸭舍通风不良时会加剧这种传播。鸭传染性窦炎、鸭巴氏杆菌病都可经呼吸道感染。

2.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

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即消化道传播。发病鸭或带菌(毒)鸭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病鸭尸体等污染了牧草、饲料、水源,鸭采食、饮水时入口经消化道传播。许多传染病、寄生虫病如鸭副伤寒、鸭球虫等都可经消化道感染进行传播。防止饲料污染和注意饮水卫生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3.经带菌鸭的羽毛、皮屑传播

病鸭脱落的羽毛或皮屑中,带有病原微生物,通过饮水、饲料传播疾病,如果对病鸭的羽毛处理不当,可成为鸭病传播的因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