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6:15:35

点击下载

作者: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编写组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8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

中公版2018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试读:

2017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解读

2005年3月,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金融方针指引下,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应运而生,受云南省委委托,对全省农信社党的工作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受省政府委托,履行对全省农信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全省农村信用社形成了以省联社为核心、2个市联社、14个州市办事处、106个县级联社、3个县级农合行、21个县级农商行为一体的三级法人体系。营业网点数量达到2439个,职工数量达到2.3万多名,金融服务范围遍及城乡。截至2016年末,存款余额达到7237亿元,贷款规模达到4547亿元,存贷款规模均居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2017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校园招聘考试简介

一、招录岗位及条件

注:在符合本岗位报考条件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无需笔试,直接进入所报岗位面试环节:(1)获得博士学位。(2)持有以下职(执)业资格证书之一: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注册金融策划师(CFP)、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CIIA)、国际金融理财师(CFP)、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国家司法考试A证。

二、招考程序(1)发布公告。

通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官网(http://www.ynrcc.com)、云南人才网(http://www.ynhr.com/)及各大高校网站发布公告,公告时间自2016年12月30日开始。(2)网络报名。

报名时间:2017年2月6日至2月12日。考生登录云南人才网进行报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3)资格初审。

报名信息审核于2017年2月13日前完成,考生完成网络报名后须及时查看本人审核状况。(4)简历筛选。(5)网络缴费。

缴费时间:2017年2月6日至2月14日。(6)岗位裁减。

每个岗位的报名缴费人数与计划招考人数比例应不小于2:1,报名缴费人数与计划招考人数未达到2:1的岗位,取消或缩减该岗位的招考人数。(7)笔试。

笔试准考证打印时间:2017年2月22日至2月24日。(8)资格原件复审及面试。

笔试结束后,云南人才市场发布考生笔试成绩及进入面试环节考生名单。进入面试环节考生须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打印面试准考证,并携带相关证件及资格证明原件参加资格复审。

面试时间、地点及相关事项将另行公告。(9)发布综合成绩。

面试结束后,云南人才市场发布考生综合成绩及进入体检环节考生名单。

综合成绩核定方法为: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免予笔试者,以面试成绩作为其综合成绩。(10)体检。

考生统一集中在昆明进行体检。(11)录用。

根据体检结果,对拟录用考生名单、录用岗位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由录用单位按照规定办理入职手续。2017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笔试情况分析

一、笔试时间

笔试考试时间:2017年3月11日14:00~16:00。

二、笔试题型题量

三、笔试情况分析(1)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近年的笔试总题量和分值不变,但各类题型的数量和分值会稍有变化。(2)考查内容涉及面较广,可能会涉及经济学、金融学、会计、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职业能力测验、时政、哲学、云南省情等内容。其中,经济学、金融学、会计、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时政所占的比重较大。

四、笔试真题举例(一)判断题

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业务。( )【答案】√。解析: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B.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C.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又称为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的【答案】D。解析: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与艾瀚南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1985)一书中提出的学说。

2.计算机网络中,TCP/IP是( )。

A.网络操作系统

B.网络协议

C.应用软件

D.用户数据【答案】B。解析:TCP/IP中文名称是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互联协议,它是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络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协议。(三)多项选择题

2016年12月28日上午10时,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贵阳至昆明段开通运营,云南首次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沪昆高铁途经上海、( )、贵州、云南六省市。

A.江苏

B.浙江

C.江西

D.湖南

E.湖北【答案】BCD。解析:沪昆高速铁路,又名沪昆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沪昆高速铁路由沪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以及长昆客运专线组成,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线路全长2252公里,设计速度300~350km/h,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四)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逆回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逆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B.逆回购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C.2016年中国央行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共计24.8万亿元

D.2016年中国央行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共计21.8万亿元

E.逆回购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答案】BC。解析:央行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故A选项错误。2016年,央行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共计24.85万亿元。故D选项错误。在所有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故E选项错误。第一篇经济学

考情分析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对经济学的考查比较全面,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都会涉及。考查题型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也会涉及判断题和不定项选择题。

核心考点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市场失灵

总需求

总供给

经济周期

国际贸易理论

备考策略(1)注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复习。(2)对经济学理论要灵活掌握,同时关注热点的经济现象,并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些经济现象。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这种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的。正是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二)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

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

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

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中公点拨】

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现代经济学常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来展开研究,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的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自利原则特征,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又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这涉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它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三、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表1-1-1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第二节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表1-1-2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表1-1-3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三)均衡价格表1-1-4 均衡价格

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系数是指两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设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分类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根据它们的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d(1)完全无弹性。当∣e∣=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这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情况,通常认为像棺材、火葬、特效药这样的商品或劳务接近于这一类商品。d(2)弹性无穷大。当∣e∣=∞时,需求弹性无穷大,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一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说明商品的需求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异常敏感。其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这也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极端情况。d(3)单位弹性。当∣e∣=1时,即需求是单位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就相应递增1%。其需求曲线为直角双曲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极罕见。d(4)缺乏弹性。当∣e∣<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小于1%。生活必需品,如粮、油等大多属此类型。d(5)富有弹性。当∣e∣>1时,即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大于1%。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享受性劳务多属于这类商品。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通常,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则需求弹性小,如生活必需品;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小且不稳定,则需求弹性大,如奢侈品。(2)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弹性越小。(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弹性越小。(4)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e表示m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I和ΔI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I和I12分别表示变动前、后的收入;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Q和Q分别表示变动前、后的需求量。公式为:12

当e=1时,称为单位弹性;当e>1时,称为富有弹性;当emmm<1时,称为缺乏弹性。对于正常品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对于劣等品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在正常品中,必需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而奢侈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四)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以X、Y代表两种商品,用e代表X商品的需求XY量对Y商品的价格反应程度,则需求的交叉弹性公式为:

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即两种商品是互替商品还是互补商品。同时,商品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通过交叉弹性来度量。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减少),这两种存在替代关系的商品称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增加),这两种存在互补关系的商品称为互补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经典例题(单选题)下列属于互补品的是( )。

A.鼠标和鼠标垫

B.隐形眼镜和眼镜框

C.猪肉和牛肉

D.汽车和自行车【答案】A。解析: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鼠标与鼠标垫是相互配合使用的,而其他三个选项则都不是。(五)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以e表示供给弹性系数,以Q和ΔQ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S量,P和Δ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则供给弹性系数为:

需求弹性的点弹性和弧弹性公式也适用于供给弹性。

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成本的变化、时间的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和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都会影响供给弹性。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S(1)e=0,供给完全无弹性,其供给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极其稀缺、珍贵、无法复制的商品如土地、文物,接近于这类商品。S(2)e=∞,供给弹性无穷大,其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只有在商品出现严重过剩时,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S(3)e=1,供给为单位弹性。这也是现实中一种极端的情况。S(4)e<1,供给缺乏弹性。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供给曲线比较陡峭。S(5)e>1,供给富有弹性。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供给曲线较为平坦。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基数效用论(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针对“满足程度”即效用大小的度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假定消费者从消费X和Y两种商品中获得效用,获得效用的总量与消费X和Y的数量有关,则效用函数表达式为:TU=f(X,Y)。平均效用(AU)是指消费若干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时,平均每单位商品或劳务可提供的效用。如果以x表示消费某商品X的数量,用y表示消费某商品Y的数量,则AU=TU/x。边际效用是指消X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边际效用的表达式为:MU=ΔTU/Δx,MU=ΔTU/XYΔy,其中,MU的含义是当Y不变时增加一单位X能给消费者增加多X少效用。MU的含义类同。Y(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叫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或戈森第一法则,是指在总效用增加的时候,其增量也在逐渐减少,故边际效用趋于下降,并在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后成为负数。即对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痛苦的感觉。(三)预算约束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一消费者而言,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水平和他所面对的物品的价格都是一定的,他不可能超越这一现实而任意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说他的购买受到收入和价格的制约。消费者只能根据商品的价格在其有限的收入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本人的收入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一般用预算线来表示。(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一定的价格和预算约束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数学公式表述为:MU/P=MU/P=λ,其中,MU、XXYYXMU、P、P分别表示商品X和Y的边际效应和单位价格;λ表示单YXY位货币的边际效应。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消费者用每一单位货币买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就从购买的消费品中获得最大满足或效用;否则,消费者就没有获得最大效用,因而要改变购买量。

二、序数效用论(一)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这个特征是由偏好的可传递性决定的。(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凸向原点属于无差异曲线的一般形状。在两种极端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有着特殊的形状:第一,完全替代品的情况。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第二,完全互补品的情况。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二)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

边际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一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两者之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如果用MRS代表X对Y的边际替代率,则MRS=-Δy/XYXYΔx=-dy/dx,负号表示两者变动方向相反。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三、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四、消费者均衡

在已知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线约束的前提下,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其二,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MRS=P/P,它表示在一定XYXY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x商品去交换的y商品的数量(MRS),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x商XY品去交换得到的y商品的数量(即P/P)。XY

五、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轨迹。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收入和需求量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收入和用于某方面支出的关系。恩格尔曲线是用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恩格尔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部分在人们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用于住宅和穿着方面的支出比例将基本不变,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比例会增加。这种分析的结果被称为恩格尔定律。由于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会随收入提高而下降,因此这一比率常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这一比率称为恩格尔系数。

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1.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是指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第四节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生产理论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学对厂商目标的基本假定,也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具体化。实现利润极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一)生产函数的几个概念

1.生产、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

生产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为:Q=f(L,K)。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取决于投入的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等诸要素的技术水平。各种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它可以是固定的,每生产一单位某产品必须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和劳动,随产量增加或减少,这两种要素必须按固定比例增加或减少。这种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反之,有些产品生产中的要素配合比例是可变的,这种生产函数就是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

2.长期和短期

长期指时间长到可以使厂商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在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不仅劳动投入量、原材料使用量可变,而且资本、设备量也可变。短期指时间短到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厂房、机器、设备条件下来调整产量。在短期中,只有一部分要素(如劳动投入量、原材料数量)是可变的,而另一些生产要素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如机器、厂房、设备、高级管理人才等。“短期”“长期”的区分是相对的。在有些生产部门中,如在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中,所需资本设备数量多,技术要求高,变动生产规模不容易,则几年也许算是“短期”;反之,有些行业(如普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所需资本设备数量少,技术要求低,变动生产规模比较容易,也许几个月可算是“长期”。(二)短期生产理论

1.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短期内,假设资本数量不变,只有劳动可随产量变化,则短期生产函数为:Q=f(L)。

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TP)是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

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如果用x表示某生产要素投入量,那么AP=TP/x。

边际产量(MP)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如果用ΔTP表示总产量的增量,Δx表示生产要素的增量,那么MP=ΔTP/Δx。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亦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一特征表明,与可变投入劳动相比,不变投入资本太多,因而增加劳动量是有利的,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任何有理性的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阶段内。

第二阶段:总产量继续以递减的幅度增加,一直达到最大值。相应地,边际产量继续递减,直至等于零。平均产量在最大值处与边际产量相等并转而递减。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第三阶段:总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值。这一特征表明,与不变投入资本相比,可变投入劳动太多,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的,厂商也不愿意增加劳动投入量在第三阶段经营,因为这时只要减少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

综上所述,生产进行到第二阶段最合适,这一区域为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又称经济区域。(三)长期生产理论

1.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X,X,…,X),式中,Q12n为产量;X(i=1,2,…n)为第i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该生i产函数表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X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假定生产者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最重要的可变生产要素来生产一种产品,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的函数可以写为:Q=f(L,K),式中,L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K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数量、Q为产量。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3.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地,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①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②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③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

二、成本理论(一)机会成本表1-1-5 机会成本【中公点拨】

经济成本不仅包含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还包括隐性成本。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但隐性成本要合于机会成本原则,显性成本也要合于机会成本原则,因此,通常把会计成本加隐性成本当成经济成本。(二)短期成本

1.短期成本的分类

在短期,厂商的成本有不变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之分。具体地讲,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表1-1-6 短期成本分类

2.短期成本曲线

STC=TFC+TVC,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上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反映在图形上是一条横线,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总成本的变动完全来自于总可变成本,总成本曲线等于总变动成本向上平移相当于总固定成本的距离。

边际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平均成本曲线都呈现U形特征,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是由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递增或递减,MC曲线反映的是TC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

SMC曲线穿过AVC、SAC的最低点,即当SMC=AVC时,AVC达到最小值;当SMC=SAC时,SAC达到最小值。(三)长期成本

在长期生产中,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因此,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表1-1-7 长期成本分类(四)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1.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又称内在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在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叫规模经济。当生产规模较小时,厂商增加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有规模经济,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但是,规模经济的效益并非是无限的,当企业超过了一定规模时,规模不经济就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

2.长期成本函数与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总和,即联合生产超过分别生产;否则,便属于范围不经济。大型企业往往同时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但两者并无必然联系。规模经济通常是指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范围经济一般是指利用相同技术设备生产多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一个拥有巨大规模经济的企业,有可能不存在范围经济,反过来,一个拥有巨大范围经济的企业,不一定存在规模经济。

如果以SC代表范围经济,C(X)为生产产品X的长期成本,C(Y)为生产产品Y的长期成本,C(X,Y)为这两种产品的联合长期生产成本,则范围经济可以表示为:

若SC>0,存在范围经济;若SC<0,存在范围不经济。第五节 市场理论

一、市场理论的相关基本概念(一)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在经济分析中,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如表1-1-8所示)。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第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其中,前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表1-1-8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二)厂商的收益与利润

1.厂商的收益

厂商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其产品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它包括以下概念:(1)总收益(TR),指厂商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后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P)乘以销售数量(Q),即TR=P·Q。(2)平均收益(AR),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即AR=TR/Q=P·Q/Q=P。AR=P在任何市场形态下均成立。(3)边际收益(MR),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可用公式表示为:MR=ΔTR/ΔQ,或MR=dTR/dQ。

2.厂商的利润

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当总收益超过总成本时,此超过额为厂商的利润;当总成本超过总收益时,此超过额为厂商的亏损。它包括以下概念:(1)会计利润,指销售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额。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2)经济利润,指销售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3)正常利润,指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即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额,它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性成本。

经典例题(单选题)企业的经济利润,等同于( )。

A.超额利润

B.平均利润

C.边际利润

D.正常利润【答案】A。解析: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3.利润函数及利润极大化条件

利润是产量的函数,即л=TR-TC,其中TR=P·Q,TC=f(Q)+b。

MR=MC定义为利润极大化的基本条件,它适用任何类型的厂商行为。在任何市场结构中求厂商获得利润最大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就是求MR与MC相等时的产量和价格。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即2必要条件为dл/dQ=0,因此有MR=MC;二阶条件即充分条件为dл/2dQ<0,则dMR/dQ-dMC/dQ<0,表明边际收益的增加率小于边际成本的增加率。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P是既定的常数,因而厂商的MR也为常数,即MR=dTR/dQ=d(PQ)/dQ。由于PdQ/dQ=P,所以,dMR/dQ=0。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dMR/dQ<dMC/dQ,就是dMC/dQ>0。MC的一阶导数大于零,说明利润极大的均衡点必须落在MC曲线的斜率为正即MC曲线上升的阶段。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MR为变量,利润极大化的两个条件说明的是,均衡点必须落在MC曲线的斜率大于MR曲线的斜率这个区间。

二、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这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的价格,厂商的总收益曲线为从原点出发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价格是常数,因此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三线合一,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即MR=P=AR。(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直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为止。此时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或者亏损达到最小,于是厂商的产量就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MR=SMC)的产量点上,即厂商达到短期均衡。

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当市场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处于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经济利润等于零(即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的利润小于零,处于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当市场价格小于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并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一般地将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称为厂商停止营业点。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三)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都是可以使全体厂商在该价格水平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2.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呈现为一条水平线,其供给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它表示:成本不变的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市场需求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呈反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第六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存在条件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完全垄断市场的存在条件是:(1)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它控制着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和行业两个概念完全重合,行业中唯一的厂商是垄断厂商,而这个垄断厂商就代表了一个行业。(2)垄断厂商的产品没有十分近似的替代品,它与其他产品的替代性是非常低的。由于垄断厂商控制全部供给,且产品具有永久特色,所以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3)不许有新厂商进入,垄断厂商控制着市场周围的种种进入障碍,这些进入障碍有的是由于政府征收关税、颁发特许证、给予专利以及提供其他形式的保护而形成的,有的是对某些自然资源的控制而形成的,有的是因为某些行业需要巨额投资或者高精尖技术而形成的,等等。(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厂商所面临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厂商的收益,这便意味着厂商的需求曲线的特征将决定厂商的收益曲线的特征。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中相应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总收益(TR)曲线的一般特征如下:(1)由于厂商的平均收益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垄断厂商的AR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叠,都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由于AR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则根据平均量和边际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推知,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总是小于平均收益AR。因此,MR曲线位于AR曲线的左下方,且MR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3)由于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MR值就是相应的总收益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当MR=0时,TR曲线达最大值点。(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供给曲线

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其短期均衡条件为:MC=SMC。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亏损。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四)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以及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其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一般可获得利润。(五)价格歧视

在有些情况下,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表1-1-9 价格歧视分类表1-1-10 常见的价格歧视应用方法

经典例题(多选题)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有( )。

A.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B.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C.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D.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产品差别【答案】ABC。解析: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有: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即不能使购买者在低价市场上买到产品再卖到高价市场上去。

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满足,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以增加总收益。

二、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是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厂商一般存在于日用品工业、食品工业、零售商业、手工业等行业中。在垄断竞争市场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垄断竞争市场的存在条件有三点:一是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二是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报复措施的影响。三是厂商进出行业比较容易,从而厂商数目也较多。应当说,行业内厂商数目和产品差别程度一样是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厂商越易进入行业,行业内厂商越多,市场的竞争性就越强。(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种,它们通常被区分为单个厂商单独采取行动时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和市场份额曲线(D需求曲线)。(1)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2)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其他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它意味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SMC,D=d。此时,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AR=LAC=SAC。在长期的均衡产量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三、寡头市场(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寡头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西方国家中不少行业都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特点。其特征是:(1)厂商数极少,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2)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激烈竞争。(3)厂商之间互相依存,每个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特别注意这一决策对其对手的影响。(4)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厂商之间相互依存,任何一个厂商作出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厂商无法预测的,这就产生了厂商行为的不确定性。(二)寡头市场的串谋

在寡头市场上,寡头厂商能够以某种方式勾结在一起,使其共同利润最大化。串谋的目的是使共同的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串谋者即寡头厂商通常就价格、产量、市场等内容达成协议,以便协调行动,共同对付消费者。

1.卡特尔模型(正式串谋)

卡特尔就是寡头垄断厂商用公开或正式的方式进行互相勾结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行业的独立厂商之间通过有关价格、产量和市场划分等事项达到明确的协议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卡特尔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各成员厂商的同质产品规定统一的价格;二是在各成员厂商之间分配总产量。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必须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2.价格领导模型(非正式串谋)

价格领导是指行业中的一个或极少数大厂商开始变动价格,其他厂商均随之变动。价格领导的厂商一般是根据其地位和实力或市场行情来确定或变动价格,其他厂商则随之采取同样的行动。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合谋,而是出于各自追求最大利润的需要。第七节 要素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

一、要素理论(一)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是由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

1.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要素成本(1)边际产品价值(VMP)指投入劳动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的销售值。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L厂商可以按既定销售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VMP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其销售价格之乘积:VMP=P·MP。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由L于产品的销售价格随销售量增多而下降,这时投入劳动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的产品销售价值的增加,将不再是MP·P,而是MP·MR(边LL际收益)。(2)边际要素成本(MFC)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同使用要素的收益情况相类似,MFC的变化也取决于要素的市场结构。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则MFC不变且等于要素的价格比如说劳动的价格(W),即MFC=W;如果该要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则MFC将随要素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增且总大于要素价格。

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VMP=MFC。跟厂商通过调整产出量以实现最大利润所需具备的条件是MC=MR=P完全一样,厂商通过调整可变要素(这里是劳动)投入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他把雇佣的劳动总量的最后一个单位带来的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恰好等于他增加雇佣的最后那个单位劳动所付出的工资,即VMP=MFC=W。道理很简单:假如VMP>W,这表示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带来的收益会超过为此付出的成本,因而增加劳动投入量可以使利润总量有所增加;反之,假如VMP<W,这表示最后增加雇佣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利润总量较前减少,所以当厂商把雇佣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以确定他对可变要素劳动的需求量时,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雇佣的劳动总量的VMP=MFC=W。

3.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1)边际收益产品(MRP)。厂商投入的一种可变要素(如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可定义为总收益的变化与可变要素的变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