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鲁冠球、赵本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07:00:38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开复、鲁冠球、赵本山

李开复、鲁冠球、赵本山试读: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业已功成名就,他们是亿万富翁,他们是本行业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名字与我国的经济紧密相连,他们的某一个举措有时会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们就是站在中国经济潮头的优秀企业家们。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成功的渴望比以往更加强烈。所以,人们在羡慕他们成功的同时,也在探求他们成功背后的原因。他们是每个渴望成功人士的榜样,他们的成功事例激励着每个正在努力奋斗的人。

什么是姿势?明星处世用什么姿势?他们的姿势为什么成功?明星的姿势和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只能看到别人的姿势,别人的成功姿态,而从来不去注意自己的表现?“姿势改变命运”,高晓曦大胆地在图书中向你公开了20多位超级大明星的处人处世的成功姿势。是什么秘密姿势让他们身价上亿?你们互相交换姿势后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效果?作为媒体出身的高晓曦,娱乐圈多年,体验多种人生经历。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中,他看到了更多类型人物的生活侧面。

第一章 李开复

李开复:我妻子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为大学生们做了将近两小时的演讲。他结合自身情感经历,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传递给大学生们,赢得了阵阵的掌声。面对大学生,他还首次公开称赞自己的妻子是一个很伟大的女性。

李开复先讲起了自己成功的六种态度:积极、勇气、自信、胸怀、统领心,并从这里切入谈起了他的八大“选择的智慧”。他告诫大学生们,在众多的人生选择面前,当你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不要去浪费时间,而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你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他又讲到了自己的四个放弃:放弃法学专业转入计算机系;放弃做了两年的教授转入企业;放弃微软的经历和人脉加入Google互连网公司等,面对人生中不同阶段的重大抉择,他认为“找一个你爱的工作就是找到你爱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将你的聪明才智散发到极致。”在事业生涯中,他也曾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事件。有一次面对公司的大裁员,他所在部门11个员工必须裁掉一个,而有两个人则最有可能:一个是刚刚进公司的一个大学生,一个则是自己同一恩师教导出来的师兄。这时是“徇私的李开复裁掉无辜的大学生”还是“冷酷的李开复裁掉自己的师兄”,这件事情让他难以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并且告诉师兄“需要帮助时可来找我。”

李开复总结了八大选择的智慧: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抛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精彩问答

问:您的众多亲人、朋友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谁?

答:其实不能说谁对我的影响最大,很多人都有影响,比如我的老师、母亲、父亲、妻子、朋友。我的妻子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伟大的女性。

问:您做为一个科学家,您的中文功底为什么会这么深厚呢?

答:其实我只读了六年的小学,其他的都是自学。后来到美国,母亲要求我一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家书,然后她给我回信的时候会将我书信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等等一一纠正。

问:目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MSN竞争激烈,下一步您有怎样的计划来面对这种竞争?

答:Google的核心竞争力是整合全球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自己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专家,有好的方法和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这也是Google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开复:管理者赢在价值观和执行能力

记者:目前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温度很高,一些门户网站也跨入竞争,从Google的角度看,会凭借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来进行有效竞争?我记得你曾经说过,Google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下而上的创新。

李开复:我觉得每个公司的优势不一样,我们的优势就是有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最有经验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最好的让他们自由创新的环境,这是我们的特色。所谓“自下而上的创新”,就是不同于以前由大老板决定怎么做,然后分配下去,Google里每个员工都很平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彼此投票,得票高的通过,这是成功的无摩擦状态。

记者:你是一个特别强调态度的人,在《做最好的自己》中,你也提到了这点,你觉得态度对一个管理者最重要吗?

李开复:不,我相信今天如果把我放到百事可乐或通用汽车,我依然会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我所带去的绝对不是我的专业知识,而是我的价值观,我的执行能力。

记者:你的意思是说,不管在微软还是Google,管理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吗?

李开复:管理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我认可企业的价值观,我可以去学习新的管理方式。

比如过去我在微软,它是比较树状的管理模式,一个人有5个下属,然后每个下属再有5个属下,组织比较深,那么管理方式就不一样。比如A要和B合作,就要先影响老板、老板的老板、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然后让他们坐在一起谈,不能跳过一个人直接去找他的老板,要懂得游戏规则。在Google这样的公司里,不是1:5,而是1:50,没有什么一定要让老板批准的事情,如果什么事都要找经理批准的话,那么经理一个星期一百个小时也做不完工作,所以故意用稀释管理层的方式,来增加人员平等的关系。

记者:你说过你的人生目标是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那你从微软到Google,影响力扩大了吗?

李开复:我觉得影响力的衡量就是有我和没有我的差别,要看两个公司的产品、客户和员工有了我是不是更好。如果你衡量的方式是李开复在微软管800个人,团队大;而在Google这边一个光杆司令收50个弟子,影响力多么小,那我不认可。

微软要没有我,那800个人会有另外的人管理,不会因为没有我,产品就做不出来。当然我离开也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是800而可能是8.而Google如果没有我或者这批员工没有我,就可能不能做到最好。我可以在Google学习创新模式,发挥出我的潜力。

李开复:一个人和两个企业的战争

无论微软、Google和李开复的纠纷如何解决,最后的真正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

9月25日,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带着满面笑意和他的第一本中文著作《做最好的自己》来到北京图书大厦进行新书宣传。前来购书签名的年轻读者早早就排起了长龙。

在中国,有很多的青年视李开复为精神导师,是他忠诚的追随者。

接下来,李开复将会在国内十大城市,近三十所大学进行巡回演讲。李开复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学生的教育和培训:他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中国高校演讲;自己出资创办了“开复学生网”,在网上亲自答复中国学生的问题;自2000年开始,还陆续发表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公开信,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反响,这也被李开复自己视为在中国所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

此次回到中国,除了一身的轻松和一本新书外,李开复还带来了Google中国的招聘计划,李开复说,接下来的时间,自己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创建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其中特别是展开人才招聘工作,包括约见优秀软件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

精彩阴谋还是追随心灵的声音?

李开复重又开始工作,可谓来之不易。

今年7月,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追随心中的声音,离开了微软,加入了Google”,被任命为Google中国区总裁。

与此同时,微软提起诉讼,称李任职Google违背了他此前签订的保密协议、非竞争协议。

7月末,对李开复一案,美国高等法院发布一项临时禁令,禁止李开复为Google的任何产品、服务或项目工作(包括网络和桌面搜索技术),前提是这些产品、服务或项目同他以前在微软从事的工作类似。

9月13日美国法院的最新判决部分解除了对李开复的“禁令”,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目前仅限于在中国的招聘。

李开复案将于明年1月9日正式进入庭审阶段。

此番,李开复在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甚至离职风波时,把“最大的影响力”作为重要的理由。他来到中国,是因为他认为在中国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李开复认为,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就是有最大的影响力。所以对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我都会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是不是有足够的影响力。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和大学生进行这么多交流,因为我认为做这个工作可能会影响更多的人。

在哪里更能发挥影响力

那么在微软,就不能发挥如此显著的影响力了吗?

媒体认为,李开复对于微软中国的运营和研发,无经费、无职员,甚至也无决策权,几乎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而且,李开复认为,“微软虽然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但是太大了,在很多环节上行动就会迟钝,就难免会在一些地方出现官僚的习气。”人在其中更像个齿轮,并不能看出其影响力。

李开复说,“虽然这并不是我离开微软的理由,但是我坚信,至少在一段时间内,Google不会出现官僚作风。”Google更类似大学,没有太多的束缚,任何想法和做法都可以自由的表达,然后投票决定。

Google是一个能够让你不断学习的环境,里面有许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像刚加入的发明Internet的Vinton Cerf博士,发明Internet搜索的Louis Monier,还有多位将从总部回国的资深中国工程师)。

在Google,没有咄咄逼人的老板,只有真诚的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同事。公司鼓励员工自由发展、学习,每个员工20%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去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谁有了好的想法之后会站在椅子上告诉别人,想法可以很快得到实现。

李开复在日志中写道,“Google是一个让我震撼的公司。”

这种震撼来自于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那种对创新的热情。李发现Google遍地宝藏。它的技术和产品已远远超过了搜索,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产品和网络服务都是“让人惊讶的好”。它以“一切自己动手”的原则,像一个大实验室似的,让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能够自己设计特殊软件和硬件,从此尝到“有重大影响力”的感觉。它能够经过新的软件开发模式,使网络具备了可以直接更新软件的能力,不用让用户进行漫长的等待,真正地把互联网服务发挥到淋漓尽致,造福社会,引我们进入网络时代的新一代。这些新的技术其实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还有Google对诚信的执著,Google是一个“不做邪恶的事情的公司”。它绝不允许伤害用户的利益,Google的员工也不允许买公司的广告。

对大众利益的追求。Google是一个先让用户满意,以后再考虑赚钱的公司,如果不赚钱也没有关系。Google上市时,坚决让股民直接买Google的股票,而不是由大投资银行分配给大户的做法,因此得罪了不少投资银行,但是得到了民众的好评。这种摒弃“唯利是图”的商场作风,赢得了用户的心,也带给了员工一种社会责任感。

还有它的“激情魔力”。Google的员工就像找到了一个梦幻之家,上班是在享受。“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

它的“自由+透明”。每一个人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然后经过大家的兴趣,结合成一个个的团队。每个人想的是怎么为公司好,做出对用户有意义的产品,而不是如何扩张自己的帝国。每一个人都是透明的,没有秘密,没有“三角沟通”。

这种“青年+自由+透明+新创新模式+大众利益+诚信”的模式对崇尚自由与活力的李开复而言,无疑具有莫大的诱惑。

李开复影响力的价值

对于Google来说,利用李开复的影响力能够扩大自身影响力。Google目前在中国的最强有力竞争对手是一直占据中国互联网搜索流量份额44.7%的百度,相比之下,Google只有30.1%.而且,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且迅速增长的互联网市场,Google需要加快推广其中国区战略。

雅虎中国总裁周鸿一就曾表示,“它显示了Google进军中国的决心。大企业的成败从来都不是取决于一个人,Google能请到李这样比较了解本土的人才那是锦上添花,不行也可以找别人。实际上Google不缺任何技术,它面临的问题是在中国如何能把好技术施展出来,因此他们选择李意在组建本地化的团队,建立本地化的平台。推广其中国区的战略。”

然而,有谁比在中国青年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李开复更适合这个位置呢?

新老东家在中国的人才之争

李开复离任的同时,同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出身的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负责微软在中国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指导和推进微软在中国的研发战略,并将于今年11月回国正式赴任。

张亚勤表示,自己回国后,将落实此前微软承诺的“800名在华研发人才招募计划”。张亚勤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向他展示微软在中国的研发布局,并向他证明,在微软总能找到一个能适合他要求同时和他兴趣一致的研发方向。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自信,因为到目前为止,微软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已经包括了工程院、研究院、技术中心、MSN等多个分支机构。无论是基础研发、产品研发,任何方向上的创新都会得到重视。”

而李开复则声称自己将招50名“关门弟子”。他说,Google在中国的计划,不是市场计划,而是人才计划;不是挖人才的计划,而是培养人才计划。Google的全球副总裁Wayne Rossing曾经说过,“我们成长的极限,取决于能不能获得世界一流的人才。”

入主新东家,是否可以让李开复的影响力发挥得更大呢?这要拭目以待。

然而,也许如他的一位学生所说,“无论微软、Google和我的纠纷如何解决,最后的真正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

反目与感怀:恩对旧主

【新闻链接】据美联社消息,美国华盛顿州高等法院7月28日裁决,最近跳槽到Google公司的前微软公司华裔副总裁李开复,不能立即从事Google交给他的工作。高等法院法官龚萨雷兹发出一项暂时禁制令,不准李开复在Google从事任何与他在微软时从事的相类似的工作,开发类似产品,参加类似项目,包括网际网络和桌面搜索技术。Google是于7月5日正式雇用李开复,19日任命李开复为Google中国工程院负责人兼Google中国区总裁。

这个夏天,盖茨真得有点头痛。李开复的离去不仅意味着微软失去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而且更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有一个对微软了如指掌的人成为自己的“敌人”。这时候每个当事人的心情都是很复杂的,因为当“爱”已逝,谁也无法轻易释怀。有统计表明,在全球5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中,71%的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资源都是来自企业创始人原来就职的企业。

一个在“忘记”成为流行的社会里,如何保留一些发自内心的感怀就显得那么令人感动,牛根生、段永平他们做到了。

饮水思源

段永平曾讲:“我离开小霸王,肯定是有很大的不满,但是我离开的时候,跟老板谈得很好。我没有忘记当年我一个穷学生到广东,靠5元钱过了一个月后,才被老板接受。我和老板有一个口头约定,就是离开小霸王后一年内不再做同样的行当,不和小霸王在国内竞争。”段永平说,“这个约定是我主动提出的,老板也没有要求我必须履行。但我还是打算自己另外干一番事情。”怡华的老板曾经问段永平,你想不想带人走。段说,你允许的话当然最好。老板说,你带6个人行不行?段说,好,生产3个,开发3个。

虽然最后离开小霸王到步步高的人远远要多于6人,但段永平还是坚守了自己的诺言。也许今天回头看,有人会讲那是段永平的精明,因为学习机市场一直下滑并萎缩着。其实这是没有看到他当时的情景,对于一个重新开始的创业者来讲,放弃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领域与积累的各种人脉关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与决心的。

而当年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牛根生虽然当时满腔为区域不满,但还是如约的进入了高校,开始了一个老学生的学习之路。虽然后来牛根生白手起家继续从事乳品行业,但对于“老东家”长时间“围追堵截”的干扰,牛根生不仅喊出了“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口号。还制定了针对伊利的“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怀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去。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感恩人生

牛根生、段永平创业所取得成绩有太多、太多因素,可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以德报怨”、“付出总有回报”的宿命观点似乎也有几番道理。而同样也是他们这种“恩对旧主”的情怀不仅化解着彼此的矛盾,而且还转换成强大的人格召唤力。这也许就是蒙牛、步步高能够实现高速增长背后的情感因素。

与“知恩图报”的牛根生、段永平相比,我们太多离开大公司去创业的经理人,却似乎总是在谩骂、攻击、侮辱的言词中回忆与形容着曾经让他们引以为豪的“老东家”。甚至一些离开原公司创业的人员,他们出走创业时,卷走了原公司的技术、人才、资源,但却没有对原企业表现出最起码的尊重和认同。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社会的浮躁,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感谢”,忘记了“过去”对于未来的意义与价值。

其实很多人都如牛根生、段永平一样,在一家企业共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想与不理想的回报。如果说幽怨,我想他们两位远比任何人都强。段永平将一个乡镇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明星企业,仅仅是希望在“股权”的长期利益上给予激励,却没有受到决策层的认同。他是完全有理由骂娘的,但事实上他把这种怨气转换成为了一种创业的激情。而同样牛根生也可以鼓起他的牛眼珠,为伊利打拼十余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可是就这么扫地出门,放到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血压上升。但谁又能够一直生活在对过去成绩的无限缅怀中?谁又能带着抱怨与仇恨开始自己新的路途?所以当“离开”已经如火车进进出出车站一般频繁时,带着记忆开始新的征程也许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对于每个职业经理人来讲,每个曾经服务的企业都是生命中一段不可抹去的记忆。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不是为了迎合付给你薪水的企业主,而是因为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给予与被给予中度过。感恩人生,应该成为我们职业道德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李开复:成功是让别人离不开你

在李开复看来,在兴趣的指引下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成为别人永远离不开的依赖,职业人就成就了最为美好的自己。

榜样档案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李开复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在1988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李开复于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

成功在于别人无法离开你

在李开复看来,自己始终在一个形如精密仪器的群体中起着制动作用,是成功的最大体现。此次跳槽GOOGLE的原因也是如此。在微软这样一个庞大而成熟的企业中,虽然在大的平台中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个人的能量相对于日益扩展的微软而言越来越弱化。

李开复表示,很多人以自己能够管理多大的团队为衡量自己事业成功的标准,但是,如果领导一个拥有1000人的成熟的团队,自己的能量可有可无,其实远不如在一个只有50人的团队中做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每个人在选择工作时,不要问新单位的名气和规模如何,在新单位里能够担任什么职位,而要考虑因为有“我”,新单位会有什么不同。

成功在于果断选择

李开复看来,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挑战,而最大的挑战莫过于选择。过去,他在一家公司工作时,曾主管一个技术团队,当时,这个团队面临解散,在选择是维持面子的自我蒙蔽还是可能面对嘲讽的正确道路时,最终他还是下决心解散了它,新组建的团队也很好地完成了研发工作。结果,公司领导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反而认为他勇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而到了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从微软跳槽到GOOGLE事件就是一次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选择。在李开复眼中,当微软成为国际IT届的翘楚后,尽管它不比其他的跨国巨头官僚化,但平等、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气氛随着企业越来越庞杂已经不如以往。

为了能够快乐自然地表达自己,去一个更为扁平化的规模小一点的公司,也许光环会缩小,但在公司中通过快乐沟通带来的职业快乐和个人价值的发挥更能够帮助自己成长。

一生准则

根据兴趣选择发展道路

李开复当年读大学选专业曾经走过“世俗”的道路,选择攻读法律专业,可是一年多以后他才发现自己对法律没有兴趣,但对于计算机即使每天疯狂地编程也乐此不疲。

在老师的鼓励和自己审慎分析自己未来的成长目标后,李开复在大二决定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现在回想起来,李开复感慨:“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计算机领域的成就,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条发展道路,也许前景暂时不算明朗,但在兴趣推动下的努力最终会帮助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

访谈

在自醒和自信的平衡之间达到自觉

记者:在你给大学生的几封信中,你常强调情商,你认为职场最重要的情商体现在哪里?

李:我认为从情商而言,职场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在自醒和自信的平衡之间达到自觉。所谓自觉,就是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心理学上把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称为“自觉”,这通常包括察觉自己的情绪对言行的影响,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过于自信是自负,过于自醒又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蹰不前,没有承担责任和肩负重担的勇气,也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在公司,大家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在工作中互相鼓励就好,为自己自然营造出了一种坦诚、开放的工作氛围。

记者:你曾经说过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机遇,机遇很难遇到,更不用说主动创造。以你跳槽为例,你是怎么为自己创造机遇的?

李:决定来GOOGLE之前当然是要经过周密的准备。首先是发现自己希望在中国发展,然后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多留意有些什么机遇,当时机成熟时,选择新岗位。我觉得这个过程从网络等多渠道获取信息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创造机遇的过程中不能等待百分之百的条件成熟,只要有40%到70%的把握就可以尝试。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而且如果等到条件完全成熟,也许别人捷足先登。没有完全成熟的条件也可以自己在摸索中创造。

李开复:为何迫不及待离开微软?

“他的工作能力很有特点,但是,如果他没有在微软工作经历,不是以微软全球副总裁这个头衔对外进行交往的话,无论他的名气,还是他在新工作单位拥有的职位、薪水,都可能只是理想;许多具有美国教育背景的中国职业经理人都把在微软工作当作锻炼自己和镀金的地方,一旦羽翼丰满,他们往往就利用在微软工作经历去寻找最大化利益的新目标。”8月9日,一位曾经和李开复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说,很多中国职业经理人都非常缺乏认真旅行契约的精神。“一个公司大了之后,就会比较官僚,Google就会创新,不是说微软今天……”这是李开复在出任Google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曾给予过他合计300多万美元薪水的微软的评论之一。

华盛顿州法庭在不久前举行的关于李开复一案听证会上,微软提供的卷宗显示:李博士与微软之间有过非竞业承诺,而作为回报,在李开复于2000年8月返回微软总部工作以后,微软共向他支付了300多万美元的报酬,其中包括2004年的100多万美元。

Google“收留”李开复是因为他的才华吗?

不!如果Google需要李开复这样的人才,就会主动,或者派猎头公司和李开复联系,而李开复本人对媒体公开承认是自己主动给Google的CEO发电子邮件,主动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去Google工作的愿望。

微软公司已有上百人加盟Google,而Google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拉拢”微软的人,如果李开复是Google需要的人才,Google负责“拉拢”微软人的机构就会主动“拉拢”李开复,而不需要李开复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向Google的CEO发具有求职性质的电子邮件。

Google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收留”李开复呢?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Google的CEO施密特此前在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s)和网威(Novell)任职时曾被比尔盖茨两次严重羞辱,而Google现在需要拓展中国市场的业务,此时Google选择曾担任过微软中国研究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李开复负责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既能充分利用李开复在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期间广泛积累的人脉关系为Google所用,Google的CEO施密特又能利用李开复这颗重要的棋子报复比尔盖茨。

如果把李开复和微软之间的关系按夫妻关系比喻的话,我们看看扮演微软“老婆”角色的李开复都干了些什么?“为了防止被人认出来,Google将面试地点定在公司旁边的一个高尔夫球场,那一天李开复见了包括创始人在内Google所有高层。”、“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万一定不下来,也不会妨害我回去微软的工作,我们好聚好散不要让外人知道”李开复称,所有Google领导人都骑自行车前往面试的高尔夫球场,逐个与李开复进行交流。

这些事情都是拿着微软100多万美元年薪的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在2004年偷偷摸摸干的。这是一个自我标榜为正人君子的人该干的事?该拥有的契约精神和道德品质吗?

李开复真像他在媒体上自我标榜的根本不在乎钱,不在乎微软100多万美元的年薪吗?“我挨个给他们打电话,当然不是问技术、商业方面的事情,而是问工作环境怎么样,老板如何,是不是像Google给我看到的那样。”李开复在享受微软3个月带薪休假休假期间,向他以前微软的同事,现在Google上班的朋友们进行了求证。

而Google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明确向李开复表示:“如果你认为Google给你的薪水会比微软多的话,那你就没有必要过来了。”

一个人选择跳槽的主要原因包括:为钱、为权、为名、为理想、为红颜知己;得不到重视,不认可企业文化等。“如果你认为Google给你的薪水会比微软多的话,那你就没有必要过来了。”Google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的话已经排除了李开复为“钱”跳槽的因素。

Google让李开复担任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具体负责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从Google给李开复的这个职务和李开复在微软担任全球副总裁的职务相比较,我们也可以排除李开复为“权”跳槽的因素。

由于我们排除了李开复为“权”跳槽的因素,那么,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没有相应超越以前的商务职务,他的社会知名度就很难突破以前,这样我们也就排除了李开复为“名”跳槽的因素。“微软将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如果李开复平时喜欢说真话、说实话,去年11月李开复公开发表的这个具有宣言性质的讲话起码说明1998年就已经进入微软的李开复来曾经一直把在微软服务当作自己最大的理想之一。所以,我也可以据此排除李开复为“理想”跳槽的因素。

李开复在微软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是“自然交互式服务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界面简化技术与服务的开发工作;而Google中国区和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尚处在不确定状态,“开复在搭建好公司框架后需要找一位‘懂行’的销售总经理”,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的这番话可以理解为李开复今后在Google中国区从事的将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Google没有让李开复在自己擅长的语音识别领域工作,起码说明李开复在Google得到重视的程度并没有超过在微软受重视的程度,这样我们也排除了李开复因为“得不到重视”而跳槽的因素。

李开复从1998年进入微软,到2005年以微软全球副总裁身份跳槽,已经有7年的时间,如果李开复说不认可微软企业文化,似乎没有人会相信。那么,李开复因为“不认可企业文化”而跳槽的因素也被排除了。

剩下的就是因为红颜知己了,李开复会不会是因为红颜知己而跳槽了呢?

既然李开复跳槽不是为钱、为权、为名、为理想、为红颜知己和得不到重视,不认可企业文化等原因,那李开复为红颜知己而跳槽的概率就非常大了。“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北京理宾斯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杰伦透露说,新上市的《非常真相》一书中详细记述了李开复跳槽的“非常真相”,据日前有关媒体报道,记录李开复跳槽的《非常真相》一书近日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大规模收购,是否是因为记录了李开复为何迫不及待离开微软的真正原因呢?

我们将拭目以待!

一个让比尔·盖茨心惊肉跳的中国人

他只是换了一份工作,却引发了一场惊动全球的职场地震。有人拍手称快,有人恼羞成怒,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一条假消息,然而,更多的人最关注的是他的跳槽会给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夏季。然而,李开复的一个决定却让这个夏季变得极富传奇色彩。这是一个让世界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寝食难安的决定。在作这个决定之前,李开复的头衔是微软全球副总裁。而这之后,他的头衔是Google中国区总裁。

消息传出后,Google股价当即上涨3.46%,报收309.9美元,单日最高成交价为310.35美元,再次创下Google股价新高。

猎头费1.3亿美元?

北京的猎头界盛传,Google为了“挖”李开复,光给猎头公司的业务费就高达1.3亿美元,创下了一个纪录。但李开复却说是自己直接找的Google.

李开复说:“今年5月份,我在网上看到Google在中国将有很大举动的消息,我一直想回中国,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随后,李开复给Google公司的CEO恩里克。施密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恩里克是李开复的老相识。10年前,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恩里克在Sun公司工作。当时,这两家公司都被微软的Windows打得很惨,两个人同病相怜,还曾经商量过合作共同对付微软。

恩里克很快就给了回复,并约李开复去Google办公室面谈。

李开复与恩里克在加州郊区的一个度假村见了面,在场的还有Google的多位副总裁。李开复回忆说:“恩里克对我说,我们的文化和任何其他公司不一样,如果说你是因为这边工资更高才愿意过来,那我劝你不要过来;如果你是认可这种平等、创新,和互联网结合的文化,迫不及待地想来,那我们非常欢迎你。”

在此之前,李开复有很多原来的同事以及以前的学生都去了Google工作。李开复平时和他们联络的时候非常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状态都非常好。甚至有很多原本看上去非常苍老的科学家,在去Google工作之后却保持着非常好的精神状态,这让李开复觉得非常好奇。他觉得Google这家公司一定有一些特别的地方,能让自己感受到兴奋和震撼。

李开复仿佛听见了内心的召唤,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竟然会在名满天下的微软公司内引发一场地震。

听从内心的召唤

李开复是睥睨天下的比尔·盖茨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1998年11月,李开复受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委托,只身一人来到北京筹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改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仅用一年多的时间,李开复就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网罗了60多位顶级人才,李开复也因此被誉为技术领域的“超级猎头”。比尔·盖茨对他的工作很满意,曾在微软的高层会议上表示,李开复创建了微软最优秀的研究院。

18个月后的2000年,比尔·盖茨将他升职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并调往美国微软总部工作,负责自然交互部门的工作,成为微软职位最高的华人。在这里,他成为比尔·盖茨最信任的技术顾问之一。美国《商业周刊》曾这样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盖茨对于李开复的工作非常倚重,希望后者能帮助微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用语音命令取代键盘或鼠标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代。”

李开复自己也说:“当比尔·盖茨或巴尔默碰到有关中国的问题时,他们会首先问一下我的意见,在我这里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微软,李开复已经功成名就,这里的职位待遇足以让他的后半辈子富足优裕,但他无法平复内心那种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的激情涌动。

2005年7月5日,李开复结束休假,走进了顶头上司的办公室。他的第一句话就是:“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我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

盖茨震怒,微软地震。因为随着李开复的移形换位,Google这个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终于撕开了脸。

其实,早在2003年12月,盖茨就已经发现了苗头。当时,他在Google网站上闲逛,偶然间看到Google网站上的招聘广告,让盖茨奇怪的是,大多数空缺职位的背景要求和微软职位的要求相同,Google只是一个搜索公司,但是其大多数职位对工程师的背景要求和搜索技术没有任何关系,却和微软的核心业务诸如操作系统设计、编译器优化和分布式架构等相关。

盖茨意识到,今后Google对微软形成的挑战不仅仅来自搜索领域。当天盖茨立刻向微软一些官员发送了一份电子邮件,要求密切关注Google的动态。但是盖茨绝对没想到,李开复会跳槽Google.

背信弃义还是……

事实上,李开复和微软的感情也很深厚。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很确定微软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商业公司,因为我的目标是做一个有巨大的影响力的人,没有其他的任何公司能帮助我达成这个愿望。”

很多人据此认为李开复是个说话不算数,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的小人。但他们显然忘了李开复说过的另一段话。在一次和网友交流时,有个网友曾问李开复,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李开复说:“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这才是李开复离开微软,投奔Google的深层原因。李开复告诉记者:“我是搞技术研究的,是个科学家,创新是我的使命。在Google,那种对新一代技术和创新的热情是让我震撼的第一点。你能想像吗,在Google,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去完成的。公司用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从软件到硬件,都是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自己设计的。我在看到Google所创造的奇迹之后我总是想,如果我能把Google的文化带入中国,是不是可以创造一个Google中国的奇迹?是不是可以帮助中国的青年创造出未来更多个中国的Google奇迹?”

诉讼烽烟

微软立即反应,以李开复违反了与其在2000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为由,将李开复和Google告上美国法庭。

李开复表示,自己在微软总部主要做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纠正系统,新一代视窗用户界面的工作,已经五年没有从事过搜索方面的工作,所以微软的诉讼没有道理,而且自己会保守商业秘密,这是职业道德。

7月21日,Google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县法院提起诉讼,称根据加州的法律,微软和李开复之前的雇用协议中的非竞争条款属于非法,请求法院否决微软的“非竞争协议”的效力。

李开复说:“在我的论坛上,有位学生说,最后无论微软、Google、开复的纠纷如何解决,真正的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我想他是对的。我是个中国人,我有这个义务。我有选择的权利,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情,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败诉了,我也不会后悔。”李开复坚定地说。关于他和微软、Google之间的是非恩怨远未尘埃落定,我们不知道最后的诉讼结果会是什么,但他的举动对未来互联网三雄争霸的影响已经真真切切地拉开帷幕……

李开复告别微软的四个为什么

7月24日,李开复来到北京开始短暂的两天之行。这位微软前全球副总裁,最近宣布离开微软转投Google,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虽然此行主要是为进入Google中国做铺垫准备,李开复极力保持低调,但因不可抗拒地处于波峰浪尖上,李的一举—动几乎都会引来聚光灯的包围。当本报记者与他取得联系时,李开复正在北京嘉里中心酒店收拾行李,寥寥几句,他抱歉地表示:“我要马上赶飞机回美国。”

1、微软为什么震怒?

对于人才持续流失到Google的微软来说,上周二(7月19日)真是让人沮丧的一天。Google宣布:李开复将负责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就在一天之前,李开复的身份还是微软全球副总裁。

震怒的微软随即发布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指责Google挖角李开复“蓄谋已久”,并认为李开复违背了和微软签订的保密和非竞争协议。微软一并把Google和李开复告到微软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的高等法院。“从来只有我们斧头帮欺负人,今天却被人欺负,损失了二十几位弟兄。”这句《功夫》中的黑老大恼羞成怒的搞笑台词,被一些IT人士稍加改动来调侃微软,“从来只有微软挖人,今天却被Google挖角,损失了数十位弟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