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技术精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6:02:03

点击下载

作者:康健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试读:

前言

中已经充分说明。实际上,本书首版发行之日,即是收集意见不断改进之始。衷心祝愿此书为中国疼痛医学长久发展作出贡献。

此为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医学中心主任2016 年7 月1 日于北京序二

认识康健主任是在2013 年,在台北举办的国际脊柱微创研讨会上。在那次研讨会中邀请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专家参与,我因为是主办人,所以题目及参与项目最吃重。除演讲介绍脊柱微创手术各种方式外,还介绍了脊柱微创标靶治疗的概念。此次研讨会还进行了大体实际操演。因大体来之不易,得以敬畏之心,谨慎实习,由浅而深、由破坏性少的步骤优先、渐次把各种脊柱微创手术步骤操演完毕。

会后参与学员反应热烈,唯康健主任,经由领队柳忠、何艳夫妇牵线,一直保持联络。且在之后多次会议邀请我参与,渐次在理念和手术技术上与康健主任有更深一层交流。

我是骨科、脊柱外科出身,施行传统、开放式脊柱手术多年,在追踪长期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现有无可避免的后遗症,例如: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器断裂、移位等,才重新思考采用破坏性少、但要更精准找到疼痛源的脊柱微创标靶治疗。

而康健主任是麻醉、疼痛科出身,在传统疼痛控制疗法外,亦不约而同、利用新发展的各种脊柱微创手术器械如内镜等,扩展颈、腰脊柱疾病的治疗方式。

由于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是在局部麻醉、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减压、扩孔等术式,患者和医师之间可即时互动、确定疼痛源外,亦可即时反应手术效果,而大大提升安全度。在综合回顾、检讨过去用传统、开放手术的病例所发生的后遗症,配合对疼痛机制更通透了解,加上新近发展的各式微创器械,我们建构了脊柱微创标靶治疗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我们以患者为中心,尽量准确寻找患者的疼痛源,采用破坏性少、保留自然结构多的手术为优先。采用阶梯式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多留点后路。

在我们交流了以后,康健主任不但认同这一概念,且在治疗患者过程中把这概念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他会针对患者病灶解剖位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术路径,有经椎间孔、经椎板间隙、尾骶骨孔、前路、后路等,并详细记载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程度,检讨各种改进的空间,也提醒各种步骤、小节中所有可能碰到的陷阱。其用心提携后进学习之心细,一表无遗。甚至把这一概念更提升至科室之经营、管理,从而全面建立了标准作业流程。

拜读了康健主任的大作后,深感他不只是脊柱内镜技术很高的医师,还是一位教学相长、提携后进的学者,更是善于经营、管理的经营者。台北医学大学教授2010 亚太脊椎微创医学会(PASMISS)理事长2016年7月3日 于台北前言

脊柱内镜技术,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其颠覆了传统的手术方式,由直视下逐层切开暴露病灶变为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到病灶基底部(靶点),再从1mm 的圆点同轴扩张到直径75mm 的工作区。由于镜下操作存在二维视频和三维空间的转换、组织结构的正确辨识等难点,使得脊柱内镜技术的学习曲线陡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承蒙同道的厚爱及认可,本人应邀至40 余家三甲医院进行脊柱内镜技术演示。在与国内外同道的交流学习中,发现脊柱内镜技术正在逐渐被推广、普及,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放大适应证、错误选择术式、并发症频发等。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脊柱内镜技术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可供参考,但为什么真正掌握该技术的医生却为数不多? 经过分析后认为,除脊柱内镜技术本身的学习曲线陡峭,难以通过传统的进修、观摩、短期培训等模式掌握以外,运用传统手术思维进行微创手术而引发的理念冲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将脊柱内镜技术的操作步骤分解、细化,逐步树立微创手术理念并进行系统地培训,应该是解决脊柱内镜技术学习困难的好办法,由此萌发了写此书的念头。之后得到吴兴盛教授、佘守章教授的鼓励,才放下种种顾虑,下决心动笔。

本书共十五章,第一章:概论,系统介绍了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二章:仪器和设备,针对目前脊柱内镜领域器械名称混乱的现象,进行了统一命名,便于交流、使用;第三章:脊柱内镜技术的应用解剖,对工作路径的微创解剖进行了详细描述;第四章: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的选择关键在于手术有明确的靶点;第五章:术前准备,着重阐述医、护、技三位一体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使其明白椎间盘突出症不能根治、有复发的可能,从而达到降低期望值、提高满意度的目的;第六章:麻醉及药理,针对脊柱内镜技术的麻醉要求,介绍本人采纳的麻醉方法;第七章:相关操作规范,将内镜技术操作步骤精细化、规范化;第八章:不同术式介绍,重点介绍本人改良的脊柱内镜技术,力求学习曲线扁平化;第九章:操作流程与质控,通过学习牢固树立起“流程错,结果对,还是错! 流程对,结果对,才是对!”的理念;第十章:手术病例个体化方案的设计与应用分析,通过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流程演示、剖析关键点,并总结临床经验;第十一章:并发症及其防治,学习一项技术,首先要了解其风险及防治,精准的脊柱内镜技术也不例外;第十二章:围术期护理流程与疗效评价,面对退变性疾病的护理,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精准的脊柱内镜技术,需要精细的护理团队配合,个体化的手术需要个体化的护理;第十三章:器械的清洗保养与灭菌,脊柱内镜系统是贵重精密的仪器,正确的清洗、保养与灭菌,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第十四章:培训,脊柱内镜技术的培训要通过有别于传统手术的方式进行;第十五章:应用展望,就脊柱内镜技术器械的改进、介入方式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进行了畅想。

应当指出,医师如果仅仅学会脊柱内镜技术,充其量只是个手术匠,所谓“医病医身医心”,手术做得再好,患者的社会角色、心理状态,仍会影响其满意度。更何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组综合征,除髓核压迫、刺激神经根引起疼痛、麻木外,窦椎神经的牵涉痛、继发于椎间隙高度丢失的关节突关节综合征、黄韧带皱褶、肌肉痉挛、筋膜炎也会引起疼痛,不可能通过单一一项脊柱内镜技术去解决。术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结合患者的生物模式、社会角色和心理状态,综合判断,并在说服患者之前说服自己,才能提高脊柱内镜手术术后的满意度,从而使脊柱内镜技术升华为脊柱内镜艺术。

本书由疼痛科、骨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个专业的专家共同编写。内容突出技术的前沿性,并结合本人多年的体会与经验,采用操作示意图、影像学资料和镜下操作截图对不同术式进行深度剖析,图文并茂地阐述关键步骤的操作细节和并发症的防范方式等。本书旨在帮助脊柱内镜技术的学习者实现学习曲线扁平化和操作流程规范化,便于本技术的系统学习与培训。本书适合志在掌握和提高脊柱内镜技术的疼痛科、骨科和神经外科医生阅读与参考。

本书完稿之际,本人要感谢各位编者出色的工作。由于编者们都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写书时间非常有限,为完成书稿的编写,常工作至深夜。同时要感谢康曦及其朋友们对图片、视频拍摄制作所付出的辛劳,以及余婷婷为本书所绘制的精美插图。最后,要感谢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疼痛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

本书写作时间仓促,各位编委亦欠缺编写经验,不妥或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道给予批评指正。康健 樊碧发2016年2月第一章 绪论[1]

据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10%~20%需经手术治疗。而传统开放式手术创伤大、脊柱稳定性破坏严重、硬膜外纤维化及术[2]后并发症多。因此,临床医生一直在寻找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既能达到神经减压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脊柱稳定性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光学、影像学引导等技术的进步,脊柱内镜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章将介绍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国内外最新进展。

1934 年,Mixter 和Barr 首创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19 例椎间盘源[3]性神经根性疼痛,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

1951 年,Hult 开展经前外侧腹膜外路径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4]并首次提出椎管间接减压的概念。

1973 年,Kambin 采用Craig 套管针经皮非直视下椎间孔入路行微创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以达到经皮椎管间接减压的目的;提出安全[5]三角概念,并详细描述安全三角工作区。

1983 年,Forst 和Hausman 首次提出可视化微创髓核切除术理[6]念,并采用特殊改良的关节镜进入椎间盘行髓核切除术。

1988 年,Kambin 首次提出椎间盘内镜的概念,并强调椎间盘镜[7]可视化技术在纤维环周围区域操作中的重要性。

1990 年,Kambin 首次描述了安全三角即Kambin三角,其外侧边为出孔神经根,下边为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和终板,内侧边为椎管[8]内随行神经根。

1993 年,Mayer 和Brock 发明了一种镜头带一定角度的双通道内[9]镜,可将视野集中在背侧纤维环。

1996 年,Kambin 和Zhou 首次提出椎间孔成形术的概念,并在一定角度内镜下使用特制髓核钳和环锯切除突出的骨面及骨赘,对侧[10]隐窝狭窄部位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

1999 年,Yenug 首次详尽介绍了YESS(Yenug Endoscopy Spine System)内镜系统,该系统采用多通道广角内镜。随后对该内镜系统下椎间盘切除术的有效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其有效性与传[11,12]统开放性手术相当。

2003 年,Yeung 设计出脊柱内镜手术的标准器械——Yeung 脊柱内镜系统,并详细介绍术中椎间盘造影术、椎间盘热凝成形术、纤[13]维环成形术以及使用磨钻、环锯和激光行椎间孔成形术。

2005 年,Ruetten 针对临床中脊柱内镜经后外侧入路到达硬膜外间隙的视野狭小,影响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神经根减压效果以及难以摘除脱出和游离的椎间盘组织等问题,提出经极外侧内镜椎间孔入路,[14]并很好地解决了硬膜外间隙视野狭小的问题。

Hoogland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一套不同直径的椎间孔环锯,通过逐级扩大椎间孔,将工作套管直接置于椎管内,在椎间孔内镜的辅助下,经硬膜前间隙直视下行神经根松解和减压的THESSYS(Thomas Hoogland Endoscopy Spine System)技术[15]。[16]

2006 年,Ruetten 等报道了采取椎板间隙入路完成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即iLESSYS(Interlaminar Endoscopy Spine System)。该手术不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可忽略不计。国内脊柱微创外科专家刘尚礼教授率先开展了经皮椎板间隙入路内镜激光辅助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S 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51[17]满意疗效。

近年来,随着器械的发展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脊柱内镜技术在国内外脊柱微创治疗领域蓬勃发展:从非直视下切除中央髓核的间接减压发展到直视下切除椎间盘髓核;从直视下摘除中央椎间盘髓核发展到精确靶向髓核切除;适应证从局限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扩大[18-22]到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腰椎滑脱病例及脊柱感染性病例等。(樊碧发)参考文献

[1]陶甫.有些腰椎间盘纤维化破裂症一些问题的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81,1:65.

[2]程亮,康健,李卫星,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内镜治疗兼论相关问题.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2):93-96.

[3]Mixter WJ,Barr J. Ruptur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spinal canal.N Engl J Med,1934,211:210-215.

[4]Hult L.Retroperitoneal disc fenestration and low back pain and sciatica.Acta Orthop Scand,1951,20:342-348.

[5]Kambin P. Arthroscopic Microdiscectomy:Minimal Intervention Spinal Surgery.Baltimore:Urban & Schwarzenburg,1990.

[6]Forst-R,Hausmann B. Nucleoscopy-a new examination technique.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83,13:542-547.

[7]Kambin P,Nixon JE,Chait A. Annular protrusion:pathophysiology and roentgenographic appearance. Spine(Phila Pa 1976),1988,13:671-675.

[8]Kambin P,Zhou L.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percutaneous arthroscopic disc surgery. Spine(Phila Pa 1976),1996,21(24,Suppl):57S-61S.

[9]Mayer HM,Brock M.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er discectomy.Neurosurg Rev,1993,16:115-120.

[10]Kambin P,Zhou L,Schaffer JL.Arthroscopic microdiscectomy and selective fragmentectomy.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8,347:150-167.

[11]Yeung AT.Minimally invasive disc surgery with the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YESS). Surg Technol Int,1999,8:267-277.

[12]Yeung AT,Tsou PM.Posterolsteral endoscopic excis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echnique,outcome,and complications in 307 consecutive cases. Spine(Phila Pa 1976),2002,27:722-731.

[13]Yeung AT,Yeung CA. Advances in endoscopic disc and spine surgery:foraminal approach.Surg Technol Int,2003,11:255-263.

[14]Ruetten S,Komp M,Godolias G.An extreme lateral access for the surgery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s inside the spinal canal using the full-endoscopy uniportal transforaminal approach-technique and prospective results of 463 patients.Spine(Phila Pa 1976),2005,30:2570-2578.

[15]Hoogland T,Schubert M,Miklitz B,et al. Transforaminal 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or without the combination of a low-dose chymopapai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 280 consecutive cases. Spine(Phila Pa 1976),2006,31:E890-E897.

[16]Ruetten S,Komp M,Godolias G. Lumbar discectomy with the full-endoscopic interlaminar approach using newly-developed optical systems and instruments. WSJ,2006,1(3):148-156.

[17]杨波,刘尚礼Lee SH,等.经皮椎板间隙入路L/S 椎间盘51切除术.中华骨科杂志,2005,5:289-292.

[18]Lee SH,Kang BU,Ahn Y,et al.Operative failure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a radiologic analysis of 55 cases.Spine,2006,31:E285-E290.

[19]李长青,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20]张西峰,王岩,肖嵩华,等.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 可膨胀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0):1153-1157.

[21]白一冰,李嵩鹏,简伟,等.脊柱内镜下侧隐窝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919-921.

[22]李振宙,吴闻文,侯树勋,等.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形手术器械的设计和临床应用.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026-1032.第二章 脊柱内镜技术原理和仪器设备第一节 技 术 原 理

在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决策时,必须兼顾机械压迫与化学刺激、解剖形态与内在环境、中心矛盾与周边问题等。而脊柱内镜技术同时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一、解除机械压迫

1. 解除压迫

可视下解除突出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等组织,将神经根直接挤压至神经根管后壁(图2-1-1)。

2. 解除牵张

解除神经根受突出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等组织顶起,[1]Hoffmann 韧带的牵制产生牵张力造成的损伤(图2-1-2)。二、消除化学刺激[2]

1. 摘除髓核 消除髓核蛋白聚糖对神经根的强烈化学刺激。

2. 大量液体冲洗稀释了炎症因子。三、灭活神经

1. 窦椎神经

射频对纤维环外层、后纵韧带上的窦椎神经灭活,缓解腰痛。

2. 脊神经后支内侧支

可视下,直接离断脊神经后支内侧支,治疗关节突关节疾病。图2-1-1 神经根损伤的压迫机制1. 椎间盘;2. 神经根;3. Hoffmann 韧带;4. 椎管间的附着组织;5. 椎间盘高度;6. 神经管壁图2-1-2 神经根损伤的牵张机制1. 椎间盘;2. 神经根;3. Hoffmann 韧带;4. 椎管间的附着组织;5. 椎间盘高度;6. 神经管壁第二节 仪 器一、建立工作通道器械

脊柱内镜器械的名称,因不同生产厂家和翻译的差异,名称繁多、易混淆。笔者建议使用统一名称,便于学习应用。(一)穿刺针

1. 斜面穿刺针(set needle oblique end)(1)统一名称:

斜面针(图2-2-1)。(2)规格:

直径1.2mm,长度180mm。(3)用途:

穿刺定位。图2-2-1 斜面针

2. 侧开口探针(set needle open on side)(1)统一名称:

笔尖针(图2-2-2)。(2)规格:

直径0.99mm,长度225mm。(3)用途:

用于双针技术。图2-2-2 笔尖针(二)导丝(Guidewire)(1)统一名称:

导丝。(2)规格:

直径1.0mm,长度400mm。(3)用途:

引导导杆置入及定位。(三)锥形扩张器(dilator,conical)(1)统一名称:

导杆(一级导杆、二级导杆、三级导杆,图2-2-3);弧形导杆(图2-2-4)。(2)规格:

长度220mm。一级:外径2.5mm/内径1.0mm;二级:外径4.0mm/内径1.5mm;三级:外径5.0mm/内径2.0mm;弧形(dilator gebogen):外径2.5mm/内径1.0mm。(四)双通道扩张管(扩张管,2 个通道;dilator,2-channels)(1)统一名称:

锥形杆(图2-2-5)。(2)规格:

长度225mm,外径6.3mm,双孔扩张管。(3)用途:

后路、椎板间扩张,YESS 术,可微调定位位置。(五)锥形管扩张器(dilator,conical tube)(1)统一名称:

扩张管(一级扩张管、二级扩张管、三级扩张管,图2-2-6)。(2)规格:

一级:长度185mm,外径4.1mm/内径2.8mm;二级:长度170mm,外径5.1mm/内径4.2mm;三级:长度160mm,外径 6.0mm/内径5.2mm。(3)用途:

逐级扩张软组织。(六)切割环锯

1. 切割环锯(切割,Cutting Trephine)(1)统一名称:

环锯(一级环锯、二级环锯、三级环锯,图2-2-7)。图2-2-3 导杆A. 导杆头端:1. 一级导杆,2. 二级导杆,3. 三级导杆;B. 导杆全景:1. 一级导杆,2. 二级导杆,3. 三级导杆图2-2-4 弧形导杆A. 头端;B. 导杆全景图2-2-5 锥形杆A. 尾端;B. 头端;C. 导杆全景图2-2-6 扩张管A. 扩张管头端:1. 一级扩张管,2. 二级扩张管,3. 三级扩张管;B. 扩张管全景:1. 一级扩张管,2. 二级扩张管,3. 三级扩张管图2-2-7 环锯A. 环锯头端:1. 一级环锯,2. 二级环锯,3. 三级环锯;B. 环锯全景:1. 一级环锯,2. 二级环锯,3. 三级环锯(2)规格:

长度225mm。一级:外径5.0mm;二级:外径6.5mm;三级:外径7.5mm。(3)用途:

椎间孔成形术。

2. 切割环锯(粗壮逆行切割,rasp,retrograde)(1)统一名称:

磨钻(一级磨钻、二级磨钻、三级磨钻,图2-2-8)。(2)规格:

长度:260mm。一级:外径5.1mm;二级:外径6.6mm;三级7.6mm。(3)用途:

椎间孔成形术。(七)环锯锁扣式手柄(trephine handle with quick-lock mechanism)(1)统一名称:

手柄(图2-2-9)。(2)规格:

直径19mm。(3)用途:

锁住环锯,抓持旋转环锯使用。(八)带胶垫帽的锤子(hammer with one nylon cap)(1)统一名称:

手锤(图2-2-10)。(2)规格:

长度:299mm;直径:33mm;锤子有一个尼龙帽。(3)用途:

穿刺过程中起到辅助用力作用。(九)推进杆(扩张器,顶推杆,dilator,rod pusher)(1)统一名称:

推杆(一级推杆、二级推杆、三级推杆,图2-2-11)。(2)规格:

长度:230mm。一级:外径2.5mm/内径1.0mm;二级:外径4.0mm/内径1.5mm;三级:外径5.0mm/内径2.0mm。(3)用途:

配合扩张管和环锯清理管腔内杂物。图2-2-8 磨钻A. 磨钻头端:1. 一级磨钻,2. 二级磨钻,3. 三级磨钻;B. 磨钻全景:1. 一级磨钻,2. 二级磨钻,3. 三级磨钻图2-2-9 手柄图2-2-10 手锤图2-2-11 推杆A. 推杆头端:1. 一级推杆,2. 二级推杆,3. 三级推杆;B. 推杆全景:1. 一级推杆,2. 二级推杆,3. 三级推杆(十)有凹槽的持杆钳(rod forceps grooves)(1)统一名称:

持杆钳(图2-2-12)。(2)规格:

长度:206mm,带两个凹槽(2mm/4mm)。(3)用途:

穿刺过程中固定、把持杆类器具的辅助用力工具。图2-2-12 持杆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十一)工作套管(working tube,with oblique window)(1)统一名称:

工作套管(图2-2-13)。(2)规格:

长度:180mm;外径:7. 2mm;带蓝色封帽保护套管;开口形状:舌状、斜口状、双开口。(3)用途:

脊柱内镜的工作通道。(十二)环锯外保护套管(trephine protection tube)(1)统一名称:

保护套管(图2-2-14)。图2-2-13 工作套管A. 斜口头端放大;B. 斜口全景;C. 叉口头端放大;D. 叉口全景;E. 舌状头端放大;F. 舌状全景图2-2-14 保护套管A. 保护套管头端:1. 一级保护套管,2. 二级保护套管,3. 三级保护套管;B. 保护套管全景:1. 一级保护套管,2. 二级保护套管,3. 三级保护套管(2)规格:

长度:160mm;一级直径:5.6mm;二级直径:7.5mm;三级直径:8.5mm。(3)用途:

穿刺及环锯扩张过程中,保护神经免受损伤。二、脊柱内镜组(一)统一名称

脊柱内镜(图2-2-15)。(二)各名称及其用途

1. 工作通道 手术器械由此处进入,通过镜鞘管道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

2. 入水口 手术时液体通道。

3. 出水口 手术时液体通道。

4. 物镜 蓝宝石制成,清晰耐磨。

5. 冷光源接口 一般为通用螺纹接口,通过导光束连接冷光源作为工作光源。

6. 目镜(罩)一般为通用目镜(罩),通过摄像头连接摄像系统。(三)规格

脊柱内镜组:外径:6.3mm;视场角:80°;视向角:30°;工作通道内径:3.8mm;进出水口1.0mm;工作长度176mm(Spine Cervical Endoscope for Set THESYS:ext:6.3mm;Angle of view:80°;angle:30°;dianeter of the working channel int:3.8mm;dianeter of the suction-imigation channel:1.0mm;working length:176mm.)。三、镜下操作器械(一)抓紧钳(Grasper)

1. 小抓紧钳(Biopsy forceps,straigh:2.5mm;spoon:320mm)(1)统一名称:

小抓钳(图2-2-16)。(2)规格:

直径:2.5mm;直开口勺状有齿,长度320mm。(3)用途:

抓取组织。

2. 大抓紧钳(Biopsy forceps,straight:3.2mm;spoon:320mm)(1)统一名称:

大抓钳(图2-2-16)。(2)规格:

直径3.2mm,直开口勺状有齿,长度320mm。(3)用途:

抓取组织。

3. 弹簧抓钳(半弹性抓钳,下颌向上,过载保护,带灌注;SEMI-FLEXIBLE GRASPER Overload protection with irrigation,Upward jaw)图2-2-15 脊柱内镜A. 侧面观;B. 腹面观;C. 物镜:1. 工作通道,2. 入水口,3. 出水口,4. 镜片;D. 目镜:1. 工作通道,2. 入水口,3. 出水口图2-2-16 小(大)抓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1)统一名称:

蛇形钳(图2-2-17A,B)。(2)规格:

直径:2.5mm;下颌向上;长度:320mm。(3)用途:

针对游离、脱垂的髓核组织。图2-2-17 蛇形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二)勺状活检钳(Biopsy forceps spoon)

1. 小勺状活检钳(straight:2.5mm;spoon:320mm)(1)统一名称:

小勺钳(图2-2-18)。(2)规格:

直径:2.5mm;直开口勺状;长度320mm。(3)用途:

夹取小的髓核。

2. 大勺状活检钳(Biopsy forceps,straight:3.2mm;spoon:320mm)(1)统一名称:

大勺钳(图2-2-19)。图2-2-18 小勺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图2-2-19 大勺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2)规格:

直径:3.2mm;直开口勺状;长度320mm。(3)用途:

夹取大的髓核。

3. 45°活检钳(45°angled)(1)统一名称:

45°钳(图2-2-20)。(2)规格:

长度:320mm;勺状上翘45°;直径:2.1mm 或直径:2.5mm。(3)用途:

摘除偏离一定角度的髓核。

4. 尖形勺状钳(Sharp spoon)(1)统一名称:

尖嘴钳(图2-2-21)。(2)规格:

长度:320mm;尖形、勺状;直径:3.6mm 或直径:3.0mm。(3)用途:

位置狭窄处摘除髓核。(三)穿孔形剪刀(Scissors punch)

1. 统一名称

蓝钳(图2-2-22)。图2-2-20 45°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图2-2-21 尖嘴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图2-2-22 蓝钳A. 头端放大;B. 全景

2. 规格

长度:330mm;直径:2.4mm 或直径:3.0mm。

3. 用途

剪韧带。(四)直剪(Scissors)

1. 统一名称

直剪(图2-2-23)。

2. 规格

长度:330mm;直径:2.5mm 或3.0mm。

3. 用途

剪韧带。(五)神经剥离子(Wide nerve retractors,elevator)

1. 统一名称

剥离子(图2-2-24)。

2. 规格

3. 用途

术中剥离、松解神经根。(六)可旋转弯曲剥离子(Probe)

1. 统一名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