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学习·优等生:优秀中学生学习能力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5:30:58

点击下载

作者:晨曦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学习·优等生:优秀中学生学习能力训练

会学习·优等生:优秀中学生学习能力训练试读:

前言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对于千千万万个期待成才的中学生而言,爱学、会学与善学的能力,是成为优等生的先决条件,也是成为末来英才的重要根基。

学习能力是人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能力。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习知识市身更重要。教育专家认为,学习能力是成功之母。学会学习,将终生受益。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一定爱学习、会学习与善学习。

然而,人的任何能力都不可能是天生就有的。学习能力也是如此。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和形成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

如果一个中学生希望自己在学业上长足进步,那就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使自己拥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加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学会学习,不仅能保证自己顺利地完成各项学业,而且也能为末来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会学习•优等生》这本书,是笔者多年来教育与辅导学生学习的经验积累,也是对众多优秀中学生学习成功经验的总结,它根据学习能力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地揭示了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途径,并依照当前学校教育的实际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如自主学习能力、听课能力、预习复习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方法与诀窍,同时还对两门重要学科——英语与数学的学习能力以及应试能力的提高作了具体介绍。书中内容丰富,叙述清晰,易学易懂,便于应用,对广大中学生极具实用价值。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能力的价值在于应用。为了使每个中学生都能实现末来的理想,抓紧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从现在起,我们就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定会为明天的人生储备丰厚的成功资市。一 学习能力: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繁而迅速。作为一名中学生,如果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那就难以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不仅如此,中学时代是为将来的成才、成功积累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在这个时期培养好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就难以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所以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自己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从而使自己将来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1.学习能力为青少年成才插上翅膀在人的大脑中,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激话大脑的潜能便能获得强大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是人获取知识的利器,是人生成叻的基石。

什么是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人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越强,就越能够尽快掌握全新的学习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就表现为学习成绩越优秀。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败。

为什么有的人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入学习能力弱呢?专家认为,这与人早期学习能力的开发有直接关系。只有不断挖掘学习能力之源,突破学习障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惊人的提升。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人类起源及发展的初期,仅凭动物的本能,人类的祖先就可以简单地生存下去。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发达的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可以说,不学习就根本无法得以生存。今天,学习的内容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然而只要我们具有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只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就能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知识,学得快,掌握得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习能力是“元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学习成功是“元成功”,是一切成功之母。

成功,并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一个人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地学习,通过学习改造内在的品性与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成功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一个不注重学习、对学习新知识马马虎虎的人,失败是必然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新的知识,怎样才能战胜自我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充分运用你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运用学习能力,才能达到持续更新、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境界。

有人这样推导出成功的结论:

成功,取决于人的学识与经验——大前提;

学识与经验,取决于人的学习能力——小前提;

归根到底,成功取决于学习能力——结论。

所以,学习能力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成败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在激烈竞争中,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获得成功。

学习能力不仅决定着个人的成败、企业的兴衰,而且推动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要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型国家,使整个民族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型民族,只有如此,这样的国家、民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运用学习能力,才能无往而不胜。总之,学习是最根本、最通用的“成功大法”,学习能力是成功之母。2.学习能力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了学习能力,你就如同掌握了知识宝库的钥匙,打开宝岸,你可以自由汲取,而不再依赖老师或他人的传授和赐予。

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即是通过训练而形成的独立吸收新知识和快速提升学习效率的各种能力。从年龄上讲,中学生一般为13~18岁。有关专家经研究指出,这一年龄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知识的最佳年龄段。在这一时期,人的反应灵敏、心理单纯,对知识有一种渴望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时期的大脑就像一块海绵,有多少知识的水分,它都愿意吸收进来。如果这个时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那么对促进学习成功,尽早成才便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掌握了学习能力,对中学生的学习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1)掌握学习能力能使人对自己充满学习信心

做什么事都应当有信心,才能做好,学习知识也是一样。但是,现实中,学生学习的信心是大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因为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很强,不仅学习速度快、领会深,而且学得很轻松,心中充满了自信;有的学生则因为不懂学习方法,只知埋头苦学,结果长期努力,学习始终不理想,最终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可以说,每所中学里都大量存在着因学习能力差异而形成的信心十足和自卑落后的两类学生。(2)掌握学习能力能使学习更有效率

我们知道,在工作中,一个熟练工和一个学徒工,他们如果做同一件工作,前者与后者的效率肯定不一样。熟练工也许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出一件产品,而一个学徒工很可能一天也难以将一件产品做好,这就是工作能力的区别。学习能力的作用与上述比喻是一样的。一个掌握了学习能力的中学生,即使老师不在,他也可以通过自学,很快掌握新课文的要点、难点,从而很好地领会要学习的知识。而没有掌握学习能力的学生则只能等着老师给他讲解。甚至在老师讲解课文时,学习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领会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很大差别,前者明显会比后者理解、领会得更深刻、更到位。(3)掌握学习能力能使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加强

在任何一所中学里,凡是那些优秀拔尖的学生,学习主动性都是很强的,而那些成绩落后者,大多都是被动学习者。学生为什么会有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之分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动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他们不需要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可以说,有没有老师他们都会把学习搞好,把要掌握的知识学到手,他们甚至把自己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作为一种乐趣,学习能力的掌握使他们具有一种学习上的自豪感、一种主人公精神。而那些学习能力差成绩长期落后的学生,他们不仅在学习中过分依赖老师的指导,而且因为自己不能独立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只能一步一步跟在别人的后面拖,有一种“混一天算一天”的感觉。(4)掌握学习能力能使学习具有创造性

掌握了学习能力的中学生,从来就不会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他们的态度是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并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不少学习能力很强的优秀中学生,更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法的创造性,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创造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从一些高考状元谈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就能够体会到他们在学习上的这种创造性。

二是学以致用,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创造发明之中。许多中学生在全国性的发明大赛上获奖,就是这种创造性的体现。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创造性表现已不再是学习上的创造性,而是一种纯粹的发明创造。其实,这种看法是对学习概念理解上了误差。从实质上讲,中学生的发明创造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活动,不过是用发明创造这种形式来表现罢了。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只能在掌握了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才会产生,而那些学习能力很差的学生是不可能有这些表现的。3.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现代信息杜合,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右,那就肯定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常听有些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只要埋头读书就行,别的什么都不要去考虑。可以说,这是大多数家长喜欢叮嘱孩子的话,然而这种观点并不科学。

教育专家认为,现代的学习观已与传统的学习观截然不同,过去的学校教育,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管把死知识灌输到大脑中记住就行了。而现代教育观强调的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摆脱被动学习的惯性,让学习知识成为一种自我追求、展示能力的快乐行为。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在山林中打猎。一天,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者,只见他背着一捆柴火艰难地走着。两个猎人产生了恻隐之心,于是轮流帮老者背柴火。临走出林子时,老者突然变成了上帝,两个猎人见了欣喜若狂,赶紧虔诚礼拜。上帝对他俩说,“你们两人经常虔诚祷告,我都知道,今天我要帮你们实现心中的愿望。你们现在就可以把心中的愿望说出来。”两人听了说:“我们进山打猎很危险,经常遇到猛兽,因此,如果我们能成为富人,就不用进山打猎了。”上帝听了告诉他们:“你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我这里有许多黄金,你们可以尽自己能力拿;此外,还有一本书,书中讲的是一些致富的方法。你们只能选择一种,即要书或者要黄金,不可两者兼得。”

其中一人图实惠,选择了黄金,而另一个人选择了书籍。

十年之后,当时那个累得满头大汗扛金子回家的人,挥霍尽了金钱,又因为人老不能再去打猎,流浪街头成了乞丐;而那个选择致富书的人,因为学到了致富的方法,经商发了大财,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呢?对中学生来讲,就是要掌握学习能力而不要被动地接受死的知识。

抱着传统的观念,在学校里只知埋头学习知识的人,即使刻苦用功,学得不错,也是难以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的。因为一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要求相比,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那点知识太微乎其微了。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自由地、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自己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从而使自己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有一位高考状元在记者问他的学习经验时,非常坦率地说:“我从来不依赖老师学习,课堂上的听课,不过是用来检验我自学成效的一个过程。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后来,这名学生怕记者误解,补充了一句:“不过您千万别认为我轻视老师的教学,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都是学生学好知识所不可缺少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名学生过于自负。但是,实践证明,人家通过掌握了学习方法,而取得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效果才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应当积极追求的。假若知识是黄金,那么学习能力便是点金石。拥有点金石,才能拥有不尽的黄金;拥有学习能力,才会学会无穷的知识。4.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习能力的构成,即学习能力包含哪些能力因素。只有明白了学习能力的构成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去培养,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目的。学习能力的构成从总体上讲,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不用家长和老师督促、监视,就能积极主动地求知和学习的能力。

自觉主动地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未来世界对青少年的呼唤,是青少年开发自身潜能的最佳途径。(2)记忆能力

知识是才能的基础,记忆则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通过记忆,我们才能“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能力的人甚至不能生存。(3)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语感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所组成。认读就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认文字符号的过程,它需要以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认读能力属于最基础的阅读能力。理解是认读的发展和深入,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阅读效果的重要体现。语感是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活动之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鉴赏和评价又是对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使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和情感上的沟通与融合。评价鉴赏能力是高层次阅读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通过它可以更好地发挥作品的社会功能。(4)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基本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业水平、工作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也影响着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写作能力包括想象能力、运思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是写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智活动,而运思能力则是写作能力的核心,表达能力又包括两个方面,即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些作文中出现的词不达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语序混乱等毛病,就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造成的。(5)应试能力

在考试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好的成绩称之为应试能力。

当今社会的教育体系仍以应试论英雄,中学生的应试能力往往与自己的一生事业甚至命运息息相关,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把应试能力当作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加以培养,从而使自己既要学得好,又要考得好。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反映,由多种其他的能力构成,认识和了解这些能力,并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5.中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五大途径出色的人生源于出色的学习,因此学习能力的提升对青少年至关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提升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十分重视的工作。

提升学习能力首先要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态度决定一切。青少年朋友要胸怀理想,明确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其次要学会制订学习计划。无序是学习的大敌,计划是目标的阶梯。科学的学习计划应考虑全面、突出重点、远近兼顾、切实可行。第三,掌握科学的方法对学习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勤学不如巧学,死记不如活用,方法决定结果,方法即是捷径。第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一生的成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你想不成功都很难。最后是有效的时间管理。善于利用时间,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将会使你受益终身。学会驾驭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每个中学生必须学会做到的。只要掌握了提升学习力的基本策略,你的学习能力便会迅速地提高。下面就上述五个方面,予以具体阐述。(1)确定目标:目标引导学习成功

中国有句古语:“有志者,事竟成”。志就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你才能不走弯路一直向前。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确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会有方向,有动力。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漫无目标地漂荡终归会迷路,而你心中那一座无价的金矿,也会因得不到开采而与平凡的尘土无异。”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才会成功。

没有目标,人办起事来会毫无计划、漫无目的,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那么他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也到不了成功的彼岸。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如果缺少空气,任何人都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目标,任何人都无法成功。

一名中学生,若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这项明确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轮船。选择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则便于集中自己的精力,因而更容易获得成功。(2)制订计划:凡事预则立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有些人每天早上预订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学习也是一样,有计划的人,不仅学习有条理、有顺序,而且有目标、有方向,这样效果当然会比没计划随意学要好得多。”

制订学习计划的益处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步入一个有条理的良性循环之中。

△能正确地知道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主次轻重。

△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各项学习内容所需的时间。

△能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以便减少时间的浪费。

△能培养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品质和锻炼自己的学习意志。

要想充分地利用时间,搞好学习,离不开制订计划和日程表。计划是指对学习的长期打算和安排,而日程表是指怎样处理现在的学习任务等较具体的计划。(3)掌握方法:方法即是捷径

有人认为,学习只有刻苦、勤奋,没有近路,没有捷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客观地说,学习的确有近路,的确有捷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的捷径。到达一个目标,如果没有不同的道路,而只有一个途径,那么,就无所谓近路,无所谓捷径,因为没有比较。但是,学习方法非常繁杂,即使是同类的学习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既然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就有一个比较,就有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差的学习方法就是笨路,就是弯路。有弯路就有近路,有笨路就有捷径。近路、捷径就是好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4)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成就一生

习惯支配人的力量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犹如蜘蛛网,没有很强的支配性。但是,经年累月养成后,这张蜘蛛网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成为坚固的铁丝网,牢牢地影响着你。一个一天习惯学习4小时的人,学习时间到了,读书的兴味自然到来,不读还觉得怪怪的呢!

比如,刚开始学外语要随身带单词本时,觉得多一样东西有点麻烦,后来,渐渐习惯了,如果不带在身上反而会感到少了些什么似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让习惯主动地来推动学习,这不是很棒吗?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自觉地学习,及时预习、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笔记做得好,遇到问题积极思考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不仅能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且会令他受益终身。(5)管理时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学习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能否有效管理时间,即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无数经验证明,懂得并善于利用时间,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利用时间必须注意时间的质与量。这里讲的“量”是指时间的多少,“质”是指有效利用时间的程度。

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有两段“顶峰期”,找出这个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或20分钟,只要配合得当,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高效率。

学习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天当中,人的顶峰期有两个,即上午10点和下午3点。这是因为,人们在起床后2小时,为头脑最活跃的时候(中午由于午睡,精力得到恢复,便形成了下午的另一个高峰期),这正好与上述时间相吻合。掌握了这个规律,主动地配合生物时间来学习和读书,就能获得最高的效率。

有人认为临考前的熬夜是最有效的冲刺,事实恰好相反。心理学研究证明,记忆力的减退,因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而各不相同。证明这种现象的著名心理学家塞金斯教授发现,学习后立刻睡下,头两个小时记忆虽然会减少,但两小时后就会停止,如果一直保持清醒不睡,记忆减少的状态就会维持到8小时之后,并仍然不断。原因是人在清醒状态,对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会寄予关切。而一旦有关心的事物,大脑便会将该事物记入脑中。如此不断记忆,不断有新的记忆信号盖在旧的记忆信号上,先前记忆的事项自然会变得模糊。这说明记忆在一段时间内是有限的。

学习时能专心学习,休息时能放松休息,有效地控制,使时间安排得更加合理。这就是中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的能力。二 自主学习能力:高效成功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即是自觉主动地学习,是以一种积极而主动的心态去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获得知识的最佳保证,是增加学习无穷乐趣的源泉。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他就能从生话和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营养,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才。1.主动学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如钦美酒,沉醉其中,乐趣无穷。其前提是要用积极而主动的心态去参与,这才是培养与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之所在。

有句名言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认真分析这两句话,颇觉有些欠妥。一是勤学虽然很重要,但仅仅强调勤不一定能步人成功之路,在强调勤的同时还要加上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讲究学习策略技巧,也就是说只有勤加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走上学习成功之路。二是“苦作舟”不够妥当,学有所获,学习能使人聪明智慧,学能使人发展成才,做大贡献,是其乐无穷的事。学习过程中虽有困难、挫折,但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挫折,就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产生更大的喜悦。所以对于会学习的人来说其主流是享受,是快乐的,应该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才更贴切。问题是对于同一件事若以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行动,便会产生不同的收获和体验。对于学习来说,若是以悲观的态度,消极地参与,懒于动脑,便会学无所获,感到很苦很累,枯燥乏味。若以乐观的态度,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便会深入领会,系统而牢固地掌握,因而感到自我充实和丰富,从中体验无限快感。自学成功的关键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品味学有所获的乐趣。所谓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要积极地开动大脑去思考。

选择良好的学法,揣摩所学内容,去组织加工所学知识,进一步达到开拓创新的境界,如此听课或读书就会如饮醇酒,沉醉其中,乐趣无穷。

陕西省1997年文科高考状元周慧琳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学习的时候应满腔热情、聚精会神、忘我地投入。当一个人的身心与学习的内容融为一体时,那你就会忘记外界一切使人烦恼的事,你就会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唯有如此,才能体察到知识的魅力和精神,才能品味到无限的乐趣。她以亲身经历举例说:“有一个星期天,我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做数学题。周围很静,没有干扰,我很快就投入进去了。越做越深入,越做越有兴趣,忘了空间,忘了时间,忘了一切。当我真正感觉到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多小时!”这次她收获非常大,后来她用这天学到的方法很简捷地解决了高考中的一道大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仅为她赢得了时间,带来了乐趣,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相反,在学习时,如果你不投入,三心二意,情绪烦乱,你根本就学不进去,就会如坐针毡,索然无味。董奇教授说:“任何乐趣都来源于内心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用脑思考,用心参与之后,才能真正得到它。没有心智的参与,你将永远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只能体验到一种被拒之门外的冷漠与苦恼。”可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是自学的重要条件。

忘我专注,积极参与学习不仅是治学成功的保证,也是无穷乐趣的源泉。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教授的成就也说明了这一点。陈景润曾深有体会地说:“我只要一钻进数学这个自然科学的王国里,外面的事就都忘掉了。在充满公式、数字和符号的世界中,我感到兴趣盎然,富有奇特的诗意。”

可见,学习并不是什么苦差事,关键是看你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它。2.自学能力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学能力,就是不依赖别人,或主要不依赖别人,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而获得各种知识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通过自己的牡立学习而使自己成劣人才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拥有自学能力即是掌握一整套科学的自学方法。只要真正灵活地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自学方法,那就拥有了自学能力。

虽然自学能力与一个人的学历有一定关系,但是,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有的人高中毕业,但是却基本上没有自学能力;还有的人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但是依然缺乏自学能力;而有的小学生却初步掌握了自学能力;还有的人根本没有上过学,他们不仅通过自学而获得了自学能力,而且通过勤奋自学成为了科学家、文学家等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果把自学能力和学历相比,二者哪一个对成才的意义更大呢?很明显,是前者。据教育专家统计分析得出,一个中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自学的方法,那么,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他几乎肯定能成为一个人才,甚至一个优秀人才。可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基本上不具备自学能力,那么,一般说来,他成不了人才,更成不了优秀人才。可见,自学能力对于一个人成为人才,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然而,自学能力并不是自己看书看出来的。“以看为主”的学习方法永远也获得不了自学能力;要么,即使有了一点儿自学能力,也不高。只有“以思为主”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这样说,只要坚持“以思为主”的学习方法,坚持数年,一定会获得自学能力。说得更明白一些,自学能力不是“看”来的,而是“思”来的。换言之,自学能力不是通过记忆达到的,而是通过思考达到的。

据有关统计,一般科技人才,他们的知识只有20%是在学校学得的,而80%则是后来自学的。应当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自学的重要性。

然而,自学并不光是学知识,而是学习和提高才能。即使在学生时期,有自学能力的人,他往往是在课堂以外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会自学,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永远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也永远成不了一个创造性人才。3.主动学习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学习的导航灯,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有效地聚焦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目标是学习的推动器,只有目标坚定,才能成功地跨越学习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便是成为优等生的开端。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具体的制定方法如下:(1)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一般是指几个月或一学期的学习目标。

•晚餐前进行1小时的学习。

•将英语水平由C提高到B。

•提前准备学期功课。

•每天学习10个新的单词。

•每月读一本学校没有规定的书。(2)中期目标

中期目标一般是指整个学年的学习目标。

•在班级进入前5名。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将单簧管的演奏水平由二梯队提高到一梯队。

•加入科学俱乐部。

•生物学获得“优”。(3)长期目标

如果正在读中小学,这些目标可以涉及到高中或大学。

•参加中学里的一门大学预备课程。

•通过大学的录取考试。

•高中毕业前读完整部《红楼梦》或《三国演义》。

• 25岁时至少阅读50本世界名著。

•学习一种主要的计算机语言。

•流利地使用英语。制定自学目标要现实可行,别苛求定得太多太广——每一类不超过5种,同时鼓励自己向更高目标要求,并做出更大的努力。

目标制定出来以后,问问自己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培养何种习惯,需要什么帮助,要学习哪些预备课程。要制定一个逐步实现的计划,特别对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来讲更应如此。

最后,确定一个重新检查这些目标的日期。有些目标应当不时做出某些调整,某些兴趣爱好也应做出改变。让自己知道目标并不是具体详尽、固定不变的法规。4.以科学的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正像建造楼房先要有图纸,打仗先要有部署一样,成功有效的学习也必须制订好一套如实可行的计划。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事前有准备,就往往能成功,而没有准备则常常会失败。(1)制订学习计划的益处

制订学习计划的益处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步入一个有条理的良性循环之中。

二是能正确地知道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主次轻重。

三是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各项学习内容所需的时间。

四是能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以便减少时间的浪费。

五是能培养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六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是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品质和锻炼自己的学习意志。(2)怎样制订学习计划①计划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在制订计划时,不仅要规定学习任务和目标,而且要安排参加社会活动、为班级集体服务、锻炼身体和娱乐休息时间。不能只有吃、学、睡,那岂不是太单调乏味了,并且对学习计划的顺利完成将有百害而无一利。②分清主次,合理安排

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比重位置是不一样的,是有主次之分的。那些常规的学习内容,如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其他课外活动,常见学习中的主科和副科,所占用的时间比例是不一样的,应充分看到这些差异,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③从实际出发,有个性特征,目标不能过多

做什么都要讲求实效,要量力而行,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突出重点,照顾到自己的实际能力,目标任务不要订得太高,否则还不如不订,对那些自己感到学起来吃力的学科,可以多分配一些时间,而对自己不太困难的,则相对少用些时间,但不能不用时间。④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协调

计划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是为了帮助自己学习,因此要处处与老师的教学配合协调、同步,才会促进自己的学习。⑤要张弛有度,留有余地

计划毕竟是一种设想,并不等于现实,在付诸实现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影响计划的实现,因此要留有适度、灵活机动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⑥要留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人的大脑活动是有一定限度的,用长了就会产生厌倦、疲劳,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在安排时间表时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那么连续工作两小时后,就会出现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和对学习内容的不满情绪。所以在安排时间时,就应设计出相应的休息时间,小学生一般在学习25~35分钟后,中学生在学习40 ~50分钟后即应休息一会儿,休息时间可确定在5分钟左右,太长了也不好,因为它会使学习劲头丧失,不利于继续学习。脑力劳动的疲劳不同于体力劳动的疲惫,它主要是对工作厌倦和兴趣不足,而不是真的无法工作学习下去。所以,休息时间不必太长,变换一下活动方式、身体姿势,或到外面散散步、听听音乐、唱唱歌等都是很好的休息。5.掌握正确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学习不仅需要“勤”,而且更需要“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巧”比“勤”更为重要。

学习应当是一个“勤”与“巧”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强调勤学,不重视巧学,是不正确的;同样,只强调巧学,不重视勤学,也是不正确的。这里所讲的巧学,即是学习方法问题。“巧”就是巧学,就是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很多人讲学习的奥妙,成才的奥妙,奥妙是什么?其实,奥妙就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1)学习方法大于思维方法

在学习方法中,除了思维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处理好“看、思、写、听、辩、察、验、践”八个环节关系的方法,处理好推理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关系等,就是学习方法,而不是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则是指思维过程借以实现的方式。

学习方法可区分为两个部分,即基本学习方法和具体学习方法。基本学习方法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对一切人都是适用的。而具体学习方法,则又区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对大家都是适用的,另一部分则因人而异。“学无定法”,应当是指这一部分。

学习的基本方法,既不受学习内容的限制,又不受学习空间的限制,也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说,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这些基本学习方法都是适用的。

有的人说,读书没有定法,学习没有定法,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对于一部分具体的学习方法而言,一个人一个方法,对此可以说学习无定法,仅此而已。“学习无定法”不仅对基本学习方法不能成立,同时对于某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来说也是不能成立的。比如说,“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一正确学习方法就是对一切人都适用的具体学习方法。

没有一定学习方法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每个人从生下来,父母就开始教他说话,教他记事,教他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同时就学到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向前发展了,而且逐渐固定下来,从而,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特点,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因此,在人与人之间,不是有学习方法和没有学习方法的区别,而是这样的学习方法与那样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区别;是学习方法多与学习方法少之间的区别;是学习方法科学与不科学之间的区别。6.开发大脑潜能,提高自学能力佳时用脑即遵循大脑话动的各种节律,把最要紧、最有价值的事情,放在大脑工作效率最佳时刻去处理和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断言:人类“未曾利用的大脑潜力竟高达90%”。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脑力只开发了3%~6%”。科学巨人尚且如此,难怪人们要说全世界最大的荒原就在人的头皮下了。

人才开发的核心是人的大脑潜力的开发。科学用脑是开发人脑潜能的根本途径,这里仅谈谈佳时用脑问题,希冀它能对中学生开发巨大脑潜力有所裨益。

根据人类用脑经验和现代脑科学成果,可将人脑活动的最佳状态概括为5个方面。(1)用脑的日佳时

俄罗斯专家格雷宾指出,人体生理功能一个昼夜有5个起伏。其中,清晨5~7时,上午9~12时,下午4~6时,为一天最佳用脑时间。这是人们的一般情况。

每个个体因先天遗传因素尤其是后天的长期工作习惯不同,其昼夜用脑最佳时刻差异也甚大。基本类型有三:一是“妙悟皆随晨曦出”的百灵鸟型;二是“奇思常伴夜色来”的猫头鹰型;三是混合型。这种人全日用脑效果较均衡,但上午9时以后,下午5时以后,常常是用脑波峰的来潮时。据统计,前两种人约占5%,后一种人约占95%。(2)用脑的周佳日

人类度星期、过礼拜已有千百年的历史,这种7天一个周期的生活习惯,必然对人脑活动节律产生重要影响。德国专家研究发现,即使是最勤奋、最有才能的学生,也只是周二、周三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好,而在周一、四、五,所有学生毫无例外地在学习时精力不集中。因此,周二和周三,往往是一周中用脑的黄金日子。(3)用脑的月佳峰

人脑活动和运行节律在月周期上的表现,已被科学家揭开。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出生之日算起,其体力活动、情绪活动和智力活动分别以23、28和33天为一个节律,每个节律又分为高潮和低潮两个阶段。当智力活动处于高潮时,尤其是当三个节律波峰重叠时,大脑运转就格外灵敏。(4)用脑的年佳月

有两种情况:一是适用于多数人的共同月份,即春天和秋天是思维最理想的两个季节。另一种是适用于个体的月份。据生物遗传学和医学专家研究,人类个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一年中要数自己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为最好。(5)用脑的生佳期

人生中最好的用脑期是呈阶段性特征的。1~17岁,是学习吸收的最佳期。在18~45岁这一阶段,是发明创造的最佳期。科技史上的统计资料,恰好证明25~45岁为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其中,37岁为巅峰。在45~65岁这一阶段,是巩固、提高和传授知识的最佳期。对大器晚成者剖析发现,45~65岁的中老年,其智力发展依然大有作为。65岁以后,还会出现一个再学习、再创造的“第二青春期”。

由此观之,不论是人的一生,还是每年、每月、每周、每日,人脑均有最好使的时候。用心寻找和测定自己的最佳用脑时日,把每日、每周、每月、每年中最复杂、最紧要、最有价值的事情放在精力最充沛、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去处置和解决,那么,每一个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必将成倍地提高、增大。7.自主学习中科学用脑的六种方法方法是成功的金桥,唯有正确的用脑方法,才能打开无穷的脑能宝库;方法是卓越的钥匙,唯有有效的用脑方法,才会释放不是的大脑潜能。掌握科学的用脑方法,便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脑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就能极大地开发人脑潜能,以下几种平衡用脑的方法,将给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助一臂之力。(1)平行平衡法

人脑计算速度虽逊色于高性能电脑,却具有平行处理几百万个信息单位的机能。充分利用大脑的这一机能,平行学习或研究几个问题,不仅有益于对不同问题的深刻透彻理解,还有助于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感的激发。爱迪生搞研究从不搞单打,而是几个项目同时上马。如他在研究电话、电报过程中发明了留声机;在研究留声机的同时又研究电光源照明、电灯泡等。爱迪生一生有近2000种发明创造,平行用脑帮了他大忙。(2)左右脑平衡法

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右半球主管想象、色觉、音乐、幻想等感性直观方面的智力活动,为“艺术型半球”;左半球主管语言、数学、逻辑、分析等抽象思维方面的智力活动,属“科学型半球”。平衡用脑,就是要使左脑受训和使用较多的科学家型的人,多一点艺术家的脑细胞,而右脑受训和使用较多的艺术家型的人多一点科学家的脑细胞,因而使自己两侧大脑半球都得到充分开发和使用。若如此,类似达•芬奇、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兼艺术家气质型的高智能伟人,就会更多地出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智力新时代。(3)脑功能区平衡法

人脑有四大功能区,即从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主要是大脑皮层的顶叶、颞叶和枕叶,它们分别主管运动感觉、听嗅味三觉和视觉)、将这些感觉进行收集整理的收藏区(主要部位是颞叶和海马)、评价收到新获信息的判断区(主要部位是额叶)和按照新的方式将各种信息进行重组的想象区(主要部位是大脑右半球)。但多数人往往对收藏区和判断区用得过多,感受区和想象区用得太少,尤其是想象区只用了15%。因此,脑功能区平衡法的主导方向,是加强感受区和想象区的训练和使用。科学发现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认真感受、持久想象沉思的结果。死记硬背和简单的判断,永远不会有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4)交错用脑平衡法

交错用脑的生理机制是大脑兴奋灶的合理转换、大脑不同功能区及大脑两半球的轮番工作,以避免或减轻某一脑区的过重负荷。交错用脑就其思维形式而言,则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巧妙更替;就其思维的加工对象而言,则是不同的学习和研究内容的灵活穿插。列宁在给他妹妹的一封信中谈了交错用脑的经验和感受:“我清楚地记得,变换阅读或工作内容,翻译以后改阅读,写作以后改体操,阅读有分量的书以后改看小说,是非常有益的。”著名散文家秦牧认为,此类学习方法乃是一种可以“尽可能发挥脑子各部分功能”的一种“十分高明的方法”,“它既可以避免脑子某一部分过度疲劳,又可以获得广泛的学识。(5)情感平衡法

人类情感深刻地影响着智力的发展。情绪稳定、性格爽朗、意志坚强者,其大脑神经的基本活动过程,便经常处于适度兴奋状态之中,这样的人用脑效果就好。相反,情绪波动、易暴易怒、多愁善感的人,其大脑神经活动就会处于过度兴奋或极端抑制状态,智慧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因而,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对平静心境的骚扰,培育稳定向上的高尚情操,必将使人的脑袋变得更加理智和聪慧。(6)营养平衡法

人脑是极为华贵娇嫩的物质,国外科学家将人脑称作一盘“化学粥”。人脑每分钟要进行600万次化学反应。人脑这盘华贵的“化学粥”要从各种食品中吸取其生化反应所必需的各种元素。研究发现,大脑功能与一些奇妙的生化物质息息相关。比如,与记忆功能相关的有后叶加压素,与思维敏捷度相关的有各种大脑激素、脑啡肽等,此类物质在脑内的合成,同所摄入的食物品种和质量有关。若食品低劣或品种残缺,就会使这些生化物质的合成失去平衡,进而影响人们观察、记忆、思维诸能力及健康情绪的平稳发展。因此,注意营养平衡,提高食品质量及其合理的构成,就成了人们平稳用脑的物质基础。含磷化合物丰富的鱼肉,是大脑活动的重要能源;氨基酸含量颇丰的鲜果,是思维敏捷的催化剂。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多食鱼肉和鲜果是很必要的。三 听课能力:消化课本知识的主要武器听课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捷径。一个学生听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多寡和深浅,也决定他的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提高听课能力,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有重大意义。提高听课能力,有如下途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讲究一定的听课策略;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节奏合拍;听课时做到“心到、耳到、眼到、手到与口到”,改掉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等等。1.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战场学生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播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的。课堂上,通过聆听老师讲课,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头

有人把中学阶段(大约13~18岁),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的大部分宝贵光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一年12个月,大约有9个月在上课,每个学期要上600多节课,一年要上1000多节课。中学时代,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老师的传授是获取知识的头等来源。课堂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学习的基本形式,它的高效率也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学习所无法比拟的。(2)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智能

课堂教学,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老师通过提问、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参与、记忆,这样就可以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比如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等。(3)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获取知识的学习

我们现在学习的各学科知识,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总结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这些知识继承下来呢?

以数学为例,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的计数、加减法、乘除法、分数、比例等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之后逐渐认识的;初中和高中学习的代数、几何和三角,是古埃及和古希腊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时代的产物,离现在也有2000多年了;而高中和大学低年级学习的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则是17世纪牛顿(1642—1727年)那个时代的产物;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学的内容,才与近代数学的发展水平一致起来。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与人类认识数学规律的历史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通过课堂学习,只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把人类几千年认识产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继承了下来,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该有多高。课堂学习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效率,是与老师的传授和指导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当抓住课堂学习这个主要环节。

有人说:“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导航、开窍,上课的过程就是将老师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中学老师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由于专攻一门学科,因而又掌握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毕业后在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保证了老师能用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把人类总结出来的知识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并巧妙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科学家一生研究的成果。

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从学生的实践出发,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认真地备课,并且集中老师集体的智慧来认真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上课时老师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断地调整教学的速度和方法。老师还用生动的表情、动人的语言、形象的手势、精心设计的板书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再加上密切的师生关系、诚挚的师生情谊,使课堂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所有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和增强能力的效率。2.不可忽视课前的四项准备工作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质量。课前从身心、物质、知识方面做好准备,为课堂学习提供多方面保障,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

许多学生往往忽视学习过程中的课前准备这一细微环节,导致不好的学习状况始终得不到改善。专家认为,学生应认真做好如下四个方面的课前准备工作:(1)心理准备

有的学生只要一进课堂,就腻烦;一见老师进教室,就反感,觉得上课没意思,完全没有求知的欲望和向老师学习的谦虚精神,总盼着快点下课。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课堂学习往往收效甚微。

有的学生进了课堂,觉得老师讲课有意思时就听,没意思时就不听,或不好好听,做他们自己的事或想他们自己的事,缺乏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呈现出一种无所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使课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有的学生一见老师进教室就分外高兴,总盼着上课时能向老师学点新知识,解决些新问题,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还有的同学下课后争分夺秒:下象棋、看武侠小说;聊起天来滔滔不绝;讲足球、讲歌星、讲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视、电影;或是为了某一问题和其他同学辩论得面红耳赤。上课铃响,人虽坐进了教室,而课间活动的兴奋余波仍未消失,待自己的心理平静下来时,老师的新课已讲过一半。

课前的心理准备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心理准备是:以平静、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迎接新课和老师的到来;应该想到在新的一节课里自己又将学到新的知识和本领,从而感到兴奋,产生一种心理期盼。只有在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下进入课堂,才能确保获得听课的高效率。(2)生理上的准备

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脑是唯一能够进行学习和思维活动的器官。要使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并在整个课堂学习中都能维持一种兴奋状态,就必须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因为睡眠可以使脑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同时,还必须为当天脑力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应。

据调查,现在的中学生睡觉晚的很多,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学校搞题海战术,作业布置得太多;有的是自己贪玩不抓紧时间,功课全挤到晚上;有的是不善于利用时间,做事情磨磨蹭蹭;还有的是晚上看电视没有节制。这些都导致不能按时睡觉。由于睡眠不足,课堂学习中大脑的活动处于一种半抑制的疲劳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有的同学因为早上时间紧,不吃早餐,整个上午的学习是在饥饿状态中进行的。有的甚至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虽自我已感觉不出饥饿,但因身体长时间没有能量补充,血液中缺糖,大脑活动根本无法进入兴奋状态。特别是到上午第四节课时,一些不吃早餐的同学常常因饥饿而使学习分心,连听课的注意力都无法集中,何谈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还有的同学课前做剧烈运动,使血液汩汩流向肌体的各个部位,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这样也会导致开始上课的好长一段时间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要想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首先必须做好自己生理上的准备。良好的生理准备是课堂脑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上好每节课的先决条件。(3)物质上的准备

上课的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的各种学习用具,如课本、笔记本、钢笔及其他必备文具,连课堂训练的草稿本也应准备好。现在的课堂提倡精讲多练,特别是理科教学,经常有随堂训练。教师以小黑板或是投影幻灯迅速地展示出习题,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这时才去找学习用具,手脚忙乱地去找笔,找草稿本;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草稿本,也就胡乱去找可用于打草稿的东西,结果有时课本和笔记本也成了他们的草稿本。等到他们找到这些东西,课前做好物质准备的同学可能已做完了训练题,他们的时间也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同时因为找东西中断了自己的听课思路,漏掉了新课练习的某一环节,给后续的听课又带来了不利影响,听课效率自然不会高。所以,每个学生都应养成上学前整理好书包、上课前做好课前物质准备的良好习惯。(4)知识上的准备

知识的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实现的,应该说它是决定听课效率高低与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在预习过程中了解了新课的学习内容,排除了听新课的知识障碍,课堂学习也就主动多了。若在上课时因涉及旧知识、旧观念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那就说明上课前的知识准备没有做好,应及时改进和加强。在课堂学习之前,如果在心理上、知识上、身体上、物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课堂学习时,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就会白白地浪费时间。3.高效率听课一定要讲究策略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正如有人所言,课堂学习策略是只会生金蛋的鸡。

要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应该讲究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抓住老师的思路

老师授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听课时如何抓住老师的思路呢?①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