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6岁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2:13:51

点击下载

作者:(美)路易丝·埃姆斯,弗兰西斯·伊尔克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的6岁孩子

你的6岁孩子试读:

作者序

我们在这里讲述的是孩子在相应年龄段所应有的行为或者行为规范。这些东西能使得不少家长看过之后感到心里踏实,因为做父母的总是愿意了解自己的孩子会有哪些行为。当然,我们的这些描述也有可能反而使一些家长更感焦虑,甚至是愤慨。好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因为预先知道了孩子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行为,而能够多多少少放松下来。这正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事情。

尤其让许多父母感到安慰的地方是,他们现在终于明白,孩子在某些阶段出现的一些“糟糕”行为,其实是一种“正常”行为。因为,别人的孩子也这样。

我们这一群人在阿诺德·格塞尔博士的亲自带领下,跟踪调查了孩子40多年,详细研究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我们的研究始于当年格塞尔博士指导下的耶鲁大学科研诊所,也就是现在著名的格塞尔研究所的前身。

这些针对数千名儿童(一点不夸张)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使得我们坚信,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出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这里的行为,指的是能够表现出孩子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行为。

我们的确能够很有自信地告诉你,通常来说,一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会在某个年龄出现某种行为特征。

但是,毫无疑问,没有哪个孩子可能是一个“通常来说”的孩子。正如我们在这本书里的第九章将要详细阐述的那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可能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有别于其他孩子,甚至包括和他或者她同胎而生的兄弟姐妹。

因此,当我们告诉你,四岁孩子是张狂而可爱的,五岁孩子是沉静而内敛的,六岁孩子又是怎样怎样的时候,请你要记住一点,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个特定年龄段表现出某种特定行为来,而且都肯定或者应该跟我们的描述完全一模一样。

同样是发育十分正常的男孩和女孩,他们的行为成长既很可能比我们描述的进程时间表更快,也有可能比我们的进程时间表更慢,当然也很有可能不偏不倚,与其同步前行。不论孩子的成长是更快还是更慢,这都肯定不值得家长忧心忡忡。

不仅仅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进程快慢有所不同,而且其行为的和顺与不和顺的程度也相当不同。有些孩子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十分招人喜爱,很善于调整自己,让别人觉得十分易于相处;另有些孩子则相反,不论家长多么懂得孩子、多么精心照料,他都有可能在整个童年阶段十分难以相处,甚至有可能在任何年龄段都十分不易相处。

有些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明显十分均衡,齐头并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发育进程要么都提前,要么都延迟,要么都恰好跟我们的描述同步,这包括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所谓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可还有些孩子却不均衡,比如有可能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神速,而运动方面的能力却远远落后;或者很可能完全倒过来。

在这本书后面的章节里,我们将会详细阐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但这却绝不是为了要让我们的读者因此而更加惴惴不安;相反,请让我们在这本书的一开始就再三强调,我们对孩子各种行为的预期只不过是常规描述,是对众多孩子自然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的一个概述而已。

我们不妨来打个比喻,把这本书里以及其他类似书籍的描述都比喻成一份地图,而且是你想要前去旅游的那个国家的地图。我们能够告诉你的是那个国家总的来说是个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告诉你,你的旅程将会是什么样子。你可能比其他游客走得更从容些,或者更匆忙些;也可能比别人看得更细致些、更周详些,甚至有可能会回过头去再看看。你的这份地图既不能告诉你你将会遇到什么,也不能告诉你你应该做些什么。它能够告诉你的只不过是这块地界的大致模样。

人们大多愿意借助于地图的帮助。许许多多的父母也愿意借助于我们所做的这份孩子行为描述图的帮助。因此,如果你愿意,请使用我们的行为描述图吧,我们很希望你能因此有了一个很实用的向导,就像许许多多的家长一样。只是,请你不要因为我们的常规描述跟你的孩子不太一样,就去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好,或者指责我们的描述不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美好的、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体。我们仅仅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之中更加懂得欣赏他。名家推荐序众里寻她千百度

每一个做了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对孩子成长负责任的好爸爸或好妈妈,我也不例外。当儿子的生命还蠕动于我的体内时,幸福的同时伴随着我的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妈妈!

孩子出生了,他躺在我的怀里,吸吮着我体内流淌的乳汁,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和我对视着,充满了对我的信任和爱,而此时,我却感到了一阵恐慌——我该如何去爱上天赐予我的这个宝贝?我懂得要给他吃母乳、要保护他的安全、要尽其所能地给予他最好的教育……但是,我不懂得在他每一个成长的阶段,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些心理发展会让他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我又该如何去帮助他完成这些发展。比如,他现在才三个月大,他的精神需要是什么?我是否应该让他吃手指?在他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会出现怎样的行为?他四岁的时候如果与小朋友打架,我该怎么来处理……我感觉到做一个好妈妈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真的开始吃手指头了;他到幼儿园的第一周就和小朋友打架了,脸上还被抓出了血痕;他开始追着我和先生的屁股不停地问问题,这个世界有太多他不明白的东东;他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朋克状;他在幼儿园为了不把大便解在裤子里而憋上一天,我们不明白他为何不去洗手间;他开始说“屁股”“臭大便”,反复地说,我们越阻止他说得越开心;他开始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而且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带小朋友回家了;他开始对文字感兴趣,家里的任何一本书以及大街小巷的每一个门牌和挂着的标语,他都要求我们认真地读给他听……

因为不懂得孩子,所以我们会犯下很多错误。比如,当他的脸被小朋友抓出小小的血痕时,我告诉他:“如果谁再靠近你,你就还击他!”当天,老师给我们反馈是:“你的孩子怎么了,小朋友才靠近他,他就出手抓人家的脸,他以前不这样啊!”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但问题在哪里,我却不知道。

当我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后,开始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到书店里去买书看,然而,17年前的书店里,教育孩子的书种类非常稀少,唐诗和宋词外加名人教子语录,这些书籍无法帮助我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无法让我学习到正确的应对方式,于是,我仍然在黑暗中摸索着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孩子15岁的时候,我才接触到了教育孩子的重点,才开始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的生命发展任务,可是,我的孩子都已经15岁了啊!他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被我错过了,那种因为错过而心痛的感觉让我在许多个夜晚不能成眠,我们和孩子都无法重新来过,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现在,孩子已经20岁,即将离开我们远赴英国上大学。好在从我明白错过的那一刻起,我没有再错过孩子的成长,这五年是我弥补自己缺失的五年,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五年的机会!

有了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有了我对教育的研究和感悟,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年轻的父母们做点什么,让他们不再重复我们的错过。这些年来,我不断地接触、体验和思考新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寻找能够给父母们带来更好帮助的书籍,但是,一直没有这样的书入我的眼,直到玉冰把这个宝贝带到我的面前,这套书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来苦苦寻找而不得的宝贝吗?!

这是一套研究0~14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一群严谨的学者用了40年的时间来研究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规律,并给父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应对方法。虽然我国也有很多研究教育的机构,但是,我们缺乏对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科学严谨并能够持续40年之久的研究,这套书能够弥补我们的缺陷,给我们的研究和帮助父母养育孩子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虽然东西方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但是,在人类这个物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上,存在的差异不会太大。比如,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孩子们都需要在妈妈肚子里怀胎十月才出生,一出生就能够吸吮,出牙的年龄大致都在4~6个月,都会在1岁左右走路,都能够解读成人的表情,都会在同一个年龄阶段出现相应的敏感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人格品质,都需要具备帮助孩子建构健康人格的能力,由此,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假如,在我的孩子刚出生时,我就能够看到这套书,我就有信心做一个好妈妈,因为,我会了解孩子在当下的生命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行为,我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帮助,才能让他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同时,我还会预见孩子在未来每一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方向,我会提前做好相应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虽然,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只能够成为一个“假如”了,但对于这套书的拥有者来说,这是真实可行的!胡萍2012年4月26日于深圳

编者注:胡萍,中国儿童性教育的先驱。2001年开始研究儿童性健康教育和儿童性心理发展。2004年开始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健康教育父母课程,并多次与中央电视台、新浪网等合作录制儿童性健康教育节目,其代表作有《善解童贞》、《成长与性》和《儿童性教育教师用书》等。名家推荐序在这里寻找答案“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这是我回国后一直倡导的教育观感。

2002年我从德国慕尼黑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将近十年的工作让我感到困扰最多的就是父母们宁愿相信经验,而不求证于科学;父母宁愿把自己的孩子和周围孩子相比,也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自己孩子成长得是否合适。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都有父母焦虑孩子的正常现象,比如说“多动”。在他们的眼中,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无法专心做事30分钟就是多动症,就需要看病吃药,就会导致学业问题。每次我都耐心地向他们解答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正常现象,持续多长时间就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减轻他们的担心。比如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喜欢拿到东西就往地上扔,喜欢强调“我”。

只有当父母知道什么是“正常”,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所以,我特别希望有一套介绍个体发展基本规律的书籍,帮助父母认识到孩子个体发展的规律,帮助他们能够判断孩子行为的“正常”,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的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更加生动,语言容易理解。在这本书中,读者会看到的是一群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跃然纸上,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能更加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兰海

编者注:兰海,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创造力发展、青少年成长、教育规划、亲子关系。兰海先后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三个学位,在九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对国际、国内的教育状况有异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兰海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特邀专家;《父母世界》杂志特邀专家。著有《嘿,我知道你》、《孩子需要什么》。2009年,中国教育报专题人物报道:《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2011年4月,CCTV10《人物》栏目专访:《带孩子寻找快乐的老师——兰海》。译者序亲爱的读者:

六岁。唉!我一边翻译一边想,两年以前,小羊羊(我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如果我能把这本书读得更仔细一些,该多好。那时候我只是匆匆掠过,没有细心品味;而现在逐字逐句的翻译,却让我注意到,我忽略了好多东西。

比如说,六岁的孩子会撒谎,会拿别人东西。当羊羊再三被我抓住他撒了谎、拿了小朋友的东西时,我真是又气又恨又急,恨不能把我最在意的“诚信”品德用注射器注进他脑子里去。又比如说,六岁孩子在小朋友的生日会上,肯定是个小贪心,恨不能把一切洗劫一空。而当我真的就撞上羊羊在小朋友生日会上的那个贪婪劲儿,我,唉,羞得无地自容,立即后悔不该带他来……

可是,现在,我却看得很明白。其实,这都是六岁孩子的正常现象。我当然应该把我的观念和要求告诉孩子,但是,我可以很平静地要求他,适度严也适度宽,而不是又气又恨又急又羞。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很对,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碰上的时候妈妈就不再会这么苦恼,而能够平心静气很多,也能够理智很多。

当然,也幸亏我当时草草读了一遍,虽然忽略了不少细节,但是毕竟看过,知道了六岁的年龄是“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对孩子跟我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有了比较充足的心理预期。所以,虽然羊羊的六岁风暴实际上比一般孩子更“猛烈”一些(他性格本身就是“冷面独行侠”),我居然还没有被他气哭过。可是,被他气得暴跳如雷的时候倒是不少。结果就是屡次被我的网友们一顿狂拍。也幸亏网友们对羊羊的捍卫、对我的抨击,不然的话,羊羊从我这里吃的苦头恐怕更多。在这里,我再次诚恳地感谢亲爱的朋友们。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一套书的时候,我的两个淘气的小男孩还只有两三岁。那时候我一边四处搜寻怎样养育孩子的书,一边和孩子一起参加美国老师主办的亲子班。老师的素质非常好,专修过三门儿童心理方面的不同学位,常常给我们讲述一些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些什么样的“坏”行为,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以及妈妈这时应该怎么办。这些知识让我十分惊奇,替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背景的窗户,更何况,老师传授的“技巧”还真管用!我越来越喜欢向老师请教。有一天,老师把我带到亲子班的一个书架前,拿出一本书来介绍给我:你读读这本书吧,会很有帮助。我接过书一看,立刻注意到这本书里的内容和老师授课的内容十分相近!我蹲下身子来,往书架里仔细一看,嚯!三岁、四岁、五岁、六岁……每一岁都有一本!

我立即拿了两本回家读。从此,我爱上了这套书!

这套书和其他育儿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成书的背景。很多的育儿书,包括现在最走红的海蒂·墨卡夫的书,大多都是根据妈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而写成的书,也有些儿童教育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写成的好书。但是,这一套《你的n岁孩子》系列,却是由美国著名的“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一群儿童研究专家,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严谨而系统的跟踪,针对数千名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做的详细观察和了解,而总结出来的系统研究成果!不但很有深度,而且很有广度。这是任何一位妈妈或者儿童心理学家都不可能企及的充足的数据、详实的研究、精密的分析、高度的概括。

正因为这套书的成书背景如此特别,使得这一套书不仅仅是一套很实用的育儿宝典,而且是一套很科学的儿童行为认知学的科普读物。研读这一套书,不但能让你预先了解你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可能出现哪些让你十分向往的,以及让你十分头疼的行为表现,从而让你有了合理的心理预期和心理准备,面对困境时能够更加从容,而不至于惊慌失措、烦恼不堪;而且,这套书还能让你明白孩子的许多“坏”行为不但是短暂的阶段性的行为,其实也是合理的、孩子气的正常行为,从而能让你放下许多不必要的焦虑不安和心理包袱。故此,不但你的日子能过得更舒坦,孩子也能活得更率真、更健康。

随着我的两个小儿子逐渐长大,我慢慢了解到,这套育儿宝典,不但是美国亲子班、幼儿园老师们的养育依据,而且还是美国小学老师了解和对待不同年级孩子的心理、行为的依据。每年开学,孩子升到不同的年级,我都能收到学校发给家长的一份文件,告诉我们孩子在今年会有哪些特点,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事项。我也通过频繁在学校做义工的机会,深刻体会到学校老师对待不同年级的孩子真是不一样,不但对孩子的约束要求不一样,而且约束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十分合理化、人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一套书,不但适合父母朋友们学习和阅读,而且也适合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甚至中学老师们学习和阅读。

别看这套书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古董”(这本《你的6岁孩子》英文原著出版于1979年),它之所以到了今天都仍然被美国学校奉为宝典,正是因为这套书的主题是孩子的发育与成长的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是不会“过时”的。当然,有些外在的环境影响是有了一些改变,比方说那时候还没有平板电脑,现在,估计很多孩子都陷于这种电子游戏中,而给家长带来新的烦恼。不过,只要我们能够智慧而灵活地运用这套书中的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出办法来,让我们和孩子走出困境。

这些年来,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总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苦恼,也总是能够不断地从这一套书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调整我的心态,调整我看待孩子“坏”行为的视角,也调整我和孩子相处的进退尺度和协调方法。这套书已经很多次成功地帮助了我走出亲子关系低迷的僵局,走出了我心中的困惑、焦虑、烦躁、失落。我的两个孩子,不但在家庭的小环境里,而且在幼儿园和学校的大环境里,沐浴在这套书的福泽之中,成长得健康、活泼、快乐、聪明。

正是因为如此,我对这套书情有独钟。一年多以前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把这套宝贵的好书介绍到中国来,造福中国的孩子和父母。感谢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对我的信任,我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亲手把这一本书,这一套书,翻译给我祖国的家长和老师朋友们。

我替你的孩子感谢你,因为,你愿意研读这套书,愿意接纳这套书将带给你的新知识、新观念、新视角。我在此真诚地祝福你,祝福你的孩子,祝福你全家。你们一定会从此更加相亲相爱,更加幸福和美。玉冰美国洛杉矶2012年5月12日

编者注:玉冰,美籍华人,畅销书《正面管教》的译者。她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发展,也十分重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此外,她还译有《与神对话——献给青少年》等作品。六岁孩子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第一章内心充满矛盾,行为两极化——六岁孩子的身心特征典型的六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他最大的苦恼是既依赖妈妈,又想要离开妈妈,期盼走向独立,所以六岁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大约从五岁半到六岁半之间,孩子的许多行为似乎从各个方面一起忽然转身,都朝向明显对立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六岁的太过精力旺盛而且强横刁蛮,转向七岁的太过忧郁而沉寂的程中,期间却会有一段日子是孩子的美好最为绽放的时刻,也是让家长最为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1.六岁典型特征: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

典型的六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不论他要做什么,他随时都可能走向两个相反的极致。而且,假如他从两个东西或者两项活动之中选择了其中的一项,那么,这个选择本身,常常就能触发他想要立即做出相反选择的强烈意念。

六岁孩子的复杂和奇妙十分耐人寻味,可是六岁孩子的生活却每每十分纠结。因此,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需要的东西,就是父母对他的理解。六岁孩子不仅仅是比五岁孩子成长了一步,他实际上是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孩子。他不断地在变,而且变得很快。尽管很多变化都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他更成熟了,更独立了,更勇敢了,更富冒险精神了……可是,对孩子来说,六岁的日子并不是一段容易的日子。

一个小男孩就曾这么对他妈妈感慨道:“做个六岁小孩,难啊!”◎内心充满矛盾,爱走两个极端

在诸多棘手的六岁艰难当中,有一个尤其艰难的地方,那就是他跟早先两岁半的时候一样,又生活在两个极端之中。他的典型特征就是极其左右摇摆。任何时候他都想要熊掌与鱼兼得,要他做出一个决定那实在是两边为难。

比如说,一对母女在小朋友的生日派对上,妈妈问小姑娘为什么不到桌子那儿去给自己拿块曲奇饼干。小姑娘是这么回答的:“我又想去拿,又不想去拿。”

恩达·圣·文森·米莱写过一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六岁孩子面临选择时的矛盾:“进来吧,乖女儿,

要不,就在外面玩儿!”

推开门,她站在那儿,

咬着唇,绞着手,

一双困惑的眼睛望着我:“妈妈,我好难决定,

我又想进来玩儿又想在外面玩儿!”

六岁孩子爱走两个极端的一个特殊的实例,就是他在读书写字的时候,常常把字母和数字的顺序和笔画看反了。

孩子这种容易把字或者数字看反的倾向,恰好就是我们认为应该推迟教孩子读与写的原因之一。不论在家里教还是在学校里教,都应该再晚一点。六岁时期的视觉颠倒实在是一件难以忽视的事情。

六岁的孩子往往也十分固执。在大事情上他难以抉择,可是一旦决定下来,他又难再改变。不过,小事情上他倒是变来变去地十分迅速。你想给他买份冰激凌,他决定了要香草的,这一决定却立即让他觉得其实他更想要巧克力的,等你买了巧克力的,他又决定还是要香草的。◎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六岁孩子的小小人生中最大的苦恼之一,是他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这层亲子关系既给了他最大的愉悦,也是他最大的痛苦。大多数的六岁孩子喜爱自己的妈妈,关注着她的世界,需要妈妈不断地保证她爱他;可是与此同时,但凡事情有个什么不对劲,他就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到妈妈身上。

一个小姑娘坐在餐桌边上,两手抱在胸前,不肯吃饭。妈妈劝她吃饭,她冷冰冰地回答说:“我怎么吃?连勺子都没有。”

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就完全不再是这么一回事了。现在,他才是自己整个世界的中心。他想要当第一,想要当最好,想要得到最多,想要胜过一切。

六岁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实际上,正是孩子这种十分自然的转变,也就是由五岁时与妈妈的紧密相连到现在开始走向更加独立的转变,使得孩子对妈妈往往显得格外强横。而另一方面,他为了要离开妈妈、想要走向独立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又使得他内心格外焦虑与惶惑。他担心妈妈会不会生病了,甚至会不会死了,他害怕放学回家时看不到妈妈。因此,以他极端两极化的招牌特征,他很可能这一分钟对妈妈说“我爱你”,下一分钟就对妈妈说“我恨你”。

孩子这份强烈的情绪波动,实在不难理解。他一时间满心是对妈妈的爱,一时间又企图自己学会独立。他的这种两极间的冲突,使得孩子往往陷入迷茫与苦恼之中。不夸张地说,六岁孩子与妈妈之间是典型的纠缠不清。他既如此依赖于她,又如此渴望自己能够不依赖于她。◎很多行为明显恶化

让六岁孩子更为挣扎的是,妈妈还并不是他唯一的困扰。大约在孩子从五岁半到六岁之间的这个年龄段里,孩子的许多行为似乎从各个方面一起忽然转身,都朝向明显对立的方向发展。且让我们来看看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的实例,这里仅仅列举出了她的一小部分的转变:

1.首先,她一个相当明显的转变,是变成了一个爱哭的孩子。比方说,她因为不想去上学而哭泣,可是她在四五岁的时候总是欢天喜地去上学。她穿衣服时愁得哭,吃早饭时急得哭,怕来不及上学。她甚至因为功课太难了而气得哭。

2.长这么大以来,她第一次在父母帮她掖好被窝以后不肯好好躺在被窝里,而偏要跳起来,跑到楼下,以示她对命令的抗拒。一个晚上她能折腾六七次,甚至更多。哪怕到了后来,她终于决定要躺进被窝里了,也仍然不肯入睡,还要在那里大声地、无休无止地说话。

3.曾经吃饭很香甜的她,现在变得每次用餐都很磨蹭,甚至胡闹,搅得满桌子乱七八糟的,没有谁能够好好用餐。

4.跟两岁半的时候一样,如果让她单独留在父母的房间里,她现在会去把妈妈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尤其是妈妈的衣服和鞋子。

5.长到这么大以来,她第一次刻意不肯把妈妈放在心上。

6.和以前完全相反,她现在变得好像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跟小朋友一起好好玩了,有事没事就朝小朋友发脾气、使性子。

7.她一贯良好的健康状况也转了势头,不断地生病,一会儿耳朵疼,一会儿喉咙疼,让她艰难的六岁雪上加霜。(但所有这些棘手的现象,到了她七岁的时候,会全然消失殆尽。)◎使家里乌烟瘴气的小烦恼

家里往往因为有个六岁的孩子而变得十分低气压。一个妈妈这样告诉我们:“每天早上起来,我都对自己宣誓,今天一定要好好让女儿觉得妈妈很爱她。可是,我常常最多只能做到一个小时,因为她总是能做出些很不应该的事情来,最终让我失去冷静而呵斥她。她则每每反过来谴责我不够爱她。她想要怎样就可以怎样,而我呢,对她稍微不够完美就要遭到她的指责。”

孩子最让父母受不了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的格外“刺头”。他会一脸傲慢地反诘你:“你干嘛要知道?”,“凭什么要我做?”,“逼我?你试试看!”要是事情真的很不如他的意了,“我爱你”一转眼就变成了“我恨你”。

但是,让人又心酸又不忍的是,六岁孩子从他最恶劣的可恶中醒过来之后,平静下来的他常常会过来问你:“尽管我有时候很坏,可是你还是喜欢我的,是不是?”他也有可能在一个充满硝烟的白天之后,有些不识相地过来问你:“我今天表现得应该还好吧?”十分引人深思的是,一个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越是不值得夸奖和嘉许,他越是渴望和需要你的夸奖与嘉许。因此,越是在六岁艰难之中挣扎得厉害的孩子,越是需要你一而再,再而三地保证,你爱他。

我们必须要牢牢记住,一个六岁的孩子并不是为了要当一个坏孩子才故意那么粗暴、固执、吵闹和顽皮的。他有太多的事情想要去做、去试,可是他的选择往往不够运气。他是如此渴望能做好,做到最好,赢得第一,想要得到喜爱、得到夸奖,因此,任何小小的挫败,都让他很受不了。

他的那些强横、刁蛮的举动,其实是因为六岁虽然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年龄,可却又偏偏是一个十分没有安全感的年龄,他极其需要情绪上的安抚和爱的满足。假如你能够有无限的耐心和无尽的意愿,你就能够满足孩子的这份愿望,得到一个比谁都更可爱、更贴心、更热情的女儿或者儿子。

六岁孩子总觉得他才是对的,因此,他一方面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任何的失败与批评,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喜欢别人顺着他的意思,给他戴高帽子。这也都是因为他内心的安全感不够充足所致。我们认为,六岁孩子很大一部分的倔强、傲慢和颐指气使,其实都是他竭力寻找安全感,努力想要自己独立起来所致。所以,假如他吹嘘什么事情对他来说“太容易”了,那么我们很有理由怀疑这件事情其实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典型的六岁孩子还完全不能理解物权的区分及归属关系。他眼里的世界是芸芸众生的大同世界,几乎没有关于物权的所辖及层次的概念。因此,他有可能因为爸爸妈妈的东西比他的多而不高兴。实际上,这很有可能就是他偶尔偷偷拿人家东西的原因所在。

这个年龄的孩子实际上非常脆弱。他在感情上非常敏感,尤其是当他想表现得好的时候,一点点的挫败、批评、挑剔,都会让他很伤心。可是一旦他调皮捣蛋起来,陷入他“坏”的模式之中,却又变得似乎对任何惩罚都满不在乎。正因为如此,他其实格外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呵护。

六岁的孩子虽然看起来很鲁莽也很急躁,可是,如果不小心受了一点点小伤,却又往往娇气得不得了。你想帮他把手指头上的一根刺拔出来,或者给他鼻子里点一滴药水,他简直就能哭得呼天抢地。◎使家里快乐的小可爱

然而,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六岁的孩子有时候也会是家里快乐的源泉。他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一腔热忱。他对新的奇遇、新的游戏和新的想法都充满了激情。他还喜欢炫耀他在学校里学会了的东西,喜欢问你各种问题。他喜欢你读书给他听,喜欢跟你一起学新的东西。

他的另一个十分惹人怜爱的特征,是他在感情上的炽热。当他和爸爸妈妈之间相处协调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其实总是很多的),没有谁会比他会更加敞开胸襟,满怀炽热地向亲人表达爱意了。有些时候,他真可以说是美好的、暖心的、忠诚的、而且敬仰你的小小的朋友。

当他眉飞色舞、十分戏剧化地告诉你:“你从没有见过的、最最大的!”,“我所经历过的最美好的时光。”这时候,哦,他是多么的可爱!

开心的时候,他不仅会露齿莞尔,还会欢畅大笑,更会手舞足蹈。哪怕是睡觉的时候,他也会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梦乡之中。这就恰好解释了为什么他一旦做噩梦的时候会是那么懊恼。

六岁孩子的热情相当有感染力,仿佛一切都能让他觉得兴致盎然。因此,为他提供机会,满足他对新奇与快意的向往,实在是你人生的一大乐事之一。

拥有一个六岁孩子,父母的生活很少会是沉闷的。2.六岁半到七岁之间:孩子的美好绽放的时刻

看了上面的一些描述,你可能会有这么一种印象,觉得我们似乎不是很喜欢六岁的孩子。

恰恰相反!六岁孩子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乖巧、最热情、最友爱和最让你开心的可人儿。如果你让我们自己来选择,愿意跟哪个孩子出去玩一个下午,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挑选我们可爱的“六先生”或者是“六女士”!

即使是在那些糟糕的日子里,六岁孩子的炽热依然随处可见。而一旦他长到了六岁半左右,他则更可能放出十分绚丽的光彩来。

五岁孩子的天性,是安静的、克制的、平静的、顺从的、听话的;六岁的孩子却常常(天,他太常常了)是一个外向的、逾矩的、矛盾的、粗野的孩子,是妈妈手中一个很烫手的小山芋。到了七岁的时候,孩子再次转为内向,变得安静而内敛。

但是,在太过精力旺盛而且强横刁蛮的六岁与其完全相反的太过忧郁的七岁之间的某个时候,这个年龄段活泼而丰富的特性,会如鲜花般充分绽放。

换句话说,五岁的孩子十分可爱,不过有可能偏于平淡一些;六岁的孩子过于烫手;但是六岁半的时光,却可以是孩子的美好绽放的时刻。◎聪明、幽默、喜欢猜谜

他为什么是个如此可爱的小精灵?原因之一,是他聪明的小脑瓜。他乐于挑战在学校里学到的新东西。他太喜欢数数给你听,说他学会了的字给你听,向你炫耀他已经会读的句子。他为他的新能力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就如同是他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他这时的幽默感很丰富,是一个很让人愉快的小家伙。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你的孩子欣赏你,那么请跟他说一个小笑话!他不但会乐得捧腹大笑,还会把你的笑话转述给每一个人听,让你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搞笑逗乐的第一能人。

他还特别喜欢跟你玩猜谜游戏:“猜猜看,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在这间屋子里,蓝色的东西。”“我身上的什么东西第一个音从s开始?(手)”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谜面层出不穷,孩子如此沉浸在游戏中,让你也情不自禁地乐在其中。◎感情上热切、炽热

五岁孩子可能觉得你是最完美的人;七岁孩子会有些怀疑你;但是,一个六岁半的孩子却能与你彼此欣赏。孩子这个年龄段在感情上的炽热,十分不同于他在任何其他年龄段的表现。

在这珍贵的短短一瞬间,孩子跟你心心相连,就仿佛他是一个跟你非常有共鸣的、相互赞赏的、情投意合的成年人。他这时候显示出来的成熟度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受感动。

尽管“两极化”的六岁孩子会不时地展现出他的负面极端,但是你也很容易感受到他的正面极端:最热切的一个又一个的拥抱,最炽热的一个又一个的“妈妈,我爱你。”他担心妈妈,并且希望你不要出事,对你的任何畅想或建议都热情回应。还有,他特别喜爱探索体力和智力方面新的领域。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新地方、新观念、新讯息,以及他自己的新成就。他特别善于享受快乐。给他一个小礼物、一份小惊喜、一句小夸奖、一点小零嘴,都能让他欣喜万分,而且这份快乐和喜悦又一定能深深地传染给你。

许多父母只记得他们和六岁孩子之间的那些挣扎,却往往忘记了和孩子之间的许多美好时光。每当回过头来看看的时候,太多的爸爸妈妈只记得孩子的抗辩、抗拒、粗暴、撒野和棘手。之后,他们又只想到七岁孩子的沉默、内向、怀疑和幽怨,却忘记了在进入七岁这个需要父母有足够忍耐力和毅力的新年龄段之前,他们和自己六岁半的小宝贝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天赐的、短暂的、炽热的和令人兴奋的美好时光。

这段亲子之间的完美时光的确会转瞬即逝。但是,如果你运气不错的话,六岁半的孩子可以是孩子整个童年阶段中最美好的,让你最为享受的一段时光。3.给父母的提醒:对孩子有一份合理的心理预期

我们在讲述不同年龄段的每一本书里,都要给所有的父母一个很重要的提醒,不论你的孩子现在年龄有多大,请你记住:不论是谁(包括我们在内),告诉你说孩子将会有些什么样的行为,你都不可太过较真。

所有正常发育之中的孩子,他们的行为成长都会相当有规律。和顺期之后会跟着不和顺期,随后又再进入和顺期(请参见下面的图一)。这种交替肯定会出现,我们相当确信这一点。而且我们还可以大致上告诉你,按照常规来说,孩子的成长进程大概会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准确地告诉你,你的孩子会在什么时刻进入哪一阶段。我们也不可能准确地告诉你,你的孩子打破某一阶段或者顺应某一阶段的程度能有多深。有些孩子似乎永远都有些偏于不和顺的那一面,哪怕是在最安详的年龄段里他都更容易跟自己,也跟别人过不去。

可是也还有些孩子,哪怕跟上一段所说的别扭孩子同属于一个家庭,却又有可能是一个仿佛永远生活在灿烂阳光之中的人。他的生活似乎总是很惬意,身边的人和事也总是很顺心,因此要做个好孩子也总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告诉你孩子在不同年龄会经常出现的典型行为,并不是希望你为此而忧心忡忡。相反,我们希望你能够对孩子有一份合理的心理预期,因此当孩子的行为不够理想的时候,你就不必再为之感到焦虑与不安。图一 和顺阶段与不合顺阶段变换趋势第二章母子矛盾占最突出的地位——六岁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六岁孩子典型“两极化”的行为特点,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他既可以展露出最可爱的一面,也可以展露出最糟糕的一面。没有谁会是比他更为活泼可爱、热情洋溢、充满快乐和惹人喜爱的小宝贝,也没有谁会是比他强横刁蛮、不讲道理、充满嫉妒和让人头疼的小捣蛋。在六岁孩子的人际关系中,朋友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中比较令人注意的一点是,以性别分群的现象开始出现。1.与父母之间: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矛盾与冲突是母子关系的主旋律

首先,关于六岁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在后面的章节里会有更详细的探讨。总的来说,在一个孩子生命最初十年的所有人际关系中,母子关系不但占据了最大的比例,而且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

而六岁,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段之一。他既想要贴近母亲,又想要离开她。我们前面讲过,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

由此出现了母子之间的争夺战、拉锯战。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也就是他与妈妈的亲子关系之间的稳定点、平衡点、聚焦点,以及重心点。随着他的成长,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因此,在孩子六岁的时候,母子关系的主旋律就是矛盾与冲突。一方面孩子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对父亲往往心怀敬畏

爸爸也很受六岁孩子的热爱,孩子不但热切地希望得到爸爸的陪伴和关注,而且一旦得到就会如获至宝。事实上,孩子的索要有时候已经超出了爸爸的限度。许多孩子更害怕爸爸的不认可,而不是妈妈的不认可;他更敬佩的人是爸爸,而不是妈妈。有不少孩子相信爸爸什么都知道,觉得哪怕爸爸在公司里上班也肯定知道家里发生着的事情。

不过,有些爸爸却不见得能和他的六岁孩子相处和谐。比方说,爸爸会觉得孩子再三要求他的关注弄得他很厌烦。六岁孩子的“球风”或者“棋风”也可能会让爸爸很不受用(孩子半点都输不起),而且六岁孩子在爸爸眼里往往不够诚实(他常常到父母的抽屉里偷些小零钱或者小玩意)、不够坦诚。

而妈妈则不一样,尤其是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每天有大量时间跟孩子相处的妈妈,往往更能接纳这些属于六岁年龄段惯有的不成熟行为。可是,爸爸在这样的时候每每会比较严厉:“该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了。”

换句话说,除非是一些特别好说话的爸爸,面对六岁孩子的负面表现,总体上来说,爸爸都会比妈妈要缺乏耐心。孩子这时候察言观色的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知道谁更好说话、谁更不好说话。所以,他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有可能会比在妈妈面前要乖很多。

因此,假如爸爸偶尔出面接手负责照顾孩子晚上的洗漱与上床,往往能让事情顺利得令人匪夷所思。不过,请你也要记住,假如爸爸从此天天负责晚上照顾孩子上床睡觉,那么很有可能亲子之间的拉锯战就会从母子战变成父子战。谁照顾孩子越多,谁就往往会越多地面对孩子的负面行为。

于是,妈妈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请姨妈、姑妈、奶奶或姥姥出面,帮忙照顾一下孩子,这时孩子每每都会显得听话很多。其实,这正是因为她们很少出面照顾这孩子,所以孩子不会把他最坏的一面显露出来罢了,姨妈或奶奶们切不可以为自己果然比孩子的妈妈更为高明而洋洋得意。六岁孩子最美好的一面,以及他最不好的一面,往往都只展现给他的主要养育人。

假如孩子一时间十分不肯合作,那么最好的做法不是爸爸妈妈一齐上阵,而是只留一个人跟孩子“单挑”,这一招往往会十分管用,请你牢记心里。尤其是六岁孩子跟爸爸之间的纠葛通常都没有和妈妈那么深,而且六岁孩子还往往对爸爸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因此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之中。2.与祖父母之间:关系融洽且亲昵◎对祖父母充满好感,充满温情与和谐

六岁孩子的那份炽热与挚爱,会令祖父和祖母觉得非常舒坦。只要当爷爷奶奶的不要端着老祖宗的架子,孩子一般都不会让老人家觉得讨厌,祖孙之间一般都会充满温情与和谐。

大多数的六岁孩子既喜欢去祖父母家拜访,也喜欢祖父母到自己家来玩。比如说,我们认识这么一对小兄妹,妹妹表示希望祖母就住在附近,这样他们兄妹俩就可以天天去找她玩了;六岁的哥哥听了之后,却说:“那就会好事变成坏事了。真要是那样的话,我们每天有事没事都会往那儿跑,她家就再也没什么稀奇,她也就再没有什么特别的了。”

另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告诉我们,有一天她的祖母来她家玩,她热切地对弟弟说:“你猜猜看,是哪个最奇妙的人从楼上下来啦?唉,是爸爸而已。”

尽管祖孙之间常常十分融洽而亲昵,可是,当有人问及孩子的祖父母时,他的应答跟五岁的时候差不多:祖母最好的地方是“给我们做好吃的,还给我们好东西。”,祖父最好的地方是“他给我们好东西。”

孩子会告诉你,他之所以喜欢去拜访祖父母,是因为那里有好吃的东西,还有小表亲可以一起玩。他对祖父母的描述也和五岁时一样,仍然停留在外观上,而且往往以头发的式样以及眼镜为主:“她留着金色的短发,穿着套装,还穿着鞋。”,“头发卷卷的,有点变白了。”,“她带着老花镜,因为她老了嘛,她会做各种好吃的东西。”,“对我挺好,还给我买冰激凌吃。”也偶尔会有孩子会说,“他看上去很英俊,很和善。”,“她挺漂亮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