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的孩子:家长应该知道的101件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10:47:49

点击下载

作者:陶红亮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培养了不起的孩子:家长应该知道的101件事

培养了不起的孩子:家长应该知道的101件事试读:

前言

当你的孩子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你有怎样的想法呢?是否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沉了许多?是否觉得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来教育孩子?是否觉得自己有能力使孩子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是否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令孩子引以为傲的父母呢?在大多数的父母心中,有了孩子,自己就具备了当父母的资格,却忽略了父母作为施教者对孩子来说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的重视。而家庭教育更是被世人视为终身教育,它始于孩子胎儿期,12岁前的教育是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当孩子上学以后,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如果父母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地养孩子就可以了,这样的父母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对于身为孩子的父母来讲,可能大多数人一生只有一次给子女终身教育的机会。所以,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这些父母都是新手,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总是希望将犯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为他们没有后悔药可吃。一次失败的教育可能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就算是再小心翼翼那也不为过。当然,除了小心谨慎以外,父母也要听听别人怎么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这些是每个“新手”父母应该做的,毕竟自己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但是尝尝过来人的那些“后悔药”,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或者将过来人的成功经历付诸实践,可谓是益处良多。

人们常说“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用在家庭教育中却是万分不合适的。真正的畏惧恰恰就源于那些所谓的“无知”和“未知”,在父母面对孩子成长的时候,教育方面的 “无知”和经验缺失往往都会造成他们寝食难安。只有当父母全面预知孩子成长的过程,对未来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清楚,做好充分的准备时,父母心里才会踏实,才会真正的无畏。

作为本书的编者,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读者能够把握先机,少走弯路。这里的知识、赠言,不是“居高临下”的指点,而是亲切的忠告;是深度思考,不是故弄玄虚的空口说教,而是将心比心地把事理讲明白;这些真实可信的案例并不是发泄牢骚,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来讲述孩子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事情。之后的提示,也是为了提醒作为父母的您,在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会出现的问题,看完本书,您就能清楚地知道应对之法,为您做好充实的准备。

父母也需要成长,但教育不能有遗憾,所以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本书能够陪伴各位父母,切实地帮助您成为真正的胜者。

最后,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够从本书中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的帮助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收获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第一章 不可或缺的创新意识

现在青少年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所以现代的青少年要具备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里拥有最新的知识,也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001 让孩子尽情地淘气

你的孩子淘气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不屑一顾:“有哪个孩子不淘气的!”如果再问:“你有没有让孩子尽情尽兴地淘气过呢?”恐怕到了这个问题上,很多父母都语塞了,回想一下,当你的孩子制造出大人看起来是麻烦事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指责孩子甚至是打骂孩子?

父母要知道,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主观上的武断,例如“父母说的就是对,老师不会说错的,而你作为孩子就必须要听话”等这些观念。所以,老师和父母有时候做的一些事情,其实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即使你想要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也要尊重他们自然的发展。明明看见妈妈接了一盆水,以为是洗漱的水,就问妈妈:“这水是用来洗手的吗?”妈妈回答:“这是脏水,不是用来洗手的,是用来擦地的。”这时明明听了妈妈的话,也拿了一块抹布,在里面洗。不一会儿,明明就喊:“爸爸,我要拉屎。”等父母赶过去的时候,明明已经自己穿好裤子了,直接将马桶冲净。“明明,给妈妈拿杯水过来,好吗?”听到指令,明明蹬蹬地跑到饮水机前接了满满一杯水,递给躺在床上的妈妈。妈妈喝了一口,正在感动之余,就看见明明将剩余的水全部倒在了床单上!明明每次从外面玩完后都有洗手的好习惯,而且每次都要漱口,漱口的时候,却故意吐在水槽外面,还将水龙头开在最大,然后用手紧紧地堵住出口,等他发现水的巨大威力放开手的时候,水花已经将他和妈妈的衣服弄湿了。

上面的故事并不少见,而且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淘气孩子真是令人头疼。对于这些淘气的孩子,父母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更不能放任不管,应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如果你的孩子就是“问题孩子”,父母千万不要对他们发怒,甚至拳脚相向,这样会使你与孩子之间的问题越来越激化。其实,只要父母教导有方,你的“问题孩子”一定会成为你欣赏的“天才宝宝”。

看淡孩子淘气的行为

要知道,孩子的淘气行为一般是他们好奇的表现,所以,当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他们的这种淘气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但是,如果父母进行一系列的强行灌输,他们的好奇心会不减反增,变本加厉。其实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父母不妨将他的兴趣点转移到别的地方。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虽然孩子都有爱玩、调皮等特性,父母也不能对他们一味地迁就。当孩子闯祸以后,每次都是父母为他们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孩子没有一点的内疚,把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应当。一旦父母没有能力帮孩子处理,他们就会埋怨父母,甚至是憎恨父母。

所以,父母对待孩子闯的祸,要教会他们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理解孩子情绪的表达方式

孩子易怒,更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这一情绪,父母要习惯孩子的这种特殊的情绪表达方式。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父母可以鼓励他用运动、唱歌等方式来发泄,别让不良情绪住进他的心里。

当孩子遇到愤怒、伤心的事情的时候,更喜欢用乱砸东西、大声喊叫的方式来发泄。当父母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不要对孩子进行侮辱、责骂等损伤孩子人格的动作或语言。要知道,这并非是孩子的品行不好,而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情绪的途径,希望能够尽快地恢复内心的平静。专家提示有的孩子有爱冒险的特性,也常常因为自己冒险的行为让父母跟着担心。而当父母理解孩子的行为时,如果这个行为不影响他人,并且不危及人身安全的话,可以不制止他的冒险,因为父母知道这种冒险是一种生存能力的提升过程。随着孩子日复一日地进行学习,就会获得更多的安全常识。

002 让孩子学会追求未知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也是孩子求知的一种本能,是孩子智慧的火花。他们就会在对周围的事物感到陌生、新鲜的时候,就有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了。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孩子。他们平时爱问为什么,就是好奇心的表现。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呢?这是多年困扰父母的“心头病”。李轩在没上小学之前就用铅笔学着写字、画图等,并感到非常高兴。但当他发现妈妈不用铅笔而用钢笔的时候,他就对钢笔产生了兴趣。钢笔和铅笔不一样,钢笔不用削,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从此他就对钢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将钢笔拿给李轩并说:“它的构造妈妈也不是很清楚,你自己琢磨琢磨吧!”意思就是让他拆开看看。但对一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拆钢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他非常有耐心,整天都研究钢笔的构造。

当孩子对某件物品感兴趣时,父母不妨把实物给他拆下来做研究,这对于培养他的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培养探索精神。

那么,面对孩子的“为什么”,父母应该怎样引导他呢?1.要有耐心。对于孩子问为什么,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表现出烦躁的态度,也不要胡乱地敷衍孩子,这样会严重地伤害他的好奇心。2.用简明的语言来解答孩子的问题。在解答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科学,还要让孩子能够听懂,注意不要使用一些高深的术语,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同时也不要解释得太笼统,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理解力来决定,一步步地深入。3.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当孩子在对某件事物产生好奇的时候,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来查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采用单纯的“孩子问,父母答”的模式了。这样的过程,可以慢慢地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也让他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4.鼓励孩子要有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有了好奇心,孩子就会对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孩子就会对探索新知识产生动力。

父母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发展方向,不要走向错误的方向。当孩子有好奇心的时候,他就想要亲手试试,但在此时父母一定要让他学会保护好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同时还要让他记住,无论干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专家提示有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心则是知识的萌芽。孩子的好奇心都表现在一些细微的地方,父母应该用责任心和爱心,呵护孩子稚嫩的童心。

003 引导孩子正确的“破坏”

妈妈是不是会为孩子的“破坏”行为而感到头疼?电视机的遥控器被孩子弄得“粉身碎骨”;刚刚买的闹钟就被孩子“无意识”地拆散了架;刚收拾好的玩具就被孩子弄得天上地上乱飞。面对孩子种种的“破坏”行为,父母往往被气得“七窍生烟”,真想狠狠地收拾他。

其实,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破坏”是有原因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例如,一个喜欢破坏的孩子,只是想要探究玩具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才会拆开玩具看看。而父母应该做的是对于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将母亲刚买回来的金表拆坏了。妈妈看到他搞破坏,就狠狠地“修理”了陶行知,并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师。陶行知的老师听到这件事情,幽默地对她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陶行知的母亲非常不理解老师说的话,老师就和她解释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后来,老师告诉她一个补救的方式,让妈妈和陶行知一起将金表送进表店修理,当修表师傅修理金表的时候,陶行知就认真地站在旁边看修表匠是如何将金表修好的,同时了解了金表的内部结构。这件事情让陶行知先生终生难忘。

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人倡导“无错”原则,认为孩子是没有过错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孩子的创造力往往就是在这些破坏和错误中体现出来的。“破坏”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时常出现的现象,原因有可能是来自孩子身上强烈的探索欲望或好奇心,也可能是孩子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虽然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破坏”程度和状况都不同,但是每一个“破坏”的背后,一定都存在一个“真相”。

来自探索的欲望

当妈妈走进房间的时候,不禁要尖叫,因为她可爱的孩子正将她昂贵的化妆品往外挤并涂得满脸都是,看着渐渐挤空的瓶子,妈妈真的是欲哭无泪。

孩子在3~5岁这个时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接触的任何事物非常感兴趣,什么都想亲手摸摸或是尝试操作一下。他会想:“这是干什么的?它还有什么用处?自己也来试试吧?”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往往不小心闯了祸,引起父母的震怒。

引导孩子用“破坏”来感知未知世界

3~5岁是孩子开始认识并接触外界的时候,当他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的时候,他总会利用摸、尝、闻,甚至是摔一下,来看看它的反应。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这个年龄段,你不妨买一些耐摔、安全的常用物品,还要及时地将家里贵重物品收藏好,这样就可以放心让孩子好好地研究研究!专家提示3~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准则就是:我做我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没有什么顾虑,只要是他们认为有意思或是好玩的事情,才不管会出现什么后果。孩子考虑问题的角度和父母有着明显的不同,只要自己玩得开心,不会考虑后果。

004 发掘孩子的创新潜能

现在的升学考试不仅仅是考察孩子的知识和智力,还有就是孩子的创新能力。的确,没有创新的社会是不能进步的,对于将要成为未来主人公的小学生,父母就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便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学校里有个7岁的孩子名叫萱萱,老师让学生自由画画,她画了一棵奇怪的苹果树,之所以说它奇怪,是因为这棵树的苹果都是结在树根上,埋在地底下。于是,老师就对她说:“萱萱你画错了,苹果应该是长在树枝上的。”她眨眨大眼睛说:“地瓜、土豆等,它们的果子不是都长在根上吗,这样就不怕大风刮了。”老师感到非常无奈,只好向她摊开两只手说:“唉,我怎么就不能和你说明白呢,苹果只应该长在树枝上。”

当代,“创新”已然是高频词。很多文章里都一再强调:“知识经常向我们走来。”想要赶上这趟知识的列车,就一定要不断地创新,增强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在世纪交替的今天,就连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创新能力的提高高度重视,所以,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也应该引起广大的父母和老师注意。

可是,有些父母和老师对此却不太敏感,认为创新是成人的事,孩子还谈不上发明与创新。这些认识是不对的。儿童期,正是锻炼其创新能力、培养意识的奠基时期,也是发现并培养“把握时机、积极探求、追求创意”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期。

成人的思维已经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和想象的空间,逐渐地形成了定式,而孩子的思维就不同了,他们不具有“前怕狼、后怕虎”的想法,而其“异想天开”的思维正是发掘创新潜能的基础和前提。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要知道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家庭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其次,要建立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努力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孩子有创新的特征和心理愿望。第三,要学习掌握一些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有效方法,如,鼓励孩子多向思维,支持孩子“异想天开”的行为等等,这对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和意识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专家提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积极地鼓励孩子多实践,这样孩子就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生活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他的创新意识。

005 将孩子的创新潜能释放到最大

现代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而具有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很重要的标志。如果孩子的这种精神没有从小得到培养,等他长大之后,就只会按照老规矩行事、吃别人嚼过的馍,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成为别人的附属品。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便是核心,可是一部分父母对此并不理解或是有所误解。有的认为孩子还小,让他创新还不是时候;有的则认为创新能力不过是过去的教育变个说法而已。殊不知,孩童时期恰恰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能的启蒙期、关键期。因此,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应引起父母的重视。有一次,老师给学生们讲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猎狗在森林里走着,这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它一边用身体挡住小麻雀,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样子却非常威猛。猎狗被老麻雀给吓着了,居然倒退了好几步。猎人也产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猎狗牵走了。讲完课,老师问学生:“同学们,老麻雀的这种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们都机械地回答道:“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这个答案就是课文的标准答案。这时,有个男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老师问:“为什么?”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雌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雌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老师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你说得非常对,我们应该把答案改成老麻雀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父爱与母爱。”

这个男孩的聪明就在于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说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时,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相反,而是要鼓励孩子,即使孩子提出的想法不完全正确,也要充分肯定他的这种精神,鼓励孩子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重视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的教育。良好、合理、科学的家庭教育,重在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这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父母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需求,不要把孩子管成唯唯诺诺的人。

经常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再高,也不会有创新能力的。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接触各类新鲜事物。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写字、背诗、画画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

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由于年幼,孩子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对于孩子的提问,父母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父母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同探索。专家提示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经常引导孩子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因此,父母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006 发展孩子“异想天开”的能力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最富有灵活性和积极性的意识形态,也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驱力和出发点,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所以,父母不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这样对他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帮助。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每个发育健康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展示得越充分,对于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人整体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而想要有创新,首先拥有的必须是创新意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初中语文有一篇节选了《白毛女》章节的课文,当讲完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讨论,看看各自都是怎么想的。结果有的孩子却说:“杨白劳欠了黄世仁那么多钱,本身就应该偿还。如果他没有钱偿还,黄世仁应该上法院起诉,但是不应该抢人家的女儿。”还有的孩子说:“黄世仁的妈妈不应该用簪子扎喜儿,这是触犯了人权,杨白劳也应该上法院状告黄世仁和穆仁智。”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肯定会被气死,然后说:“你们这么说,根本就不明白当时的历史环境。”其实老师可以换一种角度去解释,说:“当时的历史环境是封建社会,地主可以肆意地欺压佃户,当时的法律对地主并不起作用。”老师要知道,孩子之所以说出那番话,是因为他们从现代的角度出发,所以,这种“异想天开”也没有错,所以在引导孩子这种思想的时候,不妨采用先赞同,然后再讲解的方式,这样孩子的创新潜能才能够得以保存和提升。

要知道,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又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法发展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为孩子建立发挥想象的空间,也许孩子的比喻并不恰当,但是父母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

大多数人认为“异想天开”这个词带有贬义,其实适当的“异想天开”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想象力。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如果人类没有“异想天开”,那么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教育故事。在一所幼儿园的图画课上,老师让孩子随便地想、随便地画。而一个孩子就将自己的鞋子脱了下来,将颜料往鞋底上一抹,就在画纸上印了个鞋印。一般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胡闹。可那位老师却非常高兴,特意将这张画镶起来挂在了墙上。因为在老师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意!“异想天开”就是孩子想象的翅膀。

例如,你在纸上端端正正地画了“0”时,孩子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这是妈妈的耳环、长大的嘴巴或是一些你根本就想不到的东西。这时,你千万不要按照你的思维去评价孩子,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将孩子的思维约束在一个画好的框框里,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童趣与天真。

孩子的想象力主要体现在他那独特且丰富的“异想天开”上,如果父母加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那么就可以使“异想天开”的孩子成功成才。

中国的传统教育很少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通常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进行教育,而这样就会大大地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实,真正的天才,是思维不定势的人,是那些富有求异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是阻碍孩子开阔视野,限制他,将那些出人意料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作为父母,对于孩子“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要泼冷水,而是应更多地鼓励他,这样他的创新欲望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使他们在长大后创造出一个新世界来。专家提示许多古人曾经“异想天开”的事情,经过后人不断研究和探索,在今天成为了现实。所以,当你的孩子有这样或那样奇思妙想的时候,请不要责备他们胡思乱想,而要给予他们适当地引导和鼓励。

007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好问、好奇、探索、思考,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思考空间越来越窄,他们总是被迫按照成人的要求思考问题,其实这恰恰就是在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渐渐他们思考的热情就会减退直至消失。老师带着孩子们看动画片《黑猫警长》,而小明却对此不感兴趣,独自在一旁玩起了粘粘球。结果一不小心,粘粘球贴在了玻璃上。而小明不知道怎么办,就望了望老师,谁想老师却装作没有看见。于是,小明自己搬来椅子,但是离粘粘球的位置还是有些距离,于是他就调整了一下椅子,紧紧地靠着墙壁,结果一下子粘粘球就到手了。可小明高兴过了头,粘粘球脱手飞到更高的地方了,于是再次用求助的目光看着老师,可老师还是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无奈之下,小明找来用过的饮料瓶,经过自己的努力,粘粘球终于拿到了。如果老师帮助小明拿到粘粘球的话,他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极富创造性的行为。而且孩子思维的信心来源于自身成功的内在体验,秉着“我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孩子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关键就是父母要学会放开手,给予孩子充分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喜欢思考。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提供机会给孩子去思考、去感觉,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空间。

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名叫古瑞克的父亲,打算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朋友一起去趟中国。一大早,古瑞克就开着一辆面包车来到了国际机场。而朋友的妻子看见孩子都穿着短袖和短裤,就大呼小叫地说:“我们乘坐的飞机要跨越太平洋,飞行的时间至少14小时。而且飞机上很冷,你们穿这么少怎么行呢?”古瑞克耸耸肩说:“他们的母亲已经说过了,但是他们不听劝告……”

在候机大厅中,朋友的妻子为两个孩子准备了飞机上穿的长衣长裤,他们没有反抗,只说长裤在箱子底下,拿不出来。

飞到高空的时候,朋友的妻子问他们冷不冷,一个没吭声,另一个直点头。随后就叫空姐为他们多加一条毯子。

后来,在回来的时候,我发现两个孩子都穿上了长衣长裤。于是就问他们:“怎么了,这回不穿短衣短裤了?”哥哥眨眨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而妹妹狡黠地说:“盖上两条毯子,还不如穿上一条裤子。”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的冷暖,必须由自己去感觉,如果一个人的冷暖都要父母来决定,那么这个人的生存能力就会很弱。专家提示父母要珍惜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就是孩子思维的结果,只有孩子在不断犯错、尝试、改正的过程中,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逐渐发展成自己的思维能力,而父母无法代替孩子成长,所以不妨放手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008 培养孩子了不起的想象力

看看国外孩子和国内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对比。比如,问孩子“O”是什么。在中国小孩的眼里这仅仅就是一个圆圈,但如果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孩子们一定有很多奇思妙想,比如,这是一个太阳、饼干、轮胎等等。

对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在高校教育思想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只要知识多了,创新能力自然就强了,所以,成人在追求给孩子灌输越来越多的知识,而父母和社会就越来越要求孩子高学历。一个画家,有个6岁的孙子。名字叫军军。军军也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军军画了一棵树。爷爷说:“军军,你画得不对。”军军说:“怎么不对了?”爷爷说:“树枝画得不对。”军军说:“树枝画得怎么不对呢?”爷爷说:“树枝不能画得那么粗。”军军说:“树枝怎么就不能画那么粗呢?”爷爷说:“树枝那么粗,就不叫树了。”军军说:“不是树,您怎么说是树枝呢?”爷爷最终无话可说。军军画了一只兔子。爷爷说:“停一停,你画的小兔子不对。”军军说:“怎么不对了?”爷爷说:“兔子有蓝颜色的吗?”军军说:“兔子怎么没有蓝颜色的呢?”爷爷说:“那你见过蓝颜色的兔子吗?”军军说:“没见过就没有吗?”爷爷说:“那就不是兔子了。”军军说:“不是兔子,您怎么说是兔子呢?”爷爷最终无话可说。军军画了一匹马。爷爷说:“你画的马不对。”军军说:“怎么不对了?”爷爷说:“你见过马长翅膀的吗?”军军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爷爷说:“那就不是马了。”军军说:“不是马,您怎么说是马呢?”爷爷又没话可说了。军军还画了一只老母鸡,他画的鸡蛋却比老母鸡还大。军军就拿着这幅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军军获得了第一名。

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一是兴趣和好奇心;二是想象力;三是洞察力。

事实上,知识多并不等于创新能力,而一些科学家,例如爱因斯坦、牛顿等,他们都是在二三十岁才出成果。而那时候,他们拥有的知识并不是最多的,而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更多的是因为思想特别活跃。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益川敏英,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英语说得不好,而且也没有出过国,被称之为“土包子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和他在京都大学的朋友进行个性互补,形成了两人的团队。他把每天晚上脑子里想的主意在第二天的时候都告诉朋友,两人一起做实验,最后他们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时才发现,益川敏英对英语一窍不通。他说他从小学开始学习,文科一直不好,等上了大学以后,英语成绩也没有提高。

益川敏英的例子告诉了我们,知识多并不意味着创新能力强。而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往往就是被人们长期所忽视的东西,如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和洞察力。

想象力是人类为了生存进化而出现的一种基本能力。想象力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是想象力让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等等,让人类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种。而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在一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弄不好”想象力和好奇心就会被扼杀,“弄得好”就会成为像牛顿一样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而现在,孩子在上学以后,在以升学为前提的压力下,想象力正在迅速地消失。专家提示想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秦牧将想象力比作“思想上的野马”。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的想象。

009 不要逼孩子当“好孩子”

现今是一个需要创意的时代,率性、独特、原创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几大关键词,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父母应该如何给予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呢?周弘,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他是赏识教育的倡导者,是中央教科所特聘的家庭教育专家,是全球第六届热爱生命的得奖主,是被授予“赏识老爸”称号。他是中国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他接受命运,不仅将他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留美博士,更是唤醒了无数迷途的孩子和绝望的父母,国内外近千家媒体都争相报道他创造出来的教育奇迹。在近10年里,周弘带领着赏识教育快乐营更是让无数的孩子走向了快乐的人生。他说:“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幼小的生命里,父母和老师要做的就只是去开启、去加油、去喝彩!”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富有生命力的。可每每看到被成人操控着的、缺少童真的、成人化的孩子们,我们不禁质疑:这就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吗?

在传统观念中,好孩子的概念就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稳稳当当,大人说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好孩子,听话”等更是成为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而“听话”也就成了好孩子的标准。但是真正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人类社会是摒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发展过来的,而人类的创造性在社会变革中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孩子是勇于挑战成人、挑战权威的,是未来创造力的基础。

要具备较强的交往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学会合作被称为是现代教育中的四大支柱之一。而我们的孩子会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就是进入现代社会的“门票”,也是将来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当今孩子所要面对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而有些社会现象是成年人都不曾遇到的,所以有时父母也无法给予孩子应对的办法。而具有较强的独立应变和社会适应能力将有利于孩子立足于社会上,不被社会所淘汰。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于“好孩子”的认知应该改变一下,而对于那些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孩子,在过去的封建社会可能是“好孩子”,而且完全会按照长辈的生活经验、长辈铺好的道路在社会上生存。专家提示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在孩子的培养方面,一定要将目光放长远,同时对孩子的评价和教育中也要减少成人的自我意识,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

第二章 掌握生存技巧

在现今社会,孩子需要懂得的不只是简单的学习和生活常识,而是更多的生存技巧,例如理财技巧、自救常识、独立生活技能等等。不过这些技能和知识并不是孩子天生就会的,需要父母科学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掌握一些生存技巧,以备更好地面对未来。

010 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现在不少父母对于他们的孩子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分保护,在生活中采用完全“包办式”,不仅给孩子穿衣、喂饭、整理房间,平时很少给孩子动手机会。致使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较强,这些都是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弊端。而作为父母,应该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学府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学生中的佼佼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又让人羡慕的生命。其中固然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但对于他们来说,父母和家庭都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迈克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所以,迈克在出生后不久就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生活,到了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才决定将他接到市区居住。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在乡下居住惯了,迈克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父母一再地要求他洗澡,但他就是推三阻四,更不要说睡前漱口等重复次数较多的习惯了。因此,迈克的牙齿几乎坏掉了,肚子也经常疼。在学校里,干净的校服总是在几天后就又脏又破。父母不断地警告、提醒都没有作用,迈克依然把自己弄得十分邋遢。妈妈眼看着人家的孩子神采飞扬,穿得整洁漂亮,自己的孩子却像一头小猪一样又臭又脏,非常苦恼。

要知道,只有孩子养成了独立性,他才能做到洗漱、整理自己等一系列的动作,而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这种独立性,不妨参照下面的几种办法。

首先,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独立自由的要求,孩子渴望自身发展。

其实,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就拥有自己想要独立做事情的愿望了。如:当大人想要抱着他走路的时候,他会说:“不要,我自己走。”大人喂饭的时候,他会说:“我自己吃”,并夺过筷子或是勺子。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感觉到自己有能力,他不愿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自由。有时,他的意愿会和大人的相冲突。在外面玩的时候,父母让孩子回家,他却不加理会,自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大人说的话视若无睹:“不,我还要玩。”这就表明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意愿,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这种渴望独立自由的现象就是孩子早期的心理特性。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愿望,自然而然地发展他们的独立性。

孩子有了初步的独立性,就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地从事一些活动等等。独立的孩子往往在各方面都发展得较好、较快。相反的,如果父母过于保护、过于关心孩子,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采用包办的方式,这会使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而影响他在各方面发展的进度。有的父母对孩子自己做事不放心,舍不得孩子经受磨炼,所以就处处采用包办的方式。其实,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是在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对培养他形成良好的社会生存能力不利,当他长大以后,就会缺乏独立处事、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很难融入当今这个社会的。

而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较小,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独立,但是溺爱孩子的过程,就是在扼杀孩子成长。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只要有机会就要让孩子学着做,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努力地去做,就要给予他鼓励和表扬,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明确地感受到“我能做”,从而增加自身的自信心。专家提示孩子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就要给他创造条件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只有多给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你才不用担心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011 合理分配压岁钱

每到过年的时候,孩子都能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而这无疑是孩子盼望过年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孩子的压岁钱也是逐渐攀升,一个春节下来,成百上千的“小富翁”都出现了。

孩子收到压岁钱以后,如何才能正确地处理呢?这是很多父母心中的一个难题。春节过后,小学生王雪收到了5000元压岁钱。为了王雪能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父母特意为她在银行开了一张存折,这样可以很方便地积攒她的零花钱和压岁钱等。王雪对此非常有兴趣,从今年的压岁钱里,妈妈特别留给王雪自己支配500元,主要用于一年里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等,同时王雪还打算将其中的100元捐给希望小学。

随着孩子口袋里的压岁钱“年趋”增长,家长又有了一些新的担忧,害怕孩子因此养成乱花钱的不良习惯。而且,现在很多孩子并不明白压岁钱的真正意义,只把它当做是一笔“横财”,不知珍惜。那么,孩子的压岁钱应该怎么花呢?对于这个问题,理财师给了父母最佳的建议:大人要让孩子了解压岁钱的意义,作为晚辈的孩子,应该感谢长辈的关爱。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理财师建议,为了防止孩子乱花压岁钱,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个理财规划。1. 首先,建立一个记账簿,让孩子记录下来是谁给的压岁钱,给了

多少,同时也要记录下长辈的殷切关怀。其次,记录每天的现金

支出,每月都做一次总结,最好做一次比较,看看哪些消费是必

要的,而哪些又是可有可无的。这样几个月下来,孩子就会自觉

地控制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培养出良好的自理能力。2. 让孩子花钱成为“成长的需要”。理财师表示,让孩子学会选购

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可以很好地培养他最基本的生存

技能、打理财产和社会交际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规划,用多少

钱娱乐,用多少钱购买学习用品,用多少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用多少钱储蓄。理财师说,让孩子掌握并使用压岁钱,这样他们

才有可能知道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从而学会合理消费。

此外,父母也可以将压岁钱作为对孩子生活、学习进行奖励的基金,以此来激励他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贡献、付出的劳动,父母可以按照约定,让他在这笔奖励基金中自行支配一部分,作为一种奖励,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专家提示学会理财,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但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学会做金钱的主人,这也是每个成年人应尽的责任。

012 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

“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比尔·盖茨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也就是不把财产留给子女。全球著名的投资商巴菲特也作出了相同的选择,他认为如果将巨额的财富留给自己的孩子,这会让他们失去积极奋斗的动力。没错,留给孩子财富,不如教他们学会独立生活、赚钱理财的能力。所以,在教育孩子理财方面,父母应更多地尝试用另类的方式来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金钱是最好的仆人,也是最坏的主人。”王明的儿子今年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而王明本身也有自己的一套培养孩子理财的独门绝技。作为理财师的王明,在他的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理财的意识。如帮助洗碗或是拖地板可以拿到4块钱零花钱,帮助收衣服和叠衣服也可以得到4元零花钱等等。但如果是基本的孝敬父母的行为,例如端茶递水、添饭等行动,都应该是孩子自觉做的,没有酬劳。现在孩子开始住校了,每周回家一次,也会在回家休息的时候习惯性地做一些家务,而王明也会将这些零碎的家务报酬付给孩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给孩子零花钱。他说:“并不是我不想给孩子零花钱,也不是给不起,而是想让他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赚到钱,而且这钱也是来之不易的,要让他懂得珍惜和支配。”王明从小还培养孩子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而账本虽然设计简单,只有收入、支出、结余、备注四项,但是却能让孩子清楚地明白收入的来源、支出的用途。每过一段时间,王明还和孩子一起看账本,分析支出项是否合理。这样,不仅使孩子有主见,同时也培养他的支配能力。

以前,父母都忌讳在孩子面前谈钱,但现在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金钱观。相比那些不劳而获的孩子,王明的做法非常正确,至少他让孩子懂得钱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的,而懂得这样道理的孩子,就不会再随便浪费钱了。让孩子学会记账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些具体的方法都可以渐渐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当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时候,父母注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只要给他一定的零花钱支配就可以了,这样他就可以在花钱的过程中,体会选择和放弃,学会如何精打细算。

如果父母想要引导孩子学会理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能力。

1 为孩子开立银行账户

父母不妨带着孩子去银行开设一个属于他的存款账户,最好还要教育孩子自己保管存折,但如果父母不放心的话,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将存折放在哪里。

从此,有了这个账户以后,不管是存钱还是取钱,最好都要让孩子参与,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知道银行的功能,并学会看懂存折,从而知道,当银行存款越多时,利息也就跟着越来越多。

2 借给孩子钱,从而培养他的贷款概念

当孩子想买的东西和自己的存款有很大落差的时候,孩子除了及时调整目标以外,也可以向父母适当地借一些钱,这样可以让他了解借钱、还钱、支付利息等概念。

不过,最好还是当孩子提出还款方案以后,再借出款项,同时彻底地执行,避免孩子耍赖。

3 从游戏中找到理财学问

其实,现在市场上常见一种“大富翁游戏”,而这种游戏相当于一个入门的理财学习法,不仅有买卖、投资行为,还有机会和运气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参与游戏的人深刻地体会到,人生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期的风险和变数的,所以,必须要有适度的规划,否则就会造成负债累累,从而导致破产。专家提示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懂金钱,要知道孩子可是充满着好奇心的。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对于金钱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早期的金钱教育对于孩子今后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养成他理财的好习惯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013 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自立就是指孩子要远离父母的庇护,独立自主地成长与生活。父母则要学会适度地放手,鼓励孩子自立,教会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锻炼他,从而适应社会。

从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分析,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大程度都是一些“自以为是”的爱。父母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意志去衡量孩子,习惯于自作主张,习惯于将自己的观念凌驾于孩子的自主意识上。在一些父母的潜意识中,父母为孩子做的事都是“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你得听我的”。而这样爱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自主发展的本性,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发展、生存规律和需求。这样一来,孩子就体会不到“爱”带给他的温馨和快乐,也不可能在“爱”的环境中积极发展。小燕已经3岁了,平时任何事情都是由妈妈包办,就连吃饭的时候自己拿勺子都不稳。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非常担心孩子。果不其然,中餐时间到了,别的小朋友都自己用勺子吃饭,可小燕不动手,茫然地等着。老师一问才知道,小燕根本就不会用勺子。老师只好手把手地教她,结果她还是吃得桌上一半、地上一半,别的小朋友看见这个情景,都笑话她。结果一回到家,小燕就嚷着不去幼儿园了,妈妈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大家都笑话我,说我不会吃饭,上完厕所以后不会提裤子。”妈妈听后反思,开始后悔了:是啊,平常这些事情都是我替她做,没想到却害了她。

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并不会为他带来完整的幸福感,而孩子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独立做事,并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才能得到快乐和真正的幸福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进行独立活动的能力,对于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一定不要包办,而是让他自己做,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独立的习惯。

学会自立是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机会,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一相情愿地替孩子做好一切。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动手能力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因为孩子最终都会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他的成长。

父母喜欢将已经长大的孩子,当小孩子一样来对待,认为如果他离开父母,就什么也不会了。其实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增加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独立意识也会变强,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孩子的能力。

适时地表扬孩子的自立行为

如果父母事事都包办,那么孩子就会懒于动手动脑。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的话,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挥出他真正的能力。

父母赏识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所以不要吝啬对他的表扬,当发现孩子有独立行为的时候,父母要适时地送上赞美,从而强化他的自立行为。

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阅历有限,无法像成人一样处理问题得心应手,所以还需要父母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要知道,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告诉孩子,不如用心听孩子的想法,给他适当多提示和帮助,这样可以不断地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提示父母要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口气,要认真地听孩子讲话,让他感觉到你很尊重他,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事。也不要当众说孩子“笨蛋”“不争气”等,这样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成长为懂礼貌、待人友善、自我独立意识强的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尊重的良好结果。

014 培养孩子的理财头脑

把漂亮的贴纸(一张3元)或三四元的自来水笔5元转卖给同学……这些买卖行为让小学生乐此不疲。校园中的“生意精”都非常令同学羡慕,但是家长们却忧心忡忡:担心做生意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影响同学间纯真的友谊。

人是群居动物,从出生开始就离不开社会,而越早学习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互动,越有利于他日后的人际关系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父母应该从小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他情商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小商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头脑灵活。在一次年级开展的“跳蚤市场”的活动中,他先用低价收购其他小组的一些好玩的物品,之后再用高价转卖给别人,赚了100多元,收益位居小组第一。从此,小商大受鼓舞,也非常喜欢父母在家谈论一些投资或是生意上的事情。后来,他还和同学一起开了“租书店”,就这样他将家里的小说、动漫等图书列出个书单,在班上散发,一本书两天租金为1角钱,他的生意不错。一直吵着让家长带他逛书店,说要“补货”。这让家长哭笑不得。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如果孩子能从小就学习理财,这样不仅锻炼了他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实践,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些父母不认同孩子的这种行为,认为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画什么就是什么,如果过早地接触商业性的东西,也许会学到一些理财知识,但是也许会使孩子建立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也有负面影响。

有经济头脑的孩子情商高、社会生活能力强。身处在市场经济时代,小学生做生意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肯定孩子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重实践、勤思考。其次,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并非有所付出就一定有所回报,尤其是对象为同学或是亲友的时候,因为有些事情是不能够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对于那些因为做生意而影响了学习的孩子,家长要分析原因,看看孩子是否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并讲述一些成功商人的例子,告诉他,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知识以后,才能做好生意。

孩子学做生意,应注重体验,弱化“挣钱”的概念,父母应该和孩子多加沟通。虽然孩子需要在社会中成长,但是最好在科学健康的指导下融入社会。专家提示失败和成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做,学会把握机会,让孩子财商和智商都得到充分发展。

015 适当默许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

宝宝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大胆了?对于成人来说很危险的行为,孩子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作为父母整天提心吊胆,求也求过了,训也训过了,孩子还是照做不误。

在成人看来,孩子总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做。电视插头的黑洞,总想用手指捅捅;开着的饮水机,孩子总想自己关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想弄明白。在他的思想表达中,他就是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探索的过程可是累坏了父母,家长一时不注意,孩子可能就会闯祸。所以,父母要小心看护,不仅要保护他的求知欲,同时也不能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受伤。4岁的成成突然对电很感兴趣。有一天,他竟然拿着一根小铁丝去试接线板上的插孔,看看那有没有电。不过幸好,这个可怕的冒险被妈妈发现并及时制止了。之后妈妈赶忙过来,对他说:“成成,你在玩什么好东西?来妈妈给你找个更好玩的东西。”说着,就领着成成去另外一个房间,找来了一个测电笔。孩子用测电笔接触插线板的插孔的时候,发现测电笔的灯亮了。当他拿开的时候,灯又灭了。看到这个现象,他欢呼雀跃:“妈妈,这个真好玩!”这时,妈妈认真地告诉孩子:“这是测电笔,是用来检测接线板、电器是否有电的。测电笔不是玩具,是为了在测试是否有电的时候防止人们触电的工具。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让你换这个来试试吗?”成成若有所思地回答:“因为电很可怕,它会通过小铁丝传到人的身体里去,会把人电得很痛,甚至能够将人电死。”成长中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冒险行为总是粗暴制止的话,他们很可能会找机会再尝试。上面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聪明的妈妈会通过让孩子亲手实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还会爱上一些富有冒险性的活动,比如攀岩、飙车等。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爱冒险的行为呢?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一直要求孩子静,所以一直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父母应该明白,好动、爱冒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因此,当你的孩子又要挑战一些冒险活动的时候,请不要束缚他,而是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地保护他的安全,同时相信他的能力。

也许,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一般的父母都是勒令孩子住手,然后给他讲电的危险性,而上面例子里的妈妈却没有这样做,这是因为她了解孩子的心理。

成长中的孩子往往好奇心都比较强烈,尤其是孩子的那种冒险心理,虽然一次他的“试电”行为没有得逞,但是他会在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再次进行这个冒险行为,而往往这个过程是可怕的。而像上面例子的妈妈这样做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还让孩子通过亲手实验来了解了电的危险性,这样,孩子以后不但不会再做“试电”的行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电表现出谨慎。专家提示父母要加强孩子对安全的引导,这样才能增加孩子冒险活动的准备和预知性,例如野外冒险,就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野外求生训练,具备一定的规避风险的能力,制定一个野外用品清单,这既是对孩子能力的训练,又是对他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016 孩子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

美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在消防中逃生,而中国儿童大多都不知道如何实现消防逃生,在大难来袭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

意外伤害往往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缺乏必要的防卫意识和安全知识所致。孩子正当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也是健康问题较少的阶段,但却是意外伤害多发的阶段,因为他们往往缺乏一种自觉的防护心理,缺乏对事故安全防范的意识,所以容易遭遇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现在,很多地方频频发生学生淹死事件。海口市龙泉镇大连水库某日发生三名男生溺水事件,而根据群众反映,三名学生是相约一起去水库钓鱼,期间一名学生不慎落水,后两人因为施救方式不对,所以,三人同时溺水死亡,死者年龄为11岁左右。而父母因为孩子长时间未回家,所以就四处寻找,在水库大坝边发现3个孩子的自行车和鞋,就报告了区、镇政府。溺水学生所在的学校老师曾说过,不要到水库游泳,但学校却没有告知学生溺水自救的方法,所以他们在同伴溺水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一些灾难,如火灾、燃气泄漏、溺水、地震等,所以在面对这些灾难的时候,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自救呢?不妨参照下面的一些方法。

火灾

假入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突然外面有浓烟和火苗从门缝里钻进来,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马上拨打119报警,然后通知父母。但注意千万不要开门出去,使用毛巾或是床单、衣服等塞住门缝,防止浓烟跑进来。然后用围巾、衣服、手帕等围住自己的口鼻,再将衣服或棉被沾湿裹在身上,放低身子贴着地面爬行,到远离烟火的地方,或是爬到窗边的地方。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拨打119火警电话的时候,一定要说明家庭住址,尽量详细准确,这样才能方便消防车快速地到达现场。

燃气泄漏1. 如果孩子觉得头晕或是闻到异味等有不适症状的时候,请迅速地

开窗、开门,并远离房间,尽量不再吸入燃气。2. 关闭燃气总阀门。3. 若怀疑燃气泄漏时,切勿拨打电话、穿脱毛衣等,这样会产生静

电和火花等,容易引起爆炸。4. 跑到室外拨打燃气报修热线,请专业人员来确认并处理。5. 如果外边没人,在家洗澡的时候,尽量不要锁卫生间的门,因为

一旦晕倒,方便家人来救护。

溺水

溺水时,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当人溺水的时候,可能有水、泥沙等杂物经过口鼻进入肺部,从而引起缺氧、呼吸道堵塞和昏迷,直至死亡。这一过程非常迅速,4~6分钟就可以致人死亡,所以对溺水者的抢救工作一定要争分夺秒。

不熟悉水性的人落水,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惊慌,而是采取自救的措施:头后仰,口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切忌手上举或挣扎,这样会使身体下沉。

地震

如果突然感到周围有剧烈晃动,可能这是地震了,遇到地震,孩子应该怎么做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如果还没有起床,就要迅速地穿好鞋和衣服,以防被震碎的东西扎伤皮肤或脚。然后躲到稳固的物体底下。等晃动逐渐地停止以后,再爬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爬出以后,一定要仔细检查燃气等是否有泄漏的现象,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尽快关掉总阀门或是开关。然后找个安全的地方,等待父母归来。专家提示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幸福、安全的世界里,可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危险、意外。当意外、危险发生,孩子往往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能够运用自救的技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是孩子学习自救的目的。让孩子有能力采用安全的应急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017 让孩子下厨,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很多父母眼中,厨房是孩子的“禁区”。当孩子好奇地想要走进厨房看看、摸摸的时候,经常被父母“拒之门外”。近几年,“厨房教育”已经在一些国家火爆起来,很多三四岁的孩子被父母带进了“厨房学校”。

从孩子3岁以后,父母应该带着孩子走进厨房,因为这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同时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为孩子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曾在2008年被奥巴马任命为美国能源部部长,再次吸引了华人的目光,有人不禁要问:“他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的呢?”其实,朱棣文三兄弟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的博士。他的父母教子非常成功,其中不能不说的就是,妈妈教三兄弟学做饭,而包馄饨就是他们下厨的启蒙活动。从小就学会了烹饪的朱棣文,经常带着自己做的各式饭包上学,诱人的香气让不少美国同学羡慕不已,他当然也会将美食和他的同学一同分享。后来的科学实验也被他称为“做饭”,而且他认为,只会念书,连简单的饭菜都不会做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懂得实验呢?朱棣文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动手做饭和实验一样,也是训练一个人专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经验和能力,在他的科学研究中面临瓶颈期的时候,对科学思考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朱棣文主张孩子从小应学会下厨、做家务等。

从做饭中学习知识:日本有个“厨师学校”,其主办者认为,在厨房里,孩子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因为厨房能够教孩子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小接受到危险的火、菜刀等,可以教会孩子手脚灵活,并促进他们的智能发育。除此,父母孩子可以让孩子在厨房的实践学习中认识数量、颜色、甜酸苦辣的味道等不同的知识。

劳动的辛苦需要亲身去体验: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懒惰的习惯,那么就容易形成好逸恶劳的性格。美食的确是一种享受,但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想要享受美食,就要付出一定的劳动,而这种劳动首先就是有钱去买食材,然后亲手加工,在付出辛苦以后,才能做出好吃的食物。这正是所谓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一贯的饭来张口,是不会让孩子感受到“享受必须是由辛苦才能换来”的,只会认为任何享受只需要索要就可以得到,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专家提示三岁下厨有助于孩子学会自立,因为进厨房对于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三岁的孩子身体活动能力已经很强了,所以他们渴望能够扩大独立活动的范围,不断地尝试独立完成新的事情,而三岁也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期,所以,父母要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在厨房中锻炼孩子很好地认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018 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注重培养他积极进取的品质,所以,就要求孩子勇于正视机会,要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而如果孩子不懂得争取,父母就会认为孩子不思进取、懦弱。尤其是当孩子要放弃到手的东西的时候,父母更会用一个“傻”字来形容孩子。

积极进取精神是人类性格中的一种个性特征。它能推动孩子顽强地向着未知领域进行不停地探索,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强化他的坚强意志,也是现代孩子成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所以,父母应该大力地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让他们不畏险阻,不怕困难,满怀信心地奋勇向前。他曾经是让全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怀念的卓越政治家,他并没有声名显赫的出身,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在他9岁那年,他失去了木琴,从小参加劳动,放牛种地是一把好手,和父亲一起披荆斩棘,开路拉车。离家后,他给人当过邮递员、做过测量员等工作。贫穷的出身和痛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在生活的洪流中萎缩、退却,反而激励着他勇于进取、顽强拼搏。贫穷的生活让他接触到善良的人们,也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平等,下层社会的经历使他的心胸豁达,意志刚强。进取的精神让他在劳作之余勤奋学习,能想到别人不敢想也不做的事情。最后,他终于成功了,当选了1861年的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他就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总统——林肯。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解放了黑奴,让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世界强国的基础。在他去世100年以后,美国举行民意测验,在历任40位总统中选出最佳总统,结果林肯名列榜首。

每个人都有向上发展的本能,但这种愿望需要引导、激发和维护。所以,父母不妨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1. 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期许。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认为自己什么样,

你就会什么样。人总是在无意间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符合内心

中自己的形象。如果孩子的心里认为自己是聪敏、优秀、积极向

上的孩子,那么,他自身也会表现出和自己想象中一样的自己。

相反,如果自己内心认为自己是没有多大出息的,普普通通的,

那么他就会向他内心中那个形象一样,表现得随便、消极。所以,

有什么样的“自我期许”,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表现和行为。2. 帮助孩子制定适当的目标。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激

发孩子进取心的一大重要因素。而目标对激发进取心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没目标的话,也就没有了动力。但要注意目

标的制定必须要适当,如果过低的话,就起不到作用,过高的话

也达不到,反而会挫伤信心。所以,父母一定要协助孩子制定适

当的目标。3. 奖励和批评。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父母都要及时地给予奖励和

肯定,而不是当孩子已经全部达到要求以后再表扬。批评孩子的

话,要就事论事,而不要笼统地说孩子是个“笨孩子”,那是因

为这种评价事实上是全面否定了孩子,使孩子看不到希望。同时,

切忌将孩子和别人作比较,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感到沮丧,

因此也就错失培养孩子进取心的机会。专家提示父母为了孩子所能做的事,没有比做孩子的榜样更重要了。因为孩子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地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积极主动地去奋斗、去争取。如果孩子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便会发现积极参与的好处,从而也就养成了自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019 让孩子学会坚强

毅力也被称之为坚持力或是意志力,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缺乏意志力,在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包办下,逐渐地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耐力,而这样的孩子在步入今后的生活中,将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麻烦,所以,明智的父母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让孩子的成长多一道保障。

当孩子有了毅力,就会在学习、生活中多一份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带你走向成功,而习惯的养成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我的孩子还是个小学生,有一天,游泳队的教练去学校挑选游泳的好苗子,女儿的同学被挑中了,她非常羡慕,就天天陪着同学去训练,好玩、羡慕、好奇让孩子的热情很高,终于,孩子对我说:“爸爸,我也想要学游泳,教练说了,只要父母来,就收我。”在此之前,孩子几乎没参加过任何训练,而我也没有主动地让她学什么,或是不该学什么。所以,一直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自己提出来。于是我就陪着孩子去见了她的教练,并仔细地了解了训练的计划、安排等。便答应孩子,让她去学游泳,孩子这时高兴地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就像一只小鸟。为了孩子训练,我给她做好了一切准备,但还是对她提出了要求:一直参加到比赛结束后,这样才能算是学会了。我的女儿是个非常胆小的孩子,尽管喜欢水,但是也怕水。只要脸上溅了水,就难受得非要擦掉,天啊!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学会游泳?我也因此失去了信心,就和教练聊聊,他说:“你几天不陪着她,她就学会了。”尽管是一百个不放心,但我也只能如此了。我出差回来接女儿,发现她真的像模像样地游着,孩子也很得意。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增加孩子的毅力呢?1. 强化正确的动机。人们的行动一般都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

萌发就起源于需要的满足。对于那些没有追求的人,做事是不会

有动机的。每个人都需要动机,也有自己不同目的的追求,只是

由于人生观的不同,所以人们的追求也就不同。斯大林曾说过:“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而且,从张海迪等人的身上,

我们能够充分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样有力地激发出坚韧的毅

力。2. 培养兴趣能够激发毅力。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敲门砖,诺贝尔奖

获得者丁肇中说:“我曾不分日夜地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而有

些人认为我很苦,但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对

于我感到的“其乐无穷”的事情,我当然会有毅力进行下去。”

法布尔对昆虫有特殊的爱好,他经常在树下观察昆虫,一趴就是

半天。当然,人的兴趣有内在兴趣和直观兴趣之分,但两者是可

以转换的。3. 由易入难,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信心,同时还能锻炼自身的毅力。

有些人想要让事情善始善终,但终究会因为事情难度太大而放

弃。对于那些毅力不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以后,

选择实现这个目标的突破口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

循从简单开始的原则。徐特立先生在学习法文的时候,因为年过

半百,别人都说他一定学不成,他却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

自己的记性差了,所以,为自己规定了目标,每天只记一两个生

词。虽然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很容易实现,速度过慢,但是能够

很好地培养信心。几个月以后,徐特立不仅按期完成计划,而且

还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久而久之,就掌握学习法文的窍门,

从此每天也可以记三四个法文了。而且徐老的做法很符合辩证法。

在一开始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就提出过高的指标,结果很可

能实现不了,信心必然会快速降低,即使是平时有些毅力的人,

这时也会开始打退堂鼓。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

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

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

力的激发。专家提示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能够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始有终,学会坚持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只要相信用“选择了一件事,就一定要竭尽全力”精神,来教育孩子,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020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坏人像黄鼠狼一样会假装善良,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真相,可能就会上他们的当。而一旦被这种人盯上我们的孩子,情况一定会十分糟糕。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练就一双辨别真相的“慧眼”,从而学会如何应对突来的意外呢?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辨别真伪的能力。有个猎人经常到山上打猎。有一次,他在山上弄了个网,准备网猎物,之后就回家了。过了两天,猎人就上山上看看自己的陷阱有没有网到猎物,到了山上,他在网中看见了一只小麋鹿,可能还没有断奶呢。猎人不忍心将它杀掉,就把它抱到家中继续饲养。可刚一进门,家里的一群大狗都摇着尾巴跑过来,流着口水想吃小麋鹿。结果主人大怒,狠狠地把狗训了一顿。从此,每天主人都抱着小麋鹿,让它和狗相互地熟悉。不过在狗每次露出不良企图的时候,都受到了主人的一顿好打。时间依旧,小麋鹿和那群狗就混得很熟了,时不时表现出十分亲昵的动作。可这些狗还是想尝尝鹿肉的鲜美,但是因为惧怕主人,也只能看着它咽咽口水,而小麋鹿已经忘了自己是鹿类,还和狗成为了好朋友。有一天,小麋鹿跑出家门,看见有一群别人家的狗,就欢快地跑过去,打算和人家玩。而那些狗看着这只蠢货,又惊又喜,随即扑上去,把小麋鹿撕得粉碎,只剩下满地的污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都会出现故事中狗那样的坏人。而大多的孩子都是少不更事,有时候心灵单纯地认为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假如某天不幸遇到坏人,孩子可能就像是遇到狗群的小麋鹿一样,缺乏警惕意识,容易受骗上当。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美好的一面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适时地向孩子展示一下这个世界阴暗的一面,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明白地知道,这个世界不仅有好人,同时也存在着坏人。

父母不妨通过下面几点,来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1. 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

泛地了解当前犯罪分子的行骗方式等。2. 要自尊、自律、自爱,不要随便地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受其诱惑。3. 理智的自制。包括拒绝诱惑的勇气,对意外钱物的警惕,抗拒威

胁暴力的决心,摆脱困境的方法,对自己的能力和体力的客观估

计等。4. 学会灵活的自卫方式。包括借用他人保护自己、利用环境保护自

己,孤军奋战时的策略选择,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等。专家提示有时候,坏人不伤害人,并不是因为他变好了,而是因为机会还没有成熟。若一个人因为坏人暂时变好而不加以防范,那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章 提高交际本领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在人的自身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交往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人际交往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孩子运用语言、动作、手势等和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桥梁。父母要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021 父母不要限制孩子交友

人的一生中最持久、最温暖的友谊就是在孩童时期建立的。而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几个能和自己同欢同喜、共度童年的小伙伴,所以,父母要多动脑筋,鼓励并帮助孩子交朋友。

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有一些朋友,而这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如何选择朋友,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呢?有个女孩说,我的父母很“怪”,他们对我的朋友特别敏感。如果我想和女同学交朋友的话,还要经过他们的“资格认定”。像那些学习不好的,讲话太多的,打扮太漂亮的同学,我都不能交往。而如果我想要和男生交朋友的话,干脆免谈。这样的状态,让我不禁疑问,我还能交到朋友吗?一次考试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和班上两名男同学同路,谁知道,在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却问我:“和你一起走的那两个戴眼镜的人是谁,你在右边,他们两个在左边。”我真受不了妈妈这种询问的口气,不过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在父母的眼中,我已经是个心里有秘密的小大人了。各位父母可以想一想,你有没有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也许,在你的家中没有发生像这么过分的事情,但你是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呢?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才更需要与伙伴们之间的交往,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在交往中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然后才能形成正确的交友观,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所以父母才要更多地鼓励孩子去和别人交朋友,而不是以父母的喜好来帮孩子划定朋友的“界限”。父母应该发现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尽可能地让孩子和不同个性的朋友交往,并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当然,父母的引导也非常重要,这样孩子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对他的一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伴,一定会感到孤独,想要更多的朋友。

大多孩子交友看重“老实”

现在虽然73%的父母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他喜欢的人交朋友,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朋友有着严格的要求。82%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44%的父母会选择“为了孩子学习,减少他与朋友的交往”,除了个别的父母表示,相信自己孩子的选择。而孩子的回答是这样的,父母希望我和学习成绩好,行为习惯好的同学交朋友。而孩子真的是这样想的吗?曾经有个调查,问孩子选择朋友的“因素”,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提到学习,反而认为“老实”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选择朋友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很大的自主性,虽然父母会对自己的朋友有诸多要求。但如果父母不喜欢自己的朋友,90%的孩子“还会和朋友交往”并“尽量说服父母”,向父母介绍朋友的优点,帮助朋友改掉坏毛病等,这都是孩子为了能和好朋友继续交往而想出来的方法。

父母要鼓励孩子去交朋友

现在很多孩子都说,父母不让自己带那些学习不好、不好动的孩子来家中玩,可见父母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极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如果交上了不好的朋友,那麻烦就非常大了。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的限制了。父母眼中的好坏界限各不相同,而且孩子正处于一个变化期,有时父母的良苦用心可能会帮倒忙。专家提示孩子不会自然而然地就交到朋友,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回到家中通常都是自己一个人。所以,父母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比如,邀请他的同学到家中玩,多和邻居打交道等等。

022 和别人交往,一定要坦诚相待

在孩子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较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也强,是他成长的关键期。而且人格主要就是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对其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人际关系和谐,交往本领高强,是未来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而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势必会和人打交道。就算是整日搞研究的生物学家,也是需要和他人交往的。荷马·克洛并不是一个英俊又年轻的人,也不是一个拥有财富的人,但是,他却能在15分钟内,让人对他产生好感。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是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同时荷马·克洛对人从来不矫揉造作,并总能让人感觉到他对人的关心和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每当他遇到一个陌生的人,他总有办法和别人攀谈起来,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而他交往的秘诀就是与人交谈的时候尽量少谈自己的事情,多谈对方的事情。而通过谈对方的事情,荷马·克洛不仅能够更多地了解对方,更重要的是,荷马·克洛能够让对方感觉到尊重,也能让对方感觉到荷马·克洛对自己的关心和兴趣,这就是荷马·克洛与人交往的秘诀。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坦白诚恳。也就是说,立身处世要刚正不阿,为人办事要诚心诚意,言之有物,行之有理。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要怎么说,若是心口不一,见风使舵,阳奉阴违等,这就是一种不坦诚的态度,是绝不会搞好社会关系的。

值得注意的是,坦诚并不代表简单粗率,信口开河。这样的人,往往都捕风捉影,凭借一点主观想象就断言,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只为一时痛快,不讲究方式和对象,不重视场合地点,不顾后果地胡乱讲话。塞万提斯认为:“说话不考虑,等于射击不瞄准。”而鲁迅先生则把这类人称之为“战友乱发的箭矢”。可见简单粗率也是对社会交往不利的。

粗率与坦诚的界限要非常清楚,比如,某人有了毛病和缺点,但是他还没有意识到,而作为坦诚的人,就应该帮助他,批评他的毛病和缺点,使他成熟起来,有所进步。粗略草率的人,听风就是雨,可能因为不当的言行而破坏了正常的关系。专家提示一个人必须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学会和别人共同工作。这不仅包括聆听、合作、关心等,还要求人们学会用平等的、合作的、协商的方式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们的人际交往是非常有益的。

023 学会聆听,孩子将拥有不一样的人际

可能有人会说:“听别人说话还不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蹩脚的谈话者和拙劣的听众。而我们都太缺乏耐心听别人谈话了,不会聚精会神地聆听别人谈话,汲取有益的信息,这是我们没有给谈话者足够的尊重。

从人性的本质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更关心自己。而且每个人都喜欢讲述自己的事情,喜欢听到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所以,你要想别人喜欢你,就一定要做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的事。爱德华·戴维所倾心的辛普逊夫人,出身平民,并且又是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人,但究竟是什么,使得爱德华为之倾倒,忘乎所以,甚者宁可要爱情,也不要王位呢?据说,辛普逊夫人虽然美丽,但是称不上倾国倾城的绝代美人。而她的迷人之处就是风度,特别是她听人讲话时,具有一种非凡的吸引人的魅力。美国作家莎罗夫曾这样描写过:“她坐在公爵(即爱德华,辞去王位后封为温莎公爵)对面,肘靠在桌面上,手支着下巴,她的眼睛、耳朵、整个身心似乎全沉醉在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之中。她似乎在说:‘再说吧,再多告诉我一点……我正在听……有趣极了……迷人极了……’”至今西方人认为辛普逊夫人是最有赏识力的听众,也是一个最善于真情倾听他人讲话的人。

如果你想要周围的人都欢迎你,喜欢你,甚至是爱戴你,那么你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在人生交际场上取得辉煌业绩的人,一般都是会倾听的人。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周总理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态度非常认真,不论对方的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同样对待。对此,一位美国的外交官评价到:“凡是被他亲切会见过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出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印象的是他的眼睛……你会感激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他所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之下顿感亲切的罕有天赋。”

有一句古谚语提醒着人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倾听,“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了一张嘴巴,其用意是要我们少说多听。”倾听不仅是我们获取他人的信息的第一渠道,正确地认识他人的最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向别人表示尊重的最好方式。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把自己变成一个好听众,鼓励对方敞开心扉,淋漓尽致地吐露出心中的话,你就能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社交“明星”了。专家提示只要将人际关系融洽的人和人际关系僵硬的人做一下对比,你就会明白,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人际关系越理想,因为倾听是与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能够耐心地倾听别人谈话,等于就是告诉对方,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讲话的人。著名的查理·艾略特说:“成功的交谈一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这是最重要的。”

024 学会助人为乐,孩子将获得更多的帮助

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呢?每天对他进行对错的教育,而且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以便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多参加团队活动,比如做一些义务劳动,这类活动都能教会孩子助人为乐。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什么东西呢?他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把自己已有的最珍贵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指的是他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幽默——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所有东西的表情和表现给予别人。在他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的时候,他也增加了别人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别人的生活。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存感,他会提高别人的生存感。他不是为了接纳才给予。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快乐。在给予中,他不知不觉地使别人身上的某些东西得到新生,这种新生的东西又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真诚的给予中,他无意识地得到了别人给他的报答和恩惠。”我的邻居中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活动困难而十分需要帮助。几年前,我就开始让我的两个儿子帮助老人。下雪的清晨,孩子会早早起床,将老人房前和路边的积雪铲净。而我则向孩子们解释这样做就是帮助我们的邻居,如果老人给他们钱的话,他们是不会拿的。孩子们也因能照顾邻居而感到自豪,同时,他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现在孩子长大一些了,他们仍然主动帮助邻居老人打扫庭院。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他们失去照顾、关心别人的机会,有的孩子甚至很少想到要帮助别人。可这根本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孩子形成优良的品格,不利于他今后进入社会与人相处,甚至会妨碍孩子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

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对助人为乐没有明确的认识,更不懂它的社会意义。可是孩子都是极富同情心的,他们的同情心即是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基础。助人,就是施予但绝不求任何回报,因为帮助别人并感到快乐,这就是生活给予“助人”的报酬。同时助人也是对人们财富的一种肯定,是对财富最有力、最深刻的肯定之一。

上哪帮助别人?该帮助谁?只要是敞开心扉帮助别人,需求就会找到你。也许是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朋友打来的一个电话或是街上无家可归的人,也就是说“助人者欲服务之时,即有助人之事可做”。

我们要给予别人什么帮助?要给予他们我们所拥有的。有时是赠人之言,有时是金钱,有时是鲜花,有时只是一句鼓励的话,有时是我们的才智。专家提示一个懂得帮助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也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所以,父母要积极地培养孩子帮助他人的好品格,尊重并鼓励孩子去帮助他人。

025 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通常认为6~12岁是培养孩子竞争力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各种竞争结果都特别敏感。所以父母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竞争意识,就是人们对外界活动所作出的奋发、积极、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产生竞争活动的前提。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就一定要鼓励孩子参与竞争,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苗苗向来争强好胜,赢了就洋洋得意,输了就大发脾气。上大班以后,更爱事事占上风,总爱和同伴比,如家里玩具有多少、踢球踢得多远,每每都要胜人一筹。有一天他竟然得意地对我说:“我换牙了,军军没有。”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最让我感到矛盾的是,处处争强好胜的苗苗固然不好,但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孩子将来必然要进入好的学校,参加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和同伴展开竞争,如果淡化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会不会影响他将来在这个竞争社会的生存能力?这些都是我心中的矛盾,所以,我无法给孩子明确的教导。

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父母要启发孩子正确认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竞争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竞争者之间不仅是对手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发扬社会主义的协作精神,珍视友谊和团结。对于孩子来说,在集体活动中参与本身比任何的获胜都更为重要。

1 培养孩子健康的竞争心态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培养孩子健康的竞争心态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过程中,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自私的、狭隘的,竞争者应该有广阔的胸怀,在竞争中不应该做狡诈、阴险、暗中算计的人,而是应该成为,以实力超越其他人的人。竞争不排除有协作,而没有良好的集体信念和协作精神,即使是单枪匹马的强者也是孤独的,并且不容易成功。

而一味追求打击对手、击败别人的人,容易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形成,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竞争意识。同时,一山更比一山高,总是追求超越别人的人,当尝到失败的体验后,就不能承受,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应该多引导孩子和自己作比较,从实际出发,以自身为基础,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困难作斗争,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不断地超越自己。

2 让孩子进行良性的竞争

父母在对待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方面,应该倡导良性竞争,从而教育孩子懂得良性竞争的原则。

良性的竞争包括几个方面:公平、公正、公开,另外,就是让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合作。所以,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创造发展这个世界不仅要有竞争,同时也要有合作,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合作。而那些在竞争中不会合作的人只能被孤立,同时带来了同学关系的紧张,给自己平添了很多烦恼,对今后的生活和事业都非常不利。

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和原因

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1. 虽然主动参与尝试,但经不起挫折,情绪易波动,容易泄气。2. 胆小怕事,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不敢尝试,更不会主动参与集体活

动。3. 在受到挫折以后,虽然情绪没有波动,但是盲目行动,不懂得想

办法克服困难。

缺乏竞争意识的原因:1. 父母过度保护。2. 人际交往简单,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情感,不知道和

人交往的方法。3.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耐力比同龄人较差,同时获得成功的概

率小,对于成功也没有兴趣。4. 孩子的活动内驱力受到了抑制,因而大大地降低了孩子对外界事

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做事不积极。5. 胆怯,缺乏勇气。6. 自卑,认为自己不行。7. 懒惰,不想也不愿动脑筋,没有动脑筋的兴趣。专家提示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时候,一定要有远见,因为孩子具备竞争意识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和同学比学习、比思想、比团结、比纪律。

026 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人无法孤立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必须与其他人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而合作就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同奋斗努力,各尽其能,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享受胜利的劳动成果。

合作能力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了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赢得长远的发展。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比较任性,与人合作能力较差,渐渐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我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获得口算比赛的第一名、书法比赛的第二名,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科科都是优秀,这样的成绩,令我和他爸都非常满意。但是他的非智力因素让我一直很担心,主要就是:不主动和人交流,也不知道和人合作。说起来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从上幼儿园一直到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同学们都没有来家里玩过,也没有同学邀请他去同学家里玩。平时在我说哪个小朋友很优秀的时候,他要么就是一声不响,要么就是躲到一边哭了起来。平常也是他一个人在家看看电视,写写作业,让他去同学家玩,死活就是不愿意。在学校里他也是一个人,很难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不管我和他爸为了他多么辛苦的工作,也没听过他一句安慰话,或是主动地帮我们做事情。这就是我的孩子,虽然聪明但不讨人“喜爱”。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人与人合作,才能获得生存空间,也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永不被淘汰的人都是善于与人交往的人,人的合作能力主要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幼儿期对于孩子的这种能力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合作能力就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分担共享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协同活动的能力。人是通过活动来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而且人的发展实现要以活动为中介,因为只有活动才能构成交往,人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而活动是个性形成并发展的中介,活动形成个性,活动中体现个性。所以,培养孩子的相互合作能力要通过活动来实现。

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要注意将孩子喜爱的各种活动进行分类组织,明确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相互合作能力的目标。

美工活动中的目标:能与同伴分用材料,并相互讨论构思内容,合作性地完成作品。

音乐活动中的目标:能和同伴一起演唱、表演,相互配合使用乐器。

语言活动中的目标:愿意和同伴交谈看到的东西和内容,同伴间能够讲些简单的故事、儿歌,互相开展语言游戏。

老师、父母在指导孩子活动的时候,不妨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教育。1. 培养孩子相互合作的意识,在学校中,这些小皇帝、小太阳,都

不能从以前的“唯我独尊”“独霸天下”适应集体生活,所以这

就需要老师和父母的耐心教育。所以,父母或老师可以用歌曲或

故事形式的活动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友爱。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

子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一件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让孩子懂得

什么是合作。一把筷子折不断的故事能告诉孩子,团结就有力量,

只有大家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2. 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首先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合作

的需要,例如:进行角色游戏。在小组竞赛中,如果小组相互配

合就会取得成功,相反,就完全不会完成任务。所以这就促使孩

子必须提高合作能力。其次,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使用

礼貌用语,尊重他人。3. 给孩子创造多种合作的机会,分享合作的成果。专家提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和他人一起生活,在当今的社会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提高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见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这需要老师和父母做个有心人,一同合作,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

027 培养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主要的表现就是原谅别人的过错。而这种感情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宽容,是健全人格必要的因素,只有学会宽容的孩子,才能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才会有爱心,成为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受人欢迎的人。那时我还在国外的一家度假村中担任中英文翻译。有一天,在度假村的大厅里,我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四五岁的西方女孩,饱受惊吓的小女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后,我才知道,原来在儿童网球课程结束以后,孩子较多,而因为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将这个孩子留在了网球场。等工作人员发现人数不对的时候,马上赶回网球场,将这个孩子带回来。因为孩子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受到了惊吓。等孩子的妈妈出现以后,只看见自己的孩子哭得很厉害。如果你是这位孩子的妈妈的话,你会怎么做呢?是痛骂这个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投诉;或是生气地将孩子带离,从此不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我看见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孩子,并理性地告诉孩子:“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感到非常的难过。她不是故意的,你现在必须安慰一下她!”只见那位孩子亲亲蹲在她旁边的工作人员,并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谢谢你找到我。”

孩子宽容之心的最主要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也是从父母那里学习了待人接物的方式,父母的大度、宽容、遇事不斤斤计较,与同事、邻里等关系融洽,都教会了孩子怎样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孩子也会变得好善、宽容、乐于与人相处。所以,父母不妨通过下面几点来锻炼孩子的宽容心。

1 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接受人人都有缺点的现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这也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之间相处,和朋友之间相处,完全没有必要要求别人完美。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道德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孩子就要理解。而且对于朋友的不足和缺点,当同学心情不好的时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我们没有必要计较。多给人一次理解和宽容,同时也是给自己多找一份好心情,让自己在个性完美的道路上又迈向一个新台阶。

当然,宽容待人,并不是怕人,更不是懦弱、盲从、人云亦云,这一点,父母必须向孩子讲清楚,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知道对错后对朋友、同学的让步,不是对坏人、坏事等妥协。所以,孩子没有必要对得寸进尺的人、坏人宽容。

2 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就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只有在孩子与人交往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缺点,而学会容忍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就能够与人正常的交往,友好的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快乐。比如,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庆贺同伴成功等等。这些都能使孩子获得友谊,同时自身也能够得到进步。

在孩子和同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地对待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弱的同伴和自己竞争。向强的同伴学习,向弱的同伴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能学会和竞争对手合作。专家提示训练孩子宽容之心的方法有很多,要从孩子个人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气质等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028 责任感和人际能力的关系

责任,就是你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当你犯下错误的时候就一定要承担后果,并履行你做出的承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将来的社会中是不会有出息的!所以,好孩子就一定要有责任心,应该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不要做一个逃避责任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对孩子太多溺爱,担心他们不能将事情做好,所以一味地包办,长此以往让孩子缺少了韧性。其实,父母不让孩子为家操一点心,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责任心,而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有所作为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培养他的责任感,让他学会面对挫折,敢于负责,这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有个10岁的小女孩,负责倒家里垃圾已经有5年了。她5岁的时候,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倒垃圾的铃声,她就提着垃圾去倒。父母也一直维持着让她参加劳动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她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情加以表扬,说她勤快、能干,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得到了人们赞赏。同样,也激发了孩子的自豪感,逐渐地形成了习惯。

一个人的责任感往往都是在和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巩固的。同时,人在交往中也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有责任感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所发展。当孩子在学校当值日生,主动为其他同伴服务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用赞许的态度鼓励孩子,千万不能怕孩子吃苦而迁就他。只要孩子有能力去做,能够承担责任,父母就不要阻止他。父母不妨传授孩子一些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孩子就会更好、更快地做事,使得他承担责任的体验也会更加的丰富。

责任心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极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没有责任感,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希望;如果一个企业领导和职工都没有责任感的话,这个企业早晚都会垮台;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这个人就是不可信任的,别人也不会和他交朋友。孩子的责任感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世纪的命运和面貌。

作为父母,不妨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让责任感时时刻刻与孩子为伴,这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专家提示孩子从小就需要有责任感!父母在教育孩子责任感的过程中,是漫长而艰巨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逐渐地培养孩子成为有良好责任感的“小主人”。

029 建立真正的友谊

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曾说过:“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友谊,不用他人恳求。”

现在有许多人不相信友谊,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不存在的,其实,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考验的。管仲和鲍叔牙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投缘。两个人曾合伙做买卖,因为管仲家里穷,拿不出多少本钱来,但是鲍叔牙不在乎。如果买卖赚了钱的话,管仲要多分一些,鲍叔牙也心甘情愿。因为他知道管仲不是贪钱,而是穷得急等着钱用。而且他俩也一同当过士卒,打起仗来,冲锋的时候,鲍叔牙在前,管仲在后,败退的时候,管仲在前,鲍叔牙在后。别人都说管仲是胆小鬼,但鲍叔牙却替他辩护,说:“管仲是个独生子,同时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等着管仲侍奉,他可不是胆小,他是一个做大事的人。”管仲曾经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后来,尽管管仲得罪了齐桓公,但鲍叔牙还是在齐桓公的面前力保管仲,并推举其当了齐国宰相。当管仲病重临死的时候,齐桓公到其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宰相,管仲并没有推举鲍叔牙,并且说:“鲍叔牙为人贤良,但过于疾恶如仇,不是当宰相的料。”后来,一些小人将这些话传到了鲍叔牙的耳中,本来是想挑拨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没想到鲍叔牙却说:“管仲说得没错,如果让我当了宰相,我首先就会把你们这些小人杀净。”

真正的朋友,首先要求的就是彼此之间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任,如果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友谊。真正的朋友可以从来不将友谊挂在口上,但是会将对对方的信任时时刻刻的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足够了解对方,并且不会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些什么,而是为对方尽量地做一些能够办到的事情。

而孩子之间的友谊就是在共同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地建立和深化的,所以,父母不妨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培养孩子间的友谊。

1 创设交友环境,让孩子能在和伙伴的交往中产生友谊

多数的孩子都十分乐意和同龄伙伴相处,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结交一些朋友,并且可以带孩子到邻居或是同事家做客,让他和一些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当然,也可以让小伙伴到家中做客,并且提供一些书籍或是玩具为他们创造好游戏、活动的空间。如果有条件的话,父母应该让孩子及早进入幼儿园,这样可以结交更多的同伴。当孩子有了朋友,就会一起游戏,一起欢乐,相互依恋,从而产生密切的关系,这样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2 规范孩子的行为,让伙伴喜欢和他交往,保持友谊、友好相处

孩子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所以,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常常“碰壁”,例如:孩子到邻居家玩,因为说话不懂礼貌,不听邻居家大人的话,还乱翻人家的东西,引起了小伙伴的反感,所以就不愿意和他交往了。因此,父母在规范孩子行为的同时,也要督促他改掉坏毛病,告诉他交友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并加以指导和训练,从而养成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成为受伙伴欢迎的人。

3 教育孩子珍惜友谊、发展友谊

孩子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而当孩子间发生争吵以后,父母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因此就断绝孩子间的往来,而是要采取劝解的方式加以疏导,并帮助他们从自身上找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就一定要让孩子主动赔礼道歉,鼓励他和伙伴和好,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孩子关心并帮助伙伴,如伙伴生病以后,要提醒孩子主动地关心探望,拿自己心爱的东西和他分享。教育孩子不要在交往中处处占上风,要尊重伙伴、体谅伙伴,当然还可以互赠一些有意义的礼物,如自制的一个玩具、画一幅画等等,从而不断地发展孩子间的友谊。专家提示爱默生曾说过:“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也就是说,友谊能够增进快乐,并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忧愁。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像多了一份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了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人的一生能够有一些良师益友,那真是应该值得好好珍惜的事。

030 让孩子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孔子家语》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总会对自己有帮助的,因为仅仅相信自己,是不够的,而我们也应该相信别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漫漫人生路中,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是完美无缺的,不会犯错误呢,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一些小的坎坷和折磨,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改正,那么你就能尽量地做到完美。

一个善于听取别人忠告和意见的人,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做最优秀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鹰王和鹰后为了能够躲避人类的猎枪,所以就从遥远的地方飞向远离人类的森林,最后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颗高大、繁茂的橡树,在上面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繁衍后代。鼹鼠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忠告:“这颗橡树并不是安全住所,他的根茎已经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可能,希望大王和王后不要在这儿筑巢。”鹰王和鹰后听后觉得可笑,并嘲讽地说:“这还真是怪事,我们是什么身份,竟然需要鼹鼠来提醒,你这个每天躲在洞里的家伙,就知道吃了睡,那按你的意思,我们老鹰的眼睛就不锐利吗?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干涉本大王的事情?”鹰王根本就瞧不起鼹鼠,就立刻开始筑巢工程,并在当天就全家搬进去了,不久后,一窝可爱的小家伙出生了。一天清晨,正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富的早餐飞回了家,然而,那个橡树已经倒了,自己的子女已经全部摔死了。看着眼前的情景,鹰王非常悲痛,放声大哭起来:“我怎么这么不幸啊?竟然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给了我这么严厉的惩罚。我从没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么准确,真是怪事!”鼹鼠谦虚地说道:“你想想,我就在底下打洞,对树根十分了解,它是好是坏,有谁能比我更了解吗?”

别人给予的忠告很可能都是经过实践得来的。如果只是随便听听并不付出行动,那么忠告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而已,就不具有指导或是警示的作用了。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这样说过:“个人的智慧和知识总是有限的,只凭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不一定能有正确的判断;而错误的判断,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失败。如果这种失败只使一个人痛苦,还算万幸,但是,如果波及周围的人或使社会蒙受损失,就十分严重了。有许多人就是由于把别人的忠告当耳边风、把别人正确的知识经验抛之脑后,所以,他的悲剧是注定的,即便现在不出问题,今后也定会吃到苦头的。”

一个善于听取别人忠告和意见的人,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做最优秀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很多时候,个人脸上的灰尘、身上的缺点,自己是不容易发现的,只有通过别人的忠告,自己才能发现。有一家很有名的咖啡屋,它的每张桌子的号牌上都标着征求意见的字样,“咖啡屋是我的,也是你的,如果你满意,请邀约你的朋友;如果你不满意,请告诉我们!”结果,顾客不断地提意见,不断地邀约新旧朋友。而咖啡屋在集思广益下,不断地改进设施和服务水平,从而迎来了更多的顾客,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

尽管现在很多孩子都难听进去别人的忠告,尤其是那些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生活、学习上都是一意孤行,这让很多父母都伤透了脑筋,人生中有很多的歧途,如果让孩子继续偏执下去很容易走进死胡同,所以,父母应该尽力地引导孩子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和忠告,然后再进行行动。

从现在起,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做一个善于采纳正确意见的人,练就一双听取忠告的耳朵!专家提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有益、合理的成分,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损失,取得好成绩。所以,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个有志者应该具备,也是必须具备的品格。

031 激励人际关系的“竞争”

“对手”并不是永远的“对手”,他也不是某些人所谓的“敌手”,有的时候,“对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和伙伴。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着竞争和多重合作的时代,对手和伙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一个人离开了“合作”,就很难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应该说,谁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耀眼的明星,威名赫赫的英雄,使得他的人生波澜壮阔,有无比的幸福。所以,很多父母都给孩子充足的学习机会和上进的动力,即使过程需要很多的钱财。

然而,许多父母往往都忽视一个能够激励孩子的有效办法,那就是让孩子或是为孩子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女儿毛毛,现在已经5岁了,吃饭还要别人喂,做什么事也都是慢悠悠的。有一次,我回老家和父亲说起了这个问题,父亲说:“小时候,你们兄妹几个在一起,有好吃的都是抢着吃,你若不吃,你的哥哥会马上都吃掉。”从父亲的话中,我马上想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引入”一个竞争对手。哥哥、嫂子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于是,我就将他们的儿子军军带回家玩两天。两个孩子在一起,非常高兴,吃饭的时候,也是很快就吃完了,根本就不用担心先前的问题。在搭积木这类益智玩具上,我采取了奖励的方式,谁能最先完成规定的形状,就对谁进行奖励。这样孩子也再不像之前那样干什么都是慢悠悠的了,而是积极地开动脑筋,把积木搭得又快又好。在和毛毛相处的过程中,军军把男孩子的那种睿智和果敢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妹妹的认真仔细形成良好的性格互补。竞争的过程中,两个孩子都不甘示弱,获得“第一名”也是交替集体上升的。所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也就没有进步。

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战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辉煌的一面,但就是因为不再寻找对手了,而逐渐地黯淡下去,而许多原本就普普通通的人,从来不为自己寻找对手,所以在社会的大舞台中,一生都了无声息。所以,给自己找个对手吧。

当然,让孩子知道对手并不是盲目地寻找“挑战者”。一定要清楚地明白,我们找的是“对手”,并不是“敌手”。而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时之能就八面威风,四面树敌,也绝不是将对手打倒在地,急于分出高低或是胜负,而是要在竞争中学习,使自己有所进步。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妨给自己找个对手,作为使自己优秀的参照物,来不断地激励自己、强壮自己、锤炼自己。让自己在不断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将得来的教训和经验作为自己不断成长的养分。

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以致日后的工作中,父母都应该教育孩子时时刻刻找一个优秀的对手,不断地激励自己前进。

一般来说,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少都会有些和同龄人攀比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在乍看之下不应该提倡,但如果父母运用得当的话,这将会为孩子日后的事业起到惊人的作用。

现在很多孩子都因为家庭生活富足,而缺乏和他人竞争的意识,或是意识不到为自己找个竞争对手来激励自己成长。

所以,父母应该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使他积极主动地为自己找个竞争对手。专家提示从哲学方面来看,世间万物都是联系并矛盾的。所以,在给自己找对手的时候一定要以联系、矛盾为前提,因为这种主动解决矛盾的精神,体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也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向命运展示一份美丽、一份坚强,整个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032 榜样促进孩子交际能力的增长

榜样,是寒风中一件温暖的风衣,迷茫时一盏指引的明灯,沮丧时一条呼啸的长鞭。榜样是一种激励、一种竞争,同时也是一种指引。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孩子都应该找一个优秀的学习榜样,这样才能让他在竞争中锤炼自己、充实自己,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有一个本来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白磊,但是因为最近迷恋上了网友就经常去网吧,甚至旷课去打游戏,有时彻夜不归。人也因此面黄肌瘦,无精打采,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班主任对此非常担心。就找白磊的父母谈话,得知,白磊的父亲在外开出租车,而妈妈平日闲得无聊,就找人打麻将,常常都是一宿。白磊的父母也感叹,原来孩子特别懂事、听话,因为早年家里不富裕,孩子跟我们吃了不少苦,现在也是享享福的时候了,所以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老师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如果孩子在父母这里得不到关心和爱护,又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他怎么可能会茁壮成长呢?经过多次地交流沟通,白磊的母亲也意识到,自己该在这段空闲的时间里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一下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但是妈妈的榜样做了,而孩子会以妈妈为榜样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渐渐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安心地回到了课堂,全家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这样的孩子。他们平时随波逐流,贪玩懒惰,忽然某一天因为某件事或被某个人打动了,就开始勤奋起来。其实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不得不承认,榜样对于孩子的指引能力有时要超过父母的教导。

别看孩子整天碌碌无为,好像没有目标,永远都进步不了。其实如果能让孩子有一个优秀的学习榜样,可能会使孩子有所改变。要知道孩子的可塑性和模仿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父母不妨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来引导他们尽早地找到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有了榜样以后,孩子就会为自己树立奋斗的目标,而在这种榜样力量的作用下,孩子就像雄鹰一般,冲向更高处的蓝天白云,不断地努力,终于能够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看见更高、更远处的美丽风景。

在学习和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找个学习的榜样,这样不仅起到了优秀参照物的作用,不断地激励孩子吸取榜样的优点,锤炼自己、强壮自己,还能让孩子不断地迎接机会和挑战,将其中的教训和经验作为自己不断成长的营养。专家提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强中自有强中手”。在孩子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扩大范围,让他寻找更多更优秀的榜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获取优秀成绩实现理想,从而离最高处也越来越近。

033 培养孩子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好品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生活在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电影明星徐帆说过一句话:“我从不把‘完美’二字用于人,因为只有优缺点并存的人才能叫做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会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很难。从现在的孩子里,我们能够轻易地找出自私的孩子,看不到别人优点的孩子,而这些孩子眼里看到都是别人的缺点。在第二次海湾战争危机时,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周边部署完毕,几天后就可以进攻伊拉克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却决定只身前往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最后调停终于成功了,从而避免了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爆发。当安南先生回到美国的时候,一下飞机,就被记者围住了。“安南先生,是什么让您在所有人都认为会战争的地方,看到了熄战的希望?”“请问秘书长先生,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只身前往巴格达的呢?”“……”面对记者的众多问题,安南先生是这么回答的,“先生们,女士们,你们的提问让我想起来我中学时代的一堂课”。安南先生面对众多满脸露出困惑的记者,平静地讲述着让他终生难忘的那堂课:在非洲的某间借宿学校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说:“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严肃地教训学生说:“难道你们谁都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只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的你们可不要这样!”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老师这时又拿出了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这次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老师告诉安南说:“做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看问题要眼光独到,别人看见的是黑点,你看见的应该是白纸。”安南先生谨记老师说的话,总是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最后安南先生深情地对记着说:“是中学老师的那堂课驱使我前往巴格达。”

当孩子犯错以后,父母可以问孩子,在同学之间,在同样的事情上,谁能做得比你好。这就是拿着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同时还能改变他对同学的看法。

树立目标,努力追赶

在学习上,父母可以让孩子在班级中寻找要追赶的目标。当定下目标以后,可以多和那个同学交流,看人家是怎么学习的,自己也可以模仿。这样,就是利用孩子的好胜心,促使他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到自己的身上。

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很多孩子的心理状态都不稳定,考试时发挥也有时失常。父母可以让孩子向别的同学请教调整心理状态的秘方,之后再不断地鼓励孩子,“别人能够做到的,你也一定行。”

结交朋友的“优点”

在交友方面,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朋友的身上找到比自己强的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