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我辅导的毕业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3:38:15

点击下载

作者:王红卫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书语——我辅导的毕业设计

书语——我辅导的毕业设计试读:

演绎时间的戏剧——读红卫的教学“书语”

吕敬人

与红卫共事教学,同心、同力、同行,与同学们同享书卷梦,其乐无穷。2012年我65岁退休,依依不舍地告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传系书籍设计教学团队的赵键和红卫,我们十数年来的共识和默契令人难忘。红卫新作《书语——我辅导的毕业设计》即将付梓,让我写序,实不敢当。但作为好友同道,颇有些感受,数叨几句聊表敬意。

不事张扬,踏实践行的红卫老师,有着25年的教学坚持和大批优秀作品问世的创作经历。由于教学理念清晰、教学方法专注、教学手段从容,红卫的优秀学生实在不少,他们的毕业设计精彩夺目,编入本书虽仅十几例,但本本选题切入视角独特,构架体系完整,概念语法得当,执行过程严谨,编辑设计用心,书戏书语各显风采,可见红卫的用心和不同一般的教学功力。

书籍不是平面的载体,而是由层层叠叠的纸页累积而成的舞台。随着书页的翻动,图文信息在页面中呈现时间的流动。书籍设计不是仅仅完成书的装帧,它还包括全书文本内容整体概念的运筹,信息由始至终、由表及里的“时间戏剧”的演绎。红卫教授同学们明白文本的阅读结构是柔软可塑的,书言书语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创想自由述说,书籍设计要超越传统三次元的思考,加入书籍阶梯式、层积式的时间性设计观念,这是装帧者既意识不到,也不可能承载的工作负荷。这是一种意识,掌握“书语”是构筑诗意阅读的组织法,并可运用于纸面载体之外的新载体设计之中。

红卫将这一设计“书语”意识和教学思路贯穿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始末。本书介绍的例子可见一斑:如王翔的《线》中“线”所承担的叙述维度;贺婧的《贝聿铭》解析建筑空间与光影流动的关系;王琛的《高山流水》用古琴指法音符呈现乐声的律动;夏辉璘的《城市年轮》记录一座城市的变迁,似乎让人听到时间的呼吸;闫超然的《二十四节气文字符号》表达了季节四时轮回中透视中国文字的灵性;郗恩延的《捣腾》解读潘家园众生相把玩人生的故事;沈姗的《城门城门几丈高》触摸南京城门天象星斗的空间意象,感悟城阙文字符号的时间转移,他为同学们开启一个个新的着眼点:挖掘书的不同题材、采集各个门类的信息符号、针对内容采用不同的叙事语言和语法,强调书的物化、五感的形态感受等,他让同学们把精力全部用在文本饱满、丰富、生动、诗意传达的阅读中去,获取超越平面设计“书语”概念的时空体验。

红卫的教学成果,令人敬佩,也给予我们诸多的思考。正如他在书前所言:“打破一般意义上的常规思维模式,以书籍这个载体传达出设计者独特的观点和视角,鼓励实验性的概念设计,并赋予鲜活的个性在综合设计的过程中,深度领会‘阅读’这一信息传播的本质。”他思考书籍教学的成败和未来,并锲而不舍地实践着,这是一位痴迷教学且永不止步的教育工作者的操守。

做书者,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本书中的每一个实例通过不同的“书语”讲述着语境各异、语法别样的做书故事。阅读此书,对于从事书籍设计教学的同人和正在学习设计的同学们来说一定会受益良多,尤其会为参与设计学科毕业创作辅导和毕业创作实践的师生带来颇多启示。相信这也是红卫老师出版此书的期待和愿望吧。吕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教授国际平面设计艺术家联盟(AGI)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社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书·树

王红卫

书籍作品的设计过程如同树木从种子到成长壮大的过程,设计创作由心而发,并赋予其生命的灵性。这样的设计信念不仅在教学中,在自我作品的实践中,也至今还在体会。书魂树影,生命的诞生和成长总是很相近、相通。

之所以要给书籍作品冠以生命之名,是因为它的构思、创作、物化远远不止于平面的布白与拼凑。在翻阅时,感受不同内容、材料、工艺带来的特有信息,令人精神愉悦,触动心灵。书籍慢慢流露出的内在能量,独具气质,意味深长,使其不是生命更似生命。

毕业设计选择书籍作品创作,要选择自己内心最渴望的题材,不止于简单的版式编排,还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鼓励创新、不循规蹈矩。

首先,强调“大书籍”的概念。学生关注当代艺术潮流和对社会敏感话题的思考,四年的专业学习通过书籍这个载体传达设计者独特的观点和视角,鼓励实验性的概念设计,并赋予鲜活的个性,同时也强调书籍本身所独有的传达方式。

其次,强调“信息的阅读设计”。其作品可以是传统纸质载体的书籍,可以是结合数码载体的电子书籍,还可以是完整的信息图表设计,甚至可以仅选择一套单纯的字体或图形符号去研究,通过其应用的延展性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整体设计。在综合设计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能深度领会“阅读”这一信息传播的本质。

最后,强调“深度和广度”。书籍设计是内容编辑与视觉传达综合设计能力的体现,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使作品经得起推敲、品味。深挖选题的内涵,强调所属领域的专业性,准确地表达,而物化实现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不择手段”的。

自编、自导、自演的编辑设计过程,造就深度的领悟、惊喜的悸动和无穷的回味。感悟书籍设计的过程,就好似一棵树的成长:种子—萌芽—扎根—壮大—枝繁叶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老师和学生都很重视,在这半年的创作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会经历破茧成蝶的痛苦、纠结和重生的喜悦。

毕业设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确立选题(原始发想阶段)

这个阶段如同在甄选优良的种子,在精心培育前拥有存活率高、品质优良的种子很重要,是为树立正确的方向打下基础。做书跟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很像,内容不同的书籍都有它自身的面貌,没有复制、没有克隆,我们是在用人为的力量创造自然体,就如同世界上不会存在一模一样的种子。

我们说毕业设计的创作是相对自由和舒展的,没有社会市场条条框框的禁锢,不受成本核算的制约,选题的确立只有一个标准,存在的现实意义最大化。毕业设计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物色到好种子也是本领。要拥有发现的敏感度和正确的判断力。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以小见大,主次清晰。

有延展的空间,又留有余地。

拒绝空洞、表面。表达内心深处真情实感。二、构筑框架(中期深入阶段)

种子发芽,一切的与众不同就从现在开始,基因的传承、重组、发展造就了不平凡的开始。

好的书籍设计师知道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在感情的层面上触动人心,知道如何让字体讲述故事,如何让色彩创造情绪,如何让版面释放信息,如何让图像传达内心。中期阶段是具体的安排和设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元素的单纯性

书籍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设计者往往很容易陶醉在个人风格的构建上,盲目表现使很多元素与主题完全不相符,书籍整体杂乱无章。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陷入元素设计,迷失书籍主线,因此宏观控制力显得尤为重要。好的设计所传递的信息是单纯有序的,要更多关注整体视觉元素的统一,准确体现内容,从而吸引读者的注目与解读。

2.书籍整体的节奏与韵律

书本在翻阅中独显它的魅力,其节奏韵律好像魔术,变幻莫测却有着科学的招式招法,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容,意料之中的揣测却有着意料之外的惊喜。好的节奏韵律能传神,能造势,也能入境。细心把握,精心安排,会受益其中。

3.书籍的空间

书籍的博大甚至可以容下宇宙,它是一个静态与动态变幻流动的空间体,是一个立体思维空间。当打开书本,翻阅页面,即呈现给我们书内空间。而合上书本将其置入环境之中又给了我们一个书外空间。不同的视线流,产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感,每一页平面的经营成就了一个整体的空间概念。

4.细节的推敲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图形,一个符号,一个数字,一条线,一个标点,在书中都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是恰到好处的精彩还是画蛇添足的无趣,全靠设计者自身的修养,应给予细节必要的关注与推敲。

5.文字图形的完美统一

汉字的美不用多说,它是东方人的价值观和审美的体现。字的表情丰富,要区别对待标题字、正文字与注释字等,在选择适当的字体之后,由于汉字独有方块字特性,还应注意字号、字距、行距、字体灰度的恰到好处,西文字体也有其独特的线性规律,中英文字体混排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横排与竖排等特点,整体形成版面语言,看似最基础的版面设计也挑战设计者的审美素养。三、物化实现(后期制作阶段)

选择材料、确定工艺、精良制作。2008.10与吕敬人老师带领学生赴韩国成均馆大学学习交流结束纪念

参天大树非一日长成,它离不开精心的浇灌、除虫、施肥和修枝,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一阶段则顺理成章。

书籍物化的过程,制作工艺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纸张、材料、工艺同样是设计者的灵感源泉,从整体视觉感受材料微妙的选择和合理的搭配,我们要求学生首先尽可能掌控设计的全过程,对材料(各种类型的特种纸)、印刷工艺到后期加工做到心中有数,把握不同材料之间微妙的变化,合理选材。反复实验,在设计的过程中去享受这些材料所呈现的不同气息、不同感受。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完善材料与技术的品质与品格,从而使书籍作品本身更具内在的能量。在现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同时,多多体验亲自动手制作手工书籍的快乐,感受手工书籍所带来的不可复制的人性之美。

清华美院书籍设计教学有自己多年的传统,从专业基础到专业设计教学有着完整的教学体系,在传承老一辈书籍艺术家品格的基础上,强调编辑思想,利用国际交流、社会实践等,使学生深度理解东西方文化所传达出不同的书籍之美、信息之美。

设计是有序而充满灵性的人性化创造。好的设计师对美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与疑问,并总能从中挖掘出更深的内涵。书籍艺术设计,虽只是视觉设计中的一个学科,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博的空间,正如大设计的系统化概念一样,书籍设计也是一门系统化科学,真正理解吸收并做好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认定并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热爱书籍艺术的学生都在这个领域里有所作为和发展。

在书籍孕育、诞生的过程中,学会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悟,赋予书籍之生命。书魂树影,不似生命,胜似生命。

线 2009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当我想以这个主题,为我的母亲做

一本书,作为我的毕业设计时,这

首诗就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游子手中线,慈母案头书。”从中

我找到了将母爱这一主题进行视觉

化表现的原始的思路。王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04级毕业后,创办艺术培训机构1/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之初,我就决定为母亲做一本书,做这本书的目的是:第一,对母亲多年养育的一种回报;第二,对自己大学几年学习的一个总结。但是,做什么?怎么做?想表达什么?是开始的一个问题。我想表达母亲对我的爱,表达我对母亲的爱。这就出现了两个角色,一是母亲,另一个是我,书籍诉说我们两个角色之间的故事。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情感是什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的。这种感觉难以形容,它是一种情结,自己心里清楚,但就是不能够生动、贴切地表达出来。每对母子之间都有爱,而我的“爱”又是什么爱?有什么特别呢?

故事发生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母亲一个人养育儿子,讲述了儿子从无知到懂事的成长过程的故事。内容安排也是以时间发展为顺序。儿子对爱的理解是:儿时母亲的爱是痛夹杂着自豪与幸福;离异后的爱是责任,是无助,是为了生活的忍耐。儿子出去上学后,母亲的爱是痛苦,是等待,是希望。而整体的爱是什么?是坚强,因此“坚强”便是我整本书故事的灵魂所在。2/资料收集

确定设计方向后开始收集素材。和其他家庭不一样,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少了些美满和幸福,这是一个母亲与儿子坚强生活的故事。

我手头上有的素材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母亲给我写的信,于是准备在信上多做些文章。一张张信纸代表母亲对我的真诚的爱,信纸上的一条条红线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仿佛是我们母子这些年的生活轨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就好像这一条条线,有相交也有平行,有平坦也有曲折。那么,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这些年是否也可以用这样的两条线来表现呢?从出生时母与子的心连心,到长大后的顽皮,再到后来离家读书时与母亲的隔阂、分离,这所有的故事和情感都可以用两条线串联起来。线条的平缓与急促、线与线之间的缠绕、分离,不同的起伏都代表了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成长阶段。于是,“线”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线的另一头是母亲

内容上另一条线索是通过母亲多年给我写的信来表现的。记录了这么多年母亲对我的点点滴滴的爱。一页页母亲的信穿插在书中,给读者真实的感觉。母亲手写的信母亲给我的汇款单3/对“线”的研究字典中对线的解释

1.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的、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如丝线、棉线。

2.在几何学中线是指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是面的边缘。美术学中对线的解释

线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线是点的延伸。其定向延伸是直线,变相延伸是曲线。直线和曲线是线构成的两大系列。线作为几何含义不具有宽度和厚度,它是绘画借以标识、形在空间中位置和长度的手段。人们用线画出物体的形状和态势。在二维空间中,线是面的边界线。轮廓线是形体在纵深空间中侧面的压缩,结构线是形体正面构造面之间的交界。母亲手写的信线的延伸

线是有感情的,不同形态的线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水平线:给人以开阔、宁静、平和的感觉;垂直线:给人以高耸、崇高、庄严的感觉;斜线:给人以向上、提升、飞跃的感觉;曲线:给人以动感、旋转的感觉;射线:给人以方向、前进的感觉;自由形态的线和粗细不等的线表达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这些丰富的情感表现比其他的表现形式更具有使读者愉悦、清晰阅读的优势。

从书籍的内容中如果把线的概念提取出来,进行放大、变化,那么线就承担起了传递内容和情感的双重任务。所以线是书籍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直观的情感传递要素。“线”索

看母亲的手掌,惊讶地发现我们的掌纹走向很像。整理母亲写给我的信,那一页页泛黄信纸上的红线那么的耀眼,仿佛生命的颜色。掌纹与红线,波澜起伏若隐若现,仿佛是我成长的轨迹线。

于是母亲和我就是两条不同的线索。同时以信纸所延伸出来的两根线条来代表我和母亲。代表母亲的线是粗线,代表我的线是细线。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儿时的故事,母亲粗壮的线条和我的线缠绕在一起,代表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儿子对母亲的依赖。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父母离异后我的情感变化以及濒临崩溃的狂躁与不安,随着成长对母亲的叛逆,我和母亲的两条线也渐渐分离。第三部分讲述的是大学后,懂得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明白了生活的道理,和母亲的相依为命。在表现上我的线条和母亲的线条又重新融合到一起。4/书籍设计细节开本

长宽不同的尺寸形成了各种开本的不同个性。一本书给读者的感受首先集中在视觉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书籍的开本和外在形象。开本决定了一本书给人带来的第一感受。我的书是做给母亲的,在每个人的心中,母亲的形象都是崇高的、光辉的,所以我的书的开本选择了380mm×190mm的竖长开本,以表现出这种崇高的感觉。装订方式

为了符合选题,运用了线装书的方式,线条与内文中的信纸的线条相结合,同时采用筒子页的装订方式,在切口部分用钢尺裁开,随机形成长短不一的线条。从书脊到切口给人一种贯穿的感觉,来寓意母爱的一种延续。《线》封面书影纸张

一本书被捧在手里,接触到皮肤的时候,会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手感和触觉,不同的材料质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我选择的封面纸张材料有一些线的纹理,质地比较粗糙,给人一种淳朴、简单的感觉。内文中有一部分是母亲的书信,我选择颜色稍微发黄的纸张,给人一种时代感,带着旧时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像珍藏多年的古物。《线》内文书影版式

书中的每页都是一张张信纸。分为三个部分,根据故事的发展变换为不同的版式。内文中每个页面都有两条线,一条代表母亲,一条代表我。两条线的粗细不同。随着故事的发展两条线进行缠绕、波动、分离的各种变化来传递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内文中信纸所形成的线贯穿书籍的始末与外在的书籍立体形态的形式意味融合在一起。字体

文字运用楷体字体,楷体又称活体,是一种模仿手写习惯的一种字体,笔画挺秀均匀,字形端正,与母亲大量的手写信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字排版方面,一般人写字的习惯是越写到最后越会向上倾斜,所以在编排时文字都向上倾斜一些,给人一种手写的亲切感。《线》内文书影5/展览现场6/我的做书体验

半年的毕业设计就要结束了,书籍设计的工程是非常艰辛的,通过选题、收集素材,图片整理,文字整理等过程,把当时的设想物化成一本沉甸甸的书。

视觉传达最重要的就是要传达信息,把作者的激情、感动、开心、悲伤等情绪通过书籍的语言传达给读者,这也是我做这本书的原因,就是想从心里来打动读者,他们在看我的书的时候,通过简单的线条、一段段简单的文字来感受我和母亲的爱。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是我相信我的作品会打动读者,能把感动带到他们的内心深处。老师评语“游子手中线,慈母案头书”,本书以“线”为表现载体,讲述了设计者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经历的三个阶段,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线为主要视觉元素,纯粹而有张力,整体性较强,一气呵成,根据情感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视觉张力,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这是一本饱含浓浓亲情的设计作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奖

贝聿铭 2008年

事实上,我的毕业设计作品《贝聿铭》既不是一本单纯的建 作品集,亦非摄影画册,而是我通过视觉的语言,结合贝聿铭的建 作品进行的编辑与再设计。这就是我在这本书的设计中尝试去做的。贺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及学士巴黎索邦第一大学当代艺术策展专业硕士、美学专业硕士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高等研究与创新阶段”书籍与字体设计工作室研究员艺术策划与咨询机构Perfect Crossovers项目主管法国国家出版与图像艺术中心馆藏展联合策展人摄影图片提供及版权所有:高波高波笔名:波木自由艺术家1/设计缘起《贝聿铭》一书,最初提供给我的是大量优雅、精致的高品质黑白摄影图片。幸运的是,委托方给我以充分的自由空间进行创作,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有别于前人做过的大量关于贝聿铭的画册。

经过几个月的踌躇与反复,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这本书最终的设计思路抛开了对贝聿铭建筑作品的评判和解读,而是从其典型的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