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必知的为人社交处世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22:17:03

点击下载

作者:孙朦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年轻人必知的为人社交处世智慧

年轻人必知的为人社交处世智慧试读:

前言

年轻是什么?

年轻的我们,不能和前辈们比阅历深厚。

年轻的我们,不能和前辈们比经验丰富。

但是,年轻是我们冲锋陷阵的资本!

因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因为年轻,没人会嘲笑我们的幼稚,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着傻傻的问题而仍不感到疲倦。

因为年轻,没有人会惊异于我们的大胆,我们可以凭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去挑战人生中所有的未知数。

因为年轻,没有人会批评我们狂妄,我们可以扬着下巴对一切困难说“No”。年轻,这永远新鲜、永远充满活力的字眼。

但是,年轻的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工作不称心,经济条件不宽裕,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报,受冤枉挨批评等等。有人会问了,我们怎样才能打破这样郁闷的情绪呢?

一个人为人处事的能力,也是情商高低的表现。善于处事的人,在社会和单位里深受大家欢迎,工作开展得顺利,事业发展通达,处处有人相助。善于处世,并非就是拍马溜须,处处讨好别人。那么,如何处世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处世之道。笔者认为,为人处事的关键所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对这类事情,如能持积极心态,心里就会想得开,心胸也就会豁达,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工作顺利,心情舒畅。如果总是想不开,越想越气,自控能力减退,情绪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现反常现象,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大闹一场,出言不逊,开口伤人,使你的人品大为降格,人际关系受损。可事后冷静下来一想,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根本不值得。

很多年轻人都羡慕成功者的荣耀和财富,却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汗水和泪水的故事。

本书着眼于现实,结合成功案例,从待人处世以及个人心态等方面,对社交处世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分析,意在让读者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懂得适时低头,但不舍弃内心的坚韧。会做人,能做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做好,让自身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干出一番事业。

第一章 做事先做人,在低调中修炼自己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攻略。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得理也要让三分

人生在世,没有人会顺利一辈子,总会与别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生摩擦,糊涂学认为:得理也要让三分。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应当实事求是,从好的方面看的同时,也应看到坏的方面,切忌感情用事。喜欢起来,什么都好;厌恶起来,一无是处。即便眼前不吃亏,将来也一定会意识到祸从口出的危害。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才能让自己进退自如。

有句话说:“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处世谨慎,临事不惊,持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得理也要让三分,这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领导批评别人,气势汹汹的,很有点“得理不让人”的味道,结果被批评者要么是毫不买账,言行举止反而变本加厉;要么是口服心不服,一肚子不开心,这实在是于事无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不可能事事顺心,很有可能你是有理的,但有理就一定要不让人吗?

个性强的人,容易动肝火,虽知道要谨慎,却熬不住性子,终使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柔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谦卑,言行显得懦弱、迟缓。而在强烈的功利吸引之下,无论强者与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为冒险鬼,自取失败。所以,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

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嚣发现后,心想,你不就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他,心中很惭愧,就主动找到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还给了陈家。《菜根谭》中指出:“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就是谦让的美德。凡事让步,表面上看好像是吃亏了,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但是让步要把握尺度,要让谦让做得恰到好处。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雅量。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旋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决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然而这次“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但怨恨的种子从此种下,也成了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刘亚丽是一家机关单位的老员工,常常以主人翁的姿态自居,在新来的员工面前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也常常“自觉”地将手中的活儿分派给新来的同事。同办公室的小王是一个听话的姑娘,开始时为她分担了不少工作,但时间长了便品出了滋味,只顾埋头干自己分内的事了。于是,刘亚丽感到很失落。

小王能力很强,很快得到领导的重视,并有被提拔的迹象。但她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爱在上班时间吃零食,并且不爱整理办公桌。桌上常常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一些文件和书籍。一次,上级领导突击检查,刚好到了她们办公室,并对小王办公桌的凌乱表示了不满。本来领导只是批评了两句,可刘亚丽听了却如同圣旨,逢人便说小王的毛病,甚至一度在总经理面前大做文章。自然这些话都免不了传回小王的耳朵里。小王明知自己有错,只得忍气吞声、发奋工作,以排除那件事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

日子久了,人们便淡忘了小王往日的小缺陷,开始瞩目她日渐突出的成绩。富有戏剧性的是,半年后,小王被提拔为刘亚丽的顶头上司。事情的变化是复杂的,当我们把对手逼进死胡同时,首先也得考虑,我们也进入了这个死胡同,也许在外面还有一个对手守在胡同口暗自窃喜呢。被你堵在死胡同的对手会“狗急跳墙”,“咬”得你元气大伤,外面又有大敌,你不死,也会蜕几层皮。这样做有何好处?

中国民间有“得理不饶人”一说,这应该是指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吧。至于生活与工作中的小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一片天,也让自己多条路!让三分,留余地,字面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至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从容自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回顾历史的经验和文学名著中人物的结局都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在待人处世中,万不可把事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一下奔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你留有一些余地,调头就容易多了。俗话说,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很有道理。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才不可漏尽,力不可使尽。在办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多用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这就像签订合同时的不可预见条款和免责条款一样。《红楼梦》中的平儿,虽是凤姐儿的心腹和左右手,但在待人处事方面,始终注意为自己留余地、留后路,既没有犯凤姐儿所说的“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没有别人”的错误,更不像凤姐那样把事做绝。平儿对于众人决不倚权仗势、趁火打劫,而是时常私下进行安抚,加以保护。一方面缓和化解众人与凤姐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势做了好人,为自己留了余地和退路。

凤姐死后,大观园一片败落,平儿却多次获得众人的帮助渡过难关,终得回报。人际交往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能够在交际圈内进退自如,而有的人却常常被动、进退两难。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与他们不善于在待人处世中留有余地有一定的关系。

给别人留余地,实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的饭碗也脆。不让别人为难,就是不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就是让自己活得轻松。这就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是做人的大智。“得理让三分”是一种修为,做起来尽管很难,但在谋事为人时须记得第一次大口吃鱼时鱼刺鲠喉的尴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一生潇洒地择畔吟诗、抚壁问天!

因此,聪明的人都善于把精明智慧放在心上,须知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不是老挂在嘴旁的口头禅,精明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人生进程中。所以,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老揪住别人的小过失不放。如果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嘴头之快而作意气之争,更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要做到有理也让人三分。

为人处事36计:

有句话说:“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能忍则忍是一种美德

佛家曰:“破我相,去我执。”说的是世界本无烦恼之事,只是每个人都太强调“自我”意识,自寻烦恼。广钦“监守自盗”这件事对常人来说是多么冤枉啊!谁又能做到心平如水呢?但广钦身正不怕影子斜,平静地处理了这件事,体现了一个高僧的博大胸怀和风范。

忍,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用心办事、心胸开阔、善于换位思考、对人生充满欢乐的人,决不会拿生气来惩罚自己。如果我们面对误解和不公平的事能理智地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泰然处之,那么我们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就会心情舒畅。所以说,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忍耐,才会有快乐。忍,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人与人交往必须先过一道关,什么关呢?忍耐关。忍什么?一是忍气,二是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愤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屈辱产生于人格上的贬低。忍气是为了求安,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正如俗话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中国人讲究处世要能够忍气吞声,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琐碎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儿愚勇,终归城府太浅。人有时大愚,小气不愿咽,大祸接踵来。人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切莫因别人的失礼而生气。谁都不愿被别人所左右,如动辄生怒,恰恰自陷于受别人左右的陷阱,不仅左右你的面部表情,而且左右了你的心理情绪。这样你最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激将法”正是如此。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

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做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大勇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则恰如其分。

忍耐作为处世艺术,具体运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压抑,另一种是遗忘。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比较自如地调节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将生活中不快的负面事件引起的不良情绪或压抑住,或遗忘掉。压抑与遗忘比较,遗忘更洒脱彻底。被迫的忍耐无疑有强行压抑的痛苦。人世间确有许多事是忍无可忍,连素来温厚的孔老夫子也曾尝“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苦味。是否可忍的关键并非在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你自己视它为多少分量。如果对生活中的睚眦怨气时时铭心刻骨、耿耿于怀,那么忍耐这一关是难得跨过去了。反之,对琐碎小事皆能视而不见、过后即忘,则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中国人以坚毅忍耐著称于世,崇奉“忍耐”是一种自我人格成熟完臻的体现。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必然要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就要运用一些处世的技巧来解决。

遇小人之害时,小心求生,忍辱求全

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必然会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困难正是磨练人意志的最好时机,只有经受了困难挫折考验的人,才能成大事。《孟子·告子下》中那一段尽人皆知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话,很好地总结了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彼岸的道理。

面对挫折、打击、磨难,应该沉着应对,不能被困难压倒。忍受挫折的方法是发奋图强,准备东山再起。

遭遇失败时,当隐忍寻机

不是有大志就能实现大志。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遭遇,所以要能够忍受失败的痛苦和遭受挫折以后的消沉,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奋斗。

在受到挫折和困厄时,暂时隐忍,修身养性,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听一听他人的意见,也是忍受挫折的一种方法。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做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于小事之中。

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做工作也就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是正确的。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事业的发展。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那为什么还总把眼光盯在其过失上呢?忍小节,就是不去纠缠小节、小问题,宽恕待人,用人之长。《劝忍百箴》中认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蚀就扔掉木材,天下哪还会有完美的良材?!(1)常记人善,不念旧恶

对于一个几乎把自己射死,又曾经保护和追随自己政敌的人,你敢用吗?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则大胆地使用了这样一个与自己有“仇”,但确实能辅佐自己的良才——管仲。在春秋战国时代,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而齐桓公称霸,全靠他的参谋管仲。

如果只是一味地考虑这个人的小毛病,那么这世界上哪还有完人呢?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大才干,不可纠缠于小过失,否则天下就没有真正的能人可用了。(2)遇事不拘小节

一个人不能事事操心,平分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处事不分轻重主次,必然徒劳无功,弄不好纠缠于小事之上,反而耽误了大事。

人的一生之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在所难免。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利,这就要看你是否有雄心壮志了。

为人处事36计:

如果我们面对误解和不公平的事能理智地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泰然处之,那么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生活时就会心情舒畅。所以说,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忍耐,才会有快乐。忍,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一诺千金,诚信做人

古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是的,古人关于信义的说法很多,孟子曰:“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而“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讲得都是信义。信用信义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虽然道理极为浅显,但是能够真正地在为人处世中处处守信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不失信于人,却很难。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准,“人无信不立”,“君子重诺”,“一诺千金”……无不昭示了“诚信为立身之本”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一诺千金”的故事想必我们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是真正做到一诺千金却实属不易。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不久便风起云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从这则故事中很显然可以看出,现在我们年轻人很容易丢失、抛弃自己的诚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今天,诚信已经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而最应该具备这个前提条件的就是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很多年前,一个15岁的男孩来到杭州胡庆余堂做学徒。在去胡余堂的路上,他的小脚老祖母颤巍巍地送他,一路上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诚信做人,规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

当学徒很苦,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清晨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擦拭摆放在柜台上的器具,然后又要服侍师傅起床,帮他倒洗脸水。

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低,除了混饱自己的肚皮就所剩无几了。

有一天凌晨,男孩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地上躺着几枚钱币,面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元钱。他很需要钱,在身边没人的情况下,他完全有条件把钱占为己有,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把钱捡起来,天明的时候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发生过多次,每次师傅见他交钱总是不置可否。

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笨小孩,做事一板一眼,不懂得变通。而且,有些学徒变着法子偷懒,他却不会。

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收集几两鲜竹沥往往要在火堆旁站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

如果按现在有些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学徒成不了大气,他缺乏商人应有的灵活和世故。

但他现在的身份是杭州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名牌药品已热销了多年。他靠的不是灵活,而是诚信和戒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多次提到他的小脚祖母。他说当学徒那阵清早捡到的钱币,都是师傅故意放在地上的,他知道原委已是多年以后。如果当时他把钱币放到自己的口袋中,他的人生肯定会是另外的样子。

都说人生的关键只有几步,其实,人生最关键的话也只有几句。

所以说,诚信既是人立足的根本,也是人成功的基础!

曾参是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也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也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为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一句话,曾参并没有忽视,因为他深深知道一诺重千金的分量。

有些时候,因为自己很聪明,对自己的承诺出尔反尔,不能兑现。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做事情要讲究信誉,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胡雪岩虽是商场中人,却并非一个见利忘义之人,时时注意维护自己在社交中的信义,从来不因为贪图利益,而背弃自己的诺言,他答应了别人的事,从不会反悔。

胡雪岩与王有龄、张胖子一道赶往上海,为海运局上一任留下的运粮问题费尽周折。经过一番努力,胡雪岩、张胖子与松江漕帮老大尤五达成协议,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官府垫付十几万石大米,以解浙江海运局漕米难运之困。待浙江漕米运到上海,浙江海运局再以等量大米归还松江漕帮。当时漕运改为海运,漕帮也遇到一些麻烦。漕帮外在力量虽然雄厚,根深蒂固,派头、场地都过得去。但尤五作为龙头老大,心中自有一本难念的经。整个漕帮自乾隆年间开始一直借债度日,当时漕帮有一批粮想卖掉,换些现银,让帮中兄弟心里有个安慰。但胡雪岩借米,还的仍然是米,不是现银。时下漕帮资金周转很紧张,但胡雪岩这位生客,又是师傅魏老太爷看重的人,实在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难处。

其实,胡雪岩也是预料到漕帮定有难处。心中盘算着,为人处世总要为人设想,别人才会尽心地帮你,于是诚恳地请尤五说出漕帮的难处,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见胡雪岩如此诚恳,尤五对胡雪岩有了一个较好的印象,于是他非常感激地说道:“爷叔,你老人家真是体谅!不过老头子已经交代爷叔,您就不必操心了。今天头一次见面,还有张老板在这里,先请宽饮一杯。明天我们照爷叔的吩咐去办就是了。”胡雪岩对尤五的回答也十分满意,心想正是因为自己的话“上路”才有这样漂亮的答复。胡雪岩转念一想,如果以为这样事情就成功了,就只能是这一次。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尤老五说的这些话,自然迫于魏老太爷的面子,既然说要帮他一定会算数。但自己既已知尤五有难处,视别人所处困境而不顾,岂不成了半吊子?

交情到此为止,没有下次了,于是胡雪岩非常认真地说:“话不是这样讲!不然我于心不安,五哥!我再说一句,这件事要你们能做才做,要是有半点的勉强,我们宁愿另想办法。江湖上行走,不能做坑害好朋友的勾当。”

胡雪岩待人真诚,慷慨大方,当即借钱给漕帮救急。这样一来,尤老五释然了,非常欣慰,向胡雪岩连连拱手称谢:“好极了,好极了!这样一做,面面俱到。说实在的,倒是爷叔帮我们的忙了。不然,我们这么多米脱货求现,一时还不太容易。”胡雪岩也相当高兴,这件事做得实在太顺利太完美了。当晚宾主双方尽醉极欢。

胡雪岩作为生意中人,不因贪图眼前的利益,而置信义于不顾,做出毁约的事情。他的“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的事,不能反悔”,为他赢得了一个生意场上的好朋友。尤五后来对胡雪岩的生意给予了许多的帮助。胡雪岩的丝业、粮食运输、军火贩卖等等无一不是靠尤五的优先运输,才做得那么顺利。更何况尤五身为漕帮老大,利用江湖上的朋友为胡雪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对胡雪岩的生意帮助很大。

胡雪岩深知,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自己说出去的话是不能收回的。因此,明知改变原来协议可大赚一笔,也不能做背信弃义的事。

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么大的事业,人品永远都是第一位,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

诚信是金,但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诚信却比金钱更贵重,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只有我们抛弃过诚信,而诚信却从来不抛弃我们,请你千万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你良知的天空!

譬如,荀子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宋程颐的“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清龚自珍的“鄙夫较量智愚间,何如一意求精诚”,以及鲁迅先生的“假如一个人还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说的好;否则,虽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会看出他暗中偏袒那一方,所表示的不过是自己的阴险和卑劣”,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不讲诚信的人,终将成为社会的败类,像过街老鼠那样,人见人厌,人人喊打。诚信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将之继续发扬光大。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拥有诚信,就拥有了那根小小的火柴、小小的绿叶、那朵小小的浪花。请记住:“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为人处事36计:“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么大的事业,人品永远都是第一位,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

把小事当成大事干

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偶然和必然的事件组合而成的,有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会使某个人成了大人物,或者是一次偶然的事情使某个人突然在大人物中变成了小人物。

在我们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小人物总是和小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做不了一件大事情。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的小的事物有一定的关系的,不是必然的结果,而是生活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态度。因此说,小事情是人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焦小事,必能升华我们自己的人生。

大的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小的事情却每天都在发生着。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的事情容易,但每天都能顺利而又快乐地去处理每一件小事情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一辈子都无怨无悔,谨慎小心,愉悦欢快地去处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那大概比做一件大事还要难。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先举一个扫厕所的例子。

多年前,原日本运输大臣的孙女,为了锻炼自己,便应聘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它。谁知上司安排她的工作竟然是刷厕所。

对于出身名门、从来没干过粗活的她,要用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这是多么大的挑战呀。而且,上司给她的要求特别高,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她自然知道“光洁如新”的意思,更知道自己干不了刷厕所这项工作。

正当她苦恼彷徨之际,一位同事出现在她面前,他一遍遍地擦洗马桶,直到马桶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表情毫不勉强。

她很激动,恍然大悟并痛下决心:“即使一生都要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厕所清洁员!”从此,她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把厕所擦洗得跟那位同事一样干净。而且,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她也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即使一生刷厕所,也要做一名出色的厕所清洁员!”凭着这种把每一件最简单的事情都做到最出色的精神,她最终踏上了成功之路。后来,她成为日本最年轻的内阁成员,她就是37岁即成为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

刷厕所简单吗?简单。但要能数年如一日地把厕所擦洗得光洁如新,就是不简单。刷厕所容易吗?容易。只要有工具,谁不会刷?但能使擦刷后的马桶里的水可以直接喝,就是不容易。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不能忽略。我们要把它们看做是需要付出全部热忱、精力和耐心的伟大事业。当你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非常好时,你就变得不简单、不平凡了。

在细节中不断完善

在荷兰,有一个初中刚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六十多年,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他想找些事情打发时间,他选择了既费时又费力的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六十多年。他是那么专注和细致,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的还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学技术尚未达到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那就是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细致地把手中的每一片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细节里找到了让自己发展的广阔空间。

还有一个坚持做好小事而成名的人,那就是米查尔·安格鲁。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为什么从这位参观者上次参观直到现在他一直忙于同一个雕塑的创作。他说:“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整体看上去更有力量。”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但这些都是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让一件作品完美的细小之处可不是小事情啊!”那些成就非凡的人总是在细微之处用心,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

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能够完成的小事,不久就会惊异地发现,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

工作面前无小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位叫阿基勃特的推销员。他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一天到标准石油公司应聘时,被告知名额已满。当他退出来时,发现沙发旁边有一枚大头针,便把它捡起来随手放到桌子上。当人事经理看到这一细节时,便立刻对他说:“你被录用了。”

进入公司后,尽管地位低微,但他一直尽心尽职地努力维护公司的声誉。当时公司的宣传口号是“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于是,不论何时何地,凡是要求自己签名的文件,阿基勃特都会在签完名字后,在下面写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甚至连书信和收据也不例外。

由于这种原因,他被大家称为“每桶4美元”,真名反而没人叫了。四年后的一天,董事长洛克菲勒无意中听到此事,便请他吃了一顿饭。当他问阿基勃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我想,每多写一次就可能多一个人知道。”后来,洛克菲勒退休,阿基勃特便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这家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里,必然是人才济济,比他能力强、才华出众的人多的是,但却是他当上了董事长。这或许有幸运的成分,但关键在于他处处为公司着想,时时为公司多做一点额外的服务,因此,他才获得了这样的奖赏。工作面前无小事。往往正是人们看起来的“小事”成就了大事。

如今,很多人逐渐变得浮躁起来,总是不停地追求自己期望的利益,对于追求过程中的“小”问题,却极少或者根本不去理会。殊不知,这正是可以带来好结果的关键所在。

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总是“差不多”就可以了,他们一般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是为了“混”而工作。以这样的心态,又如何能够关注“小”事情呢?这里给出的建议是,要么重新选择工作,要么在目前这个工作岗位上做得非常优秀。

工作中没有“小事”,世事皆无“小事”,只要是能影响结果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值得我们去重视。密切关注自己的工作流程,只要觉得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无论是多么“小”的细节,都应该被关注并获得改善。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也能。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这也许是很多人坚持不了的事情。古人说得好,小事情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常常游手好闲的人,他肯定不会超过别人,也不会走多远。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小事常常有,办事所花的时间比较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很大,而大事稀少,积累起来数量自然就小了。

积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比如雷峰,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小事当作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出发点,把每一件小事当做大事一样看待,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谁又能怀疑他的伟大呢?伟大——其实也是平凡的。

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完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完成,一年需要五十二周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几件事情会改变人的一生,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都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练才能达到的。生活中也许是上天在捉弄我们,你越是希望即刻如愿和成功,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的轨迹,往往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攀登,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顶峰取得成功的。

所以说紧紧盯着眼前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最终将登上成功之巅……

为人处事36计:

工作中没有“小事”,世事皆无“小事”,只要是能影响结果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值得我们重视。小事情是人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焦小事,必能升华我们自己的人生。

吃小亏占大便宜

在利益面前能否忍让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靠得住。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就因为争权夺利而使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若是在利益面前心如止水,并在关键时刻能主动让出自己应得之利,最终往往因能舍小利吃小亏而受大益。

有个私营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得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与他合作。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成为是真正的赢家。

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实在还和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出现亏空,如果你所吃的亏能够很快获得报答那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还可能致命。

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这也是经商的智慧,但要想理解和做到却很难。世上有多少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演出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俗语说的真是入木三分。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和福一样,是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可能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反而是福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吃点亏,一是内心平静,不七上八下;二是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落个好人缘:三是这次虽吃点亏,但因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下次可能得到的会更多,何亏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安稳吗?而且还会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因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所以,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

不怕吃亏的人一般都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所谓善有善报。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灭自己,正所谓恶有恶报。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装糊涂。既然认识到吃亏是福,就不要斤斤计较,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得失上装装糊涂能更好地体会吃亏是福的深刻含义。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段极富哲理的话:“福、祸两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两个字相互牵连着。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候甭张狂,张狂过了头,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候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吃亏是福”的奥妙是让着别人,不与人争强斗胜。这需要容忍,需要装糊涂。既然明白了上述道理,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就不要过分计较。患得患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更好的人生?这样,所谓“吃亏是福”,仍然需要装糊涂,否则,怎么能会吃亏?怎么能由吃亏而得福呢?

郑板桥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这与今天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家都能有吃亏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岂不好得多了?还会有那么多的战争、杀戮、坑蒙拐骗以及种种罪恶和不道德行为吗?这样看来,吃亏就不仅是个人的福分,也是人类的福分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立身行事,或在一切商业、政治、外交中,都要讲究吃亏。吃亏只是人生的一个谋略,是“抛芝麻而捡西瓜或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方法或手段。

从客观的角度说,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因此,要想“占大便宜”,就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这也是为许多历史经验和先人后事所证明了的。

就拿邻居相处这个我们常常遇到的事来说,人与人之间没了成见,彼此和睦的时候,鸡毛蒜皮的事,大家可以付之一笑。而一旦有了成见之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简直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方关门重了,咳嗽的声音大了,洗衣服的水流过来了,往往都是惹你生气的根源,因为你会把这些事统统看作是故意的。

邻居相处,小小的误会在所难免,但千万别凭一时意气,吵开了头。争吵一旦开始,以后就处处都是吵架的材料,结果就会闹得鸡犬不宁,成为生活上的一大威胁。遇事忍一口气,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耐一时并不难,而且以后的好处是无穷的。“吃小亏占大便宜”初听起来似乎是有些不道德,可如果邻里之间互相谦让,都肯吃点小亏,维持了大好的生活环境,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出重拳”、“占大便宜”看成一种狭隘的整治别人、复仇打击,这不是强者的得失观。但对于那些蛮横无理、无理取闹的人,瞅准机会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对他们也有好处。

这里主要强调了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风,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人更多的时候要面带善意,一味地黑着脸去重拳打人是不足取的。

因为,这种放弃、让步、“吃小亏”,往往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是出于另一种原因,一种预测到、也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所有应该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争、去比、去要呢?我们反正是要失去一些的,那么,把这种必然性的东西驾驭在自己的主动权之下,岂不是更好吗?这本身就已经是占了大便宜。

因为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上了他碰到的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由于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则不能不失去对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能吃小亏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无妨大事。

吃亏是一种忍让,绝不能吃暗亏,名亏才是这里说的亏。办公室,吃亏让人同情,让大家仇视那个让你吃亏的人……商业活动中,吃亏得人情,吃亏是以退为近,是给让你吃亏的人下套儿。

吃亏和付出是一个意思吗?付出只是单纯地付出,吃亏是额外付出了。“吃小亏会占小便宜,吃大亏会占大便宜”不等于“小付出只有小回报,大付出才有大回报”,小付出也能得大回报,大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吃亏不一定能占便宜,但想占便宜一定要吃亏。

为人处事36计:“吃亏是福”的奥妙是让着别人,不与人争强斗狠。这需要容忍,需要装糊涂。既然明白了上述道理,把钱财视为了身外之物,就不要过分计较。与其患得患失,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更好的人生?所谓“吃亏是福”,仍然需要装糊涂,否则,怎么能会吃亏?怎么能由吃亏而得福呢?

尊重与被尊重是划等号的

有这样一则寓言:喜鹊妈妈有两只小喜鹊,十分可爱,不同的是他们身上的花纹不一样,喜鹊姐姐身上的颜色黑白相间,十分靓丽;妹妹身上则灰白相间,朴素大方。

有一天,雨过天晴,两姐妹在院子里玩耍,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停地用水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喜鹊妹妹调皮地撩起水泼向姐姐,姐姐咯咯地笑着把水泼向妹妹。喜鹊妹妹看到水珠落在身上,立刻大哭:“坏喜鹊,你把水弄到我身上了。”姐姐急忙跑过去:“好妹妹,别哭,我们是在玩嘛,你看,你泼在姐姐身上的水更多啊。”喜鹊妹妹不依不饶:“你怎么能跟我比?我多漂亮多干净啊!”说完哭着跑回了家,向妈妈告状。

喜鹊妈妈了解到事情的经过,语重心长地对喜鹊妹妹说:“孩子啊,你漂亮爱干净,姐姐也很漂亮也喜欢干净啊。你们在一起玩耍,要相互谦让,多替别人着想,自己不喜欢的事千万别强加给别人!懂了吗?”喜鹊妹妹点点头:“妈妈,我懂了,就是说我不喜欢把泥巴弄到自己身上,就一定不要把泥巴弄到别人身上!”说完,喜鹊妹妹拉起姐姐的手说:“姐姐,都是我不好,咱们还一起玩吧!”喜鹊妈妈看着两姐妹的背影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想让别人尊重你,你就要首先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现实生活,众生芸芸,人们的生长环境、所受的教育都有着差别,因此对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但是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自私,人人都想被别人尊重。有的人由于懂得尊重别人,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有的人则不顾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别人的是非,尽自己喜好之能事。一旦遇到别人的“回敬”,就不假思索地说别人不尊重他之类的话。如果说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是沉甸甸的稻穗,那么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像稻田里的稗草,一有风吹草动就摇头晃脑自我标榜:我很勇敢!我很高贵!我很骄傲!那种稍微不对自己的心思就说别人不尊重他的人,不能不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者。

相互尊重,是成大事者非常注重的性格习惯。显而易见,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认可,体验对方的心情,让对方乐于接受。对成大事者而言,他们的性格习惯方式是:先尊重别人!

身上具备唯我独尊这种弱点的人,往往想当然地以为这种态度是那些伟大人物或领袖们所独有的,这是充满自信的表现。然而,可悲的是,他们错了。那些真正的伟人或领袖之所以能蜚声海内外,获得众多人的尊敬和认可,并不是因为唯我独尊,而是在于他们从来不说太过自信的话,在于他们敢于不顾自己的身份而拿自己开玩笑。正是他们肯于和多数平凡人打成一片,而不是在他们中间显得高高在上,才使他们成就了真正的大事业。

富兰克林有一种很好的摆脱唯我独尊的方法,这使他在必要时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思。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他表明他的意见时,用一种比较模糊灵活的言词,以至四十年之中,没有一个人认为他说过任何武断的话。

这里有一条很好的交际原则:不要说太过自信的话。如果你能坚持这一条原则,那你将来发现你曾经说过的话有错误时,也不必收回你以前所说的话。你应该知道:你所表达的意思或信仰,毕竟还只是你个人的意见和信仰而已,而别人也保留着他们自己的意见和信仰,并且拥有取舍的权利。做到了这一点,别人自然不会盯着你的错误不放,而你,也不用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坚持着错误,这样一来,自然就避免了陷入唯我独尊的可怕境地。

自尊心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一国领袖,还是沿街乞讨的流浪者。然而,在待人处世方面,我们往往过分地强调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别人的自尊心踩在了脚底下。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无论在现实还是网络中,我认为如果你对别人恶作剧,那么你一定也要经得起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你拿别人开涮,你本人也要经得起对方的反击;如果你向别人砸砖,那你也要准备好被砖砸……如果抱着“只许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的想法,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基本上不可能。即便身边的朋友宽容大肚,不与你交锋,那也不是对你的尊重,而是轻视!有句话我觉得很经典:不理是最大的轻视!

尊重与被尊重是双方面的,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受人尊重,那就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尊重别人!

为人处事36计:

相互尊重,是成大事者非常注重的性格习惯。显而易见,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认可,体验对方的心情,让对方乐于接受。对成大事者而言,他们待人的习惯方式是:先尊重别人!

贪婪的对面是悬崖

有一片草原的草长得特别肥美,所以,那里羊群的数量增长得特别快,而每当羊群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的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拼命地跑到队伍的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这样,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草原的尽头就是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也全然不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从一开始,羊群只是为了贪吃一点青草,但就是为了争夺这一点青草,最后却贪“吃”了自己。

当贪念开始升起时,别忘了提醒自己,贪念会把你带到悬崖边。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得好:“把贪心除掉,你的脚镣就能打开。”显然,染上贪婪行为,便有一副无形镣铐加到身上,除非及时猛省其害,否则难免终身受其桎梏。

诗人郁离子住在山中,养了几只母鸡。

有一天半夜,一阵鸡叫,狐狸从鸡圈里拖出一只鸡,郁离子连忙去追赶,追得满头大汗,没有追到狐狸。

郁离子猜到狐狸这次既然得了便宜,决不会就此罢休,就在鸡圈旁守着,果然到了第二天半夜狐狸又来了,为了不把狐狸惊走,郁离子沉住气,等狐狸进了鸡圈时,又咬住了一只鸡,他才从后面把狐狸捉住。

说也奇怪,这狐狸虽然已经被捉住,可不管你怎么拉,它总是死命咬住那鸡不放。郁离子叹道:“贪心的狐狸啊!你真可以说是至死不悟了,可是像你这样的事情多着呢,有些贪财的人和你半斤八两,相差不多呀!”

贪婪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心理,贪婪者只为了满足其聚敛之欲,不惜触犯法律,伤天害理无异于投身黑暗的地狱。

现在许多人都特别看重财富,为它的得失而大喜大悲,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上山下海寻找宝藏。经济社会里,财富已经成为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财富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整个人生。于是,有的人看到别人富脸就变,为人的根本丢失了,也就丢失了许多比财富更有价值的东西,譬如朋友、家人等。

做人,切记不要太贪婪。

人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理智,凭理智人能自己控制自己;人也会比动物更蠢,那是因为人会丧失理智,自己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贪心一旦膨胀,膨胀到难以控制时,不仅会丧失理智,还会丧失人性。

如果一味地钻入钱眼里,就会一叶障目,再看不到别的东西,友谊、爱情、亲情,甚至生活都会被忽略掉。

人生中钱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让钱成为枷锁,锁住了自由,更不能让钱成为坟墓埋葬了自己。

追求并拥有财富,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梦想。关键是财富降临时,如何拥有它。

喀莱尔说:“财富是能干的仆人,也是可怕的主人。正确地驾驭财富,对你对社会都有好处,如果使用和运用不当,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其后果怎样设想也不为过。”

有道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什么都不愿放弃,而且得陇望蜀,不知满足,结果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物质丰富、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心中的欲望,便被挑逗得像是看见红色斗篷的斗牛;他人暴富的经历,更让我们血脉贲张,跃跃欲试;时尚名牌漫天飞,哪能心如止水;宝马香车招摇过市,你的心早已蠢蠢欲动;更不能忍受的心痒是别墅、洋房的诱惑……

因此,太多的时候,我们会被世上的名利、金钱、物质所迷惑,心中只想得到,只想将其统统归于己有,而不想舍弃,更舍不得放下。于是心中就充满了矛盾、忧愁、不安,心灵上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活得很累。

一批又一批的俗人前仆后继地把自己绑上欲望的战车,纵然气喘也不得歇脚。不断膨胀的物欲、工作、责任、人际、金钱几乎占据了现代人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忙着应付这些事情,几乎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想要赚更多的钱、找更好的工作、升更高的职位、住更大的房子、开更豪华的车子等等,然而一旦拥有之后,很多人反而会产生一种迷惘的心情:花了半生的力气去追逐这些东西,表面上看来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可是为什么自己却并没有变得更满足、更快乐?

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往下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奇异的是,山泉不知从哪儿冲来黄澄澄的金砂,填满了小坑,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汉来喝山泉水,偶然发现了清冽泉水中闪闪的金砂。惊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从此,老汉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岭砍柴。过个十天半月的,他就来取一次金砂,不用说,日子很快富裕起来。人们都感到蹊跷,不知老汉交上了啥财运。老汉对这天大的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小。

老汉的儿子跟踪窥视,终于发现了爹的秘密。他在认真看了看窄窄的石缝、细细的山泉,还有浅浅的小坑后,埋怨爹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早发大财了。于是儿子向爹建议,拓宽石缝,扩大山泉,不是能冲来更多的金砂吗?爹想了想,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说干就干,父子俩叮当叮当,很快就把窄窄的石缝凿宽了,山泉比原来大了好几倍,又凿大凿深了坑。父子两个累得大汗淋漓,想到今后可以获得很多很多的金砂,高兴得一口气喝光了一瓶老白干,醉成了一滩泥……

父子俩天天跑来看,却天天失望。金砂不仅没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里去了呢?

水流大了,金砂还会沉淀下来吗?贪婪的父子俩连原来的金砂也失去了。

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贪欲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控制贪欲。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来许多苍蝇,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对付贪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放下,减少私欲,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这正是快乐的始发站。与人相处,若好贪便宜必将被人唾弃;经营事业,若好高骛远,不能本着诚信原则慢慢扩张,事业也难以长久。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下一些东西,你的身上和心灵一定越来越沉重,快乐就真的离你而去了,因此要学会自我放下、自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