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7:23:34

点击下载

作者:崔虎刚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母子拳

母子拳试读:

出版人语

中华武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近代又被称为国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学广泛借鉴并吸收了古典哲学、天文历法、中医中药、人体经络、兵法、心理等学问的精华,记录了先人通过武术实践,对人体生命某些规律性现象的认知,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乱世重武,治世崇文。早在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即提出“侠以武犯禁”的说法。出于维护统治秩序与权威的考虑,历代统治者在政权稳固后很少鼓励、支持武术的发展。对于掌握武技的武师,如不能为己所用,则打击压制。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尤为明显。在官方抑制的背景下,传统武术大多只能在民间甚至家族中秘密传承,很难在社会上公开、广泛地传播;官方文献中关于武术的记载也十分稀少,许多珍贵的武学文献,仅能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民间。这与其他传统学术是有着显著区别的。目前存留于民间的武学文献多是清代抄本。由于保密、自珍心理的影响,许多拥有者对所藏抄本都秘不示人,这也导致一般人很难见到这些珍贵的武学文献,更不用说深入研究了。

与官方文献相比,民间藏本数量众多、类别广泛、细节生动,更为原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武术发展的实际状态,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武术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也正是广大武术爱好者、研究者所迫切需要的。而如今,许多历经坎坷保存下来的珍贵藏本,正面临着破损、佚失的窘境。挖掘、整理民间武学藏本,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文武术图书事业部一直致力于武术古籍的保护、挖掘、整理与出版,聘请国内外知名武术专家进行校注、释译等工作,旨在为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建立全新范式。目前已出版了“武学古籍新注”丛书、“武学名家典籍”丛书、“百家功夫”丛书、“拳道薪传”丛书等多个系列五十余本精品图书,基本上形成了古今有序、练用结合、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完整武学体系。其中“武学古籍新注”丛书是对武术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偏重发掘武史,研究武学理论;“武学名家典籍”丛书主要是对民国时期“自成一家”的武术大师们的著作进行整理汇编,探讨其对百年来中国武术走向的影响;“百家功夫”丛书则是当代著名武术家的“一家之言”,侧重练、用之法;“拳道薪传”丛书更具人文色彩,多是名家习武之体悟、回忆、访谈与轶事等,于平凡中见武学之真意。

我社最新推出的“民间武学藏本”丛书辑录了明清时期少林、心意、通背及螳螂等武术流派中秘传的拳谱,聘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修复、点校及

导读

,保证整套丛书权威、规范,使其具备正本清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功能。本丛书目前已收录《守洞尘技》《六合拳谱》《通背拳》《心一拳术》《少林论郭氏八翻拳》《少林秘诀》《单打粗论》《少林拳法总论》《拳法总论》《拳谱志三》《母子拳》《绘像罗汉短打变式》《绘像罗汉短打通式》《香木神通》等珍贵抄本,这些珍本文献为中国多个重要武术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新的佐证,对中国武术史、传统武术技法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除《心一拳术》曾于民国七年(1918年)出版外,其余抄本均未曾正式出版发行。这次我们将原版影印与简体字整理结合,采用专家点校、导读的形式出版,方便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武学的发展脉络、理论体系与技术传承。为了减少读者的阅读困难,我们对简体字部分进行了如下处理:第一,原谱中明显的讹误及衍倒之处,我们采用径改的方式,不再出注,尽量使读者阅读顺畅;第二,原谱中有少量缺字现象,可根据前后文补的,我们即直接补上,不再出注,不能补充的以表示;第三,原来拳谱中涉及拳种专属术语的文字,除全书进行必要的统一外,一概保留原字,不予改动;第四,原来拳谱中无法识别的手写文字,保留原字影印。

我们希望,随着本丛书的陆续出版,中国传统武术的真实风貌,能够逐渐展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我们相信,“民间武学藏本”丛书在广大武术爱好者、研究者的关心帮助和我们这些出版人的共同努力下,将会越出越好。导读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最大的问题是缺失拳谱文献记载,更缺少其详细的源流记载。而母子拳是一个例外,《母子拳》记载了其明末清初的来源,这是其贡献之一。

一般文献的介绍是这样的:

母子拳,河北地方拳种之一。清康熙年间由山东陵县智远王公传至河北。现主要流传于河北高阳、蠡县、肃宁、河间一带。初时只有六趟,每趟三个行门,故曰“母生出行门”。每行门又有二十手短打,共三百六十招。每行门又有四个进法,共七十个进法,故曰母门十八拦腿。此拳以腿法见长……

然而,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一、源流记载

从《母子拳》介绍可知,母子拳是山东陵县城内智远王公得自异人传授,以后初传与河南开封府越南孙公,孙公又授与宜山镇四海张公,张公又授与章丘回回马公,马公又授与河间府王公,王公又授与其胞弟,其弟又授与保定府雄县李公,李公又授与雄县新城开口村董公(宪周),董公又授与交河县城西北李天林李公,李公又授与河北省新城县米家务南庄林嘉绍。我们所见此谱是董宪周先生一支传谱,即董宪周—李天林—林嘉绍一支的传谱。

依据《雄县县志》记载,董宪周“名振河朔”。由董氏家谱记载:董氏自真定府藁城县迁居本境东路开口村,至今传二十六代,30年前其家庙楹联云:“派衍藁城八百载,支分雄邑三千家。”雄县志载明嘉靖癸巳(1533年)雄董氏族谱县地图

雄县新城开口村董氏家族二十代孙董贵轩先生著作称:“翻子门拳初传,明代万历年间,山东陵县城内王智远先生受异人传授习得此拳。王传河南开封府孙越南先生;孙传山东济南府泰安州宜山镇张四海先生;张传山东济南府章丘县回民马先生;马传山东东昌府恩县庙立庄回民马祥九先生;马传直隶河间府王士由村王学俊先生;王传其胞弟王学杰先生;王传直隶雄县狄家头村李恭先生;李传直隶雄县开口村董宪周先生。董得此拳威名震河朔,相从习艺者不下数百人。”董氏著作不仅验证了本谱所说,而且给出了王氏兄弟的全名和李恭的大名信息。

不同的传系,关于李恭的出现有不同说法。如上海浦东翻子传人陈永浩先生整理《上海浦东翻子谱》中介绍:“明代万历年间,山东陵城人王智远受高人传授习得此拳。王智远传于河南开封府人孙越南、传于宜山城人张四海。张四海传于山东章丘人马回回,马回回传于山东东昌府思县回族人马祥九,马祥九传于河北河间府王学俊、王学杰兄弟,王学杰传于河北雄县人李公然。李称‘李公’,是北方八闪翻的一代宗师,是翻子拳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之一,享有从南京到北京天下翻子拳李公的威名。李公然传翻子拳于其侄李二楼和河北肃宁县人冯晟远,冯晟远传于河北肃宁县人李纹亭,李纹亭传于李遥,李遥传于本县人阎会图等人。阎会图传于同村人阎寿臣及河北省蠡县人国蔚如。国与徒冉连奎再到河北肃宁县传授此拳。河间名县玄阳沧州广为流传,习者甚众,有肃宁翻子之说。后八闪翻又流传推广到东北西北各地。”这里又给出了李公其他弟子及传系信息。刘成有(刘仕俊嫡传弟子)

按董宪周的外甥刘成有遗留《翻子拳谱》记载:“翻子拳起自明末山东陵县城内的王智远先生,以后传给河南开封府的孙越南先生,孙传宜山镇的张四海先生,张传章丘镇的马回回先生,马传河间府的王士有先生,王传其胞弟,其弟传河北省雄县堤家头的李恭先生,李恭传开口村的董宪周先生,董传刘成有和河间府交河县城西北四古吞村的李天麟先生。”此处给出了李天麟与李天林的差别。

依据河北文安少林功力门武术研究会介绍:“功力门可上溯到山东陵县城内王智远,王智远受异人传授,以后初传河南开封府越南孙公,孙公又授与宜山镇四海张公,张公又授与章丘县回回马公,马公又授与东昌府恩县庙立庄回回祥九马公,马公又授与北平府宛平县学俊王公,王公又授与保定府新城县延年宋公,宋公又授与文安县季荣赵公,赵公又授与嘉模国公,国公又授与道光卢公,卢公又授与玉枝高公,高公又授与凤桐卢公,卢公又授与国顺夏公,夏公又授与延卿金公。从此功力短拳在文安县开花结果,成为文安地方名拳。”可知文安少林功力门与母子拳是同门,且提供了王学俊到保定宋延年,再到赵季荣以后的传系。

据文安中邹各庄少林功力门传人介绍:“明朝嘉靖年间起源于少林,第一代为山东人王知远,王出自少林正门,王传河南开封府孙越南,后接传全国各处。明末崇祯年间,由新城县宋又振传文安县邹各庄。功力门精湛的功夫深受村民的喜爱,全村形成了人人习武的局面,盛时人人都能演练,这种风尚传承至今。”又给出王知远与王智远是同一人的信息。

又据北京戳脚翻子拳研究组介绍:

翻子拳原名八闪翻,又名翻拳。始于宋,成于明,盛于清。明代万历年间,山东人王智远习得此拳,历代相传。此后,山东人马祥九将此拳传于河北人王学俊、王学杰兄弟,王学杰传于河北雄县人李公然。李公然侄子及李公然门徒逐渐将此拳传于河北省蠡县、肃宁、饶阳、沧州等地以及我国东北、西北各地区。

发展出河北派:清代有一位太平军将领赵灿益,隐居于河北省饶县,将戳脚拳授与段志绪、段志勇兄弟,将翻子拳授与王老梓、王占鳌等人。段、王两家互教互学,以后两家同时传授和习练戳脚和翻子拳,奠立以河北省饶阳、保定为中心的河北派。

东北派:王占鳌的弟子徐兆熊到东北沈阳,将戳脚翻子拳教给郝明久、杨俊峰二人。以后沈阳武师胡奉三从河北饶阳学得戳脚翻子拳回沈阳,与郝、杨二人,三师并称为“奉天三老”,奠立东北派戳脚翻子拳。

北京派:清末河北蠡县人吴斌楼自幼师从戳脚翻子拳名家魏赞魁。后吴师成为一代宗师,1924年定居北京,成立国术研究社,传艺授徒。创建北京派戳脚翻子拳。

曾有朋友帮忙去河北深州考察倚山短打,发现其传人及传谱。短打(倚山短打,又称软丘手),也是翻子拳,后来已经与戳脚成一体,为戳脚翻子,与承德短拳同源。保定戳脚翻子拳当与之同源,有自己的拳谱、拳法,有自己的说法及碑文,且认为自己是赵灿益的初传地。

李恭另有传系:李恭—马老耀(南赵庄)—张德刚(寨南)—张明生(张德刚之侄)、张衡祥(郗家庄)—张同乐(张衡祥之重孙)、刘广才(南关)—郗建勋(郗家庄)。

按肃宁翻子拳传人:“肃宁翻子拳主要有两个支派,一个是河间王学俊和王学杰传入,重视六趟根,没有八翻子拳六十四手传授。一个是由李恭传授的翻子拳,重视八翻子的六十四手传授,同时对六趟根的十八趟行门和五赶三截以及三百六十手短打有完善的传授。我所学拳系为李恭所传,现在保存的套路有十二路弹腿、溜腿式、一步三锤、前八下、单拨棱鼓、双拨棱鼓、舞花炮、八步急、八步紧缠身、八翻子、六合手、少林翻子、少林集、金刚锤、梅花炮、六路拳、地功翻子、醉八仙拳、七步拳,六趟根母拳、五赶三截和十八趟行门套路。”

另外,六趟根张青母子拳已经发展成独立的拳法,河北沧州母子拳又有章丘母子拳、六合母子拳、燕青母子拳之分。

除了上述门派拳法外,笔者发现,西北地区封手拳拳谱与此古谱记载吻合。封手拳又称“母子拳”,有小母子、登州锤、展母子、二展母子、封手母子、封手信子、封手八块、八门信子、醉拳河西母子等。

其拳谱作:“八门正八门,出手先关两扇门。划手能顾上中下,挑手能打劈撕胯。打子母串连子,二打八快紧相加……要问此拳名和姓,封手八快出少林。”又:“八门正八门,出手先关两扇门……一串串。引魂手,阎王急,再打个金钩钓鱼……六七八在拳谱里藏,手法不在你问得忙……拳法总是二同一……封手八快任逍遥。”与此谱“八门改作正八翻,内里包八荡拳”相合,可见其渊源及关系。

其他有联系的,如山西左氏左家长拳中的看家拳绵掌,也称母子拳;传统查拳高级套路有十路,其中四路升平(正拳),是流行最广的一路,是查拳标志型套路,被誉为查拳之祖,是查拳的母拳,有的流派也称其为“母子拳”。

一个优秀而古老的拳种,想在历史武林中没有影响及没有遗留痕迹都不可能。

二、与翻子拳合一

翻子拳是最为古老的拳种之一。明代名将戚继光编著《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长拳……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可见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八闪翻已经成为著名拳种。

一般认为翻子拳又称母子拳。如果仅就此本母子拳谱来看,母子拳原与翻子拳之前独立而后合二为一,有一个历史过程。其内容直接影响少林、岳氏散手、岳氏八翻手、陈子正鹰爪拳等。

后来刘成有将其族爷刘仕俊所传岳氏鹰手与母子拳合二为一,创鹰爪拳翻子拳。以后代有发展。

三、与子母拳(岳氏翻子拳)同源

岳氏鹰手与翻子拳、母子拳的关系,说法不一。其实从民国十九年王新午著作《岳氏八翻手》记载看,刘仕俊岳氏八翻手就是八翻手,又名岳氏连拳、子母拳等,源出少林。综合起来看,刘仕俊所传岳氏鹰手,就是岳氏翻子拳的别名,也是古翻子拳的一支。由此可知,子母拳与母子拳至少在八翻拳方面是同门。后来被刘成有再次合一。王新午《岳氏八翻手》抄本

四、《母子拳》的价值

本拳谱的出版,将为学界提供母子拳谱原始抄本文献,为澄清《拳法总论》《少林论郭氏八翻拳》相关内容出处之谜提供证据。

本谱首次披露与郭氏八翻拳、岳氏八翻手等许多门派拳法的直接关联,弥补母子拳、鹰爪翻子拳研究中的历史文献的部分缺失。

本谱的出版,将有利于上述各门各支传人及武学同好的研究学习,对推动母子拳、翻子拳、岳氏散手(连拳)、岳氏八翻手、陈子正鹰爪拳、戳脚翻子拳、倚山短打以及西北八门拳等传人的发扬光大发挥作用。

借此良机,我们还在本谱之后附录了同样出自山东的珍贵拳谱——刘连洋先生收藏的崔寿山《螳螂拳谱》,它将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拳谱志三》《少林秘诀》《单打粗论》《少林论郭氏八翻拳》《拳法总论》等一道,为我们了解研究清代山东拳法的历史面貌提供重要参考。崔虎刚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探微斋

正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