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9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12:22:39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2019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中公2019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读:

前言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是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阶段的必考科目之一,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众多,内容涉及数学、逻辑、语文、历史、哲学、管理、法律等诸多学科,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题目解答,绝非易事。应试者只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备考,在掌握核心考点的基础上,达到解题快速准确的考试状态,才能取得进入面试的理想分数。

本书囊括了行测试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大部分常考题型的核心考点。每部分按照“题型/考点/技巧方法讲解”的内容体系,从知识积累、核心考点、快解技巧等方面帮助应试者化解行测考试知识量大和时间紧张两大方面的压力。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紧扣历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历年真题集中体现了命题人的思想,在复习备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试者要对其进行细致分析,熟知各种题型的变化方式,把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本书尤其注重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总结。第一,通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深度分析

”帮助应试者熟悉各个专项的具体考情,明确备考方向;第二,针对各部分考查的“核心知识”和“重点题型”,以理论结合“经典例题”的方式进行细致讲解。

掌握核心考点揭示快解方法

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选拔性的考试,近年来考试竞争日趋激烈,有时一分之差就能决定考生是否能够通过笔试。在这样的形势下,掌握每一类题目的快解方法,在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多做对几道题,就可能占得先机。

本书力求呈现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将题目作答过程、解题思路步骤化或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应试者在学习之后,需加以熟练运用,融会贯通,缩短解题时间,提高准确率。

注重实战训练及时查漏补缺

想要熟练掌握核心考点和题目的解法,应试者必须经过系统有力的训练,没有一定数量的题目训练,行测的复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题型,解答此部分题目,一定要经过“查找数据——准确列式——快速计算”这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不能快速得到正确答案。本书在讲解资料分析核心考点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应试者进行“列式训练”和“速算训练”,然后进行完整的“解题训练”,通过“环节强化→整体提升”的训练模式,学习并掌握资料分析解题思维。

言语理解与表达,本书在系统讲述的过程中,引导应试者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语感,帮助应试者积累词汇,学习与阅读相关的基础知识,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告别盲目选择,走出作答困境。

数量关系、判断推理的考点众多,常识判断的知识点纷繁复杂,训练更是复习中必不可少的,此处不再赘言。经过本书系统有力的训练后,应试者能更好地掌握行测考试的核心考点,发现自己的短板,查漏补缺,提高和加深对行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双线助力备考提高复习效率

碍于图书篇幅有限,为给应试者提供更多的备考资料和更好的服务,中公教育特推出了集考点浓缩、在线题库、考友圈答疑、视频直播为一体的多方位服务平台——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通过它,应试者不仅可以学习基础理论、模拟实战考场,也能与专业老师实时互动、求教学习中的难题,还可以畅享网校课程,下载多种复习资料。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备考的模式,帮助应试者真正实现科学、系统的复习,提升行测作答水平。

本书所用真题,均来源于网络或根据考生回忆整理。殷切期待广大读者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促进我们更快成长,让图书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深度分析

深圳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考试内容日趋稳定,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试题涉及知识面广泛,考查的知识点繁多,包括政治、历史、科技、人文、法律、数学、逻辑等众多学科的内容。近年来,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逐渐加强,重点测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求考生对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还要能利用其中的原理和技巧,分析、解决各类问题。

下面我们将深入剖析深圳市近几年的真题特点,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真题,使考生了解考试的总体情况及各专项的命题趋势,明确备考方向。同时,点拨各专项的备考技巧,以帮助考生有效提高复习与应考效率。

一、公共基础知识

2018年深圳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量跟往年一样,考查单项选择题20题,考查学科涉及深圳市情、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生活、人文常识、管理、公文等。同时,考查内容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尤其是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新近更新的法律法规,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宪法宣誓制度等,要求考生对时事热点要多加关注。

真题精讲1关于我国宪法宣誓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宣誓仪式应当采取集体宣誓的形式

B.宣誓仪式应当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

解析: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中规定,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A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故本题选A。

真题精讲2 2017年4月,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A.“嫦娥一号”B.“天宫一号”

C.“天舟一号”D.“丝路一号”

解析: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故本题选C。

备考策略

其一,扩展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考生在备考中,首先要对考试中涉及的学科进行较全面的复习,掌握每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打牢基础。

其二,把握重难点,灵活运用方法。常识判断对于政治、法律、人文常识、前沿科技等的考查较多,考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把握这些内容,并在做题时,灵活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作答,如题干分析法、排除法、词义联想法等。

其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练习。考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要通过作答一定量的试题来检测复习效果,做到查缺补漏。

二、判断推理

2018年判断推理部分总题量为20题,题型稳定为图形推理、事件排序和演绎推理。

1.图形推理在题型方面仍然只考查传统的类比型图形推理,核心考点还是以数量类、位置类等为主。

2.事件排序主要考查考生对多个事件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并结合自身的常识对事件进行补充,难度不高,重点掌握直接排序、代入排序、排除法排序、首尾排序等相关解题方法。

3.演绎推理考查内容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必然性推理包括直言命题、复言命题和智力推理;可能性推理则包括削弱型、加强型、结论型、评价型和解释型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该部分在近三年考试中出现了个别定义考查类题目,应用推理知识即可解答。

真题精讲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解析:第一组图形的封闭区域数分别是1、2、3,第二组图形的封闭区域数应分别是4、5、(6),只有C项的封闭区域数为6。故本题选C。

真题精讲2(1)内阁制(2)军机处(3)中外朝制(4)三省六部制(5)三公九卿制

A.5-4-3-2-1 B.5-3-4-1-2

C.4-3-5-2-1 D.4-5-3-1-2

解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5)三公九卿制出现于秦朝;(3)中外朝制出现于汉武帝时期;(4)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朝,完善于唐朝;(1)内阁制出现于明朝;(2)军机处出现于清朝。故本题选B。

真题精讲3某公司拟实现一项“office-home,but one day”计划,即全体员工都不需要到办公室工作,他们可以任意选择想要完成工作的地点,比如家里、游乐场……但是,每个月必须有一天同事们要齐聚办公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下列解释最能说明面对面交流存在的必要性的是:

A.面对面交流可以帮助员工评估工作进程

B.面对面交流可以获取到一些关键的非语言交流的信息

C.如果不在办公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办公室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D.长期独立办公,不与其他同事交流,会削弱员工的团队精神

解析:题干要说明的是面对面交流存在的必要性,B项指出面对面能够获取到非语言交流的信息,这是非面对面仅通过语言交流无法实现的,因此面对面交流是有必要存在的。A项评估工作进程并非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做到,缺乏针对性;C项解释的是办公室存在的必要性,D项解释的是交流的必要性,均不是面对面交流存在的必要性,排除。故本题选B。

备考策略

快速解答图形推理的前提是必须熟知常见的图形推理考点。此外,还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图形推理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如特征分析法、求同分析法等。要重点琢磨分析思路,自我总结,遇到新考点时才不会措手不及。

事件排序难度较小,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核心方法。

演绎推理难度较大,这一部分要先把基础知识掌握透彻,熟练运用各种技巧才能以对应的解题方法来快速解题。不论是可能性推理还是必然性推理,都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所问,然后再结合选项寻找答案。

三、数量关系

2018年数量关系部分总题量为15题,其中数字推理5题,数学运算10题。

数字推理主要考查数列形式数字推理,考点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数位组合数列和分式数列。

数学运算考查方向以传统题型和数学基础知识为主,包括计算问题、利润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容斥问题、推理问题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特殊值法、方程法、图解法等解题工具,用于简化计算过程。

真题精讲11716,2523,3330,4642,5853,()

A.6862

B.6765

C.6662

D.6460

解析:数列中的每一项按位数进行拆分,每个数拆分为两部分。

以此类推,应填入项的两部分数的差应为6,只有A项符合,故本题选A。

真题精讲2清晨,爷爷、爸爸和小磊在同一条笔直跑道上朝同一方向匀速晨跑。某一时刻,爷爷在前,爸爸在中,小磊在后,且三人之间的间距正好相等。跑了12分钟后小磊追上了爸爸,又跑了6分钟后小磊追上了爷爷,则再过()分钟,爸爸可追上爷爷。

A.12 B.15 C.18 D.36

解析:设三人之间的间距正好相等时为36(12、18的最小公倍数),则小磊与爸爸的速度差为36÷12=3;小磊追爷爷的距离为36×2=72,小磊与爷爷的速度差为72÷(12+6)=4,爸爸与爷爷的速度差为43=1,爸爸追爷爷的时间为36÷1=36分钟,则再过36-18=18分钟,爸爸可追上爷爷。故本题选C。

备考策略

其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虽然多,但不难,认认真真地掌握,为解题打下第一步坚实的基础。

其二,主抓重要考点。数字推理集中突破数列形式的考查方式,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日期问题、利润问题、推理分析等。掌握这些考点的公式、分析思路和常见解题技巧,就能得到考试的基本分数。

其三,坚持做一定量的练习。备考数量关系必须勤动笔,多计算,提高解题的速度。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量为30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三种题型。

1.选词填空考点较为全面,涉及实词、成语和关联词。设空均在两词以上,一段话式和分句式考查均有涉及,考查形式灵活。对于实词和成语,词义辨析是基础,利用词语间的对应关系是核心方法。对于关联词,则要注重理清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2.语句表达考查病句辨析和语句排序。其中病句辨析是重头戏,在此部分占比达80%,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法知识,考生必须熟悉常见病句类型,并且能够对其加以判别。语句排序可从首尾句、指代词、关联词等入手,采用排除法破题。

3.阅读理解考查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和词句理解题,特别是对细节判断题考查较多。主要考查考生把握文段主旨、深入理解文意、快速甄别细节信息的能力。

真题精讲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一代科学巨匠竺可桢______“求是精神”,指引浙大的思想航标。(2)经历了近5年的艰苦实践,他认为,学校改革至今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核心的“去行政化”______。

A.秉承进退维谷B.继承举步维艰

C.秉承举步维艰D.继承进退维谷

解析:(1)句,“秉承”指承受,接受。“继承”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句中没有说竺可桢先生对前人“求是精神”的继承,而是强调他恪守这种精神,以此作为指引浙大的精神航标,排除B、D。(2)句,“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行进一步都十分不容易。句中说的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即进展缓慢,并没有两难之义,排除A。故本题选C。

真题精讲2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中国年画《四美人图》经考证乃是金代山西平阳(今临汾)雕印的精品。

B.因为上色技术有限的缘故且年代久远,老年画的线条尤其是边框处的线条几乎不可能很匀称。

C.老年画是一块新兴的投资领域,每年价格涨幅达到20%以上。

D.中国年画题材丰富、色彩鲜明、雅俗共赏,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解析:B项,“因为……的缘故”句式杂糅,可将“的缘故”删掉。另外,“几乎”不能用来修饰“不可能”,可删掉“几乎”。故本题选B。

真题精讲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满足于现状。但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从上述文段中不能推出的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很多人脑海中形成了定势

B.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断地变化着

C.在数学问题上,“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但在生活中却不是这样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人停下探索的脚步

解析:由“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可知,C项的“在数学问题上”以偏概全,文段说的是“某种数学问题”。其他三项均可从文段中推出。故本题选C。

备考策略

其一,潜心研究历年真题,深入了解命题思路。尤其要注意材料类型和陷阱设置。当你能从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其二,熟练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如阅读理解中的找关键词、选词填空中的找对应关系等。

其三,多读文段,培养语感,提高对语句的敏锐感觉。好的语感无论做哪种题目都会事半功倍,对选词填空题目而言更是制胜的利器。

五、资料分析

2018年资料分析部分总题量为15题。资料分析材料类型包括文字型、图形型和表格型。重点考查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和倍数等概念,同时要求考生具备快速查找数据、列式并进行估算的能力。

真题精讲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4年,银行累计结汇116422亿元人民币(等值18958亿美元),剔除汇率因素影响(下同),较上年增长1%,累计售汇108707亿元人民币(等值17702亿美元),增长10%,累计结售汇顺差7715亿元人民币(等值1256亿美元),下降53%。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113339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3742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9597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308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4965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882亿元人民币。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1592亿美元,二季度降至290亿美元,三季度转为逆差160亿美元,四季度扩大为466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18442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5015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结汇342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下降58%。

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4年,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03855亿元人民币(等值332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累计对外付款201375亿元人民币(等值32797亿美元),增长18%,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2480亿元人民币(等值404亿美元),下降79%。一、二季度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分别为455亿美元和407亿美元,三、四季度转为逆差200亿美元和258亿美元。衡量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的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外汇收入的比重(即结汇率)总体下降,由一季度的77%降至二、三季度的68%,四季度略有回升至71%,全年平均为71%,结汇率比上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衡量购汇动机的银行代客售汇占涉外外汇支付的比重(即售汇率)逐季上升,由一季度的61%升至四季度的73%,全年为69%,售汇率比上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

注:上述资料统计时,不同币种间价格换算采用当年平均汇率。

1.2014年,100美元的年平均价约为()元人民币。

A.664 B.683

C.614 D.无法计算

解析:根据材料首段第一句可知,2014年银行累计结汇116422亿元人民币(等值18958亿美元),则所求为元人民币,故本题选C。

2.剔除汇率因素影响,下列项目2014年同比涨跌幅度最大的是:

A.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

B.银行代客累计对外付款

C.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

D.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四个选项2014年同比增速依次为12%、18%、-53%、-58%,显然涨跌幅度最大的是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故本题选D。

3.2013年,银行代客结汇率比售汇率:

A.低3个百分点B.高2个百分点

C.高7个百分点D.高9个百分点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2014年银行代客结汇率全年平均为71%,结汇率比上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则2013年银行代客结汇率为71%+1%=72%;2014年售汇率全年为69%,售汇率比上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则2013年售汇率为69%-6%=63%。则所求为高72-63=9个百分点,故本题选D。

备考策略

其一,理解概念。常考的增长、比重、百分点等计算型概念和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进出口贸易等理解型概念,以及增长问题与其他概念的结合,都需要完全理解。

其二,学会列式。用快速定位关键词的阅读技巧,定位资料数据,然后根据概念的内涵快速列式。一些数据虽是分步计算而得,但也需要掌握一步到位的列式方法,以提高效率。

其三,掌握算法。利用最快最合理的方法进行速算。计算技巧方法多样,考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习惯主要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通过练习真题进行巩固提高。第一章公共基础知识第一节深圳市情一、市情概貌(一)城市简史“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二)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4′至22°52′之间。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其有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2.自然气候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宜人,降水丰富。其常年平均气温22.4℃,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时长2120.5小时。(三)市树市花

深圳的市树为荔枝和红树,市花为簕杜鹃。(四)自然资源

深圳全市面积1997.27平方千米,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河流共有310条,分属9大流域。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水库168座,总库容7.76亿立方米,其中深圳水库总库容4496万立方米,是香港和深圳居民的重要水源地。深圳海洋水域总面积1145平方千米。深圳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总长260千米,拥有大梅沙、小梅沙、西冲、桔钓沙等知名沙滩,同时拥有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深圳湾红树林、梧桐山郊野公园、内伶仃岛等自然生态保护区。(五)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深圳下辖8个行政区和2个新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坪山区、龙华区、光明新区、大鹏新区。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六)语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话为主流语言。但不少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工商业界人士都能用英语提供服务,大多数青少年也都能讲英语、粤语。全市正在开展“深圳市民讲外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外语活动,以提高公共服务的外语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语应用能力。(七)发展定位

我国政府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深圳定位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八)运输物流

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同时也是物流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国内领先的物流及供应链企业。

1.深圳口岸

深圳口岸是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其中包括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罗湖口岸,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以及我国首个内地与香港无缝接驳的地铁口岸——福田口岸,唯一“一地两检”的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

2.港口航运

深圳港拥有各类泊位152个,集装箱专用泊位47个,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36条,外贸驳船航线48条,海铁联运班列14条,国际友好港21个。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2398万标准箱,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三。

3.民用航空

截止到2017年1月月底,深圳机场共有客运航空公司34家(深航、南航深圳分公司、海航深圳分公司、东海等基地航空公司4家),全货机公司11家,开通客运航线190条,货运航线34条,通航国家和地区17个、城市145个。

4.铁路运输

深圳已明确为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基本明确了全市“东西贯通、南北终到”的铁路布局,并新增西丽站作为全市第二座高铁主站。

5.公路运输

深圳公路交通发达,可通过高等级公路网方便地到达珠三角各城市。截至2017年2月月底,全市共有道路客运企业87家,班车企业36家,包车企业71家,20家企业兼营班车和包车。深圳始发的长途客运班线覆盖省内各市县,辐射20多个省、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随着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高速公路联网的实现,深圳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二、重要文件(一)《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8年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每月1000元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供应4.6万套,新增病床2000张、养老床位1000张,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5万个以上。金融等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①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在决胜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取得新突破。②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坚定不移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发展更有质量。⑤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⑥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系统提升城市品质。⑦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⑧加快建设美丽深圳,打造更加和美宜居的城市环境。⑨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⑩集中力量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提升民生事业发展水平。(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十三五”时期是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

其主要目标任务是:①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②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③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④努力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⑤努力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第二节政治一、时政热点(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两个没有变”“三个牢牢”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新征程“两个重要时期”:(1)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2)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两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4.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目标: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5.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大国关系框架: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周边外交方针: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全球治理观: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6.新时代党的建设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从严治党具体内容包括:(二)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报告内容要点如下。

1.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工业增速回升,企业利润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了增速放缓态势;进出口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4.201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2018年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

2018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2017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2018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控一般性支出。

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做好2018年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要注重以下三点: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三)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三个必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五年来,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七个坚持”:(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4)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6)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7)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3.未来3年我国经济发展重点

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此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1)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对于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也就是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世界的普遍联系(1)哲学上把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系。(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否定客观上存在的联系。联系既不能人为臆造,也不能人为消灭。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四)唯物辩证法三大定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则是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2.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才能相对地完成。(五)认识论

1.实践

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主要形式有三种:①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②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③科学实验。

2.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人的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两者的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六)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它们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与此相反的历史观就是唯心史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2.“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因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而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这个概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主要依据。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也随之变动。由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7.“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一构想包括一个前提、五个基本点:一个前提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不允许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五个基本点的实质就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要求提出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

3.“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1)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2)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4)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发挥历史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2)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3)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1)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3)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4)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基本方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