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之长征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11:55:08

点击下载

作者:刘弘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红色旅游之长征路

红色旅游之长征路试读:

《长征歌》

陆定一 贾拓夫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走湖南,宜临蓝道一齐占,

冲破两道封锁线,吓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过湘江,广西军阀大恐慌,

四道封锁线都突破,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

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

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阳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打得如飞跑,

大渡河天险从容过,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上还积雪,

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黑水芦花青稞麦,

艰苦奋斗为哪个,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安然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统一人民救中国!——摘自《吴旗县志》

前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今日,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1934—1936年:时隔八十年,长征,仍然如一道闪电,划破中国现代史的夜空,让人震撼不已;时隔八十年,长征,依旧是一条激流,激荡着每个华夏儿女的心扉,让人感慨万千;时隔八十年,长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战鼓,催人雄起奋进。

红军长征的解读意义伟大而丰富。长征,确实永远是中国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长征,从哲学层面讲,它是再生之狱;从时代意识上讲,它是与时俱进;从发展的眼光看,它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团队管理上看,它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从民族精神上看,它是民族之魄、中华之魂;从党的历史进程上讲,它是浓抹重笔、曲折中前进;从人生体验上讲,它是人生的洗礼;从国际视野看,它是人类的远征史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站在地理的角度,在空间的旅行上,在中国没有什么比长征沿途的风景名胜更让人意想不到和令人惊叹不已的了。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要培育形成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长征地带就占了4个区。

长征路,是八十年前的长征在地球上留下来的红飘带;长征路旅游,要突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和扶贫功能。红色基因,是八十年前的长征留给长征地带的遗传因子,要使红色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站在红色旅游的角度,笔者利用假日,不辞辛苦,多次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之长征路》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长征路,不仅深刻记载二十世纪的壮丽史诗,还是中国最美丽的风景地带,长征路上的风景是有魂魄的。《红色旅游之长征路》,不仅是假日对地理的行走,更是平日对历史的回眸。红色旅游,让我们感到,历史不是风干的标本,透过骨质仍见其热血沸腾。

长征,永远在路上。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刘弘2016年7月于喀什第一章于都:红军长征的集结地瑞金: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于都:长征从这里出发长征从这里出发

江西的于都以前名声不大。让它享誉中外的原因在于这儿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它拥有长征第一渡等大批革命旧址。于都还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

在于都县城东门渡口,我们看到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它高为10.18米,寓中央机关、红军总部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于1934年10月18日傍晚在此渡河长征之意;该碑身为双帆造型,寓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之意;底座宽大厚实,象征中央红军出征脚步坚实有力、一往无前,充满希望之意;四周现有栅栏环绕,借以围护花草树木,以使环境优美、四季如春,象征长征精神万古长青。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 于都红军大桥长征景观园

于都的长征景观园拟规划面积300亩,总投资1.5亿元。长征景观园将成为全国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红色旅游精品。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诞生瑞金名字的由来

瑞金位于闽赣交界地带,地处武夷山脉西侧,因古产黄金,金为瑞,故得名瑞金。“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瑞金充满诗意的描绘。瑞金可谓山水秀美、瑰丽多姿,有苏轼笔下描绘的“古来绵江八大景,名扬四海倾九州,最是陈石山水色”的罗汉岩,有峰峦叠翠的赣江发源地……共和国的摇篮

瑞金之名扬天下,得益于它独特的历史地位。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为“共和国的摇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从此,众多中华民族的精英云集于此,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伟大预演。在瑞金,目前留有180多处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叶坪村、沙洲坝、云石山等地。80多年过去了,这些遗留的旧址饱经沧桑,而成为那段风雨岁月的见证,并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吸引了众多人来此寻找那段红色记忆的源头。

这是一片充满了红色印迹的土地。我们看到“二苏大会”旧址沙洲坝,参天古樟的掩映下,矗立着造型独特的中央政府大礼堂。这座由钱壮飞担任图纸设计的大礼堂,建成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从空中看宛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门首上方还嵌有黄亚光书写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7个楷书大字和他设计的地球仪图案。●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资料显示,在红军长征前后,很多开国元勋都曾在瑞金战斗和生活过,十大元帅中的其中9位都曾在此留下战斗的足迹。● 瑞金红井电视剧《长征》和甘甜的红井水“红色故都”瑞金,今日已不是当初的小城,它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背着行囊走在瑞金城街上,并没有冷清的感觉,宽阔的街道在橘黄色路灯照射下,让人感到温馨舒畅。

在沙洲坝,毛主席旧居门前的一棵古樟树旁,矗立着醒目的剧照。电视剧《长征》摄制组在这里拍了许多镜头。这棵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樟树,已是中国革命的见证。

我国50岁以上的中年人,最早知道瑞金这个地方,多数是源于上小学时的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口井……”瑞金、红井,成了儿时的不解情缘,成为几十年都挥之不去的记忆。由旧居出来,来到“红井”旁,我们情不自禁地俯下身,提上来一些井水,大喝了几口,清冽甘甜,正是儿时的想象。云石山

人称“长征第一山”的云石山位于瑞金城西约20公里,高不过百米,占地面积不大。在一片田野中,只见云石山上奇石嶙峋,色似蓝天,形若云雾,四面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百级石砌小道,直达山顶,便是云山古寺。“云山日咏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云山寺充满历史的古朴与沉重,并有一种历尽艰难砥砺后沉郁的静美。正是在这里,云石山上演了一场场骨肉分别的悲剧。长征前夕,毛泽东和贺子珍忍痛将刚满3岁的爱子毛毛送给群众抚养,从此终生无缘谋面。瑞金人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有人甚至说,几乎每一华里的长征路上就倒下了一名瑞金人。

下山后,我们在山门前的长征出发路线图前伫立良久,依稀间好像听到那杂沓的足音和激越的军号,那是一种怎样的出征,又是一种怎样的离别呢?那是一种怎样的奋斗,又是一种怎样的虽九死而无悔的坚决呢?附近的风景赣州城: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宋城城墙

赣州古城墙建于北宋,以后历代加以修缮,现保存3 664米。古城墙沿章江、贡江而筑,逶迤蜿蜒。登上城墙,顿感蓝天辽阔,江水滔滔,渔帆点点,百舸争游。

置身赣州,一种古韵悠情便向你袭来。踯躅在这座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宋城街头,你会有时光倒流之感。现在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明代以后兴建的,唯独赣州的城墙建于北宋,更显出它的珍贵。长汀:客家大本营

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曾把福建的长汀和湖南的凤凰并列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的闽赣边界,是福建省第五大县。发源武夷山东麓的汀江从县城流过,在江边的长汀成了繁华的商埠,素有“小上海”之称。

长汀又叫汀洲,她是客家人聚居地,人们称她是“客家大本营”“客家首府”。那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这是宋朝汀洲太守陈轩的诗句。远远望去,长汀城里的卧龙山,一峰突起,而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竟把半个卧龙山也圈进城内,形成城里有山、山上有城的独特格局。城里的卧龙山、拜相山、官坊溶洞以及朝斗岩,都是去长汀不可不看的风景。● 今日俯瞰长汀城

我们进了长汀城区游览,只见有保存完好的唐代建筑古城门、唐至明代的古城墙、宋代的汀洲文庙、明清两代汀州试院等宝贵的历史文物。独特的是,长汀还保留了不少别具客家风情的宋明时期客家民居。这些民居继承了中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天井豁亮、宽敞,厅堂大方,居室布局严谨合理。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很多民居规模很大,几进几出,院落套院落,天井连天井。最典型的就是与长汀相距不远的永定围屋。它大得像个圆形古堡,能容纳几十户人家,以至于一个族姓人群都能在里面生活。客家围屋已经成为客家人的象征。另一充分体现客家文化的建筑就是妈祖庙,也就是天后宫。

走在长汀的小街上,耳边始终萦绕着唢呐的乐曲声,沐浴着血红的残阳,去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身上总觉得有股热血在沸腾。据说,当年红军正是在这样的傍晚时分,告别了长汀,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路。

我们急匆匆地穿行在长汀的大街小巷,不时向深巷中的“老表”打听去路。我们想在天黑之前把“福音医院”“毛泽东旧居”“瞿秋白纪念碑”“云骧阁”“辛耕别墅”这些红色景点都参观完。● 长汀古城

我们很快来到“福音医院”。她坐落在长汀的北山脚下,一条幽深的古巷里。“福音医院”1908年由英国传教士修建,1926年改名“福音医院”,由傅连暲负责。后来傅连暲不仅放弃了每月400大洋的优厚收入,还把医院的药品、器械设备及家产全部捐给了红军。

长汀的朝斗岩因面朝北斗,故称朝斗岩。朝斗烟霞,是长汀八景之一,到这里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朝斗岩殿内有一反坐菩萨最有意思。有联曰:“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 长汀客家民居这里的长征故事我的长征——70年前后人数的对比

2006年5月初,由央视名嘴崔永元策划的举国注目的“我的长征”队伍26人,从于都、瑞金、长汀三地同时出发,开始了为期250天的徒步重走长征路的世纪壮举。这一活动报名开始后,仅半个多月,就有4 700多人无条件报名加入“我的长征”队伍,最小的13岁,最大的82岁。这支从中华民族的范围中挑选出的队伍最终敲定由21人组成,5人替补。中央红军长征的人数

1934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统计,这一天中央红军的实际人数为86 859人。其中,第一军团19 880人;第三军团17 805人;第五军团12 168人;第八军团10 922人;第九军团11 538人。两个独立纵队:中央军事委员会纵队4 693人,中央军委第二纵队9 853人。以上总数不包括雇佣的担架员。中国工农“红军”一词从何而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开始并无统一的名称。为了反击敌人的猖狂进攻,董必武、潘忠汝、吴光洁等同志在湖北黄安发动了农民自卫军起义。这是继八一南昌起义、湖南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又一次大起义。11月13日,当地著名的书法家吴兰阶先生,经过精心构思,撰写了一副“七彩联”:

痛恨绿林兵,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

克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此联巧妙地嵌入了10个表示颜色的词,憎爱分明,对仗工整,首次使用了“红军”一词,为我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取了一个好名字。这一年年底,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同志领导广州起义时,便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接受共产国际的意见,发布了第五十一号通告《军事工作大纲》,并明确指出,“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可正式命名为红军”。于是,毛泽东、朱德便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先后奉命改称“红军”。[1][2]于都和兴国的贡献

老红军危秀英回忆说,当年毛泽东对矮小的她说:“矮子,跟我们走吧,不然你又会被卖掉做童养媳。”兴国当时有24万人口,其中竟有8万像危秀英这样贫困的农民入了党并参加了红军。为革命捐躯的烈士达42 399人,中国没有一个县能与之相比。

于都县人民曾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全县参加红军的人数达67 700余人,参加赤卫队以及参加支前作战的人数有64 000余人,两者合计13万余人,约占全县总人数的2/5。于都县在革命战争年代共有16 000余名革命烈士英勇献身,曾出了16位将军。

参军,参军,参军。这是红军在占领赣南最后一年的号召。当时小刘英(长征后嫁给张闻天)正在于都负责扩张工作。让红军战士离开苏区可不是件容易事,那是他们多年的根据地,是他们的家乡。他们中大多数人来自江西,而这些人中多数又来自中央苏区——模范县兴国、瑞金地区、于都县、宁都和福建的周围地区,离开他们的故乡是痛苦的。

此时,《长征组歌》的《告别》在我心头回响: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1934年10月16—19日,4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们头上戴着一束束树枝做的伪装,跨过几座搭在滔滔于都河(即贡水)上的木板浮桥,出发!● 井冈山纪念馆“毛主席”的来历

你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称毛泽东为“毛主席”?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苏大会)在瑞金的叶坪村谢氏宗祠召开。38岁的毛泽东正式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从此人们称毛泽东为“毛主席”。远去的歌声

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红军苏区“围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要走了,要离开家乡了;要走了,要到哪里去?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率红军突围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写到这儿,《十送红军》那依依惜别的歌声,犹在我耳边回响: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里,

山上(里格)苞谷(介支个)金灿灿,

苞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苞谷棒棒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

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江畔站,

十万百姓泪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还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高台(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4]难以言状的惆怅“红都”瑞金宾馆,有一幢久无人住的别墅。经打听,原来是20世纪50年代为毛泽东建造的。当时,瑞金人以为毛主席肯定会回来的。但是很遗憾,直至1976年9月,一代伟人与世长辞,“红都”人也未偿夙愿。人们猜测着、议论着。其中一种说法是:瑞金,毛泽东虽然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心情愉快的时光,但留给他更多的是难以言状的诗意和惆怅。● 瞿秋白就义地

瑞金,毛泽东曾在这里把全国苏维埃运动推向峰巅;同样,“左倾”教条主义者又把这股红色巨流引入了深渊。这块全国最大的苏区,以残阳如血的结局,留给中国革命多么深刻的教训……

瑞金,诉说不完的神奇故事;长征,中国革命的永恒话题……第二章兴安:红军突破湘江的地方兴安:拥有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漓江和湘江的发源地

水墨丹青的漓江,千载悠悠的湘江,共同发源于地处湘桂走廊的兴安县。兴安南距桂林57公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有连接湘、漓两江,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它是秦始皇开凿的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它与长城一样古老,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有漓江的发源地,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还有四座天生桥连于一体的世界奇观……灵渠:秦始皇开凿的世上最早的运河

兴安因灵渠而历史悠久。灵渠又因秦始皇的功绩而名扬中外,它是秦始皇开凿的世界上第一条等高线运河,也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灵渠在兴安县城边,全长37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一条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水利工程。它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现在还在使用着它。明代解作《兴安渠》诗云:“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灵渠分南渠和北渠,整个工程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构成。铧嘴是用巨石在湘江中铺筑成的一个前端尖锐如犁铧的石坝,使湘江上游的海洋山水南北分派,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入漓江,分派水量大致是“三分漓水七分湘”。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意义极大。1949年后,灵渠多次修整,可灌田数万亩,现已成为旅游胜地。灵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安最重要的景点。● 童话般的梯田天生桥:世界级地质奇观

兴安白石乡天生桥,又是一个世界级地质奇观——一个在1 000米距离内四桥连“架”、极其雄伟壮观的大型天生桥群。

来到它面前的时候,我们被惊呆了,简直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它。据说这里的桥,就其密度而言,已经超过了号称“亚洲之最”的重庆武隆的天生三桥,它们洞连洞、洞生洞,桥连桥、桥生桥,形成了一连串的天然溶洞景观。这里的桥高的有100米,低的也有40米,跨度在30—60米。桥之独特,世界罕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宽银幕故事片《我的长征》在全州开拍。

界首镇是兴安的尽头,与全州交界之首,故名界首。湘江就在街边。这里是上游。这里的湘江比红军出发过的于都河窄多了。界首镇是红军突破湘江的地方。在江边,红军突破湘江的指挥所依然还在。

为了纪念历史上这悲壮的一页,广西人民在兴安城南的狮子山上,兴建了一座占地120亩,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碑园由三组建筑构成。一为大型群雕。在1万多平方米的大广场上,矗立着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纪念雕塑。它长46米、高11米,用800立方米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群雕由青年红军、女红军、老游击队员和儿童4个巨大头像和“红军”“送别”“远征”“渡江”“永生”五组雕像组成。4个头像一字排开,形象地再现当年红军西征突围靠血战湘江的情景。五组雕像错落有致地安插其间。群雕凝重的面部表情,使我们不能不产生对当年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壮烈体验。二为高体纪念碑。在狮子山顶屹立着由三支步枪构成碑体的高31米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三为吊楼式纪念馆,室内陈列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 长征广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园附近的风景全州的湘山寺

全州的湘山寺,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称,系公元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创建,宋朝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鼎盛时期寺内建筑面积达18 000平方米。湘山寺作为全区最古老的宗教旅游胜地,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特别是在佛教节日,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桂林的象鼻山

在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明代孔镛有诗赞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百日相看不厌多。”● 象鼻山

在象鼻山的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绘:“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每当月朗风清、水平如镜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轮皎月浮江,江中二圆月并浮,好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意境,这就是桂林久负盛名的标志性景点——象山水月。这里的长征故事[5]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

当年长征西进,何以顺利通过敌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周恩来领导下的统战和情报部门功不可没。何长工、潘汉年、李克农等从事秘密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何长工曾回忆道:我们带着朱德亲笔写给“华南王”陈济棠心腹的一封信,奔驰在去寻乌的路上。信是这样写的:黄师长大签:

兹应总司令电约,特派潘健行(即潘汉年)、何长工两君为代表前来寻乌,与贵方代表幻敏、宗盛两先生协商一切,予接洽为感!顺致

戎祺朱德手启十月五日

前来迎接我们的是对方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心腹,故一路畅通无阻。翌日,在楼上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密谈开始了。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以下五项协议: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3.解除封锁;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5.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我们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四十华里。我军人员进入陈的防区用陈部护照。

为保密起见,协议只写在双方代表的记事本上,并未形成正式的文件。这是继1933年11月我们同蔡廷锴十九路军谈判达成停战同盟协定之后,又一个停战协议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又一胜利。

在我们谈判期间,接到了周恩来同志事先和我商定的密语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得到消息后,对方代表很敏感的,问我们:“是否你们要远走高飞了?”我平静而婉转地回答道:“不是,这是说谈判成功了,和平鸽上天了。”但我心里明白,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瞎指挥,使第五次反“围剿”终于遭到失败,红军已经决定实行转移。

多年后,革命老人何长工去世,党中央在讣告里写道:何长工同志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扛了一辈子的长工。● 三关堂

朱德的这封信以及红军派人同陈济棠进行的谈判,为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军从于都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于10月25日全部渡过欣河(桃江)以后,日夜兼程;不久,又突破敌人的第二、三道封锁线。对此,蒋介石大怒,愤然电责陈济棠:

平时请饷请械备至,一旦有事,则拥兵自重。此次按兵不动,任由共匪奔窜,贻我国民革命军以千秋万世莫大之污点。着即集中兵力27个团,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堵截,以赎前愆。蒋介石的秘书回忆湘江战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的晏道刚留在了大陆,与蒋介石背道而驰。后来,晏道刚回忆湘江战役时写道:

自从红军西征后,我们在蒋身边的一些人闲谈时,总说追堵部队谁也不愿猛追强堵,怕接近被红军反击挨打,采取的是“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

蒋介石曾亲笔写信给第6路军薛岳以下各军师长,诬蔑红军为“流寇”,认为这次向西突围已“势穷力蹙”,规定该路军9个师以穷追为首要任务,信中且有“毋容红军再度生根”等狂言。我素知陈诚、薛岳见重于蒋,蒋对薛的来电比较重视,因此薛岳的来电在当时是不能积压的。但薛对何键的湘军及白崇禧的桂军这样摆长蛇阵未阻止红军通过湘江,曾向蒋表示他的不满,对白、何等怕“中央军”抢地盘的处置也有所揭露。● 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事后白崇禧亦来电虚报战果。这件事却大伤蒋介石的脑筋,既不敢责备,又不愿嘉奖。当此战役最紧张的时刻,蒋介石在南昌心神焦急,随时查询部队到达位置,计算红军实力。当时行营综合各方来电,估计红军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途中实有兵力不过三四万人,认为红军牺牲、损耗很大。唯蒋介石意犹未足,责怪桂军避开正面,以致功亏一篑。● 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6]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在以后的年代里,红军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回忆起1934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这两天,认为那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在红军中,35岁的聂荣臻已经算是一个“老人”了。这位红军高级将领出身于重庆附近一个富庶的农民家庭,1920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小组。后来在广东黄埔军校做过政治工作。他是一个遇事不慌的人。那天夜间,聂荣臻无法入睡。他心潮澎湃,想到红军主力面临的危险。他和林彪以及其他指挥员花了几个小时来分析形势。11月30日午夜前,他们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朱(德)主席:

……如敌人明日以优势猛进,我军在目前训练装备状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一、二师明天继续抗敌。

12月1日凌晨三时半,他们收到了复电。电报是以最高军事机关的名义发来的。明确指示:

一军团必须坚守阵地。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否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后来,身居国外的李德在他的回忆录里很少谈到湘江战斗。他暗示,尽管红军受到损失,但它的战斗素质提高了,部队还是增强了。但是,他把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周恩来。他说,周恩来起草了撤离计划,计划要求从中央苏区撤走大量的重型装备,这些装备使红军负担过重,因而迟缓了前进的速度。他不承认,既然他能支配博古,他就对长征的一切组织和作战计划都拥有否决权![7]湘江一役,损失过半

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将这次战略转移当作从一个根据地到另一个根据地的大搬家,所有的“家当”都得带上,把丢掉辎重看作是红军的耻辱,因此,大到军工机器,小到卫生便盆都带着。为了保住物,不惜牺牲人,把队伍固定成一个抬轿子的形式。彭德怀更是气愤地说:“这不是抬着‘棺材’走路吗?哪像个打仗的样子!”

红军西进途中,发生过两次有利于抢渡湘江的机遇,都因为这样的缓慢行军耽误了。一是在11月22日红军攻克道县之后。白崇禧认为红军进入桂北势不可挡,为避免与红军激战,向蒋介石谎报军情,桂军从湘江岸撤出,让湘军接防。在桂军撤走湘军未到全州之前,灌江、湘江一线敌军空虚,兴安以北120里的湘江基本无兵防守。这等于给已钻进敌人罗网、陷入绝境的红军让出了一条生路。执行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却对桂军为求自保而撤防的变化毫无察觉,直到11月25日才决定向湘江进发。二是11月27日晚,红一、红三军团前卫师抢占界首至屏山渡湘江两岸60里所有渡口,并在新圩、光华铺和觉山铺分别阻击着桂军和湘军,这为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过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红军就能摆脱危险境地。

虽然,林彪的一军团在突击和伏击方面是超群的;在正面作战和短兵相接方面,彭德怀和他的三军团最为擅长。但是,1934年春夏突击扩军时招来的新兵仓促应征入伍,军事上、思想上都准备不足,又没人告诉他们要到哪里去,或者去干什么。按红军的标准来说,开始长征时他们的准备相当不错了。他们拥有步枪、卡宾枪、手枪、冲锋枪和轻重机枪等共计32 243支,其中651件是轻重机枪。有38门迫击炮,少量火炮(基本上是山炮)。大口径火炮很早就扔掉了,他们携带了积存的1 801 640发子弹,2 523发迫击炮弹和76 523枚手榴弹。——这是一支强大的部队,但它的对手却是比它还强大许多倍[8]的军队。

在兴安、全州一带,超过40万大军的敌人,把8万西进的中央红军,围追堵截在滔滔北流的湘江前。——湘江战役,惨烈之状,天地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变色!

待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加上突破前三道封锁线的损失,8万多中央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了。

但是,红军终于挫败了敌人的罪恶目的,这一点,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此次战役的指挥官“追剿总司令”何键说:“敝部奉令追剿西窜股匪,未能达到歼匪以东地区之任务,实深惭悚。”

湘江战役的第二个结果,是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的破产。用嘴将肠子咬断

12月12日,担任断后任务而没能渡过湘江的师长陈树湘率部进至桥头铺时,突然遭到敌人的伏击,陈树湘腹部中了敌人的一颗子弹,坚决不让大家抬着自己走。他对战士们说道“:死了我一个算不了什么,最要紧是你们冲出去,不要管我!”他将他们推开。陈树湘举起了枪,向敌人猛烈地射击,将敌人吸引到他这边。他边打边艰难地往一座破庙撤退。当枪膛里的子弹全部射完后,他挣扎着威严地站立在庙门前的草地上。蜂拥而至的敌人见抓到了一名红军师长,便决定立刻押往道县的敌军司令部领赏。在去道县的途中,躺在敌人的担架上的陈树湘醒了过来,为了不受敌人的凌辱,陈树湘乘敌人不备从自己的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嘴将肠子咬断而壮烈身亡,时年仅29岁。● 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向西转移图

陈树湘,长征红军之魂!第三章通道与黎平:歌·鼓楼·风雨桥·侗族服饰通道:湘、桂、黔三省交界南楚极地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通道县始建于1103年,原名罗蒙县,后来开辟山间道路,沟通了湘、桂、黔三地的大道,故名“通道”。它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行“通道转兵”的革命老区,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3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南毗广西三江、龙胜;西连贵州黎平。通道在历史上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 围场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

通道有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和古雅淳朴的民情风俗。侗族人民独具特色的建筑、织绣、服饰等,在祖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璀璨夺目。建筑以鼓楼、凉亭、花桥最为出色,堪称侗族建筑“三宝”,通道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其中以琵琶、侗戏、侗歌、芦笙最受人们喜爱。天然万里长城与百里侗文化长廊

通道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奇观胜景遍布。主要有被地理学家称赞为“天然万里长城”的1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万佛山风景区;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陇底原始次森林和100万亩松涛森林风光;有巍然屹立,可与桂林独秀峰媲美的独岩峰;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阳洞滩瀑布。● 水车与风雨桥

通道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保持侗族民族特色原汁原味的芋头侗寨古建筑群、民族风俗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长廊”、雄伟壮观的马田鼓楼、巍峨神奇的白衣观、匠心独运的回龙桥、富丽堂皇的普修桥、气贯长虹的小水战斗纪念碑等民族建筑群,均古香古色,引人入胜,现已成为最新的旅游胜地。其中,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马田鼓楼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玩寨:侗族青年的最爱

玩寨,是侗族青年最喜爱的一项社交活动,因为它在闲暇的晚上进行,一般不影响活计。他们通过玩寨来交朋访友,谈情说爱。玩寨没有季节限制,四季都可进行。尤其是“五谷进了仓,禾把下了晾”的秋后或五月,白天唱歌、演侗戏,晚上腊尼(男青年)们玩寨,所以有人说:“长年浸在歌里,侗乡是个不夜天!”

每当月白风轻的晚上,村巷里、竹林中、窗台下、吊脚楼旁,便高一声低一声地传来阵阵欢笑,悠扬悦耳的侗笛声、动人心弦的情歌声……● 等待演出的乡村●舞● 喇叭斜吹黎平:侗民族文明博物馆黔境富郡之一

贵州地方志书中记载:黔境有两个富郡,一是遵义,一是黎平。遵义以柞蚕称富,黎平以木材发财。史书说:“黎平山多戴土,树宜杉。”黎平是我国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县。走进黎平,看着侗族极具特色的民居、服饰、风俗,俨然走进了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文明博物馆,到处是奇异瑰丽的远古文化,这是黎平县质朴且华丽的灵魂。风雨桥

风雨桥又名花桥,凡溪边河畔的村寨都有。它横跨溪流之上,为廊式凉亭,将楼亭与桥梁融为一体。黎平全县有50余座风雨桥,堪比美国的廊桥。

风雨桥是侗族地区常见的一种路边建筑物,既是水上交通设施,又是村民遮阳避雨、休息纳凉的地方,还是迎宾送客、点缀风光的吉祥建筑物。风雨桥的精致在于层层叠叠的屋檐,廊上彩塑彩绘,既有古色古香的唐代建筑特色,又有民族风情韵味。

位于黎平县城南109公里的南江河上地坪风雨桥是最具代表的侗族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959年毁于火灾,1964年重建。桥全长56米,廊宽3.85米。流连于此,恍然如梦。天生桥

位于黎平县城东北面的高屯镇境内的天生桥,由天然的巨型石拱形成,最宽处达138米,拱行完整,线条优美雄伟,由于天生桥属喀斯特地貌,桥两端有溶洞、石乳、石柱等,且洞中有洞,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堪称举世无双。你若前往,绝对不虚此行。我又想,当年红军从此路过,留下过多少伤员呢?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搜捕,有没有红军伤员在天生桥洞中避难?● 风雨桥鼓楼

侗族的建筑水平很高,每个寨子都有鼓楼和风雨桥。雄伟的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全县有230多座。楼顶置桅杆和葫芦宝瓶,结构复杂,形似宝塔;整个鼓楼的建造,大小柱枋,横穿直套,纵横交错,不用一钉一铆,均为木质穿榫。技艺之精湛,蜚声中外,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瑰宝。侗族的歌声与服饰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以歌叙情,以歌娱乐,有大歌、情歌、酒歌、拦路歌、哭歌等形式,所住村寨被誉为“歌的海洋”。乐器有琵琶、侗笛和牛腿琴等。

侗族的服饰在少数民族中是数得着的。侗族朋友向我们介绍说,侗族的服饰,男子十分英俊威武。女子扮装出众,从头至脚,花团锦簇,漂亮无比,是侗族人的骄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侗族的服饰,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呢?● 中国西江千户苗寨● 盛装载舞的少女这里的长征故事通道会议地点

1971年7月7日,邓颖超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审查馆展陈列时说:“上次你们提的问题,回去我问了恩来同志,在长征途中是否开过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恩来同志讲,是开过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后来,党史书才广泛使用开来。

但是,关于通道会议开会的地点,争议不一。目前有三说。一是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说的:会议是在山边的一座独立房子里召开的。二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中说的:会议在城外附近农村某处一家农民的厢房里举行。三是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认为是“在通道城(今县溪镇)恭城书院举行”的。

恭城书院是始建于乾隆年间,全为纯木结构,穿斗式结构架有60多米的进深,很有气势,是少数民族地区现存的最大书院之一。目前,“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的牌子就挂在恭城书院。通道转兵“湘江一役,损失一半”的中央红军,冲出第四道封锁线,由城步来到了通道。在这个沟通湘、桂、黔三地通道上,红军何去何从?还要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吗?李德情绪不振,博古精神低落。“三人团”的主心骨落在了周恩来的身上。中央红军在通道休整三天。周恩来主持召开通道会议。他邀请了毛泽东参加。会上,毛泽东再次陈述了反对北上的意见。与会的张闻天、王稼祥都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有湘江战役的惨败,周恩来也明确表示“我同意润之的建议”。李德急忙说:“不!要北上湘西,不要进军贵州。”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博古沉思良久:“再坚持北上湘西,蒋介石的重兵正张开口袋等着呢;不坚持北上,又如何向王明交代?”后来,他终于表态说:“从贵州出发可以一直北上,在那里才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9]

这样看来,通道转兵,只是明确了马上西进黔东,而不是立即北上湘西。有当时的电文为证。1935年12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中央红军“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北上”。1935年3月14日,中央军委指示红二、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现已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所以,通道转兵,它只是战术上的“转兵”,而不是战略上的“转兵”。有人把通道转兵的意义[10]和遵义会议等同,这是不太合适的。请问,王明在哪里

许多人感到很奇怪:党史上老提王明(原名陈绍禹),可为什么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呢?红军长征前后,王明到底在哪里指挥?答案令人吃惊——在莫斯科。

许多人还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要把党和红军的许多重大挫折都记到远在莫斯科的王明的账上呢?这是因为王明在1931年10月17日赴苏至1937年11月29日回到延安的6年间,一直在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电台没有中断的日子里,王明一直遥控着中共中央的所有决策。遵义会议之所以得以召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过了湘江后,与共产国际的电台失去了联系,致使王明无法直接指挥和下达指示。[11]胡锦涛对黎平会议的论述

1986年10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到黎平参加“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并讲话。胡锦涛说:“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红军冲出了国民党的重围,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及时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正确意见,确立了红军北上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行动方针。这就使中央红军开始从被动转为主动,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因此,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黎平会议旧址第四章思南:乌江博物馆镇远:滇楚锁钥思南: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乌江的中游

乌江的中游就在思南一带。这里有乌江游船,从江面上看,乌江之险恶是看不出来的。这一带的乌江,倒是有不少水电站。

乌江穿思南县城而过,城区主要在乌江南岸。思南有乌江博物馆和号军起义纪念馆,它们皆位于思南县唐镇文化街府文庙内。思南老街上,还有旷继勋烈士故居。旷继勋是共产党早期将领。在思南,文物管理所所长汪汉华主动陪我们驱车考察旷继勋烈士故居等处,他还积极与德江、印江方面联系,为我采访那里的老红军沟通渠道。● 思南的乌江水● 石阡一绝——花烛思南—石阡

思南至石阡一路坎坷崎岖,路相当难走,加上正在修路,汽车颠簸得厉害。与昨天一样,路上山连山,谷连谷,沿山谷溪水前行。风光不错,偶见少数民族民居,颇有特点,其中几处屋脊檐涂着白水泥线,远处看十分醒目。车在山头前行,满眼望去,青山连绵,不见头尾。谷底河水小溪,缓坡阔处有人家,缓坡窄处植农田。石阡温泉,全国闻名,温泉很多,最老的一处温泉,门旁左右各写着“洗心”“涤滤”。● 具有悠久历史的石阡温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