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19:44:05

点击下载

作者:臧晓娟,杨毅,崔玉萍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师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训练试读:

前言

“教师口语”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也是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专业实践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只注重理论教学,脱离对学生口语运用技能的实训与指导,将是徒劳无功的。本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教师口语”课的实践性,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并提升教师口语运用的基本技能。

鉴于上述原因,并结合“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本教材试以项目任务来引领知识内容,辅以实训指导,形成“模块—项目—任务—训练”的教材结构体系。整部教材由“教师口语基本技能”“教师口语职场运用”两大模块构成。第一模块设置“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训练”与“常见口语交际形式训练”两个项目;第二模块设置“教师职业口语运用”与“教师交际口语运用”两个项目。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了努力:第一,认真分析了“教师口语”训练要涉及的重要内容,如:普通话语音基础、一般口语交际技能、教育教学口语技能及教师交际口语技能等,将其整合为两个模块,突出了基础训练与深化训练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特点;第二,结合“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考取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在两个内容模块统领下,精心设计了四个大的项目,每个大项目下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若干子项目,体现“教师口语”课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第三,为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课后巩固,在每个子项目下设置若干训练任务,并给出具体的训练内容和目标,再配以大量课后训练题,满足课程对实训实践的量与质的要求;第四,强调“教师口语”课实践性的同时,重视它的理论性与人文性,在每个项目与任务中设置了“知识储备”,提供语音基础及口语交际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项目任务的实践训练。

与本教材使用的相关教学条件要求有三个方面:① 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为指导、实践为主体的教学体系;② 建立能够满足“教师口语”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③ 建立以教材为主体,以教学案例、训练习题及其他材料为辅助的课程资源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能够顺利进行,得力于辽宁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及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关怀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对教材负责的态度,博采众长,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教材与资料,融合了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奉上我们的感谢与敬意!

本教材编写任务分工如下:

臧晓娟:第一主编。负责教材大纲、前言、

绪论

、概述、教学口语运用、教师交际口语运用、参考文献的编写及统稿。

杨毅:第二主编。负责读单音节词语训练、命题说话训练、教育口语运用的编写。

崔玉萍:第三主编。负责读多音节词语训练、朗读短文训练的编写。

赵惠岩:副主编。负责演讲训练、交谈训练的编写。

包永梅:副主编。负责讲述训练的编写。

梁晨:副主编。负责态势语训练的编写。

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与汗水,但囿于编者的水平与经验,教材中难免有不妥与疏漏之处,诚望专家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教师口语”教材从无到有并不断出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口语”相关理论及实践教学必将不断向前发展,对教材必将提出新的要求,那么,我们对“教师口语”教材的建设也必将永远在路上。编者绪论

一、教师口语的含义、特点及重要性

(一)口语的含义及特点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流时使用的口头语言,是区别于书面语的一种语言形式。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只有以语音为载体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即口语的形式,因而,口语较之书面语历史更为悠久。

口语的总体特征是亲切自然、活泼生动、简单易懂,随意性大,语境性强。

首先,在词汇的选择上以单音节词居多,熟语与方言词汇也使用得多;其次,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和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与感叹词在口语语体中一般也用得较多;另外,在语句运用上,句子短小且结构较松散,常出现停顿、自我修改及句子成分省略、易位等情况。

(二)教师口语的含义及特点

教师口语,指教师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口语,它包括教师职业用语及教师交际用语。教师口语首先存在于口语范畴内,它具有一般口语亲切自然、灵活生动、简单易懂的特点,同时因教师职业及教师身份的特殊要求,决定了教师口语并不是始发性的自然口语,而是一种建立在一定学识基础上的综合性的高级口语。

首先,教师口语是标准化的口语。教师口语必须是全民通用的、经过规范的标准化口语。教师应该也必须会讲一口流畅的普通话,这既是教学形式之一,也是教师素质的体现。

其次,教师口语是科学化的口语。教师口语是为传授科学知识服务的,所表达的是科学的内容,科学的内容决定了科学化的表述。这种口语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透彻理解与熟练把握的基础上的,每堂课都有固定的学科内容,教师必须按照教学方案进行讲述,要求精确、严谨、符合逻辑。

再次,教师口语是艺术化的口语。教学又是一种艺术,而这种艺术主要体现在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上,教师应该以富有形象的蕴含情感的美的口语来引发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教师口语要化抽象为形象,化逻辑为诗意,富于激情,娓娓动听,精彩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审美价值。

最后,教师口语是双向交流化的口语。教育与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这决定了教师口语必定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化的口语。

(三)教师口语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教师“以舌代耕”,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工作时刻都离不开语言。荀子曾提出为师的四个基本条件:“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致仕》)其中,“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表述合理”,这两个方面论述的就是教师口语技能在为师过程中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这说明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口语技能的发挥。教师的工作,至今为止依然主要凭借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口语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二、教师口语能力构成要素

(一)教师口语能力的内涵

教师口语能力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运用口语表达实现预设目标的能力。它是教师必备的四项职业技能之一。教师口语能力与一般的口语能力相比,它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即必须是从事属于教育教学范畴活动的口语能力。这种能力既需要有教师所从事的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支持,也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专门性非常强。

(二)教师口语能力的要素构成

1.丰富的知识基础

短绳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我们说,胸存语库,说话才能生色。讲话怕的是“腹中空空,有口难开”。一个人如果知识贫乏、胸无点墨、思想苍白,纵有伶牙俐齿,也不过如小儿骂街、泼妇吵架。一个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的教师自然也难以把一个问题讲得前后贯通,必然是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教师口语作为一种职业口语,是多种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否则就不是一种职业性的口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口语水平,首先要具备广博、雄厚的知识基础。

教师口语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科专业的知识,即教师所从事教学的那个学科的知识。学科知识越丰富,教师在这个领域中的道路才走得越宽,走得越远。冯友兰曾说:“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定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和教科书一样多,讲来就难免结结巴巴,看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上他是没有什么可以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就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二是教学论的知识,即教师如何把学科知识转化成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这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它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主要就是教育教学的原则和原理。这三方面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也是教师口语特征的最基本表现,离开了这三方面,它就不再是教师的口语。

2.良好的思维品质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口语表达就是把思维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因此思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口语表达的效果。

① 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就是指在口语表达中的思路系统,语脉清晰,说话内容集中,表达严谨、周密,语意连贯,语句完整、简明,有逻辑性与说服力。只有如此,在口语表达时才能目标明确、主次分明、前后有序。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是口语表达者思维质量的体现。

② 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思维的应变性指的是说话者善于根据对象、场合、情境,从说话目标出发,对说话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随机应变的反应和灵活机动的处理。思维的敏捷性指的是思维总是在瞬间完成或以远远快于行动的速度进行。表现在口才上就是能够对事物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是口语表达者思维速度的反映。

③ 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评估性和批判性。所谓评估性是指听话人能够正确地评断对方话语的内涵,不仅要把握它的表层含义,而且还要善于捕捉弦外之音和不见于表象的真意。所谓批判性是指在正确洞察评估了对方话语的真意后,予以准确、恰当的批驳。思维的评估性和批判性反映了口语表达者思维的深度。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评估和批判的品质,才能产生清醒的判断和鞭辟入里的锋利言辞。

④ 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泛性。思维的广泛性是指口语表达者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以话题为中心向四周展开联想、辐射,从而使话语语域开阔,既博论恢弘、滔滔不绝,又紧扣题旨。思维的广泛性是口语表达者思维广度的反映。

教师口语能力与思维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思维品质会反映在教师口语表达的各个层面上。因此,只有在良好的思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练出卓越的口语才能。

3.健康的心理素质

说话是个复杂的生理与心理过程,口语交际中双方的心理处于互动互变状态。大量的事实表明,口语表达能力与表达者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体现在语言调控能力方面。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心理沟通的技巧,是师生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影响教师口语表达的心理素质包括两个方面:

① 教师要具有坚定的自信心、稳定的情绪和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教师应具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稳自信,处变不惊。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教师为楷模,做到临场讲话不紧张,面对突发事件从容自若。

② 教师要具有善于克服胆怯、自卑、患得患失等心理障碍的能力。有些人不善于口语表达,有些人口语表达时结结巴巴,主要还是心理有问题。有的老师准备一节课的内容结果十分钟就说完了,这也是心理问题在作祟。

由此可见,心理因素在教师口语表达中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口语实践中充满自信地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4.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1)口语基本能力

教师口语要靠一定的口语基本能力来外化,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口语基本能力是教师口语表达的必要条件。口语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规范的普通话和口语的基本技巧。口语基本技巧主要有:语音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技巧、态势语等;还包括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复述、描述、解说、评述等。要掌握教师口语常用语体的基本表达规律,并能够把有关口语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口语表达的能力。(2)语言选择能力

语言选择能力是指教师在运用口语基本能力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口语表达的原则、语境的需要、对象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的目标等因素,来确定使用恰如其分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和表达的语言。也就是说,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表达能力,有了这样的选择能力,才有可能完成教师的基本职能。(3)语言倾听能力

事实上,口语能力应该包括说话能力和听话能力两部分,只会说,不会听,并不算真正具备说话的能力。有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其实这不仅仅是所占比例多少的问题,倾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方,是为了使自己的说话内容更有针对性。在教师口语能力中,听话能力尤为重要。善于倾听首先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倾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只会说话不会听话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4)语言调控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在从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随时了解对象的思想,需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及时调控自己的语言,使得表达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这种语言调控能力是一名好教师所必备的,它是建立在语言倾听能力基础上的高层次口语能力。它也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和灵活性。(5)语言风格

教师口语风格,是指教师在运用语言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特点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有的言语气氛和格调。作为一名教师,在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探索之后,会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言语特点和特有的言语格调。这是教师口语能力成熟的标志。形成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语言风格也是口语能力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很难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关键是这种风格是否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促进其目标实现的作用。

丰富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思维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教师口语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中,语言运用能力是核心因素,丰富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思维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共同构成了支撑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三者在教师口语能力构成中是基础性、素质性的要素,切切实实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才是培养教师口语能力的关键。

三、教师口语能力的训练内容及方法

教师口语训练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个阶段,三者之间紧密相连,是一个由基础训练到提高再到深化的过程。

首先,教师口语训练要奠定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的基础。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的基础。《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由此可见,在进行教师口语的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完成普通话的训练,这样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取得将来上岗所需的等级证书,为从事教师职业准备好必要的前提条件。普通话的训练主要由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组成,而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差异又主要表现为语音的差异,因此,进行普通话的训练首先应以语音训练为基础,这成为普通话训练的第一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改正读音,并在加强实践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的实际能力。

其次,教师口语训练要把提高一般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必要的阶梯。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成果的实际应用,是实现提升教师职业口语能力的一个必要的阶梯,它为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提供必要的准备。在整个教师口语训练中,一般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口语训练要重视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使学生能够用普通话很好地进行一般性的口语交流,达到较高的口语交际水平,具有较为出众的口才。口语能力综合地表现为书面语言的诵读能力、话语听辨能力、口头话语的现场组织表达能力,而话语听辨能力与读和说的能力密切关联,因此,读说的训练应该作为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贯穿于一般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始终。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词汇、丰富话语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技巧,通过说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话语组织能力,提高话语听辨纠错能力。

最后,教师口语训练要把教师职业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终极目标。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教师口语训练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整个教师口语训练的归宿,它体现了一般交际口语的专门化和职业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又分为教育口语训练、教学口语训练及其他工作口语训练三个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选词组句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既要符合口语交际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鲜明的职业特色。

教学口语是饱含知识信息的话语,主要适用于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教学口语的训练具体包括教学口语表达方式训练与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在实际训练中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叙述、描述、解说、评述、问答等具体教学口语表达方式的训练融入导入、讲授、提问、过渡、总结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训练之中。教育口语是饱含思想性和教育性的话语,主要适用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教育口语训练主要包括表扬、批评、启迪、劝说、激励等方式以及群体性教育口语与个体性群体教育等形式的训练。教师其他工作交际口语是体现教师职业身份的交际语言,主要适用于工作场合中与学生之外的其他工作对象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训练主要包括与校内领导教师的交际用语训练以及与校外家长社区人员的交际用语训练。

四、“教师口语课”的性质与目标

(一)“教师口语课”的性质与意义

“教师口语”课是国家教委1993年根据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在原来“普通话”的基础上扩充与整编的一门课程。国家教委在1993年5月颁布了《师范院校口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教师口语”的学科性质界定为“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其课程性质“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对于这一界定,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解读:

第一,“教师口语”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这就强调了教师口语的应用性,“应用”是该学科的生命。

第二,“教师口语”是教师的职业用语,而不是其他职业的用语,受教师职业性质、特点所制约,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言语,这就明确了“教师”这一主体。

第三,“教师口语”是口语表达方面的应用,而不是书面言语的应用,这就突出了“口语”这一主旨。

第四,“教师口语”不是阐述教师职业用语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培养提高教师口语运用能力的训练课程,这就确定了“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这一课程的开设与教学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教师口语必然是标准化的普通话口语,全国师范院校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普通话标准的教师,对全社会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对促进语言的统一,对经济文化的交流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教师口语达到标准化、艺术化,标志着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与素质的优化,极大地促进了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再次,对学校来说,课程的实施体现了师范院校的师范特性,丰富了学校的个性,也改革并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它弥补了语言教学的不足,突出了语言课的应用价值,使语言教学臻于完善。同时,课程的实践与应用,如朗诵、演讲、论辩活动的开展,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最后,对学生个人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可大大增强其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与竞争能力。

(二)“教师口语课”的目标任务

《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口语课”的目标及任务做出了总体的要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分析这个要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师口语课”的目标及任务:

第一,就师范院校来说,通过“教师口语课”的教学,使各个方言区学生的口头语言规范到普通话的轨道上来,达到语音纯正、准确、词汇语法使用符合现代汉语规则的要求,进而做到表达概念准确、判断推导科学、叙述生动活泼、论理简洁明了。

第二,就提高全民族语言素质来说,一个人的口语表达水平,往往是他的情操、学识、能力、气质、风度等的综合表现,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国家文明昌盛的重要标志。教师高超的口语表达魅力,将使教育对象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的教育效果,将使成千上万的建设人才学会驾驭各种职业口头语言,从而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谈吐高雅的人才。这不仅能提升全民族的语言素质,而且对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起到推动作用。模块一教师口语基础训练项目一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训练普通话概述一、普通话概念及解读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据有关研究表明,现在世界的语言有4 000到6 000种之多。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就是汉语,但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因而,各地区所使用的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给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这就需要一种通用语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通用语就是民族共同语。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当时的共同语,只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春秋时期为“雅言”,汉魏晋时期为“通话”“洛语”,隋唐时期为“秦音”“汉音”,宋元时期为“正音”“雅音”,明清时期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为“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各个层面对语言文字工作都非常重视,经过前期的酝酿与准备,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明确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指示》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对于普通话的标准,我们如何解读?

首先,“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普通话语音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的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如把“蝴蝶(hú dié)”说成“hú diér”,把“告诉(gào sù)”说成“gào sòng”,是其他方言区的人不能接受的,这样的土音就不能进入普通话语音系统;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如“侵略”有“qĭn lüè”和“qīn lüè”两种读法,“附近”也有“fùjìn”和“fǔjìn”两种读法,这种异读的情况也需要规范后才能进入普通话语音系统。

其次,“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词、古语词、新造词和外来词中吸收所需要的词汇。北方方言词汇中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只在较小范围内通行,如把“玉米”称为“棒子”,把“馒头”称为“馍馍”,像“棒子”“馍馍”就不能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另一方面,其他方言区的某些词汇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而北方方言词汇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这样的词语就可以让它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来,以丰富普通话的词汇。

最后,“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指的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著名作家的优秀、经典的白话文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而白话文著作中所使用的不规范的表述是不能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的。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就出现了一些绍兴方言的语法规则,像“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的“过”用在动宾结构的后面,体现了吴语的语法特点,这就不能成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二、普通话与方言

从广义上来讲,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与方言。(一)我国的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我们这里所说的方言指的是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现代汉语方言差异显著。关于方言的分区,学术界的观点还不统一,其中较为普遍的是“七区说”和“十区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联合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方言分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晋语、徽语、平话。

1.官话区

官话区也称北方方言区,它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官话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包括我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以及江西沿江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的主要特点:除了江淮官话有入声外,声调大体上无入声,多为阴、阳、上、去四声,并新增了四声以外的轻声;中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变为清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原本连接i、ü韵母的声母z、c、s腭化成j、q、x,即尖团合流;中古汉语中原有的六个辅音韵尾-p、-t、-k、-m、-n、-ng大体上只剩下-n、-ng两个。官话内部一致性强,在不同地区可以通行。

官话的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按古入声字的今调类又可将官话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

2.晋语区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域,使用人口约6 305万。晋语区虽然地处我国北方,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着带喉塞音尾的入声,因而与周边的官话有明显区别。

3.吴语区

吴语分布在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安徽南部、浙江省及相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区,使用人口约为1亿。吴语与普通话完全不同,语音、词汇等方面差别非常大,不可互通。吴语保留全部浊音和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吴语区内部还可分为北部吴语、南部吴语、西部吴语。

4.徽语区

徽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东北部地域,使用人口400余万。徽语语音主要残留了一些中古汉语入声、次浊音等特征。

5.赣语区

赣语主要分布在江西中部和北部、湖南东部和西南部、湖北东南部,以及安徽南部、福建西北部,使用人口约为5 500万。赣语一般有4~7个声调。赣语南昌话共有19个声母,韵母可分为“开韵尾”“闭韵尾”“促韵尾”三类,共67个韵母。

6.湘语区

湘语分布在湖南中部湘江、资水、沅江流域,以及广西东北部地区,使用人口约为4 500万。湘语内部又分为湘南方言、湘中方言、湘北方言。湘语古全浊音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有的地方仍读浊音,有的地方不论平仄都读为不送气清音;湘语一般有5~7个声调,多数平声去声分阴阳,少数去声不分阴阳,即一般为阴平、阳平、上声、阳去、阴去、入声六声调。

7.闽语区

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的大部分地域,以及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一带,使用人口约为汉族人口总数的4.5%。

8.粤语区

粤语分布在广东、广西的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香港、澳门地区,使用人口约近4 000万。其特点是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了古汉语特征。

9.平话区

平话是广西中部一带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交通要道一带,使用人口200多万。平话共同的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大多不送气,和全清声母合流。平话内部又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

10.客家话区

客家话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区,比较集中的是广东中、东部,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二)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定地位,使其成为国家法定的语言,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的标准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其他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要高于方言。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言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三、普通话与教师职业口语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教师职业口语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从而明确了教师岗位就是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岗位,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四、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一)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所进行的口语测试。它是在教育部、国家语委领导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法律依据,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国家级测试。(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划分及标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规定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具体标准如下:

1.一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失分率在3%以内(得分在97分及以上)。

2.一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得分在92~96.9分)。

3.二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准确,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得分在87~91.9分)。

4.二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唇齿音(f)与舌根音(h), z-zh-j,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的现象。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得分在80~86.9分)。

5.三级甲等

朗读和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得分在70~79.9分)。

6.三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得分在60~69.9分)。(三)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象及达标等级

① 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甲等;电影、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等表演、配音人员,播音、主持人专业和电影、话剧表演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语音课教师和口语课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

② 师范系统的教师和毕业生,非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师以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教系统的教师以及职业中学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广播电视教学的教师,报考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

③ 其他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如公务员、律师、医护人员、导游员、讲解员、公共服务行业的营业员等),其达标等级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特点由省级语委确定。

另外,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对现阶段的测试对象及达标等级有适当调整。以2016年辽宁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象及达标要求为例(见下表):(四)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及评分标准说明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读单音节词语、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

1.读单音节词语(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共10分,限时3.5分钟。

测试题中的100个单音节词语中,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其他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二》。

100个单音节词语包含普通话所有声母、韵母和声调。其中每个声母出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一般不少于2次,不超过4次;4个声调出现次数大致均衡;无轻声、儿化音节。

这个部分考查的是应试人对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掌握的标准程度。评分标准如下:(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05分。(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限时2.5分钟。

测试题中100个音节的多音节词语中,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其他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二》。

100个音节组合而成的词语中,双音节词语有45~47个,三音节词语有2个,四音节词语有0~1个;声母、韵母、声调出现次数与单音节词测试项相同;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3个,上声与其他声调相连不少于4个;轻声词语不少于3个;儿化词语不少于4个。

这个部分考查的是应试人对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及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掌握的标准程度。评分标准如下:(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1分。(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3.朗读短文(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

测试用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所规定的朗读作品(共60篇)中选取。评分以作品的前400个音节(不含标点符号及括注的音节)为限,但应试人应将第400个音节所在的句子读完整。

此项考查的是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考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考查连读语流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评分标准如下:(1)每错1个音节,扣0.1分;漏读或增读1个音节,扣0.1分。(2)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视程度扣0.5分、1分。(3)语调偏误,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4)停连不当,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5)朗读不流畅(包括回读),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4.命题说话,共40分,限时3分钟。

命题说话题目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规定的30个题目中选取。每套测试题有两个命题说话题目,应试人任选其一作为测试时的说话题目,并连续说话满3分钟。

此项考查的是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评分标准如下:(1)语音标准程度:共20分,分六档。

① 一档:语音标准或极少失误。扣0分、1分、2分。

② 二档: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有方音但不明显。扣3分、4分。

③ 三档: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但方音比较明显;或语音错误在10~15次,有方音,但不明显。扣5分、6分。

④ 四档:语音错误在10~15次,方音比较明显;或语音错误在10~20次,方音明显。扣7分、8分。

⑤ 五档:语音错误在21~50次,方音明显。分别扣9分、10分、11分。

⑥ 六档:语音错误超过50次以上,方音重。分别扣12分、13分、14分。(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共5分,分三档。

① 一档:词汇、语法规范。扣0分。

② 二档: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扣1分、2分。

③ 三档:词汇、语法屡有不规范。扣3分、4分。(3)自然流畅程度:共5分,分三档。

① 一档:语言自然流畅。扣0分。

② 二档: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稍差,语流比较连贯、顺畅;或语言表达有书面语倾向,有背诵腔。扣0.5分、1分。

③ 三档:语言不流畅。语言表达书面语化,语流有停顿、间歇,语调生硬;或语言表达书面语化,语流多次停顿、间歇,语调特别生硬。扣2分、3分。(缺时另行扣分)(4)缺时与无效语料:分四档。

① 缺时60秒以内(含60秒),每20秒(以5秒起累计),扣1分。

② 缺时61~120秒,扣10分。

③ 缺时121~150秒,扣20分。

④ 有效说话时间少于或等于30秒,扣40分。(5)离题,分四档。

① 说话内容与话题有一定联系,不扣分。

② 离题30~90秒,扣4~6分。(30秒扣4分,31~60秒扣5分,61~90秒扣6分)

③ 离题91~150秒,扣10分。

④ 完全离题,扣40分。(6)雷同,分三档。

① 雷同30~90秒,扣4~6分。(30秒扣4分,31~60秒扣5分,61~90秒扣6分)

② 雷同91~150秒,扣10分。

③ 完全雷同,扣15分。(五)普通话水平测试基本流程

1.报名

① 测试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各类人员持有效身份证件到各测试机构报名,也可由单位集体报名。

② 测试机构接受报名后,安排测试时间、地点,发放准考证。

③ 测试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报名时间在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具体时间由测试机构决定。

2.培训

3.测试

应试人应提前30分钟到达测试点,准备参加测试。具体经过下面三个环节:

① 候测:应试人到达考点后先到候测室报到,把准考证上交候测室工作人员,等候分组。分组后应试人不得随意离开候测室。应在指定地点等待工作人员的提示。

② 备测:应试人根据考务人员提示进入备测室随机抽取抽测试试题,到指定座位进行备考。时间不少于1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应试人应认真核对准考证上的个人信息,如有错误需联系备测室的工作人员及时更正;应试人应将准考证与有效身份证件提供给工作人员登记,获取题卡号,并根据题卡号找到相对应的座位号进行备考。

③ 测试:应试人进入测试室,需按备考时所抽题卡号,找到相应机位就座,等候工作人员指令测试,不要随意操作电脑。应试人就座后,根据屏幕指令正确佩戴耳麦,将话筒戴在左侧,将话筒位置调整到口前偏上,等待测试。当听到考务人员测试指令和计算机屏幕指令,进行登录、试音及测试。子项目1 读单音节词语训练训练目标

1.了解声母、韵母、声调的相关概念。

2.掌握声母、韵母、四声正确发音。

3.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方音辨正。

4.知道读单音节词语的应试常识。

5.能用声、韵、调的正确读音完成读单音节词语模拟测试。

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结构单位,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因此,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改正方音,进而从根本上改变语音面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主要考查的正是应试人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任务1 声、韵、调发音训练一、知识储备(一)声母

1.声母的概念

声母是指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共有22个辅音,其中,“ng”不在音节开头充当声母,只能做韵尾,如“eng”,因而,普通话中有21个辅音声母,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此外,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只有元音,如“ai”,这样的音节被称作“零声母音节”。

2.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1)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根据发音部位不同,可将声母分为七类:

① 双唇音:上唇与下唇形成阻碍,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例如:b、p、m。

② 唇齿音:下唇和上齿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例如:f。

③ 舌尖中音:舌尖抵在上齿龈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例如:d、t、n、l。

④ 舌尖前音:舌尖和上齿龈或上齿背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例如:z、c、s。

⑤ 舌尖后音:又叫卷舌音或翘舌音,舌尖翘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例如:zh、ch、sh、r。

⑥ 舌面音:指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后形成的音。例如:j、q、x。

⑦ 舌根音:就是利用舌根隆起抵住软腭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例如:g、k、h。

2)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构成阻碍气流的方式和克服这种阻碍的方式。各种发音方法,都依成阻→持阻→除阻这三步情况的不同而定。根据发音方法,可将声母分为五类:

① 塞音:又叫闭塞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完全堵塞气流通道,除阻时阻碍突然放开,气流骤然冲出,就产生塞音。例如:b、p、d、t、g、k。

② 擦音:又叫摩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靠近而不完全闭塞,留出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就产生擦音。例如:f、s、sh、x、h、r。

③ 塞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先闭塞,然后放松阻碍,形成缝隙,让气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塞擦音中闭塞过程和摩擦过程结合很紧,一般把它们看成一个发音过程。国际音标就用一个塞音符号和一个擦音符号来表示塞擦音。例如:z、c、zh、ch、j、q。

④ 边音:舌头的某部位和齿龈或硬腭接触,使口腔中部闭塞,让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空隙中流出,就产生边音。例如:l。

⑤ 鼻音:指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声音。按发音方法分类的一类辅音。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通路被阻塞,软腭下垂,气流通过鼻腔。例如:m、n。

普通话声母表见表1−1。−表11 普通话声母表(二)韵母

1.韵母的概念

韵母是指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

2.韵母的组成

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通常可以分为韵头(介音)、韵腹(元音,韵母中最关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其中的辅音专指鼻韵母)三部分。

韵头又称介音,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韵腹又称主要元音,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一种叫鼻韵尾,有-n, -ng两个;另一种叫口韵尾。

3.韵母的分类

普通话中的39个韵母,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① 开口呼:韵母为a、o、e、ê、er、i(前)、i(后)或a、o、e开头的韵母;② 齐齿呼:韵母为i或i开头的韵母;③ 合口呼:韵母为u或u开头的韵母;④ 撮口呼:韵母为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1)单韵母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

单元音发音时,由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而形成不同音色的元音。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元音发音进行分析。

第一,舌位的高低是指的是舌头和上腭的距离。距离近叫“舌位高”,距离远叫“舌位低”。一般把高低分为“高”“半高”“半低”“低”四级。根据舌位高低可以把元音分为高元音(i、u、ü)、半高元音(e、o)、半低元音(ê)、低元音(a)。

第二,舌位的前后是指舌头的前伸和后缩。舌面前伸隆起部分对着硬腭的时候,称作“前”;舌面后缩隆起部分对着软腭的时候,称作“后”;舌面处于中间,隆起部分对着硬腭和软腭中间的时候,称作“央”。根据舌位的前后,可以把元音分为前元音(i、ü)、央元音(a)、后元音(u、e、o)。

第三,唇形的圆展是指唇形形状的变化。圆,指两唇成圆形;展,指两唇舒展成扁平形成自然状态,根据发音时嘴唇的形状,可以把元音分为圆唇元音(ü、u、o)和不圆唇元音(i、a、e、ê)。

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10个:a、o、e、ê、i、u、ü、-i(前)、-i(后)、er,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根据发音时舌位和唇形的状态(如图11所示),可将10个单韵母分为舌面单韵母、舌尖单韵母、卷舌单韵母三类。

① 舌面单韵母。舌面单韵母有7个,即a、o、e、ê、i、u、ü。

② 舌尖单韵母。普通话语音有两个舌尖单韵母,一个是zi、ci、si音节的韵母,叫舌尖前韵母,即−i(前);一个是zhi、chi、shi、ri音节的韵母,叫舌尖后韵母,即−i(后)。

③ 卷舌单韵母。er是一个用双字母表示的单韵母,e表示舌位和唇形,r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所以er虽然用两个字母表示,仍是单韵母。er只能自成音节。(2)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这种复合元音并不是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语音整体,发音的时候,中间不能间断。图1−1 元音舌位图

复韵母发音特点:复韵母的发音过程是舌位由一个元音舌位向另一个元音舌位滑动的结果。但是每一个元音在韵母的整体中的分量并不相等,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是这个韵母的重心,它的声音比较响亮、清晰,占时长些,读起来重些,这个起重心作用的元音,叫作韵腹。

普通话有13个复韵母,根据主要元音(即韵腹)在韵母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3类:前响复韵母(ai、ei、ao、ou)、后响复韵母(ia、ie、ua、uo、üe)和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3)鼻韵母

由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共16个:an、en、in、ün、ian、uan、uen、üan; ang、eng、ing、ong、iang、iong、uang、ueng。前8个是由前鼻辅音n同元音组成的,叫作前鼻韵母;后8个是由后鼻辅音ng和元音组成的,叫作后鼻韵母。

鼻韵母发音特点:一是元音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拼合在一起,而是鼻音色彩逐渐增加,由元音的发音状态逐渐向鼻辅音过渡,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二是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

普通话韵母表见表12。−表12 普通话韵母表(三)声调

1.声调及其特征

声调是指汉语拼音所固有的、可以用来区别意义的高低升降。在汉语里,一般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的读音,所以声调也叫字调。它有如下的作用:(1)区别词义。例如:“买与卖”“物理与武力”,都是依据声调来加以区别的。(2)区别词性。如:“好”读“hǎo”时为形容词,读“hào”时为动词。

2.声调的调值、调类、调号

调值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一般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的调值,如图12所示。−图12 五度标记法

普通话调值的发音要领:

① 高平调(55):声调高而平,由5度到5度,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如“妈”。

② 中升调(35):声调由中音升到最高音,即由3度到5度。如“麻”。

③ 降升调(214):声调从半低降到最低点,接着升至半高音,即由2度降到1度再升至4度。降升调的音长在普通话4个声调中是最长的。如“马”。

④ 全降调(51):声调从最高降到最低,即由5度降到1度。如:“骂”。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普通话有四种调值,就有四种相应的调类,分别是:阴平调(一声),阳平调(二声),上(shǎng)声调(三声),去声调(四声)。普通话声调表见表1−3。表1−3 普通话声调表二、任务训练(一)声母发音训练

1.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1)发音描述: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

2)词语练习:

① 单音节词训练:八、波、毕、部、白、背、包、般、本、宾、蹦、别、帮、褒

② 双音节词训练:辨别、背包、表白、颁布、宝贝、报表、卑鄙、本部、弊病

2.p——双唇、送气、清、塞音

1)发音描述:发音时上唇、下唇闭紧,形成阻碍、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强,一下冲破双唇阻碍,爆发成声。

2)词语训练:

① 单音节词训练:爬、破、铺、皮、判、盆、贫、胖、配、飘、骗、平、朋

② 双音节词训练:偏旁、批评、匹配、拼盘、澎湃、乒乓、铺平、品评、琵琶、跑偏

3.m——双唇、浊、鼻音

1)发音描述:发音时上唇、下唇闭紧,软腭下降,关闭口腔通道,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从鼻腔冲出成声。

2)词语训练:

① 单音节词训练:嘛、木、闷、猫、米、磨、买、面、描、满、美、忙、萌、名

② 双音节词训练:弥漫、渺茫、密码、描摹、命名、面目、冒昧、谋面、磨灭、秘密

4.f——唇齿、清、擦音

1)发音描述:发音时下唇略内收,靠近上齿,形成一条窄缝,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从唇齿音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2)词语训练:

① 单音节词训练:发、复、分、非、峰、犯、肥、烦、否

② 双音节词训练:方法、仿佛、奋发、付费、非法、防范、风帆、肺腑、复方、纷繁

5.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1)发音描述: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弱,一下冲破阻碍,爆发成声。

2)词语训练:

① 单音节词训练:对、地、都、等、读、多、动、道、德、独、掉、断

② 双音节词训练:达到、调动、到底、单独、奠定、待定、吊顶、担当、地段、低调、

6.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1)发音描述: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强,一下冲破阻碍,爆发成声。

2)词语训练:

① 单音节词训练:他、谈、透、题、痛、糖、态、跳、同、拖、图、填、舔、团、塔、腾

② 双音节词训练:体态、天堂、抬头、淘汰、忐忑、探讨、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