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商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18:02:31

点击下载

作者:龙盛泽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商课

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商课试读:

李嘉诚的路

李嘉诚这三个字似乎总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2013年度《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84岁高龄的李嘉诚以个人资产310亿美元,排名第8位,稳居世界华人首富的位置。

李嘉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神话色彩的富豪。他演绎了一个经典的传奇人生:从一个逃难到香港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历经茶楼跑堂、钟表店店员、五金行小业务员、塑胶推销员、塑胶花工厂老板……直至今天,登上了香港首富、华人首富、亚洲首富的王座,成为令全球惊叹的庞大商业帝国的掌门人。与西方那些遥不可及的股票之王、石油大亨、软件天才们相比,代表当代儒商精神的李嘉诚更值得中国的年轻人学习和借鉴。

少年贫贱、身逢乱世、白手起家、几经沉浮,李嘉诚终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这样的一个人生轨迹,是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尤其是血气方刚、热血沸腾的年轻人,都想像李嘉诚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机遇,获取财富,成就自己的财富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成功来得并不容易,相反,失败和挫折倒是时常光临。

但是李嘉诚说:“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李嘉诚创业之初,也只不过是个穷困潦倒的穷小子,但不肯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磨难与生活的困苦使他一步步走向经商之路。“吃苦耐劳,是创业的精神食粮。”李嘉诚清楚,走上经商,便是走向更加残酷的战场,需经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历练方成大器。只有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才更富有生命力。

其实,很多人都具有成功的潜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成功靠什么?只有10%靠运气,剩下的90%靠的是勤奋。“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地准备?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李嘉诚不相信命运,因为他知道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你在创业路上,面对失败而沮丧时,不妨看看李嘉诚的财富路。

李嘉诚一生进行了无数成功的商业活动,打赢了无数的商业战役,也经受了无数的挫折和考验。不过,拨开那些耀眼的光环,我们可以发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商业智慧熔于一炉的李嘉诚,他一生中所有的辉煌离不开一句话:要做生意先做人。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2002年毕业典礼暨颁奖大会上曾说:“我常常都想能列出我个人认为能帮助我们成功而且缺一不可的素质,坚毅、勇气、有志、有识、有恒、有为、诚恳、可靠、有礼、宽容、公平、正义、洞察、智慧、尊重、正直、和善大方……”

李嘉诚有一身过硬的做人功夫。综观他的商业人生:礼义为先,诚信为本;贾而好儒,儒商共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舟共济,共享利润——可谓是李嘉诚先生的人生写照。这一切,让每一个人都愿意和他合作,使他在商海中要人得人,要势得势,游刃有余。“拥有了诚信也就拥有了胜利”,以做人功夫做生意,让李嘉诚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选取李嘉诚最关键的话语和事件片段,给当下的年轻人献上一道励志而又实用的财商大餐。财商也是近来的热门词汇,一个人能否获得足够多的财富,主要就看他是否拥有足够高的财商,相信这本书会让每一个有志于成功的年轻人受益匪浅。

第一课 想拥有财富,得先做足人品

经商以利为先,但不可见利忘义

财富故事:在事业逐渐上升的时候,李嘉诚决定让自己的上市公司转变为自己私有的公司。事实上这就是一个退市的过程,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收购。这需要解决那些小股东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事情肯定不能顺利进行。如果换作其他人,肯定会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以最低的价格进行收购。但是李嘉诚没有这么做。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后,香港投资气候转晴,股市开始上扬。1985年10月,李嘉诚宣布将国际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出价1.1港元,较市价高出一成,亦较该公司上市时的发售价高出0.1港元。对于这种价格,小股东自然是大喜过望,纷纷接受收购。李嘉诚这次提出私有化,正在牛市之时,付出了较高的收购代价。很多人认为李嘉诚看走了眼,没有在最有利的时机进行收购。事实上,李嘉诚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收购,就是为了照顾小股东的利益,他不愿意趁股市低迷时收购,这样会使小股东受到损失,对他们不公平。李嘉诚这种做法,赢得了商界的普遍赞誉。还有一件事是1977年中期,李嘉诚购入15万平方英尺的大坑虎豹别墅的部分地皮。他购得地皮后,在上面兴建了一座大厦。万万没想到,李嘉诚在征求游客意见时,游客居然对大厦持否定态度,批评大厦与整个别墅风格不统一。李喜诚再三思考后决定:立即停止在该地大兴土木,尽量保留别墅花园原貌。虽然此大厦的建造,使李嘉诚损失了很多资金,但却赢得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认为李嘉诚是一位对社会负责任的商人,与一般商人是不同的。

一直以来,“商人”这个名词似乎都和唯利是图脱不了干系。然而,李嘉诚从1952年开设塑胶厂开始,20世纪50年代成为“塑料花大王”,60年代末投资地产,成为地产大亨,80年代初收购英资和黄进军货柜码头,后又收购海外石油公司,80年代末进入电讯行业……积累了巨额财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靠的不是旁门左道,而是“赋予企业生命,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直诚实的良心。”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要讲良心,必须要具备基本的道德,否则他也办不了企业。马云认为,为了赚钱而去创业的这种功利心是不可取的。他曾说:“做企业赚钱,赚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么想,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我们不想做商人,我们只想做一个企业,做一个企业家。”

阿里巴巴网站在上市前,马云和他的团队认购的预期是400亿美金,事情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在第一站香港路演后就募集到360亿元,随即新加坡后达到600亿元,走到纽约已经募集到1800亿元。

当初预定的发行价是12港元,但很多人看到这么好的路演状况,说发行24港元都可以!若将发行价提高到24港元就会比预期多出120亿元!这是多好的发财机会!

但是,马云当晚就召集团队开会,告诉他的部下们,人要在诱惑面前学会说No,贪婪一定会付出代价,最后把发行价定在13.5港元。

功利心人人都会有,它和创业之间是正向的关系,会激发创业的潜能。但是功利心并不是创业的原动力,功利心虽然也会促进创业,但是容易使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打算,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李嘉诚曾说:“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有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之人。作为商人,你是企业之魂,唯有担负起社会责任,才能产生拼搏的动力,引领企业一步步走上正途。

李嘉诚财商箴言企业本身虽然要为股东谋取利益,但仍然应该坚持“正直”是企业的固定文化,也可以被视为经营的一项成本,但它绝对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最好根基。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们要同心协力,用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播撒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作出贡献……

堂堂正正做人,光明正大赚钱

财富故事:李嘉诚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的,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李嘉诚看来,赚钱的门路很广,生意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但作为商人,心底要有一杆秤,做生意如果不走正途,那么起得快,落得更快。上世纪70年代,香港爆发股潮,由于当时香港股票市场过度开放,并缺乏有力监察,所有的股票都大幅度攀升,不少对股票投资缺乏认识和经验的香港市民,也被股市中那“节节上升”的美好景象所迷惑。于是乎,几乎全港的市民都投入狂热的股票市场。许多市民甚至借钱、贷款、抵押房子来炒股,许多人因此一夜暴富。当时很多房产商纷纷将手里的楼盘出售,回笼资金,然后进军股票市场,也都赚了个盆满钵盈,但是李嘉诚却认为,股民们这种疯狂的行为,完全是一种投机,与社会无益,也必然不可长久,因此他依然坚持在房地产业走了下去。果然,好景不长,股市熊市到来,那些投入股市的人,纷纷破产,而李嘉诚由于在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李嘉诚说:“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做企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次性交易,所以不能光注重短期的利润,而要主动培养品牌价值与客户关系。把生意做好,首先要把人做好。一个商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帮助,把生意做大。

商人并不只是唯利是图,须知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同样重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有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之人。作为商人,你是企业之魂,唯有担负起社会责任,才能产生拼搏的动力,引领企业一步步走上正途。

李嘉诚事业的成功,就在于为人的成功,他不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一直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作为商人,赚的钱越多,身上所肩负的担子越重,而李嘉诚将这一切回馈给社会。他投资捐助希望小学、医院,扶贫救灾,不计其数。也正是这种博大的责任心使得他与其身后的企业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这种认可进一步扩展了李嘉诚的发展空间。

没有使命感的商人,等于赚钱机器,一心一意围着利益转,没有伟大的奋斗目标,将利益视为生命,追名逐利,抛弃人的道德底线,其身后企业看似赚钱,却是在自我腐蚀。因此,作为一个没有使命感的领导者,是无法将企业引上正途的。你不可三心二意,事业只会奔着一个目标持续发展扩大;你不被利欲熏心,企业自当洁身自好,生意蒸蒸日上。

胡雪岩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一生的财富富可敌国,但是他挣钱从来都是走正途,他做生意注重招牌、注重面子、注重信用,他用自己的魄力和良好的信誉广罗人才,施财扬名,广结人缘。

在太平天国战乱期间,由于许多兵将死去之后,来不及掩埋,加上天气炎热,所以导致了疾病四起,于是胡雪岩花大力气研发出大量避疫祛疬和治疗刀伤金创的膏丹丸散,廉价供应给朝廷军队。而且还向路人施药解暑,丹药免费,只是在每包丹药的外包装上都写有“胡庆余堂”四个字,这样一来,既惠及大众,也给自己打了广告。

虽然在这过程中胡雪岩没有利润可赚,甚至还有损失,但是这些措施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极大地提高了胡庆余堂的声誉,而由胡庆余堂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对其他生意如钱庄、丝茶、当铺等的经营,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保持对钱财的热忱,方可不断获悉能够赚取利益的商机,但爱财不等于视财如命,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金钱名利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可以追求,但是绝不能为此做违背自己良心与道德的事。

信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德商是企业家成功的保证。竞争不忘道德底线是每位成功者都必须遵守的商业准则。“三鹿奶粉”事件过去虽有段时日,但却成为商界的警钟。它从辉煌到顷刻的陨落,无论对任何企业都是一次极为沉痛的教训。

做生意,牟取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做人的原则,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成功的人,终究做不成大生意。买卖人需谨记,竞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靠正当手段搏来的成功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才能赢得大众的信赖与尊重。

行商本没有贵贱与善恶,但是赚钱的方法和手段,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商人必须建立起牢固的道德准则,并铭记于心,时时提醒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意才会广开门路,取得真正的成功。

李嘉诚财商箴言正正当当作一个商人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一个原则,从一个不正之途去发展,有时候你可以侥幸赚一笔大钱,但是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同时后患无穷。从正途来发展,国内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正途才是最好的。在香港也有走偏路的商人,他们成功很快,但掉下去也很快。

内心的富贵才是真正富足

财富故事:父亲去世后,14岁的李嘉诚便辍学进入社会谋生,为了担起养家大任,他领会到健康和知识的重要。多年来,李嘉诚对健康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他回忆说:“那时每天晚上爸爸都会咳嗽。因为爸爸的咳嗽,每天晚上我心里都很难过,但他也根本没有看过医生,等到他自己知道严重了,才联系公立医院。半年后,在医药不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去世了。所以这一段的经历给我非常深刻的影响,如果有一天,假如我的事业可以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要为医疗事业做一点事。”在他看来,帮助那些无助的人,也是完成自己的心愿。因此他说:“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李嘉诚热心于医疗和助残事业。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两亿港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推行的“长江新里程”计划,已经让上千万残疾人士受益。其中数以万计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低视力者配用了助视器,失聪儿童参加了语言训练。他还在全国各个省市和自治区建设了残疾人士的综合服务设施,并开展智障和小儿麻痹症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服务。李嘉诚曾动情地说:“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之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

李嘉诚是这样讲的:“你的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所以,我们中国很多哲学家讲‘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就是一个普通大众,基层工作者,未必是贱,天子也不一定是贵,关键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么样对人对事。”

富和富贵之间的区别在于品德,衡量人生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做到福而不骄,富而能施,用自己的财富去造福社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贵。而那些依仗财富极尽奢华、横行乡里的人,虽然富,但是不能称之为“贵”,所以不是真正的富贵。

真正内心的富贵并不在于自己有多少钱,而在于你为别人付出了多少。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称:“多挣钱为的是多奉献。”此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洛克菲勒正是践行着这句话,早在上个世纪初,洛克菲勒就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洛克菲勒健康和教育基金会。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我只是上帝财产的管理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许多富豪都认同卡内基的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财富本身也就只剩下一个数字。与其守着这个数字,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都把回馈社会、帮助穷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

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6月25日发表独家报道,披露巴菲特从2006年7月开始,逐步将其财富的85%捐献给5个慈善基金,其中最大部分捐赠将归于比尔·盖茨夫妇基金会。根据当天市值计算,巴菲特捐出的股份价值370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

比尔·盖茨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把财富回馈给社会方面,巴菲特对他的影响最大。2006年6月15日盖茨宣布:从2008年7月起,不再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而将更多时间用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全球健康和教育工作。该基金会现有资金近300亿美元,而每年必须捐赠其全部财产的5%,也就是将近15亿美元。

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在帮助第三世界弱势族群、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全球艾滋病防治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盖茨当时的财产总额为500亿美元。盖茨表示,他会在去世之前将90%的财产捐献出去。

比尔·盖茨认为,如何用好财富,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成为富豪们的一项责任。他们热心慈善事业的义举,背后则是社会文化的影响。

2001年当布什总统签署旨在逐步削减并最终废除遗产税的法案时,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富豪们反而予以最强烈的反对。包括盖茨父亲老威廉、巴菲特等在内的120名美国大富豪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请对我们征税。”

就像巴菲特说的:“如果仅仅因为孩子们出生在富有的家庭,就向他们提供一辈子的金钱支持,这是一种错误,也是一种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因此“我们决定不将财产留给子女,我们希望以最能产生正面影响的方式回馈社会。”

富并不等于贵,贵也不等于拥有巨额财富。一个人生活富足、内心空虚,是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的。相反,只有内心富足,精神愉悦,即使没有财富也能体会到幸福。

富人若仅通过财富去界定自己的社会地位,以炫耀财富来获取别人的羡慕,必为世人所不齿;而热心公益、回馈社会,利于当代,则能被人所铭记,所以,我们拥有财富的时候,应该多多奉献,切莫为富不仁,不肯施惠。

李嘉诚财商箴言“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

有些生意利润再高也不能做

财富故事:巴哈马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小岛国,全国人口不到40万,却拥有了700多个天然岛屿,优良的海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李嘉诚的目光。巴哈马政府也在敞开窗口,欢迎全世界的有钱人来这里投资。这样,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于1997年进入巴哈马,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不断投资。在那里,他兴建了大巴哈马岛自由港码头、飞机场、酒店以及高尔夫球场,成为巴哈马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哈马总理英格拉汉姆为了感谢李嘉诚对当地经济所作出的贡献,特意颁发李嘉诚一块赌场经营的许可证。要知道巴哈马是旅游之国,常年都有各个国家的有钱人来旅游,所以赌博业非常兴盛,是巴哈马来钱最快的行业,有了它就等于是抱着聚宝盆。可以想象,这许可证有多难得。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李嘉诚却拒绝了,他手底下的职员说这是总理给我们的,李嘉诚就告诉他:“告诉总理,这个牌照我交回给他。我们盖的是酒店,租用的人要开赌场不关我的事,我只按市场价值拿我固定的租金。有的钱,比如你掉在地上一毛钱,你不去捡就浪费了。但是有的钱,即使是以亿计算也不能赚。”

正是因为这个原则,造就了李嘉诚的成功,金钱利益每个人都想拥有,它可以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经受得住诱惑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艘船只在海上触礁沉没,一群水手跳上了一个小救生艇,但是上面没有淡水。在饥渴难耐的情况下,一些人耐不住,于是便喝起了海水,可海水含盐量高,喝一升海水就几乎要排出两升水,这些常识水手们都知道,但水手们还是饮鸩止渴,最后船员们都因为脱水而死,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因为他没有喝海水。

有些金钱就像是海水,它的诱惑巨大,能解你一时之渴,但终究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人不能受到金钱的摆布,成为它的奴隶,做贪欲的傀儡。否则,只会使自己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做生意诚然是以赚钱为目的,但却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马云也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就是饿死也不做游戏。”

有一次,马云的妹妹和妹夫夫妻两人晚上玩游戏玩到三点半,马云知道之后被吓了一跳,心想自己的妹夫好歹也是一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平时在生意场上非常精明,怎么对于游戏就这么没有一点儿自控能力。

接着他又想到连成年人都这样,孩子又会成什么样呢?如果中国孩子都玩游戏,中国就没有前途可言了。

通过分析马云得出,在全世界时间不值钱的国家里游戏是最畅销的。而全世界最先进的游戏国家,如美国、韩国、日本,从不鼓励自己的老百姓玩游戏,它用来出口。

马云如果做游戏,他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商,但不做游戏这是马云的原则,阿里巴巴到现在为止没有投入过一分钱在游戏上面,因为马云觉得游戏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有些生意虽然看起来发展得快,但很难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一个人如果为了赚钱而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其成长空间将是很有限的。从长远看,真正想成大器者,还是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好。

李嘉诚财商箴言很多人认为赌场是一种娱乐事业,每年能挣很多钱。巴哈马政府鼓励发展旅游,我们在那里盖了3个酒店。巴哈马政府总理跟我说,可以马上给我赌场的执照。但是,我要求他们将一个原则立即写在会议记录里……我们自己绝对不能经营赌场。

人有钱了不能忘本

财富故事:李嘉诚一直以来都热衷慈善事业,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至今对大学的投资已过31亿港元,包括长江商学院。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3间老人院。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东华叁院捐资1亿港元。1989年,他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1991年,李嘉诚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他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1997年,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000万港元予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将设于信德中心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行教授治校的商学院。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学员入校,MBA学员GMAT入学成绩高居亚洲首位,长江商学院现在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学校,目前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学院之一,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十大商学院之列。2004年南亚海啸,李嘉诚透过旗下的和记黄埔及李嘉诚基金会,共捐出300万美元予受灾人士。2005年5月,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港币10亿元以资助医科学生及医学研究,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称将重新命名香港大学医学院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2005年10月10日基金会与和记黄埔共捐出50万美元予巴基斯坦地震灾民。在新界粉岭的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亦是以他命名的。校内不少设施的建设费用亦是由他捐赠的。这包括学校在礼堂的冷气系统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费用。2008年5月19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为汶川地震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李嘉诚曾说:“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现在,我的金钱犹如金字塔,越聚越高,只要从中挖出一小块就够我享受一辈子了。但作为企业家,我仍要赚钱,为我的公司赚钱。我有时好像坐在塔尖上,也不是好受的。”他强调如今赚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他的心愿是“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废及贫困的人”。还说,他在世界各地赚的金钱,都会用诸社会,特别是在教育及医疗方面。

歌德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一个人的价值需要在为世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一个只求索取、不求贡献的人是卑劣的,也必然是不幸福的。

也许大多数普通人会认为自己既不是李嘉诚,也不是比尔·盖茨,又有什么能力奉献社会呢?但事实上,奉献并不在于多少,爱心从来都不是能够用财富来衡量的东西。

古代欧洲有一个神殿想要铸造一座大钟,要求外观美丽,声音还要清脆,这样才能让民众一听到钟声,就被吸引前来敬拜神灵。所需款项由民众自愿奉献。居民之中有一个名叫安纳提的小姑娘,她父亲去世了,母亲是佣人,生活窘迫。但是安提纳却有真诚的爱心,一直都想在铸钟的事上有所贡献。

一天,安纳提因为帮助他人搬运杂物得到一个铜币。她起初推辞说:“请你收回,我并不是因为要钱才来帮助你。”后来因为推辞不掉,她就想“就把它奉献给神灵吧”,于是就拿着这个铜币去了神殿,想把它献上作铸钟之用。可当收款人看见她光着脚,穿得又破,并且仅持一个铜元,羞羞答答地递上之时,收款人说:“一个铜元,我们这里不要铜元,快拿回家去吧!”安纳提只得又把铜元收藏起来。

很快,铜钟铸好后,可是经过多次的修整,所发声音总是不和谐。许多名匠,也找不到原因所在,直到神殿的一名祭司问道:“铸钟的款全用上了吗?”收款人说:“所有奉献的款都已用在这事上了,不过有个贫穷的女孩子拿来一个铜元,我没有收。”祭司惊道:“啊,我们若是不收那个奉献,我敢相信,这钟声永远不能和谐。”

于是大家立刻找到安纳提,对她说:“你快快拿着你的铜元去献上吧。”安纳提不懂是什么意思,可她还是立刻献上了她的铜元。这时候当人再敲那钟时,钟声真的和谐了,大家都十分欢喜,同声说道:“安纳提的奉献最多。”

裴多菲说过:“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不是赚钱的多少,而是对需要帮助的人所作的贡献。财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有懂得贡献,互相扶持,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李嘉诚财商箴言同学们,你们走出校园,踏进人生这真正的大学堂,请坚守常思考,常反思的守则,并怀着奉献和关怀的心态处事。只知撷取而不懂付出的人,他的人生仅是个虚影,只有能活出原则,真正懂得如何奉献国家民族及世界的人,才是真英雄。应如庄子所说: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财富故事:曾有人向李嘉诚请教致富的窍门,李嘉诚则向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曾经也有人向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先生请教其成功推销的秘诀是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然后让他摸了一下自己的脚板。提问者一摸,非常吃惊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听完这个故事,请教者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李嘉诚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成功其实没有捷径,唯有努力而已,如果妄想速成,只能是误入歧途。李嘉诚说过:“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忠告,它告诫后人取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遵纪守法、符合道德伦理。

关于金钱,人们观点不一,有人视它为珍宝,也有人视它为流毒,但是无论是何种观点,都不可否认,我们生活离不开它。

其实一个人喜欢钱财并没有错,追求钱财才是人之常情,问题就是你能否“取之有道”。道即路也,世上的求财之路千千万万,但归结起来只有两种,即正道与邪道。

选择了正道,努力拼搏,遵纪守法,也许一时间会事倍功半,路途艰辛,但终有美好未来。但是有很多爱财之人,吃不起这个过程中的艰苦,于是对“取之有道”产生了质疑,从而选择邪道走下去,一步步迈向黑暗的沼泽地。某电力公司的前董事长周某就是一个例子。

周某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市,从小跟着父亲闯荡,21岁背井离乡,北上京城,南下深圳,23岁时卖汽车防雾灯淘得千万元。周某得知某电力部分股权将转让的消息后,便从公司高层获得转让内幕情况,并针对收购要求,开始制定收购计划。

他先以10万元买来深圳某公司,用8000万元银行贷款进行反复倒账,虚增母公司及7个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3亿元,并以11万元买通深圳市中喜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做出了一份总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的2002年度资产审计报告。

在入主某电力有限公司之后,为达到侵吞该公司财产的目的,周某修改公司章程,改组董事会、监事会。2003年6月至2005年11月期间,深圳市明伦集团有限公司及周某等人采取“对外投资”等手段非法占有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资金4.69亿元人民币。

2005年12月30日,周某以涉嫌挪用资金被公安局正式逮捕。2006年11月20日,被判无期徒刑。

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演讲时说:“我的金钱,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不白赚来的钱。”

在香港这个鱼龙混杂的竞争环境中,靠歪门邪道而致富的人肯定不会太少。能像李嘉诚这样完完全全清清白白赚钱的,商界中堪为楷模。

有人说:“一个人并不是因财富暴敛而富有。贪污的钱会使人灵魂糜烂,偷盗的钱会使人惶恐不安。”真正的富有者是心灵的富翁,而不是银行账户上的一堆数字。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行事准则,如果你越界了,那么你就等于失去了立世的根本。

李嘉诚财商箴言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同时,几乎都异口同声带着贬义。他们负面看待商人的经济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历代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所形容,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唯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唯利主义者。当然,在商人的行列里,也有满脑袋只知道赚钱,不惜在道德上有所亏欠,干出恶劣行为的人。他们伤害到企业本身及整个行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钻营于道德标准和法律尺度中的灰色地带。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的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重情义的商人才会财路长久

财富故事:李嘉诚在五金厂打工时,由于头脑灵活,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后来,随着塑胶行业的崛起,他渐渐觉得五金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于是便决定跳槽。可是面对着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五金厂老板,李嘉诚心怀愧疚,于是就向他提出了自己对于五金厂的建议。李嘉诚认为,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取得发展,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二是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但当时老板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结果,不久后危机果然降临,五金厂很快便奄奄一息,濒临倒闭了。李嘉诚得知后,马上专程赶往五金厂找到老板,他劝老板立即停止生产原本的主打产品镀锌铁桶,而转为生产铁锁。原来,李嘉诚一直在关注着五金厂的前途。他经常抽空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还没有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而且,也不存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李嘉诚坚信,生产铁锁一定会很畅销。他还进一步建议五金厂,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要制订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这一次五金厂的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力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是人应当知恩图报。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证券专家杜辉廉,是李嘉诚的好友。李嘉诚曾多次邀请杜辉廉担任长实董事长,都被杜辉廉谢绝了。但这并没因此影响两人的情义,杜辉廉依旧经常尽心尽力给李嘉诚出谋划策。

1988年底,杜辉廉与好友梁伯韬共同创办百富勤融资公司,李嘉诚当即决定帮助百富勤,以报杜辉廉的相助之恩。

百富勤公司35%的股份掌握在杜辉廉和梁伯韬手中,其余股份由李嘉诚邀请包括他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这些富豪也得到过杜辉廉的帮助,在接到李嘉诚的邀请后,便慨然允诺。他们的参与只是出于情义,以德报德,帮他二人壮其声威,并不干预任何政事。

过了一段时间,百富勤终于站稳了脚跟,在商业界有一定地位后,李嘉诚等人主动减持自己所持的股份,让杜辉廉和梁伯韬的持股量达到安全线。

有情有义者方能体现出个人的诚信,在商界打拼,没有几个情义较深的朋友,一旦事业陷入危机,想要获得实心实意的帮助,仿若天方夜谭。

当然,重情重义不是用嘴巴说说那么简单,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对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带着感激之情,以实际行动来表达。

2010年的时候,曾有这样一则感人的新闻,一位名为杨国平的60岁老人,想要通过媒体找到当年资助他上学的恩人。

杨国平老人出生在浙江丽水,父亲早亡,兄弟姐妹四人,靠着母亲上山砍柴度日,等到杨国平到了入学年龄,别的小孩子都去上学了,但是他家里连温饱也难以维系,不可能缴得起学费,上学自然也就成了一种奢望。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山上砍柴,遇到了一个相貌斯文的阿姨,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他说了家里的情况。没想到,这位阿姨托人打听到他家的住址,没过多久就给他们家送来了10元钱。

那个年代的十元钱,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了,杨国平就是用这个钱交了学费,而后,这位阿姨每到开学前,就会将10多元学费交到杨国平母亲手上。这样的资助进行了两三年时间,之后就杳无音讯了。

1985年,杨国平考上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又到了德国经商。现如今他已经在德国有了自己的一家中国酒楼和一家贸易公司,也算是功成名就,但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落无常,他想找到那位好心阿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他说:“自从我参加工作后,曾多次托人打听她的信息,但一直没有收获。每当夜深人静,回想起童年的情景,我没有报答这位资助我读书的恩人,心有愧疚。知恩图报,是我中华民族的美德。我想找到这位阿姨,我想报恩。找不到她,良心不安。”

在人生旅途中,总是会碰到好心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有大有小,有些甚至是关乎性命的大恩德。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黄如论曾说:“饮水思源,以德报德,别人支持我1,我支持他10。”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一个人若是不懂知恩图报,以德报德,就失去了做人的基础。

李嘉诚财商箴言做生意的最初几年,只有极少的资金,的确要面对很多问题,很辛苦。但慢慢地,我想通了,以这样的勤劳,肯去求知,肯常常去想创新,节俭自己,对人慷慨,交朋友,有义气,又肯帮人,自己做得到的,尽力去做。

第二课 有大气度才能成就大事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财富故事:李嘉诚少年时候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遇事容易冲动,缺乏周密的考虑。他有一个习惯,就是走路比较快,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好胜习惯使然。”原来在李嘉诚十二三岁的时候,香港被日本占领,街上的行人很少,好胜的李嘉诚只要看到行人就想超越,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后来他中途辍学打工,但是和别人却不甚合群,不与人同餐,也不与人同游,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渐渐地,他一天比一天进步,内心隐隐感到骄傲,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超越同龄人。直到后来他自己创业,步入商界。为了提醒自己“骄傲必带来失败”,他以“长江”作为公司的名称,意在告诫自己:要如长江汇聚百川,才能细水长流。李嘉诚不择细流的经营观念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不择小生意。李嘉诚现在是世界华人首富,但是创业初期也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当时长江厂只是众多塑胶厂里的一个。在那个时候,李嘉诚养成了不择细流的好习惯,再小的生意他都会接受,而且非常重视。李嘉诚认为世间任何事都是由小到大,积沙成塔。长江厂就是靠着这种经营理念逐步壮大。其次就是李嘉诚不择细流的用人观念。李嘉诚由一个卑微的茶楼伙计,最终成长为亚洲首富;长江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山寨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不择细流”的用人之道。在李嘉诚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有精于行业领导的“老手”,也有颇具金融头脑的财务专家,既有年轻有为的港人,也有作风严谨的西方人。李嘉诚作为组织最高决策者,非常注重与大家建立融洽的互信、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商人,只有吸取了海洋的气魄,拥有大海一样的心胸,才能广用天下之才,广结天下朋友,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到各个领域。

李嘉诚之所以成就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是因为他始终明确这样一点: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应对复杂的商业竞争环境,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始终是有限的,只有天下之才为我所用才能做成大买卖。

李嘉诚旗下人称投资奇才的袁天凡曾一度要自己创业。1992年2月,袁天凡与老同事杜辉廉、梁伯韬主持的百富勤合伙创办天丰投资公司,袁天凡占51%股权,出任董事总经理,并兼旗下两间公司的总裁。李嘉诚义无反顾,依旧支持袁天凡,当时认购了天丰投资9.6%的股份。心比天高的袁天凡感动了,曾多次公开表示:“如果不是李氏父子,我不会为香港任何一个家族财团做。他们(李氏父子)真的比较重视人才。”

有句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成就就会有多大”,尤其是对于一个处于高位的成功者来说,想要坐稳自己的位置并“步步登高”就必须有包容他人的胸襟。包容是一种豁达的大气度,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当年伊利集团出现问题时,作为负责人的郑俊怀被捕入狱,家庭经济状况立即陷入了困境,因为郑的孩子还在外国读书,尚需要很多学费,走投无路的郑夫人只好找到牛根生,要他借点钱应急。

听了这话,牛根生自己先拿出了五千块钱交给郑夫人,然后说自己一定会帮忙。接着他立即召开董事会,在会上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其他董事,结果公司一个董事一人拿出五万块钱,牛根生自己又添了十万,凑够了三十万交到了郑夫人的手上。

要知道,当初可是郑俊怀将牛根生踢出伊利集团的,在蒙牛发展的初期阶段和牛根生不断打擂台的也是郑俊怀。但是,此时的牛根生好像将此事忘了一样,不计前嫌地为郑俊怀的家人提供帮助,他也因此更加得到了属下的爱戴和社会的好评。

豁达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个自信的人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对他人豁达一点,这不是软弱的表现,相反却是一种睿智的强者姿态。《菜根谭》上面有一句话:有大胸襟者,方有大智慧。一个聪明的人,必然是一个拥有博大胸襟能够包容他人的人,只有那些愚人才会执拗于他人的错误走不出来。

一个商人,不仅要与商场里的朋友,和竞争对手打交道,还要与公司的下属打交道。如果没有豁达的胸襟,很难处理好这种复杂的关系。长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无数细流的汇聚。生意要想做大,也必须有无数的人才,无数的资金,无数的生意滚滚而来才行。只有坚持“长江不择细流”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李嘉诚财商箴言“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豁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细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我之所以选择“长江”这个名字,就是勉励自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

长江不拒细流,用人不拘一格

财富故事: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李嘉诚曾以自己的信誉和重用人才的作风吸引许多企业之外的人士来为他出谋划策,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图报酬。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创始人李业广就是其中之一。李业广是现任香港交易所主席,曾经身兼香港2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这些公司的市值总和已经超过全港上市公司总额的1/4。很多香港人都说李业广是李嘉诚的“御用律师”。不过李嘉诚说:“不好这么讲,李业广先生可是行内的顶尖人物,我可没有这个本事独包下他。”但事实上,长实的不少扩张计划,都是出自李业广的手笔。曾经有一位《明报》记者问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他的意思是指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有多少类似李业广这样首屈一指的人物。李嘉诚说:“有好多吧!凡是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我的智囊,数都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这位记者听后不由得大吃一惊,不知道这从何说起。原来,李嘉诚在发售新界的高级别墅时,曾委托《明报》旗下的广告公司做代理商。广告公司的人见这些高级别墅既典雅又豪华,的确十分漂亮。但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没有修好,当时恰逢天下大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广告商看后向李嘉诚提出建议:能不能等路修好后再正式出售,这样不但售得快,售价也可以标得高些。李嘉诚马上听从了广告商的建议。此后在售楼前不但修好道路,而且还在四周种上美丽的花木,最后楼宇卖得又快又好。

李嘉诚虚心坦诚,心胸宽广,善于用人。他不但善于用公司内部的人,而且也极会利用外部人士的智慧;不但能够听从“高参”的建议,也能接纳普通人的建议。正如他所说:“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因为领导者不可能凡事亲力亲为,具体的事情必须要由具体的人去做,这样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够招揽并任用人才。

从古至今,对人才的重视都是一个企业,一个家族,乃至于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本。如果将古代的一个个权力集团比作一个个公司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能够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最后存活下来并建立霸业的集团,都是能够吸纳人才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楚汉之争,对比刚愎自用的项羽,刘邦的用人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前朝贵胄,只要是有一技之长,全都能在刘邦的帐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说刘邦最后的胜利就胜在了这些人才上。

萨耶·卢贝克公司是以其创始人理查·萨耶和卢贝克的名字命名的,两人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才智和勤奋,第一年就赚到了40万美元,随着公司发展越来越快,两人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决定为自己的公司聘请一位经理,总管一切经营事宜。但是,高级人才一方面薪水要求太高,这对于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数字,而另一方面那些高级人才也很难会同意“屈居”于他们这个小公司。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叫菲迪斯的小商贩,其推销手段非常高明,总是能先于旁边别的商贩把东西卖光,两人一想,自己又何必执著于有名声和经验的高级人才呢?何不在普通人里去挖掘那些有潜质的领导者呢?于是两人当即决定,聘请菲迪斯做公司的经理。两人对菲迪斯说:“我们想请你加入我们的生意,因为我们在你的身上发现了其他人没有的管理才能,坦白地说,你甚至可以替代我们两个,全权负责这家公司。”

菲迪斯听了这话惊讶不已,但卢贝克和萨耶坚定的目光给了他信心,结果,他果然表现出了很强的管理天赋,而且为报知遇之恩,菲迪斯天天废寝忘食地工作,做出了惊人的成绩。10年的时间里,公司的营业额就增加了600多倍,员工发展壮大到10多万人,每年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要知道,对于当时的美国连锁百货行业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

李嘉诚的手法其实也和卢贝克和萨耶类似,不拘一格,只要是真有才华,能够给自己创造利润的人,都会破格起用。在他的助手里,除了麦理思和长江元老周千和属于老年辈的之外,马世民和洪小莲便是成熟稳健的生力军,而另外30多岁的周年茂和霍建宁,更是李嘉诚重用的“李氏内阁”的后起之秀。

想成就任何事业,没有人都是不行的。李嘉诚旗下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嘉宏国际、香港电灯等多家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地产、通讯、能源、货柜码头、零售、财务投资及电力等多个行业,然而在每个行业中,李嘉诚都能做到最好,就因为他手下有着大量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

李嘉诚财商箴言我刚去加拿大的时候,那边公司起初的管理也松散,后来我亲自参与决策及管理,渐渐地就把原来公司的员工都变成了自己人。人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敞开胸怀,听取他人的意见

财富故事:1977年9月,李嘉诚正将目光投向对九龙仓的收购上,但从其他人口中了解到,九龙仓的老板已经在布置反收购。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只有向香港第一财团英资“汇丰银行”求救。之后,汇丰银行的掌门人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李嘉诚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同时树立怡和、汇丰两个强敌,日后长江实业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权衡之下,李嘉诚最终答应沈弼停止收购。

正所谓“忠言逆耳”,在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喜欢别人赞同自己,对自己说好话,而不是反驳,指出自己的错误。

李嘉诚认为,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对做生意有很大的好处。取他人之长,方可补己之短,人与人的视角都有所不同,事物的好坏,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评价给出判断。一些成功者常将听取他人意见作为行事的准则,然后再从中整合出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李嘉诚常说:“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100%的清楚,我也一样要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信息一起研究。因为始终应该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会微乎其微。这样,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

然而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却独断独行,对于他人的意见完全置之不理,甚至认为那是对他权威的挑战,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此心胸狭隘的领导无法博得他人的尊重与喜爱,甚至于会失去大家的支持。

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经说:“我每天到办公室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仔细看员工们又给我提了什么样的建议。”

无独有偶,IBM公司的前任CEO沃森曾说:“我从不会犹豫提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体贴入微的助理或你喜欢带着一起去钓鱼的人对你可能是个大陷阱。我反而会去找那种尖锐、挑剔、严厉、几乎令人讨厌的人,他们才看得见,也会告诉你事情的真相。如果你身边都是这样的人,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倾听他们的忠告,你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

柳井正是2009年《福布斯》公布的日本首富,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接受别人建议的时候特别虚心。

有一次,柳井正去拜访日本政法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小川孔辅教授。在与小川教授谈话的过程中,柳井正不仅认真地听,而且还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一直到两人谈话结束。

事后,小川孔辅感慨地说,我们许多成功人士容易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成为“孤家寡人”,从而失去“再发展”的机会。而柳井正则不然,他时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于是他断言道:“这个人还有飞跃的空间。”果然,不久之后,柳井正成为了日本首富。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之所以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的。如果我们总是张着嘴说话,我们学到的东西肯定非常有限,了解到的真相也会少得可怜。”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不能只端着领导的架子,而应该多听取他人意见的。

作为领导者,应该多鼓励下属来给你提意见,不管他们的意见正确与否,对你以及整个企业而言,都是一份责任的体现,你的倾听更是对下属的鼓励与尊敬,下属只会更加心甘情愿,尽职尽责地为公司付出。

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要想做一个省心又省力的领导者,就要充分听取和尊重下属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团队的规划建设,发挥参与式管理的作用,从而实现团队的沟通与互动,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李嘉诚财商箴言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不单要努力,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见前,更要考虑别人的意见。

广纳贤士,不可任人唯亲

财富故事:从企业的创建历史来看,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但李嘉诚一开始并没有按照一般家族企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采用在西方优秀的管理模式中融合一些中方思想的一种中西方结合的管理机制,这是他的事业成功的关键。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不少潮州老家的侄辈亲友,要求来李嘉诚的公司做事,遭到他的拒绝。现在长实虽然也有他的家乡人,但都是依靠本事和能力才被录用的。有位员工这样评价李嘉诚:“对碌碌无为之人,管他三亲六戚,老板一个不要。”李嘉诚常说:“唯亲是用,必损事业。唯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疑表示,对‘外人’不信任。”他知道唯亲是用的结果会将很多优秀之人拒之门外,这样的管理,也许凭创业者的才华可以显赫一时,但是很难保持长久的辉煌。李嘉诚深谙用人之道。创业之初靠自己,发展阶段就要靠集团了。怎样用人,用什么人,就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随着企业的发展,李嘉诚没有一味只重用打天下的功臣元老,而是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由此保证企业常青,不断发展。

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说过:“任何一位总统对于任人唯亲都应该感到羞耻和害怕。”任人唯亲的结果,就是将真正有才能的人拒之门外,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现在,许多领导提拔下属的时候,都喜欢选用自己的亲信,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人“好用”,“听话”,美其名曰,保持团队的向心力。但这样只会把选用范围局限在“身边人”“自己人”这样的“小圈子”里,很容易使趋炎附势、托亲拉故的现象多起来,而埋头苦干的人却越来越少。

唐朝有个宰相叫崔甫,他当宰相不到200天,就选了800名官员。唐德宗问他:“有人说你用的人多沾亲带故,为什么?”崔答道:“臣为陛下选用百官,不敢不认真负责;如果是我从来不认识的人,我怎能看他的德来选用呢?”唐德宗认为有道理。

但是司马光却批评说:“天下的贤人,不是一个人所能收尽的,如果一定等待平素认识,熟知他的才干德行再录用,那么所遗漏的贤人也就很多了。”

司马光认为用人者,没有亲疏、新故之别。有的人未必是贤人,如果以亲朋故友的关系而被录用,这当然是不公道的;假如是贤人,因为亲朋故友关系被舍去,也是不公道的。

他说:“古代的宰相们用人,他让公众来推举,以公正来录用。公众说这是贤人,自己虽然不了解详细情况,但暂时任用他,等到他没有功绩再将他辞退,有功绩就提拔。所推举的是贤人就奖赏他,不是贤人就惩罚他。晋升和辞退,奖赏和惩罚,都是大家所公认的,自己在中间没有丝毫的隐私。假如以这样的用心付诸行动,又有什么遗漏贤人和缺官的毛病呢!”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李·艾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像政府官员那样任人唯亲,那他肯定会受到严厉指责。我可以想象,如果我在克莱斯勒向董事会解释说‘对,我知道他根本就不懂汽车,但是他帮我的房子争取到了优惠的贷款利率’,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的责任,但并非领导者的个人行为。一方面,领导者的个人眼光毕竟有限,所以,选人不能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另一方面,领导者用人,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为的是企业能够有好的发展。所以,用人,绝不能出于私心、为了私利。

况且在中国这么一个重视人情往来的国度,面对亲戚的请托,一般都很难拒绝。作为领导者,若将自己的亲戚招进来公司,在管理上肯定就存在着难度。既然是亲戚,那对方犯了错误,说轻说重了都不好。

亲戚在你的手下干活,工资和福利也都不好给,给多了不利于内部的团结,有以公谋私之嫌;按正常的程序支付,那你的亲戚又可能会说你不尽人情。

如此看来,“任人唯亲”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将自己的亲戚放在身边,弄不好会因为亲情而违背了原则;要么就会因为原则失去了这一份亲情。总之,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就是“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因此,就算是为了让自己轻松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任人避亲”也许要更明智一些。

李嘉诚财商箴言在我两个儿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内并没有聘用亲属,我认为,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如果是一个跟你共同工作过的人,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你觉得他的人生方向,对你的感情都是正面的,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的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才可以做你的亲信。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但你要派三个人每天盯着他,那么这个企业怎么做得好啊?!

把心态放平,把姿态放低

财富故事:香港才女林燕妮早年曾开过广告公司,但在创业初期,因为没有客户,经营并不是很顺利,在公司陷入窘境时,她想到了去拜访李嘉诚,如果能够拿到长江集团的广告单子,自然什么都不用愁了。于是她鼓起勇气,向长江集团发出了预约。当时香港的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公司接不到生意,没有客户找不到广告商的情形,这种状况下,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滋生了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态度。长江公司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大的企业了,因此林燕妮对于自己和李嘉诚的会面,也非常忐忑。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带着业务员抵达的时候,李嘉诚预先派服务员在一楼电梯门口等他们,然后引领他们上楼。上楼之后,他们才发现李嘉诚先生竟然在那儿等着他们。见他们到来,李嘉诚热情地迎上前去,亲切地与他们握手。由于那天下雨,林燕妮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李嘉诚见了,便待她脱下外衣后,亲手接过,转身挂在衣帽钩上!根本没有大老板的做派。这一次的会面,给林燕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以后一提到李嘉诚,林燕妮总是会挑起大拇指。

李嘉诚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所以,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李嘉诚无论面对谁,不管是下属企业的一个普通员工,还是来向他“取经”的知名企业家,抑或是街边的一个卖报郎,都保持着谦恭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低调做人的姿态,更是一种沟通智慧!

据说哈佛大学曾有这样一件事情,加州铁路大王、曾担任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夫妇的独子在意大利游历时染病而亡,为了纪念他,夫妇俩决定在儿子求学的母校为他建一座纪念性建筑。

他们去求见了学校的负责人,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很显然这位负责人,并没有认出他们,觉得他们是在开玩笑,于是就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建纪念性建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寸土寸金呀!看到窗外的草坪了吗?那是从德国进口的,一片就是几万美金,再看看那些大楼,一栋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你们拿什么来做这些呢?”

然后,他就听到那位妻子对丈夫说:“听到了吗?亲爱的,建一座楼只要几百万美金,那我们为什么不给儿子建一座纪念大学呢?”一年后,一所新的大学建立起来了,那就是著名的斯坦福大学。

这位负责人可能想不到,自己的傲慢到底让他错失了一个怎样的机会。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高贵,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人生路上,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你并不知道什么人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一视同仁,这样才不致错过任何机会,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谦恭地做人,对你有百益无一害。

谦虚是人的一种修养。凡谦虚之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具有这种气质的人从不盛气凌人,不以长者自居,不以能人骄人,不以贵人下人,因而人格高雅、尊贵,他人自会感到可亲。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表现自己,许多人小有才华便锋芒毕露,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有些人则深藏不露,表现平庸,好像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行动上显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语露锋芒,便要得罪别人,只有暗藏锋芒才能在交际场上如鱼得水。人有的时候就要学会藏拙,懂得低头。

在印度的一个佛学院里,每个新生进学校之前,都必须先通过一个只有1.5米高,0.4米宽的小门。这个小门,普通人根本无法抬头挺胸地进去,只有低头侧身,才能勉强通过。设立它的意义就是告诉每一位新生,让他们知道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小门,面对人生的小门,不应该一味昂首阔步,而应该学会谦虚,谨慎地躬下自己的腰,俯下自己的身体,低下自己的头。

当今社会复杂,许多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对自我认识不足,所以四处碰壁,经常遇上不顺之事。比尔·盖茨曾经给年轻人这样一条忠告:“卖汉堡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同样,放下你原来的架子也不会有损于你现在的面子,反而有助于你将来的日子。很多时候,你放低了姿态,在别人的眼中反而会越加高大。

李嘉诚财商箴言最近报章报道我完成了一宗很大的交易,这宗交易令我最开心的不是利润的满足,而是我和我的同事都知道我们十年的辛苦经营、多年的努力,得到一份真正的回报,这就是别人认同我们所得到的成就,令我们感到很光荣。我时常勉励我的同事和家人,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技能、成就或天赋的恩赐,常常只不过是引以为荣,那你纵使感到自得,亦令人难以忍受。成就加上谦虚,才最难能可贵。

过分张扬只会惹来敌意

财富故事: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成了货柜码头大王。葵涌集装箱港的6个码头中,有3个归李嘉诚旗下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所有,另外3个码头由其他集团经营。1988年4月,李嘉诚以44亿港元在政府招标中投得7号码头的经营权,这样一来,李嘉诚在葵涌港所占的码头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两年之后,国际货柜码头、现代货柜码头两家公司与中国航运公司联合投得8号码头。再后来,随着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航运越来越集装箱化,葵涌现有和兴建中的码头越来越难以满足航运业的需求。9号码头的选址及招标工作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李嘉诚对这次招标非常感兴趣,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拿下这次招标不成问题。然而,政府将9号码头的招标方式由公开招标改为协议招标,9号码头的4个泊位,批给了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等财团兴建经营。当时的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港府有意削弱李嘉诚在货柜码头上的垄断地位。因为按照国际通则,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五成以上,则可认定其处于垄断地位;若在七成以上,则是高度垄断。李嘉诚未对此表示出丝毫不满或抗衡。

面对失利,李嘉诚常自我反省:“坎坷经历是有的,心酸处亦不计其数,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无法对内心形成冲击,自有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但明白不能避免,唯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取得成功,或者身在高处,难免遭人忌妒。只有行事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过分显示自己,只会遭逢敌视,这样生意不会长久。再成功的商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要保持做人的低调。

稍有成功,就自夸、自炫、自负、自以为是,这很肤浅。经商者有经商者该守的本分,生意做大了,也要戒骄戒躁,一如既往地把生意做好,这难能可贵。因为本分做人,不会超越界限,不会做出破坏规矩的事情,生意方可长久。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跪射俑,被称为“镇馆之宝”,因为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为何能够保存如此完整呢?导游介绍说,这得益于它的“低调”,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7至1.8米之间。而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上方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姿俑受损自然就小得多。

再者,跪俑的姿态是跪蹲着的,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强,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李嘉诚为人谦虚谨慎,他曾经有感而发,“在看完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却被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许多人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处处碰壁。而当他经历了风霜,才会学会内敛,少出风头,专心做事。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就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成功的商人,贵在不因利益、权势地位,变得目中无人,盲目自大。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太出名,迟早被贪婪的人盯上,将你的全部利益扼杀于“腥风血雨”的商场。所以,我们要保持低调,不能摆架子,与人产生“隔离感”。低调谦逊会使你摆脱骄傲自大,也使你远离别人的嫉恨,是你的生意做长做久的重要原因。

李嘉诚财商箴言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没有傲心但要有傲骨

财富故事:曾经有人问李嘉诚,傲骨和傲心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傲心与傲骨的区别非常大。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了不起,就像一杯水装满了之后,一滴水都装不进去,这是傲心。”而说到傲骨,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长实集团召开记者会,邀请与长实有业务联系的公司参加,有一个大公司的外国主管,原本答应要出席,但却失信回自己的国家去旅行了。李嘉诚后来亲自去那里见他,并对他说:“你既然答应的事情,后来又反悔了,如果我是你的话,我相信我睡都睡不着。”但他却傲慢地答复说:“I’ll sleep like a baby.”(我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睡着),李嘉诚回答说:“Sorry, I don’t think so.”(我并不这么想)。因为他的失信,结果李嘉诚当即就把交易的价格提高了50%。结果不到72个小时,那位高管就从他的国家打电话来协商,请求面谈。当李嘉诚赶到他们那边的时候,他和其他主管纷纷请李嘉诚吃饭。李嘉诚说:“你们是不是还sleep like a baby?”他们说:“你讲话之后到下飞机后我都没有睡好。”李嘉诚后来说:“当时他失信的时候,我没有骂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最后他这个公司被我收购了。所以叫骂的心不可有,傲心也不能有,但傲骨一定要有。”

的确,人不可有傲心。有了傲心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认为自己能干,比别人高出一筹,从而目中无人。抱着这种心态,长此以往自然就迷失自我。有了傲心的人,当成功的时候,赞扬、奉承之词迎面扑来,他就会飘飘然,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与是非,最终还是失败。

因此,人不能有傲心,但是同时,人又不能没有傲骨。

没有傲骨的人,往往媚气十足,历史上,有些人虽居高位,但为了荣华富贵,丧失人格、国格,甘当叛徒和卖国贼。现实生活中,有人为了升迁,对上司极尽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之能事;有人拿了人家的,吃了人家的,就像龟孙子那样,唯唯诺诺,一副奴才相,令人作呕。

察古观今,一身傲骨的人都是生前备受人民大众崇敬,身后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而在人民大众前耍傲气,在权贵面前无傲骨的人,则往往生前遭人唾骂,身后遗臭万年。

然而,在现实生活,我们又常常可以看到,某些人傲骨没有半点,傲心却是十足的:有些人有了一点权力,就盛气凌人,专横独断;学术上搞出了一点名堂,便自以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目空一切;做生意赚点小钱,便“财大气粗”,摆起了大款的派头。

傲骨是什么?有傲骨就是应当有志气,有自信心,有顽强不屈的性格。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失败和挫折随时会降临,冷眼、讽刺也会随之而来。对待这些,我们是唉声叹气地把原因归于“自己天赋不足”,从此一蹶不振,还是直面嘲讽,寻找原因,迎着困难而上。这就要看你是否有“傲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有傲骨、有信心的人,失败后并不气馁,相反,他们会在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徐悲鸿在法国留学的时候,遭到了洋学生的歧视,被诬为“生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面对挑衅,义正词严地予以回击,并以虚心好学换来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折服了对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到了他20多岁小有名气的时候,有一次,他被法国犹太富翁邀请到“哈同花园”画像,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断然拒绝,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

后来他回到国内,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也不被政治上的高压所屈服,坚决拒绝为蒋介石画像,更是表现了他高贵的气节。

具有傲骨的人还总是虚怀若谷、谦恭有礼。钱钟书老人,在他成名之后,很多人都想见他一面,瞻仰其风采。但他风趣幽默地说:“鸡蛋好吃就好了,何必要知道是哪只母鸡下的蛋?”

傲骨是登高远望,天宽地广的襟怀,是能包容一切又能雅俗共赏,不负清高而又能从善如流的大家风范。具有傲骨的人从来不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只不过是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而自成气候,以自己的谨言慎行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傲心则像是井底之蛙的仰望,他的眼界、心胸、格局永远都只有井口那么大,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我。怀有傲心之人从不客观地看待别人,他们总是目空一切地对别人品头论足和指手画脚,自以为高人半截,鹤立鸡群。其实不过徒添笑柄而已。

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傲骨不是清高,冷淡、孤标傲世,它是信念、是捍卫真理,不是华而不实。傲心是一种肤浅,而傲骨是一种深沉,能够冷静地剖析自己,让你坚持自我,发奋图强。有了傲骨就有了原则和立场,就会处理任何复杂的事情,就会赢得尊重。

李嘉诚财商箴言我常常跟儿子说,要建立没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团队,在肩负经济组织其特定及有限责任的同时,也要努力不懈,携手服务贡献于社会。这不能只是我对你的一个希望,而是你对我的一个承诺。今天也和大家共勉。

第三课 做生意看似唯利是图,其实信誉最为重要

信誉不立,财路不通

财富故事: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在刚开始生产塑胶花的时候,生意异常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塑胶厂也因此顿时陷入困境。那段时间,李嘉诚忙得焦头烂额,回到家里也是愁眉苦脸,一天,他的母亲庄碧琴女士突然把他叫到跟前,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古寺的住持叫云寂,云寂和尚年事已高,便希望给自己找一个接班人,他把一寂、二寂两个弟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两袋谷子,你们种上它,到了明年秋天,看谁收获的多,就来继承我的衣钵。”一转眼已到了来年秋天,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但是云寂却将衣钵传给了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见此自然不服,云寂禅师这才说,其实我给你们的谷子都是煮过的,根本就种不出来。听完这个故事,李嘉诚明白了母亲话中的玄机,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往而不克。于是李嘉诚主动向客户致电,承认错误并真诚地道歉。有些甚至还登门道歉,最终凭借着真诚赢得了顾客的原谅,也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谈到做生意的秘诀,李嘉诚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信”字。他在对儿子们教育时也反复强调,要让别人信任你。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中,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回答说:“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呢?”孔子回答说:“那就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孔子将“民之信”留到了最后,觉得获取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拥护才是决定国家政权的兴亡的关键。所以,子夏指出,君子去从政时首先应当设法获信于民,应当“信而后劳其民”,这是取得政绩的前提条件;反之,“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俗话说:“对人以诚,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一个人要想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而这一切需要你有信誉,让大家信得过你。只有大家都信得过你,你才可能人财两旺。

台湾新光集团的创始人吴火狮就是一个极重信誉的企业家。他也曾说过:“信誉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他经营一家纺织品外贸公司,当时的台湾当局采取节约外汇政策,禁止进口纺织品。

当时台湾的纺织品大多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此禁令一出,许多公司置既定的合约于不顾,纷纷退订毁约,这给当时日本的纤维界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台湾商人的贸易信用也因此一落千丈。

面对如此情景,吴火狮毅然坚持“信誉第一”,将已加工完成的纺织品,在日本国内销售或输往他国转售,其他的则延期收购。

吴火狮重信重诺的做法,得到了海内外企业界的高度评价。新光集团树立了信誉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他此后招收员工、筹集资金、寻求合伙人、赢得客户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方便和成功的机遇。

市场经济的秩序、效益就在这信用上,对企业来说,信用是制胜的法宝。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不管是大老板还是普通人,信誉都是生存和发展之本。

年轻、财富、学识、友谊毫无疑问是人生的资本,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信用。信用是彼此之间的约定,尽管它无体无形,却比任何法律条文更具震撼力和约束力。一个没有信用的人,要想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几乎是不可能的。

凡成功者,与人谈成功时,很少谈如何做事,而是谈如何做人。“未学经商,先学做人”是李嘉诚经常说的一句话。做人是做事的前提。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他最终难免会失败。因为,会做人,能左右逢源;不会做人,四处受限;会做人,做事有人帮;不会做人,处处碰壁;会做人,办事有捷径;不会做人,命运多舛。

俗话说:“沙地里长出的树,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对于经商者来说,不遵守信用,就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生意也很难得到发展。李嘉诚曾经开玩笑说,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但其实正是因为他有信而无奸,所以才做出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

李嘉诚财商箴言我经常教导他们(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来找自己的,这些都是因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生用得着的。

诚信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财富故事:1986年,李嘉诚决定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自己手中所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10%的股份。可正在这时候,港灯传来即将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当时,李嘉诚的得力助手马世民建议他暂缓出售,这样便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李嘉诚却坚持按原计划出售。他说:“还是留些好处给买家好,将来再配售会顺利点,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李嘉诚曾说:“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为某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2002年的时候,长江实业旗下的长虹生物科技公司要上市融资,当时这家公司全年的营业额也不过是几十万港元,根本就不盈利,但是股票发行时却遭到了抢购。这就是因为香港人相信李嘉诚的信誉,相信跟着李嘉诚投资不会吃亏,“李嘉诚”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

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就自身而言,离不开良好的信誉,它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李嘉诚说:“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誉更是个人、企业,甚至是国家坚不可摧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正常社会秩序的维系,无一不需要信誉作为坚实的依托。

然而,信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做几件善事就能得来的,信誉是一种社会的认可,要靠长年累月的积累。很多时候,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才能让一个品牌产生信誉。像我们国家的一些百年老字号,如同仁堂、胡庆余堂、东来顺、全聚德、盛锡福、瑞蚨祥、老通城、起士林、亨得利、双合盛等等,都是经过百年的沉淀,方有了今天的盛誉。

不是靠动嘴皮子就能成为“诚信君子”,更不是靠吆喝几句就是“诚信企业”了。信誉是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的。

就比如说,你向朋友借钱,如果你以前从来都没有向他借过,这次一开口就是10万元,对方一般是不会借给你的,因为你的信用度不够。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先借1000元,然后准时归还,第二次借2000元,第三次借5000元,第四次借10000元……长此以往,数额越来越大,就能够借到10万元,这其实跟银行信用卡刷信用是一样的道理。

美国一个名为乔伊斯的青年就是用这个方法,成功地借到了自己的创业资金。乔伊斯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流浪汉,母亲是个歌女,但是他却怀有雄心大志,一直想自己创业,只是苦于自己手里没有资金。

他家附近有一个老太太,老太太没有子女,丈夫也去世了,但是却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钱。乔伊斯心想如果自己能够取得老太太的信任,就不用为资金发愁。苦思冥想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他随意找了理由去问老太太借10美元,并在借的时候,主动要求打欠条,并明确写明还款日期,然后在还款期限到来的前三天归还,就这样他隔三岔五去找老太太借钱,借钱的数目也从10美元,慢慢上升到了100美元、500美元,其实,他借来的这些钱,并没有拿来花掉,只是放在那里,等着到期归还。这个小伙子就在老太太的心里积累起了很多的信用资产。老太太也非常喜欢这个守信用的孩子。

一年半之后,乔伊斯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就问老太太借了20000美元,老太太对他已经非常放心,没有问拿去做什么用途,就把钱借给了他。乔伊斯就用这笔钱开了一个家具店。多年之后,他成为了佛罗里达州的家具大王。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在为人处世上也一样适用,信誉也是要经过长久积累的。信誉是由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贯的守信建立起来的。而建立信誉形象难,破坏形象易,一次信用危机,就有可能使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形象彻底垮台。因此任何行业要想攀上高峰,通常都需要漫长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

讲信誉是李嘉诚最看重的一项生意秘诀。因为诚信,李嘉诚才得以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是信誉带给了他巨大回馈。综观李嘉诚的事业史,他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离不开信誉的扶持,这是无价的资产。李嘉诚的成功都归结于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修为,在他为人处世的行为中我们都能很清楚地看到。

李嘉诚财商箴言现今世界经济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但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作为企业领导,他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的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作出正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正如我曾经说过的,要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

一诺千金,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财富故事:20世纪50年代,李嘉诚刚开始做塑料花的生意,那时候,他经常在皇后大道中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妇人在行乞。那个老妇人很斯文,从来都不主动向别人伸手要钱。时间久了,李嘉诚就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这个老妇人。一天,他走到那个老妇人跟前,问她会不会卖报纸,老妇人说不知道,但是自己有个同乡是干这个的,于是李嘉诚就让她过些时候带同乡来见自己,说自己可以帮助她做点小生意谋生。一转眼,就到了约好的那一天,但是那一天突然有个外国客户要来李嘉诚的塑胶厂参观,没有办法,李嘉诚只好先陪着顾客参观。眼看着约定的时间快要到了,李嘉诚突然对正在交谈中的顾客说了声:“Excuse me!”便匆忙离开。顾客以为李嘉诚是去上厕所,但其实他已经跑出了工厂,飞速驱车赶往了约定地点。途中,违反交通规则的事差不多全做了,终于没有失约。等见到那妇人和她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了她。再次回到工厂时,客户正在焦急地等着,还问:“为什么我在洗手间里找不到你?”李嘉诚笑一笑,对客户说了声抱歉,这事算是过去了。

法国作家莫里哀曾说:“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对于一个商人、企业家来说,遭遇危机还有朋友、家人与社会的支持,投资失败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但如果是失信,那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因为没有人会出手救援一个没有信用的人。

古语说得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严格遵守,这样既彰显了诚信,又能避免遭受意外损失,那些仅看眼前利益而不严格遵守承诺的做法,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李嘉诚就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到重承诺,在作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很多人为了赢得人心,常常是信口开河迎合对方的需求,有些甚至直接就是欺骗。即使对方要星星,也会答应亲手摘下一颗相送。

轻许诺言的好处是当时皆大欢喜,但是到付诸实践的时候,才发现了问题。可是这个时候,对方是按照诺言来要求你、评估你的,要是你做不到你许诺的,就只能被冠上“骗子”“吹牛”“胡说八道”等等严重不友好的字词。轻则不但赢不到人心,反而会失去人心,重则个人信誉受损,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吃掉的只能是你自己。

因此,在承诺的时候要量力而行,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而一旦你已经承诺了对方,那么就要竭尽全力地去办到。“恒和”“恒利”“恒源”“恒裕”,“四大恒”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几百年老店,他们以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深受景仰。时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腰缠四大恒之说”。

后来随着近现代银行业的兴起,传统的银号逐渐萎缩。同治末年,四恒之一的恒和银号被迫关门歇业。但当时恒和银号还有许多银票在外边流通着,一时收不回来。没有电视广播的年代,资讯不发达,于是恒和号只能在大道及各城镇中张贴告示,印明该号已歇业,所有银票请去兑现等字样。可如此过了一年多,还是有许多票子未能收回。

为了信守商号“凭票必兑”的承诺,恒和银号在东四牌楼西边路北,租了一间门面房,挂上了一个钱幌子,不做生意,专等别人来兑现。就这样等了二十年,直到光绪庚子年才关门。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信守承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只有信守承诺的人,别人才会愿意与他合作。

犹太人对不守承诺的人采取的办法是逐出教门,以示惩罚。在生意场上,一个受到犹太共同体排斥的犹太人是很难再在商场生存下去的。而对于非犹太人,他们则一方面毫不留情地上诉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合约,或者赔偿损失;另一方面,犹太共同体会相互通报,以后共同抵制和此人做生意。

信守承诺,不是信守一句空话,不是信守一纸空文,而是信守人生的一盏明灯,是信守心中的一座圣殿。信守承诺,能让你的生命焕发无尽的光彩。当然,信守承诺很难,因为有那么多的诱惑在引诱着你放弃它。不过,如果你用十足的信心,用发自心底的责任和尊严去信守承诺,你的前途就会一片光明。

李嘉诚财商箴言人类最独特的不仅是我们有洞悉思考事物本质的理智,而是我们有遵守承诺、矫正更新的能力、坚守价值观及追求目标的意志。商业架构的灵活制度要建基于实事求是、能有自我修正挽回的机制。我指的不单纯是会计系统,而是在张力中释放动力,在信任、时间、能力等等范畴建立不呆板、能随机应变的制度。

诚信是成功者的通行证

财富故事:回顾历史,李嘉诚在许多重要的关头,都以诚信作为第一要则。1945年,李嘉诚来到塑胶裤带公司工作,他先从小工做起,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很快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那时候,他才不到20岁。在此期间,李嘉诚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掌握了全盘经营塑胶厂的经验。后来,他回忆在塑胶公司的经历时感慨道:“这段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1955年,李嘉诚决定离开塑胶裤带公司,创办自己的塑胶公司,临走之前,他对老板说:“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果然如他所说,后来在创办新厂的时候,没有联系过一个从前的老客户,就连别人主动联系他,要他的货,他也都婉言拒绝,介绍他去老东家那里。“诚”字的含义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字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讲信用,不欺诈,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做人当讲诚实,商人更应如此。在大千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人之道,奸诈者有之,投机者有之,轻狂者有之,骄傲者有之,但是这些人绝不能成大事,至少一辈子不能成大事。

真正能有所为者都是以诚信为做人之道,懂得诚实是获得彼此信任的基石。李嘉诚认为,以诚为本,才能永远有饭吃,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李嘉诚讲诚实,并把诚实守信落实到经商过程之中的高尚行为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学习。

2006年年初,美国堪萨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名二年级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结果该课程的任课老师,27岁的女教师帕敦发觉,其中有28名学生的作业都是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帕敦觉得这些行为就是剽窃,于是将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得分全部判为零分,这些学生面临留级危险。

但是在一些当事人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校方要求帕敦提高那些学生的得分,结果反导致了这位性情刚烈的女教师愤然辞职。帕敦说,她在带学生的第一天,就和学生订下规矩并由家长签字认可。规矩称: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校方举行了公开的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该校近半数教师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满足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要。

在事件发生之后,帕敦每天都接到十几个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电话。而一些公司甚至传真给学校索要当事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今后永远不会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诚信”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

诚信对于每一个人或者是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遵守诚信的人,人们都会相信他,从而愿意帮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获得别人的帮助,才能够真正的无往不利。

而一个企业讲诚信,人们就会购买它的产品或者服务,它的客户就会无穷无尽。一个企业拥有了大量的客户,当然就有大量的收益。企业的这种无形财富,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一种品牌,人们之所以一想到某个品牌就会购买它,就是因为人们认为这种品牌是非常讲诚信的,可见,诚信支撑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亮出自己的诚信“名片”。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是一种软实力,它的作用甚至比材料、设备、工艺等硬实力更加重要。不讲诚信,等于自动放弃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富兰克林在《对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信中说过两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金钱、信誉也是金钱。如今熟知前一句的人不少,对后一句有人则不以为然。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过程中,规定和秩序往往是靠守信来坚守的。守信更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契约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转链条中,无论是生产、交换,还是分配、消费,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诚信。

李嘉诚财商箴言我知道你们将会把在这里学习的一切恒存在心,日后身处任何环境,汕大人都会平衡良知与理性,规划最高期望:凭仗能力与心力面对人生,追求梦想。尽管世道无常,矛盾错杂,游戏规则也每每有不公平和不公正,汕大人仍会坚持以原则与价值观走在康庄大道上。在你们灵魂深处,充满着反省的活力与仁心的朝气,大家能以果敢的人格与诚信活出精彩。

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

财富故事:20世纪20年代,李嘉诚前往意大利学到了先进的制作塑料花的技术之后,长江塑胶厂的情势并没有多大的好转,因为资金有限,设备不足,严重地阻碍生产规模的扩大。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北角的长江公司看样品,他对长江公司塑胶花赞不绝口,这位批发商说:“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品质品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订购香港的塑胶花,并且是大量订购。你们现在的规模,满足不了我的数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资金发生问题,我可以先行做生意,条件是你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这个问题把李嘉诚难住了,该找谁担保呢?当天晚上,李嘉诚和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赶出9款样品,期望能以样品打动批发商。若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看能否宽容一点,双方寻找变通;若不成,就送给他做留念,争取下一次合作。批发商对于样品相当满意,同时更欣赏李嘉诚的办事作风及效率,不到一天时间,就拿出9款别具一格的极佳样品。接下来谈生意,李嘉诚直率地告诉批发商:“承蒙您对本公司样品的厚爱,我和我的设计师,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总算没有白费。我非常希望能与您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但是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尽管目前本公司的生产规模还满足不了您的要求,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扩大生产规模。至于价格,我保证会是香港最优惠的,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李嘉诚的诚恳,深深打动了批发商,他说道:“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我坦诚地告诉你,你不必为此事担心,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远东经济评论》曾发表评论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的确,对于长江实业和李嘉诚来说,声誉远远要比金钱重要,他曾说:“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失去了信誉,就什么也做不成了。我做生意,一直有一个宗旨,那就是不投机取巧,要以诚待人,在对客户做出承诺之后,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仍要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以取得客户信任。”

一个人如果本身有足够的信誉的话,那么就不用什么其他的担保,因为他的本身的人格就是一种保证。

例如,在现实中,朋友遇上了困难,要向你借1万块钱,如果你力所能及的话,一定会慷慨解囊。但是如果是一个陌生人向你提出这个请求,你恐怕很难答应,这是因为什么?难道是我们仅仅愿意帮助自己的朋友,而对别人不管不顾?

当然不是这样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信”字,你的朋友,你肯定了解他,知道他的为人,知道他肯定不会欠钱不还。但是对于陌生人,你并不了解,你不知道对方人品怎么样,自然就会担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企业也是一样的,它的品牌就像人格一样,也是一种保证。你不用怕它欠钱不还,也不用怕购买他们的产品会出什么问题,因为它们是以自己的品牌诚信度做担保。

这种诚信能为产品带来市场,为企业带来顾客,为顾客带来信心,因此,一个企业的信誉度如何,影响到企业经营发展和成败。李嘉诚就是以他的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和高超的经商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成功。

有人曾经拿李嘉诚和前上海首富周正毅做比较,他们两人一个出身小职员,一个出身棚户区;一个卖塑料花起家,一个卖馄饨起家;一个靠炒地产完成原始积累,一个靠炒卖烂尾楼一鸣惊人。李嘉诚和周正毅都是个人奋斗的典型,不同的是发迹之后,李嘉诚成为财富的榜样,而周正毅最后却锒铛入狱。

为何相同的经历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呢?有的人说,这便是因为他们各自对待诚信的态度不同。李嘉诚深受港人信任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周正毅却声名不佳。最后也是墙倒众人推。

古人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资本市场上,诚信就是青山,资金就是柴,只要诚信在,不怕没资金,而且钱找人越找越多,人找钱越找越少。

古今中外所有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无不有着信誉卓著的良好形象。那些靠背信弃义、坑蒙拐骗牟取不义之财的,或许能得逞于一时,但最终难免身败名裂,为人所不齿。著名的三鹿集团,在中国屹立了半个世纪,但是就因为三聚氰胺事件,瞬间垮台。因此,名声虽非钱财而胜似钱财,一旦声名丧落,企业也失去存在的基础了。

李嘉诚财商箴言在生意场上,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实力能有效地证明自己值得信赖,如果能直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那么就容易使别人放心地与自己合作。

让你的对手都相信你

财富故事:有一次,李嘉诚的长江集团与一家拥有很多土地的公司进行合作,一般来说,小公司与大公司合作,多少都会出现以大欺小的情况,大公司欺负小公司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和长江集团合作的公司也算是有些规模,但是比起长江集团还是相差甚远。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合作议案提出之后,这家公司全部的人包括高级主管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么大的一个议案竟然一次会议就通过。结果,这次合作,长江集团赚了很多钱,这家公司也赚了很多钱,实现了双赢。许多人都很纳闷,为什么没有一个高管反对和长江集团合作呢?后来,该公司的董事长对自己的友人说:“跟李嘉诚合作,合约签好以后你就可以高枕无忧,麻烦就没有,跟其他的人,合约签好后,麻烦才开始。”这算是道出了当中的玄机。

李嘉诚说:“对手相信你不单只是诚信,对手相信你是因为相信你不会伤害他。例如,我是他的竞争者,但他相信我不会伤害他,不会用不恰当的手段来得到任何东西,或是伤害任何一个人。”

在经商中,李嘉诚一贯的处世态度是善待他人,即使对竞争对手也是如此。商场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战场”,但是能做到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无敌人,只有合作而无厮杀,只有礼让而无溃败,李嘉诚堪称商界典范。

李嘉诚总是说:“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

做生意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利益相争是必然的,但不是绝对的。与其争得你死我活,不如寻求合作,争取双赢。总是与别人相争,到最后,只会四面树敌,难免造成败亡的结局。以人格魅力征服别人,使别人信服自己,获得与更多人合作的机会,才能赢得有利的局面,取得最后的成功。

做生意本应就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不能牺牲合作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当合作不能带给合伙人利益的时候,选择主动放弃的人才具有人格魅力,才能赢得别人的信服,才能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与这样的人合作,不用担心会吃亏,更多的人会主动向这样的人寻求合作机会。

跟随李嘉诚二十多年的洪小莲在谈到李嘉诚做事风格的时候说:“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正是因为这种行事的风格,让李嘉诚在生意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的同时,也赢得了朋友们由衷的爱戴。

李嘉诚财商箴言有人问我何为做人成功的要诀?我认为做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是让你的对手都相信你。要做到这样,第一是诚信。我答应的事,明明吃亏都会做,这样一来,很多商业的事,人家说我答应的事,比签合约还有用。曾经,我有个对手,人家问他,李嘉诚可靠吗?他说,他讲过的话,就算对自己不利,他还是按诺言照做,这是他的优点。让对手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第四课 财富不是等运气,而是要主动争取

走在人先,赢在人前

财富故事:有一次,李嘉诚去参加一个酒会,突然,听到后面有两个外国人讲,说是中区有一个酒店要卖,另外一个人就问他卖家在哪里?那人就说,在Texas(德州)。李嘉诚听到后,立即就知道他们说的是希尔顿酒店。酒会还没有结束,李嘉诚就匆匆忙忙地离开,跑到那个卖家的会计师行(卖方代表)那里,找到auditor(审计师)马上讲,他要买这个酒店。那人感觉到很奇怪,就问李嘉诚:“我们两个小时之前才决定要卖的,你怎么知道的?”李嘉诚说:“如果你有这件事,我就要买。”李嘉诚当时估计,全香港的酒店,在两三年内租金会直线上扬。(卖家)是一间上市公司,在香港拥有希尔顿,在巴厘岛拥有Hyatt Hotel(凯悦饭店),仅香港希尔顿的资产,就已经值得李嘉诚买下来了。这单生意做得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竞争对手。李嘉诚在旁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抢先出手,直接就将希尔顿酒店买了下来。李嘉诚曾说:“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就赶紧去做,这就是机会;当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李嘉诚说的就是要抢占先机。想当年,李嘉诚一度在为长江塑胶厂的前途忧心忡忡,因为长江厂出口的塑胶玩具,与同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款式有细微变化而已。李嘉诚渴望有个新突破,使长江厂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一日深夜,李嘉诚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目光被一则简短的消息吸引住: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投入成批生产推向欧美市场。一直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兴奋不已。李嘉诚意识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家庭主妇变成职业妇女,对这些家庭来说,不再有闲情逸致花费时间去侍弄花卉。并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换花卉品种,实在麻烦得很。塑胶花正好弥补这些缺陷。现代人以趋赶时髦为荣,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发塑胶市场的一次革命,前景极为乐观。于是,他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窘境下,只身一人飞赴意大利求师学艺。1957年,李嘉诚的长江厂开始生产塑胶花。李嘉诚的这个决定使他成为香港乃至于亚洲的第一个塑胶花厂商,很快就占领了市场,凭借塑胶花,李嘉诚也攒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很多做生意失败的人总是会感叹生不逢时,总感觉机会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事实上,机会既然已经与你擦肩而过,你就应该在它擦肩的那一刹那间抓住。李嘉诚说:“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1995年,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发现在神奇的互联网上居然找不到一点中国的信息,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敏锐的直觉告诉他:“它肯定会影响整个世界,而中国还没有。”马云的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回国创业,做Internet!但是回国后朋友们却把他视为疯子,“这玩意太邪了吧,政府还没开始操作的东西,不是我们干的,也不是你马云干的。”但是马云毫不动摇,毅然辞去了大学教师工作开始创业。

1999年,在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克隆美国模式,把大企业作为电子商务服务的潜在顾客时,而马云以一个渔夫的“超传思维”,看到了互联网更大的细分市场。“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后,将阿里巴巴定位成“为80%的中小企业服务”。他对18位创业员工描绘阿里巴巴的未来:“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前三名。”当时在场者中相信这番话的,只有马云自己。短短八年后,阿里巴巴不但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还在全球网络交易市场中独占鳌头。

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总能够先人一步,率先抢占信息,果敢采取行动。

我们常说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有时机遇并不会主动来找你,这就需要你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并捕捉它。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机会可谓无处不在,但它更多地隐藏在各类条目繁杂的信息里,谁能先人一步捕捉到,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李嘉诚财商箴言当我整理公司发展资料时,最明显的是我们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已有很强和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我们今天可以探讨一下,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关系。竞争和市场环境紧密相连,已有很多书籍探讨这题目,我不再多谈。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紧时机,所以我今天想谈谈时机背后是什么?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只要你有眼光,商机无处不在

财富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内地急需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对外国资本的进入都有非常大的优惠,而对于港台投资的优惠政策甚至还更甚前者。但是,当时港台商人对于大陆投资环境的顾虑,没有人敢盲目进入,当时在进入中国的港资,基本上都是基建,抑或是房地产行业的,在零售市场的港资几乎为零。但是1984年,李嘉诚看准时机,毅然决定携百佳进入中国内地的零售市场,成为首家登陆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一直到1989年4月,和黄旗下的屈臣氏在北京开设了内地第一家店。当时,许多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政府开放零售业市场政策心怀疑虑,不敢进发内地市场,而李嘉诚以其独特的眼光,在内地开店的时间比家乐福在华第一家门店早了11年,甚至比红色资本背景的华润进入内地也早了7年。因此,百佳和屈臣氏分别打入内地,不单首次引入“超市”“连锁店”“个人护理”这些新名词,也成为外资摸索中国零售市场的急先锋。到了2002年,中国加入了WTO,内地零售业开放的大势越发不可逆转。大量外国零售商涌入中国市场。但是作为先驱的李嘉诚,早已经在大陆站稳了阵脚。

商机,对于商人来说非常重要,商人必须善于从市场的边边角角及市场供求差异中捕捉商机。大部分商家很容易忽视市场上的“边边角角”,而这往往是出奇制胜的关键切入点,发现这些契机需要经商者具有敏锐的眼光以及强劲的洞察力。

大事业谁都想干,但要学会随时随地发现商机,在精明的商人眼里,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赚不到钱的人。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名著《浮士德》中这样写道:“要注意留神任何有利的瞬间,机会到了,莫失之交臂。”商人与财富密切接触的机会可谓是无处不在,但是机会不会自己主动投怀送抱,要想成功,就必须自己主动去寻找商机。

许多人为了寻找所谓的机遇,可谓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但不知生活中处处是商机。他们对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可能带来财富的契机视而不见,有时出现的一丝灵光也会感到无所谓,或者抛诸脑后,也因此,许多商机在不经意间溜走。

李嘉诚说:“每一个时代,都锻造一大批富翁。而每一批富翁的锻造,都是当人们不明白时,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人们不理解时,他们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当人们明白时,他们已经成功了;当人们理解时,他们已经富有了。”

许多成功的商人会洞悉到一般人所忽略的商场盲点,这些盲点在他们手中瞬时之间就变成了财富的胚胎、价值的种子。这是走上伟大企业家之路与始终徘徊于小企业之间的差距所在,也是一些中型企业始终踌躇不前的一个原因。

所以,商人在恰似巧合的环境中发现商机,与其说是天意和偶然,不如说是因为“有心”,因为他们有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利用这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信息,所以他们才成为了财富的拥有者。

今天,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大爆棚,那些显而易见,浮于表面的赚钱机会,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争抢,即便抢到了大多也只会是残羹冷炙,这就更需要商人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情当中,从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寻找商机。黄金不一定远在撒哈拉,有时就在你的脚下,对一个商人来讲,越不常见的事物越能引起他的兴趣,从中悟出赚钱的契机。“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先生原本是粤菜名厨,有一次,他去重庆汪山看望朋友,在朋友家隔壁住着一位外国老太太。那位老太太听说冼冠生是闻名山城的冠生园的大老板,便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并用咖啡和西式点心予以款待。

在煮咖啡的时候,冼冠生发现主人冲咖啡用的竟然是白糖,而不是往常看到的方糖。于是就问这种白糖是从哪里来的,经过一番寻根问底,老太太这才告诉他,这是土白糖,虽然很甜却不干净,有渣滓,她裹鸡蛋清加工提炼,效果很好,洁白,溶化快,比进口方糖还甜。

冼冠生听到之后,脑子里灵光一闪,顿时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于是急忙告辞回家找来工厂糖果技师郑文浙,郑文浙告诉冼冠生,他以前其实也用此方法提炼过,但是找不到褪色的办法,所以就没有深入研究。听了这话,冼冠生二话不说,拉上郑文浙,带上了拜访的礼物,二上汪山,向外国老太太求教,终于把提炼方法学到手。

他将此糖定为“洁糖”,试销后备受欢迎,特别适合婴儿食品。冼冠生的企业因此获取丰厚的收益。

报纸、杂志上经常报道一条信息救起一个工厂、一则所见所闻创造巨额财富、一番谈话让个穷人成为了暴发户等等这样的新闻,不胜枚举。可见奇闻怪谈之中也有商机,而信息是做生意的基础,是经商成功的关键。

经营者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随时留意身边的机会,掌握主动权,正确地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才不会让机会稍纵即逝。一个整日想着花天酒地、吃老本的商人,总有家财倾尽的时候。不思进取,找不到新视角,毫无创新理念的公司,迟早会被商界不断前进的洪流淘汰掉。

要想在商界站稳脚跟,并不断与时代接轨,必须要学会从身边的任何事物中找到发财的路子。因此这需要商人有独特的慧眼和广阔的阅历。当接触到某种信息,并联想到以此赚钱的方法,就会给你的生意带来蓬勃发展的机会。

李嘉诚财商箴言从小我就很喜欢听故事,从别人的生活,得到启发。当然,不单是名人或历史人物,四周的各人、各事,言行举止,都是如此。在商言商,有些时候,更会带来巨利的机会。洛克菲勒(Rockefeller)与擦鞋童的故事,大家都听过:1929年,华尔街股灾前,一个擦鞋童也想给Rockefeller炒卖股票的秘密消息,Rockefeller听后,马上领悟到股票市场过热,是离场的时候了,他立刻将股票兑现,躲过股灾。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财富故事:20世纪50年代,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凭借着生产塑胶花博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名。长江塑胶厂一跃而起,名声大振,实力剧增。但是几年之后,塑胶花生产的鼎盛期过去了,随着竞争日渐激烈,李嘉诚觉察到,生产塑胶花绝非长久之计。当时的香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口激增,生存空间限制,经济发展神速,土地使用迫切。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李嘉诚预测地价来日必然暴涨,香港地产业极具发展前景。于是他毅然决定进军地产业。在自己资金并不多的情况下,他冒着大风险借巨款购买了大量的地皮。结果凭借此举,他一跃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李嘉诚的成功和他对机遇的敏锐是分不开的,而这种敏锐就来自于平常的积累和努力。李嘉诚14岁时在香港一家茶楼当跑堂伙计,当时老板要求伙计们每天必须在清晨5点赶到茶楼。为了不让老板批评,李嘉诚把闹钟拨快8分钟,每天总是第一个赶到茶楼。如今,他已经成为亚洲首富,坐拥亿万资产,年纪也已经过了80,但仍然保持比别人快8分钟的习惯,快8分钟是他勤奋的行动,他每一天的生命不但比别人提前开始,因此比别人准备得更充分,也得到得更多。

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却没看到荣耀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做“守株待兔”的人。殊不知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即。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了。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外出休假的两个星期后,回到实验室里,发现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平板培养皿被青霉菌污染了,而在污染的青霉菌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生长,形成一个无菌圈。经过研究弗莱明发现,这是由于青霉菌分泌一种能够杀死葡萄球菌或阻止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所致,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无疑是缘于一个意外的机遇,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

费莱明是从小就立志长大了要当医学家,专门对付那些没有研究过的病症,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这才奠定了发现青霉素的基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一个必然规律,这一必然规律体现了“必然”与“偶然”的内在联系,机会是“偶然”,准备是“必然”,只有“必然”的准备加上“偶然”的机会,才能造就“必然”的成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偶然”,但如果没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只怕早已葬身鱼腹;牛顿被苹果砸中是“偶然”,但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不会想到万有引力。

很多人都幻想用机会改变命运,于是做着与机会相遇的白日梦,幻想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其实,这是很不靠谱的一件事。因为如果机会真的有一天与你相遇,并帮你实现了愿望,那前提条件肯定是你要有充分的准备。

我们要珍惜机遇,但是不要迷信机遇,更不能够神话它。机会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平台,它不是我们的许愿池,也不是阿拉丁神灯。真正的主角是你自己。所以,与其抱希望于机会,不如抱希望于自己。因为到最后真正能改变自己,能扭转乾坤的人是我们自己。如果你自身不努力,一百个机会列队在你家门口都帮不了你。

劳伦斯·J·彼曾说:“不要有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想法。只要你是锥子,哪怕是放在口袋里,年长日久,也会冒出尖来。”

李嘉诚正是在平常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在机遇面前屡屡得手,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大富豪。

李嘉诚财商箴言抓住时机固然重要,勤练内功懂得怎样发力才是根本。时机不会从天而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做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掌握准确、充足资料做出正确的决定。

眼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财富故事: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时,就已感觉到了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后来他在推销时遇到了一家塑胶公司的老板。这位老板,是个极富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一年,就开发出10多种产品。然而,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但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无奈之下,老板常常亲自出马推销。有一次,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但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竞争的结果,是这家酒店最终选择了塑胶桶。在这次推销中,李嘉诚失败了。李嘉诚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但这一次他感到的是彻底的失败,而且败得毫无还手之力。然而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然在竞争中输掉了,但是这家塑胶公司的老板却一眼就看中了他,他真诚地对李嘉诚说:“虽然最终你输给了我,但这并不是你的推销技术火候欠佳,而是塑胶桶赢了白铁桶。”这位老板竭力劝说他离开五金公司,加盟自己的塑胶公司。不过李嘉诚却有些不好意思离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