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系统培养方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17:32:19

点击下载

作者:冯化平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试读:

情商胎教培养

情商胎教

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个性完善有着许多积极作用。通过有目的地与胎儿交往和语言交流,帮助胎儿做体操、听音乐等,婴儿就会聪明而健康地生长发育。情商胎教

胎教中的科学

胎儿对富于节奏感的音乐、儿歌等可形成较强的记忆。

胎儿在子宫内就已经具有了对外界声响的记忆力,不过从大脑皮层尚未达到的发达程度这点来考虑,这一过程还不能等同于成人的记忆,它仅仅是动物对声光所产生的那种条件反射水平上的记忆。一般几个月这种记忆会消失,需长期巩固才能持久。婴儿大脑较稚嫩,具有可塑性,记得快忘得也快,半永久性记忆一般在3岁以后才形成。

胎儿、新生儿的记忆虽然难以持久,可孕育环境仍不可忽视,孕妇的抑郁情绪对将来孩子有不良影响,一时的精神不振倒无关紧要,长时间的精神压抑,孩子出生长大以后就会表现为群体意识差,活动能力提高较慢。

正确认识胎教

生育一个健康伶俐的胎儿的基本条件就是要给予胎儿大脑发育足够的、适当的刺激和良好的环境及氛围。这期间胎教便是胎儿智力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何谓“胎教”?简单地讲就是指孕妇对胎儿心理上的良好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受精卵着床到一朝分娩为止。在10月怀胎的整个过程中,孕妇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客观环境中的一切声、色、形、味等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影响母体的各种客观事物均能影响胎儿,以至于影响胎儿终生的性格和智力,而这种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后天的教育所无法弥补的。

许多即将做父母的人对胎教不屑一顾,认为:混混沌沌的胎儿能懂什么?再早的教育也该等胎儿生出来。其实,胎儿在20周即能形成条件反射,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经过早期教育,完全可以提高胎儿的身心素质水平,促进其多种心理潜能的发展。胎儿期接受听觉早期训练,对出生后的早期语言训练具有积极的先导作用。胎教能使胎儿出生后学习更容易,有助于使胎儿智力高超,使他们发育得更快,同时可以使胎儿在精神方面得以顺利、健康地成长。

胎教内容

胎教的基础

现代医学凭借其先进的医学手段证明,环境对孕妇的生理会产生一定的激进作用,进而会影响到胎儿的身心健康,所以,为胎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既是为了优生优育,同时,这也是实施胎教的基础。

为胎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必须重视以下几点——注重居室色彩的配制

居室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

针对在噪杂纷乱的环境里工作的孕妇,回家后,应使她的神经尽快松驰下来,以便体力和精力尽快恢复。这样,就应该用淡蓝色和白色来布置房间。因为白色给人清洁、朴素、坦率、纯真的感觉,蓝色给人安静、深远、冷清、高洁的感觉。

另外,绿色使人感觉到春意、健康、活泼、祥和,粉红色使人感觉到秀丽、鲜艳、悦目、轻柔、希望等。

同时,还可以在房间适当放置几盆花卉、盆景;在墙壁上适当贴上几张孕妇喜爱的婴幼儿图片或风景画以及油画等,这些都可以使劳累了一天的孕妇尽快从疲劳中恢复过来。重视声音对孕妇的影响

经研究证明,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安定作用,易使人进入宁静状态,所以,也可以通过母亲间接作用于胎儿,使胎儿安静下来。

同时,音乐的声波还可通过母亲的腹壁直接传达到胎儿的听觉器官,并刺激脑细胞,达到完善大脑的目的。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

孕妇应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如听音乐、弹琴、下棋、写字、绘画、读书,与友人谈话等等,这些都能调节神经,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对胎儿产生良好的刺激,促其大脑发育完善。这正是高尚精神享受的优点。十六字方针

孕妇因为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对于孕妇发生的这些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正确的对待方法应该是“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宽广胸怀”这十六字方针,认识到在大约10个月的时间里,孕妇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不顺心的事情,甚至某些严重的痛苦。

这时,如果孕妇思想上丝毫没有准备,就会变得神经质,怕这怕那,烦这烦那,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要谨记这“十六字方针”,正确对待、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胎教的具体操作

胎教的起始时间大约在孕妇怀孕六个月起,因为这时胎儿的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备,操作方法如下:给胎儿听音乐

实施此项操作时,最好将耳机贴于母亲的腹壁,不要贴得太紧,也不要离得太远,每次贴放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以5~10分钟为宜。帮助胎儿运动

孕妇仰卧或侧卧在床上,平静均匀地呼吸,双眼平静地注视着前方,全身肌肉充分的放松,孕妇双手从不同方向抚摸胎儿,或用双手手心紧贴腹壁,轻轻做旋转动作。

这种帮助胎儿运动的做法坚持一段时间后,胎儿也就习惯了,会形成条件反射,只要母亲用手刺激,胎儿很快就会进入运动状态。如果此时有适当的音乐伴奏,则胎儿的运动效果更佳。

帮助胎儿运动的时间也应该固定,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较为适宜。每次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这对胎儿极其重要。对胎儿讲话

母亲仰卧或端坐在椅子上,父亲把头俯在母亲的腹部,嘴巴离腹壁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一般以3~5厘米为宜。

父亲同胎儿讲话的内容一般由父亲编写,应该以希望、祝福、关心、要求等为内容,话语应该简练,语调应该温和,内容应该健康,切合实际。

父亲同胎儿讲话的时间也应该有规律,一般选在晚上睡觉前的9:00~9:30为好,每次讲话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5~10分钟为宜。

EQ教育对父母的要求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有三种类型:独裁型、纵容型、权威型。

独裁型

独裁型的父母设定了严格的限制,孩子们必须遵守,他们坚信孩子必须“呆在该呆的地方”,反对他们发展自己的观点。而许多情况下他们过分强调秩序和严格控制,反而成为孩子的负担。

麦卡是个从小就生活在“条条框框”里的孩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小起,父母就给他制订了一系列的条条款款,并从小培养他的服从意志,让孩子绝对服从父母意见。

比如,麦卡放学的时间,被父母限制在五点三十分,也就是说麦卡必须在五点三十分到达家中,而下课的时间为五点二十分。

又比如,麦卡每天必须向父母汇报他的所见所闻,对父母讲述一天的经历。

同时,除了老师要求之外,节假日中麦卡不能与伙伴们一同玩耍,只能呆在家中,打电子游戏,看电视。

这仅仅是麦卡必须遵守的规定中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三十年后,麦卡过得并不好。他不快乐,离群独居,难以信任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最低,最缺乏自信。

纵容型

与独裁型相反,纵容型父母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想尽可能地接受孩子,尽力去培养孩子,但却不能为孩子确定一定的限制,孩子不服从时也束手无策。他们对孩子没有强烈的要求,甚至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相信孩子应该任其天性自然地发展。

有这样一个事例:

小珠宝店的女售货员和顾客都惊呆了。今天是假期里最忙的一天。一名五岁的男孩正在大发脾气,到处乱踢,乱扔东西。尖叫嘶喊,眼看他就要踢到贵重的珠宝柜台了。

他的母亲和他一样,忘了周围的环境,不顾其他人的一脸惊愕神情,还是安安稳稳地坐在一旁,两腿交叉,对孩子说:“凯特,你不要光顾哭,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如果你只顾哭,我就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我知道你情绪不好,但如果你希望我帮助你,你就得告诉我究竟什么事让你心烦。”“我真想告诉你什么事让我心烦。”女售货员低声咕哝了一句,不知道是否有勇气和能力让这母子离开。她最后只是静观着,心里在琢磨这位母亲怎样看待这次事件对孩子的影响。

这就是一位很典型的纵容型母亲。她犯了一个错误,认为总该劝导孩子,给他机会,即使他的调皮捣蛋已经超出了社会的现有接受标准。

权威型

在这三种类型的父母当中,权威型父母是应该效妨的。他们既尽力为培养孩子创造标准的成长环境,又确定明确的限制。他们指导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控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同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对孩子的独立性很欣赏,同时又培养他们对家庭、同伴及社会的责任感,反对孩子的依赖性和幼稚的行为,鼓励和赞扬孩子的能力。

显而易见权威型的父母必定更有可能培养出自信、独立、想象力丰富、适应能力强、很受欢迎的孩子。这也就是高情商的孩子。

作为父母,应依照上述标准,事实地核实一下自己,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类型的父母?

一般在实际生活中,家庭中父母的一方是独裁型的,另一方是纵容型的。这样,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可能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

希望父母从实际出发,对孩子进行EQ教育。把父母在教育中必须牢记的情商要点归纳如下。记住这些EQ要点:道德情感

鼓励孩子的同情心

要让孩子关心爱护他人,亲身经历是必不可少的。某些了解中的情商技能,尤其是人际关系只有通过亲身经历、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尽管思维中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对培养孩子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但它们不能塑造孩子的行为,而这一任务只有成为照顾帮助他人活动中的一员,拥有了自豪感和归属感才能完成。

诚实与正直

诚实和正直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品德,所以,从小就应该教会孩子具备这两种品德,而且要始终如一地要求下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诚实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标准不应该有任何改变。

孩子很小时,就可以和他共同欣赏某些图书和电视节目,玩建立信任的游戏,了解孩子隐秘内容的变化,并不失时机地与他们讨论诚实和伦理道德问题。

培养负面道德情感

羞愧感和内疚感不是坏的情感,只要使用恰当,便能有助于培养有道德的孩子。

如何恰当使用羞愧感和内疚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而定,但它们的恰当使用可以使全家成为一个新的整体。情商思维技能

现实地看待、思考

现实地看待、思考是自我欺骗的对立面。

正面故事是培养孩子现实地思考能力的最好方式,不管是你自己编的,还是读现成的。

如果你能现实地思考自己的问题,你的孩子也绝对能学会这种本领。不要向孩子隐瞒真相,即使那是件极端令人痛苦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乐观主义

孩子们应该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而能更有效地对付忧郁症等身心疾病。

只有通过现实地思考、经历过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挑战后才能养成乐观性格。

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孩子们最容易学到父母的言行。

帮助孩子改变行为

6岁以上的孩子能够自我对话,自我充当教练,可借此扩大注意广度,提高能力。

要让自我对话实用有效,必须通过不断重复与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孩子思想、行为的一部分。

可以选择特定的意象法指导孩子对付身心痛苦。

越早教孩子这些技能,就越有效。

要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重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应该以十足的热情并参与其中使这一枯燥无味的工作变得饶有趣味。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言传身教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解决问题。因此,父母应为他们创造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总是插手其间。

通过家庭会议,在孩子面前展示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在家庭中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

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语言

孩子到四岁以后,你就可以教孩子使用解决问题的语言。

从简单的字词游戏入手,然后用这些简单的字词解决孩子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

孩子入学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到八、九岁后,便能够权衡各种解决方法的利弊,选择最好的。

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办法而不是问题上,有利于孩子克服障碍。

较大的孩子与青少年需要与父母建立支持性的关系,父母需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但只能充当脚手架,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决不能干涉。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

教会孩子掌握说话的技巧

社交技能是可以学会的。

谈话技能可以帮助孩子得到社交门票,从而为他们和社会接轨。

说话技能包括介绍自己的情况、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你的兴趣和接受对方等等。

给孩子快乐的源泉——幽默感和愉悦感

幽默是处事的法宝,也是医治伤口的一贴灵药。

尽管孩子们讲笑话和使别人发笑的能力因人而异,但每个孩子都有欣赏幽默的才能。

不同年龄,幽默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它在人的一生中,自始至终都有助于与别人相处,应付一系列问题。因此,学会幽默是必要的。

交友——必须教会孩子的

交友对孩子来讲,绝不仅仅是有同玩的伙伴那样简单,这为他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大人不可强迫孩子与别人相处,但可以用实例来告诉他,朋友在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保证让孩子有机会掌握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交友技巧。

让孩子在团体中发挥作用

与同伴、团体相处,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将会影响孩子进入少年和成人后的人际关系。

虽然无法强迫孩子与他人相处,但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告诉他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确保孩子有机会与年龄相适应的、兴趣特点相近的同伴相处,以便能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

告诉孩子——彬彬有礼,至关重要

全国上下一直都在呼吁文明礼貌。孩子的行为举止就是别人评价他们的标准,只有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好的举止。

文明举止是一项很容易学会的技能,并对孩子日后的成功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我激励是获得成功的一部分

期待成功

事实证明,父母越是对孩子抱有希望、抱有信心,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就会越高,而这无疑对孩子的生长是极有好处的。因此父母应要求孩子勤奋学习,多花时间做作业、干家务,阅读书籍以及了解外部的世界。

为孩子提供机会,使他们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方面面。

教会孩子如何分配时间,衡量努力的结果。

如果孩子上学后未能达到与之能力相称的水平,那么要与老师合作,把孩子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许多小步骤完成。在为孩子确定目标、衡量进度时,允许他们有发言权。并通过艺术、音乐、实地学习等多种方式教育和帮助他们。

不要一味地谴责学校做得不够,要在自己的孩子教育问题上多花时间。

教会孩子电脑,电脑可以为孩子提供无尽的学习机会。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大多数孩子对努力和能力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只有能力强的人成功机会多,努力是没有用的。这个发育上的变化要由父母来补偿,父母可以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

管理时间的能力是情感智力的重要内容,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会孩子这些技能永远不会嫌早。

业余爱好包含好玩和工作双重特点,这也是培养勤奋工作品性的独特方式。

直面并战胜困难

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在能力方面非常脆弱,会将能力看作成功的决定因素,因而为了不被看作失败者,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看上去很愚蠢的办法)。

应该教会孩子注重努力工作,而非结果,这样便可以弥补上述发育过程中的缺憾。

教会孩子懂得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

帮助孩子在团体的合作中得到成功感而非在个人成就中得到满足。情感能力

情感的意识和表达

父母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情感需求表达出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教会孩子积极倾听技能,以帮助他们发展有益的情感关系。

掌握语言交流的技能

教会孩子阅读非语言性情感,使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微妙之处。

情感交流需要对别人和自己的语言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了如指掌。孩子了解自己的坐姿这件简单的事,就会使老师对他产生好印象。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的说话方式。有的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控制

孩子应学会控制自己情感,特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和侵略性。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们易怒、打架的脾性保证了人类的生存,但如今,每天大约有105000名儿童带枪上学,那么暴躁易怒表示出来就非常危险了。

幸运的是,有许多办法可以刺激大脑的思维部分,来帮助孩子抑制、控制愤怒。

通过协商和调停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技能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治疗精神创伤

大脑的治疗能力大部分未得到开发利用。

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大脑产生的特定的生物化学物质,能使孩子们掌握各种精神与身体的治疗方法。

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免疫系统能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孩子都会受益无穷。电脑与情商部分

利用软件提高情商

软件可以刺激大脑情感和思维部分的活动,从而教会孩子许多情商技能。

软件对孩子极有吸引力,又具备不断重复的优点,因而对教会孩子情商技能有重要作用。

鼓励创造性和现实思考的软件数量日益增多,这能培养孩子价值观,给孩子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提高孩子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在世界中的情商

互联网络和有线服务为孩子开辟了学习和交往的新领域。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是把孩子们隔离开来,相反它打破了地域和偏见的界限,从而把全世界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尽管电脑对孩子们存在一定的危险,父母应该予以监督,但它的优势远远超出了它所带来的问题。

孩子最大的危险是不能接触问题,被新的科学技术甩在身后。

胎教方法

怀孕1—3个月的胎教

有许多父母采取一成不变的不良的方式对待孩子,长久下去,会对孩子遗害无穷。长期被忽略的孩子将会变得性格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常感焦虑并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怀疑在未来将很难面对人生的挑战。能得到恰当的关爱的孩子则积极、乐观、对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信心。因此,孕期的胎儿的情商培育应该尽早开始,有条有理地进行。

听音乐

音乐必须根据孕妇不同阶段的需要来选择。孕妇的妊娠早期,情绪容易波动,还可能产生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忧郁和焦虑,因此,这个时期孕妇适宜于听轻松愉快、诙谐有趣、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孕妇不安的心情得以缓解,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对孕妇和胎儿产生情感和理性共鸣就不一样。

优美细致、韵柔平缓、带有诗情画意的乐曲具有镇静作用。

轻松、悠扬、节奏明朗、优美动听的乐曲则具有舒心作用。

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孕妇和胎儿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孕妇最好不要听那些过分激烈的现代音乐。因为这类音乐音量较大,节奏紧张激烈,声音刺耳嘈杂,可使胎儿躁动不安,引起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还可促进母体分泌一些有害的物质,危及孕妇和胎儿。

睡 眠

因为妊娠阶段,孕妇易疲倦。要想睡,就休息一会儿。但不能整天躺着不动,应该劳逸结合。

其 它

情商培养除了采取听音乐、合理睡眠等形式外,还可采取一些其它形式,如参加画展、花展,欣赏阅读优美隽永的文章,以及学习一些能陶冶性情的知识或技能。

胎教实际上就是对胎儿进行刺激,和早期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胎教主要是通过对感官的刺激,发展孩子的视觉,以培养他的观察力;发展他的听觉,以培养孩子对事物反应的敏感性;发展孩子的动作,以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反应敏捷、心灵手巧。鉴于胎儿的特殊环境,胎教必须通过母体来施行,对胎儿的感官刺激通过神经可以传递到胎儿未成熟的大脑,这对大脑的成熟将会起到极为良好的作用。同时,有一些刺激还可以长久地保留在大脑的某个功能区域中,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惊人的才能便会发挥出来。

孕妇每天播放一些欢快、优美动听的音乐或活泼有趣的儿歌、童谣,并随着轻轻哼唱。

孕妇还应多接触一些文学和艺术的美,欣赏一些人体摄影、人体绘画和人体塑像,以及阅读散文、童话等,还可以观摩动画片等。以此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对腹中胎儿的形体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怀孕4—6个月的胎教

说 话

此阶段,腹中胎儿对母亲的说话声已有异常的敏感性,母亲可选读一些流畅、优美的散文、诗歌。母亲充满爱意的声音对胎儿有种神奇力量,十分有利于胎儿发育。

欣赏音乐与图画

宁静、优美的风景画、活泼可爱的宝宝图十分有利于母亲的情绪调节,对胎儿的发育相当有利。妊娠中期,由于胎儿的听觉感受能力提高,这一阶段的孕妇与父亲低声歌唱或是听一些柔和的音乐,对胎儿均有安抚作用。母亲唱一些抒情歌曲和摇篮曲,好像对着小宝宝倾述满腔母爱感情,从而达到与爱子心音的谐振。

与胎儿对话

每天早晚与胎儿打招呼,当胎儿有明显胎动时,父亲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妻子腹部,一边说话,一边爱抚胎儿。

胎儿体操

6个月的胎儿对外界声音变得敏感了,这时在与胎儿进行语言交流时还可以运用母亲的意识,教胎儿做“体操”。孕妇可以用手在腹部轻轻地左右旋转,帮助胎儿运动。

怀孕7—10个月的胎教

父母要坚信生活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是个能听、能看、能“听懂”话、能理解父母的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谈话对象,父母对胎儿说话绝不是“对牛弹琴”。凝聚着父母深情的呼唤和谈话,一定会使胎儿聚精会神地倾听,作为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开展与胎儿之间的语言沟通与交流,对他施以良性刺激,以丰富胎儿的精神世界,这对开发胎儿智力有极大的好处。

在与胎儿讲话、给胎儿讲画册故事、教胎儿学文字的基础上,可以再深一步进行“教胎儿学算术和图形”的胎教法:

通过视觉印象将图形的形状、颜色和母亲的声音一同传递给胎儿。教数字和图形成功的诀窍是以立体形象传递而不要以平面形象进行。例如,“1”这个数字,即使视觉化了,对胎儿来说,也是一个极为枯燥的形象。为了使胎儿学起来饶有兴趣,母亲加上由“1”联想起来的各种事物。如“1像竖起来的铅笔”,“1像一根电线杆”等,这就使“1”这个数字既具体又形象。

做算术也是一样,例如教胎儿1加1等于2的时候,母亲可以这样对胎儿说:“这里有1个苹果,又拿来1个苹果,现在一共有2个苹果了”。这就将具体的、有立体感的形象,导入语言刺激中去了。

总之,怀孕时期的各种EQ胎教法均可进行,不能因为临近分娩而放松了这项工作。

父母与胎儿沟通

父母要与未来的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在孩子还是腹中胎儿时就要进行感情沟通。胎儿对母体及母亲的声音具有依赖性与敏感性

据研究,孕妇自妊娠6个月起,胎儿就开始不断“凝神倾听”。妊娠期间,母亲的腹内(子宫)是一个非常“嘈杂”的场所,因此,有大量的声音传入胎儿耳朵。在传入胎儿耳内的声音中,最为嘈杂的是母亲胃内发出咕噜的声音。另外,即使是父母比较微弱的谈话声,胎儿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

然而,胎儿所处环境的主声音,毕竟是母亲那富有节奏的心脏搏动声。如其节奏正常,胎儿就会知道一切正常,即胎儿会因感到所处环境安全而无忧虑。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借助于B型超声波诊断仪,人们已能观察到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活动情况,以及吞吐羊水的有趣模样。胎儿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当胎儿听到音响时,胎儿心音会变快;听到汽车的喇叭时,会出现频繁胎动。用光照射孕妇的腹部,胎儿会有眼球活动。

在聊天中,做母亲的也常常讲起自己的亲身体会:猛然一下关门声,腹中胎儿竟会缩成一团;置身于车水马龙的街头,嘈杂声也常会引起频繁的胎动。

胎儿在宫腔内被羊水包围,即胎儿生活在一个水环境中,而水对声音具有选择性的过滤作用,它能除去一部分低音而对高音则有较多的保留,故而胎儿对高音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究竟哪种解释更为合理,或二者兼而有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胎儿对母体及母亲的声音具有依赖性与敏感性,这与胎教直接有关,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声音系统的形成。多与胎儿进行感情交流与语言沟通

孕妇要学会与腹中胎儿进行感情交流,进行语言勾通。怀孕13~16周时胎儿已产生最初的意识。母亲可以给胎儿朗读一些笔调清新优美的散文、诗歌,也可以和胎儿聊天。说话的语调要轻柔,充满感情。母亲充满爱意的声音对胎儿具有一种神奇的安抚作用,有利于胎儿的发育。怀孕第5个月开始,父母亲就应同时做这项工作。和胎儿搭话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宝宝有一种安全感,对宝宝出生和加强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感情极为有益。

方法:可以在每天早晚同胎儿打招呼:“你早,小宝宝!”、“晚安,我的宝贝!”。下班回来后可以说:“乖乖,爸爸回来了。”如果胎儿活动激烈,孕妇受不了时,父亲就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妻子腹部,一边爱抚胎儿,一边说:“我的乖宝宝,妈妈受不了,你不要太用力,好吗?”如此等等,对胎儿意识的形成及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设计未来宝宝的形象

在怀孕期间,孕妇就应设想未来宝宝的形象。是男、是女,像爸爸还是妈妈?现在有些科学已经证明:在孕期设想的孩子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于将要出生的婴儿。许多孕妇家中的墙壁上都悬挂一些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婴幼儿照片,天天看上几回,说是这样出生后的婴儿漂亮。无论这种做法有无科学根据,但其对孕妇心情舒畅,进而使胎儿受到良好刺激是有一定作用的。

孕妇一般可以把自己的想象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传达给腹中的宝宝,并且要持之以恒。还可以和丈夫一起描绘所希望的婴儿的模样,这样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通过体内的化学变化来影响胎儿。

孕妇还可预先设计制作一些胎儿出生后的用品,买些玩具等,在一针一线的缝制中,培养孕妇同腹中宝宝的感情。

孕妇及丈夫在为未来的宝宝准备日常用品的同时,精神上得以充实,时间也会过得快起来。这就是精神和意愿的催化作用,将促使宝宝按自己的意愿发育。

胎教音乐的应用

胎教音乐的种类

音乐虽然只有1、2、3、4、5、6、7个音符,但它却以变化无穷的组合方式,编织一支支象行云流水、似炊烟缕缕、如雷鸣电击、胜过图画般的乐曲,拨动千百万人起伏的心弦,使人心旷神怡,爆发出灵魂内在潜能。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和理性共鸣,不同的乐曲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催 眠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筝曲“渔舟唱晚”,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仲夏之梦”等。

镇 静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琴曲“平沙落雁”等。

这类作品优美细致,音乐柔和平缓,带有诗情画意。

舒 心如“江南好”、“春风得意”等。

解除忧郁如“喜洋洋”、“春天来了”,奥地利作典家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等。

这类作品使人联想到春天,仿佛看到春天穿着美丽的衣裳,同我们欢聚在一起,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旋律轻盈优雅。

消除疲劳如“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乐曲“水上音乐”等。

这类作品清丽柔美,抒情明朗。

振奋精神如“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等。

这类作品曲调激昂,旋律变动较快,引人向上。

促进食欲如“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目前胎教音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孕妇欣赏的,它以宁静为原则,既使人感动,又能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通过孕妇的神经体液将这种感受传导给胎儿。一种是给胎儿听的(可将耳机放在孕妇的腹部),它以轻松活泼的乐声来激发胎儿对声波的良好反应,这种有利的刺激能促进胎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母亲教我的歌

纯洁稚嫩的胎儿,懂得音乐熏陶的作用,他懂得这是哺育他的粮食。年轻的母亲,你知道吗?经常听音乐,使用“音乐脑”(左脑以控制情绪、感情和美感意识的机能为主,称为音乐脑)的机会多,能使情绪稳定而活跃,可以培养豁达开朗、热情活泼、兴趣广泛的良好心理。对改变孤僻、懦弱的性格,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你听,悦耳的旋律,已在你的卧室内回荡着。

捷克伟大的民族音乐家所作的抒情歌曲,《母亲教我的歌》是一首感人至深、最优秀的歌曲。作者对这首歌的创作曾经这样写到“儿童时代的生活浮现在眼前,波希米山民歌的旋律在我脑际……有一次我以自己的母亲为题写了一支歌……妈妈教给我的那歌,现在轮到我来教孩子,这就是我眼下应该着手做的事啊!把我的祖国的歌曲教给我的孩子们。”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在她慈蔼的眼里,隐约闪着泪光。

清新、柔婉、跳跃的起伏旋律下,你也会回忆起儿童时代妈妈教你唱歌的情景,要知道那时妈妈是多么盼望你早日长大呀!就同你现在盼着你腹中的小宝宝一样。

更深情更激动的曲调与那难以忘记的歌曲又涌上了你的心头: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唱这首难忘的歌曲,滴滴流在我的脸上。

纯朴、流畅、深情的曲调难以忘怀,宝宝听到也会欢愉不止。这就是音乐的微妙之处。

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可爱的宝宝在健康成长着,小家伙的耳朵已经完全形成了。不过此时他的耳朵的听力正是迅速发展的时期,对破坏性的声音反应最为敏感,如果这时外界有什么不良影响,它就可能受到伤害。

可以想象宝宝的耳朵形成了,给他听一段优美的音乐该有多好啊!

柴科夫斯基的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以新颖明晰的素材,表达了作曲家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曲调中充满了青春与温暖的气息。

母亲在听乐曲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努力地去理解乐曲的旋律,最好是反复听几遍,这样的效果更好。至于作品的主题是否理解了,那不是胎教音乐能达到的。

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还有一有力的和弦,那是钢琴的伴奏,奏鸣曲的乐式,生动活泼的快板,这主题该是多么宽广与壮丽啊!年轻的母亲,在这和谐而又动荡的乐曲声中,是否感到,它就像波涛起伏的大海,又像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又如灿烂的阳光铺满生活的大地。母亲们一定感到了生活是这样的美好!

这一段是乐曲的序曲奏。在过渡性的音乐之后,我们听到的就是第一乐章的主题。钢琴在隆隆作响,音乐生动活泼、明朗、温柔、甜蜜,而又不失娴静淡雅,似淙淙流水。我们好像听到了母亲与宝宝的对答,你呼我应。啊,原来是钢琴与乐队的呼应。

母子对答之后,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清新的大自然怀抱。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抒发内心的感情,哺育怀中的爱子,该是怎样的富有诗意呀!

我将来到人间《我将来到人间》,是上海有声读物公司出版发行的音乐胎教磁带。这个磁带根据胎儿发育特点,分早、中、后期妊娠的阶段,配以相应的内容。以胎儿为第一人称,并有音乐、歌曲、朗诵等多种文艺形式,沟通胎儿与未来妈妈之间的心灵。这盘磁带的歌词是:妈妈,你早,妈妈,你好!妈妈,你早,妈妈,你好!妈妈,妈妈,你快找找,是谁在早晨向你问好?妈妈,你早,妈妈,你好?妈妈,妈妈,你快找找,是我,你没见过面的小宝宝。我呀,未来的好爸爸锅铲子唱歌嚓嚓嚓水龙头唱歌哗哗哗谁在哪儿忙?我呀,我呀,未来的好爸爸。为了宝宝和他的妈,爸爸我,辛苦一点不算啥!象医生博士顶呱呱,象幽默大师乐哈哈,谁的本领?我呀,我呀,未来的好爸爸。为了宝宝和他的妈,爸爸我,要叫干啥就干啥!营养歌绿菠菜,红蕃茄,白豆腐,黄鸡蛋。还有鸡鸭鱼肉和水果。妈妈吃得香,宝宝多喜欢。蛋白质、维生素,铁质、磷质和钙质,都从饭菜水里变出来。宝宝长得好,妈妈多喜欢。爸爸为我听胎心爸爸耳朵有本领,为我学着当医生。隔着妈妈的肚子,认真细心听胎心。爸爸听了呵呵笑,越听感到越高兴。爸爸请你告诉妈妈,我一切正常可放心。未来的小天使像怡静的睡莲,像戏水的小鸭,像闪烁的星星,像艳丽的鲜花,像补天的女娲,像闹海的哪吒,不管是女娲还是哪吒,欢迎你和我们见面吧。未来的小天使!妈妈不用害怕妈妈,妈妈,你不用害怕,你不希望我是个勇敢的娃娃?勇敢的娃娃,该有个勇敢的妈妈,只要想到我,你就不会害怕。是呀,是呀,你不用害怕。你不是希望有一个勇敢的娃娃?勇敢的娃娃,该有个勇敢的妈妈!有我陪着你,你就不用害怕。妈妈在等着你小草睡在大地的怀里,小鸟睡在大树的怀里,小宝宝睡在妈妈的怀里,小枕头等着你,小被子等着你,小摇篮等着你,亲爱的小宝宝。

音乐胎教方法

音乐胎教能起到神奇的功效,掌握音乐胎教也非常简单,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哼歌谐振法孕妇每天可以哼唱几首歌子,要轻轻哼唱,而不必放声大唱。最好选择抒情或轻歌,也可唱些“小宝宝,快睡觉”等类似摇篮曲的歌子。唱时心情舒畅,富于感情,如同面对你亲爱的宝宝,倾述一腔柔和的母爱。这时,母亲可想象胎儿正在静听你的歌声,从而达到爱子心音的谐振。

音乐熏陶法母亲每天多次欣赏音乐名曲,如“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江南好”等传统名曲。在欣赏音乐中,借曲移情,幻想翩翩,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进芭蕉绿雨的幽谷。在这时如醉如痴,旁若无人,如同进入美妙无比的仙境,神驰魂荡,遐思悠悠。

器物灌输法可准备一架微型扩音器,将扬声器放置于孕妇腹部。乐声响起,不断移动(要轻)扩音器,将优美的乐曲透过母腹的隔层,源源不断地灌输给胎儿。每一次可播放2~3支乐曲,既要让胎儿欣赏音乐美感,又要防止胎儿听得过于疲乏,才会收到良好的灌输效果。

母教子“唱”法胎儿有听觉,但胎儿毕竟不能唱。母亲应充分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你腹中的宝宝神奇地张开蓓蕾似的小嘴,跟着你音律谐和地唱起来。

母亲可先练音符的发音,或较简单的乐谱,这样就可使之容易学容易记,一教即会。比如:1234567,7654321,反复轻唱若干遍,每唱完一个音符,等待几秒种,这几秒钟即是胎儿复唱的时间,而后再依次进行。

培养母子感情

荷尔蒙促进自然的感情

年轻的母亲们在分娩后尽管非常疲倦,但她们的心情是振奋的,原因在于她们已对婴儿产生了伟大的母爱。但是,有些母亲并未意识到她们对婴儿有这种强烈感情。

其实母爱是荷尔蒙的一种反应。母亲在产后脑部几乎立刻就产生某种“催产素”或“催气激素”,这种荷尔蒙引起乳汁分泌,也能引起母性感情。对这种荷尔蒙,不同的妇女感情上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有的父母对婴儿的爱就有可能会表现得迟钝些。

母亲对自己婴儿的感情也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诸如实际的分娩情况、她本人对生育和婴儿的期望等。因婴儿的降生而出现感情巨大起伏的情况是常见的。即使产程很短暂,完全正常,但分娩毕竟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痛苦大事,也是一件要尽职尽责的艰苦工作。

如果分娩不顺利而致产程很长,并且用了药物,产妇可能太疲倦和麻木,以致无法对婴儿产生母爱感情。她还有可能对她的新生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例如,她认定婴儿既是自己的亲骨肉,应当一出生就长得同她和她的丈夫相似。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如愿以偿,这种认为虽然有科学的道理,但很难达到。

许多妇女发现她们在婴儿出生48或72小时内对婴儿的爱逐渐增长。直至第3天随着“母爱”荷尔蒙的出现,她对新生儿感觉到一种明显的爱。“母爱”荷尔蒙要过两周才起作用,那也是比较正常的。母子感情还需后天培养

母爱中除了生理荷尔蒙促使产生的一种自然的感情外,母子感情还需要后天培养。一般采取如下措施培养与增进母子感情。

尽早与宝宝联络

母亲和婴儿的身体接触,母亲的声音和身体的气味,在婴儿生活的头几天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婴儿和母亲形成一种结合,并且能加以鼓励的话,那么这种结合就是牢不可破的,就会形成一种感情的纽带。

看宝宝的眼睛

婴儿出生后,母亲应尽快开始和婴儿的身体接触。还有,眼睛接触应在婴儿出生后尽快进行。婴儿的眼睛在聚焦之前是看不清东西的,但他却能判断形状和轮廓。婴儿在36小时之内就可以认识母亲脸部的形状和外貌了。一旦婴儿发现母亲的眼睛,他就会搜寻并注视着母亲的双眼。婴儿出生后几小时内就可以做出上述这些动作。

和婴儿早期进行眼睛接触的母亲,如果坚持继续这样做下去,特别是在哺乳时,面对着婴儿深情地注视着婴儿眼睛的母亲,极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和聪明的,他们大多能冷静地通过逻辑讨论来解决各种问题,而极少对她们的婴儿采取体罚手段,这样的母亲都善良,都属贤妻良母型。

多进行早期身体接触

新生儿从头几天开始,母亲就应该尽可能和婴儿多接触。所谓接触,是指身体的接触。譬如说用背带背着婴儿。婴儿觉得与母亲身体的紧密接触是十分安全的,她的身体柔软而温暖,气味熟悉。当婴儿把头靠在妈妈的身体时,他会听到他过去9个月在母腹里曾经听到的熟悉的心跳声(心搏)。在这种环境里,婴儿觉得安全又舒服。对婴儿来说,他在妈妈的身体上轻轻摇动比完全静止地躺在床垫上要自然得多,特别是它好像能唤起婴儿对母腹内柔软而舒服的环境的回忆,会形成一些条件反射。

母亲气味的重要影响

母亲身体的气味是婴儿和母亲最初的一种联系。婴儿对母亲身体发出的气味十分敏感,并会作出天然的生物反应。每当母亲走入婴儿的睡房时他就会醒来,而当其他人甚至是父亲进入他的睡房时他可以照睡不醒。这是因为婴儿十分敏锐的嗅觉可闻到母亲身上独特的化学物质“外激素”,他醒过来是因为他立刻认出母亲是他舒适、喜悦和食物的源泉,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必须注意声音的传导

新生儿非常喜欢柔和、轻松的声音,不喜欢高声的噪音。尽管婴儿习惯母亲的声音,仍应以轻柔、温和的声音讲话和唱歌。婴儿对高音调的女声反应比低声调的男声反应好些。对于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活像一种治疗。每当母亲和婴儿相处在一起时,应该跟他小声谈话、唱歌或低声哼唱。幼小的婴儿都十分喜爱童谣和简单的歌,特别是有声音的旋律和有节奏的歌。较早会唱歌的儿童能够很快地学会使用单词。他们趋向于比其他儿童较早地会讲话和阅读,他们对声音和语言表现得非常敏感。他们在这方面也有天赋。因此,母亲必须注意婴儿的声音传导。

陶冶母子性情

大自然是生命的绿地。它不仅能够给人以温馨,而且能够给人以希望。大自然不仅可以开阔母亲的视野,对于母婴的身体也大有益处,因为只有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让人赏心悦目。

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气对于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益处,对孕妇就更是如此。住在农村或城市郊区并不新奇,但在工业集中的城市,清新的空气就显得难能可贵了。交通运输的繁忙,带起各种浮尘;奔驰的汽车排出大量对身体有害的废气;工厂排出的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气体;大量的垃圾堆严重地破坏大气的洁净。有一些孕妇,由于伤风感冒而不敢开窗,因而人为地限制了新鲜空气的摄取。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健康受损,而且也给胎儿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较好的方法是:孕妇在早上起床之后,到有树林或草地的地方,那里尘土和噪音都比较少。那些在一定的温度下工作的孕妇,除早晨外,在工间休息时,也应到树木、草坪或喷水池边走走。晚上最好能开小窗睡眠。若天太冷可关窗,但应在起床后,打开所有的窗户换空气。

每一位即将做妈妈的孕妇都应该克服自己的懒惰习惯,争取每日早些起床,然后去欣赏大自然清晨的美景,也使腹中的小宝宝受到熏陶。

在节假日里要与丈夫和亲朋好友一起去郊外游玩,这也是一种呼吸新鲜空气的好方式。在欣赏秀丽的大自然田园景色的同时,你未出世的宝宝也会受到益处——含氧丰富的血液使宝宝像喝足水的庄稼一样。有时还会在母腹中手舞足蹈,表示感激之情呢!

大自然的美景多种多样,各具风格。它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田林原野等等。它们都具有能陶冶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等特性。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激发人思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丰富。

大自然是无限美妙的,应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仅可以使人得到休息、娱乐并伴以幽静、清爽、舒畅之感,还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增添青春的活力。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

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的聪明、活泼和可爱,孕妇一定要多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中陶冶母子的性情。为未来的宝宝打下良好的性格基础。

注意问题

孕妇应把握的注意事项

注意情绪变化

妊娠是女性生理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集中体现就是孕妇的情绪,或称情志的变化,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怒、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可见,孕妇的情志对胎儿具有直接影响,故孕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注意房事节制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怀孕以后,首先应禁房事,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怀孕早期,妊娠反应常常给孕妇带来许多不适,恶心、厌食、嗜睡、疲劳,自身及胎儿的营养常常供不应求,实在不宜也不便进行房事。7个月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诸多不便,而且胎儿即将入盆,阴道变短,房事会刺激宫颈而引起宫缩,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孕妇体内,严重者会造成感染,因而这前、后两期,应忌房事。否则杨易造成流产、难产。

孕妇应注意饮食营养

注意饮食来源

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母亲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孕妇的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鱼、肉可以吃,但不可过。应有所节制,特别是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暴饮暴食。假如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厚味,皆可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胎失所养。注意生冷食物

怀孕之后,孕妇常喜欢吃一些生冷之物。中医认为,这是怀孕后由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殊不知,生冷之物吃多了会使脾胃受伤,呕吐、腹泻、痢疾诸症会乘虚而入,既损孕妇,又伤胎儿,不可不慎。注意食物营养

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为维持生命与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而怀孕为了自身的健康与腹内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储备生产时的体能消耗,也为产后体力恢复与哺乳作准备,更需要全面合理充分地摄取营养。

妇女在妊娠期间,体重要增加12千克左右,其中,胎儿占3千克,胎盘占0.6千克,羊水占0.8千克,子宫增大占0.9千克,乳房增大占0.8千克,血液增加占1千克,余下的分布全身。这么大幅度的物质累积,全部依靠孕妇在怀孕期间的营养补充。而且,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母亲和胎儿的能量代谢也不断增强,而未怀孕时,女性一般每天需要消耗1500千卡的能量,在怀孕后,由于胎儿、胎盘、乳腺等额外需要,每天热量可以增加到2700~3000千卡。这些能量都要依靠母亲饮食来提供。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孕期营养的重要性。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孕妇在这期间身体机能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为了胎儿自母体吸收营养、排泄废物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生理调整。孕期营养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在保障母亲适应妊娠带来的生理变化和种种不适,还为顺利生产、产后哺乳和体能恢复做了充分准备。孕期饮食营养的重要性表现的另一方面,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营养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十分关键,而胎儿营养依靠胎盘的输送。母亲供给胎儿生长需要的物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其次是氨基酸。母体营养物质由母亲血液经胎盘输送给胎儿,同时由胎盘将胎儿代谢产物及时送到母体排除。胎儿是一个有一定独立性的机体,其消耗能量全部来自母亲饮食。孕期营养对胎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一般发育、脑发育和胎盘发育。因此,注意这个阶段的营养,对胎儿各方面的发育及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孕妇应注意生活起居问题

注意劳逸结合

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因而妊娠后的起居劳逸应该适量,既不可贪图安逸,也不可过于劳累。按中医的说法,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因此,“受胎之后,当宜行动往来,使血气流通,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停血滞,临产多难”。此当为忠告。正确的做法,大致为5个月以前宜稍逸,5个月后宜小劳。注意衣着合体

孕妇衣着还宜宽大合体,腰带不宜紧束,以免气血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注意气候变化

寒温即自然界冷热气候的变化。受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发生特殊变化,很容易受六淫尤其是风寒之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故而注重胎前的摄养,慎起居,适寒温,甚为紧要。

情商育儿培养

☉情商又称为情感智力或情感智慧,包括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艺术修养、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及体质体能等因素,通过这些因素的全面培养,对孩子的智商能够起到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把孩子的先天智力融入血肉之躯。

情商育儿

情商的构成

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十分复杂,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可影响到它的功能,它虽然复杂,但仍然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系统:

认知性心理功能系统,即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非认知性心理功能系统,它们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等具体操作,而是对活动的起始、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情绪智力的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这是情绪智力的基础。“人有自知之明”,就是指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每个人都想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没有热情、干劲、动力及昂扬的斗志是不可能达到上述目的,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与干劲呢?只有自我激励和受到他人的激励,产生了“整体效应”,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目标坚定前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情绪控制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得意时忘乎所以,悲伤时垂头丧气,而现在要求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的平衡,同时还要求揣摩别人的情绪;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避免和消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不受愤怒、抑郁的影响。

人际交往人的一生有所发展是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息息相关的。相反,人的悲伤、烦恼、失败也是与人际交往有关。

挫折的承受能力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情绪智力的重要部分。学业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多数是经历了重重挫折,跌倒了爬起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因为挫折可以使人消沉,也可能激发其潜力从头开始,最后取得成功、胜利。

只不过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的心理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心理条件,但是心理能力属第一位,心理条件属第二位。目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然这种倾向需要纠正过来。

孩子情商的特点

较高水平的情商,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它是所有学习行为的根本。一项研究显示,要预测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表现的标准,不是看小孩子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例如: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种行为较恰当,并能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这些都是情商的基本成分。一般来讲,高情商的有以下特点:

自信心强: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什么时候有何目标,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到。

好奇心强: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

自制力强: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时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善于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人际关系良好:指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少一些。

具有良好的情绪:情商高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许多研究与事实也表明良好的情绪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同情心强:指能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是培养爱人、爱物的基础。

培育内容

情商与智商

智商历来是社会科学家争论的话题,这主要是在对智商的具体构成方面有分歧,但他们却普通认为智商可以由同一标准的测试来测定。比如,韦氏智力量表就是其中测试的一种。它包含了语言和非语言能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视觉驱动能力。构成智商的“一般智力因素”恰恰源于这些能力,并被认为在孩子满六岁以后不再变化,且与其他诸如大学升学考试之类的测试密切相关。

然而情商的含义则模糊得多。萨洛瓦里和梅耶最初把它定义为“社会智慧的子集,而社会智慧则包含控制自己和他人感情的能力,并对这种能力进行鉴别和指导其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他们不认为情商和情感智力是同义词,担心这样会使人们产生误解,认为也可以准确测定出情商或干脆认为情商的构成是可以测量的。事实是,尽管情商永远无法测定,但它仍然是个有具体含义的概念。我们确实无法测定大多数社会行为和人的个性特征,比如仁慈、自信、对他人的尊重等。但是,我们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这些品质,并承认它们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古尔曼先生的《情感智力》一书所受到的欢迎,以及新闻媒体所给予它的重视都证明了一点:我们在潜意识中理解情感智力的蕴涵及重要性,也认同情商就是它的同义简称,就像智商是认知智力的同义词一样。

情商并不是智商的反义词,相反它们在概念上、在现实世界中都可以能动地互相作用。如果某人能够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技能两方面都出类拔萃,那么便是最理想的。而高情商的伟大领袖更是比比皆是。

情商与智商相比,遗传成分要少得多,这或许就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父母和教育者们便得到了一次机会,来弥补孩子性格中的不足,为他们日后成功奠定基础。

情商的作用

情感智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事先应该懂得一点有关情感神经解剖方面的知识。

科学家们提及大脑的思维部分——大脑皮层时(有时也称新大脑皮层),一般都认为与大脑的情感部分——大脑边缘部分不同。但事实上,正是两者的关系决定了情感智力。

大脑皮层是许多细胞组织的重叠,厚约3毫米,包住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控制人体的大部分基本功能,比如肌肉运动、感觉等,但却是大脑皮层赋予我们的所思所想。

大脑皮层,字面上的意思即大脑的“思想帽子”,把我们人类推上了进化阶梯的顶峰。尽管低级灵长类如猫、狗、老鼠等也有大脑皮层,也能根据经验学习、交流甚至作出决定,但与人类的大脑相比,它们的功能简直微不足道了。它们不会计划,不会抽象思维,更不会担心未来。

正因为巨大的大脑皮层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所以与大脑其他部分相比,它受到最多的重视,最深入的研究。人受伤或生病,使医学界对大脑皮层有了最初的认识。大脑皮层有四叶,不同的脑叶受伤,产生的问题也不同。位于脑后部的枕叶主要包含大脑的视觉神经,这里受伤,因轻重不同会导致丧失部分视觉甚至失明。位于耳后的脑叶受伤会导致长时间的失忆症。知道了这些,我们便不难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非常聪明,而有的孩子却是残疾。为什么有的在几何上如鱼得水,有的却拼不出单词。

尽管大脑皮层是大脑的思维部分,但它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对理解情感智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大脑皮层使人类对自己的感情有所知觉,使我们具备眼光,有能力分析某种感觉的来源并采取措施。

大脑的情感和思维部分在行为功能上虽不一样,但却是相互作用的。情感部分反应更快、更强烈,当人们正处于愤怒中,即使还没有断定是何种愤怒,这个部分就能提醒我们引起注意。另一方面,大脑皮层尤其是前脑叶,能充当调节阀的作用,在人们对某个情感情况作出反应之前,先进行分析并赋予其意义。不久前,神经外科大夫还认为割去大脑皮层的一部分,可以治疗精神疾病,却没有意识到大脑的思维和情感两部分是共存的。

大脑边缘系统即通常所称的大脑的情感部分,分布于大脑半球的内层,主要调节感情和冲动。它包括进行情感学习和贮存情感记忆的海马回,还包括大脑的情感控制中心——扁桃核及其他结构。

虽然说大脑各部分有各部分的情感功能,但也只有这些部位综合起来才能决定人的情感智力,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天晚上,你正准备上床,忽然门铃响起,你的肾上腺素会突然大量增加,刺激扁桃核注意可能有危险。你非常警惕地开了门,发现你最崇拜的影星(作家、政治家、体育明星)正站在门外,告诉你他的车抛了锚,请求帮助。是海马回让你认出站在你面前、使你无比兴奋的人物,然后触发扁桃核产生相应的惊奇、兴奋、敬畏,甚至一种渴望。这时你的大脑皮层就会提醒你,你崇拜的对像有自己的名字,有来这儿的特定原因,并不是来看望你的。也还是大脑皮层让你不说蠢话,考虑到未来,大脑皮层提出了一个主意,请他答应合拍一张照片吧。

实际上,神经系统与情感智力相联系的部分是最为有趣,也是最微妙的,它通过生物化学方式将情感传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过去15年中,科学家们已能鉴别出氨基酸家族成员——神经肽,他们认为它就是与情感相关的生化物质。神经肽一般是贮存在大脑的情感部位,人产生情感时,它便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告诉身体如何反应。每当人作出情感反应时,大脑都要向受体传送一些化学物质,再由各受体传遍全身。

培育方法

0—3个月情商培养

欣赏音乐

音乐对胎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它甚至能影响到胎儿将来的神态和容貌。实验证明:经过4个月的莫扎特小夜曲之后,孩子们的容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情和动作比别的孩子显得活泼,甚至眼神也与别的孩子不同。

现代脑科学证明,人的左脑是逻辑的语言脑,而右脑是感受音乐的脑,缄默无言的右脑洋溢着情感的波澜和创造的欲望和活力。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不失时机地为宝宝右脑的发育增加特殊的营养。

中外古曲音乐、现代轻音乐和描写儿童生活的音乐,都是训练右脑的好材料,选择的标准有三条:优美、轻柔、明快。

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播放一首乐曲,一次5~10分钟左右。放音时,先将录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小,逐渐增大音量到比你平时讲话声稍大些为宜。

1~3个月的新生儿在妈妈的“辅导”下还可以进行如下训练活动:

和宝宝“对话”

3个月的孩子会咯咯地发笑,高兴的时候还会自发地“咿”呀“啊”呀地“讲话”,这时妈妈应同样“咿”呀“啊”呀地去应答他,和他“对话”,使其情绪得以充分地激发。

这不仅是对孩子最初的发音训练,而且也是母子情感交流的好方式。

与孩子的积极“对话”对孩子今后语言的发展有其重大意义,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应用普通话和外语交替与孩子“交谈”。

游 戏

照镜子妈妈把孩子抱到镜子前,一边对着镜子中的孩子微笑,一边用手指着说:“这是××,这是妈妈。”然后拉着他的小手去摸摸镜子。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萌发婴儿认识物体、寻找物体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镜子这种玻璃制品的质地,丰富其触觉刺激,

找声源为了训练孩子的听力,妈妈可以找一些能发响的玩具逗引孩子,看看孩子是否在能听到声音时就停止玩闹而转向发声处。然后,妈妈慢慢将这些发出声响的玩具向不同方向移动。训练婴儿听觉定向能力。

跟宝宝跳舞妈妈选择一些轻柔而节奏舒缓的音乐,如一曲华尔兹或一首民谣,放录音或自己哼唱。把宝宝温柔地抱在怀里,轻轻地从一边到另一边摇摆,向前、向后、迈着舞步,合着音乐的节拍转身或旋转。你和宝宝的运动,将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和小脑,发展他的听觉、动觉和节奏感。

变戏法妈妈手执一朵红色的绢花在宝宝眼前放一会儿,突然把花一藏,对宝宝说:“红花花飞走了!”这时宝宝会带着惊奇的表情看着你。然后把花拿出来在宝宝眼前晃晃,说:“红花花又回来了!”这时宝宝会很高兴,手脚也跟着动起来。反复几次后,当把花藏起来时,宝宝就会做出寻找的表现。

游戏时用一红一白两朵绢花做游戏。先藏一朵,再藏一朵,然后两朵同时藏起来。每次藏花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和表现。

4—6个月情商培养

记忆力训练

处于这一时期的婴儿已能对音乐作出反应,尤其是那些在胎儿期受过音乐熏陶的婴儿更是如此。也就是说,他已具有初步的音乐记忆力并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因此,要有目的地、有步骤地让宝宝欣赏音乐。

让宝宝反复听某一乐曲,增强孩子的音乐记忆力。

给宝宝听动物叫声和大自然中某些音响的音乐。可用画有单个物体的彩色图片或实物配合,引起他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做到声—(物)—情融为一体。

拼装玩具

将一只拼装大公鸡放在宝宝面前,拆散,又装好,再拆散,再装好。然后给宝宝玩一会。拆散,再给宝宝,让他自己试着拼装,宝宝会竭尽全力拼装大公鸡,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装好,大人就手把手帮宝宝把公鸡装好,并且学着“喔喔喔——”叫,宝宝会在胜利感中兴奋不已。

发音训练

与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口气与表情发出“啊—啊”“呜—呜—”“喔—喔”“咯—咯”“爸—爸”“妈—妈”等重复音节,逗引宝宝注视你的口形,每发一次重复音节应停顿一下给孩子模仿的机会。也可让宝宝到穿衣镜前,让他看着你的口形和自己的口形,练习模仿发音。

给宝宝唱儿歌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非常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虽然,他们听不出儿歌所表达的意思,但他们喜欢儿歌有韵律的声音和欢快的节奏,更喜欢你给他念儿歌时亲切而又丰富的表情、口形和动作。

适合这个月龄念的儿歌应短小、朗朗上口,并做一些固定的动作,如《甜嘴巴》:“小娃娃,甜嘴巴,(用手指宝宝的小嘴巴)喊着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

每天至少给宝宝念1~2首儿歌,每首儿歌至少要念3~4次。应当结合宝宝的日常活动并配以固定的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使宝宝做到耳、眼、手、足、脑并用,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

教宝宝认识日常物品

5个月龄的宝宝变得朝气十足起来,早晨,他们不会赖在床上不起来,而是清醒后马上起床,好像新的一天有很多事情等待他去做似的。的确,由于感知觉的发展和对身体控制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丰富多彩的世界,你的小宝宝需要你倾注更多的爱和时间,陪他读一读周围的世界这部活“书”。原来,你是随机地见到什么就对他说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现在,你要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他周围的日常事物了。宝宝最先学会认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音调高的或会动的东西,像灯、收录机、机动玩具、猫等。认物一般分两个步骤:一是听物品名称后学会注视,二是学会用手指。开始你指给他东西看时,他可能东张西望,但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通常学会认第一种东西是用15~20天,学会认第二种东西用12~18天,学会认第三种东西用10~16天,也有1~2天就学会认识一件东西的。这要看你是否敏锐地发现他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宝宝越感兴趣的东西,认得就越快。要一件一件地学,不要同时认好几件东西,以免延长学习时间。只要教的得法,宝宝5个半月时,就能认灯,6个月能认其他2~3种物品。7~8个月时,如果你问:“鼻子呢?”他就会笑咪咪地指着自己的小鼻子。一般孩子,常在会走以后才学认五官,而此时开始教育几乎超前了半年。

语言训练

用相同的语调叫孩子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看是否在叫到孩子的名字时,他能回过头来,现出笑容,表示领会了。孩子如能准确听出自己的名字来,妈妈要说:“噢!对啦!你就是××”,“宝宝真聪明”之类的话,同时把孩子抱起来,贴贴他的小脸。如果孩子对叫声没有反应,就要耐心地反复地告诉他:“××,你就是××呀。”

7—9个月情商培养

安全成长

7个月的宝宝由于好奇心的加强,加上此时的他已能够移动自己的身体,所以他变得好动起来,过去只能远远看到的有趣的东西,现在就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抓到,并能放在嘴里品尝,这对宝宝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8个月的宝宝,像许多幼小的哺乳动物如小猫咪、小猴子一样,正经历着一场好奇心极强的也是极其重要的早期探索时期。好奇心,即是宝宝学习并取得成就的动力,也往往是发生不幸事故的原因,因此大人的担心可以理解。

但是,担心孩子出事故,就限制孩子爬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8个月是大脑发展开始出现分化的时期,只有大约不到10%的孩子是从他的最佳起点出发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在孩子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大部分年轻的父母们,缺乏应有的知识,担心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探索活动以及缺少实际的帮助。以至到了2岁,这两类孩子的差异就日益明显起来了。

8个月的孩子的确是个小小的“探险者”。之所以危险是因为我们住的房子并不是专门为一个会爬的8个月婴儿设计的。因此,当宝宝满屋子乱爬时,就得立刻把屋子尽可能安排成一个十分安全的地方。首先,你必须每隔几天就要对家里的所有东西下边以及旮旮旯旯的地方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那些不太牢固的东西得随时检查或干脆将它们移开,其次是让孩子最大限度地接近他所生活的区域,这是发展他的好奇心的一种既自然又有力的方法。不要怕他把你收拾的东西搞得乱七八糟,一个正儿八经的“探索者”把屋子搞得杂乱无章,就像人要呼吸一样,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宝宝发育良好的表现;相反,一个收拾得十分整洁的房间同一个发育正常的8个月以上的婴儿是完全不相容的。要为他准备一个“百宝箱”,让他专心致志地在干净的地上玩那些他特别感兴趣的小东西,不厌其烦地把它们一样样拿出来,又一件件放进去,或者悄悄地将一个小东西放到另一个物品中去,或者把一件东西反复地打开、合上而乐此不疲。不时他可能故意滚动一小球,然后再爬去找,把它重新拣起来。实际上他在给自己出“智力测验”题呢!因为每一次小球滚动到何处是不可预测的。在这些大量的探索活动中,如果宝宝因为玩得开心而对你大笑,或者遇到某种困难感到兴奋而发出求助的声音,这就说明他是个有明确目的的孩子,这恰恰就是最好的教育机会。

怯生与现代素质培养

专家们普遍认为怯生标志着孩子进一步的成熟,它说明宝宝已经能够敏锐地辨认熟人和生人。标志着母(父)子依恋的开始。同时,它也说明孩子需要在依恋你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如果有陌生人突然出现,8个月的孩子就会表现得不安起来,他会紧紧盯住陌生人,并向妈妈紧紧靠拢。因此,父母必须注意不要随便让陌生人突然靠近、抱走自己的孩子,也不要在生人到来时马上离开自己的孩子,就像对1~3岁的孩子不要用“狼来了!还哭!”去吓唬孩子一样,加重他的恐惧心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卫生。正确的方法是:当生人到来时,你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要急于走近客人,要用你对客人热情的态度和友好的气氛去感染孩子,使他学习“信任”客人;让客人逐渐接近孩子,可以先给他一个漂亮的玩具,如果客人也带着自己的小宝宝,就可抱着小宝宝与他的孩子接触,这会受到他的欢迎;如果客人靠近他时,他流露出害怕的表情,你就立即抱他离远些,与客人谈笑,待一会儿再靠近,使孩子逐渐适应、熟悉生人。

怯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通常会在短期内自然消失。研究表明,怯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教养方式有关。在这以前的几个月里,经常让孩子看电视、逛大街、上公园,到客人家去,和自己的洋娃娃玩,听收音机里的人讲话,经常在他面前摆弄新奇的玩具,或者说,孩子熟悉的大人越多,而且习惯于体验新奇的视听刺激,那么,怯生的程度就越轻,过渡时间也就越短。

要注意,今后的几个月,是孩子与你形成巩固的亲子关系的关键期。不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同时要拓宽他的接触面,尤其是让他及早步入“同龄小社会”,鼓励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多接触,交一些小朋友。

给宝宝开辟一个“运动场”

爬行对于8个月的孩子来说是轻而易举就可做的事情,现在最让他感到兴奋的是他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还不会自己坐下。你可以教他向前弯一下腰再坐下,这样他就不会摔倒。一旦学会站立,他的本领就越来越大了。他可以用一只手扶着沙发站立,或者干脆背靠在床边把两只手腾出来去拿玩具。他还可以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用一条腿支持体重,想试着迈出他人生的第一步。

当然宝宝更喜欢的运动是学爬行——从匍行转到爬行。如果学爬时,宝宝的腹部不能离开床铺,你可以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下,然后提起腹部,使体重落在手和膝上,开始膝爬行。小腿肉结实、能支撑体重后,就会渐渐变成手足爬行。练习爬行不但轮流锻炼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强小脑的平衡与反应联系,这种联系对宝宝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有良好的影响。

有助学会爬行的最好的玩具是各种色彩鲜艳、大小不同的皮球。皮球之所以受到宝宝的青睐,是因为无须宝宝费什么劲,皮球就能滚得老远。此外每次皮球滚动的方向是无法预料的,而且可能失而复得,这就增加了玩耍的新奇性和趣味性。

要给宝宝开辟一个“运动场”,任他“摸爬滚打”。你可以用沙发围出一块宽敞的活动场地,再在地板上铺上席子、毡子或棉垫之类的东西,使他可以练习扶着站立、移动身体,并在上面玩耍,又不易磕着碰着。当然给他的玩具也要安全卫生,不要让他够着剪刀、扣子、能套在头上的塑料袋等危险品。

所以,要给宝宝充分的“自由”,不要限制他的活动,也不要轻易阻止他的破坏性活动。哪怕他不厌其烦地用积木敲打着桌面。而要给宝宝提供自己活动与锻炼的机会,这样他的能力就会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起来。

多给宝宝鼓励和表扬

9个月的宝宝是喜欢接受表扬的孩子,因为一方面他已经能听懂你常说的赞扬话,另一方面他的言语动作和情绪也发展了。他会为家人表演游戏,如果听到喝彩称赞时,就会重复原来的语言和动作。这是他能够初次体验成功欢乐的表现。而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形成了宝宝从事智慧活动的最佳心理背景,维持着最佳的脑的活动状态。它是智力发育的催化剂,它将不断地激发宝宝探索的兴趣和动机,极大地助长他形成自信的个性心理特征,而这些对于宝宝成长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

对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就,你都要随时给予鼓励。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话,而要用你丰富的表情、由衷的喝彩、兴奋的拍手、竖起大拇指的动作以及一人为主、全家人一起称赞的方法,营造一个“强化”的亲子气氛。这种“正强化”的心理学方法,能使宝宝健康愉快地成长。

培养宝宝自我服务能力

用杯喝水、喝奶:这时,应改变宝宝用奶瓶喝奶、喝水的习惯,而代之以杯,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开始由成人帮助扶着杯子或碗,再由宝宝和成人一起扶。

用勺吃饭:吃饭时,宝宝有可能来夺勺子,这正是学用勺子吃饭的契机。开始时他还分不清凸凹面,但快到1岁时就会装满勺子自己喂食。学用勺子的方法如下:

从两把到1把勺:先让宝宝右手持勺学吃,妈妈用另一把勺喂饭。

可左右手用勺:开始宝宝持勺不分左右手,没有必要迫使他纠正,两手同时并用有助于左右大脑发育。

要有耐心,宝宝开始用勺子不够熟练,会弄得手、脸、衣服到处都是饭,甚至摔碎碗杯。这时不要斥责,更不能因此让他失去学习的机会。

讲故事

方 法妈妈可给孩子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故事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婴儿画册。在孩子有兴趣时,一边翻看、指点画册上的图像,一边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给他讲故事。同一故事应当反复地讲。

目 的在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中,给孩子讲故事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无论孩子是否能够听懂,妈妈一有时间都应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培养孩子爱听故事、并对图书感兴趣的习惯。如果这时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和妈妈一道看画册、听故事,妈妈也不必急躁,可以过一段时间后再试试。

10—12个月情商培养

给宝宝一个“游戏乐园”

11个月的宝宝,活动能力更强了,好奇心也更重了,他加大了探索他身边环境的力度,宛如一位地理学家,正儿八经地探索着家里的“地理环境”。他要查看每个房间的每个角落,仔细查看所有家具的细节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特点。对他来说,一个把手,一盒火柴,一个软木塞或者一个小瓶盖,都是让他着迷的东西。那些以前只能从远处看到的东西,现在就在眼前,伸手就可以摸着,这是件令宝宝激动不已的事。你应该满足他的好奇心,鼓励他的探索活动,赞赏他在房间里的每个“新发现”。于是你必须重新整理一下房间,消除任何不安全的隐患。对于有危险的东西,与其说大喝一声“不许动”,倒不如放到他够不着的地方,或者立刻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免伤害他正在萌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他最喜欢的是与手一样大的东西,要能开能关、能堆叠、能活动。你要给他一个“百宝箱”,里面装上30~40个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像积木、小瓶、小球、小盒、微型手电、带哨的橡皮娃娃以及可以打开合上的小小的音乐生日卡等等,但每件小玩具都不要小于3厘米,以防他吞进肚里。

在一天中,宝宝往往用大量时间摆弄这些小东西,这不仅锻炼了他用手进行精细运动的技能,对他将来学习绘画、写字大有益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逐渐熟悉了各种物体的特性。他迷恋每一个小玩意儿,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手中的一切,把东西翻过来倒过去,从不同角度观察它,用手或者口去体验它的软硬、轻重、深浅、大小及形状,拿它去敲打其他东西,把它扔出去、滚出去,再找回来。他开始发现什么东西会滚,什么东西能立起来,什么东西能打开合上。这时,他俨然是一位小小的物理学家!尤其是当你抱着他让他用小手把电灯、电视机、收录机打开,让电灯、电视亮起来,让收录机响起来,或让棍子够取远处的玩具,把洗涤槽里塞上塞子,使洗槽里充满了水;拔掉塞子,让水又慢慢地流走时,他就会发现自己的小手竟然有这般神奇的力量!只要动手操作,总会发生点什么事。他还会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世界上最基本的关系之一,而做这个世界的小主人该是多么有趣!

给宝宝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宝宝一旦学会了说话,哪怕仅仅会说一二个词,他也会不停地说个没完。在他心满意足地摆弄着手上的小玩意儿时,便时常滔滔不绝地说着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话——这是他创造的独特语言游戏。这种莫名其妙的语言和谐悦耳、抑扬顿挫,非常富有感情。他自言自语,并不打算说给任何人听。他常常用一个词开头,然后便轻轻地、流利地、富有节奏地说出一大堆他自己发明的“词”、“短语”和“句子”,同时还打出许多手势。这样,他就使这些难以理解的声音,听起来带着重要的、权威的口气。实际上,这是他在模仿你对他说话的语调和方式呢。这种练习说话的自娱游戏通常会持续到1岁半。此时你最好不要打断他,而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寻找加入他谈话的机会,教他说出真正的词汇来。你可以对他的活动玩耍内容充当解说员的角色,当他正在玩一个玩具时,你应当用简短的语言,说出东西的名称:“那是球”,然后描述它的特点:“球光滑,是圆形的,红色”,告诉他正在做的动作:“你把球滚到沙发下面去了”,并尝试让他按你的要求去做:“把小球掏出来”等等。用这种方法,发展他对语言的理解力。

另外,父母应该注意多给宝宝创造模仿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模仿你说话的口型、语词以及表情。每天你都要给他有感情地朗读1~2个优美的童话或诗歌,或者放录音给他。此外,当你向他打手势时,一定要伴之以简要的词语,当你说新词时,一定要用宝宝能听清楚理解的手势去强调它们,并像做游戏一样,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些新词。他非常喜欢你陪着他看图书,讲图书中的故事。对他来说,书是一种能打开合上的、能学说话的玩具。每天你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面看一面讲图书中的故事。给他看的书应当大一些,图画要清楚,色彩要鲜艳,每一页的内容不要多,图上的人物画像要大,人物的对话要简短生动,并多次重复出现,便于他模仿。这样,他就会对图书越来越感兴趣,对学说话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教宝宝说话

宝宝最佳的学话阶段是一岁前的最后三个月,这时的宝宝处于最佳模仿时期,所以,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否则最佳时期将一闪而过。

你必须对宝宝说话、说话、再说话。

要用与他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简短的词,用普通话教他。这些词主要是名词和动词,以及某些称赞或否定词。要结合他认识的亲人、身体、食物、玩具,并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教给他。

当他说“儿语”时,不要重复它,而应当用柔和的语调,把正规的语言教给他。

当宝宝指着他想要的东西时,你要鼓励他一边指着东西一边发出声音来,教他用打手势与声音相结合,到最后用词代替手势来表达他的要求。

要使他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宝宝一不高兴他就会哭,愉快时就咿呀学语,而宝宝的语言正是在咿呀学语中发展起来的。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愉快的孩子比不愉快的孩子学话要快些、好些。

经过你的努力,到一岁时,你的宝宝掌握的词汇就会比一般的孩子多得多。

教宝宝识字

中国的汉字实质上是一个个图形,如果孩子已经能认清熟人的面孔——最复杂的几何图形,并有一定的专注力,就说明宝宝已经具备识字的基本条件了。这时的“识字”,只是一个视觉刺激的信号而已,和认一幅图并没有什么两样。要结合宝宝爱吃的食物、爱玩的玩具、认得的亲人以及日常家具、物品等进行无意识的学习,对宝宝来说并非就是一件困难的事。目前在我国,早期学会识字、阅读,已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了。

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几百个乃至上千个汉字,并不等于说就掌握了这些字的意义、各种用法、并能流利地进行书写和与人交际。早期学会识字阅读的孩子上学后,当别人还在与生字打交道时,他却能有机会透过字里行间去探求理解字词内涵的意义了,从而能更加激发求知的欲望。

认颜色

方 法首先:拿一个宝宝已经熟识的玩具,如红色的洋娃娃,反复告诉他:“这个洋娃娃是红色的”。然后你问他:“红色的玩具呢?”如果他能很快地从几种不同的玩具中指出这个红色的洋娃娃,你就要称赞他。

然后:再拿出另一个红色的玩具,如红色瓶盖。告诉他:“这也是红色的”。当他表示疑惑时,你再拿一块红布与红积木及红瓶盖放在一起,另一边放一块白布和一块黄色积木,告诉他:“这边都是红的,那边都不是红的”(不能说那边是白色的、黄色的),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颜色上。

最后:把上述物品放在一起,要求他:“把红的玩具给我”。看他能否把红的都挑出来。如果只挑那块红积木,你就说:“还有红色的呢!”并给一定暗示(用手指),让他把红的都找出来。

目 的学习抽象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注 意教宝宝识颜色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同时教他识几种颜色,正确的方法是一次只教一种颜色,待他熟识之后,再教第二种颜色。

如果宝宝对你用一个“红”字指认几种物品迷惑不解,甚至连1个红色玩具都不认识时,你就再过几天另拿一件宝宝喜欢的玩具重新开始。

认识“1”

方 法平时在给宝宝吃零食时,就应训练他用竖起食指表示“1”的方式,如宝宝能准确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他赞赏,以加强训练效应。以后凡是给他食物时都要让他先竖起食指表示要一块,才将一块食物给他。还可问宝宝:“你几岁了?”教他竖起食指表示自己“1岁”。

目 的发展数的概念。

模仿小动物叫

方 法从动物卡片上找出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等画片,给宝宝讲一个“唱歌比赛”的故事:“有一天,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比赛唱歌。小鸡先唱:‘叽叽叽、叽叽叽’,小鸭接着唱:‘嘎嘎嘎、嘎嘎嘎’,小狗抢着唱:‘汪汪汪、汪汪汪’,小羊慢慢唱:‘咩—咩—咩’,小猫最后唱:‘喵、喵、喵、喵、喵、喵’,好听极了。”每学一种小动物叫,就出示图片给宝宝看;或者当你说动物名称时指着图片,学小动物叫时做有趣的固定动作。反复多次后,再问宝宝:“小鸡怎么叫?”请他一一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目 的发展语言能力和记忆力。

玩娃娃

方 法给宝宝取来眼睛能自由开合的布娃娃和一方手帕,并告诉宝宝“娃娃”想睡觉了,你哄他睡觉。让宝宝学会把(手帕)盖在孩子身上拍一拍。过一会儿再给宝宝小碗和小勺,告诉他:“娃娃该起床吃饭了。”让他把娃娃抱起来坐着,用小勺喂娃娃“吃饭”。

目 的培养社会情感,学习关心同伴。

教儿歌、识数一只小鸟叫喳喳一只小鸟叫喳喳两只青蛙叫呱呱三只小猪哼哼哼四匹小马呱哒哒五个娃娃笑哈哈分吃一个大西瓜(提示:教宝宝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走进大自然

方 法带宝宝到户外或公园散步、郊游时,引导他观察自然界,如天上的飞鸟、地上的家禽等。带他拾各种各样的石子、树叶、松果等玩。让他观察你用野花野草编一只小花篮。还可做一个小风车,让他拿在手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旋转起来,使他看到大自然的力量,享受自然的恩赐。

13—15个月情商培养

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

处于这几个月龄的宝宝无论是从动作技能还是从自我意识方面来讲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他的服务意识也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例如,一旦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将勺子凹面装上食物,他就乐此不疲地练习自己刚刚掌握的这一技能。这正是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的契机。及时鼓励和培养宝宝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宝宝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宝宝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将会受益终生。

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主要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穿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能力。宝宝独立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父母能够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把握宝宝学习的最佳期(从“开始教育”到“多数人学会”之间的时间),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1~2岁的宝宝学习独立生活能力和最佳期如下表:

放手让宝宝活动

由于此时的宝宝活动能力加强了,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他会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他周围的环境搜索起来。做父母的也许会明显地感觉到,能自由活动的宝宝更接近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

对待初步独立的宝宝,你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宝宝不再完全依赖你了,所以,这时的你要弄清楚宝宝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要让宝宝有适当的独立活动的机会和自由。

要布置一个能满足宝宝需求的活动环境。这时的宝宝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有一种喜欢活动、喜欢探索的冲动。对他的温情和爱抚在他的眼中已经不如以前重要了,关怀有可能变成了一种限制,宝宝甚至不愿意接受。所以,不妨适当地放开手,布置一个适合他运动需求的环境,如一块安全的空地、秋千、木马等等,对喜欢摇晃、跳跃的宝宝,是很有用的。

宝宝已不容易长时间安静地坐了。他喜欢成人带他出去散步、兜风。一旦外出,往往把全部兴趣都指向外部环境,能够安静地在娃娃车上让你推很长时间,因此大人要善于观察,找出孩子喜好的活动。

日常起居时间的安排,也要尽可能地富于弹性。如果孩子不喜欢某项作息时间,不妨暂停执行,等宝宝已经忘记反抗了,再继续执行。这样会省去很多纠缠时间。

创造愉快的玩乐环境

室 内

处于这一阶段的宝宝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玩,他们玩得十分痴迷,甚至忘了吃饭和睡觉。做父母的必须重视孩子的玩耍。首先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大多集中在哪种玩具上,然后再发展孩子创建喜爱的游戏形式。

在这个时期,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能进行全身运动的玩具,如秋千、滑梯、推车、橡皮球等等。

为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可以用积木做各种造型,给他蜡笔或魔术墨水让其在纸上画画。孩子在玩布娃娃、动物、小汽车、小火车、喷气飞机等时就开始建立他们的梦想世界了。

让他看画册,父母应给他朗读画册,来刺激孩子建立梦想世界。在一岁半之前,孩子对过于复杂的故事还接受不了,只能讲情节简单的故事,否则就很难理解了。喜欢汽车的孩子,只对汽车画册感兴趣;喜欢动物的孩子,不喜欢别的画册。

爱好音乐的孩子,看过电视或听过收音机,就能记住歌曲,对这类孩子,可让他听童话唱片。不过,老是让他听收音机是不行的,这会使孩子对各种声音的注意力减弱。喜欢敲打东西发声的孩子,可给他小鼓或木琴玩。

室 外

1~2岁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小孩和大人不同,玩就是学习、工作,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生活。父母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玩耍活动,在玩耍中,他们锻炼了手脚的协调能力,学到许多知识,增加了社会意识,丰富了思想感情。

孩子1岁以后就喜欢到室外玩,就是要从同妈妈一起生活之中逐渐走向世界。从这一点上说,经常带孩子到公园、广场、游乐场等有孩子玩的地方去是再好不过了,就是光看着人家玩,孩子也会挺高兴的。

那些活泼的孩子到了1岁半就想钻到大孩子群里玩,而大一点的孩子却认为他碍手碍脚而讨厌他,但这种场合却能使孩子真正懂得必须保护和克制自己。

在大人眼里看来,玩泥巴、玩水纯粹是孩子气、无聊,衣服脏了洗起来又觉得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那些有砂子、泥巴、水的地方,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场所,虽然经常会有些孩子吃砂子,甚至把小石子也放进嘴里,但孩子同时也会发现石子既不甜又不好吃,以后就不会再吃了。如果一开始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地予以禁止,孩子会感到烦闷无聊。要让他到外面去尽情地玩耍,他会在接触丰富的事物中获得各种新鲜的知识,情绪也会随之安定下来。

玩耍前,要把砂堆里尖利的石头拣去,不然孩子会有危险。而且,孩子们一起玩耍时,都喜欢以我为中心,我的是我的,人家的也是我的,稍不留神,大的会往小的嘴里塞沙子或把小的推倒。因此,1岁多的孩子出去玩时,妈妈应该一直跟在身边,以防万一。

若上街买东西,可让孩子帮助拿轻巧的物品,他会为得到妈妈的重视而非常满足、高兴。

给宝宝一个好情绪

虽然此阶段的宝宝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但还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渴求,还不能流畅自如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烦燥与兴奋,这样,宝宝有时就只能用哭闹、发脾气、乱抓乱打来表达内心的挫折。面对孩子的不安,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你可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来猜测,孩子到底想做些什么。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活动来满足孩子。好在这时宝宝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只要给他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他就会高兴地玩起来,也会忘掉自己原先想要的东西。也可以改变一下周围的环境,将宝宝带到另一间屋子,或将他举高,或将他抱起来一起“跳舞”,他会忘掉刚刚经历的挫折,变得轻松起来。

让宝宝有轻松愉快的情绪,对宝宝和大人都很重要。处于发怒和不安之中的孩子,就会失掉了探索、学习和交流的乐趣。大人也会为此而心神不宁,从而影响教育孩子的情绪和耐心,也影响整个家庭气氛。

为了让宝宝处于安宁愉快的状态,应该对孩子不合适的表示及时作出反应,让孩子感到随时处在关怀之中,这样宝宝才会产生对环境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

16—18个月情商培养

让宝宝当助手

已经走得很稳的宝宝似乎已无处不到了,他像一个“探索者”窥探着四周的宝藏,每天都会有丰富的收获。宝宝最初的独立倾向也在这种探索和发现中悄悄地萌芽。

模仿父母、模仿周围的同龄的小伙伴,这是宝宝学会独立的一个重要途径。操持家务时,宝宝跟着走来走去,俨然一副“助手”模样。你的一举手一投足,很可能不经意间就会被宝宝学会,你的穿衣脱鞋的动作是宝宝最容易模仿的活动之一。宝宝开始可以解开自己的衣扣、松开自己的鞋带,大人不要把这看作是调皮,也不要怕给你添了麻烦,宝宝能够学会自己脱衣脱鞋,这是值得高兴的成就。

在照料宝宝时让他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你。如要为宝宝洗澡时,可以鼓励他自己解带、脱鞋:“我们一起来为宝宝脱鞋,先拉一拉这根带子,把它解开,再松开鞋,往下用劲,好了,鞋子脱掉了。”这对宝宝来说,也是很好的手眼协调的锻炼。穿衣、脱袜等,都可以作这种训练。

这时的宝宝,会很乐意为你“效劳”,为你取一份报纸、搬一张小凳等等,从一个房间到另一房间,他会高兴地跑来跑去。你不妨多让孩子有一些这样的服务机会,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作,更可以促进他的语言理解和记忆能力,因为对孩子的口头说明要靠他自己去理解执行。孩子完成了指令,说一声“谢谢你”,会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多与宝宝共同活动,让他做大人的“小助手”。

穿衣服的训练

父母平时应训练培养孩子穿衣整洁的好习惯。教宝宝穿戴衣物时,衣裤要扯平,外衣要扣好,系好鞋带,戴正帽子;脱下的衣裤鞋袜要按顺序整齐地放在固定的地方。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宝宝穿戴衣物的能力。1岁后要鼓励宝宝自己穿戴衣物。可先学戴帽、脱帽、脱鞋、脱袜子、脱去简单的内衣、内裤和上衣,再学穿鞋、穿袜子、自己穿上松紧裤子,逐渐培养起自我服务的能力。

要给宝宝仔细讲解每一个动作。如脱衣,要先把着孩子的手放在背后,使孩子一只手拉住另一袖子往下拉,另一只手往上抽;解扣子,右手手指按住扣子,从扣眼里往下按,左手往下拉衣服。

在教孩子穿衣戴帽时,做父母的不应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要知道处于12~14个月阶段的孩子能抓起帽子戴在头上已是难能可贵的了,过1~2个月才能把帽子戴正。宝宝在学穿鞋时开始分不清左右,穿袜时不会扯后跟。因此,要仔细、耐心、循序渐进。如让宝宝脱掉已脱去一只袖子的上衣或已拉到膝盖的短裤,穿鞋前将鞋先摆好,系鞋带的鞋可改成结扣子的鞋,用松紧带穿进结带的洞里,在末端钉上扣子,以便穿脱,同时应先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宝宝自己练习。并给孩子讲解衣物的名称、颜色及各种穿衣的动作,以提高宝宝独立穿衣的兴趣,及早掌握与穿衣有关的语言和技能。

识 字

许多家长问:“一岁多的宝宝识字,是不是太早了点?”

其实,教宝宝识字和教宝宝同时说几种语言一样,对宝宝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只要方法得当,让宝宝觉得识字是一种挺有趣的游戏,那么教起来就容易多了。

教宝宝识字应注意以下几点:

方法不能太死板,1岁多的幼儿毕竟不是小学生,太死板的事情他是会“拒绝”的。最好采取“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

一次学习不能太长,5~10分钟为宜。

如果宝宝不愿意就不要勉强,应耐心诱导。

不要强求宝宝识字,能记住多少就记多少。

每教一个字,家长应想方设法给宝宝讲清楚,使宝宝易于理解。

每周3~4个字,中英文对照,反复学习。

每个字做一个识字卡,正反两面分别写中英文。若能画图更好。

第一组:一——one

你拍一,我拍一,每天早睡早早起。

二——two

你拍二,我拍二,饭前便后要洗手。

三——three

你拍三,我拍三,指甲长了马上剪。

第二组:姐——older sister

姐姐

比宝宝大的女孩子叫姐姐。

妹——younger sister

妹妹

比宝宝小的女孩子叫妹妹。

男——man

爸爸是男的,叔叔、哥哥、弟弟也是男的。

女——woman

妈妈是女的,阿姨、姐姐、妹妹也是女的。

涂涂画画

方 法给宝宝取来蜡笔和图画纸,大人可示范用蜡笔在纸上画些简单的图画引起宝宝涂画的兴趣。然后让宝宝拿蜡笔,随意涂涂画画。但注意不要让宝宝把蜡笔往嘴里放。

目 的

锻炼手指动作和色彩感知。

儿 歌眼睛长在哪里好眼睛长在额头好眼高手低就骄傲眼睛长在后脑勺光明前程看不到眼睛长在头顶上目空一切更不好眼睛长在老地方五官端正多俊俏小小羊小小羊,乖娃娃吃起草来不独霸一会儿叫“妹妹”一会儿叫“妈妈”(提示:妈妈边念儿歌边在宝宝头上比划。)春天来啦太阳,暖啦风儿,轻啦雷声,响啦雨儿,下啦小河,满啦小草,绿啦杨柳,青啦桃花,红啦小青蛙,叫啦呱呱呱呱,春天来啦七个阿姨摘果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逛动物园

方 法利用节假日带宝宝去动物园,认识几种真正的动物,告诉宝宝每种动物的名称、特征、习性。然后请宝宝讲出动物园见到哪些动物?它们爱吃什么?

目 的学说动物名称,认识动物。

19—21个月情商培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能力

父母应保持宝宝就餐前的良好情绪,不能过于兴奋,也不能过于激动、悲伤,因此不要在就餐前逗引孩子,也不能责骂孩子。如果宝宝正玩得高兴,不宜立刻打断他,而应提前几分钟告诉他:“快要吃饭了”,如果到时他仍然迷恋手中的玩具,可让宝宝协助成人摆放碗筷,这会转移他的注意力,增加对进食的兴趣,做到按时进餐。

吃饭时不说笑,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保持环境安静,培养宝宝专心进食的习惯;要根据宝宝一日营养需求安排饮食量,使宝宝养成定量进食的习惯。如果宝宝偶而进食量较少时不要强迫进食,以免造成孩子厌食。进餐时不能催促孩子,要让孩子细嚼慢咽;应为宝宝准备一条干净的餐巾,让他随时擦嘴,保持进餐卫生;要让宝宝咽下最后一口饭或菜才能离开饭桌;注意饭后擦嘴和保持桌面干净。

应按食谱安排每日孩子的饮食,尽可能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季节选用多种食物,培养孩子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饭桌上特别可口的食物应根据进餐人数适当分配,培养宝宝关心他人,不独自享用的好习惯。要注意桌面清洁,餐具齐全、卫生,饭菜冷热适度。

耐心培养宝宝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能力。父母可在碗中装小半碗饭菜,要求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要教宝宝每次用勺装饭不宜太多,防止撒饭;当孩子吃得不多时,父母再给予帮助把饭喂完,保证孩子吃饱。在宝宝进餐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时,要耐心指导,切忌粗暴处理或包办代替,以免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要鼓励宝宝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1岁半左右可开始培养宝宝学习使用筷子,自己用餐巾擦嘴、擦手。

在照顾宝宝饮食时,要细心讲解或提问各种食物的名称、颜色、烹调方法,使宝宝既获得适应,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书讲故事

方 法找一些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图书和宝宝一起翻看,边看边给宝宝讲图书上的故事。宝宝对故事百听不厌,当宝宝对故事熟悉后,可以就书中的情节,提出问题让宝宝回答。

目 的训练语言理解能力。

问 答

方 法平时应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谈。1岁半以后,宝宝逐渐由说单一词句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应多问宝宝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宝宝用短句回答,如“妈妈叫什么名字?”“爸爸上哪儿去了?”等,如果宝宝答不出,或回答的不完整时,要用完整的句子再说一遍,让宝宝重复。一问一答,既能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目 的练习对话能力。

学数数

方 法在日常生活中,教宝宝进行数数练习,如给宝宝吃水果时,先让孩子数数菜有几个苹果,有几口人,一人吃一个够不够分。吃饭时让宝宝数数碗、筷子、椅子、人数,看看够不够。类似练习很多,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对这类问题给予注意。

目 的理解简单的数的含义。

理解对应关系

方 法找一些图片(如鞋、图书、摩托车、帽子、饮料、皮包、童车、玩具等)看看哪些是宝宝用的?哪些是爸爸妈妈用的?类似的还可以用一些相关物体的图片,如眼镜、书(报纸)、碗、勺子、扫帚、簸箕等,放乱后让宝宝理出对应关系。

目 的初步理解物与人、物与物的关联。

郊 游

方 法风和日丽的时候带宝宝到户外郊游,可去动物园或公园,让宝宝看看花草树木、山水、动物等,既让宝宝在玩中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宝宝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目 的开阔眼界。

喂小动物

方 法可给宝宝买一只小鸟、小兔或几条小金鱼,让宝宝观察其特征,并让他给小动物喂食物。

目 的了解小动物。

过家家

方 法找来一个漂亮的洋娃娃以及一个塑料碗、饭匙、杯子对宝宝说:“娃娃饿了,该喂饭了啊!”喂完饭后,你说:“吃饱了,娃娃渴了,用杯子给娃娃喝点水。”便一同与宝宝给娃娃喂水。过一会儿后,告诉宝宝说:“中午了,娃娃该睡觉了,”让宝宝抱娃娃上床,盖上被子,用手轻轻地拍娃娃睡觉。

目 的了解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2—24个月情商培养

复述句子

方 法可选内容简单,但富有情节的小故事如拔萝卜作为复述内容。先给孩子讲几遍故事内容,然后再教孩子复述句子。复述时,你说出一句(3~5个字),让孩子模仿一句。渐渐地让孩子自己把句子复述出来。

目 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

看图说话

方 法找一些婴儿画报,给宝宝讲故事,并提出宝宝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让宝宝回答。如你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你向别人借玩具,别人不借怎么办?别人给东西吃,你该怎么办?等等。

目 的训练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宝宝讲故事

让宝宝讲一个故事(可以是以前宝宝经常听的故事,先做提示),如果中途宝宝卡壳了,可稍作提示。待宝宝讲完,要拍手喝采。

选物取物

方 法把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放在用手够不着的地方,然后在他手边放一个一尺长的棍子,一根铅笔,一把梳子,教宝宝选一个工具把玩具拿到手。如宝宝不会选择,可教孩子把备选工具一一试用。

25—30个月情商培养

安静训练

这个时期应与宝宝一起做安静训练,具体做法:关掉家中所有发声的东西,然后和孩子一起躲到一个房间,安安静静地坐好,闭上眼睛。此时一切杂乱的紧张的心情都会渐渐消失,而且会听到许多以前从未感受过的细微声音,如远方车过马路声,风吹树叶声,远处的叫卖声等。如果家中有人走动也要用足尖安静地走,若关门或开启房门也要安静。宝宝经过几分钟的安静训练之后,就知道保持安静才能更集中注意力,听到以前听不到的和分辨不出的微细的声音,并学习保持安静的方法。每次安静可由3分钟渐渐延长至5分钟。结束安静训练时,可以用耳语说话声或手势表示结束,然后站起来轻轻离开屋子,开始进行户外欢腾的活动。这种安静训练每周可安排1~2次,受过安静训练的孩子会自觉安静,减少活动和声音,学会约束自己,同时培养专注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保持安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之一,孩子在该活泼好动时活跃,在该安静时能保持安静,这是应该从理解语言之后立即给予训练的功课。

宝宝自己吃饭

方 法宝宝1岁半时就能用勺子试着自己吃饭了,但那时常常不能将一顿饭自己吃完,往往吃去一半或大半,成人还要稍加帮助。经过将近一年的练习,多数孩子都在两岁时能自己将碗中的东西吃干净。但是有时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或家长要赶时间,不允许他慢慢吃饭,不知不觉剥夺了孩子自己练习的机会,用喂来解决问题。结果本来会自己吃饭的孩子也变得依赖成人喂饭,而不自己独立吃饭。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让孩子自己吃饭是重要的起点,关键是父母的坚持,尤其是祖父母如果帮助照料孩子时也要坚持,只要父母和祖父母重视这个问题,到了两岁半,孩子可以自己完全独立吃饭,不需要成人帮忙。

培养良好的喝水习惯

应保持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不喝或少喝饮料,因饮料中多多少都含有糖水,喝了这类饮料,对口腔及牙龄均有不利影响,此外,含糖的液体吸收后会使血液糖分增加,孩子没有饥饿感,从而产生厌食;要让宝宝用杯子喝白开水和液体食物,不再用奶瓶。在宝宝练习用双手捧杯或碗时,小心不要将液体洒出来。

自我介绍

方 法宝宝先要学会说自己的姓名,这要教导宝宝说出自己的姓和名,同时学会说出爸爸和妈妈的姓名。宝宝喜欢用手指表示自己几岁,这时应当用口说出自己几岁。如果讲话顺利,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宝宝说出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这时宝宝只能记住自己的性别,并不懂得区分性别。

目 的学习自我介绍

区分早上和晚上

方 法 做父母的应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对宝宝说“宝宝早上好”,接着还可以说:“宝宝,早上阳光很好,我们出去看看太阳公公。”要打开窗户和窗帘,使宝宝享受新鲜空气,白天可以出去玩,也可在家中玩,白天天很亮,不必开灯。到了晚上要向宝宝介绍“天黑了,外面什么也看不见了,要开灯才看得见,咱们快吃晚饭,好洗澡睡觉”。教宝宝能分清早上和晚上,并让宝宝学习说“晚安”才闭上眼睛。此时妈妈应留在宝宝身边,因为他会睁开眼睛看看,如果妈妈还在,他才能安心入睡,不妨多道几回“晚安”,要教他将词汇学熟练了。

目 的初步学习时间概念,分清早上(白天)和晚上。

学洗脸

方 法每天早晨的清洗步骤都是宝宝要学习的课题。萌出20个乳齿的孩子要学习刷牙,然后将手洗干净,学习将毛巾拧干,先洗双侧眼角,用毛巾的尖端将鼻子内的脏物擦出来。再将毛巾在水龙头下洗净,清洗双侧耳廓耳背,然后洗净脸颊和颈部。家长可以一面示范一面检查,看看是否各部位都洗干净了,最后将毛巾洗净挂好。幼儿可以不必用肥皂洗脸,以免肥皂进入眼睑而发生刺激,使孩子害怕而躲避洗脸。当孩子某天做得很好时,父母可亲吻他以示赞赏。

目 的练习自我料理、保持个人整洁。

学习礼貌语言

在生活中,要注意应用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以培养孩子懂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大人可以每天早晨对孩子说“早上好!”也可以用英语问好,每天早晨第一次遇到人时要说“您早”。平常家长让孩子干一些杂事时,也不要忘记说:“请你给我拿××”。当他递过来时说“谢谢”。也要求孩子在请求父母帮忙时说“请”或“Please”。父母帮忙后也说“谢谢”或“Thank you”。这样互相礼尚往来才能培养有礼貌的孩子。

当自己离开家或家人离开时要互道“再见”或“Good bye”。晚上睡前要说“晚安”或“Good night”。有亲朋来访时要问候“您好”或说“叔叔阿姨好”。客人进屋后要让坐。孩子见惯了父母待客也能知道一些一般礼节。客人离开时一定要送出门口,请客人有空再来。客人带来的小朋友要由小主人负责接待,拿出玩具共同游戏。如果宝宝躲避怕生可以暂时不管,千万不要在客人面前数落孩子。待客人离开之后,只有两个人时才慢慢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鼓励点滴进步。

有些孩子特别胆小怕生,不要勉强他非叫“××叔叔或××阿姨”,如果孩子不作声就不必勉强,以免由于害怕而重复发音出现口吃。

目 的培养有礼貌的习惯。

认识植物

在领孩子外出散步时,应注意引导并给孩子讲解一些自然知识。例如告诉孩子花和树叶不同,花的颜色漂亮,有香味,能吸引蝴蝶和蜜蜂采蜜,同时可以传授花粉。叶子是绿色的,是制造食物的地方;树根从地下吸到水分,通过树干树枝送到花和叶子上,叶子造好的食物,也由树干分送各部,或者储存在根和根茎上。果树的果子之所以有甜味也是由叶子制造的。

动物会跑,会自己寻找食物,如寻找果子、蔬菜、野草等作为食物。植物不会跑,它们有根、茎叶,自己制造食物,不但供自己用,也养活了动物和人类。我们吃的粮食是植物的种子,蔬菜和水果都是植物,有了植物人类才能生存。

识别动物特点

方 法以前给宝宝看过的动物图片又有了新的用途,这时要给宝宝讲讲这些动物的特点。例如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它的鼻子会将食物卷放入口中,还会卷起木材和较重的东西。动物园里的大象还会用鼻子吹口琴,为图画上的人贴上鼻子哩!兔子有两只长长的耳朵,长颈鹿的颈很长,可以吃到树顶上的嫩叶;老虎和豹子不同,老虎身上是条纹,豹身上是一个个金钱样的圆点,叫金钱豹。这些动物都有四条腿,能在山上、树林中跑,寻找食物。

会飞的鸟类都有翅膀,翅膀是前面两条腿变成的,它们冬天飞到南方过冬,夏天飞到北方。它们还剩下两条腿也能站在地上走动几步。

鱼类没有腿,腿都变成鳍帮助它们在水中游泳。它们的尾巴特别有用,可以在水中定方向,鱼以水中的植物为食,在水中生存,离开水就会很快死亡。

孩子们很喜欢动物,能很快学会识别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惯,遇到电视中讲述动物时也要让孩子们多看,假日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这是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

目 的找出事物特性。

画方形、写汉字

方 法会握蜡笔的孩子在画十字的基础上能很快学会画正方形。正方形的要求是四个角都是直角。有些孩子在此基础上还会画长方形。会画正方形就可以学写汉字了。先学写容易的、笔画少的汉字,如一、二、三、十、上、下、中、人、大、天、土、工、王等汉字。孩子最喜欢变戏法,用小黑板或写字板学习会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许多相仿的汉字。如一,再添一横成二,再添一横又成三。人字加一划变大,再加一横又成天。先划一个十字,在右上方加一横,去掉下方成上,在十字右下方加一点去掉上边的竖就成为下。一边加一边讲。再让孩子自己试,孩子在变戏法的活动中学会了边认边写汉字。又如先画一个小方形叫口,在当中加一划成日,在上边加一撇成白,在上面加一横成百。相似的汉字放在一起学习会便于分辨,如人和八只差在当中是否合拢。边写边认才能巩固效果。

孩子学画正方形,将它拉长就成长方形,如同家中的冰箱。如果将圆形拉长就成椭圆形。将圆形切开一半就成半圆。如果将正方形按斜线切开就成三角形,将正方形压扁,两个角为锐角,两个角为钝角称为菱形。将正方形或长方形左右两边略为移动,使上边短,下边长就成为梯形,如同师傅上房顶所用的梯子一样,上小下大才能放稳,经过学习,两岁半的孩子能学会4~5种形状,甚至认识红旗上的五角星。

目 的学习辨别和书写几何图形和汉字,练习书写技巧。

31—36个月情商培养

学习等待

方 法这个时期的宝宝大多缺乏耐心,而且脾气急躁,如果能马上得到想要的东西,就要大发雷霆,这时应教会宝宝学会等待。例如,妈妈正在做饭,但是宝宝早已饥肠辘辘,这时千万不要给他吃零食,否则吃饭时就没有胃口了。应当请他来当“助手”,看看桌子摆好没有,帮助清洗装菜的盘子等等。他一面忙碌着,一面耐心等待,直到开饭时自然胃口很好,也能把饭菜吃完。

有时,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手里有个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人家又不放手。这时妈妈应当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去注意其它好玩的东西,如去逛逛商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如果宝宝仍然想念那件玩具,要让他学习等待,告诉他要遇到机会才能买得到相同的玩具。

在儿童乐园中如上滑梯,坐碰碰车,坐飞机等都要经过排队或者买票才可以玩,有时人很多,要排队才能轮到,要教导孩子耐心等待,才可以享受玩的快乐。

目 的让孩子学会等待。

收拾衣服

方 法妈妈把有待收拾的衣服取来,堆放在床上,接着把宝宝叫来,让他帮助整理。从日常生活和观察中,宝宝能认识这是妈妈的上衣,那是爸爸的袜子,这是宝宝的罩衣等等。先让宝宝学习将衣服大致叠好,将属于每个人的各放在一边,然后找到衣柜中放妈妈上衣的地方,放爸爸袜子的地方,放自己衣服的地方把衣服放好。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宝宝认识了每个人放东西的地方之后,他可以随时帮助大人取到要用的东西,而且知道了家中的东西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放。

收拾衣服也是一个分类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经常发生,宝宝能得到经常练习的机会,熟能生巧,渐渐地学会衣服要折得整齐,在格子上放正,如同摆积木那样不让它们掉下来。如果家中的自动洗衣机已调好时间,只需放入洗衣粉和按好开关,也可以请宝宝学习操作,他会倍感自豪,以后他可以学习单独操作。

目 的锻炼宝宝的自理能力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认识冬天和夏天

方 法取些有季节变化的图片给宝宝看,并给宝宝讲解四季的特点,冬天由于很冷,所以人们穿得很厚,有穿棉衣的、有穿羽绒衣的,有穿皮衣的,夏天人穿得很单薄,女孩子都穿裙子,男孩子只穿背心和裤衩,脚上穿凉鞋。冬天北方下雪刮大风。夏天常常有雷雨,正午时天气火热,人们常常吃冰棍、吃西瓜。冬天天气寒冷家家都包饺子,吃火锅涮羊肉等等。

孩子们仅能分出两种差别最大的季节。待冬天过后,河里的冰化开,柳树长出叶子,桃树开花时认识春天。到夏末秋初,天气开始凉爽,穿上毛衣,看到山上有了红叶或者树叶发黄时才认识秋天。在三岁之前,孩子基本上只认识两季。但可以通过食物如水果、蔬菜出现的季节和穿的衣服来区分另两大季节。

目 的通过衣服和食物等区分两大季节。

记住父母单位及自己的住址

方 法自从宝宝会作自我介绍以来,渐渐认识的事物也在增加,介绍就会更详细,他通过家庭相册知道爸爸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平时这种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万一遇到走失、拐骗、火警、水灾等意外情况时,宝宝能自己说清楚父母姓名、单位和家庭往址。可以帮助找到失散的亲人和家庭。只要孩子学会了背诵儿歌和唐诗,就有能力背诵父母姓名、单位和家庭住址。会复述3~4位数的两岁半以后的儿童就应当经常接受这种教育。由于地址不容易背诵,或者父母职业孩子不懂得,所以要经常重复才能记住。

目 的让宝宝能详细介绍与自己有关的情况。

知道不同职业的称号

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宝宝能接触到多种职业的人,如坐车时,认识售票员和司机,过马路时认识交警,跟妈妈去商场时会认识售货员和经理,也会遇到给家里送信的邮递员。同成人在餐馆用餐时会认识服务员或者炊事员,在郊区或亲属家中会看到种地的农民,在工地会看到建筑或修路的工人,早晨在马路上会看到清扫道路的清洁工等。家长要随时给孩子介绍不同的职业做的工作和作用,使宝宝学会尊敬做不同工作的人,和各种人积极配合。如不随地扔东西,以避免清洁工阿姨辛苦。把碗盘中的食物吃干净,以表示尊敬做饭的人。看病时不哭,使医生能把病诊断清楚治得好等等。

认地图

方 法用地球仪或中国地图和本市地图。先让孩子在地图中找到经常在天气预报时听到的地名。重点是多次在不同的地图和地球仪上找到自己住的地方。也可以找出爸爸出差去过的地方,家庭成员居住的地方等。

要学认本市地图,找出自己家住的街道位置及自己家庭的位置。也可以在本市地图中找出爷爷家及姥爷家的位置,知道坐几路车可以到他们家。

孩子学习认识居住的城市,自己居住的街道门牌和从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是一种安全教育,这样临时出现一些意外和灾难时能提供线索,帮助找到自己的家。3岁的孩子受过这种教育是可以记得住的。如果家中有电话也要让孩子记住家庭电话号码和爷爷姥爷家中的电话号码,以便有急事时得到帮助。

目 的找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和街道,是安全教育之一。

学当助手

方 法妈妈在收拾衣服、房间时不要忘了叫宝宝来帮忙,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对此抱有十足的兴趣而充当小助手。孩子会高兴地来在妈妈身边,一面干一面听妈妈讲述有趣的事情,不经意间练习了手指的技能。

爸爸干活时也要请孩子来当助手,递工具、固定要连接的物品等。经常当助手的孩子在无意中会学到不少本领。如经常帮父亲研墨的孩子很快学会一手好书法,经常帮母亲绕毛线的孩子很早就学会编织,经常帮姐姐穿针的孩子很快学会缝补、钉扣。

常当助手还会干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事。如美国西部有个4岁的女孩经常同爸爸坐在拖拉机里干活,某天爸爸修理机器时,突然被推进器钩住衣服,危在旦夕,这时女孩想到拉黄杆是停机,立即拉住黄杆,使爸爸免除了生命危险。我国天津一名7岁的男孩与同伴在空楼房上玩,不小心使电线碰撞走火,马上有火灾之患。孩子惊叫之时,突然想到拉闸停电,使楼房避免了一场火灾。这些常识是孩子经常在当助手时听父母教导才学会的。孩子从小当成人的助手,能知道许多细节,但只有去做才能真正体会。

目 的学习帮助成人干活,以便将来掌握更多本领。

学习分清属性

第一步应教会孩子将日常用品按用途分类,首先用图片或实物试分,以后学习用口头快速分类。过去曾用过的认物图片及配对图片都可以用来学习分类。将它们按吃、穿、用、玩及其他类分放5个盒子,再逐个盒子检查有无放错了地方,使孩子进一步认清物品的用途,从而分清类别。

第二步是学习口头分类,家长说物名,孩子说用途。也可以由孩子说物名,家长说用途。互相问答,范围可以无限扩展,因为还有其他一项。凡是临时不好分的如天、地、风等都先放在其他栏中,以后再解决。

第三步是快速分辨,例如口头举出5种东西,挑出其中哪一种不能吃:如香蕉、苹果、桃子、桌子、梨。如果孩子仔细听,马上就知道桌子不能吃,不仔细听就找不着。又如,在蔬菜当中,挑出哪一种不必煮就可以吃:茄子、冬瓜、西瓜、扁豆、洋葱,看宝宝能否分辨出来。

注意问题

注重孩子的童年经验

大脑决定着人的智慧和才能,也是情感的物质基础但它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定型的,它随着宝宝的成长而不断完善,但最快捷的发展时期则是在童年。

童年是养成一生情绪特征的重要时机。这段时期的经验一经形成,便不会因日后的经验轻易改变。童年的经验会在情绪调节中枢中形成恒久的联结,而所谓童年经验又与父母给与的情绪教育很有关系。

心理学家高特曼指出:“父母的确可透过情绪教育改变孩子迷走神经被激活的门槛。譬如说可教导孩子客观辨识情绪,而不采取批判的态度,遇到困境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不一定要动手打斗或退缩自卫。”在适当的教养下,孩子能抑制迷走神经的活动,进而避免过激反应,具体的结果是孩子比较乖。

每一项情商都有其关键的发展期,多占据幼时数年的时间,这是很有道理的。每一个时期都是协助孩子培养情绪习惯的契机,如果错失良机,长大后便很难弥补。正因为童年时期留下的创伤长大后仍会留下恒久的伤痕。因此,你要特别留心孩子的童年经验。

事实证明,最重要的情绪经验来自亲子的互动,有的父母能充分认知婴儿的情绪需求,教养中便时时灌输同情心的教程。

同样,发现有些父母根本无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全凭个人喜怒任意打骂。

以上这两种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孩子早年扭曲的性格或被忽略的情绪在成长后只能用心理治疗来解决。

但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就悉心培养孩子的情商,又何必等到以后来补救?

培养中的最大障碍

现代的孩子大多迷恋电视,且迷恋程度令人担忧,许多年轻父母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小事一件,不会影响孩子健康的。专家认为,电视和香烟一样有害。尽管电视不像香烟对身体的危害要在较长时间里才能看出来。但是有人认为,看电视导致儿童肥胖症的人数增加,而肥胖又会引发许多严重疾病,缩短人的寿命。

看电视不会使人的肉体上瘾,却会使人的精神上瘾。尽管电视本身并不坏,但是被动地在电视上花许多时间,不利于提高情商技能。事实上,孩子们除了睡觉以外,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最多了。到五岁,每个孩子平均看电视的时间相当于大学中年上课的时间。

因此专家建议,全家每天花一点时间(两小时为宜)看电视。这个规定适用于全家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孩子。拿着电视时间表,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看,选择他们喜欢的节目。看电视太多只是消磨时间,并没有那么多让孩子兴奋入迷的节目。

尽管刚开始要费点劲才能控制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但是,一旦他戒掉这个毛病,你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马上提高。第二步便是如何安排省下来的时间了。把棋类从壁橱里请出来吧,去图书馆借些书来,培养点画画等艺术方面的习惯,参加体育项目等等。但是,玩电脑并不和看电视一样有害,因为前者是主动积极而非被动的,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尽管如此,电脑只是现实世界的翻版,并不能代替亲人的拥抱、大自然的气息,因此花在电脑上的时间也应限制。

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父母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但教子无方或方法有偏差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不同的教育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溺爱型 把儿童放到了受特殊照顾的地位对子女十分溺受,不考虑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想方设法为儿童安排舒适环境,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对子女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约束,儿童做错事时,父母总是寻找客观原因,对儿童的散漫、霸道等不良行为不及时纠正管教,无原则地宽容甚至庇护。受这种教育影响,儿童娇气严重,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甚至蛮不讲理。

管制型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儿童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儿童按父母意志办事,不许有差错,如果儿童犯了错误,无休止地训斥、说教、揭短,甚至讥讽打骂。

不为儿童考虑,对子女总是一味地这也“不许”,那也“不让”,对子女正当、合理的要求不支持、不引导,对子女不能抱平等态度,常常是父母说了算,从不允许儿童提出意见,处理问题不公正,还不允许儿童说明理由,父母自己有错或失误时,也不肯做自我批评。这种教育使儿童和父母关系紧张,儿童心理不正常,易恐惧、胆怯、消极,或执拗、冷酷无情、粗暴,有时儿童还易表现两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说假话的恶习。

放纵型 让子女放任自由,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不关心,不具体管理,总强调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或强调儿童的学习就该由学校管,生活就该由自己管,所以对儿童的情况很少过问,对儿童的表现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种教育,使儿童性格孤僻、冷漠,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具体帮助,也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科学型 对子女按照教育原则进行合理管教,精心培育。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注意正确引导,启发培养,又能放手让儿童发挥积极性。这种教育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精神情感交融,使儿童健康成长,优秀品质易于形成,家庭充满和睦、乐观、轻松的气氛。

前三种类型,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年轻父母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儿童教得太多,干预得太多了?是否对儿童的“自由”剥夺太多了?是否事无巨细地老提醒儿童“这个”、“那个”?是否什么都抢着替儿童干?是否给儿童受的“刺激”太多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作为父母就必须马上进行调整,不然,所有这些不当的教育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父母只有不断调整适于儿童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克服存在的弊端,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道德品质培养

☉儿童时期是品德逐渐萌芽、产生的时期。儿童的品德是在不断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自我意识发生的基础上产生又与其认识和意识发展水平相适应。常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儿童时期培养孩子良好的

道德品质

,留给他们终生享用的财富。道德品质

德育的发生与发展

儿童品德萌发产生时期是在3岁前,它的产生有三个必备环节:社会性的发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品德的发生。在这三个环节中,儿童的社会化及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儿童品德发生、发展的基础。

婴儿品德是在与父母、他人不断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婴儿初到人世,还没有交往的社会性需要,与大人的关系主要是生理上的照顾关系。这时的婴儿对各种非社会性和社会性刺激的反应是不分化的。许多研究者和心理学家,称婴儿最初的笑是“前社会性”的笑、“原始的笑”。从4周到6周起,婴儿对周围的事物开始有所区分,父母及其他人的接近能引起他们的某种情绪反应;从第一个月末到第二个月初始,已明显出现了与成人交往的需要。因此,人们称这时婴儿的微笑为“社会性的微笑”。4个月之前的婴儿对人的反应还是不分化的,但4个月之后,婴儿就开始对人有了选择性反应。这种反应的分化性,是婴儿社会性发生的进一步表现。从这时起,婴儿随着交往的扩大和机会的增多,除了对母亲的依恋外,逐渐形成了对他人的依恋。在婴儿与成人的交往中,不仅满足了婴儿的交往需要,如抚慰、快乐等,而且还教会了各种动作、语言、与人相处、对人评价等。婴儿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

婴儿品德也是在其自我意识发生的基础上形成的。婴儿在一年内,还谈不上什么自我意识。只是在1岁左右,婴儿才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如把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加以区分。但这时婴儿的自我意识,还只是一种自我的感觉。随着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从第二年开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和行动,并告诉成人,这就说明了婴儿自我意识的出现,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中,婴儿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客体,开始对自己认识,如知道自己的名字、形象等,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到新的阶段,标志着自我意识的真正发生。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婴儿最初品德的产生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另外,婴儿品德的进展程度受他们的认知和意识发展程度的高低所限制。婴儿在1岁前还不可能作出道德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作出道德行为,因而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1岁半左右,婴儿在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下,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渐出现了最初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婴儿在不断与成人交往中,不仅逐渐理解、接受成人以自己的言行传授给他们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且努力产生合乎这些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但是,这个时期婴儿的品德发生有着明显的特点:

适应性

这个时期的婴儿已开始学习人类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愿望与现实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相互一致和相互协调,并产生了合乎这种道德规范的行为和愿望。

两义性

即这时期的婴儿,一般简单地把事物和他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区分为“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两类,其间不再具有更细、复杂和相对的区分。他们甚至把人也简单地区分为“好人”与“坏人”、“好孩子”与“坏孩子”。这是与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密切相关的。

从他性

婴儿所适应的社会规则、规范,以及他们判断事物和他人行为的标准,都来自于父母和周围成人。父母及周围成人赞美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认为是不好的。这是因为,这时的婴儿还处于初步适应现实社会的阶段,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还不能独立地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来评判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婴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儿童品德最初的形成是在父母或其他一些成人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但也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婴儿的道德情感只能说是在开始萌芽,各种道德行为也只是刚刚产生,但也逐渐出现最初一些道德习惯。

婴儿的道德观念

当婴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时,父母及周围的人就会显出愉快的表情,并且用肯定的词,如“好”、“乖”等给予正强化;当他们做出不良的行为时,则成人显示出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的词给以负强化。婴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并形成各种道德习惯。若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婴儿便会毫不迟疑地做出合乎要求的行为来,对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也会采取否定或克制的态度。当然,2~3岁婴儿的道德观念,还只是最初的表现,对他还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

婴儿的道德判断

婴儿的道德判断来源于与成人的交往中,有意思的是婴儿先学会的是对他人的评价,继而学会的才是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先是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后才逐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婴儿生活范围狭窄,生活经验缺乏,同时也由于认识和意识水平的限制,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时,并非服从于一定的道德标准。

婴儿的道德情感

婴儿在掌握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已经产生了初步的道德情感,如同情心、责任感、互相感等。这个时期的儿童已能关心别人的情绪和处境,因他人高兴而高兴,因他人难受而难受,并想到要安慰帮助别人。在成人的教育下,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婴儿对他人和自己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就产生了最初的体验。如当自己和别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受到表扬时,婴儿便会产生高兴、满足、自豪的情感体验;当自己和别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受到批评时,婴儿便产生羞愧、难受、内疚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例如,当看到小人书上的大灰狼、灰狐狸时,就用手、拳头去打它;而当看到小白兔战胜了大灰狼、灰狐狸时,便高兴得拍手大叫。当然,这时婴儿的道德情绪体验,还是比较肤浅的、短暂的,一般都是成人要求、评价和强化的结果。

婴儿的道德行为

2~3岁婴儿的道德行为,也只是初步的表现。他们的行为是极不稳定的,常常受情绪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儿童一起玩时,知道应该相互友好,但真正玩起来时,又常常要去推人、抢别人的玩具等。又如,他们知道“好孩子不能摘花”,可是过一会儿自己看到好看的花也忍不住摘了。因此,对婴儿的行为、品质不能妄下断论,而要经常地给以提醒、鼓励和要求。

培养内容

幼儿德育培养的基本方法

在幼儿德育的培养方面,大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一般说来,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榜样的示范

模仿是幼儿向社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处于模仿阶段的幼儿,成人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行为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同时,成人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人应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成为幼儿行为的榜样。要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

解释和说理

结合实际,讲清道理,这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不但要使他知道这样做,而且要使他懂得这样做的道理。但要给孩子讲道理,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就“事”说“事”,要让他听懂。同时,成人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家长应待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向他说明道理。

练习和实践

在给孩子讲清说明的情况下,还应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来加强。所以,成人在要求孩子做到某一项行为准则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让他反复练习、巩固,并经常采取批评、表扬等方法,推动孩子自觉地去加以巩固。

表扬鼓励和批评责备

对幼儿多用鼓励表扬,这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表现的方法。鼓励表扬时最好能伴随提出一些进一步的要求,使孩子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幼儿受到表扬和鼓励,积极性会高涨起来,会继续努力;批评指责是一种否定的“强化”。成人可以用摇头、不高兴的态度、否定的口吻、斥责的眼光等方法表示对幼儿某种行为的反对,使幼儿知道自己错了,并迅速改正。批评时态度要严肃,严肃的目的是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并使他因此感受到家长的不悦而感到羞愧、不安。

幼儿德育的基本内容

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主要从五爱教育、革命理想、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方面入手,在教育时,应结合幼儿的特点,选择具体内容。

五爱教育

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这是促进幼儿社会主义觉悟的具体要求,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爱祖国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操。

爱人民 要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和尊敬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爱劳动 学习一定的劳动知识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劳动过程中,还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习惯,使幼儿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责任心、主动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劳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爱科学 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逐步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爱社会主义 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让幼儿初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幼儿热爱新生活,热爱新社会。要教育幼儿热爱共产党,要让孩子知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对孩子进行爱党教育,这对他的思想感情和以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这是一个人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标。革命理想是指共产主义理想,即无产阶级奋斗的最终目标——解放全人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革命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激励着人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孩子是富于理想的,他们常常议论“长大了做什么?”但是,孩子的理想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教育和培养,有的孩子缺乏远大理想,因而学习不努力,思想消极,容易接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走入歧途。因此,革命理想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革命传统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要经常给孩子讲革命故事。回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历史,使孩子逐渐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待他们长大后,在“四化”建设中,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

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革命思想,并把它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要教育孩子不断地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孩子是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养成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根据幼儿年龄与知识的增长,提出不同要求。要教育幼儿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教育幼儿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还要培养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精神。如看见小朋友跌倒了,快跑过去把小朋友扶起来。要主动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朋友玩,把自己的糖果分给小朋友吃。邻居的小朋友生病了,应该去看望、问候,表示关心和友爱,等等。这些做法,都能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守纪教育

纪律是社会或集体为了维护正常秩序,要求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自觉遵守纪律和秩序,也是孩子应有的好习惯,而且对他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纪律教育时,要让幼儿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且要向孩子提出切实具体、能够做到的要求。否则就易使孩子滋生不遵守纪律的不良心理和不良习惯。

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文明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品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对个人来讲是一个人文化、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也是对社会、对生活态度的反映。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应该从幼儿期培养。要教育幼儿待人谦虚、诚恳,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要做到主动关心别人,尊敬和帮助老人、妇女、病残者等。

培养方法

爱国教育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爱国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标准尺码,爱国就是好人,不爱国就是坏人,“八路军”“与“英雄”都是爱国的,所以都是好人,而“日本鬼子“与“汉奸”则都是坏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古迹名胜、故事、典籍等浩如烟海,举不胜举。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故 事 中国历史上爱国英雄层出不穷,爱国故事壮烈动人。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文天祥尽节、节振国捐躯以及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从古到今的英雄烈士,无不是进行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青少年喜欢听故事,不少儿童在老师、家长的故事中长大。运用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古老又新鲜,永远不会过时。

民间传说 比起故事,民间传说多了几分浪漫和想象,具有艺术感染力。民间传说反映民情风俗、历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民族自豪感。各民族战胜自然、开拓进取的传说,均含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汉族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嘎达梅林》;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白族的《阿诗玛》;彝族的《火把节的传说》等等。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大都包含民族创造精神,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唤起民族自豪感,克服自卑心理。长城、故宫、周口店、大运河、大雁塔、黄鹤楼、岳阳楼、布达拉宫、武侯祠、中山陵、黄花岗……我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合理利用这笔财富,让青少年在游览观光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和伟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形式。

自然景物 祖国的锦绣河山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饱览祖国的壮美山河,容易激发青少年保卫祖国的决心,爱国主义豪情油然而生。如导游者适当结合人文历史加以阐述,教育效果更佳。

法制法规 在世界各国,爱国主义教育属于强制性教育范畴。从幼儿启蒙开始,即灌输爱国、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对国歌、国旗、领袖、宪法有正确的了解,具备有关国家、民族常识,并作为升学考试科目。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应该具有必要的政治素质,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影视艺术、网络文化、信息时代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影视艺术应力求民族化、本土化,大力宣传和推广具有民族色彩的影视产品,应利用革命战争片、艺术动画片、历史人物片、爱国歌碟等大打民族牌,树立民族艺术典型形象。应注意开发受青少年欢迎的本国游戏软件、国产音像作品。应引导青少年学会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风情艺术等。并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并非空洞枯燥的说教,而应将它融入日常生活中,与各种可借助的形式相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的广告、流行歌曲、商标、公益设施、形象策划、服饰、化妆、产品品牌等,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所有这些形式的创作者都应注意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贯穿其间,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随时用这些形式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的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付出艰辛和热忱,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培养良好的品德

独立意识要从小培养

从婴幼儿起,就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从玩耍、学习走路到吃饭穿衣、使用物品,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展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如果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娇生惯养,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无能、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的发展。不应让不良习惯和行为得到滋长

幼儿期是不健康心理的“孕育期”,如不及时纠正,到长大后就可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以至犯罪行为,父母要特别注意教育和纠正孩子的说谎、斗殴、逃学、偷窃、吸烟、对性过分关注等不良行为,防止其滋长发展。不然,将来难以教育挽救。另外,家长还应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劳动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文明礼貌的习惯。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一个人的品德是人的心理行为的支柱和灵魂。父母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和诚实、朴素、礼貌、勇敢、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教育,以塑造孩子美好的灵魂,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培养善良品德

在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善良和体贴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么这种美好品性就会消失。

在看电视时,孩子被电视节目引得哗哗流泪了,千万不要笑话他软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流泪才是软弱,理解和同情别人的痛苦,那叫善良,这是一种好品性。善良的人一般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由于能够理解体谅别人的痛苦,较少计较自己的得失,反而显得坚强、开朗,容易保持心理平衡。冷漠狭隘的人患得患失,终日琢磨别人,弄得自己心神不安。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善良的品性是可以培养的:

在游戏中激发善良

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你不妨为孩子设计一些游戏来激发他们善良的天性,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座迷宫,你说请他把迷路的小白兔送回家。你自己也不妨经常“生病”、“丢东西”,请孩子当小医生和小警察。不过千万要记住,得到帮助要向他道谢。这样孩子就会乐于帮助别人,从中获得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保持积极的生活情趣。

在生活中培养善良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性,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善良。一是对孩子要爱之得法,文学家高尔基曾经用通俗的语言说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去爱。对孩子娇宠放纵,从来没有好结果。与其对孩子在物质上关怀备至,不如从精神上体贴入微。得到理解、关怀和尊重(不是迁就)的人,才会用同样的感情去对待别人。独生子女普遍物质供养过剩,精神关怀不足。以至他们也就不知“理解”为何物了。其二是让孩子多参加这样的实践。探望病人,慰问邻居,帮助朋友,都可以带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习惯于帮助别人。

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

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要让孩子从爱护生命开始,不要随便打杀小动物,比如鸡、兔、猫等。同时不要让孩子有太多的烦恼,这样就会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培养高尚品德

美好情操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儿童时期的情操与周围众多的事物相联系,情操的内容不断丰富,其深刻性不断增加。作为父母应该时刻观察儿童心理上的变化,给予耐心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特别需要培养和发展以下几方面高尚情操:

道德感

应当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关心家里的亲人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让孩子从小懂得做好事光荣。鼓励他们交朋友,珍惜友谊。培养孩子尊敬父母和老师,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

上进心

孩子的求知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孩子遇到事物会十分敏感,他们会向父母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标志,父母面对提出的问题应该确切地回答,应该主动地启发、鼓励、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做好启蒙老师的工作,并时时鼓励孩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审美感

审美能力不是一朝就形成的,培养儿童美感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绘画、音乐、舞蹈表演、阅读文艺作品等的兴趣。引导孩子识别什么是美的东西,什么是丑的事物,使孩子的情操越来越美好。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到处得到大家的赞美和尊敬,你就得自幼培养孩子爱己助人的情操。

曾有心理学家根据对数千名儿童详细研究而得来的报告显示,训练孩子成为一个具爱心而懂得自立助人的好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他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让孩子清楚明白为什么他们要爱护弱小、帮助有需要的人,告诉他们什么是优良品格,而不是叫他们去猜测。

给孩子讲清专横是不值得鼓励的行为,你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与莉莎分享你的玩具,她便可以像你一样玩得开心!”

孩子往往把父母视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身为父母要树立榜样,发挥爱人如己的精神。

让孩子分享照料弟弟妹妹或家务事的乐趣,亲身体验比你费尽唇舌空谈理论来得更有效。

教孩子建立信任感

10岁大的孩子还不十分懂得信任的含义,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信任。70年代的人性心理学运动中,信任行动盛行,现在仍是组成团队、治疗过程、自助团体的热身内容的一部分。有些建立信任的游戏和活动也是很有趣的,比如:搀扶盲人(7岁以上):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建立信任的方式,至今仍在许多咨询公司、体育团队和经营管理中用来培养成员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把孩子的眼睛蒙上,然后领着他在屋子里走。在绕过家具、躲开孩子们认为的障碍时,孩子便越来越依赖你身体上的指导。刚开始,孩子们也会排斥那种无助和依赖他人的感觉,但慢慢地会接受,并且觉得很有趣。而真正的乐趣是在你们交换角色之后。你被孩子牵着手满屋走,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时候。

进行前后,都要对互相之间的信任和依赖进行充分讨论。

后翻(5岁以上):站在孩子身后,扶住他腋下,指导他后翻,然后换角色。孩子一般太小,设法在你后翻时扶住你。但是,如果夫妻之间身材差别不大,那么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玩这个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看到父母之间互相信任,且能从中受益。“秘密”游戏(7岁以上):该游戏非常有趣,能鼓励坦率,在感情上也富于挑战性。首先要求家庭每个成员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一个秘密,叠起来并在外边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入碗内。然后每人挑写有别人名字的纸条,在房间里绕一圈,说一件过去信任某人而向其透露秘密的事,再绕一圈,说一件透露秘密后被出卖的事。只要说出来,每次加一分,但也可以要求弃权。最后,每人问手中纸条的主人,是否宣读里面的内容,如果回答是“不”,便把纸条还给对方,如果回答“可以”,就宣读条上的内容,纸条的主人便得一分。

说谎与诚实教育

几乎刚会说话的儿童就开始撒谎,有时可能更早些。儿童在发展初期,看不出自己言行之间的直接关系,对他们来说,行为远比语言重要得多,而语言都是模糊的,有多重含义的。

儿童慢慢长大后开始发现,故意说谎而误导别人是错误的,当他们发现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谎骗自己,会非常愤怒。他们逐渐开始区分谎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儿童撒谎有多种原因,有的可以理解,有的不可以。小一点的儿童说谎是为了免受惩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让同伴羡慕。而大一点的儿童说谎多是为了保护隐私。虽然说谎在人成长过程中是难免的,但是儿童如果习惯性地说谎或对关系重大的事情也不说实话,就成问题了。艾克曼所描写道:“对重要问题撒谎,使父母处理起来更困难,撒谎作为一个问题就更严重。撒谎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滋长了不信任,损坏了互相信任的关系。说谎意味着不尊重别人,使得与经常撒谎的人在一起生活几乎变得不可能。”

研究表明长期说谎的儿童,经常有诸如偷盗、诈骗、横行霸道等不良行为。经常说谎的儿童往往出自父母经常说谎的家庭。另外,由于管教不多,甚至厌弃子女的家庭出来的儿童也有撒谎的习惯。

要想培养有责任心、关心爱护他人,以诚实正直的品质面对生活挑战的儿童,父母应注意如下事项:

从小就要教育儿童诚实,并且做到始终如一地要求他们。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诚实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诚实的标准不应有任何改变。

儿童很小时,你就可以和他共同欣赏某些图书和电视节目,玩建立信任的游戏,了解儿童隐私的内容变化,并把握机会与他们讨论诚实和伦理道德问题。

对待孩子做错事

幼儿做错事是难免的,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3岁的幼儿好奇心大,求知欲强,什么事情总想弄清楚弄明白。家里新买来录音机,总想看看、碰碰,找找发出声音的原因,结果弄坏了录音机,遭到家长训斥或“体罚”。

孩子模仿性强,家长平日的举止言谈是孩子模仿的对像,孩子说话带脏字,遭到父母训斥,既不服气,也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能说能做,孩子就不能说不能做呢?

还不能很好辨别好与坏,还未完全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见东西就要,总认为都是“我”的,跟小伙伴要东西,不给就抢,就打人。

父母遇到孩子做错了事,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不可无原则迁就,更不可助长孩子的这种脾性,态度不能粗暴、生硬,也不能单调无味地说教,如:“你怎么不听话?”“你怎么记不住?”没讲清道理,孩子听不进去,反而会引起反感。要从正面引导,对因为好奇所犯的错误,先肯定其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应指出哪儿不对,错的原因,怎样才对。家长除了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外,要能表示出信任孩子能够改正错误的态度,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父母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宽容性

幽默感经常被用在欺侮和侵犯等行为上。帮助孩子区别敌意的和非敌意的幽默,有助于培养他的容忍力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孩子们必须了解一点,幽默可以和打、踢一样伤人,甚至更加厉害。别人的种族、宗教信仰、伦理观以及残疾等,是不能取笑的。如果孩子开了这方面的玩笑,不仅不应该鼓励,还应该借机和他一起讨论偏见、歧视的问题,应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感情,不应把他人的缺陷作为取笑的对象。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为了让宝宝在一个宽松、祥和的环境里成长,成为一个高情商的宝宝,父母应注意什么呢?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会真正地影响到宝宝,正所谓“言传身教”。

父母应多带宝宝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定期帮助他人,不仅能培养宝宝关心他人的品质,也能教会他们许多社会技能,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及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价值。这些都是高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教宝宝给生病的小孩玩玩具等等。

要想让宝宝关心爱护他人,亲身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光靠说是绝对不够的,某些情商技能,尤其是人际关系,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帮助孩子成为好听众

我们能通过游戏培养孩子很好的情感表达技能,也能帮助他们寻找机会表示自己同意与否的意见。但在“积极倾听”游戏上,他们会全身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而不会插入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你完全可以把倾听技能教给10岁以上的孩子。方法就是玩“积极倾听”游戏,你和孩子都会从中受益的。“积极倾听”游戏是这样进行的:

先和10岁以上的孩子一起写出至少6种你们关心的事,排成两列,一列写你的,一列写孩子的,内容不限,只要是让你们心烦的问题就行,但刚开始最好选择比较中性的问题或矛盾。然后取4张卡片,写下如下积极倾听技能:

复述对方说过的话(“你刚才说的是……”)

更详细询问对方说过的话(“你能再告诉我一点关于

……”)

对对方所说的表示感兴趣(运用姿势、语气、眼光接触

等)

描述对方的感觉(“我觉得你似乎正对……生气呢”)

玩游戏时,你们每个人选择一个问题,谈3分钟。一人说话时,另一人要表现出上述4种技巧,4个卡片可以用来提醒你,每一“回会”结束后,谈话者根据4种技能给听话者打分,用上一项记一分,倾听者插话,另外加两分。然后双方交换角色继续玩。

6个回合(每次谈单子中的一个问题)后,游戏结束。把两个人得分相加,总分如果过30分(最高分36分),双方都是赢家,可以自我奖赏一下。

培养孩子的礼貌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无疑是惹人喜爱的,在此向父母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以身作则。儿童擅长于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由自己的礼节着手,是最基本的方法。

在家里如能表现良好的餐桌礼节,那么在公共场合的表现也不会差。从孩子5岁起,便开始教他从饭前洗手开始的餐桌礼节。

善于利用客人来访的时机。在客人来访之前,和孩子将介绍、寒暄过程预演一番,并且告诉他说“请”和“谢谢”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认生”,或有“人来疯”的现象,不妨轻柔地提醒他注意礼貌。客人离去后,指出孩子行为失当之处,但对他们表现得体的地方,不要忘记称赞一番。

教育孩子克服自私

宝宝已有2岁多了,但有时仍显得很“自私”,有强烈的占有欲,例如在别人家做客时,会不声不响地抓住一些好吃的东西或一个好玩的玩具不放。若强行从宝宝手里拿走,宝宝便会大哭不止。在和小朋友一起时,总不愿把自己的玩具与他人分享,并会去抢夺别人有趣的玩具。

然而这并不是宝宝自私。这个年龄的宝宝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已能强烈意识“我的”这样的概念,但仍不能明确意识到“你的”、“他的”等概念,于是,他便会对自己感兴趣想要的东西都认为是“我的”,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由此可见,宝宝的以上行为只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大人对宝宝这种正常的表现不应感到不可理解而加以严厉斥责。父母可语气温和地跟他讲一讲简单的道理,不过有时可能也无效。若是宝宝在小伙伴玩耍中经常抢夺别人的玩具,可让他多和稍大些孩子们一起玩,让他学会收敛自己,假如宝宝的玩具经常被别人抢夺,则可让他与较小一些的孩子一起玩,以减少受侵犯的机会,这样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人也不要强迫宝宝将自己喜爱的玩具让给别人,这样做也不好。不仅不会让宝宝懂得礼让,而且会让宝宝误会大人也要抢夺他的玩具,从而护得更紧。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对“我”、“你”、“他”的概念便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自私”性就会明显好转,懂得在对别人的玩具感兴趣时只能通过借的方式来获得,也会把自己的玩具与小伙伴分享。

教育孩子关心集体

社会是一个集体,家庭也是一个集体,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长大后又生活在社会中,所以从小就应教育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的好坏,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影响极大。因此,每个集体都要创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育人环境。

家长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时应怎样去做呢?

教育孩子热爱集体要从小事做起。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都是热爱集体的表现。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事再大,在集体利益面前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在个人面前也是大事。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集体主义精神对一个人形成高尚情操起着极大的作用,它使孩子豁达开朗,从小有集体荣誉感,有责任心、义务感。这对克服“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等不良道德倾向,培养道德意志、习惯、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

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如:体育运动会、文艺会演、诗歌朗诵会等。家长主动了解活动要求,协助做些准备工作。活动后了解活动情况,听听孩子的反映,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巩固集体教育的效果。很多家长在这方面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如:带着孩子为灾区、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指导孩子背诵台词、帮助孩子制造演出道具、双休日带着孩子到花坛捡拾废弃物……这些行动无声地教育着孩子,对孩子自尊心和荣誉感都起着促进作用。

雷锋有句名言:“荣誉从集体来。”集体获得表彰奖励,每个成员都会感到光荣。因此,家长应支持孩子为集体贡献力量。孩子在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们的能力得到施展,他们的本领得到增长,他们的友谊得到发展。他们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会在挫折面前经受考验。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初的体验,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有的家长由于目光短浅,不愿让孩子当干部,怕影响学习成绩,不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结果孩子心中只有自己,脱离了集体便终日陷入苦闷孤独之中。

独生子女的弱点,如自私、高傲、孤独……必须在集体中纠正。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应加强孩子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要放手让孩子在集体中接受教育,让他们懂得个人的点滴进步和成长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父母、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小伙伴的帮助。当孩子受了委曲时,家长应理智对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家长切勿横加干涉。应让孩子明白,集体是他们生活的空间,只有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才会健康、顺利地生长,任何人的进步与成功都离不开集体。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

家中的溺爱。表现在过分地照顾孩子上,表现在不知怎样掌握爱的分寸上,表现在对孩子错误姑息迁就上,还表现在家庭诸多成员把孩子“捧为明珠”,把孩子放到了突出中心的地位上。

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历史特有的现象造就了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对独生子女教育是否得当,这要取决于父母对他的态度和教育、保育方法。如果从小就以他为中心,要什么给什么,一说就依,一哭就抱,在地上打滚就哄,这样过度的溺爱,使他从有自我意识起,所感受的都是顺着他,都在为他服务。这样容易养成他爱发脾气、骄傲、任性、不听管教等等不良性格,而且独立生活能力也差。

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孩子之间的互助、互让和分享要求的体验,也容易形成“独”;再者也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和关怀,易形成不知关心他人的不良性格。但是,一个三口之家还是一个小集体,家庭中如关系正常,互相关心、爱护、尊重体贴,并以此要求孩子,一样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

孩子2岁左右时应到托儿所过集体生活,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学会集体生活,并在其中充当角色。这样就可以避免独生子女的“独”了。

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做什么事情都涉及到恒心,没有坚强的性格也就无所谓什么恒心。坚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必须从幼儿期抓起,只要父母引导得法,坚强的性格就一定能够培养起来。

要探究孩子性格之所以会软弱的成因。克服性格软弱的缺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过分的关怀造成孩子的软弱

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妈妈上班时哭闹不止。原来,妈妈自己那种恋恋不舍、反复叮嘱和犹豫不定的言行,使孩子知道了“妈妈不忍离去。”

不适当暗示、恐吓造成孩子的软弱

孩子在雷电交加的晚上,正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床上,妈妈惊慌地把孩子抱在怀时,孩子从妈妈惊恐的动作和雷电的环境中学会了害怕闪电。

不适当的表扬造成孩子的软弱

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它起到心理强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使孩子的行为向不良发展,使之定型,久而久之,甚至影响终身。

要改变懦弱的性格,需要一番巨大的周折和刻苦的心理锻炼。培养软弱儿童的坚强勇气,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支持软弱孩子大胆地去做事

父母教育孩子,一是在孩子未成熟期加以保护,这种保护应随着孩子的发育成长越来越少。二是要促进孩子能够单独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促进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千万不要凡事包办,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依赖心理。

鼓励孩子大胆地说话

一些内向软弱的孩子不喜欢过多地说话,对这种孩子,父母应尽量少讲:“你必须这样或那样做”之类的话,而应多讲“你看怎样办?”“你的想法是什么?”之类的话,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应鼓励内向孩子与社会打交道

有些内向的孩子到3—4岁后,只习惯于同自己熟识的人呆在一起,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因此,父母在孩子小时就要培养他们处世的能力。

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发生过害怕的情绪。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怕情绪呢?美国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帮助孩子增强应付他所害怕的对像或环境的信心

儿童有害怕情绪时,父母不该嘲笑或处罚他们。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开灯睡觉,可在他床头上装一个灯的开关,让他掌握或明或暗的主动权,帮助孩子消除害怕。

说明理由

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知识,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如有孩子害怕蜜蜂,可耐心地向他解释蜜蜂是如何辛勤劳动、采花粉酿蜜的。只要你不惹它,它就不会蜇你。

榜样塑造法

实验说明,榜样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害怕心理。因为儿童总是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应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形象。

预防害怕的情绪发生

假如孩子第一次上学感到害怕,那么在开学前,应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学校,让他适应新的环境。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觉性。即能清晰地认识意志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二是果断性,即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适时而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三是坚持性,即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去完成意志行动;四是自制力,即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子女的意志:

第一,教育子女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具有强烈的上进心。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只有目的明确,才能自觉地坚持下去,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顽强斗争,表现出超凡的意志力,从根本上说是他们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家长培养子女的意志必须注意使孩子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奋斗,这往往是子女形成坚定意志的起点。童玲很小就受到家长的立志教育,她上小学后又常听到父母讲述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胜的事迹,8岁时就确立了做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的志向。此后,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花去两万多个小时练球,终于登上了第36届世乓赛女子单打冠军的领奖台。

第二,提供榜样材料,使子女从英雄模范事迹中受到启迪。英雄模范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士其不顾病痛的折磨,顽强地写料普读物。孩子们对英雄模范的意志行动往往感动不已,由衷地敬佩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行动中仿效学习。家长要搜集这些材料,特别是要多用与孩子同龄的优秀少年儿童的事迹教育子女,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努力。新近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边荣唐3岁就被狠心的爸爸抛弃,他刚上小学就要照顾患精神病的妈妈,独自支撑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把每月72元的生活费安排得恰到好处,而且功课门门优秀。他同现在许多被娇惯的独生子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在逆境中抗争进取的精神值得每个少年儿童学习。

第三,建立一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训练。为了使子女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家长应当通过建立作息制度、学习检查制度、生活卫生缺席等将社会对儿童少年成长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并监督孩子严格执行。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放行自流,甚至对其不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于不正确的行为给予庇护,就会助长孩子的固执,自私、骄横、粗暴等行为,妨碍良好意志的形成。必要时家长要对子女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孩子学习时要求他“独立思考、干净整齐、按时完成”;在晚上睡觉时要求他“一定要按时上床”,在体育比赛时要求他“作风严谨、有备而去、奋力拼搏”等。

第四,通过克服困难的实际活动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国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日本不少家长支持子女到环境恶劣的“无人岛”去体验生活。这是因为艰苦的生活会迫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去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壮大了胆量,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斗志,并且丢掉骄娇之气和懒惰等坏习惯。家长平时要注意创造机会,使孩子通过克服困难的实践提高意志力。叶挺将军的儿子从小在妈妈身边,对大人的依赖性很强。有一次学校组织初中学生去野营,叶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特意到学校为九岁的儿子参加野营求情,后来儿子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到外面野营,学会了洗菜、架帐篷,独立处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第五,培养子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意志行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我们所说的意志行动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行动,而非危害社会的鲁莽行为。儿童少年能否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当即立断而不流于轻率,在执行过程中能否坚持到底而不流于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主客观情况能否进行正确而周密的分析,对行动目的、途径、方法和结局有无明确的认识。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能什么事情都随大流。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相当严重,如办事托关系、一切向钱看,这对孩子们的心灵都有腐蚀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各种丑恶现象。

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

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服输精神,多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无疑是一本万利的事。

上海的杨俊先生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他与孩子对弈时就从不给孩子让棋。

杨俊是个高位截瘫病人,拿近300元病假工资,妻子刘月琴所在工厂的经济效益也不好。多年来因家庭经济不宽裕,孩子一直没有玩具。从小到大惟一的玩具是孩子7岁时姑父花6元钱给他买的一支冲锋枪。不过棋却很多,各样的棋子只要你报得出名称家里都有。

杨俊因为自己寸步难行,天天坐在家里,所以就常常和孩子对弈。下棋时杨俊既不给孩子让棋,也不准他悔棋。有时孩子连着输棋,哇哇大哭,他也不让。

杨俊不是心理学家,但他的教育方法却富有启迪意义。因为依照规则决定胜负的游戏,不仅是快乐的娱乐方法,也是管教孩子学习人生的有效手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家里,父母亲可以让你,但在社会上,别人不一定让你。困难更不让你。再说人的一生,无法重来的事情也实在很多。

所以,下棋时不让棋、不准悔棋的做法,可以培养孩子不服输的意志和遇事更加深思熟虑的习惯。虽然是游戏,却也在学习人生。也正是这个物质贫乏的家庭。由于管教孩子的方法得当,培养出了一个身心两健的孩子。17岁的杨晏杰,从小品学兼优。小学5个年级10个学期,其中9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一;目前已获得上海市十佳礼仪少年、上海市“金爱心”学生、1995年“天原”杯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第一名等多种奖励和称号。杨晏杰说,虽然他现在下棋时早已能战胜父亲,但他最大的人生收获就是父亲教会他“不服输”的精神,所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怕,都愿意去克服。

的确,爱心可以造就未来,爱心也可以葬送未来,为了孩子,年轻的父母必须像杨俊那样,从小就给予他们体验挫折和困难的机会,进而使他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树立起竞争的意识。这样,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财富和智慧。

帮助孩子直面现实

世界是现实的,所以也只有现实地认识它才能了解和适应并最终改变它。许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因而没能教会孩子这方面的情商技能,甚至反而教得孩子不能面对现实。我们总想使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然而这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逃避心理。面对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不管面不面对痛苦,都要帮助孩子正视现实。当我们向孩子们解释事实、教他们处理问题时,他们就已明白一点:父母有能力来面对和应付哪怕是最困难的处境。这等于无声地告诉他们:你也能做到。

比如,儿童精神病专家理查·加德纳的《孩子如何面对父母离婚》是关于儿童自我帮助问题的最佳图书。他这么写道:“孩子们必须依靠自己来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为父母总是要为他们着想的。”最近的研究证明,他是完全正确的。

朱迪·瓦勒斯坦对6个家庭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这些家庭共有31名子女,父母均已离异。她发现,许多父母都在自我欺骗,认为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只不过是暂时的,一两年后影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然而他们彻底错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即使在父母离婚之初,看不出孩子有什么严重问题,却不能避免导致他们成人后的精神创伤,瓦勒斯坦把这称之为“休眠效应”。

根据瓦勒斯坦的研究,孩子的许多问题都产生于“负担过重综合症”。父母离婚时,一般无法区分自己和孩子的需要。他们就算已意识到与孩子关系疏远了,而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却仍然很少,对孩子管教不严,对他们的感觉也不敏感。瓦勒斯坦在进行研究的第10个年头,经过调查发现,25%的母亲和20%的父亲在离婚10年内没有在一起,对孩子的照顾也是越来越少。15%家庭的子女被诊断患有“负担过重综合症”,原因仅是父母不能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甚或不能照顾好他们自己。这些孩子注定有可能患上严重的精神问题,这无疑反映出父母的不称职。

理查·加德纳在书中告诉小读者,尽管大多数父母在离婚时,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并想尽力不伤害孩子,但实际上却说了些或做了些对孩子不利的事情。这只不过说明父母们在这方面失败了。孩子们必须明白这一点,从而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定。比如,马丁内斯夫妇和学校顾问商量,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把离婚的事情告诉6岁的女儿丽娜。他们都很爱孩子,因而不想因说错话或做错事而伤害她。学校顾问推荐了几本书,并对夫妇俩保证,如果他们尽可能地为孩子着想,孩子是不会有事的。然而两个星期后,事情开始恶化了,夫妇俩在学校停车场大吵起来,马丁内斯先生把正哭着的丽娜从妻子的汽车里拉了出来。他们曾深夜给丽娜的老师打电话,且每次造访学校都威胁说不再送丽娜回来。然而每次事情发生后。夫妇俩都去找学校顾问,都能表现出理智,也都表现出十分关心女儿。当顾问觉得最好还是和丽娜谈谈时,丽娜很不情愿地来了,只说了一句:“我想都不愿意想这个问题。”便再也不吱声了。加德纳还提到一种情况,有的父母甚至令孩子迷惑不解,不知道他们究竟爱不爱自己。他认为,父母们是想爱孩子的,但仅仅停留在嘴上,行动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这么说道,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爱孩子的,但是有些不怎么爱或根本不爱孩子的父母,也会把爱挂在嘴上,这就让孩子感到迷惑。因此,不能根据言词来判定一个人是否真爱他的孩子。

据调查表明,大多数父亲都喜爱自己的孩子,并愿意与孩子呆在一起,对自己的离开充满了无奈之情。然而也有一些父亲是因为不太爱或根本不爱孩子才离开家的。

有的父亲不爱孩子,母亲也知道这一点,但却对孩子说,父亲很爱她们。因为母亲确实认为这么做对孩子有利。

加德纳认为,孩子们只要观察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所做所为,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口头表态,就能弄清父母是否真爱他们。具体做法是:

看看父母是否真想和自己在一起。有时父母不能与自己在一起时,是有正当理由的,但他们应该让你知道,他们正在尽力而为。

当你遇到困难时,看看父母是否愿意丢下自己的事情帮助你;当你病了或受伤时,父母是否非常关心和照顾你。

看看父母是否为你的每一个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热爱孩子的父母会为孩子感到骄傲,并且爱向外人叙说孩子的成绩。

看父母对你非常生气时,是如何表现的。天下父母难免在某些时间对孩子非常生气,但如果他们经常甚至动辄对你发脾气,那么他们也许不是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爱你的。

看看父母是否亲热拥抱你。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与父母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每个孩子都需要在某些时候被抱抱或亲亲,并且这也是父母的空闲工作。加德纳认为,孩子的判断有可能会错,但尽管如此,孩子们必须学会现实地判断形势,并以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行事。如果父母总是遮遮掩掩,或干脆不诚实,那么孩子们就不能学会这种能力。他警告父母:不要掩盖自己的感情;不要掩盖自己的错误;不要害怕告诉孩子真相。

坚强意志的磨炼

意志及其重要意义

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主动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是意识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支配人的行动的主要心理活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和支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二是抑制。前者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达到目的所必须的行动,后者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标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

意志是控制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尤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可缺少。具体地说,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儿童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孩于提高时间利用率 孩子学习、做事往往会遇到干扰,有了良好的意识品质,就能排除内外不利因素的于扰,积极、有效地利用时间,执行先前计划了的事情,克服诸如懒散等坏习惯和消极情绪,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和做事。而意志薄弱的人,则往往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得过且过,放任自流,使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良好的意志品质能保证学习和活动的一贯性 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要想取得一点成就,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做得比别人好一点,就必须不懈地努力。具有坚定意志的人能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而意志薄弱者往往朝秦暮楚、容易动摇,没有坚持性,半途而废,这样也就难以获得成功。

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具有自觉性的孩子,能深刻认识自己学习和活动的目的,主动去做,不必别人督促。相反,意志薄弱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学习和活动目的不甚明白,常常需要别人的督促才会行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这样的孩子什么都难做好。意志培养的基本措施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觉性。即能清晰地认识意志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二是果断性,即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适时而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三是坚持性,即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去完成意志行动;四是自制力,即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子女的意志:

教育子女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具有强烈的上进心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只有目的明确,才能自觉地坚持下去,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顽强斗争,表现出超凡的意志力,从根本上说是他们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家长培养子女的意志必须注意使孩子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奋斗,这往往是子女形成坚定意志的起点。

提供榜样材料,使子女从英雄模范事迹中受到启迪 英雄模范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士其不顾病痛的折磨,顽强地写科普读物。孩子们对英雄模范的意志行动往往感动不己,由衷地敬佩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行动中仿效学习。家长要搜集这些材料,特别是要多用与孩子同龄的优秀少年儿童的事迹教育子女,使孩子看到自已的不足而发奋努力。优秀少年在逆境中抗争进取的精神值得每个孩子学习。

建立一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训练 为了使子女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家长应当通过建立作息制度、学习检查制度、生活卫生制度等将社会对儿童少年成长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并监督孩子严格执行。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放任自流,甚至对其不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于不正确的行为给予庇护,就会助长孩子的固执,自私、骄横、粗暴等行为,妨碍良好意志的形成。必要时家长要对子女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孩子学习时要求他“独立思考、干净整齐、按时完成”;在晚上睡觉时要求他“一定要按时上床”,在体育比赛时要求他“作风严谨、有备而去、奋力拼搏”等。

通过克服困难的实际活动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我国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日本不少家长支持子女到环境恶劣的“无人岛”去体验生活。这是因为艰苦的生活会迫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去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壮大了胆量,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斗志,并且丢掉骄娇之气和懒惰等坏习惯。家长平时要注意创造机会,使孩子通过克服困难的实践提高意志力,有利于独立处事的能力提高。

培养子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意志行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意志行动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行动,而非危害社会的鲁莽行为。少年儿童能否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当即立断而不流于轻率,在执行过程中能否坚持到底而不流于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主客观情况能否进行正确而周密的分析,对行动目的、途径、方法和结局有无明确的认识。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能什么事情都随大流。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相当严重,如办事托关系、一切向钱看,这对孩子们的心灵都有腐蚀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各种丑恶现象。挫折心理及其引导

人的意志行为不可能全都达到目的。有的时候,由于某种内部困难或者外部困难,意志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就是遇到了挫折。人们对于挫折的反应有很大差异。这些反应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积极的反应方式 如升华、增强努力。改变策略考虑再作尝试、在其他方面寻求补偿等。

妥协的反应方式 如自我安慰、自我修饰、推倭责任等等。

消极的反应方式 如攻击别人以泄怒气、固执、倒退、厌世等等。显然,第一种方式最好,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是要不得的。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抗挫折心理,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使孩子认识到挫折是难以避免的 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社会生活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无论在哪个社会社区里生活,个人的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所谓“心想事成”、“马到成功”、“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实际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有某方面目标不能实现,总有事情办不成功,总有天灾或人祸,因此总要遭遇这样那样的挫折,只是由于挫折轻重程度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而已。对此,必须有心理准备和承受力。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影响人对挫折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一个人发觉自己遇到挫折时,往往就会开始思考自己不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一般说来人们用来解释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和努力程度。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当他面临失败时,往往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受挫折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和难度太大,而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和运气不佳,因此他乐意再下一番工夫,再进行一次尝试,而不是简单放弃。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当他面对失败时,往往认为这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和任务难度太大,自己无能为力,只好放弃。

培养孩子的自爱心 自爱是对自己以往成绩的肯定。对自己目前状况的珍惜和对自己未来的无限希望。自爱是自信的升华,是不屈服的源泉。但是过分自爱也有可能导致自我欣赏。自我封闭,因此家长要予以指导。有位家长专门买了一个大盒子,把孩子以往的奖状、奖品一个不差地放了进去,每隔半年时间让孩子拿出来,并与孩子一道欣赏。家长还利用这个机会告诫孩子有能力完成任何难题,应该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总是心存感激,力量倍增。

培养孩子的耐受力 耐受力的主要成份是坚强意志。意志坚强的人对挫折有着很高的承受能力,他们能够经受失败的打击,能把挫折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社会中有许多身处逆境但仍通过奋斗实现自己夙愿的人。挫折对一个人来讲,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要看如何对待。

培养孩子面对现实的勇气

面对现实需要一定的勇气,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做到诚实可信,所以,父母就要狠下心肠把孩子放入社会让他们独立经受一些必要的考验,这对他们只有好处,不能总让他们呆在温室里,如果这么做,实际上是害了他们。要想让孩子能现实地思考,让他们诚实正直,惟一的办法便是花时间与他们交谈,有些父母们即使花时间和孩子交谈,那时间也是越来越短。晚饭时要看电视,开车时要听广播,或让孩子们“有事可做”。1982年,木偶剧作者莎丽·刘易斯写出了《一分钟睡前故事》,紧接着又写了许多“一分钟”小书,《一分钟圣经故事》《一分钟恐惧故事》等,她认为,自己的这些小书颇能为终日忙碌的父母找到一种妙方。而它们的流行确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以上看法。

帮助父母们快速处理某些事,并非孩子们所真正喜欢的。培养情商和智商俱佳的孩子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你的时间。如果考虑到讲故事对培养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刘易斯夫人的观点便更加使人不能苟同。数十年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认为讲或读故事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正面作用,尤其在教育孩子如何现实地思考方面,作用更大。孩子们能从故事中学到人们是如何现实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的。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故事对我们的行为能够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它们甚至能塑造我们的文化,《圣经)中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宗教的基本原则,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寓言故事形成我们的价值观,而自己民族、文化、家族历史的故事更是构成了你对自己、同胞和他人的了解。

由于孩子对故事有着异乎寻常的偏爱,并且爱拿故事中的主人公与自己比较,所以使得故事成为影响孩子思维的最好方式之一。

心理学家小约瑟夫·斯特莱洪在《有能力的孩子》一书中,建议父母们针对孩子的兴趣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编些有益的故事,主人公和孩子有共同特点,在故事中能现实地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感情,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主人公表现出了独特的心理技能,或许会受到外界的奖赏,或许不会,但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就是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

有些父母是天生的讲故事能手,一旦掌握了讲故事的原则,能随时随地编出有益的故事。但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要把故事提前写出来,然后读给孩子们听。编故事时,应该吸收孩子喜欢的图书中的格式和语言。对较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你还可以画些漫画,创作电脑动画,或拍些照片来为故事做插图,孩子们会很高兴参与进来。

故事主题可以与孩子可能正面临的问题类似,但不能完全相同。如果你用孩子的名字和实际情形编故事,那么他就会变得非常烦躁忧虑,尤其是当他正面临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时,更是如此。他会显得烦躁不安,对故事失去兴趣甚至厌恶。这样,就会使你们俩都觉得沮丧。

相反,如果故事主人公与孩子相像,对孩子也就起到了隐喻的作用。主公可以是别的孩子,或是只动物、太空来的生物等,只要是孩子知道的就行。

故事里最好包括孩子习惯的东西。下面便是一些例子,都是针对孩子们比较普遍遇到的问题而写出来的。这是写给6岁的安妮的一则故事:

巴里的隔壁住着一只小狗,一天到晚总是叫个不停。巴里听说这只狗咬过几个孩子,有一次甚至想吃一个婴儿。于是,巴里找来一本专门写狗的书,了解狗的知识。有一天,他看到这只小狗正和主人散步呢,使勇敢地上前拍了拍小狗。从主人那儿,巴里明白了狗为什么大叫,除此之外,巴里还知道了,当碰到狗骚扰时该做些什么。

当一场飓风严重地毁坏了格尔的家,他们不得不搬家时,下面的故事给这位4岁男孩带来一些安慰。

罗弗是一只小狗,居住在佛罗里达州南部,那儿时常会遭到飓风侵袭。有一次,罗弗的小窝也被飓风吹跑了,他不得不住到避难所里。在这里,罗弗遇到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小狗,他总是喜欢和其他小狗共同啃骨头,在操场上奔跑玩耍。几个星期以后,罗弗的主人搬进了新家,有了个新狗舍。罗弗真不愿意离开避难所的朋友们,但想到到了新家以后还能交上新朋友,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斯恃基尼刚刚9岁,她的父母正准备离婚,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下面的故事就是专门为她写的。它说明故事应该编得微妙含蓄,要离开孩子的切实经历,否则就会引起孩子更多的忧虑。

戴安娜住在偏远的乡村,那儿的粉红人和绿色人经常发生战争。戴安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妈妈是粉红人,爸爸却是绿色人。(她本人当然一半是粉红人,一半是绿色人)戴安娜无法改变自己的和父母的颜色,更是无法停止战争。但是她找到了对付办法,并使自己的心情永远处于平静的状态。

下面是写给娜塔莉娅的故事,她1岁比较胖,经常遭到同伴们的嘲笑。

海伦·凯勒、斯蒂夫·旺德和雷·查尔斯都要去纽约,他们在一个汽车站相遇了。三人聊了起来,讨论一旦瞎了或与别人不一样时会怎么样。他们相互谈到了过去的不幸,介绍自己是如何闯过难关的。他们谈得如此专心热烈以致错过了一班汽车。当下一班汽车靠站时,他们一齐高兴地登了上去,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把对方当成朋友了。

讲故事的办法主要用在3~10岁的孩子身上,这时的他们喜欢听人讲或读故事。父母们在编写和阅读故事时,应该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如何创造呢?斯特莱洪是这样建议的。

选择孩子不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时间;

选择孩子兴趣范围内的故事;

充满戏剧色彩、热情洋溢地朗读故事;

阅读时应不时与孩子进行眼光接触;鼓励孩子打断你,进行评论或提问;

让这段时间使你们双方都感到满足,而不能当成任务完成;

让孩子设想故事的结局,以帮助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你自己编的故事对孩子是最有效的。如果你不喜欢自己去编,那么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读本,涉及恐惧、离婚、父母一方生病等等,内容广泛全面,对孩子很有用。学校和图书馆都有这方面的书籍,父母们可以去借。需要牢记的情商要点:

现实地思考是自我欺骗的对立面;

正面故事是培养孩子现实地思考能力的最好方式,不管是你自己编的,还是读现成的;

如果你能现实地思考自己的问题,那么你的孩子也绝对能学会这种本领。不要向孩子隐瞒真相,即使那是极端令人痛苦的事情。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随时随地都处于被照顾的地位。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关心、照顾别人,甚至他们很少想到别人,除非他们需要别人帮助。这一切看起来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然而,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它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不利于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与人共处,它会妨碍一个人学习、事业上的成功。

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也许尚无明确的认识,不懂得它的社会意义。可是他们都极富同情心,这是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精神的基础。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可从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入手。例如,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先去问问生病的奶奶好些了吗?妈妈下班回来,爸爸让孩子去问问妈妈累吗?爸爸出门办事,妈妈让孩子去代说一句“路上骑车要小心”。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要从小事做起。例如,妈妈蹲着洗菜,爸爸就可以启发孩子注意到,并让他送去小板凳;奶奶生病卧床,妈妈让孩子给递水、送药。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手中的报纸或其他较小的东西掉在地上,让孩子帮助拾起。

教孩子乐于助人,还要注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由感情冲动所引起,而且行为过程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那么,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从启发他的感情入手,例如“你看那位老爷爷弯腰多吃力呀!赶快帮助他把报纸捡起来吧!”这比“你应该帮助老人”的效果好得多。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还有赖于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常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因此,家庭成员间互相关心,邻里间的互相帮助等,能直接地教育孩子。

培养孩子的“吃亏”精神

“小气”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及早防止与纠正孩子的“小气”行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小气”的儿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与学习用具等不愿借别人用”的最直接特点外,且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自我牺牲小,贡献精神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同情心;了解能力较差;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做事比较犹豫,多数缺乏果断性。那么怎样培养孩子遇事不怕“吃亏”的精神呢?

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

寻找榜样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共事的榜样让孩子多与这类儿童或成人交往,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学着别人的样子慷慨待人。也可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

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练习。如把糖果分给家长,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等。

鼓励孩子帮助困难者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群,父母应时常带领孩子去捐钱捐物,献出自己的爱心。如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需钱治病的人们等。让孩子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他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输出、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注意问题

不要溺爱孩子

溺爱是爱的一种方式,但溺爱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此溺爱是要不得的。

如果你问一对中国父母:“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十有八九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还不是为了孩子!”

若你继续追问:“你们为什么为孩子而活着?”

他们会说:“因为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全部的希望啊。”

的确,中国的父母差不多大半生都在为孩子忙乎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到上学、工作,到结婚成家,到生儿育女,全过程恨不能全承包。这虽不是制度,却是一种风尚,一种沉淀千年的传统。直到“小太阳”、“小皇帝”、“小公主”大面积涌现且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时,才发现,这种爱,除了表达父母的慈心善意之外,实在没有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有益的因素和养料。

实例之一:

春城昆明,一家庭,儿子从出生之日起,便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夫妇俩人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恨不得孩子要月亮,他们就上天去摘,孩子幼小的心灵便滋长了不尽的需求欲,终于有一天,“败家子”再一次将家中电脑上的主机板拆下来卖了。母亲终于忍无可忍,痛心疾首地数落儿子的种种劣迹。儿子听了,心头恶火猛窜,刹那间,他举起一把斧头向着亲生母亲狠命砍去。那颗曾用爱浸泡过他的头颅顿时耷拉下去。他又很快找来一根绳子套在母亲的脖子上,拼命勒着。母亲用最后一丝力气呼救,丧心病狂的儿子竟而紧缠三圈,并狠狠地打一个死结。然后将尸体翻过去,使她脸贴地面,“我再不愿看你了……”

实例之二:

与上面这个结局不同,辽宁披露一起母亲手刃亲生子的悲剧。“剧情”之惨,令人感叹。

十多年没吃过一顿好饭菜,没穿过一套好衣服的母亲,却尽其所能地宠着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儿子对母亲就只有一个需求:“给钱!”

有一天,儿子对母亲说:“我都18岁了,就因为没有钱,才娶不上媳妇。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卖房!”“那咱上哪儿住?”“这招不行,你就嫁人。再不,卖身挣钱!”“儿呀……”母亲泪若断珠,儿子抽出一把刀:“你自杀算了!”“儿呀,千万别这样。要啥,妈答应。”母亲“扑通”一声跪倒在儿子面前。“那好,你给我写张欠条,欠我一万元。”儿子还限定母亲:两月还清。

母亲痛苦不堪地在街上走着。“得让儿子死。”她下定了决心。

当儿子再一次挥拳而来时,母亲猛地抽出身上携带的匕首,照着儿子的前胸就是一刀。接着,又扑上去,—刀接一刀,连补八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