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好命就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22:43:17

点击下载

作者:倪诚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脾好命就好

脾好命就好试读:

前言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如果不吃饭,人的生命就不可能得到维持,而饮食要真正成为生命的源泉,必须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靠的是脾胃,所以中医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脾胃的功能非常强大,尤其是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使气血源源不断地化生,并保障人体各组织器官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足够的能量供给,故脾胃有“后天之本”的说法。

相对于“先天之本”的肾来说,脾胃更易受到伤害。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过度等都会使“后天”有所损伤和不足。所以修补 “后天”,培养“后天”,健全脾胃,保养正气,应是养生之本。事实上,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补。如果一个人先天不足、身体素质差,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补转弱为强。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过:“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确实,大凡那些长寿的人,养生方法虽有所差异,但“吃得下,解得出”一定是共同点,他们无不是脾胃健运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补“后天”,健运脾胃,从而让自己健康长寿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大家的。

那些健脾养脾的食物,为你的消化增加了动力;

那些养护脾脏的穴位,为你消除了脾病的烦恼;

那些养肉健脾的运动,让你吃得香,步伐矫健;

那些健脾胃的中成药,让脾变得好,正常工作。

相信有了本书,你终究能学会保养“后天之本”的方法和措施,这也是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第1章 脾是“后天之本”,养生先养脾

中医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是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的说法。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强盛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培土固本,健全脾胃,保养正气,应是养生之本。

脾有三大功能

中医认为,脾为五脏之一,与胃同受水谷,输布精微,为生命动力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有三大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和主统血。脾主运化

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运化水谷,指脾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水谷精微),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若脾运化水谷的功能不好,则消化、吸收和转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失常,会引起食少、腹胀、纳呆、消瘦等症状。脾运化水液,指脾将吸收的多余水分,及时地转输到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则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产生湿、痰等,甚至导致水肿。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指脾把吸收的营养物质(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头目,生成气血,滋养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脏器才不致下垂。若脾气不能升清,则会出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腹胀、泄泻等症状;若脾气下陷,则可见久泻脱肛,甚至内脏下垂。脾主统血

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人体血液在经脉之中流动,怎样才能防止它跑出来而导致出血?靠的是脾统血的功能。若脾失健运,气虚不能摄血,则会出现皮下出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健脾运化在于甘中医认为,甘属土味,与脾相配。在水谷精微之中,脾最喜欢甘味。因为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作用,有帮助脾的运化作用。如红枣糯米粥可以健脾胃,利水湿;山药白糖饮可以润肺补脾,益肾固肠。但须注意的是,食用甘味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味过于甘,一方面滞缓上焦,所以心气喘满;另一方面,甘从土化,土盛则水病,所以颜面发黑,肾气失去平衡,同时会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脾在人体的位置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与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等器官相邻。脾脏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长10~12厘米,宽6~8厘米,厚3~4厘米,重110~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

脾喜燥恶湿

脾主运化,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痰饮水湿内生,中医称之为“脾生湿”。简单来说,五行中脾属土,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影响脾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脾欲求干燥清爽,即所谓“脾喜燥恶湿”。湿邪重浊黏腻不易除

在致病的风寒湿暑燥火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黄帝内经》曾记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是因为湿邪具有重浊黏腻的特点,重浊即沉重之意,一般来说,人体感受了湿邪,常会出现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黏腻指秽浊不清、黏滞不爽、湿气重的人,会出现大便溏稀、小便浑浊。所以,脾湿重的人,常会出现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身体困重、神疲力乏、昏昏欲睡、腹泻、小便浑浊等症状,女性还会出现白带增多。另外,此类人群舌苔均较厚而黏腻。脾湿怎么调理

注意开窗通风,晒被褥,避免室内太潮。

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腻、少饮酒。

每天用艾条熏足三里穴,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20~30分钟。天热吃点辣祛湿气夏季酷暑难耐,人们喜吃寒凉的食物,而吃多了易伤脾胃,如果搭配一点儿辣椒,则可以起到寒热平衡的作用。另外,夏天吃辣还能给身体“除湿”。四川、湖南、广西、贵州人为什么爱吃辣,因为那些地方气候潮湿,而辣椒能把体内多余的湿气驱除出去。

脾主四肢肌肉

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精微不能布散周身,则形体消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故《张氏医通》中说:“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太平圣惠方》亦阐释了脾虚,气血化生乏源的生理、病理特点:“脾胃者,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营卫通畅,润养身形,荣于肌肉也,若脏腑不足,脾胃虚伤,不能饮食,则令气血减少,肌体羸瘦也。”脾不好,肌肉软弱无力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依靠脾化生水谷精气的充养,才能使肌肉丰满、发达、健壮。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必致肌肉瘦削,甚至萎缩无力。故临床治疗痿证,以补益脾胃为重要原则。

脾不好,人为什么会消瘦呢?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因为肌肉和四肢的营养物质都需要脾来输送。若脾气健旺,输送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反之,若脾失健运,营养缺乏,则可导致四肢倦怠无力,甚至肌肉萎软。久坐不忘健脾《黄帝内经》说过“久坐伤肉”,“肉”指的就是肌肉,而脾主管肌肉,所以久坐使气机郁滞,主要影响脾的功能。

伤肉劳脾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腰酸背痛,还埋下了许多疾病隐患,如引发颈椎或腰椎退行性改变、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痔疮、引发静脉曲张等。所谓“动则不衰”,养肉健脾需要多动。建议久坐族每隔一小时就站起来伸伸懒腰、做做扩胸等伸展运动。另外,药膳也是最安全、最温和的养脾妙方,用山药、莲子、大枣、薏苡仁加上大米或小米煮成一锅八宝粥效果很好。肌肉酸痛,吃点生姜

生姜一直被人们当作治疗感冒和胃肠不适的家庭良药。不过,生姜还有一新用处,那就是能减轻肌肉酸痛,并有效减轻关节炎的疼痛。因为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所以,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的人,不妨含两片姜或冲杯姜糖水来缓解疼痛。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生命之“根”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本。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均依靠气血的供应,而脾胃乃“气血阴阳之根蒂”,产生气血之源泉。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提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健运脾胃养生之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著名医家张景岳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强盛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探究人体衰老的原因,确实与脾胃虚衰有关。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阳明脉即胃经、大肠经,因脾胃能化生气血,故为多气多血之经,但人到35岁左右,胃经衰弱,则衰老开始显现。现代医学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蛋白质虽由人体自身合成,但其原料来源全赖胃肠道的功能,即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脾胃是身体的轴心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脾胃之所以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脾胃出现了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盈,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属土,有脾土之称,它们就是人体内的土地,是人的后天之本。你想想,土地孕育万物,供应人类,离开了它,人类便无法生存,同样的,脾胃没养好,人就失去了健康和长寿的物质基础。修补“后天”是养生之本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饭要发挥作用,中医认为,靠的是脾。脾和胃虽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而脾是一家物流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运至全身。由此可见,脾胃在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脾胃是水谷之海,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中枢,故有“后天之本”的说法。修补“后天”,健全脾胃,充养气血,应是养生之本。

脾气虚,五脏皆气虚

脾胃居中(中气指中焦脾胃之气),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清·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辩》中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五脏之间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脾病可波及其他各脏。因此,脾气虚则心、肺、肝、肾之气皆虚;反之,心、肺、肝、肾各脏气虚也可致脾气虚。致心气不足

心火生脾土,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如果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心血衰少,血不充心,血为气之母,心气也随之不足,可引发心脏病。致肺气虚衰

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二者在气的生成特别是在宗气的生成过程中相互协调,缺一不可。宗气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合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而成。致肝气不足

肝主疏泄。肝与脾在气机的升降中起协调作用,脾胃之气充实,则肝健运得行,气机升降有节。致肾气衰微

脾之健运与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而肾的精气强弱,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脚冰凉。

脾胃虚损,百病由生

研读《灵枢·百病始生》《金匮要略》《脾胃论》,深刻认识到:疾病发生,正虚为本;脾胃虚损,百病由生;治疗疾病,扶正固本,注重脾胃为先。那么,脾胃虚损,究竟会造成哪些病呢?造成消化系统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消化不良。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

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指结肠、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大肠,但与肺、脾、胃、肝、肾的关系密切。

慢性胃炎。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畅等有关,其病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脾胃气虚等。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中医认为,本病由于调养不当、内伤情志、外感六淫等原因,导致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肝脾不和,脾胃运化无权,升降失调,湿浊阻滞,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失司而发病。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等致脾胃损伤,湿热内生,蕴结于肠腑,而致反复发作。造成代谢性疾病

肥胖症。过食肥甘,长期饮食不节,一方面可致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堆积成为膏脂形成肥胖;另一方面可损伤脾胃,导致体内水湿运化不出去,聚集成痰湿,使人体臃肿肥胖。

糖尿病。脾虚失健是发病基础,血瘀、湿浊、阴虚等是发病过程中的标象。治疗本病应首先从肝、脾、肾三脏出发。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要想健美,把脾养好最靠谱

皮肤不紧致、胸部不坚挺、嘴唇不红润,到底是什么令你的美丽大打折扣?其实这是你的脾在闹别扭了。脾主肌肉、脾统血,可不仅仅关系胖瘦,更关系到“面子”问题,爱美的人要格外关注脾的健康。养好脾气,才能健美

脾气足肌肉丰满:“脾主肌肉”,脾气足,人体气血通畅,故肌肉丰满而富有弹性。而脾气虚者,面部肌肉呆板,全身肌肉酸懒乏力。

脾气足脸不臃肿:女性面部白里透红的胖可谓是富贵之美,其他多为虚胖。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职,易导致水肿。

脾气足皮下无瘀癍:脾统血,脾气虚而无力统血则“血不循经”,皮下出血形成瘀癍。

脾气足精神爽快:脾气足者气血贯通,气色好,精神爽快;脾气虚则精神不振。脾气不健运者,可服用红枣茯苓粥。其做法是: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将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即成。可滋润皮肤,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起到健脾养颜作用。防止胸部下垂,脾脏也要负责

中医认为,乳房所处位置为胃经所经之处,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虚弱,则气血化生乏源,乳房失去濡养,就会下垂。

一般因气血不足造成胸部下垂的女性,还会出现经期推后、经量稀少等现象。这时如果能够及时调理脾胃,保持气血畅通、气血充足,可以有效地避免乳房下垂。

要使气血充足、乳房健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按摩加食疗。

按摩上,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也可用大小鱼际在胸廓各部及颈根、肩部做旋转按摩,然后重点点压膻中、乳根这两个穴位。点压时先旋揉后点压,在各个穴位处点压10秒钟,反复2~3次,最后再以揉捏法按摩一遍。

食疗上,建议女性每天喝一杯豆浆,或者吃一块豆腐。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能使女性胸部更丰满。另外,还可以常喝木瓜红枣莲子汤、核桃松仁小米粥,既养脾胃,又补气血,可以起到一定的丰乳作用。

延缓衰老,得从健脾开始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长寿。以色列一项针对1258名70~82岁老年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排除老人人口学特征、身体活动量、营养等影响因素后,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延缓衰老以50岁为界

提出了延缓衰老,应以50岁为年龄界限,70、80、90、100岁为轴线。衰老延缓的标准是:70岁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健步徐行,谈吐自如,情绪乐观,兴趣横生,视力不减,鹤发童颜;80岁可以工作;90岁可以看书;100岁与顽童游戏,无疾患于身。脾虚阻络、肌肉萎缩为表现人老消化不好,饮食须注意

脾虚阻络是衰老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虚所造成的湿、痰都会堵塞经络,经络堵塞是造成人衰老的主要原因。脾主肌肉,老年病人极易肌肉萎缩。因此,老年人可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来疏通气血,强身健体。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散步、慢跑、跳舞、平地骑车、打羽毛球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宜在黄昏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注意每日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运动;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运动时要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发生骨折等意外事故。另外,还可通过按摩来疏通经络,如有规律地按摩腹部,可增加胃肠蠕动,有助消化,缓解便秘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步入老年,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往往不好,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尤其要注意。

宜少食多餐。若多食少餐,将会引起饮食积滞不化,应经常保持似饥似饱的状态。

饮食摄入应注意三高一低四少,即高植物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脂肪、少油、少盐、少糖、少辛辣调味品。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果牙齿不好,咀嚼能力差,可适当喝些蔬果汁。每日摄入水量保持1500~2000毫升。进食应细嚼慢咽,食物要烧熟煮透。

忌食烟、酒、油煎、烧焦、腌制、发霉、坚硬等食品。

爱操心的现代人为何多得脾胃病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思伤脾。中医在谈意志的时候认为,意是脾的神明,所以说脾在志为思。如果思虑过度,操多了心,就会损伤脾气,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以致出现食不知味,或不思饮食,人就会消瘦。思虑过多会伤脾《黄帝内经》中有“思伤脾”的记载。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容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思虑过度不但伤脾,还会导致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

现代医学还认为,过思会引起肠胃的神经症、消化不良症,甚至引起胃溃疡。从中医观点来说,由于脾运化不好,容易引起气结,导致腹部胀满,从而出现气血不足、四肢乏力的症状,形成气郁,并进一步发展为血瘀、痰瘀。还会引起女性月经提前、延后,甚至闭经。易得脾胃病的人群

有些人在思考问题或专注做事时,就忘记了吃饭或者简单凑合一下。偶尔一两次也许并无大碍,长此以往,就有健康之忧。如孔子之“三月不知肉味”,并非指他光不知“肉”味,其实也一定是不知“饭”味和“菜”味。久之则口中乏味,身体不适,这些都是“思伤脾”的具体体现。

还有,经常用脑的同志,他的脾胃功能都不怎么好,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完饭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往胃上走,帮助胃消化去了。如果这时候你的气血往脑子上去了,不往胃上走,那么天长日久,脾胃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了。

比如说有很多司机,特别是开长途的司机,他们中许多人都有胃病,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职业习惯,只要他往车上一坐,他就要集中注意力开车,那血自然就往脑袋上走,你想想,他的血老往上走,而吃进的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那么时间长了体内的病就钻出来了,最典型的就是什么胃溃疡、胃下垂之类的疾病。所以中医说思和脾胃之间的关系是忧思伤脾,思则气结,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思虑不能太过。即使思考,也要注意饮食营养和调节情绪,尤其不要“废寝忘食”,否则,失去了健康得不偿失。

心情不好没胃口,很伤脾胃

好的胃口、好的心情常让人觉得生活很幸福,而好胃口、好心情之间又存在些许联系。比如胃口总不好,就会影响到平时的心情;而心情愉快,通常也会胃口较好。为何心情不好没胃口

胃口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有时明明对着一桌平时喜欢的菜,就是吃不下去。原来,胃口好不好并不仅仅与饥饿有关,有时候还是“跟着心情走”的。因此,人在闷闷不乐、惴惴不安甚至过于兴奋或亢奋时,都可能有吃饭不香、味同嚼蜡的感觉。

人的悲伤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肠胃蠕动减慢,并使胃肠充气,告诉大脑“我不饿”。所以,那些遭受挫折或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的人,往往有食欲减退或拒食的表现。此外,人在遭受意外的刺激感到恐惧、愤怒、厌恶时,体内的血液会大量涌向大脑、四肢和心脏,而大脑进食中枢抑制、饱食中枢兴奋,会使食欲大大下降。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人生气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灰心丧气、悲伤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学会“笑”对人生,看看喜剧片,收听相声、小品,读读笑话,欣赏漫画,使自己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不过,开口笑要发自内心真诚的笑,如果只是装出来的笑,对身心反而不利。因此,在笑之前要用真诚的心感受美好世界,发自内心地去笑。相应的饮食处方

对情绪低落的人,可用3克西洋参泡水饮或口含;或用制附子10克炖肉吃(制附子用纱布包好,先水煎1小时,加肉再煮1小时,吃肉喝汤)。对亢奋型的厌食,则可用3~5克大黄、栀子或10克丹皮煎水喝,也可用5克桑叶或竹叶、2克黄连泡水喝。

饮食不规律,内伤脾胃百病生

众所周知,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正常转化为气血能量。但是,许多人对脾胃粗心大意,关心不够,脾胃经常受伤害。比如说,有的女性朋友为了追求苗条,不吃饭,饮食不规律,容易引起月经不调、手脚冰凉。中医讲的百病生,是指如果脾胃虚弱,五脏、六腑、经络、四肢都会失养,人极易生病。过度节食,女人烦恼多

有的年轻女性,为了苗条,拼命节食,结果不来月经了,服用了很多活血通经的药物也无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内的气血严重不足了,已无经可通。这种情况只有调理脾胃,养足气血,月经才能逐步正常。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年轻女性没有意识到,不科学的减肥和饮食不规律正使她们的肠道提前老化,“20岁的年龄,50岁的肠道”现象越来越多。有位妙龄女郎,因不满意自己略胖的身材,进行了长时间的节食减肥,每餐饮食基本以青菜、水果为主,外加减肥茶,很少吃主食及肉类,几个月后,身材虽是变苗条了,但麻烦也随之而来——她常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刚开始她买点药自己调理,直到面色晦暗、消瘦,出现典型营养不良后,才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其肠道功能已经退化。

所以,女人过度节食不仅会造成营养不良,还会使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引发月经紊乱。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还不利于皮肤血液循环及体内脂肪的合理分布,使皮肤失去光泽和弹性,手脚变得冰凉,脂肪向腰部积聚等。过度节食,还易引发卵巢早衰、子宫萎缩,从而影响生育功能。三餐颠倒,男人提前老

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分配总的原则是: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然而男人压力大,往往是三餐颠倒:早餐顾不上吃,中午糊弄一顿,晚餐去应酬,暴饮暴食,长此以往,会引起慢性胃炎,有的还会患上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等。早饭不吃、晚上猛吃,还使得人的血脂、血糖、尿酸等容易升高,使年轻男性早早患上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加速人体衰老。男人不注意养脾胃,可能会早患上慢性病,加速人体衰老。

最伤脾胃的生活方式,你有吗

除了思伤脾外,其他最伤脾胃的生活方式,你知道吗?如果你有下面的生活习惯或行为,就需要特别注意了。经常吸烟、酗酒

烟酒对脾胃有不良刺激,经常抽烟、喝酒的人更易得胃病。喝酒可刺激胃酸分泌和直接刺激胃黏膜。吸烟不仅伤肺,还伤脾胃。吸烟会影响胃黏膜,是导致消化性溃疡难以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天坐到晚

现代人有一个很不好的生活模式,清晨一踏进办公室,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傍晚带着倦意回家,就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殊不知,《黄帝内经》说过“久坐伤肉”,久坐的习惯会使周身气血运行缓慢,肌肉松弛无力,还影响脾的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脘腹饱胀、便秘等。乱吃、暴饮暴食

有的人来不及吃早餐,中餐随便应付,晚餐时又呼朋唤友大吃大喝,一个晚上要赶三四个饭局。还有的人趁过节放假时,早上睡懒觉不吃早餐,午餐、晚餐吃得晚,半夜还去吃消夜,饭点外也是零食不离口。如贪食过度或暴饮暴食,超越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积滞难消,使脾胃失运,导致脾胃疾病发生。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最受伤害的是脾胃。尤其是上班族,不吃早餐气血能量就不足,就感觉自己得了疲劳综合征,整天浑身无力,提不起精神,一干活就累。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不耐劳累、动则气短等,这些都是不吃早餐人群常见的症状。

第2章 脏腑和谐,健康无忧

脾、肝、心、肺、肾五脏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脏与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如清·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辩》中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五脏之间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形成了脏与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

脾与胃——亲如手足

脾与胃相表里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两者构成表里配合关系,具有“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且同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与胃一脏一腑彼此互相依赖,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

脾胃的“升清降浊”《黄帝内经》上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脾气以上行为顺,胃气以下行为顺,一上一下,有升有降,生机不息。脾主升,是说脾不仅消化水谷,而且还能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水谷入胃后,经胃的腐熟消化,脾才能将水谷精微输布给脏腑,以营养四肢、皮毛、筋骨、肌肉等组织,从而推动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生命。胃主降,是说胃除腐熟与消化水谷之外,还包括向下传送食糜到小肠的作用。胃的向下传导是胃气和降的具体表现,只有胃气和降功能正常,食糜才能有规律地下降传至小肠而进行吸收活动,并保持胃肠虚实更替、“实而不满”的生理状态。脾胃的“升清降浊”是相互协调的,一方失调,必引起另一方异常,故《临证指南》里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一般来说,如果病症中表现为吐,是与胃有关;表现为泻,是与脾有关。

脾经和胃经

脾属阴,胃属阳,中医总把脾和胃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从足上行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从头下行属胃络脾,故脏腑之气各应顺其经脉的走向循行。

另外,脾经和胃经当令时,对应时辰来养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胃不好,脾受牵连

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个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脾与胃在生理上紧密联系,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脾不健运,势必会影响到胃的腐纳功能;胃的腐纳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到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胃不好,伤胃气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犹如水磨,将水谷磨为食糜,下传小肠分清泌浊。浊者系糟粕,下达大肠,经大肠转化排出体外;清者即为精微营养物质,由脾运化转输五脏,以滋润濡养机体,是支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

胃不好,水谷不能腐熟与消化,人体就得不到营养物质和气血能量,进而导致胃气弱。中医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并不单指胃,还包含了脾胃(包括大肠、小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这里的胃气其实已经包含了脾气。《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上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景岳全书》上又说:“凡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这充分说明了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早餐吃热能保护胃气

辰时要吃早餐,且早餐要吃热食。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早晨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收缩状态,假如这时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天长日久,你会发现怎么也吸收不到食物的精华,好像老是吃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胃不好,炒菜用黄油如果经常感觉食欲不佳,胃不舒服,不妨尝试用黄油炒菜。相比植物油,黄油中脂肪含量较高,炒出来的菜会更香一些,起到刺激食欲的作用。同时,还能摄取充足的维生素A和D,而植物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多;相比猪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油,黄油中同时含有饱和脂肪酸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肠胃刺激小,而猪油中不含维生素,不易消化,而且饱和脂肪酸含量多,胆固醇高。脾胃不和,全身遭殃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健运,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才能维持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气机紊乱,容易造成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的表现形式

常练呼字功健脾和胃“呼”字属土,常练六字诀中的呼字功,可以培养脾气,提高食欲,调理脾胃功能,对缓解脾虚、脾胃不和、腹胀、腹泻、食欲不振都有好处。具体做法为:

口形: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

做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垂于两侧,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两手自小腹前提起,手心朝上,至脐部时口吐“呼”字音,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然后自然垂于体侧。练习5~10分钟后,静养3分钟,调息。

功效:口吐“呼”字可排出脾胃之浊气,同时,通过两掌与肚脐之间的开合,外导内行,使整个腹腔形成较大幅度的舒缩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和胃。

注意:一般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练习,饮食过饱时不宜练习。练习时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健脾和胃常练舌

中医认为,人的舌头与内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舌体的各个部位都和脏腑各部位相对应。如能经常运动舌头,可增强内脏各部位的功能,健脾和胃,强身健体。

赤龙搅海:舌在口内舔摩内侧齿龈,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做12次。然后,舌以同一顺序舔摩外侧齿龈12次。此法可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固齿祛病、轻身健体。

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津液生出后要鼓漱有声,共12次。津液满口后分3次徐徐咽下,引入丹田,此谓“玉液还丹”,即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可健运脾胃、和调脏腑。

健脾和胃常食土豆和蜂蜜

蜂蜜:中医认为,蜂蜜有健脾和胃之功。水土不服与脾胃虚弱关系密切,因此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时,不妨在睡前喝杯蜂蜜水。

土豆。早有中医文献记述,食用煮熟的土豆,能健脾、和胃、润肺,兼有解毒、消炎的作用。

脾胃不和常会造成呕吐、腹泻等症状,下面两个方子很好用,大家不妨一试。

姜汁蜂蜜饮:用生姜汁1汤匙,蜂蜜2汤匙,加水适量煮开,趁热服用,每日3次,可治呕吐。晕车的人乘车前喝些还可防止晕车呕吐。

蜜茶:茶叶3克,蜂蜜2毫升,饭后以温开水冲饮一杯。有止泻养血、润肺益肾之功效,适宜便秘、脾胃不和。土豆被称为“地下水果”,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平胃熨剂调理脾胃功能热熨疗法是用一些中草药或其他传热的物体,加热后用布包好,放在人体一定的部位上,作来回往返或旋转的移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取生姜90克,厚朴、苍术、陈皮、炙甘草各30克,肉桂15克,均研成细末,装入布袋,置于脐中(神阙穴),热熨,一日2次。主治急慢性胃肠炎、痢疾等。

脾与肾——同心同力

先天与后天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一旦我们把脾肾这个基础打好了,体内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气血,再打通经络,什么病痛都可以逃之夭夭了。

肾与脾的关系

肾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脾的运化离不开肾气的鼓动,肾气又需要脾化生的气血来提供营养。脾虚可以导致肾虚,肾虚也可以导致脾虚,二者都会形成脾肾两虚。因此对脾肾两虚证的治疗大法,有“补肾不若补脾”和“补脾不若补肾”的学术之争。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必须指出,根据中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理论,在补肾的同时也要注意健脾,对脾虚者应以补脾为先,因为脾虚也影响免疫功能,一些正气健脾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也能增强T细胞的功能。

别让“后天之本”累坏了

在五脏六腑这个大家庭中,脾好比是一个“贤内助”,每天在为其他脏腑运送食物精华,任务繁重,应该随时给她喘息、休整的机会。中医认为,善养生者,首当饮食有节,慎和五味,兼以适寒暑、忌劳累以养脾。这就告诫人们,过饥过饱,食无定时,过分肥甘厚味,偏食冷饮,整日思虑过度、“废寝忘食”,都会伤脾,使脾脏的能力变得更加虚弱。

另外,我们平常吃得太急也会损脾胃,这等于是嘴的很多工作都不做了,让脾胃去做。脾肾同补,治病求本

日常调理好脾胃功能,对养生很有必要。尤其是长夏脾气当令,天气炎热,雨水偏多,暑湿偏盛,更要养护好“后天之本”。

喝粥养好脾肾

粥容易消化,在胃中不仅不需要很多胃气来消化,还能够资助人体的胃气。这无论对于健康人还是病人,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外,老人和病人的胃气也相对较虚,喝粥是养气滋阴的好方法。

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叫作“米油”,俗称粥油。粥油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强。比如,老年人常有肾精不足的问题,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补益肾精、延年益寿的功效。慢性胃肠炎患者,常会感到元气不足,喝粥油能补益元气、增长体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老人喝粥油的时候最好空腹,再加入少量的食盐,可起到引“药”入肾经的作用,以增强补肾益精之功效。另外,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煮粥的时候加少许党参或太子参,对老人气虚、疲劳有效;加山药、莲子,可健脾补肾、强壮身体;加红枣、糯米,还有补气益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但须提醒的是,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人,一日三餐总是喝粥,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健脾又补肾的食物养脾肾食谱

山药虾仁粥

材料:大米100克,山药80克,虾仁50克。

调料:葱花5克,盐4克。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切块;大米洗净,用水泡30分钟;虾仁洗净,切块。

2.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放入大米,煮沸后加山药块,小火煮至粥将熟,加入虾仁、盐和葱花,稍煮即可。

功效:补肾健脾、增强免疫力。

薏苡仁山药粥

材料:薏苡仁、大米各50克,山药30克。

做法:

1.薏苡仁、大米分别淘洗干净,薏苡仁用水浸泡4小时,大米用水浸泡30分钟;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

2.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薏苡仁大火煮沸,再加入山药丁、大米,转小火熬煮至山药及米粒熟烂即可。

功效:健脾补肾。

山药乌鸡汤

材料:乌鸡1只,山药100克,枸杞子5克。

调料:盐3克,葱段、姜片各适量。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切片;乌鸡宰杀去内脏洗净,焯烫后捞出,冲洗干净;枸杞子泡洗干净。

2.煲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乌鸡、姜片、葱段,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约1小时,加山药煮20分钟,加枸杞子续煲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

莲藕黑豆汤

材料:莲藕400克,黑豆50克,红枣30克,陈皮、姜片各5克,盐适量。

做法:

1.莲藕去皮,洗净,切厚片;陈皮浸泡;红枣洗净。

2.黑豆洗净,沥干水,放入锅中(不放油),干炒至黑豆皮裂开,盛出放入清水里洗去浮皮,捞出备用。

3.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水烧开,放入莲藕、黑豆、红枣、陈皮、姜片,熬煮至熟烂,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肾、清热解毒。

脾与肺——母子连心

脾虚会导致肺虚

我们知道,脾土生肺金,脾和肺之间就形成了“母子关系”。你想想,如果儿子缺钱了,会找谁要呢?在关键时刻,都会去找自己的母亲要。所以,脾胃需要更多的气的话,就会从肺那里“夺气”,中医叫作“子盗母气”,就是儿子会到母亲那里“夺气”,这样会导致宗气虚弱,进而引发心肺疾病。所以说,脾虚会导致肺虚。

脾虚会引起肺弱

在中医中,脾胃虚弱而导致肺气不足的病证,多属气虚。

因为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有主持、调节全身经络之气的作用,且肺与宗气的生成密切相关。宗气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与肺所吸入的清气结合而成。人的宗气积于胸中,它支持肺呼吸和心脏血液循环。

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依靠着脾气的资助。因为脾胃在气血化生中,起到化生水谷精微之气、提供物质基础、参与宗气的生成、滋养先天之精微之气的作用。脾胃功能正常,则气的生成正常;脾胃功能失常,就会影响气的生成,引起气虚。

一旦气虚,在治疗上常以脾为本而肺为标,也就是说调养脾胃是根本。

脾胃虚易感外邪

脾胃虚会引起元气不足,也就是说脾胃不好,人的免疫力就会弱。免疫力低,人就容易感冒。因为中医认为,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靠肺宣发于肌表,它是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若脾胃之气衰弱,则元气不足,卫气也随之而虚,那么人体的呼吸道防御机能和免疫调节能力都会下降,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导致人感冒发烧咳嗽,还经常诱发哮喘病。老年人感冒一般都以低烧为主,缠缠绵绵的,就是因为年纪大了,元气少了,气虚了。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补气,营养一定要跟上。

对于气虚感冒,这里有一方剂很管用。取黄芪、百合各40克,桔梗30克,白术、防风各20克;以上诸药研为细末,每次9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一疗程;或改为汤剂(照上方剂量各药减半),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服3~5剂即可。本方中的黄芪、白术都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培土而实卫。本方不仅适用于气虚感冒缠绵不愈者,还适用于表虚卫阳不固而见易感、慢性鼻炎或气管炎者。白术“培土生金”治法“培土生金”治法系根据中医五行相生关系而确定的一种治疗方法,指用甘温补脾益气的方药来补益肺气,促进脾肺功能。因脾在五行中属土,肺在五行中属水,土能生金,故名。又称补脾益肺法、补益脾肺法。适用于肺虚脾弱出现的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泻、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症候。

脾虚型肺系疾病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像咳嗽、咳痰等肺系疾病,多与肺脾不和有关。从中医五行相生来看,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为肺之母,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治则,常用“培土生金”的治法,健脾胃以益肺气,待脾气充实了,肺气也就能得到补充,肺虚之证自然就消失了。早在古代,医圣张仲景把这一相生关系应用于治病,用培补脾土的药物来治疗肺金的病变,如用生姜甘草汤治疗肺痿。迈入现代,医生还是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病,如用参苓白术散帮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肺不张等。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健脾是根本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指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细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反复感染或经久不愈,常以发热、咳喘等症状反复发作或久治难愈为基本特征。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肺气虚所为,当以健脾为本,补肺为标。

参芪膏这个方子可健脾益气,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反复发作、咳嗽痰少、易出汗等,很管用。具体做法是:党参、黄芪各250克,将党参、黄芪洗净,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再继续以小火煎煮浓缩,装瓶备用。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

敷贴法治疗哮喘患儿

对哮喘患儿,可采用敷贴的方法防治,偏于脾肺虚损的患儿,宜选用调理脾肺功能的穴位,如脾俞、肺俞等穴位。不过在此提醒,两岁以下的孩子不宜进行敷贴治疗,以免诱发感染。脾肺气虚怎么调

像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病,多与脾肺气虚有关。因此中医认为,脾虚会引起肺弱,若一个人肺气虚,其典型表现是咳嗽总不见好。另外,老年人常会出现因肺脾气虚而导致的便秘。一旦出现脾肺气虚,要脾肺共调,才能标本兼治。

调养脾肺气虚最有效的食物及中药山药糯米薏苡仁白芝麻蜂蜜花生鹅肉鹌鹑肉人参

不让脾肺气虚而导致久咳

脾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而少气、自汗、乏力、声低息微、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脉细弱。

食疗调养:黄芪12克,猪肺250克,大米60克,调料适量。将猪肺冲洗干净,氽去血水,切块,加水煮至七成熟时取出;黄芪水煎约20分钟后去渣取汁;大米洗净,加适量水煮粥,待沸后调入药汁、猪肺块,加盐、葱、姜调味,煮熟即成。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食,连服3~5日。可益气健脾、补肺止咳。

脾肺两虚所致之咳嗽:表现为咳嗽总不见好、进食少、痰多而清稀、气短疲倦。

食疗调养:百合15克,太子参15克,银耳10克,水煎服。可滋阴益气、润肺化痰。黄芪炙甘草

脾肺两虚所致之肺气肿:肺气肿伴咳嗽、胸闷、气急、心累、食欲下降等。

食疗调养:鲜百合、鲜藕、枇杷(去核)各30克,淀粉、白糖各适量。将鲜藕洗净切片,与鲜百合、枇杷肉一起放入锅内共煮,待熟时放入适量淀粉调匀,服用时加少许白糖即可,佐餐食。可润肺止咳、健脾养胃。

肺脾气虚型便秘该怎么调养

老年人常会出现因肺脾气虚而导致的便秘,即大便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时使劲也难排出,且多流汗、自觉气短、便后疲乏、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对于这种便秘,宜补肺健脾,益气通便。蜂蜜入脾、肺、大肠经,有益气润肠之功,可用蜂蜜50克,每日3次,连用2~3天,即效。养脾肺食谱

大麦糯米粥

材料:大麦仁70克,糯米30克,红糖25克。

做法:

1.把大麦仁、糯米分别淘洗干净,用水浸泡2小时。

2.锅置火上,加适量水,放入大麦仁,用大火煮至五成熟后,放入糯米,水沸后,用小火熬到米烂粥稠,调入红糖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润肺生津。

山药红枣羹

材料:山药150克,红枣50克。

调料:白糖、水淀粉各少许。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切小丁;红枣洗净,去枣核。

2.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山药丁以大火烧开,转小火煮至五成熟,下入红枣煮至熟软,加白糖调味,用水淀粉勾薄芡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山药补脾肺之气,中医有培脾土生肺金的说法,山药是治疗肺虚咳嗽的良药,对于久病虚损的慢性咳嗽患者,可以常吃山药调治。红枣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润心肺。

脾与肝——患难与共

肝会把问题“转嫁”给脾

在各脏腑中,脾最容易受伤,其他脏腑出现问题都会直接伤害脾脏。例如当人们的心态不正常,第一个受到影响的是肝,但肝会把问题“转嫁”给脾,当脾承受不了的时候,要么吃不下饭,要么狂吃不已,这又反过来对脾造成更大的伤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

常有病人对医生说,吃完饭还觉得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实际上,这往往和压力过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须先调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脾胃无法很好地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会导致脂肪肝的出现。

肝郁会影响脾土

思虑、焦虑、生气等精神因素会对脾造成一定影响。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肝属木、脾属土,一方面肝木克土,肝郁会影响脾土,此为肝气横逆犯脾,称为“肝脾不和”。患肝病者,脾胃必然不佳。同样,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败,百病难回”。诸多病情加重多以食欲减退为先兆。所以肝病可致脾胃虚弱,饮食不佳则会加重肝病,形成恶性循环。

肝虚亦能传脾

肝虚传脾,虽比肝实传脾少,但也较常见。如干呕、吐涎沫、头痛,或月经来潮时少腹冷痛,且伴呕吐食少,或大便溏薄者,皆属肝脏虚寒波及脾胃之症候。

见肝之病,肝脾同治

肝病的病本在肝,其影响主要在脾。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明确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这一点。肝病一旦发生,则往往表现为肝脾同病。肝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呆、便溏、乏力、精神倦怠等脾虚症状,而后才出现胁下胀痛或刺痛、口苦、黄疸等肝病自身的症状。且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若不能康复,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继则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贫血等,甚则门脉高压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在中医里,常见的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血亏虚等证,都是肝脾同病的体现,故治疗肝病,不仅要先实脾气,更要肝脾同治。肝气畅达,脾气健运,则肝病自然痊愈。“实脾”就是要调补脾脏

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实际上“实脾”是调补脾脏之意,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调”与“补”的有机结合。

怎么来“补”“补”指在脾虚的情况下,采用“甘味”之药健脾补中,加强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滋生肝血,使肝有所藏。中医常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蜂蜜、饴糖等来补脾。

怎么来“调”“调”指用调和之法,以防脾土壅滞,从而维持脾正常的运化功能,同时改善肝的病理状态。中医常用陈皮、佛手、木香、青皮、焦三仙等来调脾。

同补肝脾的有效食物肝脾不足会致眼皮“跳舞”有的人眼皮一天到晚经常跳,尤其是对着电脑时间太长时,眼皮就会跳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眼皮“跳舞”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个症状。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的毛病与肝脱不了干系;但眼皮由肌肉组成,而“脾主肌肉”,因此,与脾也有关系。所以,眼皮跳与肝脾都有关系,主要是由于用眼过度或精神紧张引起肝脾不足所致。患者可找中医确诊,根据病情采取针灸或内服中药治疗。养肝脾食谱

醋烹带鱼

材料:带鱼300克。

调料:醋10克,料酒、酱油各15克,姜末、蒜末各5克,花椒、淀粉各适量。

做法:

1.锅内倒入适量油,待油烧热时,转小火,将带鱼段放入锅中煎热菜至表面金黄,捞起,控干油。

2.油锅烧热,加花椒粒炒香,倒入姜末、蒜末,烹入酱油、醋,加少许料酒,倒入煎好的带鱼段,翻炒两下,稍焖2分钟入味即可。

功效:带鱼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尤为适宜。带鱼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

七彩鳝鱼丝

材料:鳝鱼丝400克,绿豆芽、红椒丝、黄椒丝、柿子椒丝、胡萝卜丝、洋葱丝各20克。

调料:酱油10克,姜片、白糖各5克,盐3克,淀粉5克。

做法:

1.鳝鱼丝用酱油、白糖、淀粉和水搅拌均匀,腌渍10分钟;绿豆芽洗净。

2.油锅烧热,放入鳝鱼丝滑熟,捞出沥油;锅留底油,放入洋葱丝和姜片炒香,倒入红椒丝、黄椒丝、柿子椒丝、胡萝卜丝、绿豆芽、鳝鱼丝炒熟,用盐调味即可。

功效:鳝鱼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肝脾、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湿。

泥鳅豆腐汤

材料:活泥鳅250克,豆腐块200克。调料:葱段、姜片各5克,盐3克。做法:

1.活泥鳅宰杀,去鳃和内脏,冲净;豆腐块放盐水中浸泡5分钟。

2.锅置火上烧热,倒入适量植物油,放入泥鳅段略煎,淋入适量清水,放入豆腐、葱段、姜片,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汤色发白,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泉州本草》有“泥鳅炖豆腐”

的食疗记载,食之能补脾利湿,对黄疸、小便不利及脾虚胃弱者有良效;对迁延性和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清蒸甲鱼

材料:甲鱼1只,五花肉片50克,香菇片、火腿片各25克。

调料:葱段、姜片、蒜末、料酒、水淀粉、香油各适量,盐3克。

做法:

1.甲鱼处理干净,入沸水中焯透,捞出揭壳剁成块,洗净,加盐和料酒抓匀,腌渍15分钟。

2.将甲鱼加壳完整放碗内,加五花肉片、香菇片、火腿片、葱段、姜片、蒜末、香油,置蒸锅上用中火蒸30分钟,取出,捡出葱段和姜片;炒锅置火上,倒入蒸甲鱼的原汤烧沸,用水淀粉勾芡,淋在蒸熟的甲鱼上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

脾胃与心——同心共筑

脾虚,心血也易虚

中医认为,心主血,指心与血液的生成有关,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升清,复注与心,化生为血。在这个过程中,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共同负责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倘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出血过多,可导致心血不足;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损伤脾气,也会最终形成“心脾两虚”的病理变化,而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等证。

心脾两虚证的表现

失眠多梦,眩晕健忘,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腹胀腹泻,饮食减少,疲乏无力,神倦懒言,或便血,皮下出血,崩漏,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以心悸失眠的心血虚证和腹胀、腹泻、纳差的脾气虚证及慢性出血证为临床特征。

心脾两虚是如何形成的

心脾两虚证多由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丢失过多,或后天脾胃虚弱,血液化生不足而致心血虚;劳倦思虑过度,或病久失于调理,损伤脾气而出现的心血亏损,脾气不足所表现的症候。

中医认为,心主血、行血,脾统血、生血,为后天之本,两者在血液的生化、运行、统摄方面关系密切。若身体脾气虚弱,则人体化生气血的能力就不强,这会导致血虚,加之脾气不足,不能固摄血液,血液溢出脉外而为出血,终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虚;若心血亏虚,脾失所养,则脾气亦虚,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摄失职,又可进一步加重心血虚证,而形成心脾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除具备血液的病变(血虚、出血)外,还有脾气虚所致的消化功能失职的表现。

同补心脾的有效食物心胃相关:治脾胃病先调心

心胃相关,顾名思义就是说心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生活中不少肠胃病患者稍有些不舒服,就会琢磨自己的病情:是轻了、是重了,还是恶化了?老是提心吊胆的,以致饭也不想吃,觉也睡不好,结果病情反而变得严重,恢复得也慢。所以得了脾胃病,养心很有必要。

为什么说心胃相关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说明了心在五脏六腑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心支配着中焦脾胃的运化,脾胃供给心脏气血营养。病理上,心功能失常会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失常反过来也会影响心功能。所以基于这样的心胃相关认识,胃病在治疗上要健脾和胃与养心安神并用。现代医学则认为,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极易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反复发作。

治疗肠胃病还要先调心

现代人由于压力大、工作忙等原因,往往心情不够畅快,甚至常常“气得吃不下饭”,成为肠胃病致病和反复发作的病因。所以,心理因素与精神因素是造成肠胃病的主要原因,它的主要症状是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发作,最常见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胃食管反流病等。对于因心理与精神因素导致的肠胃病,调心是治疗的必要一步。

同补心胃的有效食物养心脾食谱

苦瓜番茄玉米汤

材料:苦瓜100克,番茄50克,玉米半根。

调料:盐2克,鸡精1克。

做法:

1.苦瓜洗净,去瓤,切段;番茄洗净,切大片;玉米洗净,切小段。

2.将玉米、苦瓜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没过材料,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10分钟后加入番茄片继续炖,待玉米完全煮软后加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苦瓜入心、脾、胃经,有清心明目、补脾胃、止痢等功效;番茄有健胃消食之功;玉米健脾、开胃、除湿。本汤健脾养心,既有助于消化,又能清热泻心火。

山药莲藕桂花汤

材料:莲藕去皮,洗净,切片;山药去皮洗净,切片。

做法:

锅内放适量清水,先放入藕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20分钟,然后放入山药,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加入桂花小火煮5分钟即可。

功效:山药可补中益气、助五脏,且含有大量的黏蛋白能保护人体心血管,对养心脾很有帮助;莲藕入心、脾、胃经,有健脾补胃、益血止泻之功;桂花可暖胃平肝,缓解痰结、牙痛、口臭等不适。本汤补脾养胃,润肺护心。

第3章 调理脾胃,胃口好吸收好才吃得好

脾与胃以膜相连,一脏一腑同居中焦,在功能上相互为用,分工合作,整个脾胃的功能构成中气,脾胃中气对于人的生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诸病生焉。

不得脾胃病,从良好的饮食习惯做起

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胃和人体内的其他器官一样,需要有规律地工作。胃的活动,包括蠕动、分泌胃液等都是有节奏的。胃主要是容纳食物,其蠕动使食物进一步粉碎和搅拌,并和胃液充分混合成食糜。胃液中含有胃酸、内因子、胃蛋白酶和黏液,可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一般的食物在胃中4小时左右即被全部排入肠中。

严格遵守饮食规律

有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地活动,可以使胃形成有规则的节律性运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而当饮食不规律时,比如饮食不定时、定量,饥一顿、饱一顿等,就会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使胃酸分泌和蠕动活动出现不协调,日积月累就会导致相应的胃肠疾病产生。和科研人员类似的从事IT、司机、医护工作的人员,因生活不规律,不能按时进食,他们的胃肠道疾病譬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地高于其他人群。

远离胃肠道疾病一定要有正确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一日三餐。常言所说的“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是很有道理的。由于一般的食物在胃中约4小时即被全部排入肠中,因此除晚餐至次日早餐外,每餐进食时间相隔在4~6小时为宜。而间隔时间过短,胃中食物未消化尽又进食,胃得不到休息,会影响胃的功能,久而久之,容易消化不良。

饮食要有节度

饮食要有节度,过分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

有的人经常不吃早饭,中饭随便应付,晚饭时又呼朋唤友大吃大喝,一个晚上要赶三四个饭局,如贪食过度或暴饮暴食,超越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积滞难消,使脾胃失运。还有的女性朋友为了追求苗条,不吃饭,饮食不规律,长期下去,容易引起胃部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下垂。“饮食以时”,就餐时间和饥与饱的平衡也需要注意。“晚饭少吃一口,舒服一宿”,现在很多人肥胖是因为晚上应酬,吃完就回去睡觉,所以很容易肥胖。

吃时令食物为主“有节”还有一个意思: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吃就不叫有节;夏天不生长这个东西,你偏要去多吃这个东西,这叫“逆之”,“逆之则灾害生”,所以我们要吃的食物要以时令为主。现在可以吃到任何时节的新鲜蔬菜,这不一定是好事。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有些人吃完饭后经常打嗝,其实,这可能是因为吃饭时吃得太快了。吃得太快的话,容易把空气和食物一起咽下去,造成胀气。要避免这一情况,吃饭时最好细嚼慢咽。

我国历代养生家都非常看重细嚼慢咽。《老老恒言》中说:“入胃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养病庸言》一书中也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说的都是进食时应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虽然是一种单纯的口腔动作,但并不只是关系到口腔的问题,它对于人的健康与防病也有很大的影响。若在吃饭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也是养生之妙道。

细嚼慢咽的十大好处

如今患口腔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与所吃的食物太精细以及“狼吞虎咽”不无关系。而细嚼慢咽至少有十大好处:

预防口腔疾病

增进营养吸收

增强食欲

减少胃肠道疾病

有利于减肥

有利于面部美容

保护视力

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于防癌

抗衰老“八分饱”从细嚼慢咽开始“常吃八分饱,延年又益寿”一点儿不错。这“饱”的尺度到底如何拿捏呢? “七八成饱”就应该停在可吃可不吃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胃里没满,但这口不吃也无所谓,这种肚子不胀、不打嗝的意犹未尽状态,其实是最健康的。

要想做到只吃“八分饱”,最好的办法就是细嚼慢咽。

第一,把握好吃饭的时间,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第二,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

第三,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

第四,用小汤匙代替筷子,减慢速度。

第五,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第六,每次少盛一点儿,吃饭前喝两杯水或是喝碗汤。饭前喝汤:护养脾胃一处方“饭前喝汤,胜似药方”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是食物消化的必经通道,吃饭前先喝几口汤(或进一点水),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吃饭中途不时进点汤水也有益,因为这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汤该在什么时候喝呢

有一句话叫“无汤不成席”,这是因为汤在煲制中,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能得到最充分的渗出。那么,汤该在什么时候喝呢?

西餐的汤总是第一个上场,而且量不太多,一小碗而已。其实这才合乎养生原则,因为适量的汤既可在餐前用来暖胃,又可让饿坏了的肚子不至于一下子狼吞虎咽而吃得太多、太急。中国人习惯饭后喝汤的最大问题,在于汤会冲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阻碍正常的消化,所以,吃中餐时同样应先喝汤。饭前喝汤,可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

饭前喝汤有讲究

饭前喝汤,喝多少、何时喝,这些都是有讲究的。一般中、晚餐前以喝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喝些,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后,人体内的水分消耗较多。喝汤的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总之,喝汤应以胃部舒适为度,切忌饭前饭后“狂饮”。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喜欢吃饭时将干饭或面食泡在汤里吃,这与我们提倡的吃饭时进些汤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咀嚼食物,不只是要嚼碎食物,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让唾液把食物充分湿润,因为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有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的功效,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饱含水分,松软易吞,人们往往懒于咀嚼,未经唾液的消化过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这无疑会增加胃的负担,日子久了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所以,不宜常吃汤泡饭。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脾胃健康的首要问题就是时刻注意饮食卫生,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重点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饭前洗手

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尤其是孩子,要从小教他们养成这一习惯。

果蔬怎么洗最干净

拒吃生食肉类食品和水产品

肉类食品的烧、烤、烫,还有生鱼片和醉蟹等,出现在很多餐馆中,这些食物只要是没熟,寄生虫没有被杀死,食者就可能被感染。所以,吃火锅时,鱼片、虾和牛羊肉等要在煮沸的火锅中烫一分钟以上,等肉色从鲜红变成灰白后再捞起食用。另外,吃蒸熟或煮熟的蟹相对会更安全。夏季尤其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夏季极易发生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霍乱等急性肠道病。所以,入夏以后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喝生水(必须喝温开水),不要吃不清洁与不新鲜的食物;要处处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以便控制和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

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在5~6小时内吃完,且要充分加热。最好不吃隔夜蔬菜。

绿叶蔬菜类剩菜别隔夜

蔬菜类,尤其是大叶类蔬菜,如果一顿吃不完,最好不要留到第二天。

因为,一方面蔬菜属于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食物,多热的话,水溶性维生素C等营养价值都被破坏掉了。另一方面,在各种绿叶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无毒,但硝酸盐会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尤其是过夜的剩菜,经过一夜的盐浸,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更高。

容易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食物有不新鲜的蔬菜、腌菜、腌肉、卤肉等。

一般温度下,放到第二天产生亚硝酸盐较多的蔬菜有菠菜、菜花、豆角、青椒,而菠菜是最厉害的。绿色蔬菜最好一顿就吃完,不要放到第二天。

剩饭剩菜食用要热透

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剩饭剩菜,时间不长的话,可以加热食用,但是一定要热透。食品的腐败是由于食品中含有大量细菌而引起的,但高温可以破坏细菌和毒素,所以这类食物的剩饭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加热灭菌,继续食用。“热剩饭”时一定要热透,否则可能导致细菌繁殖更多,产生毒素也更多的情况。如果达不到灭菌消毒作用,加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常情况下,“热剩饭”一定要煮开,肉类剩菜加热的时间还要适当延长。

如果是短时期的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专家提倡高温加热后再食用,但反复“热剩饭”会使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对健康有弊无利,是不提倡的。少吃腌制食物

腌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一定量的钙、镁、钾,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也可产生少量的B族维生素,所以饭前少量吃一点腌菜作为开胃食物是可以的。然而,在腌制鱼、肉、菜时,容易使加入的食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遇到胺类物质,经酶的催化作用,易结合成亚硝酸胺类物质。亚硝酸胺类是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如常吃腌制品,形成亚硝酸胺的机会就多,致癌的危险性自然就高。

再则腌制品比较咸,老人食过咸的食物,会增加循环血液量和钠的滞留,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障碍。

儿童和慢性病人不宜多吃腌菜

腌制品大多都比较咸,食用过咸的食物,一方面会增加循环血液量,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另一方面会导致钠的滞留,这个过多的钠由肾脏负责排出,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咸菜、咸鱼、咸肉等还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为致癌物质。特别是儿童,许多脏器(如心、肾)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还不完善,食用过咸食物会增加心肾等器官的负担,造成一定的损害。另外,慢性病人也不宜多吃。

腌制食品当心盐和糖超标

人们腌制食品的主要调料是盐和糖。未腌透的咸菜,如果在腌咸菜时放盐量不足或腌制时间不满8天,就会使咸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遇到胺类物质,经酶的催化作用,易结合成亚硝酸胺类物质。亚硝酸胺类物质是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因此,人们如果长期食用未腌透的咸菜,就可引起中毒,并可增加致癌危险。

另外,糖腌菜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只有糖的含量达到65%以上,才能长期保存,这样就会带来高糖、高热量的麻烦。而盐腌菜盐的含量要达到15%左右,才能长期保存,太咸了容易使血压升高。虽然很多腌菜产品采用糖盐共用方法并降低咸度,但从营养健康的角度来说,还是直接吃新鲜蔬菜更好一些。腌制食品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为致癌物质,因此宜少吃。酒后别喝浓茶

有些人在喝得面红耳赤、酒足饭饱或酩酊大醉后,常用一大杯浓茶来解酒。殊不知,茶和酒一起饮用会刺激胃黏膜,且茶中的咖啡因与酒精相加,也会更加刺激心脏与大脑皮层,使心跳更快,精神更振奋。因此,酒后不宜喝浓茶。

酒后饮浓茶伤身大

在很早以前,古人就对酒后饮茶的危害做了明确表述:“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而生活中许多人由于缺乏医学常识,酒后往往爱饮浓茶,想以之解除酒燥,化积消食。

但是中医认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经,饮酒后阳气上升,肺气增强。而茶味苦,属阴,主降。酒后饮茶,特别是饮浓茶非但不能解酒,还容易伤肾。因为浓茶中的咖啡因能迅速地通过肾脏产生利尿作用,这样就会促使尚未氧化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损害肾脏。虽然与肾脏的代偿能力相比,这种损伤不易立即被发现,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损伤后,后果难以预料。

另外,喝酒以后心脏受刺激的程度本来就已经很大,一旦喝浓茶,心跳就会更快,心脏负担会更大,对心脏极为不利。

到底喝什么可以醒酒

如果是处于空腹的状态,喝了较多高浓度的白酒,喝杯淡茶有一定的解酒作用。一般来说,最好选择淡红茶来解酒,因为茶中含有的糖类可以保护肝脏,而红茶中含糖量相对较高。但与补水比较,喝茶就显得次要了。

蜂蜜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醒酒作用非常显著。醉酒后喝点蜂蜜水就非常好。快速醒酒的办法还包括饮用由蜂蜜、柠檬混合在一起的一种热饮。另外,在饮酒之前或是之后也可以吃上几块带有蜂蜜的饼干或是面包,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大多数水果中不含有的果糖,它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酒后喝浓茶解酒并不科学,有这习惯的人一定要纠正过来哟!不吃过烫的食物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分析,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青少年的口腔黏膜更加脆弱,应从小养成不食过烫食物的生活习惯。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者更应早日纠正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食管黏膜神经反射不敏感,不少人往往发生进食哽噎时才到医院检查,大多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早期手术的机会。所以,改变饮食过烫,应从现在开始。

饮食过烫,易发肿瘤

中国人吃饭总是喜欢“趁热吃”,热食成为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饮食习惯。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东南沿海潮汕地区喜喝“工夫茶”;新疆哈萨克族人喜饮热奶茶,大多是趁热饮用。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美国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也发现,吃得过冷或过热都有损肠道,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延缓肠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寿。

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常吃过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烫伤了,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戒除食过烫食物的习惯

刚沏好的热茶、热粥、热汤,其温度大致在80℃~90℃,应放温凉后再喝。如果入口的食物太烫,应立即吐出。

日常最好饮用温水,水温在18℃~45℃。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过50℃。

吃火锅别心急,一要注意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量要少些,二是夹出后用嘴吹吹或稍凉后再吃。

如果烫食已进入食管或胃内,应立即喝些凉开水以使食物迅速降温,避免烫伤食管和胃黏膜。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吃火锅不可夹出即吃,应凉一下再吃。

常吃开胃助消化的食物

柑橘类:不亚于开胃菜

橙子、橘子、金橘果、柠檬……这几种水果都属于柑橘类。柑橘味道甜美,具有顺气、止咳、化痰、健胃、疏肝理气等多种功效。

橙子清火降血脂

橙子与橘子和柑相比,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含量更高。因此,一方面,橙子具有清火养颜、润肺止咳、解酒解毒、健脾顺气、生津止渴、防癌抗癌的作用;另一方面,橙子中所含的纤维素使得其更易于消化,并能加快肠蠕动,起到消滞理气的功效。

橘子开胃除膈气

中医认为,橘子具有开胃理气、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滞,胸腹满闷,呕逆少食,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等证。《日华子本草》言其“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橘子营养很丰富,1个橘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但橘子多食会“上火”,所以,橘子不宜多吃,一天以1~3个为佳。另外,橘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黏膜,所以最好不要空腹吃。胃口不好时吃个橘子,有助于开胃。

金橘果皮胜过果肉

金橘个头最小,果肉虽少但可带皮吃。金橘果皮千万不要丢了,因为80%的维生素C都储存在果皮中,不仅对肝脏有解毒功能,还能养护眼睛、保护免疫系统等。老年人吃金橘还能治胸闷痰积、食滞胃呆,并能增强毛细血管弹性,防治脑血管疾病。

柠檬越酸越营养

柠檬味道比其他柑橘更酸、更苦,是因为其中有机酸的含量高达6.4%,而柠檬酸汁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解除肉类、海鲜的腥膻之气,并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柠檬还能促进胃中蛋白分解酶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因此,柠檬经常被用来制作凉菜及腌食等。注意,由于柠檬酸性较强,尤其不要空腹食用,否则极易伤胃。养脾胃食谱

胡萝卜橘子汁

材料:胡萝卜100克,橘子100克,蜂蜜适量。

做法:

1.胡萝卜削皮,切成小条;橘子剥皮,去子。

2.胡萝卜条、橘子瓣和蜂蜜一起放入全自动豆浆机中加适量凉饮用水,按下“果蔬汁”键,待豆浆机提示做好后,倒入杯中即可。

功效:保护眼睛,减轻辐射对皮肤的危害。

西瓜橘子西红柿汁

材料:橘子80克,西红柿50克,西瓜80克,蜂蜜适量,柠檬60克。

做法:

1.橘子去皮、去子;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小块;西瓜、柠檬洗净,去皮、去子,切块。

2.将橘子、西红柿、西瓜、柠檬倒入全自动豆浆机中,按下“果蔬汁”键,待豆浆机提示做好后,倒入杯中,加入蜂蜜搅匀即可。

功效:增强抵抗力、助消化。性味归经:木瓜味酸性温,入肝、脾经。

木瓜

助消化,预防胃病木瓜又叫万寿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木瓜中富含齐墩果酸,齐墩果酸是一种具有护肝降脂、抗炎抑菌等功效的化合物,以“齐墩果酸”为主要成分的齐墩果酸片,是一种常用的保肝药物。木瓜的乳状汁液中含有一种蛋白酶,它可以帮助人体分解肉类蛋白质,还能消灭人体内的某些细菌和蛔虫。因此,饭后吃少量的木瓜,还可以帮助肠道消化难以吸收的肉类,很好地预防胃溃疡、肠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主要功效

消食、驱虫、清热、祛风、护肝降脂、抗炎抑菌。

适用病证

适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肺热干咳、乳汁不通、湿疹、寄生虫病、手脚痉挛疼痛等病证。

食用提醒

肝不好、爱喝酒或压力过大的人,不妨每天吃半个木瓜,从而保肝护肝。

饭后吃少量木瓜,可以帮助肠道消化难以吸收的肉类,很好地预防胃溃疡、肠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慢性肝病患者常有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不适等消化功能减退的表现,常食木瓜有助于改善这些症状。

木瓜最好生吃,熟吃会失去一些营养成分。不过,木瓜中含有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所以每次不宜多吃,对番木瓜碱过敏的人应慎食。

用熟木瓜去皮,蒸熟后加蜜糖,可治肺燥咳嗽;用熟木瓜和柿饼加水煎服,可治气喘性咳嗽。至于番木瓜,生吃能舒缓咽喉不适,对感冒咳痰、便秘、慢性气管炎等也有帮助。治脾胃病小偏方用木瓜30克、粳米100克,放入水中,熬至米烂粥熟,再加入适量红糖,稍煮溶化即食,每日早晚服,连服数日,可治脚气、水肿。养胃脾食谱

冰糖炖木瓜

材料:木瓜200克,银耳20克,南杏仁、北杏仁各少许。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

1.木瓜去皮、去子,切成小块;银耳浸软去蒂,洗净;南杏仁、北杏仁均洗净。

2.将木瓜、银耳、南杏仁、北杏仁、冰糖及清水放进炖盅内,加盖,原盅隔沸水炖1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

木瓜香橙奶

材料:木瓜150克,橙子100克,牛奶200毫升。

做法:

1.木瓜、橙子分别清洗干净,去皮、去子,切小块。

2.将木瓜、橙子倒入全自动豆浆机中,加入牛奶,按下“果蔬汁”键,待豆浆机提示做好后倒入杯中即可。

功效:温补脾胃、助消化。性味归经:萝卜味甘、辛,性寒,入肺、脾经。

萝卜

顺气消食,除腹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萝卜化积滞,解酒毒,甚效”。现代研究表明,萝卜中的芥子油和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萝卜顺气消食,可避免食滞,适合热证的消化不良(过食辛辣、高热、肥甘厚腻之品,使得腹内积食难消、积滞成热,而导致反酸、肠胃闷闷不舒、腹痛腹泻等)。

主要功效

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

适用病证

适用于食积胀满、大便干结、支气管炎、肺炎、痢疾、出血性疾病、癌症患者。

食用提醒

将新鲜萝卜生吃或加醋泡酸,或榨汁喝,都可以促进消化。不过,生吃要细嚼,才能使细胞中有效成分释放出来。萝卜熟吃有益胃降气之效。将萝卜子、萝卜叶、老萝卜根等煎水服用,都适合食滞腹胀之人。

萝卜中所含的钙有98%在萝卜皮内,所以,萝卜最好带皮吃。

由于萝卜性寒,脾胃虚寒或阴盛偏寒体质者不宜多食。此外,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的患者则忌食萝卜。

萝卜行气破气,正在服用人参、生熟地、何首乌等补气药物的人,不宜同时食用萝卜,以免“一补一破白忙活”。治脾胃病小偏方萝卜1000克,切碎,捣烂,以洁净纱布包后绞汁。每次冷饮50毫升,慢慢含服。日饮5~6次,连服5~7天。口疮治好后,仍宜经常饮服,次数可减少,有预防复发的作用。此方适用于心胃火盛导致的口疮,证可见口疮红肿疼痛,疮面复盖黄膜,并伴有心烦、胃脘灼热或疼痛、面赤口臭、口渴喜冷饮、便秘黄、舌质红、苔黄、脉数。养胃脾食谱

萝卜番茄汤

材料:萝卜250克,番茄150克,面粉适量。

调料:番茄酱50克,盐4克,鸡精2克,香油适量。

做法:

1.番茄洗净,切小块;萝卜去皮,洗净,切细丝。

2.锅置火上,倒油烧热,放少许面粉炒成糊状,放番茄酱炒匀,待炒出红油时,加入萝卜丝翻炒片刻,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5分钟,下番茄块,煮沸后加盐、鸡精调味,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加快胃肠蠕动,消食化滞。

萝卜甜橙汁

材料:萝卜100克,橙子150克。

做法:

1.萝卜洗净,去皮,切丁;橙子去皮、去子,切丁。

2.将上述食材放入果汁机中,加入适量饮用水搅打即可。

功效:清肺化痰、下气消食,提高免疫力。可改善咳嗽痰多、咽喉干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可防咽喉疾病。另外,喝橙汁可以增加体内优质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味归经:味酸、甘,性平微温,入脾、胃经。

苹果

止泻又能通便“常吃苹果不求医”“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两句俗语,尽管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现代营养学认为,苹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锌、钙、钾、镁以及苹果酸、柠檬酸、赖氨酸、果酸胶、谷氨酸等30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现代医学认为,常食苹果,可以通便止泻。苹果汁可止泻,空腹吃可治便秘,饭后吃能助消化。

主要功效

润肺、生津、健脾、益胃、止渴、消烦、解暑、醒酒。

适用病证

适用于中焦诸气不足、消化不良、口干咽燥、便秘、高血压、慢性腹泻等病证。

食用提醒

苹果不宜与海味同食。苹果中含有鞣酸,与海味同食不仅降低海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易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

苹果中的维生素和果胶等有效成分多含在皮和近皮部分,所以应该把苹果洗干净食用,尽量不要削去表皮。

苹果的吃法也是很有讲究的。苹果酸可以稳定血糖,糖尿病病人宜吃酸苹果;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宜吃甜苹果;治疗便秘宜空腹吃熟苹果;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宜吃擦成丝的生苹果;治咳和治疗嗓子哑,宜喝榨成汁的生苹果;治消化不良,宜吃加温后的苹果泥;治疗贫血,无论生吃或熟吃都有益。

吃苹果最好的时候是在两餐之间。苹果当作加餐可以提供身体、大脑所需的水分和营养,还可以带来饱腹感,减少正餐的饭量。

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炎、糖尿病者,切忌多食。治脾胃病小偏方苹果带皮切成小片(近果皮处果胶含量相对丰富,止泻效果更好),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稍冷却后即可食用。此方可止泻。注意用苹果止泻,必须连皮蒸熟或煮汤服用。养脾胃食谱

山药苹果汁

材料:山药100克,苹果150克,脱脂酸奶300毫升。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入沸水中焯烫一下,然后捞出,凉凉备用;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切小块。

2.将山药、苹果和酸奶一起放入果汁机中搅打即可。

功效:健胃补脾。

番茄苹果汁

材料:番茄150克,苹果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番茄去蒂、洗净,切小块;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切小块。

2.将上述食材和适量饮用水一起放入果汁机中搅打,打好后加入冰糖调匀即可。

功效:滋润皮肤,增进食欲,预防便秘。另外,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能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滋润皮肤。而苹果汁中含有锌,对前列腺炎患者大有帮助。性味归经: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

山楂

养胃促消化山楂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特别是做成冰糖葫芦,是街头常见的小吃。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历代本草都认为它能消食导滞,尤其是消肉食的佳品,《本草纲目》中说:“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山楂含山楂酸、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山楂中含有黄酮类等物质,能强心、抗心率失常,并且还具有降血脂、血压的作用,可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主要功效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适用病证

适用于治疗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瘀血阻滞的胸腹痛、痛经等疾病。

食用提醒

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与胃酸结合很易形成胃石,人体难以消化掉。如果胃石长时间消化不掉就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应尽量少吃生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该谨慎。如果想吃,可以将山楂煮熟后再吃,熟山楂中的鞣酸已经转化了。

山楂吃多了会伤中气。所以,中气不足的人,尤其是食用人参等补气药的人要慎食。

对于食肉不消化、腹胀者,可用山楂100~150克,水煎代茶饮。

山楂可以收缩子宫,有可能诱发流产,所以孕妇不宜吃。如果孕妇特别想吃酸的食物,可用其他水果代替山楂,如橙子、柚子、橘子、葡萄等,当然一次都不能吃过量。

山楂中的酸性物质对牙齿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食用后要注意及时漱口、刷牙。治脾胃病小偏方准备炒山楂30克、炒麦芽10克。将炒山楂去核,切片,同炒麦芽一起放入大杯中,用沸水沏泡,闷15分钟即可饮用。一日2次,上、下午分饮。此方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食欲不振、厌食症、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病证。养脾胃食谱

山楂红枣汁

材料:山楂100克,红枣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山楂洗净,去核,切碎;红枣洗净,去核,切碎。

2.将山楂、红枣放入果汁机中搅打,打好后倒入杯中,加入冰糖调匀即可。

功效:健胃补脾。

胡萝卜山楂汁

材料:胡萝卜150克,山楂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山楂洗净,去核,切碎;胡萝卜洗净,切丁。

2.将上述食材放入果汁机中,加入适量饮用水搅打,打好后加入冰糖调匀即可。

功效:健胃消食,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强心,提高人的食欲和对感染的抵抗力。经常饮用胡萝卜山楂汁还有助于保护心血管,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榛子

开胃很多人认为榛子吃多了容易觉得腻,其实,它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其中丰富的纤维素还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的作用。对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的白领来说,多吃点榛子等坚果,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咀嚼能力,进而起到提高视力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榛子中富含的油脂非常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对体弱、病后虚弱、易饥饿的人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主要功效

补脾胃、益气力、明目。

适用病证

适用于夜尿多、体倦乏力、眼花、肌体消瘦、癌症、糖尿病患者。

食用提醒

既可生食,也可炒食。把果仁碾碎,做糕点时放进去,或加在牛奶、酸奶、冰激凌里,做成榛子乳、榛子脂等,也是非常好的吃法。另外,还可以用榛子来煮粥:将榛子、莲子、粳米放在一起,煮成“榛莲粥”,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癌症和糖尿病人平时可以多喝些。

由于榛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平时应该少吃。西班牙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认为:普通人每周吃5次,每次以25~30克的量较为合适。

榛子的品质以粒大、仁厚为佳,仁肉色泽白净、无异味则为质量好。幼儿吃时,最好是碾碎吃或者通过加工再吃,既能保证营养不流失,又可避免幼儿卡嗓子。

榛子(去壳)30克、莲子(去心)30克、粳米60克,先煮莲子与粳米,至粥将熟,加入榛子,同煮至熟烂,加白糖适量,拌匀服用,可做早餐或点心,经常服食。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面黄肌瘦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