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 干事 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05:56:10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为政  干事  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 干事 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试读:

为政篇

杨善洲同志一件件看似平常实则伟大的壮举让我触动很深。我扪心自问,我当任期间要为当地群众干些什么、怎么干、能带给群众什么?一连串的疑问我从杨善洲同志身上找到了答案:既要学习他坚守信念的执着,又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情怀;既要学习他公仆如牛的作风,又要学习他无愧于民的境界。——人民网网友“天道酬勤”

“重要的是坚守一辈子”——学习杨善洲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是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一大法宝。

90年来,不管历史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用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凝聚力量,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英勇无畏,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在和平建设时期,许多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因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之所以引起轰动,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热议,正是因为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始终如一地践行党的理想信念,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能把理想信念执著地写在工作中,写在退休后的绿色山林里。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党的事业,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坚定不移信仰共产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一、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古今中外,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单位、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精神支柱。精神无形,但它却能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使人们在疲倦中振作,在逆境中奋起。党员干部使命在肩、责任重大,精神支柱是否牢固,精神追求是否高尚,对于增强其单位建设的凝聚力,推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奋斗史,可以看出,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克敌致胜、推进事业的一大法宝。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物质条件极为弱势的环境中,我们就是凭着良好的精神风貌,战胜了靠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在举步维艰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在物质基础极端薄弱的条件下,我们就是凭着像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他们那样良好的精神风貌,奠定了现代国民经济体系;在阔步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还是凭着共产党人固有的精神风貌,打开了新局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越是改革开放,越是搞现代化建设,越是要重视精神支柱问题,越是要强调像杨善洲那样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就要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

翻开一部恢宏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可以看到,从诞生的那天起,“为共产主义真理而献身”,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神圣的理想和信念。正是在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鼓舞、感召下,无数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不息。林海厚雪间,杨靖宇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吃棉絮食草根坚持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在零下30多摄氏度中身着单衣,依然冒着美军炽烈的火网冲锋,毫不畏惧;大沙漠戈壁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抛弃都市繁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祖国事业默默奉献。但是,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加速发展、思想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有些党员干部同志在物欲诱惑下却变成人民的罪人,受到法律的惩处。探究他们的根源,其堕落无不是从信念动摇、理想滑坡开始的。“旗在阵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则是振聋发聩的警语。

理想和信念乃人之灵魂。精神对物质反作用的原理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执政党摧不垮、折不弯的精神支柱。倘若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牢固、不坚定,势必意乱神迷,行为出轨,走向反面。曾几何时,在改革开放中,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思潮的影响,我们党内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出现了迷惘,他们觉得共产主义太渺茫,“遥不可及”。他们觉得现在是市场经济,少讲点虚的,多搞些“外快”更实在。于是,理想淡漠了,信念动摇了,满脑子装的是个人、家庭的“小算盘”。有的更是不择手段化公为私,攫取国家财富,以使自己暴富,最后成了人民的罪人。胡长清、成克杰等人的悲剧在于:面对历史潮流的变迁,未能坚定理想信念,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最后坠入万丈深渊。这种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导致腐败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能不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深思和警惕。杨善洲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的楷模,最根本的是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

能否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在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党的最高纲领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期目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全面建设,使我国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进步、国家统一,这同样充满机遇与挑战。面对国际上变幻莫测、波诡云谲的形势,国内改革开放,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毫不动摇地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地信仰马列主义、信仰毛泽东思想、信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拥有“主心骨”、“护身符”,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经受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考验,才能驾驶市场经济这艘航船,乘风破浪,一步一步地驶向胜利的彼岸-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而努力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杨善洲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的楷模,最根本的就是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就要保持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

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现实生活中,灯红酒绿、人情世故如海浪冲击着我们的精神高地,在种种诱惑和考验面前,领导干部专注发展,追求其单位全面建设进步和个人能力素质提高,精神世界就会充实,精神状态就会振奋,其单位建设就会正气充盈,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如果朝气不足,暮气有余,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甚至精神颓废,追求低下,就会误己误人,损害党的事业。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勇挑重担、不为艰险、迎难而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党凝聚人心、克难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精神古已有之,它是古圣先贤修养做事之准则,亦为历代仁人志士治国安民之要术。历观古今圣贤之士,皆有艰苦奋斗之事迹,劳身苦体,动心忍性,平居不堕其业,穷困不易其志。一个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当它达到鼎盛之后,腐化奢靡之风日盛,最终难逃民族分裂和崩溃的命运。一部二十四史中亦不乏骄奢淫逸,斗志衰退,以至于亡国亡身的成例。今天,我们坐在史册旁边,静听历史驰过时的风声雨声,不时能听见那些政权和宝座被酒杯绊倒时的呻吟,听见那些豪舍巨宅被金玉压倒时的轰然巨响;也能看见因奢侈而从政坛摇落的权贵,飘然一如黄叶。正如孟子所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

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埋头苦干,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奋发有为。艰苦奋斗,核心在奋斗,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工作,少说空话、大话,多干实事,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做样子、摆花架子。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状态,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不能贪图安逸,怕苦畏难;必须有很高的工作标准,知难而进,有所作为,不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有了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精神,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困难再大也能克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这方面,现在我们有些同志不思进取,守摊子,混日子;有的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不愿干默默无闻但党的建设需要的事;不愿干领导不易看到但人民群众欢迎的事;不愿干一时难以见效但对党的事业长远建设有好处的事。这些现象如不克服,就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杨善洲同志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而且体现在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精神。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苦干实干,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一个干部在职时牢记使命、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并不难,难的是退休后依然如此。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自觉以杨善洲为榜样,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甘于“自讨苦吃”,端正心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本色,牢记使命、不畏艰苦、攻坚克难、艰苦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就要勇于对一切诱惑和精神污染说“不”

对领导干部而言,需要避开的污染很多,对溅到精神上的泥点更不能索性不管,必须勤于拂拭,否则迟早会栽跟头。为此,一方面要慎初。面对第一次考验、第一个诱惑、第一处陷阱,要勇于拒绝,时刻把握自己、告诫自己,守好政治上的高压线,法纪上的警戒线,道德上的耻辱线。“临崖失马纠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倘若进了班房才痛悔懊恼,那就悔之晚矣。另一方面要慎微。“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精神高地的失守,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党员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权力,金钱、女色都可能成为诱惑和陷阱,须知,小节关系大节,关乎形象。我们决不能把小节当成小事,必须防微杜渐,努力达到“明者慎微,智者识几”的境界。

人生在世,谁无父母妻儿?谁无切身利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在于面对取舍、争让与诱惑而坚持为大家、顾大局、存大义,展现的是超越常人的思想境界。为了家乡的发展,杨善洲与身边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牺牲个人利益而为群众利益,22年如一日地不辞辛劳、殚精竭虑却生活简朴,靠的就是高尚的境界,靠的就是奋斗的精神,靠的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杨善洲所展现的政治本色,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又一个鲜活可信的形象。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安身立命之基、从政为官之本。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各种考验和诱惑,我们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节欲自守,砥砺情操。只有修身养性,淡泊明志,不为物惑,不以情移,不为利诱,不为名扰,才能在权钱色利面前,真正做到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气节。

在现实生活中,党的干部也必须要经受住对权、利、名、情的考验,并在考验中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取得满分的好成绩靠什么?不是靠花言巧语去欺骗社会,也不能靠冠冕堂皇去糊弄群众,更不能得过且过自我麻醉。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既是人民大众的服务员又是宣传员,必须要在道理上能讲清,在实践中要能做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永远的追求。这也是针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的最要紧的话。

90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大众对党的衷心拥戴,也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大众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的认可,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与优秀品质的体现。先进,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把“没有自己的利益”写入政党党章,只有共产党人敢说自己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因为这一条是其他任何政党做不到也不准备这样做的。如果没有这样鲜明的特征,那么我们的党怎能在众多政党群盟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能执政,并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支持的党。优秀,则是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宣言与使命,有本领能把理想与信仰变为现实。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先进与优秀好比行车之间相对称的车轮、雄鹰飞行蓝天的双翼缺一不可。没有先进就没有社会存在发展的合法性;没有优秀品质就不可能赢得社会与广大民众的敬重与心悦诚服;没有优秀就没有让人信服的实绩,就不可能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实现民族复兴,富国强民的宏伟奋斗目标。

二、终生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和历史使命。今天,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变。不能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感情却淡了;通信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身处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像杨善洲那样,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入党时的誓言,党员干部才能永葆高风亮节,党的事业才会经得起任何风险考验。牢记承诺,践行入党誓词

每一个党员在入党时,都曾举起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发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八十字的誓词不长,但读来觉得字字重如千钧,铿然在耳。

人的一生,面对社会、家庭、单位、亲友,可能会做出多次承诺。但就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较之于其他承诺,他在党旗下的宣誓则是最神圣最庄严的。向党宣誓之后,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应该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地予以恪守,即使因此而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回顾以往,许多优秀共产党人能活在老百姓心中,他们的事迹能被群众传唱一辈子,就因为他们坚持履行了对“誓词”的践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岗位,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道路,然而,只要是共产党员,誓词就是共同的践行目标。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前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王进喜的“只要拿下大油田,宁可少活20年”;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郑培民的“万事民为先”;任长霞的除暴安良;王瑛的面对邪恶和压力,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直到今天的云岭丰碑杨善洲,从战争岁月到和平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年代,一串串共产党员的名字,伴随着对“誓词”的践行,如群星璀璨,布满民族精神的长空。

诚然,不可否认,在一些人身上,入党时的激情会慢慢退却,行动中不仅少有当初承诺的忠诚,甚至背弃誓词,改辕易辙;还有些人尽管每月也按时缴纳党费,但仅此而已,誓词早已忘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对他也似乎很遥远。毋庸讳言,组织上履行入党手续是容易的,尤其在党的执政时期;难的是思想上入党,在党执政时更是这样。入党之后,如果又手握如日中天的权力,面对安逸美好的生活,还有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考验,能否忠于入党誓词,既为民除弊兴利,又洁身勿入浊流,这个考验并不亚于当年革命先烈面对老虎凳和辣椒水,同样需要经历精神“炼狱”。

入党誓词是简短的,加上标点符号也仅92个字,但誓言又是沉重的,它高度概括了作为党员所应肩负的责任,每一个字都体现着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它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为谁在做、我该怎么做等一系列决定人生走向的重大问题。“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这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入党誓词高度浓缩了对党员的要求。誓词是把标尺,誓词是面镜子,党员应该经常用它来对照检查自己、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及时洗涤“身上”的尘埃。每一位党员都应该自己践行入党誓言,对照党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积极完成党分配的工作,真正做到“信念坚定、宗旨不变、标准常在、本色不褪”。不践行誓言就会脱离人民。我们党从成立起,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公开宣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90年来,无论形势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面对怎样的冲击和考验,党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思想是我们党取得事业成功,获得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保证。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本上就是继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评判我们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关键是看我们的党员能否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追求,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人生是非的标准。我们每一位党员入党时都有着庄严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要像杨善洲那样真正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誓言,我们的党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信任。

入党“誓词”,是党员一辈子的承诺。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常回忆自己入党时的神圣时刻,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词。尤其在和平年月,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努力践行入党誓言,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在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中,在普通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坚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共产党员,并以具体、实在、以一贯之的行动去解读,自觉担负起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牢记宗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人为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6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将此说得明明白白:“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是没有自身利益的,共产党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也就是人民的利益。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共产党的宗旨永远只有一条,那就是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所以毛泽东同志指出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是我们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也是衡量每个党员干部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尚书·说命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懂得什么道理和说什么并不难,难得是实际去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敢于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也是革命致胜的法宝之一。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要以“最讲认真”的态度,摒除点到为止、不痛不痒、走过场的陋习,认真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从“为人民服务”出发;认真查一查自己是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认真摆一摆自己为人民群众解决过多少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听一听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评价。只有敢于将自己想怕了,查痛了,摆实了,听清了,才能真正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牢扎根于思想深处,才能真正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褒扬。

目前,一些领导干部特权意识浓厚,自认为高人一等,什么事情都讲究个优先,讲究个排场,殊不知与宗旨意识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脱离了群众,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古时尚有“民为贵”的道理,到如今更不乏不搞特权,受到群众赞誉的事例。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杨善洲兢兢业业,不谋私利,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的宗旨。退休后的他谢绝了到城里安享晚年,选择了大亮山。他说:“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他不畏艰辛的履行着这份承诺,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他用实际的行动践行着“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为人民群众做了实实在在的交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杨善洲“说得到做得到”,要杜绝言行不一,开“空头支票”,只见承诺,不见行动;要杜绝“拍拍脑袋”决策,“拍拍胸脯”保证,“拍拍桌子”骂人,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的“四拍干部”;要“诺”字当头,“实”字为先,坚持一个承诺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就是一种动力。像杨善洲一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注重承诺更扎实践诺,以实际行动得民心、顺民意。

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还要善于倾听民声。民声即民生。倾听民声现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掌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带头在网络上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然而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却怕沉入基层与民交流,怕什么呢?怕找“麻烦”,耽误自己的“正事”;怕一时兑现不了,影响了自己的“民调”;怕攀上“穷亲戚”,难以应付。倾听民声是一块试金石,不愿倾听民声,恐怕也就失去了民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任何工作恐怕也是空中楼阁、水中望月。倾听民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敢于倾听民声,从群众的善意批评中改进工作作风,集中群众智慧科学决策,为民多办一些实事、好事。只有真正倾听了民声,为人民服务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封建社会的官员郑板桥尚且能时刻牵挂着民众疾苦,夜听竹声牵动惜民之心,何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只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装着百姓,就能做到不为权所诱,不为利所惑,就能兑现自己的承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三、坚守人生追求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怎样才能不枉费一生,生存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呢?有的人没有什么追求,碌碌无为,虚度一生;有的人清高自负,认为怀才不遇,不愿面对现实;有的人好高骛远,不立足实际,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的人只知道墨守成规,没有多少思想,更没有什么新办法。时间像流沙,看似漫长却稍纵即逝,当时间的车轮滚滚驶过,很多人失去了理想和斗志而变得碌碌无为,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如鸿毛掠过的蓝天,留不下一丝痕迹;相反,如果坚守一份精神,一种信仰,秉持一份责任,一种理念,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辈子,终将在历史的演进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平凡的人生中缔造传神的伟大,在岁月的斑驳里弹奏崇高的乐章,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宝贵的生命。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杨善洲用一辈子的执著追求共产党人崇高觉悟,大力倡导“迷事而不迷官”的志气,退休不退责,退位不退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坦荡处事,鞠躬尽瘁、不懈奋斗、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用毕生的追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典范,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行为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对于一名党的干部如何看待人生追求?要拿什么来衡量和支撑,是一味地追逐权力地位?还是无止境地攀比金钱财富?看看杨善洲,我们不难找到答案。杨善洲一生勤勤恳恳,努力工作,退休前已经是厅级干部,有资格享受各种福利待遇,是多少人比不了的,但他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重头再来,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创出另一番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在更高层次上体验着人生幸福。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杨善洲同志的人生追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杨善洲式”人生追求的核心要义就是坚守信仰、激扬精神、无私奉献、高尚情操。他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仰与使命,做到退休不退工、离岗不离责,自觉实践高尚的人生追求,不让自己的内心落入俗套;他不顾自己岁数已高,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精神,不怕吃苦,扎根家乡的荒山,植树造林20余年,使荒山重披绿装;他主动将直接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他为官30余载,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和财富,依然蜗居陋室,豁达乐观。

也许在一些忙着追求物质财富的人看来,杨善洲是一个贫穷的人。然而,在杨善洲看来,成为精神上的富翁更重要。因此他一辈子按照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指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生活清贫,却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人。相比之下,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有些物质上很“富有”的人,却并不见得快乐幸福:因为他们在盲目追逐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丧失了正确的人生观,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当作人生信条,为谋一己私利不惜损害他人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每名干部都应该扪心自问,不要总是斤斤计较,不要总是“横向比完纵向比”,和同事比位子,和企业老板比金钱,比来比去比扁自己,怎么比都觉着自己“付出多、得到少”,怎么都觉得自己应该在政治上“再进一步”,在金钱上和老板再“看齐一步”,内心的欲望迷住了自己人生追求的端口,尽管自己衣食无忧、尽管自己事业有成,但还是体会不到幸福。

广大领导干部要有一颗知足心,要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给自己的人生追求定一个崇高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从点滴工作、从平常生活中感悟幸福的能力;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认真体味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之不易,多思考思考党和人民对于自己的培养之恩,多想想自己成长的艰辛历程,多想想人民群众的期待,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要有一颗奉献心,要在群众与我们无所顾忌的交流中体会幸福,要在群众得到帮助后感动的眼神中体会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要在群众握住我们久久不愿放下的双手中感受幸福。那就是,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

“最给力的共产党员”——学习杨善洲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人们在怀念他的时候,还要由衷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培养了杨善洲的“职业病”,感谢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杨善洲同志虽然去了,但他的精神、他的“职业病”不能离开我们!大亮山上的一草一木作证,人民群众希望杨善洲式的“职业病”越多越好,而且是越重越好。——红网网友“abh6608”说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后,有一个网友激动地在网上留言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最给力的共产党员,纯共产党员啊!敬佩!我们的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杨书记就是最好的答案。”这一个普普通通的“纯”字,道出了杨善洲同志坚强的党性。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能受到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拥戴和欢迎,也正因为他有着坚如磐石的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是一个政党的根本问题。什么性质的政党,必然有什么性质的灵魂。什么政党的党员,必然有什么政党的党性。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过程,贵在自觉。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党性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等方方面面,一个共产党员在这些方面做得好坏,直接反映出这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强弱。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共产党员,才能实现党性修养的目的,才能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担负起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自觉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可以使人纯洁,使人追求,使人进步,使人明智,使人高尚。刘少奇同志曾经讲过,一些党员一起参加革命斗争,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和条件下参加革命实践,但有的党员进步很快,甚至原来比较落后的赶到前面去了,有的进步很慢;有的甚至发生动摇等等。为什么?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进行党性锻炼和为民服务的自觉性不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崇高精神源于对党性的执着与坚守

党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不同,党性要求也就不同,但坚强党性的魅力是一致的。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共产党人犹如璀璨的群星,他们的坚强党性、崇高人格演绎出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波澜壮阔的人生,无不散发出令人倾倒的党性魅力,鼓舞着广大党员,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这样的党性,闪闪发光,晶莹夺目,像巍巍高塔,似郁郁青山。观之当今,有的党员干部在当初举起拳头面向党旗宣誓时,确实不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和激情,但随着职务的升迁、环境的变化,自我约束逐渐弱化,导致了党性修养懈怠、理想信念滑坡,逐步走上了背弃誓言、以权谋私的腐败堕落之路。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刘伯承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称一称,你作为共产党员是否“足秤”。今天,这道考题仍然摆在每个党员面前,需要我们用党性原则和党员标准去认真衡量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从而激励自己看到差距,迎头赶上。执着地为群众谋利益,给党性添光彩

有人说,真正的共产党员,日常工作看得出来,个人利益让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什么这些人能“看得出”、“让得出”、“站得出”、“豁得出”?党性使然。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正是党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和精神追求。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从入党那一天起,就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一生的大事,一辈子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事。

党性并非天生的,也不会自然形成,它是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接受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性锻炼,长期进行党性修养的结果。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之中站稳脚跟,经受住各种挑战和考验,始终保持理想不变、信念不失、宗旨不忘、传统不丢、本色不改,成为“经久耐用”的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同志模范践行党的宗旨,人虽逝去,影响却穿越时空,如一座巍巍丰碑,感动中华大地。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是其党性风骨。杨善洲退休后,到荒山上植树,艰苦创业20多年,培育5万多亩林场,并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杨善洲老而弥坚,以奉献为乐的信念,在他瘦弱坚韧的身躯上发出巨大余热,书写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壮丽人生。再看现在某些退休者,不是发挥余热,而是发挥余威,违法违规,或延长“权力期租”,到企业当“顾问”,帮其偷税漏税,拿高额酬劳;或利用当权时的关系网继续呼风唤雨,为个人及亲属谋私。杨善洲的余热是榨干自己,为国家增加“能源”,给予民生温暖。余热与余威,一字之差,两种境界。对于他们,在坚守党性方面,杨善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杨善洲同志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以后,时时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切工作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党的宗旨是为民谋福祉。搞现代化让一部分人先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先富的“一部分人”不是领导层。少数党政干部、国企高管却明里暗里比富、追富,在豪奢中颠倒荣辱,忘记民生,助长不择手段敛财和弄权谋私之风。在此背景下,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先人后己、淡泊名利的杨善洲,载着时代精神,如长空一道振聋发聩的雷电,震醒那些麻木的神经;如干旱生态中的汨汨清流,滋润大地。当然,杨善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爱母亲、妻子和儿女,公德和私德都高尚。杨善洲,从党的深厚传统和人民的沃土中走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化身,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新的精神素养。正是有这样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有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优良作风

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领导干部只有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确立起宗旨意识,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才能把为人民谋利益视为最高价值。作为党性修养之外在表现的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在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的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它直接标识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在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时,才能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行动,并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而形成优良的作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他们能否增进党性、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系到党风、政风和民风能否改进,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杨善洲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卡基布中山装、双手老茧、身边带着锄头,这是他永远的身影;走家串户、帮群众做活、掏自己的钱资助困难群众,这是他经常做的事;永远走在前头,带头苦干实干,这是他永远的风格。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党的干部当如何把握自己,杨善洲为我们作出了生动的示范。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历来是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优良作风。反观现实当中,却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屑、不会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毫不在意与广大群众的疏远。有的高高在上,只会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发号施令,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考察漂浮不实。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作风漂浮走马观花,考察仅仅蜻蜓点水,不能真正地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分忧解难。更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招致了人民群众的不满,群众将这些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形容为: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离群众越来越远了;通讯条件越来越便捷了,但越来越听不到群众声音了;办公条件越来越优越了,但群众越来越见不到干部身影了;整体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但讲的话越来越听不懂了。往深了说,这些都是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不纯的表现。尽管我们一直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但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较差,办事耍派头,存在着官僚主义倾向。有的对群众的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群众的所谓“小事”不理不睬、熟视无睹,能躲则躲,能推则推,领导重视了才认真办,领导不知道的就应付一下,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工作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纪律松散不勤政,在工作中不坚持原则,实行好人主义;遇到问题就推诿扯皮不协调,导致“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现象。

作风问题归根结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正则作风正。要从根本上改进当前党员干部的作风,就必须要求这些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群众观点,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优良作风。首先,认认真真地学习。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员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了他政治敏锐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和思想境界的高度。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修养,一是“老祖宗”不能丢,要真正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世界观的改造。二是坚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来学习、运用、丰富马克思主义,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再就是,踏踏实实地干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群众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经受锻炼,成长成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二、牢记使命,常怀忧党忧民之心

时移世变,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深刻变化,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我们党既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要经受各种考验,破解突出问题,就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忧民之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看历代许多统治者,创业时兢兢业业,掌权后享乐腐化,在歌舞升平、歌功颂德中,自我陶醉,脱离百姓,最终落得个政权丧失!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领导干部容易官僚化;容易滋生惰性,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容易使党的肌体受到权力的侵蚀,产生腐败现象,遭到人民的诟病和反对。如果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整治不力,党就有可能被人民所抛弃。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忧党”才能“兴党”

党兴则国兴,国兴则家兴。只有全党同志自觉忧党兴党,并把它作为集体的“有意识”,作为政治责任和行为准则,我们党才有希望,国家才能长盛不衰!“兴党”,要从每一个党员做起。集体是个体的集合概念,一块砖、一片瓦,也许是渺小的,但它却能筑成大厦;一个党员的作用也许是有限的,但只要每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时时处处事事维护党的形象,我们就能在党的功劳簿上写上自己的忠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当成“第一需求”,把人民群众的认同当成“第一标准”。我们做每件事情,都要考虑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就要尽可能多做。

古人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90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的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会一事无成,就不能生存。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大局。因此领导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经常提醒自己,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所有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个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常怀忧民之心。“常怀忧党之心,恪守兴党之责”,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胸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开拓进取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应对各种挑战,就一定能使党经受各种“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忧民”方能造福于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忧患意识。其意思是说,执政者以老百姓所忧心的事情作为自己忧心的对象,老百姓也会反过来忧思执政者的忧患。用现在的观点看,它一方面指出了执政者与人民大众之间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出执政者改造世界的一种责任感和能动性。这种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智慧。

古往今来,多少执政者深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直在强调“居安思危”,也不断地书写“盛世危言”,以此警示当世,昭示后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先王圣哲如尧、舜、禹等,担负着为部落人群解决困难的重要责任,并因此责任感而生发出忧患意识,为黎民百姓的利益夙夜忧勤,从而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正是古代思想家总结历史经验而作出的精辟概括和理性提升。此后,以忧思民生疾苦为主要内容的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本思想的永恒主题,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崇高的价值追求。一切有志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志士仁人,无不保持着忧民之心的博大胸怀。他们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苦苦求索,孜孜不倦;他们为求得国家、民族的翻身解放而忧,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气概,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解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苍生而忧,殚精竭虑,夙夜在公。作为共产党人,更应常怀忧民之心。党的性质、宗旨决定其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须自觉地充当实现人民群众意志、谋求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并始终做到思想上想着人民、政治上代表人民、行动上为了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常怀忧民之心”,就是要求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以及具体的行政行为,无论是涉及经济的还是政治文化的,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人民群众才会“忧其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积极和谐局面。只有如此,才能代表时代社会经济运动的前进方向,顺应历史潮流,使国家民族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牺牲,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辉煌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创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一切的胜利和成就,离不开我们党“忧民之心”,始终坚持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因此,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切实解决群众观点问题,做到认识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爱护群众,使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水乳交融。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忧民”就要做到顺民心、厚民生,就需要真抓实干,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努力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掌声和敬重,就是因为他一辈子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努力为群众说实话、办实事、解难事。群众的穷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改变所在地区的贫困面貌,着力推动群众脱贫致富。他对群众怀着一种谦卑和敬重,怀着一种质朴的天然情谊,事事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落脚点。学习杨善洲同志,我们要反躬自省,在坚持群众观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方面同他的差距有多远,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着力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联系,着力做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更好地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永葆先进性本色

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是关键。一些党员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经不住大风大浪的考验,他们不再用先进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政治思想素质下降,作风不正,严重脱离群众,甚至违纪乱法,成为历史的罪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放松了自身修养。杨善洲同志一生想着群众,为了群众,带领老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以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过程中历练自己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面对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面对社会上种种腐朽思想的影响,能不能坚持正确利益观,对领导干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在利益观的考验面前,绝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甚至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毛泽东同志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最根本的是有坚强的群众观点。

共产党员是社会的一员,更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有着一般人的共性,更有着“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性,“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党的先进性的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是党员就要终生为党分忧,是党员就要终生为民解难。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顺乎民意,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

我们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杨善洲那样身体力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时时处处心系人民群众,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只要我们求实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造福一方百姓,就会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留下我们党和政府的好形象。用高尚的人格品行在群众中树立榜样

讲操守,重品行,是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典型特征。建党90年来,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重品行、讲操守,视为自己的做人原则和政治优势,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人品优秀,高风亮节的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一个讲操守、重品行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一个正气浩然,堂堂正正的人,是干部的楷模,是群众的榜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高尚的人格作基础,无论当官还是做人都容易摔跟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其人格品行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之所以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高风亮节、人所共仰的道德风范,他们以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戴。领导干部的人格品行修养的内容应该是:胸怀大局,坚持原则,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光明磊落,忠诚老实,团结同志,与人为善,谦虚谨慎,从善如流等。所谓光明磊落,就是要心胸坦荡,堂堂正正,走正大光明之路,行正大光明之事,有话说在当面,不在背后搞小动作。所谓忠厚老实,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所谓与人为善,就是要心地善良,以诚待人,乐于助人,不坑人不害人。这是一个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够做到善待同志,善待部属,就能团结人,大家就会感到可信、可亲、可敬、可交,感到有安全感,就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所谓谦虚谨慎,就是要为人谦和,谨慎从事,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找自己的不足,做到见贤思齐,知过必改。

要立德,培育高尚的人格。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德行操守的国度,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以德修身、以德立身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门必修课,切不可认为市场经济下就可以降低人们的行为道德标准和要求。一个党员为人谦和,正派,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必然受到群众的尊重。因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提醒自己,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追求高尚的人格,把自己磨练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拘小节,常保谨慎之心。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合于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一件看似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形象。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既能在大是大非上管好自己,更能在生活小节上严格自律。在现实生活中,因“小事”而误大事者屡见不鲜。孰不知,这些小事、小节常常是品德修养的试金石,所谓“大事看才,小事看德”、“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正是这个道理。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等腐败分子,往往就是由“小节”不保到大节丧失,由放纵小事到蜕变堕落,最终成为罪人,这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教训。因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更须关注“小节”,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遵纪守法,自觉做到用权不滥,理财不贪,见色不迷,良心自清,人格自纯。

要践行,坚守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共产党员要老老实实做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要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要有浩然的正气。正气,指的是一个人在为人、做事时的正直、忠贞、刚正的气节;光明磊落、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作风;刚正不阿,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品质。党员具有浩然正气,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和情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党员都要自尊自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名誉,为了党的事业,不为权、钱、色所动,守住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家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勇于为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献身。这是时代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党员与非党员的根本区别之处,也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环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的一言一行对群众的影响很大,因此,党员要在实际行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要做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模范,坚持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要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模范,当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要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当具有人格魄力的先行者;要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增强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中坚,标准应该比一般党员更高,要求应该比一般党员更严格,更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六个表率”,即加强党性修养,做实践党的宗旨的表率;增强组织观念,做执行党的决定的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执政为民的表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争创一流业绩的表率;弘扬正气,顾全大局,做维护团结的表率;警钟长鸣,拒腐防变,做廉洁勤政的表率。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共产党员仅仅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发挥作用的本领。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没有专业知识,又不认真学习,尽管你抱了很大的热心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做不出应有的贡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的本职岗位中。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战争年代,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求共产党员身怀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成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要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可以说,共产党员提高服务本领,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不仅是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也是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备条件。正源于此,杨善洲同志的车上经常放着锄头,下乡时见到不规范的栽插现象,他就要亲自下田、下地去手把手地示范。他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了三四百斤。直到现在,当地的群众还在采用这种插秧方式。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杨善洲过硬的“插秧本领”,他的示范效应还有现在这样大吗?

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要牢固树立执政党党员意识,对党和人民忠诚。所谓忠诚,就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忠者,赤诚无私、诚心尽力;诚者,真心、实在。党员对党的忠诚,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每个共产党员入党都是自愿的,自愿就意味着要遵守党章和党的有关规定,就要履行自己对党的承诺。所以,对党忠诚、老实是每个党员必须做到的。执政党党员意识,就是作为一个执政党党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意识到一个执政党党员对党、国家、人民应尽的义务和应担负的责任,意识到一个执政党党员的作用和形象对党、人民、社会的影响。只有这样,才会按党员的条件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地改造和更新自己,成为新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

要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地增强党的观念,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的任务,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党员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党的观念,才会珍惜党员称号,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时刻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学习杨善洲苦干实干的艰苦创业精神

一个地委书记,在位时没有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半分福利,退休后放弃休养扎根荒山植树22年,有人说他傻,笑他算得全是“糊涂账”,但正是这一笔笔“糊涂账”,算明白了一个共产党员呕心沥血服务人民的拳拳之心,这些明白的“糊涂账”令人感动、发人深省。——新华网网友“暸望”

斗转星移,新老交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退下来的一天。退下来以后,该怎么办?是从此以后就无所作为、安享晚年,还是继续奋斗、发挥余热,恐怕这是每名党员干部都要面临的抉择。虽然工作岗位、领导职务是一时的,都有“到龄退休”的时候,而党员身份却是可以永不退休的。不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已经从岗位上退了下来,始终都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可以从事一辈子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干部,是要有点精神的,不论在岗还是离岗都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本色,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热忱和力量。到底该如何选择,杨善洲用实际行动做出最有力的回答,那就是:干部退休了,共产党员身份不能退休,共产党员本色不能退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像杨善洲一样,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

觉悟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对于每一个共产党人来说,觉悟就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有没有思想觉悟,是共产党员是否真正在思想上入党的最重要衡量标准。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在这方面,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行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堪称广大党员干部最好的榜样。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辨是非

党员干部要始终如一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思想上,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明辨是非,有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因为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无菌”真空中,实际上每天都在经受着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各种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每天都在承受着社会变革、利益调整带来的思想震撼和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人们一时的思想迷惑,造谣惑众,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来搞乱人们的思想,以达到他们的目的,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所以作为党员,一定要坚决相信党,相信组织,加强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真正做到有悖于党的精神的事坚决不做,不利于党的形象的话坚决不说,有损党的事业的事坚决不参与,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不在各种错误的、腐朽的思想和不良风气面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努力立稳人生的坐标。传承民族美德,知荣辱

荣辱观是一个人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一个人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去发展?这些问题,既是问题,也是一个人荣辱观的观点,更是一个人道德体系、人生坐标的立足点。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去奋斗,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去践行使命,是胸怀远大的人,是生命重如泰山的人。党的利益与党员的利益、党的荣辱与党员的荣辱,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党的兴衰,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我们今天一再强调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并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就是要让全体党员都明白,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光荣、神圣的,共产党员应当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要维护党的形象,在有人污蔑、诋毁和损害我们党的形象的时候,党员应当感到痛心和愤慨,能够挺身而出、出面制止。我们比喻“党是母亲”,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我们的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如果党员都能够认识到我们与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都能自觉为党做贡献,我们党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克己奉公,讲奉献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正像有的优秀党员说的那样,“我不奉献,你不奉献,谁来奉献?我要索取,你要索取,向谁索取”。当前,我们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国家、集体或他人的便宜,有的还和组织讲条件、谈价钱,与老百姓争夺利益,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完全玷污了党员的称号。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作为党员,连党的活动都不愿参加,连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都不愿遵守,怎么能说这样的党员有觉悟呢?在苏共建党初期,列宁曾经同马尔托夫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斗争。马尔托夫主张,只要承认党纲党章,就可以做党员,不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列宁坚决反对这种主张,认为党员不仅要承认党纲党章,而且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他尖锐地指出,按照马尔托夫的说法去做,只能模糊党和阶级的界限,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使党变成一个涣散的俱乐部。经过多次反复的斗争,列宁的建党原则主张获得了胜利,从而保证了共产党真正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保证了共产党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事实充分证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往而不胜。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内生活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二、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是决定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失去政权甚至走向衰亡的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执政党,不论执政时间多长,不论拥有多少党员,不论看起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一旦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就失去了执政乃至生存的基础。我们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杨善洲同志一辈子都在干一件事,便是造福百姓。83年的生命历程见证,他捧着一颗心来,把人们心中的怀疑变成了由衷的敬佩,把百姓贫瘠的家园抹成了红火的日子;他不带半根草去,用忠诚信守了一个本色党员的精神高地,用执着演绎了一个为民干部的朴素传奇。党的干部一辈子都要恪守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的困难、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很多,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但根本的东西不能变,那就是理想信念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标准什么时候都不能降低。

党的干部,是党的理论的实践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众往往是通过周围党员干部的行为来看我们党的,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因此,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不断对党的干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锻造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干部队伍。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富强,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涌现出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王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支干部队伍,把党的理论、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作了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把党的主张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才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和保持了亲密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能够战胜许多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

应当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也极易诱发各种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的消极腐败行为。目前,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但也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漠了,与群众的感情疏远了,追逐名利、贪图享受的思想滋生起来。有的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的热衷于与所谓“大款”、“大腕”拉关系,疏远了基层群众;有的滥用职权,伤害群众的感情,侵占群众的利益;个别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人虽是少数,但影响很坏,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就成为了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郑培民到杨善洲,虽然他们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担任的职务有所不同,但他们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是相同的,当好人民公仆的本色是相同的。学习杨善洲同志,做好一辈子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好公仆,就要像他那样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心系人民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杨善洲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他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不变的情结。“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他身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前,尤其要关心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

做一个一辈子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好公仆,就要有杨善洲那样不畏艰难,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能否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是一种考验。当经济发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特别是地位变了、职位高了,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从不贪图安逸,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带头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境界,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决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搞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党的干部要永远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一路线,是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的根本体现。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这条群众路线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利益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有了更好的条件。但是,我们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利益调整,虽然总体上人民群众的生活都会有很大提高,但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改善的幅度有大有小,在一定阶段还会出现一些困难群体。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党的领导人一再强调,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党的领导干部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首先要在思想上改变漠视群众利益、忽视群众困难的错误观念。杨善洲同志在退休前,尽管“贵”为县委书记、地委书记,但在他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把群众当做真正的主人,而自己却是公仆。他能够俯下身去帮人“钉马掌”、“打石”、“栽秧”,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他更像一个操劳的农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农具,走乡串镇,与群众一起劳动,了解最真实的基层情况。但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总把群众的困难看成是“小事”,往往以抓大事为名,忽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甚至错误地将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其结果不仅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实现和维护,而且党和国家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群众的利益是大是小,反映的是群众利益在干部心目中的位置,是干部对群众感情的一把标尺。要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切实增强为群众谋利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全力去办,也要动感情去办;凡是对群众有利、有益于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事,即使再琐碎,也要不厌其烦地去做好;凡是有损于群众利益、客观上可能引起群众不满的事,就绝不能去做;有些事情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条件不成熟,就要缓一缓,不要急着办。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就要迎难而上,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当前,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调整,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改革越深入,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工作中,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是难事、急事,解决起来很不容易,有的是因为缺少基本的物质条件,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还没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对此,我们不能回避,不能望而却步,要敢于面对矛盾,勇于克服困难,切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越是困难越要下决心解决,不能使之成为“老大难”。要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为群众谋利益。不仅要谋一时之利,更要谋长远之利;不仅要谋局部之利,更要谋全局之利;不仅要关注锦上添花,更要重视雪中送炭,努力使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用“一辈子”回答入党为什么

当今,在市场经济的深刻背景下,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已日益突出出来。在“入党为什么”这个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上,杨善洲同志用一辈子的时间交了一份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生答卷。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干部的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从他感人的事迹中,我们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入党为什么,不管是已经是党员还是即将成为党员的同志,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有些人把入党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些人把入党作为事业的资本,有些人把入党作为成功的基石……有些人甚至为了出国轻易地丢掉、放弃党员身份,有些人根本没有想通为什么入党,就跟风似地与别人争夺名额,或者为了这个机会争得不可开交……如此一来,党员队伍的纯度打了折扣,党风逐渐出了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决不让那些明确入党的人吃亏,更要彻底清除党内的不良风气。入党前要明白为什么要入党,入党后要时刻记得自己入党为什么,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党性不打折,不丢失。红军初创时期,一个刚刚加入红军的青年战士问胡耀邦:“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胡耀邦想了想,郑重地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你。”党的好干部杨善洲用自己的“一辈子”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在服务祖国、造福民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活着总要做事,做事总有目的。有的人做事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人做事是出于某种兴趣和爱好。而加入共产党的人,无论从事哪项工作,都是为了忠诚于党的事业,服务祖国,造福民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共产党员这一称号的先进性、光荣性和神圣性之所在,也是“入党为什么”的核心所在。抓住这个核心,时刻自省、自重、自警,就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必然会全身心地去爱我们伟大的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自己也是幸福的。如果选择了最能为人民谋利益的职业,为大家献身,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从早年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党诞生的实际情况和90年来党发展的实际历程来看,共产党决不是一个只为自己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的宗派组织,它承担着拯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它的宗旨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许实际生活与理论和理想有一定距离,但是这个距离并不能淹没共产党初创时的美好愿望,而且从大的时间段来说,从总体大局来看,中国共产党是在努力兑现它的诺言的。即“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独领社会其他政治团体之风骚在众多力量角逐争雄之中能够由小到大,成为人民群众拥护爱戴的政党,乃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究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到了首位,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决策的第一出发点,其路线、方针、政策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因而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自觉地接受和拥护。为人民服务,是有理想者的理想,是有为者的作为。人生的价值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生命的意义在为人民服务中升华;个人因为人民服务而高尚,社会因为人民服务而温暖。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置个人安危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显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正是共产党人的壮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回报和支持,形成了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到处受到人民群众箪食壶浆于路上的欢迎,新娘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子去参军的场面,随处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说,共产党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是争取到了人民群众拥护的胜利,是得到人民群众爱戴的胜利,是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胜利。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表明自己追求真理的态度: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自古以来,追求真理的道路都是充满坎坷的。作为共产党人,既然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就应该端正态度,正视困难,为了信仰奋斗终生。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天起,每名党员就要牢记: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加入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将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而努力奋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不是靠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来实现社会进步的。在对信仰的追求过程中,每个党员的个人价值也会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这样才是精彩的人生。

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在杨善洲精神的鼓舞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踏实工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能够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就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幸福

关于什么是幸福,很多人都在期待一个深奥的答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幸福就是“爱与劳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幸福感最主要的来源不是对工资收入的满足,而是来源于对国家、对组织、对人民奉献的满足感,是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满意和尊重。诚如杨善洲同志说过的:能为人民做点事就是我的幸福。因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们的自尊心是建立在实现客观可行的目标的成就感之上,建立在被社会、被别人、被自己尊重与认可的良好感觉之上的,这种“自讨苦吃”的幸福感就能源源不断。

杨善洲同志权位不可谓不高,可他始终把人生价值追求放在首位,始终把创造奉献作为幸福源泉,始终坚持朴素的生活本色。面对他,我们每名干部都应该扪心自问,不要总是斤斤计较,不要总是“横向比完纵向比”,和同事比位子,和企业老板比金钱,比来比去比扁自己,怎么比都觉着自己“付出多、得到少”,怎么都觉得自己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