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大受启迪的励志好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22:37:19

点击下载

作者:唐容,方士华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青少年大受启迪的励志好故事

青少年大受启迪的励志好故事试读:

前言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耐人寻味、启人心智的好故事。这些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时间的冲刷洗礼,依然闪烁着熠熠光辉。这些流芳百世的千古佳话,是人类的先辈千百年来的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的心灵结晶,也是他们用生命和心血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绎,贯穿着人类文化的传统精神基因,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例如,讲述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孔子尊师、孙思邈行医的道德好故事,它所倡导的是做人的最基础、最人本的精神。其故事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了根,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启蒙读物,经过不知多少人的演绎和深化,已成为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爱父母、爱亲人、爱他人、爱自然的爱心故事,让人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情结,犹如丝丝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到心灵的甜蜜滋润。

再如,开水壶煮出蒸汽机、苹果砸出“引力”、用影子测量金字塔、检验自由落体等智慧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反映出科学前辈们执著追求科学真理的感人故事,启迪青少年前赴后继,为“解剖”更多的科学秘密而努力奋斗。

除此之外,还有感恩故事、习惯故事、亲情故事、创新故事、细节故事、励志故事和哲理故事等,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是指导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灵鸡汤。

为了启迪青少年的心智、陶冶精神情操,我们经过甄别选择,特地从浩如烟海的故事中精选出部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包括《青少年大受启迪的美德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爱心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感恩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习惯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亲情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创新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细节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励志好故事》、《青少年大受启迪的智慧好故事》和《青少年大受启迪的哲理好故事》10册。这些故事内涵丰富,图文并茂,极具借鉴意义和鉴赏价值,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对青少年的爱心教育、亲情培养以及学习和处世能力的提高等都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指导性,是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和珍藏的良好版本,也是各级图书馆的陈列佳品。

爱提问题的戴震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思想,后人都很钦佩他。

后人每次说起戴震勇于创新的性格。都会想起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老师给学生讲《大学章句》。

老师按照书上写的,给学生解释说:“这章叫《经》,是孔子的话,是他的学生曾子记录的;以下10章叫《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下的。”

10岁的小戴震一边听讲,一边皱着眉头思索着。

老师讲完后,戴震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讲的这些有什么根据吗?”

老师说:“这都是朱熹(南宋时期的学者)说的呀!”

戴震接着问:“先生,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南宋人。”老师说。“那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朝代的人呢?”“都是春秋时代的人。”

戴震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相隔两千年了,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张嘴结舌,再也回答不出来,不过他很欣赏小戴震敢于怀疑古人的做法,就和蔼地说:“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你还要多读书,多思考,因为朱熹并不是凭空说出这些话的。”

以后,戴震凭着丰富的知识和敢于怀疑的学术态度,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并对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伤仲永

宋朝的时候,金溪县一个姓方的人家出了一个神童,叫方仲永。方家人祖祖辈裴都以种地为生,家里人没有几个识字的。

小仲永5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哭着嚷着向大人说他要写诗,父亲感到很惊奇。笔墨纸砚拿来了,小仲永接过来,立即写了一首诗,父亲更奇怪了,就拿着诗给乡里的秀才看。秀才一看,原来小仲永在诗里表达了孝敬父母、团结亲朋的心愿。

秀才对小仲永的文才很欣赏,就对小仲永的父亲说:“您的孩子是个神童,将来一定能光宗耀祖!”父亲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过了几天,方家出了个神童的事传遍了整个县城,来找小仲永的人络绎不绝。无论他们出什么题目,小仲永都能一挥而就,众人赞不绝口。

后来县里的一些有钱人经常设宴请方家父子。宴席上,小仲永写的诗成了有钱人的抢手货。仲永的父亲就觉得这是一个发财的捷径,就天天领着小仲永去赴宴,小仲永再也没时间学习了,他做的诗也越来越来平庸。

就这样,等方仲永长成少年的时候,他再也写不出诗了,变得和平常人一样平庸。宋朝的大文学家王安石听说了这件事,就惋惜地说:“天生的神童变成了平常人,这都是不努力学习的结果啊!”

僧达背状纸

南朝宋代的时候,扬州太守王弘有个儿子叫僧达。小僧达记忆力惊人,4岁的时候就能背诵整卷的《诗经》,凡是见过他的人都惊呼他为“神童”。

扬州城有个恶霸,强占了一位农民的土地,农民就拿着状子来到衙门击鼓告状。小僧达这时正在衙门口玩耍,见到农民拿起了鼓槌,就对农民说:“你别击鼓,先告诉我为什么来告状?”

农民见眼前的小孩虽然年纪小,但显得很机灵,就把冤情告诉了小僧达,还把状纸给他看了。小僧达一看,状纸显然是一位老先生写的,很有文采,而且把农民的冤情说得很清楚。小僧达看得入迷,不知不觉就背下来了。

王弘升堂了。农民本来就不识字,这时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更是吓得战战兢兢,解释不清楚自己有什么冤情了,急得流出了眼泪。

这时候,小僧达跑到公堂上,大声地说:“我来替他陈述冤情吧。”于是僧达就一字不差地把状纸的内容背诵了一遍,公堂上的人都大吃一惊,要不是亲眼看见,谁也不会相信一个6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经过审理,农民打赢了官司,“神童”小僧达的名声也传遍了扬州城。

高洋快刀斩乱麻

南北朝时候,东魏丞相高欢有好几个儿子,二儿子高洋外表笨拙,但心思敏捷,做事果断,高欢很喜欢他,说他有大将的风度。

有一年春节的时候,高欢想试一试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就对孩子们说:“现在给每人一团乱麻,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就把我的马送给他。”

高欢的马是有名的宝马,每个儿子都想得到,就争先恐后地抓过自己的那一份,认真地清理起来。

麻线相互缠绕在一起,整理起来很困难,孩子们一根一根地往外抽,弄得越来越乱。高欢看了,叹了一口气。

这时,高欢惊奇地发现,二儿子高洋并没有动手。

他默默地看着那团乱麻,又皱着眉头看了看众兄弟,然后突然拔出雪亮的佩刀,果断地将面前的那团乱麻斩为两段。

乱麻团被刀从中断开后,一根根的麻线自然就不再互相缠绕着了。

高欢见了,心中十分高兴。

但他却故意问道:“叫你整理乱麻,可你怎么却将它斩断了呢?”

众兄弟也不以为然地看着他。高洋果断地说:“凡是乱麻,都该一刀斩断。”

高欢听了,哈哈大笑道:“真有大丈夫气概,将来必成大器!”说完,就宣布把自己的马给了高洋。

高洋长大以后,一举推翻了东魏,建立起了北齐王朝,成为了一个乱世的开国之君。

卢庄道过目不忘

唐朝的时候,卢庄道20岁就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成为一时的佳话。

卢庄道从小就有写作的才能,而且记忆力超人。12岁那年,他拿了自己的一篇习作去拜访父亲的老朋友高士廉,两人就拉起了家常。

这时,恰巧有一个客人送来一篇文章请高士廉指教,高士廉把文章放在条几上,然后就和客人聊天,卢庄道闲着没事,随手把这篇文章拿来翻看起来。

客人走后,卢庄道想开个玩笑,就说:“这篇文章是我的。”

高士廉很生气,卢庄道就把文章背诵了一遍。看着高士廉疑惑不解的样子,卢庄道又说:“我还能把它倒背出来。”果然,他倒背如流。

卢庄道见高士廉更纳闷了,就连忙起身跪下谢罪,说:“这篇文章其实不是我写的,只是刚才随手拿来,看了一遍就记住了。”

高士廉仍不相信,就又拿出了几篇别人送来的文章,让卢庄道默读一遍。果然一遍读后,他就能倒背如流,高士廉惊叹不已。

然后,卢庄道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请高士廉指教。高士廉看了,赞叹不已。

第二天上朝,高士廉把卢庄道的才能讲给唐太宗听了。

太宗召见了卢庄道,在大殿上对他进行了考试,见他果然才学出众,不禁夸奖道:“这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小王冕智斗财主

王冕是元朝时期的大画家、诗人。他小时候家里穷,10岁时就给财主家放牛。

过年的时候,财主想克扣他的工钱,就给他出了一道题:“有一伙穷人正在锄地,忽然有一个人挖到了一个宝贝,他们就把宝贝砸碎了,一个分到一块。可是,宝贝砸碎了就分文不值了,结果,这伙想发财的穷人一无所有。你根据这个故事猜一个字,猜不出来工钱可就没了。”

王冕马上对财主说:“穷人分宝贝还是穷,这是一个‘贫’字。”

财主只好把一年的工钱付给了王冕。

王冕接过工钱,也给财主出了一道题。“有个财主外出做生意,他雇了一个伙计。一年后财主发了财,他就把财宝装在一个箱子里。当伙计来要工钱时,财主想赖帐,就说一只马把箱子踩扁了,财宝都被毁坏了。你猜猜这是什么字?要是猜不出来,就得学狗叫。猜出来了,就把工钱还给你!”

财主想了半天,只好认输说:“我猜不出。”然后不得不学了几声狗叫。“马把装钱的箱子踩扁了,这不是财主骗人的‘骗’字吗?”

财主听了,脸一下子红到耳根。

从小立志愿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他7岁上学,学习成绩非常好,数学成绩更是名列前茅,能不停顿地背出100多位的圆周率,惊人的记忆力让老师都很佩服。

茅以升的家在秦淮河边上,每年的端午节都能看到秦淮河上热闹的划龙船比赛。茅以升10岁那年的端午节前一天晚上,他和小伙伴们约好第二天去看龙船比赛。

不料,端午节的早上,茅以升忽然肚子疼只好在家里听着一阵阵的锣鼓声干着急。

傍晚,一位小伙伴到他家里看他,茅以升就焦急地让小伙伴讲讲白天的比赛。

小伙伴说:“幸亏你今天没去。你要是去了,说不定也会掉到河里去,”

茅以升一听,急忙问:“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你不知道吗?今天秦淮河出事了,龙船比赛都取消了!”

茅以升这才知道,因为今天看赛龙船的人太多,大家都挤在桥上,结果桥被压断了,很多人都掉到了水里,还淹死了好几个人呢。

听到这儿,茅以升坚定地说:“我长大了一定为大家建造结实的大桥!”

从此,茅以升更加刻苦学习,平时只要有机会,他就注意观察各种桥的结构,这为他后来成为出色的桥梁专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明星苏步青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东方国度上升起的数学明星”。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数学事业,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还写了好几本数学专著呢。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苏步青正在上小学。他的老师洪岷初先生是位爱国人士,经常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用科学来救国。

苏步青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学习刻苦,每门课的成绩都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也就是在洪岷初先生的教导下,苏步青的数学天才逐渐被开发出来了。

洪老师负责教授数学,慢慢地,他发现苏步青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听课非常认真,于是他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有意识地给他多留一些,而苏步青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

有一次,洪老师出了一道几何题,要求学生们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个定理。

班里其他的同学还在苦恼的思考着,苏步青已经把答案写出来了。而且,他举一反三,旁征博引,竟然用了20多种方法!洪老师看了,认为苏步青具有数学天才。

为了培养苏步青对数学的兴趣,洪老师鼓励他把这些证明方法写成了一篇论文,送到浙江省中学生作业展览会展出,结果引起了轰动。

长大后,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宗悫的孩子,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一次,老师问他有什么志向,小宗悫响亮地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他的这句话后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言。

当时社会风气萎靡不振,都轻视练武的人。宗悫却认为要成就大事,除了读书外,还要有好的武功,这样才能报效国家。于是,除了读书,他每天清晨公鸡叫第一遍的时候就起床苦练武功,学习兵法,家里人都嘲笑他是“粗人”。

后来,一次意外让他们改变了对宗悫的看法。

宗悫14岁时,哥哥宗泌结婚。正在全家人热热闹闹办喜事的时候,突然闯进来十几个手执刀枪的强盗!宗悫的哥哥、弟弟和家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危急之时,宗悫大喝一声:“不得无礼!”

说着,取出兵器同强盗搏斗起来。

因为坚持练习武功,小宗悫招数纯熟力气惊人,强盗与他打了半天,也占不到半点便宜,反而被宗悫打得鼻青脸肿。

宗悫一边和强盗搏斗,一边大声让哥哥去请救兵,强盗们很害怕,就赶紧逃走了。

从此以后,全家人都支持他一边读书一边习武,再也不叫他“粗人”了。

宗悫长大以后,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将军。

自学成才的学徒工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小时候,法拉第家里很贫穷,父母没有钱供他上学,法拉第很小就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工。

尽管工作很辛苦,可是,小法拉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因为印刷厂专门印刷书籍,这给渴望读书的小法拉第提供了多么大的便利啊。

一天,一本新书《化学问谈》送到厂里来印刷,小法拉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工友们都下班了,他就一个人靠着窗子,专心致志地看起来。天黑了,法拉第还在读着。

忽然,法拉第听见有人敲窗子,原来是妈妈。法拉第惊奇地问:“妈妈,家里出什么事了吗?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看到小法拉第这么喜欢读书,妈妈很难过,要是能送小法拉第去上学多好啊,可是家里实在太贫困了。妈妈心疼地说:“天黑了,你这样看书会把眼睛看坏的。孩子,跟妈妈回家吧。”

法拉第激动地站起来,说:“妈妈,我今天发现了一门奇妙的学问,我一定要弄懂它,我多么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啊。”

妈妈听了,慈爱地说:“孩子,爱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天确实太晚了。”

法拉第恋恋不舍地放下书,跟着妈妈回家了。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小法拉第自学成才,后来成为了一位大科学家。

高尔基苦难中读书

高尔基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他从10岁起就开始靠干各种杂活儿养活自己。

有一次,高尔基在轮船上当洗碗工,看到厨师那么入迷地在看一本书,就问:“大叔,那里面有什么让您这么着迷?”

厨师抚摩着他的头说:“孩子,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大世界。你想要什么,书里就有什么。”

从此,高尔基就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事情”,只要能找到书读,就是再苦再累他也不在乎。

有一次,他到一个财主家帮工。因为一点小过错,财主就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医生看着从他的后背上钳出的42根木刺,愤怒地让他去法庭控诉财主,高尔基听了点了点头,回去了。

但到了财主家,高尔基提出的惟一的要求,是要财主允许他借书看,财主正在担心惹上官司,听他这么一说,爽快地答应了。小高尔基捧着书,高兴极了。

高尔基读书都入迷了,这让财主婆很生气,就想方设法阻挠他。

于是,等别人都去睡觉了,他就悄悄爬起来苦读。因为财主婆不给他蜡,他就把蜡盘上的蜡油偷刮下来,装在罐头盒里,用棉线做灯芯,做成一盏灯,以至于昏暗的灯光和呛人的油烟毁坏了他的眼睛。

后来,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的精神,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伟大作家。

居里夫人逆境求学

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因为发现了“镭”而闻名于世。

居里夫人小的时候就显现出了超人的才智。她的记忆力特别强。每当哥哥姐姐念书,她就在旁边用心地听,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熟背许多诗篇了。

父亲是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房间里放着不少物理仪器和矿物标本,像玻璃管、石灰岩等,小玛丽经常溜进父亲的房间,着迷地看父亲摆弄这些小东西,还不时用小手指去碰碰玻璃管。

一次,她认真地拿起一个烧杯问父亲:“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

父亲告诉她说:“这是烧杯,是做实验用的。”

可是,她一不小心把烧杯掉到了地上,烧杯碎了。但父亲并没有责怪她,反而给她讲了许多有趣的科学故事。

从此,这些故事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正是在父亲的诱导下,她从小就对科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6岁的时候,小居里夫人上学了。她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同学都很嫉妒她。

有一次,同学们想拿她开玩笑,就把几把椅子高高地叠在她的周围,小居里夫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她一点也没觉察。

等她看完书,刚抬起头来就碰到了椅子,椅子“哗啦”一声倒了一地。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但她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们一眼,就又埋头看书了。

林肯干活儿赔书

林肯是美国的第15任总统。林肯小的时候,家里没钱送他上学,但他渴望读书,他买不起书,就想方设法借书读。

有一次,妈妈让他去邻,居家送木柴。告别的时候,小林肯突然见到一本渴望已久的书,就再也挪不动步了。

他站在邻居的书架前,入迷地读了起来。

邻居见他这么喜欢这本书,就大方地借给了他,让他拿回家去读,还叮嘱他一定不要把书弄脏了。

小林肯感激地说:“谢谢您,我一定好好保管。”

小林肯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起来,连晚饭都顾不上吃。

一直到妈妈催促他上床睡觉,他还舍不得把书放下呢。临睡前,小林肯小心地把书放在柜子上,上面还盖了一张旧报纸,这才安心地躺下了。

半夜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小林肯忽然被“滴答滴答”的水声惊醒了,他赶紧跳起来,扑向那本书,可是已经晚了,书已经被从屋顶漏下来的雨水淋湿了!

林肯捧着书,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他拿着书到了邻居家,局促不安地说:“真对不起,我把您的书弄脏了。可是,我没有钱赔给您,就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

邻居见到小林肯诚恳的样子,就亲切地对他说:“算了,这本书就送给你了。”

小林肯高兴极了,他连声道谢,然后捧看书回家了。

跳动的壶盖

英国发明家瓦特小的时候,经常能从别人不注意的事情上发现问题。瓦特最著名的成绩是改进和发明蒸汽机,这还得归功于他小时候的一次偶然发现呢。

有一次,炉子上铁壶的水开了。蒸汽不断地往外冒,把壶盖顶得不停地跳动,发出的响声很吵。奶奶就让瓦特去把铁壶拿开,瓦特答应着去了。

过了一会儿,壶盖的声音还在响。奶奶就生气地走过去一看,原来小瓦特正趴在炉子边,两眼直盯盯地看着壶盖的缝隙。见奶奶过来了,小瓦特就问:“奶奶,铁壶里有什么东西啊!”

奶奶说:“傻孩子,当然是水呀。”“可是,壶怎么会跳动呢?”奶奶说:“那是水蒸汽的缘故。”

小瓦特接着问:“那么,水蒸汽为什么能让壶盖跳动呢?”“水开了,就产生了水蒸汽。因为水蒸汽不停地从水里冒出来,铁壶盛不下了,它们就把壶顶起来,自己跑出来,所以壶盖就跳动了。”奶奶回答道。

小瓦特很高兴地说:“哈,水蒸汽有这么大的力气啊!铁壶越大,水蒸汽的力量就越大,对吗?”“对。”奶奶有点不耐烦了。

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瓦特的脑袋里。长大以后,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高效的蒸汽机。

听音知断弦

东汉末期的大文学家蔡邕有个女儿,叫蔡文姬。蔡文姬从小就聪敏异常,三四岁就会吟诗作词,还通晓音律。

蔡邕喜欢弹琴,每当琴响起的时候,蔡文姬总能品味出曲子的含义,有一次,蔡邕正弹着琴,忽然一根弦断了,正在一旁听琴声的蔡文姬马上说:“父亲,是第2根弦断了。”

蔡邕低头一看,真的是第2根弦断了。他虽然感到奇怪,但想这也许是一种巧合,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了几天,蔡邕和朋友们说起这件事,大家不信,他们决定试一试蔡文姬。

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听一个乐师弹琴,父亲带着蔡文姬坐在一旁倾听。蔡文姬闭着眼睛,陶醉在悠扬的琴声中,忽然“崩”的一声,弦断了一根,蔡邕马上问女儿:“你能听出是哪根弦断了吗?”

蔡文姬慢慢睁开眼睛,说。“是第4根弦。”

父亲的朋友们走到乐师那儿一看,都大吃一惊,因为确实是第4根弦断了,一个朋友却故意装出怀疑的神态说:“你肯定是胡乱猜对的。”

蔡文姬马上反驳说:“万物都有规律,每根弦的音律都不同,所以听着音律,我当然知道哪根弦断了。”

朋友听了,兴奋地对蔡邕说:“您的孩子将来一定博学多才,恐怕连我们也比不上她啊。”

十二岁当丞相

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经常打仗。有一次,秦王想与燕国结盟,就想派一个使者去谈判。但去燕国的路上要经过赵国,使者不敢去。这时,有个十二岁的小孩叫甘罗,他自告奋勇地请求秦王让他先出使赵国。秦王答应了。

赵王一看秦国的使节是个小孩,便轻蔑地说:“为何派个毛孩子来,难道秦国没有大人了?”

甘罗说:“大人出使大国,小孩出使小国。所以我们大王就派我到你们国家来了。”

赵王很佩服甘罗的机智,觉得不能小看了他,就恭敬地设宴款待甘罗,宴会上,甘罗说:“秦国和燕国如果结盟,就会威胁到赵国的安全,如果您和秦王结盟,那您攻打燕国就没人阻拦了。只要您答应给秦王5座城池,由我去说服秦王和您结盟。”赵王听了很高兴。

甘罗回到秦国后,把自己的想法和秦王说了。听说赵国愿意献给自己5座城池秦王就爽快地和赵国结盟了。

后来,赵国攻占了燕国30座城池,分给秦王11座,秦王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16座城池,很高兴,就封甘罗为上卿。当时,上卿这个官职,相当于丞相的地位。于是,甘罗十二岁就当上了丞相,让后人都很佩服。

“洋娃娃”四岁演电影

秀兰·邓波儿是世界上最受人欢迎的演员之一,她从四岁就演电影,一共主演了57部影片。

秀兰·邓波儿出生在美国,父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公司经理,母亲是音乐舞蹈教师。

秀兰·邓波儿刚一出生,护士们就叫起来:“上帝啊,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姑娘!”

随着一天天长大,她越来越漂亮,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两个小酒窝,笑起来的时候特别妩媚。爸爸妈妈也很高兴,就决心把她培养咸一个艺术家。

在秀兰·邓波儿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她送进了一家音乐舞蹈艺术学校。她刚一入校,就让老师们大吃一惊,因为小邓波的舞蹈天才太出众了,她浑身都是“艺术细胞”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超过了那些比她早入校的学生。

邓波四岁的时候,电影《小听差》开拍了,导演正在为电影中的一个角色找演员,偶然听说了小邓波有表演天才,就让她来试一试,结果小邓波天真自然的表演一下子就把导演征服了。

后来,电影放映了,观众们马上就喜欢上了她,都叫她“洋娃娃”。

随着秀兰·邓波儿后面几部影片的上演,“洋娃娃”的演技越来越成熟,成了当时最著名的童星。

后来“洋娃娃”还成为了政治家,无论她出现在哪儿,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五岁的小演员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喜剧大师,深受各国观众的喜爱。

卓别林的母亲是纽约一家剧院的喜剧演员,因为没人在家照顾小卓别林,就常常把他也带到剧院里,在自己演出的时候就让他自己一个人在后台玩。因为经常去剧院,小卓别林不知不觉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在演员休息的时候,卓别林经常扮着鬼脸摹仿潢员们的神态和动作,既滑稽又夸张,常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都说他有表演的天才。

卓别林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的嗓子突然哑了。观众们正在焦急地等演员出场,剧场经理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灵机一动:干脆让小卓别林顶替他母亲出场,于是他让人赶紧给小卓别林化妆。

当小卓别林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他一点也不紧张,先滑稽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就开始唱起了一支大家都熟悉的歌曲。童稚的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硬币就像雨点般投到舞台上。这时,小卓别林突然停止了演唱,挠着脑门说:“先生们,我想先把钱拾起来再唱,可以吗?”观众们哄堂大笑,剧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演出结束了。小卓别林刚走下舞台,剧院经理就激动地把他举了起来。

12岁的校长

道尔顿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里,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小就很聪明,父亲非常疼爱他。所以虽然家里很穷,但还是让他读了几年的书。后来,家里的条件更差了,小道尔顿只好辍学了。

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学习,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自学,他靠自学学到的知识反而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多。

12岁的那年,道尔顿听说村子里还有很多学生也辍学了,有的是因为交不起学费,有的是因为听不懂老师的讲课。

他灵机一动,在村子的布专栏上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道尔顿小学近日开学,学费低廉,请速来报名。

村子里的人看了广告,议论纷纷,大家都不相信一个12岁的孩子能办学校。

开学的日子到了。

有几个家长领着孩子来报名,他们都是被低廉的学费吸引来的。

小道尔顿面对着自己的小伙伴,用孩子们熟悉的语言传授知识,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泼起来,不但孩子们很快就被他吸引住了,就连大人们都听入了迷。

后来,来报名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很快,连城里的正规学校都听说了道尔顿小学,很多校长还亲自来邀请道尔顿去讲课呢。

比利时的小英雄

人们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去参观,总要去看一看广场上的小男孩雕像。雕像是用青铜做的,很漂亮,不过有的人却想:为什么把一个小男孩撒尿的样子作成雕像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五百多年前,有一个国家入侵比利时后来,比利时人民终于打败了入侵者。当于晚上,他们就在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舞会,人们又唱又跳,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但是,比利时人没有想到,敌人早就派人在广场边的一座地下室放了很多炸药,导火线的一头就在广场的路灯柱子下面。

一个奸细见人们都聚集在了广场上,就把导火线点着了。导火线“咝咝”地烧着,越烧越短,炸药眼看就要爆炸了。

这时,有个叫于连的小男孩突然发现了正闪着火花的导火线,就扑了过去,可导火线很牢固,怎么也扯不断,附近又没有水,怎么办?

突然,于连有主意了,他叉开双脚,朝着导火线撒了一泡尿,于是导火线被浇灭了。

这时,人们都跑过来,把小于连举了起来,感谢他拯救了全市的人民!

后来,比利时人民为了纪念小于连,就把他撒尿时的形象塑成了铜像,安放在了首都布鲁塞尔的市中心广场上。

孵小鸡

爱迪生小时候非常好奇。有一天,小爱迪生发现一只母鸡正在草棚里搂着一堆鸡蛋,他就天天去看。后来,忽然有一天,他惊奇地发现鸡蛋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一只只湿漉漉的小鸡!他急忙跑回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妈妈。还问:“妈妈,鸡蛋是怎么变成小鸡的呢?”

妈妈说:“那些鸡蛋在母鸡肚子底下待一段时间。小鸡就出来了。”

小爱迪生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地说:“啊,我明白了。是母鸡的体温在作怪。”“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妈妈夸赞道。

过了两天,妈妈发现小爱迪生一起床就急急忙忙地往外面走,连午饭都不回来吃。晚上回来的时候,显得很疲惫,吃过晚饭就去睡觉了。有一天,天很晚了,小爱迪生还没回来,妈妈急坏了,到处找,结果在草棚里找到了他。小爱迪生正趴在一个小窝上,窝里面有几个鸡蛋。看见妈妈走进来,小爱迪生把一个手指竖到嘴边,小声地说:“嘘!别出声,小鸡马上就要出来了。”

妈妈一听,禁不住笑了:“傻孩子,要想孵出小鸡,你就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些鸡蛋,这样才能保持恒温。可你总得吃饭睡觉啊。”小爱迪生听了,这才沮丧地爬了起来,乖乖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聘不到家庭教师

1913年夏天,匈牙利大银行家马克斯先生在报纸上登了一条启事,说要为11岁的长子冯·诺伊曼聘一位家庭教师,只要应聘的人能让冯·诺伊曼满意,他愿意出高出一般家庭教师10倍的聘金。

这么高的价钱请一位家庭教师,这可是一件新鲜事,十几天过去了,上门来应聘的人很多,但都是刚和冯·诺伊曼交谈一会儿就匆匆离开了,他们都说冯·诺伊曼是个神童,自己教不了他。这样一来,冯·诺伊曼的名字就传遍了全城,甚至比号称最富有的父亲都有名。

小冯,诺伊曼确实是个神童,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冯·诺伊曼的心算能力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在他3岁那年,父亲把帐簿翻过几页,让儿子看了几眼,儿子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帐簿上的数字。到了6岁,他就能做10位数的除法算题。到8岁时,他就能读懂《函数论》。

不但数学计算能力惊人,冯·诺伊曼的记忆力也不可思议。他只需要看过一次电话号码簿,就能记住所有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家中各种各样的藏书他都能背诵下来就像一台照相机一样。

长大以后,冯·诺伊曼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毕生致力于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被后人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陈胜立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一起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陈胜即陈涉,年轻时终年像牛马一样在地里干活,有一次他和几个雇工谈起对当时统治者的仇恨时说:“将来如果我们中间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穷哥们!”

有个伙伴听了冷笑道:“我们现在穷成这个样子,靠给人家当雇工过活,哪会有什么富贵呀?”

陈涉叹口气说:“小小的燕子和麻雀怎能知道鸿鹄的雄心壮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指燕子和麻雀,比起天鹅(鸿鹄)来,燕雀当然渺小得多啦。

后来陈涉与另一名起义军领袖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这次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可是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地群众纷纷举起起义的旗帜,终于消灭了秦王朝。陈胜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代父作曲

莫扎特是18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天才。他的父亲是个优秀的小提琴乎和作曲家,专门给王公贵族写曲子。莫扎特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小就学会了弹钢琴和拉小提琴。到了五岁的时候,莫扎特就会看乐谱,甚至能自己写乐谱了。

有一天,父亲专门为剧院院长的女儿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他要莫扎特把乐谱送到剧院去。莫扎特走到半路,一阵大风把手中的乐谱刮跑了。怎么办呢?莫扎特就跑到小伙伴处,借来纸和笔,飞快地写了一首舞曲,然后送到了剧院。

过了几天,剧院院长给莫扎特父亲发来了请贴,请他去剧院欣赏他创作的小步舞曲。音乐会开始了,听到第一个音符,父亲就觉得很奇怪,这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他仔细地听下去,发现这首曲子比自己写的还要好听。他看看四周,发现观众们都被优美的旋律打动了。

音乐会结束了,听众都向他表示祝贺,赞扬他写出了这么好的小步舞曲。父亲说:“这首曲子不是我写的!”然后他转身问莫扎特:“这是怎么回事?”莫扎特只好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父亲听了,激动地把儿子抱在怀里,观众们的掌声更热烈了。

莫扎特是18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天才。他的父亲是个优秀的小提琴手和作曲家,专门给王公贵族写曲子。

莫扎特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小就学会了弹钢琴和拉小提琴。他的弹琴技术甚至受到父亲同行的称赞。

到了五岁的时候,莫扎特就会看乐谱,甚至能够自己写乐谱了。

有一天,父亲专门为剧院院长的女儿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他要莫扎特把乐谱送到剧院去。

莫扎特走到半路,一阵大风把手中的乐谱刮跑了。

怎么办呢?

莫扎特就跑到小伙伴处,借来纸和笔,飞快地写了一首舞曲,然后送到了剧院。

过了几天,剧院院长给莫扎特父亲发来了请贴,请他去剧院欣赏他创作的小步舞曲。

音乐会开始了,听到第一个音符,父亲就觉得很奇怪,这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他仔细地听下去,发现这首曲子比自己写的还要好听。

他看看四周,发现观众们都被优美的旋律打动了。

音乐会结束了,听众都向他表示祝贺,赞扬他写出了这么好的小步舞曲。

父亲说:“这首曲子不是我写的!”

然后他转身问莫扎特:“这是怎么回事?”

莫扎特只好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父亲听了,激动地把儿子抱在怀里,观众们的掌声更热烈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