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弯路的经验 (有些事现在不懂,到老就完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2:33:40

点击下载

作者:丁滢淇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少走弯路的经验 (有些事现在不懂,到老就完了)

少走弯路的经验 (有些事现在不懂,到老就完了)试读:

前言

人的成长,要经历过无数生命的体验,这其中有好有坏,智慧在时间中才能堆积。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经验不会太多,在一些需要用智慧选择的路口,总不免下一些错误的判断,走很多的弯路,被撞得头破血流。

弯路比错误更可怕,错误是一时的,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趁着年轻,可以迅速修复。弯路就不同了,它消耗时间,离正确的路越来越远,回头又要花上许多时间,更有一些不幸运的人,走一次弯路,就耽误了一生。

人这辈子不可能凡事正确,但是弯路要走得越少越好,越短越好。前面说过,累积智慧需要时间,那么,人年轻的时候没有智慧做后盾,要避免走弯路,究竟怎么办呢?

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时常反思,智慧不够,可以靠思考补救,用眼睛观察世界,靠耳朵探听信息,从书本和别人身上分析经历,利用可能地多地收集经验,越早领悟,人生走弯路的机会就少一点。

人活着首先要有目标性,每个人的梦想不同,可能实现的价值也不同,最怕的就是随着潮流走,缺乏主见。要少走弯路,聪明人最开始就对自己正确定位,知道起点和终点在哪。

确立了目标之后,这条路不是潇洒任意的,特别是再关键地方,每走一步就要反复思考:这步路走得对不对?这么走是不是最好?这么走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就像下象棋,真正的高手没落一子,都会考虑到后十步。也许有人会说,何必如此麻烦,人生就是要纵情纵意,苛求自己简直是受罪。

这种缺乏自知之明,只知道瞎闯的想法,是年轻人常犯的错误。人要有大胆的时候,也要有谨慎的时候,谨慎应该放在前面,想都不想就贸然下脚,这不叫有勇气,这叫莽撞愚蠢。这个道理年纪大了自然会明白,因为路走多了,就懂了,年轻人总是比较冲动,不考虑后果,肯定会吃些苦头。

有一句外国民谚深刻说明了谨慎的重要性: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钉;丢了一只马蹄钉,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任何事都是环环相扣,任你有多大才能,一个小小的不谨慎,就可有能毁掉整个计划,人生路上尤其如此,等你想挽回的时候,已经走了相当长得一段弯路,从头再来已经是幸运的了,很有可能永远翻不了身。

谈到具体的经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责任也不同。很多人走了弯路,因为在该面对的时候不敢面对,恐惧成人后的世界,只会藏在父母的膝下逃避,为人的价值毫无体现,也没能力照顾父母,甚至加重他们的负担,这就是没有责任感。人要对责任要有所担当,就像学生的责任是学习,成人后的责任就是成家立业。

立业是生存之本,重在职业选择和职场规划,在这两个方面,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并且努力学习和奋斗。大部分人,可能穷其一生都成为不了老板,能做个优秀的员工已经是价值最大化的。正因为这样,仁应该重视职业,别总拿工作当个饭碗。择业是重要的,一开始选择了什么样行业和职能,有可能一辈子都会做这个,选得不好不适合,就会痛苦大半辈子,想转变?那又得绕一大段路,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选对?只要定位准,自我分析精确,大环境把握正确,这样的弯路完全可以避免。

谈到职场的奋斗法则,每个金牌员工都有自己的一套秘技,终极标准是一定要高效率。在职场中,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一个新人不可能掌控全局,一定要向老员工学习,没有利益纠葛,大部分人都是乐于教导的,即使是没人教导,也要暗中观察,这要靠个人的领悟能力,学到了尽快上手,无论是分内还是额外要求,都要快速做到最好,这就是高效的执行。

另一部分人的“立业”,是创业做生意,立自己的事业。商海沉浮,有的人被浪抛得高高的,也有人被浪拍死,这里面的门道错综复杂,总结起来,就靠三样:头脑、人脉、资金。

立业过后是成家,无论男人女人,这一步都非常关键,这不是功利,而是千百年来的现实,无论世界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婚姻对人生的重要性是不会变的。对男人,有句话是:娶坏一堂亲,害了九代人;对女人,有句话是: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虽然有些夸张,但婚姻确实关系重大,伴侣不适合,也许改变下半生的走势,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离婚?这时代的大男大女本来就晚婚,扯扯绊绊地离一次,两败俱伤,再纠纠结结地重新找,实在是耽误不起。在恋爱婚姻的问题上,好好参考父母的意见,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对方的条件,别为了结婚的名头而急着成家,也别被爱冲昏头忽略了门当户对,这两点并不矛盾。

一个人能把“成家”和“立业”这两件事处理好,这辈子就成功了一大半,走大弯路的风险基本没了。其余的都是小问题——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看似细节,实际上和成功休戚相观,其中的经验也更为具体。第一章长大的时候绝不逃避多人多走了弯路,只因为在该面对的时候没有面对。没有人可以一辈子被父母保护,该长大的时候,绝对不该逃避,恐惧这种心理,有时候比恐惧的事物更可怕,摧垮了人的精神,催眠了人的神智。在这样的状态下,人永远无法成长,无法展开有价值的一生,忽略了自己的责任,就像父母膝下的宠物,只懂得食和睡,也不能给父母真正的关照。父母总会老去,没有力量再奉献出分毫,甚至需要被人照顾,这时候某些人才醒悟,也已经迟了。恐惧感本身最可怕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快速成人,享受成人的乐趣,却不敢面对成人的责任,他们在怕什么呢?怕社会的不公平,怕奋斗的艰难,怕失败的苦楚,甚至连离开家一个人住都害怕。

所有的动物都会“怕”,可是当害怕变成极端的恐惧,这种心理已经扭曲了。人都要成长,成长必定要面对社会,不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继续躲藏,风险是肯定的,但世界上任何事都有风险,喝口水都有可能呛死,总不能因为怕呛死而把自己渴死。

现实是无可逃避的,“不想长大”只是一首流行歌曲,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过分的恐惧心理,只会加深事物本来的可怕程度,吓到自己。

恐惧就像一把刀,除了让人不敢面对,忧虑和懦弱都是由此而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勇气很重要,恐惧感可以腐蚀人的灵魂,使头脑不再思考,行为不再敏捷。久而久之,生活没有激情,很多事都不敢去做,也没有了快乐和自信,即使幸运降临到头上,也不敢相信和接受,这样的人生非常可悲,生命的价值根本无从体现。

恐惧到底是什么?表现在外,一个人恐惧时会脸发白、发抖、冒冷汗,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事物很可怕,我肯定无法应付。

这里有一个极好的例子。作为运动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必定胜过普通人,但英国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却是被“吓死”的,凶手就是她自己的“恐惧感”!

吉姆·吉尔伯特小时候陪着妈妈去看牙医,她的妈妈有心脏病隐患,之前没有检查出来,牙病引发了心脏病,就这么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件事给了吉姆·吉尔伯特极大的阴影,从此她惧怕牙科诊所,从不去看牙医,即使牙病再厉害,也无法战胜恐惧感。四十年过去了,吉姆·吉尔伯特成为了著名球星,名利和家庭都有了,牙病一直折磨着她,家人劝她:不如请私人医生到家里来治疗,再加上亲人陪伴左右,也许就能克服恐惧。

吉姆·吉尔伯特决心试试看,请来了私人牙医。可是,当牙医把器械整理好,准备开始手术时,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在了手术椅上。

吉姆·吉尔伯特的心理暗示非常强烈,童年阴影被无限放大,当恐惧感到达顶峰时,大脑为了自我保护,宁愿死去来逃避这一切。

其实恐惧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种幻觉,对一个勇敢乐观的人来说,面对有何惧怕?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能迈过这道坎,何况成长这种事本来就没有失败,小小的挫折,就当积累经验,很快就能从头再来。

别让恐惧诅咒了你!绝症的病人都知道,心态就能活得久一点,过分的惧怕,没病也会养出病。当你害怕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无非是“幻想”了很多可怕的结果,这些幻想都是虚假的,即使要发生,也是未来的事情,不能因此限制今天的行动。也有人说:我计算过了,我肯定会失败,可怕的结果一定会发生。带着这样的情绪,做事缩手缩脚,这根本不正常,失败是肯定的。倒不如放开手脚,输的机率再高,也要拼一把,也许结果比预想好得多。

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强大和外表无关,精神力量胜过一切,能够战胜自己的恐惧,再矮小也是勇者。

读书的时候,宿舍里有两位截然相反的室友。一位特别柔弱,声音总是细细的,怕黑怕老鼠怕蟑螂,什么都怕。但是一遇上正事,谁都没有她勇敢,任何大型考试,参考书再多再难,坚持得最久是她,上考场发挥最稳的也是她。这位室友平时个性害羞,但是参加学校各种比赛一点都不怯场,她也是我们之中最早开始实习,最快找到好工作的。和我们相比,她内心坚韧,面对挑战从不畏惧,细心准备,大胆面对。

相反宿舍里另一位室友,平时大大咧咧,好像天不怕地不怕,一遇到英文考试,整个人都蔫了。她的英语基础差,越是这样就越不学,从大一到大四,为四级证担了不少心,我们都劝她:与其这么折磨,倒不如好好学学,解决了就没事了。但是她说,自己对英文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每次练听力脑袋就疼。最夸张的是,后来居然发展到——每到考试那天她就生病。这其实就是在逃避,没有抛开恐惧心理,真正面对挑战。

人在即将长大的时候,面对成人的世界,因为不了解总有许多担心,这个时候应该用勇气充实心灵,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不妨这样想:“未知”不一定等于“陷阱”,未来有无尽的机会,以及各种新奇有趣的体验。不自信的人才恐惧,他们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拒绝成长,也把成功挡在了门外。世界上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是一个领域内的“冒险家”,面对未知他们从不恐惧,只有兴奋,为了一个目标勇敢地行动,并且专注于此,这种信念可以战胜一切阻碍。

人生短暂,不要因为恐惧而虚度,生活应该是富有激情的,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别人的指指点点,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已经融入曾经恐惧的世界,并且游刃有余。生活不是肥皂剧

年轻的时候总会过分相信文艺作品,比如小说、歌词、电影,每个人都有这个阶段,把一切都幻想得很美,一遇到真正的现实,总感觉和想象的不同,为此大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

现实自然存在,不为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实就是这样,无论你漠视或是曲解,它都在那里,不变不移,即使你不理解现实也无法绕开,只能面对。沉醉在幻想中毫无用处,和幻想相比,真实的人生必定乏味而艰苦,一旦有所体会,两种对比的巨大落差,会让人非常抑郁,觉得没有希望,也没什么值得追求。人生在世,本来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人之所以能够坚持,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快乐,比得不到的“空想”真实得多。那些被现实打击得沮丧万分的人们,是否需要反省,当初把现实想得太美了?

重要的是态度。也许你想问:为什么电视剧里的人不用做事?为什么电视剧里的人不愁没钱;为什么电视剧里的生活就是打扮得光鲜亮丽谈恋爱?生活不是肥皂剧,没有剧本和套路,不是每一次都会化险为夷,结局也不一定是大团圆。不要以个人幼稚的思维揣测现实,更不应该为现实不符合设想而感到委屈。现实多变而残酷,主角就是你自己,没有好车豪宅做道具,每天都要为了生活奔波。所以,初入社会一定要学会一件事:正视现实。

生活中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就是想不开。七十年代的时候,物资匮乏,人民的娱乐也不多,我的老家有个疯邻居,本来是正常人,说起他怎么疯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不明白——他是看《红楼梦》看疯的。放到今天,电视电影那么多,红楼梦里的故事也许没那么吸引,但是在当时,他实在太过沉迷《红楼梦》里的描写,那种钟鼎之家、锦衣玉食、儿女情长,吸引得他整天晕晕乎乎。这位邻居高中毕业后就顶了父亲的职位,做了一名工人,现实生活和《红楼梦》实在相隔太远,家长介绍的相亲对象,和“林妹妹”根本无法比较,不知道是哪一天,他的精神崩溃了,父母整天以泪洗面,工作早丢了,年纪一大把也没成家,整天疯疯癫癫地捧着一本《红楼梦》,也许在疯了的精神世界里,他才能过上幻想的“红楼梦”生活。

幻想的确美妙,那是一个充满快乐、安逸的世界,可以让人精神放松,但是盲目的幻想只会增强人的挫败感,因为现实不可能如愿以偿。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就是让自己“现实”些,不仅要这么想,也应该这么做,最怕的就是道理明白,但是拒绝接受,这是一种掩耳盗铃,无非是为了维系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以慰藉自己脆弱的灵魂,下场是浪费了时间,麻木地过一辈子。

年轻人入世之初,不要想得太多,尽可能地多接触现实,了解真实的世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打个简单的比方,年轻人总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公平,不能忍受不公正的待遇。这其实就是现实,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公平,有的人生下来就是残疾,有的人生下来就比较漂亮,我们所能做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如果因为不公平就不努力,逐渐落在众人后面,未来会经历更多的不公平,这的确很残酷,但不得不接受。一个正视现实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不公平,都能够迅速调整心态,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正视现实不代表逆来顺受,人还是要有梦想地活着,电视剧的结局是注定的,而在现实的人生中,一生要经历什么,结果是什么,完全是靠自己设定。承认现实的存在,这是一种理智的态度,但人不能被现实压制,依旧要为自己的渴望而努力。

罗杰·罗杰斯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贫民窟,那里环境恶劣,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有所作为的人很少。

罗杰·罗尔斯上小学的时候,身边所有的同学都品行恶劣,打架逃学闹事,没人能管他们,也没人愿意管教他们。直到新校长皮尔·保罗来了,他为了引导学生,以看手相来吸引孩子们,也以此来鼓励孩子们。

比如,皮尔·保罗拉着罗杰·罗尔斯的小手,认真地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是未来的纽约州州长。”

没人知道,当时罗杰·罗尔斯心里有多么震撼,校长认真地赞赏着他,他不是没用的孩子,未来有许多希望。从那天起,罗杰·罗尔斯开始改变,不说脏话,保持清洁,并且努力学习。

罗杰·罗尔斯考上了大学,51岁那年,他真的成为了纽约州州长,并且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相信了校长的话,并且一直为此努力着,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贫民窟的黑孩子的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实现理想,过上幸福生活,但是现实一次次告诉你:不可能。中国有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奢望好运自动降临,原地等待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坚韧不拔的态度,不断地和命运抗争,不一定会成功,但起码不是坐以待毙。

生活不是肥皂剧,不可能事事顺心意,任何人都要学会正视现实,经历不足的年轻人,尤其要重视这一点。但是,现实虽然残酷,也不能屈服于命运,人的一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所能做的,是快速适应现实,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老可啃也不愤世嫉俗

现代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不得不走上一条“啃老”的道路,日常消费、买房购车、结婚、养孩子,都必须要父母支援,否则根本不可能过上安逸日子。整个社会,已经从“拼能力”变成了“拼爹”,父母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是子女生存的重要条件,年轻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往往和个人奋斗无关,谁的“爹”有本事,谁就占尽先机,条条大路都通畅。“拼爹”加大了社会的不公正,一部分年轻人处于“无老可啃”的境地,凡事都要靠自己,无疑是处于劣势。这种现象日益严重,甚至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现实”起来。

我有个同学,夫妻俩的事业刚刚起步,买了房子又生了孩子,经济自然比较拮据。有一天,同学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就闷闷不乐,一直都在问些怪问题。比如,爸爸为什么没有小汽车?同学不明其义,仔细问了问,原来孩子不高兴,是因为下午在幼儿园“比输了”。几个小朋友说起自己的爸爸,不是大老板就是当官的,每天都可以车接车送。同学的丈夫是个普通上班族,房贷还差了一大截,自然没有余力买车养车。

就这么小小的一件事,让孩子觉得很丢面子,别以为小孩什么都不懂,现在的孩子懂事很早,自尊心比大人更强。同学的孩子甚至这么问她:“你可以给我换个爸爸吗?”

同学当时就愣住了,觉得很心酸,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这只是开始,长大后还有更多的问题。怎么办呢?孩子还不懂事,打也打不得,她又不敢把这件事告诉丈夫,怕伤他的心,只能这么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没有小汽车,所以宝宝一定要争气,努力学习,自己过得好好的。”

现在已经全面进入“拼爹时代”,这种倾向非常畸形。其实,父母有能力,在子女没有基础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支援没问题的,当然,也不能到凡事“拼爹”的地步。可是,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就要尽快接受现实,思考路该怎么走,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有些年轻人的思维很奇怪,觉得自己天大的本领,就是因为没有好背景,所以发挥不出来;没有恋爱成功,那是对方太现实,所以看不上自己。这一部分人开始愤世嫉俗,丧失奋斗的意志,总觉得自己没有良好背景,就是弱者。

愤世嫉俗没有任何用处,父母就是父母,这无法改变,一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父母比不过人家,就此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难道还要把这种失败归罪于父母?社会没有一个干净公平的环境,但堕落是因为自己不坚定,要知道,比较没有尽头,你羡慕的人也许在羡慕别人。

愤世嫉俗没有任何益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值得愤怒,但过分的憎恶只会蒙蔽自己的大脑,对社会产生排斥心理,人需要在社会中生存,对环境排斥,自然无法融入,每天用怨恨折磨自己,无异于慢性自杀。这样的人悲观度日,对任何事都是批判的态度,人际关系自然也是一团糟,自己不高兴,还弄得周围的人都不痛快。“无老可啃”也不必愤世嫉俗,凡事福祸相依,没本事的家财万贯最后都会饿死,有本事的孤儿也会成为“富一代”。父母不支援,这样的年轻人也许更懂得自立,并且能够抓住一切机会为己所用。

拿破仑出生于法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家境穷困潦倒,但是因为贵族的头衔,他得以进入一个贵族学校学习。

拿破仑的父亲不同于有钱有势的大贵族,在贵族学校里,小拿破仑深刻地体会到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其他的贵族子弟经常大肆嘲讽他的穷酸样子,以此取乐。拿破仑感到异常愤怒,但是没办法,父亲只能提供这种条件。

拿破仑心理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比任何人都要优秀。身边的白眼和侮辱他都不在乎,每天发奋学习和训练,十六岁的时候,拿破仑以贵族学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且获得了少尉的头衔。

毕业之后,拿破仑来到了部队,身边的同伴全都不务正业,因为他们不为前途忧心,拿破仑是最努力的一个,却由于家境困难,没有阿谀奉承的能力,不久后就被人顶替了少尉的职位。

拿破仑觉得非常耻辱,但是他没有退缩,没有好背景,只能更加努力,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光笔记就做了一尺厚。终于机会来了,长官派拿破仑去执行一项任务,这项任务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试了很多人都无法完成,拿破仑凭着积累的学识,很快就出色完成了任务。这件事让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这个贫穷的年轻人非常能干!长官也注意到这一点,对拿破仑委以重任,给了他大量的机会。

从此之后,拿破仑越升越高,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英雄。

永远不要忘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没人给你帮助的时候,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这世界上,有些人一无所有,有些人却拥有太多,这种状态在最开始无法改变,在漫长的一生中却可以扭转,父母给予的东西,不可能伴人一生。

努力适应这个“拼爹”的社会,如果父母有能力,并且允许你啃老,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如果你“无老可啃”,先把自己放平,端正心态,了解自己的能力,分析自己可以走到哪一步。生活告诉我们,不要和那些幸运者攀比,更不要为此愤愤不平,那只会使自己沮丧和憎恨。人生的价值是无限的,是父母不能给予的。一个智慧的年轻人,明白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在拼搏的路途中,有各种美好的和艰辛的体验,最后获得的幸福也有所不同。走出家门才能感受现实

一个人生下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家里有深爱我们的父母,他们像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包容着我们,滋养着我们成长。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是人们心中的安全地带,无可替代的避风港。

受到了伤害,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家疗伤;得到了赞誉,我们会第一时间跟家人分享。在这里,我们被关注,被珍视,我们仿佛是世界的轴心,万事万物都围绕着自我来运转。在这里,总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摒除万难。

可是,我们不能永远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我们的身体已经长成大人的模样,这时候,见一见外面的风雨,我们才能够真正长大。

感受这件事情,只有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获得。

有时候,爱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保护我们的利刃,又是阻碍我们成长的盾牌。

我们来换一个说法吧,用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巢穴是幼崽存活下来的第一道安全门,可等到时机成熟,幼崽有了成熟的体魄之后,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里,它们会有一个共同的举措——把幼崽赶出家门。这看似残忍的行为,却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在自然的法则里,每一种生物都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去。而走出家门,正是独立的第一步。

这对每一种生物来讲都至关重要,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也不例外。

每一只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都要经过一番痛苦的过程,才能够羽化成蝶。它们要用自己绵软的身体,一点点冲破硬茧的束缚,经历挤压碰撞的痛苦,最终摆脱束缚,才能柳暗花明,获得重生的权利。这其中只有那些勇敢突破自己的幼虫,才能羽化成蝶。而那些没有勇气突破自我的毛毛虫,永远也无法飞翔。

如果不走出家门,永远也不会知道现实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如果不走出家门,独立便无从谈起。

三国时期的刘禅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刘禅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刘备劳碌半生,打下的大好江山都留给了他,并且还有诸葛亮辅佐,这样好的身世,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可他却偏偏不肯走出家门,终日躲在亚父诸葛亮的身后纵情玩乐,现实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种幻影罢了。他终日沉迷于醉生梦死之中,从不知现实为何物。试想,如果当日刘禅肯踏出家门,亲身感受一下真实的世界,酸甜苦辣,浮世余生,有千番苦才能得来一分甜,或许他便能生出一番骨气,那今日的天下定是另一番模样。

其实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在实施的时候踌躇不决。太多太多的可能性,阻止了前进的脚步。现实的世界总是充满未知的,不要因为惧怕未知而停步不前,踏出这一步,便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自己。当你独自一人面对这世间的风雨,用自己的脚去丈量这世界的维度,用心去感受这世间的酸甜苦辣,你才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拥有一个灵魂鲜活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有两个儿子,哥哥和弟弟从小一起长大,脾气秉性却并不相同,脾气暴躁的哥哥经常欺负寡言少语的弟弟,在父母过世之后,哥哥便将弟弟扫地出门,自己独占了家里的财产。瘦小的弟弟,在父母的坟前痛哭一番,失去双亲又被扫地出门的痛苦并没有压垮他,最后他擦干眼泪,独自踏上了行程。一路上,分文皆无的弟弟做过学徒,送过报纸,做过小木匠,当过小商贩,最苦的时候,要过饭,逃过荒,还跑到庙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和尚。二十年来,他走过了三个国家,做过无数的职业,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几十年后,当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大把的财富之后,他踏上了寻根之路。几个月的漂泊,他终于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站在路口的大柳树下遥望,父母留下的祖宅依旧是从前的样子,而前方蹒跚走来的小老头,正是当年把自己赶走的哥哥。他衣衫褴褛,佝偻着身子,甚至没有认出面前的人,是自己的兄弟。这些年来,哥哥仗着父母留下的财产,成日里吃喝玩乐,将祖宅也变卖了出去,最终落得老无所依,孤苦度日。昔日跋扈的哥哥,看着如今飞黄腾达的弟弟,惭愧的低下了头。弟弟握着哥哥的手,说,谢谢你当日将我赶出了家门,否则,我也只能成为另外一个你。

不敢独自面对世界的人,实际上都是精神上的“啃老族”,在孩提时代,有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可等到长大成人以后,父母渐渐退出了时代的舞台,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个独立的你,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

走出父母的保护伞,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得到一个独立的自我。

世界瞬息万变,只有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而止步不前,最终只能在现实面前一败涂地。不要将未来定格在“啃老”的状态,即使富可敌国,也不能弥补心灵上的缺失,和道德上的评判。

每一段成长的道路上,都会伴有痛苦和喜乐。不要因为惧怕未知,而停滞不前。勇敢踏出第一步,用身体的温度感受这世间的一切,无论是风雨,还是彩虹,都会有一番成熟的魅力。生活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乏味,在波浪中奋力拼搏也是一种锤炼自我的方式。不要等到年华已过,途剩懊悔,年轻是万金难得的财富,勇敢迈出第一步,生活会给你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工作和上学是两码事

人类有别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是,相对比与其他物种,人类具有高度的情感系统。而情感是一种再复杂不过的心绪,往往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容易就能交到朋友,遇到困难,会有朋友来帮忙,再解决不了,我们还有老师这座靠山可以依靠。那是一个纯真年代,我们彼此相信,付出真诚,也一定会有真情回报。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我们从校园的真空中走出来,面临真实的社会,发生的太多的事情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我们的生活、世界观都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是稚嫩的雏鹰,要经过千翻磨难,万种历练,才能展翅翱翔。从踏入职场的第一步,要在心里明白,上班和上学是两码事。我们要把上学时候的情感收起来,这里不再是挥洒真情的爱巢,而是需要疾驰飞奔的战场。

步入社会,我们要在心里上做好“角色转换”,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个独立的职场新人。学生时代的处事方式,与人相处的模式,都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从根本上来说,上学和上班是两回事。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了,不要怕吃苦,踏踏实实地干,认认真真的学,别把上学时候的天真带进工作,要记住,老板和老师是两种人。上学时候,老师总是无私的帮助你,扶持你,包容你的错误,给予你鼓励和勇气。上班了,老板不会容许你有任何过失,每一次纰漏都会成为你功过薄上的一道伤口,你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换句话来说,你和老板之间从来就不是对等的,你全心全意为老板付出,可老板并不会为你付出,你对老板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老板却没有为你付出的义务。

走入社会,不要指望着老板像老师一样,有不懂的随时可以问,手把手的教给你。在动物界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时候,老虎向猫拜师学艺,学习跳跃,捕捉猎物的本领,可在老虎学成之日的时候,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张开血盆大口,扑向体态娇小的老猫,想要吃掉它。这时,猫纵身一跃,跳上了树。老虎在树下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只有干瞪眼的份。猫在教授老虎的时候,留了一手,而正是这一手救了它的命。

在激烈竞争的职场里,老虎和猫的故事时刻都在发生,所以,千万不要把你的上司当做是你的老师,你的老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他会毫无保留的教会你,而上司永远是养不熟的老虎,即使他偶尔会对你指点一二,那也只是为了他的工作需要罢了。

初入职场的时候,你会觉得每一个人都带有一张友善的脸。然后,你便放松了警惕,顺理成章的做回了自己。渐渐地,你会发现,那副友善的微笑仅仅是职场运作里的一道面具,每一张面具下面,都藏着一张怎样的脸,你永远看不到。

渐渐地,你会发现每一张笑脸下面暗潮涌动的危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止于客套,一旦有切实利益冲突的时候,办公室的面具城堡下便开始处处涌动着杀机。

千万不要把同事当做同学一样相处,那样你会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的靶子,甚至是替罪羊踢出局。在社会中打拼,每一个人都是利益的追逐者,在这里,没有真实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学校里,我们也会面对竞争,学期末名次的排名,一个出席夏令营的名额,可这些,我们失去的仅仅是一次无关紧要的机会。在职场里,你很有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利益,甚至是名誉和饭碗。

小黄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新人,她跟我倾诉了她的苦恼。刚上班的时候,她跟邻座小李走得很近,加上小黄大大咧咧的性格,平日里的不满,抱怨全都告诉了小李。刚刚入职不久的小黄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以前上学的时候,她也是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和朋友倾诉,每次倾诉之后,她都会觉得心里舒服了好多。可她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这种“学生”性格,害死了她自己。办公室的元老徐晨晨平日里仗着自己资历老,总是欺负其他人,心直口快的小黄在徐晨晨手底下没少受欺负,于是,她便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小李,并且抱怨了一大堆,当然肯定也是说了很多针锋相对不好听的话,小李面上安抚住了小黄,其实她转过头就把小黄说的话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徐晨晨,作为办公室的首席元老,自然在老板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子,于是,小黄刚一上场,就注定了是要被踢出局的。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小黄试用期满,与她一同来的小孙顺利入职,而业绩比她好很多的小黄却丢了工作。

办公室里处处都是杀机,单纯的小黄把小李当成了朋友,结果却把自己踢出了局。其实,能力平平之所以能够在这职场里存活多年的小李自然有一套生存法则,她虽然能力不强,却凭借着八面玲珑“耳报神”的能力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所以,即使她能力不怎么样,却依然有人在老板面前为她说好话。而小黄错把职场当成了校园,没有完成身份转换就上了杀场,这自然是死路一条。

计算机毕业的孙琦在上学的时候,是系里面有名的大才子,他在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自己研发了软件系统,毕业之后他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世界五百强软件企业,还是在试用期的时候,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熟练的操作手法就得到了总监的高度认可,一个月后,他破格提前入职。成了正式员工的孙琦被分配到了研发部门,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试用期时候带他的学长潘洋,巧合的是,比孙琦大十岁的潘洋竟然和孙琦是大学校友,两个人就更近了一层,于是,平日里孙琦和潘洋走得很近,经常在办公室里称兄道弟,在孙琦心里潘洋不仅仅是他的上司,还是他的好“哥们”。一次,总部来了一份加紧的软件修复任务,很多人都接不过来,于是潘洋便把这份“美差”分给了孙琦,孙琦本来手中还有很多活,但是看在是潘洋吩咐的便硬着头皮接了下来,最后他连着一个星期几乎没有怎么睡觉,硬是把这个活赶了出来。任务及时完成了,在公司的研发会上,总监把这件事上在会上提了起来,并对潘洋大加赞赏,呼吁大家向潘洋学习,虽然身为主管,但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推脱,宁肯自己熬夜也要达到领导满意,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看着潘洋洋溢着笑容的脸,孙琦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他并没有邀功的意思,但是对于这件事情,他付出了辛苦,而潘洋却对上司只字未提,功全都是他一个人的,仿佛这件事情与孙琦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种态度让孙琦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却又无法说出口。

其实孙琦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职场里从来就没有真心,大家拼的都是演技,看似潘洋与孙琦亲如兄弟,可出现事情的时候,他立即鸠占鹊巢,主动邀功请赏,把孙琦甩在了一边。这是职场里一些人管用的手段,而对于初入职场的孙琦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工作和上班是两码事,上司不是你的老师,同事也不是你的同学,职场,从来都是一个勾心斗角的角斗场,而不是那个你留恋的校园。职场即是战场,每一个坐在你身旁的人都可能是你的敌人,不要指望在这里交朋友,念恩情,这里讲究的是杀戮决绝,每一个闪失都可能终结你的职场生涯,如果你还是校园里的意志消沉的肥羊,那将注定成为草原上狼群的下午茶,打起精神,快速起跑,才不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责任贯穿整个人生

责任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看似简单的一个词,可真正能够理解,又能够做到,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从字面上理解,责任是作为一个人来讲,我们应该做的,分内的事。可分内的事儿有哪些呢?一个学生的责任是学习;一个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一个演员的责任,是忠于表演;一个歌手的责任,是歌唱;一个作家的责任,是创作出好的作品。

责任督促人进步,也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动力。责任,也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一种承诺。每一个独立的生命,都因为承诺而变得更有价值。

法里斯小的时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去帮忙,有一天,他遇到一个老太太,法里斯负责帮她洗车,法里斯拎着水桶拿着抹布,里里外外地忙碌了两个小时,终于把车清洗好了,可老太太在车边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的检查,发现任何纰漏,她都会让法里斯重新清扫,这样折腾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最后她满意为止。后来,再去老太太家的时候,法里斯便拒绝为这个难缠的老太太服务,他的父亲生词严厉地对他说:“孩子,记住,帮顾客清扫是你的责任,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你都尽到自己的责任。”从那以后,不管做什么,即使心里有不情愿的情绪,法里斯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长大后,杰克法里斯成为了美国最大企业联盟的主席。

牢记自己的使命,即使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1923年夏日的午后,一个12岁的小男孩和小伙伴一起踢足球,小男孩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一位老人气愤的出来质问,小伙伴们瞬间作鸟兽散,小男孩怯怯地走上前去,低头向老人认错,请求老人宽恕。盛怒之下的老人并没有宽恕他,小男孩哭了,最终老人同意他回家去取钱来赔偿。小男孩跑回家里,向父亲讲述了原由,父亲并没有拿钱给他,而是说,“你自己闯的祸,要自己承担责任,我不会为你的错误买单。”在母亲的说服下,父亲借给了小男孩15美元,但是要求小男孩靠自己的力量偿还这笔钱。小男孩拿着钱还给了老人,从那天开始,他开始四处找活干,课余周末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5美元,他自豪的把钱还给了父亲。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能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多年以后,当年的小男孩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第40任总统,他就是里根。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里根说,是那次闯祸之后,是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其实,责任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

人生是一个大戏台,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每一个角色里,都有我们应付的责任。自古以来,对父母尽孝,是每一个身为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庭中,我们要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为他们遮风避雨;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在儿女面前,我们不仅要尽到养,还要尽到“育”的责任。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在职场里,能够尽到自己责任的人,同样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一个拥有责任感的人,其可贵性在于,能够自发的去认真完成一件事,并能够持之以恒。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在生活中,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才不会在日后懊悔和遗憾。

朋友小李,是公司的业务代表,业绩卓然,每天都奔走在不同的城市中,经常是一个月能回一次家都很奢侈,他的时间和精力全都留给了公司。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母亲告诉他,父亲在身体检查时查出了肺癌,晚期。他整个人都懵了,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天而降。从前,他总是想,父母都还健康,自己要趁年轻多奋斗几年,可事情不会按照我们自己规划的轨道发展,他立马请了长假,陪父亲治疗,可由于发现的时间太晚,半个月后,小李的父亲还是走了。小李在灵堂哭得快要晕厥,他痛恨自己平时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如果早些发现,父亲绝不会这么早就离自己而去。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我们永远也无法追讨过去,与其事后追悔莫及,不如现在这一刻就做好自己,为自己负责,生命才不会留有遗憾。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的同时,生活一定会善待你。

在步入社会以后,我们总是疲于奔命,把仅有的时间都耗费在了工作上面,到最后却发现我们经常顾此失彼。我们深埋在工作里,甚至丢失了我们自己。作为员工,我们要对工作负责,同样,作为子女我们也要对父母负责。作为丈夫(妻子)我们要为家庭负责。只有权衡好了每一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我们才是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责任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从校园中走入社会,在社会中,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再有人把我们当做孩子。学会承担,做努力做自己分内的事儿,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能完整,生命才不会有遗憾。父母不会永远等待

父母是恒星,永远守着家,等待归来的子女;朋友是行星,有时来,有时去;生命中擦肩而过,可能今生再也不会碰到的人是流星。

人这一生,步步走来,父母为子女做的,往往都是一些背后的小事。父母从不会对儿女说烦,也从来不会在儿女面前表功,他们倾尽一生的作为,只是为了子女能够过得更好。

步入社会,我们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报表,出不完的差,仅有的业余时间,也被无穷无尽的聚会占满。除去少得可怜的睡眠时间,我们就像一颗陀螺,鞭声一响,便开始高速运转,无休无止。我们总在忙碌,这忙碌是没有尽头的。渐渐地,在麻木的尽头,很多事情开始被我们遗忘。

一个人打电话的状态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上司来电话的时候,人们的语气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朋友来电话的时候,人们的语气是调侃的;而寥寥两句便挂断,语气中还夹杂着不耐烦的,很多时候是父母的电话。

我们的父母,已经习惯了等待。从襁褓中开始,他们默默地等待我们长大;上学了,他们开始盼望着我们能够立业;等我们上班了,他们便又开始盼望着我们成家;等到我们成家立业了,他们便也开始找不到我们了,我们总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总觉得他们等一等也没有什么,反正他们也已经习惯了等待。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小男孩,他从小其貌不扬,后来还得了脊髓灰质炎,腿瘸了。小伙伴们觉得他又瘸又不好看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甚至是自己的兄弟也开始嫌弃他,他觉得生活糟糕极了。有一天,他的父亲下班回来带了一把小树苗,跟他的几个儿女说,你们每人一颗树苗,谁的树苗长得最好,我就给谁买礼物。小男孩跟在哥哥姐姐身后也拿了一根树苗,他把这颗小树苗埋进土里之后,浇了一次水便再也不管它了。由于长期受到冷落,他已经开始自暴自弃了。反正好事情都不可能是我的,不如让它死了算了。可后来,他却发现,他的树苗反倒是比别人长得好,即使他从不给他浇水施肥,它还是长得挺拔鲜亮。父亲便不断对他说:“儿子,你的树怎么长得这么好呢,你长大以后一定会是一个植物学家。”过了一段时间,父亲说,大家都看见了,这些树苗中,只有这个孩子种的最好,我得给他买礼物。就这样,这个孩子得到了他最想要的礼物。后来,这个孩子渐渐开始自信了起来,有一天晚上,他想,书上说植物都是夜间生长,我去给我的树苗浇点水吧。他跑出来,惊讶地发现,他的父亲正一勺一勺地给他的树苗浇水。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他的父亲给他种下的,是自信的种子。从那天以后,这个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变了。后来,他没有成为植物学家,而是美国总统,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父母对儿女的爱,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润物细无声。他们为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细微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他们倾尽一生,耗尽了自己的全部,只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好,而有一天,他们老了,不能再为我们做许多的事情,再也帮不上我们了,他们能做的便只有等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从来就不是对等的,子女对父母的孝,是一种美德,而父母对子女的爱,则是一种本能。

父母为了我们,已经等待了一生,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他们依旧在等待,等我们逢年过节回家坐不坐,在电话旁,等一等听一听我们的声音,即使这样,他们还怕惊扰了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的一切都比他们重要,他们可以再等;而对于我们,也仿佛觉得父母可以再等等,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做。世间百件事,行孝要趁早。我们的父母,已经等了我们一辈子,虽然他们会一直等下去,可没有人知道,他们还能等多久。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岁,在我们的心里其实永远是惧大于喜的。小孩子过生日,过一次长一岁,这自然是喜的;而老人总是不愿意过生日,过一岁便是少一岁。作为儿女,这自然是恐惧的一件事。不要觉得有大把的时光可以荒废,不要总觉得还有明天可以让我们等待,这世间最不能等的,便是飞逝的时光。行孝要趁早,因为父母不会永远等你。

小于是一名电力工程师,每年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外面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次,他再南宁出差,实地勘察的时候,电话响了,他皱了皱眉,接了起来,本来生硬的语气被对方急促的声音给逼了回去。“你爸一个人出门摔倒了,现在正在抢救,赶紧回来。”是邻居赵大妈。他立马奔向机场,赶回宁波。到家之后,父亲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他在父亲灵堂前哭得涕泪横流,几欲昏厥,邻居赵大妈说,在出事前几天他父亲还跟他们街坊四邻说,等这次儿子回来,就带自己去首都看看。小于颤抖着捧着父亲的骨灰,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是自己三年前就答应父亲的,可直到现在,自己也没有兑现,他恨不能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陪父亲去一趟北京,可及时日后他拥有了再多的财富,却也永远也弥补不了心里的缺憾。

自古以来有一种大悲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再去懊悔,这种痛苦和遗憾,是倾尽众生都无法弥补的。你的事业,日后有的是时间可以去完成,钱也是永远赚不完的。而父母却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等你,想着在家守候盼望的父母,多回去看一看他们,少顶一句嘴,多为他们做一件事,心底的遗憾便少一分。只要父母还在,就是儿女的福分,趁着年华尚在,认真的想一想,为父母做点什么,父母的快乐,便是我们的欣慰。别用言语伤害亲人

年轻的时候,我们对待世界大态度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外面的人有太多的利益纠葛,于是,为了塑造一个严谨的自己,我们对待未知的人和事总是礼貌谦恭的。而回到了家里,这里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做回真实的自己,这里可以肆无忌惮,这里可以随心所欲。于是,很多在外礼貌谦恭的人,回到家里便成了另外一番样子。言语犀利刻薄,不惜用尖利的言语伤害别人,因为他知道,反正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我们注定了是要一辈子在一起的,说点重话也没有关系。其实这里面有一个严重的错误——越亲的人越会在意你的话,而面对刻薄尖酸的话,对亲人的伤害也是最大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认为,反正我说什么你都不会离开我,于是便肆无忌惮地在别人身上插上一把刀,其实这样的伤害是最重的。只不过亲人会包容你的过错,而忍耐宽容,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道暗伤,无法愈合,更深的,甚至会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壁,阻断亲情的温度,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也许你会说,我这是刀子嘴豆腐心,是因为你是我的家人,我才会这样跟你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事儿,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和领情呢。在你刻薄的言语中,已经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了痛苦的巴掌印,谁还有心情品尝甜枣的滋味呢。

不要小看了语言的力量。语言像是一颗种子,你播撒下的是善意,浇灌的是耐心,施加以温柔,天长日久,日益积累,慢慢的,到最后收获收获的一定是幸福和美好。而如果你播种的是恶言,并日日刀剑相加,可想而知,你收获的无疑是挣扎和痛苦。天长日久,达到忍耐极限的时候,这注定是要爆发一场战争的。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所以到了适婚的年龄,也不肯轻易将自己嫁出去,30岁之后,依然神态自若的等待着自己的意中人。她的嫂子便开始每日肆无忌惮地说她,挑剔,嫁不出去没人要,死赖在家里不走,甚至更难听的咒骂……渐渐地,日子久了,她的父母也开始了对她的语言轰炸。

结果,本来很开朗快乐的一个女孩子,日日变得郁郁寡欢,最后竟放弃了世俗出家了。日日的恶言相向,已经让她丧失了对爱的能力,甚至产生了厌世的心理。

其实她的嫂子和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女孩子不要错过了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就是因为他们的恶语相向,使她积累了太多负面情绪,到最后无法宣泄排解,便选择了逃避,结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当初能够换一种方式,积极的去帮助她,事情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回因为“刀子嘴”,坏了我们的“豆腐心”。两夫妻吵架,妻子嫌弃丈夫没有本事,终日咒骂,终于丈夫忍无可忍,开始回击,每天家里吵骂声不断,闹得鸡犬不宁,四邻不安。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渐渐变得抑郁又叛逆。两个人都很懊悔,他们的负面言语,成了滋养孩子负面性格的温床,年深日久,终是无法挽回了。

最近几年,未成年人杀亲案频频出现,2011年2月5日,贵州省一名18岁的男孩杀死了7名亲属。在审讯的时候,他从言语中透露出来,亲人们平日里经常对他恶语相向,时间久了,他在心里累积的恨到了极限之后,最终暴发了。虽然已经他的行径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这些极端性行为却不能不引发我们深思。是不是我们平日里的言语和情绪,滋养了恶的温床。千万不要小看一句话的力量,在北半球的一只蝴蝶的振翅,都能够引发南半球的一场巨型海啸。我们的一句话,常常会引发出不同的效应。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往往是本末倒置的,对外人保持相近如宾,对家人恶言相向,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汲取养分的土壤,我们在这里获取所需,也应给予温暖,毕竟只有家里人幸福了,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快乐。血浓于水是无法割裂的,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家人是上天给予我们最好的恩赐,不要让家人成为我们情绪的垃圾桶,也不要用言语在他们身上肆意地插刀子,播撒恶的种子,他们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也是唯一肯为你付出生命的人,他们将陪你走完这一世。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爱和珍惜吗?

小时候,我们说错了话那是童言无忌,长大成人了,不要让言语阻断了亲情,不要让爱形成逆流,趁年轻,一切都还来得及,不要用言语的利刃去伤害最亲的人。第二章心智成熟了才能摆正位置个位置摆得正的人,自然会少走弯路。而一辈子最难的就是把位置摆正,这需要非常成熟的心智,拥有成熟心智的人,往往是依靠经历总结经验,也就是年纪大的人,一般心智会比较成熟,但是年轻人偏偏又最需要摆正位置,才能把控人生的走向。这实在很矛盾,对于这一点,卓越的人会在年轻时就开始反思,或者说是深入地思考,哪些事是对,哪些事是错,到底应该怎么做。在年轻时就把心智修炼成熟,摆正位置,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年少的时候,每天被拗口的英语和纠结的数学折磨的我们,是那么羡慕悠闲的背着包的上班的人们,仿佛那才是幸福的日子。工作了,每天在格子间里奔忙劳碌,我们无比羡慕那些职场大佬们,逍遥自在,不用做事儿就有大把钱拿。

时光就在那里,我们恨不能一步迈进下一个十年里,仿佛只有那里我们才能挣脱现在的困乏和束缚,拥有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可时间老人,不急不缓地迈着他自己的频率。每一段青春都会苍老,每一段成长里都有那个时段应该收获的快乐和痛苦。在远距离的视线里,我们只能看见别人的快乐,却无法体会他们感受到的痛苦。成长这条路,自有他自己的路径,在这条路上,身体和心灵是两条平行线,同步成长,只有顺着这条路径成长,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我们才能够全部体味。像植物的生长一样,只有经历过破土的挣扎,才能够成功发芽;经受了风吹雨淋,才能拥有坚实的根茎;经历了蜜蜂的授粉之后,才能开花结果。人类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生长的规律这件事,大自然自有他自己的主宰。

违背自然规律的逆生长,注定是会有缺憾的。有这样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男主角出生下来便是满头银丝,一脸皱纹的老人模样,医生预言他活不过三个月。他的父亲将这个“怪胎”丢弃在了老人院门口,这个小老头在牧师的心理暗示下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学会了走路,接着,他开始逆着成长的规律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年轻,他在养老院里度过了童年时光,他用异于常人的外表成长着,一路走来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唾弃。在他的身体正值盛年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他们相爱并结婚了,那时候,他的外貌是30岁,而结婚后不久,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久将要变成一个孩子的模样,这令他无比的恐慌,而这时候他的妻子怀孕了,他开始意识到再过十年,他将要变成与自己女儿同龄的孩童,这让他无比的痛苦,于是他留下全部财产出走了。故事的最终,这个可怜的逆生长的老人,以一个婴儿的形态死在了襁褓中。

有时候,急于长大,催熟的仅仅是生命体验的一个部分,而与同龄人相比,那种时光的缺憾,却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做时装设计的琳达有一个模特朋友露西,四十岁的琳达和露西成了忘年交,琳达十八岁,拥有着傲人的身材和漂亮的外貌,可她却行为乖张,挥金如土是模特行里面有名的刺头儿,一次醉酒之后,露西哭着告诉琳达,她从8岁便开始做模特,13岁之后便没有再上过学了,这么多年以来,金钱对于她来讲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纸张罢了,而她最最想要的,竟然是回到高中,感受一下在校园里的氛围。因为她自从13岁之后,便从未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踏足过校园,她没有儿时的玩伴,没有人倾听她的心声,每一次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和自己同龄人肆意挥洒欢笑的时候,她的心里总是无比的羡慕,她最美好的少年时光,被残忍的跳了过去,过早的催熟,让这段时光成了她心底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只要年轻,再多的物质我们都会拥有,可过度催熟而丢失的时光,谁来为我们买单?

每一段时光里,都有我们应该享受和体会的欢乐与痛苦,不要光顾着羡慕别人,其实你自己也在别人羡慕的名单里。在哪个年纪,就做好哪个年纪应该做的事,享受这一段时光所带来的快乐和痛苦,这些经验和财富都是通向下一段路的通关钥匙,感受风雨是花的幸运,用心去体悟和感受这一段时光,是自然对我们的馈赠。

孩童时代,我们负责感受这个世界自由自在的玩耍;十几岁了,我们已经熟悉了这个曾经陌生的环境,现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去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二十几岁,我们离开校园,步入了社会中与各色的人接触,这个时候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获得世界的认可,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重新丈量这个世界的维度。三十几岁,已过而立之年,我们已经在这世界站稳脚跟,是时候放慢脚步多用心在我们的家人身上,享受亲情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每一个阶段都有这一个阶段要做的事情,活着就要过好每一个过程。热爱每一个时期的自己,无论是美好还是糟糕,那都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过度羡慕别人的生活,不要在幼年的时候渴望成熟,那些历程是你早晚都会经历的,而现在你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自己,做好现在的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事更值得你珍惜,除了当下的自己。

生命就像一张白纸,你选择怎样勾画便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选择,都是你下一段人生的路径,用心构思,然后用你自己的画笔稳健地画好每一笔,人生才不会有遗憾和懊悔。一张空白的纸是胡乱勾画的效果好看,还是用心构思稳健下笔之后的效果好看,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题,这一本书的初衷,便是避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