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税务硕士(MT)[专业硕士]考试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名校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06:12:33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税务硕士(MT)[专业硕士]考试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18年税务硕士(MT)[专业硕士]考试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名校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税务硕士考试大纲解读及全国各院校考研真题比较分析

《税务专业基础》是全日制税务硕士(MT)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总分为150分。

本部分通过解读《税务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重点院校《税务专业基础》命题规律及比较分析全国各院校考研真题,引导考生了解宏观备考方向,并为考生提供具体可行的备考方案,使考生成功迈出《税务专业基础》备考的第一步。

第一章 《税务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解读

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课程考试的考试科目为《税务专业基础》,包括税收学原理、中国税制实务和中国税收征管制度三部分内容,主要测试考生对于税务基础理论和税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的掌握。

一、考试性质

税收学(《税务专业基础》)是全国税务专业硕士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试目标

税收学(《税务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税收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税收基础理论、中国税制实务与税收管理制度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税务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税收学原理、中国税制实务、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对税收理论与制度规定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用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税收理论和制度规定来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内容(一)税收学原理

1.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国家、财政与税收的产生;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2.税收的涵义

国家的公共权力与税收;税收与剩余产品价值;税收的本质;税收的特征。

3.税收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

4.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方式;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5.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的概念和分类;税收的微观效应;税收的宏观效应。

6.税制结构分析与比较

税制结构的概念;税制结构的分类及特点分析;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格局分析。

7.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的一般原则;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的划分;税种的划分、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

8.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与国际税收协定;居民身份确认规则;非居民各项所得的征税权分配规则;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及外国税收抵免制度;国际逃避税及其防范措施。(二)中国税制实务

1.税制要素及税收分类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税收优惠;税收分类方法及其类别。

2.流转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增值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消费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关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车辆购置税的制度规定等。

3.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企业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4.财产行为税制度基本理论及其制度规定。包括,财产行为税的性质、分类及其特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契税等的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三)中国税收征管制度

1.税收征管概论

税收征管的概念、目的与原则,税收征管制度的特点等。

2.税收征管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税款征收制度,税务稽查制度;税务行政处罚与税收刑法制度,税务争议处理制度等。

3.纳税服务

纳税人权利保护;纳税服务机构设置,纳税服务的内容等。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说明:命题指导意见指出《税务专业基础》考试包括税收学原理、中国税制实务和中国税收征管制度三部分内容。但是,命题指导意见仅供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时作为参考,各培养单位可适当调整。一般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不给出参考书目,仅注明参考指定大纲。有的院校会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提供具体的参考书目,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考生在确定目标院校之后,务必要弄清楚目标院校的大纲及考试内容,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内容及进度。

第二章 参考教材、教辅、课程和题库说明

一、参考教材

税务硕士考试只有一个命题指导意见(仅供各院校参考,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没有指定统一的参考教材,但是在分析命题指导意见的具体考查内容并对比大量的教材和各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后,发现各院校考题与下述教材的内容最为相近。因此,我们推荐税务硕士考试的参考教材为:

1.《税收学》(黄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税制》(马海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税收管理》(吴旭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注意:命题指导意见规定的考试内容基本与这三本教材的内容相同,并且偏向于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考查。大多数院校较少涉及比较难的内容。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如果目标院校只是使用该命题指导意见作为考试大纲,最好参考上述三本教材,有针对性的来做大量的练习。

此外,如果考生在专业课方面有充足精力,也可以选择性阅读一下罗森《财政学》、陈共《财政学》、杨斌《税收学》、胡怡建《税收学》、艾华《税法》等教材及课后习题。

二、教辅、课程和题库(一)参考教辅(圣才考研网主编)

1.税务硕士(MT)考试专用教材

2.税务硕士(MT)考试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说明:这两本教辅是精华本,需要好好复习。对于时间充裕的学员来说,推荐反复做一下后一本教辅中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二)课程和题库

人大、中财、厦大、东财等院校税务硕士考试辅导课程和题库:

更多关于各个高校税务硕士的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详情登录www.100xuexi.com(圣才考研网)。

第三章 重点院校《税务专业基础》命题规律及考研真题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全国重点院校《税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可以看出不同院校的考研真题有着相似的命题规律,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重点院校《税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一)税收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应用是重点考查内容

税收基本理论是税务专业最基本的知识。常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税收的概念及本质、税收原则、税负相关理论、税收效应及国际税收相关知识等。例如:

1.【名词解释】税负转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税务硕士]

2.【论述题】根据税收职能决定因素理论分析我国税收的职能。[东北财经大学2014税务硕士]

3.【论述题】请阐述税收原则中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内涵。[中央财经大学2014税务硕士]

4.【简答题】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山东大学2016税务硕士]

5.【简答题】局部均衡分析税收归宿的结论和缺陷。[南开大学2014税务硕士]

6.【简答题】税负转嫁的特点和规律。[中国人民大学2014税务硕士]

7.【简答题】如何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南开大学2014税务硕士]

复习建议:

这类考题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命题思路:围绕税收基本理论,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的灵活掌握和运用程度。

对于这类考题,考生要仔细阅读教材,并且对基本理论作适当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进行理解和记忆。(二)注重运用基本税收理论解释我国税制改革热点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多方面举措,考生应将基本的税收理论知识与当前我国的税制改革趋势紧密结合,用理论解释我国税制改革相关问题并能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例如:

1.【论述题】论述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必要性,并分析对我国地方税改革有何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税务硕士]

2.【论述题】我国现行消费税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消费税制度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复旦大学2015税务硕士]

3.【简答题】简述拉弗曲线含义及其对中国税制改革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2015税务硕士]

4.【论述题】论述营改增的背景、意义、改革框架、对今后税制改革的影响。[南开大学2014税务硕士]

5.【论述题】中国现行税制的主要缺陷及改革思路。[武汉大学2013税务硕士]

6.【简答题】请结合2011年上海和重庆房产税的试点情况,谈谈你对我国房产税改革的看法。[厦门大学2012税务硕士]

7.【论述题】论述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取向。[山东大学2017税务硕士]

复习建议:

这类考题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命题思路:以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热点话题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财税领域热点的关注,以及将基本税收理论和中国税制的相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考生在学好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结合理论来分析我国的税制改革。同时,还要多关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税收法规和政策的调整、更新和解读,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财税专业素养,真正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此外,由于2016年5月起,全国范围内全面试行“营改增”,关于“营改增”的相关问题依然会是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命题点,考生应予以注意。(三)注重两大流转税和两大所得税的考查

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关于“增值税、消费税”两大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例如:

1.【简答题】简述我国消费型增值税的积极效应。[山东大学2017税务硕士]

2.【简答题】简述增值税的特点。[山东大学2016税务硕士]

3.【简答题】“营改增”试点后增值税扣税凭证有哪些?[东北财经大学2014税务硕士]

4.【简答题】在批发、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有哪些?其税基如何确定?[东北财经大学2013税务硕士]

5.【简答题】简述起征点与免征额,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含义(或区别),并举例说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税务硕士]

6.【简答题】最优商品税和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大学2014税务硕士]

7.【计算题】常某为某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取得以下收入:(1)常某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每月工资9000元;按规定应当由个人承担的养老金、失业金等为1000元;公司承担的社会统筹款为2000元。(2)受某培训学校邀请为其做讲座,获得收入8000元,拿出1500元通过当地民政局捐赠给贫困地区。(3)购买体育彩票中奖收入18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按序号计算回答问题:(1)业务1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业务2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业务3应纳个人所得税额。[武汉大学2013税务硕士]

复习建议:

这类考题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命题思路:考察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的计税依据、纳税人、征税范围、税额计算以及其他特殊规定。

考生在学习中国税制的同时,也要适当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部分的知识,并且辅之以一定量的练习,对各税种的各个税制要素以及相关计算、分析和应用有全面和细致的掌握。(四)各院校所出考题相似度很高

通过查看相关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发现各院校所出考题相似度很高,甚至完全类同。例如:

1.【简答题】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山东大学2016税务硕士]

2.【简答题】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中国人民大学2014税务硕士]

3.【简述题】如何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南开大学2014税务硕士]

复习建议:

大家会发现这两道考题非常相似。当然,通过查看相关院校历年真题,发现类似这样相似的考题非常多,甚至还出现过两所院校一模一样的考题。研究这些相似度非常高的考题,会发现这些考题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课过程中,要重点留意这些重要的考点,做到有的放矢的复习。

建议考生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历年真题,其中包括其他水平相当院校的历年真题。这也是圣才考研网编辑出版《税务硕士(MT)考试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的原由,将各高校历年真题按照章节、题型予以分类、详解,其目的就在于方便考生复习备考。

二、重点院校《税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的差异(一)同一院校历年试题的题型、题量和分值会有差异《税务专业基础》科目是院校自主命题,没有统一规定的考试大纲,因此,大多数院校在命题方面呈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尤其是当题型和分值等发生较大变动时,考生对此一定要引起注意,用心揣摩出题者的命题思路,并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需要说明的是,考生不要把最新一年的考试题型作为惟一的参考依据,以前考过的题型或未考到的题型均有可能出现。

例如,武汉大学2011年真题的题型、题量和分值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多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计算题(共5题,40分)、综合分析题(共2题,30分)、论述题(共2题,40分);2012年真题的题型、题量和分值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多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计算题(共3题,50分)、综合分析题(共1题,20分)、论述题(共2题,40分)。(二)不同院校的试题在题型、题量和分值、考试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1.题型、题量和分值不同《税务专业基础》的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综合(案例)分析题等七大题型。

不同的院校题型是不相同的,分值分布也不同。例如,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试题一共有五种题型,分别为单选题(30分)、判断题(20分)、简答题(50分)、计算题(50分);2014年南开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试题一共有五种题型,分别为名词解释(20分)、不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30分)、作图与计算题(40分)、论述题(40分);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试题一共有六种题型,分别为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20分)、计算题(30分)、综合分析题(30分)、论述题(30分);2014年东北财经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试题一共有四种题型,分别为概念题(30分)、简答题(52分)、论述题(38分)、计算题(30分)。

考生在确定报考院校之后,要了解该院校历年真题的题型,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相应的练习。不同题型的复习策略方法是不同的,比如针对同一个概念,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选择题只要求考生在已经给出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相对比较简单;对于名词解释,考生必须对概念做到熟练掌握,比如它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当然,不管题型、题量和分值怎么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解题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基础之上。因此,各种考试题型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2.考试内容不同

对于考试内容,本部分的第一章做了简要的介绍。相对来说,各院校都依照《税务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来命题,较少出现超纲题。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各校的历年真题分析出题的侧重点。每个院校有各自的特点,命题老师的出题风格也不同。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所报院校历年真题,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风格。

比如说,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的433税务专业基础试题涉及范围较广且考点细腻,题型较为多样,且比较注重中国税制主要税种的计算分析,论述题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极强的综合能力。

另外,东北财经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试题偏重考查税收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计算题分值占比较小,涉及到税收基本概念和税法相关规定的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就占据了80%的分值。

3.出题风格和难度不同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出题风格,有的学校重理论,有的学校偏实务,还有的学校题目多为理论联系实际。一般认为第三类的题目相对更灵活,难度更大,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税收基本理论去分析当前的税制改革热点问题。

一般来说,名校考题相对来说“活”一些,更注重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普通院校考题相对基础一些,更注重考察考生的基础水平,识记性考题较多。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所报院校和专业,备考过程中灵活地根据相关情况予以调整。

总的来看,各院校的历年试题之间和不同院校的试题之间在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知识点考查的范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院校。但是,《税务专业基础》归根结底是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对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熟练掌握后,多做一些重点院校的历年考研真题,弥补复习广度和深度的不足,提高《税务专业基础》的综合应试能力。

第二部分 税收学原理

第一章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除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外,一个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将32种税减少到(  )种。[武汉大学2013研]

A.24

B.21

C.19【答案】A【解析】改革后,我国工商税制中税种由32个减少到19个(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税制结构趋于合理并逐步实现高效和简化。加上工商税之外的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关税,共计24种。

2.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节分配、优化配置、宏观调控和(  )的职能。[武汉大学2013研]

A.提供服务

B.支持生产

C.引导行为【答案】C【解析】税收的职能包括: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以及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作为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时,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与减免税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引导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消费税便是引导行为职能最好的体现。

3.税收产生于(  )。[武汉大学2013、2012研]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奴隶制国家刚形成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有靠拥有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地租”性质的收入、直接支配的奴隶的劳动成果、战败国献贡品和掠夺性收入。当时的财政形式是非常古老和不典型的,作为典型财政收入形式的税收是在国家公共权力日益增强、奴隶主或自由民土地私有制形成后产生。夏代,我国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贡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因此,税收产生于奴隶社会。

4.我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正式确定的标志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夏朝的贡

B.商朝的助

C.周朝的彻

D.春秋时期的初税亩【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实行的“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不再凭借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地租,而是凭借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依靠政治权力按土地数量征税。这种财政收入形式已具有政治强迫性、收取固定性、缴纳无偿性的税收“三性”特征,并形成了法律制度。我国税收在“初税亩”时期随土地私有制的确定成为成熟的、定型的财政分配形式,因此,“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5.(  )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最佳、最有效的形式。

A.地方债券

B.银行借款

C.发行国家债券

D.税收【答案】D【解析】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

6.税收首要和基本的职能是(  )。

A.经济职能

B.财政职能

C.分配职能

D.社会职能【答案】B【解析】税收是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税收的财政原是指以满足国家财政需要为目标的税制准则,古今中外,各国无不把满足国家财政需要作为税收的首要原则。可见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7.我国早期的力役税是指纳税人以(  )形式缴纳的税种。

A.实物

B.货币

C.直接提供无偿劳动

D.劳动换取实物【答案】C【解析】力役税是指向国家无偿提供自己的劳动力的形式缴纳的税种。这主要存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8.(  )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

A.社会分工

B.生产工具

C.国家

D.剩余产品【答案】C【解析】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当国家不直接所有统配生产资料,不生产物质财富,而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法人占有制之间形成利益差别甚至尖锐矛盾时,税收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的历史现象。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税收的产生是与财政的产生同时进行的

B.税收的产生是与国家的产生同时进行的

C.税收是在在国家产生后经历了一段时期后形成的

D.国家的本质是实现其对内,对外的职能【答案】C【解析】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分离的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机构。国家产生以后,为了实现其对内、对外职能,为了有效地干预经济,必须直接、间接地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国家的这种分配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的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称为 “财政”。当国家不直接所有统配生产资料,不生产物质财富,而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法人占有制之间形成利益差别甚至尖锐矛盾时,税收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的历史现象。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

B.税收的产生是与财政的产生同时进行的

C.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机构

D.国家为了实现其公共权利,直接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称为财政【答案】B【解析】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分离的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机构。国家产生以后,为了实现其对内、对外职能,为了有效地干预经济,必须直接、间接地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国家的这种分配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的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称为“财政”。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当国家不直接所有统配生产资料,不生产物质财富,而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法人占有制之间形成利益差别甚至尖锐矛盾时,税收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的历史现象。因此,税收的产生是与财政的产生不是同时进行的。

11.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  )税制改革形成的。

A.1980年

B.1984年

C.1994年

D.1998年【答案】C【解析】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形成的分税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的财政收入是采用了(  )形式。

A.贡

B.收费

C.助

D.彻【答案】ACD【解析】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经历的较大的税制改革与调整包括(  )。

A.1958年简化税制,颁布工商统一税

B.1973年进一步简化税率、税目

C.80年代初的“两步利改税”

D.1994年税制改革【答案】ABCD【解析】我国经历的较大的税制改革与调整包括:①1958年,我国进行了建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化工商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甚至一度在城市国营企业试行“税利合一”,在农村人民公社试行“财政包干”;②1973年,我国进行了建国以后第二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核心仍然是简化工商税制;③1984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普遍实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和全面改革工商税收制度;④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全面改革工商税收制度,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判断题

1.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具有租税不分的性质。(  )[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答案】√【解析】夏、商、周三朝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还难以严格划分,“贡”“助”“彻”既包含有地租的因素,也具有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

2.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税收主要来自于农业收入,以货币形式为主。(  )【答案】×【解析】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为本业,在明代“一条鞭法” 改革赋、役合一,按亩征税,以银缴纳,简化手续,促进商品货币的发展,开创我国由实物税向货币税的重大转变之前,我国的税收以实物为主。

3.公元594年的鲁国,实行了“初税亩”的农业税制,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税的名义征税。(  )【答案】√【解析】据《春秋》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列国中的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这是征收田税的最早记载,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税的名义征税。

4.清朝实行的“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一种以人头税与土地税主体的税制。(  )【答案】×【解析】“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大体完成于中国清朝雍正帝统治时的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5.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答案】×【解析】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6.税收与罚没收入虽都具有强制性,但性质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答案】√【解析】罚没收入主要是指对违反相关法规、条例的行为和事实进行的处罚款、没收款,也可以是行政性处罚、收费的款项,通常我们习惯性的叫罚没款。罚没收入主要是为了杜绝违法行为,税收实质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7.国家征税既可依据政治权力,也可依据财产权力。(  )【答案】×【解析】国家征税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这种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没有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托,征税就无法实现。

四、简答题

1.我国财政职能的分类。[南开大学2014研]

答:财政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及经济稳定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①财政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③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防止规模不经济的产生。(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其主要的政策手段有三类:

①财政支出。包括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以及通过一些公共支出项目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②税收。最重要的税收工具是累进个人所得税,旨在通过对该收入者课征较高的税率来缩小收入差距;

③政府管制。政府还可以对市场机制进行直接干预,典型的例子是规定企业必须向雇员支付最低工资。(3)经济稳定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政府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社会保障支出制度和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等主要调控工具,实现财政稳定经济的职能。

2.阐述税收产生的各项前提。

答: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1)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2)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历史上,私有制先于国家形成,但对税收而言,是同时存在这两个前提条件,税收才产生。可以说,税收是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

3.中国春秋时期的“贡助彻”是否属于税收形式,或者说是否属于典型意义上的税收形式?

答:夏、商、周三朝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还难以严格划分,“贡”“助”“彻”既包含有地租的因素,也具有赋税的某些特征,虽然不属于典型意义上的税收形式,但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

4.讨论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的紧密联系。

答: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主要是农业税赋,而农业税赋始终是和国家土地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殷商时期土地占有方式为氏族公有,主要通过使用奴隶的无偿劳役、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满足财政需要,不存在税收征纳关系;各个部落向帝王的贡纳只是帝王与部落间分割由奴隶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关系,也不是税收关系。(2)随着人们的生活从游牧走向定居,形成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实际上是封建领主经济制度下农奴的份地制度。井田分私田和公田,公田共耕,其农产品归奴隶主国家(政府)所有,这就是“助法”。(3)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实行的“初税亩”,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标志着中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且“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开创了我国的土地赋税制度。(4)此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租调制,起到了均衡税赋的目的;唐代实行“租、庸、调”的均田、均税制度,促进了盛唐的经济发展;中唐时期的“两税法”,将地税、户税和杂税合并为夏秋两季征收,不分主户、客户,同样按贫富等级征收,适应了农民负担能力;明代的“一条鞭法”,地主豪绅兼并土地激烈,农民失地日多,财政枯竭,改革赋、役合一,按亩征税,以银缴纳,简化手续,促进了商品货币的发展,且开创了我国由实物税向货币税的重大转变;清康熙时期实行“摊丁入地、地丁合一”,实现了人丁税、土地税并重为主体的税制向土地税为主体的税制的彻底转变。

可见,从我国税收制度正式建立到每一个朝代税收制度的改革,都与社会土地制度息息相关。

五、论述题

1.根据税收职能决定因素理论分析我国税收的职能。[东北财经大学2014研]

相关试题:

论述税收的基本职能。[武汉大学2013研,论述题]

答:税收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它以税收的内在功能为基础,以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为转移,是税收内在功能与国家行使职能需要的有机统一。根据税收职能决定因素理论,我国税收的职能有三种:组织财政收入职能、调节宏观经济职能和监督经济活动职能。(1)组织财政收入职能

该职能又称“收入手段职能”,是税收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税收作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剩余产品分配的活动,承担着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任务。

我国税收在发挥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如果税收比重过低,意味着人们把较多的财政收入任务放在其他收入形式上,税收筹集资金的功能不可能充分发挥;而当税收成为最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后,意味着税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才会有较大程度的发挥。

②税收(财政收入)总量。当税收确立了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的地位后,税收总量的确定,实际上就是财政收入总量的确定。这个总量的确定,应坚持满足国家履行职能的需要,又不能超过社会经济负担能力的原则。

③税收筹集资金的形式结构。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发挥,总要借助若干个具体的税种,这就牵涉税种形式结构的问题。税种形式结构问题包括税种数量和各税种的收入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等问题,科学合理的税种结构有利于发挥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2)调节宏观经济职能

该职能又称“调节手段职能”,其使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为了执行其管理社会和干预经济的职能,除需筹集必要的财政资金作为其物质基础外,还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以及体现并执行诸政策的各种有效手段,才能保证职能的实现。

①税收作为国家强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改变了各阶级、阶层、社会成员及各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物质利益的多寡,诱导着社会成员采取不同的社会经济行为。因此,国家有目的地利用税收体现其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对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的调节,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②税收调节社会经济职能的实现,受到一定社会形态下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及国家任务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对实现税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职能,既提出了强烈要求,也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③目前我国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领域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税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配合着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环境因素纳入税收的考量范围,轻税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协调国家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成为税收调控的重要目标,利用国际税收协定和税收优惠吸引、利用外资也成为税收调节经济的表现之一。(3)监督经济活动职能

税收政策体现着国家的意志,税收制度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绳,它约束着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税收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性与深入性,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而发展的。

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和税收制度的建立日趋完善。税收在参与分配过程中,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税收的数量和构成反映出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状况,各部门比例关系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是否协调。

②国家通过税务登记、税源调查与预测、纳税检查等,加强了对纳税人经济活动的检查和监督,掌握了纳税人产品结构、销售状况、成本水平、企业纯收入等方面的信息,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

综上所述,在税收的三大职能中,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是基本的,是实现调节宏观经济和监督经济活动两项职能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和监督社会经济生活的职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 税收的涵义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一特征是税收的(  )。[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

A.收入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无偿性【答案】C【解析】税收的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固定性是指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强制性是指税收的课征以政府的政治权力为依托,政府征税就要以国家的法律、法令的形式加以规定,并依法强制征收,任何个人或单位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对纳税人进行偿还。

2.税收的本质是国家公共权力对(  )的占有。[厦门大学2012研]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价值

C.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

D.必要劳动创造的必要产品价值【答案】B【解析】税收在本质上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公共权力)进行分配而体现的特殊分配关系。税收是国家政治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税收的本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3.税收作为一种特殊分配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  )特征。[武汉大学2012研]

A.交换性

B.公平性

C.固定性【答案】C【解析】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4.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所有者权力

D.资源权力【答案】B【解析】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获取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5.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发行国债

B.发行货币

C.税收

D.罚款【答案】C【解析】税收是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其核心是(  )。

A.强制性

B.固定性

C.确定性

D.无偿性【答案】A【解析】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是通过国家法律的颁布、执行而进行的,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强制性是税收特征的核心。

7.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自己免费使用,此即(  )现象。

A.竞争失效

B.偏好不合理

C.免费搭车

D.分配不公问题【答案】C【解析】A项,竞争失效,又称之为竞争性市场失灵,指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B项,偏好不合理,是指现实市场中的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偏好可能不合理,从而违背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D项,分配不公问题涉及的是收入分配的问题。

8.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故宫

D.灯塔【答案】C【解析】C项,故宫需要购买门票才可以进入参观,故具备排他性,不属于公共产品。

9.在负外部性的例子里,当决定产量时,生产者只把______计入考虑,产量将______它的社会有效水平,价格将______它的社会有效水平。(  )

A.私人成本,低于,低于

B.社会成本,低于,高于

C.社会成本,高于,低于

D.私人成本,高于,低于【答案】D【解析】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生产者获得利益,只把其私人成本计入考虑,所以产量将高于社会有效水平,价格将低于社会有效水平。

10.下列活动中,具有正的外部性的是(  )。

A.工厂排放污染物

B.工厂支付排污费

C.邻居家购买室外捕蝇器

D.车主购买防盗杆【答案】C【解析】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即其他成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给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无偿给他人带来利益,例如本题中邻居家购买的室外捕蝇器。

11.以下关于对税收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B.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征税依据的是财产权利

C.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答案】B【解析】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

12.税收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征收体现了税收的(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稳定性【答案】C【解析】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或政府对纳税人、课税对象、征税标准、征税环节、征税时间和纳税期限等要素以法律形式进行事先规定,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

13.根据税收和税法的概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之间的关系

B.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而非财产权力

C.征税的主体是税务机关,除了税务机关之外,任何机构和团体都无权征税

D.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不能课及C但可以课及V部分【答案】B【解析】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不是税收征纳双方关系;国家征税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征税的主体是国家,此外任何机构和团体都无权征税;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不能课及C和V部分。

14.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分配中形成的(  )。

A.征纳双方关系

B.税收分配关系

C.权利义务关系

D.财产分配关系【答案】C【解析】税法调整的是税收权利义务关系,而不直接是税收分配关系。

15.从税收的本质来看,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  )。

A.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B.社会剩余产品分配活动

C.社会产品分配关系

D.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答案】D【解析】从税收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税收所反映的分配关系要通过法的形式才得以实现。

16.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一种典型的(  )。

A.纯公共产品

B.混合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个人产品【答案】B【解析】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受教育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有助于个人将来的就业发展等。但教育还具备公共产品的特征:①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教育进步是国家现代化的源泉,且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从而减少犯罪;②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政府提供教育服务,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③教育资本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总之,教育既有私人产品的特征,也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需要政府介入,因此,教育是一种混合公共商品。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本质是一种(  )。[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

A.经济关系

B.分配关系

C.契约关系

D.政治权力【答案】ABC【解析】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向纳税人征税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此关系集中反映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

2.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通常应用的基本标准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

A.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

B.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C.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D.盈利性与非盈利性【答案】BC【解析】公共产品具有与私人产品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3.关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南开大学2012研]

A.若X为私人产品,则有∑Xh=X,其中Xh为家庭h对X的消费,X表示该产品的总供给

B.若X为纯公共产品,则有Xh=X,其中Xh为家庭h对X的消费,X表示该产品的总供给

C.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在引入公共产品后的2×2×2模型中,资源最优配置满足MRS'=MRS”=MRT。其中MRS'、MRS''分别为两消费者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T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答案】ABCD【解析】在引入公共产品后的2×2×2模型中,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应满足MRS'+MRS''=MRT。其中MRS'、MRS''分别为两消费者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T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4.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比例性

E.充裕性【答案】ABC【解析】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其中,无偿性是其核心,强制性是其基本保障。

5.国家征税是基于(  )。

A.行政管理权

B.财产所有权

C.公共权力

D.产权【答案】AC【解析】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是国家赋予税务机关的基本权力,是税务机关实施税收管理和系统内部行政管理的法律手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也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因此,国家征税是基于行政管理权以及公共权力。

6.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  )。

A.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B.税收是人们为享受公共物品支付的价格

C.税收体现了征纳双方平等交换关系

D.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答案】ABD【解析】税收具有强制性,是由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并以国家法令形式强制课征的,纳税人必须履行交纳义务,未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要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制裁,所以征纳双方不存在平等交换关系。

7.关于税收“三性”理解正确的有(  )。

A.税收“三性”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特点

B.税收强制性的依据是国家所有权

C.税收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是固定的

D.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答案】AD【解析】B项,税收强制性的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C项,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的数额或比例,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是固定的。

8.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

A.外部效应

B.信息不充分

C.收入分配不公

D.寻租行为【答案】AB【解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垄断、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公共产品的提供等。

9.税收不能课及的领域包括(  )。

A.物化劳动转移价值

B.必要产品价值

C.剩余产品价值

D.社会资源再分配【答案】AB【解析】税收是国家公共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不能课及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必要产品价值。

三、判断题

1.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习惯法;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答案】×【解析】税法是由国家制定的,因而是制定法而非习惯法。税法直接规定人们的某种义务,具有强制性,属于义务法。

2.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这一分配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的。(  )[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答案】×【解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这一分配是基于所依托的国家政治权力所进行的。

3.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答案】×【解析】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收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其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有三类:即国家、税务机关、纳税人,不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

4.从理论上讲,税和费都属于财政范畴,因此,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答案】×【解析】“税”与“费”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包括:①征收单位不同;②收税是无偿的,而收费是有偿的;③款项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不同。

5.从价值构成看,课税基础可以是国民生产总值的C+V+M,国民收入型的V+M,或社会纯收入型的M,然而,不管以什么为税基,税收最终来源于国民收入V+M,主要是V。(  )【答案】×【解析】从价值构成看:课税基础(税基)可以是国民生产总值型(C+V+M)、国民收入型(V+M)、社会纯收入型(M),甚至是历年的货币财产积累。但是,不管以什么为税基,税收最终来源于国民收入(V+M),主要是社会纯收入(M)。

6.税收的强制性体现了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即私有财产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解析】税收的强制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针对税收分配关系是以什么作为征收依据而言的,即税收是国家以政治权力做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分配;②以税收的法律关系而言的,即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征税人必须依法征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7.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是由于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答案】√【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在内容上的区别。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权利义务的设立与分配既完全对等又表现出直接性;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税法作为一种义务性法律规范,赋予税务机关较多的税收执法权,从而使税务机关成为权力主体,纳税人成为义务主体。

8.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答案】×【解析】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或者说,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9.税收作为国家政治权力主体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其总量不能多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总剩余产品价值量。(  )【答案】√

10.一国社会消费水平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税收收入水平相应就高;反之,社会消费水平低,税收收入水平就低。(  )【答案】√【解析】消费水平和结构制约税收收入水平和结构。

11.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的状态。(  )【答案】√

12.税收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经常性成本补偿方式和调控手段。(  )【答案】√

13.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收决定经济,经济影响税收。(  )【答案】×【解析】经济和税收的关系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四、名词解释

1.税收[江西财经大学2013研]

答: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财政贴息[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

答:财政贴息,又称利息补贴,是指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的一种财政补贴形式。各国对银行发放的财政性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企业经批准从银行获得的专项贷款,其利息由财政帮助归还。财政贴息是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单位贷款和银行投资发展社会经济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

3.政府决算[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

答: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它既是对年度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最终反映,也是一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结果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政府决算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通常按照我国统一的决算体系汇编而成,包括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算。

4.税收成本[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

答:税收成本是指在尽量减少税收流失和差错的情况下,由于征集一定数量的税收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额外费用的总称,是指为征集一定数量的税收收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税收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成本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广义的税收成本还包括税收立法成本。

5.税式支出[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复试、东北财经大学2014研]

答:税式支出是指在现行税制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国家对于某些纳税人或其特定经济行为,实行照顾或激励性的区别对待,给予不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