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别让没野心毁了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02:53:35

点击下载

作者:段治强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云:别让没野心毁了你

马云:别让没野心毁了你试读:

前言

2017年11月11日0时,天猫“双十一”正式开始。3分零1秒,交易额超过100亿!速度比2016年的“双十一”快了一倍多!40分钟,超500亿元!而2016年达到这个数字用时2小时30分!截止11月11日早上7点22分,成交额达912亿元,超过2015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

数据最后定格在1682亿元。1682亿元的交易额,与2016年1207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9%。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相比2009年“双十一”只有5200万元的交易额,2017年竟增长了超过3000倍。

今年的天猫“双十一”还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不仅火爆中国,而是覆盖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今年的“双十一”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购物节。

大家对马云的那句富有野心的名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都印象深刻,这句话又有了新的内涵:以前指的是,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现在指的是,阿里“双十一”代表中国品牌真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更加让人心潮澎湃。

不断攀登,不断实现野心,这是马云半生的写照。而我们能从马云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或许是,别让没野心毁了你。

马云,其貌不扬,个子瘦小,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的小孩,学习成绩总是不能让家人和老师放心,打架更是家常便饭,人生重要的考试也总是波折不断:中考两次才考上一所普通高中,而高考更是考了三次才步入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拥有稳定的大学老师工作的马云是让人羡慕的,但是他却选择下海经商,而创业的路上更是起伏不断。今天电商世界里的领头羊——阿里巴巴公司,其实并不是马云一开始的创业打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马云就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人,但是他的互联网之路却走得不太顺畅,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被人当作骗子、疯子,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和行为。但是今天,互联网真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网购,淘宝网成了大众趋之若鹜浏览的页面,网购成了一种时尚,可以说马云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他也站在了国际电子商务的顶端,成了这个行业的灵魂人物。

但在那之前,马云曾经历过每个月都入不敷出的日子,钱全部投到了公司中去,有时甚至解决温饱都成了问题。当时,大家的士气很低落,马云便想尽办法鼓舞大家。为了省钱,马云甚至都舍不得吃快餐,办公室里经常弥漫着泡面的味道。总是过这样的日子让员工很烦躁,马云就会用电影中的台词安慰大家:“快了,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创业很艰难,但是马云不曾放弃,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在半途就放弃。因此他用积极乐观的精神鼓舞大家,激励大家,他在用自己的信念和自己打赌,赌自己的选择肯定会影响世界。

能成为这样的互联网龙头,你肯定以为马云是一个网络高手,但让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马云对互联网是一个门外汉:不懂电脑、不懂管理学、不懂广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学教育!但是马云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公司管理经营之道,有着一群对他死心塌地的队友,他们在马云最苦难、最无助的时候,选择站在马云的身后,在技术上、金钱上支持着马云。而阿里巴巴的团队作战能力也真的让业界刮目相看——超高的办事效率,精准的市场分析,这些人才的聚集靠的便是马云的用人之道。马云凭着个人魅力,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让阿里巴巴成为独一无二的大公司,也让阿里巴巴的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马云还是一个武侠小说迷,他最爱看的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最爱《笑傲江湖》中风清扬这个角色,给自己取的网名也是风清扬,他甚至还在杭州西子湖畔组织了互联网的“西湖论剑”。互联网的五大“掌门人”汇聚一堂,一起讨论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他们热情高昂,思想活跃,语言犀利,而这些正是推动中国互联网前进的动力。不得不说马云的这一创举是对中国互联网事业的极大助力。

马云经历了很多,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成功的马云——家产上千亿元,公司是行业龙头……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他的光环,我们羡慕的都是他的成就,但是他背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他所承受的压力是不被大众所知道的。

如今的马云,在过去的岁月里究竟经历了什么?他是一个天才吗?还是说只是一个幸运儿?他的过往顺利吗?他又经历了哪些离合悲欢?本书将逐一拨开迷雾,让你认识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真实的马云。第一章从读书到教书,人生就是要折腾

西子湖畔,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骑着单车,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领着外国人在杭州城里走街串巷……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小小少年,之后却经过三次高考,误打误撞地当上了大学教师。但即便是当了大学教师,这位年轻人也不甘于寂寞,他又是一通折腾,竟折腾出一番影响人们生活的大事业。一身侠义,注定成就大事

2014年9月19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只代码为BABA的股票,首次发行价格就达68美元,一共发行3.2亿股,融资额最多高达250亿美元,刷新全球最大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纪录。这一奇迹

的创造者,不是别人,正是其貌不扬的中国人马云,而马云也因此身价倍涨,一跃超过王健林,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这位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五十岁的中年人依然精力充沛,潇洒昂扬地站在美交所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着一个神话的诞生。

时间倒退到三四十年前,那个时候的马云不过是一个热衷金庸武侠小说的少年,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他能成为中国首富,连马云自己也不曾幻想过。当年风华正茂的马云,一身侠义,注定将成就一番大事。

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家庭很普通,马云长得也很普通——小脑袋,小身子,大眼睛,高高的颧骨。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曾这样描述马云:“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地露出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描述真是再贴切不过了,“顽童”二字更是点出了马云的性格特征。从小马云就不是一个安分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马云上的都不是一流学校,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他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个十足的积极分子,热衷于参加各种校内校外活动,脑袋里总是有许多奇思妙想。可能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年少时的马云是个不安分的捣蛋鬼,但是这也充分体现了马云的朝气和活力。

马云的侠义之情从小时候就有了。马云出生的20世纪60年代,那还是一个对家庭出身抱有很大成见的时代,不幸的是,马云的爷爷曾是国民党的保长,所以马云就被划为了“黑五类子女”。从小马云就是在父亲的严加管教和同学们的蔑视中成长起来的。那个时候马云最好的朋友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了,他对于书中的大侠,如郭靖、令狐冲、杨过等很是崇拜,小说中为兄弟两肋插刀、见义勇为的行为都深深地鼓舞着年少的马云,侠义之心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埋下了种子。少年时代的马云不善言辞,和许多同龄的男孩子一样,被大人和老师看作是叛逆、爱打架、逞英雄、调皮捣蛋的家伙。的确,少年时的马云经常打架,马云对自己儿时性格的描述就是“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

可能我们印象中的爱打架的孩子都是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怎么也想不到瘦瘦小小的马云会经常打架,又会怀疑他能打得过谁呢?但是瘦弱的身躯可没有影响马云的英勇善战,他从来不惧怕比自己强壮的对手,也从来不在打架中流一滴眼泪。他认为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不能在打架中哭爹骂娘,更不能向家人告状。有一次,马云因为一些事情和一个长得人高马大的年轻人起了争执,打起架来,别人都以为身材瘦小的马云会主动求饶,不敢还手,知难而退,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马云非但没有后退,反而主动进攻,毫无惧意,越打越勇。虽然最后由于身体上的巨大差距,马云还是输给了对方,但是马云的气势绝对镇住了对方,让对方也对马云刮目相看。这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体现在多年后阿里巴巴和eBay的大战中,来势汹汹的马云,在气势上绝对是给了eBay重重一击。

少年时代的马云,其实也并不是只会打架,何况争斗也不是自己主动挑起的,他也并不是爱好打架、喜欢挑事儿,而都是出于帮助朋友的愿望。除了打架,上初中的时候,马云的英文水平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虽然当时马云的数学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甚至考过1分,但是他的英语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他的口语,和外国人交流基本无障碍。由于出色的英语口语,马云就利用中学放暑假的时间做起了小导游,骑着自行车,拉着老外满杭州城地跑。不为能挣多少钱,不管蹬得有多累,马云高兴地干着这份工作,在其中享受着和老外聊天的快乐。通过这些经历,马云的英语口语突飞猛进,社交水平也大大提高。

少年的马云,不安分、倔强、叛逆、好动,这些形容词放在他的身上似乎再合适不过,但是,与此同时,讲义气、勇敢、有魄力、敢想敢干、有朝气,这些形容词放在他的身上仿佛也十分贴切。哪个少年不贪玩?可是却很少有少年能像马云那样贪玩而不忘学习,贪玩而不忘把自己的特长英语学好,学到能和老外交流。这种少年时性格的养成,注定了马云绝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

下面说一个例子。你知道马云第一次上电视是在什么时候呢?1995年,马云刚刚创业的时候,他们那时在当时的杭州经济大厦租了一间办公室。一天晚上八点多,马云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在路上,马云看到五六个人正抬着窨井盖。这些人其实在偷窨井盖。看到这番场景,马云突然想到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一个小孩掉进了没有窨井盖挡住的下水道淹死了。马云怒上心头,想要阻止他们。

但是,个子小小的马云面对五六个粗壮的大汉,根本毫无优势,于是,马云骑着自行车在周边找警察和路人帮忙,但没找到警察,其他人也不愿意帮忙。在周边区域绕了两圈后,马云实在忍不住了。于是他骑到这群人前面,一脚撑地,大声喝道:“你们给我抬回去。”当时马云非常紧张,如果这五六个大汉一起冲上去,他只能拼命逃跑。

正当千钧一发的时候,马云的声音让旁边一个路过的人听到,他问马云怎么了,获得支援的马云兴奋回复道:“他们在偷窨井盖。”

有意思的是,这个路人又问了一个问题:“你想对他们怎么样?”马云感到惊讶,觉得这个人的问题非常奇怪。一转头就发现背后有个摄影机对着他。原来,当天杭州在做一个心理测试,测试的目的就是验证有多少人愿意见义勇为,结果只有马云一个人通过了测试。后来马云提到这件事情,仍然自豪当时的选择。

梦想往往植根于年少时不安分的心灵,未来往往掌握在蕴含无穷力量的年轻人手上。马云的少年时代,正是因为他的独特个性和努力,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那个风华正茂、侠肝义胆的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未来冉冉升起的耀眼之星。三次高考,求学路上不认输

每一年的高考日,都牵动着无数考生和考生家长的心。

马云,为了圆上大学这个梦,为了摆脱“既定”的人生轨迹,为此到底付出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呢?

从上小学开始,马云的成绩就一直是父母头疼的问题,尤其是数学,简直一塌糊涂。马云初中毕业那年,自知数学成绩十分差劲,不敢报考一流的高中,而是报考了水平一般的高中,但是结果却是连考了两次都没被录取,两次都因为数学成绩太差,结果只能上了一个三四流的高中。到了高中,他的数学成绩依然不见长进。虽然数学成绩不好,但是马云的英语成绩非常棒,这给了马云坚定的信心,认为自己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所以在第一年高考的时候,马云在自己的高考他报名志愿表上赫然写下了“北京大学”四个字。

在外人看来,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家长和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对马云抱有一丝希望。高考来临,马云轻轻松松地步入考场,轻轻松松地从考场出来。是考题简单吗?是他胸有成竹吗?在父母的期望和老师、同学们的怀疑下,高考成绩出来了——马云,数学成绩1分。

第一次高考,马云铩羽而归,内心非常沮丧、气馁。理想是国内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现实是数学成绩1分,这个差距实在太大!

高考失利之后,马云选择和表弟去宾馆打工,但是因为自己长相不佳被人歧视,未被录用。之后马云又换了几份工作,都因为自己的不佳长相遭到了或多或少的不公平待遇。最后还是托人帮忙,才找到一份帮出版社送书的工作。本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但是不曾想,马云在送书的过程中读到了一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马云的观念。马云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自己不能被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打倒,不能自甘堕落。于是马云毅然决然地决定再来一次,重新高考。

这一次,马云准备得很充足。迎战高考的决心和毅力非常大,但是毕竟离开校园有一段日子了,再加上之前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所以第二次高考,马云依然未能顺利考上大学,数学成绩依然拉了他的后腿——19分。虽然比起第一次高考有了些许进步,但是离进大学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马云有些不知所措,更加难以接受的还有他的父母。本来以为儿子信誓旦旦地说要再来一次,肯定是有信心考上大学的,但是没有想到结果和第一次一样。父母对马云考上大学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也不再支持他参加高考,无奈的他们劝马云老老实实地找份工作,让他死了上大学的心,去学门手艺。

再一次的失败,对马云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也很无奈,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杭州的街头晃荡,对未来感到迷茫。当时的中国正在热播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里面的主人公永不言败的精神打动了马云——为什么别人在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之后依然能够站起来而我却不能呢?再一次坚定信心后,马云决定三战高考。

有了前两次失败的经验,马云这一次十分刻苦,但是由于父母不再支持他,也是怕父母担心,马云决定白天继续上班,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夜校去学习。马云为了激励自己,也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每周日天还没亮就到浙江大学的图书馆去看书学习,希望在那里能够提前感受到大学的气息,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大学梦。第三次高考,那一年,马云20岁。

马云的数学一直是他的心头刺,这么短的时间想要弥补从小学到高中落下的所有课程是不现实的,所以马云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数学成绩,如他一直在背诵几个常用的数学公式。考试的时候,马云把这几个倒背如流的公式一个个地套。出了考场,马云赶紧和同学们对答案,听同学们说完之后,马云长舒一口气,这一次肯定是能及格了。及格对于马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最起码这说明考上大学还是有希望的。后来,成绩下来了,马云手捧着成绩单,红了眼眶,数学79分(当时满分是120分)。终于,第三次,数学及格,他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人们常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但是马云用行动告诉我们,失败多少次没有关系,关键是你还有没有想站起来的愿望。不得不说马云的高考之路是艰难的,是充满曲折的。也许一般人早就认命了,找一份稳当的工作,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也没什么追求和理想,所以注定了将平凡地度过一生,无法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而马云很理智,很清醒,深知成功不那么容易,需要不屈服、不妥协的精神,要对生活有追求,要对自己有要求。

人生路漫长而曲折,没有谁的路是笔直的,也都充满了荆棘和坎坷。选择哪个路口继续向前走决定了你将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是四亩见方的一块田?每个人都有梦想,不要放弃它,要紧紧握住它,只要你不放弃,它就不会抛弃你,纵然前进的路上会遇见许许多多艰难险阻,但是终有一天,那些困难都会成为你成功后美好的回忆。正如马云回忆他的三次高考,他不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相反,他觉得这是他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涯,收获的不只是知识

几番周折,历尽千辛万苦,马云终于步入了“象牙塔”,虽然不是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但是毕竟是经过三次高考,用汗水和泪水、用无数个日夜换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个机会是十分珍贵的。而马云的大学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呢?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精彩!

马云的大学本科之路说来也真是个奇迹。1984年,三战高考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今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当时他的分数只够专科分数线,距离本科分数线还有5分的差距,偏偏凑巧的是,那一年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本科班没有招满学生,因此,马云捡了个大便宜,被破格录取,成为一名本科生。到了大学,马云并没有因为自己专科成绩的原因而感到自卑,相反,马云在校园里十分积极,踊跃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由于学习的是自己非常喜欢和擅长的英语专业,马云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马云还因为优异的成绩和活跃的课外表现,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马云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学的四年时光。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马云还收获了学习的能力。马云在一次演讲中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去考大学,一定要有理想,在大学里待四年,这样,就会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有共同追求的年轻人走到一起,与热情洋溢的青年人交流,比什么都更珍贵。

在大学里,马云结交了真挚的朋友,并且还将这位真挚的朋友变成了自己的爱人。张瑛,是马云的师妹。马云由于出色的英语口语和在学生会担任主席的原因,一时间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这对于小师妹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张瑛,面容姣好,性格温和,成绩也十分优秀,这样的女孩是马云十分心仪的对象。但是同时也是众多男生心仪的对象,所以张瑛的背后有很多的追求者。

面对这么多的竞争者,马云却迟迟不肯表白,直到有一天,马云听到同学们在商量着给张瑛介绍男朋友,这下子马云是真的着急了,他决定表白。而马云这一出手就是惊天地、泣鬼神,他居然选择在男生宿舍楼下昭告天下,他要追到张瑛,要娶她做老婆。这个举动在当年来说可是件挺轰动的事件。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马云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追求的人,是肯下大决心、做出大举动的。这在他后来的创业生涯中凸显得更为明显。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当时立刻在校园里炸开了锅,成为大家的谈资。其实当时张瑛早有准备,之前马云也多次向张瑛暗中示好,但是都被张瑛婉拒了。这是张瑛在考验马云,考验他的耐心和毅力。果然,马云没有让张瑛失望,马云在多次被拒后没有气馁,也没有生气,而是屡败屡战。他知道自己长相不佳,但是他淡定自若地对张瑛说了句后来风靡一时的话——“通常情况下,男人的长相和智商是成反比的。”张瑛被这句幽默的话逗乐了,也让她更加关注马云这个人。

张瑛发现,马云这个人虽然相貌平平,但是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跃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再加上马云从小养成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品性,使得马云在校园里人气暴涨。张瑛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个有想法有前途的人。就这样,张瑛和马云牵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张瑛在马云的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默默地付出。正是张瑛这样的女子才成就了马云这样的大丈夫。

在大学,马云除了收获佳人之外,也收获了众多好友,原因就在于马云的仗义和正直。有一次,班上一名同学因为一点小错误被取消了研究生考试的机会,马云觉得非常可惜,尽管他和这位同学并没有什么过深的感情,马云仍仗义相助,主动找班主任、系领导、院领导,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终于说服了他们,给了这位同学考试的机会。时隔多年之后,这位老同学专门从广州飞到深圳感谢马云,马云当时一脸茫然,一说起才知道这就是当年那位同学,此刻已是一家著名外资企业广州分公司的总经理。马云的真诚和仗义换来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马云很喜欢读路遥的《人生》这本书,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给他的印象十分深刻:高加林高考失败,但是没有放弃,再一次考试。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影响了马云,因为上大学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是经验的积累,这种能力要是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将对自己事业有很大帮助。

学习没有止境,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点限制。精彩的大学生活,只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的一个小小分支,而未来的路想要怎么走,能走出什么样来,往往就取决于大学这四年你是如何度过的: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还是明明白白地过日子,这完全在于你的个人选择。如果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已经是一件足以让全家人欢呼雀跃的事情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份喜悦保持下去?不要辜负这份喜悦,考上大学只意味着你有一只脚踏入了你理想的生活,但是只有把这四年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才能保证另一只脚也踏入理想的殿堂,拥抱幸福的生活。三尺讲台,沉淀未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不过弹指一挥间,马云的大学生涯转眼就要结束了。1988年的夏天,马云以优异的成绩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顺利毕业。很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而马云却丝毫不用为此担心。

四年的磨炼,马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费尽心力、经过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的傻小子,他脱胎换骨,成了品德好、成绩好、人缘好的优秀毕业生。24岁的马云,接到了一个让人欣喜若狂的通知——经领导研究决定,拟分配马云同学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

这是一个足够让其他同学羡慕嫉妒的机会,对马云来说,他也感到这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院长亲自找到马云,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马云啊,你这个机会来得不容易,为了你的分配,我们可是没少费心啊。如今这个时代,有不少年轻人热衷于什么‘下海’经商,我希望你可不要随波逐流啊。你可要记住了,你肩上扛着的是我们杭州师范学院的牌子,你一定要给我好好扛下去,至少五年之内不能倒下。”就是院长的这一番话,让马云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六年。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在已经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时,这所理工科大学里,主要专业都是电子、控制、机械等专业,这方面的优秀老师也很充足,而商务、贸易、外语这些文科类专业师资力量比较匮乏,马云的英语特长正是该学校急需的。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当了一名讲师。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也为马云后来在国际贸易领域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进入校园,但身份已经从学生转换成了教师,这需要马云立刻在心理上做出调整。而这次当老师的机会,成了马云充分展示自己外语水平、教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绝佳平台。

课堂上,马云摒弃刻板教学的老套路,推崇互动教学,老师和同学多交流,把课堂营造成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一开始,马云采用的这种全英文式的课堂教学让很多学生不适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都爱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因为他们感到在这样的课堂上轻松自在,更重要的是,自己还学到了知识,英语口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马云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教学方式还在于对待“差生”的态度上。有的老师对待所谓的“差生”都是不闻不问,觉得他们不爱学习,有时候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所以不是很喜欢他们。但是马云的态度却相反,他格外照顾“差生”,因为从小学到高中,马云一直都被老师当作“老大难”,不受重视,所以马云十分理解一个不被老师重视的学生的心情。他自己当了老师之后,不会歧视每一个学生。这些所谓的“差生”经过马云的一番调教,居然也能够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地和老师同学们用英文交流了。直到今天,马云也经常说,没有弱智的学生,只有无能的老师。

在大学教书的马云,每个月的工资并不高,只有几十元钱,这点钱在当时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也算不错,但是这点工资想买房子还是非常有压力的。有很多和马云一样的老师根本买不起房子,所以就选择住在学校提供的免费宿舍里。但是马云没有这么做,而是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借钱,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买下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很多人眼红。过了几年,等到老师的福利有所增加,大家纷纷开始买房时,马云却把原来的那套房子卖了,又在西湖区文华路买了一套接近200平方米的大房子,这后来成了阿里巴巴的创业基地——湖畔花园。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马云很有商业头脑。

这六年的教学生涯,使得马云不但收获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也让他收获了一群可以同甘共苦的好朋友。而这帮朋友都知道马云是个不安分的人,他不会满足于这三尺讲台,所以就在马云提出要在西湖边上办一个英语角的时候,大家都纷纷站出来支持他。

在教学的同时,马云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被很多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疯抢,高薪邀请他去做专职翻译。但是马云的心底一直守着当年那个和老校长的五年之约,所以他没有辞去老师的职务,而只是兼职去做翻译。

三尺讲台,证明马云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六年的执教生涯,是马云人生的积累和沉淀,是为了厚积薄发。为了承诺,干了六年孺子牛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语教师这个职位,马云一待就是六年。六年的时间不算短,而马云又是个不安分的人,他的内心里其实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他想要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他却心甘情愿地在大学里认认真真地教书,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年和老院长的“五年之约”。

马云是个信守承诺、说一不二的人,在教书的过程中,马云就是拿着每个月89元的工资,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满怀热情地面对着一张张稚嫩的脸,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堂课。六年多的时间里,马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每当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学生看到马云的长相,再加上他瘦小的身材,都好像是看见了外星人一样,当同学们得知这居然是他们的老师时,都跌破了眼镜。

显然,马云知道自己的长相不讨巧,同学们有可能不太喜欢他,所以他认为自己只能靠讲课方式来吸引学生。英语,在那个年代,是众多大学生讨厌的学科,一是觉得它无趣,二是觉得它难学。马云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就下决心把英语课上得生动,要让学生们爱上英语课。马云的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马云不仅讲课本上的知识,还经常给同学们讲一些课外知识,介绍一些海外趣闻,所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的课。

马云后来的创业伙伴之一韩敏,曾经是马云的一名学生,他回忆说:“当年马老师讲课从来不按书本,而是天南地北地和大家聊天。当时好多同学都在大一的时候就报了英语四级,这完全是为了马老师而考的,因为大家觉得考不过就没脸见他了。”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马云的教学水平和受学生喜爱的程度。

马云流利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当时杭州很多做外贸生意的老板的重视,他们都向马云抛出了橄榄枝,高薪聘请马云做他们的英语翻译。马云因为与老院长的约定,所以不肯辞去教师一职,只是兼职做翻译。

但是马云天生就是一个活跃分子,相对安逸的大学校园环境无法满足他狂热的内心,不能出校园,马云就想了个其他的方法来折腾。马云一心想要将英语推广到大众,让大家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因此马云在西湖边上设立了一个英语角,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去英语角交流学习。

马云兼职去做英语翻译,后来聘请他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怎么办呢?马云发现,自己身边的许多老教师退休在家,无事可做。而英语翻译不正是一个让他们再一次动起来的机会吗?这些退休老师赋闲在家,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失落,而且当时的退休工资也让他们过得很拮据。所以,马云就计划着发动这些退休老师发挥余热,去外贸公司做英语翻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马云就立刻付诸实践。1992年马云在杭州创办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这也是杭州市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这家翻译社虽然不算大,但可以说是马云万丈高楼的第一片瓦。

当时,马云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但是他依然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魄力。刚刚创立的海博翻译社的主要员工除了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之外,就是一些退休的英语老师,而马云则依然全职在校园里做他的英语老师,只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去翻译社工作。可是通常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会遇到重重困难,当时的海博翻译社虽然云集了一批精通英语的老教师,市场上也的确有很多商家需要英语翻译,可是这毕竟是杭州市第一家翻译社,而很多商人又不愿意把钱花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翻译社上。因此,海博翻译社创业初期就举步维艰,开门一个月,仅仅入账700元,而当时马云租的房子一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入不敷出,让马云很头疼,当时也有好心的同事劝马云赶快收手。吃紧的财务,让马云的一些合作伙伴开始动摇,他们也张罗着关门大吉。可是马云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不相信自己这么容易就被打败。

他认为一定要坚持,希望一定就在前方。

马云不想关闭海博翻译社,而入不敷出的局面又必须得到解决。所以马云就开始挣外快,而这份钱着实不好赚。南方的夏天,天气格外热,马云顶着太阳,背着大麻袋,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去批发一些小工艺品,然后再千辛万苦地背回杭州。就这样,一个大学教师,蓬头垢面地混迹在各种小商小贩中,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有着稳定工作的大学老师。而马云对于自己身份的转变,一点也不感到失落,他感到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支持自己的事业是一种骄傲和幸福。

除了卖小商品之外,马云还推销过医疗器材,而这样的“倒爷”生活一过就是三年,他靠着这些钱足足养了海博翻译社三年,让本来不被大家看好的翻译社支撑到1994年,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1995年就开始盈利了。而当海博翻译社步入正轨后,马云就放手将其交给自己的合作伙伴们去做了。这期间,马云虽然为海博翻译社操足了心,但是学校里的课却一点都没有耽搁,他还是全校课程最多的老师,也依然在学生们心中有很高的声望。“五年之约”终于结束了,马云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大学教书的生活,马云兢兢业业,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而马云在教书的同时能够有创业的想法和实践,这也证明了他绝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注定要在商海里遨游,他的天地注定要比我们想象的都大。

六年大学教书生涯,给了马云很多的锻炼,多年后马云回忆起来依然十分怀念当老师的日子。这是他日后创业的基础,是他走上人生大舞台的第一步。从这里起步,马云以后的日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像阿甘一样不停地奔跑

怎么形容马云的个性呢?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的人一定会被电影主人公阿甘的坚持和坚韧的精神所打动,而现实中的马云就是有着阿甘一样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的人。

翻译社的成立,给了马云很大的动力,也给了马云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创业初期时,公司的收入难以支付公司的日常支出。但是马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想尽办法要将翻译社支撑下去。为此他付出了许多,甚至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努力和付出。这部分经历在上一节已经讲过,此处不再赘述。

众所周知,马云最擅长的就是英语,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爱上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因此,马云成立了一个英语班,由于马云在校教书的名气,和自己出色的英语水平,使得英语班的名气大振,许多人慕名而来,学生也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有大学生,也有参加工作的,甚至还有残疾人坐着轮椅来上课,当时就有一位电视台主持人带着母亲一起来上课,还有奶奶带着孙女来学习,足以看出很多人都对马云有一种崇拜的心理。尤其这位奶奶,当时已经有80岁的高龄了,但是学习热情不减,她说自己很早就是马云的“粉丝”了。在办英语班之前,马云曾经有段时间在涌金夜校教英语,当时这位老奶奶就有事没事总去夜校闲逛,看到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有这么多的学生,一时好奇也就跟着听听,谁知这一听就入了迷。后来知道马云创办了英语班,就慕名而来,成了一名正式的学员。

马云对这位特殊的学员很是照顾,由于这位老奶奶年事已高,腿脚不便,马云还安排工作人员去接老奶奶上课。有一次,一位员工被安排去接老奶奶,这位工作人员到了她家门口敲门,没想到门一打开,就看到马云和其他几个同学已经先到了那里。原来是英语班的事情传到了电视台,所以他们专门安排摄制组来拍摄。老奶奶和马云的关系很好,直到1995年秋天老奶奶过世了,马云还带领一批学生去为她送行,希望她能走得安心、走得幸福。

多年来,马云对人对事都很执着有爱心,他像阿甘一样,对人真诚,所以身边朋友很多,有些朋友甚至是从小就结识的。马云在小的时候认识一个澳大利亚朋友,这位朋友还诚恳地邀请马云到澳大利亚做客。马云到了澳大利亚后,发现很多人都喜欢中国的文化。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公园里,马云看到有很多人在打太极拳,这可是马云最喜欢的运动,所以就高高兴兴地参与其中。后来这位澳大利亚朋友在自己已过古稀之年还去英语班听马云讲课,他和那位老奶奶可谓是英语班上的一道奇特的风景。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坐在长凳上,手里拿着一盒巧克力说:“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拿到的是什么口味。”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充满未知,充满奇迹。马云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激情,他曾说,100个人想要创业,可是会有95个人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因为市场很残酷,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存活下来的。当年的海博翻译社,如果不是马云的坚持,不是马云的破釜沉舟,怎么会有后来的成绩?我们今天看到了马云庞大的电子商务王国,可是我们却不曾看见马云创业背后的千辛万难。乱世江湖,什么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马云却能够保持一个侠客的精神和魄力,勇往直前,不断前进。就像阿甘一样,不停地奔跑,跑完了这个阶段,还有下一个目标,所以马云没有满足于海博翻译社的成功,而是向着自己更远大的抱负前进。

马云说,做像海博翻译社这样的小公司,重要的战略就是活下来,挣钱。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想着如何赚大钱,没有积累,没跌过跟头,你怎么会知道如何跑得更快?所以海博翻译社刚成立的时候虽然资金吃紧,也不被大家看好,但是马云心里很清楚,只要能够挨过创业初期的艰辛,面包总会有的。因此马云不怕吃苦,即便是要当时作为大学教师的他穿得脏兮兮风尘仆仆地去进货、卖小手工艺品,他都不在乎。成大事者,必能吃得苦中苦。

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马云不但有阿甘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还有一种领导的气质和睿智。创业者有很多种身份,有一个身份至关重要,那就是领导者。作为一个领导者,重要的不是该领头人有多么大的本事,能够干多少活儿,而是他能够调度,能够知人善用,能够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能够在员工心中形成一股凝聚力,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马云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在马云的团队里,有朋友、同学、学生,有人比他年长,有人比他年轻,但是他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员工,他善于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将其放大,他就像一只领头羊,像个磁场一样吸引着大家,让大家围绕着他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创业的路上,马云从来不是孤胆英雄,他的身边总有各路好汉陪伴,所以他的事业方能稳如磐石。上篇成长创业史第二章单枪匹马闯天下,历经商海沉浮“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句话用在马云身上仿佛有些过了,不过马云的的确确是有着豪侠一般的勇气和魄力,任凭商海江湖风起云涌,我自成竹在胸,岿然不动。历经商海浮沉,方能看到最后谁能笑傲江湖,直挂云帆赴美上演“好莱坞大片”

马云的美国惊险之旅,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的情节。马云究竟在美国遭遇了什么呢?此次美国之行是怎样改变了马云的商业轨迹呢?

当时,杭州市政府伤透了脑筋,第一次引入外资就遇到了大麻烦。而当时的政府里面,还没有专门从事解决境外纠纷的人员和部门,英语好的人恐怕都找不出几个。马云由于创办海博翻译社,在当地积累了不小的人气,认识了一些商界和政界的朋友,其中一位政界的朋友正好是这起合同纠纷事件的参与者,所以当杭州市政府头疼该派谁去美国谈判时,他就向领导举荐了马云。领导听了下属的建议后,将信将疑,决定先见马云一面。见了面谈了话之后,领导也觉得马云是不二人选,就这样,马云拥有了赴美的机会。

马云带着领导的期许和数千名民工的重托,踏上了飞往太平洋彼岸的班机。在飞机上,马云就想好了到了洛杉矶之后要如何和那个投资公司说清楚,如何与他们周旋,他想他们肯定会纠缠一番,为自己辩白,所以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和他们打一场硬仗。马云一下飞机就马上联络那家投资公司。到了公司之后,见到了相关主管人员,让马云奇怪的是,对方丝毫不提合同的事,对待马云就像对待一个远方来串门的亲戚一样充满了热情,招待得无微不至:先是给马云安排了一栋极为富丽堂皇的别墅,让马云暂时在里面休息,然后就是各种美味佳肴伺候着。后来,马云见到了该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菲利普先生,这个人也不说合同的事,只是让马云好好休息,还特意给马云安排了一个高个子的人当导游,陪同马云出行。一时间,马云有点被弄晕了,他也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以为这就是美国的待客之道,所以开始也就没有太多的意见,以为之后大家就会步入正题了。

这个大个子导游领着马云在洛杉矶游玩了两天,但是马云的心思全不在这上面,所以显得没什么兴趣。那个大个子好像看出了马云的心思,便神秘兮兮地问马云:“杰克,你敢不敢去一个刺激的地方?”这个时候的马云已经放松了警惕,心想这个大个子人还不错,陪着自己逛了两天,有什么不敢的呢?大个子高兴地打了一个电话,很快就有人送来了车票,一会儿就来了一辆大巴,叫“发财巴士”。

一开始,马云对这一切都不是太清楚,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到了车上后,经过询问才知道,当时的洛杉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去拉斯维加斯赌博,就开设了这种只需15美元搭乘的“发财巴士”,到了赌城后,可以凭借车票回赠32美元,还有一顿丰盛的自助餐券和赌场筹码20美元。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极大的诱惑。马云这才恍过神来,原来自己是踏上了去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客车。

拉斯维加斯,一座光怪陆离的城市,以赌著称,马云和大个子到达时,夜幕已经降临。夜晚的拉斯维加斯更增添了几分魅惑之感。在那里最常见的有两种玩法,一种是吃角子老虎机,赌的就是运气。每次投一角、二角五分或一美元,幸运的话会收获大满贯,赢得一万美元,运气差的话就会瞬间输掉所有。马云玩的就是这个。其实当时马云并不想赌,但是来都来了,就赌一把吧。那个大个子教会马云后自己就去豪赌了,但是马云发现他总会时不时地回来看看马云,就像盯着一个犯人一样。之后他们又一起看表演,就在这时,马云发现那个大个子的腰间别着一把手枪。当时的马云被吓得一身冷汗,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是遇到坏人了。

事实上马云走后,杭州市政府就调查出这家所谓的美国投资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国际诈骗集团,但是马云知道得太晚了。马云和大个子回到洛杉矶之后,想要离开,结果那个菲利普就向马云摊了牌,要马云跟他合作。马云当然不肯,这帮人竟然恼羞成怒,将马云软禁起来,而这一软禁就是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马云不但受到了身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折磨。马云就像被恐怖分子劫持一样,被那个大个子用枪威胁着,不让乱说话,更不让随意行动。马云是个非常机灵的人,他觉得硬拼肯定不行,只能智取。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马云觉得那个大个子还是个比较不错的人,于是他决定赌一把,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个大个子身上。马云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大个子,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买一张回国的机票。那个大个子当时笑着答应了马云,回来后还兴冲冲地对马云说:“杰克,我已经帮你定好机票了,你到售票处直接取票就行了。”殊不知,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大个子根本就不是真心想帮助马云,他没有帮马云买票,心想马云没有了钱又没有回国的机票,最后只能乖乖地回来。

到了机场之后,取不出票,马云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身在异国,举目无亲,当时的通讯还不发达,马云也联系不上亲人,简直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马云一个人坐在候机大厅的长椅上,万分沮丧。这个时候,他看见了一台老虎机,他摸摸自己的口袋,还有25美分。怎么办?只有放手一搏。但是一次、两次、三次马云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只剩下一美分了。马云心想,一美分在这里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赌上最后一把。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一把让他收获了600美元!兴奋的马云拿着这600美元就往售票处跑,但是排队的时候,马云就想这次美国之行非但没能给市政府解决问题,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弄得如此狼狈。马云越想越窝火,感觉自己太窝囊了,不能就这样回国。他想起了曾经的美国同事说起自己的女婿在西雅图搞互联网,便决定去探个究竟。就这样,马云坐上了去西雅图的火车。

这种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很有传奇色彩,而我们大众要学习的是马云在困境中不失理智的能力和勇敢无畏的魄力。创业梦想遭到一边倒的反对

偶然的机会来到美国,又是惊心动魄的经历使得马云有了一次西雅图之行。在西雅图,马云看到所谓的电脑、因特网时充满了好奇,但又是什么驱使他回国创建中国的互联网?又是什么驱动他要在互联网中大展宏图?

当马云在Sam的引导下,发现居然在键盘上轻轻敲出几个单词,就可以收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信息时,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赞叹。而当马云发现偌大的互联网,居然找不到任何有关中国的信息时,他是不甘甚至愤怒的。当时,他就问Sam,能否将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弄到互联网上?Sam给了他肯定的回答,并且当时就给马云的“海博”网页制作了一条类似于广告的信息。这条广告跟今天的互联网广告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没有图片,没有声音,没有影像,更没有动画展示,有的仅仅是寥寥几句关于海博翻译社的介绍,干巴巴的几行字。马云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好奇,想要在互联网上留下中国的印记。

随后Sam对马云说:“你就等着接生意吧!”马云将信将疑,心想,这么几句话,就能有人找上门来吗?马云对此非常怀疑。他没有把这个当作一回事,因为当时的他对互联网还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还没有体会到互联网的内在魅力和巨大力量。之后,马云就跟随Sam上街了。头一次来到西雅图,又经过在洛杉矶的惊险遭遇,马云也该好好放松放松了。Sam带着马云东逛逛西瞅瞅,恨不得用一天的时间就让马云游览完整个西雅图。一天下来,马云累得筋疲力尽。回到酒店,马云立马躺在床上,准备休息。没想到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了。马云被吓了一跳,匆忙中马云拿起电话,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而又兴奋的声音,是Sam,“Jack,你快来看,有5封你的E-mail。”

听到这个消息,马云先是一愣,觉得不可思议,等缓过神儿来,又是兴奋不已,抓起外套就向门外跑。赶到VBN公司后,马云急匆匆地打开电脑中的邮箱,果真如此,真的有他的邮件,并且是来自好几个国家,有的是某机构,有的是某公司,也有的是当地的留学生。

让马云兴奋的是,有一封邮件上面说:“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家中国公司的网站,你们在哪里?我们想和你们谈生意。”这个信息对马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私人企业逐渐增多,可是那么多的公司却没有一家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失误,又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这下子,马云终于体会到了互联网的魔力,他的心头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和兴奋感,他要回国,马上回国!他要马上回国创业,做互联网!

一张飞机票,十几个小时,横越太平洋,马云从美国飞回了杭州。这次回来,马云的身上多了一件宝贝——386笔记本电脑,配有英特尔的芯片,这是当时最高性能的配置,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PC机。而这台电脑是怎么来的呢?还要感谢洛杉矶飞机场的老虎机,马云用1美分,赚了600美元,除去机票钱,剩下的正好够买一台386电脑。买完它之后,马云的身上就只剩下一美元!马云就带着这一美元和这台笔记本电脑回了国。

回国后,一下飞机,马云就赶紧召集朋友们当晚来他家里商量大事。他一共邀请了24位自己觉得信得过、交情深的朋友来家里开会,而且他还颇有意思地给这次会议起了个名字,叫“24人大会”。

这些朋友对马云的美国之行甚是关心,以为马云这么急着叫上大家,应该是要分享一下美国的见闻。晚上,24个朋友准时赴约,小小的屋子里挤满了人,马云站在中心,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此次美国之行的惊心动魄:先是拉斯维加斯豪赌见闻,再是被国际诈骗犯软禁绑架,最后他重点讲了自己的西雅图触“网”,向大家详细描述了电脑和互联网,并且将自己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他还骄傲地告诉大家,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价钱特别高,好几百美元。大家听说这个宝贝这么贵,都瞪大了眼睛瞅着它,可是这么个四方块,谁也没有看出到底它有什么稀奇之处。

看见大家面面相觑的样子,马云觉得很好笑,这就跟他在西雅图第一次看见电脑时一样。马云知道大家都不了解这是个什么东西,便开始娓娓道来。他告诉大家互联网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在那里,你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这种神奇的东西在中国还没有出现,而美国早就有了。我们中国人不能甘于人后,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也要做互联网。

马云说得慷慨激昂,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大家都在听他侃侃而谈,但是听得明白的却没有几个,更多的人听得云山雾罩、迷迷糊糊。大家基本上都没出过国,更没接触过互联网,哪能一下子接受马云说的这些呢?大家也就是听着热闹罢了。

讲到最后,马云向大家宣布:“我现在就准备辞职开始做这个事业了,这个事业叫作‘Internet’!”这句话从马云口中说出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看得出马云是下了决心的。马云的游说能力一向很强,可是没有想到这次却成了他的滑铁卢,一番苦口婆心之后,大家的反应却是惊人的一致——不感兴趣,并且坚决反对。24个人中,只有马云的妻子张瑛支持他,其他23位朋友都反对马云的这个决定,他们认为马云这个想法太过于天马行空,没有未来,是不会成功的。面对朋友接二连三的关于互联网的追问,马云也是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朋友们的质疑大多来自资金问题,他们劝马云,这都是应该由政府首先牵头干的事业,你没有政治优势,更没有资金力量,如何去干?好好的大学教师不干,要去鼓捣这个,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吗?

其实大家也不是反对马云创业,大家都清楚马云的为人,他的性格的确不适合在校园里待着,开个酒吧饭店、办个学校什么的,大家还都是支持的,但是互联网这个东西太过于新奇,大家一时之间还难以接受。马云也明白了,没有点儿实际效果,是很难说动这些“顽固分子”的。

虽然23个人都不同意马云的想法,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个人站出来为马云打气。这个人就是何一兵,他是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的大学同学,专业是自动化,学过芯片设计,还会编程,毕业后被分配到学校当了老师,是马云的同事。

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过,当时,一边倒的反对意见还是给了马云不小的打击,让马云也一度怀疑自己的决定。

创业的路上总是充满了艰辛,万里长征,这才走了一小步。做“中国黄页”,软磨硬泡

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多多尝试才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真正自己想要的,马云正是在多次实践后才逐步走到阿里巴巴开创的电子商务领域。在此之前,马云都做过些什么呢?

从美国回来后,马云决定做中国的互联网。为了实现梦想,马云下了很大的功夫,但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难题,首要难题就是凑钱。大学老师的工作,每个月只有几十元钱的工资,海博翻译社也是刚刚步

入正轨,没有太大的盈利,当时的马云手中真的没有什么钱,他只有去凑。马云的妻子张瑛非常支持自己的丈夫,慷慨地拿出全部家当6000元钱,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然后张瑛又卖了一些自己的首饰。可是这些钱还是远远不够,于是马云和张瑛又向亲戚、朋友们借钱,终于凑够了4万元钱。后来马云又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变卖了,折了3万元钱,前前后后总共凑了8万元钱。

这个时候,此前在“24人大会”上支持马云的何一兵又出资1万元,还有一个叫宋卫星的朋友觉得马云这个想法有前途,于是也投了1万元。就这样,一共凑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马云、何一兵、宋卫星三人小组在杭州的一栋普通民宅里创办了可能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第一家的互联网公司——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这可谓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成为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网站,定名为中国黄页。

别看启动资金不多,但是中国黄页公司的体制是非常先进的,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家股份制公司,拥有四个股东和三个创办者——马云夫妇共出资8万元,拥有80%的股份;宋卫星出资1万元,但是他并不参加公司的具体运营,占有10%的股份;另外的10%股份则由同样出资1万元的何一兵占有。公司内部分工也很明确,马云担任总经理,何一兵担任副总经理,马云和何一兵主要负责对外跑业务。而马云的妻子张瑛则主要负责给客户发邮件。万事开头难,中国黄页的开业初期非常艰难,甚至可以说凄惨,关键因素还在于缺乏资金。

当时,为了节约成本,只是租了一小间民居当办公室,而办公室里唯一的设备就是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那台386电脑。更要命的是,当时马云预付了一年的房租,10万元的启动资金,房租一下子就用掉了一大部分。最惨的时候,公司的账上只有200元现金,这让中国黄页一度陷入窘境。资金缺乏,业务又跟不上,眼看着公司就这样一天天衰落下去,马云的心中焦急万分。万般无奈下,马云只好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先从身边人做起。当时的马云兼职在一些夜校教英语,因此结识了一些商界朋友,比如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们。马云待人真诚,因此当这些商界朋友听说马云创业有困难时,都伸出援助之手。

虽然看上去生意多了,但是当时马云的中国黄页是和美国西雅图的VBN公司合作的,是租用对方的服务器,因此利润上就要和人家按照四六开分成,中国黄页只拿到四成的利润。其实当时马云花费最高的并不是租用服务器的租金,而是制作网页的人工费,因为这一直都是美国的公司在做,而这个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后来直到马云收获了李琪这员大将之后才中断了和美国公司的合作,渐渐开始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更重要的是,由于都是马云的朋友在帮衬着,因此初期给朋友们做的这些网页宣传马云都没有收费,只有一位朋友象征性地给了6000元钱。马云深知,靠朋友不是长久之计,想发展,还是要开拓客户群。

马云意识到生意难做,关键在于在杭州很少有人知道互联网。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一般会有一种恐惧感和排斥,因此要消除人们的这种心理,拉近他们与互联网的距离,就要宣传普及互联网知识,而这个重任当然就落到了马云的肩上。之后马云就在杭州的大街上给中国黄页做宣传。几经努力,他终于拉到了中国黄页的第一个付费客户——望湖宾馆,这是杭州的一家四星级宾馆,老板是马云的朋友,马云跑断了腿说破了嘴,终于拿下了这个2万元的单子。

有了第一笔,就有第二笔,时任中国黄页总策划的余晓鸿后来回忆中国黄页拿到的第二笔网站收入是来自杭州一家主营衬衫等真丝服装生产的民营企业——雅士达公司,而这一单的成功也是来自中国黄页员工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当时,中国黄页拿到了2万元的订单,实际上也只能得到8000元的收入,大头还是被美国的VBN公司拿去了。但即便是这样,马云还是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客户。当时马云想做当地一家企业的生意,可是老板不理解,马云就反反复复地对他讲电子商务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互联网上做广告有什么用。马云一共跑了五次,也未能说服这位顽固的老总。临走的时候,马云还是不死心,便要了一份关于这家企业的宣传资料,回去后让员工彻夜赶工。几天后,马云抱着一台笔记本又杀了回去,当这位老板清晰地看见自己公司的信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时,终于被说动了,开出了支票。中国黄页初期的订单大多都是这样软磨硬泡谈下来的。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成为中国首富,这何其伟大光耀,可是他背后付出的辛酸和汗水却很少有人知道。想干事业,就要有不怕吃苦、不怕打击的思想准备,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没有耐力,没有韧劲,很容易就被踢出局。

创业的人很多,其实人与人的智商差不了多少,但走着走着就有人掉队了,被扔下了,被淘汰了,是他本身的能力不行吗?也不尽然,有时候你比成功的人就差了一步,就因为你太累了、太受打击了,所以你不想坚持了,然后你就倒下了、放弃了。殊不知,成功的人比你多坚持了一步,他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所以,想创业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想马云曾经遭遇的打击吧,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看你有没有决心和毅力。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万事开头难,能够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黄页创建初期,在马云从杭州刚刚开始起步做互联网的时候,面临的困难数不胜数,而且十分棘手。可是马云和他的团队没有畏缩,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因此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中国黄页,跟出售钢筋、汽车、服装的公司不同,和贩卖手工艺品、小吃的小商小贩不同,和提供服务的行业也不同,它出售的是一种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马上看得到的成果,又有谁愿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