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检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17:13:20

点击下载

作者:长沙医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编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分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学信息检索

医学信息检索试读:

前言

德国柏林图书馆门前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你若掌握了它的钥匙,这里的全部知识都是属于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即是指信息检索的方法。学习必要的信息检索知识,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技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断发现和寻找有用的新的信息资源,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以前使用的“信息检索”教材主要介绍手工检索工具使用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检索的工具、方法和检索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手段,获取并利用信息应成为当前信息检索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满足当前信息检索的教学需要,我们组织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信息检索教学和科研的多位教师编写了本教材。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手工检索方法的介绍,系统阐述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信息检索发展的历程、检索原理、检索语言、检索策略与案例等,也特别注意强化数据库检索、网络检索以及搜索引擎等内容的先进性和丰富性,同时还针对性地介绍了国外常用数据库、国外常用文摘的检索与利用。

本书共分9章。第1、2章介绍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的原理与案例,内容包括信息、知识、情况和文献的概念,信息检索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检索的策略,信息检索系统及案例;第3章介绍网络信息检索,内容包括网络信息的特点,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搜索引擎的使用等;第4、5章介绍常用中外数据库,包括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EBSCO数据库、医用数据库等;第6、7章介绍常用国外文摘、中外事实和数值型数据库的使用,包括 SCI、EI、CA等;第8章介绍中外专利与标准文献数据库的利用;第9章介绍文献信息处理与利用,包括信息资源分析方法、综述写作、述评写作和科技查新等内容。

本书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简洁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适合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信息检索的知识、原理与方法,帮助学生迅速、熟练地掌握现代化信息检索和综合利用的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本书可作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程教材,也可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尽管编写组做出了努力,由于信息资源及数据库发展迅速,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遗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和指正。

 编者2012年7月

第1章 信息检索基础

德国柏林图书馆门前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你若掌握了它的钥匙,这里的全部知识都是属于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即是指信息检索的方法。信息检索是指知识的有序化识别和查找的过程。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技能和其基本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信息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所能收集到的信息。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的品质之一,它反映了人对信息的利用能力,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1 信息的基本知识

1.1.1 信息的概念

人们把当今时代称为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已被社会普遍认识。信息(Information)作为一种资源一直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广义的信息为世界万物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信息这一术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的逐渐扩大,信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一直存在着多种观点。有关信息的定义最早可追溯至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书中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后来他又提出了新的说法:“信息是人和外界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1948年,信息论奠基人,美国科学家仙农(C.E.Shannon)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把信息定义为“熵的减少”,即“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仙农将信息定义为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并提出了计算信息量的表达式,称其为信息的熵。

信息不是物质、能量和场,它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密切相关,是客观事物变化所体现的内涵。物质、能量和场是信息的承载者。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在人类社会中,信息是以文字、语言、声音、图像、图形、气味、颜色、光谱等形式出现的。信息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缺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社会前进与经济的发展,信息量将会越来越大,要求传递与处理的信息将愈加频繁,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明显。信息即为消息,更确切地说信息是生活主体同外部客体之间的有关情况的消息。信息的起源是与生物的诞生同时开始的。生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不断地从外部获取与它周围有关情况的消息,予以识别和评价并据以采取适应行动。例如,动物收到关于食物的信息就会采取捕捉行动,如果收到外敌的信息就迅速逃匿。主体收到信息之后,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就是信息的作用或称为信息效用。凡是人或其他生物通过感觉器官(耳、鼻、眼、舌、身等)以及大脑所接收到的关于外界事物变化的消息均含有信息。但是,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所发出的消息中所包含的表现事物的东西。与生物进化的同时,信息的概念也变得复杂和高级化。人类使用语言和文字等,以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等形式传达信息。对于人类来说,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是由社会共享的人类一切知识、学问以及从客观事物中产生的各种消息的总和。也可以这样说,信息的高度复杂化,并且逐步传递和继承,使得人类从猿猴进化成人,如图1-1所示。图1-1 信息的传承使人从猿进化到人

1.1.2 信息的特性

信息具有多种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共享性、准确性、时效性、可存储性、可传输性、有序性、可再生性及适用性等 8个特性。

1.信息的共享性

这是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根本不同的一个特性。共享性的表现是多个用户都可以使用相同的信息,信息资源本身不会因为人们的使用而减少。但是,信息的共享性是相对而言的。例如,世界各国军队之间的机密信息是不能共享的。

2.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即为信息的准确性。一般地,人们希望获得正确的信息,但是获得的信息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3.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的生命周期,在信息的生命周期内信息是有效的;超出了生命周期,则信息无效。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尽快地获得所需的信息,这样才可以在该信息的生命周期内最有效地使用所获得的信息。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要求及时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传输。

4.信息的可存储性

信息的可存储性是指信息储存的可能程度。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从表现形式来看,可以是文字、数字、表格、图形、视频或声音等;从内容来看,有数据、知识、模型和算法等。信息的多种样式必然要求多种储存方式。信息的可存储性还表现在能够存储信息的真实内容,在较小的空间中存储更多的信息,存储是安全的,信息可以在不同形式和内容之间方便地转换,随时快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等。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和数据库技术为信息的可存储性提供了条件。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库”一词,比如自行车库、汽车库、图书库、粮库和材料库等。我们所说的粮库是存放粮食的地方,材料库是存放材料的地方。顾名思义,数据库是存放信息数据的地方。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和一定的格式存放在计算机中,更确切地说,是存放在计算机的硬盘中,如图1-2所示。图1-2 存储信息的磁盘阵列

5.信息的可传输性

信息的可传输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输的特性,如通过局域网或 Internet等快速传输和扩展的特性,是信息的本质特征。例如,企业可以利用Internet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接受客户的网上订单和咨询,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这些操作都利用了信息的可传输性。

6.信息的有序性

信息的有序性是指一系列信息的产生在时间上是连贯的、相关的和动态的。如果信息是有序的,人们就可以利用过去的信息分析现在、预测未来。例如,生产单位和部门可以利用前几年的产品销售信息,根据所选择的分析和预测方法,预测今年和明年的产品销售情况。

7.信息的可再生性

信息的可再生性是指一组有价值的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技术、预测技术或挖掘技术等处理可以得到更加有价值的以前没有被发现的信息。例如,当前流行的数据挖掘应用:美国著名的国家篮球队 NBA的教练,利用IBM公司提供的数据挖掘工具临场决定替换队员。想象你是 NBA的教练,你靠什么带领你的球队取得胜利呢?当然,最容易想到的是全场紧逼、交叉扯动和快速抢断等具体的战术和技术。但是今天,NBA的教练又有了他们的新式武器:数据挖掘。大约 20个 NBA球队使用了 IBM公司开发的数据挖掘应用软件 Advanced Scout系统来优化他们的战术组合。例如,Scout就因为研究了魔术队队员不同的布阵安排,在与迈阿密热队的比赛中找到了获胜的机会。

8.信息的适用性

信息的适用性是指用来辅助决策、管理、行为的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例如,地理地质信息对于地质队员和勘探人员是非常有用的,但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这些信息却没有太大用处。

1.1.3 信息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检索,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信息分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信息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1.按照信息的目标和需要分类

可以把信息分为社会信息、政治信息、自然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社会信息主要是用于社会、人口或婚姻等研究领域,自然信息主要用于地理、天气和自然灾害等研究领域,管理信息主要用于各种组织内部管理、组织、指挥和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这种分类方式确定了信息的目的。

2.按照信息的来源分类

可以把信息划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国内信息和国际信息等。该分类方式确定了系统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表现了信息的有效性。

3.按照信息的处理方式分类

可以把信息划分为原始信息和综合信息。原始信息是直接从信息源收集到的信息,综合信息则是把原始信息经过各种处理后的信息。该分类方式反映了信息在采集、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状态,也反映了信息的时间性和准确性。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利用价值。管理信息系统中涉及的信息,既包括原始信息,又包含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状态的综合信息。

4.按照信息的作用分类

可以把信息划分为决策信息、常规信息、战略性信息和战术性信息等。这种分类方式用于区分信息的服务对象。如果信息的服务对象是高层管理和决策机构,那么使用决策信息或战略性信息;如果信息的服务对象是低层的管理机构,那么使用常规信息或战术性信息。该分类方式反映了信息的层次性和联系性。

5.按照信息的应用范围分类

可以把信息划分为宏观信息、微观信息等。宏观信息可以用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微观信息可以用于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等。

1.1.4 数据与信息

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通过数据来表示的。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成为信息。而信息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传播,才能对人类有影响。例如:数据 1、3、5、7、9、11、13、15,它是一组数据。如果对它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它是一组奇数数列,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后面的数字,因此它便是一条信息,它又是有用的数据。而数据 1、3、2、4、5、1、41,它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东西,故它不是信息。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定义。

数据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事实,并可以区分其特征的符号,包括字符、数字、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图表、图片等,它们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可以人为进行存储和管理的。用数据描述的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可以是实在的事物,如一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等。数据也可以描述一个抽象的事物,如用文本描述一个想法,用图画描述一个画面等。数据小到可以描述一个具体的数据,大到可以描述一架飞机、一部汽车、整个宇宙。这些数据,都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操作。用数据描述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特性用数据进行表示的形式,也就是数据的语义。计算机本身并不了解,只有设计人员自己清楚这个语义。

由原始数据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用于决定行为、计划或具有一定语义的数据称为信息。数据与信息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数据都能成为信息,只有抽取加工之后,具有新的事实知识的数据才能成为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成为信息,仍然以数据形式表现,此时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成为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媒体。例如,某经销部门看到的某个地区或商店的日销售额或月销售额,是经过累加一天或一个月的销售记录而得到的。这个数据,对于销售总管人员来说是一个原始数据,他需要根据各地区各商店的销售额来规划产品的市场销售计划和策略,从而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同样的这个数据,对于本地或本商店的销售人员也可以看作是信息,可用来规划下一步的促销行动。所以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即是原料和成品之间的关系,又具有相对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活动产生决策作用的数据。

1.1.5 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

1.信息

信息是一种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声波、电磁波、图像等)给人带来某种信息。例如,人的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有关外界及其变化的消息,就是一种信息。因此,信息可以定义为: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

2.知识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因此,人类不仅要通过信息感知世界、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且要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组成知识。可见,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3.情报

情报是通过人类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并在其过程中发挥使用价值和作用的知识,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是情报的3个基本属性。(1)知识性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通过各种媒介手段(书刊、广播、会议、参观等),随时都在接收、传递和利用大量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这些知识中就包含着人们所需要的情报。情报的本质是知识,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不能成为情报。(2)传递性

情报的传递性是说知识要变成情报,还必须经过运动。钱学森说情报是激活的知识,也是指情报的传递性。人的脑海中或任何文献上无论储存或记载着多少丰富的知识,如果不进行传递交流,人们无法知道其是否存在,就不能成为情报。情报的传递性表明情报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形式才能传递和被利用。这种物质形式可以是声波、电波、印刷物或其他,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印刷物等形式出现的文献。(3)效用性

运动着的知识也不都是情报,只有那些能满足特定要求的运动的知识才可称之为情报。例如,每天通过广播传递的大量信息,是典型的运动的知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广播内容只是消息,而只有少数人利用广播的内容增加了知识或解决了问题。可将这部分人利用的知识称为情报。

4.文献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文献不仅包括各种图书和期刊,而且包括后面章节介绍的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各种类型的出版物,甚至包括用声音、图像以及其他手段记录知识的全部现代出版物。由上述可见,情报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文献是情报的一种载体。文献不仅是情报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也是吸收利用情报的主要手段。

1.2 信息素养

1.2.1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广大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以大、中专院校为具体环境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 4个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广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广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

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广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4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广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先锋,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1.2.2 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在每个人类文明模式阶段,人类社会都围绕一定的技术、素养和谋生手段,形成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式;而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消费等其他方式也都与之相互协调,构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适应模式。

在采集狩猎社会,人类依靠石头、树木制造的原始工具来捕捉动物,获取天然食物。由于天然食物供给的有限性、不均衡性以及获取食物的技术手段落后,人类社会要生存就必须有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通过小群体的合作,利用原始技术来获取维持个体延续的低水平物质消费的生存模式。

在农业社会,农业技术使人们得到了稳定的食物供给,人类社会依靠农业开发规模和社会组织的广泛联系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

在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适应模式是建立在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近现代科技成果、高效率的组织管理手段、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市场体制的建立,人类的工业行为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而且达到了维持高水平发展的需求。

在知识社会,人类所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信息技术,利用的主要资源是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主要的社会组织是网络组织。人类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是可以饱和的,但是人类的精神追求是无限的,是不会饱和的。在知识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协调和适应的模式;因此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应对当前知识社会的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新概念,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包括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 3个层面。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2年,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表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以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在21世纪里,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生产和利用的规模,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该国该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生活质量。加速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近二三十年来,信息产业作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部门的崛起,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即过去主要依托自然资源和人力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和信息投入为主;生产手段则由动力机、传播机和工作机为主,转变为计算机、传播机和信息处理机为主。因此,有人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经济非物质化,世界经济正转向信息化非物质化时代,正加速向信息化迈进,人类已自然进入信息时代。人们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航天时代、基因生物工程时代、纳米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等,但不管怎么称呼,21世纪的一切事业、工程都离不开信息,从这个意义来说,称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为确切。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实际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还涉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问题。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

1.2.3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评价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到80年代利用信息技术已开始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1998年,美国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其中包括如下内容。(1)有效地获取信息。(2)熟练、有批判地评价信息。(3)精确、创造地使用信息。(4)去探求个人所需求的信息。(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6)胜任信息查询和信息知识创新工作。(7)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8)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积极参与探求和创建信息的活动。

美国把信息素养和读、写、算的能力并列,作为每一个公民生存的基本能力,这也是美国近来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其经济的腾飞也得益于国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深入。在20世纪 80~90年代,韩国不仅推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而且多次修订中小学的信息素养教育章程。从 1999年开始,韩国在高中实行信息素养认证制。根据韩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信息通信技术必修计划》,从 2001年开始将向全国小学生进行义务计算机教育,培养初中学生掌握应用软件的基础能力和信息通信技术与学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综合管理及系统化能力。据报道,韩国在71.6万名高中一年级学生中,约有38万人接受了电脑基础课教育,并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

为了赶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 2001年起,我国要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实践能力。

1.2.4 信息时代的学习

教育和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知识的爆炸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新的时代要求他们具有信息意识及开拓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的学习是终身学习,是有选择的快乐学习,是利用大量电子信息和相互合作的学习。所以,信息时代的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终身学习

信息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一个人一生的工作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学校中的学习仅仅是人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础阶段,一个人一生的历程都必须是学习的历程,这就是终生学习。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自主构建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面对信息化社会,除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外,还要培养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3.协作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也是一种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以多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互相合作的态度,并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学习的协作关系主要体现在班级教育上,信息时代的学习除了这种协作关系以外,还有基于计算机网的协作学习。这种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使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地学习。

4.开放式学习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学习的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印刷材料,先后出现了电子教科书、网上教学节目、多媒体教学软件等。Internet更是将全球的信息资源连接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这使得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扩展,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教室作为教学场所的传统教学概念被打破,使全社会成员都能获得更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5.个性化、多样化学习

信息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为了充分发挥人的学习和工作潜能,要求教育在一定范围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而现存的、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正是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重要条件,使得个性化的教育选择成为可能,学习由班级式、标准化向精细化、多元化发展。

6.研究型学习

信息的发展,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观,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知识素养,要求人们用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应对变幻的世界,对于培养这样的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就是通过研究型学习模式培养出来的。

1.2.5 信息素养与终生学习

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令人注目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直至生活方式。有理由认为信息素养将是 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当今时代是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极剧增加的时代,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素养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人类已经进入了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生存方式,终生学习能力成了现代社会国民生存能力的重要成分。面对迅速增长的知识,公民必须努力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知识,还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热爱科学、乐于学习,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而这些学习目标,需要通过大量有用信息的摄入与吸收才能达到。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l989年提交了一份《关于信息素养的总结报告》,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要的信息,有效地利用所需的信息。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懂得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知识,如何找到信息,如何利用信息。1990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Eisenber博士和Berkowits博士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提出了一种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俗称信息素养的6大技能,简称“Big6技能”。

终生学习体系作为一种开放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系统,有用信息的摄入贯穿其中。此外,终生学习体系还具有以下明显的信息开放性特征。(1)终生学习体系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交互、交融,即这一体系能及时全面地反馈社会需求的信息,学习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学习的结果也不断作用于社会的发展。(2)学习者从青少年扩展到社会全体成员生命的全过程。(3)学习目的从传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为进入社会作准备到在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4)学习场所从学校扩展到任何一个地点,家庭、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而且随着人的多种社会活动学习场所有可移动性的特征。学习者在任何场所都可以获得学习的资源。(5)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不必在指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6)全社会积极广泛地参与办学和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的核心,它使人们在一生中都能够有效地搜寻、评估、使用和创建信息,以实现其个人、社会、职业和教育目标。信息素养是数字时代一项基本的人权,促进社会对所有国家、民族的包容。终生学习使个人、团体和国家有能力实现其目标,同时利用日益变化的全球环境中不断涌现的机会共享利益;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他们及其所属机构应对技术、经济和社会的挑战,克服不利条件,促进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二者交相辉映,必然能够照亮了信息社会发展、繁荣和走向自由的进程。

1.3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一门依据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从一定规模的文档库(Document Collection)中找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定信息的学问。

1.3.1 信息检索的定义

信息检索是信息正式交流方式中的一种。广义上说,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其中相关信息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信息检索是一种有目的和组织化的信息存取活动,其中包括“存”和“取”两个基本环节。对于“存”来说,主要指面向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信息资源而进行的高度组织化的存储;对于“取”来说,则要求面向随机出现的各种用户信息需求所进行的高度选择性的查找,并且尤其强调查找的快速与便利。

信息检索的全称是信息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包含两个方面,存储的过程是信息的组织加工和记录的过程,即建立检索系统(编制检索工具)的过程——输入的过程;检索的过程是按一定方法从检索系统(检索工具)中查出信息用户需要的特定信息的过程——输出的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存储是为了检索,而检索又必须先进行存储。只有经过组织的有序信息集合才能提供检索,因此了解了一个信息系统(检索工具)的组织方式也就找到了检索该检索系统(检索工具)的根本方法。

对信息用户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因此,狭义的信息检索一般仅指检索的过程。检索的本质是信息用户的需求和信息集合的比较与选择,即匹配(Match)的过程。从用户需求出发,对一定的信息集合(系统)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根据一定的线索与准则找出(命中)相关的信息的过程,就是检索。

下面给出了几个与信息检索相关的概念,以利读者在后续学习中便于理解。(1)信息需求的处理与加工

采用特定的检索语言将信息需求表示出来,换而言之,将检索问题或课题进行处理,抽取出主题内容或其他特征。经过这样处理的信息需求称之为Query。(2)信息集合

它是指某一领域的文献或数据的集合。(3)检索点

每件信息都包含有其内部和外部的特征,即信息的属性,这些特征可以用来作为检索的出发点和匹配的依据,称这些特征(或属性)为检索点。(4)匹配与选择

匹配与选择是负责把需求集合与信息集合进行相似性比较,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出符合需要的信息的机制。

可以用图1-3将上述概念串连起来。图1-3 计算机信息存储检索处理流程

图1-3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环境的信息检索处理过程图。在图中以中间为界,信息检索处理过程被分解为“信息存储”(左侧)与“信息查询”(右侧)两个部分。其中“信息存储”部分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特征提取”、“创建/更新数据库及索引文档”等多个处理模块;并最终以数据库的形式完成了信息的收集、加工(标引)和存储任务。而“信息查询”部分则通过“检索接口”、“提问处理”和“检索匹配”等一系列功能模块的配合,以人机对话方式完成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和信息查询的功能。

1.3.2 信息检索的产生和发展

信息检索的基础是信息源。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开始,信息就开始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最初的以结绳记事的形式存储信息,到后来文字的出现,再到印刷术、计算机和通信卫星的使用,信息检索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检索的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地得到改进。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1.初始阶段

由于人类产生的信息是无规律的,为了将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以便与对过去的历史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人们开始对有用的历史信息进行一定方法的组织和存储,开始了信息的存储与检索的初始阶段。汉代的《别录》是最早出现的检索工具书。这个时期的信息搜集主要靠个人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检索工具主要以图书目录为主,并且只为极少数人提供服务。

2.手工检索阶段

从1830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是近代信息检索真正的发展和开始。1830年柏林科学园在柏林和莱比锡出版了著名的文摘刊物《药学总览》,这一事件作为文摘刊物单独编辑出版并走向成熟的标志,一般被认为是手工信息检索工作的开端。20世纪 70年代初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联机信息检索开始步入商业应用。在这段时间里,手工检索仍处于主流地位并达到其发展的高潮。

这个时期的信息检索直接发源于文献的文摘索引工作和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印刷文献为主要检索对象,以各类文摘、题录和目录性工具书为可利用的主要检索工具,以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为开展信息检索服务的中心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手工检索工具——目录、索引和文摘。

3.计算机化检索阶段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探索便不断取得突破与成功。计算机化的信息检索主要经历了早期的脱机批处理(Off-Line Batch Processing,1954~ 1964)、后来的联机实时检索(On-Line Real Time,1965~1975)以及功能更为先进和强大的联机网络、光盘检索和多元化信息检索(1975~1990)等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各类机读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各类情报所、联机服务中心作为新兴的信息服务部门而存在,信息检索用户逐渐由专业检索人员向个人终端用户转移。

联机检索(Online Retrieval)是指用户利用计算机终端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从信息中心的计算机(主机)数据库中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它允许用户以人机对话、联机会话这样交互(Interactive)的方式直接访问系统及数据库,检索是实时(Real Time)、在线进行的。用户的提问一旦传到主机被接收后,机器便立刻执行检索运算,很快将检索结果传送到用户终端,用户可反复修改检索式,最后获得较满意的检索结果。

计算机化检索过程如图1-4所示。图1-4 计算机化检索结构图

光盘检索通常采用菜单方式(Menu Search),根据菜单提示、指引,通过选择、确定或键入填写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使用,一步一步地执行检索,修改检索提问,直至完成全过程。光盘检索界面友好,允许人机对话,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只要认真遵循界面的指示做下去,总能达到检索目的。由于其操作方式简单,使用时间宽松,因此称之为easy-to-use检索。面对众多的光盘生产厂商的品种各异的数据库产品,使用菜单方式就避免了用户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困惑,菜单检索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它因此带来的不足是繁琐,检索步骤多,反复操作,检索的时间开销大。

此阶段检索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以各类机读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各类情报所、联机服务中心作为新兴的信息服务部门而存在,信息检索用户逐渐由专业检索人员向个人终端用户转移。

可以看到,手工检索的优缺点和计算机化检索差不多刚好相反。计算机检索的优点是速度快、省时省力、覆盖率高,甚至可以查到国外刚出版的相关文献信息;缺点是,查询的资料受数据库收录文献年限的限制,且检索费用较高。而手工检索的优点是检索的时间和检索的范围不受限制,且检索费用低廉;但是,手工检索耗时耗人力、效率较低。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手工检索的结果往往远不如计算机检索的准确、理想。

4.网络化检索阶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给检索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环境。信息检索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发展,其主流平台迅速转移到以 WWW为核心的网络应用环境中,信息检索开始步入网络化检索时期。一方面,基于WWW环境的各种搜索引擎系统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传统的联机检索服务系统和各种数据库检索系统也纷纷将服务平台转移到了网络中来。

因特网的检索可同时使用网上多个主机,甚至所有主机的某种资源而并不需要用户预先知道它们的具体地址。这就极大扩宽了其检索的空间和信息量,包括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及其指向的网络页面。而传统的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只局限在对一台或几台主机上的特定数据库的检索。但在另一方面,因特网信息庞杂,正式与非正式信息及其交流渠道共存,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因此很难用一般意义上的查全、查准这些概念来衡量其检索。

基于Web方式的联机检索是指Web版本的数据库检索。它使用WWW浏览器在Windows界面下交互作业,给用户揭示到一篇篇文章的信息,有很强的直观性,也可以检索多媒体信息。Web版数据库检索大量采用超文本。超文本(Hypertext)的内容排列是非线性的,它按知识(信息)单元及其关系建立起知识结构网络。

网络化检索过程如图1-5所示。图1-5 网络化检索结构图

随着因特网越来越普及以及IT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中的信息量呈现爆炸式膨胀,信息检索也随之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智能化

智能化是信息检索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智能检索是基于自然语言的检索形式,机器根据用户所提供的以自然语言表述的检索要求进行分析,而后形成检索策略进行搜索。用户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告诉计算机想做什么,至于怎样实现,则无须人工干预,这意味着用户将彻底从繁琐的规则中解脱出来。近几年来,智能信息检索(Intellig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作为人工智能(AI)的一个独立研究分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Internet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面向 Internet的信息获取与精化技术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这一领域是人工智能走向应用的一种新的契机与突破口。(2)可视化

可视化(visualization)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 400多年前。哲学家柏拉图指出,我们通过看来识别物体。据统计,人获取信息有70%~80%靠视觉,20%靠听觉,10%靠触觉。用图像取代文字帮助人们检索的优点在于:图像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准确、效率更高,能从多角度揭示,而纯文字的表达方式是模糊、一维的。(3)简单化

未来家用电脑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操作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将不断增强,如微软和苹果公司都在致力于操作系统网络化研究,以便使其中的任一应用程序都能“连接”进行“网络检索”,并与网络“交互”。各搜索引擎检索界面更加“傻瓜化”,使用户学习和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更加容易;网上自动标引、自动文摘、自动跟踪、自动漫游、机器翻译、多媒体技术、动态链技术、数据挖掘和信息推拉等技术逐步发展、完善,会越来越方便用户及时准确地检索信息。这些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都有利于网络信息检索的简单化。(4)多样化

多样化首先表现在可以检索的信息形态多样化,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目前网络信息检索的主体是文本信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将使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变得逐渐普遍。多样化的第二个表现是检索工具向多国化、多语种化方向发展。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世界各地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得英语已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要,语言障碍越来越明显。多样化的第三个表现是网上检索工具的服务多元化。网上检索工具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检索工具,正在向其他服务范畴扩展,提供站点评论、天气预报、新闻报道、股票点评、各种黄页(如电话号码)、航班和列车时刻表、地图等多种面向大众的信息服务、免费电子信箱,以多种形式满足用户的需要。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检索工具都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多样化还表现在信息检索可以间接地服务于其他行业。例如,数据挖掘技术可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发现大量数据中潜在的模式规律,为投资、科研、项目评估等提供有力的依据;还可以系统地、定量地分析目前较为热门的研究发展领域及查询频繁更新的文献资料种类,可使信息中心、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不断调整文献资料及图书的订阅、收集工作,有的放矢,向以需求为驱动的方向发展,建立一套更为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式。(5)个性化

个性化指各信息检索系统注重内容的特色化和注重个性化的服务。信息资源的指数级膨胀,使得用户在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每个人的不同信息需求将凸现于标准化、单一的“大众需求”之上,并成为各个搜索引擎或网站努力追求的对象。不同的打有消费者个人烙印的产品将成为某个消费者区别他人、感觉自我存在及独特的外在标志,个性化服务成功的实质在于提供了真正适应用户需要的产品,贯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6)商业化

信息检索系统拥有全世界数量众多的用户,吸引了大量的广告,为电子信息的增值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检索系统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网络检索系统不再仅仅是一种检索工具,而且成为一项产业,它的商业利益成为推动系统完善和扩展的主要动力,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由公用性转向商业化。美国著名的数字媒体评估公司 Jupiter Media Metrix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搜索引擎公司推出的付费添加服务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前景光明的因特网领域,相对于目前低迷的在线广告市场来说,它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1.3.3 信息检索的对象及意义

1.信息检索的对象(1)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Document Retrieval)是以文献(包括题录、文摘和全文)为检索对象的检索,可分为全文检索和书目检索两种,主要借助于检索工具书和文献数据库。(2)数据检索

数据检索(Data Retrieval)是以数值或数据(包括数据、图表、公式等)为对象的检索,主要借助于参考工具书和数据库。(3)事实检索

事实检索(Fact Retrieval)是以某一客观事实为检索对象,查找某一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过程的检索,主要借助于参考工具书和数据型数据库。

2.信息检索的要素

信息检索的要素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源、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利用。其中,信息意识,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信息意识含有信息认知、信息情感和信息行为倾向 3个层面,是信息检索的前提。

信息源即信息的来源,是信息检索的基础。

信息源按文献载体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

信息源按文献内容和加工程度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信息源按出版形式分为:图书、报刊、研究报告、会议信息、专利信息、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学位论文、标准信息(它们被认为是 10大信息源,其中后 8种被称为特种文献。教育信息资源主要分布在教育类图书、专业期刊、学位论文等不同类型的出版物中)。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检索的核心,关系到最终检索的结果。要求检索者了解各种信息来源,掌握检索语言,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能对检索效果进行判断和评价。

信息的利用是检索的目的和关键。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不断的生产、流通、再生产的过程。为了全面、有效地利用现有知识和信息,在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过程中,信息检索的时间比例逐渐增高。

3.信息检索的作用和意义

信息检索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1)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闭门造车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或者走弯路。科学研究最忌讳重复,因为这是不必要的浪费。在研究工作中,任何一个课题从选题、试验直到出成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了解此领域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正在进行,什么人在做,研究情况如何等。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少走或不走弯路。(2)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增长,加重了信息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许多研究人员在承接某个课题之后,也意识到应该查找资料,但是他们以为整天泡在图书馆“普查”一次信息就是信息检索,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查到几篇,查全率非常低。信息检索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要环节,成功的信息检索无疑会节省研究人员的大量时间,使其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3)获取新知识的捷径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培养的知识型人才已满足不了改革环境下市场经济的需求,新形势要求培养的是能力型和创造型人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自学能力和独立的研究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授之以鱼”只能让其享用一时。如果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便可以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把大家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是谓“教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无穷。

1.3.4 信息检索目的分类

根据信息检索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学术性信息检索

此类信息检索的用户主要是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所检索的信息源首先是各种数据库,如期刊论文库、学位论文库、各种文摘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也包括散布于网络的其他各种信息。此类信息检索的特点是对查全率要求高,检索行为有延续性,注重对检索兴趣最新发展的跟踪等。

2.休闲型信息检索

此类检索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新闻,欣赏文学、音乐、影视作品以及自学,充电等,涉及文本、图像、声音、视频检索。其特点是用户兴趣不稳定,经常与当前的流行热点有关,但一般没有连续性。这方面的检索技术主要是多媒体信息检索,即根据用户需求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识别并获取所需信息。

3.实用性检索

此类检索主要指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临时查询需要,如查询某种商品信息、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从地到地的出行路线等。这类查询的目的是寻找某种实用信息,解决一定的问题,特点是要求信息准确、及时,但对查全率没有太高的要求检索行为不具有延续性,检索内容五花八门,很难分类。实用性检索可分为3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为事实数据检索属于确定性检索,主要使用各种参考工具如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表谱、指南数据库等,系统直接给出确切答案,用户可直接利用这些经过“精选”、“浓缩”的信息。第二种情况是检索结果分散于网络之中,需要利用搜索机制把相关的页面抓出来。第三种情况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站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如旅游信息查询、住宿信息查询、交通信息查询等,这些服务并不是每个用户都知道利用的;这时,用户想要了解的信息不是静态存在于某个页面,而是动态生成的。

4.决策型检索

科学公正的决策依赖于信息咨询,信息咨询成功的基础则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检索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大到公司的管理决策,小到个人的股票买卖、房产投资,无不如是。这方面的信息一般有专门的站点和检索系统。具体检索时,主要是一些事实、数据信息以及相关的政策、评论。决策型信息检索,除了一些专门的站点提供的信息,还需要从各个方面补充背景知识,要特别注意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来源的可靠性。

5.混合型检索

此类检索综合集成以上4类信息检索中的两类或更多。其特点是,检索目标比较复杂,检索手段多样,涉及的技术基本涵盖上述 4类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