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城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2 04:48:23

点击下载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消失的城市

消失的城市试读:

消失的城市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排版:昷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ISBN:9787122219749本书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消失的城市

提到考古,很多人的脑海中会出现这样一幅景象:满头白发的考古学家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着小铲子,凭借人力挖掘出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如今的考古工作真的是这样进行的吗?城市遗迹考古又是什么呢?考古学家如何确定城市遗址存在的年代?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考古学家?城市遗迹考古中会运用哪些高科技呢?

说到考古学,你不要皱紧眉头,以为它是一门高深晦涩的学问。其实,你可能不知道,首块恐龙牙齿化石的发现、伟人故居的发掘……这些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经常出现的奇闻逸事都属于考古学的范畴。说到这儿,你对考古的印象是不是有所改观呢?让我们一起先进入考古学的大门,了解一下城市考古的相关知识吧!

A1.什么是考古学?

《辞海》对“考古学”的定义是“依据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从这个角度来说,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现代考古学的特征包括田野调查和发掘两个基本层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锄头考古学”。这一学科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早在东汉,中国就出现了“古学”这个名词,作为所有研究古代学问的泛称。北宋中叶出现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青铜器和石刻。“考古”第一次出现在成书中,是在公元1092年的《考古图》当中,不过在当时,考古并不是指用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而仅仅取字面上的意思,指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按照所研究年代范围的不同,学术界将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门类。前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而后者则主要研究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由于研究时代的不同,二者的研究方法也千差万别。史前考古学研究依靠物理、化学等学科相对较多,历史考古学研究依靠文献记载较多。

通过研究古代社会留存下来的实物,考古学家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还可能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1、考古学属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两者都是

2、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什么?

A.金石学

B.地质学

C.博物馆学

3、“考古”一词最初出现在哪本书中?

A.《中国考古学通论》

B.《考古图》

C.《中国考古学》

4、从研究的年代范围上划分,考古学分为哪两个分支?

A.史前考古学和宗教考古学

B.史前考古学和水下考古学

C.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正确答案: B A B C

A2.城市考古研究的是什么?

在一般人的脑海中,考古工作的研究对象只限于墓葬和出土文物,实际上,考古的研究对象远远不止这些。城市考古就是考古方向之一,城市考古,顾名思义,就是有关古代城市的考古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要想了解城市考古,先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以来,城市考古就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发展的突飞猛进,城市考古研究也越来越被学界重视。与田野考古相对应的城市考古使考古学家的足迹从郊外转移到了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考古项目让考古人员应接不暇,而灿若星辰的文物也让公众叹为观止。城市是考古研究的聚宝盆,凝聚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考古学家们是如何探究各时期城市的位置变迁和形成过程的呢?他们往往是根据当时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来探究。中国第一次发现的帝王陵陵邑是西安市北郊的大型城市——阳陵邑遗址,考古学家通过出土的文物,不仅生动再现了古城风貌,更助力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另外,基础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变化也是城市考古研究的重要方面。例如,2001年在广州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城市排水工程——汉代木结构遗址,这项发现为城市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城市的设计规划思想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这也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例如,2000年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就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此外,城市考古研究还涉及城市的形制与结构、城市功能的变化、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区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1、与城市考古相对应的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什么?

A.野外考古学

B.郊外考古学

C.田野考古学

2、中国第一次发现的帝王陵陵邑是什么?

A.阳陵邑遗址

B.商王陵

C.秦始皇陵邑

3、中国最早的城市排水工程是什么?

A.汉代木结构遗址

B.唐代砖砌排水暗沟

C.赣州古代排水系统

4、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体现了设计者的什么文化理念?

A.礼乐思想

B.天人合一

C.尊卑观念

正确答案: C A A B

A3.城市考古研究有哪些重要方法?

城市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门类,当然,城市考古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需要掌握历史框架,也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城市考古研究有哪些重要方法吧!在谈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考古的相关知识。考古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属于人文科学领域,在中国,考古学被界定为历史科学的范畴,而国际上大多将其归为人类学范畴。最初的城市考古几乎都是凭借考古学家个人的热情去完成的,考古学家们出资雇工,用最简单的工具去挖掘遗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考古方法也日趋完善,并越来越多地依托高新技术。许多高科技的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和发掘的工具应用于考古领域,如航空照相、卫星照相、磁力探测和地抗力探察等研究手段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学家还利用先进的红外线摄影和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来进行测量和制图,探铲、物理探测、化学探测、遥感等科学技术被考古学家游刃有余地运用在考古研究中。对考古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发掘遗迹时要遵循地层学的原理,依照遗址中的文化层的不同来进行井然有序的挖掘工作。

你可别小看城市考古,以为城市考古就是拿着铲子毫无头绪乱挖。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城市考古学家,需要把考古、历史、文化、地理,甚至物理、化学等各门类的知识融会贯通,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在中国,考古学被界定到哪一学科范畴?

A.人类学

B.历史科学

C.民俗学

2、关于最初的城市考古,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许多考古学家出资雇工,用最简单的工具去挖掘遗迹

B.考古方法非常完善,并越来越多地依托技术

C.考古学家利用红外线摄影来进行考古工作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科技的城市考古研究手段?

A.遥感技术

B.红外线技术

C.仅用铲子来挖掘

4、发掘遗迹主要运用的是哪个学科的原理?

A.地层学

B.地壳学

C.物理学

正确答案: B A C A

A4.城市考古研究中涌现出了哪些代表人物?

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发展了200余年,在考古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都有谁呢?准确地说,考古学家指那些能够运用考古学知识,挖掘古迹、古生物化石等与地层或古代文化相关的学术专家。从我国说起,考古学作为一门西学东渐的学科,在我国发展不过一百余年,从19世纪至今,我国涌现出许多知名的考古学家。梁思永,梁启超的次子,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被称作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宿白,我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著名考古学家,主持了许多遗迹的发掘,其中包括1951年主持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同时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他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考古界的后起之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字在我国考古学界也是如雷贯耳。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严文明,被称为殷墟发掘活档案的石璋如,以及苏秉琦、张光直……考古学起源于西方,著名外国考古学家的名字更是不胜枚举,发现特洛伊遗址和迈锡尼遗址的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就是西方考古学一位杰出的代表;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被称为是埃及学的先驱,他不仅发现了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王KV62号陵墓,而且还发现了戴着白金面具的图坦卡蒙王木乃伊,这是当时震惊世界的著名考古发现;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继承了施里曼的事业,证明了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和希腊文明的源头,让米诺斯王宫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杰出的考古学家竭尽全力研究考古,为城市考古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当之无愧的城市考古研究先驱。海因里希•施里曼纪念邮票

1、考古学在我国有多少年的历史?

A.50多年

B.200多年

C.100多年

2、谁被称作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

A.梁思永

B.石璋如

C.严文明

3、谁被称为殷墟发掘的活档案?

A.石璋如

B.梁思永

C.严文明

4、谁发现了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王KV62号陵墓及图坦卡蒙王木乃伊?

A.海因里希•施里曼

B.霍华德•卡特

C.亚瑟•伊文思

正确答案: C A A B

A5.施里曼的成就是什么?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领域内里程碑式的人物,考古学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一个传奇式的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施里曼是德国人,提到考古学就会想到他的名字,正如提到戏剧脑海中就立刻会出现莎士比亚的名字。施里曼出生于1822年,一生最大的成就是证明了特洛伊和迈锡尼古城的存在。施里曼生于一个贫寒之家,14岁就辍学当了一名杂货店的学徒,但他从小就立志有朝一日深挖古迹,寻找出化为废墟的特洛伊古城。施里曼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经商致富,为考古研究积蓄了必要的资金,同时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英语、德语、希腊语等18种语言,尽管不是科班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考古学家。1870年,施里曼迈出了考古研究的第一步,他出资雇工,历时三年终于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希沙里克山丘挖掘出大量的金属器皿,这是特洛伊遗址的一部分,也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姆的宝藏。随后的1876年对施里曼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年他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遗址的狮子门内侧展开发掘工作,随即发现6所竖井墓的墓葬,揭开了迈锡尼遗址神秘的面纱。施里曼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考古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梯林斯遗址,其与荷马史诗中描绘的奥德修斯的王宫十分相似。但是,施里曼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找出克里特的克诺索斯诸王的史前宫殿。

施里曼一生著作颇丰,《特洛伊的古物》《梯林斯》等作品都凝结了他一生的智慧,他证实了荷马史诗中所说的特洛伊和迈锡尼古城的真实存在。迈锡尼遗址

1、关于施里曼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下列哪一项的说法最准确?

A.他提出了许多考古学科中有名的论断

B.他证明了特洛伊古城的存在

C.他证明了特洛伊和迈锡尼古城的存在

2、迈锡尼遗址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A.1876年

B.1877年

C.1878年

3、梯林斯遗址是谁发现的?

A.海因里希•施里曼

B.伊文思

C.霍华德•卡特

4、下列哪一部是施里曼的著作?

A.《考古学通论》

B.《特洛伊的古物》

C.《考古学一百五十年》

正确答案: C A A B

A6.城市遗迹考古的步骤是怎样的?

城市遗迹考古的第一步是收集资料。这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有关,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的一些实物资料,它们被简单地划分为两类:遗迹和遗物。那考古学家们是怎样收集实物资料的呢?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人们一般通过城市调查和发掘来收集,怪不得人们把调查发掘称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到调查发掘基本结束,就进入了城市遗迹考古的第二个阶段——考古调查。考古学家通过调查摸清状况,进而选定发掘的地点和对象,最后才能决定采用哪种方法。考古学家的头脑就是一张活地图,他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敏锐地寻找蛛丝马迹,并在调查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现在,航空拍照、卫星拍照等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考古学家们的左膀右臂。一般来说,做好考古发掘工作,一定要遵循地层学原理。“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文化层”是地下浅层的代称,这里夹杂着人们丢弃的废物。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要具备细致谨慎的工作态度,分清地下各个层次的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

读到这里你已经对城市遗迹考古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有志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考古工作者,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1、考古研究中的实物资料被划分为哪两类?

A.遗产和遗迹

B.墓葬和遗物

C.遗迹和遗物

2、近代考古学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

A.调查发掘方法

B.综合分析法

C.收集资料法

3、城市遗迹考古的第二个阶段是什么?

A.考古调查

B.分析排查

C.进行挖掘

4、在浅层地下夹杂着各种器物及残余,这一层被称作什么?

A.冲积层

B.文化层

C.堆积层

正确答案: C A A B

A7.考古学家如何确定城市遗址存在的年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购买中药龙骨时发现甲骨文,从此考古学界开始了殷墟的发掘工作。那么王懿荣是怎样判断出这是商朝的甲骨,又进而确定是殷墟朝代的呢?考古学家将文物年代划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相对年代是指在同一处遗址出土文物的先后,绝对年代则指出土文物距今多少年。相对年代的判断,考古学上通常使用类型学和地层学两种方法。地层学显而易见,就是根据地下层次来确定遗址存在的年代。而被称为拉动考古学发展的两驾马车之一的考古类型学则稍显复杂,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1934年,中国考古学一代大师苏秉琦,参与陕西渭河边的斗鸡台遗址发掘时遇到难题,他只能从发掘出来的陶器入手,将所有陶器的特征、类型归纳对比,这才推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正确确定年代,这就是运用考古类型学来解决问题的实例。在考古界,有许多发现引人注目,这与考古学家准确确定遗址存在年代有密不可分的联系。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墓葬,并第一次发现了两件完整的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72年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发掘出汉墓,那具千年不坏的女尸更让世人惊叹不已;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974年在陕西发现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试想如果考古学家不能确定这些遗迹的年代,它们可能永远都是一个个解不开的谜团。

1、甲骨文是谁发现的?

A.梁思永

B.王懿荣

C.石璋如

2、考古学通过哪两种方法进行相对年代的判断?

A.类型学和地层学

B.相对法和绝对法

C.地层学和地壳学

3、下列哪一考古学家参与了陕西渭河边的斗鸡台遗址的发掘?

A.苏秉琦

B.王懿荣

C.石璋如

4、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哪一年发现的?

A.1973年

B.1974年

C.1975年

正确答案: B A A B

A8.城市考古工作中会运用哪些高科技?

在如今的考古工作中,可以说是“高科技给铲子帮忙”,考古学家们利用遥感技术快速锁定目标,不费时不费力就能立刻了解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土壤成分有关,一般来说,遗迹上面的颜色有别于周围土壤的颜色,但仅仅在地面观察上并不明显,如果从上空俯视就能轻松发现地上遗迹与周围土壤有不同之处。除了遥感技术,磁法勘探也是用于锁定古代遗迹目标的好帮手,土壤中因为含铁具有磁性,遗迹土壤中的磁性和周围也有一定差别,考古工作者通过对这些异常数据的收集,就能了解地下遗迹的情况。

另外,目前测定年代最先进的方法是碳-14断代法,这种方法真的是神通广大,它可测年代为5万年,众所周知的楼兰女尸、耶稣裹尸布的研究,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在陕西岐山西周高等级贵族墓葬群的发掘过程中,高科技同样功不可没。也许连秦始皇都不曾想到,他打造的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国,两千年之后人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磁法勘探

1、通常考古学家用哪种技术锁定目标?

A.手铲

B.摄像技术

C.遥感技术

2、遥感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A.与土壤成分有关

B.可以看得更远

C.记录可视图像

3、磁法勘探的原理是什么?

A.土壤中含铁,有磁性

B.机器中有磁性

C.磁法勘探可以全面统筹地下遗迹的情况

4、目前测定年代最先进的方法是什么?

A.遥感技术

B.磁法勘探

C.碳-14断代法

正确答案: C A A C

A9.城市遗迹考古研究有什么价值?

城市遗迹考古研究到底有什么价值呢?简单来说,就是借助考古来还原那些消逝的历史,再现古代湮没的辉煌。从古到今许多城市在一夜间就销声匿迹,古罗马的庞贝、古巴比伦的巴比伦城、古希腊的特洛伊、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这些曾经辉煌的城市一个个都陨落了,在考古中,那些数千年前深埋的回忆,将向我们娓娓道来,帮我们弄清楚这些消失的城市背后耐人寻味的历史。同时,我们不仅传承了世界文化,也可使我们对当今社会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等行为进行反思,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古至今,中外举世闻名的考古学家们,如埃及考古学家拉尔夫•特里利普什、扎西•哈瓦斯;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中国考古学家严文明、梁思永、石璋如等都为世界考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在考古学上取得的成就恰恰能够回答城市遗迹考古研究的价值。

1、下列哪一城市在一夜间神秘消失?

A.威尼斯

B.曼哈顿

C.庞贝

2、城市遗迹考古有什么价值?

A.挖掘财富

B.发展地层学

C.传承文化,引人反思

3、下列哪位是埃及考古学家?

A.扎西•哈瓦斯

B.霍华德•卡特

C.希罗多德

4、谁被称作西方史学之父?

A.霍华德•卡特

B.希罗多德

C.伊文思

正确答案: C C A B

A10.“空中花园”真的存在吗?

小路蜿蜒盘旋,园中莺歌燕舞,建筑别具一格……人们对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有着各种各样瑰丽美好的想象。但是,关于这座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却从来没有停止争论。虽然“空中花园”又被称作“悬苑”,但它并不是说这座花园吊在空中,而是由于花园高于宫墙,从远处看过去,仿佛悬挂在空中,因此得名为“空中花园”。以往针对“空中花园”的研究普遍认为,“空中花园”可能坐落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位于幼发拉底河东部,建造于巴比伦鼎盛时期。据传,这座花园是由当时的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为王后安美依迪丝所建的。在山林密布的家乡长大的王妃无法适应巴比伦一马平川的地形,国王为了取悦王妃建造了一座阶梯花园。这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然而,“空中花园”是否真的存在却成了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一个谜团。

目前关于“空中花园”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的一位博士认为它并不是古巴比伦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建,而是由亚述人建造的,其位置应该在巴比伦以北300英里( 约483千米)之外的尼尼微。但谁也无法对此做出定论,因为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亚述的那些城市,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风沙里。“空中花园”纪念邮票

1、“空中花园”的别名是什么?

A.悬园

B.悬苑

C.神秘花园

2、古巴比伦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3、传说中“空中花园”因何得名?

A.这个花园修建在空中

B.从远处看过去,仿佛整个花园悬挂在空中

C.是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丝为它命名的

4、根据目前研究,“空中花园”是否真的存在?

A.存在

B.不存在

C.尚未有定论

正确答案: B A B C

A11.“新月沃地”为什么覆亡?

我们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对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概称,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其中古巴比伦王国诞生于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里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新月沃地”是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位于亚洲西部两河流域中,因形态狭长、古时土地肥沃而得名。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到了公元前19世纪,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巴比伦王国在他的领导下变成西亚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还制定了一部反映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对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新月沃地”是怎样从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逐步走向没落的呢?当时的古巴比伦王国曾经盛极一时,盛极必衰,随着历史的进程古巴比伦王国被亚述帝国吞并。时间的车轮转到了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逐渐兴盛起来的波斯国家所灭。至此,巴比伦王国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由于人们长期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长期战乱,泥沙淤积严重,最终难逃风沙掩埋的厄运。

1、两河流域流经哪两条著名的河流?

A.底格里斯河、亚马孙河

B.幼发拉底河、密西西比河

C.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2、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四个国家?

A.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

B.古巴比伦、楼兰、古印度、古埃及

C.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庞贝

3、下列哪一项是古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法典?

A.《汉谟拉比法典》

B.《尼布甲尼撒法典》

C.《民法典》

4、巴比伦王国是怎样灭亡的?

A.新巴比伦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

B.由于战乱影响,再加上人们长期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最终被黄沙掩埋

C.相继被亚述帝国和希腊所灭

正确答案: C A A B

A12.楔形文字是谁发明的?

古巴比伦王国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但最终却被风沙掩埋。尽管古巴比伦王国覆灭了,但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却在世界文化史上熠熠生辉,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楔形文字被称为“巴比伦的神奇密码”,与中国象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并称人类最早的3种古文字。追本溯源,约公元前3200年,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是芦苇秆和软泥板,别看软泥板质地很软,但经过风吹日晒后却变得坚硬起来,能保存至今。据目前考证,楔形文字有500种左右,每一种有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楔形文字的含义,必须把字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尽管楔形文字存在表意不是很明确等缺点,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甚至在公元前500年成为了西亚大部分地区商业交往的媒介,破译楔形文字也引发了研究古史的一门新学科——亚述学的兴起。

有一种说法认为,楔形文字是一个名叫彼德罗的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的。1625年,彼德罗意外发现了野外砖块上的怪异图案,他把这些砖块带回欧洲。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破译楔形文字的大军,德国人乔治•弗里德里希•格罗特芬德是其中的一员。他大胆猜想,破译了10个楔形文字,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但为后来的楔形文字解读提供了一把钥匙,是成功破译楔形文字的第一人。为破译楔形文字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有英国的亨利•罗林森爵士,他冒着生命危险悬空摹绘岩壁上的符号,最终与其他学者一起彻底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谜。

1、哪种文字被称为“巴比伦的神奇密码”?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古埃及文字

2、亚述学从何而来?

A.研究亚述帝国与巴比伦王国之间的战争

B.研究亚述帝国的历史

C.研究破译楔形文字

3、谁是成功破译楔形文字的第一人?

A.罗林森

B.格罗特芬德

C.彼德罗

4、谁最终带领众多学者彻底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谜?

A.彼德罗

B.罗林森

C.格罗特芬德

正确答案: A C B B

A13.为什么古巴比伦有时一年为380多天?

我们所说的一年通常是365天,这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地球公转一周被称为是一个地球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确切地说,地球公转一周用时为365天6时9分9秒,约为365.25天,所以历法制定者把一年定为365天,但这样每四年就会多出一天,所以每四年都有一个闰年,那一年就成了366天。但在古巴比伦,有时一年为380多天,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古巴比伦,人们制定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历法,这样一年有354天,与地球年相差11天,于是他们又利用置闰月的方式来进行平衡。他们采用19年7置闰法,每隔几年增加一个闰月。这样有闰月的年份就变成了383天或384天。古巴比伦人书写数字的方法在当时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创举,他们发明并开始使用60进制。直到今天,这项创举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度量时间所用的时、分、秒,以及把一个圆周分为360度,都是古巴比伦人智慧结晶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时那个时代,古巴比伦人已经将一年设置为12个月,已经知道设置闰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这一项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成就,有如繁星般点缀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

1、确切地说,一个地球年是多长时间?

A.365天6时15分41秒

B.365天6时9分9秒

C.365天6时9分6秒

2、现在闰年有多少天?

A.366天

B.365天

C.354天

3、古巴比伦一个平年有多少天?

A.366天

B.365天

C.354天

4、60进制是谁最早发明使用的?

A.古巴比伦人

B.古印度人

C.古中国人

正确答案: B A C A

A14.佩特拉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

历史古城佩特拉位于今天的约旦南部,是约旦最负盛名的旅游城市。约旦的首都安曼距离佩特拉约260千米,这座历史古城在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的山峡隐约可见,拥有着诸多美誉,佩特拉在198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2007年又荣登新七大奇迹宝座。佩特拉是纳巴泰人王国的首都,公元前1世纪极其繁荣,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军队打败,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3世纪时,由于失去了交通枢纽的地位,佩特拉开始衰落。公元7世纪被阿拉伯征服时,佩特拉已成为一座废弃的古城。在这之后,这个雕刻在岩石上的梦幻王国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千百年来,这里都流传着美好的传说,人们始终相信,在这个神秘的国度,或许还沉睡着法老珍贵的宝藏。直到1812年,瑞典考古学家约翰•贝克哈特以身试险,孤身闯入佩特拉腹地,挖出了一大堆令人不解的谜团,却唯独不见财宝。

英国诗人约翰•威廉贝根在游历过佩特拉之后激动万分,曾写下“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的诗句。这座久负盛名的城市就这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生活过的痕迹,连仅有的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图案文字,至今也无人破解,让这座石头城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如今的佩特拉享誉世界,每年能够吸引数十万外国游客前来观光。

1、佩特拉位于今天的哪个地方?

A.德黑兰南部

B.约旦南部

C.巴格达南部

2、佩特拉在哪一年被列入世界遗产?

A.1975年

B.1980年

C.1985年

3、佩特拉古城属于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吗?

A.是

B.不是

C.不一定

4、1812年,首次发现佩特拉古城遗址的考古学家是谁?

A.约翰•贝克哈特

B.斯坦因

C.梁思永

正确答案: B C A A

A15.佩特拉为什么被称作“玫瑰红城市”?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柏根在诗中这样写道:“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诗中提到的“玫瑰红城市”指的正是佩特拉。那么,佩特拉为什么被称作“玫瑰红城市”呢?原来,佩特拉的山体岩石大部分是赤褐色砂岩,而这种岩石在朝阳和晚霞的映照下格外美丽,闪烁着玫瑰红的光泽,因此被称作“玫瑰红城市”。既然是“玫瑰红城市”,你也许认为这里的岩石都是红色的。实际上,佩特拉以多彩著称,这里的岩石呈现出五颜六色,蓝色、黄色、紫色、绿色……令人目不暇接,让人领略到大自然超凡的魅力。佩特拉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有“岩石中建造的城市”之称,为什么这么说呢?佩特拉几乎整座城市都建造在悬崖峭壁上,这让我们对几千年前的佩特拉人肃然起敬,佩特拉几乎是他们一斧一凿建造出来的。

哈兹纳宫是佩特拉标志性的建筑,这座雕凿在岩石上的建筑高大恢弘,威严肃穆。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色彩,哈兹纳宫在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粉色、红色、橘色、深红等颜色交相辉映,黄色、白色、紫色的条纹穿梭其中,让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欧翁石宫、罗马式露天大剧场、巨大广场等都显示了佩特拉人非凡的创造力。

1、佩特拉为什么被称作“玫瑰红城市”?

A.佩特拉人钟爱玫瑰

B.佩特拉人对玫瑰红色情有独钟

C.佩特拉的山体岩石主要是赤褐色砂岩,在朝阳和晚霞映照下呈现为玫瑰红色

2、佩特拉的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A.都是红色的

B.是五颜六色的

C.都是紫色的

3、下列哪一城市的建筑都矗立在悬崖峭壁上?

A.佩特拉

B.庞贝

C.尼尼微

4、下列哪一项是佩特拉的标志性建筑?

A.哈兹纳宫

B.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

C.巴特农神庙

正确答案: C B A A

A16.佩特拉的岩体建筑有着怎样的规模?

在约旦南部,古代遗址佩特拉久负盛名,佩特拉在希腊语中翻译成岩石,这里有许多谜团等待解开。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佩特拉古城依山而建,地势险峻,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奇迹,被誉为“在岩石中建造的城市”。佩特拉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一个低调的城市,它隐藏在一条幽深的峡谷之中,这些房间也全部都隐没在岩石之中。顺着峡谷往里走,峡谷逐渐变宽,墙体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洞穴,你一定会好奇这些洞穴是干什么的,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它们就是用来殉葬的墓穴,但也有考古学家提出疑问: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从未发现过有关丧葬的物品或者是祭祀标记呢?有关佩特拉古城里这些洞穴的用途,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佩特拉是世界上最大的岩体建筑。在佩特拉,几乎所有的房屋、墓穴都是人工从岩体中切割出来的,堪称沙漠中的伟大奇迹。佩特拉著名的“戴尔修道院”是佩特拉最大的石凿建筑,是由纳巴泰人建造的,至于用途,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座神殿或是皇家墓室。

佩特拉向来是军事要地,它的唯一出口是狭窄的西克山峡,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在希腊语中,佩特拉是什么意思?

A.玫瑰

B.岩石

C.洞穴

2、墙体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洞穴是用来殉葬的墓穴吗?

A.是

B.不是

C.目前还不能确定

3、世界上最大的岩体结构建筑坐落在哪里?

A.佩特拉

B.统万

C.楼兰

4、佩特拉最大的石凿建筑是什么?

A.哈滋纳宝库

B.戴尔修道院

C.卡兹尼神殿

正确答案: B C A B

A17.纳巴泰人为什么选择佩特拉为都城?

佩特拉古城被称为“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作为约旦古代文明的见证者,佩特拉曾是纳巴泰人的都城。那么,纳巴泰人为何选择佩特拉为都城呢?佩特拉的历史源远流长,史前时期,历史上就有了佩特拉的身影,公元前4世纪,纳巴泰人来到约旦阿拉伯东部、亚喀巴与死海间的一片地方,独具慧眼般选中佩特拉作为纳巴泰王国的首都。

之所以选中佩特拉,想来纳巴泰人有自己的考虑。原来,纳巴泰人是阿拉伯的游牧民族,来到约旦,约旦作为一个沙漠国家,沙漠占到了全国面积的80%以上,在这个沙漠国家中,唯独佩特拉地区群山环绕、水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里成为纳巴泰王国首都的不二选择。勤劳的纳巴泰人在佩特拉开山凿石,建起了都市,给我们留下了人类鬼斧神工的伟大杰作。纳巴泰人的智慧还体现在佩特拉的建筑上,建筑多为半包式的结构,一半凸出,一半镶嵌在岩石中,这本来是修建房子的障碍,却让纳巴泰人变废为宝,让这个在山岩中开凿出来的都城四周都受到悬崖的保护。得天独厚的地形和位置让纳巴泰人从中受益匪浅,具备商业头脑的他们向从此地过路的商队征收税款,积累了不少财富,让当时的佩特拉蒸蒸日上。

1、选择佩特拉为都城的是什么人?

A.土著人

B.爱斯基摩人

C.纳巴泰人

2、约旦主要地貌是什么?

A.沙漠

B.平原

C.文中没提

3、纳巴泰人的建筑修建在哪里?

A.山顶上

B.平原上

C.岩石上

4、纳巴泰人是通过什么方式积累财富的?

A.借助便捷的交通条件运输货物

B.具备商业头脑的他们向从此地过路的商队征收税款

C.借助丰富的水源,纳巴泰人大力发展农业

正确答案: C A C B

A18.佩特拉为什么一夜消亡?

约旦的佩特拉被誉为“中东玫瑰红城市”,也是好莱坞大片《夺宝奇兵》的拍摄地。如今,一眼望去,满目黄沙,全然不见曾经的繁华。佩特拉为什么一夜消亡?这一问题成为了困扰考古学家的谜团。佩特拉地处交通要道,位于两条贸易要道的十字路口,其中一条连接红海和大马士革,另一条连接阿拉伯湾和地中海沿岸的加沙地区,因此成为了商人和旅行者们活跃的地方,这让佩特拉在当时就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公元106年,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这座“中东玫瑰红城市”繁华依旧。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商贸和货物运输是佩特拉走向富强的血脉,也是佩特拉走向衰落的原因。当罗马人开发了新的海上航线,货物可以直接从红海出入,佩特拉交通枢纽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并逐渐走向衰退。公元363年,一场大地震让佩特拉古城彻底消逝在历史的云烟之中,此后的岁月中,沙漠掩藏了佩特拉城曾经所有的辉煌,被人们遗忘得无影无踪,直到1812年这座历史名城才重新被发现。有一种说法认为,佩特拉的灭亡是因为水源的缺失。但实际上,在当时,佩特拉的建筑师就是利用黏土设计了一套复杂的供水系统。所以,尽管当地年降雨量只有150毫米,但佩特拉人也从不为水源而发愁。

如今,佩特拉每年的游客数量在50万左右,这里对于那些充满冒险精神的游客充满了吸引力。佩特拉古城遗址已经被发现了200余年,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都不到遗址的百分之一,佩特拉古城的发掘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1、佩特拉位于哪两条贸易要道的十字路口?

A.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

B.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C.一条连接红海和大马士革,另一条连接阿拉伯湾和地中海沿岸的加沙地区

2、佩特拉交通枢纽的地位为何一落千丈?

A.佩特拉缺水,不能提供充足的水源

B.战争摧毁了佩特拉的交通航线

C.罗马人开发了新的海上航线,货物直接从红海出入,不经过佩特拉

3、被遗弃的佩特拉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A.1812年

B.1900年

C.1822年

4、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佣特拉古城的全貌吗?

A.可以

B.不可以,只见冰山一角

C.不可以,可见大部分古城遗址

正确答案: C C A B

A19.楼兰古城真的存在吗?

在很多人心中,楼兰古城就是神秘之都的代名词。很多人还曾质疑过它的存在,但这座在公元4世纪突然销声匿迹的古城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还曾是汉朝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楼兰古城的准确位置在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的地方。中原地区对楼兰的了解源于西汉,当时的大探险家张骞(qiān)出使西域,途经楼兰。后来,根据张骞的亲身经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除此之外,《史记》中还详细记载了楼兰的风土人情,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对楼兰的第一次记载。鼎盛时期的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连通中原和西域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到了唐代以后,楼兰在历史上就失去了记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罗布泊探险热中,灿烂的楼兰文化让考古爱好者兴奋不已,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很多研究者望而却步。20世纪初期,沉睡了1500多年的楼兰古城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正是在这一时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宣布楼兰古城的存在,大批考古学家接踵而至,其中,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的蒙难失踪,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神秘恐怖。

在罗布泊西岸,一种独特的地貌在这里发育,这种地貌被称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这种地质现象在罗布泊非常典型,犹如楼兰古城的层层防线,成为了楼兰考古工作中的拦路虎。

1、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的哪个位置?

A.中国新疆

B.中国西藏

C.中国内蒙古

2、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古城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汉代

C.魏晋南北朝

3、谁对外首次宣布楼兰古城的存在?

A.斯坦因

B.橘瑞超

C.斯文•赫定

4、楼兰古城的地貌是什么地貌?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喀斯特地貌

正确答案: A B C A

A20.楼兰为什么被称为“城廓之国”?

古楼兰消失之谜已经让世人困扰了一个多世纪,它久久地萦绕在考古爱好者的心头,神秘的楼兰也因此成为众多中外学者考古的天堂,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揣摩着这块荒凉的“生命禁区”。《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详细记载了楼兰古城的历史。早在2世纪以前,西域的楼兰就被称为“城廓之国”,东通敦煌,西北连接焉耆、尉犁,西南横亘若羌、且末。楼兰还分割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7世纪时,唐代圣僧玄奘西游归来,途经楼兰,发出“城廓岿然,人烟断绝”的感叹。

神秘的楼兰从来不缺乏关注的目光,它被重新发现的100多年里,有关楼兰的每一个发现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曾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楼兰在2000多年前盛极一时,公元5世纪左右突然销声匿迹,1500多年后被发现,楼兰古城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考古爱好者纷至沓来,在这里探寻消逝已久的秘密。197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古墓沟墓地进行发掘时有了重大发现,研究结果表明,38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楼兰文明;1980年,考古学家有了新发现,他们在罗布泊铁板河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楼兰美女”让人们叹为观止;1995~1996年新疆考古所发掘出了楼兰西北的营盘墓地,也许连他们也不曾想到,这处墓地成为罗布泊地区100多年来发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

1、楼兰为什么被称为“城廓之国”?

A.楼兰东通敦煌,西北连接焉耆、尉犁,西南横亘若羌、且末,楼兰还分割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

B.楼兰遗址散布在著名的“雅丹地貌”上

C.楼兰被城墙包围

2、“城廓岿然,人烟断绝”是7世纪时哪个高僧途经楼兰对此地的描述?

A.慧宗

B.法显

C.玄奘

3、1979年发现的什么成果将楼兰文明推进到38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

A.古墓沟墓地

B.春秋战国墓

C.马王堆汉墓

4、“楼兰美女”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正确答案: A C A B

A21.楼兰古城是怎么被发现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关于楼兰的诗篇,也带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提起楼兰古城的发现者,人们都会想到瑞典人斯文•赫定。20世纪初,他向世界宣布发现楼兰古城,这一发现让世界瞩目,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那么,近代第一个踏上楼兰土地的究竟是不是斯文•赫定呢?1900年,赫定开始了对车尔臣河东面、罗布泊西面广大地带的地质状况的探索,随从里有一个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尔德克。因在路上丢失了一把铁锹,在艾尔德克返回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风暴,他迷失了方向,后来竟发现了一些美丽的雕花木板和雕像。当时的艾尔德克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近代第一个踏上楼兰土地的先驱。原路返回后,艾尔德克告诉了斯文•赫定这件神奇的事情,通过带回的雕花木板,斯文•赫定断定这绝不是偶然。由于当时准备不充分,斯文•赫定不得不打消了要去寻找那个古老土地的念头。1901年,准备充分的斯文•赫定找到了一年来日思夜想的古城遗址——楼兰,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挖掘,斯文•赫定也因此成为西域考古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一生写下了《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孔雀河上的一天》等多部著作。

在这之后,来到罗布泊探险的考古爱好者络绎不绝,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队都在斯文•赫定之后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斯文•赫定纪念邮票

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唐代哪个诗人的诗句?

A.李贺

B.杜甫

C.李白

2、近代第一个踏上楼兰土地的是谁?

A.艾尔德克

B.斯文•赫定

C.斯坦因

3、楼兰古城的第一个发现者是谁?

A.斯文•赫定

B.艾尔德克

C.斯坦因

4、1906年踏上楼兰古城的探险队是哪一支?

A.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B.中日联合探险队

C.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正确答案: C A A C

A22.楼兰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这是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时途经楼兰,而后在《佛国记》中记载的情景。公元4世纪后,楼兰——这座历经500年繁华的丝绸之路重镇突然销声匿迹,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一个多世纪以来,考古爱好者们前赴后继,一个个踏上楼兰土地探寻古城消失的缘由。《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郦道元所写的地理学著作,上面详细记载了楼兰缺水的状况,据记载,东汉之后,楼兰水源稀缺,在此之后,楼兰人积极疏浚河道,甚至颁布了法律,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但仍然于事无补。说到楼兰古城被风沙掩埋,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人们不遵守自然规律,长期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于是风沙侵袭,这直接导致了楼兰古城消失在了茫茫黄沙之中。再加上瘟疫蔓延,加速了楼兰的灭亡。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他们逆塔里木河而上,一路逃走。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在历史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以后,考古爱好者一直致力于恢复古楼兰,但直到现在,楼兰依旧风沙肆虐。至于楼兰古城为什么消失,也仍旧是一个不解之谜。但无论如何,楼兰的消亡足以说明,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自身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1、“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是哪本书中记载的情景?

A.《亚洲腹地探险八年》

B.《佛国记》

C.《水经注》

2、楼兰严重缺水是哪本书中记载的事件?

A.《徐霞客游记》

B.《水经注》

C.《佛国记》

3、下列哪个城市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相对较早?

A.敦煌

B.庞贝

C.楼兰

4、楼兰古城的消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A.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自身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B.只有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才能彻底根除环境破坏

C.风沙是导致楼兰古城消亡的唯一原因

正确答案: B B C A

A23.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吗?

说起楼兰,不得不谈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很多探险者与考古学家都葬身于此,给这片土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有人说,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最低处,曾经是中国第二大盐水湖,现在仅有大片盐壳,被誉为“消逝的仙湖”。这里原名罗布淖,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中也有记载,称之为“幼泽”,也就是“多水汇集之湖”的意思。和古楼兰一样,这里也曾经水草丰茂、飞鸟成群,往来客商人声鼎沸,与今天的荒凉悲壮形成了鲜明对比。罗布泊与楼兰可以说是相依相存的,罗布泊就像一个使者,静静护卫着楼兰,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可是东汉以后,由于河流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最终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水草丰茂的罗布泊,现在也只是一片干涸的盐泽。清代末叶,罗布泊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湖,谁也不能将这个小湖与当年的罗布泊联系在一起。幸而后来塔里木河改道东流,到20世纪50年代时,湖的面积又达到了2000多平方公里。等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塔里木河、疏勒河下游断流,罗布泊渐渐干涸。

今天的罗布泊寸草不生,已经成了“死亡之海”,轮廓整体看起来像人的一只耳朵,与周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尽管如此,罗布泊地区仍然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这里有全国第一的钾盐资源。罗布泊的形状酷似人的一只耳朵

1、下列哪个地方被称为“死亡之海”?

A.古楼兰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罗布泊

2、古楼兰的生命之源是什么?

A.塔里木河

B.疏勒河

C.罗布泊

3、哪本地理名著将罗布泊称为“幼泽”?

A.《山海经》

B.《水经注》

C.《徐霞客游记》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布泊逐渐干枯的原因是什么?

A.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

B.塔里木河、疏勒河下游断流

C.罗布泊天气大旱

正确答案: C C A B

A24.统万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

在陕西省靖边县北面的毛乌素沙漠南面,屹立着一座宏伟醒目的古城遗址,因为古城的城墙显白色,所以当地人把这座古城遗址称为“白城子”,这就是今天的统万城。提到统万,就不得不说匈奴。统万城,是匈奴人在世界范围内留下的最后一个都城遗址,也是隋唐盛世的北方重镇。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汉人晁错描述匈奴的这样一段话:“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那么这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可以创造出统万城这样杰出的建筑呢?早在东汉时期,南匈奴人就已经掌握了一些筑城的技术,他们很早就开始筑城而居,不仅可以保存大量战利品,而且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这是南匈奴人长期学习的结果。除此之外,十六国时期胡夏国的建立者赫连勃勃还在官制上吸收了魏晋的一些制度。

根据赫连勃勃的命令,当时的大臣胡义周写下了气势磅礴的《统万城铭》,文章将当时竣工不久的统万城恢弘壮丽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重读《统万城铭》,依旧被那种恢弘的气质所折服。2012年,统万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尘封千年的大漠古城将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1、统万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

A.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

B.陕西省靖边县北面的毛乌素沙漠南面

C.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脚下

2、匈奴人在世界范围内留下的最后一个都城遗址是什么?

A.统万城

B.楼兰古城

C.高昌故国

3、《统万城铭》由谁撰写?

A.胡义周

B.司马迁

C.叱干阿利

4、统万城是哪一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

A.2010年

B.2012年

C.2013年

正确答案: B A A B

A25.统万城是如何建造的?

东晋十六国处于我国历史上紧随三国之后又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大夏国就是其中之一,统万城是当时大夏国的都城。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是当时匈奴铁弗部的首领,正是他建立了这座神秘的都城。这个游牧民族为何会建造如此恢弘的都城呢?统万城又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大夏国建立初期,赫连勃勃四处作战。但随着控制区域的扩大,他不再满足于先前单纯的游牧生活和游击作战方式,开始策划修筑一座宏伟坚固的都城。公元413年,赫连勃勃正式下令开始修建都城,他任命大臣叱干阿利为总工程师,历时6年终于建成。相传统万城的城墙十分坚固,甚至可以用来磨刀,历史上对统万城修建工作的描述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有“混合米浆筑城”的说法,但在那个物质生产并不十分富裕的时代,真的有如此奢侈的条件来修筑城墙吗?现代考古工作者经过对统万城土质的检验,已经揭开了统万城建筑工艺的谜团,当时使用生石灰加水烧制成熟石灰,很容易产生大量的蒸汽,远远看去,以为是在蒸煮什么东西,白色的石灰水外观也与米浆相似,这可能就是“混合米浆筑城”的由来。

如今,坚固的统万城已经经历了1600余年的风雨侵蚀,但它仍保留着挺拔雄峻的历史风貌。

1、大夏国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政权?

A.汉代

B.宋代

C.东晋十六国

2、大夏国的都城是哪里?

A.高昌

B.楼兰

C.统万

3、下令修建统万的大夏国君主是谁?

A.赫连勃勃

B.赫连昌

C.赫连定

4、谁是修建统万的总工程师?

A.叱干阿利

B.胡义周

C.赫连勃勃

正确答案: C C A A

A26.统万城拥有怎样的防御工事?

从公元413年到公元419年,大夏国“总工程师”叱干阿利精心策划,建造了这座堪称建筑史上完全土质结构并且固若金汤的都城,“坚可以砺刀斧”是当时的史书对统万城的评价,它拥有在当时看来极为先进的防御工事。建好后的统万城坐西朝东,分为东城、西城和外廓城三部分,城墙高大坚固,墙体坚硬,上方分布着几十个向外突出的高台,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马面”,可别小看这些“马面”,它们能够在守城时形成交叉火力,阻止敌人近身。赫连勃勃根据当时敌国的位置,分别命名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为招魏门、朝宋门、服梁门、平朔门,显示了他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有一句俗语叫“虎落平阳被犬欺”,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其实,“虎落”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是用来保护城邑的篱笆。在统万,考古学家也发现了“虎落”的痕迹,在对“马面”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密集排列的柱洞,木桩削尖插在洞里,这就形成了“虎落”,能够防止敌人靠近。在当地,村民中还流传着一个“转兵洞”的传说,指的是赫连勃勃为使都城永固,在统万和延安之间修建的一条很长的用于兵马粮草转移的地道。

这些“马面”“虎落”,加之护城河的天然屏障,让统万城代表了当时城市防御的最高水准,但统万城最终还是消失在茫茫黄沙之中。

1、统万城坚硬的墙体上密布的向外突出墙体的高台叫什么?

A.转兵洞

B.虎落

C.马面

2、“虎落”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A.篱笆

B.落魄的老虎

C.向外突出墙体的高台

3、“转兵洞”的作用是什么?

A.转移兵马粮草

B.安营扎寨

C.形成埋伏

4、下面哪项不是统万城强大防御工事?

A.马面、虎落

B.火炮

C.护城河

正确答案: C A A B

A27.统万是如何灭亡的?

坚固的白墙,矗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这是大夏国都城——统万的真实写照,统万取“一统天下,君临万邦”的意思。大夏国建于公元407年,公元432年灭亡,短短25年时间,就让一个国家走向灭亡。那么,固若金汤的统万城为何被攻陷?骁勇善战的匈奴人又身在何方?我国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东汉朝廷趁机扶持南匈奴,共同对付北匈奴,战败的北匈奴一路向西迁移,这场迁徙持续了几个世纪,赫连勃勃也是其中的一员。公元5世纪初,他建立大夏国,并于公元413年开始修建都城——统万。公元425年,赫连勃勃去世,仅仅两年之后,即公元427年,统万城被北魏降服,并降级为统万镇。大夏国灭亡之后,统万城的建制也发生了改变,公元994年,北宋军队打败西夏之后,宋太宗下诏毁废统万城,城内居民迁往他处,由于地处毛乌素沙漠,废弃之后的统万城逐渐被黄沙掩埋,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有专家认为,在匈奴与中原王朝三四百年的战争中,匈奴人不断南迁或西迁,由于内外交困,他们不得不选择与别的民族融合;也有专家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当然,这些说法仍有待考证,至于匈奴人的去向,到现在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1、大夏国是哪一年建国的?

A.公元432年

B.公元413年

C.公元407年

2、赫连勃勃属于哪个部落?

A.北匈奴

B.南匈奴

C.蒙古

3、公元427年,北魏将统万降级为什么?

A.统万县

B.统万镇

C.统万乡

4、废弃之后的统万城为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A.被沙漠掩埋

B.战争中被火烧毁

C.经久失修,房屋不堪一击

正确答案: C A B A

A28.庞贝城的消失是人祸还是天灾?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在距今2000年前,意大利维苏威山麓种满了葡萄,庞贝位于山麓和海之间,是罗马人的聚居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繁华的城市之一。萨尔诺河流向那不勒斯湾,环绕着庞贝古城,是古罗马帝国联通世界各地的纽带。但是,盛极必衰,这股骄奢淫逸之风使庞贝族人生活放荡无度,这在庞贝城的遗迹中也有所表现,甚至被称为“酒色之都”。就在公元79年8月24日,大地颤抖,吼声隆隆,维苏威火山喷发着滚烫的火山灰向山脚下的庞贝袭来,在火山的怒吼中,庞贝城连同城里至少5000居民无声地消失了。有人曾说:“这城中的罗马人生活这样荒唐,难怪要遭受天神的惩罚。”这当然是笑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庞贝城的灾难既是天灾,又是人祸。今天的庞贝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只有隐藏在废墟中的岁月痕迹让人唏嘘,让人依稀能够看到往日的繁华。公元初年,根据维苏威火山的地形地貌,著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断定它是一座死火山,直到公元1世纪,维苏威火山一直没有爆发,而是处于休眠状态,但它的突然爆发毁灭了整个庞贝城,直到今天,庞贝的毁灭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昔日的繁华在今天的庞贝古城已然不见,但这里依旧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观光,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哪一条河流连接起了古罗马帝国和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

A.台伯河

B.幼发拉底河

C.萨尔诺河

2、下面哪项最可能是庞贝被称为“酒色之都”的原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