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谜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09:28:50

点击下载

作者:李丽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二战谜团

二战谜团试读:

前言

战争,带来的是硝烟和死亡,历来被热爱和平的人们所憎恶。人们很早就把战争写进历史,用以纪念,同时也用以昭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历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有很多,而离我们最近也是最大的一次,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中叶,法西斯战争的幽灵在世界上空徘徊,如今这个幽灵已经被热爱和平的人们燃起的正义之火烧得魂飞魄散。然而,当人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回望云谲波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难以忘却的人物,有惊心动魄的战事,还有感人至深的情怀。而最能引起现代人关注的,便是“二战”中那些至今说也说不清、道也道不明的谜团。尽管随着各国保密档案的一步步解密,一些谜团得到了进一步揭示,但仍有许多“二战”之谜的真相不得而知。

有好奇心,才有探索的欲望。“二战”之谜是“二战”中最瑰丽的一道风景,它吸引着人们去回顾它,去思索它。希特勒为什么那么神经质而又丧心病狂?他是如何从一个流浪汉发展到迷惑众生,把德国绑上一架超级战车的战争狂人的?敦刻尔克之战,德军为何在胜利指日可待之际放走大批英法盟军?罗斯福因何在获悉日军即将对美展开攻势后,却不做战略部署,任珍珠港沦为一片火海?苏联为何在对德作战的战争初期一溃千里?铁血老头儿巴顿难道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英军静悄悄的空袭行动缘何让德军事先获得情报?奇怪的巧合、准确的预感、突发的意外,大大小小的“二战”谜团,引人入胜、令人称奇。

本书以客观的立场、冷静的笔墨,围绕“二战”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讲述了“二战”中的一系列谜团。既有精彩纷呈的大战役,也有离奇的小事件;既有小间谍尔虞我诈的争斗,也有大人物的故事解读;既是客观的历史评述,却不对未解谜团妄下定论。

毋庸置疑,本书中所记录的都是“二战”中诸多历史细节的真实再现,一场真实而充满魅力的奇异“二战”将展现在您的面前。在大量史实的佐证和严密的分析下,为您留下无尽的思索空间。—— 第一章 ——秘密档案谁打响了“二战”的第一枪

战争是一群政治家和野心家发动的游戏,卷入其中并付出代价的是期盼和平的人们。在希特勒掀起的“二战”中,打响第一枪的竟然是一个为纳粹卖命的反纳粹者,或许这就是非正义者必败的预兆。纳粹阵营里的反纳粹者

作为一场非正义战争,德国纳粹主义是军队的精神支柱。这种极端的种族歧视引领着整个德国步入邪恶的境地,许多德国人在希特勒的号召下成为疯狂的纳粹拥护者。难道“二战”时期的德国人民不渴望和平吗?不,仍有不少心怀正义感的人是清醒的,在疯狂的战争时期,他们与纳粹进行着暗地里的较量,在科学界、情报界乃至德国高层军官里面,反纳粹者们参与到各种秘密的、希望能阻止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活动中。“二战”最初的那场战役,快速击溃波兰,使“闪电战”三个字从此闻名于世。威海姆·卡拉瑞斯上将的阿勃韦尔情报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他们在战役进行之前就破坏了波兰的桥梁、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以至于波兰甚至还没来得及集结好军队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1939年4月底,德国与邻国波兰还处于表面上的和平时期,希特勒已经开始了入侵波兰的准备活动。卡拉瑞斯上将从德国最高统帅部接到一个特殊使命,要求阿勃韦尔立即成立16个战斗小分队,为德国进攻波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最高统帅部特别赋予阿勃韦尔战斗小分队一项权力,即对波兰宣战前的12小时可以对其实行挑衅行动,以便为战争的发动寻找借口。

8月24日中午,卡拉瑞斯接到最高统帅部赫塞哥中校的通知:元首决定在8月26日凌晨4点15分进攻波兰。8小时之后,赫塞哥中校再次通知卡拉瑞斯的小分队必须在第二天早上8点开始行动。卡拉瑞斯立即对他手下的战斗小分队发出了对波兰采取行动的命令。几小时后,也就是8月25日晚上,赫塞哥再次紧急通知卡拉瑞斯,元首因为政治原因推迟了进攻波兰的时间,要求卡拉瑞斯尽一切可能阻止阿勃韦尔战斗小分队的行动。可是,卡拉瑞斯的命令已经发出去了,要立即收回成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卡拉瑞斯及其助手通过电台通知小分队回到德国境内,经过大量的努力,除一支小分队未得到通知之外,其他所有小分队都被卡拉瑞斯阻止了。而这支未接到通知的小分队由阿波特·海涅中尉指挥,当时正在执行占领波兰一条名叫加仑克夫的火车通道的任务。打响“二战”第一枪

如同很多德国下层军官一样,海涅中尉对这场由元首发动的战争感到困惑。虽说他只是军队中一个小小的卒子,但对于是非黑白仍有着自己的见解。目睹纳粹在国内进行的种族歧视行径,他从心里觉得憎恨。作为一名反纳粹者,就在几周前,他还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讨论希特勒打算进攻波兰的事情。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行动是毫无顾忌地把德国推上一条不归路。应该有人推翻希特勒的政权,但对小人物而言,这个目标似乎太过遥远。在德国军队中,像海涅中尉这样的人为数不少。

正当这个时候,海涅中尉被选中指挥战斗小分队来为他反对的这场战争铺平道路。因为没有接到改变命令的通知,他带领着他的小分队按原计划开始了行动。8月26日凌晨,海涅指挥小分队向波兰的火车通道开火,守护铁路的波兰警察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打跑了。在很短的时间内,海涅的小分队占领了临近的火车站。任务完成了,海涅带领小分队在那里等待着自己人的装甲车开来。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是不见有德国装甲部队来。海涅拿起火车站的电话向德国情报机关询问,电话那头以一种抓狂的口气回答他:“立即扔掉所有的东西,回到德国的边界线去。”

可是,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海涅及其小分队已经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波兰人开始对德国有所提防,6天之后,也就是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战争终于爆发了。“黄色计划”之谜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英法两国以绥靖政策静观波兰败局时,他们所期望的祸水东引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希特勒突然一个回马枪,杀得英法联军措手不及。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相继沦陷之后,希特勒对西方的野心大大增强了。黄色计划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在德国的慕尼黑会议上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这是以割让英法盟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为代价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英国和法国当局对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了纵容的绥靖政策,使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希特勒案板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众所周知,捷克斯洛伐克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与发达的工业,如果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东进苏联,可以以它为桥头堡,西进法国,可无后顾之忧。面对嘴边的这块肥肉,希特勒早就垂涎三尺了。1939年3月,希特勒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39年9月,德军又占领了波兰。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垂死挣扎的时候,作为盟国的英、法两国却采取了按兵不动的政策。英、法当局的态度,极大地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1938年9月,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几小时后,苏台德小镇普拉纳的街道上就挂满了纳粹旗帜,小镇也被更名为普拉。

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率领的德军士气高涨,连希特勒本人都未想到胜利会来得如此之快。于是,他开始策划进攻西欧诸国的作战计划。在战局不明的情形下,国际舆论各有评论。美国参议员威廉·鲍瑞称这场战争为“虚假的战争”,英国首相张伯伦则在慕尼黑会议后回国宣称“我从德国带回了和平”,称这场战争为“模糊的战争”。对于德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坐着的战争”,因为自波兰被占领之后,英法联军就一直安静地待在自以为攻不破的马其诺防线后,对面的塞哥弗雷德的德军虎视眈眈,双方都尽量避免交火。英国和美国的报纸专栏作家们为这场战争披上一层玫瑰色,他们认为这场虚假的战争最终将会以各回各的老家收场,战争最终是打不起来的。可是,他们这回错了。

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终于横下一条心,为完成他把所有的日耳曼人统一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中的愿望,下达了进攻西欧的第六号指令。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随即开始制订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斯里芬计划”的翻版,即经比利时中部以法国巴黎为主要突击方向。那时,希特勒原本并不想与英国硬碰硬,他本以为法国投降之后,英国人会接受他的和平计划,可是后来事与愿违。1940年1月10日,德军总参谋部一名携带着该计划的军官因座机迷航而在比利时境内迫降,该计划因此落入英、法之手。百密一疏

在世界各国都对希特勒率领的强大战争机器的下一步计划持观望态度的时候,一起事件的发生令他们大失所望。

1940年1月10日,德国军官、32岁的赫尔姆斯·瑞恩伯格少校和驾驶员穿着便服驾驶一架轻型飞机沿着比利时边界飞行。由于引擎故障,飞机紧急迫降在比利时境内。迫降时,飞机的机翼已经被树枝撕掉了。在附近边防哨所的比利时士兵闻讯后赶到事发地点进行营救。两个德国人均未受伤,他们被带到了附近的比利时军队总部,那时,他们要求和德国驻比利时使馆武官通电话。在等待比利时讯问人员到达时,瑞恩伯格少校佯装打盹儿,正当旁边的比利时士兵开始松懈时,瑞恩伯格突然跳起来,快步跑到烧得通红的炉火边,将藏在大衣口袋里的一沓纸快速地扔了进去。待两个比利时士兵回过神来时,已经来不及了。恰好,比利时地方长官艾米利欧·罗志上尉正推门入内,打算讯问两个德国人。看到这种情形,他飞快地将手伸进火炉里,将已经开始燃烧的纸卷拿出来扔在地上,迅速用脚踩在上面扑灭了火焰。他的手受到了严重烧伤。瑞恩伯格二话没说,冲上去便抢罗志的手枪,两人开始在地上扭打起来。闻讯冲进来的比利时士兵快速制服了这个狂妄的德国人。

瑞恩伯格叫嚣着:“我完了!我永远不能原谅我所做的!我不是要杀你,而是要杀死自己。”由于他的疏忽,泄露了德军作战的重大机密。比利时的情报机构将烧得焦黄的碎片进行了复原。顿时,一个完完全全的“黄色计划”展现在他们眼前。纸片上写着:“德军行动命令……西线的德军将在北海和摩泽尔河之间发动进攻……”德军几乎所有的有关进攻法国和低地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目标一一呈现。这是一个重大情报。

为了搞清楚这是否是德军情报机关的一个阴谋,比利时人在监听的情况下,特意让德国驻布鲁塞尔的武官温赫·威林格少将与瑞恩伯格单独进行谈话。通过电子窃听器,比利时情报人员听到瑞恩伯格在向威林格汇报说自己成功地将“黄色计划”烧掉后,威林格少将舒了一口气等话语。这些令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个“黄色计划”是真实的。

远在柏林的希特勒获悉西进情报泄露,陷入狂怒之中。他的密友陆军将军威海姆·凯特尔描述道:“元首几乎气疯了……大声咒骂手下人的鲁莽和愚蠢,这些人的行为几乎威胁到他的西进计划,使该计划差点儿夭折。”希特勒和他的上层高官们认为,“黄色计划”可能已经泄露给盟军,奇怪的是,据德国的情报机构汇报,英、法两国的部署没有任何变化,希特勒这才放下心来,继续执行该计划。按原计划进攻

1940年年初,一些关注战局的欧洲国家从不同渠道先后得到了希特勒将要在西线进攻的消息。在罗马,意大利王子的妻子玛丽·祖丝找到墨索里尼的女婿西亚诺伯爵(时任外交部部长),哭着告诉他,她获悉德军将要进攻她的祖国比利时。西亚诺伯爵是一位秘密的反纳粹者,他告诉她:“根据我们的最新消息,这种进攻是完全可能的,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通知比利时国王雷鲍德。”不过,比利时国王并不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消息最灵通的还是英国,功能先进的密码破译机构阿绰(Ultra)早就截获并破译了数百个德军的无线电信号,这些信号都表明“黄色计划”将在近期实施。此外,英国和法国的侦察机发现,在德国边界有德国步兵和装甲车在大规模集结。毫无疑问,他们都知道一场大的战事即将发生。

为了阻止“黄色计划”,德国国内一个名为“黑色管弦乐队”的秘密反纳粹组织开始了行动,该组织由德国高级军官和政府要员组成,这些爱国人士坚信希特勒引燃的战火会把德国引向彻底的毁灭之路。4月30日,德高望重的知名律师穆勒博士抵达罗马,作为“黑色管弦乐队”的负责人之一,他此行的主要使命是以教皇为牵线人联系英国驻梵蒂冈大使奥斯本,通知他德国将要在西线进攻的消息。消息很快传了出去,5月2日,布鲁塞尔也收到了比利时驻罗马大使发来的警报。接着,荷兰、法国等低地国家相继得到了“黄色计划”将要实施的消息。

这个时候,德军相继占领了北欧小国丹麦和挪威,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1940年5月7日,希特勒下令实施略作修改的“黄色计划”。早前由于情报泄露,在集团军参谋长曼施坦因的提议下,将原计划经比利时中部以法国巴黎为主要突击方向改为以阿登山区为主要突击方向,该建议令希特勒大加赞赏。他们派出250万德国军队集结在法国、荷兰以及比利时边界。

1940年5月10日凌晨3点,德军如潮水般涌向阿登山区的森林,向南部城市阿琛集结。

在希特勒的率领下,德国军队的胜利终于让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以失败告终!然而,盟军高级将领在事先得到情报的情况下,仍然如此迟钝地毫无防备,这确实是一个不解之谜。“二战”初期的奇怪战争

战争爆发伊始,希特勒麾下的战争机器一往直前,对他们而言,胜利来得是如此容易。英、法、德在政治利益上的尔虞我诈充分体现到了谈判桌和战场上。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二战”初期的所谓的奇怪战争。野心在纵容中膨胀

1939年3月,《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希特勒便亲手撕毁了它,德军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两国背信弃义地拒不履行保证捷克斯洛伐克新边界的国际义务。然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纵容和退让只能使德国更加嚣张。3月22日,德国对波兰提出,要求波兰将但泽走廊地带划归德国,同时命令德波边境军队进入一级战备,东普鲁士所有德军全部进入出击地域,15艘战舰在但泽湾附近游弋。

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接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希特勒早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德国如果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还能大大改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

1939年8月23日,德国方面暗地里与苏联签署了一份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协定,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希特勒暂时免去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后,他开始放开手脚对付波兰。9月1日凌晨4点45分,德军的轰炸机群像蝗虫一样朝波兰境内飞去,在几分钟内,波兰人尝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打击。1小时后,德军在地面和空中战斗力量的紧密配合下使波兰乃至全世界第一次领略到了“闪电战”的厉害。静坐战争

按说波德战争爆发之后,作为盟国的英、法两国应该履行诺言从战场上进行支援,可是,无论英国还是法国都仅仅是政治口头上对德宣战,在绥靖政策的方针下不敢多走半步。就在战争爆发当天上午,波兰政府将德国入侵波兰一事正式通知英国政府,请求其根据英、波间的条约向波兰提供援助。下午,十万火急的波兰向英、法再度提出,希望英法派飞机轰炸德国的空军基地和西部工业区,以便牵制德国空军,使其腹背受敌。但是,接连几天,波兰政府的种种援助请求尤其是武器、弹药等,均未得到满足。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法联军被迫在开战第三天即9月3日才正式对德宣战。总共有115个师的兵力集结在西线,而德军只不过25个师,在兵力、武器的数量上英法联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宣战后的英、法百万大军千呼万唤不出来,西线一片寂静,出现世界战争史上交战双方长达8个月之久的宣而不战、不战不和的战争奇观,人们称之为“奇怪的战争”。1939年9月3日至1940年5月9日期间,在西线的英法联军始终没有接到进攻命令,他们静坐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工事背后,毫无目的、茫然地消磨着漫长而又难熬的“战争”时光。为了消除部队的厌烦情绪以防止军心涣散,法国最高统帅部在前方军营建立了军人俱乐部,派遣慰问团慰问;他们甚至购买了一万多个足球送上前线,以消耗战士们过分充沛的精力和体力。Bf-109战斗机是“二战”中德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它采用了圆翼尖的设计,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在德军早期的一系列闪电战中出尽了风头。

毫无疑问,波兰成为英、法两国政治利益下的牺牲品。在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英、法“宣而不战”,他们很快便尝到了这场“奇怪的战争”的恶果。英法联军不仅丧失了最有利的战机,涣散了战斗士气,而且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很快,德军剑指法国,绥靖政策彻底宣告失败。西西里岛空降失败之谜

登陆西西里岛,美英盟军首次在“二战”中采用了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方式,可惜,此次空降并不像陆军登陆那么好运。艾森豪威尔将军在西西里岛空降战后给马歇尔将军的备忘录中甚至说:“我不相信空降师。”是什么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如此失望呢?剑指西西里岛

1943年5月,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保证同盟国在地中海的运输航线畅通,并迫使意大利投降,攻占西西里岛成为美英盟军打击德意法西斯的重头戏。轴心国对此早有防范,西西里岛历来是易守难攻的咽喉之地,作为意大利最重要的南方门户,德、意联军守护这条海防线长达四年之久。盟军打算登陆西西里岛时,它由意大利艾尔雷多·古佐尼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军(包括11个意大利师和2个德国师)严加防范,其中有6个师依托坚固阵地组织防御,另外7个师作为战役快速机动部队,随时在岛内发生战事的地点之间机动防御。继“肉馅行动”成功实施之后,希特勒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把德军主力调往撒丁岛和希腊,但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依然意识到盟军极有可能进攻西西里岛,将德军戈林装甲师和第15装甲步兵师派往西西里岛,增强了该岛的防御力量。因此,盟军如果从海上登陆,就意味着将与把守在西西里岛海防线上的德、意守军展开一场恶战。

执行此次登陆西西里岛计划的是由巴顿将军率领的美第7集团军和由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英第8集团军组成的盟军第15集团军群。为了尽快夺取胜利,两位盟军最高长官决定启用新型的空降师配合地面作战,在登陆行动发起之前,先动用美军第82空降师和英军空降兵第1师,对登陆地域进行突击,压制意大利军队的海滩防御工事,为海上登陆部队开辟登陆场,以保障英、美两大集团军主力顺利踏上西西里岛的土地。这是自“二战”以来,盟军首次采用大规模空降兵作战。

西西里岛空降计划制订之后,为了确保顺利完成任务,美第82空降师和英第1空降师做了战前演习准备。詹姆士·盖文上校指挥美第82空降师与美空军运输机第52联队在乌杰达附近首次进行了空降运输实战演习,这是美空降师自成立以来的首次演习,因而显得十分重要。6月20日前后,盟军把空降战役的时间确定在两栖登陆之前的晚上,计划在夜色的掩护下顺利着陆。按规定,美第82空降师分为两个梯队共3400人,由盖文上校指挥,由美第52运输机联队的1500架C-47运输机运送。英第1空降师在希克斯将军的指挥下分为两个梯队,搭乘137架滑翔机进入西西里岛。这不是演习

1943年7月9日晚,天气突然变得恶劣,空中覆盖着厚厚的云层,更糟的是这是一个大风天,风速达15米/秒。此时的气候条件十分不利于空降飞行,但箭已在弦上,空降计划照旧执行。20点45分,美第82空降师的第一梯队起飞,他们的任务是在杰拉以东地区伞降,切断公路,阻止敌军增援,然后协同登陆奥里弗机场,第二梯队负责增援第一梯队的作战。在大风天气下,要准确地驾机飞行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是在夜间。飞行员们艰难地驾驶飞机,尽量不使队形散乱,但由于领航员缺乏复杂气象及夜间飞行经验,许多飞机偏离了预定航线,向西西里岛的东岸飞去。此时,守护东岸的德、意军队发现了机群,即用高射炮开始对空进行密集射击。初次参战的飞行员们慌了手脚,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飞过海岸上空寻找空降场地标。虽说伞兵们早已做好了跳伞准备,可却因为找不到降落位置而迟迟不敢跳伞。折腾一个多小时后,共有8架飞机被击落,10架飞机被击伤,伞兵们无奈之下顾不上方位对与不对,慌慌张张地便跳了下去。10日凌晨,美第82空降师的2000余名伞兵七零八落地着陆了,许多伞兵包括盖文上校本人在落地后都不确定是否是落在了西西里岛上。显然,预定的任务是完不成了,他们只好一边各自为战,一边收拢失散的部下,至中午时,已收拢200余名伞兵,在兵力不足的情形下,他们仍击退了德军对美军登陆场的反扑。

11日,眼见美第82空降师的预定战斗任务未能完成,巴顿将军紧急命令鲁本·塔克上校指挥第二梯队出发,空降在法列罗机场附近以增援美第7集团军的登陆部队。由于任务紧急,以至于没来得及通知盟军在西西里海岸附近的海军。当天夜里10点40分,共有400余人的两个先头小分队很顺利地空降在指定地点,可是,当后续分队飞抵西西里岛上空时,地面和海面竟突然射出密集的炮火。载有1500名伞兵的运输机连连中弹,有好几架坠入海中。未被击中的飞机被迫散开,偏离了航线,机上伞兵们手忙脚乱地跳出了机舱。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炮火竟然是盟军的海军舰队和地面部队向自己人开的火。他们早前接到情报说,当天晚上将有一个德军伞兵团空降(实际上是13日晚),因此一见到低空飞行的飞机就慌忙开火。结果,有23架飞机被击落,37架飞机被严重击伤,约有97名伞兵随坠落的飞机一起葬身大海。恐怕他们至死也没想到是被自己人打下来的。究其原因还是情报有误以及首次空降准备不足等因素造成的。截至14日统计全师人数时,人们发现,原有5300余人的美军第82空降师,已减员至3000人左右了。西西里岛的失意

相比美国人的坏运气,英第1空降师的情形也不容乐观。7月9日傍晚18点42分,希克斯准将指挥英第1空降师2500余人,分乘由137架C-47运输机牵引的137架滑翔机朝西西里岛飞去。由于天气恶劣,牵引机为了不使敌军雷达发现而实行低空飞行,当临近西西里岛时也未升高高度,在远距离的情况下便匆匆解缆,当场造成69架滑翔机在大风的作用下一头栽到海里,损失600余人,其余的滑翔机散乱无序地降落在离目标较远的地区内,其中有的在着陆时被撞毁,只有2架滑翔机着陆在指定目标——彭德格朗大桥附近。一番恶战之后,在登陆部队的支援下,他们总算攻下了彭德格朗大桥。1943年,盟军在突尼斯苏塞港集结准备进攻意大利西西里岛。

7月12日,为了保障英第8集团军顺利通过卜利马索尔大桥,蒙哥马利决定使用由拉思伯里准将指挥的伞兵第二梯队去抢占卜利马索尔大桥。7月13日,英军伞兵第1空降师在19点左右分乘135架运输机和19架滑翔机编队向北飞往西西里岛。为了避免盟军护航舰队的误伤,机群在海上曾5次改变航线,但当他们飞抵西西里海域的东南角上空时,还是被盟军舰队误认为敌机,在各种高射火器一阵猛射之下,有11架飞机被当场击落,27架飞机因故障或迷航返航。幸存的飞机飞抵西西里岛上空时,又遭地面德军高射炮射击,运输机共3架被击落,35架被击伤。滑翔机被击毁4架,撞毁3架,1架因故障坠海。整个第二梯队大约只有20%的兵力降落在指定位置。当时,适逢由德军海尔曼上校指挥的空降师也在卜利马索尔大桥伞降,准备增加大桥的防御。当他们落地时,竟然看见黑暗的夜空中飞来了英国人的滑翔机,并且进入了与自己相同的空降地。双方伞兵立即展开战斗,一番恶战之下,直到16日,英军的主力部队到达此地后,才终于占领了该桥。

作为美英军队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夜间空降行动,此次西西里岛空降战役损失惨重。此次空降战后,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在给马歇尔将军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不相信空降师。”一时间空降作战的地位跌入低谷。实际上,这场战役的失败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空降计划准备不够充分、海陆空各兵种缺乏密切而熟练的配合、战场通信联络不畅等因素紧密相关。事实证明,在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中,空降战仍然有其巨大的战术作用。血战瓜达尔卡纳尔岛

荒凉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千百年来人迹罕至。1942年,这块寂静之地突然热闹起来。位于世界两端的不同人种在这里拼了个你死我活,以至于这场战役成为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岛屿争夺战。自负的日本人

自日本重挫美军珍珠港之后,美国人彻底从孤立主义情绪中惊醒过来,珍珠港上的每一丝硝烟、每一缕火苗都在刺激着这只北美秃鹰的战斗神经,他们重新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以崭新的勇气和力量投入到史无前例的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切斯特·尼米兹担任新的太平洋舰队司令,这位美国海军的天才级人物在此后长达4年的太平洋战争中,成为日本海军的骄傲山本五十六的死敌。在他的率领下,美军很快便在随后的珊瑚海战役、中途岛战役中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使日军从横行太平洋的自负中清醒过来,为了弥补舰载航空兵力和岸基航空兵力的不足,他们打算进攻新几内亚岛,占领所罗门群岛以及夺取澳大利亚北部海域的战略要地莫尔兹比港,以此来掩护主力行动的侧翼安全。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日军决定在所罗门群岛找一个大一点儿的地方建立机场,而这个地方最终定在了瓜达尔卡纳尔岛。1942年6月底,日军派遣总数为2700人的工兵部队和240人的海警部队开始在瓜岛修建机场,扩建军事设施。自负的日本人太轻敌了,如果美国人在此地发动进攻,区区3000人将如何抵挡?而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正打算在南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反攻基地,使之成为遏制日军南侵的战场,他们同样把眼光放在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很快,根据美军侦察机获得的情报,日军在瓜岛的机场建设速度很快,已经接近完工,日军此举一旦成功,那么美军在东南太平洋上空将受到严重威胁,日本飞机可以轻易地打击美英盟军来自澳大利亚的补给运输。南太平洋司令罗伯特·格姆利中将指挥部队尽快抢滩登陆瓜岛,以打乱日军战略部署。如此一来,两双眼睛同时聚焦在这个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一场血战不可避免。登陆瓜岛

8月7日清晨,瓜岛上的热带雨林释放出薄薄的轻雾,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亚历山大少将率领1.9万士兵在30余艘战舰的掩护下悄然登陆。8日,他们轻易地击溃了日军在瓜岛上的微弱抵抗,迅速占领了瓜岛以及邻近的图拉吉岛等岛屿。面对这个消息,日本战时大本营竟然不相信美军会在那里大做文章,他们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只不过是美军的小规模袭击,而非大规模的战略反攻,要夺回瓜岛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当时有情报显示,美军此举只是意在破坏瓜岛机场而非大规模反攻,日军指挥高官对此深信不疑。在获悉美军占领瓜岛之后,他们推测美军在瓜岛上最多不过派遣了2000人,一开始只向瓜岛增派了1000余人的兵力,这些人无疑是去送死。瓜岛之战中美军缴获的日本军旗。这是日本陆海军协同作战的第一次败北,从此盟军在南太平洋上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以1.9万人轻易夺取瓜岛,他们调侃为“小本经营做大生意”。反观日军,轻敌使他们在战术上采取了分散用兵、逐次加油的错误方针。不仅导致了后来的多次失利,还极大地增加了伤亡。8月13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命令第17集团军司令百武晴吉中将指挥瓜岛夺回战,在错误的判断下,他只派出一个团不到1000人的兵力作为先遣队登陆瓜岛。18日晚,先遣队队长一木清直率领1000名士兵登陆瓜岛,进入瓜岛深处,21日凌晨1点,一木与众士兵落入了美军精心安排的包围圈内,经过数小时激战,包括一木清直在内的先遣队全军覆没。日军争夺瓜岛初战失利。同一天,日军将领山本五十六接到情报,有9艘美军舰船将要运输物资到瓜岛,山本五十六认为只要会同百武晴吉中将一起歼灭岛上美军,就可以夺回瓜岛机场并诱出美国海军主力决一死战。可惜,他对瓜岛上的美军实力也进行了错误的判断,登陆瓜岛时只派出了5000人。8月24日,在部队登陆之前,山本五十六的舰队与美军第61特混舰队在东所罗门海域进行了一场海空大战。本来战争双方战果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可日本人偏偏自我感觉良好,向长官频频告捷,山本五十六在错误的情报下认为美军已经被打败,即命令运输登陆部队的船只在瓜岛靠岸并登陆。

美军第61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观察到,日军正在进行一次鲁莽的登陆行动,他决定将计就计,以退为攻,等日军登陆后再以岸基机和舰载机予以迎头痛击。果然,2000余人的日本先头部队刚刚上岸,就被美军火力炸得血肉横飞,伤亡惨重。此时,日军终于意识到美军在瓜岛绝不是什么战术袭击,也不仅仅是要破坏机场,而是要把瓜岛作为一个重要的反攻基地。8月31日,日军战时大本营下达命令,在瓜岛方向集中陆海军主力,协同作战迅速击溃瓜岛美军。这天晚上,日军第35旅旅长川口清健少将率领4200人在夜色下乘驱逐舰强行登上瓜岛,从此时起,双方开始了一场为期半年之久的瓜岛争夺战。真正的战略转折

及至此时,日本战时大本营仍未对美军在瓜岛上的军事实力有清楚的认识,足见在军事情报的准确性上与美军相比相差甚远。他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兵力,每一次增加都是失败,而美军在第一次登陆作战时就投入了约2万人的兵力,作战效果不仅显著而且伤亡也小。在瓜岛的美军指挥官名为范德格里夫特,具有丰富的丛林岛屿作战经验。在8月7日至31日这段时间内,他组织美军官兵在工事、兵力、作战物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还讽刺地利用起了日本人自己新修的机场,对日军运输兵力以及运输物资的船只进行了狂轰滥炸,有力地延缓了日军的登陆进程。从8月31日至9月15日,日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瓜岛的行动以失败告终。

眼见瓜岛战役屡战屡败,日军大本营终于认识到,美国人在瓜岛的力量不可小觑。在此情形下,争夺瓜岛显得愈发重要,日军不得不增派大量援军登陆瓜岛。在海军的炮火掩护下,至10月中旬,日军在瓜岛登陆作战的兵力已经达到2.2万人。他们向岛上的美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可均未占到什么便宜。此时,日军在瓜岛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匮乏,美国人控制了机场,使日军的物资不能及时到达,许多日本官兵饿着肚子在打仗。日军大本营指挥官明白,争夺瓜岛的时间拖得越久对日方越不利。11月初,战时大本营再一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除了继续增援部队之外,还以强大的海军炮火为掩护,在岛上发动了一场全面进攻。面对日军的威胁,美国也志在必得,总统罗斯福下令,将全部可调用的陆海空武器迅速调到瓜岛,以强大的火力支援岛上的美军作战。

随着一次次的失败,瓜岛战役持续到1943年1月4日,日本人终于认清了形势,战时大本营下达了从瓜岛撤退的命令,总共有1.3万名日军分三次从岛上陆续撤出。2月9日下午,美军完全占领了瓜岛,成为半年争夺战的最后胜利者。1942年8月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日军丢下的尸体。斯大林的错误决策

谁是生来就会打仗的呢?何况是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在失败和错误中,被锻炼的不仅仅是军队的作战能力,还有最为关键的领导者的战略决策。以静制动,还是以动制静

1941年12月5日,苏联军队在冬季进行反攻作战,他们向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发起了反攻,重创德军38个师,粉碎了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突击莫斯科的企图。就在苏联军队重挫德军的大好形势下,斯大林又收到了来自遥远的东方的好消息,即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发起了太平洋战争,这样日军对西伯利亚的威胁就暂时解除了。好事连连,斯大林召开了最高统帅部会议,以制订下一步作战计划。苏联最高级别的将领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有“斯大林救火员”之称的朱可夫大将、铁木辛格大将、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以及伏罗希洛夫大将等。会议上,将领们对形势做了一致的分析与判断,但在下一步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即在局势有利于我方的情况下,是采取攻势作战还是防御作战的问题。

西南方面军总司令铁木辛格大将认为,要避免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就要以攻势战略为主,打乱敌人可能对西南方向进攻的计划。他的建议立即得到了西北方面军总司令伏罗希洛夫的支持。然而,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却反对这一建议,他认为,德军虽然在前期受到挫折,但在兵力上仍然占有优势,再加上欧洲战场还未开辟第二战场,在此之前苏军仍应以积极防御作战为主,为了保存战斗实力,不应立即赋予大部分战略预备队具体任务。朱可夫大将也认同此观点,认为:“任何轻率的进攻,都是对形势过火的乐观。我们应该以静待变,以静制动。”会议上,两种观点僵持不下,最后,他们把目光对准了苏联最高决策者斯大林。战略失误——对攻

斯大林是个铁腕人物,他在军事上的理念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用攻击来牵制敌人的进攻,打乱敌军部署,以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是大好形势下的最佳打法。他看了一眼会场上的将军们,说:“同志们,我们如何能让敌人先下手为强呢……尽管积极防御仍然非常重要,但积极防御并不代表消极地等待。我们应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打乱敌人部署,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此言一出,无论众将服与不服,都将照之而行。最后,他们制订了在克里米亚、哈尔科夫等方向的作战计划,打算以积极的进攻粉碎德军的进攻。

斯大林的攻势战略方针,给形势好转的苏军抹上了一层凌厉的寒霜。本来,德国的冬季作战之所以失败,完全是由于苏联人会打防御战,他们把自己掩藏在战壕、工事、弹坑等掩体之下,出其不意地给不熟悉地形的德国人以沉重打击,这是在这一阶段最适合苏军的打法。可现在,士兵们却要跳出掩体,与敌人明明白白地硬碰硬,毫无疑问,这是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而正中希特勒的下怀。

1942年春天,斯大林决定把克里米亚半岛作为进攻重点,而这里也正是希特勒进攻的重点。德军此次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人物是赫赫有名的曼施坦因。精明的曼施坦因观察到,苏军将三分之二的兵力集中在半岛北部,而其南部的兵力却薄弱到只有6个师。如果以3个师的兵力出其不意地攻击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然后向北部苏军后方和侧翼会合,会同北部正面攻击部队形成合围之势,苏军必败。于是,他制订了一个代号为“鸨”的作战计划,果然,苏军上当了。最后,斯大林的对攻战失败!1942年11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鬼飞行员”飞往桂林

二战”期间,曾经发生过许多千奇百怪的事件。这些奇怪的事件给“二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或许它们并不是什么不解之谜,但也够令人匪夷所思了。“玉米”的任务

1942年春天,日本的铁骑横行于南太平洋,海、陆、空都被太阳旗的恐怖所笼罩。此时的菲律宾已经沦陷,残酷的热带雨林、饥饿、毒虫肆虐着,大批被日本人俘获的美、菲联军正行进在前往战俘营的路上。与他们相比,来自南加州的施恩和剩下的11名技师还算幸运地待在棉兰老岛上。棉兰老岛此时仍未被日本人占领,可是,岛上的美军物资奇缺。飞机若是没有油就是一堆废铁。绰号“玉米”(他的老家南加州人有喝玉米浆的习惯)的飞行员施恩在几天前接到一个任务,去轰炸台湾岛上的日军机场。施恩和技师把几架旧飞机拆解下来,用没有坏的零件重新组装成一架性能较好的飞机,装上所有的弹药,再把每架旧飞机上剩下的油集中在一架上,使它能飞到足够远的地方。如果油料使用情况好,还可能飞到美军在中国的桂林机场做修整。在驾驶它之前,施恩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心理准备,说“它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

实际上,这是一次大胆而又危险的行动,因为一架飞机是不可能抵挡日军在台湾岛上的蚊式机群的,即便是打了就跑也要冒着生命危险。从棉兰老岛起飞后5小时,施恩来到了台湾岛上空,日军机场上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整整齐齐地排在那里,毫无防备。施恩迅速开始聚焦,对准敌机就是一阵猛射。很快,底下乱作一团,飞机起火了,指挥所也被炸掉了,一阵混乱之后,清醒过来的高射炮开始疯狂还击,一枚榴散炮打中了施恩的P-40飞机。几分钟之后,那些未被炸掉的敌机像一群被惹恼的蚊子,一窝蜂地围了上来,他们开始疯狂地向这架P-40飞机扫射。

施恩技术高超,此时的他和飞机均受到重创,他仍奋力驾驶飞机盘旋着冲上了云层,借助云层的掩护很快甩掉了日本人。他一边喘息着一边朝中国的桂林方向驶去,那里有美军的机场。桂林机场的发现

1942年4月的一天,这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空中下着雨,驻守在中国南部桂林机场的美军空军任务队已经有一周的时间没有升空了。机场上停着8架美式P-40飞机——被外界称为飞虎队的飞机。几天没有敌人来袭,士兵们反而变得有些焦急,他们渴望新的战斗任务。傍晚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往常的平静。一位负责联络的中国官员告诉他们,据远处观测站的汇报,有一架身份不明的飞机正向桂林机场驶来,它的飞行高度很低,怀疑是日本人的轰炸机。美国人闻讯感到蹊跷。

指挥官约翰·汉普什命令6架飞机停在机场待命,他自己和另一名士兵作为侦察机先行去看个究竟。就在离桂林机场16千米的地方,汉普什和他的侦察兵同时发现了它。当时他们距离尚远,还看不清楚对方,这架不知名的飞机飞行高度仅60余米。汉普什的两架飞机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当无名飞机越飞越近时,他们向它开了火。可是,汉普什突然看到,这架飞机上竟然印有美国徽章,那是一架与他们的飞机同型号的P-40型飞机。他们立即停止了射击,并试图与该飞机接近。

接近后,他们吃惊地发现,这架飞机几乎已经被打成了筛子,浑身布满了弹孔,机上的驾驶员显然是个美国人,但从机舱望去,在挡风玻璃后是一张血肉模糊的脸,他显然受了重伤。汉普什试图与他交谈,却没有得到回应。奇怪的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飞机还是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飞行,可能是他用膝盖夹住了操纵杆。两架飞机发现它之后,一左一右地护送他往桂林方向飞去,但没过几分钟,飞机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这架无名飞机和机上的驾驶员光荣牺牲了。“玉米”施恩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完成了他的任务,使这次飞行成为一个奇迹。纳粹高官偷运珠宝

二战”时期,德国的铁骑踏遍了整个欧洲,他们在侵略别国的同时,也像强盗一般洗劫了那个国家的财产,当然也包括私人财产。这些巨额财富,以一种隐匿的方式被藏了起来,至今仍有尚未找到和尚未查出的大量财宝埋在地下。复兴计划

在“二战”中,德军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德国国家银行把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黄金归入自己的黄金储备。这不仅仅是纳粹侵略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希特勒将战争持续进行下去的重要资源。一批中立国家为了某种利益而给纳粹大开方便之门,比如瑞士、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等。通过瑞士银行的中转,纳粹黄金堂而皇之地流入了其他国家。纳粹黄金先被兑换成瑞士法郎,他们再用这些“洗”过的钱从中立国家购买战争原料。现在,人们仅仅知道,纳粹宝藏大致存于梵蒂冈、瑞士以及南美的银行。除此之外,纳粹财宝有些在战争期间被藏匿,还有些被逃脱制裁的纳粹高官据为己有,最后被战胜国占有一部分,如英国和美国。因而,纳粹的黄金赔偿问题至今仍引发许多争议。

2007年春天,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了180份“二战”时期的绝密文件。文件显示,在1943年,英国军情五处逮捕了一个名叫埃内斯托·霍普的阿根廷人。此人虽为阿根廷人却是在德国出生,后来成为德国情报部门的秘密特工。逮捕他时,他正在西班牙一带四处活动。英国军情五处从他的居住处找到了无线电台、密码本、伪造的证件以及行动计划等。在长达数周的审讯后,霍普最终向军情五处交代了真相。原来,早在“二战”结束前两年,德国纳粹高官就已经制订了详细的“复兴计划”。所谓“复兴”,就是准备将掠夺来的金银珠宝和名贵字画等向包括阿根廷在内的一些中立国家转移,以便德国战败后能够尽早恢复元气。

与此同时,盟国也在尽力寻回这些财富,然而直到1945年4月初他们才意识到这项任务的规模之大。阿根廷的大量黄金

作为中立国的美洲国家阿根廷,无疑在“二战”中为德国纳粹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相当的便利。英国的解密文件显示,“二战”期间,在阿根廷的许多德国公司将其利润交给当地的纳粹间谍组织充当活动经费。小规模的走私活动(如德国急需的工业用金刚石和白金等),在源源不断地从阿根廷流往德国。不仅如此,在战争末期,许多纳粹高官逃向中立国家,阿根廷正是其中之一。1944年1月,在美国的压力下,阿根廷被迫做出让步,同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此后阿根廷继续保持中立态度。

已经被确认的纳粹运送到阿根廷的最大一笔财富,是纳粹高官马丁·鲍曼在1943年至1944年期间,由西班牙转运至阿根廷的大批掠夺财富。这些巨额财富后来被贝隆家族侵吞了不少。

另外,在战后还有一则纳粹和阿根廷关于运送财宝的传闻。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一支德国潜艇队携带大量纳粹财富、甚至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要员前往阿根廷避难。1998年,俄《真理报》称,约20艘德国潜艇在1945年5月1日至6日间从挪威的卑尔根港起航,在佛得角群岛附近与另外一支德国潜艇队会合。他们在那里获悉德国投降的消息,一些潜艇随后被艇员凿沉,还有一些向盟国投降,但其中至少有6艘潜艇继续向阿根廷航行。这6艘潜艇内的大量财富是否流向了阿根廷已成未解之谜。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总统府地下室当年的藏宝箱。解密希特勒

有人说,希特勒是地狱来的使者,也有人说,他是天才的军事家、演讲家。作为“二战”的头号战犯,他早已被永远地载入世界历史,背上了千古骂名。无数英雄在这个战争狂人的叫嚣声中倒下,却不知他可曾想到自己的下场。双重性格之谜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二战”之时才为世界所熟悉。与众不同的是,这个杀人狂魔在童年与青年时期始终对自己充满了幻想与期待,即便是在最落魄的时候。

1889年4月20日18点30分,希特勒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是一个私生子,母亲就是阿洛伊斯的外甥女克拉拉,从血缘关系上讲他们属于近亲结婚。很难想象,没有比他更不相称的人来继承俾斯麦、霍亨左伦家族皇帝和兴登堡总统的地位了。或许正是这种不一般的出身造就了希特勒独特的气质和性格。阿洛伊斯性情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使希特勒后来也养成一种残酷暴烈的性格。阿洛伊斯希望阿道夫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公务员,可是,少年阿道夫却想成为艺术家,只要一想到将来坐在办公室写文件的日子,他就会难受得头疼。同样,他也轻视体力劳动,在最初的青年时期他靠溺爱他的母亲供养着。从16岁起,希特勒就成为热衷于政治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幻想着制订一番宏伟的计划,并爆发出一种压抑不住的演讲欲来。母亲去世之后,希特勒才开始正视谋生的问题。他野心勃勃却又一无所长,在维也纳过了一段流浪汉的生活。之后,他靠卖画养活自己,但这位热爱政治的画家很快就把他的单身公寓变成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在这里,他进行了自己最初的政治演讲,聚在这里的人有上流人士,也有市民阶层的失意者。人们喜欢听他的演讲,因为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与煽动性。就这样,直到“一战”爆发,他才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平步青云,逐步登上德国的政治舞台。

复杂的身世和经历令希特勒有着怪异的性情,在他的身上明显地体现出两种性格特征。他的最后一任女秘书特劳德·琼格说:“希特勒私底下为人非常友善……他在通过对讲机发布命令时,声调比较平和,但当他发表演讲时声调却变得刺耳,姿势也变得夸张,用一些私下从未用过的可怕字眼来攻击犹太人,演讲完毕之后他又变得很安静,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据1994年12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披露,他们在 1944年2月完成过一篇有关希特勒的心理特征的分析报告,报告中揭示了希特勒变态而复杂的性格。在感情生活上,希特勒步父亲的后尘,爱上了自己的外甥女吉丽·拉波尔,吉丽死后,这段刻骨铭心的畸形感情令他后来再也不亲近任何女性,直到临死之前才宣布与情妇爱娃结婚。

希特勒对自己饲养的动物关怀备至,充满女性般的仁爱。一只孔雀死了他会伤心得掉泪,甚至一只昆虫死了,他也会摇头叹息。显然,这是一种女性化的心理特征。然而,他在下令把几十万犹太人送进毒气室时,却没有犹豫超过3秒钟。这位令数百万犹太人在数年内挫骨扬灰的种族灭绝者,自己却有轻微的晕血症,只要一见到人血,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将其美化为“这是元首对生灵的仁慈”。 为了缓解精神压力,在夜深人静之际,希特勒要司机驾车以时速超过100千米的速度飞驰,可另一方面,缺乏安全感的他又严格规定,他所乘的汽车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7千米。

他的行为表现看似矛盾,实质上与他变态的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至今仍有性格分析学家在研究希特勒的双重性格之谜。血洗冲锋队之谜

1934年6月30日凌晨,曾为混世魔王希特勒上台执政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在一串机关枪的猛烈扫射之后随即在世间“蒸发”了。为什么希特勒要对自己人痛下杀手?他在怎样的矛盾中进行了一次纳粹党内的大清扫行动?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这个谜。

1919年10月,德国巴伐利亚自由军团副官恩斯特·罗姆在德国劳动党的一个集会演讲上认识了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希特勒。在目眩神离之余,罗姆认定此人前途无量,具有领导极端民族主义运动的潜质。从此,他成为辅佐希特勒登上政治舞台的左右手。后来,希特勒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罗姆的影响力,他光靠言语的劝说是无法让这些“忠诚的同志们”心甘情愿加入纳粹党的。1921年8月,希特勒开始组建纳粹党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罗姆趁魏玛政府取缔自由军团之机,为冲锋队招募大批前自由军团官兵,他自己则出任首任参谋长之职。冲锋队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破坏革命运动、冲击其他党派群众集会以及街头殴斗等活动,由于队中成员一律穿褐色衬衫而被人们称为“褐衫党”。从此,“褐衫党”与其臭名昭著的冲锋队一起载入了史册。1923年11月,希特勒和罗姆率600冲锋队员制造了企图以武装发动政变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事件。暴力政变失败后,吸取教训的希特勒重新确立了“合法夺权”的方针,认为冲锋队必须接受纳粹党组织的绝对领导,而罗姆则打算组建更加激进的“前线联盟”,继续准备武装斗争,要求纳粹党承认“军人主导政客”的组织原则。两个人第一次在主张上出现了分歧,罗姆一度出走玻利维亚。1925年4月,希特勒成立了宣誓只效忠于他的铁杆护卫——党卫军,当时隶属于冲锋队,规模较小,因穿黑色制服又称为“黑衫队”。希姆莱——血洗冲锋队的关键人物海因里希·希姆莱是德国秘密警察组织和党卫队的头目。这个戴着金边眼镜、体型瘦弱的男人,直接指挥和策划了德国对占领区人民的镇压和对犹太人的种族大灭绝。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给希特勒创造了登上政治宝座的机会。在几年的时间内,希特勒率领的纳粹党迅速发展成为第一大党。至1933年1月30日,走投无路的兴登堡授予希特勒执政大权,在这一年之中,冲锋队迅速成长为一支拥有300万之众,超过德国国防军十几倍的队伍。1933年年底,纳粹激进派头目罗姆正式向希特勒提出担任国防部长的要求,以实施改革国防军的方案,但希特勒认为根基尚浅,他期望的是至少在最近两三年内,两军能和平共处。1934年年初,希特勒曾向军方提出将冲锋队划归国防军管辖,可是军方拒绝了希特勒的提议,理由是冲锋队的习气和国防军的传统格格不入。这年2月,罗姆向内阁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再次要求在冲锋队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新的德国军队,成立武装部总管全国的正规军和民兵武装。这份备忘录引起国防军的强烈不满。4月初,国防军邀请希特勒视察战列舰“德意志”号,整个国防军统帅部都登舰随行。国防部长布隆堡代表军方正式向希特勒提出请求,罢免罗姆和冲锋队所有高级头目。作为回报,布隆堡承诺事成之后国防军全体官兵将对希特勒宣誓效忠。军方此举颇有兵谏的架势。为了获得大贵族、财团以及军方的支持,希特勒暗暗下了排除异己的决心。

不但军方对罗姆强烈不满,就连纳粹内部发展起来的党卫队队长希姆莱也想拔掉罗姆这颗眼中钉。他们四处搜集罗姆的关于“二次革命”的激进言论以及建立新军队的请求失败后主动寻求社会主义派别的党外支持,与反纳粹前总理积极接洽的证据。没过多久,希特勒的案头便堆满了罗姆打算政变的材料。1934年6月,盖世太保向希特勒提供了一份最新材料,罗姆将在6月底发动一次政变,尽管希特勒明白里面的水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9日,戈林和希姆莱在柏林主持清洗行动,抓捕冲锋队头目。30日早晨,希特勒在戈培尔的陪同下,亲自率人逮捕了正在熟睡中的罗姆等人。至晚上,有200多名冲锋队头目被关押在慕尼黑监狱。在柏林,也有大批冲锋队队员被执行枪决。6月30日和7月1日两天内,总共有超过400人左右的冲锋队成员被杀,其他被捕的人被送进达豪集中营。

此次大规模排除异己的行动被希特勒称为“长刀之夜”,虽说这一事件为他将来的极权统治铺平了道路。然而,希特勒本人是在犹豫了4个月之后才痛下决心的,历史学家至今仍在寻求这个谜的答案。此后希特勒一直未能将德国国防军置于他的绝对掌控之下,而国防军一些实力派人物对希特勒也一直存有抵触情绪,这些人后来发展成为“密谋集团”,在1944年夏天策划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希特勒之死

1945年5月4日,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一位侦察员在帝国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发现了两具被烧焦的尸体。为了确定这是否就是希特勒与他的新婚妻子爱娃的尸体,苏联军官将男尸的颅骨拿给希特勒的牙医鉴定,牙医从中认出了自己给希特勒做的几颗假牙,从此,希特勒死于自杀就记入了历史之中。

4月30日,希特勒夫妇同下属告别,随后走进了地堡。此后在生还的证人中,只有近侍林格一人见过死后的希特勒。其余人只见过裹在毯子里的尸体从希特勒办公室抬出,毯子里究竟是谁,他们并不知道。如果希特勒要逃,在那天午夜逃出帝国总理府防空洞的人多达4万人,希特勒很容易夹在人群中混出去。战争刚结束的头几周,德国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希特勒很容易就能消失在人流中。7月10日,一艘德国潜艇出现在阿根廷,8月中旬,第二艘德国潜艇又在阿根廷出现,更增添了斯大林说法的可信度。阿根廷有很多德国移民,阿根廷总统贝隆公开称赞纳粹政策,许多纳粹高官都在战后逃往阿根廷定居。

还有人认为,希特勒死于他杀。希特勒执政后,疯狂发动对外战争,对内则实行法西斯独裁,猜忌同僚,滥杀无辜,积怨甚深。在他当政期间,曾发生数起谋杀事件,但都没有成功。在战争后期,一些军官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同英美媾和,可能趁苏军逼近之机杀死了希特勒。

对于希特勒之死,人们争议颇多,甚至有人提出死亡的根本不是希特勒而是他的替身。这更给希特勒之死蒙上了一层迷雾。据一份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报告显示,希特勒拥有至少14个替身,但在“二战”结束后,就没人知道这些替身的下落了,很可能在帝国总理府花园中发现的焦尸就是替身之一。

当年,苏军找到疑似希特勒的尸骸后,斯大林没有下令将希特勒的骨骸彻底毁掉,而是装入弹药箱内,埋在苏军的军事基地里。由于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秘密,因此,随着苏军转换基地,希特勒的尸骸一次次被挖出来,转换地点后再埋下,他们带着希特勒的尸骸一起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