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功离不开挫折教育:给孩子的50堂抗压自信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8 05:24:06

点击下载

作者:唐学芬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的成功离不开挫折教育:给孩子的50堂抗压自信课

孩子的成功离不开挫折教育:给孩子的50堂抗压自信课试读:

编辑序

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什么样的孩子不会忧伤?不需要面对问题、从未经受挫折、凡事都称心如意的孩子不会忧伤。

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会孩子学会经受挫折。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孩子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战胜挫折。能战胜挫折、能吃苦的人,可以忍受所有的不幸,世界上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不要心疼孩子所吃的苦。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只是为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一点本钱。况且,孩子吃点苦、受点挫又算什么呢?凡是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哪个没有吃过苦、受过挫呢?

其实,做父母的都明白,孩子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苦是一定要吃的,罪是一定要受的。与其面临苦难时措手不及、一蹶不振,与其在打击面前颓废哀伤、泪流满面,与其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处处碰壁,不如早点让孩子把这些苦都吃一遍,把不能避免的挫折都经历一遍。

早一点让孩子体会这些,可能所引发的一系列正面而积极的连锁反应,远超孩子的预期。

毕竟,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社会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去娇宠他、宽容他,毫不计较地接纳他。父母不舍得让他吃苦,可社会舍得,生活舍得。

既然迟早都要吃苦,迟早都要独自面对生活的磨难,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教他如何坚强,如何自立,如何忍耐,如何有韧劲呢?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父母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吃苦要趁早。早一点让孩子理解苦难的意义,懂得在苦难中成长,远比给他留下的那些存款、房产和汽车来得更有价值。

当然,强调让孩子经受挫折,让孩子早吃苦,并不是说孩子吃的苦越多越好,也不是说孩子吃过苦,将来就一定会成功,而是提醒父母们不要刻意去避免孩子受苦。在该吃苦的时候没有让孩子吃苦,最后伤害的还是孩子自己。

台湾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吃苦当吃补。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就会有出息,但对于孩子来说,人生需要经历很多事情,学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如果父母怕孩子遭遇挫折,帮孩子把学习以外的事情都做了,就等于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自立的机会。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孩子总要长大,学着独自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如果不具备机智灵活的头脑和坚强乐观的性格,一次小挫折就可能把他击倒,从此与忧伤为伴、与痛苦为邻,那时,父母可能就要悔之晚矣!

不如从现在就开始,让孩子学着来独自解决问题,试着让孩子去勇敢面对挫折,这才是还原给孩子的真正的成长之路,也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的过程。

我们并不提倡故意制造挫折来打击孩子,也不是让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袖手旁观,而是通过罗列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5 0种主要问题,以真实事例来探讨最佳的应对方案,供家长们参考。这些问题既有家庭中会发生的,比如:父母不合怎么办、如何面对亲人去世的打击等;也有学校里会发生的,比如:讨厌老师怎么办、如何面对同学间贫富差距的问题等;更有面对纷乱社会时的自我保护方案,比如网恋问题、遭遇坏人时自救的方法等。

不回避生活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成长环境,并用成人的智慧和父母的爱心陪伴孩子度过一关又一关,让他们小小的心灵遇到忧伤而不伤感、遭遇挫折而不畏惧,直至生活可以得心应手,心灵更加宽广健康。

自序

在忧伤背后,遇见最美的意外

在一次亲子活动中,听到一位妈妈这么说:“我的孩子依赖心太强了,一点都不独立,完全受不得半点委屈,想要什么就一定要给,一不顺心就又哭又叫。有时也想过要给他吃点苦头,可又觉得毕竟只是个孩子,狠不下心来;想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又怕影响他的心理成长……”看起来这位妈妈很是苦恼。其实,可能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而我认为是他们并不理解真正的“爱”和“挫折”。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爱”孩子,每个做父母的辛苦打拼、竭尽全力,就是为了给孩子铺就一条“阳光大道”。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危害,而一些家长却认为批评、罚站、谩骂甚至动手打,让孩子服软就是挫折教育。

我的高中同学安妮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她的宝贝儿子伊恩,我曾经在她家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吃午餐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在餐桌旁坐好了,伊恩好像对吃饭无动于衷,依旧专心致志地玩他的游戏机。“该吃饭了,怎么还在玩儿?我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白萝卜炖排骨。”“我不想吃炖排骨,想吃可乐鸡翅。”“先吃午饭,下次再给你做。”“不要,我就要吃鸡翅。”“你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今天有客人在,哪有孩子像你这样的!”“我就不喜欢吃排骨!”“把你送到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去,就知道排骨有多好吃。那里的孩子什么都没得吃,很多孩子都饿死了。”“我才不去,要去你去!”“你还顶嘴,真是越来越不像话!快吃,再不吃我就揍你!”

孩子“哇”的一声大哭大闹起来……

显然这顿饭我也没有兴趣再吃下去,只能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劝慰同学。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但像安妮认为的那样 :孩子挑食,只要饿他一顿甚至揍一顿就能乖乖吃饭是行不通的,因为问题不会那么简单。现在的孩子特别能揣摩家长的心理,只要自己这顿不吃,下顿肯定得想办法让自己吃。别说鸡翅了,鱼翅都得想办法弄来。所以,这种“想当然”不但很难生效,往往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呢?挫折教育就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顺其自然地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顺利与挫折、痛苦与快乐。父母的作用既不是为孩子铺就一条坦途,也不是一味地制造坎坷,而是给孩子自然生长的环境,陪伴他走过人生道路。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成长是一个人蜕去幼稚浅薄的蛹衣,生出美丽蝶翼的过程。蜕变是痛苦的,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实,也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因此,要让孩子认识挫折,感受到挫折的客观存在。但不可以打击孩子,挫伤孩子积极性;让孩子懂得挫折的附加值和意义比挫折本身更重要;孩子受挫后,父母不要用指责甚至谩骂的态度在孩子“伤口”上再撒把盐,应帮助孩子用理解的态度面对挫折并解决问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会克服挫折才是每个父母教会孩子的必修课。第一章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所吃的苦——挫折教育能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第1堂课现在吃苦,日后是福——人生教育要从“挫折课”开始

有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般拥有幸福童年的人常常会拥有不幸的成年。”这句话看上去貌似莫名其妙,其实却不无道理。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人际关系也相当复杂。不管你多么“爱子情深”,他总有一天会走上社会,面对这五花八门的世界。从小娇惯的孩子更不能适应这个社会,他们往往在面对一点点小挫折时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不会乐观面对困难与挫折,更不会直面自己的错误。

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或设想一些适当的挫折考验,从中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种种生活态度与面对挫折时的态度。之后进行分析,再与孩子一起寻找对策,在默默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不会让孩子有太多压力,从而训练孩子坚强乐观的性格。

而挫折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要想让你的孩子不抗拒,那么你的课程就要生动活泼一些,让你的孩子得到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你的爱和赞美。

杨静慧是个性格文静而又带着点孤僻的小女孩,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漂亮的衣服、鞋子和洋娃娃等美丽的东西。

杨静慧生日那天,妈妈送了她一双红色的小皮鞋,小皮鞋上还有一朵小巧的蝴蝶结。她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二天就穿着去上学了。当天晚上,放学时间过去了很久,可迟迟没看到杨静慧回家,妈妈急得团团转。刚想到学校去找,就看到她哭着进门了。杨妈妈一看,发现她是光着脚丫进门的,大吃一惊。杨静慧一下就扑到妈妈怀里大哭道:“妈,我的鞋让人偷走了。”“你告诉老师了吗?”“告诉了,老师找了一下午都找不到。”原来,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杨静慧把小红皮鞋脱了放在操场边上去玩了,下课的时候就发现皮鞋不见了。妈妈安慰了她一个晚上,她才乖乖地上床休息了。

可第二天晚上,杨静慧还是迟迟没有回家。妈妈急了,跑到学校找她,只看到杨静慧一个人在校园里走着。那天很冷,她一个人摇摇晃晃地走在操场上,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时不时在草地或是垃圾筒里翻找着,瘦弱的背影让人心酸。杨妈妈跑了过去,把孩子搂到了怀里。杨静慧抬起头,眼里充满着疑惑和愤恨。她低声道:“老师今天没再帮我找鞋子,也不再管我丢掉的东西。别人偷了我的鞋,我也要去偷别人的鞋!”看着杨静慧伤心的样子,妈妈只能低声安慰她。

一开始,杨妈妈以为她只是在说气话。谁想到,接下来的几天,杨静慧依旧沉默寡言,连最爱看的明星音乐会也不看了,眼睛里总是透出丝丝的敌意和不满。这时候,杨妈妈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不仅仅是丢了一双皮鞋那么简单,更多的也许是一个没有承受能力的孩子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喜爱的东西突然不见了,莫名其妙地就遭受了一些损失,或是自己原本所信任的某个人或是某件事与自己的理想状态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的时候,这样会产生一种类似于“仇恨”“疑惑”的心理,开始去否定周围的老师或同学,甚至会想到用行动去“报复”。

这种想法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当孩子丢失了一些“美好”的东西时,不应该把美好的品德也丢失。

杨静慧后来在和妈妈的交谈中也渐渐释放了自己的心情,因为她认识到了几点:首先,是因为自己没好好看管自己的鞋子,所以导致了鞋子的丢失。其次,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给予自己帮助与安慰。再者,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急着抱怨,而是先从自身找原因。

经过这件事,杨静慧变得成熟了。她得到了两项珍贵的收获:一是勇于面对挫折,二是建立了凡事先从自身做起的意识。心灵透视镜:杨静慧这种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甚至想要对社会进行一些报复行为的心理,在青少年中有很多。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刚好处于叛逆期,当他们觉得有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时,就会将情绪表现得很明显。因此当青少年们产生这样的心理的时候,家长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情绪上得到缓解后,才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第2堂课要吃有甜头的苦——挫折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

志明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虽然常常与班上的同学玩不到一起,但是学习成绩却一直不错,每次班级排名都能在前三名。

志明的父母对他的期望也很大,每年寒暑假都会给他报好几个补习班,并总是这样对志明说:“让你多吃点苦也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不要总想着出去玩,学生的本职就是要好好学习。”可志明的父母却忽略了志明望着窗外小伙伴们玩耍时,眼睛里充满的那些羡慕和失落。

今年期中考试结束,志明考了第二名。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认为爸爸妈妈一定会因为自己取得了好成绩而高兴,说不定还能得到他们的表扬呢。可是,当爸爸看到志明的成绩单后,却皱了皱眉头问道:“为什么没拿到第一名呢?”志明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

晚上,志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本来快乐的心在这一刻变得很灰暗。他想不明白,自己每天认认真真做功课,为什么就是得不到父母的一句赞扬呢?是不是父母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而不爱自己了呢?

从这以后,志明变得更加沉默了,总是一个人闷头坐在那里埋头苦读,连老师都认为志明太用功了,就劝他出去和同学玩一会儿,他却不肯听。

转眼,期末考试到了。

考试的前几天,志明睡不安稳、食不下咽。他希望这次能拿到第一名,好让自己的父母满意。

谁知,种种顾虑和担忧,终于让志明在考试的当天晕倒在考场上。志明的父母匆匆赶到医院,望着儿子痛哭失声。医生对他们说,志明就是因为压力太大,又得不到很好的舒缓才晕倒的。

志明出院回到家后,无意间听到了父母的一段谈话:“我们只是想着让孩子吃点苦,努力读书,把玩的时间多用在学习上,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可是现在却因为压力过大晕倒了,唉……”“这孩子不能理解我们的苦心啊……”听到这里,志明哭着走到父母跟前说:“爸、妈,我一直都在好好学习,每天晚上都是看书看到很晚才睡觉。别的同学都有寒暑假,可我每次放假都得去补习。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可是我每次考完试却得不到你们的表扬,我觉得你们一点都不爱我。”志明的父母听到儿子这么说,顿时惊呆了,他们怎么都想不到,志明竟然以为他失去了父母的爱。

当晚,志明的父母与他谈到很晚,大家把心里的想法都摆出来交流。

最终,三个人的心都豁然开朗起来。

志明的父母也意识到:和孩子及时沟通是多么重要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与志明的父母一样,认为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吃点苦,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考验孩子的承受力,争先恐后地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或是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但在孩子经历了挫折后,却没有及时帮助孩子分析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而当孩子取得成功后,又怕表扬和鼓励会让孩子骄傲,所以冷漠地对待孩子的成功。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只会产生“我是不是不行”的心理。“吃苦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有很多挫折本来是不应该有的,有时孩子会被家长“制造的挫折”彻底打垮。孩子因为接受能力、年龄等所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认为自己很失败,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挫折感就越强,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受不了而发生性格扭曲。

这样人为制造的挫折不会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伤害孩子。

当孩子遭受挫折后,作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受挫时的恢复能力。

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才会让孩子在任何挫折面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心灵透视镜: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忘记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不能说吃苦好就让孩子经历一些莫名其妙、没头没脑的苦,也不能因为我们觉得吃苦好,就单纯地把吃苦当作目的。让孩子在吃苦中经历一些坎坷磨难,让孩子在吃苦中明白坚持的魅力,让孩子在吃苦中体味人世的艰辛,让孩子在吃苦中拥有敢于拼搏的勇气,让孩子在吃苦中把人生演绎的多姿多彩,这才是真正的吃苦。吃苦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吃苦中学会成长,而不是以成长为代价让孩子吃苦。希望通过上面这个事例能让家长们明白:挫折不是人为制造的吃苦,也不是简单的责骂和施压。有的时候压力比溺爱更可怕。第3堂课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失败的经验是人生的营养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给挫折承受力的定义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能力。

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断体验到的两件事是:成功和失败。而所有的成功者都须经历孤独、屈辱和失败,这就是所谓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每个人的成长都难免碰到或大或小的障碍、伤害、痛苦,以及困窘难堪的场面,因而感到挫折、冲突和焦虑。而挫折的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反应的直接原因。所以,当孩子面对挫折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做好正面的引导工作,带领孩子走出错误的情绪。

孩子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心理:一、在孩子满怀信心地去做某件事情后,结果却是失败的,就会立刻产生一些想法,如“我是不是很失败呢?”“这样做一定会给我带来很不好的后果吧?”大致地说,就是对挫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的认识。二、某天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发现自己远不如同学们玩得好,觉得自己反应太慢了,或是领悟得太慢了,于是干脆就放弃了玩那个游戏。三、和同组的同学一起做某个实验,当这个实验失败后,不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责怪其他同学,这不仅对挽回错误没用,还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怀抱着很多很多的梦想和希望。孩子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追求而将其变成现实。当这些梦想和努力经历过几次失败后,就会产生挫折感,甚至失去了安全感。

其实人们的勇敢多取决于他的安全感,安全感越充分,人们就越乐于去挑战自我。对青少年而言,最值得信赖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了,父母就是形成他们安全感的重要基石。

晓梅是班里的运动健将,每年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她都能代表班级拿到短跑和跳远的冠军;再加上晓梅生性开朗、乐于助人的个性,使她在同学中很有人缘。

转眼,今年的运动会开幕了,晓梅参加的短跑项目就在运动会的第一天。当天,晓梅穿着红色的运动服、白色的运动鞋,扎着马尾辫,阳光把她的笑脸印得红通通的。她在跑道边上做热身运动时,同学们都大声地为她加油,而晓梅也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拿第一名!一定可以的!”随着裁判起跑的枪声一响,晓梅像箭一样冲了出去。转眼就跑了一大半了,晓梅还是在第一位。不料,一位穿着蓝衣的选手冲了上来,竟渐渐超过了晓梅。晓梅心里一慌,脚一滑,重重地摔到了地上。老师和同学们一下围了过来,校医也来了,背着晓梅往校医室跑去。因为这一摔,晓梅的膝盖和手臂都出了血,冠军自然也就失之交臂了。

因为短跑的失败让晓梅很伤心,于是她向老师提出退出接下来的跳远比赛的要求。晓梅的这种心理就是“逃避困难”的心理。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感到了害怕,没有了安全感,于是选择了放弃。

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的“碰钉子”,这些挫折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成果未就,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在面临挫折,遭遇失败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容易遇到和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和成长。

当遭遇失败后,不要急着否定自己,而是要先找出失败的原因。例如,晓梅这次的失败,会不会是太紧张呢?又或是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找出了原因,对症下药,把这个心结打开,才能放松心情参加下一场比赛。另外,不要急着为一件还没有做的事下定论。你今天跑步输了,不代表明天就会输,只要你勇敢地面对,全身心地去做,那么胜算就一定会大。

作为家长,当孩子失败了,不要骂孩子笨,应该鼓励他继续努力,告诉他不要盲目自卑或盲目不服气,要正面鼓励,要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缺点所在,建立自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刚毅个性。这比取得一百个成功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长大以后无法更好地战胜挫折。所以,挫折教育越早开始,孩子的逆商就越高。心灵透视镜:青少年的内心是需要肯定的,特别是遭遇失败后,会很害怕接下来的否定或是冷嘲热讽。在失败后,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会放大失败后产生的后果:是不是同学们会嘲笑自己了,或是父母们是不是会失望了,等等。因此,在这种时候,父母们要先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告诉孩子:“你虽然这一次失败了,但你还是很棒的,你还有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先发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引导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不再害怕失败,更好地迎接下一次挑战。让他们知道,挫折不可怕,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第4堂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面对挫折,最要不得“受害者”心理

文学家梭罗说过一句话:“你怎么想自己,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当你觉得自己倒霉而开始意志消沉时,成功、快乐、美好的事物也必将渐渐离你远去。

前面3堂课,一开篇就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大道理,一定闷坏了吧?那么,不如这节课,我们就来听一听几则捣蛋男生们的故事吧。这样的男生,应该都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他们调皮捣蛋,却心地善良,弄出来的一些恶作剧常常让我们哭笑不得。

小刚是顽皮的高二学生,当然他和很多这个年纪的学生一样有着一群好朋友,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铁哥们儿”。平时一起上课,下了课一起打球,吃饭的时候也会围在一张桌子上谈论着班上严厉的女班委们。小刚所念的高中是半封闭式教学,每周六早上才可以离校回家。因此每到周六,这群男生们就像猴子一样冲出校门,四处去玩。

周四下了晚自习后,小刚的好哥们儿之一李华就神神秘秘的把大家聚到了一起,很兴奋地对大家说:“明天晚上附近的电影院有一个片子上映,我叔刚好给我送了几张票,明天不用就过期了,不如明天晚上我们偷偷溜出去看吧?”这群调皮的孩子一下就乐开了,纷纷表示同意,而小刚在宿舍熄了灯后仍兴奋得睡不着。

第二天,小刚一早就让起床铃声吵醒了,迷迷糊糊的拿着水杯要去漱口,竟不小心撞到墙上,水杯掉到地下碎掉了。小刚看着碎掉的水杯,随即冒出一句话:“怎么一大早就那么倒霉啊!”当时不以为意,急匆匆地换了杯子洗漱好后就去做早操了。后来发生的事就更让小刚郁闷了:在他跑去操场的路上,球鞋的鞋带居然开了,差点把他绊倒;因为心情太过恼怒,回宿舍时又一下撞到门板上了。

一进宿舍门,小刚就一屁股坐在床上,嚷嚷道:“我今天怎么那么倒霉?真是太奇怪了!”好朋友们还和小刚打趣,笑他是不是出门的时候不小心踩到狗屎了。小刚一天的心情都变得很糟糕,只到快下自习的时候才突然兴奋起来:“嘿,马上就可以溜出去看电影了!”

随着下课铃一响,几个男生就箭一般地冲出教室,往后操场跑去。那里有一个很低的围墙,他们只需要在脚上垫几块砖,再往上一爬,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翻墙出去了。小刚是几个好朋友里个子最高的一个,因此他负责殿后。把同学们一个一个都扶上墙后,正想自己也翻墙出去,却看到校保安走了过来,小刚心里一慌也不敢动了。校保安走过来,看到小刚站在墙角下,疑惑地问小刚:为什么下了自习还不回宿舍。小刚只得撒了个谎,说自己有东西掉在这儿了,过来找找看。校保安看了看小刚,没发现有什么不妥就走了。

第二天早上,小刚没等室友回来就回家了。回到家,表哥刚好到小刚家里来玩,看到小刚垂头丧气地,闷声和他打了一声招呼,就窝在沙发上苦着一张脸看电视。表哥走过去问:“怎么了小刚,垂头丧气的?”小刚素来与表哥要好,有什么秘密都愿意和他分享,于是一五一十地把自己昨天一整天的“倒霉事”说给了表哥听。表哥正要开导小刚,就看到小刚的妈妈进门了。

小刚的妈妈一进门就对小刚说道:“我刚才遇到李华的妈妈了。他妈妈告诉我,李华昨天晚上从学校翻墙出去看电影,回来的路上遇到一群人在打架,他在一旁看热闹,让打架的人误伤了,还好伤得不重。学校知道了这个事情,在追查呢。”小刚听完,一下就呆了,又急又慌:既担心好朋友李华的伤势,又担心学校追查起来会不会知道他当晚也是要翻墙出去的学生,一句话就冲口而出:“李华怎么比我还倒霉啊!”看到小刚神情古怪,小刚的妈妈便追问原因,小刚这才把事情和盘托出。

小刚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事了,他只是觉得自己和朋友们真是倒霉透顶了,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倒霉事。

其实李华的倒霉和小刚的倒霉,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想违反校规在先,才导致了这一连串的后果。因为小刚知道第二天就要逃出校门去看电影所以晚上睡不着觉,早上才会迷糊地打翻杯子,接着这个懊恼情绪就一整天跟着他,让他受到更多的阻力,于是倒霉的一天就那么产生了。倒霉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引发“倒霉”的事件与“倒霉”事件发生后的情绪的控制。

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意识,纠正心理错觉。引导孩子想开一点,不要总想着“唉,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换个角度来想一下:为什么倒霉的事情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而就是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呢?要先在倒霉的情绪中找到一份乐观,想一想“也许事情本来可能会更糟糕”“也许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呢”,仅仅是转念一想就足以让自己对目前的境况释怀。毫无疑问,人的一生有很多美好而快乐的事,但同时也有许多糟糕而烦恼的事。但从来都没有一种力量只把好事给你,而不让坏事和你沾边。心灵透视镜:我们将青少年的这种觉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情绪总结为灰色记忆储蓄。这样的情绪会导致他们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总是遇到倒霉的事,前途黯淡。其实,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痛苦与欢乐共存的:再普通的小人物,也有被关怀的快乐、被疼爱的幸福。只是,乐观的人想的大多是快乐的事,而悲观的人重复记忆的都是曾经的倒霉与烦恼。控制好你的情绪,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失败,你就学会了掌控生活的方法。第5堂课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激发孩子的“抗逆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两只肚子饿了很久的青蛙一起外出觅食,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路边小孩扔的还装有半瓶牛奶的纸罐里,这只牛奶罐,足以让小青蛙们遭遇到灭顶之灾。

其中稍微大一点的青蛙在想: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啊,我永远也爬不出去。于是,心里一凉,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小青蛙看见大青蛙沉没在牛奶中,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对自己说:“我有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还没有在这灿烂的阳光下生活够呢,我一定会跳出去的!”它时时刻刻都鼓足勇气,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将生命的力量用在每一次的搏击和奋斗中。

不知跳了多久,它发现脚下的牛奶变得坚硬起来。原来,经过它反复的践踏和腾跳,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奶酪,使它成功地跳出了牛奶罐,而那只不敢奋争的青蛙却永远留在了奶酪里。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树立信心、永不言败,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坚持,再坚持,直到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星期五下自习课前,班主任王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班里乱成了一锅粥。而班长王芳则含着泪水站在讲台上,小脸憋得通红。同学们看到班主任走进教室,都安静了下来。王老师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班长王芳在安排下一周的值日任务时,有些同学对王芳的安排不是很满意,所以才引发了一些争吵。在弄清楚了来龙去脉后,王老师进行了调解,把刚擦干眼泪的王芳带进了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王芳就说道:“老师,我想辞职,不想做班长了,我没有信心管理好同学们。”声音虽然小,却很坚决。“就因为这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吗?”王老师询问道。老师这样一问,王芳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一脸的委屈和不甘,不停地用手去擦脸上的泪水。王老师先让王芳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问道:“你自己认为你在这次值日的安排上有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呢?”王芳点点头。“那么在轮到你自己值日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老师又问。“平时只要是轮到我值日,我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的,认认真真把工作做好,从来没有偷过懒,但是今天同学们……”说到这儿王芳又要哭了。王芳心里想:为什么同学们不喜欢我呢?我平时工作已经那么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同学们的谅解,真是太委屈了。也许我并不适合做班长吧,我太失败了。

接下来,老师的一番谈话,让王芳明白了一个道理。王芳的心里难受是肯定的,可是既然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为什么选择逃避呢?正因为平时她工作认真负责,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能管理好班里的班务,所以同学们才会在选举班长时把宝贵的一票投给她,这就是对她工作的肯定了。如果现在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失去信心,表示要放弃,那之前的努力不就都白费了吗?做生活的强者还是弱者,只是一念之间的想法。

王芳经过一晚上的考虑后,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就进了王老师的办公室,坚定地说道:“老师,我不辞职了!接下来我会更努力地做好班级工作的!”王老师会心地笑了。王芳在回教室的路上,暗暗给自己下定了决心:下次再遇到挫折的时候,决不退缩,要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

面对人生中的逆境,人们既要有耐挫折的能力,也应该有排挫折的能力。

相较于挫折教育,心理学上更提倡“压弹”教育,来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

压弹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泛指物体在受到压力的时候会出现的反弹。运用到心理学的领域上,有人将之翻译为“抗逆”或者“反弹”。这个概念很好地表达了人在遭受到生活的压力和挫折时候的抗耐能力,也就是反弹能力。简单来说,压弹就是个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伤痛、逆境、威胁及其他的不良情境时候,能够很快适应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换句话来说,这种能力代表了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他的耐挫折能力和排挫折能力的高低。

最近,心理学研究上还有一个“挫折承受力”的概念,叫作人的“抗逆力”。心理学家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一个人的抗逆力至少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元素:

1.良好的自我形象,包括接受自己,了解自己,有自尊,有自信。

2.有归属感,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支援和理解。

3.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4.保持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在挫折中也可以看到希望。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挫折承受力包含的因素很复杂,不是仅仅让孩子吃些肉体上的苦、受些累就可以短期内培养起来的。相同强度的挫折,为什么有些人可以顺利度过,有些人却挺不过来?顺利度过的人不一定过去就吃了很多的苦,挺不过来的人也未必就一点苦都没有吃过。在这种差异的背后,真正在起作用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一样是考试失利,那些心理健康的孩子,敢于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可以找到人来分担自己的忧愁;乐观的孩子,虽然偶尔也会情绪低落,却很少会做出极端的行为;而那些不接受自己的样子,没人倾诉,没有归属感,又不懂得如何改变现状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在挫折面前感到绝望,从而做出让人心痛不已的决定。

当今社会充满了挑战和风险,我们的孩子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挫折。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除了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遭受挫折之后的自我恢复能力。积极乐观的孩子并不是没有痛苦,但他们可以很快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积极面对生活。因此,爸爸妈妈应该认真地培养孩子“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技巧。在这一点上,大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挫折恢复能力。

悲悲切切、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父母常常会教导出同样性格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因此不要小看任何生活中的小事。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心胸如海,而不是在一点一滴的灌输中学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毫无挫折地长大的,也没有一个孩子不用面对挫折。生活本身就是挫折的最好讲堂。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绝对不是一时之功,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中教育孩子。

若父母永远将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帮孩子抵挡所有的风雨,那么他就永远学不会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如何独自去面对。心灵透视镜: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孩子在未成年的时候对大人的态度是敏感的。所以,老师或是父母对孩子怜悯,他们就认为自己更加可怜。这样下来,当孩子开始为自己遇到挫折更加难过的时候,他们就会更缺乏信心了。他们不是想着怎么去面对困境、解决困难,而是想依赖他人的怜悯,等人来安慰他。在这个时候,父母或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孩子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努力去克服遇到的一切挫折和困难。第6堂课输得起才能赢得起——引导孩子败中求胜

前面一堂课我们讲了,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但这个“一定”也是有限度的。让孩子了解自己优点的同时,又不能让孩子产生骄傲的心理,这个度要把握好有点难,却也可以在生活的点滴中进行琢磨。例如,有些家长会盲目地表扬自己的孩子:“你是你朋友圈里最厉害的”“你是最漂亮的”……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心理,但同时也会失掉承受失败的勇气。家长们怎么来把握这个度呢?就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不嘲笑孩子,陪在他身边打败挫折;在孩子成功的时候,表示肯定的同时,去引导他们发现其中是不是仍有不足之处。

那么在孩子“输”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引导孩子战胜挫折呢?

首先,要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孤立无助。

其次,要帮助孩子加强日常社交的目的性、计划性。孩子在同人交往或是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常常都是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的,这也是孩子会“输”的原因之一。父母可以在孩子要去做一件事情前,帮助孩子去设想一下过程或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适当地教给孩子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这样即使孩子做事遇到挫折,心里也有了底,就不会太过无助了。

最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从别人的成功事例中发现方法和方式。

何磊一直是班里的“风云人物”,除了成绩特别好之外,更有很多特长,篮球打得也很好。最出众的就是他的演讲才华,他屡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比赛,或是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演讲比赛,都拿到过不错的名次。因此,何磊还迷倒了不少女同学,甚至还有一些女同学给他递过透着青涩的“情书”。

这个学期,何磊再次被推选为学校代表去参加市里举办的高中生演讲比赛。何磊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为这次演讲比赛做准备。老师和同学们也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同学们会当他的听众,听他演讲;老师给他借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帮助他写好演讲稿。比赛在即,何磊始终是信心满满的,常常能看到他面带微笑地在校园里走着,连父母都能感受到他对比赛的期待和喜悦。当然,压力也不是没有,但何磊相信通过他那么努力地准备,比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可事情往往总是在意料之外,何磊在参加预赛时就被淘汰了,连进入复赛的资格都没有,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他自从进入高中后,前后代表班级或学校参加过数次演讲比赛,虽不能次次拿第一名,但都能获奖。这一次的打击,实在是让他没办法接受。

预赛被淘汰下来的那天,何磊回到家就大发脾气,进到房间里狠狠地摔上了门。妈妈能听到何磊在房里的咒骂声。他不断地骂自己没用,更大的恼怒来自于他对评委会的不满,他认为他被淘汰一定是因为评委的不公正。过了一个小时后,何磊怒气仍旧未消,他愤怒地打开门,冲着门外喊:“妈,我明天要请假,不去上学了。”说着,“啪”的一声又把门关上了。

这个时候门被打开了,何磊看到妈妈大步走了进来。她走到何磊面前,大声吼道:“你还是不是男子汉!如果你不能体会什么是失败,你就永远都不会明白怎样才能获得成功。输了就是输了,不要怨天尤人。为什么之前赢的时候,你没有怀疑过评委会的不公正;而仅仅在输了一次后,就立刻把过错全推到评委会身上?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去体验失败,那么你最好就不要再去参加任何比赛!”

何磊的妈妈虽然很凶,也许会让何磊在那一刻感到更大的难堪和伤心。可是在何磊冷静下来后,他就会明白,自己的妈妈正是想用这种激烈的方式来告诉他:要先了解失败,才能收获成功!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输。

很多同学从小就顶着光环生活、学习,以前的小小辉煌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万能”的、是“战无不胜”的。于是当某一天,比如,从小学升入中学后,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集体里,遇到了更多更强的人,就会开始怨天怨地怨社会,觉得从此以后再没有光环,老师和同学赞赏的目光会渐渐离自己远去,这就是典型的“输不起”的心态。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就要用合适的态度去纠正孩子的心态,及时点醒孩子,让他们知道“光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远的,一定要敢于面对失败,这样才能战胜挫折。同学们在一帆风顺后再遇到挫折时,不要抱着输了就是丢脸的心态,要知道没有从来不输的人,就连童话故事里也从来不存在这样的人。只要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拾信心站起来,那么至少下一次就不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再输一次!心灵透视镜:孩子们“输不起”的时候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当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会采取逃避的方式,不去想这个事情,会开始心生恐惧;另一种是性格比较急躁的孩子一面对挫折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把怨气发到周围人的身上去,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第一类孩子是因为性格太过懦弱而导致不敢面对;第二类孩子则是因为自尊心太强,一输就会恼羞成怒甚至诱发其他行为。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状态,随时给他们打上一针“自信心”才对。第7堂课在不如意中获益——让孩子懂得逆境是成功的基石

青少年们应该都学过《孟子·告子下》,里面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说,不经历风浪,怎么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呢?

大家应该都喝过蜂蜜吧,那甜甜的蜂蜜是无数只小蜜蜂采集来的。而那比我们的小拇指还小的小蜜蜂们是如何采蜜的呢?要知道,一只蜜蜂酿出1公斤蜂蜜需飞行30万公里,汲取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吐120次到340次才能让汁液变成蜜汁。但此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储藏,需要蜜蜂不断地鼓翅扇风,让水分蒸发,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由此可知,蜂蜜酿自于蜜蜂锲而不舍的辛苦劳动中。

而在蜜蜂这往来飞行的30万公里的路程里,它们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逆镜:也许会遇到正在捕捉昆虫的小孩子,也许会不小心撞到一张大大的蜘蛛网上……可它们仍愿意迎着逆境而上,取得代表它们成功的蜂蜜。

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17岁时患上了伤寒和天花病,26岁又失去了听觉,这对于音乐家是致命的打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却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与命运进行顽强的搏斗,创作出如《命运交响曲》等传世名作。厄运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就了他的音乐事业。

苏联作家高尔基从小失学,给人当童工维持生计,饱尝人间的辛酸。但他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看书,还在雇主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买不起书和做实验用的器材就到处收集,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被车长一记耳光打聋了一只耳朵。生活的困苦和身体的缺陷都没有让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以上种种的名人事例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潮和低谷,也就是我们说的“顺境”和“逆境”。当你身处“顺境”的时候会觉得一呼百应,到处都是阳光和笑脸;而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朋友,或是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得不到朋友的帮助,甚至还会遇到落井下石的事情,因为当你“倒霉”的时候,也许就有人因此而“获益”。所以,当我们面对逆境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去化解,而不是太过于去依赖他人,要用坦然的心去面对“逆境”。要明白,逆境是成功的基石。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面对生活、面对逆境的态度,而这个所谓的态度,就是影响自己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选择积极进取、力求突破,还是消极退让、颓废自怜,就要看自己了。心灵透视镜:孩子面对逆境时的态度能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在逆境出现时,孩子是立刻放弃,并且不停抱怨、无能为力,还是不屈不挠,顽强面对?这一点一滴都可以体现出孩子的心理。要积极的帮助孩子走出逆境,让他们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风暴”,让他们明白:他们今天所面对的逆境就是将来成功的奠基石。第8堂课最好的机遇,在下一站路口——教会孩子在错过阳光时收获星光

从前,有位住在边塞地区的老汉,唤作塞翁。他生性达观,看待事物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次,塞翁家的马在放牧时走失了,邻居们得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反而劝慰大伙:“丢了马当然是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没过几个月,那匹走失的老马跑了回来,还带回了一匹胡人的骏马。邻居们一齐来向塞翁道贺,夸他有远见。然而,塞翁此时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那匹胡人骑的骏马使塞翁的儿子喜不自禁,天天骑着它出去兜风。终于有一天,因得意忘形,他从马背上摔下来,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邻居们闻讯后赶紧来慰问,而塞翁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过了一年,胡人入侵中原,边塞形势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召当了兵,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跛腿免服兵役,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说明人世间的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前提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发坏的结果。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精彩而美丽的风景,完美与永恒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偶尔错过了一个机会,不要遗憾和难过,我们还有希望可以拥有其他的精彩。相信错过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更精彩而适合自己的一定正在前方。只要肯去努力、去拼搏、去战胜挫折,那么阳光过后总会有点点星光在等着我们。

很多青少年在错过一两次机会后,就开始频频抱怨,觉得自己运气不够好,觉得自己特别的倒霉,常常想:“为什么我总是和机会擦肩而过呢?”有这样一句话:“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等待机会。”做生活的强者还是弱者,这一切都看我们自己。

生活有时会阴差阳错,很多人认为,自己错过了一时,就似乎错过了一生,其实不然。有些事情往往是因为错过,所以才美丽。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事情太多,我们应该学会聪明地放手。不要停留在过去的生活中,大步向前走,前面的光彩更耀人。坚持我们最后的倔强,路的前方才是真正的开始……

苏小雅是一位漂亮的高一女生,她所就读的高中很注重学生课余爱好的培养。学校的好几个兴趣爱好小组在市里都很有名,特别是舞蹈小组,常常代表学校甚至全市去演出。而小雅一直很羡慕那些在台上跳舞的同学,她常常到舞蹈教室的门口看大家练舞,打心眼里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机会终于来了。学校规定,上了高三的学生要以学业为重,须自动退出舞蹈班;因此,舞蹈班要从高一学生中招收新成员。这个消息一公布,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排着队拿报名表的同学脸上都是期待和兴奋的表情。报名后,接下来就是面试和复试。小雅当然也去报名了,在首轮面试的时候,小雅顺利通过了。她非常开心,连着好几天都跑到商场去看舞鞋,并早早选中了自己最心仪的那一双,只等着复试通过后,就马上开始学习舞蹈。

可事情往往是不如人所愿的。在复试的时候,小雅被淘汰了,因为另外几个竞争对手都有舞蹈基础,而且身高都比自己高。小雅伤心极了,这是她的梦想啊,她多少次幻想过自己站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样子,可现在机会到了眼前,自己居然没有把握住。放学后,小雅也不愿意回家,一个人怔怔地坐在教室里,回忆起自己被淘汰下来的场景,忍不住趴在课桌上大哭起来。

这时候班主任刚好路过教室,听到有人在哭就走了进来。看到小雅哭得那么伤心,便走过去轻声询问。小雅断断续续地对老师说起了今天发生的事,她觉得难过极了,自己错过了唯一一次入选舞蹈班的机会,因为学校规定只招收高一的学生。

班主任听完后,想了想,走出了教室。过了一会儿,她又回来了,手上拿着一张报名表和一本画册放到小雅的桌上,说:“知道这个画画兴趣班吗?这个班里的同学和舞蹈班的同学同样厉害,有位男同学在去年的全市青少年国画大赛上拿到了一等奖。老师记得你帮着班长出过一期黑板报,上面的画就是你画的,画得非常不错。既然你有这个底子,而现在又失去了参加舞蹈班的机会,不如就考虑一下去报画画班吧?你看呢?”说完,将画册往小雅面前推了推:“你可以先看一下同学们的画作。”小雅停止了哭泣,翻看起画册来。那是本美丽的画册,有水墨山水画,也有充满绚丽色彩的油画……这一切都吸引了小雅。小雅心想:对啊,为什么从来没考虑过这个呢?爸爸妈妈也说我有一定的美术天赋,这样的话,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学一下画画吧。

此后的日子里,常常能看到背着画板的小雅走过操场。而到了周末,小雅也会约上画画班的学员们一起到郊外去写生。这样的日子让小雅快乐极了,她把自己报舞蹈班失败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沉下心去好好地学习油画。

某天,班主任走过学校画栏的时候,看到了一幅画着芭蕾女孩的油画,画里的女孩就像灵动的精灵,快乐地旋转着。而那幅画的下面属的名字正是:高一(1)班苏小雅。

苏小雅应该是很感激班主任的,是老师让她明白了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的道理。与其因为一个机会在眼前消逝而伤心哭泣,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去寻找另一个机会。青少年的未来是精彩的,并不只有一条路才可以通向成功的殿堂。心灵透视镜:当孩子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时是值得鼓励与赞扬的,但并不是奋斗的时候都会毫无挫折。当他们在这过程中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很可能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切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先静下心来考虑一下,是否会有另一条通向自己目标的道路。其实人生中有些错过也是值得庆幸的,因为错过而走上的另一条路,风景可能更美丽!第9堂课做自己的救星——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独立

园园放学回家的时候特别高兴,进门的时候都是一路小跑的,嘴里还哼着歌。园园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原来啊,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学校这个暑假组织学生去夏令营,而且是去一个星期。当天晚上,园园叽叽喳喳地和爸爸妈妈说了一堆打算到营地后要玩的游戏,并说了一些老师提出的注意事项。

很快暑假就来了,出发去夏令营的前两天,园园就催促妈妈帮她收拾行李,妈妈也一口答应了下来。可就在中午吃完饭妈妈正准备要帮园园收拾行李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外婆病了,于是爸爸和妈妈都心急如焚地赶回了老家。后来,园园与妈妈通了电话后知道外婆一切平安,才安下心来。可是转念一想,妈妈在电话里说要多陪外婆两天再来,那么自己去夏令营的行李谁来帮她收拾呢?园园想了一下,觉得无所谓,匆匆收拾了几样东西就去参加夏令营了。

一周后,园园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这时候外婆的病也已经好了,爸妈也早就回到了家里。妈妈看到园园一脸的不高兴,追问之下才知道,这次夏令营园园玩得非常不开心。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园园在出发前准备得非常不充分,连老师交代过要带上的游泳衣和手电筒等必备品都忘记了。到了营地后,园园才发现,营地就建在某个大湖的边上,而园园没带游泳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下水游玩,自己在岸上干等。她连防蚊水也忘记带了,坐在岸边时让蚊子咬出了满腿的包,向老师借了防蚊水才好了些……还有很多因准备不充分而不愉快的事。

园园为什么在一次普通的夏令营中就碰了一鼻子灰呢?因为她自己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从小就对她进行“一条龙”“系列化”“全方位”的服务。同学们可以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和园园一样患上了所谓的“软骨症”?娇气得很,一离开父母就手足无措,做不好事。

孩子应当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独立,独自去完成一件事,还可以帮助父母去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在放暑假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做一两次饭;或是独自出一趟门,可以到外地的亲戚家去走一趟,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进行挫折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无论是家庭条件多好的孩子,总会有独立去面对某一件事的时候,那时,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到自己,只能靠自己。趁早掌握独立的技巧,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才有能力去面对不可知的挫折和挑战。

对于家长来说,解决孩子独立性问题,就是解决孩子的依赖性问题。心理学把这种依赖分为“情感依赖”与“任务依赖”两种。解决依赖性问题,是防止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关键,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大事。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方法1:父母应当承认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并且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的“小可怜”。

方法2:理解孩子的依赖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方法3:有技巧地进行“情感迁移”,让更有趣的事情替代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

方法4:做“弱势”的父母,给孩子更多思考、做事的机会。即便你很全能,也不要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笨一点,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心灵透视镜:“不用担心!我还有妈妈(爸爸)呢!”这就是像园园这类孩子的心理。他们早就习惯不去操心自己的事情,万事都有父母兜着,就算天塌下来还有父母顶着。因此,才在父母偶尔不能帮助他们的时候手忙脚乱,无法应对事物。家长们如果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就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面对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实践的机会多了,他们也就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0堂课得到的总比失去的多——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失败了就失败了,别的同学不一定比你强。”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失败后会说的话。我们前面讲到了,给予孩子信心很重要,可是在孩子遇到挫折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在挫折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所收获。以前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虽然过去了,但如果不因此改善自己,那么将来吃亏的还会是自己。

失败并不可怕,它反而可以使孩子更加聪明起来,每一次失败都会教给他们下一次不再失败的方法。因此,聪明的孩子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不要急着去认定孩子做过的事情是失败还是成功的,而是应该关心孩子通过这样一件事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

雷雷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有着一副好嗓子,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无论是学校的晚会,还是市里的晚会,必有他的节目。父母因有他这样的儿子而高兴,老师也为班里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感到欣慰。随着头顶荣誉的光环越来越大,雷雷也跟着骄傲起来:常常能在音乐课结束后,听到他嘲讽别人歌唱得不好,或是侃侃而谈自己获奖的经历。渐渐地,雷雷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雷雷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他认为同学们都是在嫉妒他。

这个学期,学校有三个推荐名额,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到省里参加文艺晚会,学校把其中的一个名额分给了雷雷所在的班级。参加这次晚会,若能替学校拿到好的名次,将会得到获奖证书和一定的奖金。雷雷对此信心十足,他认为,这个名额一定是他的。在班里还能找得出比他更有音乐才华的同学来吗?班主任在班会上提到了这个事情,并提名雷雷和副班长刘涛,让大家进行投票。雷雷信心满满的盯着同学们,可是却有90%的同学把票投给了刘涛。这个结果让雷雷感到震惊!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哪里比不上刘涛,竟然会败给了他。

班会结束后,等同学们都散去,雷雷趴在桌上哭了起来。他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自己身边的好朋友真的越来越少。而接下来的省文艺晚会上,刘涛替班里拿回了荣誉。当雷雷看到刘涛站在讲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时,心里酸酸的。可是这件事后,同学依然还是很疏远雷雷。雷雷心里实在想不通:就算是我钢琴弹得不好,我不是已经受到教训了吗?为什么同学们还是不大爱理我呢?

班主任从雷雷眼里看到了忧郁,把他叫进了办公室。雷雷红着脸,低着头。老师在询问后明白了雷雷的想法后,问道:“你认为这次同学们没给你投票是因为你钢琴弹得不吗?”雷雷不服地说:“对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