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8 16:13:12

点击下载

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佛罗伦萨史

佛罗伦萨史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佛罗伦萨史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排版:KingStar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2-05-24ISBN:9787100011884本书由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出版说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

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商务印书馆编辑部2011年3月中译本序言

马基雅维里(1469—1527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的《佛罗伦萨史》是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巨著。

马基雅维里的故乡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中世纪的意大利是经济上的先进地区,早在十四五世纪,这里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但是它在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十五世纪后半期,半岛上存在着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教皇辖地和那不勒斯等五个较大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城市国家和诸侯国。各国之间争雄掠土,兵连祸结。此时的西欧已经有一些国家实现了政治统一,但在意大利半岛上却不存在一个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各国统治者为了战胜对方,不惜勾结外国,引狼入室。到1494年,爆发了历时半个世纪,有法、西、德等国参加的意大利战争。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半岛上最大的手工业城市,也是资本主义关系最早萌芽的地方。但是这个共和国正如《佛罗伦萨史》书中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受到公民内部接连不断的分裂的折磨。”(第二卷,第二章)1378年的梳毛工起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手工工人起义。至于平民贵族间、政治党派间和世家大族间的斗争更是错综交织,史不绝书。从十五世纪初期起,共和国政权归入美第奇家族之手,实行僭主政治。这个长期从事银行业和商业的家族成了佛罗伦萨的无冕之王。马基雅维里描写这个家族最早的代表人乔万尼时说:“他从来都不追求政府中的名位,但却享有一切。”(第四卷,第三章)1494年,法国军队侵入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投降,佛罗伦萨人民在萨伏那罗拉领导下举行起义,重建共和国。1498年萨伏那罗拉遇害后,共和国继续存在了十四年,到1512年美第奇家族恢复僭主政治为止。这段时间构成了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生命的黄金时代。

马基雅维里一姓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出生于族中贫寒的一支。他的父亲只拥有距城不远的一小块地产。当时崇尚古典著作的研习,富家子弟竞投名师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年轻的马基雅维里由于家境清寒,不曾得到这样的机会。他之精通拉丁文,更多是依靠自学。这使他发展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了当时流行的刻意仿古,皓首穷经的风气。

马基雅维里早年可能充当过佛罗伦萨政府雇员。1498年,一向碌碌无闻的马基雅维里突然受任为国务秘书,在执政团领导下负责共和国的防务和外交事宜。这时他只有二十九岁。1501年前后,皮埃罗·索德里尼当选为终身正义旗手,马基雅维里受到索德里尼的赏识,成为他的重要助手,此后在国家事务中发挥了重大影响。

马基雅维里曾多次衔命出使外国。国外的情况给他以深刻印象。1500年,他第一次来到法国,亲眼看到这个统一于强大王权之下的国家的兴旺,并痛感自己所代表的佛罗伦萨在这里被蔑称 作“乌有先生”的侮辱。他在罗马尼阿地区看到的是,凶残狡诈、自私自利的公爵凯撒·波几亚凭借强大兵力征服全区,实行有利于集中的改革,使各级臣民得到好处。在出使德意志时,他对于这个国家的实力和它在政治上的弱点也做了深入研究。从这些经验中,他开始探讨救治自己长期分裂的祖国的方案。

马基雅维里曾对共和国军队进行改革。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各城邦一直使用雇佣军作战。这种军队骄横跋扈,缺乏纪律,而且不守忠信,容易叛变。马基雅维里建议政府从城市周围的农村中征集士兵,建立民军。马基雅维里曾指挥这支民军战胜比萨。但在1512年当由教皇、西班牙和威尼斯组成的“神圣联盟”军队来攻时,这支民军遭到失败。美第奇家族在西班牙人的扶植下,重返佛罗伦萨,恢复统治。

马基雅维里失去政府位置以后,又因涉嫌一项反美第奇的阴谋案件,遭到逮捕和刑讯,获释以后,活动仍受限制。从此,他住到城外属于他家的那块小地产上,过着清贫生活。为了重新谋得职位,他曾请托友人代向美第奇家族疏通,自己也一再上书干求,或进呈作品,冀求眷顾,但是都无结果,直到1520年才当上一名史官,承担纂修佛罗伦萨历史的任务。1527年5月,佛罗伦萨再次发生反僭主政治的起事,放逐美第奇家族,重建共和。马基雅维里返回佛罗伦萨城,指望以他当年的劳绩,重获登用,再为共和国效力。但是就因为美第奇家族曾经给过他一点儿菲薄的恩遇,人们拒绝了他。在极度失望之余,他于同年6月病死。

马基雅维里政治上失意之日,却是他学术上成功之时。在任国务秘书期间,他曾起草过一些报告、文件,文笔优美,已见才华。他的主要思想观点此时也臻成熟,但因公务繁忙,一直不曾写出分量较大的作品。只是到了隐居于佛罗伦萨城郊的时候,才开始他的著作生涯。马基雅维里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巨人一样,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他的著作分布在政治理论、文学、历史、军事学等几个领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马基雅维里是政治家、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

马基雅维里去职以后写成的第一部著作是《君主论》。这是他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的改革”(布克哈特语)和本人十多年的从政经验的理论性的总结。他看到意大利长期政治分裂的恶果,认为只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才能防止内讧,抵御外侮。他虽然信仰共和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一种信念,在这个到处都存在着分裂和对立的半岛上,只有建立一个强大的君主政权,才能实现统一。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拥有来自普遍兵役的常备军,而不是雇佣军,以对付臣民和外敌。在议论君主的统治方式和手段时,他把当时意大利各地的暴君僭主,特别是罗马尼阿的波几亚公爵,当作可资模仿的样板,认为他们所施展的强暴狡诈、背信弃义种种卑劣手段,只要有利于实现目标,都是可取的。马克思曾经指出,马基雅维里肯定认为“对于君主,做恶比行善有利。”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进步要求。但是他不是把实现统一的希望寄托于人民,而是求之于霸主。《君主论》于1513年写成,马基雅维里把它献给了美第奇家族。与这本书大约同时写成的,还有一本《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书》,评论古代罗马史事,借古鉴今,基本论点与前书相似,但不如前书著名。

马基雅维里编写过几部喜剧,以《曼陀罗华》最享盛名。剧中嘲讽了一个愚而好自用的丈夫并揭露了一个淫邪无耻的教士,结构紧凑,对话生动,被誉为当代杰作。另外他还写一些诗和散文,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1519至1520年,马基雅维里撰写了《兵法七卷》。这是他研究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考察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初西欧军队战术上的发展变化并结合他亲身指挥战斗的经验而写成的军事著作。这本书曾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视。《佛罗伦萨史》写成于1525年,这是马基雅维里最后的一部著作。美第奇家族授予他以史官的职位,其用意显然是要他为其先人老科斯莫和豪华者洛伦佐歌功颂德。但是马基雅维里所撰写的内容远不止此。他在书的头一卷里开宗明义地写道:“应当弄清楚的是,经过一千年的辛勤劳苦之后,佛罗伦萨竟然变得这么衰微孱弱,其原因究竟何在。”(第一卷,第七章)他是要在对于意大利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做过研究之后,再从历史角度进行总结,从而探求振兴祖国的道路。《佛罗伦萨史》分为八卷,每卷又分为若干章。第一卷概述意大利从西罗马帝国末年到十五世纪的历史。在记述了蛮族入侵、意大利半岛分崩离析、封建主混战、雇佣军横行和城市内部的党争之后,作者不禁深深慨叹:“因此,在我写的这部历史中,必然会充满这类昏庸的君主和如此卑劣的军队。”(第一卷,第七章)第二卷以同样笔法概述了佛罗伦萨从建城之初到十四世纪中叶美第奇家族初露头角时期的历史。这两卷可以看作是全书的导言。

从第三卷进入书的主体,一直写到1492年豪华者洛伦佐之死为止,以六卷的篇幅,记百四十年之事,可以说是相当详细的。有些事件,着墨尤多;例如第三卷中关于1378年梳毛工起义的记载,长达三章,其中有一段关于一位起义鼓动者的讲话的记载,他说:“不要上当,以为他们的祖先的古老血统会使他们比我们高贵,因为所有人类都出于同一祖先。……所有那些获得巨大权势,取得大量财富的人,不是运用暴力就是运用欺骗的手法。……忠实的奴仆总是当奴仆,诚实的人永远受穷。……只有奋力,才能拯救自己。”(第三卷,第三章)这篇最早的雇佣劳动者的战斗宣言,是极其宝贵的史料。书中还全文载录了一些当时的重要言论,例如书中记录了一篇平民代表向执政的进言,进言者在列举历次党争之后指出:“只要有一个好政府,我们城邦就可以享有较好的命运。”“在法律的良好影响下,这些可取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第三卷,第一章)“好政府、好法律”,正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意大利人民(包括马基雅维里自己)的长期心愿。这类材料也同样珍贵。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美第奇家族“遍布欧洲”的产业、它向国内外的大量贷款和它后来停止商业经营转而投资于房地产的记载,以及有关热那亚的圣焦尔焦银行的描述,都是重要的经济史料。

然而,《佛罗伦萨史》在中世纪史学史上并非以材料见长,而是以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取胜。

马基雅维里在这部历史中一洗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人士修史的那种鬼神设教、迷信骗人的笔法。他不是以上帝的意志,而是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他甚至还提出“千万不要把过去这些动乱归罪于人们的天性恶劣,而应归之于时代”(第三卷,第一章)的深刻见解。他对教会持批判态度,把教皇写作与世俗君主同样贪婪狡猾、穷兵黩武的人物。马克思说:“马基雅维里早就在他的《佛罗伦萨史》中指出教皇的统治是意大利衰败的根源。”对于一个与他同时的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揭露得更是淋漓尽致,说他的邪恶“真可谓前无古人”;(第七卷,第四章)他“不是牧人,而是一只豺狼。”(第八卷,第三章)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看到马基雅维里对于古罗马历史的深切缅怀。以前,他曾通过探讨李维的前十书来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这里,他又经常援引罗马的事例来说明当代的问题。文艺复兴的嗜古之风在他身上仍旧留有深深的印记。

马基雅维里此书超越前辈之处还在于他摈弃了那种排列史实的编年手法。他在《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书》的序言中宜称他要开辟“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道路”,就是要从人类活动的形形色色的现象背后探求其共同的动机,从而找出一条普遍的规律来。他在撰写本书时尽量把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国内国外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叙述。布克哈特指出:“马基雅维里在他的《佛罗伦萨史》(到1492年为止)中把他的出生城市描写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把它的发展描写为是一个自然而独特的过程;他是近代人中第一个具有这种观念的人。”

由于种种条件的局限,马基雅维里是不可能发现他所寻求的普遍规律的。他从古罗马和意大利的历史中所看到的,只是“由治到乱,然后又由乱到治”(第五卷,第一章)的现象。他的这部著作也只能是在这种历史循环论的圈子里打转转。他认为,要求得长治久安,只有制定好的法律,政府才是自由的。古代一些长命的共和国,皆赖有此。(第四卷,第一章)这样的事业,在他看来,也只能由英雄伟人来完成。《佛罗伦萨史》书中出现了上百个人物,其中有不少人马基雅维里都曾加以评论。对于美第奇家族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备致颂扬。他对老科斯莫的评价,采用了史书中皇帝本纪的体裁,并解释说:“因为对这样一位特殊人物,我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平常的颂词。”(第七卷,第一章)对于力图恢复贵族统治的贵族派首脑里纳尔多·德利·阿尔比齐,他也认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物”。(第五卷,第七章)甚至对于那个靠着梳毛工起义捞取到正义旗手职位而后又背叛起义的兰多也滥加赞美,夸奖他的“品质”“才干”,把他对起义者的血腥镇压说成是“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第三卷,第四章)至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则很少在他的笔下出现,偶然提到,也只是陪衬而已。而于1378年的起义者,竟冠以“暴民”的恶名;他们短期取得的政权,也受到“令人作呕的统治”的咒诅。将人分成选民与群氓,分别加以褒贬,正是人文主义者惯用的笔法。

最后,值得提及的还有本书的优美文字。当时模仿古典文化之风盛行,大量古典著作中的词句被抄袭到作品中。马基雅维里不为这种风气所沾染,使用意大利文撰写本书。布克哈特说:“他的活泼有力的思想,他的明确而简洁的表达方式,使他所使用的语言具有除‘十四世纪意大利作家’的优点而外的任何优点。”

十四世纪以还,佛罗伦萨曾出现过几部关于这个城市共和国的历史著作。但是只有马基雅维里以其充沛的爱国热情、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综合分析和生动活泼的民族语言写下的这部著作独享盛名。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家一直把这本书奉为近代历史学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也曾给予好评,称它是“一部杰作。”

马基雅维里的学说发表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些国家的大臣采用了这种治术。有的思想家发表著作与之呼应。但同时也遭到另一部分人的反对,指摘他嘲弄宗教,败坏道德,鼓吹邪恶,行为放荡。特别是在天主教会发动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时期,他的一些名句也成为攻击的目标。后来更出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一词,这大概是饱经出生于意大利的法国王后卡德琳·德·美第奇暴政之苦并对意大利怀有强烈反感的法国人制造出来的。这个名词带有贬义,逐渐变成政治上尔虞我诈、背信弃义的同义语,加之后世的统治者往往将这个“主义’作为推行反动统治的理论根据,结果造成对马基雅维里本人的评价也是毁誉不一,是非莫辨了。

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里,在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带有人文主义者的特征和弱点。但是必须看到,在他的整个思想中,爱国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他的几部主要著作——《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书》《兵法七卷》和《佛罗伦萨史》——都是环绕如何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和富强而写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十六世纪以来的许多思想家“都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他们持“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马基雅维里正是这类思想家中最早的一个。所以,他歌颂强者,宣扬暴力,为了实现统一意大利的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埃尔顿在《新编剑桥近代史》中曾为马基雅维里的受到指责作过如下解释:“他打算传授治术,他要按照他从经验和研究中所看到的它的本来面目去传授,而不受那种在书本之外再也找不到的道德箴言的影响。他不曾料到他所描述的这些策略在发表后却不曾用于为善。……他极力把他的理论公正地建立在事实确凿的基础上;他常说,这些事情确曾发生,发生的情况就是这样,它们提供的教训就是这些。……马基雅维里发出的问题永远是:‘它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从来不是‘它是否正当?’自然这就为他带来了恶名。”这一评论应该认为是公正的。戚国淦1981年4月第一卷从北方民族入侵到比萨宗教会议 公元379—1423年第一章北方居民入侵罗马帝国领土——西哥特人——斯蒂利科招引蛮族入境——汪达尔人在非洲——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以其族名命名法兰西和勃艮第——匈奴——盎格鲁人以其族名命名英格兰——匈奴王阿蒂拉在意大利——詹塞里克占领罗马——伦巴第人。

居住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北岸一带地方的居民,由于那个地区既富饶又有利健康,从而繁殖很快;常常因为人口太多,一部分人被迫迁离乡土到别处寻求居住之地。每当一个地区不得不解除人口过多的负担时,往往采取如下办法:把全部人口分成三部分,每部分当中的贵族和平民、富人和穷人的数目都相同;然后抽签,抽到签的那三分之一人口,就要寻找新的居住地区,其余三分之二留下占据原有乡土。

古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的统治中心都在罗马,后来他们放弃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这时,这个国家为由北方来的移民定居下来提供种种方便,这样就把罗马帝国毁灭了;因为皇帝采取的迁都这个步骤,使西部帝国不但招致自己的大臣的强夺,而且也遭受敌人的劫掠;因为皇帝远在东方,既看不到帝国西部需要什么,又不能提供帮助。多少忠臣勇士用鲜血建立起来的如此庞大的帝国竟然毁于一旦;这不但说明臣僚不忠,而且也暴露了君主们本身的昏暗。因为帝国的毁灭绝非一次入侵所致,而是多次巧取豪夺的结果。这些蛮族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表现了极大的本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自从奇姆布里阿人的入侵被卡伊乌斯·马里乌斯打败之后,北方各族首先侵入帝国的就是维西哥特人——在我们的语言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西哥特人”。这个民族在帝国的边界上打了几仗之后,竟然在几代皇帝的认可下,在多瑙河一带长期保持着自己的领地。不过,他们虽曾出于各种动机经常侵犯帝国各个地区,但在帝国的武力威慑下,却一直保持臣服的态度。提奥多西乌斯皇帝曾战胜他们,取得光辉胜利。西哥特人既然已完全降服于皇帝,后来就不再推举自己的君主,而是按照皇帝允准他们的条件,在皇帝的旗帜和权威下安居乐业和征战。提奥多西乌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迪乌斯和霍诺留斯继位。但他们的才干和运气都不如他们的父亲;而且对帝王说来,时代也大不相同了。提奥多西乌斯皇帝在世时曾任命三位总督分别治理帝国的三大部分:鲁菲努斯掌管东部,斯蒂利科掌管西部,吉尔多掌管非洲。提奧多西乌斯死后,他们三人都决定不只当总督,而是要在他们各自的辖区称王。吉尔多和鲁菲努斯刚一起事就被镇压。但斯蒂利科却把自己的阴谋掩盖起来,对新皇帝们一面阿谀奉承、一面把他们的政府搅乱,为以后篡位铺平道路。他为了使西哥特人与皇帝为敌,建议把过去一贯支付给他的臣民的津贴扣住不发。而且,他觉得这些敌人仍不足以骚扰帝国,就又设法教唆勃艮第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正在寻找新定居地的一个北方民族)进攻帝国各省。

西哥特人在被取消津贴之后,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欺侮;为了更有利于报仇,就推举阿拉里克当他们的国王,对帝国发动进攻;经过许多挫折,终于得手,蹂躏意大利,洗劫罗马。

阿拉里克于胜利之后逝世。他的继承人阿斯托尔富斯娶了皇帝的妹妹普拉奇迪娅为妻。他答应皇帝去解救高卢和西班牙,由于上文已提到的原因,这两个地区曾遭汪达尔人、勃艮第人、阿兰人和法兰克人攻占;随后又发生了下述情況:汪达尔人占领了西班牙的贝蒂卡地区(现名安达卢西亚)之后,由于西哥特人又向他们进逼,他们抵抗不住,于是应为帝国治理非洲的博尼法斯之邀去占据非洲。这是因为博尼法斯正阴谋反叛,唯恐被皇帝发觉之故。由于这些原因,汪达尔人很高兴地照办了,在他们的国王詹塞里克率领下,成了非洲的主人。

这时,阿尔卡迪乌斯之子提奥多西乌斯继承帝位。他对西部帝国政务极不在意。于是那些已占得土地的人们就企图确保地盘。这样,汪达尔人就统治了非洲,阿兰人和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不只占有高卢,而且还用他们的族名给他们的占领地区命了名:一处叫法兰西,一处叫勃艮第。这些民族的好运气诱使其他新兴民族也前来破坏罗马帝国。其中之一就是匈奴。他们占领多瑙河南岸的潘诺尼亚地区,并用他们的族名命名,至今仍叫匈牙利。在这些动乱中还必须补述一点:皇帝因看到自己多方面受攻击,为了减少敌人,曾先后和汪达尔人、法兰克人进行谈判。这一做法进一步削弱了他自己的势力、增强了蛮族的力量。甚至不列颠岛(现名英格兰)也未能幸免于蛮族入侵。岛上的不列颠人因为害怕已经占据高卢的那个民族,就邀请日耳曼一个叫盎格鲁的民族去支援他们。这个民族在他们的国王沃尔蒂杰恩率领下来到岛上之后,先是保住该岛,然后就把不列颠人赶了出去,自己占有该岛,并以自己的族名把它命名为英格兰。当地原来的居民由于家园遭劫夺,处境危殆,决定要占领一个别的什么地方,尽管他们连自己的家园都未能保住;于是就拖家带口渡过海峡,到达靠海滩较近的一带地方安家落户,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该地为布列塔尼。如上所述,匈奴人已占领潘诺尼亚,后来就联合其他民族如泽皮迪人、埃鲁利人、图林根人和奥斯特罗哥特人(即东哥特人)一起迁移,寻找新地区。因为法兰西有蛮族武装守卫,未能进入;于是就在匈奴王阿蒂拉的率领下进入意大利。不久前,这位匈奴王为了占有他们自己的整个王国,曾把他哥哥布莱达杀死。从此他变得十分强大,所以泽皮迪王安达里克、东哥特王韦拉米尔都臣服于他。阿蒂拉率部进入意大利后,即围攻阿奎莱雅。两年间他一直通行无阻,把整个地区搞得荒芜一片,居民流离失所。这就形成威尼斯的起源。这件事等将来适当时机再予补述。阿蒂拉在占领并毁坏了阿奎莱雅之后,就进军罗马。在教皇恳请下,他未毁坏罗马。这是因为他对教皇十分崇敬。后来他就撤出意大利到奥地利,不久就死在那里。阿蒂拉死后,东哥特王韦拉米尔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首领就以武力攻击他的两个儿子亨利和乌里克,杀死一个,强迫另一个带着他的匈奴族再渡多瑙河回到他们的老地区。同时东哥特人和泽皮迪人就占据潘诺尼亚,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占据多瑙河彼岸。

阿蒂拉撤出意大利之后,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廷尼安打算恢复国土;而且为了加强对蛮族的防备,把政府从罗马迁到拉文纳。帝国西部的不幸遭遇使住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把西部当作既危险又耗费金钱的负担,在许多情况下宁愿让别人去占据。有的时候,罗马人因为感到被皇帝遗弃,就在未经皇帝认可的情况下,擅自推举一位皇帝来保卫他们,或是容忍某人篡夺统治权。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正在叙述的这个时代:瓦伦廷尼安皇帝死后,一位名叫马克西穆斯的罗马人篡夺政权,强迫居丧的皇后伦多奇娅改嫁给他。但因为她出身皇族,不屑于和普通公民结合。她急于报仇,于是就暗中串通主宰非洲的汪达尔王詹塞里克,请他到意大利来;对他说明他将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好处,而且有许多有利条件帮助他成功。詹塞里克因而引起掠夺战利品的欲念,立即率兵进入意大利,发现罗马已弃守,就用十四天的时间劫掠全城,还抢劫意大利其他一些地方,然后满载财物返回非洲。罗马人回到城里时,马克西穆斯已经死去,他们就推举另一位罗马人阿维图斯继位。

后来,在意大利境内外一些地区发生几起重要事件。君士坦丁堡许多皇帝相继去世之后,帝位传至芝诺,罗马的皇位传给奥雷斯特斯和他的儿子奥古斯图卢斯,后者是用诈骗手段取得皇位的。正当他们企图以武力保住靠背信弃义的手段取得的一切时,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这时联合起来,在他们的统帅奥多阿瑟尔指挥下侵入意大利,如前所述,他们在阿蒂拉死后,早已定居在多瑙河彼岸。他们撤出的那些地区,由隆戈巴尔第人(或称伦巴第人,也是一个北方民族)在他们的王戈多戈率领下进入那些地区。奥多阿瑟尔在帕维亚附近打败并杀死奥雷斯特斯,但奥古斯图卢斯逃脱。在这次胜利之后,由于政权改变,罗马城也可以改变称号了:奥多阿瑟尔不称帝号,却自封为罗马王。他是那些在这个时期蹂躏了罗马世界的首领当中第一个打算在意大利定居的人。其他首领,或是认为东部皇帝能够很容易地解救意大利,恐怕自己站不住脚;或是由于不得而知的其他原因,在抢劫了这个地方之后,都找别的地方定居去了。第二章芝诺治下的罗马帝国情况——东哥特王提奥多里克——提奥多里克的性格——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新语言——新名称——提奥多里克之死——贝利萨留斯在意大利——托蒂拉占领罗马——纳尔塞斯击溃哥特人——治理意大利的新方式——纳尔塞斯邀伦巴第人进入意大利——伦巴第人改变治理方式。

这时,古罗马帝国由下列帝王统治:芝诺在君士坦丁堡统治整个东罗马帝国;东哥特人统治梅西亚和潘诺尼亚;西哥特人统治苏埃维;阿兰人占据加斯科涅和西班牙;汪达尔人占据非洲;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占据法兰西;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统治意大利。东哥特王国传至韦拉米尔的侄子提奥多里克,因与东罗马皇帝芝诺友好,给皇帝写信说他们这个民族比附近其他各族都勇敢,但所占地盘却比他们的小,东哥特人认为不公;还说他无法把他这个民族局限在潘诺尼亚境内。因此,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允许他们带着武器去寻找新住地;他想先把这件事上奏芝诺皇帝,乞请恩准将某些地区赏赐他们定居,这样更妥当,也更方便。芝诺一方面因为怕他们,一方面也想把奥多阿瑟尔从意大利赶出去,于是就批准提奥多里克率领他的族众攻打奥多阿瑟尔,占领意大利。提奥多里克把友好的泽皮迪人留在潘诺尼亚,亲自率领本族攻入意大利,杀死奥多阿瑟尔和他儿子,由于促使瓦伦廷尼安迁都的同样理由,建都拉文纳;并和奥多阿瑟尔一样,自称意大利王。

提奥多里克文武全才,本领很大。用武时战无不胜;文治上也为治下各城镇和百姓造福不小。他将东哥特人分布全境,各地设首领治理。这样,他无论平时治理、战时指挥都很便利。他扩建拉文纳,重建罗马。除军事训练外,他给予罗马人种种名位。他只是运用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就约束住占据帝国各地的蛮王。他在从亚得里亚海顶端至阿尔卑斯山麓一带地方建筑城镇和堡垒,以便一旦新的蛮族企图侵犯意大利时,就可以更方便地阻隔他们的通道。假如不是由于他晚年的残酷玷污了他的这许多优点——他对下属百般猜忌,以致像西马库斯和博埃蒂乌斯这样的大贤都死在他手下——那么他的品格的各方面就都是值得高度赞扬的了。由于他的德行善举,以致不只罗马和意大利,甚至西罗马帝国所有地区,都从蛮族频繁入侵所造成的接连不断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过着安定有秩序而又文明的生活。如果说意大利和其他行省确曾在蛮族蹂躏下渡过一个真正痛苦的时代,那就是从阿尔卡迪乌斯和霍诺留斯开始、到提奥多里克为止的这一时期:这样说是一点都不会错的。只要想到一个王国或共和国不是由于外来的干涉,而是由于内部不和而改换君主或政府时所引起的祸害(即使是极小的变化也足以使强盛的王国或城邦毁于一旦),那么,我们对意大利和罗马帝国其他行省受害有多大就不难想见了;当时他们不但改换了君王和政体,而且连法律、习俗、生活方式、宗教、语言、甚至名称等等统统都改变了。这些大变动当中的任何一项,即使不和其他变动连带发生,不用说亲眼看到、亲身经历,只要是想象一下,也会使最坚强的人心中感到惊恐。

在这些大动乱中,许多城市毁灭了,许多城市兴起或扩展了。毁灭的有阿奎莱雅、卢尼、基乌西、波波洛尼亚、菲埃索莱以及其他许多城市;新兴起的有威尼斯、锡耶纳、费拉拉、阿奎拉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城镇和要塞,为从简起见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扩展了的城市有佛罗伦萨、热那亚、比萨、米兰、那不勒斯和波洛尼亚。在所有这些情况之外,还应补充一点:罗马以及一些未曾提到过的其他一些城市毁灭后又重建起来。

大破坏和新居民促使新语言产生。就像我们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看到的各种方言那样,它们是由新迁来的人带来的家乡话和旧罗马话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新语言。此外,不但各行省的名称改变了,而且湖泊、河流、海洋和人的名称也都改变了。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到处都是和古时完全不同的新名称。许许多多别的名称姑且不说,单就波河、加尔达湖、多岛海(爱琴海)这些名称而论,就和古代的名称全然不同。同样,像凯撒、庞培等旧人名也被彼得、马太和约翰等新人名所取代了。

在这些变化中,宗教的变化也是非同小可的。当新信仰的奇迹和由旧信仰形成的旧习俗之间发生冲突时,人和人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不和和纠纷。假如所有基督教徒有统一的一种信仰,混乱必然会少些。但存在于罗马、希腊和拉文纳各个教会之间的争斗,再加上异端教派和天主教会之间的抗争,却从许多方面使世界遭到苦难。非洲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例证:在汪达尔人信奉阿里乌斯宗派教义后,非洲人所受自阿里乌斯教派的恐怖比从这些汪达尔人本身天生的贪婪和残忍方面所受的灾难更为厉害。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迫害下,他们的面容就是他们内心所受惊骇的见证。因为他们除了由于人世间的动乱而受到种种祸害外,几乎无法求助于上帝,不幸的人们本来是希望求得他的拯救的;由于他们都不知道向哪位神明哭诉;临死时无助无望,很悲惨。

第一个消灭了这么多灾难的人就是提奥多里克;他应当得到最高的赞扬。在他治理意大利的三十八年期间,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繁荣昌盛的伟大国家;往日苦难的踪影已难找到。但在他逝世之后,王位传给他的女儿阿玛拉松塔的儿子阿塔拉里克时,由于命运的孽根尚未尽除,往日的灾难不久又回来了。因为阿塔拉里克在他外祖父死后不久也去世,王国就由他母亲掌握。她把泰奥达图斯招来帮助治理国家;但却遭到背叛。泰奥达图斯杀害了她,自立为王。因此他在东哥特人当中臭名远扬;查士丁尼皇帝打算把他逐出意大利,派贝利萨留斯率远征军前往讨伐,因为贝利萨留斯那时已征服非洲,赶跑汪达尔人,使那个地区重归于皇帝统治之下。

贝利萨留斯占领西西里岛之后,就从那里进入意大利,占领那不勒斯和罗马。哥特人看到这个局势,认为他们的灾难是国王泰奥达图斯招来的,于是就把他杀死,另选维蒂杰斯为国王。经过几次小战斗之后,贝利萨留斯把他围困在拉文纳城里,随即俘获。但贝利萨留斯还未来得及巩固胜利带来的好处,查士丁尼皇帝就把他召回,另派约内斯和维塔利斯前来接替。这两个人办事的原则和方法和贝利萨留斯大不相同;哥特人因而壮起胆子推举维罗纳总督伊尔多瓦杜斯当他们的国王。伊尔多瓦杜斯被杀后,由托蒂拉继位。他打败皇帝的军队,占领托斯卡纳和那不勒斯,几乎把贝利萨留斯从他们手里夺走的一切地方又都夺回来。因此,查士丁尼决定再派贝利萨留斯去意大利。但由于他只带来一支小部队,结果他在比得来荣誉时所花的更短的时间内把上次从胜利中得来的好名声丢得一干二净。托蒂拉率部驻扎奥斯蒂亚,就在贝利萨留斯眼皮底下夺占了罗马。但因为这个城市既保不住又不能留给他人,于是就把全城大部毁坏、把市民赶走、把元老院议员劫持带走。他对贝利萨留斯并不重视,自己带着人马到卡拉布里亚攻打从希腊调来的军队去了。

贝利萨留斯看到罗马已被放弃,就打算做一件光荣的事。他看到罗马的废墟,决定重建城墙,尽快把居民召回。但因时运不佳,未能容他办成这桩值得称颂的事业。因为查士丁尼这时遭到帕提亚人的进攻,再次把他召回。他对皇帝的忠贞使他不得不放弃意大利,把它留给托蒂拉。于是托蒂拉再入罗马。但这次他却不像上次对它那样凶狠,在当时以神圣著称的圣本尼迪特请求下,尽力重建罗马。这时,查士丁尼已和帕提亚人妥协,又想派一支兵力去解救意大利。但因另一北方民族斯克拉维人这时已南渡多瑙河进攻伊利里亚和色雷斯,把皇帝拖住。因此,托蒂拉就占领几乎整个意大利。查士丁尼皇帝征服斯克拉维人之后,又派一位具有伟大军事谋略的宦官纳尔塞斯前往意大利。他到达后就打垮托蒂拉的部队并把他本人杀死。逃脱了的哥特人到帕维亚避难,在那里推举泰伊阿斯当他们的王。纳尔塞斯打胜后又进占罗马,和泰伊阿斯、诺切拉交战,杀死泰伊阿斯并击溃他的部队。哥特人在意大利的势力,自从提奥多里克的到来直到泰伊阿斯之死,总共存在七十年。纳尔塞斯这次胜利使他们在意大利的势力消灭殆尽。

意大利刚刚从哥特人的践踏下解救出来,查士丁尼皇帝就死了,由其子朱斯丁继位。在皇后索菲娅教唆下,朱斯丁召回纳尔塞斯,派隆吉努斯接替他。隆吉努斯和他的前人一样,也定都拉文纳。此外他还改变了意大利统治机构的形式,不像哥特人那样在每个行省设总督,而是在重要城镇各设一名统治者,名之为公爵。在这种安排中,他并未把罗马看得比其他城市更重,把保留迄今的执政官和元老院等名义一概弃置不用,每年从拉文纳派一位公爵去统治,名之为罗马公爵领地。他本人留在拉文纳代表皇帝统治全意大利,自称总督。这样划分意大利的办法,后来促成它的毁灭,给伦巴第人早日占领意大利的机会。纳尔塞斯对于皇帝把他从意大利地区的政府中召回,感到非常气愤,因为这地方是他靠自己的勇气和鲜血夺来的。但索菲娅用召回的办法这样刺激他仍嫌不足,还用十分侮辱性的态度对待他,扬言把他召回是想叫他和其他宦官一起纺线。在极度愤慨下,纳尔塞斯劝说当时统治潘诺尼亚的伦巴第王阿尔博因去攻打并占领意大利。

如前所述,当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在他们的王国奥多阿瑟尔率领下侵入意大利时,伦巴第人占据了他们撤出的地方,并在那里定居一些时候了。这时整个这一带地方都由阿尔博因统治,这个人胆大而残酷。在他的率领下,伦巴第人渡过多瑙河,和占据着潘诺尼亚的泽皮迪王库尼蒙德交战,把他打败杀死。阿尔博因在俘虏中发现库尼蒙德的女儿罗莎蒙德,娶她为妻,自立为潘诺尼亚王。出于他那野蛮的天性,他叫人把库尼蒙德的头盖骨制成大杯,用以饮酒以纪念他取得的胜利。过去和哥特人打仗时,他和纳尔塞斯曾有旧谊,现在纳尔塞斯请他进攻意大利,他就把潘诺尼亚留给匈奴人,匈奴人在阿蒂拉死后,已回到他们原来的地区。阿尔博因进入意大利时,发现全境划分为许多部分,他立即进占帕维亚、米兰、维罗纳、维琴察、整个托斯卡纳地区、弗拉米尼阿大部,现在这个地区叫罗马尼阿。他如此迅速地占领了这么多地方,就认为征服全意大利已完全有把握;于是就在维罗纳大摆宴席,酒酣兴发,下令把库尼蒙德的头盖骨装满酒,叫人捧着献给坐在他对面的王后罗莎蒙德;为了使她听得见他的话,还大声喊道:在这样欢乐的伟大的时刻,她应当和她父亲一起痛饮。

这话有如一把尖刀刺入这位贵妇的胸膛。她下定决心报仇雪恨。她知道有一个名叫海尔米基斯的伦巴第贵族爱上她的一个侍女,于是就和这位年轻的女子安排好,使海尔米基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和她自己而不是和他的情妇同床。计谋实现后,罗莎蒙德就向海尔米基斯作自我介绍;接着就给他指出两条道路供选择:一条是刺杀阿尔博因,从而得到王国和她本人作为报酬;否则,另一条就是以强奸王后罪处死。海尔米基斯同意刺杀阿尔博因。但行刺之后,发现他们二人并不能占有王国,恐怕伦巴第人出于对阿尔博因的敬爱会把他们杀死。于是他们就窃取王家财宝,随身带着逃到拉文纳投奔隆吉努斯,受到他很好的接待。

在这些动乱期间,朱斯丁皇帝逝世,由提比留继位。提比留因忙于和帕提亚人打仗,无暇顾及意大利的事。这对隆吉努斯说来似乎是出现了一个好机会:利用罗莎蒙德和她的财富使自己成为伦巴第和全意大利之王。他把这个计划向她透露,劝她杀死海尔米基斯,改嫁他本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先把毒酒准备妥当,有一次海尔米基斯洗完澡出来说口渴,她就亲手把毒酒递给他。他刚喝一半就感觉这酒不同一般,对她产生怀疑,强迫她把剩下的一半喝了。于是在几个小时之后,双双中毒身死。这样,隆吉努斯当国王的希望也就落空。

与此同时,伦巴第人聚集在那时已成为他们的帝国的首都的帕维亚,推举克莱菲斯为王。他重建已被纳尔塞斯摧毁的伊莫拉城,占领里米尼以及直至罗马的几乎所有地方。但正在胜利的过程中他死了。克莱菲斯极端残酷,不但对外族如此,对自己的伦巴第族也是这样。因此,这些伦巴第人对王权极为厌恶,不再推选国王;改为在他们当中指派三十名首领统治全族。这个做法使伦巴第人未能占领意大利全境,他们的统辖区只能到达本内文托。因为像罗马、拉文纳、克雷莫纳、曼图亚、帕多瓦、蒙塞利切、帕尔马、波洛尼亚、法恩扎、弗利和切泽纳等城,有些曾抵抗了一段时间,保住自己,有些则从未受他们统治。这是因为伦巴第人没有国王,打起仗来很不果断;当他们后来推出一位国王时,因为已经自由惯了,也不很驯从,动不动就搞内讧。这情况一开始就妨碍他们军事征讨的成功,最后也成了他们被逐出意大利的原因。伦巴第人既然处于上述这种境况,罗马人和隆吉努斯后来就和他们达成协议:大家都放下武器,享有各自已经占有的地方。第三章教皇在意大利的势力强大起来——滥施申斥和赦罪——教皇求助于法兰西王丕平——丕平对教皇的捐赠——查理曼——伦巴第王国的灭亡——开始使用枢机主教头衔——帝国转入德意志人手中——弗留利公爵贝伦加里乌斯被立为意大利王——比萨强大——意大利各邦的种类和划分——选帝侯的产生

在这时期,教皇开始取得比已往更大的世俗权威;虽说紧接圣彼得之后的一些教皇受尊敬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神圣的生活和作出的奇迹;而且他们高尚言行的楷模促使基督教发展壮大,以致其他各国的君王为了消除当时遍布各地的混乱也都纷纷加入教会。皇帝也在成为一名基督教徒之后才回到君士坦丁堡,因此,正如本书开头所说,罗马帝国日益败坏、易遭摧毁,教会势力就日益迅速增长。不过,整个意大利,在伦巴第人入侵以前,不是臣服皇帝,就是归顺国王;教皇则只是由于他们的举止和教义而受到尊重,此外并未取得更大的权威。在其他方面,他们都服从皇帝或国王,像臣属或代理人那样为帝王执行任务,有时甚至还被他们处死。使教皇在意大利事务中逐渐举足轻重的是哥特王提奥多里克在定都拉文纳之后促成的。因为罗马当时无君主,罗马人为了使自己得到安全,感到必须服从教皇。但教皇的权威并未因此扩大多少,仅有的好处只不过是允许罗马教会的地位高于拉文纳教会而已。只是在伦巴第人占领意大利并把全境划分为许多部分之后,教皇才有机会行使较大权力。既然教皇实际上已经是罗马的首长,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伦巴第人因而都尊敬他。因此,罗马人才得以通过他,和伦巴第人以及隆吉努斯结盟,不是作为他们的臣属,而是以平等地位和他们联合。教皇就是这样,一段时期和希腊人交好,一段时期又和伦巴第人亲近,从而使自己的势力逐步增长。但在赫拉克利乌斯时期东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教皇的势力就缩小了。因为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斯克拉维人,这时又进攻伊利里亚;他们在占领该地区后,就以其族名改称该地为斯克拉沃尼亚。帝国其他地区又受到波斯人的攻击;后来又受到由穆罕默德率领的萨拉森人的侵犯,最后又是土耳其人攻占叙利亚、非洲和埃及。这些情况促使教皇在危难中去寻找新盟友,于是他就向法兰西国王求助。我们在这里不妨指出一点:几乎所有由北方蛮族在意大利境内进行的战争,都是教皇们惹起的;在意大利全境泛滥成灾的成群结伙的蛮族,一般也都是由教皇招进来的。这种做法仍然在继续进行,致使意大利软弱无力、动荡不安。因此,笔者今后叙述从那个时代至今的大事时,将不再描写帝国的衰亡;只记载教皇势力的增长,统治意大利诸王公的兴起直至查理八世的到来。我们将看到:教皇如何首先用申斥的办法,后来又用申斥和武力,有时夹杂着赦罪的办法,逐步使自己成为既可敬又可怕的人物。他们又是如何由于滥用这两种办法而丧失了影响,只是依靠别人的意愿,帮助他们进行战争。

现在言归正传。格雷戈里三世当了教皇,伦巴第王国由阿斯托尔富斯统治。他违反协议夺占拉文纳,向教皇开战。在这个情况下,由于前面已提到过的原因,格雷戈里不能再指望君士坦丁堡皇帝的帮助,他无力支援教皇;格雷戈里又信不过伦巴第人,因为他们过去曾一再食言;于是他就求助于丕平二世,丕平已从奥地利和布拉邦特的王公,变成为法兰西国王。他当上国王主要并不是由于他本人英勇,而是因为他父亲查理·马特和他祖父丕平的功劳。因为查理·马特统治王国时,曾在卢瓦尔河上的图尔附近大败萨拉森人,从而名震天下,据说他在战场上曾使萨拉森人遗尸二十万具。这样,丕平凭借他父亲的威望再加上他自己的本领,后来成为法兰西国王。我们已说到,教皇格雷戈里请求他对付伦巴第人,丕平答应照办,但希望先见教皇一面,恭请他光临法国。格雷戈里应邀前往。由于敌人对宗教也极尊崇,因而当他通过敌区时竟能安然无恙。到法国后受到丕平的尊崇礼遇。随后丕平即发兵意大利,把伦巴第人围困在帕维亚境内,国王阿斯托尔富斯被迫向法国人求和。在教皇的请求下,法国人同意了,因为教皇并不想把他的敌人置于死地,而是要他皈依教皇,仍然活下去。在和约中,阿斯托尔富斯答应把他原先从教会手中夺走的地方全部归还教会。但当法王的军队回国之后,他不执行和约规定,于是教皇又向丕平求援。丕平遂再次发兵前来,战败伦巴第人,夺占拉文纳;而且,违反希腊皇帝的意愿,他竟然把该城献给教皇,把整个总督辖区、外加乌尔比诺和马尔凯区两地也一并献给他。阿斯托尔富斯在履行协议条款过程中逝世。托斯卡纳公爵伦巴第人德西德里乌斯打算派兵占领王国,他要求教皇协助,并答应和教皇修好。教皇答应他的请求,其他王公随即也都同意。德西德里乌斯起初遵守诺言,按照和丕平达成的协议,开始把各地区移交教皇;因此,以后即不再由君士坦丁堡派总督到拉文纳,而根据教皇意旨进行治理。不久丕平逝世,由他儿子查理继位。由于查理立下丰功伟绩,人们称他为查理曼,即查理大帝。这时西奥多尔一世继任教皇,和德西德里乌斯之间发生不和,后者把教皇围困在罗马。教皇向查理求救。查理率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把德西德里乌斯围困于帕维亚,后来把他和他的儿子捉住作为俘虏押往法国,然后就去罗马拜访教皇。他在罗马宣布:因为教皇是上帝的代表,不能受任何凡人裁判。教皇和罗马人推举查理为皇帝。从此罗马就有了西部帝国的皇帝。过去的教皇常常是由皇帝选立的,现在的皇帝在推选时也需要教皇参加了。帝国不断丧失其权力,而教会却不断取得权力。教会就这样逐渐扩大自己的权威,凌驾于世俗王公之上。

伦巴第人已经在意大利呆了二百三十二年之久,只在名义上还算是外来人。因为查理打算改划意大利政区,就允许伦巴第人据有他们在那里成长的那些地方,并以他们的族名命名整个地区为伦巴第。为了使他们尊重罗马这个名称,查理下令把原属拉文纳总督辖下的邻近他们的那些意大利地方,整个命名为罗马尼阿。此外,他还把他的儿子丕平封为意大利王,他的领域扩展到本内文托。所有其余地区属希腊皇帝,查理和他订有盟约。这时帕斯卡尔一世当了教皇。罗马各教会的神甫由于接近教皇并出席选举教皇的仪式,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就自称为“枢机主教”,并僭越很大的权力,以致在选举教皇时可把罗马人排除在外,从而使所有新教皇的任命几乎都是从他们当中推举出来。因此,在帕斯卡尔逝世后,圣萨比纳的枢机主教即被推为教皇,定名尤金尼斯二世。意大利既已受法国人统治,体制和制度就都发生了变化:教皇得到较大的世俗权力;新掌权者用的是伯爵、侯爵等头衔,就像拉文纳总督隆吉努斯曾采用公爵这个官衔那样。经过几代教皇之后,一位名叫奥斯波尔科的罗马人当了教皇。但由于他的名字听起来不雅,就改名塞尔吉乌斯。后来历任教皇当选时都改名;这件事就是从他开始的。

这时查理大帝已死,路易(虔信者)继位。路易死后,他的儿子们竞争剧烈,以致到了他的孙辈,法国王室就丧失了帝国。帝国以后落入德意志人之手。第一位日耳曼皇帝名叫阿尔诺尔富斯。加洛林家族不只丧失了帝国,他们的倾轧不和还使他们丢掉意大利。这是因为,伦巴第人积聚力量攻击了教皇和罗马人,阿尔诺尔富斯无计解救危局,被迫封弗留利公爵贝伦加里乌斯为意大利王。这些事变引诱占据着潘诺尼亚地区的匈奴人侵犯意大利。但他们和贝伦加里乌斯交锋后,就被迫退回潘诺尼亚,那个地区早已用他们的族名命名为匈牙利。

罗曼诺这时是希腊皇帝,他原先在部队当司令官时就把君士坦丁皇帝废黜了。如前所指出,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均属希腊帝国的地方,这时已经发生反叛,于是他就答应叫萨拉森人去攻占。萨拉森人占领这两个地区后,进而包围罗马。当时罗马的贝伦加里乌斯正为了保卫自身,在抗击匈奴人,委派托斯卡纳公爵阿尔贝里克率领罗马军队。由于他作战英勇,罗马得以从萨拉森人手下救出来。萨拉森人解围撤走时,在加尔加诺山上修建堡垒,借以统治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并不断袭扰意大利全境。意大利就是这样,在这个时代受尽折磨:在阿尔卑斯山方向经常和匈奴人打仗,在那不勒斯那边又常受萨拉森人侵犯。这种状况延续了许多年,经历了贝伦加里乌斯王朝前后三代君主。在这期间,教皇和教会也大受干扰。东部帝国虚弱,西部各王公倾轧不和,使他们处于毫无防御的状态。热那亚的领土都在沿河一带,不断遭受萨拉森人窜犯蹂躏。被逐出家乡的人们成群结伙逃到比萨城里避难,这样就促使比萨城发展壮大。这些事情发生在公元931年。当时亨利和玛蒂尔达皇后所生之子萨克森公爵奥托——一位举世闻名的深谋远虑的人物——被推举为皇帝。教皇阿加皮托恳求他来意大利,把他从贝伦加里乌斯父子暴政之下解救出来。

当时意大利各邦是这样统治的:伦巴第受贝伦加里乌斯三世及其子阿尔弗雷德统治;托斯卡纳和罗马尼阿由西部皇帝的一位代表治理;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一部分由希腊皇帝统治,一部分被萨拉森人占据。在罗马,每年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按古制进行治理;此外另设长官一名审理民间案件;还有由十二人组成的政务会议,每年派人治理所辖各地。教皇在罗马和意大利其余地区多少还有些权力,这要看皇帝或最强大的公侯在当地的亲信各有多少而定。奥托皇帝驾临意大利,剥夺贝伦加里乌斯家族统治了五十五年的王国,重新树立起教皇的威严。他有一子一侄,都叫奥托,二人先后继承皇位。在奥托三世统治时期,教皇格雷戈里五世被罗马人驱逐。皇帝因此亲临意大利,使他复位。教皇为了向罗马人报复,剥夺了他们推举皇帝的权力,把这项权力赐给德意志的三位诸侯和三位主教,即勃兰登堡、帕拉廷和萨克森三地的诸侯和马贡扎、特雷韦里和科隆三地的主教。此事发生于1002年。奥托三世死后,选帝侯选出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为皇帝。他即位十二年后,才接受了教皇斯蒂芬八世主持的加冕礼。亨利和他的妻子西梅翁达一生笃信宗教,他们兴建并捐献了许多教堂,佛罗伦萨附近的圣米尼阿托教堂就是其中之一。亨利死于1024年,由施瓦本的孔拉德继位,后者又由亨利二世继位。亨利二世驾临罗马;由于教会有三位教皇发生分裂,他就把他们都搁置一旁,命令推举克莱门特二世为教皇,并由克莱门特为他举行皇帝加冕礼。第四章尼古拉二世委托枢机主教选举教皇——教皇剥夺君主领土的第一个实例——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那不勒斯王国的创建——教皇乌尔班二世去法国——十字军第一次东征——新骑士团——萨拉丁夺取基督徒在东方占领的土地——女伯爵玛蒂尔达去世——红胡子弗里德利希的性格——教会分裂——弗里德利希不尊教规擅立教皇——在普利亚修建亚历山大里亚城——教皇强迫英王亨利接受屈辱的条件——弗里德利希与教皇和解——那不勒斯王国转入德意志人手中——圣多米尼克会和圣法兰西斯会。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一部分由本地人自治,有一些地区由当地君主治理,其他地区则由皇帝的代表管辖。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称国务大臣,其他官员向他请示工作。诸侯当中势力最强大的是戈德弗雷和他的妻子女伯爵玛蒂尔达;她是亨利二世的妹妹贝阿特丽丝的女儿。她和她丈夫占有卢卡、帕尔马、勒佐、曼图亚以及现在称为教会产业的全部地区。罗马人为野心所驱使,进行多次反对教皇的战争,而教皇的权威过去曾被利用来使他们摆脱皇帝的压迫。但他们在自己掌握了罗马城的政府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之后,立即与教皇为敌。教皇从他们那里所受的伤害远比从任何其他基督徒君主处受到的更大。正当教皇的训斥使整个帝国西部发抖的时候,罗马人却公开反叛教皇。罗马人和教皇只知互相使对方丧失权威和荣誉,别无其他目的。

这时在位的教皇是尼古拉二世。就像格雷戈里五世曾剥夺罗马人选举皇帝的权力那样,他决定用同样的方法剥夺他们选举教皇的权力,把这种权力只给予枢机主教。这样他还不满足,在取得卡拉布里亚和普利亚两地君主同意之后(所用的手段不久将在下文提到),他又强迫罗马人委派管辖各项事务的官员服从他本人,其中有一些还被他罢了官。尼古拉死后,教会中出现分裂:伦巴第的圣职人员拒绝服从在罗马选出的新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擅自把帕尔马的卡多洛选为教皇。亨利仇视教皇的权力,示意亚历山大,一定要他放弃教皇职位;并下令全体枢机主教到德意志去推举一位新教皇。于是教皇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剥夺了亨利的帝位和王位;亨利是第一位体验到宗教武器的厉害的皇帝。意大利有一部分人站在教皇一边,另一部分站在亨利一边。于是就出现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之争。就这样,意大利从蛮族践踏下得救之后,又陷入内争的痛苦。亨利既被开除教籍,就在他的臣民逼迫下来到意大利,赤着脚跪在教皇面前乞求饶恕。这件事发生在1082年。然而不久之后,教皇和亨利之间又出现不和,因此教皇又开除他的教籍。于是亨利就派他的儿子(也叫亨利)率领军队进抵罗马,在罗马人的支援下(罗马人恨教皇),把教皇围困在堡垒里。罗伯特·圭斯卡尔德从普利亚前来援救,但在他到达罗马以前,亨利就已把部队撤回德意志去了,只剩下罗马人独力坚持。于是罗伯特就洗劫罗马,把全城搞成一片废墟。因为那不勒斯王国就是由罗伯特创立的,所以在这里特别把他的出身和行为交代一下似乎并不是多余的。

查理曼的后代出现内部纷争,从而给另一个北方民族诺曼人以可乘之机;他们进攻法国,占领了现名诺曼底的地区。当时意大利正在遭受贝伦加里乌斯家族、萨拉森人和匈奴的侵扰,诺曼人有一部分人进入意大利,并在罗马尼阿境内占领一些地方。在当时的许多战争中他们表现得很英勇。诺曼王公之一坦克雷德有许多孩子,其中一个叫威廉,外号费拉巴克;另一个叫罗伯特,又叫圭斯卡尔德。当威廉统治这块国土时,意大利的混乱已有些平息,但萨拉森人仍占着西西里,经常来意大利沿岸抢劫。因此,威廉就和卡普阿、萨莱尔诺两地的王公以及为希腊皇帝管辖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两地的一个希腊人梅洛尔科一起商议,作出攻打西西里的计划。他们事先商妥:如果打胜,就把战利品和土地分成四份,各占一份。他们的事进行得很顺利,把萨拉森人赶跑,占领了西西里岛。但在胜利之后,梅洛尔科偷偷从希腊调来军队,以皇帝名义抢占了整个西西里,把战利品据为他自己和他的部下所有。

威廉对此大为不满。但他的不满当时并未表现出来,留待将来适当时机再发作,他和萨莱尔诺、卡普阿那两位王公一起离开西西里。但当那两位君主和他分手回他们的原地之后,他本人却未带领自己的人马回罗马尼阿,而是向普利亚推进,占领梅尔菲。不久之后又从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