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经络的秘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04:32:59

点击下载

作者:唐颐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解经络的秘密

图解经络的秘密试读:

国际标准经络穴位图

经络内连脏腑,外连肢节,具有流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穴位则是代表与经络脏腑相连通的感应点,气血流注的地方,也是针灸或其他新医疗法施术的部位。一般认为,人体有12条经络,而针灸典籍中记录的人体穴位至少有2万个,但实际上,如果要找全画全,至少有10万多个穴位,至少能治上万种病。下面两图就分别展示了人体正面和背面各6条经络,其中标注的是常用的治病穴位。1.迎香2.口和3.承润4.眉冲5.五处6.丝竹空7.瞳子8.本神9.头临润10.水沟11.素12.鱼腰13.太阳14.上迎香

标准经穴部位图(正面)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足少阴肾经穴、足太阴脾经穴、足厥阴肝经穴、足阳明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太阴肺经穴。

会阴

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主治遗精、阳痿、溺水窒息、痔疮、疝气、月经不调、阴部瘙痒等。

长强

位于尾骨尖下0.5寸,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主治痔疮、遗精、阳痿等。

四神聪

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

百会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主治头痛、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聚泉

位于口腔内,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此穴位可清散风热,祛邪开窍。主治舌肌麻痹、味觉减退、支气管哮喘。

龈交

位于唇内上齿龈与唇系带连接处。有宁神镇痉、清热消肿、开窍明目的功效。主治口歪、口臭、小儿面部湿疹、癔病、心绞痛,以及其他各种疼痛。

涌泉

位于足底,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

独阴

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的中点。可调理冲任。主治月经不调、心绞痛、胃痛、呕吐等。

标准经穴部位图(背面)

图上从左到右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少阳胆经穴、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少阴心经穴、手少阳三焦经穴、手阳明大肠经穴。

人体十二经脉图

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经络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十二经脉,它就像是人体中的河流,连通着五脏六腑,并不断滋养着整个身体。下面就用图说明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和主治疾病。

中医眼中的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就是经络。和现代的医学挂图一样,古人也有这样的人体结构图,明堂图就是古人描绘人体经络和脏腑的一种挂图。

1.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由食指端的商阳穴开始,上行至面部,止于对侧鼻子旁边的迎香穴。

主治疾病:下排牙痛、流鼻涕、口干舌燥、眼白发黄、颈部肿胀、肩部疼痛及运动障碍。

2.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手臂外侧上行至肩部,再到面部,止于耳部。

主治疾病:耳聋、咽喉肿痛、下颚及颈部肿痛导致之头部不能转动、肩臂外侧后缘疼痛。

3.足少阴肾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从小趾开始,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部,止于胸部。

主治疾病:气短、下肢无力、腹泻、咳血、头晕目眩、常有饥感、腰脊疼痛、咽干肿痛、心胸烦闷、惊恐。

4.足厥阴肝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大趾,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部,止于胸部侧面。

主治疾病:胸部胀气、呕吐、腹泻、疝气、腰部疼痛、小腹疼痛、食欲不佳、黄疸。

5.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胸部侧面,沿手臂内侧下行,止于中指指尖的中冲穴。

主治疾病:心悸、烦躁、上肢痉挛、面热、腋下肿胀、胸部肿胀。

6.足阳明胃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迎香穴,下行,最后止于第二趾端。

主治疾病:高热出汗、鼻塞、唇部发疹、腹部鼓胀、腹泻、肠鸣、下肢前侧之运动障碍。

7.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无名指端的少泽穴,沿手臂外侧上行,经肩部、侧颈部到头部,止于眼部。

主治疾病:多汗、耳鸣、脸颊及耳后疼痛、肩痛、前臂痛、小指及食指运动障碍。

8.足太阴脾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大趾内侧的隐白穴,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止于胸部侧面。

主治疾病: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黄疸、足大拇指运动障碍。

9.手太阴肺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胸部,先下行至腹部,再上行至颈部,最后下行止于拇指端的少商穴。

主治疾病:咽喉痛、胸闷胀气、气喘咳嗽、肩背痛、气逆、心烦。

10.手少阴心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从腋下极泉穴开始,沿手臂内侧下行,止于小指端。

主治疾病:心痛、咽喉干噪、胸部紧闷、上肢屈侧后缘疼痛、易口渴、眼白发黄。

11.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起于眼睛附近的睛明穴,向上越过头顶,然后在背部下行,最后止于小趾端。

主治疾病:痔疮、腰背痛及运障动碍、眼球痛、足小指疼痛或运转不顺。

12.足少阳胆经

循行路线:在体表由眼部开始,经身体侧面下行,止于第四趾端。

主治疾病:偏头痛、口苦、股或膝及小腿外侧等处疼痛与运动障碍、易寒热。编者序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御医

当今社会,虽然科技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各种各样奇怪的疾病却依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比如最近蔓延全球的甲型流感,就让人们措手不及。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地研制各种药物,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地战胜病魔,而人们对这些药片的功效也是深信不疑,不惜花重金大把大把吃药,可是病没有好转,反而人体对药产生了依赖性,有的病不得不终身服药,才能延续生命,这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痛苦。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许多药虽然能够快速治好病,但是,不一定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健康,甚至还会损坏身体其他器官。药毕竟是身外之物,要想真正治好病,药物是不管用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人体生病了,还要从人本身来找病因,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真正地做到对症治疗。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体里有关经络的失控,所以,人的一切疾病都可以叫做“经络病”,而通过激发经络的潜能,使其恢复调控、修复人体的治疗作用就叫“经络治”,它产生的预防作用就叫“经络防”。

说到经络,人们虽然都有所耳闻,但又很难说清楚,往往将其说得十分神秘,其实经络就是运行气血的路线,它分布在全身的上下里外,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经络就好比是隐藏在大厦墙体里的电线网络,灯火通明的大厦全靠这些网络来通电,一旦电线短路,大厦就会陷入黑暗之中。同样,经络不通了,我们的气血就不能很好地运送到各个脏腑,我们的身体就会有问题。其实,关于经络的重要作用,正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认为经络是人生命存在的根本,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也是人得病为什么能治好的原因。又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除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充分说明了,经络系统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重要性。只有经络畅通,人体各个器官才能正常运转。

中医里提倡“治未病”,提出预防是第一位的,而预防疾病的根本就是要使全身的经络畅通。我们的身体如果产生病患或者刚刚发病时,往往可以从经脉上窥见端倪,这时刺激经络,就会激发身体中的自我调整系统,身体也就能恢复健康。所以,经络就是我们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时省钱。《图解经络的秘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不但揭开了经络的神秘面纱,更有近50种常见疾病的经络治疗妙法。践行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就可以充分开发人体里的“保健医生”,使身体更健康。书中上篇详细讲解了经络系统,破解了人体中的这个神秘通道;下篇针对常见病症,给出了最方便、最有效的经络治病法,轻轻松松就能让身体保持健康。本书最具特色的是,采用全新的图解方式,指出了人体经络的具体位置和按摩方法,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医生。

最后,有一点请大家牢记,其实,疾病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应该在生命的旅程中学会与它携手共处,这样,健康才会随时伴随着我们。而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什么难事,拥有了正确使用人体经络的方法,然后身体力行,微笑着坚持下去,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壮健康。编者谨识2009年10月本书内容导航上篇养生从经络开始经络就像在人体中流淌的河流,大的主流是经脉,小的支脉是络脉。它不像心脏、肺、胃、肠、血管、四肢等是看得见的,而是人体内部遵循一定线路、互相联系、传输气血的隐性系统。气血是人体的精微物质,如果经络不能传输这些精微物质,人体就会出现疾病,所以,经络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祛病养生系统。本章内容提要

1.经络源流:探寻经络的历史

2.人体的活地图:认识经络系统

3.疏通经络主干: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4.打通任督二脉:激发人体的本能第一章经络源流:探寻经络的历史何谓经络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是中医中所特有的理论名词,中医中认为它是人体中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畅通了,人才能够身体健康。人体中的“管道”

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不像心脏、肺、胃、肠、血管、四肢等是看得见的,而是人体内部遵循一定线路、互相联系、传输气血的隐性系统,解剖看不见,但遇到情况人体却能有所感觉。形象地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城市,而经络就像城市中的各种管道。在这些管道中,大的主干叫经脉,小的分支叫络脉。它们纵橫交错,遍布全身,向内连接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向外沟通着人体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总之,经络将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有机整体。

经络除了连接人体脏腑器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运输气血。气血是人体中营养五脏六腑、抵御外部风邪、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精微物质。它们在人体中不断运动变化,使人体产生了各种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地通达全身,全部都是依赖于经络的传输功能。人体健康的根本《黄帝内经》中说,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说,只有使经络畅通,人才会不生病,经络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相传,黄帝本人就是经络学说的实践者,他活到了120岁,他的子孙也多长寿。在《黄帝内经》中提到,当人的身体的某些部分有疼痛和麻木感时,就说明这个部位的经络不通了,如果时间长了就可能引起肌肉的紧张、痉挛,进而产生实质性的病变。所以,在刚刚发现不适时就应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疏通经络中的气血,气血通了,人自然就好了。

现代医疗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可是,医疗费用同样也是只升不降,如果是小病还可以,如果是大病,普通人家根本就看不起。要想避免这种状况出现,平时有必要掌握一些经络、穴位知识,这样就等于带了一个随身医生,随时随地保卫身体正常的运转,不仅能治病,还能够防病于未然。小经络大作用

经络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却对人体的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下面就一一加以解说。

第一,在生理上,经络具有联络脏腑,沟通肢窍的作用;由于经络纵橫交错,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能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此外,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滋养周身的作用,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而滋养周身,从而完成调和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第二,在病理上,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病邪壅阻或气血不畅会产生实证;经气虚陷、气血不足会产生虚证。因为经络在人体有内外相连的特点,既可成为传注病邪的途径,又可成为体内脏腑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的反映系统。如内脏病变可以由内达表,从而在体表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从上面可知,经络具有抗御外邪,保卫人体的作用。经络系统中的络脉为卫气所充,散布全身,密布皮部,当外邪侵犯肌体时,有着抗御外邪的作用,是保卫人体的屏障。

第三,在诊断上,经络学说是指导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中医的望、闻、问、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望经络颜色,是临床望诊的内容之一;切手太阴肺经寸口以及趺阳、太溪等脉,经络穴位的察诊等,是临床切诊的主要内容。此外根据经络循行部位所出现的病候还可判断疾病所在的部位和与之相关的经脉脏腑。

第四,在治疗上,经络学说在药物归经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根据经脉循行与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以治疗疾病;根据经络学说,内脏病变可通过针刺其皮部的方法进行治疗,经络淤滞、气血痹阻可刺络予以治疗,经筋疾病可以“以痛为腧”进行针刺治疗。

总之,人体的经络是气血的通路,起着决生死、调虚实的作用。如果身体的经络不通,就会发生疼痛、淤血、肿瘤等病理现象。只有疏通了经络,才能使身体健康起来。人体经络主干

人体中的经络主干被称为十四经,下面就通过图示指出这十四经的具体位置,以此来认识经络系统。

孙思邈仰人明堂图

此图为唐代名医孙思邈(公元541—682年)绘制。他在总结前人《明堂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解,绘制了有史以来第一套彩色经络腧穴图谱——《明堂三人图》。该套图分为仰人图、背人图和侧人图,载穴位650个。此图为其中的“仰人图”。人体十四正经脉如图所示,人体十四正经脉包括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督二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为其具有明确穴位,所以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经络决定着人体的健康

经络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人体的健康却起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用图表加以形象地说明。经络如交通

人体的经络就像是交通,如果交通阻塞,道路就会瘫痪,而人的经络如果不通,人就会生病。经络的作用经络学说中医入门必修课

中医理论主要包括经络学说、阴阳学说以及五行学说等,在如此浩瀚的体系中,经络是中医中最基础的理论基石,是了解和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经络是中医的基础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问前,都要先学习它的基础知识,就好似盖高楼之前,要打上地基一样。中医也不例外,如果说它是一座大楼,那么经络就是其坚实的地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在中医体系中,砭、针、灸、药是四种独立并存的医术。而这其中除了中药以外,其他三种都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只有懂得经络知识,才能辨证施治,取得手到病除的良好效果。所以,无论古今,经络都是学医者的一门必修课,只有掌握了它,才掌握了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

对于经络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医家在其文献中都有论述。如《黄帝内经》中就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宋代的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症之根源,究阴阳之转变……昔人望而知病者,熟其经络故也。经络为识病之要道。”没有经络就没有中医

中医的经络学说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和防治各个方面,与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理论相互辅翼,深刻地阐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对临床各科,尤其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都起到极其有效的指导作用。

而且,如果要想深入学习中医,无论是学习内科、外科、妇科还是儿科,都要学习经络。而中医的整体观,也得用经络理论进行说明。经络,是贯穿中医始终的一条主要干线,如果废除经络,就等于把中医理论分阴分阳的辩证法、六经为体、八纲为用、体用的关系也都废了。这无异于将中医这棵参天大树连根拔起。所以,经络理论是中医的基础理论,可以说没有经络,就没有中医。中医里的经络治病法

在中医治病的过程中,都是针对经络来治病的,下面就通过砭、针、灸和药四大常见医术加以说明。经络治未病中国式预防医学

中医治病理论强调“治未病”,也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而不是等病入膏肓再治疗,其中疏通经络就是最主要的“治未病”的方法之一。最高的医术

有关中医里如何治病,在战国时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说明。战国初期,魏文王向当时的名医扁鹊询问他们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高,扁鹊认为大哥的最好,二哥的次之,而自己却是最差的。魏文王不解,因为扁鹊大哥和二哥根本没有扁鹊这样好的医术,怎么能比扁鹊的医术高呢?可扁鹊却认为,大哥治病,是在病情未发作之时,那时候病人感受不到自己有病,这时,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家中被推崇备至。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还不是很明显,病人还没感觉到痛苦病已经治好了,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而自己治病,都是在病人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家属此时心急如焚,他们看到自己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自己才名闻天下。经络能治未病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知,中医提倡“治未病”,就是在病发前就应注意该病常见的先兆症候,而给予诊疗。“治未病”就是要去除体内的致病因素,这时人的脏腑阴阳盛衰已经失衡,或已有邪气入侵,但尚未导致人体功能活动的失常,此时进行经络治疗自然易如反掌,还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熏蒸等疗法综合调理健康状况,然后用饮食调摄,达到阴阳平衡。中医里“治未病”的伟大意义在于倡导珍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

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经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总是关注如何治疗疾病,却忘记了如何预防疾病,这导致了五花八门的疾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而来自天然的中医经络养生法,无疑是最健康的养生方式。治未病是最佳的选择扁鹊见齐桓公

讳疾忌医:在古代有一个“治未病”的反面例子,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扁鹊五见齐桓公,劝其及早治疗,可齐桓公却还以为自己身体很好,最后却落得无医无药可救的地步。中医治病的三种观念

中医历来重视养生,治未病、治预病、治已病是三种不同观念,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健康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