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04:12:2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1.1 复习笔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长期经济增长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起因于国家经济增长快慢的不同。

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固然来自于劳动人口的增长,但更重要的源泉则来自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般认为提高储蓄率、投资率、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可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经济周期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不可能以一种不变的速度进行,宏观经济学家用商业周期这一概念来描述这种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的状况。在商业周期的下降阶段,国民产出下降或增长缓慢的现象被称为衰退。经济周期理论主要讨论经济周期的不同特征,对周期波动进行解释以及衡量各种政策选择对周期过程影响的程度。

3.失业

伴随经济衰退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失业的增加,即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增加。失业与经济增长、商业周期一起成为宏观经济学探讨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的指标,它通过把失业人数除以总劳动人口得到。

4.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普遍上涨时,说明这个经济经历了通货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流通中货币发行过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旺,以及工资等成本的上升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一个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百分率称为通货膨胀率。

5.国际经济

在开放经济中,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影响着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外贸盈余与外贸赤字影响一国经济的就业状态和财政状态。因此,国际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6.宏观经济政策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本存量、技术水平以及居民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选择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1.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1)建国初期(1950~1952年)。这是3年经济恢复时期,国民收入从358亿元增加到58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9.3%。(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这一期间由于大规模投资和基本建设的推动,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达8.9%。(3)第三阶段为1958~1978年,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多次曲折,经济活动大起大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较为明显。(4)第四阶段为1978年以来的时期。1978年以后,中国有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1979~1990年期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4%。197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2%,中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2.中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1)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在中国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且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失业问题有其特殊性,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济资源(如资本、土地等)来讲大量过剩。因此,中国失业人口的存在既不完全是总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劳动力闲置,也不完全是劳动工资刚性而造成的失业。(2)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现象,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的是有计划的固定价格体制,无论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价格对此都不作出任何反应。1979年以来,伴随微观经济领域的价格体制的改革,宏观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也开始出现了。

3.中国的金融改革

1979年以来,随着微观经济体制的变化,民营企业数量上升,宏观经济体制尤其是金融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已不是全国投资的主体。

4.中国的对外开放

197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十分重要且显著的变化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2001年中国加入WT0,对外进一步开放,2002年中国成了世界上引进外国资本最多的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

三、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

1.宏观经济预测

研究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现实用处就是对宏观经济运行作出预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学能对宏观经济现象变化的一般规律作出分析和研究。面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作出分析和解释,或者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构即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研究,它们可能比纯粹的预测更为重要。

2.宏观经济分析

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运行,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对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经济政策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宏观经济分析对私人部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宏观经济分析家能够从当前经济事件的观测和思考中得出对私人企业的经济决策有帮助的东西。

3.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础,宏观经济研究又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所有宏观经济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对经济运行作出描述,使表述的理论结构(或者数学模型)尽可能地同现实经济运行相一致,从而为特殊的经济问题、经济政策或经济形势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四、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1.早期的宏观经济思想

宏观经济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大卫·休谟,他第一次研究了一个经济中货币供给、国际贸易平衡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古典方法

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确立了古典方法的哲学基础,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力量自身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某种最优状态。

3.凯恩斯方法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宏观经济体系的确立。凯恩斯方法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从而可以减轻经济波动,使总体经济的均衡点处于一个理想的位置。

4.货币主义

20世纪70年代,“滞胀”(即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出现动摇了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对凯恩斯方法的信心。货币主义也被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凯恩斯提倡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就是造成这种新的经济不稳定的根源,货币主义认为要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范围之内,这个增长范围根据一国经济的GDP增长速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确定。

5.新古典主义

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上出现了一种试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探索力量,即理性预期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理性预期学派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彻底否定了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因而是比货币主义还更进一步的古典主义。

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1.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市场。

2.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3.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其理论模型。

4.在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均衡描述一种稳定状态,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发生不同程度波动的原因以及在长期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2)宏观经济学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①长期经济增长

长期经济增长与劳动人口的增长以及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宏观经济学不能完全确切地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但一般认为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可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②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家用商业周期这一概念来描述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的状况。在商业周期的下降阶段,国民产出下降或增长缓慢的现象被称为衰退。因此,如何治理衰退是政府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时宏观经济学家就要对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以及政府政策进行研究。

③失业

伴随经济衰退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失业的增加,即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增加。失业与经济增长、商业周期一起成为宏观经济学探讨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的指标,它通过把失业人数除以总劳动人口得到。

④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普遍上涨时,就可以说这个经济经历了通货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流通中货币发行过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旺,以及工资等成本的上升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一个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百分率称为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在一个国家不同的时期,或者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会呈现出不同的程度。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各种效应将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⑤国际经济

在开放经济中,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影响着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此外,外贸盈余与外贸赤字影响一国经济的就业状态和财政状态。因此,国际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⑥宏观经济政策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本存量、技术水平以及居民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选择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因此也是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

2.决定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答:不同国家之间的国民生活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国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起因于有些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而有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却处于停滞或十分缓慢的状态。

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固然来自于劳动人口的增长,但更重要的源泉则来自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如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

3.为什么说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对主要矛盾,失业和通货膨胀在1979年以后的中国经济运行中有什么样的表现?

答: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成了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失业问题在中国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且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中国的失业问题有其特殊性,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济资源(如资本、土地等)来讲大量过剩。因此,中国失业人口的存在既不完全是总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劳动力闲置,也不完全是劳动工资刚性而造成的失业。

通货膨胀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现象,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的是有计划的固定价格体制,无论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价格对此都不作出任何反应。因此,由于需求过旺而造成的商品供给短缺问题就通过排队购买、发票证购买等配额机制来解决。1979年以来,计划价格开始让位于自由波动的市场价格,企业可以根据该产品的销售情况自行定价。伴随微观经济领域的价格体制的改革,宏观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也开始出现了。从1979年至1994年,中国已经历了4次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第一次发生在农产品价格松动以后的1980年,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6%。第二次是1985年,通货膨胀率达到8.8%。第三次为1988年,零售物价上涨了18.5%,通货膨胀达到二位数。最后一次是1993年和1994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3%和21%。面对这次高通货膨胀率,中国政府启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控,1995年通货膨胀率开始下降,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4.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答:(1)宏观经济研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献计献策。宏观经济研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抽象的数学分析到心理实验,到利用大型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等等。但不管怎样,所有宏观经济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对经济运行作出描述,使表述的理论结构(或者数学模型)尽可能地同现实经济运行相一致,从而为特殊的经济问题、经济政策或经济形势分析提供理论基础。(2)宏观经济研究的结果或者说载体就是宏观经济理论,它把关于宏观经济研究的观点综合在一个逻辑框架之中,这种有关宏观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就是宏观经济模型。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

①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市场。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产、政府债券以及其他有价证券和不动产等都在此进行交换。商品和服务市场也称货物市场,所有有形的货物和无形的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在这个市场上发生。在劳动市场上,家庭和企业发生劳动力的供求交易行为。同时,宏观经济学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场中发生行为并相互作用。

②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宏观变量的基础是家庭和单个企业在市场中相互作用的行为。假定经济行为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即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最大效用,在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中,一个行为者的目标被表达为一些他所能控制的变量的函数,个人或企业的理性行为就是如何改变他所控制的变量以求解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大化。

③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其理论模型。建立理论模型是为了尽可能以简略的形式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描述和解释现实经济现象。

④在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均衡描述一种状态,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经济活动中,各种力量由不同的动机驱使而向不同的方向运动。市场为这些不同的力量提供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场所。这些力量在市场上冲突和妥协的结果会形成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在各方力量对比和市场客观条件都给定的情况下,各方都没有打破均衡的动机。因而在给定的条件下,均衡是一种稳定的平衡。但是如果有一方的情况发生变化,或者市场本身的条件起了变化,原有的均衡就会被打破,各方又开始新的冲突和妥协的过程,最后又会达成新的均衡。因而均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宏观变量的基础是家庭和单个企业在市场中相互作用的行为。且宏观与微观研究都假定人的行为是理性的,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第2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Ⅰ):产出与收入

2.1 复习笔记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和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1)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在按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国外要素支付净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2)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差额发生在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这一项目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GNP)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获得:

二、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生产法测算GDP

生产法把GDP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都必须用它们的市场价值来衡量。(2)用生产法计算GDP时,要注意计算的仅仅是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3)GDP所计入的应该是最终产品和服务,即那些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物品及服务。

2.支出法计算GDP

从支出角度测算GDP,事实上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的总和。(1)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指的是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主要包括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对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对服务的支出三个方面。(2)投资支出()

投资支出包括购买新资本品上的支出(即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存货(或称库存)增加上的支出,也包括对国外生产的投资品的购买。(3)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包括政府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国外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另外,政府支出还包括转移支付(如对社会保险、医疗、失业救济以及福利方面的开支)和向政府工作人员支付的薪金。(4)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以后的差额,用字母表示。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净出口为正;反之,净出口为负。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如下:

3.收入法计算GDP

收入法计算GDP是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公式如下:

国民收入(NI)=劳动者收入+所有者收入+个人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企业间接税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折旧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支付(NFP)

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可支配个人收入

1.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表达的是一国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同时也表示这些生产要素对一国产出所作的贡献。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工资和薪金+所有者收入+个人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

2.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PI)表示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用公式表示为: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交纳+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

3.可支配个人收入

并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都可以作为家庭消费之用,个人还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收性支付,剩余的个人收入即为可支配个人收入(DPI),直接可用作家庭的消费或储蓄。用公式表示为:

可支配个人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四、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1.GNP指标的一般用途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GNP数量,尤其是人均GNP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富裕程度的指标,同时也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指标。

2.GNP指标存在的问题(1)GNP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出时,统计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也就是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但是一个国家中有许多经济活动并不是用来交换的,因此它没有市场价格。(2)由人均GNP表示的经济福利是用产出的市场价格来表示的,因此两个国家同样的人均GNP水平,却可能由于两个国家产品的价格水平的不同,而导致实际经济福利水平也不同。(3)人均GNP是一个平均数,它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4)GN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以及其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对于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却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1.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含义及国民经济核算指标(1)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含义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也被称为东方体系,是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东方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等)所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劳动理论和再生产理论,其主要特征是把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两大领域。根据MPS核算体系,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属于生产部门,才创造国民收入。由于其他部门不创造产品,因而也不创造收入,它们只是把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加以使用,因而是对物质生产部门收入初次分配进行再分配。(2)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①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它包括生产过程中物质投入的转移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由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构成。

②国民收入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以后余下的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MPS体系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它是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真正反映一国经济活动水平。国民收入指标可以从生产、分配和再分配、使用三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

a.生产阶段

在生产阶段,国民收入又叫社会净产值,就是从社会总产值中减去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如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等,即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物质消耗

b.分配和再分配(相当于SNA中的收入法)阶段

在分配阶段,国民收入首先表现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初次分配,如企业和个人的原始收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就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渠道,把物质生产部门的企业原始收入或居民原始收入中的一部分转给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其他居民和非物质生产领域。

c.使用(相当于SNA中的支出法)阶段

在使用阶段,国民收入表现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额、补偿损失和出口净额之和。最终消费包括个人(家庭)对物质产品的消费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及各种机构(称为社会集团)对物质产品的消费。资本形成净额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储备的增加。

由于国民收入是全部新创造价值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表现,因此,三个不同阶段上表现出来的国民收入在货币数量上应该是一致的。

2.MPS与SNA的主要差异(1)这两种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不一样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尤其以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主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为基础。(2)它们两者统计的范围不一样。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统计所有产品和服务,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因此它统计的范围要比单纯以物质生产领域为主要对象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广泛得多。(3)两者统计的口径也不一样。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的GDP或GNP指标,只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但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中的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产值)以及分部门的总产值(如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还把作为中间投入品的价值也计算在内,因此存在着重复计算的现象。

2.2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值是相同的?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或者说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计量国内生产总值,并且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只有一个,所以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值是相同的。(1)生产法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这种方法被称为生产法。(2)收入法

收入法是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获得GDP,公式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支付(NFP)

=国民生产净值+折旧-国外要素净支付(NFP)

=国民收入+企业间接税+折旧-国外要素净支付(NFP)

=劳动者收入+所有者收入+个人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企业间接税+折旧-国外要素净支付(NFP)(3)支出法

从支出角度测算GDP,事实上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的总和。即: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标的主要差异在哪里?

答:(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在按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国外要素支付净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例如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应该计人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则不应该被计入。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根据这一原则,外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就应该被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中国企业在国外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就不应该被计入。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差额发生在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这一项目。

把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定义为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这样国内生产总值(GDP)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GNP)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获得:

GDP=GNP-NFP

3.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已知下列公式: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企业间接税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折旧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交纳+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整理可得:GNP=NNP+折旧   =(NI+企业间接税)+折旧   =[(P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交纳-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企业间接税]+折旧   =[(D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交纳-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企业间接税]+折旧

4.下面这些交易活动能否包含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为什么?

a.一个消费者在饭店用餐向饭店支付的餐费;

b.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房屋;

c.一个消费者向商店购买一辆汽车;

d.一个供应商向个人电脑厂商出售集成电路块。

答:a.消费者支付的餐费应包含在GDP中。因为消费者支付的餐费是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付,计入GDP。

b.不包含在GDP中。因为旧房屋在当年生产时已经计入当年的GDP中了,如果购买旧房屋包含在购买期的GDP中,会造成重复计算。

c.包含在GDP中。消费者购买一辆汽车,是最终产品的消费,应计入当期GDP。

d.不包含在GDP中。供应商向个人电脑厂商出售的集成电路块属于中间产品,只有最终产品或服务才能计入GDP。

5.一家生产电冰箱的企业在这一年因亏损被关闭了,这个国家的GDP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分别在用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GDP时是如何得到反映的?

答:(1)一家生产电冰箱的企业在这一年因亏损被关闭,使得这个国家GDP将会减少。因为GDP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生产电冰箱企业关闭使得最终产品减少,进而使得GDP下降。(2)在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电冰箱企业的关闭可能会使得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减少,如果是出口企业,还会使得净出口减少,从而GDP减少。(3)在用生产法计算GDP时,新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减少,从而GDP减少。(4)在用收入法计算GDP时,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随着企业的关闭而减少,从而GDP减少。

6.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水平能够划等号吗?为什么?

答: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水平不能划等号。

因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而国民福利水平则反映一个社会是否公平有效地运行。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GNP数量,尤其是人均GNP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富裕程度的指标,同时也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指标。人均GNP指标可以大致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和经济福利水平,但并不是惟一的百分之百准确的指标,有时甚至是不怎么准确的指标。因为有些经济活动是难以用GNP指标统计的,而有些被GNP指标统计进去的经济活动在另一方面可能会带来对人类经济福利的负面影响,对此GNP可能并没有考虑。

GNP指标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1)GNP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出时,统计进去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也就是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但是一个国家中有许多经济活动并不是用来交换的,因此它没有市场价格。(2)由人均GNP表示的经济福利是用产出的市场价格来表示的,因此两个国家同样的人均GNP水平,却可能由于两个国家产品的价格水平的不同,而导致实际经济福利水平也不同。(3)人均GNP是一个平均数,它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是十分富有的,人均GNP很高,但是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极不平均,即少数人拥有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财富和收入,贫富差距很大,那么这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是比较低的。(4)GN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以及其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对于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却也是十分重要的。

7.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和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1)这两种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不一样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尤其以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主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摸索出来的一套统计方法。(2)它们两者统计的范围不一样。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统计所有产品和服务,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因此它统计的范围要比单纯以物质生产领域为主要对象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广泛得多,后者把整个第三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给忽视了,这在第三产业比重日益上升的现代经济里,显然是不恰当的。(3)两者统计的口径也不一样。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的GDP或GNP指标,只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但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中的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产值)以及分部门的总产值(如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还把作为中间投入品的价值也计算在内,因此存在着重复计算的现象。

第3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Ⅱ):其他重要变量及其测算

3.1 复习笔记

一、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

1.储蓄与财富(1)储蓄与财富积累的关系

在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主要取决于经济中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储蓄行为:即家庭的储蓄和政府的储蓄。家庭储蓄就是家庭在当期所支配的收入减去当期消费的部分,储蓄率即储蓄额对总的可支配个人收入的比率。政府储蓄是政府的当期收入减去政府当期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以后的剩余部分。(2)财富的构成

①一个国家国内存在的实物资产(如资本品存量和土地等);

②净外国资产(包括金融资产),是指本国居民和政府拥有的外国资产减去本国居民和政府对外国的负债。

2.存量与流量(1)存量与流量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两者都是变量,在不同的时期内或时点上可大可小,这是它们的共性。

②区别: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而流量是按一定时期测算的量。(2)存量与流量的概念应用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区分存量变量和流量变量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存量和流量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如资产与投资、财富与储蓄、劳动人口与新增长劳动人口,另外还有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量等等,都是如此。

二、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

1.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

名义变量是指用当前市场价值来测算的变量。用名义变量的好处是可以把不同质的商品和服务加总,获得一个有意义的统一的量值。但是,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则无法进行比较。

实际变量是指用以前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的经济变量。实际变量可以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情况。(2)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指用当前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指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测算的GDP。

2.价格指数的构造(1)可变权数价格指数

可变权数价格指数测算的是购买当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所花费的成本与同样的商品和服务按基年价格应该花费的成本的比较,可更精确地用下列公式计算可变权数的价格指数:

如GDP消胀指数是名义产出和实际产出的比率,即:

由此可得实际GDP:(2)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编制固定权数的价格指数:人们有选择地选取一揽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然后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年价格购买的花费:

作为固定权数价格指数的典型代表是消费品价格指数。由此可得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通货膨胀,即价格在第一时期上涨的百分率:

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利率

利息是指在货币的借贷关系中,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一定数量的报酬。利率是指利息与借贷数额的比率。利率与借贷的时间长度、借贷的风险程度有关。

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根据名义价值计算一项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而实际利率是指根据实际价值计算的一项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用字母r表示实际利率,表示名义利率,π表示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四、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

1.生产函数

如果假定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保持不变,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那么一个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该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描述产出与资本和就业两个投入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子即生产函数,一般它具有如下形式:

式中,

=给定时期中的实际产出

=描述生产技术水平的参数

=资本存量

=就业数量=联系产出与资本和就业的函数

再假定资本存量()在短期内也是一个不变的常数,那么产出就惟一地与就业量相联系了,因此,短期内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是由这个国家的就业水平所决定的。

2.自然失业率(1)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愿意就业人口)的比率。(2)自然失业率的构成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结构中,经济动态系统不断重复呈现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由流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构成,这种失业率的存在与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实际结构性特征有关,也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寻找工作的成本和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有关。自然失业一般被认为是一个社会难以减少的失业,是不可消除的。

3.工资水平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就业水平是由均衡时的工资水平所决定的。由生产函数可知,在劳动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随工资水平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如图3-1所示。

图3-1  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衡图示

图中和分别为均衡的工资水平和就业量。

4.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指,如果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则总是伴随着GDP增长3个百分点和产出缺口减少3个百分点。它描述了实际产出增长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它不仅适用于美国,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只是奥肯定律所描述的产出增长与失业率下降的比率有所不同。

3.2 课后习题详解

1.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由什么构成?为什么说国民财富与储蓄有关?

答:(1)国民财富的构成

①一个国家国内存在的实物资产(如资本品存量和土地等)。

②净外国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净外国资产是指本国居民和政府拥有的外国资产减去本国居民和政府对外国的负债。国内居民之间的债务关系不构成国民财富,因为对贷方来说,一笔贷款是资产,但对于借方来说,却是负债,资产和负债相抵,国民财富没有增加。(2)国民财富与储蓄的关系

一个国家国民的经济状态不仅取决于当前国民收入,还取决于国民财富积累。决定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财富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即人们把当前收入的多大比例作为储蓄积累起来。家庭财富积累的速度取决于家庭收入中的储蓄比例,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取决于国民收入中多大的比例用作储蓄(或投资)。

在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主要取决于经济中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储蓄行为:即家庭的储蓄和政府的储蓄。家庭储蓄就是家庭在当期所支配的收入减去当期消费的部分,而储蓄率是储蓄额对总的可支配个人收入的比率。政府储蓄是政府的当期收入减去政府当期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以后的剩余部分。政府储蓄也就是政府财政盈余。相反,如果政府储蓄是负数的话,说明政府财政发生了赤字。总之,整个国民储蓄是由私人储蓄(家庭储蓄)和政府储蓄两部分构成。

国民储蓄要转化成国民财富,使财富积累得以实现,还需要有一个投资过程。在国内这个投资过程就表现为实物资产的增长,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则表现为本国居民和政府所拥有的外国金融资产(如外汇、外国债券、证券等)的增长。

2.什么是存量和流量概念,以下这些变量中哪些属于存量,哪些属于流量?

a.一位教师的月收入

b.一个家庭的财富

c.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的债务支付

d.一个经济中所有住房的价值

答:a.属于流量。

b.属于存量。

c.属于流量。

d.属于存量。

3.如果一个经济中今年的资本存量与去年的资本存量相同,并假定有一个正的折旧率,请问这个经济有没有总投资(gross investment)产生,有没有净投资(net investment)产生?

答:设表示今年某一时点上的资本存量,表示去年同一时点上的资本存量,表示今年的总投资量,表示资本存量的消耗量(由于假定有一个正的折旧率,所以必为正数)。由公式

因今年资本存量与去年资本存量相同,即,所以,净投资为零,故没有净投资额的产生。根据公式,这个经济有总投资产生,但没有净投资产生。

4.为了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使用实际GDP指标重要还是使用名义GDP指标重要?为什么?

答:为了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使用实际GDP指标重要。

因为实际GDP指标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所以能够更好的估计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名义GDP是用当前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GDP是用不变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