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专业能力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06:54:0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专业能力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201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专业能力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心理咨询师考试介绍及复习指南

一、心理咨询师考试介绍

(一)考试介绍

心理咨询师考试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可以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技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适应的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目的。2001年4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心理咨询师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二)报名条件

1.申报心理咨询师三级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申报心理咨询师二级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3.申报心理咨询师一级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具有硕士学位,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三)报名时间

一般为每年的3月和9月,以各省市鉴定中心公布的时间为准。(四)考试时间

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每年大体在5月和11月的第三个周末。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通知会有所调整,具体日期请以当地劳动部门的时间为准。详情请您密切关注圣才学习网|心理类(xinli.100xuexi.com)所发布的信息。(五)考试科目

心理咨询师考试分理论知识考核和专业能力考核两部分,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心理咨询师二级、一级鉴定还须进行综合评审。(六)考试题型

二、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指南

心理咨询师考试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含职业道德)和技能案例分析(含技能选择题和案例问答题)。分值各为100分。下面我们分别具体来介绍一下这两部分内容:

1.理论知识(含职业道德)(1)题型

理论知识(含职业道德)一共125道题。

①职业道德(1~25题)。

这部分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包括单选1~8题和多选9~16题)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17~25题,单选,没有标准答案)。这部分占总分值的10%。

②理论知识(26~125题),一共100分。

这部分包括单选和多选。单选为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多选为86~125题,每题1分,共40分。(2)考试内容

基础理论知识(含职业道德)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和技能两部分。

①基础知识包括六大部分内容,具体如下:基础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测量学知识和咨询心理学知识。

②技能部分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和心理测量技能。(3)考试时间

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8:30~10:00。

答题技巧:基础理论知识(含职业道德)试卷均为题卡答卷,阅卷也是计算机自动阅卷。理论知识中,三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 50% 左右;一般都在习题册上。请多做两遍习题册,以保证正确率。心理测验学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请各位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

理论考试大家一般不担心,虽然知识点比较多且碎,但是还是可以找到方法去记。相对来说技能试卷的难度就大了。下面来看专业能力部分的考试情况。

2.专业能力(含技能选择题和案例问答题)(1)题型

专业能力一共104道题。

①技能选择题(1~100题),一共100分。

这部分包括单选和多选,一般在题号的前面注明,如(单选)或(多选)。

②案例问答题(1~4),一共100分。

这部分包括4道问答题。(2)考试内容

专业能力考核主要考核三大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同时涉及基础理论、咨询技术、测量技术、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选择题部分一般是由八到十二个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又分为“一般资料”(求助者自然情况)、“求助者自述”、“补充资料”(或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的资料)、“提取资料”(或会谈资料)、“心理测量结果”几个部分组成。(3)考试时间

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10:30~12:30

答题技巧:由于技能部分的考查与理论知识部分有所不同。理论知识部分的知识点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概念、关系、作用等,考题的内容也很明显的可以知道是哪一章哪一部分的知识,非常有针对性,只要大家认真记忆和理解就可以了。但是技能部分的考试是以案例为基础,将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要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提取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熟练应用,甚至还会用到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

考生根据案例中所给内容回答案例后面的相关问题。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也可先浏览一下问题,然后再看案例,这样更有针对性。建议大家平时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或者把书上的案例都看一遍。这样你在考试的时候就不那么紧张了。有时,考卷上的案例就是书上的原内容。不过,不要因此而不看试卷上的案例,如果改了一个时间,那么对我们做诊断来说,可能就会产生干扰。比如可能会把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考生须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①心理诊断的过程,掌握病与非病区分的三原则,能够做出初步诊断;

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能够识别对话中咨询师所应用的技术;能够初步分析阻抗的性质和类型;掌握阳性强化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施过程。

③常用的四类心理测验,重点掌握人格测验、心理与行为评定量表和应激相关测验,对智力测验要掌握基本概念、分量表和操作方法。

技能选择题的考试,难度较大、时间紧张,考生需要快速阅读,用铅笔在试卷上勾出关键词,如“发病时间”、“诱发因素”、“常形/变形”、“身心社会功能受损情况”、“知、情、意、行”等情况,便于争取时间,快速答题。或者先看题,根据题去看案例。请结合您平时的做题习惯。当然,不要忘记正确涂卡。而且要合理安排涂卡的时间,比如可以做2~3个案例就涂一次卡,这样有助于缓解考试的紧张气氛,保持思路的清晰。

案例问答题部分是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形式。它属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的非标准化考试部分。它的阅卷及评分,均是由各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的专家、学者在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进行的。

注意事项:

①阅读案例,对案例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案例中圈画出重点内容,如时间(注意时间为症状或问题的始发的时间)、症状或表现、临床资料:成长史、家族史、疾病史、婚姻史、家庭关系、躯体检查、心理测评、重大生活事件;社交情况,工作状态。

②根据题目先回答框架,再对照案例,将个案所特有的信息带入框架中,即可完成答案。

③考试按点给分,拿不准的可以多写一点,但不要写无关内容。

3.备考心态的调整

总有学员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到了考前就特别焦虑。心理学上有个“齐加尼克效应”,即一个人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持续不变。一般而言,考生复习得越早、准备得越充分,考前紧张焦虑的情绪越低,反之越高。其实很多考生并非没有时间,只是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没有把考试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要想通过考试,必然要为复习拿出充分的时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实证明,存有侥幸心理的学员大多是通不过考试的。考生务必拿出毅力,认真备考。

4.复习策略的选择

下策:走马观花地看书,对知识点囫囵吞枣、得过且过,对考试轻视。

中策:以无法为有法,采用傻瓜式的复习方法,即通读每章的内容,但是抓不住重点。采用这种方法的考生还算是认真复习的学生,但是费时费力,效果未必好。

上策: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和最高的效率。纪宇老师总结了两段口诀供学员参考:

复习方法口诀(一)

时间紧迫分先后,取证提高不矛盾。

打好地基盖高楼,基础知识要学牢。

识记理解要兼顾,看书做题两不误。

考前冲刺做真题,掌握技巧得高分。

复习方法口诀(二)

考点全在教材中,看你会读不会读。

各章框架心中记,思路清晰好回忆。

十指不能一样长,不同章节法不同。

调好准星再射击,事半功倍好复习。

5.复习和考试的注意事项(1)千万不要以为在考试之前背背重点就能考过。心理咨询师考试是理论和技能并重,理解和记忆并重,应该说考试有相当大的难度。(2)对习题册的题目不要死背答案,要理解,要举一反三。(3)一定要做历年真题,这样才能对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有所掌握。做近三次考试真题即可,太旧的真题反而可能会误导考生。(4)不要相信考前贩卖答案者。(5)审题要仔细。由于考生审题不仔细,每次考试都有考生把反选题(选错误的答案)错看成了正选题(选正确的答案)。反选题举例:

性格的静态特征不包括()。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内容特征(6)考试避免过分紧张。在案例选择题当中,单选题和多选题混编,每次考试都有考生由于过分紧张,导致技能选择题的单选题选了多个答案,或多选题只选了一个答案。(7)要熟悉考试程序。案例问答题答案应该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卷子上是没有分数的。有些年龄大的考生不懂得答题纸为何物,将问答题写在卷子上,造成遗憾。(8)考试时要懂得分配好时间。技能考试的题量大,尤其是二级的技能考试,每次都有考生并非不会做,而是没有时间做完。(9)错误地以为二级技能考试不考三级技能的内容。(10)论文答辩时不虚心,和考评老师争论,这样不利于通过答辩。

第二部分 心理咨询师(三级)专业能力核心讲义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考查目标】

1.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2.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4.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使用摄入性会谈法获取的临床资料,必须有条理地加以整理之后才能进行逻辑性的分析,并对各种与临床表现有关的资料加以综合,最后才可以作为诊断依据。为完成诊断任务,在操作步骤中列出提纲,供整理资料时参考)。

5.学会从求助者以往的咨询过程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以利于形成正确的诊断。【内容详解】

初诊接待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会面,在心理咨询中有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病人找医生看病,首先是接受医生这个人,然后才接受这个人的治疗。同样,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是保证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社会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民间也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说法。所以,初诊接待不但是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

恰当的初诊接待,可以帮助求助者减缓紧张情绪,减轻疑虑和不安,使求助者觉得自在,有利于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工作的咨询关系。

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可以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可以在心理咨询室中自由联想,可以放心地谈论任何欲望与冲突,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地觉察自己,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其自身的问题与困扰。

通过初诊接待,心理咨询师可以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工作程序(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

良好的心理咨询场所应该有助于心理咨询的实施。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不仅心理咨询师在影响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工作的空间场所也在影响求助者,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心理咨询室应具备以下的条件:(1)能显示专业的特点。(2)具有保密的功能。一个心理咨询室能否满足求助者对私密性与保密性的要求,会影响到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与开放程度。影响保密性的因素很多,包括隔音是否良好、进出心理咨询室的门是否分开、等候室是否与其他求助者共享以及心理咨询室是否位于安静的地区等。(3)能提供适当宽敞安静的空间。心理咨询需要一个十分安静的空间,不仅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且最好让求助者从外面走进心理咨询室就会逐渐放松。个体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室的面积一般以十平方米左右为宜。(4)配置舒适的座椅。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至少两三张舒适的、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舒适的座椅可以让人很快地放松。(5)配置必需的设备。心理咨询室的设置配备原则是:一切配备都应该服从于咨询,即所有的设备都是心理咨询所必需的,而不能起干扰作用。

2.表现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既不可板面孔,又不可喜笑颜开)。

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按我们的民族习俗,会谈时不可直视对方的眼睛,可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语言

1.接待求助者时,态度应当平和、诚恳。

2.接待时使用礼貌语言。(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1.间接询问。

2.不可直接逼问。(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2.保密例外

保密例外情况: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1.在向求助者表明可以对他提供心理学帮助之后,应立即简要地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2.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3.另外还要说明,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例如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二、相关知识(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咨询人员在初诊接待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又起关键作用。如果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不良,就会在收集资料时遇到困难。因为求助者绝不情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一个他不信任的人敞开。(二)危机的处理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心理问题的归类有几种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即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供参考(见表1)。

该表格应铭记心中,因为在摄入性会谈时,未经求助者允许,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所有摄入信息,一般都要在会谈后追忆,只有头脑中事先有了框架和条理,才不致漏掉信息。

三、注意事项(一)避免紧张情绪

刚刚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加之对求助者一无所知,初诊接待时难免有紧张情绪产生。紧张情绪可以扰乱思路和破坏工作程序,所以要切实避免。为了能将紧张情绪降至最低点,在接诊之前,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直到熟练自如为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见习时间。(二)语言表达

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会谈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要反复向求助者说明,承诺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并说明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心理咨询师不可为了获取求助者的信任而随意夸大它们的功能,心理咨询工作受范围限制,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作任何承诺。(五)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不许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等)。接待求助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一、工作程序(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此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就事论事地将其确定为摄入性会谈的目标和内容。与求助者交谈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比如,求助者初诊时情绪低落,并对心理咨询师说:“其实,我找你们要谈的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有时觉得生活没意思。”

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和求助者的话很重要,虽然他并没有谈出任何实质内容,但依据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含混的表达,求助者可能有自己未意识到的深层心理问题,此时应从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状况入手,进行摄人性会谈,把探索深层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会谈目标中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如:求助者说:“我的孩子学习上不去,他父亲也不管,为这事我经常与他吵,可是不管用,不知该怎么办。”此时,在确定会谈目标时,最少要考虑两个目标:一是孩子学习状况到底如何;二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如何。为此,应当迅速将这两个问题区分,进而搞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孩子自身学习不好,引发父母在教育态度上不一致,还是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家庭不和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影响了学习。弄清其中的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人性会谈。(二)确定提问方式

心理咨询师根据会谈目的和想收集的资料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

关于提问的方式、技巧及注意事项,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三)倾听

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倾听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不随便插入自己的评价。倾听过程中边听边思考求助者诉说内容逻辑性,判断是否符合常理,及时把握关键点。

关于倾听的方式、技巧及注意事项,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1.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也就是说,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另外,控制会谈的内容,对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十分重要。假如把会谈搞得漫无边际,求助者很快就会因为无所收获而厌烦。

2.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1)最常用的方法是“释义”,所谓“释义”,也称为“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主要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2)中断。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3)情感反射。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会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4)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她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在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归类)

具体操作:在咨询交谈中,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能做详细的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1.再次重申保密原则:“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会谈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2.如果会谈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今天暂时谈到这里,在今天的交谈中,我基本上对您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但要我马上做出最后确切判断,还有一定困难。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无法继续(约定的时间段已结束),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建议我们再谈一次,您觉得如何?”

3.如果已作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以后,再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需要补充说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

4.如果经摄入性会谈后,发现求助者可能患有相关的躯体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就您谈的情况看,恐怕您应该先到某某科做个检查,我将会根据某某科的检查结果,再来考虑您目前的状况是否有心理问题。”(若发现有可能是精神障碍,可建议精神科会诊)。

5.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

二、相关知识(一)会谈法简介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特别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师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帮助关系”。

会谈法是一种技术。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求助者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求助者才有兴趣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人,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来到心理咨询机构。他们的生活挫折或恐惧情绪使他们无法处理某些问题,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别人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些被强迫前来咨询的人,则往往怒气冲冲,感到受了羞辱。一些儿童则充满对环境的不适应,怕见陌生人,或根本拒绝进入心理咨询室,等等。

此时,心理咨询师对他们不能表露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更不能表现出急躁和强迫,要耐心地倾听。如果心理咨询师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而不断地打断求助者的话语,那么,求助者就会觉得被动和不安。

开始接触时,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介绍和简单寒暄是必要的,这可以缓和气氛。但是,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心理咨询师就只能用有效的倾听将会谈维持下去。心理咨询师要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求助者谈的问题感兴趣,而且在注意听,能听懂。只有这种听的行为,才是打开求助者内心世界的钥匙。

2.态度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罗杰斯利用人们观看日落的态度,来比喻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应有态度:“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会谈过程中,有些话是不能讲的,如:“你的做法是荒唐的”,“这件事不符合原则”,等等,这种评判性的结论,有时在心理治疗中也不能随意给出,所以在初期会谈中更不能使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谈气氛会立刻改变。

如果会谈的气氛迫使心理咨询师非表明态度不可,不表明态度会谈就无法进行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可以说:“你所谈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或“我十分理解你的情况(或心情)”等等。

表达“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而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

3.区别和鉴别

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

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首先要做程度上的区别。由于人在对待生活事件时受情绪的干扰,所以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对决定咨询措施是重要的。

更主要的是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求助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求助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比如有些求助者说自己工作太紧张常常失眠,但我们却不能简单地把失眠原因归结为工作紧张,因为一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都是情绪性的,必须继续深入了解引发求助者情绪的原因。另外,有些求助者讲述的原因与其现实症状,可能并没有必然联系,可能会有意回避引发现实症状的真实原因。这时,必须进行鉴别。

对诊断和咨询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十分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对无关紧要的问题则不必深究。

4.会谈法的种类

由于临床心理学的服务项目和工作阶段有很多,所以,为了不同目的而进行会谈的种类也很多。(1)“摄入性”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2)“鉴别性会谈法”,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3)“治疗性会谈”,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4)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等。(5)应急性或叫做危机性会谈。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创伤的时候,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

5.最常使用的摄入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

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将能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材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等。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病史和个人资料,人们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提纲。下面是这个提纲的主要内容:(1)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信仰、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2)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居住条件、活动场所、日常活动内容、近几个月以来生活发生变动的种类和次数、最近的变化。(4)对家庭的看法: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其他主要成员的看法,对自己在家庭中所起作用的描述。(5)早年回忆:对能记清的最早发生的事情以及周围情节的回忆。(6)出生和成长:包括会走路和会说话的时间。与其他多数儿童相比较曾出现过什么问题、对早期经验的态度。(7)健康及身体状况:包括儿童时期和以后发生的疾病和伤残、近期服用的医生指定的药、近期服用的非医师指定的药、吸烟与饮酒的情况、与他人比较身体状况、饮食与锻炼的习惯。(8)教育及培训:特别感兴趣的科目以及所获得的成绩、校外学习情况、感到困难的科目、值得自己骄傲的科目、其他文化上的问题。(9)工作记录:对工作的态度,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如何。(10)娱乐(包括感兴趣和使你愉快的事):如工作、阅读等,自我描述是否准确。(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意识到性问题、各种性活动、对自己近期性生活的看法。(12)婚姻及家庭资料: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道德和文化因素。(13)社会基础:交际网和社交的兴趣所在,与自己交谈次数最多的人,能给予各种帮助的人,互相影响的程度、对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14)自我描述:包括长处或优点、短处或弱点、想像力、创造性、价值观、理想。(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生活中曾有过什么变化和你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如何,对它们的回忆(以一件事为例)和评价。(16)对未来的看法:愿意看到明年发生什么事情,在五年至十年里希望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时间的现实感,抓重点的能力。(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采集这样一类历史性资料,很大程度上依赖求助者的回忆,而他们的回忆过程可能组织得较乱,所以要花较长的时间,要有耐心才能完成上表中的项目。对于儿童以及不善于讲话的人,对上述表格中的内容可做适当调整。对于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应适当会见其家属以补充上述表格中的内容。

6.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马隆(M.P.Malon)和沃德(M.P.Word)于1976年总结出12个题目,作为在会谈过程中了解求助者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下面选出6条,以供参考:(1)外表和行为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他给人的一般印象如何?外表打扮是否整齐、清洁?衣着是否符合求助者的背景和现状?有没有特别的装饰?有无明显的身体缺陷?他在过去的会谈中表现如何?有无离奇的表情和动作?有无重复性的动作?他的姿势怎样?是否避免与人对视?活动缓慢还是不停地乱动?是否机敏?是否顺从?是否态度友好?(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的语速如何?是缓慢还是快速?会谈是直爽还是小心谨慎?是否犹豫?有无言语缺陷?有无咬文嚼字?健谈还是不健谈?有无松弛的联想?哪些话题避而不谈?是否有海阔天空的闲聊?是否有自造的词汇,笑、皱眉、姿势、手势、表情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说话内容与声调所表达的是否一致?对交谈的兴趣如何?对上述情况要做记录。(3)思维内容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有无不断抱怨和纠缠不放的话题?有无观念不集中现象?有无幻想、错觉、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4)认知过程及功能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的各种感觉有无缺陷和损伤?求助者能否集中注意于手中完成的工作?时间、人物、空间定向力如何?能否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年、月、日的知觉如何?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等?近期和远期记忆如何?会谈内容能否反映出他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运算能力如何?阅读、书写如何?(5)情绪涉及以下问题:在会谈期间,求助者的一般心境如何?一般情绪的表现是哪一种,痛苦、冷漠、鼓舞、气愤、易怒、变幻无常还是焦虑?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有无献媚、冷淡、友好、反感等表现?情绪表现与会谈内容是否一致?他们的自我报告是否与心理咨询师的印象一致?(6)灵感与自知力涉及以下问题:求助者对自己就诊的目的是否判断准确?对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求助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有何想法?他是否能观察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已经有了问题?求助者对问题的原因有何认识?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上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的作用?求助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无准确判断?求助者如何理解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处理问题是一时冲动、独立进行、非常负责还是相反?对讲述自己的事情是否有兴趣?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有要求?

7.怎样提问题

在会谈中,无论是要了解求助者的各种情况还是想控制会谈内容,都要使用提问的方法。问题提得是否妥当,关系甚大。提得好,可以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和使求助者感到被咨询师所理解;问题提得不好,可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求助者会觉得处在被审问的地位。

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会出现提问过多的错误。其基本原因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他所说的内容缺乏基本理解;心理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在心理咨询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求助者时,或还没有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提问。(1)不恰当的提问可能会带来消极作用

①造成依赖。问题提得太多时,求助者叙述自己的情况时便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

②责任转移。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求助者自己,而不是心理咨询师。问题过多就会把这一层责任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减少了求助者参与解决心理障碍的机会。

③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求助者等待咨询师来挖掘自身的问题,而不主动动脑筋自我探索。

④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⑤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⑥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除了提问题的数量和频率要注意掌握外,还应当对各类问题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所了解。(2)凯利(G.keily,1977)曾经把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做过如下归类:

①“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这类问题可以改变形式,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改变形式以后的问题,不带指责性,求助者没必要自我辩解,反而能引导他自我探索。

②多重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里呆着?”等等。这类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改变这种问题的办法是去掉选择部分,“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你都做了些什么?”

③多重问题。如“他的父亲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的?”出现这种连珠炮性质的问题,可以使求助者不知所措,当然,只能回答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④修饰性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s)。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比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即便是把会谈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⑤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这件事你凭什么能肯定?”这种问题,对求助者能产生很大的威胁感,所以会立即引起防卫。这对推动交谈没任何好的作用,所以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

⑥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和责备式提问一样,这类问题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作用很小,特别是与当事人观点不一致时,更不应以疑问方式反问对方。

8.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会谈内容的选择是极重要的,特别是把会谈作为治疗手段时,会谈的内容必须认真选择。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很多关于会谈法的研究也表明,这种方法确有局限性。如有的研究者表明,心理咨询师的热情不一定能使病人如实讲述自己。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若来自不同民族,会谈法局限性便更明显,因为持有不同道德规范的民族,更愿意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来自本民族。还有人证实,会谈法对于预测学习成绩几乎是无效的。也有一些研究报告认为会谈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是不可靠的,怀疑这种方法对诊断的意义。上述看法并不全对,若对这种方法把握得好,它仍然是一重要的临床手段。如果把会谈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会谈结果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

三、注意事项(一)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人员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入性会谈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二)提问中避免失误。(三)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五)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六)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工作程序(一)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求助者有权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量和为什么选用这种而不是其他测量手段,所以,咨询人员必须满足求助者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权利,只有当求助者表示同意并愿意密切配合时,才可以实施测评工作。(二)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在初诊接待中,咨询人员先通过摄入性会谈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理解和判断。之后,为确定理解和判断的可靠性,再选择相应的问卷或量表做进一步探索。(三)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二、相关知识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

2.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

3.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比如,SCL一90、SAS、SDS、MMPl等。

三、注意事项(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乱用心理测验是指:

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

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地毯式轰炸”方式是指:

1.在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验本身独有的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便将各种测验工具一并实施,以求从中寻求可能的临床线索,这种抛弃摄入性会谈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只依靠测验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2.只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目的性不强地使用心理测验,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第四单元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一、工作程序(一)按如下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可列表填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1)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2)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3)宗教、民族、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4)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商业区、工业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文化区)、联系方式。

2.求助者生活状况(1)居住条件。(2)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3)生活方式和习惯。(4)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

3.婚姻家庭(1)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他人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2)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原因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3)家庭组成成员,对家庭各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工,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4)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原因,原因中有无道德、文化因素。

4.工作记录(1)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2)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

5.社会交往(1)社交网以及社交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2)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3)能给予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4)举例说明社交中的相互影响。(5)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6)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

6.娱乐活动(1)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2)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7.自我描述(1)描述自己长处、优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张或缩小。(2)描述自己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大或缩小。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1)想像力。(2)创造性。(3)价值观(对生活享乐方面、社会责任方面、追求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取向)。(4)理想(已经付诸行动的理想)。(5)对未来的看法:

①希望明年发生什么事。

②希望5~10年内发生什么事。

③对未来事件发生的理由和判断依据。

④对现实状况能否捕捉住关键和重点。

9.在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二)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可列表填写)

具体操作:

1.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2.童年生活:(1)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2)与大多数儿童比较,有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现在对当时情景的回忆是否完整;(3)童年身体情况,是否患过严重疾病;(4)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情感是否和谐;(5)童年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或攻击行为。

3.少年期生活:(1)少年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2)少年期最值得骄傲的事和深感羞耻的事是什么;(3)少年期性萌动时的体验和对待;(4)少年期有无严重疾病发生;(5)少年期在与成人的关系中,有无不愉快事件发生,有无仇视、嫉恨的事或人;(6)少年期的兴趣何在,有无充足时间做游戏,与同伴关系如何。

4.青年期:(1)青年期最崇拜的人是谁;(2)爱情生活状况(有无失恋等);(3)最喜欢读的书籍;(4)学习(包括升学)有无挫折;(5)就业有无挫折;(6)婚姻是否受过挫折;(7)有无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的状况如何(包括职业、道德行为、法律意识)。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三)按以下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1.精神状态(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2)情绪、情感表现。(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1)有无躯体异常感觉。(2)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1)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在校学生学习动机和考勤状况)。(2)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四)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

1.资料来源的可靠性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由于亲友和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作出评价,所以,心理咨询师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而在整理资料时,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

2.中介人若是心理咨询师,其提供的某些资料,很可能包括一些初步诊断性的结论,对这些结论性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核实之后才能被视为可用资料。(五)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在收集临床资料时,各类资料可能是互相交错的,如环境条件、个人情绪、表现、个人的看法等等,可能是混杂在一起的。面对相互交错和混杂的资料,往往给思考、判断带来不便,所以,应按资料性质再加以整理,这样,可能使心理咨询师更容易判断不同资料之间的纵向、横向以及逻辑关系。为工作方便,可按下表进行分类整理。利用此表了解各种资料之间的纵向关系。对资料的整理,还可以按照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三个方面即个体情况、环境情况和临床专业初步评价进行整理。

表1-1  不同性质临床资料的时间顺序分类

二、相关知识(一)对临床资料的解释

在归类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可按照以下思路,对临床资料进行解释:

第一,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比如,看到求助者精神抑郁、行动缓慢,这时便可能把这些表现和其性格联系起来。

第二,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

第三,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二)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

1.临床上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即得到的资料并不可靠,有些求助者因回避问题而说谎,也有的亲友报告情况时,用自己的想象代替事实,这种情况具有危险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验证。

2.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1)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比如:“这个人是怎样被你发觉的?”“你怎样发觉别人对你有这种印象?”(2)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三)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

资料或数据本身并不包含太多的意义,它们的意义是心理咨询师赋予的。当我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个思路:

1.“就事论事”;

2.相关分析;

3.分析迹象。

例如:某饭店的女服务员发现一位房客服用大量镇静剂,送往医院抢救后才幸免死亡。这一资料包含了什么意义呢?

采用三种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分析如下:

①就事论事,认为这个人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服用了致命性的镇静药;这个人不想活下去,而且不愿意别人救他。显然,这种就事论事的办法并不能揭示该事件的全部含义。

②相关分析,分析与自杀相关的因素。比如,可以推测此人可能是单身汉或离过婚的,一个人生活;他在情感上得不到别人的安慰;他可能流露过自杀念头或曾经自杀未遂;他的MMPl测验结果可能呈现强抑郁倾向,等等。诚然,根据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去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可取的,但它总带有猜测性质。

③分析迹象,就是把事实作为一种结果,作为一种症状,而进一步去寻找原因。用分析迹象的方法,本案例可以有以下几种推断:①他把对别人的仇恨转向了自己;②他做了极坏的事而深感有罪;③他要求别人支援的希望已破灭;④他内心矛盾很大,为了解决内心冲突带来的痛苦而自杀,等等。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上述种种方法得出的推论只是可能性,在没有得到更多的资料支持以前,都只能作为假设存在。(四)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暗示。过分随意地交谈、咨询室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心理咨询师应当重视初诊接待和会谈方式,建立规范的咨询环境,以避免这种因素的影响。

2.早期印象。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可是,如果一个人收集资料,另一个人去做决策,又往往发生对资料的理解错误。如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心理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不可固守自己的印象。心理咨询师应随时准备依据事实资料修正和调整自己的看法。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完善收集资料者和治疗决策者的分工协调。会诊和小组讨论也是心理咨询师克服早期印象影响的有效措施。

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面对一位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坦白地暴露自己,那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特别是摄人性会谈中,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

心理咨询师必须把握交谈计划的灵活机动性,要根据情况,灵活地做出会谈计划,以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了解求助者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适宜的,什么时候这样做是有害的。如果忽略了这一层,心理咨询十有八九要失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