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资治通鉴·菁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01:16:10

点击下载

作者:司马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资治通鉴·菁华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资治通鉴·菁华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资治通鉴·菁华作者:司马光排版:KingStar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4-12-01ISBN:9787550239821本书由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第1章苏秦连横

苏秦,战国时期韩国人,著名的纵横家,主张联合其他国家对抗强大的秦国,为此他四处游说。

燕文公支持他的主张,并提供车马给他,让他可以去游说赵国。

苏秦来到赵国,对赵肃侯说:

现在的局势是,赵国是崤山以东最强的国家,同时也是秦国的心腹之患。秦国之所以没有起兵攻赵,是担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背后遭受韩、魏两国的算计。但是秦国攻打韩、魏两国很方便,因没有险要的山川做保护,秦国只要占领一些土地,很快就会威胁到这两国的国都。韩国、魏国不是秦国的对手,就会依附秦国,俯首称臣;到那时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马上就会把矛头指向赵国了。

再让我给您分析一下天下的地图吧!各国的土地面积之和是秦国的五倍,各国的兵力恐怕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结成同盟,一致向西,抵抗秦国,一定可以攻破它。现在许多国家害怕秦国的进攻,都想割让土地去讨好秦国,以期将来秦国独霸天下,他们可以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却一点儿也不在意各国被秦国欺凌的事情。所以这些人总是夸大秦国的声势来恐吓各国,让各国屈辱割地。大王您可要深思熟虑,再作打算!依我看来,为您自己着想,您不如和韩、魏、齐、楚、燕等友邦联合,共同抵抗秦国。约定各国派出大将、国相在洹水商议大事,各国互换人质,结成同盟,宣誓:“不论秦国攻打哪一个盟国,其他五国都要尽心竭力,出兵相助,要么从后方牵制它的行动,要么直接出兵救援。如有一国不遵守盟约,其他五国就合力攻讨它!”各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秦国也害怕强敌,就再也不敢派兵出函谷关,觊觎崤山以东各国了。

苏秦的话正合了赵肃侯的心意,他非常高兴,把苏秦当做贵宾,赏赐他许多财物,资助他继续联合其他国家。

这时秦国正在攻打魏国,大将犀首击败四万多的魏军,还活捉了魏将龙贾,攻下雕阴,引兵继续东进。苏秦担心秦兵到了赵国,联合各国的计划就会破灭,想来想去没有出使秦国进行离间的人选,于是就用言语刺激张仪,让他前往秦国。

张仪,魏国人,是苏秦的同学,曾与苏秦一起就读于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如何使用政治权术联合、分裂各国。苏秦认为张仪的才能要高于自己。张仪一直郁郁不得志,游说各国却没人认同,现在流落到了楚国,苏秦把他召来赵国,故意羞辱他。张仪非常生气,盘算着现在秦国最强,只有他能挫败赵国,于是决定去游说秦国。苏秦暗地里派人资助张仪,使他能够见到秦王。秦王认为张仪是个人才,很高兴见到他,并对他以礼相待。苏秦派去资助张仪的人,完成任务要回去复命,临走时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张仪:“苏秦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会使各国联合破秦的计划破产,认为您是操纵秦国的最佳人选,所以对您用了激将法,还派我暗中资助您,这些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啊!”张仪感慨道:“唉!我任人摆布却没有任何感觉,很明显,我不如苏秦先生。请代我向他拜谢,替我转告,只要他还在赵国,秦国就不去攻打他!”

联合赵国成功,苏秦接着回到韩国,劝说韩宣惠王:“韩国,土地方圆九百多里,士兵众多,是盛产强弓、劲弩、利剑的地方。韩国士兵勇猛无比,那种要用双脚踩着才能发射的大型弓箭,连续发射百发以上都没问题。这样的士兵,再配上坚固的盔甲、强劲的弓弩,锋利的宝剑,以一敌百都绰绰有余。如果秦国来袭,大王不战而降,秦国一定会让我们割宜阳、成皋两城给它,那也只是暂时得到满足,以后它还会要割别的地。总有一天,我们将无地可给,那时不给,不但白费了以前讨好时割出去的土地,而且还会埋下祸根。况且,大王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以我们有限的土地来迎合秦国无限的欲望,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而拥有强大的军队,却不反抗,一仗没打,土地却已经丧失殆尽,这简直是自找苦吃。俗语有云:‘宁愿当鸡头,也不要当牛尾。’大王您贤明通达,白白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落得个只知道追随别人的名声,那时作为您的子民,我都为您感到害羞了!”韩王被苏秦说服,也决定加入联合的队伍。

苏秦又对魏王说:“大王的领地方圆千里,表面上看疆域并不辽阔,实际上魏国村镇房屋非常密集,牲畜都没有地方放牧了。拥有众多的百姓、车马,道路上川流不息,昼夜不停,好似千军万马。我暗自估算,大王您的国家跟楚国不相上下。我听说大王军队规模庞大,武士、苍头军、敢死队各有二十万,仆从有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即便这样,还是想听从那些胆小怕事的人的意见,放弃抵抗,臣服秦国。我们赵王觉得可惜,所以派我向您建议,各国结成联盟,共同抵抗秦国,望大王您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就这样,联合抗秦的盟军中又多了一个国家。

苏秦已经成功联合了燕、赵、韩、魏,接着又去游说齐国了。他对齐王说:

齐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疆域绵延两千余里,装备精良的士兵几十万,粮食堆积成山。三军精良,再加上郊外二十县的五都之兵,向前进攻,好比利箭离弦,勇猛神速;阵前作战好比雷霆万钧,气势汹汹;解散离去,可比风雨扫过,不着痕迹。有了这样的军队,即使爆发战争,也不用到路途遥远的泰山、清河、渤海一带去征兵。临淄城内有七万户居民,以我看,每户的男子都不少于三人。真的打起仗来,仅临淄城就可征够二十一万兵,都不用麻烦到边远县乡去征兵了。而且临淄城富庶殷实,百姓安居乐业,居民平时都以斗鸡、赛狗、下棋、踢球为娱乐。临淄的道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们穿的衣服连起来都能做成帷帐,如果众人一同挥汗,就好像下了一场雨。韩国、魏国那么害怕秦国,主要是因为与秦国是左邻右舍,一旦秦国来袭,连十天都支持不了,就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韩国、魏国侥幸打败了秦国,自己也会元气大伤,无力坚守边境;如果败给秦国,那么马上就要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机。韩国、魏国进退维谷,所以对秦国作战才会十分慎重,宁愿屈服忍让。但是如果秦国来攻齐国,情况就不一样了。秦国要长途跋涉,越过韩国、魏国,经过卫国阳晋之路,再跨过亢父的险隘,这一路道路狭窄,崎岖难行,骑兵和车辆都很难并行,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秦国想率兵长驱直入,也要顾虑背后的韩、魏两国,害怕他们趁机占便宜,所以它看似不可一世,实际上顾虑重重,只是在虚张声势而不敢贸然发动对齐国的进攻。显而易见,秦国是危害不到齐国的。而你们却因为被他们的声势吓倒,看不到秦国对齐国的无可奈何,一味地要向秦屈服,齐国群臣在这一点上非常失策。现在如果您愿意听从我的建议,那么齐国可以不用卑躬屈膝地臣服秦国,而是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因此我希望大王您好好地分析一下利弊,考虑我的建议!

齐王也被说服了。

最后,苏秦又来到了六国中最强大的楚国,劝楚威王道:

楚国,方圆六千余里,装备齐全的军队数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十年都吃不完,有了这些资本就可以称霸天下,强国的地位毋庸置疑。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了,所以秦国才会把您看成心腹大患。两国处于不能两立的地位,此消彼长,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现在我为大王着想,不如和其他各国联合,从而使秦国孤立。只要大王您表明态度,愿意联合抗秦,我可以说服崤山以东各国常年给您进贡,然后让他们把江山社稷、祖先宗庙都托付给您,以后练兵整军,统一听从您的调遣。由此可见,联合结盟,则各国都带着自己的土地物产前来归附您,那楚国就是霸主;横向亲秦,则楚国要把自己的土地割出去,讨好秦国,表示臣服。这两种选择一个使您可以升到天上的云霄之间,一个会让您坠入地下的九层深渊,大王您将作何选择呢?

听了这些话,楚王也决定联合抗秦。

于是,苏秦的奔走游说,终于促成了六国的联合。苏秦当仁不让,成为六国联盟的纵约长,兼任六国的国相。他联合成功,向北回赵国复命时,车马随从成群,简直就是一个王君的气势。第2章张仪破坏六国联合

秦惠王想用秦武关以外的地方,换楚国黔中之地,于是派人通知楚怀王。楚王嫉恨张仪曾经蒙骗楚国,说:“我不想换地,但黔中之地可以给你,我要用张仪来换。”张仪并不害怕,还请求秦王同意。秦王问:“楚国恨不得杀了你,为什么还要去?”张仪说:“现在天下的局势是秦强楚弱,有大王您在,估计楚国不敢把我怎么样。而且楚王的宠臣靳尚和我关系密切,靳尚现在又侍奉着楚王最疼爱的姬妾郑袖,楚王对郑袖是言听计从。”

张仪欣然前往楚国,刚到就被楚王下到狱中,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对张仪非常器重,不愿失去他,想用上庸等六个县及美女来赎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敬怕秦国,肯定会答应秦国的条件,秦国美女来了,您恐怕就要被冷落了。”郑袖哪能容忍这样的事情,于是天天地在楚王面前苦苦哀求:“当年张仪那样做,也不过是尽为人臣子的本分。现在张仪深受秦王宠信,如果被杀了,秦国怎么肯善罢甘休。您还是让我们母子二人先迁居江南,免得以后要落到秦国手里,任人宰割。”于是,张仪有惊无险,被赦免后还得到了丰厚的赠礼。

张仪劝说楚王道:

秦国强如猛虎,现在各国要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那简直就是把羊赶到一起去进攻猛虎,羊再多,也不会是猛虎的对手。现在大王您不肯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一怒之下,逼迫韩、魏两国联合攻楚,楚国可就岌岌可危了。如果秦国在西部巴、蜀两地,准备战船,征用粮草,沿岷江顺流而下,战船可日行五百里,十天之内就会兵临武关。惊动了武关,人人自危,由此以东的各城都要修护城墙,准备防守,黔中、巫郡就不再受大王您控制了。如果秦国兴师动众攻出武关,那么楚国就会失去北部的屏障,秦兵再南攻楚国,三个月内就能决定楚国的存亡,而各国要来救援,楚国至少要等上半年。无视强秦的威胁,只期盼着那些弱国危难之时来救援,大王您现在的做法很让人担心啊!如果大王能真心诚意听我劝告的话,我可以说服秦国与楚国结为永久的兄弟之邦,绝不互相攻掠。

楚王并不是真心想用黔中之地来交换张仪,于是答应了张仪,退出抗秦联盟,就把他放了。

张仪便来到韩国,劝说韩王:

韩国地理条件恶劣,物产单一,所产粮食不是豆子而是杂麦,国库内的存粮也不够两年,国家的军队也不过就二十万人,可是,秦国一百多万装备精良的士兵。崤山以东的人娇气,要披上盔甲才可以参战,而秦国人骁勇善战,个个都赤膊上阵,就能左手提人头,右手夹俘虏。秦国用的都是孟贲、乌获这样的大力士,让他们进攻那些困兽犹斗的弱国,正像把鸟蛋压在千钧重石下,有哪一个能逃脱灭亡?大王您不肯臣服秦国,若秦国大举进兵占踞宜阳,扼守成皋,到时候大王您的国家分裂,您也要面临宫殿、园苑被人占有的悲惨境地了。我是为大王着想,劝您与秦国交好,联合进攻楚国,这样既可以把灾祸引向别处,又可以讨好秦国,一举两得,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于是,韩王也决定退出抗秦联盟。

张仪回到秦国,报告此行的成果,秦王大加赞赏,将六个城邑封赏给他,还赐他武信君的爵位。

张仪继续向东,游说齐王。他对齐王说:“劝您加入抗秦联盟的人,一定会对您说:‘三晋(主要指山西)是齐国的天然屏障,土地广袤,人口众多,而且良兵强将数不胜数,哪怕有一百个秦国,也奈何不了齐国。’大王您也总是忽略实际情况,盲目相信这种说法。现实是秦、楚两国已经通婚,结为互不侵犯的兄弟之国;韩国把宜阳献给秦国;魏国的河外之地归入秦国版图;赵王为了讨好秦王,也亲自前去拜见,并割让河间讨好秦国。大王若冥顽不化,一旦秦国驱使韩国、魏国的军队攻打齐国南部,再逼迫赵兵全部出动,渡清河,直奔博关。齐国现在的心腹地带,临淄、即墨等可能就要换主人了。国家面临严重危难,到时候您再想讨好秦国,就来不及了!”齐王也被张仪说服,采纳了他的建议。

齐国被说服,张仪又向西来到赵国。他对赵王说:

各国联合抵抗秦国,是大王您带的头儿,使得秦兵十五年出不了函谷关侵犯各国。崤山以东广泛传扬大王的威望,这使我们秦国时刻处于忧患之中,于是不断地完善军队装备,演习军阵,储备粮草,从来不敢放松警惕,时刻防备着,大王您来兴师问罪。现在我们秦国托您的福,已将巴、蜀、汉中收入囊中,包围两周,军队抵达白马津。我们秦国此行不惜跋山涉水,是因为对赵国怀恨在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现在秦国有一支军队驻扎在渑池,已经是败甲残兵不成样子。我们想要渡过黄河,越过漳水,进据番吾,到邯郸城下来和您相会。希望用古时甲子会战形式,重演武王伐纣的故事。为此,特别派使臣我来通知您一声。现在秦、楚已经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韩、魏两国俯首称臣,齐国也将盛产鱼盐的海滨之地献给了秦国,这就像赵国的右臂被砍断了。没有了右臂还要和别人争斗,失去同党的支持,孤军奋战,想要不灭亡,可能吗?如果秦国分兵三路,齐国一路渡过清河,在邯郸之东驻军,扼守午道;韩、魏军队一路进军河外,驻扎成皋;本国一路驻扎渑池。四国约定联合攻赵,事成之后,赵国的土地四国平分。到时候您可有把握抵抗得住?大王我为您着想,建议您去亲自面见秦王,结下盟约,使两国能够长期友好共处。

赵王被张仪吓到,接受了他的意见。

接下来就到了张仪的最后一站,燕国。他对燕王说:“如今赵王想要把河间献给秦国讨好秦王,他现在已经在路上了。大王您再不行动,向秦国示好,秦国就会进军云中、九原,让赵国进攻燕国,您就会失去易水、长城了!况且,现在齐国、赵国就像秦国的附属一样,哪里敢和秦国兵戎相向。如果大王您臣服于秦国,齐国、赵国就威胁不到您了。”燕王赶紧请张仪带上恒山脚下的五个城献给秦国,表示愿意求和。

张仪破坏抗秦联盟成功,回国报告,还没回到咸阳,就传来了秦惠王去世的消息。秦武王继位,武王还没继位时就讨厌张仪,他一即王位,那些嫉妒张仪的群臣就在武王面前诽谤张仪。各国听说现在的秦王并不信任张仪,就推翻了对秦国的许诺,决定再次联合抗秦。第3章田单退燕的连环计

燕国攻打齐国安平时,田单只是临淄市的一个小官,当时他正在城中。他料到安平将不保,于是计划了如何逃跑,预先让族人用铁把车轴头包好。安平被攻破时,人们争相逃跑,混乱中碰撞,许多人的车轴碰断,使得车辆无法前进,因此被燕军俘虏。可是田单一族因为提前做了准备,用铁皮包裹车轴,从而顺利逃到了即墨。

当时,燕军将军乐毅带领燕军一连攻下齐国数城,占领了他们大部分地区,仅有莒城、即墨还未攻陷。于是,要集中攻打这两城,他把右军、前军集中起来包围莒城,左军、后军就被集中去包围即墨。即墨大夫为护城阵亡。即墨当地的有识之士说:“安平被攻陷时,田单想出以铁皮包车轴的办法,从而使族人能够幸免于难,可见田单足智多谋,懂得用兵打仗之事。”于是城中百姓拥立他为守将,带领人们抵御燕军。

一年后,乐毅和这两城还是处于相持的状态。后来,乐毅下令军队撤退暂停围攻,在城外九里的地方修筑营垒驻扎,并对燕军说:“不要抓捕从城中出来的百姓,如有生活特别困苦的,我们还要给予帮助,让他们像以前一样做各自的事情,这样才能让我们新占地区的人民安心。”三年过去了,两城还是没有攻下。燕国有嫉妒乐毅的小人,便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慧、谋略胜于常人,当初刚刚率军攻打齐国时,一鼓作气攻下七十余城。现在剩下的两座城,他不是不能攻下,三年不攻,而是他想凭借原来积累的威望收服齐国人心,好让自己南面称王。如今齐国人对他已经心服,他还没采取行动,只是顾虑到妻子、儿子还在燕国。况且齐国美女如云,早晚他连妻子都不顾了。大王您可要早早地有所防备啊!”

听罢此言,燕昭王下令摆下盛大酒宴,当众斥责说此话的人道:

我的先辈倡导全国对贤明人才以礼相待,并不是为了抢占更多的土地留给子孙。他何其不幸,遇到一个缺少德行的继承人,不能使燕国更加壮大,国内人民也怨愤不断,齐国无道,落井下石,在我们国家动乱时,残害先王。我执掌王位以后,每每想到这些便痛心疾首,所以我要广纳贤才,招揽有识之士,来壮大我国,以求报仇,为达此志,我愿和助我成功的人分享燕国大权。现在,乐毅先生连破齐国数城,毁了齐国宗庙,已经为我报了旧仇。齐国是乐先生率军打下的,本来就应归他所有,不该归燕国所有。如果乐先生执掌齐国,齐、燕两国平起平坐,互通友好,共同抵御其他各国的侵犯,这是燕国之福,也是我的心愿啊!你竟敢从中挑拨!

于是,燕昭王处决了那个人,并以君王妻子和儿子的标准赏赐了乐毅的妻子和儿子,还准备了君王的车驾乘马,及属车上百辆,由宰相侍奉着,送到乐毅那里,让乐毅当齐王。乐毅诚惶诚恐,磕头如捣蒜,一再辞谢,并写下辞书,要誓死效忠燕王。自此,乐毅的德义令齐国人深深折服,他的信誉也让各国畏惧,其他国家没有敢再图谋侵犯燕国的。

没等到这两城攻陷,燕昭王便去世了。继位的燕惠王从当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田单得知后,想出用反间计离间乐毅和燕惠王的主意。于是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齐国已经没有君主,现在只差两座城就被完全占领了。乐毅又不被燕国新王宠信,他担心被新王杀害而不敢回国。他现在虽然声称要攻打齐国,实际是想自己在齐国称王。因为没有齐国人肯归附,他才暂时不攻打即墨,他这样做是为了等待时机,举行大事。现在齐国人最怕的是,燕王派别人来攻打即墨,那样即墨就支持不下去了。”燕惠王本来就不信任乐毅,听了谣言,更加怀疑他,于是将乐毅召回,派骑劫代替他担任大将军。乐毅知道燕王将他换走是别有居心,于是逃奔赵国去了。乐毅战功卓越,又忠于燕国,却被驱逐,燕军将士都愤愤不平,从此军队内部有了分歧。

田单离间计成功。为了迷惑敌军,他让城中人先在庭院里祭祀祖先,然后再吃饭,祭祀的饭菜引来四处飞鸟。燕军远远看到成群的飞鸟在城中盘旋,很是惊讶。田单便借机让人散布说:“天神将派军师下界,帮助我们抵抗燕国。”有个士兵说:“我可以做神师吗?”说罢起身便走。田单急忙离座追回他,让他面东高坐,奉为神师。士兵说:“我犯上欺主了。”田单忙悄声嘱咐:“这件事不要让别人知道。”于是,将他奉为神师,所有发布的号令,都说是神师之命。田单又令人散布说:“如果燕军让割了鼻子的齐国俘虏当前导,那即墨一定会被攻破,这是我最怕的了!”燕国的将领听说,果然照着做。城中守兵看到那些被割了鼻子的齐国人,对燕军非常痛恨,而且害怕被俘割鼻,下定决心,坚守不降。田单觉得火候还不到,再度使出反间计,说:“如果燕军毁了城外齐国人的坟墓,让他们心寒,以至不想再抵抗就糟了,真是让人担心。”燕军又中计,挖了城外所有的坟墓,并将死尸焚毁。齐国人从城上远远看见燕军焚毁他们的坟墓,都非常悲痛,继而怒气倍增,争先恐后请求出战,杀敌报仇。

田单看时候已到,这时的齐军斗志昂扬,一定会拼命死战。于是带领士卒拿起板、锹一起修筑城墙,自己的妻妾也被编进军队,还把全部的食品都分发了出去,犒劳将士。他下令全副武装的盔甲兵在城下潜伏,只让老弱妇孺登城守卫。同时派人去向燕军投降,燕军听说他们要投降,都欢呼雀跃。为了麻痹燕军,田单又让即墨城的富豪,把在城中募集的一千镒金银,送给燕军大将,说:“我们一定会投降,请不要抢劫掠夺我们的财物!”燕国将军更加高兴,欣然应允。燕军看齐国大势已去,更加放松了戒备。田单却在积极准备回击燕军,他搜罗了一千多头牛,将大红绸衣给它们披上,身上画上五彩天龙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而将灌好油脂的苇草绑在牛尾巴上。当晚,趁着夜色,齐军点燃牛尾,再把牛从预先凿好的几十个城墙洞中赶出去,牛群后面尾随着五千名壮士。牛尾被火燎烧灼痛,一千多头牛都疯了一样,奔向燕军大营。燕军完全没有防备,而且天黑混乱,他们只能看到牛身上有天龙花纹,碰到的非死即伤。加上锣鼓齐鸣,呐喊助威,敲击铜器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响声惊天动地。燕军无从分辨,惊恐万分,早就忘记抵抗,纷纷逃跑了。混乱中,燕军大将骑劫被齐军杀死。齐军对逃亡的燕军紧追不舍,并收复了那些曾经被燕国占领的城邑。田单乘胜追击,军队日益壮大,所到之处,燕军望风而逃。一直把燕军打退到黄河边,齐国失去的七十几座城都失而复得。

于是,田单到莒城把齐襄王迎回国都临淄,田单被封为安平君。第4章毛遂自荐

秦国任王陵为将,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几次进攻后,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于是秦王加派军队去支援王陵。邯郸人民顽强抵抗,王陵还是没能打胜仗,还损失了五校。双方相持不下,这时先前生病的武安君白起身体痊愈,秦王就想让他代替总打败仗的王陵。白起却推辞说:“邯郸的确是很难攻打的,而且其他各国的救兵一天就能到了。他们对秦国已经积怨很深,所以早就摩拳擦掌要和秦国来个了断。长平一战,秦国虽然大获全胜,但我们自己也损失惨重,内部力量空虚,还要跋山涉水,舟车劳顿的去攻打邯郸。这时只要赵国不放弃抵抗,各国在外围接应进攻,对秦军内外夹击,秦军大败是肯定的。”亲自下令不能奏效,秦王又让应侯范睢去做说客。白起以生病为借口,非常坚决地推辞,就是不肯去。秦王无奈,只好先让王龁去代替王陵。

平原君赵胜受赵王之命去楚国求救。赵胜门下食客众多,他打算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人一起前往。但挑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个,剩下一个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时有个叫毛遂的求见赵胜,并请求让自己一同前往。赵胜说:“才能卓越的人的思想行为,就好比放在口袋中的锥子,一定会脱颖而出,戳破口袋,露出锥尖。可是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已经三年,从来没有人称赞过你,也没有让人称道的作为,这说明先生没有过人之处,我们这次前往有重任在身,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说道:“我只是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今天才有机会,往口袋里放而已!如果早被放进去的话,我早就锋芒毕露了,露出个锥尖算什么!”于是平原君赵胜同意带毛遂同行,其他十九个人都觉得他自不量力,相互嘲笑他。

赵胜来到楚国后,向楚王一再重申联合抗秦是多么的必要,从太阳升起时的早晨一直谈到中午,楚王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出兵。毛遂见楚王如此犹豫不决,便手按宝剑走到平原君和楚王面前,对平原君说:“为什么一定要联合抗秦,‘利’、‘害’对比,早就可以说清楚,作出决定!但是现在,为什么从日出谈到中午还不能决断呢?”楚王很生气,斥责毛遂道:“你是哪儿来的,还不赶快退下,我和你的主人说话,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毛遂并没有害怕退缩,反而按着剑又上前几步说:

楚国人多势众,大王你有所仰仗,所以才能斥责我。但是现在我手中有剑,我们两个的距离不足十步,楚国再多的人您也依靠不上,您的性命就在我手中!您为什么当着我主人的面喝斥我?我毛遂听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汤王,最初只有七十里地方,但最终却能君临天下;周文王创业之初也只有一百里土地,却能建立周朝,使诸侯臣服。难道他们是靠着仗势欺人做到的吗?其实,也不过是顺应局势的发展,奋起抗争,从不退缩而已。现在楚国国土面积达五千里,武器精良将士众多,凭着这些资本就可以称雄天下了!楚国如此强大,哪个国家能够抵挡?白起,不过是个不足挂齿的小人物,带着几万兵,就不可一世地与楚国交战,一战时您损失鄢、郢两城,再战夷陵都放火烧了,三战毁了楚国宗庙,侮辱你的祖先了。这样不共戴天的大仇,百世难解,大王您不觉得难为情,赵国都替您羞愧。现在我们主张联合抗秦,实际是在为楚国报仇,不是为了赵国啊!这种情况下,您还要当着我的主人的面,呵斥我?

毛遂持剑相逼,楚王奈何不了他,只好说:“没错没错,先生指教得对,我愿意用我全国的力量与赵国联合抗秦。”

毛遂便说:“现在能确定联合的事情了吗?”楚王说:“能确定了。”于是,毛遂让楚王的左右随从取来鸡、狗、马的鲜血,他把装着血的铜盘跪举到楚王面前说:“为了表示诚意,请大王歃血为盟,其次是我的主人,然后是我毛遂。”就这样楚赵的抗秦同盟在大殿上订立了下来。这时毛遂志得意满,又左手持铜盘,右手招呼随行的十九人说:“你们也一起在堂下歃血宣誓吧!到最后,你们只是跟进跟出,还是别人办成了事情。”与楚国订立盟约后,平原君赵胜回到赵国,感叹道:“以后,我再不敢妄称能识别天下人才了!”于是毛遂被奉为上等宾客。

同盟已订,楚王便行动起来,派春申君黄歇率军解救赵国危难。同时,大将晋鄙也统兵十万被魏王派来救赵。秦王派人恐吓魏王说:“赵国我是迟早都会攻下的,其他各国有谁胆敢来救赵国,他就是我灭了赵国后,调动大军进攻的下一个目标!”魏王害怕了,赶紧派人去阻止晋鄙前进,让他先在邺城驻扎坚守,口头上说是来救赵,实则两边观望,做个墙头草。魏王害怕秦国,暗地里让将军新垣衍潜入邯郸,想让平原君说服赵王,和他一起尊秦王为帝,好让他罢兵。这件事被齐国人士鲁仲连知道了,当时他正好在邯郸,便去找新垣衍说:“秦国,是个不在乎礼仪伦常而穷兵黩武的国家。让这样的国家凌驾于各国之上,统一天下,我鲁仲连宁愿跳东海去死,也绝不做它的臣民!况且,秦王称帝,危害无穷,只是魏国还没有看到而已,我将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新垣衍很不高兴,问他:“秦王怎会听你的呢?”

鲁仲连说:

我所言不虚,听我慢慢说来。当年商纣王朝廷里有三公:九侯、鄂侯、文王。九侯有个长相漂亮的女儿,他知道纣王好美色,便把女儿献给纣王,没想到纣王厌恶她,还迁怒九侯,把他剁成了肉酱。鄂侯尽全力为九侯开解,大喊冤枉,所以纣王也降罪给他,把他做成肉干;周文王听说后,只是叹息了一下,也被纣王关押在牖里的仓库达一百天,想置他于死地。现在的秦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可一世的大国,魏国是和他平起平坐的大国。两国都各自称王,实力雄厚。为什么看到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怕了他,想任由他发号施令,让他称帝,反而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鱼肉、任人宰割的境地呢?如果秦王真的平灭各国,统一天下,就将执行天子的权利,各国就得听他的号令,各国君主的大臣也将被更换。到时候,他就会让他器重的人取代他看不起的人的职位,他宠爱的人代替他憎恨的人的职位,还会把秦国的女子和惯说坏话的妾姬,指令婚配给各国君主,时刻陪伴着他们。设想大梁宫殿之中都是这样的人,魏王像以前一样,泰然处之吗?而将军你还能保住在君主面前的旧日恩宠吗?

新垣衍听完心惊胆颤,起身连拜两拜说:“我有眼不识泰山,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的高明之士啊!我马上告辞回国,尊秦为帝的话绝不再提了。”第5章韩信崭露头角

韩信是淮阴人。他出身在贫苦人家,没有被人称颂的德行,不能靠推选得到一官半职,经商做买卖也不会。早年,他身无长计,又不会谋生,常常吃别人家的闲饭,大多数人都厌恶他。

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老太太在水边漂洗丝绵,看他饿了,就去取来饭给他吃。韩信很感激她,对老太太说:“您的一饭之恩,我会铭记在心,将来一定予以厚报!”老太太有些生气,说:“你堂堂七尺男儿都养活不了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又不是要贪图你的回报!”当时,淮阴县有些以杀猪为生的屠户,其中有个青年很鄙视他,侮辱韩信道:“你只是看上去身形魁梧,平常又喜欢佩刀带剑,其实却是个像老鼠一样胆小的人。”接着还得寸进尺,当众羞辱他说:“如果你韩信真的有胆量,就拿刀来刺我;如果承认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了那青年一会儿,决定忍一时之辱,便俯下身子,匍匐在地,真的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市井之人都嘲笑他,认为他太过懦弱。

后来,项梁起义,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却一直没能有所作为。项梁失败后,韩信便归属项羽,担任郎中一职。韩信为了能得到重用,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都弃之不用。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见在楚军中不能施展抱负,便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做个小官,主要负责接待宾客,还是默默无闻。后来韩信犯了死罪,有十三个人和他犯的是同一个案子,都已斩首,轮到韩信时,他抬头张望,正好看见滕公夏侯婴,便大喊道:“汉王不是想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将有用的人杀了?”滕公觉得这个人语出惊人,又见他长得高大威猛,就把他放了,没有处斩,后来和他交谈,又非常喜欢他,很快就把韩信推荐给汉王。于是汉王让韩信担任治粟都尉的官职,但还是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

丞相萧何曾多次与韩信谈话,他觉得此人非同凡响。后来汉王大军到达南郑,将士们因长年征战在外,都唱起了思念家乡的歌谣,人心思归,中途有许多人逃跑。韩信想萧何等人肯定已经多次向汉王荐举过他,看来汉王无意重用自己,留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也逃跑了。萧何得知韩信也逃走了,等不及和汉王说一声,就亲自去追赶他了。别人不明就里,便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震怒,茫然若失,就好像没了左膀右臂一样。

没想到一两天后,刘邦又看见萧何前来拜见。他又生气又好笑,骂萧何道:“你怎么逃跑了呢?”萧何说:“我哪里敢逃跑哇,只是去追赶逃跑的人了。”汉王问道:“你去追谁了?”萧何道:“韩信。”汉王又骂道:“逃跑的将领们不计其数,你都不去追,偏要追韩信,想骗谁啊!”萧何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韩信就是那种天下无双的杰出人才。如果大王您只想在汉中称王,自然没有韩信的用武之地;但是如果您想一统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人能与您共图大业了。现在只看您如何抉择了!”汉王说:“老待在汉中呢,就会忧郁沉闷,不是长久之计,我也是想要继续向东发展的!”萧何道:“既然如此,如果您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为您效劳,如果不能委以重任,早晚他还是要逃走的。”汉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让他担任将军一职吧。”萧何摇头道:“只是做将军,是留不住韩信的。”汉王道:“那让他担任大将军怎么样呢?”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便把韩信诏来,授给他官职。萧何建议道:“大王您傲慢无礼惯了,大将军是多么重要的官职,您却呼来喝去,像招呼小孩子一样,所以韩信才要离开啊。为了表示要诚心重用,授给他官职,应选在良辰吉日,然后进行斋戒,准备好拜将的坛台和广场,举行完备的授职仪式,这样才行啊。”汉王答应按萧何说的做。众将领听说,要准备举行大将军的授职仪式,非常高兴,都以为大将军会是自己。可等到举行仪式时,看到竟然是韩信,全都惊讶不已。

大将军的授职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对韩信道:“丞相多次向我称赞您的才能,对于现在的形势,不知您有何指教啊?”一番谦让之后,韩信乘势问汉王道:“如今要向东进发,去争夺天下,项羽才是您的对手,对吗?”汉王说:“没错。”韩信又道:“大王您自己看来,与项羽相比,在勇猛、强悍、仁爱、刚强等方面,谁更胜一筹呢?”沉默许久后,汉王说:“我比不上他。”

韩信连拜两拜,赞许道:

我韩信也认为项羽在这些方面要比您强些。但是,我曾经在项羽手下任职,让我来给您分析一下他的为人吧:项羽勇猛有余,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没人敢动一下,可是气量不足,有德才的将领并不能从他那得到重用。这只是空有匹夫之勇罢了。对待那些不相关的人,项羽会非常恭敬慈爱,说话也很温和,如果有人生病,他会留下眼泪,非常疼惜,把自己的东西分给病人吃;但当他的手下立了功,应该赏封爵位时,印都刻好了,他还捏在手里把玩,等棱角都磨去了,还舍不得授给人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妇人之仁啊。项羽以武力称霸天下,诸侯已经臣服,他却建都彭城而不是占据关中;他背信弃义,不顾与义帝怀王的约定,分封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将领为王,对此诸侯已经非常不满;他还让诸侯国的将相为王,而驱逐原来的诸侯国国王,又把义帝驱逐到江南;他的军队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没有地方不遭残害毁灭;老百姓都不是真心归顺他,只不过是屈服于他的淫威罢了。这样看来,他虽然名义上还是霸主,实际上却已经外强中干,失尽人心,所以他是很容易由强转弱的。现在如果大王您能反其道而行之,知人善任,将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都收为己用,那不就所向无敌了!有功之臣得到城邑的封赏,谁不心悦诚服呢!用正义的军事去讨伐无道,顺从思念家乡的东归将士们,那我们岂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吗?况且现在占据秦地的三个人都是秦朝过去的将领,数年来,他们一直带领秦朝的子弟作战,被杀和逃亡的不计其数;后来他们又欺瞒自己的部下,向诸侯军投降,结果他们抵达新安时,项羽诈骗了他们而且活埋了二十多万秦军降兵,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幸免于难。秦地的父老兄弟们对这三个人恨得咬牙切齿。现今项羽刚愎自用,不考虑现实情况,将此三人强行分封到秦地为王,秦地的百姓哪有拥护他们的。大王您当初进入武关时,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废除了秦朝的苛政,与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都希望您能在关中称王。况且按照原来的约定,大王您在关中称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关中的百姓也都知道这一点。您本应在关中称王却去了汉中,秦地的百姓对此没有不怨恨的,日夜盼望您能回去。现在大王您要向东进发,只要发布一道征讨的文书,三秦之地就可以平定了。

这番话正合刘邦心意,他大喜过望,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刘邦喜得良将,马上就行动起来,按照韩信的计策,给众将领分派任务。他让萧何留下收取巴、蜀两郡的租税,以便为军队提供粮草。

八月,汉王从故道出来,领兵攻打雍王章邯。在陈仓两军交战,章邯支持不住,兵败逃跑,后来停下来,两军再度交战,章邯还是败下阵来,逃往废丘。汉王平定了雍地,随即东进咸阳。在废丘,雍王章邯被刘邦率军包围住了,刘邦便派遣将领们去攻夺其他各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相继投降,他们的地盘被刘邦设置为渭南、河上、上郡。前方战况良好,刘邦便派将军薛欧、王吸领兵从武关出发,去和王陵的军队会合,迎接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吕雉就是后来的吕后了。项羽听说刘邦东进,急忙出兵阻拦,两军在阳夏相持,于是,汉军无法继续前进。

沛人王陵,早先住在南阳时,曾聚集了几千党徒,到这时,他也带领部队归属了汉王。项羽想招降王陵,便抓了王陵的母亲,等王陵派出的使者来到项羽的军营后,就让王陵的母亲向东而坐。王陵母亲为使者送行时,老泪纵横,私下里说:“希望您把我的意思转达给王陵,告诉他:汉王为人宽厚大度,要好好事奉他,他才是能取得天下的人。我已是行将就木之人,不要因为顾虑我而产生异心,对使者您我愿以死相送!”说完就拔剑自刎了。项羽非常生气,连死人都不放过,残忍地将王陵的母亲煮了。第6章攻打赵国的胜利

公元205年,冬季,十月,刘邦派韩信向东攻赵,后来又让张耳率几万士兵来协助韩信。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余得到消息后,马上在井陉口招兵买马,集结部队,组成了号称有二十万的大军。

广武君李左车分析韩信军队的情况后,向成安君建议道:“韩信、张耳一路战无不胜,乘势东来,现在士气高昂,正是锐不可当的时候。但这次他们是离开本国,兴军远征,我听说:‘军队在前,军粮却在千里之外,士兵就会有挨饿的危险;要吃饭时,才要拾柴来生火做饭,军队就会饿着肚子前进。’如今井陉这条路,崎岖难行,车辆不能同时前进,骑兵无法列队而行,队伍行进过程中,断断续续,前后拉开几百里。照这样看来,军队的补给一定落在了军队的大后方。希望您让我带领一个三万人的突击队,抄小路突袭敌方,截断他们的辎重粮草,而您在城里深挖战壕,把城墙修高,坚守阵地,决不出战。这样一来,他们无仗可打前进不了,向后退,又无路可走,置身野外也抢不到什么东西,军队就断了补给。用不了十天,韩信、张耳肯定会人头落地,头颅献于您的帐前;如果不这样的话,恐怕我们将来都要成为他们的俘虏了。”但陈馀自认为是正义之师,应光明正大地迎战,不屑于这样做,于是说:“我军有二十万,韩信只有几万人,我众敌寡,而且他们长途跋涉而来,已经疲惫不堪,在我军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还要我们退而不战,岂不让各诸侯小看,以为我胆怯,那他们以后就会随便来攻打我了。”

韩信派人暗中打听,得知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纳,暗自庆幸。于是便毫无顾忌地率军径直前进,一直到离井陉口三十里处,才停下来安营扎寨。到半夜时分,韩信挑选了轻骑兵两千名,让他们每人手拿一面红旗出发,走小路上山,隐蔽好,以便观察赵军的动静。临行时韩信交代他们说:“今夜两军交战,我军会故意败逃,那时赵军肯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你们的任务就是,趁这个机会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把他们的旗帜都拔掉,插满我们汉军的红旗。”随后还让副将把一些吃的分发给将士们,并宣称:“今天打败赵军后,全军大摆筵席!”众将领们都假意应承着“好啊,好啊”,其实根本不相信。然后韩信召集了将领们,分析道:“现在的有利地形被赵军占据着,他们想着我军行进途中遇到艰难险阻,会自动撤军,所以除非看到我军大张旗鼓地进攻,否则是不会轻易出兵攻打我们的先头部队的。”随后韩信便派出了一万人的先锋部队,在敌军对面的河岸上,摆开阵势。赵军远远看见,都笑话韩信自绝后路,把阵布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地方。

天刚放亮的时候,韩信扬起大将军的旗帜,敲响战鼓,将军队列于阵前,向赵军宣战。赵军营门洞开,出营应战,双方激战了很久,没能分出胜负。这时,韩信和张耳假装抵挡不住,丢旗弃鼓,逃往河边的阵营。赵军以为韩信真的败了,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对韩信紧追不舍。河边部队打开营门将韩信、张耳迎进去后,又和赵军战在一处。韩信、张耳与河边军队汇合后,全军都奋不顾身,勇猛作战,赵军苦战无法取胜。而当赵军全军出动追逐韩信,抢夺战利品时,先前藏在山上的两千骑兵的突击队,马上行动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赵军营地,将赵军的所有旗帜都拔掉,换上了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赵军见久攻不下,无法抓获韩信等人,便不想恋战,退回营地,却惊愕地发现自己的营垒中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士兵们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他们的营地,擒获了赵王的全部将领,都惊慌失措,于是大乱,四散奔逃。赵军乱成一团,赵将为了遏止士兵逃跑,不停地斩杀逃兵,但是溃败的形势已无法挽回。河岸的汉军与赵军军营的汉军,遥相呼应,对赵军前后夹击,赵军大败,陈馀被杀,赵王赵歇也被活捉。

大败赵军,汉军完胜,将领们都向韩信祝贺,将敌人的首级和俘虏献上。本来大家心中都有疑问,便趁势问韩信道:“兵法上说:‘排兵布阵,有山时,要右边和背面靠山;面水时,前面和左边临水。’而这次您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水岸边布阵,还说‘等到打败赵军后要大宴全军’,当时,我们都非常不以为然,但是竟然真的取胜了,这又是什么战术呢?”韩信说:“兵法上是有这种战术的,只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它不是说‘陷入绝境时,为了生存,才会使出全部力量’吗?况且我所率领将士并没受过正规的军队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将毫无战斗力的平民百姓,驱赶着去作战’,所以一定要切断他们的后路,不给逃生留有余地,使他们明白要想生存,必须使出全部力量,拼命死战;倘若给他们留下退路,面对训练有素的赵军,他们早就逃跑了,还会去冲锋陷阵吗!”将领们恍然大悟,都心悦诚服地说:“有道理!您的谋略我们无人能及呀!”

赵军溃败后,广武君李左车逃走。韩信仰慕他的才能,悬赏千金,只求能活捉此人。没过多久,李左车就被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立刻上前,为他松绑,让他向东而坐,就像对待老师一样恭敬。接着他谦恭地向李左车请教道:“我想要攻打北边的燕国,征伐东边的齐国,还望您能明示,我该怎么做才能取得胜利?”李左车推辞说:“我只是个战败亡国的俘虏,哪里有指导您谋划大事的资格啊!”韩信道:“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了;而他来到秦国,却使秦国达到了称霸天下的强盛,难道是因为他在在虞国时愚蠢,而在秦国时却聪明吗?众所周知,关键在于国君是否能够重用他,能不能接受他的建议。如果成安君陈馀采纳了您的计策,那即便是我韩信这样善战的人,也早就成为赵军的阶下囚啦。就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您的意见,我才有机会能够侍奉在您身边,聆听您的教诲啊。现在我是全心全意地向您请教,还希望您不要拒我于千里之外。”

韩信的诚意打动了李左车。于是他说:“您一路走来,渡过西河,灭掉魏国,俘虏了魏王,活捉了国相夏说;趋兵井陉口,不到一个早上就打垮了赵军的二十万人马,杀了成安君,立下赫赫战功。现在您名震天下,深受世人景仰。农民们被您的声威震慑,都放下农具停止田间劳作,只希望跟随您到军队里来,穿好的吃好的,竖起耳朵,亦步亦趋地听从您的指挥,这是您用兵的长处。但是连年的战乱已经使百姓苦不堪言,士兵也非常疲惫,倦怠战争了,让这样一群人上战场,恐怕很难再有建树了。现在您正是要调动这样一支疲乏困顿的军队,去驻扎在燕国防守坚固的城池下,到时候燕军拒不应战,汉军想打打不了,攻城又攻不下,军队的虚实就会暴露,士气也会越来越弱,这样相持不下,时间久了,军粮很快就会被耗尽。况且到时候齐国看到,连这样弱小的燕国都不肯屈服,自己强于燕国,当然要据守边境,逞一时之强。燕、齐两国都与汉军对峙,战局僵持,使得刘邦和项羽双方也难分胜负,这就是您用兵的短处了。我听说,真正懂得用兵之人,从不拿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别人的长处,而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比人的短处。”

韩信非常信服,继续问道:“既然是这样,我能做些什么呢?”李左车答道:“以我看来,您不如先不要着急出兵,给士兵们留出休息调整的时间,趁这个机会,巩固对赵国的统治,并安抚当地百姓。百姓安定了,为了感谢汉军,就会常常有人送牛肉美酒来,宴请犒劳众将士。等休整的差不多了,再将部队向北移动,声势浩大地前往燕国,然后派遣一个能言善辩的说客,拿着书信去燕国,向燕王夸大自己的实力,炫耀自己的长处,燕王肯定会被吓到,不敢不从。等燕国顺服了,汉军就可借着声势,向东威胁齐国。这种情况下,即使再聪明的人,也想不出办法替齐国解困了。这样,就可以定天下大局了。本来军队行动之前就应该先虚张声势,迷惑敌军的,我这里就是运用的这个道理。”韩信说:“有道理啊。”

韩信立即按照李左车的计策行动起来,军队休息了一段时间后,马上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果然立即归降了。为了稳定赵国,韩信派人向汉王刘邦请求封张耳为赵王,刘邦答应了。汉军占领赵国后,楚国屡次派军渡过黄河攻击赵国,张耳、韩信往来救援赵国时,又顺势拿下了所有经过的赵国的城邑,然后还调兵遣将去增援汉王。第7章鲸布降汉

汉王刘邦派使者劝九江王鲸布降汉,谒者随何带领数人来到黥布处。鲸布故意让太宰去接待他,自己一连三天都不露面。随何空等三天后,对太宰说:“九江王肯定觉得楚国强大,汉国弱小,怕楚王误会您要投降汉军,所以不肯接见我。而我也的确是为了这件事才来求见九江王的。假如他肯接见我,听我的分析,说得有理,就切中了大王的心意;说得不对,他大可把我们二十人当众斩首,也足以向世人表明,九江王不会投靠汉王,而是要与楚王交好的立场了。”太宰把这些话转达给了黥布。

黥布还是召见了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带着书信恭敬地来求见您,是想解开我们私下里的一些疑惑,敢问大王您和楚王到底是什么关系?”黥布道:“楚王面南而坐,我是事奉他的臣子。”

随何说:

大王您与楚王项羽本是地位相等的同列诸侯,现在您却甘愿向他称臣,肯定是觉得楚国强大,背靠大树好乘凉,投靠它,九江国就有靠山了。当初,项王攻打齐国时,楚军背负着沉重的墙板和筑杵去修筑营墙,还要在阵前奋勇拼杀。既然你已经甘心做他的臣子,不是应该调动全九江的兵力,亲自出马率领他们去援助楚军,为他们打先锋吗?可您却只调拨了四千人去支援楚军。真心事奉他人的臣子,难道都是这样敷衍了事的吗?后来项王还没离开齐地率军返回,汉王就攻入彭城时,您身为臣子,也并没有带着九江国的一兵一卒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来攻打汉军,却拥兵万人,在淮河的另外一边袖手旁观,等着看人家的胜负。您把江山社稷都托付给了人家,难道还要这样不负责任地对待他吗?实际上,您只是名义上要依附楚国,沾他强大声势的光,心里还是想独立自主,以我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您不肯背弃楚国,不过是觉得汉国弱小,不能依靠罢了。实际上,楚国的军队看似强大,但是项羽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因此遭天下人唾弃,已经背上了不仁不义的恶名,失尽了人心。而汉王与其他诸侯联合,率领军队回来镇守成皋、荥阳。我们将壕沟挖深,把城墙加固,边防要塞都有军队把守,并且我们有蜀和汉中的粮食做补给。楚军要返回来攻打荥阳、成皋,就必须深入梁地八九百里,而梁地是反楚的,所以他们不得不让那些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运来粮食。汉军的策略却是,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攻城攻不下来,后退又脱不了身,旷日持久,必支持不住,所以说楚军是靠不住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楚王便会转而攻打其他诸侯,各诸侯为了自己的安危,也会相互救援,来抵抗他。那样的话,楚军的强盛,反而激起了全天下的军队来反抗他。所以显而易见,就天下的形势而言,楚国是不如汉国的。现在汉国处于万无一失的地位,您不与之结好,却要把九江国的命运托付给走向灭亡的楚国,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困惑不解。我也了解九江国的兵力不足以消灭楚军,但是如果您叛离楚国,并起兵攻打他的话,项王势必留下来迎战,您只要拖住他几个月,汉王就有了时间,夺取天下就稳操胜券了。所以我请求您下定决心,归附汉国。大功告成时,汉王一定会划分一块土地给您,作为封赏,更何况九江国也还是您自己的啊。

随何说得头头是道,黥布便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于是,私下里向随何许诺,要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大肆张扬。

这时楚国的使者还住在九江的客舍中,鲸布来见他。就在使者便督促鲸布快点发兵援楚时,随何直接闯进客舍,在楚使者上面的座位就坐,说:“九江王已经归附汉国,楚国有什资格征调他的军队?”随何的意外出现,使黥布大吃一惊。鲸布还没反应过来时,楚国使者已经起身马上要走了。随何乘势建议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无可挽回了,何不杀掉楚使者,不让他回去报信,而您就马上归附汉王,与汉军并肩战斗。”黥布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说:“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于是鲸布杀掉了楚国使者,并就此起兵攻打楚国。

鲸布杀楚国使者,起兵叛离,项王非常气愤,派项声、龙且攻打九江国。几个月后,九江国的军队支撑不下去了,黥布便想带着军队逃奔汉国。鲸布担心会遭到楚军的截杀,于是和随何一起从小路逃归了汉国。

十二月,九江王黥布来到了汉军驻地。汉王刘邦坐在床边,一边洗脚,一边召见鲸布。黥布没想到会受此大辱,怒火中烧,很后悔来到这里,甚至想要自杀。见完汉王,鲸布进入为他安排的客舍,看到房间的陈设、饮食、侍从官员都与汉王的住所相同,又觉得受到了礼遇,喜出望外,于是派使者去打探九江国的消息。楚王攻陷九江后,派项伯收编了九江军。黥布的妻子儿女都遭到杀害,但是黥布的一些旧友和宠爱的臣僚,还尚存不少,黥布的使者找到他们,带领着几千人回汉王处了。汉王随即增派了军队给黥布,会合黥布的军队一起在成皋驻扎。

汉军的运粮通道屡遭楚军偷袭,致使军中粮食短缺。汉王便想着如何才能削弱楚国的实力,并就这个问题来征求郦食其的建议。郦食其说:“当初商汤讨伐夏桀时,把杞国分封给夏桀王的后裔;周武王攻打商纣,将宋国分封给商纣王的子孙。如今秦朝侵伐各诸侯国,各国被灭后,使诸侯的后代失去了生存的地方。陛下这时如果能重新分封六国的后裔,那现在的六国君臣、百姓一定都会感恩戴德,那时谁不向往您的风范,仰慕您的仁义,甘愿做您的臣民呢?如此您高尚的德义便会受到广泛的传颂,陛下面南称帝,君临天下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吗,楚王也必定佩服您的胸襟,对您肃然起敬,整理衣冠前来朝拜了。”汉王说:“不错!你赶快去刻制印玺,带上它们去出使各国。”

郦食其还没准备好起程,张良从外面回来,进见汉王。当时,汉王正在吃饭,说道:“子房,你来!有人给我出了个主意,可以削弱楚国的实力。”于是,汉王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说:“你觉得怎么样?”张良道:“为陛下出此计策的是什么人?按他说的这样做,陛下您就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了!”汉王急忙说:“这话从何说起呢?”

张良答道:

我请求借您面前的筷子一用,来指画一下目前的形势:从前商汤、周武王封立夏桀、商纣王的后裔,是因为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掌控住他们的生死大权。而如今项羽的生死存亡,是陛下您能够决定的吗?封立六国国君后代不可行,这是理由之一。进入殷商都城的周武王,在里门对商纣王时的贤人商容的德行进行表彰,并将被囚禁的箕子释放了,还翻修比干的坟墓。而陛下您现在能够这样做吗?这是封立六国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二。周武王打到纣王后,曾经将商纣王巨桥粮仓的粮食发放给人民,把鹿台府库的金钱散播给贫苦百姓。陛下现在您可以这么做吗?这是封立六国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三。殷商灭亡后,周武王为了向天下人表示不再兴兵作战,将战车废弃,改成乘坐的车,兵器也都倒置封存起来。如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封立六国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四。周武王得到天下后,为了不再驱用战马,把战马都放养到华山的南面,让它们休息。如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封立六国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五。运输粮草辎重的牛也都被放牧到桃林的北面,以表示不再用它们。如今陛下能够这样做吗?这是封立六国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六。那些追随您的士子,远离自己的父母兄弟,抛弃祖宗的基业,离开自己的老友和熟悉的环境,而愿意跟随陛下您转战奔波,为的是能建功立业,获得一点点自己的封地。倘若您今天真的重新封立六国国君的后裔,那些士子就没有理由在跟随您出生入死,一定会各自回到原来的地方,侍奉他们的君主,陪伴他们的父母妻儿,找寻他们的旧友和自己根基所在的故土,那时候,陛下您孤家寡人还怎么去夺取天下呢?这是封立六国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七。况且现在楚国是唯一的大国,还没有能超越它的,我们有什么优势,使复立的六国后代臣服于汉,而不是重又屈从强大的楚国呢?这是封立六国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八。如果那位宾客的计策真的被实施的话,陛下可不就完不成统一天下的大事了吗!

汉王听了这番话如梦初醒,把嘴里嚼着的东西吐出来,骂道:“这个书呆子,差点儿坏了老子的大事!”饭也不吃了,马上让人把那些印玺都销毁了。第8章汉文帝登基

平定吕氏之乱后,诸位大臣聚在一起,暗地商量说:“现在的少帝和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是孝惠帝的亲生骨肉。当年吕后阴谋设计,强取别人的儿子,并杀了他们的生母,将他们收养在后宫中,让孝惠帝认他们做儿子。以便能立为继承人和诸侯王,加强吕氏的力量。现在,吕氏一族已灭,但当初吕氏培养的那些人,马上就长大了。一旦这些人掌握了实权,被灭族的恐怕就是我们了!现在不如从诸侯王选一个贤明的人,立为皇帝。”有人说:“齐王,是高祖皇帝孙子中的老大,可让他接任帝位。”其他大臣都说:“吕氏之祸,就是因为外戚强横,差点就颠覆了高祖皇帝辛苦打下的江山,摧残了无数有功之臣。现在齐王的舅舅驷钧,暴虐专横,简直就是衣冠禽兽,如果齐王当了皇帝,驷钧一族就会接替吕氏,成为第二代专权的外戚。在高帝在世诸子中,以代王的年龄最长,而且他为人宽厚仁慈,注重孝道,他的母亲太后薄氏一家也谨慎温良,对朝政没有野心。代王的仁爱孝顺名闻天下,又年龄最长,立他为帝明正言顺!”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要将代王拥立为帝,并派人送密信,召代王入京。

代王不知所为何事,便征询左右亲信大臣的意见。郎中令张武等人说:“朝廷内的大臣都是跟随高帝打下江山的大将,精通军事,老奸巨猾。这些人其实都不满足于已有的权位,只是受到高帝、吕太后的权威的震慑,才不敢造次。现在,他们刚刚血洗京师,将诸吕赶尽杀绝,这时却声称要迎接大王,还是不要轻易相信的好。大王您不妨假称有病辞谢,不去长安,在此静观局势的变化。”

中尉宋昌并不同意他的说法,反驳道:

你们的意见都不足取。当年,秦丧失政权,群雄四起,争夺天子之位。各路诸侯、豪杰,有谁不以为自己是可以问鼎天下的人,在这数以万计的人当中,是刘氏征服了各路英雄,最后面南称帝,取得了天下。由此,天下人不敢再奢求帝位,这是其一。高祖皇帝将刘氏子弟分封到各地为诸侯王,封地纵横交错,刘氏王族遍布天下,使得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尽在掌握之中,宗族的基础就像磐石样的稳固,天下谁不信服它的强大?这是其二。秦朝时,百姓受苛政所累,民生凋敝,汉朝建立后,废除了那些苛政,简化了法令,并推行德政,给百姓休息,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使他们过上了日思夜想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受到百姓拥戴,很难动摇,这是其三。就算是吕太后,能独掌大权专制朝政,将吕氏三人封立为王,然而,太尉仅持一个符节,在北军中振臂一呼,军士不还是全都奋起,拥护刘氏,叛离诸吕,最终消灭了吕氏的外戚之祸。由此可见,刘氏的帝位,是上天授予的,人的力量是争夺不来的。现在,就算大臣们另有图谋,也没有百姓归顺于他,他们的党羽又各有心思,很难统一!况且,朝廷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维护刘氏的宗室大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