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02:27:45

点击下载

作者:方士娟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试读:

前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水平,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科学教育与学习,能够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在未知的及已知的领域重新发现,才能创造崭新的天地,才能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但是,我们生存世界的奥秘,几乎是无穷无尽,从太空到地球,从宇宙到海洋,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奥妙无穷,神秘莫测,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现象和生存环境捉摸不透。破解这些谜团,有助于我们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其实,宇宙世界的丰富多彩与无限魅力就在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使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我们总是不断去认识它、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那些奥秘还是难以圆满解答。尽管经过许许多多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并推进了科学技术大发展,但随之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

宇宙世界是无限的,科学探索也是无限的,我们只有不断拓展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破解更多奥秘现象,才能使之造福于我们人类,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获得发展。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激励广大青少年认识和探索宇宙世界的无穷奥妙,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辑了这套《学科学魅力大探索》,主要包括真相研究、破译密码、科学成果、科技历史、地理发现等内容,具有很强系统性、科学性、可读性和新奇性。

本套作品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青少年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普特奥利古城

城下之城的发掘工作

在意大利南部海滨城市波佐利,考古学家从地下挖掘出了罗马时期的古城——有“小罗马”之称的普特奥利,其考古价值可与庞贝古城相媲美。经过考古学家10多年的连续挖掘,普特奥利古城终于重见天日。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四通八达的古道,鳞次栉比的小客栈、餐馆、私人祭坛、面粉作坊、拱形的仓库,还有石头做的装饰品和精美雕塑,无不见证着古城当年的繁华与喧闹。

但是严格来说,迄今被挖掘出的只是普特奥利古城的一部分。这是一片建在现代城市波佐利地下、那不勒斯海角凝灰岩上的古罗马时期道路网。由于普特奥利古城之上已有新的建筑,其挖掘工作并非易事,考古学家必须要用钢筋柱先支撑起古城之上的建筑,才能慢慢继续挖掘。目前已被挖掘出的古罗马时期道路网,只有面积大约4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一小部分,在周末对公众开放,但这也足以展现出古城普特奥利古城当年的繁荣景象。普特奥利古城的迅速发展

据考古学家介绍,普特奥利最初的起源目前尚无从考证。但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7世纪这里就有古欧洲游牧部落库迈人生活过的痕迹。公元前194年,库迈人将这里命名为普特奥利。从此,普特奥利逐渐成为古罗马及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商业港口之一,同时也成为古罗马军队向东方扩张的海上基地。尤其在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的统治下,普特奥利的繁华达到了巅峰,可谓其“黄金时期”。

往来频繁的商人、慕名而来的游人和传教士使这里的餐馆、旅馆和神庙得到迅速发展。普特奥利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发展为商贾云集的大都会,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纷纷前来经商,也带来了玻璃、陶瓷、香料、纺织品、染料和铁器的制造工艺。另外,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天然温泉也吸引了众多古罗马的达官贵人纷纷到此地度假,餐馆、酒馆和公共温泉浴室常常人满为患。普特奥利古城的衰败

公元42年至54年,位于台伯河口的奥斯蒂亚城打破了普特奥利的垄断地位,成为新的重要贸易港口,普特奥利开始衰败。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普特奥利遭到了不同民族的入侵。不断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纷纷逃离家乡,普特奥利从此风光不再。

在随后的1000多年,普特奥利几易其主,城市名字也有所变化,直至700年前才被最终命名为“波佐利”并一直沿用至今。1538年,诺沃火山的喷发吞没了附近特里佩格勒的村庄,也吓跑了当地的所有居民。

后来,西班牙统治者便在普特奥利古城之上,按照他们的风格建造了新的城市。自此,普特奥利古城被新城所覆盖,彻底埋入地下,直至今天陆续被重新挖掘出来。普特奥利古城被发掘

考古学家们还在继续对普特奥利古城的其他部分进行挖掘,考古学家说,这一发掘对于研究古罗马时期的历史、古城的地位、建筑风格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中最具特点的考古成果是,古城民居“上住底商”的结构与现代城市的建筑结构很相似,其考古价值可与18世纪被挖掘出来的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古城相媲美。这里的一个“面食店”也许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快餐店”了。房子的最里面是一张揉面用的大台子,旁边是一口水井,临街的店门口则摆有3个炉子,匆匆而过的路人可以很方便地从这里买到热的食品,类似于这样的小餐馆在这里还有不少。在两条最主要大街的十字路口一侧,坐落着一间公共温泉浴室,从磨损得非常厉害的台阶上可以想象出当年宾客盈门的热闹场景。在浴室的后面,有一个半地下的拱形粮仓,分为4个部分,在粮仓的一端有个通往地面的滑道,人们从地面上将装满粮食的口袋通过这个滑道卸到仓库之内。

普特奥利古城不全在地下,在地面上也有一处引人入胜的考古发现,这就是壮观的奥古斯都神庙。该神庙是一个白色大理石建筑,拥有美丽的科林斯式圆柱和围墙。

考古学家介绍说,这一神庙长期以来被西班牙人建造的巴洛克式教堂所掩盖,直至1964年的一场火灾才使它获得重生,并由此拉开了挖掘这一地下古城的序幕。延伸阅读奥古斯都神庙是2世纪时贝加莫的国王为了祭祀希腊神旨而建造的。在罗马时代,它是献给奥古斯都大帝和罗马帝国的贡品,到了拜占庭时代,则被当做教堂使用。现在整个神殿已成为废墟,仅剩下崩塌的墙壁堆积而成的石堆及希腊式的浮雕。

非洲的神秘“鬼城”

“鬼城”的第一次挖掘“鬼城”的发现是偶然的。1975年,刚刚毕业于考古学专业的罗德力克·麦金托斯,在非洲西部的马里共和国的金纳城听说在距此30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荒无人烟的“鬼城”。

当地人说这座“鬼城”是古代金纳人的居住地,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城里的人都神秘地失踪了。信奉鬼怪的金纳人认为,是魔鬼带走了他们。所以附近的居民从来不议论这座城池,更不敢轻易地踏进这块土地。

1977年1月30日,在马里共和国的支持下,罗德力克·麦金托斯和一些考古学家进驻“鬼城”,开始了对“鬼城”的考察。从已发现的房屋、地基、围墙的遗址中可以看出,当年有数千人曾在这里居住。但是从挖掘出的各种器具上看不出这里住的是什么人,在这里住了多少年。

随着挖掘工作的一天天深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东西越来越多:谷壳、动物的骨头、不完整的陶器陶俑等。所有证据都表明这座古城在那个时代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相当高的文明程度,放弃这样一座古城确实有些遗憾。考古学家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测定,确认这座古城建造于公元400年,1300年左右被城里的人放弃。“鬼城”的众多谜团

学术界始终认为,9世纪北非阿拉伯人进入撒哈拉沙漠并开始进行贸易后,都市化的概念才传到西非。按这一时间推算,所有西非地区的古城最早不会超过13世纪。

然而,这座古城的出土不仅震惊了学术界,更把西非文明诞生的时间大大地向前推进了。至于这座古城到底是何人兴建?城内的人都从事什么行业?他们靠什么使这里初具规模?这些都是令考古学家迷惑不解的问题。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1981年,罗德力克·麦金托斯再一次带领考古专家对古城进行了第二次挖掘。由于这次的挖掘工作比较细致,洞穴挖得比较深,所以开工不久就大有收获。

考古专家们先是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金纳人家庭结构比较相似的古金纳人家庭的旧址,随后又发现了一些铁制品和石制的手镯,以及金制的耳环、鱼钩、铁叉、铁刀和陶器。这时,考古学家对古城又作出新的判断,他们认为古城连同周围的小城人口最多时达到20000人,他们中有从事铁器、陶器、金器制造业的,有从事贸易的。“鬼城”的居住者

但是令考古学家感到困惑的是,这些贸易活动是由什么人来组织的?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知道是什么人,那么就能推断出是谁先到的北非,教古金纳人盖城堡,然后又神秘地使古金纳人消失的。考古界先后否定了罗马人、埃及人和拜占庭人,这就等于否定了地球上的人类。

于是有人提出,也许真有天外来客在这里居住,附近的人叫这里“鬼城”,可能与这些人出现的方式有关。人们猜测这些天外来客教古金纳人建造城堡,进行贸易,然后悄悄地离去。之后,由于没有他们的指导,古金纳人很快衰落并逐渐解体。这只是个大胆的猜测,事实究竟怎样,还有待于考古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延伸阅读澳大利亚的“鬼城”约瑟港坐落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洲的塔斯曼半岛上,是澳洲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监狱古迹,有“澳洲的古拉格”之称。这里曾经关押了超过12000名的英国重刑流放犯人,监狱四周高山林立,犹如天然的屏障城堡,对当年的流放犯来讲,这里也是最阴森恐怖的地方,被称为“地狱之洞”。

“北方罗马”萨尔茨堡

“北方罗马”之称的来历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北部城市、萨尔茨堡州首府、旅游胜地和音乐艺术中心,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萨尔察赫河两岸,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毗邻。这里最先为凯尔特民族居住地,后来为罗马人城镇,古罗马贸易中心。

739年成为主教管区,798年升格为大主教管区,1278年为枢机主教驻地。至1808年脱离宗教统治为止,一直为天主教大主教的活动中心。1809年,根据《舍恩布龙条约》划归德国巴伐利亚,1815年维也纳会议作出决定将其归还奥地利。

萨尔茨堡集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于一体,素有“北方罗马”之称。萨尔茨堡以穿过市区的萨尔察赫河为界,把城市分为两部分,河左岸是老城区,以大主教府邸为中心,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右岸为新城区,建筑新颖,景象繁华。古城堡圣和彼得大修道院

欧洲中世纪,当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斗争越演越烈,政局越发动荡不安时,萨尔茨堡大主教盖伯哈特·封·赫尔芬斯坦于1077年下令建造这座城堡,其后历时数百年才完工。

19世纪初,欧洲爆发了拿破仑战争,1803年萨尔茨堡不战而降,古城堡陷落于法军手中,萨尔茨堡政教合一的统治由此宣告结束。其后,古城堡一度充作兵营和监狱。

圣彼得大修道院不仅是奥地利、德国和瑞士三国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寺院,同时也是萨尔茨堡这个人文都市的摇篮。古罗马时代,这个城市被外族掠夺和遗弃,直至公元700年前后,先圣卢佩特在此创建圣彼得教区,萨尔茨堡才得以重新崛起,从而有了今天的繁荣和声望。

修道院中原属罗马风格的教堂建于1130年至1143年,18世纪重修时改造为晚期巴洛克风格。修道院礼拜堂的内部堪称洛可可建筑风格的一颗明珠,圣坛上的画像是画师约翰·马丁·施密特的杰作。英扎特就是在这里第一次上演了他的C小调弥撒曲,每年在音乐家逝世纪念日的前夜,他的安魂曲便奏响在教堂的大厅之中。

修道院的墓地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墓园。墓园里的7座墓碑有着非常离奇的传说:

相传,这7座墓碑下埋葬着石匠塞马斯地安·施多普艾格的7个老婆,她们皆是被这个名噪一时的工匠挠痒痒而大笑而死的。实际上,这里埋葬的是石匠自己和他的儿子,以及他几个儿子的老婆。萨尔茨堡大教堂

萨尔茨堡大教堂曾经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历史上最古老的一座意大利风格的神庙建筑,现在是萨尔茨堡市无可争议的中心。早在卢佩特主教时代,这里就有过一座庙宇,到了8世纪和10世纪的时候,这座庙分别被维吉尔大主教、阿诺大主教和康拉德三世大主教扩建为德语国家中最大的一座罗马风格的大教堂。

萨尔茨堡大教堂有2700个座位,可容纳10000多教徒参加法事活动。圣坛上的基督复活画像出自意大利画家阿赛尼奥·马斯卡尼之手。大教堂里非同寻常的一件艺术品是制作于1321年的洗礼池,1756年莫扎特出生时就是在这只锡制的池中受的洗礼。延伸阅读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被大火烧毁的波斯古城

雄伟的波斯波利斯

当我们还在感叹楚霸王项羽火烧阿房宫时,在不同的国度也曾上演过类似的悲剧,波斯王国的波斯波利斯就曾遭此厄运。

由苏撒向东南走几百千米,就来到了古波斯文明的发源地——伊朗的法尔斯省。在法尔斯省色拉子市西北,有一座神秘的山峰,当地人称之为“库赫·拉赫马特”,意为“善心山”。山下是一片宽阔的平原,这里现在是牧羊人的世界和商旅必经之地。在平原的尽头,有一座雄伟的城市遗址,它就是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今天被伊朗人称为“贾姆希德的宝座”。贾姆希德是伊朗史诗中的神话人物,他统治伊朗有700年之久,对伊朗文明有许多贡献,最后因为傲慢自大,触怒了天神,败在阿拉伯人手中。实际上,这座城市与他并没有什么关系。

古代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是在大流士统治时期。大流士在公元前520年开始修建波斯波利斯宫殿,整个工程历经3代国王,持续70年之久才竣工。

这座宫殿选在一个僻静处,离其他任何闹市都有一定的距离。首都苏撒是一个嘈杂、喧闹的城市,这座宫殿的建造使大流士能在某些时候避开喧闹到波斯波利斯去休养一番。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波斯波利斯一直是波斯皇帝的“乡村宫殿”。城市遗址在善心山的脚下,那里有一个巨大的人工平台,高约13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波斯波利斯宫廷就建筑在这个巨大的台基上,整个宫廷的面积约13.5万平方米。

宫廷三面有箭楼和城墙防御,墙高约4.5米至15米,东面则是高不可攀的悬崖。宫廷的正门是一组巨大的石台阶,用人工开采的白色石灰岩做成,共有111级。

人们从外面进入波斯波利斯城,就必须经过这段大台阶。在台阶的两旁有持枪的近卫军,禁止闲杂人随意闯入王宫。

走过大台阶,就到了薛西斯修建的柱廊。柱廊入口处有4个巨大的人首牛身雕像,守卫着进入王宫的正门。在平台的西南角还有一个便门,供日常生活用品的进出之用。

根据宫廷建筑文书的记载,王宫建筑时,首先是开山取石,修建引水工程。为此从善心山上引来了溪水,并在王宫的东面挖了一口深井,以保障全城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所有建筑物使用的石料,都是附近善心山上的灰色石灰岩,只有少数装饰建筑物表面的浮雕,其石料来自遥远的埃及。波斯波利斯王宫遗迹

整个波斯波利斯王宫,是一组设计严谨的巨大建筑群。它主要是由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组成:一种称为塔恰拉,这是国王的寝宫;一种称为阿帕丹,这是国王的接见大厅,可容纳10000人。阿帕丹始建于公元前492年。

在大殿的柱基下曾发现一个石匣,内藏金版、泥版奠基铭两块,重约9600克。

铭文用3种楔形文字写成,载明它是大流士下令所建。但是,大殿最后竣工是在薛西斯时期,他给大殿装饰了琉璃砖浮雕,修建了雄伟的“万国门”。

阿帕丹本身建在一个高2.5米的人工平台之上。大殿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是一个正方形建筑物,墙体用砖坯建成,地面用浅绿色泥土筑成。

宫殿的大门、小门都是木质的,上面蒙着金片。考古学家在大殿废墟的灰烬中,曾经发现残存的金片,就是从门上掉下来的。

大殿和柱廊的顶部由72根细长的石柱撑起,每根石柱高约20米,这些石柱现在仅剩下13根。

阿帕丹四周有堡楼,旁边是国王的寝宫。寝宫的柱子是木质的,高约7米至11米。阿帕丹的地面比平台高出4米,东面和北面有台阶通向大殿,右面台阶两旁的浮雕,刻着国王近臣的雕像。这些近臣有波斯人、米底人,他们都戴着项圈、手镯、手持鲜花。

浮雕涂有红色、蓝色、金黄色和天蓝色颜料,颜料的残迹至今清晰可辨。左边台阶上有33个民族代表人物的雕像,他们都带有礼物或贡赋来朝见国王。

一般认为,这可能是新年期间各族上层分子前来波斯波利斯朝见大流士的朝觐图。

这些雕像展示了各民族不同的风采,可以说是波斯波利斯帝国的民族雕像博物馆。

波斯波利斯第二大殿是金銮殿,殿顶由100根高达19.96米的石柱撑起,号称“百柱大殿”。大殿始建于大流士时期,至其孙薛西斯时期最后完工。

金銮殿面积4900平方米,是国王接见客人和举行宴会的地方。大殿东门有大流士端坐在宝殿之上接见大臣的雕像,身后是王太子薛西斯等人的雕像。大流士右手持黄金权杖,左手持莲花。

宝座是黄金做成的高背椅,银腿、狮子腿。类似的浮雕在国库中也有,不过现代学者认为这个浮雕最初可能是在阿帕丹中央台阶的浮雕群中,后来不知是哪一位国王下令把它移到了金銮殿。金銮殿北门有国王与怪兽搏斗图。

怪兽为狮首、狮身,前腿为狮腿,背有翼,后腿为鸟腿,尾为蝎尾。这幅雕像象征着正义的王权与反对王权的恶魔的斗争。被火烧毁的波斯波利斯

根据古典作家的记载,王宫前面还有官吏和普通居民的住宅,可惜今天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孤零零的荒原了。波斯波利斯有一条通向波斯帝国所有城镇的大道。

正因为如此,波斯皇帝建立了一个道路网,使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能够来到这里。在当时那种几乎没有道路,人们也极少外出的时期,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外界并不知道波斯波利斯。

这座城市大概是座圣城,只对波斯上层分子开放,显得十分神秘。亚历山大占领此城之后,仅在国库中掠夺到的金银财宝就有12万塔兰特,约合312万千克白银,需要30000头驴子才能将这些金银财宝运走。

希腊马其顿征服者在城里住了3个月,整天寻欢作乐,酗酒闹事,难以确定如何来处置这座宫廷。最后,亚历山大和他的战友们都喝醉了酒,在难辨是非的情况下放火焚烧了宫廷。

据说亚历山大高举着火把,他身后跟着无数的将领、士兵,边走边高呼“报仇”,大家冲进王宫,纵火把王宫烧了。正当宫廷燃起熊熊烈火时,亚历山大突然清醒过来,下令士兵救火,但为时已晚,整个宫廷已经葬身在火海中了。

不管亚历山大当时火烧波斯波利斯的动机是什么,但是,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认为亚历山大一生最大的错误莫过于火烧波斯波利斯,这一举动使他的许多崇拜者也无不为之叹息。

波斯波利斯宫廷之火,标志着古代波斯帝国的结束和希腊化时代的开始。此后这座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宫廷,就再也无人居住了,它渐渐地成了一座死城,听任风吹雨打,日渐毁灭。延伸阅读波斯帝国是位于亚洲西部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中心形成的奴隶制帝国。统治这个帝国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亦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领土扩张到大部份中亚和西亚领域的君主制王国,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君主制国。公元前330年,在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进攻下,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国灭亡。

历史悠久的库斯科古城

库斯科城的历史

库斯科位于比尔加诺塔河上游,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海拔3410米。居高临下,四周皆是崇山峻岭,林木葱郁,气候凉爽,秘鲁人称它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

库斯科城是秘鲁南部的著名古城,也是古印加帝国首都,现为库斯科省省会。它已成为秘鲁最重要的旅游胜地,“库斯科”在克丘亚语中意为“世界的中心”。传说公元前1100年左右,安第斯山区仍是一片荒凉,太阳神怜惜这群生活在荒原和黑暗中的子民,于是他派遣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第一位印加王——蒙可·卡帕带来光明和温暖,而月神也派自己的女儿玛玛下来成为蒙可·卡帕的妻子。他们自的的喀喀湖浮出后,便开始了寻找家园的旅程。两人手拿太阳神的金杖测试着沿途的土地,当来到一片水草丰盛的谷地时,太阳神的金杖一下子便消失在土地之中,于是他们便在这片圣地定居下来,这就是今天的库斯科——意为“大地之脐”。

印加文明没有文字记载,口传的历史已理不清哪些是神话传说,哪些是真正的史料。印加人崇拜日月山河等大自然神祇,而第一位印加君王又是太阳神之子,君主和百姓之间便一直存在着神权的崇拜,反对印加王也就是反对自然之神的思维模式,也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印加人心中。

以库斯科谷地为基地的印加部落,于12世纪逐渐崭露头角,15世纪时建立了印加帝国,版图北起北方的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南至智利中部、阿根廷北部,几乎囊括了南美洲半壁江山。农业、医疗、建筑也十分先进,人民生活也相当富庶,因而有“美洲前哥伦布时代的罗马帝国”之称。

然而,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6世纪时,西班牙人以强大的武力摧毁了库斯科的印加神殿和宫室,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起了宏伟的大主教堂和西班牙式的宅第。尽管如此,在西班牙人的破坏与建设之间仍留下不少印加图腾、文物、石造建筑遗迹,其精确的测量与技术,仍是考古界和科学界的谜团。库斯科城的主要建筑

库斯科古城依照美洲虎的形状而建。头部是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萨克希沃玛城塞,中部是印加王宫,贵族的住宅在“美洲虎”的尾部。其轮廓现在仍然依稀可见。沿着石板路走进库斯科,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纤瓦屋顶,不仅街道巷弄,就连教堂、民居全都是由石头砌成的。

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库斯科,将财宝文物洗劫一空,后又经几次地震和200多年的拉锯战,城市受到很大破坏。但城内有些印加帝国时代的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建筑仍留存至今。城中心是广场,正中耸立着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四周有西班牙式的拱廊和4座天主教堂。

广场东北,有5间大厅的太阳庙建有高耸的金字塔顶,还有月亮神庙和星神庙。广场东南有相对着的太阳女神大厦和蛇神殿的墙壁遗迹。广场附近有考古博物馆,展出印加帝国时期的陶器、纺织品、金银器皿和雕刻碎片等。

城中还有1692年建立的大学。距库斯科城15000米处,有举行“太阳祭”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以古堡为起点,印加人修筑了长长的栈道,这是秘鲁古代一条主要交通干线。

走访库斯科城,从位于“美洲虎”腹部的印加中心广场开始。帝国时代,这里是举行宗教祭典与军事典礼的中心广场,西班牙殖民时期改建成包含喷泉和大教堂的城市广场。库斯科城所有的道路、建筑、商家都以广场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开来。古城的宗教建筑群

中心广场东北侧是一组以大教堂为中心的教堂群,左右分别为耶稣玛丽亚教堂和艾尔·特诺夫教堂。广场东侧则是建造在宫殿基址上的耶稣会教堂。

大教堂始建于1550年,是西班牙人在宫殿基址之上融合了西班牙式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与印第安人石雕艺术,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建造完成的。左侧钟楼的玛丽亚·安哥拉大钟,是南美洲最古老的教堂大钟,其洪亮的钟声在40000米以外都能听见。

从中心广场旁边的曼塔斯大街朝西南方走,不远便可到达拉摩宝教堂和修道院,教堂中除了精美的宗教艺术品外,还收藏有鲁本斯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继续往南就到了圣佛朗西斯科广场,以及宏伟的圣佛朗西斯科修道院。再穿过圣·克拉拉拱门,就是秘鲁历史上最古老的圣·克拉拉教堂和修道院。教堂中装饰着上千面镜子的祭坛,是库斯科宗教艺术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