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05:59:44

点击下载

作者:尹川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逝

逝试读:

走进《逝》

我曾看过尹川先生名为《逝》的作品。

记得那还是在第二届国际漫画大奖赛时,我作为评审委员第一次接触到,便深深地被他那精湛的画功,以及作品中全新的、带有难以言喻的倦怠气息的剧情震撼了。我认定它会得到此次大赛的金奖。虽然实际上最终只拿到银奖,但中国的漫画作品已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还是让我感触颇深。

初次翻阅时,说实话真没想到这样出色的作品竟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恐怕大多数日本人也会像我这样认为。或许在中国读者看来,这只是不假思索随意画出来的东西。

毕竟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更进一步说,中国是由同一思想、相同的价值观构建的伟大国家。

迄今为止,我已访问过十余次,也看过很多中国本土的漫画,但是其中真正能触及当下青年人心境的作品实在是少之又少,更多的还是典故性和传记性的作品,这也是中国漫画事业的现状。这个印象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直到这次看到尹川先生的作品《逝》。

的确,中国的漫画与日本的剧情漫画相比历史尚浅,可以说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主要问题之一是由于受到日本漫画的强烈影响,在中国的漫画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日本漫画的影子。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不是有“一切艺术都源于模仿”的说法吗?漫画这种体裁自然也不能例外。不断地模仿、模仿、再模仿,就能从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意境,不是吗?

说到底,漫画是年轻人独创的文化,有着能直率地吐露他们心声的特点,这一点也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冲击。

前面我也说过,中国的漫画还处在发展阶段,而尹川先生作品中那倦怠的气息、颓然的年轻人的形象,展现出了至今为止中国漫画史上还不曾有过的一面,所以让人耳目一新。这样说来,中国的年轻人也终于开始用漫画这种体裁,尝试着一点点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了。说尹川的《逝》开启了中国漫画的新篇章,并将其推进了一大步,真是一点都不为过。矢口高雄

自序

又重读了一遍七年前写的第一版的自序,不禁体悟到二十来岁的青春真的是能量满满。那般的激情,那般的自信,那般的目中无人。

那年我二十四岁。《逝》由于各种原因,在二〇一一年第一次出版。但准确的创作时间是二〇〇七年,于二〇〇八年在东京得奖,这证明了它的存在。所以距离今年是整整十年。

这十年,五味杂陈。关于《逝》当年的剧本,我早已忘怀。只是每次把自己灌醉后才偶尔翻起书页,酒精刺激着内心,我会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好的剧本,没有之一。它那时候很稚嫩,可能没有逻辑,不符合编剧的方式,画面的质量也不过关,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尖锐。那种尖锐是只属于二十多岁的尖锐。过去便没有了。

直到去年,新经典的编辑找到我,她说可以画《逝》的后传吗?这一问,我才意识到书里书外分别过去了十年。我只看到自己的生活,那故事中人物的生活呢?那条小狗呢?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过得好吗?这些点瞬间击中了我的内心。

去年冬天,我曾经尝试禅修,那天打坐完毕,打算执笔写写梗概。我坐在工作台前,看着窗外,打开坂本龙一的《async》(写完我才知道这是他从癌症中康复后的首张专辑),大提琴的声音马上把我带入某种情境。起初,我还在犹豫从哪儿开始写起,音乐一起,我马上明白,就从当下开始吧!主人公今年四十岁了,他从里屋禅修完毕,走出来,找到自己的黑胶唱片,看着窗外……此刻的他与我重叠。

如此说来,我想回忆一下这十年的一些点点滴滴。记得当时刚刚完成《逝》的画稿,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事。因为要给作品定一个名字,所以想了好多和“逝”相关的词。《春逝》是部韩国电影,而《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短篇小说。后来我决定直接用“逝”,估计没人能跟我抢这么一个名字了吧。后来没过多久,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首歌,名字叫《逝》,我一听,感觉全对。上网一查,是台湾音乐人雷光夏早在一九八五年就完成的作品。她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才十七岁。关键是情节和场景非常契合。

还有另外一件更神奇的事,二〇〇七年年底,也是一位朋友推荐了一部爱尔兰的小成本文艺电影,我去网上下载观看。这个电影的名字叫《ONCE》(《一生的唯一》)。看完我泪流满面。又是感觉全对。很神奇的是,我和那位导演的创作年份是同一年,只不过一个发生在爱尔兰,一个发生在北京。当然,人家厉害的地方是音乐全出来了,而且情节和场景完全契合。不愧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的作品。

再后来,《逝》莫名其妙地获奖了。都十年了,就不多提了。其间我也有过三年迷茫期,几乎每天杯酒人生。

后来,《逝》的单行本发行,算是将一些青春的涌动释怀了。其实这种释怀很大程度上来自贾宏声的自杀。

我感受到一个时代消亡了,另外一个新的时代来势凶猛。二〇一一年年底,我第一次开始在杂志连载长篇作品《午夜电台》。那种半月刊的连载速度让我十分惬意,我甚至认为那么生活工作一辈子就知足了。

可惜好景不长。二〇一二年年底,该来的世界末日没有如期而至,反倒有一个信号特别猛烈地告诉我——纸媒的时代将终结了。第二年,和我同在这本杂志连载的作者熊顿去世。没过多久,杂志社倒闭。这个时期我其实没什么特殊感受,因为大势已去,我也快三十而立。那年我选择了婚姻。

之后,我选择性地做了几年电影。我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偏执于某种表现形式的人。只要能讲故事,漫画与电影只是体裁的差别而已。几年间,大大小小写了几部电影剧本,也去了趟釜山电影节,感觉电影工业这种模式充满了名和利。不过这几年明显感觉到电影市场在扩大,但也充满了对文学的污染。那个充满理想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到二〇一六年年底,我对电影也失去了兴趣。

去年,我有种想与市场真正交锋的冲动,于是找出一个十三年前的关于篮球的剧本。我想尝试一下,于是开始做各种市场调研,采访了许多记者和收藏达人。我想做一部可以和《灌篮高手》比肩的作品,对于这个年岁的自己来讲,剧本和画面并不是一件难事。

直到接到新经典的邀约,我从去年冬天到今年夏天完成了关于《逝》的十年后的故事——《拾》。调整一下心态,接下来我就要去做那个关于青春的故事《shot! 3048》了。毕竟这两个作品有本质上的差别。最有意思的是,在创作十年后故事的过程中,我写出了《逝》第三部分的剧本。如果有时间一定把它画出来,但是我不急,毕竟这种纯粹而独立的作品,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当然,如果缘分到了,也许明年就会让它面世。

最后还是要感谢大家。虽然这类独立的作品也许不会有太多人喜爱,但是,我还是要谢谢你们,尤其谢谢你们等了十年。我会继续创作下去,因为相信那个理想的时代还会到来。只是我不会等,而是会默默地去做。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日于晋城工作室拾Harvest01 四十而惑

很多人认为“无常”是突如其来的,是让人恐惧的,因为它的突然而至。

而在我的身上,却不是这么感受的。无常之感每时每刻都带给我苦痛、忧伤,乃至喜怒哀乐。

我在黄金时代就没有正点睡过觉,随时都在写作和谱曲,甚至当我给电影配乐时,都会顺带把剧情的发展意见写给导演,告诉他下一场戏应该这么剪辑。

最开始,我会在一段辛苦的工作完成后,喝一顿酒或吃安眠药让自己彻底地睡一觉,来调整疲惫的身心。后来可能是年纪使然,即使明天不赶火车、飞机或者开早会,我都会吃点安眠药让自己早些休息,因为酒精会使人更加昏沉。

到了这个岁数,会把身体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我慢慢减少应酬,因为酒精、香烟加上毫无意义无休无止的聊天,很伤元气。再后来,我开始戒药。一直到现在所谓的“禅修”。

有人可能会说,不管你依靠什么,你都无法做到正常地吃饭、睡觉和休息,然后正常地创作。

但是如果毫无凭借,我真的创作不出东西。相反,我觉得能把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的人才是生活的大师。

最后,让我回到无常,其实无须多言,无常不用重点分析,因为它无处不在,超越了我们思维的一切,无论你是否在意。02 我不抽烟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