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21:47:57

点击下载

作者:张弛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暗示心理学

暗示心理学试读:

前言

英国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说《新鲜空气》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威尔逊入住一家高级旅馆,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旅馆里的人将窗子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但威尔逊觉得房间里没有新鲜的空气透进来时,他感觉很难受,夜里辗转难眠无法忍受,朦胧中便捡起一只皮鞋朝一块像玻璃一样的东西砸去,听到了玻璃碎裂的声音后,他感觉新鲜空气扑面而来,他才安然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却发现窗子完好如初,但是墙上的镜框却破碎了。索利恩的这篇小说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心理暗示。这样的暗示让他安心地睡了一个好觉。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行军途中口渴难耐,行走缓慢,军士战斗力因此大大削弱。得知离水源还很远,曹操就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曹操不经意间利用了心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暗示。暗示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

不止曹操,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进行暗示活动。积极善意的心态,往往会给出积极的暗示,使他人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反之,消极恶劣的心态,则会使他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变得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

心理暗示是人类心理方面的一个正常活动,主要是指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感官给予自己或他人心理暗示或刺激。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也会给我们带来郁闷和不安,学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快了的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第01章找到自己被操控的源头:暗示是最神奇的心理现象

一句话,一种环境,哪怕是一种颜色和一个动作,它们会在无形中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固有认知,有的甚至会让人出现精神迷茫的状态。很多人只会觉得这是“一时的糊涂”或“头脑短路”,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暗示的作用。很多时候,是暗示控制了我们思维和行为。心理暗示——左右你认知和行动的力量

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买可不买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东西;我们本来对某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等相处一段时后却觉得这个人也很帅气;早晨到了办公室,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变得莫名的烦躁不安。

于是,我们常常为此感到疑惑:是什么改变了自己,为什么很多时候难以控制自己呢?冥冥中好像有一种力量在控制自己。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控制自己呢?

其实,前面所说的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多人经常会对此感到莫名其妙、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受到了某种暗示,进而影响到了你,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

你是否还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觉得衣服原来真的不好看。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了。告诉你,不是衣服不好看,而是心理暗示在“作怪”,它就是左右你认知和行动的潜在力量。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所谓暗示,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人们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现象。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在潜意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个假设。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潜意识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习惯于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当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就会滋生不愉快的心情,怀疑自己是否得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要到医院就诊。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地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意识发生变化。

一位大学教授曾在讲台上拿一玻璃瓶对学生说:“瓶子里是有异味的气体,现在要测这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打开瓶盖后,谁闻到这种异味,请举手。”教授打开瓶盖,自己很快露出闻到异味的表情,随即看表计时,前排同学15秒后举起了手,四分之三同学一分钟后举起了手。其实玻璃瓶里只是普通的空气,其他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他暗示在起作用,通过对他人心理形成暗示,可以达到改造人潜意识的效果。心理学家发现,为了实现暗示的效果,暗示者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

第一是暗示者的特性。反应者是按照暗示者的特性、暗示性和自己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的大小和质量表现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暗示反应。

第二是暗示刺激虽然给予的是一部分刺激(部分刺激),或者代替本来刺激的刺激(代理刺激),而反应者在任何情况下却都表现出作为全部刺激或者是本来刺激下的所有反应。

第三是非合理性暗示刺激是在情绪高昂的气氛中,让他人转移了注意力、忽略了判断的状态下产生作用,它尽量不让反应者做出明确合理的判断与分析。

心理暗示能左右我们的潜意识。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人们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接受自己所喜欢、钦佩、信任或者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现实中,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潜意识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忍受能力,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暗示的特点——一定要知道的暗示常识

暗示的种类均系人为划分,一般可分为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无意暗示与有意暗示;他人暗示与自我暗示;言语暗示与非言语暗示等等。暗示的特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暗示的双重加工性。最佳暗示效果的获得,往往是在双重加工的基础上实现的。一方面,暗示刺激经由理性知觉通道,将符合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价值、个性、伦理的信息纳入知觉范围,从而引起受术者心悦诚服的实际体验。如,催眠师将手置于受术者头顶,同时暗示他(她):现在你的头顶部感到微微有点发热。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况,受术者势必会产生相应的体验。另一方面,暗示刺激也可通过非理性知觉通道的情感渗透去建立心理共鸣的感应关系。特别是广泛采用非言语的操纵功能来扩展这种效果。譬如,用肯定句以增加自信;用附加疑问句如:“你感到很舒服,一定是的,是不是?”给被催眠者温情、敏感的体验;采用鼓励性的评价以促成良好的合作,如催眠过程中夸奖被催眠者的领悟力强、体验正确等等。当这种情感的渗透性达到最佳状态时,可产生强烈的移情作用,即视催眠师如亲人,对其格外信赖而钝化了自身的意识。总之,这种双重加工的配合默契,可产生最佳暗示效果。

暗示的直接渗透性。一旦催眠师的意志战胜了被催眠者的意志,受术者的反暗示防线被突破,暗示刺激便能直接渗透到受术者的潜意识中。这种渗透似乎是自动产生的,其实现过程极为迅速、灵活、明确,充分体现了活动的“经济性”。

暗示效果的累加性。暗示是一种能力,经过训练而敏感化。因此,多次接受催眠术,会使受暗示刺激发生作用的时间缩短,影响加深,效果累进。个人的受暗示性由于不断地接受暗示的实践活动而得到提高,使个人对某种暗示的反应越来越敏感。于是,使得暗示的效果具有累加的特性。

暗示的从众性。人类具有受社会影响而采取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基本心理。这种从众性在暗示中同样存在并且更加明显。具有惊人效果的集体快速催眠,原因就在于他人进入催眠状态足以刺激自己的可暗示性。这尤其对于个性中缺乏独立性,而智能平常的人更是如此。

受暗示的差异性。虽然人类普遍具有受暗示性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却呈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性。据统计,经暗示而能进入深度催眠的人有30%。另有15%的人几乎无法进入催眠状态。在性别上,女性比男性更易接受催眠暗示,这无疑是女性依赖和缺乏自信所致。在年龄上,7~14岁的人最易接受催眠暗示,而成人则较难对其暗示,老年人几乎无法对其暗示。

暗示的生理表现。当个人接受暗示的程度达到最大时,逻辑意识和批判意识的最高机构——大脑皮层基本处于抑制状态,仅剩下某个“警戒点”的部位尚保持兴奋性。

暗示的条件。暗示之所以产生效果,应起码具备以下的条件:被暗示者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明确的对象;催眠师(或施行暗示者)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权威性的程度与暗示的效果成正比;催眠师(或施行暗示者)要以温和、含蓄、间接而又坚定的言语与手势等来实施暗示;在被暗示者与施行暗示者之间应具有一个融洽、轻松的心理氛围。

暗示的障碍。人类具有本能的受暗示性,同时也具有普遍的反暗示性。这种反暗示性可能来源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自由的意识、个人的习惯、个性特征以及各种理性的思考等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暗示刺激具有认知防线,情感防线与伦理防线。暗示能否奏效,取决于能否克服这些防线的阻碍。克服的办法不是强行突破,而是与之取得协调。

不管暗示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暗示必须作用到人的潜意识中,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暗示具有普遍性——人人都可以被暗示

人类的受暗示性是与生俱来的。学者们认为,人类心理世界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光怪陆离,部分原因可归之于人类的这种接受暗示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人类的智力及想象力密切相关,并主要以第二信号系统为其客观基础。一方面,人类普遍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另一方面,世界上也存在着无数对人类构成暗示的不同刺激物。

心理学家指出:“颜色、语言、声音、嗅味都可以对我们构成某种暗示,形成某种观念,转化为一定的行动或产生某种效果,我们的心理就是受到这种暗示的刺激转化为能动的物质。这就是我们的可暗示性。”对于这种“可暗示性”,“南希学派”的倡导者贝恩海姆教授把它定义为:“是大脑接受并唤起观念的能力,它使这种观念倾向于实现,使之化为行动。”他称之为观念的动力学的规律。洛扎诺夫则说:“这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通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你们现在已经全身抽筋,动弹不得。”“你们的脉搏停止了跳动,你们已然死去,附在这些身体的恶灵们,现在马上出来。”“你们看,恶灵已经出窍,你们的脉搏慢慢恢复,你们已经获得重生了,过去的疾病已经完全康复。”

这是加斯纳神父神奇的“驱魔术”,他用这种办法治愈了很多人,因而名噪一时,他也被称为第一位现代暗示治疗师。

加斯纳神父认为所有疾病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体接受了不良的心理暗示,因此会受到残害,想要治愈疾病,先要让患者抛弃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这样,病人就会康复。

一次,加斯纳神父演示了他的催眠术。他邀请了两位医生来现场作证,然后请了一位非常崇拜自己的女士来作为被试验者。

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加斯纳神父口中念念有词,对着躺在床上的女士施展他神奇的“魔幻”力量。慢慢地,这位女士的眼睛闭起来了,甚至看不到她呼吸时的身体起伏了,现场的两位医组在检查之后惊讶地宣称这位女士已经死亡,然而两分半钟之后,这位女士居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在场的人都认为是加斯纳神父的“神力”将这位女士的生命重新唤醒过来了。

今天看来,加斯纳神父实际上是运用了很多暗示的技巧。他将人们集中在一个灯光昏暗的房间,狭窄且不透气。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视线受限,而且由于人多且新鲜空气不足,人在里面会产生轻微缺氧,使得人们懒懒地呼吸且不想去主动思考,这个时候加斯纳神父运用一种缓慢带有暗示性和煽动性的语言对大家说话,懒得思考的人们就容易跟随加斯纳神父的语言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

一旦进入恍惚状态之后,人们就更容易照指示来行动了,这个时候,加斯纳神父对人们施以暗示,就能够引发肌肉僵直等现象;加斯纳神父接着暗示“你的脉搏将停止跳动。”被暗示的人在恍惚中也觉得自己的脉搏慢慢地停止了。然后,加斯纳神父提高声调的语言又给被暗示的人提供了新鲜的“力量”,他们再次觉得,当体内的恶魔被神父驱逐出去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疾病不治而愈了。

越是有更多的人感受过这样的暗示,就会有越多的人相信这样的“神力”,对于加斯纳神父就产生了更多的崇拜。对于那些接受加斯纳神父治疗的人来说,他们首先在心理上就已经完全接受了加斯纳神父不同于一般人的“神力”。怀着这样强大的信念,他们期待着奇迹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生。

因为绝对的信任和依赖,他们对于加斯纳神父的一切深信不疑,怀着百分的虔诚来到神父身边,期待着自己想要的结果能够借神父之手出现。可以说,在接受加斯纳神父治疗之前,他们的意念就已经因为暗示而改变了。

客观地讲,这场治疗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患者坚信加斯纳神父能够帮助他们摆脱痛苦,能够帮助他们战胜那个躲在身体里面的恶魔,因此他们就会高度地配合,再加上加斯纳神父本身强大的暗示作用,使得催眠能够成功地进行。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实验研究也表明,人在暗示的作用下,竟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与他人保持一致。接受别人的劝说,赞同他人的演说观念,往往也不是纯粹的认知因素,即理性在起作用,而是由暗示打动情感,由情感影响认知的缘故。观赏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爱与恨,更是通过非理性知觉通道而实现的。可见,暗示是普遍存在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人类的这种受暗示性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换言之,并不是那些构成暗示的刺激对人产生暗示效应,只有在个体的潜意识主动接受的条件下,暗示才能产生作用。所以,有人认为,暗示的本质是自我暗示,甚至有些学者宣称:暗示是没有的,有的只是自我暗示。细加分析,此言不无道理。

一方面,人类天然具有可暗示性,另一方面,人们也经常有主动接受暗示的心向,在此基础上,催眠术的效应作用便应运而生,催眠现象便由此而出现。暗示要点之“环境”

自我暗示一定要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如果家中或者办公室的气氛不和谐,就一定要设法改变它。不要让自己向不和谐妥协,要始终保持和谐的思想状态。一个有建设性思想的人可以很轻松地在家里、办公室里和一切社会场所中自觉地调整心态。但假若你不具有建设性思想,那就让你的眼睛看到和谐的景象,让你的耳朵听到美妙的音乐,让你的头脑获得有益的创造性思想。难道你不想享受上面提到的这一切吗?难道当不和谐产生时,你就要默默地忍受吗?

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应该远离消极的思想,远离害怕、担忧和各种各样的不和谐,特别是那些有损健康的东西。

对于病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做到意志足够坚强,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短处,然后下定决心战胜它们。不过,病人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具有某些“恶劣品质”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不足,而是因为他们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认识它,然后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它。能够控制自己的愤怒比什么力量都强大。

这样做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谴责自己或是怜悯自己。如果你的致病因素有四条,凭你的能力完全能找出一条或更多,那么现在请抓紧时间把它们都找出来吧!自恋、自怜、自责是它们最恶毒、最阴险、最狡猾的外在表现形式。暗示的作用——它可以改变一个人

心理学界对心理暗示研究最多的专业是神经语言程式学,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改变人的潜意识,对心理形成暗示,起到改造个体思想和行为的效果。能接受暗示是人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

暗示无处不在,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手段可以让事情变得更美好,反之消极的暗示往往把事情弄糟。比如教师往往只看到了批评和惩戒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看到了它对那些脆弱、敏感的心灵可能造成多大的伤害!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多地是考虑这样的批评会不会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而很少考虑这样的批评是否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和自尊。因为消极暗示,大脑的意识就一直停留在那些不好的方面,一次又一次被贬低的痛苦会逐渐在体内形成记忆,这样的记忆越来越多,行为随之也难以逃出这些不好的心理暗示,慢慢积累后便发生质的飞跃:在潜意识中拒绝展示生命尊严!

有这样一些优秀班主任老师,一些差班乱班交到他们手中,一两个月班风便焕然一新。这是因为他们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赞美学生做得好的部分,从而也暗示学生把其余部分也做好,既表达了对学生的肯定,又提出了要求。这种方式比批评、惩罚、威胁等消极暗示的管理效果强许多。举个例子,请你闭上眼睛,勒令你不要想老虎,不要想老虎的凶狠,也不要想坐过山车的惊险刺激。结果越是不让想眼前出现那些景象,反而出现了老虎、过山车的影像。这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逆反效果。懂得了积极暗示的心理学原理,你就明白了,如果学生迟到,要告诉他具体的上学时间(每天七点半到校);如果学生字得写得很潦草,就让他看字体俊秀的学生作业,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写字差的学生自然会尽力写出漂亮的字来。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封闭的车间里工作,总觉得车间里的新鲜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低下。后来厂方在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人们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和神奇的,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生理机能的作用。

当孩子参加高考时,父母总是叮嘱:“千万不要紧张”;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斥责:“笨得不行”;当孩子挑食时,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诉说:“他不吃白菜”;当孩子尿床时,父母总是为他辩护:“他憋不住尿”;这些都能助长孩子某些不良的倾向。重复暗示能引起对方在潜意识中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向,产生与父母原本愿望相反的效果。这些都是消极的暗示。

坚持给你的潜意识加以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星期天,你本来约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来往窗外一看,下雨了。这时候,你怎么想?你也许会想:糟糕!下雨天,哪儿也去不成了,闷在家里真没劲。但如果你反过来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听听音乐。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境遇,通常既不是一无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如意。这种一般的境遇相当于“半杯咖啡”。你面对这半杯咖啡,心里产生什么念头呢?消极的自我暗示是因为少了半杯而不高兴,情绪消沉;而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庆幸自己已经获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绪振作,行动积极。所以,时常默默鼓励一下自己“我很棒”、“我是最好的”、“我有比其他人优秀的地方”、“我某某方面做得比较好”等。当你的潜意识接受了这些积极言辞时,就会影响到你的行为和情绪。正向暗示——暗示中的正能量

一个人如果允许让一种主宰意念停留在自己有意识的心智之中,自我暗示的机制就会将这些意念传达给潜意识,并对潜意识产生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一个人能以“正确的意念”去刺激、激发和占据知觉意识,这个时候在潜意识之中便可以“接收它”。当你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成功、且不断地用相同的方式和特性去发觉和思考它们的时候,你必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

自我暗示会移转潜意识的排序,从意外事件、机会命运和时机的人生舞台中,吸引无穷智慧的支援,并把它变成一个程序,让你借此通往累积成功经验的正确目的地。在这个时候,人们进行自我暗示的唯一原则就是只给自己一种好的、正向的暗示。通过这种正能量的不断积累,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里兰特是某公司的员工。刚到公司时,他比较内向,也不懂得自我鼓励,因此总在低端岗位上徘徊,对此他也非常苦恼。

他向自己的伯父请教。伯父教导他,如果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怎么想让别人重视你呢?

听到这里,里兰特豁然开朗,在这之后,他经常暗示自己是最棒的,表现在工作上也是更加积极认真,他的变化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肯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里兰特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是其他烦恼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感到烦躁甚至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这时,我们不妨给自己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将生活中的一些挫折看成是前进路上的一种磨砺,这样就能乐观地对待它,并且这既能让你避免烦躁情绪,还可以给自己新的评价。

在1983年的美国,曾经有一位击剑运动员要参加比赛,但是当他知道即将举行的比赛中将要遇到一位曾经两次击败过自己的古巴选手时,他因为缺乏信心而产生了退赛的念头。为了帮助他恢复信心,心理学家们为他反复播放一段讲话。在这段讲话中,反复叙述的就是在未来的某场比赛之中,那名古巴选手一见到他就害怕的情景。他在听了几十次之后,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于是便从恐惧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在这次运动会上战胜了古巴选手,夺得了击剑冠军。

当我们面对自身存在的缺点的时候,如果不能面对现实,甚至一味逃避现实,就会难以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正向的心理暗示,将自己不利的方面变成有利,让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正向的暗示便会不断地积累。

正是通过这种正能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不断积累,积极的正向暗示会不断地增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来评价和鼓励自己,让自己从自身的不足或是事业的挫折中看到自身存在的好的一面,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此后生活上和事业上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暗示作用潜意识——你可以产生“超能力”

众所周知,潜意识在暗示的作用下才能产生改变人思维和行动的能量。潜意识储存在这种能量往往都是“暗示”的积累。

曾经有位女大学生接连几晚都做同一个噩梦,她梦见自己被巨蟒缠住透不气来,因为噩梦连连,导致她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头昏脑涨,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理医生接触到她的案例后认为,她可能有过跟男性不愉快的交往经历。经过短暂的治疗,女学生说出了自己藏了很多年的秘密:她在读中学的时候被强暴过,导致她害怕跟陌生男性有身体接触。前不久有男生表示想跟她交往,这触发了她潜意识中的可怕回忆。尽管她表面看来已经淡忘了那件事,可潜意识却利用梦境提醒着她。

在很多时候,我们惧怕某些东西是因为曾经有过相关的负面暗示。这些暗示虽然被大脑暂时忘记了,却一直留在潜意识里,变成了对与经历有关的某种东西的惧怕。

在电影《爱德华医生》中,爱德华一直害怕平行的条纹状的东西,这是源自他小的时候将两岁的弟弟在门口台阶两旁的滑台上摔死的愧疚和恐惧。平行的条纹,在爱德华的潜意识里象征着台阶两旁的滑台,代表着死亡,因此他会感到恐惧。

潜意识就是这样,它是一间你无法想象到底有多大的仓库,里面聚集了许多暗示——人生的经验、智慧和经历。这就像一个很少有人去管理的旧仓库,里面有多少货物没人知道,但只要有人问:“你仓库里有没有XX”,仓库管理员必然会去仓库寻找查证。许多经历留在潜意识里,就像囤积已久的货物,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被提取的可能性会非常小。

爱德华医生在摔死弟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并没有出现过害怕条纹的症状,这种症状的出现是在他一次滑雪摔倒看到雪地上平行的滑雪板留下的痕迹,而痕迹的尽头是一具尸体的时候才出现的。这种场景刺激了他的潜意识,他看似已经忘记的不愉快记忆全都被拉了出来。

许多人把潜意识和超能力画上了等号,尽管这种想法是荒唐的,但也并非不能理解。潜意识收藏着连你自己都忘了的人、事件、场景,甚至掌管着你身体机能的各项工作,像是——消化、吸收、排泄、血液循环,乃至呼吸。你可能不知道,当你吃东西的时候,潜意识会把食物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

潜意识不眠不休地工作,在暗示的作用下聚集了许多能量,如果得以良好地释放,那么生活中出现一些奇迹或“超人”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墨菲在研究潜意识的过程里就曾遇到过一些“超人”案例。大概是在1955年,墨菲结识了一位来自孟买的外科医生。这位医生说,大概在一百多年前,他所在的医院来过一位苏格兰医生,名叫詹姆斯。詹姆斯在那里工作了3年,在这3年里,他经手的手术超过400例,其中有切除肿瘤的,有截肢的,还有眼睛、耳朵方面的手术。神奇的是,在他所有的手术过程里都没有使用过麻醉药,可死亡率却只有2%~3%。当时医用麻醉药还没有发明,手术还是个可怕的、风险极高的医疗手段。

詹姆斯手术的成功率之所以很高,是因为他用了一种精神麻醉法。他会暗示自己的病人,暗示他们手术不会有痛苦,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不会有败血症和细菌感染。病人的潜意识接受了他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手术成功率极高。

詹姆斯就是那个年代的“超人”,人们都认为他有一种超能力能帮助人解除痛苦,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暗示作用潜意识的功劳。如果你足够相信暗示的作用,那么它会释放正能量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摆脱痛苦,让你拥有“超能力”。自我暗示就是和自己谈心

自我暗示,显然是指自己给自己的暗示。相比其他暗示而言,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暗示无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自我暗示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谈心,和自己的潜意识交谈。只要坚持有规律地和自己坦诚相见,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你甚至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暗示是指一种示意、点子、想法或别的类似的东西,可以来自于真实的感觉,如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还可以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感应。

由库埃所倡导的心理暗示学,到了21世纪的今天已经取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很多医生和心理学家都相信现在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心而起。也就是说,疾病是由一些长期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精神紊乱所造成的。想治疗这些疾病,简单地说,需要做到:

第一,要试着将旧的思想连根拔起,用新的思想取代。我们可以用新的思想将旧的思想“挤出去”,这时,治疗才真正开始。

第二,我们要用潜意识与原来的思想相反的东西,来唤醒沉睡的细胞,恢复它们的功能。

第三,我们要用新的思想代替那些曾经引起疾病的旧思想,因此,要让病人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全新的印象。

对于这些想法或者点子,我们称之为“暗示”。如果希望暗示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反复地默念来对抗心中那些坏念头,把它们挤出思想的世界,使我们的思想焕然一新,被我们称为“暗示”的那些想法,必须使它们由意识转变成潜意识,去抵消那些一直存在的错误想法。当我们使暗示足够强,达到了控制潜意识的目的时,我们的治疗就起作用了。运用暗示——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潜意识

暗示是如何影响到人的言行的呢?归根到底,是因为暗示作用于潜意识。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潜意识,也是通过暗示的手段完成的。潜意识包括很多的奥妙,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发和利用它,以使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呢?

首先,应该训练开发潜意识无限的“储蓄”和记忆功能,为我们的聪明才智奠定更为广阔、雄厚的基础。如果想建造高楼大厦,就必须先储备好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设计图纸、建筑技能、建筑机械等。同样,如果想追求成功,就应该不断学习新的东西,给自己的潜意识不断输入新养料。要想使自己的大脑更聪明、更富有智慧、更富于创造性,就必须给潜意识输送更多的相关信息。

为了使我们的潜意识“储蓄”功能效率更高,可采取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如重要资料的重复输入、重复性学习、增加记忆功能、建立信息库、分类保存各类文件等。协助潜意识,为创造性思维和其他聪明才智服务。

其次,要训练对潜意识的控制能力,使它为我们的成功服务,而不是把我们的前途引向失败。如上所说,由于潜意识“是非不分”,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暗示它都会吸收,并且常常跳过意识而直接支配人的行为,或直接形成人的各种心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成”也是潜意识,“败”也是潜意识。因此,要训练自己,努力开发利用有益、积极、有助于成功的潜意识,对可能导致失败、消极的暗示,必须加以严格的控制。我们应该珍惜潜意识中原有的积极因素,并不断输入新的、健康的信息资料,使积极、成功的心态占据统治地位,成为最具优势的潜意识,使之成为支配我们行为的直觉性习惯和“超感”意识。对一切消极、失败的心态和信息进行控制,不要让它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不要让它进入我们的潜意识。

如果遇到消极性暗示,可采取两个办法加以控制:一是立即抑制、回避它,不要让其“污染”我们的大脑思想。对于过去无意中吸收的消极信息,永远也不要提及它,把它遗忘,让它沉入潜意识的海底。二是进行判断性分析,“化腐朽为神奇”。要用成功的、积极的心态,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化害为利,如同使有毒的草化成肥料一样,把它们变成有益于成功的思想意识。

最后,开发、利用潜意识自动思维创造的智慧性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获得创造性灵感。潜意识蕴藏着人的一生于有意无意间所感知或认知的信息,并且能够将它们自动排列、组合、分类,产生一些新的信念。所以,我们可以给它指令,把各种美好的梦想、碰到的难题转变成清晰的指令,经由意识转到潜意识思维中,然后放松自己的身心,等待它给我们答案。

为此,美国著名潜意识专家博恩·崔西提出了用“暗示法”激活潜意识的原则,即:

听觉暗示法。当我们在恐慌、害怕、缺乏自信的时候,大喊几声,就可以立即恢复信心和力量。声音的力量可以影响我们的信念,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效果。

视觉暗示法。在房间里挂起一块“梦想板”,把自己的目标画成图画,剪下并贴在梦想板上天天观看。这可以时时刺激我们的潜意识,使之帮助我们达成梦想。

意向暗示法。利用潜意识“不分真假”的原理,在大脑中引导我们所希望的成功场景,从而达到替换潜意识中负面思想的目的。通过反复地我暗示、改变自我意象,我们可以树立必胜的信念,并使自己产生积极的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开始潜意识的训练时,希望我们能够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忘记过去经常参加的一些聚会,忘记掉每天牵肠挂肚的那些电视节目,专心致志地去“想象”自己想要的工作,避免各种各样的消极暗示打击。

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介绍积极人生思想方面的书籍,有时间就拿出来读一读,而不是经常看一些有关凶杀、暴力等对感官有极度刺激效果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当然更不能留意那些与失业有关的新闻或者消息。如果有人不断地想用所谓的事实去说服我们放弃,若是我们警告对方三次仍然没有效果的话,就把他毫不犹豫地赶出我们的屋子。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正在积极地工作,要么成功,要么就完全放弃。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是自己思想的一面镜子,我们所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经营的。如果它像泥潭一样,我们就必须立即脱身出来,假如家人或朋友想要阻止我们,那就要拒绝他们,因失败而受到损失的只有自己而没有其他人。暗示离你很近——我们每天都在自我暗示

我们能够控制并引导我们的想象,就像控制一条激流和一匹未驯服的马一样容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地肯定它是可行的。其次,我们要明确它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实现的。

其实这个手段很简单,自从我们来到人世后,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自我暗示,无意识地利用,从未想到它或者了解它。然而,对于我们来说,遗憾的是我们常常错误地运用它,以致对自身造成伤害。这种手段就是自我暗示。

运用这种手段的关键,就是由我们将非自觉的自我暗示转变为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暗示。其步骤包括:首先,在头脑中仔细地盘算一下自我暗示的对象,根据它们所需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集中精力地重复几次:“这件事要来临了”,“这件事要走开了”;“这件事将会发生”,“这件事将不会发生”等等。这件事必须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如果潜意识接受了这个暗示,并将它转换为自我暗示,这件事或者这些事就会成为现实。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自我暗示不过是一种催眠术。他们将用这些简单的词来给它下定义:想象给人类精神与生理带来的影响。现在这种存在是不可否认的,除了上述例子,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例子。

如果你能够使自己确信你可以做成某件事情,并确保这件事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么无论这件事有多么难,你都能做得到。相反,如果你想象自己连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那你就真的不可能做成。

下面是一份神经衰弱者的病历:这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取得任何最小成绩的人,常常发现他们仅仅走几步路就会感到精疲力竭。他们越是想努力摆脱这种状况,心情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沉、沮丧,就像陷入流沙中的不幸遇难者一样,越是拼命挣扎,就会陷得越深。

同样,如果你意识到某处在疼痛,疼痛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强。但如果你认为疼痛就要消失,你的确会感觉到疼痛在逐渐消失。

我们了解到,有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可以事先预测到他们在某一天、某一种环境下将会出现严重的头痛,然后在那一天、那种特定的环境下,他们确实感觉到了。他们把疾病带给自己,就跟那些通过自觉的自我暗示治愈了自己的情况一样。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胆敢提出不适合被人们听到的思想,在世人的眼里,他就会被看作是疯子。如果某些人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患了疾病,那就是因为他们想象自己在精神上或身体上患了病。就像某些人瘫痪了,而身体上又没有任何损伤,只是因为他们想象自己瘫痪了一样。正是在这些人身上,自我暗示创造了最非凡的疗效。

同样,人们认为自己幸福或者不幸福,只是因为他们想象自己是这样或那样的。因为对于处在完全相同的境况中的两个人来说,很可能一个人非常快乐,而另一个人则十分悲伤。

神经衰弱、口吃、厌恶、偷盗狂,某些瘫痪的病情,不过是潜意识自我暗示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些是潜意识作用于他们生理与心理上产生的结果。

那么,如果我的潜意识是许多疾病的来源,同样它也能治愈我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它不但能治愈它自身所带来的病痛,也能治愈其他真正的疾病。

把你自己独自关在一间屋里,坐在一个扶手椅上,闭上眼睛,避免被任何事物干扰,集中精力思考一会儿,想象着“某某事就要消失了”或者“某某事就要发生了”。如果你真的做了这种暗示,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潜意识已经吸收了你所表述的观点,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所想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注意:它是确实存在但又没有被发现的自我暗示的结果,我们仅仅是通过它们所产生的影响来得知它们的存在。

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意志不能与想象达成一致,意志就一定不能被运用于自我暗示。比如,如果一个人想着“我将使某件事发生”,但想象却说“你希望如此,但它不会成为现实”,这样不但他无法获得他想要的,而且还会导致极其相反的结果。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治疗精神上的疾病时,意志虽被一再培养,但结果却那么不令人满意。

当意志与想象相对抗时,想象总是毫无例外地战胜意志,当意志与想象相冲突时,想象力与意志力的“平方”成正比。当意志与想象相一致时,它们之间不是等差相增而是等比相涨。想象可以被支配。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这些表达,比如“与意志力的‘平方’成正比”和“等比相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确,它们仅仅是为了使表达更加清晰而作的说明。

其实,在一些人看来,每个人都不应该生病,每一种疾病,无论它是什么都能够屈服于想象。这种说法看起来既大胆又靠不住。不是说始终屈服,而是说能够屈服,这是不同的。

但是,为了指导人们进行自觉的自我暗示,就必须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就像老师曾教会他们如何读、写及演奏钢琴一样。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自我暗示是我们出生时就拥有的一种工具,我们一生都在无意识中非自觉地使用着它,就像一个婴儿摆弄它的拨浪鼓一样。然而,如果你要想有意识地控制它,它也可能变成一个危险的工具。如果你轻率地、无意识地操纵它,它就会伤害你,甚至毁灭你。相反,如果你懂得如何自觉地使用它,它就可以挽救你的生命。就像伊索在《伊索寓言》中描述舌头一样来描述自我暗示,“它同时是世界上最好也是最坏的东西。”暗示要点之“放松”

在接受想法和暗示之前,病人最好先放松下来,去除一切紧张和压力。对于有些病人来说,最好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思想随风漂流,进入美好的回忆和对光明的未来的憧憬,可以用任何方式思考任何问题。

这样,病人就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被动接受的状态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潜意识的大门。发现潜意识给予我们的暗示,就可以成功地用新的思考习惯代替旧的错误的思考习惯。

当身体完全放松下来,脑细胞都安静下来时,就是给自己或者别人进行暗示治疗的最佳时机。

自然害怕真空。所以,一旦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真空,总会有东西把它填充,这是一种物质运动的规律,一种自然界的“需要”。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一样,贫穷和疾病只会找那些由于行为、态度、思想或是别的形式的暗示而在自身产生一种类似自然界“需要”的人,也就是对贫穷和疾病有精神需要的人。这时,贫穷和疾病就会趁虚而入。

暗示则可以调整我们的“需要”。将暗示埋藏在我们的要求中,让它在感觉中孕育,并让它在一般的创造法则下得到加强,成为主导的精神印象。这种方法每试必灵。

如果你的注意力被一些声音分散,那就用棉花团把耳朵塞起来,这是很管用的。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锻炼自己控制注意力的能力,那样不管有什么声音都不会再影响到你了。

总之,身体应该处于放松状态,而不该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管是身体的紧张还是思想的紧张,都是内驱力的阻碍,所以在运用潜意识或接受暗示前,一定要放松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在这样的条件下,给自己描绘出自己想要实现的美好图景,这是一种最佳办法。

这个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形象化”。但是,有一些形象化能力强的人却难于坚持一种想法,这可能是因为暗示中一些额外的词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如果你无法记住暗示中的某个具体的词,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记住它。但在这之前,你必须让你所渴望的东西在你的脑子里有个形象的概念。如果想要实现你渴望的健康,那就要将你认为的完美的健康加以形象化,并且要完善每一个细节,使它成为你心中的一个鲜明的形象。

如果想实现你渴望的成功与富有。在做了为实现这个愿望本该去做的一系列事情之外,也要给自己绘制一幅美丽的图景。想象自己在工作领域相当成功,衣食无忧,住着舒适的房子。想象你被成功和富有所包围,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富有的环境,想象自己所渴望的东西。第02章学一点诡异的心理调试:最高级的心理暗示

通过一定的暗示手段,能让人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任由暗示者的控制,这种心理调控是最高级的心理暗示,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那么,什么是心理调控?心理调控的实践作用是什么?普通人如何学习心理调控呢?心理调控注意事项——学习心理调控术的规则

凡事都有规则,学习心理调控术也是如此。动画片《茅山道士》中的书生好不容易学会了穿墙的本领,下山前师傅告诉他:“千万不能用法术做坏事,否则前功尽弃。”可是学艺不精的书生并不曾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回家之后就想穿墙去偷东西,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最后把穿墙术忘得精光。

书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有的本领就算掌握了,也不能够为所欲为。心理调控术也是一项技艺,同样有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

第一,想学心理调控术的人一定不能抱有邪念,不能有利用心理调控术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的思想。

心理调控术是利用暗示的方法去调动自己或他人的潜意识能力,有时这种潜意识能力会迫使人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学习心理调控首先得避免有意或无意的恶作剧。例如,在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服,大冬天到河里游泳,或者心理调控别人进行盗窃,等等。

第二,想学心理调控术的人必须考虑实施的时间和场合。最好不要选择夜深人静时,不要选择喧闹的地方,更不要选择周围有邻居的处所。因为实施心理调控术时,受心理调控者有可能会进入深度心理调控状态,作出无法控制的行为。

第三,不要给被心理调控者不平常的暗示。在心理调控状态下,被心理调控者也许会进入无意识的深度心理调控状态,心理调控师如果给予太不平常的指令,比如倒立、弯腰、单腿跳舞等无意义的指令,可能会导致被心理调控者受伤。

第四,学习心理调控术的人在选择被心理调控者时,最好选择平时性格就比较稳重的人,如果选择太容易激动的被心理调控者,万一在心理调控状态下,他把自己平时压抑的情绪一下子全都释放出来,很可能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意外行为。面对这种状况,初学者往往难以控制局面。

第五,当心理调控对象是儿童时,一定要记住进行浅度心理调控。儿童的意识比较薄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埋下心理隐患,所以除非必要,一定不要对儿童进行浅度心理调控。

想要接受心理调控治疗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心理调控师的选择了,最好的心理调控师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一切选择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

首先,你要了解心理调控师的基本情况,比如教育背景、专业训练背景,特别是他的心理学主攻科系,这样你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这位心理调控师,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看看他的案例回馈,便于进一步了解疗效。

其次,你需要看看心理调控师的收费标准,是否够明确、具体。

最后,你需要打电话去先咨询一下,如果你是比较敏感的人,一般从电话中你就可以获得许多关于这位心理调控师的信息,有时候仅凭声音你就可以判断这位心理调控师是否适合你。也有可能有些名气比较大的心理调控师收费高,你不能通过电话直接接触他,而必须通过预约以后见到心理调控师本人。如果是这样那就更好了,面对面时,你能够通过很多细节来判断这位心理调控师是不是最适合你的,这里提供判断的9个的准则:

1. 与这位心理调控师相处,你是否感到轻松。

2. 在这位心理调控师的工作室,你是否能感觉到轻松自在。

3. 心理调控师是否尊重你。

4. 心理调控师是否表现出对你的个案感兴趣,并且能够弄清楚你的需求。

5. 心理调控师是否专心倾听你说话。

6. 心理调控师是否能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回答你提出来的问题。

7. 心理调控师是否让你始终有开朗、乐观的心情。

8. 心理调控师是否没有抽烟、喝酒、打牌等习惯。

9. 心理调控师的道德操守是否值得你信赖。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尝试向心理调控师咨询一些问题,看他是否给你满意的答案。(1)我想带亲友来可以吗?好的心理调控师会同意的。(2)如果我想在心理调控过程中录音可以吗?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3)我的状况需要多长时间的治疗?好的心理调控师会说无法确定。(4)你有出版的心理调控CD吗?心理调控师会进行推荐。(5)你可以教我自我心理调控吗?好的心理调控师会同意的。(6)你觉得我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好的心理调控师会引导你自己去找出答案。

总而言之,在你决定接受心理调控治疗之前,要选择好的心理调控师。相信你的感觉,谨慎地挑选,大胆地提问,你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控大师。谁容易被心理调控——了解心理调控敏感度

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被心理调控,有的人却需要心理调控师在事前花很长时间先进行沟通呢?为什么有的人接受心理调控治疗的效果显著,有的人却没有明显效果呢?心理调控术在每个人身上的成效都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调控敏感度不同。

心理调控敏感度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人对心理调控术的敏感程度、进入心理调控状态的敏感程度。一般来说,敏感度高的人接受心理调控或学习心理调控的效果会比普通敏感程度的人要好很多。

据相关调查表明,大概只有5%的人属于心理调控敏感度高的人,他们极易被心理调控;而心理调控敏感度极低的人也只有5%,很难被心理调控;剩下90%的人都是中等心理调控敏感度,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被不同程度地心理调控。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只要生理和心理正常,都是属于心理调控敏感度中等的人群,都能够被心理调控,只是进入心理调控状态的速度不同而已。例如,一个心理调控敏感度高的人,有时甚至不需要暗示,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心理调控指令达到预期效果。心理调控敏感度低的人则大概需要两三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被心理调控,这样的人一般会给心理调控师带来超常的压力,甚至有可能不能进行心理调控。当然,除非遇到心理调控师中的高手。

美国心理调控大师密尔顿·艾力克森就是这样的高手,他曾经通过一系列枯燥、重复的话语,利用十分长的一段时间,有的甚至是利用一整天来对一个心理调控敏感度低的病人进行心理调控,并且成功了。

那么,我们自己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被心理调控?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你可以自己先做一次做心理调控敏感度测试。测试心理调控敏感度有很多方法,下面介绍其中几种:

第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具备以下特点的人会具有比较高的心理调控敏感度。

1. 容易进入放松状态;

2. 能很快信任心理调控师;

3.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4. 拥有很高的专注力;

5. 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6. 天生有很高的智商。

除此之外,很多心理调控师都认为曾经修炼静坐、修炼气功、练习瑜伽的人是心理调控敏感度较高的人,大概是因为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够控制自己的心绪和意识。

第二种方法,看看你的想象力是否丰富。蒙上眼睛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然后说出它们的名字;

1. 在放松状态下能否听从心理调控指令上下浮动手臂;

2. 用冷热差别极其微弱的物品来反复测试手的敏感度;

3. 尝试用一个简单的话题来进行情景想象的说话练习。

我们不难发现,想象力在心理调控敏感度测试中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例如,给你一个题目“梦幻天堂游”,让你来发挥想象力,说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这个时候,你也许会幻想自己是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植物,然后以某种特殊的方法去到天国,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城堡,可爱的小动物,等等。在这些奇异的即兴创作的想象故事中,有些是可以折射出你的心理世界的,而这些故事的情节越丰富,就说明你的心理调控敏感度越高。

这样的心理调控敏感度的测试有很多,你不妨以“做有趣的游戏”的心态来面对,这样你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心理调控敏感度测试了,即使事后你发现自己属于敏感的或者迟钝的人,也不会影响心情。总而言之,在你决定接受心理调控或者学习心理调控时,不妨自己预先多做一些心理调控敏感度的小测试,这样也便于你做出最终的选择。

除了要了解自己的心理调控敏感度,你还可以从以下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心理调控敏感度:第一,广泛阅读心理调控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充实你的专业知识。第二,参加一些专业的心理调控训练课程。第三,主动去接受一些专业心理调控师的心理调控,这样既可以体验被心理调控的感受,又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学习专业的心理调控技巧。第四,常常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练习。第五,如果你还希望自己能进一步成为专业的心理调控治疗师,就需要有更多的心理治疗专业背景和临床治疗经验。第六,开始练习心理调控时,务必找心理调控敏感度高的朋友来配合,这样可以增强你从事心理调控的信心。第七,尤其重要的是,初学心理调控术时,要请被心理调控的人完全配合你的心理调控,即使是表演,也要假装自己被心理调控了,因为这是学习的阶段,必须这样做。当然,最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从旁指导,以减少你盲目摸索的时间。心理调控——影响意识层面的行为

广告中最为直接的类心理调控现象当推潜意识广告。心理调控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直接进入人的潜意识,或改变人的某个观念;或按心理调控师的意志建立起一个新的观念,进而导致意识层面观念与行为的改变,或是心理调控师所希望的行为出现。

有一种广告技术就是潜意识广告。

20世纪50年代,美国商界、广告界引发一场极大震撼,那就是潜意识广告的出现。所谓潜意识广告,就是一种利用暗示的广告方式。它以微弱的、不引起知觉的刺激作用于潜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购买动机与购买行为。

潜意识广告首次登场是在1957年的9月,始作俑者是以研究购买动机而闻名的心理学者J·米迦里。当时推出的广告辞是“请喝可口可乐”!以及“请吃爆玉米花”!

米迦里使用自创的投射装置,于电影院中的影片放映期间,每隔五秒便做三千分之一秒的投射,重复投射这样的广告语达69次。六周的实验成绩平均的结果,爆玉米花的出售量增加;可口可乐的销售量增加。对于五十分之一秒的曝光,一般人都很难有所察觉,所以,做三千分之一秒的曝光投射,观众们完全意识不到。这就是“看不见的广告”!虽然观众无法意识到广告的存在,但是销售额的大幅增加,也就证明了这对观众产生了暗示的效果,可以说是把无意识的暗示运用于商业推广的伟大发明。

1958年3月31日出版的《生活》杂志,报道了潜意识广告所造成的震撼。报道中说,人眼虽然看不见这种广告,它却有让人想去购买爆玉米花和饮料的影响力,由此想见,它甚至能左右人去购买某些原本不打算购买的商品。

接着,米迦里与电影制片家H·可利冈合作,在恐怖电影中出现女人惊吓表情的脸部特写镜头时,尝试于胶卷上映出“血”的字样和骸骨的图,做双重冲映,而使得这部片子非常成功,据说,观众们都有一种极度的恐怖感。

把潜意识广告运用到电视上,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效果。当你看了电视节目之后,可能会突然想喝啤酒而去打开冰箱,而一些太太们可能突然想到:我应该赶快到某某商店买点东西了。

后来还有人想到利用“看不见的广告”的原理,制作了“听不见的广告”。有几处著名的广播电台,曾尝试于广播中加上耳朵听不见的低音广告词,或在播放歌曲时加上无意识的广告词,但似乎都没有太大的效果。其中缘由,人们也不得其详。

后来,美国电视伦理规定管理委员会对这种广告持明显的反对态度。因为它显然对人存在着操纵倾向,如果再利用它来进行宗教、政治或思想的宣传,那社会影响力是非常可怕的。

弗洛伊德对人类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潜意识(无意识)。他有个著名的“冰山论”,即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与潜意识。恰如海上的冰山,在海平面上看到的部分是意识层面,在海平面之下的是潜意识层面。很显然,冰山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远远大于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因此,人的行为受潜意识控制的成份要大于受意识控制的成份,尽管人们对此并不知晓。

这个潜意识广告,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把自己的广告诉求直接进入到人的潜意识,进而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与心理调控的本质是一致的。

从前面的大量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心理调控术的主要功效也在于直接进入人的潜意识,并影响意识层面的行为。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潜意识广告看作是一种心理调控活动。由于这种方式事先没有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也就是说可能有悖于他人的意愿,所以它被社会所禁止。心理调控原理

提到心理调控术,人们通常以为这是心理学家的实验或者某些专业人士的表演,认为它跟自己毫无关系。事实上我们经常生活在近似心理调控的心理状态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