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穷养 女孩富养大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6 18:06:04

点击下载

作者:春之霖,田萍,王艳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男孩穷养  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 女孩富养大全集试读:

前言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自古以来,“穷养儿子富养女”就是中国父母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其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

男孩将来所承受的社会责任和压力都比较大,在家庭中,男人更是顶粱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一生不知要承受多少磨难、冷眼、屈辱和挫折。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如此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无论家境多好,对男孩绝对不能宠,必须“穷”着养,让他吃得苦中苦,从吃苦中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炼,培养其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仁义孝道的思想,让他从小就明白生活的艰辛。如此,将来方可顶天立地,担负起社会和家庭的重任。相反,如果父母对男孩娇生惯养,在物质上过多、轻易给予,就会要么培养出一个花天酒地、不成器的纨绔子弟来,要么把男孩培养成阴柔气十足的“娘娘腔”,缺乏男孩应有的刚气。因此,父母真正心疼儿子,就要狠心“穷”着养,今天对男孩“狠心”,明天才能对男孩“放心”。而穷养男孩的实质是培养男孩自立自强,成为勇敢出色的男子汉。穷养中的磨砺会成为蕴藏在男孩内心深处的取之不尽的资本,让他受益终身。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穷”养的男孩,将来步入社会后更容易适应环境、承受逆境,具备独立支配自我的能力。父母望子成龙不能等,从小就要“穷”养男孩,为儿子将来有出息打下基础。“富养女孩”更中国历来已久的传统,中国传统上称女孩为“千金”,正包含着富养的意味,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从小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舞文弄墨,知书达理,而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何等优秀。在现代社会,富养女孩就是说女儿要精细地养,不能像养男孩那样粗放,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女儿对物质的需求,让她享受公主般的待遇,要从小宠她、爱她。女孩的容貌非常重要,可以说关系着一生的命运,虽说相貌由天而生,可也需要后天的精心呵护,需要平日的精致雕琢,这显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当然“富养”并不仅仅是给她提供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和教育上的富足,要培养她高雅的气质和大家闺秀的涵养,培养她的自信心,使她的审美观,生活品位从小就达到某一个高度。大凡那些举止优雅、充满自信的淑女一般都是出自家境比较优越的家庭。她们往往乐观开朗、热情,有同情心,有主见,心智成熟,眼光独特,魅力不凡,她们更能抵挡外界的诱惑,更易领会什么是美,怎么才美。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们就能找个能力出众、事业有成的丈夫,顺利地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丈夫的呵护,如此便可安度一生。而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寒酸女孩,在纨绔子弟的糖衣炮弹下,很可能被花言巧语所击败,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著名作家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里说道:“女性的素质决定着整个民族的素质。”的确,女孩子的品位,小则关乎一个人的人生,大则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高贵典雅的女孩子,就有富贵祥和的命运,能使自己的周围产生安乐稳定的氛围;自卑狭隘的女孩子,就有凄惨悲凉的命运,使自己的周围蒙上晦暗飘摇的阴影。所以,女孩,就是要高贵;女孩,就要富着养。

男孩穷养20载,宝剑出炉;女孩富养20年,芙蓉出水。男孩和女孩的养育是不能一视同仁的。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穷养儿子富养女”的传统育儿理念是深具科学道理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染色体、大脑结构以及荷尔蒙的不同决定了男孩与女孩本质上的差别。男孩与女孩的大脑,无论是化学组织还是结构组织,先天就存在很多差异,比如,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女孩大脑的发育速度。另外,男孩和女孩大脑结构上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男孩大脑的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要少于女孩的。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差异影响了男孩、女孩对环境的反应方式,以及因应压力事件的方式与记忆。此外,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心理和个性上也存在着先天差异。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男孩比女孩要更淘气一些,而女孩会比男孩更加惹人喜爱。女孩总是比男孩会说话,而男孩的动手能力要超过女孩……这些无不说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切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本书从分析男孩和女孩先天上有什么不一样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并紧密结合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详尽阐述了男孩和女孩不能“混养”的理论依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一最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的育儿模式,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从理论到到实践,从方法到技巧全方位系统阐释“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育儿理念的大型图书,帮助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在尊重孩子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培养出符合社会角色的优秀的孩子。

上篇 上帝选择区别,你选择教育

男孩与女孩的不同,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社会要求不同,比如我们的文化中要求男孩勇敢,而要求女孩智慧;要求男孩冒险,而要求女孩温柔;还比如今天的社会对男孩提供更多的岗位,同时也对女孩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另一种是内在的不同,包括男孩与女孩生理的区别,以及在这种区别的基础上造成的心理差异、性格差异等等。由于没有区别教育的意识,今天的男孩女孩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正是这种内外的双重要求,加上现实问题的拷问,呼唤家长们对男孩和女孩区别对待。

第一章 Boy和Girl真的不一样——男孩和女孩所要面临的世界

谁在说“男孩女孩就要不一样”

俗话说:“男女有别。”可是,男生和女生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对家长来说,似乎知道一点点,可是了解得又不是那么透彻。只有分析清楚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别,才能更好地制定最合理的教育计划。男孩和女孩,谁更擅长算数?谁更容易沟通?谁的行动能力更强?当了解了男孩与女孩天生的差异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来“配合”这些差异,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大的帮助。

男孩喜欢玩机关枪,女孩喜欢玩布娃娃,这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很少有人分析原因:是他们的天性所致,还是后天大人们的暗示呢?

菜菜是一对龙凤胎的妈妈,她根据自己的教养经历,证实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是天性使然,大人永远无法改变。她从来都不给儿子买冲锋枪之类的玩具,可是有一天这个小家伙居然从院子里的草堆里抽出一根木条耍来耍去。而女儿的爱好却和他相差180度,对哥哥的游戏一点都不感兴趣,而是喜欢摆弄她的布娃娃,帮它梳梳头,有时还给它打针,并且做得有模有样。两个小孩生来就有自己的爱好。

现代研究证明:男孩与女孩大脑发育的差别,早在胎儿时期就开始显现出来。他们的差别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随着男孩女孩不断地成长,这种天性的差别将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男孩与女孩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表达能力

研究表明:女孩大脑的语言区域比男孩更加发达。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孩通常比男孩说话要早,而且表达能力也更胜一筹。在学龄前阶段,女孩会比男孩更熟练地说句子,直到上小学的时期,女生的阅读和写作成绩也要比班上的男生好很多。

2.空间想象能力

男孩的空间思维能力比女孩要出色得多,因此相对于小女孩来说,男孩的数学成绩要好很多。

男孩的大脑中有一片负责空间感知能力的区域,这片区域的发育程度决定了立体思维和空间思维的水平。男孩的发育普遍优于女孩,男孩的立体思维也要比女孩更加优秀。法国有一家科研机构做过调研:分别找出若干名男孩女孩,让他们比赛搭积木。结果显示,有21%的男孩可以用积木搭出一座桥,而只有8%的女孩可以完成任务。可见男孩的空间思维能力要优于女孩,并且从儿童时代一直到成人时代都有明显的表现。在学校里,一般来讲男孩的数学成绩比女孩要好,男孩尤其擅长几何。

3.动手能力

由于男孩的空间感比较好,他们会比女孩提早3~4个月开始奔跑和跳跃,所以比较擅长运动。但是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男孩要比女孩慢很多,所以女孩显现得心灵手巧,画画、写字这些活动都是她们的强项。

4.兴趣爱好

好的空间能力使男孩更喜欢玩那些具有运动性的玩具,比如汽车、皮球或者变形金刚。这并不只是人类才有的规律,在动物实验中,公猴子对汽车这类可以运动的玩具表现出绝对的偏好。而女孩一般都喜欢布娃娃,可以说,女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人的身上。

5.情感特征

在女孩大脑中负责处理复杂感情(比如忧郁或幻想)的区域更发达,相对而言,男孩的大脑中负责处理简单感情(比如愤怒)的区域更发达。所以我们时常看到同样的一件事情,会让女孩感到万分沮丧,但男孩则表现得无动于衷。正因为如此,女孩通常会表现得更加善解人意,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把问题考虑得很周到。相反,男孩更容易在斗争中被激怒,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对抗,他们经常会放弃口头表达而选择肢体动作来解决问题。

6.游戏方式

从两岁开始,男孩和女孩就已经表现出对游戏爱好的不同倾向。男孩更喜欢在追跑打闹中获得快乐,他们喜欢奔跑,喜欢那种摸爬滚打的游戏,而女孩喜欢的游戏看上去总是有点“婆婆妈妈”,她们喜欢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聊天。同样是玩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和女孩的兴趣就相差得很多,女孩喜欢一些家庭生活的内容,而男孩倾向于表现生死毁灭的大题材,并且大多数的男孩会崇拜超人、奥特曼。

7.安全意识

女孩经常被看做是柔弱的,她们从小到大都会受到严格的保护,所以女孩的生活反而会相对的安全。男孩喜欢玩危险的游戏,受到伤害的几率也就相对地大得多。他们勇于发挥自己的能量,享受高难度游戏所带来的刺激,总是尝试做出头朝下滑滑梯,在楼梯上玩滑板,乃至翻墙、跨沟之类的危险动作。在女孩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8.耐压程度

女孩比男孩能更加适应长期压力,所以当女孩遭遇到父母离异等痛苦时,表现出来的适应性也更强。对于男孩来讲,他更能适应短期的阶段性压力,比如面对期末考试,男孩就会比女孩学得更好。同时,男孩女孩在面对失败时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别,如果一次考试失败了,女孩会觉得是自己的能力不行,但男孩还是会满怀信心,认为自己只是没有准备好而已。

9.听觉能力

很多研究实验都能证实,女孩的听力通常要强过男孩,这种细微的差别在婴儿时期还很难察觉,在他们上学之后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专家认为,正是因为听力稍弱,男孩会在课堂上表现得精力涣散。

10.视觉能力

专家通过对动物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视网膜上的细胞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所以男孩和女孩的视觉能力从生命之初就表现出不同。男孩会对运动的物体表现得更加敏感,而女孩对色彩和纹理更加敏感。男孩喜欢用灰暗一点的颜色描摹汽车或航天飞机,女孩喜欢用明快的色彩画画。

正因为男孩女孩存在着天生的差异,所以父母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他们的性别行为差异选择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永远不能摆脱对性别角色的社会定位。当我们知道了“他”和“她”的不同之后,就知道当女孩抵触体育运动的时候,不可以像对男孩的态度那样去推动她尝试,对于男孩也不可以一味让他改掉大大咧咧的坏毛病。

教育点1:多关注男孩的情感表达

男孩从小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英雄情节,每个男孩都喜欢竞争,喜欢冒险。然而,男孩的先天因素不能保证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那些坚强的品质是社会赋予男孩的面具,实际上,男孩也同样有他脆弱的一面。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家长对于男孩的情感需要都不会太过在意,男孩缺少与父母的交流,父母也不像对待女孩那样给男孩太多的爱抚。其实,男孩的内心也需要身体接触,而且这种心理需求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男孩小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对男孩的这种需求给予满足,但是如果他们长大了一些还想让父母抱抱,大人们可能就会觉得不舒服,担心这样下去,男孩就变得没有男孩样了。面对父母的这种态度,男孩也会压抑住自己的这种需求。可是,他们会从同伴那里找寻发泄需求的途径,有时会表现得富于侵略性。

男孩不像女孩一样善于表达,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情感:

遇到不高兴的事情,男孩不像女孩一样又哭又闹,他们会用行动来发泄。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小女孩在得知自己的成绩很差劲的时候会默默地趴在桌子上哭,而男孩则会像和自己赌气一样用拳头狠狠地捶墙。

男孩发泄感情的目的性也会更强烈一点。一个小女生哭哭啼啼时,她可能只是想获得安慰,而男孩就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哭对于男孩来讲也是很正常的行为,男孩不像女孩那样容易哭,如果家长看到男孩在哭,那正是他感情最脆弱的时候。但是大多数的父母不能接受男孩的哭,甚至在这时呵斥:“你哭什么?哪里像个男子汉!”男孩会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心情确实极度压抑。对于男孩的哭,家长应该能够正视,并且及时给予疏导。

教育点2:提高女孩的耐挫折能力

提到女孩,我们总是把她们同娇气、任性联系到一起。现在的女孩都是在宠爱中长大的,她们的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这些“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生活的同时,也注定了她们的心理素质将是不堪一击的脆弱。

不少女孩的家长只是关注女孩的学习成绩,关心她们的生活是否舒适,却唯独忽略了她们的吃苦耐劳和挑战精神,而这些恰恰是她们成长中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女孩进行耐挫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引导女孩不要害怕挫折,遇到挫折要及时反抗

小女孩静静长得比其他小朋友高得多,但常常被幼儿园里一个小个子男生欺负,男孩总是咬她的脸。但是静静就不懂得反抗,只会暗暗地哭,也不敢告诉老师谁咬了她。老师见到这样的情况,就告诉她说:“不要怕,要反抗啊,下次他要是再咬你,你就把他推开。”在老师的引导下,静静不再惧怕欺负她的那个男孩了,她懂得了反抗。

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时时跟着女孩,要让女孩用最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遇到的挫折,让女孩知道挫折并不可怕,引导她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去感受挫折,认识挫折。

2.帮助女孩创造困难情景,提高女孩的耐挫折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困难的存在,家长应该及时抓住这样的机会,利用这些现实的困难让女孩来尝试,让她通过动手动脑来完成。有一些事情,平时都是大人在帮助她做,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叫她自己做,如果女孩做对了,家长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女孩在得到肯定之后会感觉很愉快,同时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克服了一个小困难。当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给女孩制造的困难要适度,目的在于让她明白只要通过努力就能成功。如果女孩发现自己努力之后得不到成绩,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女孩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长期过程。家长要把握的原则就是不能对女孩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根据她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所给予的挫折也不要过强、过大。总之,提高女孩的耐挫能力,有助于她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其对战胜挫折有充分的信心。无处不在的性别暗示

当一个孩子性别一旦确定的时候,即便他对此一无所知,可是周围的环境已经为他的性别贴上了独特的“标签”,人们也习惯按照不同性别的社会期望来塑造他。这些性别暗示,从孩子一出生就在陪伴着他。

●在医院的婴儿室里,在男婴的床头贴着蓝色的标签,在女婴的床头则贴着红色的标签。

●如果男孩哭了,家长就会告诉他:女孩子才会哭泣,男孩子则是“有泪不轻弹”。

●女孩得到的玩具是芭比娃娃、毛绒玩具,而男孩的玩具通常是变形金刚或是运动器械。

在家长、老师与儿童的互动中,我们需要儿童按照他们的性别角色的期望来行动,而且渐渐地将这种鼓励变成强制。我们习惯对“守规矩”的孩子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违规”的儿童给予惩罚和批评,这样就更加强化了性别角色的模式。

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孩子们把世界分为男人和女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些性别定式,这是一种性别单一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过于强调性别,讲求性别身份及性别气质的认同,反而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

教育点: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我们都了解男女之间天生的性别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引发的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已经能够很肯定地认为: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性别不应该被忽略。

在很多人看来,性别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即把“性”“别”分开来。例如教育孩子们了解男女生理结构如何之不同,遗精和月经初潮是怎么回事,教导男孩和女孩各自应恪守怎样的性规范,等等。

实际上,这种关于性别教育的观点是片面的,性别教育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性知识传授,还包括心理发育,更涵盖了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便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社会文化所认可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使孩子身心发展正常健康,为他(她)在将来的生活、婚姻中幸福长久,并为他(她)在社会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做准备。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性别意识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性别意识,在3岁以后开始朦胧地对性别这个概念有点感觉,开始感觉到自己和有些小朋友(也就是异性)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时的家长就应该开始着手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从着装、行为等方面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帮助他们形成心理性别。

有些家长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的衣着和玩具异性化。比如有的家长就会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就很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有的孩子会喜欢用相反的性别特征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认同困难,当他们走进集体生活中的时候,会感到孤立和茫然,无所适从,这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性别特质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延伸。但是,每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有其特点,即使同是男孩子,也各有不同。因此,如果单纯只是因“性别”施教,可能会限制孩子潜能的发挥。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根据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心理有侧重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进行不同的训练。从性别平等愿望出发,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及努力方向,是性别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的一点就是:在尊重他们各自不同特质的同时,也不能把男女彻底分化,认为世界只能分为男女两部分,而造成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排斥“变态”的真实世界

萌萌的爸爸是个军官,最不喜欢的就是小女孩娇娇气气。他告诉萌萌应该像男孩一样坚强勇敢,并且着重在这方面对萌萌进行培养。从小萌萌没有玩过布娃娃,她的玩具就是军车模型和塑料手枪。萌萌也从来没有穿过裙子,而是穿着军服和同院里的孩子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别的叔叔看到了她,都说她是个可爱的“假小子”。

长大之后的萌萌性格大大咧咧,而且觉得自己这样的生活状态还算不错。当她看到周围其他女孩子都有了男朋友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女性化一点。但是,她没有勇气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否则她自己首先会觉得不自在。

所谓的性别认同,就是对自己的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能及时完成性别认同的话,长大之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甚至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引起性别错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些是先天的因素,但这些并不是引起性别错位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男婴在发育的胚胎时期,他的性腺结构在发育初期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卵巢,这种现象被称为“夏娃原理”。如果在这时雄性激素发育不够,胎儿在母体内就会产生大脑女性化的变化,从而造成性别认同的困难。

人的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我的理解,以及通过父母的示范、社会的强化等影响逐渐明确的。很多家长认为,性别的认知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水到渠成地完成性别认同。但是如果外界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性别角色混淆。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够准确地叫出“叔叔”或者“阿姨”,就算是对性别的认知合格了,实际上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有的孩子并不完全理解如何来扮演性别的角色。

性别角色不仅包括了人对自身的认识,也包括了对他人以及社会环境的认识。孩子通过了解自己的性别角色,会明确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尊重异性以及如何与别人交往合作。

如果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性别认识模糊,性别角色紊乱,长大之后他的性取向就很有可能受到影响。这样的人喜欢穿异性的衣服,甚至会出现后天同性恋倾向。

培养孩子与其性别角色相符的个性,将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极大的帮助。如今,大多数的城市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又住在封闭单元的生活环境中,这就需要家长从性别教育的角度,为孩子形成正确认知打下好的基础,为孩子上好人生这重要的一课。

教育点:教导孩子正确的性观念“妈妈,为什么我和弟弟不一样呢?”

小女孩会天真地问这些问题,这说明她已经开始产生对“性”的敏感和好奇了。这时的父母应该怎样回答呢?是随随便便地敷衍,还是丢下一句“不要随便乱问”?

其实,父母大可不必觉得不自然,也不可以用很暧昧的态度来回答孩子,更不可以不回答,这样做都会让孩子对“性”更加好奇,不利于灌输孩子正确的“性”观念。

坦然面对孩子的“性问题”以及如何和孩子谈论“性”是许多父母的困扰。实际上,孩子在大约两岁的时候,就可以分辨自己的性别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从心理发展的理论认为,孩子从出生到1岁左右,性感觉最先出现在了口唇、肛门以及尿道等排泄器官。这时候的婴儿对触觉很敏感,会借助吮吸手指来产生快感,也会从母亲喂奶的过程中受到刺激而引起兴奋。大约在两岁的时候,孩子就会逐渐把兴趣集中在生殖器上,并且暴露出来进行探究。到了3岁以后,幼儿的性好奇心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传统的教育中,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在这一点上,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言行和隐私,以免孩子错误联想,有样学样。还要注意的是时时提醒孩子如何适时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家长可以参考下面的实例,想想如何与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

如果孩子问你:“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可以简单地回答:“你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按照孩子的年龄自然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但不需要把一些细微的部分向孩子解释清楚,也不可以向孩子随便搪塞,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愿意与他沟通的。

如果孩子的好奇心还是无法满足,家长可以找一些动物生态、图解等书籍向孩子解说,透过故事书里的动物亲子题材,向孩子讲述自然界生态的奥秘。

如果孩子有极不恰当的行为举止,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制止,并向其解说此行为不当的原因,比如:“有礼貌的孩子,是不会随便把裙子掀起来的”,“有礼貌的孩子,不会当着别人的面乱摸自己的身体”。对待孩子的这些不雅行为,不应该立刻采取高压政策,强迫孩子停止或处罚孩子,而应当态度郑重地加以解释。

父母是孩子的性教育启蒙者,以最自然、正常的态度,教导孩子正确的性观念。当然,在灌输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之前,自己先要有纯正的思想,而后才能教导孩子纯正的观念,依照孩子的年龄,提供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吸收性知识,让孩子的人生有个健康、美好的开始。可怕的“娘娘腔”与“野蛮女友”

几十年前,美国著名的预言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了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了男女性别逐渐趋于中性。而时下的“中性”的确已经作为一个时尚的词汇,频繁出现在我们面前。

走在学校的校园,我们不难看到超短发型、宽边眼镜的女生打扮,并且这样的人群还有增多的趋势,她们觉得这是一种时尚。不仅如此,一些男孩子性格文弱、细腻、敏感,女孩子却泼辣、粗犷,这样的情况在中学校园里也不是少数现象了。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某知名小学,一个班级的13位学生干部中有9位是女孩。在小学,班干部由女生担任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在这一年龄阶段,女生无论是从学习成绩,还是爱好特长;无论是从待人接物,还是组织活动,都普遍比男孩要强。“假小子”已经成为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也已经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很多家长在对女孩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时候,就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能力更加全面,行动更加果断。

今天的社会,对女孩的认识趋于多元化,像李宇春那样的女孩反倒会受到热烈的追捧。可以说,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趋势,并且还会包括男性女性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对于性别的认识已经采取更为理性的姿态,中性化作为一个时尚的词汇,越来越被我们熟悉。

有一位心理咨询中心的分析员这样分析女孩逐渐呈中性化的原因: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灵活,更擅长人际交往,更容易被社会接纳,具有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并且在学生圈里,性格洒脱、直爽、带点男子豪气的女孩在青春期的交往中更受人欢迎。

丽丽从小就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别人问她原因,她就说:“和女孩一起玩容易吵架,和男孩在一起玩,大家都会让着我,不像小女孩一样有那么多事。”丽丽不喜欢玩布娃娃,也不喜欢穿裙子,而喜欢爬树捣鸟窝,打弹球,性格大大咧咧的,别人都说她是个“疯丫头”。

丽丽渐渐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她周围的男孩子都把她当做是“哥们儿”,好像忽略了她是个女孩子,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一个都有了男朋友,丽丽有点着急了。

难道性别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吗?当性别失去了严格的分类之后,男性和女性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女孩可以具有男孩的出色品质,比如勇敢、坚毅,男孩也可以具备女孩的优势,比如细心、周到,但是,男和女毕竟是一种自然的属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进行颠覆的,如果违背了自然的法则,那将会出现很多不自然的后果。

震震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同自己的妈妈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长辈们都很疼爱他,可以说是关怀备至。

在震震成长的过程中,家人也从来没有给他灌输过关于性别的知识,他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与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很自在,没有感觉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上了小学之后,震震就很自然地和班上的女生玩到了一起,然而男生却常常嘲笑他,甚至是欺负他,虽然有一群“小姐妹”为他两肋插刀,可是震震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难过。

到了震震大学毕业之后,他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家人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男同事很多,他无法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没有过试用期就被辞掉了。

教育点:让男孩不再柔弱

我们成人世界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男人在家庭中没有任何地位。不管他们的工作有多努力,在外面多么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一回到家里就会像个孩子一样,他们的妻子会为此伤透脑筋。

当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肯定会有类似的抱怨:“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我丈夫。”因为对于妻子而言,优秀的丈夫能够承担家庭的责任,能够帮助她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些男人回到家往往就是盯着电脑,完全不把家庭事务放在心上,怎么会不让妻子感到恼火呢?

虽然这些妻子对丈夫颇有微词,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却宠爱有加,妈妈们不愿意让儿子分担家务,愿意给他最快乐的童年。可是对男孩来说,如果在年少时候就长在温室里,不懂得承担责任,可能到了成年之后,自己都无法对自己负责,那怎么会对妻子、对家庭负责呢?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妻子抱怨。

所以,父母要有意识把男孩训练得更加刚强,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注意:

1.让男孩独立生活

父母要改变什么事情都替男孩包办的态度,而是要多给男孩自主的机会。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应该男孩自己做的,父母一定要放手让他自己做,并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考虑该不该干。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在生活方面都帮助男孩料理好,男孩只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好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男孩在生活中形成的依赖心理会阻碍学习过程中自强自立精神的形成,这也是形成孩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男孩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抗挫折和困难的意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当男孩在进行劳动等实践的同时,一定会切身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当这种感情升起之后,还会促进男孩更用心学习。因此,父母应该让男孩学会自己独立生活,交给他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可以先从小事着手,比如:让男孩自己准备早点、夜间要自己上厕所,等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对于培养男孩坚强、勇敢的品质是有益处的。

2.让男孩成为强者

如果想让男孩坚强,就千万不要把他看做是弱者。只有他自己能立定脚跟的时候,他的意志才会坚定。

3.让男孩增强自信心

培养男孩的自信心,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正在成长过程中的男孩更需要体验挫折的经历,家长应该鼓励男孩了解并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大胆尝试,享受成功。找到更多的理由表扬男孩,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当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不会一蹶不振,轻易放弃了。

4.让男孩正确看待失败

当男孩遇到失败的时候,父母要帮助男孩找到失败的原因,和男孩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自己无法控制的状况出现。作为家长在教会男孩正确对待失败的同时,还要让男孩做好心理准备。人生是因为充满了挑战才精彩的,失败中也包含着有益的因素,能克服失败的男孩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孩子需要一张“明性片”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幼儿期不会对自己的性别表现出多大的关注。因而,导致孩子表现出异常性别取向的原因多半来自周围的环境,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最为直接,其次就是影视、报刊等传播媒介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父母在孩子尚未出生之前,就会对孩子有一种性别的企盼。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又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孩子一些信息,给孩子灌输了男孩、女孩不同的形象概念,从而使孩子心理上产生了性别认同。

然而有一些父母生了个男孩,却偏偏想要个女孩,于是就违背客观事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扮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遭受扭曲。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并且要求更换生理的性别特征,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变态,是对于性别身份的识别障碍。这种情况以男性居多,男女之间的比例大约是3:1。

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性别取向呢?

1.孩子对父母的感情

顺应异性相吸的天然原则,男孩一般会多少有恋母的情结,女孩会更加趋向于恋父的情怀,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孩子过于恋父母的话,则将来长大后会对同性更有好感,很容易出现同性恋的倾向。

2.父母的性别角色

如果父母双方所扮演的不同的性别角色比较规范的话,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各自的优秀品质,会加深对父母的崇敬和爱慕。但是父母的性别特点不可过于悬殊。比如父亲过分男性化,母亲总是一副女性柔弱的样子,孩子会觉得父亲“高不可攀”,母亲看上去羸弱可怜,这样的孩子将来就很难对异性产生好感。

教育点:给孩子一张“明性片”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都感到头疼,觉得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说明,而且即便是有所关注,也是将目光投向生理方面。性教育该怎样进行,它的缺失会造成哪些问题,都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果孩子从小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看做是正大光明,那么他就倾向于发展成为正常、健康、幸福的人。

性教育应该是要结合性别角色进行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就是让不同性别的孩子展现出与性别相应的特点,即符合“原型要求”,男孩子就要体现出阳刚之气,女孩子就应该表现出阴柔之美。人类学家认为:人的生理性别是天生的,而心理性别则是在于后天的教育,这尤其取决于儿童期接受的成人的影响和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家长还有其他的人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的性格给予指导,比如给女孩穿粉色的衣服,给男孩穿蓝色的衣服;把男孩称为“大胖小子”,把女孩称为“小毛丫头”;当男孩摔倒了的时候,父母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当女孩摔倒了之后,则被父母抱起来。通过这些提示让孩子明白了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通过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能够明确自己所要扮演的性别角色,以及在这样的一个角色下他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怎样尊重异性以及和别人交往合作。如果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就遭遇性别的认同障碍,对性别的认同出现模糊,长大之后的性取向就很可能出现影响。

大力和小蕾是一对双胞胎兄妹,爸爸妈妈都注意到了对孩子的性别指导,同时还鼓励孩子向对方的优点学习。有一次家里的暖气管跑水了,大力表现得很勇敢,主动跑上前去堵住水龙头,爸爸妈妈高兴地表扬了他,还告诉小蕾要像大力学习。家里做卫生的时候,小蕾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爸爸妈妈就告诉大力应该多向妹妹学习。两个孩子在这样的取长补短中快乐地成长着,大力吸取了女孩的优点,做事粗中有细;小蕾则吸取了男孩的优点,表现得落落大方。

像大力、小蕾他们父母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性别没有优劣,但是各具特色,不论是男孩或是女孩,都应该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的优点学习,克制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完善全面的人格。这种“双性化”的发展是在保留本性别固有的特征基础之上,糅合异性优秀特征的发展。

提倡“双性化”的教育,与让孩子认清自己的性别并不背离,提供给孩子与异性交流、玩乐的机会,使男孩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关心体贴他人以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女孩则培养刚强的心理素质。不论男孩女孩,既能够认可自己的性别,又善于吸收异性的优点,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性别平等教育。

第二章 男孩女孩天生的差异——染色体、大脑成长和激素

染色体负责设计人体

2004年,日本新出生的男孩总共有56万人,女孩总共有54万人,也就是说,在每100个新生儿中,有51个男孩,有49个女孩。这样的比例,不仅是在日本,在其他的许多国家,都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数字。

于是,接下来就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自然生产的男孩数量和女孩数量大致相同呢?”“为什么自然生产出来的男孩比女孩要稍多一些呢?”

每一个新生儿体内都有来自母亲的23条染色体和来自父亲的23条染色体。卵子和精子各自提供了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生物学家为我们解释,决定婴儿性别的,不是卵子,而是精子。如果卵子是与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那将来生下来的就是女孩;如果卵子是与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那最后生下来的就是男孩。由于在自然界中,X精子和Y精子的数量是基本一致的,所以男女的比例基本上就是1:1的,这就是自然生产的新生婴儿男女数量大致相等的原因。

有趣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仅能够决定性别,而且还会决定其他的一些生理因素。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男孩一般比女孩要高很多,女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比男孩好。究其原因,其实都是染色体在作祟。

首先,是Y染色体使男孩能够长得更高。

根据英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男人的平均身高在174.4厘米,而女人的平均身高则是162.2厘米。也就是说,男人的平均身高比女人要多13厘米。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具有Y染色体将会使最后身高增加约9厘米,也就是说Y染色体上面包含着增加身高的“生长基因”。

其次,X染色体能够使女孩建立更完善的脑神经网络系统。

无论什么时候,男性的精神疾病发病率总是高于女性。男性患认知障碍疾病的人数是女性的1.5倍,患自闭症的男性是女性的3~5倍。这种发病率的差异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呢?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认为:患有认知障碍症的男性比女性多,是因为没有后备的X染色体。他们在X染色体上发现了那些同认知障碍和自闭症有关的基因,而神经元细胞的正常生长则需要X染色体的协助才行。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也就相当于多了一层保险。所以,相对于女性的脑,男性脑的处境是不太安全的。

再次,是X染色体使女孩的抗传染病能力高于男孩。

在民间,老人们中间都“迷信”这样的说法,男孩不如女孩容易养大。现在,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这句古老的说法是正确的。儿时的男孩抵抗力要比女孩弱很多,时不时地就会发烧咳嗽。如果有传染病来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被感染。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不免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当病毒即将侵入体内的时候,我们体内就会启动将它们排除或者是消灭的机制,这就是“免疫机制”。而男孩和女孩的这种免疫能力是否有差异呢?答案是肯定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能够保证免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基因,全部都是X染色体。由于女性比男性多了一条染色体,所以比男性的免疫能力更强。

以前,对于男女的差别,特别是在医学领域,注意到的基本上就是两者生殖器官的不同或者性激素的不同等这些很容易被观察到的差别。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当人们将眼光投向了染色体,才发现其实男女之间的许多差别,大家都没有找到真正的秘密所在。走进染色体的奇妙世界,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是天造的,我们无法改变。

教育点:帮助男孩提高抗病能力

上面提到,在幼儿时期,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被传染上疾病。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染上疾病,纷纷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免疫力”上来。有的家长通过给男孩服用保健品的方法来增强他们的免疫能力,不惜高价为男孩购买各种维生素片、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制剂。

帮助男孩提高免疫力,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呢?相关的专家认为:药物有效,但不可以乱用,也不可以没有节制。

很多家长迷信维生素类药物的奇效。实际上大部分的维生素对提高免疫力并没有帮助,维生素C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可以过多地服用,更不可以大剂量、长时间地服用。如果男孩的确出现了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使用。

事实上,绝大多数出现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家长只要多注意加强平衡孩子的营养,增进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这样的话孩子的免疫状况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男孩的免疫力,家长应该帮助男孩养成以下一些良好习惯: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保护好黏膜就是建立了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

2.睡眠充足

男孩要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睡眠不良会让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几率会随之增加。

3.减少糖摄入

尽量少给男孩吃含糖量过高的饮食,会干扰白细胞的免疫功能。

4.适当补充脂肪酸EFAs

EFAs对免疫细胞非常重要,坚果类还有深海鱼类中都含有丰富的EFAs,多食用对提高免疫力很有效果。

5.多吃蔬果

柑橘类的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增加噬菌细胞的数量。番茄、香菇以及十字花科的蔬菜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右脑发达,男孩善于解决问题

有些爸爸妈妈会故意给女孩买拖拉机,给男孩买洋娃娃玩。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女孩还会先选择洋娃娃,而男孩要的一定是坦克或者是拖拉机。

有些科学家曾经怀疑:男孩与女孩大脑发育的不同,早在他们出生之前就有很大的差异。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雪利·比伦鲍姆认为,男孩和女孩的差异,不只是源于后天教育这样简单。无论是出生的时候,还是在以后的成长中,男孩的大脑和女孩的大脑之间存在生理的不同,这些差别注定他们会成长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小精灵”。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格里特·M.麦卡斯专门研究大脑的早期发育,经过多年的研究,她发现男孩出生时所具有的睾丸激素水平和一个25岁的成年人一样高!男孩出生后,睾丸激素会迅速下降,直到他达到青春期。

在睾丸激素的众多功能中,其中有一项是可以塑造男孩正在发育的大脑。睾丸激素会削弱一些区域内大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并增加另一些区域里的连接。马格里特·M.麦卡斯曾经让一只公老鼠和一只母老鼠一起走迷宫,结果发现公老鼠的表现更好一些。可见,睾丸激素可以提高空间推理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基本上都是先发育大脑的右半球,然后才是左半球。男孩的大脑右半球不断地发育、完善,试图与左半球建立联系。但由于左半球的发育缓慢,导致大脑的右半球神经细胞无法延伸到左半球,只能返回右半球并连接到右半球上。因此,男孩的大脑右半球连接发达,又由于男孩的大脑具备较好的空间推理能力,因此,男生一般擅长数学,并且对拆卸零件很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喜欢自己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和女孩相比起来,男孩完成空间任务的能力更强一些,更加擅长抽象思维,具有很强的立体空间认知能力,4岁的时候就能够擅长三维空间的游戏了,比如把积木搭成图形,这正是将来学习工程学所必备的技能。男孩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强的潜力,比女孩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自然科学也是男孩的专长。

相比之下,男孩的左脑会发育得相对较慢,而大脑的左半球正是我们的语言中枢。所以,小男孩往往不能流利生动地使用语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调动大脑的左半球,找出合适的词来形容他们的感受。

近来,科学家又发现,在大脑的结构上,男女之间存在着7个天然不同的区域。在女孩的大脑中,负责表达和处理复杂感情的区域更发达,比如忧伤和幻想;而对于男孩来说,负责表达和处理那些直接情感的区域更大,比如恐惧和愤怒。所以,对于一些事情,男孩和女孩的态度就会相差很多,一些让女孩感觉很沮丧的东西,男孩却表现得无动于衷,而男孩更容易被人激怒,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对抗,他们经常是放弃口头表达而选择肢体动作来解决问题。

教育点1:开发男孩的口头表达

有位老师曾在班上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他教的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孩子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困难。其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的数量,男孩与女孩的比例大约是4:1。由此可知,大多数的男孩都是不善于组织语言的。

而对于成长中的男孩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很难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男孩在语言方面的劣势,一方面是由于生理的原因,此外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家长习惯与小女孩在一起讨论,询问一下她们的心情,了解她们喜欢的游戏,但当和男孩在一起的时候,家长们常常会任由他们自由玩耍,而忽略与他们的沟通。与男孩谈话、带他们去看不同的风景、聆听不同的声音,这不但可以刺激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提高男孩的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丰富男孩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位家长曾经分享过自己成功的教子经验:

在我的儿子刚满1岁的时候,我就要求自己无论多忙,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读一段文章给他听。当时有人嘲笑我:“孩子这么小,他能听懂你在说什么吗?你这样就是在做无用功啊。”但是对于这些评论我并不理会,依然坚持每天给儿子读书。令我惊喜的是,每当我拿起书给儿子读时,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慢慢地,他可以和我一起读简单的诗句了。

再后来,儿子开始喜欢听我讲故事了。我讲故事的时候,他都会特别专注。我想这是训练他说话的好时机,我就会问他:“你猜,接下来会怎样?”我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儿子开口说话,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男孩的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在语言方面的劣势,这位家长的做法就很科学。首先这位家长懂得让男孩从小对语言有感觉,对语言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再想办法促使他产生表达的欲望。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家长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最开始,男孩讲话肯定会磕磕巴巴或是表达不清,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要着急,耐心地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嘲笑甚至批评。

教育点2:教男孩改变思维方式,体会他人的内心

前面提到的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异,使他们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女孩更善于处理那些复杂的情感,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孩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别人的感情,她们会表现出更加的善解人意。而男孩更擅长处理那些简单直接的情感,远不如小女孩细腻,不仅在行为方式上显得粗线条,而且很容易在斗争中被激怒。

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女孩一般都比较感情细腻,很会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当中,女孩能够很好地感受他人的内心。而男孩只想着自己来掌控局面,不仅不会关心他人,而且在无意之中还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对男孩来讲,由于他们的左右脑在发育的时候联结不是很密切且左脑的发育相对缓慢,所以他们不像女孩那样擅长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然,不关心他人、不善沟通,这是男孩天生的弱项,但这也无疑是男孩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男孩能够懂一点人情世故,那就要想办法从小训练他们。

人类行为学家曾经这样总结:女性是天生的交际家,把她放入人群中,她就会自动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但是在这方面,男孩的表现会让家长很失望,他不会像女孩那样懂得关心、体贴他人。这需要家长在男孩小的时候,耐心地教他们一些与人相处的小技巧。

有一位家长就是通过帮助自己的儿子改变思维方式,教会他体会别人的感受:

当儿子3岁的时候,我就告诉他说:“如果你打别人的话,别人就会感到疼,所以我们不可以打人。”男孩子一般都比较单向思维,做事不会考虑到后果,所以作为家长,我先向他交代清楚。为了让儿子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我还会经常和他玩“角色互换”的游戏。

我还会这样告诉孩子:“当别人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他的脸色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去关心他、慰问他。”这样,教会孩子通过面部表情来判断别人的内心感受。

当儿子到了5岁左右的时候,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他就会发脾气。这时,我就开始教他要读懂自己的情绪。我告诉他:“当你感觉心里不舒服的时候,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让自己安静一会儿,一定要掌控自己的情绪。”

体会他人的内心感受,了解自己的情绪,这是培养男孩与人相处能力的必修功课,也是减少男孩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有效方法。其实,家长在教孩子学会这些交往技巧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在大脑左右半球建立联系的过程。相信在这样的过程中,男孩一些天生的弱势,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关心他人、不善于与人沟通等,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女孩独特的天赋和优势

在很多家长看来,男孩似乎比女孩更有优势,他们不仅身体壮,而且感觉比女孩要聪明很多。其实,这只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在幼儿园的算数课上,老师问:“我有3颗红色的星星,大家想想,我要拿几个黄色的星星才能变成5颗星星?”老师的话音刚落,男孩往往不去过多思考,就开始着急地报答案了“4颗”“5颗”,而女孩却安安静静地摆弄自己手里的星星,数出3颗红色星星,再找出黄色的星星,得到答案。最后,男孩和女孩都会找到答案,但是他们的方法却相差很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男孩与女孩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没有哪一种性别更聪明。但是没有必要用相同的方法对男孩和女孩进行教育。

教育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设计了一套测试综合能力的题目,分别对不同年龄的男孩和女孩进行测验,而测验结果表明,男孩与女孩的总成绩相差的并不多。然而,在不同的测试区,他们的成绩却相差很大,在做空间测试的题目时男孩的得分要比女孩高很多,而女孩在解决语言问题上显示出优势。

通过这个实验,教育专家得出结论:男孩和女孩的综合素质是基本持平,没有相差太多,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擅长罢了。

有的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女儿很笨:“要想让她明白一道数学题,我要给她讲很多遍,好不容易她明白点了,只要我把题目的形式换一下,她就又不会做了。”有过类似经历的家长绝对不止一两个,他们一致认为:女孩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

细心的家长有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小女孩一般比较喜欢猜字谜、组词、造句等游戏,对于男孩所喜欢的搭积木、走迷宫等游戏,女孩们会表现出不屑一顾。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语言和推理,右半球负责运动以及对时空的定位,这两个大脑半球倚靠神经纤维束相互连接。女孩的大脑发育速度明显快于男孩,左右脑之间的联系也要比男孩多得多。男孩和女孩,不仅在大脑结构上存在着差异,而且思维习惯也相差很多。男孩习惯于用右脑思考问题,女孩习惯于用两个大脑半球同时思考。

大脑结构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男孩和女孩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所长。那么,女孩的显著优势是什么呢?

1.语言能力

有过养儿育女经验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男孩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女孩已经会喊“爸爸”“妈妈”了;当男孩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单词的时候,女孩已经可以滔滔不绝地讲故事了。其实,女孩和男孩之间的差异还远不止这些。到了孩子上学之后,家长还发现女孩的记忆力和写作能力都比男孩胜一筹,她们更喜欢讲故事,并且语文考试经常拿到不错的分数。

2.形象思维

有一个家长带着7岁的儿子和一个5岁的小女孩一起去动物园。回到家后,家长就问他们:“大象是长成什么样子的呢?”小男孩说了一句“很高很大”就没有下文了,而小女孩却说个没完:“大象全身灰灰的,耳朵像一把大扇子,比我的衣服还要大。它的腿像柱子一样粗,怪不得走起路来慢悠悠的……”

比较两个孩子的描述,我们很容易发现女孩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优势。很多小女孩喜欢画画,会在纸上画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她们在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呢。

3.动手能力

在学校的活动课上,一般女孩比男孩更加如鱼得水,她们擅长手工课,剪切、拼图等等,也善于用笔写字。而男孩则显得非常笨拙,并且在搭配色彩方面不如女孩有天分。而且,小女孩在做手工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极高的审美及艺术性,可以把没有用的塑料瓶盖做成小笔筒,把纸盒做成漂亮的小相框,等等。

4.注意力集中

相对于男孩而言,女孩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实验表明,无论任何年龄段,女孩从事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效果都要比男孩的完成情况要好得多。

教育点1:弥补女孩的数学劣势

女孩虽然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语文成绩也不错。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女孩在理科学习上的弱势,有的女孩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发现自己读不懂题目,难道是语言能力不好吗?

数学卷子发下来了,琳琳回到家很沮丧地对妈妈说:“这道题我根本就没有看明白,如果看懂了就会做了。”“我把这道题的意思理解错了。”妈妈不以为然地对琳琳说:“看看你呀,每次都是这么粗心。”

实际上,并非是女孩在做题的时候不认真,而是在做题目的时候出现了阅读障碍。专家通过分析得知:男孩在做理科题目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在快速运转,并善于把字面的意思转化为图像,而女孩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题目,仅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有些数学题,如果仅仅通过读题目根本就找不到解题的方法,而且会越读越迷糊。但如果把题目的意思用图画表现出来,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可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小A有6个橘子,小B比他多了2个,小B有几个橘子?

这是很简单的一年级数学题目,而有的小女孩会一遍又一遍地读这个题目,围绕“多了”这个关键点展开思考,结果会自己把自己绕进去。

而男孩则不会在字面上较真,他会在草稿纸上画6个圆圈,然后再加上2个,这样很轻易就会得到答案。

越是到高年级,理科题目的“语言绕弯”现象就越严重,很多的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只是在表述方式上绕了一下,这足以让很多女孩理不清思路。要弥补女孩的数学能力,先要改变女孩的注意点,并鼓励她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题目。通过画图,可以把很抽象的句子具体化,方便思考。对于女孩来说,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对提高她们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点2:让女孩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女孩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得很安静,基本不会违反课堂纪律。而那些小男生则不同,他们喜欢在课上做各种各样的小动作,不会集中精神来听课。正因为如此,小学低年级的老师更喜欢女孩,因为她们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