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03:24:44

点击下载

作者:周瘦鹃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

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试读:

《莳花志》编者记

此书是周瘦鹃先生撰写的关于花卉的散文集。周瘦鹃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家,亦是一位挚诚于生活的种花人。无论时代的风云如何变幻,他淳朴的文字中始终包含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灵。基于此,同时也基于我对周瘦鹃先生文字的推重和对花卉的喜爱,我想将此书推荐给诸君。周瘦鹃先生生于1895年,逝世于1968年。年轻时,周瘦鹃先生就颇负文名,创作了一系列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使其和张恨水、徐枕亚等人一起,成为鸳鸯蝴蝶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之后周瘦鹃先生供职于中华书局、《申报》等著名出版机构,编译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名著。1917年,周瘦鹃先生翻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由中华书局出版。鲁迅先生为之作序,称赞周先生的译文道:“然当此淫佚文字充塞坊肆时,得此一书,俾读者知所谓哀情、惨情之外,尚有更纯洁之作品,则固亦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矣。”由此,亦可见周瘦鹃先生此时已与鸳鸯蝴蝶派的靡靡之道相背离。五四运动爆发后,周瘦鹃先生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作品,洵为文学青年的表率。1936年,周瘦鹃先生与鲁迅、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文艺界一切新旧派系团结一致,抗日救亡。抗日战争胜利后,周瘦鹃先生举家迁至苏州,以文字自娱,以花木为业,过着恬淡自适的隐于市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一些闲职,闲暇之时撰写了大量有关花木和园艺的文章。争奈,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车轮面前终究是卑微而可笑的。斯人已逝,徒留丹青。周瘦鹃先生与花木的情缘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周瘦鹃先生就在西方人在上海举办的“中西莳花会”上三夺锦标(据崔晋余《愿君休薄闲花草 万国衣冠拜下风——周瘦鹃的盆景艺术简介》,载周瘦鹃《拈花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版)。40年代时,周瘦鹃先生与著名盆景匠人朱子安结识。两人亦师亦友,周向朱学习盆景技法,而朱向周学习花木文化。这两人是当代苏派盆景艺术的奠基人,使传承千年的苏派盆景艺术得以焕发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朱德、陈毅、董必武、李先念、刘伯承、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到他的居所爱莲堂欣赏花木盆景。可以这么说,周瘦鹃先生不仅以文章擅名于世,其在盆景艺术上的造诣,亦使其可以被尊称为当代大家。他的一生中,无论他寓居何处,总是在自己的小庭院中为花木留有一方天地。他的女儿周全,在《怀念父亲——种花人》(载周瘦鹃《拈花集》)中说道:“但说实在的,在我印象中,父亲与其说是个作家,不如说是个种花人,我是种花人的女儿。……种花人,是父亲这么称呼他自己的。”他在《花木的神话》一文中也写道:“我性爱花木,终年为花木颠倒,为花木服务;服务之暇,还要向故纸堆中找寻有关花木的文献,偶有所得,便晨钞暝写,积累起来,作为枕中秘笈。”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曾经写道:“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作‘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朱光潜先生和周瘦鹃先生是同一时代的人,都经历过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那个年代。但即便是在那样的年代之中,他们也从来都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因为他们深知,社会的好坏,大半在于人心的好坏;而人心的好坏,在于人们是不是有着更高尚更纯洁的企求,是不是对美好的事物尚存有一分希冀和一分追求,譬如爱情,譬如美德,譬如艺术,抑或是我们身边诸如花卉等一些随处可见的美好的小事物。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却普遍贫乏。有些人干脆就放弃了对美的追求,以“粗鄙”和“现实”自矜;而有些人只是摆摆生活美学的架子,装装挥麈清谈的样子,却没有一颗真正的向美之心,免不了一身的俗气。其实,再平凡的生活,也不应该放弃对美的真正追求。追求美,并不是为了装饰门面,也不是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企图,追求美,只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陶冶,对自己修养的一种锤炼。而对美的追求,你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追求美的心灵。周瘦鹃先生对于花卉之美的那种赞赏和喜爱是由衷的,他为了一个花瓶花盆辗转搜求,甚至和日本人竞买;他为了使花朵盛放得更加美观,自行钻研园艺技术,并成为苏州市园林管理处的顾问,为拙政园等著名景观的整饬和布置做出了贡献;他为意外开花的玉簪喜出望外,他为迟迟未放的梅花焦急不耐;……所以,周瘦鹃先生的翰墨中自然而然地洇润出花卉的妍雅之气。他的文字中不仅有花卉之美,还有文学之美和文化之美。周瘦鹃先生在文中引用了许多吟咏花卉的经典古诗词。常听到有人问,古典文学是否和当代的读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隔阂必然是有的,无论是语言文字上的差异,还是古今社会的不同,都会导致这种隔阂。但是有一点古今文学是共通的,它们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其极致的目标都是追求文字之美。只要有一颗追求文字之美的心,古典文学于你而言,并非难以触及的月中桂子。而且,古典文学的文字之美和花卉之美是相得益彰的。比如李白吟咏牡丹和美人的《清平调》中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现代的文字很难如此隽永蕴藉地表现出牡丹的曼妙之姿。此外,周瘦鹃先生还在文中穿插了一些关于花的中外逸事,给读者展现了一种别样的花卉文化之美。譬如,他在《关于花的恋爱故事》一文中,既讲到了中国彭玉麟与邻女梅仙的恋爱故事,又讲到了英国小说家斯科特与一名女郎的恋爱故事。此书是从周瘦鹃先生的《花前琐忆》(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花花草草》(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花木丛中》(金陵书画出版社1981年版)、《拈花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版)等书中搜辑有关花卉的文章而成,并按照文章的内容和各种花卉的花期,将这些篇目大致划分成六个章节。对于文中一些以字称的古人,编者在编辑过程中添加了少量注释。此外,编者还为每种花卉都配上了相应的中外名家的花卉画作,以及补充了一些关于花卉的常识。这些都是原书中所无,或以一种较为粗浅和直观的方式,对读者了解各种花卉有所裨益。生活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承受了众多的苦难,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但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却还是依然每天微笑着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为什么?因为生活中总还有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视,去追寻。罗曼·罗兰曾经在《米开朗琪罗传》中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周瘦鹃先生之爱花,对于我来说,便是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也许,生活中的所有美学,都只是基于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这种诉求,或可以用两个字来概述之,那便是:希望。

花之语

睡起煎茶,听低声卖花。留住卖花人问,红杏下、是谁家?

儿家。花肯赊,却怜花瘦些。花瘦关卿何事。且插朵、玉搔斜。

花木的神话

我性爱花木,终年为花木颠倒,为花木服务;服务之暇,还要向故纸堆中找寻有关花木的文献,偶有所得,便晨钞暝写,积累起来,作为枕中秘笈。曾于旧籍中发现许多花木的神话,虽是无稽之谈,却也可以作为爱好花木者的谈助。

三代时,安期生于喝醉了酒之后,和酒泼墨洒石上,一朵朵都成桃花。汉代有徐登、赵炳二人,各有仙术。有一天彼此相遇,各显身手。赵能禁止流水不流;徐口中含酒,喷到树上去,都会开出花来。三国时,樊夫人和她的丈夫刘纲都能使法,各有本领。庭心有桃树二株,夫妇俩各咒其一,两桃树便斗争起来。刘纲所咒的那一株,竟会走到篱外去,好像生了脚一样。

晋代佛图澄初次访石勒时,石知道他有道术,请他一试。佛取一钵盛了水,烧香念咒,不多一会儿,钵中生青莲花,鲜艳夺目。唐代元和中,有书生苏昌远住在苏州,邻近有小庄,距离官道约十里,中有池塘,莲花盛开。一天,他在池边看莲,忽见一个红脸素服的女郎,貌美如花,迎面而来。苏一见倾心,就和她逗搭起来。女郎并不拒绝,表示好感。从此他们俩常到庄中来幽会。苏赠以玉环,亲自给她结在身上,十分殷勤。有一天,苏见阑槛前有一朵白莲花开了,似乎特别动目。他低下头去抚弄一下,却见花房中有一件东西,就是他所赠的那只玉环;大惊之下,忙把那白莲花拗断,从此女郎也绝迹不来了。又唐代冀国夫人任氏女,少时信奉释教。一天,有僧人拿法衣来请她洗涤,女很高兴地在溪边洗着,每漂一次,就有一朵莲花应手而出。女于惊异之余,忙回头看那僧人,却已不知所往,因给这条溪起了个名字,叫作浣花溪。

唐上都安业坊唐昌观,旧有玉兰多株,在开花的时节,好似瑶林琼树一样。元和中,春光正好,赏花的人们纷至沓来,车马络绎。有一天,忽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女郎,身穿绣花的绿衣,骑着马到来,梳双鬟,并无首饰,而美貌出众。后有二女尼和三女仆跟随,女仆都穿黄衣,也生得很美。女郎下马后,将白角扇遮面,直到玉兰花下,一时异香四散,闻于数十步外。附近的群众,都以为是皇家宫眷,不敢走近去看。那女郎在花下立了好久,命女仆取花数十枝而出。一时烟雾蒙蒙,鹤鸣九天。上马之后,就有轻风拂起了尘埃,少停尘灭,大家见那女郎们已在半天之上,方知是神仙下凡。这一带余香不散,足有一个多月之久。

润州鹤林寺,有杜鹃花高一丈余,相传五代正元中有僧人从天台山移植而来,用钵盂药养它的根,种在寺中。曾有人见两位红裳艳妆的女郎游于花下,倏忽不见,疑是花神。周宝镇守浙西时,有一天对道人殷七七说:“鹤林的杜鹃花,天下所无,听说道人能使花木不照时令开放,现在重阳将近,可能使杜鹃开花吗?”七七便到寺中去,当夜那两位女郎就对他说:“我们替上帝司此花,现在且给道长开放一下,可是它不久就要回到阆苑去了。”到了重阳那天,杜鹃花果然开得烂漫如春。周宝等欣赏了整整一天,花就不见了。后来鹤林寺毁于兵火,花也遭劫,仿佛它正如二女郎所说的回到阆苑去了。

百花生日

百花生日又称花朝,日期倒有三个:洛阳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1]又为挑菜节;东京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作扑蝶会;成都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也有扑蝶会。昔人以挑菜扑蝶点缀花朝,事实上这时期蝴蝶绝无仅有,不知怎样作扑蝶会的。挑菜倒大有可为,如荠菜、马兰头等,都可挑来做菜,鲜嫩可口,不过现在早已没有挑菜节这个名目了。总之,花朝在二月是肯定的。正如汉张衡《归田赋》所谓“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百草既已滋荣,百花也萌芽起来,称花朝为百花生日,也是很恰当的。

苏州风俗,一向以农历一月十二日为花朝,女郎们剪了五色彩绘粘花枝上,称为赏红。现在简化了,不用彩绘而用红纸,又做了三角形的小红旗插在花盆里,为花祝寿。从前虎丘花神庙中,还要击牲献乐,以祝花诞。清代蔡云《吴歈》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此诗就是专咏这回事的。虎丘花神庙旧有一联很为工妙: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不知是何人手笔。

唐代武则天于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了百花,和米捣碎,蒸成了糕,赐予从臣。宋代制度,花朝日守土官必须到郊外去察看农事。明代宣德二年(1427),御制《花朝诗》,赐尚书裴本。这些故事,都可作花朝谈助。

我于每年花朝前后梅花怒放时,例必邀知友八九人作酒会或茶会,一面赏梅,一面也算为百花祝寿,总是兴高采烈的。只记得当年日寇陷苏后的第二年,我局促地住在上海一角小楼中,花朝日恰逢大雨,而心境又很恶劣,曾以一绝句寄慨云:夭桃沐雨如沾泪,弱柳梳风带恨飘。燕子不来帘箔静,百无聊赖是今朝。

那年节令较早,所以花朝日桃花已开放了。

任何人逢到自己的生日,总是希望这一天是日暖风和的;花朝是百花的生日,更非日暖风和不可,下了雨,可就把花盆里的红纸旗都[2]打坏了。清末诗人樊樊山有《花朝喜晴》一诗云:准备芳辰荐寿杯,南山佳气入楼台。鹊如漆吏荒唐语,花为三郎烂漫开。甚欲挽留佳日住,都曾经历苦寒来。晚霞幽草皆颜色,天意分明莫浪猜。

第五、六句很有意义。就是我们祖国今日的欣欣向荣,也是经历苦寒得来的。[3]

词中咏花朝的,我最爱清代画家兼词人改七芗的一阕《菩萨蛮》,云:〔清〕恽兰溪 《桃花图》晓寒如水莺如识,苔香软印沙棠屐。幡影小红阑,销魂似去年。 春人开笑口,低祝花同寿。花语记分明,百花同日生。[4]

又董舜民《蝶恋花·花朝和内》云:屈指春光将过半,又是花朝、花信春莺唤。情绪繁花花影乱,护花花下将花看。 拈花笑倩如花伴,细读花间,花也应肠断。花落花开花事换,编成花史山妻管。

词中共有十五个“花”字,真如京剧中所谓大耍花腔,可是用以歌咏百花生日,确是很适合的。【注释】[1] 即今河南开封。[2] 即樊增祥,号樊山。[3] 即改琦,号七芗。[4] 即董元恺,字舜民。

关于花的恋爱故事

金代泰和中,直隶大名府地方,有青年情侣,已订下了白头偕老之约,谁知阻力横生,好事不谐。两人气愤之下,就一同投水殉情。当时家人捞取尸身,没有发现,后来被踏藕的人找到了,面目虽已腐化,而衣服却历历可辨。这一年荷花盛开,红裳翠盖,一水皆香,所开的花,竟全是并蒂,大概是那对情侣的精魂所化吧。[1]

大词章家元遗山氏有感于此,填了一首《迈陂塘》词加以揄扬: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见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2]

李仁卿氏也依原调填了一首: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间阻。须念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清代名臣彭玉麟氏,谥刚直,文事武功,各有成就,并且刚介廉明,正直不阿,可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中法之战发生后,他以七十多岁的高年,疏调湘军入粤,把守虎门沿海,准备将他带领的两只炮艇,和法国的铁甲舰拼上一拼,后来虽因清廷急于议和,未成事实,也足见他的爱国精神。

他少年时爱上了邻女梅仙,曾有嫁娶之约,只因为了自己的前途起见,暂与分手,预备等功成名立之后,回来完婚。谁知梅仙终于被家人所迫,含恨别嫁,以致郁郁而死。刚直知道了这回事,无限伤心,于是专画梅花,以纪念梅仙,并将他的心事,一再寄之题咏,曾有“狂写梅花十万枝”之句;每一幅画上,总钤着“英雄肝胆儿女心肠”和“一生知己是梅花”等印章,也足见他的一片痴情了。

近人李宗邺君曾有《彭刚直恋爱事迹考》一书之作,考证极详,并且编成话剧《梅花梦》,由费穆君导演,搬演于红氍毹上,曾赚了我许多眼泪。后来吾友董天野画师也曾画有梅仙像幅,图中正在瑞雪初霁之际,梅仙倚在梅花树上,作凝思状。他要我题诗,我因为一向同情刚直这一段恋史,就欣然胡诌了两绝句:冷香疏影一重重,画里真真绝代容。赢得彭郎长系恋,个侬不是负情侬。英雄肝胆彭刚直,跌宕情场见性真。狂写梅花盈十万,一花一蕊尽伊人。

英国大小说家斯科特氏(Walter Scott)十九岁时,有一天,在礼拜堂前遇见一个女郎。那时大雨倾盆,她却没有带伞,因此一再踌躇,欲行不得;斯氏忙将自己的伞借给她,于是两人就有了感情。女名玛格兰,是约翰·贝企士男爵的爱女。她从此和斯氏做了密友,足足有六年之久,月下花前,常相把晤,渐渐达到了热恋的阶段。可是后来玛格兰迫于父命,嫁了一位爵士的儿子,一入侯门深似海,彼此不再相见。斯氏万般伤心,只索借笔尖儿来发泄。他的小说名著《罗[3]洛白》《荷斯托克》两部书中的美人就是影射他的恋人,并以紫罗兰花作为她的象征。

玛格兰嫁后六月,斯氏在百无聊赖中,娶了一位法国女子夏洛特(Charlotte Carpenter),虽是琴瑟和谐,但他的心中总还忘不了旧爱,曾赋《紫兰曲》一章歌颂她。十余年前,袁寒云盟兄正在海上做寓公,我们天天在一起切磋文艺,我将诗意告知了他,他欣然译成汉诗三首:紫兰垂绿荫,参差杨与榛。窈然居幽谷,丽姿空一群。碧叶间紫芽,迎露轻娇亸。曾见双明眸,流盼独婐?。赤日照清露,弹指消无痕。一转秋水波,久忘别泪昏。

他还写了一个立幅赠给我,作行体,字字遒逸,我用紫绫精裱起来,作为紫罗兰盦中的装饰品。〔法国〕亨利·方丹-拉图尔 《碗中的玫瑰花》〔荷兰〕凡·高 《白玫瑰》【注释】[1] 即金人元好问,号遗山。[2] 即金人李冶,字仁卿。[3] 此处两本书有可能指沃尔特·斯科特的两部长篇诗歌Rokeby和The La? dy of the Lake。

卖花声

花是人人爱好的。家有花园的,当然四季都有花看,不论是盆花啊、瓶花啊,可以经常作屋中点缀,案头供养,朝夕相对,自觉心旷神怡;要是家里没有花园的,那就不得不求之市上卖花人之手。买了盆花,可多供几天,倘买折枝花插瓶,也有二三天可供观赏,而一室之内,顿觉生气勃勃了。

市声种种不一,而以卖花声最为动听,诗人词客往往用作吟咏的题材。词牌中就有“卖花声”一调,足见词客爱好之甚了。清代彭羿[1]仁有《霜天晓角》咏卖花声云:睡起煎茶,听低声卖花。留住卖花人问,红杏下、是谁家? 儿家。花肯赊,却怜花瘦些。花瘦关卿何事。且插朵、玉搔斜。[2]

黄仲则有《即席分赋得卖花声》七律二首云:何处来行有脚春,一声声唤最圆匀。也经古巷何妨陋,亦上荆钗不厌贫。过早惯惊眠雨客,听多偏是惜花人。绝怜儿女深闺事,轻放犀梳侧耳频。摘向筠篮露未收,唤来深巷去还留。一堤杏雨寒初减,万枕梨云梦忽流。临镜不妨来更早,惜花无奈听成愁。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这两首诗把卖花人的唤、买花人的听,全都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

吴侬软语,原已历历可听,而“一声声唤最圆匀”,那无过于唤卖白兰花的苏州女儿了。这班卖花女,大多数是从虎丘来的。因为虎丘一带,培养白兰花的花农最多,初夏白兰含蕊时,就摘下来卖与茶花生产合作社去窨花,那些过剩而已半开的花,就不得不叫女儿们到市上去唤卖了。我曾有小令《浣溪沙》咏卖花女云:生小吴娃脸似霞,莺声嘹呖破喧哗,长街唤卖白兰花。 借问儿家何处是?虎丘山脚水之涯,回眸一笑髻鬟斜。

除了白花外,也有唤卖含笑花(俗呼香蕉花,因它含有香蕉的香气)、玫瑰花、玳玳花的,到了端午节后,那么茉莉花也可上市了。

南宋时,会稽城南上原陈翁,以卖花为业,得了钱全去买酒喝,[3]又不喜独酌,往往拉了朋友们同醉。有一天,诗人陆放翁偶过他家访问,见败屋一间,妻子正饥寒交迫,而陈翁已烂醉如泥了。放翁咏以诗云:君不见会稽城南卖花翁,以花为粮如蜜蜂。朝卖一枝紫,暮卖一枝红。屋破见青天,盎中米常空。卖花得钱送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春春花开岂有极,日日我醉终无涯。亦不知天子殿前宣白麻,亦不知相公门前筑堤沙。客来与语不能答,但见醉发覆面垂鬖髿。[4]

明代刘伯温题其后云:君不见会稽山阴卖花叟,卖花得钱即买酒。东方日出照紫陌,此叟已作醉乡客。破屋含星席作门,湿萤生灶花满园。五更风颠雨声恶,不忧屋倒忧花落。卖花叟,但愿四海无尘沙,有人卖酒仍卖花。

此翁在陆、刘笔下,写成一位高士模样。可是他卖了花只管自己买酒喝,不顾妻子饥寒,虽能生产,而不知节约,实在是不足为训的。【注释】[1] 即彭孙贻,字羿仁。[2] 即清人黄景仁,字仲则。[3] 即陆游,号放翁。[4] 即刘基,字伯温。

神仙庙前看花去

农历四月十四日,俗称神仙生日。神仙是谁?就是所谓八仙中的一仙吕纯阳。吕实有其人,名岩,字洞宾,一名岩客,河中府永乐县人,唐代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日生。咸通中赴进士试不第,游长安,买醉酒家,遇见了钟离权得道,不知所往。吕还是一位诗人,有诗四卷。我很爱他的绝句,如《牧童》云: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绝句云: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洞庭湖君山顶》云: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这些诗倒也是很有一些灵秀之气的。

福济观,俗称神仙庙,又称吕祖庙,在苏州市阊门内皋桥东,就是供奉吕纯阳的所在。旧时每逢四月十四日,观中必打醮,香客都来膜拜顶礼。相传吕化为衣衫褴褛的乞食儿,混在观中,凡是害有疑难杂症的人,这一天倘来烧香,往往不药而愈,据说是仙人可怜他而给他治愈的。这天到神仙庙来烧香或凑热闹的,叫作轧神仙。糕团店里特制了五色米粉糕出卖,称为神仙糕。有卖龟的,把大龟、小龟和绿毛龟放在竹篓或水盆中求售,称为神仙龟。还有一般花农,纷纷挑了草本花和木本花来出卖,称为神仙花。总之无一不与神仙勾搭上了,当然,这些都是无稽的传说。

我们一般爱花的朋友,年年四月十四日,总得前去走一遭,并不是轧神仙,全是为了看花去的。因为从十二日到十四日,神仙庙前的西中市、东中市一带,成了一个盛大的花市,凡是城乡的花贩花农都将盆花集中于此。我们可以饱看姹紫嫣红,百花齐放,见有合意的,就买一些回去,不管它是神仙花不是神仙花,只要是自己心爱的花就得了。

千红万紫盈花市

千红万紫盈花市,尽是新春跃进花。修到年年花里活,白云山下好为家。

这一首诗,是我为了怀念广州一年一度的花市而作的。原来每年农历年终,广州总有一个迎接春节的花市,家家户户,都要上花市买些心爱的花草果树回去,作新春的点缀。一时万头攒动,熙熙攘攘,真的是如登春台一般。

听说1960年的花市,从小除夕午后二时开始,分别在越秀区、海珠区、东山区几条大路上举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花草树木,例如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上海的菖兰、仙客来、康乃馨等,而郊区和各县人民公社的花农们,也大量供应梅花、碧桃、海棠、玫瑰、芍药、桂花,以及金橘、四季橘等果树,而为群众所喜爱的吊钟花,更有数千枝之多。这是一种南国特有的好花,花形像吊着的小钟一样,作粉红色,是多么的美啊。尤其使我艳羡的,要算是大丽菊,我们在这里要盼望到谷雨节过、牡丹谢后,才能看到它的娇姿,而广州花市上,竟有金黄、大红、五彩、鸡蛋黄等二十余名种,已在那里争妍斗艳了。

除了广州的春节花市外,四川成都的花会,也是颇为有名的。每年农历二月,在城西南的青羊宫举行,是一个群众游春和展出花木物产的盛会,相传为唐宋二代以来花市的遗风。花农们在会上展出他们辛勤种植的各种花草,并交换品种,交流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苏州也有花市,每年总在农历四月十四日所谓吕纯阳生日举行。这一天有不少人都要到神仙庙所在的中市一带去买花,俗称“轧神仙”。过去所有郊区和城市中的花农花贩,先二日就忙着把花草树木挑运前去,夹道陈列,任人选购,凡是春夏二季的花花草草,应有尽有。可惜近两年来,这花市已不大兴盛,我们要把它恢复起来才好。〔法国〕高更 《牡丹》〔荷兰〕彼得·勃鲁盖尔 《静物花卉》

花之道

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

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

插花

好花生在树上,只可远赏,而供之案头,便可近玩。于是我们就从树上摘了下来,插在瓶子里,以作案头清供,虽只二三天的时间,也尽够作眼皮儿供养了。插花的瓶子,正如今人所谓丰富多彩,各各不同,质地有瓷、铜、玉、石、砖、陶之分,式样有方、圆、大、小、高、矮之别。这还不过是大纲而已;若论细则,那非写一部专书不可。单以瓷瓶而论,就有什么官窑、哥窑、柴窑、钧窑、郎窑、定窑等名目,式样之五花八门,更不用说。铜器又有什么觚、樽、罍、觯等名目,就是依着它们的式样而定名的。其他玉石砖陶用处较少,也可偶尔一用。比较起来,还是用陶质的坛或韩瓶等插花最为相宜,坛口大,可插多枝或多种的花,如果是三五枝花,那么用小口的韩瓶就得了。安吉名画家吴昌硕先生每画折枝花,喜画陶坛和韩瓶,瞧上去自觉古雅。

插花虽小道,而对于器具却不可随便乱用。明代袁中郎(宏道)的《瓶史》曾说:“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瓶,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据他的看法,大概插花还是以铜瓶为上,所以有“青翠入骨,砂斑垤起”之说;而瓷瓶次之,即使是名窑,也不得不屈居其下。但我以为也不可一概而论。譬如粗枝大叶的花,分量较重,插在瓷瓶中易于翻倒,自以铜瓶为妥善。记得前几年苏州怡园开幕时,我举行盆景瓶供个人展览会,曾用一个古铜瓶插一枝悬崖状的枇杷花,枝干很粗,主体一枝,另一枝斜下作悬崖形,而叶子十多片,每片好似小儿的手掌般大,倘用瓷瓶或陶瓶来插,定然不胜负担,因此不得不借重铜瓶了。元宵节,我从梅丘的一株铁骨红梅树上,折了一枝粗干下来,也插在一个古铜瓶中,不但觉得举重若轻,而且色彩也很调和,红艳艳的梅花,衬托着黑黝黝的瓶身,自有相得益彰之妙。这一夜供在爱莲堂中,与灯光月色相映,真的赏心悦目,美不可言。

铜瓶蓄水插花,可免严冬冻裂之弊。据说出土的古铜瓶,因年深月久地受了土气,插花更好,花光鲜艳,如在枝头一样,并且开得快而谢得慢,延长了寿命。结果子的花枝,还能在瓶里结出果子来,可是我没有亲见,不敢轻信。瓷瓶插花,自比铜瓶漂亮,但是严冬容易冰碎,未免美中不足;必须特制锡胆,或是利用竹管,更是惠而不费,否则在水中放些硫黄,也可免冻。

插花不可太多,以三枝或五枝最为得当,并且不可太整齐,应当有高有低,也应当有疏有密。瓶口小的,自是容易插好。要是瓶口太[1]大,那么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发明“撒”之一物,说是以坚木为之,大小其形,不拘一格,其中或扁或方,或为三角,但须圆形其外,以便合瓶。我以为此法还是太费,不如剪一根树枝,横拴在瓶口以内,或多用一根,作十字形,那么插了花可以稳定,不会动摇了。《瓶史》全文不过三千多字,分作十二节:一为花目,二为品第,三为器具,四为择水,五为宜称,六为屏俗,七为花祟,八为洗沐,九为使令,十为好事,十一为清赏,十二为监戒。我先后读了两遍,觉得他似乎在卖弄笔墨,切合实际的地方实在不多。譬如洗沐一节,就是在花上喷水,这是很简单的一回事,什么人都干得了,而他老人家偏偏郑重其事,还指定什么花要什么人去给它洗沐,甚至同是一枝花,偏要给它们分出谁主谁婢,这实在是一种封建思想在作怪,不知道他是用什么看法分出来的。那些被派为婢子的花,如果有知觉的话,也许会对他提出抗议吧。

中国古籍中关于插花的,似乎只有《瓶史》一种。其中如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好事诸节,也自有见地。此书传到日本,日本人对于插花向有研究,就当作教科书读;甚至别创一派,名“宏道流”,表示推重之意。中郎品第花枝十分严格,非名花不插,如牡丹必须黄楼子、绿蝴蝶、舞青猊,芍药必须冠群芳、御衣黄、宝妆成,梅花必须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我以为插花不比盆景,选择无妨从宽,一年四季,什么花都可采用,或重其色,或重其香,或则有色有香,当然更好。不过器具却要选择得当,色彩也要互相衬托,对于枝叶的修剪,花朵的安排,必须特别注意。如果插得好,那么即使是闲花凡卉,也一样是足供欣赏的。江寒汀 《岁朝清贡》

插花的器具,不一定单用铜瓷陶等瓶樽,就是安放水石的盘子或失了盖的紫砂旧茶壶等,也大可利用。我曾在一个乾隆白建窑的浅水盘中,放了一只铅质的花插,插上一枝半悬崖状的朱砂红梅,旁置灵璧拳石一块,书带草一丛(用以掩蔽花插),自饶画意。又曾在一只陈曼生的旧砂壶中,插一枝黄菊花,花只三朵,姿态自然,再加上一小串猩红的枸杞子,作为陪衬。有一位老画师见了,就说:“这分明[2]是一幅活色生香的徐青藤的画啊!”【注释】[1] 即清人李渔,号笠翁。[2] 即明人徐渭,号青藤老人。

日本的花道

明代袁宏道中郎喜插瓶花,曾有《瓶史》之作,说得头头是道,[1]可算得是吾国一个插花的专家。陈眉公跋其后云:“花寄瓶中,与吾曹相对,既不见摧于老雨甚风,又不受侮于钝汉粗婢,可以驻颜色,保令终,岂古之瓶隐者欤?”中郎之爱瓶花,又可于他的诗中见之,如《戏题黄道元瓶花斋》一诗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仿佛杨枝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第五句至第八句,就是他插花的诀门,三言两语,要言不烦,可给他的《瓶史》作注脚。

日本人见了《瓶史》,大为钦佩,就将中郎的插花诀门广为传布,称为“宏道流”。日本人将插花当作专门技术,美其名曰“花道”,与专研吃茶的茶道并重。凡是姑娘们在出嫁之先,必须进新嫁娘学校,学会花道。要是做新嫁娘而不会插花,那就不成话了。

日本的花道,历史也很悠久,还是开始于江户时代。流派很多,有池坊流、远州流、青山流、未生流、松月堂古流、慈溪流、美笑流、古远州流、古流、千家古流、东山慈照院流、相阿弥流、靖流、竹心流、流源流、庸轩流、一圆流、绍适流、源氏流、春山流、石州流等,这都是他们自己标新立异的派别,而取法于我们中国的,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宏道流。

文化文政时代,有一位远州流插花的专家,名本松斋一得。他九十九岁时,名画家文晃作画一幅给他祝寿,文学家龟田鹏斋在画上题云:“本松斋一得老人,以插花之技鸣于世,从游徒弟遍于关左。今兹年九十九矣,颜色如小儿,实地上之仙也,其徒欲启寿筵以祝之。余闻其名者久矣,因赋一绝以贺其寿焉。老人受其技于信松斋一蝶翁,翁受之远州小堀公四世弟子甘古斋一玉子云。插花三昧绝尘缘,一小瓶中一百天。此外不知有何乐,是非花圣即花仙。”时为文政十三年(1830),而这九十九岁老人之上,还有老师、太老师,也足见日本花道传世之久了。

花道各有各派,各有信徒,世世传授,竟有传至六十五世的;即如那位远州流本松斋,也传至十四世。他们著书立说时,都得把这些头衔抬出来,引以为荣。宏道流传承自我国明代,已传至二十四世。第二十四代传人是一位女专家,名望月义耀。这一派的插花似乎参考《瓶史》,大抵是上、中、下三枝,或则增为五枝,插法较为简单,但也较为自然。有一种叫作池坊立华的,矫揉造作,用足功夫,瞧上去最不自然,据说是在国家举行大典时用的。他们插花的器具,不但用瓶用坛,并用特制的竹器、铜器,或瓷制陶制的长方形水盘,甚至有用木槽、木桶、竹篓、竹篮的,而最奇特的,无过于利用我们作扫垃圾用的畚箕了。他们所用材料,并不限于各种花草,有时竟不惜工本,把数十年老本的梅树和松、柏等也砍断,插在瓶中、盘中,仅仅供几天的观赏,那未免暴殄天物哩。【注释】[1] 即明人陈继儒,号眉公。

夏天的瓶供

凡是爱好花木的人,总想经常有花可看,尤其是供在案头,可以朝夕坐对,而使一室之内,也增加了生气。供在案头的,当然最好是盆栽和盆景;如果条件不够,或佳品难得,那么有了瓶供,也可以过过花瘾。

对于瓶供的爱好,古已有之。如宋代诗人张道洽《瓶梅》云: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徐献可《书斋》云:十日书斋九日扃,春晴何处不闲行。瓶花落尽无人管,留得残枝叶自生。

方回惜《砚中花》云:花担移来锦绣丛,小窗瓶水浸春风。朝来不忍轻磨墨,研落香粘数点红。江寒汀 《岁朝清贡》

这与我的情况恰恰相同,紫罗兰盦南窗下的书桌上,四时不断地供着一瓶花,瓶下恰有一方端砚,花瓣往往落在砚上,我也往往不忍磨墨,生怕玷污了它,足见惜花人的心理,是约略相同的。

说到夏天的瓶供,我是与盆供并重的。从园子里的细种莲花开放之后,就陆续采来供在爱莲堂中央的桌子上,如洒金、层台、大绿、粉千叶等,都是难得的名种。我轮替地用一只古铜大圆瓶、一只雍正黄瓷大胆瓶和一只紫红瓷窑变的扁方瓶来插供,以花的颜色来配瓶的颜色,务求其调和悦目。单单插了莲花还不够,更要采三片小样的莲叶来搭配着,花二朵或三朵,配上了三片叶子,插得有高有低,有直有欹,必须像画家笔下画出来的一样。倘有一朵花先谢了,剩下一只小莲蓬,仍然留在瓶里,再去采一朵半开的花来补缺,这样要连续插供到细种莲花全部开完后为止。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这一大瓶高花大叶的莲花,用树根几或红木几高供中央,总算不辜负了“爱莲堂”这块老招牌;而上面挂着的,恰又是林伯希老画师所画的一幅《爱莲图》,更觉相映成趣。

除了瓶供的莲花之外,还有瓶供的菖兰。菖兰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红、淡黄、深黄、洒金、茄紫诸色。而我园中有一种深紫而有绒光的,更为富丽。我也将花与瓶的颜色互相配合,互相衬托,花以三枝、五枝或七枝为规律,再插上几片叶,高低疏密,都须插得适当,看上去自有画意。有时瓶用得腻了,便改用一只明代瓯瓷的长方形小型水盘,插上三五枝小样的菖兰,衬以绿叶,配上大小拳石两块,更觉幽雅入画了。

我爱用水盘插花,觉得比用瓶来插花,更有趣味。除了菖兰,无论大丽、月季、蜀葵等,都是夏天常见的,都可用水盘来插;不过叶子也需要,再用拳石或书带草来衬托,那是更富于诗情画意了。爱莲堂里有一只长方形的白石大水盘,下有红木几座,落地安放着,我在盘的右边竖了一块二尺高的英石奇峰,像个独秀峰模样,盘中盛满了水,撒满了碧绿的小浮萍。清早到园子里,采了大石缸中刚开放的大红色睡莲二三朵,和小样的莲叶三五张,回来放在水盘里,就好像把一个小小的莲塘,搬到了屋子里来,徘徊观赏,真的是“心上莲花朵朵开”了。每天傍晚,只要把闭拢了的花朵撩起来,放在露天的浅水盆中过夜,明天早上,花依然开放,依然放到水盘里。天天这样做,可以持续三四天。江寒汀 《岁朝清贡》

四时之花 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初春的花

立春节届,就意味着冬已冉冉地去了,春已冉冉地来了,百花齐放的时节,正不在远。当此初春,水仙啊,瑞香啊,兰花啊,梅花啊,都将次第开放,可以说是百花的先头部队。

古往今来诗人词客们歌颂梅花,总说它开在百花之先,点缀春节,往往少不了它;但是每逢春节,梅花未必开放。独有迎春,却从不后时,年年抢在梅花之先,烂烂漫漫地开放起来。迎春迎春,真的是名副其实。迎春是灌木性植物,一本多干,但也有单干的,高一尺余,可作地植,也可作盆栽。枝条延长如绶带,因此别名“金腰带”。花小,六瓣,作鹅黄色,也有两花交叠的,称为双套。花谢之后,方始发叶,一枝上发出小叶三片,作品字形,很有韵致。宋人晏殊咏迎春诗,有“浅艳侔莺羽,纤条结菟丝”之句;韩琦也有“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之句,都说得很贴切,足为此花生色。我家有迎春大小型盆栽多本,全是单干,各有姿态,而以悬崖形露根的一本为最,每年着花繁茂,如张鹅黄之锦。去春我分出一小枝来,粗如拇指,模样儿很为平凡。我想出奇制胜,就把它种在一块英石上,今春也居然着花。经过整姿之后,楚楚可观,盛在一只椭圆形古砂盆里,注以清泉,伴以雨花台石子,很是可爱。朋友们见了,竟誉为精品。

苏州诸画师,创作热情很高,月来埋头苦干,画成山水、花卉、人物等一百余幅,春节在怡园展出,真的是美具难并。有几位女画师合作了一幅初春的花卉,很为工致,以“迎春图”为题,请章太炎夫人、名诗人汤国梨先生题诗其上。因展出期近,登门坐索,汤先生诗才敏捷,立即在画上题了七绝一首:“姹紫嫣红别样妍,欣欣开在百花先。不须更向东郊去,迎取春光入画笺。”此画此诗,相得益彰,要算是献给春之神的最好礼物了。有两位青年朋友,不懂得“东郊”的出典,产生了疑问。原来旧时曾有东郊迎春之俗,《吴县志》云:“立春日迎春东郊,竞看土牛。”可以为证。

蜡梅花已盛极而衰,快将凋落了,朋友们纷纷来问,盆梅已开了没有,欲先睹为快。今年立春较早,梅花可以早放,尤其是红梅,总比绿梅开得早一些,而白梅总是落后的。我家原有大小型盆梅数十本,原可供朋友们一领色香,但是已分给上海中山公园和苏州拙政园去展出,供群众去欣赏了。留在家里的,寥寥无几,不过稍资点缀而已。在中山公园展出的,以“鹤舞”为第一。这是苏州已故名画师顾鹤逸先生手植的一本老干绿萼梅,树龄已达七八十年,形如癯鹤一头,蹲蹲起舞。在我处培养了五年,年年着花恰到好处,不疏不密,总算不负顾老先生后人托付的一番美意。他如枯干老红梅“凤翔”,可与“鹤舞”作配。又有把七本小型红绿梅合栽而成的“梅花图”,以独本小型花条梅配以人物和双鹤的“林和靖子鹤妻梅”,和梅、兰、竹、菊等共二十二点,就教于一般园艺爱好者。有人以为我辛辛苦苦培养了一年,却不能供自己欣赏,未免有些傻气。我说: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在这新社会里,人人都应该如此,我又何尝不该如此呢?

花雨缤纷春去了

春光好时,百花齐放,经过了二十四番花信,那么花事已了,春也去了。据说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合八气,得四个月,每气管十五天,每五天一候,八气共计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的风信应之。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菊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三候楝花。这二十四花信,很为准确,你只要一见楝树上开满了花,那就知道春要向你告别了。

每逢梅花烂漫地开放的时节,春就悄悄地到了人间,使人顿觉周身有了生气。可是春很无赖,来去飘忽,活像是偷儿的行径,没过几时,就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偷偷地走了。我曾胡诌了一阕《蝶恋花》词谴责它:正是缃梅初绽候,骀荡春光,便向人间透。十雨五风频挑逗,江城处处花如绣。 恨杀春光留不久,来也偷来,走也偷偷走。绿渐肥时红渐瘦,防它一去难追究。

但是尽管你狠狠地谴责它,或苦苦地挽留它,它还是悄没声儿地溜走了。

古人对于春之去,也有不胜其依恋而含着怨恨的。词中的代表作,[1]如宋代黄山谷《清平乐》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何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2]

辛稼轩《祝英台近》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又释子如晦句云: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

连这心无挂碍的和尚,也想留住春光,劝它不要归去了。然而想得开的人也未尝没有。如秦观云: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杨万里云: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3]

末一语问得好,怕谁也回不出话来。清代俞曲园曾以“花落春长在”一句为人所赏识,因以“春在堂”名其堂,花落了,春去了,只当它长在。

春既挽留不住,那么还是送它走吧。明代唐伯虎与社友们携酒桃花坞园中送春,酒酣赋诗,曾有“三月尽头刚立夏,一杯新酒送残春。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等句。此外清代骚人墨客,也有柬约知友作送春之会的。如李锳柬云:春色三分,一分流水,二分尘土矣。零落如许,可不至郊外一游乎?纵不能留春,亦当送春,春未必不待我于枝头叶底也。

又徐菊如柬云:洛阳事了,花雨缤纷,欲携斗酒,为春作祖饯,公有意听黄鹂乎?长干一片绿,是我两人醉锦裀矣。

这二人以乐观的态度去送春,是合理的。好在今年送去了春,明年此时,春还是要来的啊。【注释】[1] 即黄庭坚,号山谷道人。[2] 即辛弃疾,号稼轩。[3] 即俞樾,号曲园居士。

不依时节乱开花

1955年的天气十分奇怪。春夏二季老是多雨,人人盼望天晴,总是失望,晴了一两天,又下雨了;到了秋季,老是天晴,差不多连晴了两个月,难得下一些小雨,园林里已觉苦旱,田中农作物恐怕也在渴望甘霖呢。瞧来天公也在闹别扭,你要晴,它偏偏下雨;你要雨,它偏偏放晴,倒像故意跟人开玩笑似的。因为这天气的不正常,有些花木也一反常态,竟不依时节乱开花了。荷花本来在夏季开的,而过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所谓荷花生日,还是不见开花,直到牛女双星渡河之后,才陆陆续续地开起来。桂花总是在中秋左右开的,而今年却宣告延期,直到重阳节边,才让人看到了垂垂金粟,闻到了拂拂浓香。菊有黄花,向来总在重阳节边开,而今年也延迟了一个多月,期待着持螯赏菊的朋友们,真有望穿秋水之感了。〔法国〕雷杜德 《藏报春》

最奇怪的是,我园子里有一株盆栽的小梅树,忽在重阳前二天开了一朵花,开始时先见六片圆形绿叶组成的一个萼,中间拥一点红心。过了三天,红心渐渐放大,绿萼渐渐翻向后面。再过二天,红心更大了,现出花瓣的模样来,色彩很为鲜艳,有些像朱砂红。到了明天,五片花瓣完全开好,色彩也渐渐地淡下去,足足开了两天,居然有色有香,旁枝上还有一个小小的花蕊。只因在爱莲堂中连供了七天,等不及开花就脱落了。本来古人诗中有“十月先开岭上梅”之句,这岭指的是大庾岭,地在南方,并且是种在山上的,当然是易于开花。而现在还在农历九月,又是盆栽的一株小梅树,竟抢先地开了花,而其余的几十盆却一动也不动,真是可怪了。

然而这种奇迹,古已有之。如清代康熙年间词人陈其年,曾见一株老梅树枯而复活,并且秋天就开了花,叠萼重台,生气勃勃,一时有瑞梅之称。是年其赋《沁园春》一阕宠之:一种江梅,偏向君家,出奇无穷(树在友人汤皆山家)。看千年复活,乔柯蚴蟉,重台并蹙,冷蕊空蒙。人曰奇哉,梅曰未也,要为先生夺化工。休惊诧,请诸君安坐,洗眼秋风。 须臾露濯梧桐,忽逗出、罗浮别样红。正朦胧一夜,银河影里,稀疏数点,玉笛声中。只恐东篱,有人斜睨,菊秀梅娇妒入宫。当筵上,倩渊明和靖,劝取和同。

词意很有风趣,而结尾因恐菊、梅争宠,请陶渊明、林和靖劝它们和睦相处,真是想入非非。不但如此,其年家中有杏树一株,也在暮秋开花,竟与春间一般娇艳,是年也咏之以词,调寄《解连环》:碧秋澄澈。把江南染遍,是他黄叶。忽一朵、半朵春红,也浅晕明妆,薄融酥颊。簸雨笼晴,笑依旧、茜裙微折。只夜凉难禁,露重谁忺,蛩语凄咽。 回思好春时节。正桃将露绶,兰渐成缬。楼上人醉花天,有画鼓银罂,宝马翠埒。事去慈恩,枉立尽、西风闲说。伴空蒙、驿桥一帽,苇花战雪。[1]

除此之外,又有八月闻莺、海棠重开的奇事。词人李分虎以《花犯》一阕记之:卷筠帘,金梭忽溜,青林已非昔。倚阑干立。讶老桂黄边,犹露春色。几丝带雨蔫红湿。莺穿亦爱惜。为载酒、向曾听处,相逢如旧识。 巡檐觑花太零星,翻疑狼藉后,东风留得。记前度,寻芳事、梦中游历。又谁料、数声似诉,重唤起、秋窗拈赋笔。便杜老、断无吟句,也应题醉墨。

有一天,苏州市园林管理处汪星伯兄过访,看了我盆梅着花,便说今年怪事真多:拙政园中端阳节边开过的石榴花,忽在重阳节边又大开起来,而有的园子里,也秋行春令,竟开起樱花来了。不依时节乱开花,花也在作弄人啊!陈之佛 《红梅报春》水仙〔法国〕雷杜德 《水仙》水仙,花期1—2月,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语是高洁、爱情、自恋(源于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的故事),适合的送花对象是恋人和挚友。【注释】[1] 即清人李符,字分虎。

得水能仙天与奇

得水能仙天与奇。

这一诗句的七个字中,嵌着“水仙”二字,原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咏水仙花的,以下三句是:“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这首诗确是贴切水仙,移咏他花不得。

水仙是多年生草,生在湿地,茎秆中空如大葱,而根如蒜头。出在福建漳州的,往往三四个排在一起;出在江苏崇明的,只是单独的一个。叶与萱草很相像,可是较萱叶为厚。春初有茎从叶中抽出,渐抽渐长,梢头有薄膜包着花蕊数朵,开放时花作白色,圆瓣黄心,有似一盏,因此有金盏银台的别称。此花清姿幽香,自是俊物。花有复瓣与单瓣二种,复瓣的名玉玲珑,花瓣折皱,下部青黄而上部淡白,称为真水仙。我偏爱单瓣,以为可以入画,几位画友也深以为然。六朝人称水仙为雅蒜。我前年曾从古董铺中买到一个不等边形的汉砖所琢成的水仙盆,上刻“雅蒜”二字,署名“之谦”。岁首供崇明水仙十余株,伴以荆州红石子,饶有画意。

水仙也有神话,据说华阴人汤夷,服水仙八石为水仙,即名河伯。谢公梦一仙女赠与水仙一束,次日生一女,长而聪慧工诗。姚姥住长离桥,寒夜梦见观星落地,化作水仙一丛,又美又香,就吃了下去,醒来生下一女。此女稍长,聪明能文,因名观星。观星即天柱下的女史星,所以水仙一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

宋代杨仲囦从萧山买到水仙花一二百本,种在两个古铜洗中,十分茂美,因学《洛神赋》体,作《水仙花赋》。此外如高似孙有《水仙花前赋》《水仙花后赋》,洋洋千余言,确是杰作。元代任士林、[1]明代姚绶也各有水仙花赋,都以洛浦神女相比拟。清代龚定盦,十三岁作《水仙花赋》,有“有一仙子兮其居何处?是幻非真兮降于水涯,亸翠为裙,天然妆束,将黄染额,不事铅华”之句,也是将水仙比作水中仙女的。

诗词中咏水仙花的,佳作很多。如明王谷祥云:仙卉发琼英,娟娟不染尘。月明江上望,疑是弄珠人。

元陈旅云:莫信陈王赋洛神,凌波那得更生尘。水香露影空清处,留得当年解佩人。

袁士元云:醉拦月落金杯侧,舞倦风翻翠袖长。相对了无尘俗态,麻姑曾约过浔阳。

丁鹤年云:影娥池上晓凉多,罗袜生尘水不波。一夜碧云凝作梦,醒来无奈月明何。

明文徵明云:罗带无风翠自流,晓风微亸玉搔头。九疑不见苍梧远,怜取湘江一片愁。

清金逸云:枯杨池馆响栖鸦,招得姮娥做一家。绿绮携来横膝上,夜凉弹醒水仙花。

这些诗句,都是雅韵欲流,足为水仙生色。

水仙最宜盆养。盆有陶质的,瓷质的,石质的,砖质的,或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或不等边形。我却偏爱不等边形的石盆砖盆,以为最是古雅,恰与高洁冷艳的水仙相称。我年来置办的水仙盆虽多,却独爱一只四角而不等边形的白石盆,正面刻有“凌波微步”四字,把水仙十一株排列其中,伴以雨花台各色大小石子,自觉妍静可爱,足供欣赏。

砖盆必须用晋砖、汉砖凿成,方见古朴。安吉吴昌硕老画师以砖砚供水仙,别开生面。他宠之以诗,系以序云:“缶庐藏汉魏古甓数事,琢砚供书画,苦寒水冻,笔胶不能下。儿童戏供水仙于其上,天然画稿也。拥炉写图,题小诗补空:缶庐长物惟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这里的一首诗也是很有风趣的。

瓷有哥窑、汝窑、钧窑等,作水仙盆自是不恶。清代词人陈其年[2]以哥窑瓶供水仙,咏以《蝶恋花》云:小小哥窑凉似雪。插一瓶烟,不辨花和叶。碧晕檀痕姿态别,东风悄把琼酥捻。 滟潋空蒙天水接。千顷烟波,罗袜行来怯。昨夜洞庭初上月,含情独对姮娥说。

他不用盆而用瓶,那一定是除去球根,剪了花和叶作供了。

记得抗日战争期间,先慈在沪去世,时在农历十一月中。五七时,我买了三株崇明水仙,养在一只宣德紫瓷的椭圆盆里,伴以英石,颇饶画意。因先慈生前很爱水仙,而那时花也恰好开了,我就把它供在灵几之上,记以诗云:局蹐淞滨忽七年,俗尘万斛滓心田。出山泉水终嫌浊,那有清泉养水仙。翠带玉盘盛古盎,凌波仙子自娟妍。移将阿母灵前供,要把清芬送九泉。

可是这不过是我的一片痴心,九泉之下的老母,再也闻不到水仙花香了。

市上花店中有所谓洋水仙,叶片攒簇,花从中央挺生,一朵朵如倒挂的钩子,作盆供风致较差,有红、白、紫诸色,香较浓郁。已故梁溪词人王西神偏爱此种,一一锡以佳名:紫色的称紫云囊,红色的称红砂钵,白色而微绿的称绿萼仙;此外有乔种的,又加以鸳鸯锦、西施舌、翠镶玉诸称。我以为这洋水仙比了国产水仙,总有雅俗之分。〔法国〕雷杜德 《欧洲水仙》迎春

迎春花

,花期2—4月,木樨科素馨属落叶灌木。野迎春,又名黄素馨,花期3—5月,木樨科素馨属常绿灌木。野迎春形状与迎春花相似。迎春花和野迎春的主要区别在于,迎春花为落叶灌木,花型较小,只有单瓣;野迎春为常绿灌木,花型较大,有单瓣和重瓣。【注释】[1] 即龚自珍,号定盦。[2] 即陈维崧,字其年。迎春花

迎春花又名金腰带,是一种小型灌木,往往数株丛生,也有独本而露根,伸张如龙爪的,姿态最美。干高一二尺、三四尺不等,可作盆栽,要是种在地上,可达一丈以上。茎作方形,上端纤细而延长,因有金腰带之称。茎上对节生小枝,一枝有三叶,叶厚,作深绿色,与小椒叶很相像而没有锯齿。春前开鹅黄色小花,六瓣,略似瑞香,不会结实,又有开花作两叠的,自是异种,也许来自日本。花后剪其枝条,插在肥土中即活,二、三月中用挦牲水浇灌,来春花必繁茂。

迎春虽很平凡,却开在梅花之先,并且性不畏寒,花时很长,与梅花仿佛。我曾有句云:“不耐严冬寒彻骨,如何迎得好春来。”顾名思义,自是花中可儿。然而虽说它并不畏寒,可是有一年初冬时,寒流突然袭来,竟也抵抗不得。我旧有的几株老干迎春,都断送在这一次寒流之下。只有一株悬崖形的至今无恙,如鲁灵光之巍然独存。旧籍中称迎春为僭客,又有品为六品四命和七品三命的,不知所取何义。迎春枝条多长而纤细,婀娜多姿,种在深盆中,作悬崖形,使它的柔条纷披下垂,最为美观。

迎春花倒也是古已有之的,唐宋时期,就见之于诗人笔下了。如[1]白香山《玩迎春花赠杨郎中》云: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韩琦《中书东厅迎春》云: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刘敞《阁前迎春花》云:沉沉华省锁红尘,忽地花枝觉岁新。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几多春?

断句如晏殊咏迎春云:浅艳侔莺羽,纤条结菟丝。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

以花色比作黄莺的羽毛,以枝条比作纤柔的菟丝,更以花之早开为当然,而诮他花之迟放,寥寥二十字,已将迎春花的特点写尽了。

词中咏迎春的较少,宋人赵师侠曾有《清平乐》一阕云: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这里将迎春和金腰带两个名称,全都带上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