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的马克思主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10:28:16

点击下载

作者:闫晓峰,任斌,王京香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业中的马克思主义

职业中的马克思主义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我和美女院长(第761-780章)作者:无相排版:KingStar出版时间:2017-09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本书由北京凤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作者简历

闫晓峰,1965年10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公共基础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思政课负责人。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题班结业,北京理工大学法学硕士。主讲课程及研究方向: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在工作中获得的荣誉有6项、获奖12项、论著论文有9部,参加教育部课题2项。主持市教委、教育部课题各1项,主持校级课题5项,主编教材2部。

任斌,男,1983年出生,法学硕士,讲师,博士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公共基础部教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负责人,参编多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内容提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书分为八部分由绪论、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与职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与职业变迁、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与职业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职业、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与职业、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与职业组成。力求通过每一部分的学习目标、基本理论、案例素材、启示点评、学习建议、小实验或研讨题、拓展链接等栏目寻求马克思主义在职业生活中的现实支撑的同时发挥马克思主义在职业生活中的指导作用,使大学生读者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职业观。序言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他的职业观,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他在17岁时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经提到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斯大林对其进行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因此,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职业观要做到:

首先,应做到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实证明马克思对于职业的选择和考虑是符合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所服务的,也因此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并最终取得历史性革命性的研究成果。

其次,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基于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思想革命,消灭阶级,最终消灭剥削,迈入共产主义社会。

再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职业观,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马克思具有伟大的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同他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马克思迷信理论权威,没有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勇气,没有敢于创新的意识,他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职业观必须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服务。要立足于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并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力的职业岗位。还应分析考虑市场需求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岗位。

大学生应以马克思为学习和实践的榜样,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观的确立上,努力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015年7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目标】

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本章重点:(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4)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努力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章难点:(1)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论述问题。(2)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进一步解读问题。(3)关于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问题。(4)关于对马克思主义曲解的两种主要表现的分析。(5)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髓问题。(6)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问题。【基本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马哈(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6.《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

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案例素材】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案例1 错死了人?抄错了文?

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有这样一则笑话:“东家丧妻母,住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曰:‘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那么,究竟是“他家错死了人?”还是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有错误呢?显然两者都不错,错就错在书本上刊定的条文款式男女有别,有的用以吊唁男的,有的用以吊唁女的!而这个代书祭文的馆师不问死者是男是女,照着它抄一篇完事。在他看来,“古书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不是我馆师抄错了文,而是他家“错死了人”!【启示点评与学习建议】这则笑话的“醒人”之处,就是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书本理论和客观实际之间的关系之间问题。辩证唯物论的真谛和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对待书本知识的正确态度。与之相对的形而上学,则割裂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么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要么夸大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这则笑话里,表现为“唯书”是从,把书本知识看作是“万灵仙丹”,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包治百病,这是现实中的教条主义。案例2 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

镜头1 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光明日报》1999年12月30日载: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最近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

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分别高于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马克思(1818—1883年)于1848年与恩格斯一道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并于186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第一卷。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共产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镜头2 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2003年9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的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前东德地区大都将选票投给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而人口占据多数的西德地区则主要将选票投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的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11月28日公布的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位居第一,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德国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位居第二,位居第三的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卡尔·马克思。前3名的得票数分别为:阿登纳57万,马丁·路德52万,马克思5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饱经世界大战硝烟的洗礼,沦为战败国,百废待兴。阿登纳带领德国人民摆脱了纳粹的统治,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并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苏的“经济奇迹”。因此,阿登纳在德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在投票的人看来,追求自由、公平社会的卡尔·马克思是最应受到敬仰的,有朝一日,他将成为最伟大的德国人!马克思在东部的五个州获得了40%的投票,但在西部只获得了3%的投票,差距悬殊。

此次评选得到了德国民众的热烈响应,参加评选的人数达到330万,候选人也多达1300位。德国民众先是从这1300位候选人中选出了10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然后从中评选出了1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位外,另外还有被纳粹屠杀的反希特勒战士索菲·斯谷尔和汉斯·斯谷尔、著名音乐家巴赫、发明西方印刷术的约翰斯纳·古腾堡、“铁血首相”俾斯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镜头3 马克思被英国媒体评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

2005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经过一个月的评选,7月1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著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伟大共产党人先驱、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卡尔·马克思最终以27.93%的得票率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而排在第二位的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姆,他的得票率为12.67%,以6.8%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则是伟大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这次选举共有3.4万人投票,能够进入“十大”的全部都是西方哲学家。生于20世纪的“十大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兼数理逻辑学家维特根施坦,及提出可否定原理的英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家波普尔。数学家兼逻辑学家罗素,以及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沙特在一个月前的初选虽然能够进入“二十大”,但最终未能在“十大”排行榜中占有一个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号召其读者把马克思从候选名单上拉下,希望读者选休谟。《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已经过时了,而资本主义是有效的。但英国公众得出了自己的决断。很多人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马克思能够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受欢迎,这让发起这个评选的栏目主持人梅尔文·布拉格都深感吃惊。他认为: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他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启示点评与学习建议】20世纪末,人类在公元纪年后经历的第二个千年即将过去,新的千年即将开始。正是在这时,人们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千年。以千年为单位来评价人物,背景放大了,人物形象缩小了。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风云人物和思想大师如群星闪耀。马克思能被人们看作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这是十分难得的,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出这样评价的不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这是耐人寻味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故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现在的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比较成熟,被我们中的一些人看作是天堂胜境。但是,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们并没有失去基本的清醒。马克思接连在几次评选中胜出,就说明了这一点。人们认识到,西方社会的若干进步,是马克思学说和工人斗争的结果。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不会过时。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是有所区别的。西方有些人可能崇拜马克思,但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我们确实也不能因为这一评选结果,就简单地认为西方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接受马克思主义。事实比这复杂得多。比如,西方人对马克思的热评,与社会民主党人在西方社会中影响的扩大有一定的关系。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当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但它毕竟也受到马克思的影响,并把马克思作为自己重要的思想领袖。现代西方人能够接受多少马克思主义,那是他们的事,但他们这样崇敬马克思,我们的有同感。这至少间接地表明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生命力。案例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格魅力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镜头1 马克思素描

他,中等身材,双肩结实而宽阔,前额宽大而优美,眼睛炯炯有神,用一位监视过他的密探的话说,“闪烁着超自然的魔力。”

他两颊长满又密又黑的胡子,头发蓬松,犹如披着狮鬃。这种面色黝黑的印象使他有了“摩尔”这个绰号,而那些并不比他年轻多少的朋友们,也因此叫他“马克思老爹”。

他的动作并不灵巧,却豪迈自恃。

像孔子一样,与身长相比,他两腿略短。这是犹太人和中国人常见的体形,名副其实的“坐着的巨人”:他不仅为了写书而经常坐着,而且在坐着的时候显得身材更高一些。

他,是个读书人,喜欢啃书本,自称“吃书的机器”。因而就有了“出奇的渊博”,他的大脑像待发的军舰,准备随时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但是,只要还有一本有价值的相关的书没有看,他就决不动笔,这是他的“理论良心”。

他习惯通宵工作,常常连续写作三十小时,然后给朋友写信说,我已经被写作激情,甚至“高度的”激情所控制。

他为无产者留下了《资本论》,留下了大量光辉的著作。他的任何一本书,都足以使他名垂史册。

他还是这样一位罕见的思想家,手稿与著作有同样的价值,而且比著作引起更大轰动。

他以自己的思想哺育了全球的工人运动,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至今仍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力量。

他鄙视空谈家和幻想家。

在他身上,思想家和实践家融为一体,他渴望革命风暴,认为它能把庸人情绪一扫而光。

他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是最早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恩格斯说:“在和平的时期,事变证明有时正确的是我,而在革命时期,马克思则几乎不出错。”他能迅速地抓住刚刚发生的事件的本质和趋势。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不愧是人们的首领,是制定准则、左右全局的人。

他讲话时爱用生动的手势加以强调。

他发表的演说简洁而有条理,逻辑性很强。他绝不浪费笔墨,一字一句都有深刻的含义。

更不用提他那无情讽刺的才能了,从早年起它就令他的对手胆战心惊。

他,待人接物完全不顾人间的繁文缛节。

他真诚朴实,不善于作假和伪装,在需要讲究礼节而必须掩饰情感的场合,这个十分刚强和高傲的人会像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常令他的朋友们发笑,而他的妻子真的管他叫“我的大孩子”。

他是有趣的谈话伙伴,有“充分涌流”的幽默和风趣。他也喜欢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论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和一杯醇美的啤酒,都乐于享受——尽管他常常没有这样的条件。

他是个儿女情长的铮铮铁汉。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特里尔最美丽的姑娘追随他,牵手穿越人世间的风风雨雨。

他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他与恩格斯的无双联盟超过了人类关于友谊的最动人的传说。

亲情更使他陶醉,他喜欢孩子,把孩子们的“喧闹”叫做“安静”。

……

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是最好的写照。

镜头2 学者马克思

马克思在语言上有特殊才能。他在写作时,用他的友人的话说,有时甚至达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非常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正确性,同时也不忘记文字的独创性和生动性。在他的经济学著作中,许多严谨的概念都是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出来的。当他的巨著《资本论》出版后,一些专家这样评论说,这部书与通常的经济学著作相比,在文字叙述上的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明确……非常生动”“使最枯燥无味的经济问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还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已经掌握了拉丁语、古希腊语和法语。定居伦敦后,他又学会英语。德、英、法三种文字就成了他表达思想的主要文字。李卜克内西说,马克思用英文和法文写作就像真正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文章用的是典范的英文,《哲学的贫困》用的是典范的法文。此外,马克思还能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等许多种语言熟练地阅读;到了50岁,他居然开始学习俄语(被认为是很难学的一种语言,因为和西欧语言差别很大)并很快就能津津有味地读俄文书了。马克思对普希金、果戈理等文学家十分喜爱,读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后,对他也非常敬重。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处在停滞沉睡的状态,而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马克思这时退回书房,潜心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揭示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锻造理论武器。

他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写摘要、札记。他研究得最多的是经济学。他深入透彻地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史,从古希腊的色诺芬一直到自己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他研究了各个时期的经济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史;他还研究农艺学,对工艺学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运用,对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都有深刻的了解。在他的笔记中,他对几个世纪以来数学、物理学和其他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都做了详细的摘录。他对于货币和价格理论、流动资本的周转、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账簿计算等问题,都下了很深的功夫。他还读了卷帙浩繁的官方报告,其中包括大量的工厂调查员报告“蓝皮书”——这些资料是被国会议员们当作废纸卖掉的,而马克思又以低价从旧书商那里买来。

不只是经济学,马克思对古往今来的哲学、文学也都有深刻的研究。他曾经有过写哲学史的设想。他对伟大的文学家充满了热爱,从荷马、埃斯库罗斯到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巴尔扎克的作品,都非常熟悉;他把莎士比亚看作人类的伟大戏剧天才,对他的戏剧可以成段成段地背诵。他还喜好演算数学,把这当成一种休息。他对数学有特别的偏爱,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马克思对各国的历史、政治、外交、国际关系都进行过扎实的研究,并一直给予极大的关心。他对历史始终有浓厚兴趣,读过古往今来的大批历史著作、游记、回忆录、传记等。他的涉足范围从欧洲到美洲和亚洲,甚至一直到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直到晚年还写下了大量的历史学笔记。他一生写出了众多论述国际问题的文章和小册子,只要阅读一下它们就不能不对作者的丰富知识和真知灼见表示惊叹。

马克思最讨厌的事情是说空话。他的一大工作习惯是必须对研究对象作最彻底的探究,否则决不轻易发表意见。他的这个习惯是如此“顽固’,以致在写作时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知识渊博、思想丰富,不论什么问题,都能迅速调动起他那深刻广博的智力储备。说困难,是因为他总是追根问底。经常从一个问题研究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领域跨到另一个领域,似乎永无止境;而且,为了哪怕引用最小的一件事实,他也要寻找最初的出处,而决不满足于使用第二手材料。恩格斯有一次半开玩笑地说,马克思不把世界上的书读完,是绝不会动笔写的。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他的著作中所运用材料之广泛、丰富、精确,即使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人们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没有人能够在材料上挑出毛病。

马克思自己过去的藏书,在颠沛流离的革命动荡年代中失落了很多。定居伦敦后,他又开始不断收集图书。但仅仅自己家中的书是远不够他用的,以藏书宏富而闻名于世的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每天必去的地方。可以说,马克思把自己的大半生都交给了那里。他的主要著作都和那里关系密切,没有那座图书馆,他必定写不出《资本论》。

自从1850年6月马克思得到英国博物馆图书馆的阅览证后,除了天气恶劣、生病和暂时外出,马克思差不多每天从早晨9点到晚上7点都在那里查阅资料、做摘要、写作。晚间在家中又继续工作,常常通宵达旦。

由于工作过于紧张,他那本来健壮的身体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逐渐开始出毛病了。头痛、肝病、痔疮……这些病状侵蚀着他的健康,使他大受其苦。医生一再要求他加强体育锻炼并禁绝夜间工作,但这些要求,不到万不得已时他是不会认真照办的。过度工作、缺少锻炼,加上饮食不良,是马克思未能长寿的重要原因。在他去世许多年后,李卜克内西回忆说,如果马克思能够早下决心过一种正常的生活,那么他一定会长寿。

镜头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动人友谊

马克思说过,真理好比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越灿烂。真情何尝不是如此。真正的友谊是在患难中、在生活风浪的不断敲打中放射出它炫目的光芒的。贫困动荡的流亡生活,就像凶险的大海,把每一个流亡者当作海上漂浮的树叶抛来抛去。当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战友们作为流亡者踏上英国国土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命运。

对马克思一家来说,流亡生活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痛苦、烦恼和绝望。当凶恶的风浪一个接一个打来的时候,他们只能赤手空拳去抵挡。有许多次,这一家眼看要被海浪吞没,在关键时刻,是恩格斯的无私帮助解救了他们。为了支持马克思的生活和理论工作,恩格斯离开伦敦前往曼彻斯特,去从事他自己非常讨厌的“鬼商业”。

马克思定居伦敦之后,唯一相对固定的经济来源就是给报刊撰稿所得的稿酬。可是当时规模较大的报刊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他们常常任意处置马克思的稿件,使马克思得不到应有的稿酬。有一年冬天,马克思向恩格斯求援:“这里严寒已经降临,我们家一点煤都没有,这逼着我又来压榨你。虽然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苦恼的事。”恩格斯的回答总是写一封鼓励的信,再加上几英镑、几十英镑的汇款。恩格斯通常是每个月按时给马克思寄钱,碰到特殊情况再另加汇款。由于时常求助于恩格斯,马克思非常痛苦:“我感到十分难过的是,我暂时还不得不压榨你,因为我的一身亏空使我把一切能够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你知道,就连最镇定的人——而这一切困难并没有使我失去镇定——有时也要失去耐心,尤其免不了向朋友发泄。”恩格斯则回信劝马克思不要为此焦虑:“我相信只要能办到,我们今后还是要互相帮助的,完全不在于谁在某个时候是‘榨取者’或‘被榨取者’,这种角色是会再调换的。”

显然,在物质的帮助上,长期以来恩格斯是给予者,而马克思是接受者。这种帮助在那个困苦贫穷的年代里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是一个“钱”字就能概括的。恩格斯对马克思巨大的、无私的帮助,他的伟大友情和牺牲精神,受到后人的赞扬。然而,正如梅林所说,做出这样的牺牲和接受这样的牺牲,都同样需要崇高的精神。马克思之所以接受恩格斯的帮助,不只是为了自己一家,也是为了党的理论事业。马克思并不缺少挣钱的才能,也得到过家庭的遗产,但他把这一切都无偿地献给了工人阶级的事业,这两个朋友实际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为工人的事业做着同样巨大的牺牲。

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上的援助只不过是他帮助这位挚友的方式之一。他还帮助马克思撰写了许多新闻稿件。当时马克思正忙于研究经济学,而且他掌握英语的程度还不足以写出流利的文章,他便向恩格斯寻求帮助:“《纽约每日论坛报》愿意出稿费邀请我和弗莱里格拉特作撰稿人。这是北美发行最广的一家报纸。如果你能用英文写一篇关于德国局势的文章,在星期五早晨(8月15日)以前寄给我,那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过了几天,马克思出主意说:“你写一些关于1848年以来的德国的文章,要写得俏皮而不拘束。”恩格斯按照马克思的要求把文章写好后寄给他,并在信中说:“你要我写的那篇文章随信寄去。由于各种情况的同时影响,这篇东西写得不好。……总之,这篇东西由你随便处理吧。”马克思回信说:“首先要感谢你写的文章。它不像你说的那样一塌糊涂,而是写得很出色,我毫无改动地寄到纽约去了。”

后来,这两位朋友的撰稿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时候是马克思先用德文撰写文章,然后把文章寄到曼彻斯特,由恩格斯翻译成英文,再寄回伦敦,由马克思寄往纽约。有一次,马克思对他的朋友说:“在搞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头痛得厉害。因此在翻译时请不要客气,对原文可以自由处理。”

马克思同样关心着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中,恩格斯参加了军事战斗。在战斗失败后的逃亡过程中,马克思一家时刻关注着恩格斯的消息,并拿出全家仅有的资金予以救助。马克思惦念着恩格斯的身体并建议恩格斯放弃危险的骑马爱好。他在英国博物馆图书馆读书时,还研究医学,为帮助恩格斯治病而翻阅最新的法、英、德文献,并提出治病的建议。鉴于曼彻斯特没有像样的图书馆,马克思就在伦敦帮助恩格斯查阅资料,为其军事学和语言学以及自然科学研究搜集资料。他经常说:“我再去博物馆的时候,一定完成你的委托”。马克思非常钦佩恩格斯的才华,认为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马克思为恩格斯因经商埋没自己的才能而深深惋惜和内疚。

从1850年到1870年,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马克思住在伦敦,两位知己分开长达20年之久。在这20年里,在曼彻斯特和伦敦之间,两人常常是一天一封信甚至是几封信,一个星期不写信的时候是极少的。如果由于特殊情况一方好些天没有写信,另一方就会深感不安。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曾在这些书信中被谈论。他们跟踪分析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状况,探讨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策略,提出科学研究中理论上和资料上的问题,交流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心得和假设,阐发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结论。这些书信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百科全书,又是两位战友伟大友谊的动人展现。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一封信很好地刻画了两位战友之间的友谊:“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资料来源:中央编译局编:《恩格斯画传》【启示点评与学习建议】这是个复合性案例,它向我们描绘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工作与生活的几个片断。镜头1用散文诗的语言向我们做了一个有关马克思形象的素描。镜头2主要是勾勒出马克思作为学者和思想家的一面,展现给我们一个学识渊博的大知识分子的形象。而镜头3则简要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互支持和无双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其中也充满着曲折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很值得找些书来好好看一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现在国内有好几种,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回忆性文章也有一些结集,比如《智慧的明灯》《将军》等。这些东西都非常有吸引力。还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集,也非常值得阅读。这些书里面既有工作又有生活,既有学术又有人格,文字活灵活现,都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很好的辅助读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与现实生活无关的抽象原理,而是在历史长河中奔腾的思想巨流,学习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之旅,而是享受充满魅力的思想盛宴。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案例1 全球性金融危机让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走红欧洲

银行家和经理人开始读《资本论》,它将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物。

近期,一场逐步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一些大的欧盟金融机构频频告急。就在欧盟各国开始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对于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其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制《资本论》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9个月卖出1500套。柏林的卡尔—迪茨出版社专门出版学术著作,该社的销售业绩显示,最近一段时间,此前少人问津的《资本论》骤然热销。该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更是1990年销量的100倍。尤其是今夏金融危机四处蔓延时,该书的销量更是直线上升。因为《资本论》的巨大销量,媒体甚至开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许埃特伦普夫透露,以前人们买《资本论》仅是为了“装点门面”。但如今,“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试图理解他们对我们干的那些事。”而德国的出版商预测,《资本论》有可能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物。基于这种预测,现在一些出版商正在加紧出版该书,有些出版社还推出了精装本,只是不知在金融严冬的瑟瑟寒风中,价格不菲的精装本是否有人问津。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消息,重新风行德国的《资本论》是1867年出版的第一卷,目前购买这本书的主要是“那些逐渐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并不能带来所谓幸福的年青一代知识分子”。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德国左翼党领袖拉方丹自然是马克思的坚定信徒。他在“国家金融和能源部门部分国有化”的计划中,曾提到将把马克思主义列入党纲,当时还被《图片报》称为“搞不清楚状况”的“疯狂左翼分子”。而现在,就连最近几周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也开始阅读《资本论》,并公开表示自己同意马克思的部分观点。施泰因布吕克在接受英国《镜报》采访时谨慎地说:“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是不错的。”《汉堡晚报》的专栏作家则评论说:“最近马克思可是越来越魅力无边呢。”追捧马克思的政界人物还有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有消息称,萨科齐被人看到在翻阅马克思的著作。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在上个月给予了马克思正面评价。他说:“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罗马教皇也对主张无神论的马克思说了些好话,赞扬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不但如此,马克思家乡特里尔的观光客近来也急剧增长,今年到现在已有4万人。当地马克思纪念馆馆长伯威尔说,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听到游客在交谈时佩服地表示,“这个人(马克思)的想法是对的。”据称,还有电影导演计划将《资本论》拍成电影。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人们需要运用正确的理论进行研究。《资本论》对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是大有裨益的。有人推测,这或许就是马克思重新风靡欧洲的主要原因。路透社专栏作家贝恩德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熟悉的资本主义正在死亡”,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确证。【启示点评与学习建议】通过案例让我们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小实验、研讨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恩格斯写于1883年【拓展链接】

1.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李风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黄楠森,王东:《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杨惠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与职业本质【学习目标】

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并学会使用相应哲学原理观察职业生涯、分析职业生活。

本章重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们的根本要求及重要意义。(2)普遍联系观点的实际指导意义。(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本章难点:(1)关于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2)关于社会发展规律问题。(3)质量互变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意义。(4)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基本理论】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5.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6.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8.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2.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客体的三种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4.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物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

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意识的本质包括: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④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案例素材】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与职业本质案例1 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要选择继承人,特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察弟子们对佛家教义的理解。开始时,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笔。只有神秀思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诗以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道成佛的传说为据,表示要使自己像菩提树、明镜台那样洁净,一尘不染。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广而言之,世界上“本无一物”,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启示点评与学习建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不论你看见没看见,或承认不承认,它都铁一般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四大皆空”而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案例2 什么是哲学?

观点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哲学也是一样,是唯一的一门自由的学问,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我们必须说明,研究那些在数学上称为公理的真理,和研究实体,究竟是一门科学的工作,还是两门科学的工作。很明显,研究这两种东西是一门科学的工作。这就是哲学家的工作。”“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这门学问与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为那些科学没有一个是一般地讨论‘有’本身”“所以很明显,当有一门科学把各种‘有’的东西当作‘有’来研究。既然无论在哪里,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那个最根本的、其他的东西所依靠并赖以得名的东西,那么,如果这是实体的话,哲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实体的各种本原和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实体及其属性、事物存在的根源、各门科学共同遵循的原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