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22:23:45

点击下载

作者:张丽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

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试读:

前言

中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如何适时转变好人生的角色,努力适应这些变化,平安地渡过这人生的重要一关呢?只有健康才能真正做到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延年益寿、颐养天年的愿望。

人们一旦步入中老年阶段,最渴望的莫过于身体健康、儿孙关爱、尽享天伦之乐了。这是一本专为中老年人健康所写的书,书中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中老年人如何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健康状态。

中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幸福,也是家庭的欢乐,是社会的财富。因此,我们将从专家的角度,解读你的健康状况,教你掌握健康的生活方法,帮你走出种种疾病带来的烦恼,让你晚年能够轻易掌握自己生活的健康!

part 1 你该不该做健康体检

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老年阶段的健康更加关注。中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火样年华步入金色年华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人的体质由盛渐衰,组织器官开始衰退,生理功能也在减弱。步入中老年,人生犹如一幅黑白厚重的木刻替代了流光溢彩的油画,势必会从心理、生理、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发生变化。如何适时转变好人生的角色,努力适应这些变化,平安地渡过这人生的重要一关,只有健康才能真正做到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延年益寿、颐养天年的愿望。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平均寿命也逐渐延长。然而,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经步入中老年社会,中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健康状况,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发展,健康问题因此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相对突出的情况下,一些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提前得病、提前卧床、提前死亡的现象不在少数,严重威胁到中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讲究养生保健,积极有效地预防疾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健康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体检在中老年人生活中应占有重要位置。

身体没有不舒服并不代表一切健康。应在无明显症状表现,外观上看不出病状的阶段,定期的做好健康检查,及早筛检出潜在的致病因素及有无功能异常情形,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效果。人的身体状况时刻都在改变,必须定期注意和保养。检查结果正常,表示检查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可能体内确实尚无潜在疾病,也可能已有疾病,但因变化很轻微以致检测不出来。况且人体的健康随着时间、年龄、生活习惯及工作压力而改变,所以仍需定期做健康检查,以利于自我身体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改善。

什么是定期体检

享受生活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身体健康。虽然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但是大部分人还不太懂得如何使自己更健康。多数人还是等有病的时候才赶紧到医院,看最好的医生,吃最好的药。大多数疾病都很“狡猾”,让你很难发现它的存在。有些疾病在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肿瘤等。这些疾病进展比较缓慢,发病隐匿,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显示症状。怎样才能及早发现病魔呢?定期体检是最好的办法。

定期体检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是1年,也可以根据体检者个人的情况具体定),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其意义不仅在于发现疾病,而是为了找出某种疾病发生的趋势和潜在的危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未病先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体检主要内容

□称体重

成年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或100(女),±10%为正常,体重出现明显减轻多是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或恶性肿瘤等发出的首要信号。定期称体重会发现有无肥胖趋势,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血压测量

血压值较高常与原发性高血压、脑中风、动脉硬化有关。高血压是一种隐匿性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将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早期高血压,有利于早期治疗。近年来,对于低血压的危害也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低血压能造成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不足,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体检中也应加以重视。

□身体器官

1.眼睛: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常在中年发病;脑动脉硬化能从眼底反映出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过度肥胖者也必须查眼底。

2.耳鼻咽喉:我国是鼻咽癌高发地区,鼻咽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是在检查中被发现的,鼻咽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高达80%~100%。口腔疾病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体检时千万不要忽略。

3.颈部:体检中颈部肿块的检出率较高。颈部常见的疾病如甲状腺癌、甲状腺瘤、颈淋巴结核、恶性淋巴瘤、涎腺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等,其早期多无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造成延误治疗。

4.脊柱、四肢:近年来,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四肢躯体疾病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存质量,如果在体检时,按望、触、叩、动、量及神经系统逐一有序地进行检查,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预防和延缓这些疾病的发生。

□B超、心电图、X线透视

1.B超是体检当中一项很重要的检查,它可以确定肝、胆、肾、输尿管、膀胱等脏器内是否有病变,以及病变的大小、位置等,对肝硬化、酒精肝、脂肪肝、结石及肿瘤诊断准确。目前B超检查已被公认为是诊断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2.心电图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平时有胸闷心悸症状者,更应做心电图检查。

3.胸部X线透视可以早期发现有无肺部疾病,如肺癌、肺结核等。即使不吸烟者也要定期检查。

□血、尿、便常规

1.血常规:可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炎症等疾病。

2.尿常规:可初步了解肾功能,了解有无肾动脉硬化。可排除肾炎、尿道炎、糖尿病疾病。

3.便常规:尤其是大便潜血检查,可早期发现消化道疾病。

4.血液生化检查、血脂检测: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最多的是高血脂患者,并有年轻化的趋向。步入中年后,每年一次的血脂检查不容忽视。

5.血糖检测:能初步筛查糖尿病和低血糖等。

6.肝功能:通过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变化,了解是否有肝脏实质病变、肝胆管阻塞及溶血性疾病及全身营养状况;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可决定能否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及对肝炎进一步分类分型。

7.肾功能:通过尿素氮、肌酐了解是否有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情况;通过尿酸了解是否患有痛风症。

□肛门指检

人到中年,由于前列腺功能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容易出现前列腺肥大,甚至会发生恶性病变。通过肛门指检再结合血液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可及早发现前列腺癌,在男性癌症中前列腺癌是名列前茅的。同时,肛门指检也可发现直肠癌。中年以上生育过妇女应每3年查一次子宫颈刮片,以排除宫颈癌。

□妇科检查

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尤为重要,因为乳腺癌、宫颈癌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妇科疾病如宫颈癌、卵巢瘤等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必须通过医学检查才能发现。目前乳腺癌已占到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是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因此女性应增强对乳腺的自我保护意识,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防癌检查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应在体检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筛查项目。由于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以后,应每年检测一次甲肝蛋白。特别是乙型肝炎患者,更应定期检查。此外,通过检测鼻咽癌相关抗体可对鼻咽癌进行筛查。通过检测癌胚抗原可对消化道肿瘤进行筛查。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可对前列腺癌进行筛查。

□其他检查

通过一般检查发现了疾病,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彩色B超、动态心电图、脑电图)等特殊检查,以求早确诊、早治疗。

体检注意事项

1.体检前一天晚上8时后避免进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女性要避开经期,不要穿花色内衣、金属扣内衣及佩戴首饰,以免影响放射线检查。体检前几天,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不要吃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2.应该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性,认真对待体检,做好每一项检查。有些人在体检时,因为嫌麻烦,许多该查的项目不认真去查,如:女性的妇科、乳腺检查,男性的肛门指检等。甚至有人说:“体检就是花钱买罪受”,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体检是为了提前发现一些健康状态中的隐患,使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早早消除。

3.重视体检的关键环节。体检时先做需空腹检查的项目,如采血、B超等。因空腹检查项目做完后可进食服药,这样不会影响患有慢性病患者按时服药。病史陈述要客观、完全,以免遗漏重要病史。

4.重视体检结论。体检结论一是对体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总结,二是医生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综合分析后对受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有些受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论,未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使健康体检失去意义,这是应该注意的。

5.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影响化验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饮食、检验技术、实验方法等外,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原发病所致),从而影响化验结果;另一些药物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与检验试剂起反应,从而干扰化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或多种无法解释的结果。这不仅影响了化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会使医生诊断困难,延误病情和治疗,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特别是某些药物,对化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时间可长达几天、几月甚至几年,如使用“碘油”作为X线静脉造影剂后,因碘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特别长,故其在体内的残留量对“甲状腺功能检验”产生“假阳性”的时间可长达数年。

体检前别用这些药

□影响化验结果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药: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常误诊为“痛风阳性”。磺胺类抑制肠内细菌繁殖,使“尿胆原检查”出现混浊,因而无法得出尿胆原的正确结果。

2.消炎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药物会使尿中“胆红素”值升高;吗啡、哌替啶和消炎痛、布洛芬等药物有利于胆总管排出胆汁,导致检验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明显升高,在用药后4小时内影响最大,24小时后消失。

3.抗癌药:绝大多数抗癌药物对人体造血系统有抑制和毒害作用,可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少数药物可使上述细胞异常增多),肝功能改变,有的还可以使血脂值升高。其中甲氨喋呤,会抑制骨髓,且损害肾功能;溶癌呤损害肝功能,出现黄疽;阿糖胞苷使谷丙、谷草两种转氨酶异常升高。

4.激素类药: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人体中血脂的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并可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的减少。盐皮质激素易致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症。肾上腺素可减少钙、磷的吸收,且排出量增加,故血钙、血磷偏低,且明显升高血糖值,故临床上常误诊为糖尿病。

5.利尿药:临床上常用的为双氢克尿噻、速尿和利尿酸等。典型的临床反应为:低血钾、低血容量和低血氯,长期应用后可见高氮质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6.抗糖尿病药: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低血糖症,这已为大家所熟知。其他抗糖尿病药,如D-860、氯磺丙腺等,可损害肝功能,使谷丙、谷草两种转氨酶升高,出现黄疽、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7.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大仑丁)因抑制叶酸的吸收,导致巨细胞性贫血。因轻度抑制骨髓,故使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卡马西平可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损害肝功能。

有些药物会使尿液染色,从而干扰“比色测定”和“荧光分析”的检验结果。如服用利福平后尿呈橙红色;服用黄连素和阿的平等药物使尿呈黄色;服苯琥胺后尿呈橘红色;服氨苯喋啶后使尿呈绿蓝色,并有荧光。一些药物对大便的色泽也产生影响。

总之,药物对临床检验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药理学和酶学等方面,往往导致“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合”。因此,在体验时,如果医生开具了化验单,请一定要将你正在服用的药物详细告之,以便医务人员判断你是否处在检查的最适合时间,以免影响了检验结果。

应该去哪里体检

□综合性医院

这是目前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体检机构,其整体实力强、专业人员素质高、结果的可信度高,但存在体检人员多、科室分散等不足。

□专门的体验中心

与医院相比,专门的体检中心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让受检者省时省力。

2.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有些医院的体检中心没有与其他医疗服务分离,体检者在各个科室间的流动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3.拥有价格优势。与医院的体检价格相比,专业体检机构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价位(即不同检查内容)来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如中老年体检套餐,还可以实行会员制消费。

4.更好的服务。经营理念的不同,专门体检机构真正让顾客找到了被当做“上帝”的感觉,有专人负责陪同体检全过程,服务周到热情。但由于行政管理尚不规范,各个体检中心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甚至价格也相差较大,选择时应注意多进行一些对比,能上网查查更好。

选择体检中心时,首先要考虑可靠性,看是否具有体检资质的基本条件。另外,环境是否清洁卫生、收费是否合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等也是其中的必要条件。

体检机构的资质: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参检医务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执照;体检的设备应有经检测部门核发的合格证书。

简易自检方法

1.慢跑。40~49岁的人。在12分钟内如果只能慢跑1200m以下,其健康与体质均差;能慢跑1 300~1 600m者,其体质属不合格;能慢跑1 700~2 100m者,其体质为及格;能慢跑2 200~2 400m者,其体质算很好;能慢跑2 500m以上的人,其体质算最好。50~60岁的人,在12分钟内,慢跑不到1 200m者,其体质算很差;慢跑1 200~1 500m者,其体质属不及格;能慢跑1 600~1 900m者,其体质算合格;能慢跑2 000~2 400m者,其体质算尚佳;能慢跑2 500m以上的人,其体质算很好。

2.坐位体前屈。坐在平地上,两腿伸直,双脚平踏在墙上,脚跟并拢,脚尖分开10~15cm。两手并拢,两臂和手伸直,渐渐使上体前屈,直到不能继续前伸为止(不得有突然前倾动作)。用尺测量中指尖与墙壁的距离,距离越短,体质越好。

3.双臂屈伸。距墙一臂远直立,两手贴墙,做双臂屈伸,肩与肘平齐一次,测30秒的次数,次数越多,体质越好。

4.闭目单足直立。两脚并拢直立,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然后举单腿,大腿抬平与上体成90°,小腿自然下垂(大、小腿也成90°)。站好后,闭目即开始计时,如上体向一侧倾倒就立即停表(换秒计)。按标准站立的时间越长,体质越好。

5.马步半蹲。双足开立与肩同宽,足尖向前,双腿屈膝半蹲,大腿与小腿成135°,腰背挺直,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下垂或平举,计算坚持时间,时间越长,体质越好。

6.摸背。左手经左肩上部,右手经右腰下向背后触摸,测量两手中指在背后的距离(cm)。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各测一次,距离越短,体质越好。

我国老人健康标准

西医老人健康标准

1.躯体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无偏瘫、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

3.心脏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

4.无慢性肺部疾病。

5.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

6.有一定的视听能力。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9.能适应环境。

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中医老人健康标准

1.眼有神。2.声息和。

3.前门松。4.后门紧。

5.形不丰。6.牙齿坚。

7.腰腿灵。8.脉形小。

part 2 健康体检具体做什么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分析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常规检查。医院大多数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分析,检测项目有10项、11项或12项3种,并且报告的格式、形式也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那么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通常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糖尿病类项目

尿酸碱度(PH)、蛋白、密度、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糖尿病患者通常会伴有酮体的出现,严重者可出现尿糖通常“+++~++++”未明确此病可检查空腹血糖以帮助确诊,同时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以进一步治疗。

肾病类项目

尿酸碱度(PH)、密度(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建议就诊前最好不用抗生素,以防造成肾脏的损伤。

泌尿感染类项目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目前女性的感染几率要高于男性,这和女性的生理结构有关(女性的尿道较短且临近生殖系统),尿路感染的诱因包括:着凉、上火、不洁的性生活等都可造成其感染,通常患者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类、阿奇霉素类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可选择做尿液细菌培养并及时到大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如何正确地收集尿液标本

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对尿常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若方法不对,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收集尿液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要清洁外阴,勿混进白带。如尿沉渣中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则可能为已混入白带所致,应取清洁尿标本重检。

2.要用清洁容器留取新鲜尿标本并及时送检。尿标本放置数小时后,白细胞即可被破坏。

3.留取中段尿。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液容易被其他细菌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尿常规检查时,尿液应不少于10ml。

4.尿路感染者尿液白细胞常呈间歇性,可以多次反复检查。如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检查,则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尿常规检查简便易行,同时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直接地反映泌尿系统的情况,所以经常做尿常规检查,对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经常有中老年人因忽视尿常规检查,而不能及时发现疾病,未能及时治疗,延误病情,从而导致来就诊时肾脏病已进入晚期,实在令人痛惜。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密度及尿糖定性。

1.尿色:尿液中含有尿黄素,故呈黄色。尿色素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恒定,因此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常见的尿色异常有:

①食物和药物因素(维生素B、利福平、痢特灵、大黄等)可使2尿呈黄色。

②血尿,可呈淡棕红色或红色。

③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

④胆色素尿,呈深黄色。

⑤乳糜尿,呈乳白色。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清澈透明的,排出后不久变为混浊。

3.酸碱度:正常尿液的pH值为弱酸性,也可以是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的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尿中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

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镜检每高倍的视野不大于3个。

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后镜检每高倍视野不大于5个。

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mg,最多100~150mg,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7.密度:尿液密度一般在1.010~1.025之间。在机体缺水状态下,尿量减少,尿密度增高;反之,尿量增多,尿密度减低。尿密度主要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g,最多不超过0.9g,尿糖定性为阴性。急性尿路感染的尿液可混浊,有腐败气味。尿蛋白常无或少量,多为微量至一个加号(+),如果尿蛋白定量大于200mg/24小时,则不符合急性尿路感染的诊断。尿沉渣中红细胞稍增多(镜检2~10个/高倍视野),仅小部分病人血尿明显,极少数病人可有肉眼血尿。尿白细胞常显著增加。临床医生如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白细胞尿(脓尿)往往是其诊断依据。慢性肾盂肾炎尿中可有微量蛋白,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会超过2g。尿白细胞常不多,甚至可以无白细胞尿(脓尿),偶可出现白细胞管型。但当其急性发作时,则如急性尿路感染一样,会出现脓尿,尿中甚至出现许多白细胞,并可有少量红细胞。

尿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什么

通常情况下取用末梢血作为检查的血源,例如手指尖、耳垂部位的血。以前的检查主要靠人工,并将血液常规的检查分为甲规或乙规进行,故工作效率低且工作量又大。但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检验基本由机器检测代替了人工检测,并且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已达十几项之多。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成年人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12

正常参考值:成年女性:3.5~5.0×10/L,成年男性:4.2~5.2×1210/L。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例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疾病。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g/100ml,女性为11~15g/100m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93

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L(4 000~10 000/mm)。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血小板计数(PLT)993

正常参考值:100×10~300×10个/L(10万~30万个/mm)。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强烈化疗后。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系统性红斑狼疮。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家族性血小板减少。

④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灰色血小板综合征异常等。

血糖检查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mg。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mg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mg,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mg称为低血糖。

1.低血糖

①当血糖数值低于50mg/dl(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

②低血糖有哪些表现: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

③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方糖或果糖1~2粒;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饭、粉、面一小碗。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

④低血糖昏迷怎么处理:

如有可能应测血糖;病人尚有意识,可饮糖水;病人已昏迷,亲友可以在病人口腔黏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等;同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2.高血糖

①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mg称为高血糖。

②高血糖有哪些表现:血糖升高后会发生口干、乏力、胃口差、小便增多等症状,这时候就要引起警惕。有的中老年人可能会对口干不太敏感,从来不会觉得太渴,长时间缺水的结果使血糖水平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高渗昏迷。

③出现高血糖怎么办:看你有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轻),如果有就可能患上了糖尿病,应该检查和治疗。如果单纯的只是血糖偏高,注意饮食就行了。餐前和餐后测的血糖值是不一样的,这个也要搞清楚。

血糖常规检查法

空腹血糖是指在早晨6~7时空腹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目前临床上诊断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因为糖尿病患者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从前一日晚餐后至次日清晨做检查时空腹8~12小时,所以检查时间最好在清晨6~7时,超过10时以后的“超空腹”状态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餐后2小时如何进行血糖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和发现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其方法是,早晨空腹时进餐1个(约100g重的)馒头或进餐75g葡萄糖,然后于餐后2小时抽血测血糖,若血浆血糖大于等于200mg/dl(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若结果>140mg/

dl(7.8mmol/L),尚需进一步做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诊断。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于这种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患者接受,所以为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空腹血糖已恢复正常,而餐后血糖仍高,常提示病人耐糖功能仍不好,胰岛素的分泌尚属延迟。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也正常,说明病人耐糖功能较好,胰岛功能好转。

血脂检查

血脂是什么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包括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进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测定血脂,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

血脂检查意义

由于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时的重点项目。高脂血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很早就开始侵袭血管,早期又没有任何症状,不被人们所重视,等到发现就太晚了。所以定期检查血脂,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变得十分重要。

□以下人群更应该定期检查血脂

1.有心脏病家族史、体型肥胖。

2.有不良嗜好;例如长期吃糖过多、嗜烟酗酒等。

3.生活无规律;不热爱运动者。

4.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

特别提示:那些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45岁以上的中老年每年检查一次血脂是十分必要的。

进行血脂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检测空腹血脂时,一定要空腹12小时以上,并且抽取静脉血。

采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女性月经、妊娠等。故应在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时检查。

检查前不要服用可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激素类药物等,易导致检验的误差。

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的几种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如果检查血脂异常,应当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血脂。

□高血脂饮食调理

1.多饮水。血液浓缩、血液黏度增高,流速减慢,促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积,易形成血栓。多饮水有利于冲淡血液,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体内血液循环顺畅。

2.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与水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粗纤维在肠道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苹果、梨、猕猴桃、柑橘等均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3.多吃大豆食品。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改善血液的黏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着,有利于防治高黏度血症及高脂血症。

4.多吃清淡的食物。以素食为主,粗细粮搭配,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还应合理调剂饮食,如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味重的食物;少吃甜食,以免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病变加快。

5.加强锻炼身体。散步、慢跑、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脂类的代谢。

6.勿吸烟,应戒酒。

7.适当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

8.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测定。观察血液黏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的意义

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对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进行诊断,间接地反映出胰腺、消化道、肝胆的功能状况。分为肉眼一般性观察、镜下检查和化学检查。

正常粪便为棕黄色成形软便,可因食物种类、量及消化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

鲜血便可见于内外痔及肛裂出血、直肠癌出血等;柏油便(黑而有光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灰白色便见于胆道梗阻(陶土样便)及行钡餐检查后(排钡);带有黏液见于小肠及大肠炎症。便稀可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呈米汤样见于霍乱、副霍乱;若量大、次数多,呈黄绿色并有膜状物则考虑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食物、结石及寄生虫虫体。

粪便检查项目包括哪些

□化学检查

1.隐血试验。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分解破坏以至显微镜下不能被发现,故称为隐血(OB),现多用特异较高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检测。正常人便OB呈阴性,当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时,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肿瘤、炎症等,便OB(即便常规潜血试验)呈阳性,甚至强阳性。但此试验应排除食物或药物因素所致假阳性,必要时可禁食动物内脏、血、瘦肉及绿叶菜3天后复查。多次便OB检查阳性,应警惕胃肠道肿瘤之可能。

2.粪胆素定性试验。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粪胆素(又称尿胆素)。粪胆素能与汞结合成红色化合物,红色深浅与粪胆素含量成正比。正常粪便呈阳性反应(红色);溶血性贫血时呈强阳性;胆总管梗阻时呈阴性反应(不显红色)。

□镜下检查

1.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肠炎时白细胞小于15个/高倍视野;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大于15个/高倍视野,甚至满视野。肠道下段炎症(如结肠炎、菌痢)及出血(息肉、肿瘤、痔等)可见红细胞。过敏性肠炎及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并伴有夏克-雷登结晶;菌痢及直肠炎症时,可见巨噬细胞;大肠癌病人粪便中有时可找到癌细胞。

2.正常可见少量淀粉颗粒、肌肉纤维和脂肪小滴,若其增多提示消化吸收不良,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如胰头癌等)。

3.正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

4.人体感染不同寄生虫,粪便中即可出现相应虫卵,常见有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支睾吸虫卵、姜片虫卵及阿米巴滋养体等。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什么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实验方法监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基本状况。肝脏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和肝静脉及胆道两条输出通道。肝细胞内涵有线粒体、粗面及滑面内质网,含酶种类多,而且肝细胞膜通透性大。

肝脏的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因此肝功能检查种类繁多,医生常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肝功能项目来了解肝功能,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血液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红素)、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

1.胆红素定量试验。用这种试验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的深浅情况。胆红素的正常值是100ml的血清含量不超过1ml。含量超过1ml的为异常,表明有黄疸;胆红素含量越高,表明黄疸程度越深。

2.谷一丙转氨酶活性试验。肝细胞里含有很多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种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GPT浓度增高。目前,由于各地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各医院谷-丙转氨酶正常值的规定也不同。

3.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用这种试验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正常数值为0~6单位;超出6单位为不正常。还有一种类似的试验方法是硫酸锌浊度试验,正常值为12单位以下。

肝功能检查的局限性

肝功能检查也不是万能的,有一定局限性,以下3点必须加以注意:

1.肝功能检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而且肝脏代偿储备能力很强,因此肝功能检查正常不一定没有肝病。

2.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它不反映肝脏功能,酶的指标只是对肝细胞完整性的估计。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病史、身体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

3.肝功能检查中的有些指标缺乏特异性,所以肝功能异常也不一定就是肝病。

肝功能检查应注意什么

肝功能检查,必须在空腹时抽血检查。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对于初次检查肝功能者,尤应如此。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禁酒类。肝功能检查多项内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如饮酒,易使某些血清酶比值升高,进食油腻食物后可以使血脂增高。

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各项指标

TT3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早期GD、治疗中疗效观察及停药后复发的敏感指标,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指标。

成人正常值:RIA法1.8~2.9nmol/L(115~190ng/dl)ICMA法0.7~2.1nmol/L(44.5~136ng/dl)。FT3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总T3(TT3)。

TT4判定甲状腺功能最基本的是筛选指标。RIA法65~156nmol/L(5~12ng/dl)ICMA法58.1~154.8nmol/L(4.5~11.9ng/dl)。FT4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总T4(TT4)。

成人正常值:RIA法9-25nmol/L(0.7~1.9ng/dl)ICMA法9.0~23.9nmol/L(0.7~1.8ng/dl)。

功能诊断:血FT3、FT4(TT3、TT4)增高及TSH降低(<0.5mU/L)者符合甲亢;仅FT3或TT3增高而FT4、TT4正常者可考虑为T3型甲亢;仅有FT4或TT4增高而FT3、TT3正常者为T4型甲亢;血TSH降低,FT3、FT4正常,符合亚临床型甲亢。

甲状腺功能检查方法

□甲状腺B超检查

1.可作为甲状腺大小及容积的测定。

2.鉴别甲状腺结节为实质性还是囊性,且可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及深度。如超声显示肿块内含液体,囊壁薄而光滑,则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小,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治疗。

3.可检出孤立性结节或多发性结节,并测量结节的大小。

4.协助鉴别甲状腺的良、恶性肿瘤。

□甲状腺CT检查

1.协助诊断甲状腺癌,还可发现甲状腺癌转移所致的颈深部淋巴结增大。晚期甲状腺癌可转移至颅、肺及骨骼系统,易由CT检查发现,从而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有助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

3.CT检查有助于发现甲状腺多发性结节。颈部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向胸内延伸,CT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并能与其它纵隔肿瘤相鉴别。

4.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ⅡA型也称Sipple综合征,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瘤或增生。ⅡB型除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外,还有多发性黏膜纤维瘤。对MENⅡA和ⅡB,CT检查不但能进一步证实临床诊断,且可显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等,从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5.多数同时具有甲亢、甲状腺肿大和突眼。少数病例临床并无甲亢表现,仅有突眼,称为眼型Graves病。此时行CT检查,不但能与其他原因所致突眼鉴别,且能提请临床进一步检查,如TSH兴奋试验等,有可能发现异常。

什么是甲亢

甲亢也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甲状腺激素(T3、T4)在血液中水平增高所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高兴奋症状和眼部症状。

□临床上甲亢患者的主要表现

多汗、心动过速、心慌、怕热、多食而消瘦(也有人多食,但肥胖)、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可有肌萎缩和慢性甲亢肌病、肌无力。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甲状腺肿大呈对称性,也有的患者是非对称性肿大,甲状腺肿或肿大会随着吞咽上下移动,也有一部分甲亢患者有甲状腺结节。甲亢时引起的眼部改变,一类是良性突眼,患者通常眼球突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另一种是恶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转变而成,恶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怕风、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由于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完全闭合,结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甚至失明。也有的甲亢患者没有眼部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上述均是典型甲亢的临床表现,但是,并非每位甲亢患者都具有相同的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甲亢,临床表现也不同。

在日常食用的食品中,海带、紫菜、海白菜、海鱼、虾、蟹、贝类含碘丰富,但也不能过多食用。碘过量有时还会对病情不利,表现为:

1.对治疗不利。进食过多的碘,还可能使甲状腺组织硬化,造成病情延误不愈,影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过量会使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时间延长、治愈率下降,过量补碘后甲亢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药效下降到20%~35%。因此,甲亢患者应避免吃海味,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食物,而且含碘的中药如海藻、昆布等均要禁止食用。病人用盐应食用无碘盐。因为加碘盐经高温煎炒一段时间后食用,可让碘挥发。

2.加重甲亢。由于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长期服用碘剂,可以加重甲亢,甚至可发生碘源性甲亢。

□甲亢病人在服药期间及饮食上应注意

禁忌海味:

海带、虾、带鱼、海菜

禁忌辛辣食物:

辣椒、葱、蒜

多吃下列食物:

紫甘蓝、卷心菜、桃、梨、大豆、菠菜,这些食物有助于抑制甲状腺制造激素

禁忌浓茶、咖啡、烟酒

保持心情平静、防止过度劳累

肾脏检查

肾脏检查的意义及项目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除具有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内环境稳定外,还具有一些内分泌功能(如合成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125-二羟骨化醇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此外,对红细胞的生成、血压、钙-磷代谢等也具有重要作用。肾功能检测项目很多,如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酸、尿酶和微量白蛋白等,根据检测结果,临床上一般把肾功能分为4期:

1.正常期。检测结果均正常。

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肝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50%,肌酐和尿素氮正常。

3.失代偿期。肌酐清除率常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肌酐大于132.6μmol/L(1.5mg/dl),尿素氮增高。

4.尿毒症期。尿毒氮大于28.6μmol/L(80mg/dl)。

检查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可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要以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选择透析、手术等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的几项肾功能检查项目

1.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尿素酶-钠氏显色法3.2~6.1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血尿素

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4.血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149~417μmol/L,女89~357μmol/L;大于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7~8mmol/24h。

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

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阴性,定量:<150mg/d。

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7.尿素清除率2

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0.7~1.1ml·s-1/1.73m(0.39~-12-12-10.63ml·s/m),最大清除值1.0~1.6ml·s/1.73m(0.58~0.91ml·s/2m)。

8.血内生肌酐清除率2

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0.80~1.20ml·s-1/m;22尿液:男0.45~1.32ml·s-1/m,女0.85~1.29ml·s-1/m,50岁以上,22每年下降0.006ml·s-1/m。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522~63ml/min/1.73m)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s-1/22m(31ml/min/1.73m)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

注意: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尿酸在人体代谢中的意义: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 200mg,每天新生成约600mg,同时排泄掉600mg,处于平衡状态。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潴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使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

胃镜检查

什么是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经历了半曲式胃镜(软式胃镜)纤维胃镜、电子胃镜阶段。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纤维胃镜及电子胃镜,它们是将照明光源移至镜身的前端,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而且镜身柔软、可向各个方向屈曲的优点,因而插镜容易,被检查者易于耐受,同时检查图像清晰、逼真。电子胃镜则通过光电转换,使电子讯号在电视监视屏上显示出清晰的彩色图像,可供多人观察、会诊之用。还有同步录像及照相功能,对检查资料进行存储、记录等功能。因而电子胃镜成为消化科医生为患者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纤维胃镜由插入患者体内的胃镜端部、弯角部和镜身、医生进行连接的导光缆组成。而电子胃镜则无目镜,直接利用监视屏进行观察。简单地说,进行操作时,将胃镜从口腔插入,经咽部、食管到达胃腔内,并可进入十二指肠。通过观察窗将图像引出而达到对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进行检查的目的。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镜身的通道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及细菌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目前已成为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

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1.为预防肝炎传染,使肝炎者和无肝炎者胃镜分开,在行胃镜检查前做肝功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查。

2.为了清楚地看到消化道的黏膜,必须使被检查部位很干净,即没有食物也无血块残存。如在上午做胃镜检查,在检查前一天晚上8时以后,不进食物及饮水,禁止吸烟。前一天晚饭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即使饮少量的水,也可使胃黏膜颜色发生改变,使诊断出现错误。

3.如果下午作胃镜,可在当天早8点前可喝些糖水,但不能吃其他东西,中午不吃东西。

4.如果已做钡餐检查,因钡餐钡剂可能附于胃肠黏膜上,特别是溃疡病变的部位,使纤维胃镜诊断发生困难,故必须在钡餐检查3天后再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检查完毕坐起,并吐出唾液,由于检查时注入一些空气,虽然在退出胃镜时已吸出,但有的人仍有腹胀感,嗳气很多。因为麻醉作用未消失,过早吃东西容易使食物进入气管,故检查后2小时,待咽部麻醉药作用消失后再试吃流质食物。在1~4天内,可能会感到咽部不适或疼痛,但无碍于饮食,大多数人可照常工作,病情较重者可休息,驾驶员当日不能单独驾驶。做胃镜检查最好有家属陪同,检查结束后护送回家。

胃镜检查不适用一些疾病,如脊柱畸形、神志不清、精神病、肺心病、哮喘、血压过高等。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应用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情况的一种重要而常用的方法

1.对鉴别各种临床上暂时不能确诊的心律失常最有实际意义。

2.帮助确定心肌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

3.急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的辅助诊断。

4.提示心房、心室肥厚扩大的情况,从而协助临床诊断。例如风湿性瓣膜病、肺心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5.提示药物的影响。例如洋地黄、奎尼丁、吐根碱和某些抗癌药物(如阿霉素)等,在用药过程中如影响心脏,心电图可及时反映。

6.提示电解质紊乱,例如血钾过高过低等。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1.心电图检查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故不必紧张。检查时要处于平静状态,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心电图的图形变化很多无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可见于多种心脏病中。应注意听取医生的解释,切忌先入为主,造成不必要的思想紧张。

3.不少心脏病变(如较轻的瓣膜病变)的心电图往往正常。因此,正常心电图也不能完全否定心脏病的存在。

心电图根据论断的需要可分为以下3种

□运动试验心电图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人在安静或一般状态下心电图可能正常,但在体力活动增加时发病。因此,可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如上下阶梯,骑自行车或快速行走后再做心电图检查,就可提高缺血心肌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准确率,即运动试验心电图。有下列任一情况的中老年人不能做本试验,在就诊时应注意向医生说明:

1.急性心肌梗死。

2.初发型和恶化型心绞痛。

3.严重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和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4.严重的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急性风湿热。

5.中度至重度高血压。

6.梗阻型心肌病。

7.严重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关节炎、肢体残疾。

8.有急性或严重全身疾病,如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和肺炎、严重贫血、发热等。

□动态心电图

这是一种应用磁带连续记录24~72小时的心电图。方法是将磁带记录盒与被检者胸部导联电极相联,供随身携带。另有一回放系统,通过它医生可于数分钟内将磁带所记录的心电图波形全部查阅,并报出心搏总数,异常心律的类型与次数,最终将心肌缺血的情况展现在图纸上。记录期间病人除洗澡外可进行各种活动,但其家属应将监测当天的活动记录在日程活动表格上,以便对照在什么时候或多大活动强度情况下出现心律失常或缺血性改变。目前动态心电图较多地应用于:

1.晕厥、心悸的鉴别诊断,查出严重心律失常所引起的晕厥和心悸。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特别是发作性快慢交替心律。

3.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在高危险期(发病后6个月内)的心律变化,及时检出恶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

4.诊断冠心病:分析活动、静息或睡眠中的心电图变化,提高论断阳性率。

5.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研究。

□连续心电图监测

连续心电图监测是用有线或遥感心电接收仪将被检者的心电图集合到中心台,通过贮存回忆或全面记录的方式,用电脑进行自动分析。它的目的、方法与动态心电图相似,其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作,立即给予处理,故对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症尤为适用。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数值及意义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mV。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R波不超过2.0mV。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5mV,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mV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mV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mV,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mV。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不应超过0.1mV,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mV,S-T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mV。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7.Q-T间期。Q-T间期同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一般心率70次/分左右时,Q-T间期约为0.40秒。一般可查表。凡Q-T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0.03秒以上者称显著延长,不到0.03秒者称轻度延长。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大、心力衰竭、低血钙、低血钾、冠心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等。

8.U波。振幅很小,在心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mV。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服用奎尼丁等。U波倒置见于冠心病或运动测验时;U波增大时常伴有心室肌应激性增高,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超声检查

超声波诊断疾病原理

超声波可在人体中直线传播。人体的不同组织包括病理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程度不同,因而超声波通过人体后所消耗的能量不同。超声波诊断正是利用人体组织对上述超声波吸收的差异,将各组织、器官及病变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最常用的是B超。

什么是B超

B型超声检查(type-Bultrasonic),也叫做超声波或超声图,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俗称“B超”,是健检时经常接触到的医疗检查项目。在临床上,它被广泛应用于心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和妇产科疾病的诊断。

B超优缺点

□优点

1.对患者无损伤,无痛苦,无放射性,价位低。

2.它不但能发现腹部脏器的病变情况,而且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

3.超声设备易于移动,没有创伤,对于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可在床边进行诊断。

□缺点

由于胃肠道中空气含量较多,容易干扰B超声束,使其结构显示不清,用B超做胃肠检查时准备工作复杂,加之钡餐、胃肠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又高于B超,所以一般B超不作为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腹部B超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1.禁食禁水。检查的前一天的晚餐,应以清淡少渣的食物为主,食后禁食一夜。检查当日早晨,应禁早餐和水,以保证上午在空腹情况下检查。

2.做“B超”前两天,应避免进行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胆道造影。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有时医生会同时开出钡餐透视和B超检查单,最好先行B超检查,再行钡餐造影。因为胃肠道内若有钡剂存留,不仅影响胆囊、胰腺的超声显像,而且还容易发生误诊。

3.如做盆腔子宫及其附件、膀胱、前列腺等的B超检查,应在检查前1~2小时,饮温水400~600ml,待膀胱充盈后再检查。如果须一次接收消化、泌尿检查,最好检查当日不排晨尿,这样不必喝水即可达到膀胱充盈的目的。

□彩色B超(彩超)

彩超检查,是指“彩色多普勒诊断”。它是利用现代科技将多普勒信号转变为彩色信号,并与二维黑白声像图叠加,实现彩色血流显像,使得体外观察和评价血管内空间及血流状态成为可能。彩超主要用于心脏病检查和人体各脏器内外的主要血管的血流检测,如在诊断消化、泌尿系统疾病中,通过彩超获取门静脉、肝动脉、肾动脉的血流信息。

骨密度检查

为什么要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常被人称之为“隐性杀手”,即使丢失再多的骨量也不会被察觉。当出现腰背酸痛、身高变矮、驼背时已不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方法是骨密度测量。骨密度测量将提供全身和任意骨的骨密度值,并将测得的骨密度值与正常成人的骨量峰值比较得出T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根据T值的高低为骨量丢失的程度制定了一个标准:正常:T值>-1;骨量减少:-1~-2.5;骨质疏松症:<-2.5。T值是医生确诊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骨密度值有助于了解骨矿物质的状况,骨折发生的危险率的预测,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做骨密度扫描检查的必要性

骨密度检查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最佳检查方法。骨密度检查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诊断和检测股骨头坏死程度,诊断和检测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轻重的辅助方法,不同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可以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髋部、脊椎、腕部、手指、胫骨及足跟等。对于判断病变破坏骨质轻重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什么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什么时候去检查?绝经后6~7年,女性会遗失高达30%的骨质。如果绝经后体重低于57kg,或以前曾吸烟,或成年后有过非外伤性骨折,或有家族病史的话,一定要去做骨骼密度检查。

检查结果的意义:如果尿检显示你患有骨质疏松症,医生会建议你每天必须摄入至少1 000mg的钙和400~800IU的维生素D,也会建议你定期做运动。如果你患有骨质疏松症,医生可能会建议吃一些补钙的东西。

消化道X射线检查

什么是钡餐

胃肠道检查所用的造影剂是医用硫酸钡,由于钡的原子序数高,不易被X线穿透,在胃肠道内与周围器官形成明显对比。目前使用的钡剂大多是复方硫酸钡,根据不同检查部位,使用前将硫酸钡加温开水调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口服后检查胃肠道称为钡餐检查。根据病情要求可进行包括食管至结肠的检查,观察其形态和功能变化。

上部消化道X光检查:以钡液造影透视食管、胃、十二指肠的上部消化道,同时以X射线摄影诊断脏器形状变化与异常的检查。

检查的目的

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疾病,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手术后的经过。

本检查所能发现的疾病: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胃癌、胃息肉、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的疾病。检查方法

在所谓透视台的X射线装置上实施检查。需分别服用白色的造影剂与发泡剂,利用发泡剂的空气与钡的黑白浓淡差,把上消化道的形状明确的照在X射线监视电视上,然后加以观察,并作X射线造影。为了详细观察到胃的各部位,最好旋转透视台,从几个角度来造影。检查时间约10分钟。

检查前的处置

检查前为了阻止胃、十二指肠的蠕动,要先实施注射。但青光眼、心律不齐、前列腺肥大等对药物有过敏性的人,就不能行此注射,必须告知医生。

检查时的痛苦

钡液很难饮用,而且服用发泡剂时胃部会有憋胀感。

检查注意事项

1.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就要禁食,禁饮;检查之前尽量不要吞口水咽吐沫。

2.除去身上金属性的物质,并换上检查衣。不要打嗝;做X射线摄影时必须停止呼吸;感到不舒服时用手打信号告知检查人员。

3.从检查当日到隔日之间会排泄出白色钡便。有便秘的人最好服用泻剂。

检查结果的说明

当场即可得知检查结果,但详细情况需隔天知道。如发现异常时,要接受内视镜检查。

肿瘤标记物

正常细胞会产生、肿瘤细胞也会大量产生的物质,叫做肿瘤标记物。在发现了这种物质的情况下,虽不能直接对癌细胞做出诊断,但这暗示了有癌细胞存在的可能性。肿瘤标记物主要由癌细胞产生,部分排放到血液、尿液中,因此,肿瘤标记物的检查以血液、尿液及肿瘤组织为对象,特别是可以只采取血、尿液进行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已成为体检中的一种常规检查。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是将其结果与健康人的数值相比以判断有无异常。规定95%的健康人的检查值范围为大致“正常范围”,其最高值叫做基准值,超过此数值时即有问题。以下是各器官肿瘤诊断价值较高的肿瘤标记物,其中特别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为肝癌的AFP、卵巢癌的CAl25、小细胞肺癌的NSE、绒癌的HCG、前列腺癌的PAP、骨髓瘤的M蛋白等。此外CEA在许多种癌症中都有升高,特别是在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的诊断上发挥了作用。另外还有CAl9-9在胰腺癌及胆囊癌的患者血清中也有增高。这些肿瘤标记物在患各种癌症时超过血清基准值的概率为50%。80%患骨髓瘤时,尿中可见到一种叫做本斯-琼斯蛋白(Bence-Tones’Protein)的特殊蛋白质。当发现这种蛋白时,基本就可以确诊骨髓瘤。

目前,利用肿瘤标记物诊断癌症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肿瘤标记物并不仅仅是癌细胞分泌的,因此,超过基准值时,必须鉴别到底是正常还是良性疾病或者是癌。除特殊情况外,仅靠测定肿瘤标记物是不能诊断癌症的。血清中肿瘤标记物的数值高于基准值而又不是癌时称为“假阳性”,假阳性率高的肿瘤标记物当然其诊断价值就很低。另一个问题是早期癌时超过基准值的情况较少,因此利用肿瘤标记物筛查早期癌,目前还有困难。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与癌症精密检查结合起来肿瘤标记物检查仍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检查项目,它在判断治疗效果及肿瘤患者病情经过的观察上,有时较图像诊断更为准确。

测肿瘤标记物有何意义

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必须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并可在血液、组织液、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测出;不应该存在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疾病中;某一肿瘤的肿瘤标记物应该在该肿瘤的大多数患者中检测出来;临床上尚无明确肿瘤证据之前最好能测出;肿瘤标记物的量最好能反映肿瘤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预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理想的肿瘤标记物应符合上述各项特征。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理想的肿瘤标记物。现今所知的肿瘤标记物中,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记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故有人将肿瘤标记物称为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标记物的分类

肿瘤胚胎性抗原,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异位激素(ACTH),降钙素;酶和同工酶,如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血浆蛋白,如β-巨球蛋白(βM);细胞代谢产物,如脂质相关涎酸;肿瘤22抗原,如CA19-9、CA125;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如c-myc、ras、p53、rb;微量元素,如砷、铜、铁、硒、锌。

part 3 更年期的特殊照料

更年期概述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人都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呈现出某些不健康状态。有专家曾在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对2 000位中年人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5%,67%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或白天开会时打瞌睡等现象;一干活就有劳累感的人占60%;脾气暴躁、心情焦虑的占46%;记忆力明显减退者占58%。有资料表明,有3种人易有上述症状:

1.收入较高的人,特别是那些只知消费不知储蓄的人。

2.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那些“工作狂”。

3.有遗传早亡家族史又自以为健康的人。

□对于中年人的健康,医务工作者提议:

1.在有些不可避免的过劳之后,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恢复体力。

2.劳逸结合,开展工间操活动。

3.服用有效的、合适的保健品、补养品。

4.改变中年人群的工作条件,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

人体内有着各种潜在的患病危险因素,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比如,香烟中含有苯并芘、烟碱、亚硝胺、微量砷等致癌物,在长期吸烟的人中,肺癌的患病率增加了15~30倍,喉癌的患病率增加了7~9倍,冠心病的得病率也增加了3~4.6倍。酒精伤肝、伤胃,长期酗酒者容易患消化不良或酒精性肝硬化。由于中年人应酬多,因此要注意少吸烟,少饮酒。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年人更应加强心理保健,好胜心强、脾气急躁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比一般人群增加2倍。性格内向、抑郁而又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肿瘤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倍。

更年期是由中年向中老年更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性腺功能会逐渐衰退,性功能减弱,于是造成身体内部一系列平衡失调,引起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的改变,从而出现更年期的不适症状。

女性更年期概述

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功能旺盛时期向老年衰退期过渡的一个阶段。更年期生理上的变化就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所以可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出现一些症状。

女性一生中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即发育成熟期(青春期)、生殖功能旺盛期(生育期)、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完全丧失期(更年期),而更年期的重要标志是绝经。

绝经有自然绝经及人工绝经之分。自然绝经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造成,在绝经前绝大多数女性有一段时间有月经改变,少数人可有子宫出血,多数为月经稀少,突然绝经者少见。一般认为,1年以上不来月经即为已绝经。绝经年龄因人而异,大约在48~51岁之间。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态良好,绝经年龄有逐年延后的趋势。“更年期”一词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但存在某些含糊的意义,为了达成统一认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改用“围绝经期”这一新的名词,围绝经期是指从40岁以后月经紊乱开始至绝经后1年叫“围绝经期”。中医把“围绝经期”归属于“脏躁”范畴。治疗应以补脾肾、调冲任为主,兼以疏肝理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以配合治疗。而以养心益脾、补肾润燥为主的饮食治疗,不仅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强壮体质。

女性更年期有哪些表现

更年期期间,由于女性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可引起身体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如潮热、出汗、烦躁、睡眠不好、关节疼痛及性欲下降等症,严重者还可引发心血管疾病、萎缩性尿道炎、阴道炎、骨质疏松、骨折、肥胖症及中老年性痴呆等病。进入更年期后,短期症状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和损伤。更年期出现的时间一般是45~50岁之间。近年来,有许多卵巢功能早衰的女性更年期可能提前到35~40岁。

女性在更年期时体内最显著的变化是月经的改变。这种改变有3种形式,第一种是月经突然停止;第二种是月经间隔时间长,经量逐渐减少,以后停止;第三种是月经不规则,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在月经改变的同时,生育能力丧失,性器官逐渐萎缩、衰老,性生活能力下降。绝经后约10年时间,卵巢功能才完全消失,人就进入了老年期。

卵巢功能衰退的过程是一个逐渐退变的过程,确切地说,是绝经的过程,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前期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月经周期逐渐延长而且不规则,月经一般由多趋向减少。绝经期的表现是月经停止,这是更年期的重要特征。绝经后期,指月经停止后至卵巢内分泌功能会完全消失,即宣布进入老年期以前的阶段。随着月经的消失,生殖器官逐渐萎缩,生殖能力也逐渐减弱到消失。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除了影响生殖器官外,还能导致身体内其他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使体内激素水平失去平衡,从而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某些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的症状,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极为复杂,症状有轻重之别,有的人很轻,绝经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老年期;有的人症状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症状持续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人症状持续3~4个月即消失,有的人症状需数年才消失。

因为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因此在诊断时要给出一个标准,便于和其他疾病相鉴别。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分析和诊断。以下介绍几种更年期综合征的鉴别方法:

1.月经改变和生殖器官的改变,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或增多,最后绝经,生殖道黏膜开始萎缩,分泌减少。

2.症状是在更年期发作。

3.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面色潮红、潮热、心惊不适、汗多、血压增高、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抑郁、神经过敏、哭笑无常,严重时呈精神病状态。

4.心悸、胸部压迫感、肢端蚁走感、麻木、疼痛及面色苍白等。

5.代谢障碍表现如食欲异常、多饮、多尿、全身发胀及皮肤瘙痒等。

6.骨关节痛、腰背痛、易骨折,有骨质疏松现象。

7.还可以有多种症状同时出现,症状受天气和家庭状况影响强烈,每天症状强度不同。

8.新陈代谢变化的症状,如脂肪代谢失常,脂肪重新分配,发生形体变化,尤其腰腹、臂膀更明显,因而体重增加。

但也要说明,并不是每个人在更年期阶段都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调查显示,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只有10%~15%人才会真正发展成更年期综合征,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然而没有自主症状并不等于不存在更年期问题,而是问题表现为潜在的代谢功能改变。

更年期女性如何自我饮食调整

□更年期女性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适量摄取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大量存在于米、面、豆类、水果、蔬菜和植物的根茎内。碳水化合物是提供热量的来源,过剩则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增加蛋白质类食品

在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需要在食物中获取,特别是乳品、蛋、瘦肉、鱼类和大豆中获得。这类食物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不适。

补充含维生素和钙类食物

维生素和钙存在于乳类、蛋、肉、豆类、水果、蔬菜、粮食、鱼等食物中。由于25%的更年期女性患有骨质疏松、骨蛋白和骨钙缺失,补充钙类食物非常有必要。乳类含钙最丰富,极易被吸收利用。养成每日饮用1~2杯奶的习惯对防止更年期骨折很有帮助。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要偏食,粗细搭配;避免过饱,尤其是糖类和动物脂肪多了会使身体发胖,加重心脏的负担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按时用餐,忌暴饮暴食,蔬菜和粗粮当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通便、预防痔疮及大肠癌的作用。

另外,女性更年期期间应尽量减少脂肪、胆固醇、盐和酒等4种物质的摄入,要少吃过咸的食物,不宜吸烟、喝酒和咖啡。

女性更年期自测

□女性更年期的先兆或早期症状比较明显,可通过下述指标预测更年期。

1.从初潮年龄预测更年期年龄。多数人观察确认,月经初潮年龄与更年期年龄是负相关,即初潮年龄愈早,更年期(绝经)年龄愈晚;相反,初潮年龄愈晚,更年期年龄则愈早。

2.通过家族遗传进行预测。由于进入更年期的年龄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所以,祖母、母亲、同胞姐姐出现更年期的年龄可以作为孙女、女儿、妹妹进入更年期年龄的预测指标。但此指标并不是绝对的,易受后天生活条件、环境、气候、社会因素、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使更年期提前或推迟。

3.更年期的先兆。女性进入更年期之前一般都有某些症状。如患者感到胸部、颈部及脸部突然有一阵热浪向上扩展的感觉,同时上述部位的皮肤发红,并往往伴有出汗。又如平时月经较准,经前也无特殊不适,而突然在某次月经前发生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失眠多梦、头痛、腹胀、肢体浮肿等经前期紧张症候群;另外,出现烦躁、焦虑、多疑等情绪精神方面的改变,也是步入更年期的先兆。

4.月经紊乱现象。月经紊乱为最终绝经前的月经表现形式。月经改变的表现大致分为3种类型:一是月经间隔时间长,行经时间短,经量减少,然后慢慢停经;二是月经不规则,有人行经时间长,经量多,甚至表现为阴道大出血;也有人表现为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停经;三是突然停经。绝经是进入更年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以上预测方法和自己身心的具体感受,大多数女性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已进入了更年期。

正确对待更年期的到来

女性更年期是一个从有生育能力到丧失生育能力的自然生理变化过程,其特点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呈现种种变化,出现生理性的月经逐渐停止,生殖器官逐步趋于萎缩退化和女性生殖能力的丧失。通常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

1.情绪的不稳定,如易发怒、易激惹、喜怒无常、焦虑不安等。

2.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做事健忘、睡眠障碍等症状。

3.对周围事物变得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精神恍惚,思维涣散等。

绝经是中年妇女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42岁一过,卵巢的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就开始下降,到45~50岁这种下降趋势达到一定的程度,月经变得不协调,再过一两年,月经就完全停止了。卵巢也因为萎缩也停止产生卵细胞,故在月经停止的同时生殖能力也几乎丧失,但这一过程也并不是分毫不差地同时发生,所以在绝经1年左右,还应该采取避孕预防措施。卵巢激素的产生,大约在56岁完全停止,在以后的几年里,卵巢枯萎成纤维组织而萎缩消失。更年期妇女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正是人生大有作为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应该说是事业上的黄金时代,但由于更年期生理、心理变化的影响,往往干扰其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地度过更年期呢?

中年女性首先要正确了解女性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特别是能了解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与疾病所出现症状的区别,以减轻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要充分理解更年期的很多变化是属于女性的正常生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短暂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只要处理得当,一般人都会顺利度过。切莫思想负担过重,过多的恐惧和担心,反而酿成疾病。更年期的问题很多是由心理包袱过重而导致的,疑神疑鬼,稍有不适就疑心这疑心那、怕这怕那的,只会加重更年期的症状,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更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顺利度过更年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注意更年期的心理调适和变化

多数女性在更年期没有明显的感觉,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而进入老年期,对于有心理和生理不适者则需要注意更年期的自我心理调适,因为更年期综合征其实更多的是由于有的女性对绝经的恐惧而造成的一系列心身障碍。且由于更年期的一些特殊生理变化,造成处于更年期女性对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精神刺激格外敏感,因而也易于诱发各种心身症状。绝经期并不可怕,过去大多数女性都是怀着恐惧的心理坐等绝经期到来,其实只要去问已经度过绝经期的女性,多数人将回答绝经后实际上给她们带来了一种完全自由和如释重负的新鲜感觉。由于我们现在对绝经有了更多的了解,医学手段可以预防或者改善绝经期女性所担心的大多数问题,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女性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安全地少量补充雌激素而更顺利地度过更年期。因此对更年期过多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要顺利度过更年期,首先是要消除对更年期变化所存在的种种担忧。而充分地了解在更年期可能出现的各种身心变化后,对更年期的过分焦虑与恐惧情绪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只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备无患,大部分人都会平静地度过更年期,享受生命的第二春。当然,如果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则必须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然后再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治疗或对症治疗措施。服用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如用激素替代疗法或中西医其他治疗方法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帮助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但药物使用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女性更年期的身心调整

□潮热为何发生

超过3/4的女性在更年期有潮热现象。这种突然发热的感觉会从躯干传递到脸部,令人不舒服。有的女性满脸通红,也有人感到心跳加快,感觉焦虑。这样的情况可能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因人而异。潮热来临时,人的体温并没有变化,真正升温的是皮肤,有的更年期女性皮肤温度甚至会升高39℃,不过一般来说只升高0.6℃~2.2℃。通常,潮热感会持续30秒至5分钟。

目前科学家对于潮热为何发生尚无定论。一种理论是,在潮热过程中,雌激素含量波动和脑下垂体产生的激素导致下丘脑出现混乱。下丘脑是大脑中控制血压、血液流动和电解质平衡以及体温的区域。这一区域在保持人体有效运转时,能从人体的所有部分得到信息。如果它感觉有问题,会迅速采取行动,调整心率和经过皮肤的血流量等。

在热感到来前,下丘脑得到皮肤过热的错误信息,因此它试图让人平静下来。它会促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皮肤中的血管扩张,以便让更多的血液流通。如此一来,人体就会散发热量,汗腺也会超速运转。满脸通红的效果就由血管扩张引起。

□积极行动防抑郁

有些更年期女性会患上抑郁症,如果出现抑郁征兆,要尽早向医生咨询,寻找恢复好心情的方法。

导致喜怒无常和情绪低落的有潮热、夜间盗汗和失眠、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未确诊的甲状腺疾病等。工作、抚养孩子及照顾老人的巨大压力也可能诱发抑郁症。

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发现自己易怒、精力不能集中、优柔寡断、头痛、睡眠或食欲不佳或逃避日常活动时,可以尝试增加体育活动,多晒太阳,做喜欢做的事让自己快乐,不要等到焦虑或抑郁全面发作才采取行动。

如果这些还不够,可以跟医生谈谈,试试短期服用低剂量抗抑郁药物或接受谈话疗法。一些抗抑郁药物有减少潮热频率和强度的附带效果,但也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遵医嘱。

少数女性对激素变化很敏感,会因激素分泌不稳定而经历剧烈的情绪变化,临近更年期时,情绪波动的可能性更大。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向医生咨询,考虑短期激素疗法或激素加抗抑郁疗法。

总之,心情问题绝对不可忽视,因为抑郁症会加剧女性出现长期健康问题的风险,如心血管病、痴呆症、中风和骨质疏松症等。

□积极应对眼睛干涩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可能会遇到眼睛干涩等各种眼睛变化,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眼睛干涩影响人们的阅读和开车等日常生活。你可能总觉得眼里有沙子,这是因为你的眼睛没有产生足够的眼泪,或者说,你分泌的眼泪蒸发太快。有证据表明,眼睛干涩同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波动有关,因为激素波动影响眼睛分泌含水层和含油层。

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做一个每日眼睛干涩的记录,以确定干涩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条件。减少接触污染、空调、吹风机以及过热的房间和汽车等,可使你感觉舒缓。增加饮水、减少咖啡因摄入、使用加湿器或把隐形眼镜换成普通眼镜,也会有帮助。还可以尝试食用更多的多脂鱼类、坚果、亚麻籽油或菜籽油,使饮食含有更多的Ω-3脂肪酸。非处方、不含防腐剂的人工眼泪也可减缓症状。如果这还不够,可以约见眼科医生,考虑药物治疗和其他干预措施。

随着年龄增长,眼中的晶体弹性将变弱,还开始慢慢变黄,使你更难聚焦小字和细微之处——这就是老花眼。这时需要放大镜,并尽量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阅读。

此外,应定期做眼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与年老有关的眼疾。比如青光眼,起初它没有明显症状、没有疼痛感,可能在四五十岁时就开始出现,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关注心脏健康

不少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十分担心自己罹患乳腺癌,其实心脏病也值得关注,因为女性更年期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几率会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每年死于心脏病的女性超过死于各种癌症的女性总和。不过最新研究显示,即使你过去特别不爱护心脏,从现在开始养成健康的习惯也有重要意义。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男子在一定年龄内,突然发生的各种反常心理状态,并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男子在50岁左右的时候,睾丸产生睾酮水平迅速降低,从而造成一时的内分泌失调,并且体力下降,需要休息的时间增加,并开始感到性功能衰退,常常出现头昏、抑郁或行为不合群等一系列变化,这种生命的转折时期就是男性更年期。其本质与女性更年期相似,但表现不如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有绝经期作为标志那样明显。除个别病例外,其变化都较为缓慢,症状也较为隐蔽,因而不易为人发觉和重视。男性更年期出现的时间一般晚于女性。由于男子性激素的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很缓慢,所以男子更年期不如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显著。

更年期男性心理知识

过去往往由于女性的更年期出现月经紊乱、绝经等变化特征而较为引人注目,故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只有女性才有更年期。其实男人也有更年期,年龄一般在47~63岁左右,只是其变化不像女性那样突出和明显罢了。男性更年期是由睾丸功能退化所引起的,而睾丸的退化萎缩是缓慢渐进的,性激素分泌减少也是缓慢的,精子的生成在更年期也未完全消失,故男性更年期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甚至无所觉察,重者可能影响生活及工作,患者感到很痛苦。随着男性医学的发展,所谓“男性更年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中老年男性和医学家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身体和心理出现相应的变化,产生与女性更年期部分类似的症状,以前称之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实际上,男性与女性的情况不尽相同,例如男性不存在绝经等更年期开始的信号,症状发展不明显,内分泌代谢机制也不同于女性,故现在有人把这组症状命名为“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那么如何使男性朋友能够顺利地度过更年期,是男性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男性更年期的表现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大多表现为身心功能失常所致的神经症(如抑郁症)、性欲低下、阳痿等,有的表现为疲劳、精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性格改变、感觉异常等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机体衰老、内分泌异常、睾丸功能减退、男性激素分泌减少等所引起。一般认为女性更年期生理心理反应均较重,而男性更年期则以心理反应为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由于出现时间的不一致和体质、生活、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精神症状。主要是个性情绪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自暴自弃,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或恐惧、焦虑、易激动等症状。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怔忡、心前区不适,或血压波动、头晕耳鸣、烘热汗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脘胀闷、大便时便秘;神经衰弱表现,如失眠、少寐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乏力等。

3.性功能障碍。常见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精液量少等。

4.体态变化和身体其他系统症状。全身肌肉开始松弛,皮下脂肪较以前丰富,身体变胖,显出“福态”,白发增多,脱发常见;或出现腰、枕、肩部疼痛;或痒感、热感、怕冷、牙周病等。如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症状超过3条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更年期的心理生理变化

人到中年容易产生一种停滞不前的感受,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常使人们陷入到一种失落与沮丧的“灰色”心态之中,从而对生活易产生一种厌烦感,这当然是由于中年人受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般来说,从少年时期到青壮年时期,我们都处于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外面世界真精彩,且不断有新事物、新刺激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圈子里来,因而感到自己在一天天地长大和成熟,每天的生活都有新的变化,也充满着情趣。而人到中年后,生理上的成长几乎停止,甚至出现衰退;且日复一日生活的琐事,重复呆板的工作内容,千篇一律的饮食起居,总是“老调重弹”,因而容易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各种厌倦和厌烦感。有时我们每天都不知怎样打发日子,真想逃避生活,有时甚至讨厌工作,厌倦学习;夫妻之间也有“喜新厌旧”者而出现了情感危机;严重者还会厌倦人生,产生沮丧绝望、自残、轻生等一系列病态的心理和行为,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既然人的情绪好坏与个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关。那么就要尽量实现和满足自己的目的,满足自我正当的生理心理需求,这是减少消极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大体说来可以分3步。

1.尽力而为,不断进取。通常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需要满足了,另一需要又会产生,所以,即使活到老仍有很多需求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但是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和辩证地对待,一些老年人一方面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另一方面,最好不要有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一旦超过能力范围的需求,一时难于做到,不但不能使自己心理获得满足,反因为目标受阻而易于形成挫折感,从而增加内心痛苦,所以我们没不必为过高的自我欲望而自寻烦恼。

2.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当消极情绪产生后,可以采取各种合理的宣泄方式,排解心中的痛苦、烦恼、委屈、忧愁、恐惧等不良情绪。例如找亲朋好友倾诉,写日记宣泄;或采取吟诗作画、吹弹演奏、唱歌跳舞等多种娱乐方式分解注意力;或者是运用理性升华,化悲痛为力量,在逆境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困难,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化不幸为动力,振作精神从头开始,这样就能逐步克服消极情绪。

3.调整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免疫力。正如前面所说,外界因素只是诱因,个性心理缺陷才是导致不良情绪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克服个性心理的缺陷,培养健康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及其对身心产生的不利影响。

男性更年期的自我心理保健

1.保持乐观心态。其实周围环境中,中年男性可能每天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件或者不太顺当的人际关系,有的常为家庭问题而苦恼,有的则因晋升暂时受挫或得不到工作单位的支持与理解而烦恼等等。如果一个中年男人不善于摆脱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干扰,事事过分认真,或钻死胡同、钻牛角尖,那么他的情绪就乐观不了,经常忿忿不平,恼怒不休。可能会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恐怕最终吃亏的是自己。暂时没有升职升级,没有评上职称,并不表明你的能力就一定比别人差,只要不断充实自己,为社会多作贡献,就不要太在乎职称头衔。一个人能够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追求浮华虚荣和别人的奉承夸奖,这才是走向真正的成熟男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因为这种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快乐,无论外界舆论的影响如何,他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因此,不管我们有没有职称或头衔,只要一如既往地工作,终究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人的能力也最终不会被埋没。

2.对人对己均要宽容大度。中年时期也是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迁、经济收入悬殊较大的年龄。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成为上司或成名成家,应以坦然豁达的心情为他人的进步而高兴,避免产生嫉妒心理,以至于耿耿于怀而影响自身的健康。社会是纷繁复杂的,个人的发展有时会人为地受一些不平等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不要过分地去计较。因此,不要让这些不良情绪来困扰自己,而应以踏实的工作、广泛的兴趣来充实生活,及时把握有利时机来发展自己。

3.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男人进入更年期后的最早心理反应是对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过分敏感,遇到不顺心之事,暴躁易怒,事后又感后悔,但往往不能自控。有的过度地逞强好胜,而忽视了自身的营养、锻炼和心理平衡,以至酿成疾病。因此进入更年期的男性朋友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条件,虽说任何事情要尽力而为,但也不要过度勉强自己。另外凡事不要过分认真,求得完美,一味固执,徒增烦恼,特别是为人处世,要做到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其实,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工作单位,尤其是对自己的妻子,都要善于多作些让步、妥协,这样也就增加了生活中的和谐与自在。

男性更年期的调节

无论从预防,还是从治疗的角度看,都应积极地摄入B族维生素。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会导致神经过敏,易于兴奋。易于疲劳、情绪不稳,一般也是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与更年期综合征有密切关系的,除维生素以外,还有优质的蛋白质。由睾丸产生的男性激素通过肝脏转换成女性激素,以维持人体内性激素的综合环境。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为此。处于更年期的人应多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鸡蛋、牛奶和牛肉等。男子到了更年期更应注意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做到起居、饮食、工作有规律;体力或脑力负担不过度,也不过于安逸;工作时间集中精力,业余时间多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有益活动,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症状严重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睾酮之类的药物,或是益髓添精,补益肾气的中药。

更年期“发福”与健康

□发胖究竟是福还是祸

肥胖究竟是不是福相?现代医学证明,肥胖不是福相。因为,肥胖不但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导致许多疾病,甚至缩短寿命。

脂肪过多地沉积在心包膜上,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脏较长时期地超负荷工作,便会引起心室肥大、心绞痛和心力衰竭。肥胖可引起血脂增高,而血脂增高又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弱,脆性增加,从而易诱发高血压和脑溢血。胸腹部皮下脂肪的增多,会影响呼吸,所以肥胖者易气短,肺活量减少。肠系膜脂肪增多,影响了肠蠕动,促使便秘发生,进而增加直肠癌和结肠癌的风险。脂肪在肝脏中沉积,可形成脂肪肝,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也可使胆固醇代谢障碍,从而诱发胆囊炎。胰脏内脂肪增加,会发生胰腺炎,还会阻碍胰岛素分泌,引起糖尿病。

肥胖不仅能引起上述多种疾病,而且还能缩短寿命。据报道,一个成年男子的体重若超过标准体重的10%,则死亡的危险性可增加13%;超重20%,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5%;超重30%。死亡的危险性增加42%。据一些调查,肥胖引起的其他疾病死亡率高,可见肥胖并非是一种“福相”,而是祸根。于是,出现了另一种看法,认为瘦人比胖人好。对中老年人,甚至还有一种“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

□老人消瘦就有利健康吗

中老年人如果体重适中,行动起来便会觉得轻松自如,还可以免除许多疾病的困扰。然而假如过于消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老人过于消瘦,不仅会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且,还是某些疾病的征象。引起中老年人消瘦的原因很多,既有生理性的原因,又有病理性的因素。一般来讲,常见的原因有以下4点。

1.口腔因素。年老牙不全,老人缺牙是普遍现象。即使装了假牙,常因不舒服而不愿使用。牙齿的作用是咀嚼食物并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而咀嚼还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胃酸和胆汁分泌,从而有助消化。牙齿缺失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营养不良而消瘦。

2.感官因素。中老年人的味觉和嗅觉常常降低,会有食无味的情况,不能引起食欲,从而造成摄入量的减少,伴随而来的是营养成分摄入不足,从而发生营养不良,导致消瘦。

3.疾病因素。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胃肠迫疾病,均可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而致营养不良、消瘦。中老年人体弱多病,容易患多种疾病,如果得了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话,由于消耗多、摄入少,出现营养负平衡,从而容易消瘦。

4.心理因素。中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比较多。退休后经济收入的降低,子女结婚后与老人分居,至爱亲朋一个个相继离别仙逝等等,都会引起老人的心理障碍和情绪障碍。所以,老人消瘦,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

中年男性女性如何面对性生活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更年期的到来,夫妻的性爱领域里也在渐渐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其实在临床上也常见到这种情况:有的中年夫妇常常因为偶然一两次性生活不成功立即就联想到这肯定是更年期造成的,自己老了,不行了,进而对“性”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于是就逐步减少了正常的性爱生活。有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不是年轻人了,觉得性爱的事该收敛一些,再做这种事就不太正经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自然就减少了性生活的次数,或缩短时间和缺少变化。要知道,夫妇之间长期禁欲,实际上可能会加速自身的衰老,因而中年夫妇有必要及时纠正对性生活可能产生的某些误解。

中年是向老年过渡的一个阶段,人在生理、心理、性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呈现逐步减退的趋势,体内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因而不可否认,更年期会给夫妻的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性爱生活是婚姻的重要环节,对青年、中年及老年夫妇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中年夫妇需要了解一些中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特点和自我保健方法。

一般来说,中年夫妻的性生活较以前更加和谐。随着子女的长大成人和生活的独立,他们不再恢复了宁静的生活。由于中年人心理更趋成熟,性爱的表达方式更体贴、更深沉、更柔和。中年女性对性生活的兴趣通常增长到了与男人相匹配的程度。因为到了这种年龄,男人的性反应温和多了,年轻时动则情欲亢进的冲动已日趋缓和。男子生理上反应速度的降低以及他们对亲近和爱抚的兴趣与日俱增,从而使夫妻双方的性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和谐和令双方更感满意。

一般来说,性功能包括性欲和性能力两个方面,根据中年人性功能的特点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性欲与性能力不变型;性欲亢进,性能力正常型;性欲亢进,性能力减退型;性欲与性能力均下降型。在通常情况下,男性性欲最强在20岁左右,而女性则在35岁左右,但也有50岁的妇女出现性欲增高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蜜月”现象,这可能是因为绝经后女性从怀孕的担心中解脱出来,因而有较强的性要求,中年男性的性欲一般没明显改变。性功能的另一表现是性能力,其具体体现为性行为的反应强度与持续时间,一般性能力随增龄呈下降趋势。人到中年后,各器官功能都开始减退,生殖器官和性功能同样也出现下降的趋势,中年性功能下降可能受社会文化、种族、生理、心理障碍及躯体疾病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要想保持性健康,首先要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当然适当的性生活是必要的。人体的任何器官都存在“用进废退”的规律,“性的废用性萎缩”在中年人中也并不少见。这主要是由于中年人对自己的勃起延迟、不射精或阴道不润滑等缺乏正确认识,对性生活缺乏信心,存在恐惧感,因而过早地减少性生活,故造成性器官和性腺的萎缩退化。中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当然要节制性生活,但适度的性生活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有利于改善夫妻关系,故中年夫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性生活的频率和强度,以保持和谐的夫妻生活。对于中年期出现的严重性功能障碍,如女子常见的性交疼痛、阴道痉挛、性欲缺乏、妇科炎症等及男性常见的遗精、早泄、阳痿等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千万不要因不好意思开药而讳疾忌医,以至病情逐渐加重而影响夫妻感情和家庭生活。中年男性阳痿大多是心理性的,故不要过分紧张和灰心,只要积极治疗,阳痿是可以改善的。尽管性衰退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但延缓性衰退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当然,中年夫妇克服性能力衰退需要双方的努力。在夫妻性生活方面,如果说年轻时是丈夫需要更多地调动妻子情感的话,那么到了更年期以后,双方都需要关心体贴,而且妻子也应更多地鼓励和关照丈夫,只有夫妻感情的和谐,才能使双方享受到美满的性生活。

part 4 定期体检远离中老年疾病

中风

中风概述

中风病主要是指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也称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病人半身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种障碍,其中,主要以运动障碍为主,即中医所说的半身不遂,西医则称之为偏瘫。

人体内的血管就像一幢现代建筑物里星罗棋布的上下水管,无处不到。正常情况下,血管里的血液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轨道永不停止地循环着,营养着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当然也包括脑。如果某根血管发生了堵塞,血液就不能通过正常的轨道为它原来应该营养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这些组织器官得不到血液供应,则出现缺血症状。这种情况发生在脑,我们就称为缺血性中风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根据病原学、发病机制来分,临床上又将缺血性中风病分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如果血液从脑血管内流到了血管外,血液形成的血肿以及出血所引起的症状,我们则称之为出血性中风病或出血性脑血管病。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又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等不同的类型。

中风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变有关,而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因素,都能对中风病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将这些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称之为中风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并非是单一的,中风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认识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中风病是非常必要的。促使中风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分为3个方面,即体外因素、自身因素、诱发因素。

1.体外因素:体外因素主要是指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与病人生活居住的地理位置、海拔及气候等有关。科学资料表明,中风病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北方高于南方。此外,气温较高的地方,脑血栓的发病人数较高,温度低、气压高的地区,脑出血的发病人数较多,另外,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及放射治疗等对中风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身因素:中风病的发病因素与人们的性别、年龄及种族有关。据统计资料分析,中风病发病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的人群,这说明年龄越大,中风的机会越多。男性中风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高于女性。

高血压是脑中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使动脉反复发生痉挛,引起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导致较大量的出血。高血压病患者中风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

脑中风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是吸烟,每日吸烟超过15支者,则更容易患中风病。医学专家对吸烟者进行了追踪研究后发现,有吸烟史的男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4倍。

另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中风病的发生率较高。此外,遗传因素、肥胖、酗酒等,也是中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3.诱发因素:在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加上诱发因素,即可发生中风。据统计,一半以上患者有明显的诱因。比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起床过猛、排便、大量酗酒、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气候突然变化,以及各种可造成血压急骤升高和降低的因素均可诱发中风病。

总而言之,中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绝不是单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了解了中风病的致病因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杜绝和避免这些因素,从而远离中风,保持身体健康。

对中风的几种误解

1.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一些动脉硬化病人血压正常,但因病情严重、可致脑动脉血管管腔高度狭窄达65%~85%,影响脑血流量,也可发生中风。血压偏低者可致脑血管发生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梗死。另外,血压过低致脑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增加,致血栓形成而发生中风、此类中风一般均为缺血性的。

2.有很大一部分人误认为中风都是血压过高引起的,发现有人中风,便立即给予降压药,这是一种危险行为,常会帮倒忙,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也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所以,这类中风如用降压药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3.瘦人很少得中风。瘦人得中风者只不过比胖人少些,瘦人同样可以发生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内蛋白质不足也能诱发中风,所以摄入蛋白质偏少的瘦人,更应警惕中风。

4.得了中风不死必瘫。近年来,治疗中风的新方法、新药物层出不穷,中风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使中风后生存5年以上者达65%,生存6~10年者达22%,11~15年者达12%,16~20年者达3%,平均寿命已达68岁。肢体偏瘫的恢复率也有提高,许多病人的后遗症轻微,有些不留后遗症(缺血症),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有些尚能恢复正常工作。

5.中风者不能手术治疗。目前,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国内外均已开展了外科手术疗法,效果都是比较理想的。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开颅清除血肿和立体定位手术清除血肿,后者方法简便、安全,但宜把握好手术时机,病人要尽早住院观察。

6.中风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其实,中风容易复发是其一大特点,复发率可达23%。这是因为,中风治愈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等并没有治愈。因此,中风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查,加强自我保健,警惕和防止复发。

7.父母亲患中风者。其子女也一定会得中风。有人以为中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父母亲曾死于中风,自己就惴惴不安。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中风都具有遗传倾向,只有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的中风才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才是发病与否的关键。因此,中风患者的子女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但必须指出,这些人患中风的危险性可能超过一般人群。为此,生活要有规律,加强自我保健,注意劳逸结合,少吃些盐及高脂肪食品。若能及时发现并认真治疗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中风的发生。

中风的先兆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最重要的神经科疾病,约占神经科住院病例的50%~70%,存活患者中80%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重度残废者还要专人照顾,所以中风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疾病,对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可见对于中风的预防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很必要的。

□老年人应高度重视中风先兆

1.眩晕。突然自觉头晕日眩,周围物件都在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应及早去医院治疗,防止中风发生。

2.单眼突然发黑。一只眼睛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称单眼一次性黑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这是中风的重要信号。

3.舌痛。中老年人无明显原因的舌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因此中老年人若出现舌痛、麻木、活动不便,不仅应注意局部,更应进行全身检查,以预防中风。

4.鼻出血。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约有60%的病人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于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5.哈欠不断。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况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原因存在的情况下,哈欠连天,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血管内径越来越小,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据临床报告,中风病人有80%在发病前5~10天哈欠不断。所以哈欠不断者,不可掉以轻心。

6.手指麻木。手指麻木的异常感觉,在许多疾病中都可出现,如颈椎病。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手指麻木并伴有头痛、眩晕、舌头发胀、头重脚轻等症状,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7.呛咳。据临床观察,少数中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偶尔呛咳,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吞咽神经核受损,导致咽部感觉丧失,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所致。研究表明,这种麻痹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若及早给予脑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不仅有利于治疗吞咽麻痹,还可能预防中风突发。

8.原因不明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而容易发生跌跤,这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诊治。

9.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这种状况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