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内驱力:做职场强者的17条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15:37:59

点击下载

作者:王小丹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场内驱力:做职场强者的17条法则

职场内驱力:做职场强者的17条法则试读:

前言

在国际生涯教练课程上,常常有学员问我:“老师,您是如何从一位普通的职场人士走到今天的?”“是什么样的因素成就了如今成功的您?”“因为在我们心目中,今天的您既专业、自由、有成就,又能帮助更多处于困惑与迷茫中的人,这是我们未来理想中想要达到的状态。可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

是的,我们很多人,无论学识高低,当我们步入职场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步入职场之前,极少有机会真正地了解:

·职场是什么?

·职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

·老板或领导真正希望拥什么样的职业人士?

· 拥有什么样的信念,付诸怎样的行动才能够让我们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这些在职场中必须要知道的事情,却在我们进入职场之前,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专业课程教给我们。

常规上,我们是靠自己在职场中摸索,不断总结,在失败中不断学习才摸索出一些经验方法。就像很多年前在职场上打拼的自己——在学校中做过教财经课的老师,在外企中做过财务管理主管,在私企中做过人力资源管理总监,在上市公司中做过培训负责人。那个时候的我曾经问过我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坚持干一份工作几十年如一日?

这样的问题常常会让曾经的我充满自责,认为自己是不够坚持、不具有牺牲精神的人。到后来,我有机会接触教练方面的相关知识,开始系统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更重要的是开始拥有教练的思考模式,过去我所有的职场经历开始慢慢变成我生命中的一笔财富,职业发展也开始步入快车道,生命中自我消耗能量的部分越来越少,聚焦目标、聚焦正向价值、聚焦行动让我的职场与生活越来越高效能。这个时候开始,我不再关注我没有什么;而是我拥有什么,我可以带给别人什么。

非常想分享给各位职场人士:职场的内在力量不是你做什么工作;而是你用什么样的信念和行为来做好当下的工作。中国古人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份工作,都有属于它极致的好。与其去寻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不如修炼自己,把当下的工作做到极致。

职场不需要弱者。怎样让自己成为适合职场并能够游刃有余驾驭职场的人,这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希望可以支持到更多人系统地了解职场,拥有自我提升和修炼的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幸福、圆满。

借本书出版之际,再次感谢给予我莫大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他们是我的导师杨长征先生——我教练路上的引路人,他的《一生只做八件事》的理论对我影响巨大;来自加拿大的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年近七旬依然在全世界传播教练文化,她的生命状态深深影响到我;感谢我的父母家人,他们一直是我最强有力的支撑,无论何时,他们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感谢同路人喜武老师、长霞老师、付述信老师、蒋兴文老师、昆仑老师、高贤峰老师、王育琨老师、连思明老师、建林、阿勋、古典、鹤桐、宣霖、秀辉、俊阁、天杰、成琳、洪霞、小芳、邓臻等老师,因为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我的职业之路越走越宽。2013年7月15日写于云南昆明第一部分做职场中的强者法则1 生存的第一法则:不做弱者

我想请问你:

你有多久没涨薪水了?

你有多久没有升职了?

你的老板怎样评价你?

未来20年,你的竞争力在哪里?

20年之后,你可以保证不被职场淘汰吗?

甚至10年之后,与年轻你十几岁的职场新员工相比,你的优势在哪些方面?除了你的年龄和工资。

如果你的答案连自己都不满意,我想,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在职场中——

什么决定了我们是强者还是弱者?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职业未来是否光明?

什么使我们前进、原地踏步、落后以及淘汰出局?

职场生存的第一个法则能帮助我们回答以上问题,即不做弱者。你需要了解和摆脱使自己变成弱者的行为习惯,转换强者心态,帮助自己成为纵横职场的强者。弱者,弱的是习惯

为什么同为职场人,却会被分为“强者”和“弱者”?

如何定义“强者”和“弱者”?

强者的核心思想是自我实现成就,强者的特征,如自强不息、心智坚强、不以外物为转移、能够向着目标一往无前、使命必达等,这些是强者要达到自我实现成就的必要条件。

那些能够自我实现成就的人,名字如雷贯耳:李嘉诚、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乔·吉拉德……全都具备以上特征。

强者都是相似的。而弱者,却因不同原因成为了职场中的弱者,在无法自我实现成就的同时,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竞争力,在岗位上工作了几年,薪资和职位始终原地踏步,连新来的员工也都轻易地超越了他,更有甚者会被公司无情淘汰。

Thomas Leonard被人尊称为“教练之父”,他曾经创立了世界上两个最具盛名的教练组织:ICF(国际教练联盟)与IAC(国际教练协会)。这位“教练之父”的老师Tom Stone提出了“核心动力教练”(Core Dynamics Coaching)。经他们多年的调查研究,很多人由于受到从小就养成的十二项核心动力(Core Dynamics)的负性影响,从而无法认识自己,两位专家提炼出了“阻碍自我成就的12个行为”。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和发现,在职场中,使人们成为弱者的,正是这些习惯:No1.弱者习惯不充分地去感受(情绪和事物)

这源于小时候,在我们还未学会说话之前,当我们学会使用负面情绪,类似于哭泣、嚎叫时,便会被大人呵斥不可以哭,因为哭是懦弱、不坚强的表现,长此以往,使一些人养成了不敢受情绪左右的习惯,因为感受情绪并随情绪波动被看作是非理性的行为。这种习惯也被带到了职场中,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负面情绪,要么忽视它,要么压抑它。这些负面情绪好像包袱一样被我们甩在身上。

职场中的强者往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弱者习惯性地压抑和忽视负面情绪,但是负面情绪日积月累无法排解反而会消耗人们向上的动力,让人抑郁消极。No2.弱者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直觉

强者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因为直觉是一种最直观的感觉,尤其被我们津津乐道的“超感官知觉”(第六感),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信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能够引导着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很多强者对自己的直觉坚信不疑,相信自己的直觉也是创造力的开始。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在问世之前——如手机、艺术作品、计算机、电灯泡、微波炉等——那些发明了它们的人都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可以“无中生有”。

如果一件事明明可以做得更好,明明可以更加优化、更有创造力,但一些人却习惯性地对其视而不见,认为与平常无异即可满足,不愿意去感受,只相信自己所谓的理智思维选择,依赖别人的经验……这是许多人在职场中的共有特点。阻碍我们无法变得卓越的原因有做事无创新、缺乏创意、依靠经验办事等。No3.弱者习惯性地指责和判断“这到底是谁的错误?”“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你才导致我们失败的。”“你在这项工作中什么也没做。”

指责他人和轻易地给事物下判断是人们的天性,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弱者习惯于指责和随意判断,因为弱者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早期成长在指责和随意判断的环境下,很难不形成指责他人和随意判断事物的习惯。

在工作中,许多人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当遇到问题时,先找一个人来定罪,先追究这是谁的责任或错误,第一时间洗脱自己。指责使人们习惯性地推脱责任,不愿意付出。指责他人,会使人们心理更舒服一点。“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不用再讨论了”。轻易下判断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这使人们不必再思考;使人们变得一时轻松。

但是,当你习惯性地指责他人,对事物下判断的时候:你是否发觉,你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了呢?

弱者指责他人,而强者做出改变。

弱者轻易对事物下判断,而强者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事物本质。No4.弱者习惯性地逃避现状

这更容易发生在职场生涯不令人满意的时候:当工作出现问题,职业道路发生阻碍,出现让人不愉快的事情时,弱者会习惯性地选择逃避。

如果你只喜欢讨论未来的事情和过去的事情,如果你不习惯面对现状,你就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在职场中,面对困难,选择接受和改变,还是逃避和忽视,是决定你成为强者还是弱者的原因之一。No5.弱者习惯性地从外界寻找自己

有人一生都在重复这样的动作:不断从外界的肯定和他人眼光中寻找自己。你是谁?你做了什么?你拥有什么?

许多人误把自己拥有的(肯定、尊重、名望)和自己追求的(金钱、豪宅、事业)当作了全部的自己,认为缺乏这些的自己是不完整的。

如果没有了以上这些,就没有了动力。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他说: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强者更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弱者习惯从外界寻找自己。

如果始终寻找外界的肯定与评价,你会发现你很容易失去动力——当你把工作做得很好却不被人肯定的时候;当你发现你的上司并不认可你的时候;当你的工作成绩轻易被你的同事所超越的时候……你感到沮丧,继而失去信心。

如果你做的事不被认同,你还有信心继续做下去吗?

如果你的工作不被推崇,你还有动力继续工作吗?

如果你的上司始终指责你,你还有心情继续工作吗?

职场中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习惯听从外界的声音,从而来评定自己工作的好坏。

强者的答案,一定是“是的,我要继续工作”,因为他们更善于区分外界和自己,了解到别人与外界并不是自己的一部分,他们更听从于自己内心的声音。No6.弱者错误地把需求当作“爱”

弱者错误地把需求当作“爱”,如果需求不被满足,弱者会感到失望。

这种习惯不仅存在于工作中,也蔓延到了生活中。如果爱我,就应该陪伴我;如果爱我,就应满足我的需求……当其他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就认为“别人不爱我”。

这不是爱,而是需求。事实上,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而不是需要。

如果在职场中,别人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你是否认为别人对你持有否定态度?

如果公司没有满足你的期望,你是否会认为公司不重视你?不需要你?

在职场中,我们很多需求都是无法被满足的。这只是客观事实,弱者却会把它放大成主观因素:别人的公司都有给员工发放补助,而我们公司却很吝啬,说明我们公司不够好,不够重视我们……

我的策划案写得这么好,却被宣布搁置,这一定是因为他们对我没有信心……

别人的上司都在下属过生日的时候赠送礼物,而我的上司却只在那天对我说了句生日快乐,因为他不喜欢我……

不能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心态,使职场中的一些人陷入了负面情绪,产生对抗情绪。No7.弱者惧怕变化、抵制变化

抵制变化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变化意味着失控,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失去安全感。

人性的弱点就是惧怕变化,不愿意改变现状:不愿意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愿意把早已失去发展的事物放弃掉。

抵制变化使人们无法优化自己的现状、无法创新、无法在失败的时候割肉止损,因为这些对我们有利的行为全部意味着变化。

即使最优秀的人,如股神巴菲特这样的人,也曾因为畏惧变化,过晚地退出纺织市场,使自己损失惨重。如果惧怕变化,就会被淘汰,就会失败,因为我们身处的职场和人生一样,都是随时处于变化之中的。

弱者习惯性地抵制变化、惧怕变化、推迟改变;而强者拥抱变化,并把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当成一种享受。No8.弱者限制自我表达

你敢对别人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吗?

你敢当众演讲吗?

在公司的大型会议上,发言的全是高层管理者,对他们讨论的内容如果你有更深刻的见地,你敢举手发言,表达出你的意见吗?虽然你只是基层的小职员。

大多数人都不敢。不敢自我表达、限制自我表达,这是使人们无法成就自我的原因之一。我们之所以害怕发言,是因为害怕失败。我们之所以害怕演讲,是因为害怕不被接受可能会导致的丢脸。甚至,我们会害怕自己成功,因为害怕成功时“排众而出”的孤独感。

事实上,嘲笑、拒绝、失败、孤独感,无处不在。即使身处最高处的人也会接收到来自和自己同水平的人的拒绝和嘲笑。只有敢于面对失败,敢于自我表达,我们才能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勇气。No9.弱者习惯性地排斥他人以及他人的观点

我比较认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事实上,别说“海纳百川”了,连不排斥他人的观点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做到。

弱者习惯性地排斥他人的观点,常见到坚持己见、从不听他人意见的人,甚至一些领导会简单粗暴地下结论。

如果习惯性地排斥他人的观点(这是一种内心安全感的需要),我们身边愿意对自己说实话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少。No10.弱者过度反应,甚至无法自控

过度反应是我们情绪失控的原因。你可能会有这样的发现:当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时,一丁点儿小事都可以使你爆发。

许多人经常性地发脾气:也许是天气原因使他迟到;也许客户太胡搅蛮缠导致生意泡汤;也许是上司对他的处罚显得不近人情。

发脾气其实是因为我们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反应过度了。要知道,在发脾气的时候,你正在扮演弱者的角色。这并不是说强者不会感到愤怒,但发脾气跟“使别人感受到我很愤怒”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情绪的失控和发泄,后者则是一种警告。No11.弱者习惯性地找借口和抱怨

发生问题时,我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解释。经验不等同于事实,这就是我们经常犯错的原因。这种解释常常以借口的面目出现。弱者习惯给自己找借口——“这周太忙了,工作没有完成”“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我们的公司太小,无法争取到更大的客户”……当你习惯给自己找借口时,你已经关闭了通向成功的那扇门。No12.弱者习惯性地选择半路放弃

从前面提及的11种习惯:除了从外界的反应中寻找自己、拒绝变化、抱怨、寻找借口、过度反应等使我们变成弱者之外,阻碍自我成就的最后一个习惯:习惯性选择半路放弃,这是我们无法走向卓越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被拒绝时,你习惯性地放弃;

当工作出现阻碍时,你习惯性地放弃;

当感到自己没有升迁的希望时,你习惯性地放弃;

当一件小事太麻烦了,看起来可做可不做时,你习惯性地放弃。

放弃是人们变成弱者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无论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职场中最卓越的强者,他们全部具备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精神。

强者,强在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你遵从自己的良好习惯,毫无疑问,你就是职场中的强者。

不做弱者,是职场中的第一个法则,也是职场生存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摆脱自己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头脑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如果你不能好好利用它,反而会成为我们最大的阻碍。

摆脱弱者的身份,从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改变自己的习惯开始。强者,强的是心态

弱者,弱在拥有不良习惯和心态;而强者,强在拥有良好稳定的心态。

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弱者选择抱怨,强者选择适应环境;在同样的问题面前,弱者选择回避,强者百折不挠;在同样的挫折面前,弱者感到失望,强者总是第一时间进入前进期。

成为强者并不难,从转换心态开始。

积极乐观的心态往往带来美好的结局;而悲观消极的心态却常常招惹坏事。这是潜意识的力量,也是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的。

想要获得财富和成功,固然需要许多方法和步骤,但方法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思想、观念和心态。No1.强者拥有更高的情商

在《The Everything about career tests》(《职场中你必须知道的12件事》)中,提到了高情商人士的10个习惯,清楚地说明了情商高的人在职场中获得的优势更为巨大。

高情商人士的特征如下:

·高情商者能够识别他人或者环境带来的情绪,并且知道人并不等同于其情绪。(察觉情绪的存在可以消除阻碍)

·高情商者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够让人了解到别人并不等同于自己)

·高情商者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毫无疑问,他们绝不是胡乱发脾气、无法自控的人,为自己负责,正是脱离弱者的开始)

·高情商者能够利用自身的感觉来帮助决策。(这是一个对事业和生活非常有益的能力)

·高情商者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是一种能力,许多弱者都不具备这种能力)

·高情商者受到挫折时,感到的是激励,而不是愤怒。(越挫越勇)

·高情商者善于验证他人的情绪。(去更加了解他人)

·高情商者善于从负面情绪中寻找正面价值。(如他们生气时,他们会告诫自己在其中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单纯地感到懊悔)

·高情商者通常会避免命令、控制他人,不说教,也不随便给人下定义。(因为这些既武断、又令人反感)

·高情商者同样乐于和其他高情商的人来往。(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更能取得进步)

·做个高情商的人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足够敏感、具备同理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同时又能克制自己,并且拥有冷静强大的内心。(这样才能不畏惧挫折)

如果你对照上面的特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想要改变,可以用以上提出的标准要求自己开始做出改变。许多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高情商人士,甚至他们的父母也不是高情商人士。许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采取简单粗暴压制的方式,导致孩子长大后学习了他们并复制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但高情商的人会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自己情商中存在的不足和家庭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努力纠正自己,逐步学会了克制自己与理解他人。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正是成为强者的第一步。No2.强者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过:“无论你相信你能,还是相信你不能,你都将是对的。”心态对人们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能够影响人们是否返老还童、能否突破自己的潜能。

哈佛大学的蓝格教授曾经在1985年组织过一场让人变得更加年轻的实验。实验开始前,蓝格教授在当地寻找了100位70岁以上的志愿者,组织他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度假。度假的地点是特别选定的,房屋、装饰以及物品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风格。这些志愿者在那个年代正处于青壮年时期。蓝格在他们的住所播放1950年流行的歌曲,要求这些志愿穿着当时年代风格的服装。在度假结束之后,蓝格教授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发现10天的度假让这些人比度假之前呈现年轻状态。

为什么这些志愿者经历了10天度假之后心态会变得年轻了呢?10天度假唯一改变的是他们的思想。10天的度假生活让他们在潜意识中接受了“自己变年轻了”这个想法。

60多年前,一位学者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解释为什么人类没有办法在4分钟时间里跑完一英里。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一个叫班尼斯特的小伙子不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当时绝大多人都认为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跑完一英里。没过多久,班尼斯特就用事实推翻了学者的观点,他用了不到4分钟的时间就跑完了一英里,在他之后短短几个月内又有数百位运动员在4分钟之内跑完了一英里。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运动员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打破了原来无人打破的记录呢?不是他们的体力突飞猛进,也不是他们有了更好的跑步方法,让他们发生改变的是他们的内心。因为他们知道已经有人做到了,自己肯定也能够做到。

人的精神对人的肌体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英国心理学家哈德菲在自己的书中写到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

哈德菲的实验要求三位志愿者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尽全力握住测力计。在普通情况下,测得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之后开始对这三位志愿者进行催眠,给他们传达不同的信息。首先传达他们现在非常虚弱的信息。传达完信息之后测得他们平均握力仅有29磅,还不到普通情况下的三分之一。之后重新催眠,传达他们现在非常强壮的信息,测得握力平均值高达142磅。人的潜意识能够让力量增加近50%,这就是心理的力量。

在遭受打击的时候,很多人会抱怨职场的大环境如何不好,以至于影响到了自己。而事实上,职场大环境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它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如何。在我们的理想中,职场的外部环境意味着:制度完备的企业、出色专业的领导、友善默契的同事、善解人意的客户……可是这些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会不会太理想化?完全理想化的工作环境肯定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职场高手,不是运气有多好,遇到了多么理想的外部环境,而是无论环境多么不理想,总能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太多,唯一能够作为筹码的,是我们至少有权力改变自己的心态,专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是身处逆境时我们唯一的选择,也是抵达成功的内驱力。No3.强者从每一件事看到它的价值

许多人想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职场生涯无限增值?

我有一个秘籍,百试不爽:那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模式。

什么是成长模式呢?

成长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心态,把眼前的一切都看成抵达成功路上的过程,一切都是经历,都是值得研究和反思的。

拥有成长模式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淡定、内心更强大,他们的主基调就是“学习”。拥有成长模式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意还是不如意,都能从中看到价值,即使这件事令他感到挫折甚至痛苦,也会努力从中学到东西。

拥有成长模式的关键就是用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心态去生活: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职场道路,职场就是我们人生的修炼场。

成长模式,在于先成就自己。在获得成功之前,先拥有成功的心态。No4.强者拥有锲而不舍的奋进心

曾有人问我的一位好友:“你都这么有钱了,干嘛还这么拼命工作?”

好友回答说:“赚钱不重要,让自己值钱更重要。”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中,我直接见证了好友突飞猛进的进步过程。我了解,在努力之外,她的思考方式也给了她强有力的支撑。她在乎的不是赚钱,而是让自己值钱,让自己成为强者,才不会被未来激烈的竞争所淘汰。生活是没有界限的,同样,事业也没有。

我有一位38岁的朋友,当年他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公务员,而现在,他觉得他的人生已成定论、僵化以及无趣,他问我:“你根本不需要为生活奔波了,为什么不停下来享受生活,为什么还要每天不停地奔跑?”

我告诉他:“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到我88岁的时候,我还在全世界讲课,推广教练文化。想想看,我还有将近40多年的时间可以做这件事,人生还很长,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相信,就有可能。”No5.强者了解行动比思考更重要

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比思考、言论等更加重要。对国家来说是这样,对工作来说更是这样。

即使拥有再伟大的思想和创意,不去行动,不去实现,也只是空谈。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结论。

我的工作常常需要与客户沟通。他们是我教练式管理的学习成员,教练是一个支持客户全面成长的过程,我工作的重点在于激发行动、引发学习、发挥潜能,使他们能够拥有更为圆满、平衡以及自我实现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的开始,我会给学员提出三个层次的逻辑思考:·我最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是谁?·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

这三个问题实际是对自我实现和现状的思考,把这三个问题搞明白,也就会对自己存在的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次,还要清晰地了解自我、探索自我:·我是谁?·我为何而来(为何而工作)?·我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事业)?

如果这些是思索和指引,那么下面的问题同样重要:·为了成为你最想成为的人,你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付出什么样的具体的行动可以使你成为这样的人?·第一步你可以去做的是什么?·你准备从什么时候开始付诸行动?·你愿意为自己的理想生活做出怎样的承诺?

每一个当下的行为都是和远大的目标相连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目标,下一个问题就是行动。甚至,行动比思考更加重要。

不做弱者,是职场中的第一条法则。从一个青涩的职场人转变为成熟的职场人,本质上是心态与习惯的转变。当你下定决心,不再做职场中的弱者,内驱力已存在于你的心中。法则2 拥有内驱力的职场人更有前途

职场,可以说是所有生存环境中最有“势力”的地方。它只欢迎强者,不欢迎弱者;它只欢迎有能力、肯奋斗、为自我负责、能自我增值的人,它不欢迎懈怠者、牢骚者和怀才不遇者。做职场中的强者,是对所有职场中人来说最宝贵的内驱力。你是否了解内驱力在职场中的作用?

在这个“拼出身”、“拼爹”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前途取决于先天——如果你输在起跑线上,那后续的竞争很难出头。我不否认确实存在职场起跑线,但那绝不仅仅是“拼爹”那么简单!许多人白手起家,但并不影响他们成长为真正的寒门贵子。

现在流行说“寒门难出贵子”,但决定你是否“贵”不是你是否拥有贵的出身,而是你是否拥有“宝贵的内驱力”。职场,拼的不仅仅是出身,还有你是否拥有“决心做职场强者”的恒心和勇气。摆脱“职场负能量”

2012年最流行一个词为“正能量”,我不能免俗,也谈谈我对这个热词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在职场中,我对正能量与负能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正能量携带者总是不断寻找成功的机会

·正能量携带者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热情乐观,总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正能量携带者相信一切,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通过努力能获得回报

·正能量携带者热爱学习,不断要求进步,对每一次出现在身边的机会都牢牢把握

·正能量携带者更趋向于实际行动,做出决定的事情雷厉风行,绝不拖延

·正能量携带者有的放矢,懂得规划,制定合理的目标,寻找进步的榜样,不会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蝇头小利

·正能量携带者,能够很快地做出判断,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不会犹豫不决

·负能量携带者总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托辞

·负能量携带者情绪不稳定,像一潭死水,一个黑洞,将坏情绪传染给其他人

·负能量携带者关注的是风险和阻碍,缺乏面对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负能量携带者害怕面对现实、害怕遭遇挑战,觉得处处有危险,只有闭门不出才安全

·负能量携带者总在衡量、计划,却从不对自己的计划展开行动,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

·负能量携带者目光短浅,三心二意

·负能量携带者总是优柔寡断,艰难做出决定后,又很善变

对照着自己看看,哪种能量正在控制住你?再看看周围的朋友,如果他们身上负能量肆虐,不妨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看。如果他们身上的负能量已经影响到了你的情绪,赶快远离影响心情的源头,让拥有正能量的人成为你成功路上的良师益友!大多数人无法成功的原因,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选择能量的对错。想要成功,先拥有正能量。你身上有多少“职场负能量”?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任何人都有沮丧的时候,但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负能量是否太多了?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不如意事太多;有些人习惯拖延;有些人在周末也无法好好休息,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周一就焦躁不安;有些人在办公室里疑神疑鬼;有些人害怕面对职场中的交际场合……这些情况和“亚健康”一样,成为困扰现代都市人的新型心理疾病。

负能量是一种疾病。负能量消极、阴暗,像是阴雨连绵的暗巷,长期不见天日,使人无法拥有灿烂温暖的阳光心情。负能量是恶魔、是杀手,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在暗中窥伺着你,随时扑上来抓住你,让你陷入更深的沟壑,困在原地无法动弹。如果你在它的面前服输,甘心做负情绪的“奴隶”,放任自己陷入其中,结果必将万劫不复。每个人都想得到灵丹妙药治愈自己的“病”,却不去考虑“病”从何来?为何而来?怎样预防?

摆脱职场负能量,你只需要做出下面几个改变:改变1: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你有上班恐惧症吗?许多上班族一周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星期一无精打采,星期二得过且过,星期三半死不活,星期四苟延残喘,星期五充满期待,星期六轻松愉快,星期日焦虑伤感……因为惧怕新一周的到来,对工作提不起精神,在事业上感到疲乏,精力不足。即“周一焦虑症”。根据调查显示,近八成上班族深受其害。越消沉越焦虑,越焦虑越消沉。周而复始,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而且还会让周围的人陷入低气压的氛围中。“烦死了”、“郁闷”、“没办法”、“算了吧”……这样的话是不是也常常挂在你的嘴边?你有没有想过,让你烦恼的,是你自己还是别人?让你觉得无奈的,是自己不想努力还是真的无力回天?使你感到失望的,是现实还是你的怯懦畏缩?

你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情绪,因为你没有成为自己的主人,至少你目前并没有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做个简单的比喻,在你的内心深处,有两个对立的“你”在斗争。一个总是乐观向上,能够让你精神焕发、干劲十足;另一个则悲观懦弱,让你畏缩不前、委靡不振。乐观的你总是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快乐积极;悲观的“你”则暴躁焦虑、冲动易怒、惴惴不安……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两个“你”都是你自己,它们是你内心的分化,时时刻刻操纵着你的行为和感知。

两个“你”的统称就是“能量”:积极的“你”是正能量,消极的“你”是负能量,这两种力量制衡着你的判断和决定。这里所说的“能量”,不是物理学概念,而是情绪产生的力量,控制着人的行为。这种力量是在遭遇问题的时候的应激性的情绪反应。

正能量让你总是快乐,感受生活的幸福;而负能量让你苦不堪言。如果你肆意放任负能量,原本身处拉锯战的你就会被负能量占领,牢牢地压制住让你幸福的正能量。实际上,当你被各种匪夷所思的“病”所困扰时,并不需要检查身体,而需要摆脱身体里的负能量。改变2:停止斤斤计较

职场中有这样一种人:遇到一点儿小事就斤斤计较,一定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算有人对自己很好,也不一定会回报对方,反而有可能在关键时刻伤害对方……这样的人怎么值得朋友为之付出?君子之交,应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互相尊重,彼此付出。

大多数职场新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年少时得到来自于父母和长辈过分的溺爱,使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如果发生冲突,这样的人很少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作检讨,而是抓住对方的纰漏不放,喋喋不休,想以此来说明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如果真的遇到挫折,则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缩进“蜗牛壳”中。

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好心态是谦恭平和。心态影响着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影响着决定。如果过程是错误的,结果怎么可能是正确的呢?

想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得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很多人遇事的时候,习惯性地调动负能量,负能量多半会让人得到坏结果,久而久之会对周围的人与事失去兴趣和希望。反之,心态积极的人,行为和态度很容易给人带来温暖和愉悦。改变3:学会积极正面地思考

只有积极正面的思考才能带给你更多的希望,许多人之所以屡败屡战,是因为他们相信每一次尝试都是一个新的可能,他们相信困难是通向得到更好结果的转折点。摆脱消极思想,这句话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想要做到却不那么容易。再优秀的人也会产生一些消极思想,这种消极思想让我们在失败的时候求安慰找理由,让我们试图对挑战采取回避态度,不愿再做任何尝试。

如果希望自己日后能够走向成功,但内心的消极思想却让你对前进道路产生恐惧和紧张,如果当你发觉自己心中有了消极思想时,应该不断告诉自己:“我不会让消极思想主导我的行动,我要忘记它!”在将心中的消极思想去除后,前进的道路也就平坦了许多。改变4:倒出内心杯中的水

有一位佛学造诣很深的居士,得知某寺庙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带着有些“踢馆”的目的前去拜访。老禅师的弟子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他,他态度十分傲慢,心中暗想,我是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来招待我?你算老几啊?接着,老禅师恭敬地走出来,接待了他,并主动为他沏茶。

可就在倒水时,居士发现,面前的杯子明明已经很满了,老禅师还在不停地倒水。居士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这个杯子已经满了,你还要往里面倒水呢?”老禅师面容慈祥地说:“对啊,既然已经满了,为何还要倒呢?”

这位老禅师的潜台词是,既然你已经很有水平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来呢?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所谓“空杯心态”就是一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很难再接纳新的东西,如果想要吸收更多,就要先将心里的“杯子”清空,将自己之前所重视、很在乎的东西以及辉煌灿烂的过去在心底彻底了结。只有心空了,才能不固执、不苛求,才能放下身段,呈现外在表现上的放手,这样懂得取舍的人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空杯心态”,这是每一个职场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思考方法。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但经常被忽略的道理:不管做什么,要有好心态。如果你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杯子”,而不是自以为是为已经知道的那些而沾沾自喜。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刚踏入职场的时候,喜欢彰显自己曾经取得的辉煌:在学校如何如何,担任多么重要的工作,能力有多强,组织过怎样的大型活动,如何迫不得已放下身段来这里工作,似乎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般。有一种心态叫做“虚怀若谷”,对身在职场的人而言,这一心态同样非常重要。如果你真的有本事,就用事实证明给别人看,请不要整天发牢骚。改变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

许多人在乐观自信的表面下,内心却有一种自卑感。或是家境不如他人,或是财富不如他人,或是外貌不如他人,或是才能不如他人。没有谁的一生永远如意、毫无波澜,这些却正是生命的精彩之处。

有本书叫做《看见成长的自己》,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关于人如何面对失败。该书作者给小孩子们出了一个非常难的谜题,面对这个解不开的问题,许多小孩先是愁眉不展,继而失去了兴趣;有些小孩反而更有斗志,跟这个谜题不断较劲儿,哪怕花费再多的时间。

如果一个孩子的挑战行为能得到鼓励,最终获得成功,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失败,极少成功,就会建立“失败”的心理模式,归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这时习惯性放弃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该书作者总结说,这个试验中显示出,人们从童年开始,已经表现出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不变的心态;而另外一种,可以称之为成长心态。拥有固定心态的人认为人的天赋生来一成不变,如果没有天赋就不会成功;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则相信,自己的才能智慧均是可以积累的,短暂的不成功不算什么,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人们在幼年时面对游戏的习惯,也会带到成年后。那些勇于面对挑战、可以克制自己欲望的人,长大后往往更容易成功。

职业心态的本质,就是你对自己是否有信心。不曾存在的“理想工作”

你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每当我问出这个问题,通常收到的答案会是:

要高薪水,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可以供自己进行一些享受和娱乐活动;

工作不要太累,轻松一点儿,让我游刃有余,不要经常加班;

工作内容不要太枯燥,稍微有点儿挑战性,并且能够让我在其中获得成就感;

上下班不用很辛苦,离家越近越好;

有丰厚的待遇和保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

工作环境也很重要,要轻松愉快严肃认真活泼,所有的同事知书达理且与我志同道合;

上司也很重要,最好要有足够的智慧(这样跟着他工作很轻松),又足够和蔼,像长辈那样温和……

这么详细的要求!想要满足这些可不容易。有个笑话:有个人得到了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工作,但是一年后他辞职了,原因是公司提供的午饭太难吃。理想的工作和理想的伴侣一样,可遇而不可求,甚至是不可遇且不可求的。洗车与理想的工作

理想,从来只存在于想象当中。这是我一次洗车经历的感悟。

因为惧怕洗车店排起的长长队伍,我一直拖着不去洗车,直到即将过春节,不能再拖的时候,才下定决心去洗车。

连续找了四家洗车店,全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我的心理变化为从第一家坚决不等,继续寻找;到第二家时已经有点犹豫;到第三家时开始失望;直到第四家时已经彻底绝望,不得不耐心地排在十辆车后面等待洗车。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过程。在我真的排到洗车的队伍中后,我反而不那么着急了。既来之则安之,索性边听音乐边排队,等到我的后面又排了数十辆车的时候,我简直有点小兴奋了。最后,我排队花了尽2个小时,洗车花了50元,离开之时,我非但没觉得自己吃亏,反而还高兴起来。

我洗车的心理变化和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时的心情多么相似:

第一年,充满信心,坚决不能忍受不理想的工作,不够好的工作一定放弃,找工作找得非常辛苦,跳槽频繁,义无返顾。

第二年,再选择和跳槽时已经开始有点犹豫,既想马上跳槽离开,又想要等待下去,等待工作情况变好,但往往是离开的心思占了上风。

第三年,对不理想的工作非常纠结,离开和留下都让自己痛苦万分:离开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和下家,因为只要在职场中工作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不离开,又无法忍受工作中的不理想。

第四年,已经把工作历程中最辛苦的时间段咬着牙挺过来了,这时心态平和、见山是山、见水仍是水,不仅不再心烦气躁,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挺享受的感觉。这时已经修炼出成果,再看年轻的学弟学妹们的挣扎,颇有些过来人的洞察与了然。走到哪里都一样的。好像香港人说的“做生不如做熟”,与其在别处瞭望,为何不在此处比肩?1.没有理想的工作,但有“理想的你”

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渴求理想,苛刻地对待现实,眼中不揉沙子,绝不接受不理想的工作;在现实面前,理想遭受到打击和磨损,期望一次次落空,这个过程让人痛苦;直到攀过足够高的山,涉过足够深的水,品尝足够多的苦,历经足够多的挫折,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后,才明白:理想的工作从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个渴求理想的梦境。

幸好,醒悟不够晚。脚踏实地,接受现实,这是成为职场强者的开始。

经常会有大学生对我说:“我毕业后一定要找到一份什么样、什么样的工作,月薪多少,职位至少是什么……”

我总是耐心地听完他们的“宏伟目标”,对他们说:“那么,你如何达到你的目标?你达到目标的资本是什么?你预计付出怎样的行动?”

许多人对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总有非常美好的描述和非常具体的要求,但在理想和目标的背后,你是否想过:·要实现你的目标,你的资本是什么?·你预备付诸什么样的行动?·是否已经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对那些已经奋斗在职场的人来说,你是否想过:·想要加薪,你加薪的资本是什么?·渴望晋升,你晋升的资本又是什么?·业绩是否足够出色?·沟通是否足够有技巧,表达是否很完善?·是否具备管理才能,学习并掌握了管理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是否值得信服?·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否足够?·资历是否达到了标准?

如果你的答案非常具体又非常出色,那你则可以大胆地“亮剑”:向别人展示完你的实力并提出要求!

·如果你有理想,请去实现它;

·如果你有目标,请付出行动;

·如果你还不够完美,请完善自己。“强者”的标准之一就是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职场适者生存,只有在适应环境之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成为强者。2.理想模式:始终聚焦自己的成长

成长模式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一直关注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始终聚焦于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理想,那就主动把它变得更合乎你的理想;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薪水不够高,那就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向那些高薪人士看齐;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上司对你不够友善,那么试着多与之沟通,要么适应他的工作风格,要么让他更了解你,彼此适应;如果你拥有成长模式,你就会发现工作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太多了。当你逐步付出行动时,你离自己的理想则会越来越近。

通常我们不愿意改进自己的工作,即使存在很多不满,也不愿意付出行动。通常使用的借口如下:

别人都这样,为什么我要和别人不一样?

我已经很努力了,还想让我怎样?

我也想改变我的工作,但是你看这里、这里和这里,都是无法改进的……

这些看似有道理的理由实则是你阻止改变的借口:你不愿意改变自己,你习惯循规蹈矩。改进自己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种劳动,它只是一种全新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如果你的眼光从来都盯在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你可以做的事情上,如果你的耳朵只听自己愿意听的话而不听有道理的话,如果你的工作只习惯并接受重复而不是创新,那么你很难获得更理想的工作,因为你的视野被无限缩小直至忘却曾经的梦想。法则3 适应角色就是适应职场

优秀员工应该同时承担三个角色:合格的员工、优秀的下属和可靠的团队成员。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你需要完美地扮演这三个角色,只有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才能适应职场。保持内心的能量不被侵蚀:身在职场,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另一方面又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事实上,从没有什么理想的工作,只有满脑子充满理想前景的你。优秀员工完美扮演三个角色

优秀员工应该同时承担三个角色:合格的员工、优秀的下属和可靠的团队成员。看上去简单,但是做到并不容易。尤其刚刚进入职场后,许多人并不适应职场的诸多要求和规范——对员工的约束,无法适应自己的员工角色;在校园中习惯了“众生平等”,进入公司后很难接受被人领导,动辄顶撞上司,无法适应自己下属的角色;还有一些人习惯埋头做事、只顾自己,不能理解和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无法发挥团队精神。

如果你不能适应自己的角色,你很难真正融入到职场中。适应角色,就是适应职场。如果你还不习惯扮演员工、下属和同事的角色,那么本节的内容就是为你而准备的。

1.适应员工角色:把公司对岗位的需求,转换成自己的工作目标(1)做合格员工,工作态度很重要

拥有专业态度的员工是成为合格员工的第一步。许多人在职场多年,技术和能力都不成问题,但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好比工厂中的一台机器出现故障,负责维修的人员只是简单地检查与修理。修理到机器可以运转就不再负责,只要机器能动,就不对它进行彻底地检查与全面维修,这种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是可怕的。只有出现问题才去修理,而修理工作却从不做到位,这很容易给企业带来损失。

许多人解决问题都是这样:只做表面功夫,却不去探究根源,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把问题从一个地方推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仅解决大问题中最表层的部分。长此以往只能固步自封与原地踏步,极少有再前进的能力,因为潜力已经生锈僵化了。拥有专业心态的人都能够把工作做到极致,专业的工作心态就是职场人士的内驱力。正视自己,正视工作岗位,希望你能降低对工作环境、岗位、老板、企业太高的期望,很多期望虽不是妄想,但很难理想化地实现。(2)明确需求,绝对执行

一些从基层做到上市公司高层的成功人士,身上有一个相同点,他们往往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什么。无论处于什么位置,进入工作状态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企业对这一岗位的需求是什么,这一岗位对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把这些需求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瞎想:我为什么要做?因为他不需要考虑这些,这就是他的目标。工作动力正在于此。只需要考虑应该怎样去做,彻底执行,追求最终的结果即可。(3)学会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

设定目标能够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目标需要有一定的高度,不是随便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有了自己的目标,才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即使遇到再大的阻力和困难,也能坚持自己的决定,迈出坚实的步伐。你知道要往哪里去,才能在前进的路上不迷失方向,最终到达目的地。

2.适应下属角色:放低姿态,主动沟通,完美执行(1)优秀的下属应体现出做事品质和风格

尊重领导,主动询问和汇报工作是在职场成长的行为习惯之一。对别人尊重,体现在一种恭敬的态度上,做事周到、细致,主动展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口头汇报工作进度是及时与领导沟通交流的好途径,主动汇报工作会让领导对你的工作情况随时掌控,对你工作的积极性深信不疑,会在心中对你的工作能力和印象多打几分。(2)优秀的下属会做书面报告

在一些大型企业里,由于管理层工作繁忙,极少有时间待在办公室里,对这样的领导,需要做的是将你要表达的意思用书面形式告知。书面汇报工作的理由有两点,理由一、因为极少能够及时找到领导,属于工作总结性质的事项需要书面报告;理由二、口头汇报工作很容易遗漏信息,书面汇报可以规避这些,方便领导随时查阅你的报告或者建议,便于计入工作业绩。

3.适应团队成员角色:让心态适应自己的职位(1)演好自己这出戏

曾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舞台上,每一天都在演戏。不同的是在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是儿女或家长;在公司,是员工或领导;在社交中,是密友或同伴。一个人承担的不同角色就好像是钻石的不同切面,钻石的璀璨在于每个切面的通透和色泽。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具体的角色类型。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不难,关键是要让自己的心态和角色相适应,拥有让自己活在当下的能力。

如同一个演员在拍戏之前的准备工作一样,先了解自己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根据“剧本”要求,看看这个角色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在什么情境中,怎样表现才是恰当的。扮演好你应该扮演的角色,除了要满足工作上的需要,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心态与角色相适应。例如,以领导的状态做小职员,肯定不是一件很合适的事情。

很多人在工作中,面临岗位调动的时候,只看薪金和职位,或只关注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而忽略了心态是否能够与之匹配,结果换到了新的岗位,却有着与岗位不匹配的工作方法和做事态度,无形间增加了企业的内耗。心态如果摆不正,也会影响一个人对事务的判断,从而产生偏差,在无法找到原因的情况下,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2)学会区别情感和理智

同事并不是敌人。大多数情况下能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同事是无形的竞争对手,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需要与同事开展良性竞争。即便是关系再好的同事,也要划清楚界限,分清什么是个人感情,什么是工作关系。

大多数人容易感情用事。在任何一家企业里,能够做到明确工作关系与个人情感界限的员工是能够被老板赏识的人。工作就是工作,任何个人情绪和偏向都不能凌驾于工作之上,与其说老板需要的是一个员工,不如说他更需要一个没有太多情感负担且安心于工作的下属。这种完全从公司角度出发,摒弃个人情感的员工,让老板感到工作起来十分轻松。不过,划清界限并不意味着放弃做为人所具备的感情,也不意味着与同事格格不入。

在很多情况下,你的确需要冷静一点,公私更加分明。不过,在面临合作或者协作的时候,你需要把握好自己的态度,与人为善。对远与近的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当你距离同事们太远会导致大家对你不熟悉不了解,在工作中无法调动其他人的帮助与支持,你可以选择让老板成为你的背后“靠山”。这个“靠山”并不是说你可以抱住老板的大腿不撒手,而是要善于使用老板的权威。善于使用,要有节制的使用,否则很容易给同事造成一种狐假虎威的感觉,对你的好感一落千丈。

4.人在职场:能力=心态×(沟通+知识)

运气再好的人,如果没有学习过开飞机,依旧不能驾驶这个庞然大物。有些人认为,没有高学历就不行,所以想尽办法也要弄个学历学位证书。能力与学历没有绝对直接的联系,学历高并不意味着能力强。在现实工作中,学历不能让一个人取得好业绩,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是能力。个人的能力在工作中体现为专业化与职业化。

有这样一个公式:

可见,能力与态度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恰到好处的沟通,无法在团队协作中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不断在工作中学习也很重要。换而言之,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心态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但是心态的重要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心态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掌握的专业知识足够丰富,又善于与人沟通,或许你可以参与甚至主持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如果在工作中个人情绪化严重,因为自己的状态影响了工作的推进,迟迟不能完成任务,那么你的专业知识再完备、沟通能力再好,工作成绩也是零、甚至是负数。也有一些人,工作能力非常好,但心态不稳定,即便多次跳槽,也不能获得很好的工作成绩与更好的待遇,只能在不断积累循环的负面情绪中不断迷失下去。

沟通和知识同样重要。沟通和知识是为人处事的基础,而心态却决定着这种素质能否发挥和能够发挥到何种程度。在知识和沟通能力之间衡量,二者同等重要。如果缺乏沟通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无法立足。沟通能力强的人,往往在工作中消耗能力的总成本更低;沟通能力强的人,工作效率较高,更多人愿意与之合作,因为那会给他人带去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享受工作,做自己的“解压器”“享受工作、享受生活”,这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一个让你快速成为幸福的人的方法。幸福地工作,从享受自己的工作开始。

关于“享受工作”,我有一个来自教育孩子的案例。

记得小时候,每个孩子都渴望长大成人,做大人做的事,“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件遥不可及且神奇的事情。孩子们的“工作”就是学习,大多数小孩不喜欢写作业,和大多数成人不喜欢上班一样。写作业就是小孩子的工作。一次十一国庆节放假,我先让孩子疯玩了两天,我和女儿约定好从第三天开始写作业。

第三天上午开始写作业了,但是女儿并不高兴,她一边写一边抱怨,老师留的作业真多!

前两次我并没有说什么,当我第三次听到她抱怨作业多时,我意识到这是应该与她沟通交流的事情了。我决定和她沟通一下:“宝贝,如果我是你,这件事我会有三个解决办法,想不想听听?”

与他人的交流中,告诉他人“怎样不行”,不如告诉他人“行的办法”;而告诉他人“怎样行”,不如告诉他人“几种办法可能行”。这是一种心理策略,也是沟通手段。对孩子和成人沟通都是如此,让别人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别人会愿意听听你的想法。第一种办法:跟老师(你的领导)主动沟通

老师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你们学到的知识,如果你已经学习得很好了,那你就可跟老师主动沟通,提出一些建议。只要你的建议合理,老师一定会参考的。

对身在职场的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和你的领导理念不同,在第一时间与领导积极沟通也是很好的方法。没有哪位领导会故意为难下属,因为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工作做好,在这个前提下,没有什么是不能沟通的。很多领导都愿意更多了解下属的想法。而许多员工并不了解这一点,总是觉得与领导有距离,不愿意与之交流。但是长此以往互不沟通,彼此不了解问题会出问题的方面,不明白工作要求的重点,只会耽误做好工作。第二种办法:平静地接纳这个现实

一件事,当你不能改变它,就应该积极地接受它。老师留作业自有老师的道理,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多写、多背、多练,都是在训练基本功,对未来的学习很有好处。让自己开心地接受它,高效地完成它,既有助于学习,又不会让自己心理难受,也会发挥写作业的本来作用。

很多人不知道一个秘密:这个世界上真有心想事成这回事。更多人不理解的是,吸引力法真的存在。一个做事开心、快乐、专注的人,思考模式也会如此,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内在的自我都是安静祥和有力量的。在这样的思考模式下,人的一生会很开心,与之打交道的人也会收获快乐。相反,抱怨则会让自己越来越没有力量,越来越不喜欢现在,长久下去,心理会产生阴影,只会感到生活与工作没有快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